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参加义务劳动活动总结

参加义务劳动活动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27 20:07:43

参加义务劳动活动总结

参加义务劳动活动总结篇(1)

我们应该如何开展义务劳动活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开展义务劳动活动的总结,内容如下:

【开展义务劳动活动总结一】

人们常说,劳动是伟大的,是光荣的,没有劳动就没有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也就是说,只要是劳动,不论是什么劳动,都是光荣伟大的。11月22号在年级办老师的组织下,我们党校学员义务给机关楼的人事处的三个办公室进行了清扫。风忽忽的刮,学员们还是热情饱满的认真工作着,顶着寒冷的天气,不怕冷不怕辛苦,将办公室的地面,桌椅和窗户都擦的干干净净。

这次义务劳动的实践,通过小组为单位的劳动,启发了我们在义务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劳动的价值。我们小组的同学毫不嫌脏,仔细地打扫着办公室,看着桌上,地面,窗台的明净,看着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都会心的笑了,都不因天气寒冷而退缩,是这些成果完全让我们忘记了劳累。

义务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义务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我们的宠爱,使我们对劳动的概念了解肤浅。这次的集体义务劳动,使我们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老师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让我们对劳动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的光荣,让我们重视劳动,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义务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这次组织的义务劳动让我们了解劳动的光荣和价值。

这次的义务劳动让我们明白了学会劳动的重要意义。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在校的大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问题。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我们应该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不辜负党组织对我们的要求。

 

【开展义务劳动活动总结二】

领导重视,责任落实

1、接到通知后,我镇领导高度重视,于年11月3日召开全镇干部工作会议,结合辖区环境卫生实际情况,就此次活动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活动采取集中义务劳动和社区组织场镇居民分散劳动的方式进行,要求各单位认真组织落实,确保劳动质量。

2、学校、医院的同志和镇干部参加义务劳动,将场镇划分为几个清理区域,落实专人负责现场活动安排,使活动得以正常有序的开展。

活动开展情况

1、医院、学校和镇干部自备了铲子、扫帚、铁夹等劳动工具,发扬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对场镇道路、背街小巷、菜市场等进行了清扫、清除,干部职工采取清捡、掩埋等方式认真清理垃圾,清扫卫生死角。劳动质量高,效果效果好,为辖区义务劳动活动的开展带了好头。

2、社区干部带头参加场镇居民清洁劳动,对辖区内的商户门面进行了清扫,对牛皮癣、小广告等进行了清除,社区小组长对车辆乱停乱放,居民乱吐、乱丢行为进行了制止劝导,使场镇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改善,劳动效果显著。

活动总结

经过一下午的清扫,共清运垃圾12车,卫生死角22处,牛皮癣广告45处等。场镇上环境焕然一新,受到群众的称赞。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过去的工作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一是场镇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此次义务清洁劳动时效性较短,环境问题容易反弹。三是未完全形成一个科学的监督机制来巩固环境治理的成效。

参加义务劳动活动总结篇(2)

[关键词] 爱国主义;中小型纪念馆;宣传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高尚道德品质和优良传统。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根本任务即是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培养优秀的民族精神,因而为社会大众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意义深远的公益服务,发挥着积极的重要作用。作为上海市中心城区的静安区,集合着丰富文物史料资源和拥有多处革命遗迹遗址,多年来非常注重对“红色文化”的开发、建设并向公众开放了多个中小型纪念展馆。我们以其中比较早开发开放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为例,思考在实践中,中小型纪念展馆如何有效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一、中小型纪念展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型纪念展馆多为区域性的纪念展馆,普遍存在资金投入少,管理不专业,知名度低等问题。正视中小型纪念展馆存在的对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造成的问题,可以更好地寻找到解决的方法。

1、资金投入制约。经费问题是制约中小型纪念展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的一项主要因素。上海的中小型纪念展馆一般均为事业单位编制,基础建设和基地开发费用大部分都是由政府拨款。而从政府拨款风格看,更多是“维持”而非深度“开发”。另外中小型纪念展馆因为自身规模所限,缺乏自我生存的能力,直接导致基地的运作陷入困境,教育价值难以发挥。尤其是实行免费开放后,政府补贴不足,使原来作为中小型纪念展馆日常运营费用中比较重要的门票收入被取消,使得部分纪念展馆运营受到影响。

2、管理机制缺失。上海的中小型纪念展馆多为区级基层单位,管理机制和管理的专业性都相对缺失,存在职责不明、内部管理弱化、效率低下等问题。尤其是绩效管理的不完善,既缺乏长远目标的规划,又缺乏有效的工作评价系统,使得基地利用与开发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大大降低。

3、人才队伍建设弱化。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因素。因此纪念展馆的人才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但上海的中小型纪念展馆在人员上出现如下问题:1.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工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和专门知识,以致在基地的建设和利用开发方面缺乏科学性管理。一些讲解员只是背诵解说词,对其中表达的深远含义不理解,无法承担对公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育工作责任。2.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构成失调会给队伍整体功能发挥带来不良影响。目前上海的中小型纪念展馆中主力工作人员多为中老年,青年人才缺乏,这种倒三角结构使得在日常工作中缺乏生气和开拓精神。3.青少年志愿者管理不擅。上海是国内青少年志愿活动相当频繁的城市,在学校和社会的鼓励下,众多大中小学生都热衷于参加志愿者活动。由于缺乏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无法充分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造成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流于形式。

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介绍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于1921年8月1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公开领导全国工人的运动的总机关,它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祥地,在中国工运史乃至中国共产党党史上都拥有重要的地位。1925年5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其工作宣告结束。该旧址1959年5月被命名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建馆,1999年11月被上海市总工会命名为“上海市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3月被命名为“上海红色旅游基地”。同年5月31日,陈列馆经过第二次修缮改版后重新对外开放。在布展中,陈列馆充分注重了现代陈列布展理念的融合,大量使用了实物展示、场景展示、高科技展示与文字展示相结合的方式,以使得展览内容更吸引参观者,使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自1921年8月成立至1925年5月工作结束共四年的奋斗历程得以浓缩展示,并增设当代劳模风采展。2006年8月被定为静安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认证管理工作站。2009年3月免费开放。2009年12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一些探索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一直积极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标杆,针对中小型纪念展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开展探索试点,解决问题。

1、规范管理机制。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隶属上海市静安区文物史料馆管理,2005年前是由静安文史馆派遣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开放时间只限于周二和周五的上午,常有参观者跑来参观却“望门兴叹”。为强化陈列馆的管理,静安文史馆决定采取专人负责制的管理模式,为陈列馆委任一名主管,组建专门的工作团队,全面推行制度化建设,同步推进落地管理和档案化管理。使得陈列馆开放时间正常化,对展示内容有了完善的保护,工作成效显见。

2、人才队伍年轻化高学历化。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刚开放时,管理队伍同样存在年龄结构老化、专业性不强的问题。近年来吸收了不少大学本科、乃至研究生学历年轻人作为讲解员。工作中,一是提出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基本要求,严格按照服务公约、劳动纪律和监督检查制度进行管理。统一服饰,挂牌上岗,规范参观路线,突出讲解艺术,落实工作责任,发扬团队精神。二是部分员工的专业都是与文史、社会管理相关。通过工作实际,培养了一批专业管理、研究人才。陈列馆为他们提供充分展示才能的机会,如:参加研讨会演讲论文、参与文史类的书籍编著等等。

3、发挥自身特色资源优势。陈列馆紧紧抓住自身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前身的特色资源优势,除了在展陈中凸显工运斗争历史外,还积极的举办了: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成果展、潘阿耀等劳模个人先进事迹实物展、红色印迹收藏展等特别展览。并为各级工会提供了学习、参观、培训的场所和服务,各工会系统也将陈列馆作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既大大促进了对职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开发,也打响了陈列馆自身的品牌特色。大量外省市工会系统的组织也慕名而来,与陈列馆开展了各类交流活动。街道总工会是在工会体制创新中应运而生的。陈列馆在其创建之初就与之结对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现了党领导下的最早的工会和体制创新下最新工会跨越近一个世纪的握手。双方在开展工人阶级传统教育,拓展职工素质教育基地功能进行了有益的合作和探索。陈列馆是工会主席联谊会成员,也是“新上海人之家”活动基地,为新上海人提供在家门口的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了农民工的素质。

4、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陈列馆在管理中摸索出一套拓展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为了使青年学生更深入的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活动中来,陈列馆与多个大中小学结对共建,扩展学校爱国主义课堂。在沪全国劳模志愿者是陈列馆独有的一支志愿者队伍,劳模们到学校为师生进行弘扬劳模精神的事迹报告会。在学校办巡展、举行升旗仪式,在陈列馆举办入队、入团、成人宣誓仪式,广泛组织学校参加到“红色经典小故事大赛”、 “小小彩笔画世博”等基地举办的各类活动中来。基地同时也肩负着丰富中小学生暑期生活、推进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工作、宣传革命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的重任。在暑期持续二个月举行了“红色经典我宣讲”主题系列活动。再一次开展了适合青少年特点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5、强化学生志愿者管理。在吸收青年志愿者参与陈列馆日常讲解、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基础上,陈列馆与校方共同建立青少年学生社会实践考核制度,营造良好的德育心理环境,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的态度定势。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激发他们的潜能,并定期考核,规范奖惩机制,促进志愿者更好的服务社会。在青少年志愿讲解员培训中,将展陈、讲解水平不断提升,并在枯燥的版面文字之上,加入大量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以增强参观者、特别是青少年参观学习的粘合度。志愿者们定期到陈列馆作义务讲解员,既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又受到了纪念馆和参观者的好评。

6、积极走出去开展教育活动。陈列馆地方相对狭小不利于举行较大规模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充分利用陈列馆空间,在外墙上雕刻了一组以“劳动组合书记部宣言”为主题的浮雕。同时利用陈列馆外的人行步道空间作为活动场所,开展广场歌会、启动仪式、纪念封签发等活动。另一方面,积极“走出去”,陈列馆还将巡展活动常规化,结合自身的特点,制作一些主题突出、便于携带的活动展板和影像资料与设备,送展进校、进社区,从而加大了宣传,服务了社会,受到了广泛好评。

7、丰富多彩的特色教育活动。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说,展示是基础,管理是关键,而活动是其灵魂所在。因此陈列馆多年来秉承常规展览与宣教活动并重的方式,推陈出新开发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发挥交友联谊功能等。如“红五月”特色系列活动、重要节庆日为参观者派礼品活动、“新上海人”专场活动,还有“发现红色静安,记忆光辉历史”、“5·18国际博物馆日”等举行的宣传活动,就将革命旧址、遗址和优秀近代建筑等丰富的文物资源与增强民族自豪感相结合,将知识宣传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最大限度扩大爱国主义教育辐射面。

8、红色之旅走廊。红色旅游最根本的特征是所依托的资源具有明显的爱国主义色彩,其出现和发展的过程中与革命传统教育密不可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红色旅游的核心载体,更是红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是上海市静安区“红色之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位置上,陈列馆与中共“二大”纪念馆、上海旧居纪念馆等相互衔接,共同构筑成静安“红色之旅”。在时间概念上,陈列馆作为时间最早的一处红色景点,将静安“红色之旅”所涵盖的革命历史进程从1921年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一直后推到当代,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反映我党在上海革命历程的剪影。

四、小结

参加义务劳动活动总结篇(3)

[论文摘要]科学技术进步、产业机构升级和分配方式多样化,使剩余价值论面临新挑战。回应这一挑战,必须拓展劳动、价值的外延,使劳动价值论进一步中国化,从而为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增进社会和谐服务。

劳动价值理论是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石,在政治经济学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生活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间题,使一些人对劳动价值论产生了怀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可见,在新的历史时期,劳动价值论也有一个中国化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和核心问题

厘清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是实现其中国化的基础和前提。只有首先在理论上做到“完整、准确地把握”,才能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理论阐述,集中于《资本论》第一卷。其基本内容是:(1)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来进行等价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2)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在商品生产的同一劳动过程中,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商品具有价值,因为它是社会劳动的结晶。(3)商品价值的源泉。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价值除了劳动本身,没有任何别的物质。劳动力“这个商品具有一种独特的特性:它是创造价值的力量,是价值的源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每一个部门内部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由该部门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一种商品的价值总量,由该部门为了满足社会对它的使用价值总量的需要而按比例投人的社会必要劳动总量决定。“作为一般的规律,我们可以这样说:商品的价值与生产这些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而与所耗费的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反映了简单商品生产中的一个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这就是我们的全部当代社会的经济制度:工人阶级是生产全部价值的唯一的阶级。”在这些论述中,核心问题有两点:一是只承认活劳动创造价值,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二是活劳动划分为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新价值划分为必要价值与剩余价值,这是价值分配的一般原理。

应当指出,《资本论》第一卷对劳动价值论的论述,暂时舍去了市场竞争、供求关系等一些比较复杂的因素,是仅从纯粹形态进行考察的。在后来对资本主义生产链条诸环节的具体考察中,为了更贴近现实经济生活,马克思把被暂时舍去的这些因素重新纳人了研究范围。他在《资本论》第三卷的开头明确指出:“在本卷中要阐明的资本的各种形式,同资本在社会表面上,在各种资本的互相作用中,在竞争中,以及在生产当事人自己的通常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一步一步地接近了。”这样看来,对劳动价值论完整、准确的理解,既应掌握其基本内容和核心问题,也要看到它的逻辑推演和具体展开。

二、劳动价值论面临的新挑战

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候,第三产业很不发达,直接的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是价值创造的主要源泉;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今天这样迅猛,体力劳动还是主要的劳动形态;社会分工也不像现在这样精细,企业经营管理职能的重要性还没有凸显;国际贸易虽已出现,但远没有像现代经济生活中这样的举足轻重。时过境迁,现代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动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特别是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社会生产方式、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形式都已发生了重大变化,随之产生了劳动价值论与实际生活不相适应的问题。也就是说,劳动价值论面临的新挑战,使它产生了进一步中国化的需要。这些新挑战具体表现为以下四方面:

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衡量价值的尺度是什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研究主要是以一国范围内的价值生产来进行的。从一国价值生产的角度看,形成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既包含生产同种商品的行业所要求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包含社会总劳动分配该行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虽然马克思也对劳动价值进行过国际比较,但当时的国际经济活动总量有限,这种比较的意义也不突出。而今,以全球投资、全球生产、全球销售、全球消费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潮流,价值的生产也已经国际化了。在世界市场上,各国同种产品的价值是由世界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一个瑞士工人的平均产值几乎相当于二百个不丹人完成的产值,这种情况表明,那些劳动强度大、工艺水平高和生产条件好的国家,由于劳动生产率高,单位产品劳动耗费小,其产品价值低于国际价值,就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了优势。对外向度不断增强的中国经济来说,只有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提供等于或低于国际价值的优质产品,才能在世界市场上占有更多的份额。价值生产国际扩展的趋势,相应地使劳动有了国际性的内涵和外延,这无疑对衡量价值的尺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2.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价值创造是否还仅限于直接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劳动价值论着重从物质生产领域来研究价值形成和价值创造,认为只有物质生产领域的活劳动即生产性劳动,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而绝大部分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属于非生产性劳动,不创造价值。但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加速,科技产业、信息咨询业、金融保险业以及为生产、生活服务的众多非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社会需求的服务比重越来越增大,服务劳动日益渗透于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非实物劳动成果在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逐渐被纳人到社会产品范畴。在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绝大部分是由第三产业部门的劳动创造的。即使在中国,第三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也快速提升,开始后来居上。第三产业的劳动已被公认为生产劳动,它不仅创造价值,而且还能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这种新趋向,必然在外延上突破劳动价值论原有的物质生产领域的限制。

3.在直接的物质生产部门,普通工人的劳动还是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工人的劳动,既包括体力劳动、简单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复杂劳动。脑力劳动是自乘的、倍加的简单劳动,即复杂劳动。但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社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与智能化趋势不断增强,单位产品所包含的活劳动不断递减。与过去相比,同样多的活劳动,现在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产品,生产的财富及其价值越来越大;而生产同样多的产品,所消耗的活劳动却越来越少了。新技术革命和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趋势。“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的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困劳动内涵的这种巨大变化表明,以知识型、科技型、创新型为特征的脑力劳动、复杂劳动日益成为现代生产的主体。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因素和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实践证明,科技人员的劳动具有高积累、高浓缩、高创造和高度专门化的特性,是非常复杂的智能劳动,能够创造极高的价值。价值源泉的这种变化,已开始成为我国价值生产的明显趋势。

还应看到,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社会化程度越高,生产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的分工协作就越复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经营管理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从理论上说,生产力的诸要素在未结合时,还仅仅是潜在的生产力,只有通过管理把人、财、物等要素合理配置,组合成一个协调的生产过程,潜在的生产力才能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先进科学的管理还能消除和减少生产过程中人的内耗与各要素的不协调,从而使生产达到最佳的整体效能。此外,管理在科技研发、技术转化并与直接生产过程相结合中的作用,也极其重要。可以说,离开了管理,社会化大生产、再生产过程就不可能正常进行,甚至会出现混乱和中断。从现实中看,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领导者的管理水平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拥有同样素质的职工和技术水平的企业,由于经营管理水平的差异,有的可能在竞争中成长壮大,有的则可能被淘汰出局。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是企业之魂,是生产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平台。相应地,经营管理工作也就成了一种极为重要的劳动,而且是更辛苦、风险更大的劳动。这种劳动,也是生产力,也参与了价值的创造。

4.作为非劳动因素的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是不是正当合理?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看来,既然价值是由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体工人的活劳动创造的,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土地,都不创造价值。而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却是:“单纯劳动力的所有者,资本的所有者和土地的所有者—他们各自的收人源泉是工资、利润、地租。”根据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相一致的原则,谁创造价值,价值就该归谁,所以说资本家和地主是不劳而获,并据此提出了“剥夺剥夺者”。但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却有很大的不同,一方面,剥削阶级不复存在,劳动者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在公有制经济成份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作了必要扣除后,实行按劳分配,归劳动者所有。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大量的非公有制经济成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把这些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纳人到国民经济体系中,加快社会生产的发展,就不能是无偿的,必须允许其参与分配,给予合理的报酬,才能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利、货畅其流”。这样看来,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不仅是正当合理的,而且是进步有益的。今天,由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当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不同,从而使价值分配方式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总之,从劳动价值论的创立到现在,世界的面貌、中国的面貌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日益深人、开放日益扩大的30年,使我们的实际生活总是处于剧烈和深刻的变动中,经济发展也出现了许多马克思当年所没有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与新特点。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收人分配理论也需要进一步中国化,以回应时代和现实对我国的挑战。

三、在实践中推进劳动价值论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马克思主义通过民族形式发挥指导作用,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实践、具体环境中,获得检验、丰富和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价值论,也应该是开放的和与时俱进的,应随着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现实而中国化、时代化。

参加义务劳动活动总结篇(4)

一、竞赛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实施“四个年”、“五场攻坚战”的工作部署,以“五比一创”劳动竞赛为载体,以劳动模范、“工人先锋号”为引领,通过创新竞赛方式,丰富竞赛内涵、提升竞赛实效,更好地凝聚职工力量,激发职工的创造活力,实现劳动竞赛的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全方位推进,为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竞赛目标任务

(一)扩大劳动竞赛的覆盖面和职工参与率。最大限度地把职工吸引到竞赛活动中来,到2012年底,在已建工会组织的企事业单位中,劳动竞赛的覆盖面和职工参与率达到85%以上。

(二)突出劳动竞赛主题和活动重点。劳动竞赛要紧扣时代脉搏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紧密结合各行各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确定竞赛主题,明确竞赛目标,使竞赛内容更加丰富,竞赛科技含量不断提升,竞赛效益进一步提高,职工素质明显增强。

(三)建立完善劳动竞赛的运行机制。不断总结、摸索新时期劳动竞赛的特点和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强竞赛的科学管理,使竞赛活动规范有序开展,逐步实现竞赛活动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四)发挥劳动竞赛的典型示范作用。今年全市将总结推广表彰一批劳动竞赛先进典型单位,大力选树表彰在竞赛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人先锋号”先进集体。各县区总工会、各工会工委、各产业(局)工会也要选树、表彰本级“工人先锋号”先进集体。

三、竞赛内容

开展“五比一创”劳动竞赛,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组织和引导广大职工广泛开展比技术创新、比科学管理、比经济效益、比安全生产、比团队和谐,创“工人先锋号”活动,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比技术创新。就是参赛单位要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科技创新有投入、有制度、有效果。

比科学管理。就是参赛单位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措施到位,做到企业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

比经济效益。就是参赛单位通过竞赛进一步调动职工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较好完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并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

比安全生产。就是参赛单位安全生产制度健全、责任制度落实、安全教育经常化、安全检查制度化、安全防护设施齐全规范,降低人身、设备事故发生率,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比团队和谐。就是参赛单位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具有积极进取、奋勇争先的团队精神和温馨和谐、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领导班子顾全大局,凝聚力强,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各项工作成绩显著。

创建“工人先锋号”。就是参赛单位加强班组建设,以“一流工作、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团队”为内容,把“工人先锋号”打造成为团结实干的表率、创新创业的先锋、争先创优的模范、服务群众的楷模,成为组织引导职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刻苦学习、忘我工作、不断进职、甘于奉献的载体,为职工施展才华开辟用武之地,为工会工作更好融入经济发展大局搭建平台,使“工人先锋号”成为职工认可、影响广泛的工会工作品牌,企业班组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四、竞赛范围

今年重点从五个方面开展竞赛,进一步掀起劳动竞赛活动的新高潮。

(一)围绕我市确定的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开展竞赛

今年我市确定的重大项目,涉及工业、交通、水利、农业、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基础产业、贸易流通、文教体育卫生和服务业等方方面面,这些重大项目的建设关系国计民生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搞好这些重大项目建设,对于全面提升我市软硬环境,增强发展后劲,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区域性国际城市和“首善之区”建设,在全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深远的战略和现实意义。因此,各级工会组织要从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出发,组织职工在我市确定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深入开展“五比一创”劳动竞赛活动,促进重大项目建设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推动建设工程项目优质安全如期完成。

(二)围绕做大做强服务业开展竞赛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各级工会组织要围绕加快发展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业等级的任务目标,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建功立业活动。商业、金融等服务窗口行业要在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广泛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旅游、商贸流通系统要围绕各自的发展战略目标,调整经营管理模式,大力开拓市场,在创新企业经营思路上下功夫,广泛开展“保增长、增效益、促发展”竞赛活动;公交、出租车行业,要在创造优美环境、提供优质服务上下功夫,广泛开展“讲职业道德,树文明形象,展邕城新风”竞赛活动,为加快发展我市服务业,调整经济结构做出新贡献。

(三)围绕“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开展竞赛

“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的重要保证。各级工会组织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要求,紧紧抓住影响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发展的重点、难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要找准影响企业发展、项目建设以及提高企业竞争力等关键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等技术创新活动,促进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引导职工积极参加以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为内容的解难题攻关赛、促转变创新赛、上水平争先赛等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深入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竞赛活动,切实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上水平达标竞赛;广泛开展“低碳行动我参与、我献计、我作为”竞赛活动,充分发挥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的作用,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在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中进一步发挥工会组织应有作用。

(四)围绕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开展竞赛

加快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是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举措。各级工会组织要通过大力弘扬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加强形势任务教育,不断增强广大职工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要通过大力弘扬宣传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广大职工中形成学赶先进、争创一流、多做贡献的浓厚氛围。要以今年我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加大力量组织好全市重点行业、重点工种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注重培养选拔高技能人才,努力造就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队伍。围绕提高职工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开展多工种、多形式、高层次的通用工种和行业重点工种的技能大赛;围绕产品开发、工艺改进、设备改造、新技术推广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和技能水平,激发职工学习技能的热情,营造出能人成长的良好氛围,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证。

(五)围绕促进安全生产开展安康竞赛

安全生产劳动安康是企业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在“五比一创”劳动竞赛活动中,各级工会要把竞赛活动与“安康杯”竞赛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安康杯”的载体作用,推动“安康杯”竞赛活动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要把职工培训教育、创建合格班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等纳入到竞赛活动中去,不断创新竞赛活动形式,增强职工的安全健康意识,提高安全健康水平,减少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切实使“五比一创”劳动竞赛活动逐步成为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一项系统工程,成为工会组织落实“切实维权”的重要载体。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各级工会要将“五比一创”劳动竞赛作为工会的一项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列入工会工作目标考核、评选表彰的重要内容,积极争取党政的重视和支持,建立竞赛工作组织机构,抓住竞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认真研究制定竞赛规划和方案,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竞赛工作格局,为竞赛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要加大“五比一创”劳动竞赛活动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职工对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努力营造一个全员参与“五比一创”劳动竞赛活动的良好氛围。要大力弘扬劳动模范和“一流工作、一流业绩、一流服务、一流团队”的“工人先锋号”精神,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和“工人先锋号”在劳动竞赛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广大职工的责任感和劳动热情。要大力宣传广大职工在竞赛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高度主人翁精神和取得的竞赛成果,大力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先进思想和模范事迹,进一步掀起学习劳模、学赶先进、争创一流的热潮。

(三)加强督导,严格考核

参加义务劳动活动总结篇(5)

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要情况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中央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推进富民兴黔、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难得的历史机遇。省总党组积极响应党中央和省委的号召,在省委第五指导组的指导下,精心组织,切实加强领导,注重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和表率作用,有力推进学习实践活动健康、有序、扎实开展。

(一)认真抓好学习提高。省总党组成员认真学习党的*大、*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三、四次全会和中国工会第*次代表大会精神,学书记、总理、同志和李源朝同志等中央领导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学习省委书记石宗源同志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八个方面重大关系的专题报告,学习中央、省委关于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有关书籍、文件和会议精神。10月28日,省总党组举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暨学习贯彻中国工会*大精神培训班,省人大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林明达同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孙国强同志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主任李滨生同志分别作辅导报告,全省县以上工会党员领导干部近300人参加了学习培训。10月29日至11月2日,省总党组中心学习组进行了为期五天的集中学习,同志们认认真真读原著、学习文件,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畅谈学习体会,在事关工会工作科学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上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

(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省总党组立足全省工作大局,结合工会工作实际,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制约和影响工会工作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省总党组书记姚亚非同志等省总领导分别领题,深入到各市州地工会、省各产业工会和部分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工会进行调研。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省工会*参与机制建立及运行情况的专题调查报告》、《关于我省企业劳动关系状况的调查报告》和《关于*省工会经费收缴机制的调查报告》等三个有实情、有观点、有数据、有分析、有对策建议的调查报告。

(三)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在解放思想大讨论中,省总党组按照“更加解放思想、推动跨越发展”的要求,围绕工会工作如何科学发展、如何破解难题,深入开展大讨论活动。11月20日,省总党组组织了“更加解放思想、推动跨越发展”专题讨论,邀请企业负责人代表和劳模代表参加。姚亚非同志带头发言,她联系工会实际,分析当前形势,查找突出问题,梳理发展思路;班子成员结合省总全面工作和自己分管的工作相继发言。省总机关各部门负责人、企业负责人代表和劳模代表谈感想、提思路,为工运事业科学发展建言献策,讨论会主题鲜明,求真务实,起到了拓展工作思路、明晰努力方向的作用,得到省委指导组的充分肯定。

(四)带头查找问题。省总党组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干部职工、书面征求意见等形式,广泛听取市州地工会、省各产业工会、部分大中型企业工会及省总机关、直属单位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省总党组成员之间相互开展谈心活动,彼此沟通思想,交换意见。在此基础上,12月9日,省总党组召开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的专题民主生活会。会上,党组成员紧扣党的*大以来省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认真查找班子和个人在深入贯彻落实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影响和制约工会工作全局的突出问题、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剖析了原因,提出了整改措施,达到了交流思想、明确方向、增进团结、推动工作的目的。

(五)带字当头,实处着力。从学习实践活动一开始,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林明达同志就要求班子成员要身先士卒,作出表率,带头学习研讨,带头深入调研,带头解放思想,带头查找问题,带头进行整改,把学习实践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务求取得实效。按照明达同志的要求,省总班子成员坚持带字当头,实处着力。一方面认真带头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坚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帮助困难职工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结合起来,与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二、党的*大以来工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情况

近年来,省总党组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大、*大、省第十次党代会、省委十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和中国工会*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紧迫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省委和省政府科学发展部署,着力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着力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着力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构建“和谐*”、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展示新作为,做出新贡献,各方面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明晰了工会工作思路。党的*大以来,省总党组审时度势,积极探索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投身经济社会建设的新办法、新途径。在认真总结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在继承过去好思想、好做法的同时,进一步明晰了工会工作的思路。今后一段时间我省工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省第十次党代会、中国工会*大和省工会*大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会工作全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全面履行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能,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工作主线,以建立健全维权机制为基本途径,以促进解决民生问题为维权重点,按照“六新”要求,深入推进“六大活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构建“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新征程中作出新贡献。并提出了五年内可量化分解的重点目标。

(二)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为主线,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构建“和谐*”作贡献。党的*大以来,在中共*省委领导下,省总党组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个主题,按照“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和“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以解决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以开展“六大活动”为主要载体,组织带领全省各级工会认真履行各项社会职能,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作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构建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努力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围绕“当好主力军、建功‘*’、和谐奔小康”这一主题,以“建功立业大竞赛”为重点,广泛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和创建“工人先锋号”等活动,为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新业绩。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全省各级工会围绕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任务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劳动竞赛,参加职工340万人,创造经济效益近100亿元;组织职工技术革新、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提合理化建议等共34万项(条),创造经济效益68亿元;全省工会申报经济技术创新成果1895项,评选表彰了66项,涌现出一批技术创新能手。

二是努力构建社会化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省总党组把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推动形成多层次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作为促进社会稳定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以“情系职工大维权”行动为抓手,建立健全工会维权机制,主动、依法、科学维权。到*年底,全省各级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6941份,覆盖企业6968户,覆盖职工88.9万人,企业职工覆盖率达78.1%;签订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3711份,覆盖企业4264户,覆盖女职工29.6万人,签订率达75%。参与《*省工会条例》等法规的起草和修订,发挥了从*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作用。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大督查”活动,积极参与全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全省地方有证小煤矿已建立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1700个,聘任群众监督检查员5800名。建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2686个,7036名劳动法律监督员活跃在生产一线。切实推进工会参与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工作,主动维护职工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为我省安全生产实现“双降”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全总、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省委和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参与了涉及40余万职工的2700多家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重组和关闭破产工作,参与了多起企业职工突发事件的处理,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职工队伍的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

三是努力推进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建设,拓宽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领域。以开展“和谐企业大创建”活动为手段,在各级工会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公有制企事业单位推进厂务公开覆盖面达98%以上,已建工会的非公有制企业达60%,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受到全总领导的充分肯定。

四是努力实施再就业和送温暖工程。各级工会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依托,以“温暖万家大帮扶”活动为载体,推进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省县级以上地方工会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98个,开通了职工求助热线电话,认真做好工作。几年来,共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9万人次。通过开展“百万职工五月温暖行动”,筹资近3000万元,建立“*省送温暖基金会”,推动形成了送温暖工作的长效机制,推进送温暖工程的经常化、制度化和社会化。全省各级工会共筹措、发放帮困资金近3亿元,慰问困难企业1.8万个(次),帮扶困难职工57.5万户(次),“金秋助学”8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工会协助政府有关部门为农民工追讨欠薪1亿多元。整合社会资源,大力推进“三关工程”,帮助外出务工人员解除留守家人的后顾之忧,拓宽了工会关注民生、服务农民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

五是努力实施和推进职工素质工程,提高职工知识化、技能化水平。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职工,坚定信念,以“百万职工大练兵”活动为平台,深入开展“创争”活动,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几年来,共培训职工150多万人次,鼓励职工成为一专多能、一岗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和树立了一批*新一代技术标兵。

六是努力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群众组织起来,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积极探索新的组织形式和组建方式,推进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党工共建工作的广泛开展,提高工会组建工作实效。*年末全省基层工会3.1万个,比*年增长了37.5%,工会会员273.8万人,比*年增长了36.3%。

(三)以推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衡较快增长为主题,全面推进工会工作创新发展。*年,省总党组坚决贯彻中央、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识大体、顾大局、谋大事,抓实见真,全力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紧紧抓住抗灾救灾,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年初,面对历史罕见的雪凝灾害,省总迅速行动起来,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提出了“三个确保”的目标要求。要求各级工会向困难职工送温暖活动实现全覆盖,确保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因灾发生意外,全省各级工会共筹集资金6137万元,慰问受灾困难企业3528个,慰问受灾职工145080人(其中慰问农民工35905人)。省总领导深入抗凝一线并坚持24小时分工带班,共处理来信来访538件(次);要求各级工会认真做好农民工服务工作,确保返乡滞留农民工不挨饿受冻,全省各级工会共设立“农民工返乡服务站”1223个,帮助农民工32万人次。期间,省总机关接待、转运了3000多名返乡农民工,紧急援助了宁夏电网公司100多名赴黔抢修电网的受困职工,受到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工人日报》等中央媒体及《*日报》、*电视台等省内主要媒体相继进行了报道;要求各级工会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抗灾重建中的主力军作用,确保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顺利完成,全省各级工会共组织了780312名职工、农民工投入灾后重建,其中工会组织155830人次,协同党政组织624482人次。职工义务加班370多万人次。共组织795个慰问队,走访慰问抢修点1580处,共计慰问官兵、武警指战员及一线职工8700余人次。为贯彻落实省委关于灾后重建工作的重大部署,省总领导分别带队深入国防、电力、冶金、煤矿、化工等18个大中型企业进行调研,形成了《*省总工会关于部分大中型企业抗凝救灾恢复重建及生产情况的调查报告》。在调研基础上,做出了《组织动员全省广大职工在抓重建促发展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决定》,并及时召开全省工会抓重建、促发展大会,安排部署工作。同时,表彰了一批先进典型,用先进的力量影响和带动广大职工促进企业目标任务的出色完成。省总及各级工会所做的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和全国总工会的充分肯定,被授予“*省抗凝冻、保民生工作先进集体”。

5月12日,四川汶川等地区发生8级特大地震灾害后,省总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号召,继续发扬“抗凝救灾”精神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团结动员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支援灾区人民抢险救灾。共募集善款1000多万元,通过民政、工会等渠道安全汇往灾区。并组织慰问了抗灾职工和灾区受伤群众。同时,号召全省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勤奋工作,以“多生产一吨煤、多发一度电、多拉一车货、多出高质量产品、多出技术革新和创新成果、多一些确保安全生产的举措和行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的成绩支援灾区建设。

二是紧紧抓住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切实抓好以党的组织建设带动工会组织建设。为确保“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取得实效,省总党组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抓好五项重点工作。第一、认真组织抓好工会换届选举工作。在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市、州、地、县工会顺利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在此基础上,*年7月胜利召开了*省工会第*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省总新一届领导班子,为全面推动工会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为解决工作落实中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新一届领导班子于9月17日及时召开了*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制订下发了《*省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工会自身建设的意见》、《*省总工会关于充分发挥工会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中作用的意见》和《*省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省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工会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和“三个意见”精神,切实履行好“四个第一人”职责,加大信息反馈和工作力度,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第二、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全力推进“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工作的广泛开展,最大限度地把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至*年9月底,全省新发展会员137万人(农民工会员110余万人),新建基层工会组织7081个,取得了新的突破。选好配强省总工会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重点选好配强党委(支部)书记,加强班子的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并在调研基础上,制定了《*省总工会*—2012年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第三、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按照中央、省委《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意见》要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在广大党员中普遍开展了党风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为把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以实际行动支持抗灾救灾,*年,提出省总机关办公费用支出要比年度预算减少10%,要求工会干部要勤政廉政,下基层要轻车简从、不增加基层负担。第四、大力开展帮扶活动,建立困难职工帮扶制度。组织省总工会机关党员干部与贵阳铝加工厂70多户困难职工家庭实行了结对子帮扶;*年多次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前往“双万”帮扶点黔西县太来乡龙江村进行慰问,帮助村里修建公路等三项基础设施;积极筹资50余万元,帮助解决党建扶贫点水城县坪寨乡五个项目所需经费。通过实实在在的活动开展,充实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内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紧紧抓住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工会*大精神。*年10月召开的中国工会*大,是广大工会干部及职工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国工会*大精神是各级工会组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重要的政治任务。省总党组高度重视,及时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进行传达学习,并对县以上地方工会、大型企业工会、产业工会主要负责人进行了集中培训。在学习贯彻安排意见中,坚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同志的祝词、省委书记石宗源同志的指示与中国工会*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和省委十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精神紧密的结合起来;与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出色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在构建和谐*,推进历史新跨越中的作用紧密结合起来。把中央、省委的指示精神切实转化为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的生动实践;转化为各级工会干部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转化为落实*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推进社会用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成效。

四是紧紧抓住开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工作,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省总工会及时要求各级工会认真学习、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大决策,按照全总的部署狠抓落实。加强形势教育,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上来。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弘扬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变挑战为机遇,增强战胜危机影响的信心。以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为载体,组织职工克难攻坚。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努力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加大对困难职工帮扶力度,拓宽就业门路。关心返乡农民工,协同政府开展培训和扶持创业、推荐就业工作。县、乡(镇)、村工会针对沿海部分农民工返乡的实际,积极开展“上门看望、座谈关心、分忧解难、温情相助”活动,帮助他们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安心回乡生产,拓宽致富增收门路。中央媒体对我们这一作法给予了宣传报道。

三、工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的体会

回顾总结这些年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特别是通过结合工会工作开展的学习实践活动,省总班子在学习思考、深入调研和讨论中,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工会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工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是工会的政治原则、本质要求和根本保证,也是我国工会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会的根本特点。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到工会的各项工作之中,把广大职工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发挥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推进党的事业作出贡献。

(二)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要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组织动员职工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要坚持以职工为本,尊重职工主体地位,维护职工权益,促进职工全面发展;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探索和把握工会工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建立健全工会工作长效机制;要遵循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实现职工体面劳动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切入点,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提升整体水平。提高用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指导工作、推动实践的本领,不断开创我省工会事业的新局面。

(三)必须服从服务于党和政府工作大局。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内容,也是工会围绕大局、发挥作用,突出特色、体现价值的必然要求。要始终围绕省委和省政府的中心任务,充分发挥工会的特点和优势,立足“两欠”省情,着眼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的新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工作目标,谋划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必须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工会是职工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要着眼于保持党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把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法维护职工群众的劳动经济权益、民主政治权利、精神文化权益和社会权利。要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职工群众权益机制,把维护职工权益贯穿于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积极参与、大力帮扶的全过程,努力实现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与维护职工群众具体利益的统一,促进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的统一,维护职工群众权益与教育引导职工提高自身素质的统一。

(五)必须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有工会组织,把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是保持工人阶级先进性、发挥国家政权重要社会支柱作用的组织保障。要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形成服务体系,始终注重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切实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六)必须适应时代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改革创新是推进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强大活力。只有与时展同进步、与职工群众共命运,工会组织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要深刻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新趋势,深刻认识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更加复杂多样的新特点,深刻认识职工队伍的新变化,从国情、省情、会情出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使工会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四、工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在深入调研、分析总结过程中,省总党组结合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查找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习提高、解放思想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学习提高、解放思想的程度决定着看问题、想办法、谋发展、求创新的深度和广度。对科学理论的学体上是重视的,都能积极主动参加中心组的学习和上级安排的学习培训,并注意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学习,不断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但有的同志感到工作忙事务多,学习提高上还不够深入、不够系统,特别是工作繁忙时,在学习上缺乏“挤”和“钻”的精神,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理解。有的工会干部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科学发展的新要求、职工群众的新期待的认识还有一定差距,面对工会工作的新变化、新要求,特别在工作任务重、工作条件差、工作难度大的情况下,习惯于传统体制下的工作方式,眼界不够广、思路不够宽、办法不够多,缺乏迎难而上、破难解题的创新精神,不善于向解放思想要活力、要动力、要竞争力。解放思想,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增强。

(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利益格局和分配方式不断变化,劳动关系矛盾增多。从我省劳动关系的状况看,总体上讲是协调稳定的,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省局接待来信来访8331件(次),与去年同比增长35.3%。其中,涉法涉诉、企业改制、矿群矛盾纠纷问题反映突出。从全省工会接访的情况看,*年1月至11月,来信来访和电话热线共4116件(次)。其中,反映企业改制破产中的问题,职工生活困难问题,工资问题,劳动合同、社会保障、就业就医问题占65.87%以上,反映出劳动关系方面的诉求尤为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新旧体制转换中出现的新情况,也有不依法办事的问题,还有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职工群众组织,肩负着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任,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的新形势下,对复杂的劳动关系认识不足,在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需要从制度、机制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三)*参与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健全。人民政府与同级工会的联席会议和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是工会*参与的重要渠道和特有形式。我省各地工会、产业工会无论是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或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都通过有关渠道或会议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参与,在国企改革改制、安全生产、困难职工帮扶、农民工维权、社会保障、再就业等方面与有关党政机关联系沟通,反映了职工意愿,表达了职工呼声,努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建立制度并正常运行任重道远。在联席会议方面,自省政府与省总工会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后,全省有5个市(州、地)由政府行文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建制率达55.5%。44个县(区、市)也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建制率达48.8%。有4个市(州、地)和46个县(区、市)至今未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被调查县级单位包括管理区、开发区共90个)。10家省级产业工会只有1家与有关厅局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其余9家至今未建。在三方协商方面,全省9个市(州、地)已有7个市(州、地)建立机制。在县一级,有47个县(区、市)建立了三方协商机制,仍有43个县(区、市)未建。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与同级工会的联席会议以及政府、工会、企业方面代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工作不广泛、不规范的问题普遍存在,流于形式的占相当比例,工会代表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渠道不够畅通。

(四)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工会经费、工会资产是工会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是工会履行社会职责、发挥职能作用的保障。省总工会现行经费收缴机制,依然是新中国成立建会时的工会经费收缴办法,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严重制约了工会工作科学发展。有的单位没有依照《工会法》和《*省工会条例》的规定,向工会及时足额拨缴工会经费。部分企业行政欠拨工会经费较为严重,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经费收缴困难。工会经费实际收缴率仅为三分之一。在城镇拆迁过程中,一些地方工会资产被无偿占用或廉价征拨或承诺补偿不兑现,造成工会资产严重流失。有的地方没有为工会提供必要的办公设施及活动场所。有的地方工会办公楼已成危房或靠租房办公。工会经费困难、资产保障水平低,严重制约和影响工会为职工办实事的能力和工作的全面开展。

(五)工会自身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工会自身建设在总体适应中也暴露出诸多不适应的问题。一是工会组织体制、工作机制与职工队伍的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特别是农民工较集中的非公有制企业、乡镇、社区等基层工会组织薄弱。产业工会关系不顺,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相当一些改制后的企业工会机构被合并,工会干部多为兼职,应对力量不足。一些企业建立工会是以征得老板同意为前提,工会干部或是老板的亲戚,或是老板的合伙人,协调劳动关系的作用非常有限。二是农民入会数量与实际的农民工数量不相适应,跟不上“组织起来”的要求。一些基层单位,虽然建会、入会率有新的提高,但作用发挥尚未全面跟上。三是工会工作推进力与职工维权的迫切需要不相适应。一些工会组织不同程度存在机关化、行政化倾向,作风不扎实,工作不深入,情况不清楚。四是工会干部队伍建设与新形势下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不相适应。落实省委按同级党政副职配备县级工会主席的要求进展不平衡,全省88个县级工会仍有36个尚未按同级党政副职配备工会主席。工会干部交流难,干部队伍年龄偏大(省总工会机关处级干部平均年龄51.8岁,在工会机关工作平均20年以上),知识结构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地、县工会人员编制偏少,特别乡镇一级工会任务很重,但无一编制。工会干部协管、培训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省总党组认为,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既有历史的,也有形势发展中出现的;既有全国工会普遍性的,也有*工会自身方面的。其中工会自身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关键。从省总党组自身来看,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对科学发展观深入、系统学习不够,理解不够深刻,对工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分析得不够透、研究得不够深,对*“两欠”省情条件下,推进工作深入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劳动关系的新特点,及时发现和解决劳动关系中带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不够,善于发现、总结、培育、推广基层工作中的先进典型不够,通过总结典型经验推动工作的能力有待加强。三是*参与,服务服从于党和政府工作大局,服务职工群众,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领导全省工会工作的水平有待提高;四是思想作风、工作作风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深入调研、督促检查、指导帮助、统筹兼顾、狠抓落实有待加强等。

对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省总党组坚持边整边改,对需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推进解决的问题,已拟定整改方案,征求各方面意见,抓紧推进落实。

五、工会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和措施

新形势下,党和职工群众对工会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会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工会干部的责任越来越大,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大、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以及中国工会*大精神,全面总结和进一步扩大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紧紧围绕构建“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这一中心任务,着力在全面、准确、系统、深入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上下功夫,在创新工会工作机制、运行方式和工作载体上下功夫,在进一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和素质上下功夫,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全省广大工会干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推动党的工运事业顺利向前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努力推进全省工会工作全面、科学、健康发展,组织引导广大职工成为推动思想新解放、社会生产力新发展的时代先锋,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行动楷模。

(一)高举伟大旗帜,坚持理论武装,在推进*工运事业发展上不断开创新局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大、省第十次党代会、中国工会*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各级工会要以“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共建和谐”为主题,把学习党的*大精神与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中国工会*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牢牢把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根本主题和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根本主线,强化好字当先、能快则快的发展意识,强化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发展观念,强化改革开放的发展动力,强化改善民生的发展目的,使工会工作更加贴近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共建共享。要进一步认清工会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定位,明确新形势下职工群众的新期待;积极探索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支持职工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新途径和新载体;不断实践发展基层民主、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贯彻落实的新形式和新方法;深入研究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谋划新思路、提出新举措,推动工会理论创新、机制创新和工作创新,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二)实施素质工程,深化“创争”活动,在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上提升新水平。广大职工始终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进人城镇企业工作,职工队伍服务发展的能力还不完全适应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国际竞争的形势。因此,必须把提高职工队伍服务发展的能力作为重要任务,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工程,按照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要求,结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岗位学习、岗位创新、岗位成才、岗位奉献”为主题,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与“百万职工大练兵”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同时,采取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动员广大职工积极参与“满意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工会文化教育阵地作用,大力塑造“自强自信、开放创新、能快则快、团结和谐”的新时期*精神。探索建立职工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促进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和工会文化发展繁荣,更好地用先进文化鼓舞斗志、凝聚人心,谱写多彩*、多彩人生、多彩贡献的美丽乐章。

(三)当好主力军,建功“*”,在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创造新业绩。发展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只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职工的利益才能在共建中共享,得到保障。因此,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一是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主要载体,深入开展以“当好主力军、建功‘*’、和谐奔小康”为主题的“建功立业大竞赛”、“我为节能减排作贡献’等活动。抓好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劳动竞赛,引导职工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创造一流业绩,把实现省委和省政府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变成全省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展示新的更大作为。当前,要紧紧围绕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对相关产业和改善民生投入的决策部署,组织开展建功立业活动,体现新的作为。二是健全服务发展的激励机制。实践证明,有效的激励机制,可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要充分尊重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推动建立和完善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奖励机制,使广大职工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评先表彰激励机制,大力开展评先表彰工作,广泛宣传劳模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关爱劳模的氛围,激励广大职工立足岗位,争创一流,多作贡献。

(四)加大*参与,完善维权机制,在保障职工劳动经济权益和民利上取得新进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职工为本,这是党对工会组织提出的新要求,是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的新期待,也是工会组织的责任所在。坚持以职工为本,就是紧紧抓住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扶人、第一监督人的职责,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一是要维护好职工的劳动权利。加大立法和政策制定的参与力度,发挥好工会与政府联席(系)会议、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制度的作用,积极推动涉及职工利益的立法和政策制定。*年12月24日聘任128名“工会法律援助者”,要切实发挥“工会法律援助者”作用。借助社会力量,整合内外资源,完善社会化维权体系,努力实现劳动者体面劳动。深入开展“情系职工大维权”活动,加大协调劳动关系工作力度,推动《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提高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和履约率,推进规范化和实效性。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完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大力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建设,把劳动关系矛盾及时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维护好职工的劳动安全卫生权利。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督查”活动,强化工会劳动保护责任制,以工会参与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专项考核和“安康杯”竞赛活动为重点,加大对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劳动安全卫生的群众性监督检查力度。全面推行职工群众安全生产群监员制度,推动建立健全工会参与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深入实施安康工程,协助配合行政,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努力控制职业危害和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从*上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三是维护好职工的民利。贯彻《*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以“和谐企业大创建”为载体,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推行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加大推行建立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制度的力度,深化厂务公开工作,健全公司制企业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畅通职工依法有序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渠道,切实保障好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五)构建帮扶体系,共享发展成果,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上作出新贡献。党的*大把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事关包括广大职工在内的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发挥工会组织贴近基层、贴近职工的优势,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领域,形成服务体系,努力把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到工会工作中去。推动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和共决机制,提高职工特别是普通职工和农民工工资收入,努力推动形成“党委重视、政府主导、工会主推、劳资互动”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格局,促进职工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增长。加强工会职业介绍,参与开发多种形式的就业岗位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灵活就业提供服务和援助。引导职工树立以劳动力市场为导向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推进自主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加强市(州、地)、县(市、区)两级工会帮扶中心和镇(街道)帮扶站建设,构建地方工会、产业工会、企业工会相结合的帮扶网络,努力提高工会帮扶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和社会化水平。继续开展“温暖万家大帮扶”活动,协助党政完善就业、生活、医疗、教育、住房等扶贫帮困五大救助机制,帮助解决职工群众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问题。推动“送温暖”、“金秋助学”等多种帮扶活动的广泛开展,让困难职工在共建中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当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困难必然带来就业困难。既要坚持多兼并、少破产,稳定就业,依法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又要加大职工就业培训和就业推荐力度,使工会帮扶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建设上迈出新步伐。工会要更好地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要适应新形势下工作对象、领域、内容、方式和环境的新变化,全面加强和改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真正把工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群众组织,更好地成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的运用,着眼于新形势新问题,着眼于对工会工作实践的理性思考,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政策研究,科学回答关系工会工作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为工会重点工作的推进提供理论支撑。加强工会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廉洁自律教育,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树立良好形象。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争取同级党委组织部门的支持,加大干部轮岗、挂职、交流力度,重视工会干部的培养和推荐使用,强化工会干部协管,继续推进工会主席按同级党政副职配备工作。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正确用人导向,改革和完善工会干部人事制度,把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标准,努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广大工会干部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加强组织建设。理顺产业工会组织领导关系,探索建立区域性和行业性工会建设,逐步建立起组织健全、职责明确、关系顺畅的产业工会组织体系,不断提高产业工会工作整体水平,努力使产业工会工作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全面加强县级工会建设,探索完善运行机制,发挥县级工会作用。加强企业工会工作规范化建设,切实按《工会法》规定,推动企业工会建立健全组织体系,严格依法履职。全方位推进“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工作,按照工会组织的“六好”标准和会员条件,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村级工会的组织建设和发展会员工作,在努力发挥作用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把包括农民工、劳务派遣工在内的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不断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增强凝聚力。四是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以职工呼声为第一信号、职工意愿为第一要求、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为第一追求、让职工满意为第一标准,进一步增强组织、引导、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自觉性。健全工会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单位和职工群众制度,勤于深入基层,注重调查研究,既要到发展快效益好的企业总结经验,又要到生产经营困难大、职工困难多的地方去,倾听职工呼声、反映职工意愿,扎扎实实地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五是加强制度建设。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依照法律和《中国工会章程》规定,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各级工会建成与职工同呼吸、与时代同进步的名副其实的“职工之家”,提高工会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深化工会经费改革,推行委托税务代收、财政划拨和收取建会筹备金三项措施,提高收缴率,确保经费收入稳定增长。加强工会经费的审查审计监督,加大对中央财政帮扶专项资金的监督力度,确保工会经费和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规范运作和安全。建立健全工会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制度,防止工会资产流失,提高抵抗经营风险和赢利能力,确保工会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不断增强工会为职工办实事的能力。

参加义务劳动活动总结篇(6)

读罢这则新闻,我突然想起现代京剧《沙家浜》中阿庆嫂有那一句经典台词:胡司令要结婚,刘副官通知各家各户自愿送礼。於是,我也产生联想:广州要是把"清扫"活动改在"周末"该多好!

理由有二:一是8月28日是星期二,是机关正常上班工作时间,如果机关干部不"守土",却去参加所谓的"全民大清洁志愿服务行动",就有"被"自愿之嫌。所谓志愿,有自告奋勇、心甘情愿之意。而"志愿者"(volunteer)的英文译法叫"义工"。"义工"起源於19世纪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在世界上已经存在和发展了100多年,本质是服务社会,核心精神是"自愿、利他、不计报酬"。而广州430名官员在正常上班工作时间参加所谓的"全民大清洁志愿服务行动",属於是"带薪"的"志愿者"。尽管是"被""自愿"在做"利他"的事,还是有"报酬"的。这与志愿者的核心精神:"自愿、利他、不计报酬"是相违背的。

其二,所谓"周末",原来的解释,周末就是礼拜六,而礼拜天(即星期天)是一周的开始。自从1994年以来,中国人过上了"双休日"的幸福生活,"周末"怎麽定位,我就说不准了。不过,看日历的都知道,排在最前边的是星期天而不是星期一,西方人崇尚自由,习惯於先休息,後劳动,也就是先过星期天,然後依次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

因而我主张广州"清扫"活动要是改在"周末",也就是说,改在星期六那该是多好。还可以冠以"星期六义务劳动"这个与国际接轨的时髦的美名。因为"星期六义务劳动"曾被伟大的导师列宁称为是"伟大创举"。众所周知,"星期六义务劳动"在俄罗斯拥有悠久的历史,并在前苏联人内心深处留下过深刻痕迹、对苏联社会产生过巨大震撼。自1919年起至苏联解体前一直未曾中断过,包括在1941-1945年的二战期间。"星期六义务劳动"这个当年由苏联各级党团组织专门号召的活动,到後来已渐渐地演变前苏联百姓自发参加的公益性活动。後来,苏联解体了,"星期六义务劳动"因多少带着一些意识形态色彩,也曾一度似乎被人们淡忘……

而谁也没有料到,继去年的中国"学雷锋"季节之後,曾在苏联时期盛行的"星期六义务劳动"却随着冰雪消融迎来了第二个春天。2011年4月中旬,俄罗斯各地纷纷组织"星期六义务劳动"。据报载,除了俄罗斯之处,乌克兰、白俄罗斯、亚美尼亚等独联体国家在4月16日也组织了全国性的"星期六义务劳动",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和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分别带领本国政府高官参加。当然,这不是什麽新闻,1958年5月25日,我们共和国的领袖和刘少奇、、、邓小平等到北京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义务劳动"。遗憾的是,这一天不是星期六而是星期天。

参加义务劳动活动总结篇(7)

为了全面总结交流近3年来云南省劳动竞赛成果,进一步掀起全省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新热潮。8月11日,云南省总工会在三峡集团公司向家坝水电建设工地召开劳动竞赛现场推进会。会上,云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卢正国作重要讲话,他指出:经过近几年全省各级工会组织认真落实、长抓不懈,我省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蓬勃发展、势头良好,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他强调,当前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时期,全省各级工会组织要紧贴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劳动竞赛的新要求,始终着眼于党中央为新时期劳动竞赛提出的新要求,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劳动竞赛提供的新平台,企业发展形势、职工队伍变化为劳动竞赛带来的新挑战,始终做到在正确看待新时期劳动竞赛意义和作用上有新认识,在劳动竞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有新目标,在推动竞赛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上有新作为,在增强竞赛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上有新举措,在竞赛活动的机制建设上有新内容,进一步动员全省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群众团结起来,为实现“转方式、调结构”战略目标,建设美丽富饶云南而努力奋斗。

近年来,云南省各级工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重大决策,紧密结合本地区、本产业的实际,深入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主题竞赛活动,进一步调动激发了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主人翁责任感,在推动“十一五”规划实施、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全省大部分地区和省级产业厅局(公司)都成立了竞赛领导小组,坚持把劳动竞赛与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推动班组建设、“安康杯”竞赛等工作结合起来,在参赛行业上,不仅涉及机关事业单位、机械制造、重点工程、医疗服务、交通运输、金融机构、装备生产等行业,而且涉及中小型和民营企业。在参赛人员上,不仅有一线工人,而且有科研教育人员、工程设计管理人员、体育从业人员、金融工作者和农民工等人员也参与进来。此外,全省16个州市和大部分省级产业厅局(公司)级单位都开展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劳动竞赛,部分中小型企业和民营、私营企业也参与进来,有效地拓宽了竞赛覆盖面。同时,在劳动竞赛中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全国、省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劳动模范和工人先锋号。

在现场推进会上,葛洲坝集团向家坝施工局、华能澜沧江公司、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昆钢公司动力分公司、昆明市总工会和大理州总工会6个单位代表作了会议发言,另有10个州市和产业公司工会以书面的形式介绍了本地区和本产业开展劳动竞赛的经验和体会。这些都是我省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宝贵经验,更是我省近年来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突出代表。全省15个州市总工会、27个产业厅局(公司)工会,以及三峡集团公司和向家坝工程建设部工会分管劳动竞赛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深入三峡集团公司向家坝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现场和云南云天化股份公司生产车间参观考察,亲身感受劳动竞赛为企业发展建设带来的成效,与一线工人共同探讨交流参与劳动竞赛的感想和体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