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读书人事迹材料

读书人事迹材料精品(七篇)

时间:2022-09-04 22:03:56

读书人事迹材料

读书人事迹材料篇(1)

“广泛地学习,使我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自身水平。”

XXX在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时,说道:“一直以来,我都在不断地学习,先后参加了路桥、统计、政治教育等学历教育和项目经理、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业务类学习,但正是因为这种广泛地学习,使我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自身水平......”

1957年出生在乡村的他,从小就酷爱读书,尽管家庭经济困难,但父母省吃俭用,还是非常支持子女的学习,然而高中毕业后,却赶上了上山下乡。在农村磨练几年后,考入了江西省交通学校,毕业后参加工作可以赚钱养活自己后,他节省下每一分钱,甚至连给自己添一件新衣服、买一双新鞋都不舍得,他将节省的每一分钱都用来买书,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用他的话说“自己没有到高等学府学习的机会,现在多学一点,也算是一种弥补,将来也就不后悔了。”

参加工作后,他从没有放弃过学习、没有间断过学习,八十年代中期,他结合实际工作报名参加了自学考试,并于第三年获得了统计专业大专文凭,这对资料的分析、管理非常有用,对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之后,他继续报考了江西师范大学的自学考试,并于第四年获得了政治教育本科学历,这对于他后来从事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他还参加了各种业务知识学习,自参加工作以来参加的各类业务培训100余次,约750多小时,先后通过项目经理、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以及普法类专业考试,获取了十余种资格证书,他学习涉及的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哲学、法律、文学以及公路工程等等。

梅花香自苦寒来,如今的××*已经获得了高级工程师职称,并被提拔为市公路管理局副局长。在业务上,他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在管理上,具有良好的宏观驾驭能力。

“在他的鼓励下,我参加了第二学历学习,大大增强了我的专业知识,使我现在工作起来能得心应手!”

在提高自己的同时,他不忘帮助同事和下属加强学习。记得在任萍乡公路分局设计室主任时,他极大地鼓励同事和下属加强学习,并出台了相关的学习奖励制度和措施,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设计室的整体学习能力和业务水平。得到学习实惠的谢则刚说:“以前刘主任给了我们很好的学习机会、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政策,在他的鼓励下,我参加了第二学历学习,大大增强了我的专业知识,使我现在工作起来能得心应手!”

提任萍乡市公路管理局副局长后,××*分管了许多工作,按理说工作忙了、应酬多了,学习的时间就更少了。可是,好学的他从不因为工作忙、应酬多而放弃学习。令人佩服地是他特别能挤时间,每次进入他的办公室,看到最多的是他在电脑前查资料、看书。按一般的情况,像他这样的大忙人,没有多少时间来琢磨我们自己编辑的《萍乡公路信息》,可他却做到了,几乎每一期都一字不漏地看过后,有时找到编辑,指出里面存在的不足或是一个细小的失误。他的这种学习的精神着实让人钦佩,同时也感染着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鞭策着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不断学习。一位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兴奋地说:“以前不太爱学习的我,跟在刘副局长身边后,压力很大,如果不学习,肯定跟不上刘副局长的步伐,迟早要被淘汰,还是好好学习吧!”

正是因为××*的好学,促使他紧紧跟上了时展的步伐;正是因为××*的好学,感染和鞭策着他身边的人不断学习。

“学习,使我们一家交融在一起!”

在单位,××*是一位学者型领导;在家里,××*是一位随和的丈夫,是一位慈爱的爸爸。在丈夫的影响下,在爸爸的熏陶下,全家人都爱上了读书,培根告诉我们:“书是治俗、治愚的良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散文使人宁静,读小说使人认识社会和人生,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天长地久,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全家人的“品味”自然也就高了;与人交往,更懂得了宽容,更懂得用爱心去善待别人;面对生活,能用艺术的眼光,去享受读书带给他们的快乐,去看待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使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和希望,他们的家庭生活充满温馨、和谐,充满朝气与活力。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工作生活已经够忙了,多享受生活,哪还有时间学习,还是抓紧时间打牌、看没完没了的电视剧、网上游戏、麻将算了。可是,对于××*一家来说,读书才是真正地享受生活。说来大家可能不相信,××*不会打牌、玩麻将,家里甚至连麻将都没有。××*的业余爱好主要是买书、读书和藏书,在不大的居室内,他们专设了一间书房,藏书500余册,古今中外、文史通鉴、科普技术应有尽有。“我们家没有什么宝石钻戒,唯一值钱的就是这一房书。”孩子的妈妈打趣地说。

读书人事迹材料篇(2)

通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书本知识去间接地认识客观世界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凸显了教师的主导性,但也导致学生在知识求知过程中的被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养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是现代教育理论所追求的目标。读书指导法的运用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阅读书籍、资料,不仅是学生在校期间一种主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素能,它对学生将来参加工作以后,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是将来参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读书指导法的建立离不开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和运用,离不开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和分析、归纳、综合能力的提高和运用。在教学中,读书指导法适用于高年级理论与实际联系较密切的科目的学习。

《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下面简称《职业道德》)是一门帮助职校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建立正确的就业与创业观念,提前做好就业或创业的心理、知识和技能准备,帮助他们走上爱岗敬业、自主创业的一门学科。这是一门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给学生人生观、择业观以实际指导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将书本知识分类、整理、归纳,在介绍完相关定义、分析相应理论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并掌握相关理论的作用和意义。学生只是一个装知识的口袋,被动地接受知识,接受老师的教育,学得多悟得少,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和实现。

采用读书指导法来学习《职业道德》,以书本为主,让学生在自学中获得知识;以课外读物为辅,让学生在归纳、比较中开拓视野,分析、综合中得到启迪;以学生身边的案例为补充,让学生从榜样中获得指引,对于学生提高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读书、读资料中寻找思想的源泉,追求情感与意志的碰撞;在读书、读资料中,学生寻求成功的方法,寻找理念;通过指导学生读书、读资料,帮助学生在学习他人的思想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思想,营建学生自己的精神家园;通过指导学生读书、读资料,让学生踏着成功者的足迹一路前行,找到通向胜利的道路。读书指导法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采集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自学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有利于开拓知识领域,开拓眼界,提高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有兴趣的学习,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读书指导法的运用首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会读书、读资料,爱读书、读资料,愿意看书、看资料。其次,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要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学习,使学生自主地掌握学习的方向、要求和质量,自主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去实现学习目的。教师在运用读书指导法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科书,启发和辅导学生以自学的形式来学习新授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运用读书指导法的过程中,要广泛地收集资料,有甄选地运用材料,指定合适的读物,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提出要求;教师要注重对材料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对学生放任不管,而是要积极指导学生怎么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教会学生如何采集知识,处理信息,运用材料,运用知识,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师在运用读书指导法的过程中,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引导他们掌握朗读、默读、背诵、以及浏览、通读的方法,学会利用读物本身的目录、序言、注释和工具书来帮助理解,要引导学生在做记号、提问题、做眉批、做摘要、写提纲或读书心得中获得启迪和帮助。在读书指导法的运用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读书过程的辅导和跟踪,对于学生在自学教材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疑难,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读书过程进行指点、帮助解决;同时教师还要经常通过提问、检查作业、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开展讨论来巩固和增强学生读书、读资料的收获,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

如在介绍“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中的“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这一内容时,怎样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定义,该如何做到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呢?单纯的讲授知识,学生从定义上理解,理论上学习,这样的学习只能停留于表面的接受。在讲述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本,找到相关定义,然后引用一些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让学生在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分析资料,找到这些先进人物爱岗、勤业、精业、乐业、忠于职守的具体表现。根据相应的教学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在问答、讨论中应用知识、深化理解、完成学习任务,真正懂得青年学生要实现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该如何去做。

阅读,指导,使学生在鲜活的榜样身上找到自己行走的路线,在指导学生阅读撒贝宁的故事中,学生看到了兴趣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从《把贫困吞下去》的刘显波身上,学生们找到了一个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阅读中国首批百万富翁李晓华的先进事迹中,学生们理解了创业的成功离不开意力+能力+机遇,明白了成功人士的人格魅力关键还在于他在成功以后奉献社会、奉献他人的意识……在指导学生阅读一个又一个故事中,学生找到了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树立起正确的职业理想,更新观念,立创业之志,扬创业精神。在一次又一次指导学生读书、读资料的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也感到了课堂中那股隐隐的向上的好学之风,学生们变得爱阅读、爱思考、爱探究了,也爱上这门学科了。《职业道德》的教育变得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读书人事迹材料篇(3)

诚实守信美德少年事迹材料300字一 纪高凡

男,14岁,即墨市温泉中学学生,即墨市美德少年。纪高凡的父亲10年前遭遇车祸,从此卧床不起,不久妈妈离家出走一去不返。面对车祸后的父亲、年过八旬的爷爷奶奶,小高凡过早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本应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孩子,慢慢学会了给爸爸洗脸喂饭、端屎端尿,他每天都要给爸爸翻身子、晒太阳,幼小的身体常常累得满头大汗。家里养的五只鹅每天能下四五只蛋,他从不舍得吃,他说鹅蛋有营养,留给爸爸吃,在小高凡的尽心照料下,爸爸一点点地康复起来。从上学起,他就开始帮着奶奶做饭了,每天早上不到6点,小高凡就起了床,开始准备早饭,然后再一个人步行5里多路去上学。为了省钱,高凡和奶奶在山下种了一片小菜园,每天放学都要去菜地种菜、收菜,回来后再做饭。面对施舍和帮助,小高凡都会说:不用,有我在,家里能过得去。村民们感慨地说:高凡这孩子太懂事了,要不是他,这一家人不知道怎么活下去。

诚实守信美德少年事迹材料300字二 张娅菲

女,15岁,崂山区第三中学学生。她来自四川一个贫穷乡村,跟随打工的父母来到青岛。后来,父亲离开她们母女远走他乡,留下她和母亲相依为命。不久,噩运再一次降临娅菲妈妈在医院查出癌症晚期,娅菲到处借钱,终于凑齐了他*的手术费,可术后的化疗费用又让她愁得夜不能寐,她只得打零工赚取医疗费,放学后立即赶yuyu到餐馆打零工,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赶回家后安顿好妈妈再忙作业,一个多月下来,她的身体和学习都受到很大影响。但她知道这是自己必须付出的,她要用自己灿烂的笑脸和全部努力,来温暖母亲的心,让母亲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因为怕花钱,她不舍得买医院的饭,每天放学先去医院看母亲,再回家做饭,然后再返回医院喂妈妈吃饭。生活的历练使娅菲格外热爱学习,每天打工回来她都坚持完成作业,经常要学习到深夜。她还尽己所能,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在她的感召下,班上有许多同学加入了帮扶行列。娅菲的境遇牵动着全校师生的心,学校专门为她举办了一场大规模的募捐活动,筹得现金六万多元,她在获得帮助后不忘关爱别人,听说姜哥庄小学高端同学罹患骨癌,她主动将获得捐款中的一万元转捐给高端,祝他早日康复。

读书人事迹材料篇(4)

关键词:迹象论;书籍装帧材料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2-0134-02

一、书籍与文化主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以及商家的销售方式都在日益更新、不断改进,书籍装帧的各种材料,制作的工艺,印刷的技术也在进步,这些都为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代的书籍设计追求的是对传统书籍装帧的突破,它早已不是只注重封面设计和简单的内页设计了,更提倡造型与神态完美结合,要符合日益发展和提高的审美要求和人们的心理要求,共同创造出形神兼备,具有内涵和保存价值的书籍。总结过往的书籍装帧设计,包含的设计元素有很多,(印纸优劣,开本大小,墨色好坏,版式规格,字体的风格版画插图是否精细等等)。近年来的吕敬人,宁成春等人在这些方面不断探索,为书籍设计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们不懈的努力,推动了书籍设计的进步,书籍的整体设计概念越来越强,设计师们不断引进新的观念开拓新的设计思路。在注重书籍功能的同时更体现设计美感,也更关注书籍的纸材工艺之美。

二、书籍装帧中的迹象

在许多新的理论和观念当中,绘画迹象论也给了我们一些启发和指示。钟孺乾认为,绘画的基本元素是迹象,迹+象+x=画,然而迹象论并不局限于绘画艺术,迹象论亦可以解释整个视觉艺术。因此,作为视觉艺术的书籍装帧也少不了对迹象论的内涵解读及其体现。

“迹”是指艺术家手工或半手工半机械的操作痕迹,即以工具作用于材料留下的踪痕。“象”则指艺术作品的色彩与形象。即“落笔成迹,因迹生象”。杉浦康平认为书籍有五感即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而吕敬人则认为书籍有其形态即形―为造型;态―为神态。书籍装帧设计的迹象大约就是书籍从内容到形式,从外表形象到内心灵魂的塑造,形成统一才是完整的书籍装帧设计。我想书籍的“迹”大概包含了书籍的纸张材料、印刷工艺、板式编排、字体、插图、色彩,肌理,质感等。“象”则包含了书籍的形状、开本、装订工艺等。

三、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迹象体现

书籍它的主要目的是用来传播知识的,用文字、图形、色彩等视觉元素记录一定形式的著作物,它是一个盛纳知识的容器。现代的书籍装帧设计已经与传统的书籍有着很大的区别了,现代书籍而更倾向于对书籍形态的整体把握。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把书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复制,比如说古籍的复制,不能动文本,要完全原汁原味。第二种叫商品书,这类书注重流通性和方便性,为了压缩成本就要减少设计印制方面的开销,更多的是仅在封面上做一些商业性的设计。第三种则将设计作为核心来做,不计成本,给设计师最大的自由度,令其充分地使用设计语言来提升该书内容的同时,使它成为一件艺术品。无论是哪一种书,在设计中都会体现出相应的迹象。现代书籍的设计包括函套,护封,硬封,书脊,腰封,环衬,切口,扉页,目录,章节页,正文,插图等等内容。下面将重点以几个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书籍设计中迹象的体现。

(一)函套

为了保护书籍,我们通常会采用一些函套材料对书籍进行包装,在中国古代我们通常用木质材料、纸板材料等作为主要的包装,用丝绫或布糊裱书套,现代新材料,新工艺的介入和应用,如特种纸,皮革,塑料金属材料的使用,以及焊接,镶嵌等手法都成为书籍独特个性和品位的手段。每一种方法和材料的使用都体现不同的迹象。例如《马克思手稿影真》仿皮制函套具有经典的感觉;《西城考古图记》刻木雕板的函套,加上西方文具柜卷帘形式,具有浓厚的艺术情趣。

(二)护封

通常称呼的包封或护页就是护封,它的构成元素包括封面、封底、书脊和前后勒口构成。在设计中也通常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以展开的形式进行构思与设计,通过文字、图形或图像、色彩等视觉元素穿插运用的迹,造就了起广告及保护封面作用,而又趣味十足的象。因为书常常是树立在书架上,大多数时间大家看到的只是书脊的部分,所以书脊是书籍结构中相当重要的部分。有的护封采用镂空工艺与内封色彩上形成对比;有的的书脊与写意的封面结合,拙朴的线装结合,风格鲜明。

(三)切口

书籍除订口之外的三个边称为切口,以前传统的手工精装书切口大部分都是用颜色或者大理石纹理等材料进行装饰,我们经常会看到用镶金的修饰大部分都是以前的宗教出版刊物。在今天,设计师们则越来越多的把心思放在读者翻阅书籍时触碰到的切口部分巧思设计。将书籍的切口设计成体现书籍内容或中心思想的人物以及事物,或者在切口保留原有纸张的形状,不进行任何的裁边,以保留原始的味道是许多设计师采用的方法,这样的迹象更让我们回味无穷。

四、用材的迹象论原理

书籍就物质本身而言就是油墨与纸的构成。材料是组成书籍必不可少的物质元素之一,是书籍的载体,因此,材料在书籍装帧设计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书籍装帧材料越来越多,包括塑料,牛皮,玻璃,丝绸等都被运用于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

“是从一张纸开始的故事”―日本著名的书籍设计家杉浦康平曾这样形容现代的书籍装帧。纸张是书籍最基本的载体和表现形式。现在,市场上纸张品种各式各样,甚至还有很多特殊纸也被应用到书籍设计中,每一种纸张的色彩、光泽、质感及表面的肌理和纹路都不一样,这些特性赋予了它们不同的个性,如果要更好的利用他们的优势,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不同特种纸的特点和性能,凸显纸张的个性,并成为设计的一部分,使纸张的风格和设计风格完美统一,展现独特的艺术氛围。对于一些带有凹凸纹路的特种纸,以利用原有的纹理进行简单的或局部的加工,造出风格独特的象。除了纸以外还有很多的材料被应用到书籍设计中,比如丝织品,皮革,木材等等。如果是要表达细腻风格的书籍则可选用光滑的丝织品,《广州沉香笔记》是一本叙述晚清民初时期广州历史的文化散文集,该书的封面是以手绘素馨花树作为图案,裱以泛黄绢质布面,整体设计浓淡相宜,呈现出温婉柔美高雅脱俗的格调。试想如果设计者只选用最普通的纸张或其他不相宜的材料来设计,那如今我们看到的将会是一个最普通的迹象结果的丛书,它的历史感,它的柔美气质将无法完美表达出来。皮革的使用通常较少,因为它价格较高而且加工困难,只有需要珍藏的精装书才会使用。而且不同的皮质造就不同感觉的象,猪皮纹路粗糙,羊皮柔软细腻,牛皮坚硬平整,皮革的不同纹路和色泽在通过烫印后使书籍显出自己独有的风格和档次。在近期的书籍设计中木材的使用越来越频繁,虽然木质材料的价格相对比较高,加工起来也很复杂但是在书籍设计中体现出的魅力却是非常独特的,其表现力也是超强的。

五、现代书籍是一项典型的迹象活动以及意义

作为现代的书籍设计,不仅要满足消费者当前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求,还要引导人们对美好明天充满期待,符合现代的审美需求有利于现代设计意识的不断挖掘和创新,特别是后现代主义在书籍设计上所表现的新奇性,视觉性,拼接性,反传统性,空间性等值的我们学习。现代的书籍设计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上都要求创新,因此新技术,新材料在设计中的运用为书籍装帧设计提供了广阔的艺术表现空间,对书籍装帧设计从手段,方法,观念上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吕敬人曾说“当今的设计已不能单凭设计者来完成,还需要工艺,纸张素材来表现设计意图,可以说设计者发完稿仅完成全部工程的一半,我们一方面要懂工艺技术,了解装帧材料的性能,另一方面要大胆创想,敢于向工艺提出挑战。”书籍装帧设计需要不断利用和发展各种材料各种工艺,甚至更重要的是一种新的理论来指导它的发展,现代书籍设计这种典型的迹象活动在迹象论的指导下会增添更多地新意和创想,设计出让大众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的书籍。

钟孺乾说:“有什么样的材料就有什么样的迹象,进而就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在书籍设计的迹象研究中,书籍设计所用的材料与书籍内容的结合会构成视觉冲击力强的迹象结果,从而在众多书籍中脱引而出。这些新的变化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书籍设计的新要求。书籍设计中迹与象的多元化将带给我们新的视觉冲击。

参考文献:

[1]钟孺乾.绘画迹象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1月第一版.

[2]付小云.浅谈材料的发展对中国现代书籍形态的影响[M].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2006.(01).

[3]何方.书籍装帧设计.高等学校艺术设计系列教材[J].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01).

读书人事迹材料篇(5)

关键词 课外阅读; 活跃思维; 制订计划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0-0083-02

语文作为我国传统普及型的学科,不管语文教学无论怎样改革,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从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两个方面浅析自己的一些体会。

1 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1 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在认知方面的。

课外阅读书籍包罗万象,也是一个复杂的多样化的世界。学生掌握了阅读这种基本的技能,理解,积累知识,就可以逐步认识世界、认识真理,明晰人生,把握生活的内涵,从而提高认识和鉴别人类文化的能力,并在对自身更深刻和丰富的认识中,激发人生潜力。这样阅读便具了认识事物、掌握知识的基本功能和价值。通过阅读,学生认识历代各种各样的"风流"人物和惊天动地的事迹等等。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理念也道出阅读在认识上有重要的价值。

1.2 阅读教学在教育训练方面的重要性。

阅读能增加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有利于智力的开发,有利于语文能力的培养;同时阅读也会给人以启迪,陶冶性情,培养品德,发展个性,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其热爱祖国,造福人类。像文学作品的阅读,就能唤起人们的审美感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发挥认识、教育以及智能训练的作用。我们知道,阅读一部好书,就犹如结交一位好友,那种心灵的碰撞,思想的交流,观点的认同,情感的融合,都有利于我们美德的养成。阅读《离骚》,我们明白了屈原的爱国之心;读《三国演义》,我们钦佩诸葛亮的智慧;读《人间喜剧》,我们看清了人类的真善美和假丑恶;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这些,难道还不能说明阅读在教学训练方面的作用吗?

1.3 阅读在信息开发方面的作用。

阅读能从书文中捕捉信息,激发创新意识,使阅读成为发现和创造的过程,成为对信息开发的过程。这时作为载体的书文,所载消息、情报、资料、知识就成了创造物质财富的源泉,因而,阅读也就成为一种生产手段。它不仅是一种处理科技信息和经济信息的手段,还直接参与了生产过程,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因素。

总之,阅读就是一种创造。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所以中学的语文教学应注重课外阅读教学,加强课外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怎样提高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2.1 给学生指明阅读的基本途径。

依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从课文的教学实际出发,在课外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扩大阅读的活动。这项活动能大大增加学生的见识,具体操作如下:由学习节选的课文,拓展到整部著作。由学习短篇课文,拓展到阅读文集。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其他文章。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的传记。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与课文评论、鉴赏课文的文章。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与课文题材、写法同类的其他文章。

2.2 告诉学生在阅读中要遵循一些原则。

任何事都有一定的原则,阅读同样也不例外,我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也告诉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遵循以下原则:

2.2.1 整体性原则。从整体上说,中学语文拓展阅读对课标推荐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都应从课文的实际出发,找到相应的拓展点,并加以落实。从层次上说,开展拓展阅读,还必须注意初、高中阶段、每学年每学期课外阅读的不同内容和要求,把握阶段总体目标、学年阶段目标和学期具体目标的层次性、联系性,形成一个层层推进、逐步到位的完整体系。

2.2.2 循序渐进的原则。课外拓展阅读必须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水平,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地阅读。

2.2.3 课内外相互促进的原则。开展课内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特点所决定的,也反映了语文课内与课外的辩证关系。课内是基础,是先导;课外是课内的延伸和深化。课内打好基础,带动课外,课外积累和发展,促进课内提高。课内与课外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2.2.4 读写结合的原则。读与写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从吸收与表达的角度看,读是吸收,写是表达,吸收为表达奠基、引路,表达对吸收起着加深、拓展的作用。因此,作为教者,还必须要求学生既是“君子”又是“小人”。否则,学生只管成天埋头苦读,结果一动笔便束手无策了。

2.3 对拓展阅读的管理与指导

2.3.1 管理。制订计划。我和学生都要制定拓展阅读的计划,我先把指导计划拿出来,学生才好根据我的计划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于介绍阅读材料。根据阅读需要,我也对选定的拓展阅读材料进行适当的介绍,或介绍全书内容,或介绍有关章节,或介绍写作特点。检查督促。每次专题阅读后我都要及时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摘抄卡等,并作好统计,在班上公布,以促使学生更认真地进行阅读。总结表彰。每学期或每次拓展阅读后,对阅读中的经验、体会以及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表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阅读的目的、意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巩固阅读成果。

2.3.2 指导。我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每次专题阅读或每读一本书,都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于给学生确定阅读的时间和方式。拓展阅读的材料选定后,还必须确定学生阅读的时间和方式。要在课内阅读的必须争取当堂完成,要在课外阅读的材料,则放宽尺度和要求。指导阅读方法。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授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朗读法、背诵法、三步阅读法、文体结合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组织阅读活动。通过阅读笔记展、阅读心得交流、阅读讲座、阅读竞赛、读书报告会、讨论会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4 拓展阅读要注意的问题

2.4.1 解决图书问题。开展课外阅读,必须解决图书问题,即保证有可供进行拓展阅读的相关材料。我是通过让学生传看自家的课外书或借读学校图书室的书来落实这一点的。

读书人事迹材料篇(6)

[内容]

命题或半命题作文在小学作文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这类作文中,学生经常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二是可写的事很多,不知写什么好。出现这两种情况,原因在于学生平时不注重作文材料(还没有选择取舍的叫素材)的积累和不知如何选择材料。

那么,如何积累作文素材呢?

1、参加活动,获得素材。

活动有学校活动,家庭劳动实践,社会活动。学校活动包括学习、课外活动和学校班级组织的其他活动。小学生如能积极参加与这些活动,就能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在家里,小学生应参加家务劳动和力所能及的其他体力劳动,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在劳动中发现美。小学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爱憎分明、诚实勇敢。在活动中,通过自己所做、所见、所闻,激趣,获得第一手材料。

2、聆听谈论,搜集素材。

小学生的实践活动,必然受年龄、活动环境等限制,获得的素材有限,但可以从邻里、亲人、老师、同学等处得补充。他们所经历的、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他们的喜怒哀乐,必在平时的谈论中说出来。这时,只要认真聆听,从他们的嘴中将展现更广阔的生活画面。他们的谈论,或者使你熏陶,或者使你激奋,或者使你黯然神伤……这些谈话,为你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

3、阅读书刊,没取素材。

除了通过自己所经历的、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之外,还可以从书刊上汲取素材。古人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典故,趣闻轶事,可以从书刊上汲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可以从书刊中领会;先进的感人事迹,蛀虫的劣迹,可以从书刊中获知……它们使你自豪、振奋,或使你愤慨……

4、撰写日记,积累素材。

小学生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一则锻炼文笔,二则积累素材。自己所做、所看、所听、所读、所想,要及时地记录下来。日记根据内容可长可短,可详可略,只要真实地记录下来。就可以为以后作文积累丰富素材,为写好文章打好基础。素材积累了很多,但到作文时,却感到难以取舍,无法落笔,那该怎么办呢?

读书人事迹材料篇(7)

一、走进生活,就地取材,开拓作文教学的源泉

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青山绵延、梯田层叠、溪流垂涧、蓝天白云、落日晚霞、村落炊烟等自然景观是最熟悉不过的了,这些独特的自然风光,加上农村丰富的农家生活、风土人情,为他们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那为什么学生还是无处落笔呢?正如古诗所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要让学生的写作素材如溪流潺潺地流个不停,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尽可能地开展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在广阔天地中去体验,唯有这样的情感体验,才能积累有效的材料,写作时,才会有话可说。

二、引导学生自主认识并观察身边富于乡土特色的资源

在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对乡村特有的景物予以观察,让学生用一种新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家乡的田垄、菜畦、耕牛、野花、炊烟、竹林等景物和现象,并要求记录下当时的情感体验。如,观察豌豆时,要求记下豌豆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再如,观察蚕化蝶的过程,要求每人养几条蚕,要求记录蚕儿入眠、蜕皮、吐丝到结茧的全过程,从而让学生带着自豪的激情去写作,这样,学生的作文便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三、开展活动,亲身体验,在活动中积累素材

广阔的天地是农村孩子们的乐园,也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写作素材。教师应结合农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写作,言之由衷,充分表现学生个性。如,开展对家乡本土文化的了解活动,通过学生自己的见闻,对本地的民风民俗、民间故事、名胜古迹及本土历代名人名士的事迹等有所了解。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又可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写作时,就可做到有话可说了。

四、尊重孩子的独特感受,还兴趣一片蓝天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作文是学生个体运用内部语言进行“自我、真我和本我”之间交流的过程,是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一个极富个性的表达和独创的过程。孩子的天空是纯真而青涩的,看问题的角度有时甚至是不合常理、光怪陆离的。如,“阳光”可以是温暖的、可以是热烈的、可以是刺眼的、可以是公平的、也可以是活泼的……教师应该尊重孩子,保护他们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凿开生活的“泉眼”,才能真正做到“有话说”。

五、鼓励阅读,在阅读中积累素材

“多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是学生汲取人类思想精华,提高思想认识的有效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校利用综合楼一楼空置的场地,改建成能满足200人阅读需要的阅览大厅,为学校开展读书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通过学生写读书心得、读书笔记和读书交流会等形式,使学生的写作素材得到了积累,作文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部分学生的作品不仅在我校的校刊《碧水江潭》上发表,而且在省内外和部级的写作大赛上也频频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