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热力企业节能工作计划

热力企业节能工作计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2-02-07 05:11:42

热力企业节能工作计划

热力企业节能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热电厂 物资计划管理 节能减排

我国是一个能源较为缺乏的国家,为保障国民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生产所需,开始大力发展火电行业,虽然在现在社会中,国家以开始加大清洁能源的比重,然而这也仅仅作为热电厂的一个补充。热电厂的发展是建立在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基础上的,其运转需要大量的基础能源,并且还会产生较大的污染与浪费。在世界固体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急剧下降的今天,加强对资源消耗型企业的节能减排控制也势在必行。物资计划管理作为热电厂的基础管理与配置措施,是降低物资消耗、提高生产率的重要方式,物资计划管理通过对电厂内部所需物资进行统一规划与调配,从战略的高度进行科学的计划,这既保证了生产的需要,同时又尽可能地优化了物资的配置,使物尽其用,变废为宝,充分发挥物资的最大效用,走循环经济之路。

一、我国热电厂节能减排的现状

我国热电行业在当前社会形势下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热电厂的运营与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作为支撑,并且由于国家经济与人民生活所需,热电厂逐年亏损经营,虽然如此,但火电厂仍然占据着国家能源结构中不可撼动的地位。

1.热电厂节能减排任务目标仍然十分艰巨

我国在2012年颁布并实施《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新的标准对热电厂的运行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对于热电厂二氧化硫与烟尘颗粒、氮氧化物等的排放阀值进行了限定,要达到这些标准,电厂必定要重新加装或者改造环保设施,而新增加的工程由于时间的限制也容易造成工期紧张的局面。这必然会影响电厂年度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并且对于电厂企业各设备运转负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热点企业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2.行业体制不健全,矛盾较深,影响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国热电行业的发展时间较长,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而热电除了满足一般性需求之外,还必须为经济与工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可以说,热电污染能耗虽然较大,亏损也十分严重,但是,在当前国家未彻底解决热电企业的盈利问题,使其走上良性与可持续发展道路之前,人们需求与热电生产之间的矛盾还将持续下去。

3.节能减排遭遇瓶颈,提升空间越来越小

从我国新建火电厂情况来看,新装机组与环保处理装置都有明显的提升,热电厂大都开始走低碳发展道路,行业节能空间越来越小。同时,由于高碳能源的使用,热电厂在燃料节能方面的作为也越来越微弱,

二、物资计划管理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益处

热电厂的物资计划管理是其物资供应的基础,做好物资计划管理能够合理配置企业所需资源,降低成本,让企业的物资使用率达到最优,从而有助于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1.物资计划管理能够合理调配各项建设资金以及生产物资,减少物资浪费

热电企业的物资计划管理能够搞清楚企业内部的物资储备情况,对电厂各项运营资金以及各项生产物资进行综合统一的调配管理,并且能够将各季度的节能减排目标进行综合考量,然后编制物资分配计划,通过对各类物资的严格查验,来确保计划的准确性。另外,物资计划管理可以针对热电厂的燃料投入与电能产出进行控制,根据市场原料行情来调节燃煤的投放比例,减少物资浪费。同时,物资计划管理还可以通过对市场的对比以及对整个发电厂供热范围内的全局调查,来统筹热供应计划,以集中供热、以及点供热的形式为地区进行供暖,从技术以及供暖结构角度进行调整与优化,最终降低热电厂的煤耗率,降低发电供暖成本。

2.物资计划管理能够提高对煤炭等燃料的使用效率,优化各发电机组与环保设备之间的联系

燃煤的使用效率决定了热电厂单位发电量以及供热量的煤耗率,提高燃煤的使用效率能够极大地提高节能减排的效果。热电厂物资计划管理能够甄别各购置燃煤的种类,根据不同燃煤的燃烧率进行投放,将其燃烧所转化的热能按照地区实际所需做分流处理,在电力消耗巨大的季节进行热能转电能处理,在地区需持续供暖季节,则可以将热能通过汽轮机做功抽送至第一供热站,然后交换成为沸水,再通过供热管线送进市区进行集中供热。

3.物资计划管理能够将节能管理体系化、网络化,确保节能管理工作井然有序

热电厂的物资计划管理通过对物资进行精细化的分配管理,可以将节能的目标下放到各生产工序之中,使其形成一个节能的体系,下达节能小指标,使企业职工具备节能减排的意识,自觉参与到节能减排的任务之中,确保节能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同时,还可以将热电废渣进行市场化处理,提高废渣的二次使用效率,为企业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减少废渣的处理成本,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热力企业节能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工业绿动力”计划;解耦燃烧;分布式集中供热

中图文献号:F426.2 文献编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7.01.003

指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长期战略,必须从当前做起,加快实施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度重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将其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启动实施了“工业绿动力”计划,有效改善了山东乃至京津冀空气质量,为大气污染防治做出了积极贡献。

1 “工业绿动力”计划取得显著成效

山东省煤炭消耗总量为4.1亿吨,其中,冶金、化工、建材、工业锅炉(窑炉)等工业领域用煤约为1.5亿吨,占全省煤炭消耗总量37.5%,这部分用煤设施存在分布广、吨位小、能效低、排放高等问题,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推进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势在必行,也迫在眉睫。为解决这一问题,山东省开展了清洁高效利用传统能源、深度开发利用绿色能源、优化节能投资方式三项工作。省经信委等部门先后出台了《山东省“工业绿动力”计划实施方案》、《山东省高效环保煤粉锅炉推广行动计划(2016-2018年)》等文件,开展了锅炉安全与节能集中排查整治攻坚战。省政府两次在淄博召开会议调度推进,试点工作从淄博扩展到济南等10个市,渐次推开,步步跟进,调度督导,督查落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淄博、泰安、临沂、德州市被国家确定为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试点城市,占全国总数的一半。国家工信部在淄博召开试点市经验交流会,推广了山东省的经验做法。去年,全省建成“工业绿动力”计划项目2735个,年节约标煤83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095万吨。在清洁高效利用传统能源方面。对新建、改造的高效煤粉锅炉示范项目,按照不超过10万元/蒸吨的标准,省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鼓励企业使用高效环保煤粉锅炉,对煤粉制备、物流配送、锅炉改造等环节进行改造升级,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锅炉改造后,热效率由60%提高到90%以上,烟尘、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实现超低排放。实现了“一集中、二转化、三不见、四节能”,即煤粉制备实现集中供应,人工操作转化为智能控制、煤粉灰转化为混凝土原料,不见煤、不见灰、不见烟,节煤、节电、节人、节地。在深度开发利用绿色能源方面。加快太阳能集热系统在纺织、食品、化工等工业领域的应用,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建成太阳能工业热利用项目107个,形成9000吨/天的热水生产能力,年可节约标煤1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7万吨,部分项目已全部代替原有燃煤锅炉。在优化节能投资方式方面。采取合同能源管理等新机制,降低企业节能投入,先后围绕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绿色照明等,推广了一批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

2 实施解耦燃烧和洁净型煤匹配技术

家家点火、户户冒烟,是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冬季烧煤取暖的常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1.6亿户农村居民家庭中,采取分散采暖模式的约有9300万户,其中燃煤采暖约6600万户,散煤使用量约2-3亿吨,占煤炭终端消费量的10%。民用采暖炊事炉具保有量约1.2亿台,近80%的居民使用低效炉具,燃用劣质、高硫烟煤。散煤直燃低空直排造成的污染是达标排放量的10-20倍,占燃煤排放量的50%以上,所形成的PM2.5占燃煤排放量的36%以上,民用散煤燃烧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据中科院研究表明,采用煤改电、煤改气涉及农村电网、燃气管网改造,前期投入成本大,后期使用费用分别是燃煤的7-10倍和5-8倍,且受到燃气资源限制。使用优质无烟块煤、兰炭虽可减少污染物排放,但存在资源少和价格高的问题。立足于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中国科学院与山东兖矿集团合作,采用“好炉+型煤”的配套模式,发明的解耦燃烧与洁净型煤技术,打破了家用燃煤炉具燃烧烟煤就得冒烟,不使用脱硫脱硝除尘设备环保不达标的传统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农村和城郊煤炭散烧污染问题。

煤炭高温富氧燃烧,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但会增加NOx的排放;相反,低温贫氧燃烧,有利于抑制NOx的生成,但燃烧不充分,造成浪费。传统燃烧技术缺乏对这种耦合关系的有效控制,很难在提高燃烧效率的同时降低污染物排放。中国科学院发明的解耦燃烧技术,通过优化炉膛结构,对煤炭热解和燃烧过程进行解耦,先后经过低温还原气氛下的低氮燃烧、高温氧化条件下的可燃物燃尽两个过程,有效降低了燃烧过程中NOx、CO和烟黑的排放,提高了热效率。与传统燃煤炉相比,解耦燃煤炉的NOx排放可降低30-45%,节煤量可达20-30%。

为给老百姓提供质优、价廉、好使的洁净煤,兖矿集团引进国家“”人才,研发的新型改性洁净型煤,取得了“三大突破”。一是高效复合添加剂技术取得突破。对燃煤进行提质改性,实现了NOx、SO2和烟尘等污染物协调脱除。二是改性型煤技术取得突破。以S富的烟煤资源为原料,采用干压成型工艺,加工生产高效改性洁净型煤,烟尘排放浓度比散煤降低95%,燃尽率、烟煤固硫率分别大于95%和75%,达到了燃煤工业锅炉排放标准。三是锅炉超低排放技术取得突破。针对工业链条炉,形成型煤脱硫脱销除尘技术路线,不需尾部烟气脱硫脱销设施,就能实现燃煤污染物有效控制,NOx排放浓度可降低30%;针对循环硫化床锅炉,采用复合添加剂和低氮燃烧技术,根据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脱硫效率达到95-97%,实现超低排放。

按照“煤炉匹配”的原则,中国科学院与兖矿集团合作,将解耦燃烧技术应用于高效改性洁净型煤的燃烧,不仅实现了NOx、SO2的有效减排,而且有益于高效固灰与降尘,达到了NOx、SO2和烟尘等污染物协同控制的效果,为解决散煤污染提供了有效途径。

3 制定“工业绿动力”系列地方标准

为加快实施“工业绿动力”计划,强化标准引领作用,2016年,山东省质监局、省节能办组织相关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召开了“工业绿动力”系列地方标准审查会。通过项目查新、专家论证,确定中科洁能有限公司会同其他6家单位负责制定《高效煤粉锅炉燃烧器安全技术条件》、《高效煤粉锅炉燃烧器型式试验规则》、《高效煤粉锅炉燃烧输粉系统安全技术条件》、《工业煤粉锅炉用煤粉技术条件》、《工业煤粉锅炉用煤粉生产安全技术要求》、《工业煤粉锅炉用煤粉运输安全技术要求》等“工业绿动力”系列地方标准。

“工业绿动力”系列地方标准,是山东省在推进“工业绿动力”计划中,不断探索总结形成的工作创新成果,在全国属于首创,并得到国家认可。制定“工业绿动力”系列地方标准,将填补高效环保煤粉及锅炉领域标准的空白,有效解决高效环保煤粉锅炉节能、安全、环保运行监管缺少问题,同时,也对推动产学研联合创新、提高产品质量、规范行业发展、推进“工业绿动力”计划顺利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4 淄博“绿动力提升”工程强势推进

淄博市产业结构偏重、煤炭消耗量大,以担负全省高效环保煤粉锅炉推广行动计划试点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拓展“工业绿动力”计划内涵,对所有涉及煤炭利用的燃煤锅炉、建材、冶金及其他行业的设施、工艺进行全面节能减排综合治理,推进实施了“绿动力提升”工程,破解了转型发展的“心肺之患”。2016年,完成投资64.49亿元,实施2036个治理项目,减少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3万吨、12.1万吨和7.8万吨,工程竣工率100%。在工业窑炉方面,所有耐火材料企业改为使用天然气或集中煤制气,不能改造且排放不达标的一律关停;铸造企业冲天炉全部实施电炉改造,不能进行电炉改造或污染物不达标的,实施关停淘汰。在焦化行业方面,对焦炭企业实施综合整治,排放不达标的,实施停产治理。淄川宝塔焦化等4户企业已停产并做出承诺,博山宏源焦化等4户企业已开工治理。在燃煤锅炉方面,对10蒸吨以下的直燃煤小锅炉实施清洁能源置换,不能进行置换的予以关停淘汰。对10蒸吨及以上的非电站燃煤锅炉,实施高效环保煤粉锅炉替代和超低排放改造。通过“绿动力提升”工程实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2016年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分别达到193和225天,改善幅度居全省首位。

5 临沂市创新分布式集中供热模式

临沂市作为革命老区,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任务繁重。2016年,临沂市兰山区认真落实全省加快推进“工业绿动力”计划部署要求,以临沂市列入国家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试点市为契机,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上大压下,集中供热,在板材产业集聚区率先以大吨位高效环保煤粉锅炉替代低效分散小锅炉,成功走出了一条“分布式区域集中供热”的新路子。

兰山区工业企业主要包括木业、食品、有色金属、机械、医药等传统产业,其中,木业有大小板材企业4000余家,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产业集聚区内共使用10吨以下燃煤锅炉1781台,占兰山区锅炉总量60%以上,这部分锅炉位小、能效低、排放高,且点多、线长、面广高度分散,由此带来的污染成为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和治理难点。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兰山区委、区政府痛下决心,一手抓淘汰落后小锅炉,一手抓新建高效环保煤粉锅炉,实现了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双赢”。现已投资1.43亿元,建成投产高效环保煤粉锅炉5台、180蒸吨,替换淘汰周边燃煤小锅炉230台、800蒸吨,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一是效率高。集中供热前,分散小锅炉吨煤产汽量为6吨左右,锅炉热效率和煤炭燃尽率分别为60%和90%。高效环保煤粉锅炉替代后,吨煤产汽量稳定达到9吨左右,锅炉热效率和煤炭燃尽率分别达到90%和98%。二是排放低。与过去“家家点火”、“处处冒烟”污染状况相比,现在PM2.5、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分别改善10.1%、10.4%、17.6%、13.0%。三是成本小。分布式区域集中供热,解决了分散供热模式,节煤、节人、节地。前三季度,兰山区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为34.2%,同比降低了17.3个百分点;过去分散锅炉占地约5万平方米、用工800余人,实行区域集中供热后用地1.5万平方米、用工200余人,兰山区“分布式区域集中供热”模式已经显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年,兰山区通过规划论证,计划新上13台、740蒸吨高效环保煤粉锅炉,项目完工后,将全部替换淘汰周边2000余台燃煤小锅炉。

6 拓展“工业绿动力”计划实施内容

山东省是经济大省、工业大省,也是能耗大省。2016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6.7万亿元,居全国第三位;规模以上工业利润8643.1亿元,居全国第二位;能耗总量3.8亿吨标准煤,居全国第一位。从能源消费和经济贡献来看,山东以占全国8.8%的能源消费创造了占全国9.2%的GDP、13%的工业利润,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下一步,山东省将以“工业绿动力”计划为引领,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重点实现“三个拓展”。一是从试点城市向全域面上推开拓展。理顺工作机制,加强人员配置,强化协调调度,出台奖补政策,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工作成效。今年,锅炉改造进入攻坚阶段,将重点在全省范围内扶持一批高效环保煤粉锅炉和水煤浆锅炉改造示范工程,省财政给予资金支持。做好项目遴选和储备工作,充分发挥奖补资金导向作用和放大效应,强化项目管理,从严验收,同步核实项目节能减排效果,确保锅炉改造质量,提高企业实施积极性。二是从锅炉改造向重点行业、企业、设备拓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涉及焦化、工业窑炉、煤化工等重点行业、年能耗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企业和变压器、电机等重点用能设备,节能挖潜空间很大,紧紧围绕焦化、工业窑炉、煤化工等重点行业,组织拉网式排查,全面摸清燃煤企业和项目底数,逐一制定精准治理方案,通过实施清洁能源替代、节能技术改造、建设环保治理设施等,确保企业稳定达标排放。紧紧围绕年耗能万吨以上的重点企业,研究制定《重点企业节能基础管理评级办法》,严格按照节能、环保、安全等标准,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对不达标的一律停产治理。对于产能过剩和重污染企业,切实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关停淘汰的项目要以主体动力设备拆除为竣工标准,杜绝死灰复燃。紧紧围绕变压器、电机等重点用能设备,实施好高效配电变压器、电机能效提升工程,禁止生产和新上高耗能、低效率配电变压器和电机,加快升级改造步伐,逐步淘汰落后设备,实现升级换代,提高用电效率,提升用能水平。三是从太阳能工业热利用向空气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领域拓展。新能源在节能减排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摸清实情,“一企一策”,结合“煤改电”、“煤改气”、“煤改油”等工程,加快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等新能源推广应用,减少煤炭消耗,降低企业使用成本。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范建设,有序推进生物质直燃和生物质气化发电,发展生物质成型燃料,建设沼气发电装置。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需要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当前,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高效煤粉锅炉改造投入大,在资金政策扶持上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政策法规不够完善,有效的监管手段相对缺乏等。建议,一是建议将山东省纳入京津冀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加大对山东“工业绿动力”计划的支持力度。二是建议国家支持解耦燃烧和洁净型煤匹配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淘汰落后燃煤技术和炉具。三是建议国家继续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提升专项工程,2015年,山东省利用国家专项资金实施了一批锅炉改造项目,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建议加大对燃煤锅炉改造的支持。

热力企业节能工作计划篇(3)

全县任务目标

2011年全县要确保完成万元GDP能耗比去年下降3.5%,节能建筑占比比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为“十二五”节能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二、责任分解

(一)分行业明确目标责任

1、工业。编制并组织实施工业领域“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和2011年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切实抓好全县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将工业企业能耗总量和单位产品能耗指标分解下达,并作为对企业及企业负责人的评价考核内容。重点监控全县18家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企业,县工信局要与重点企业签订并落实节能目标责任书,将节能降耗的目标和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坚持存量调整优化和增量严格准入相结合,抓好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关口,坚决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目标。组织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对标先进、强化技改”专项行动,在全县工业企业中推广30项节能应用技术,工业主导产品单耗水平明显降低。在重点能耗企业引进推广能源管理师和能源管理员制度,在年耗能10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强制配备2名以上能源管理师和能源管理员,年耗能2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强制配备1名以上能源管理师和能源管理员,大幅度提升全县节能管理专业化水平。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进节能工作,年内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工业节能项目5项。按照省“双三十”要求,加大对区域内列入省“双千企业工程”的重点节能企业和重点排污企业的监控力度,确保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任务;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逐年下降;当年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和淘汰落后产能项目形成的节能减排能力占本行政区域当年节能量的比例有明显提升。确保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以上。(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环保局)

2、建筑。编制并组织实施建筑领域“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和2011年节能减排工作计划。以提高节能建筑比重为目标,研究制定部门规章和政策措施,完善建筑节能工作制度。积极推进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进实施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小区2个。加强建筑节能管理,严格执行省公共建筑50%、居住建筑65%的节能设计标准,在建和新建建筑全部安装热计量装置;强化建筑工程节能设计、施工图审查、开工许可、节能产品检测、在建工程稽查、建筑节能专项验收、节能产品使用等环节的闭合监管力度,确保全县城镇500平方米以上新建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达到98%以上;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率达到90%以上;积极推进地源、水源、空气源热泵、绿色照明、太阳能集热及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新技术应用和普及。全年实现节能建筑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住建局)

3、交通运输。编制并组织实施交通领域“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和2011年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大力推广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推进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积极构建节能、高效运输网络,提高运输车辆的运输效率;严格落实《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严格控制各类新增运力,客车实载率低于70%的线路不得投放新运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淘汰老旧汽车,鼓励使用节能和新能源车辆。2011年,更新双燃料出租车30部,更新其他车型出租车23部;淘汰老旧客车18部,更新节能环保型客车18部。(责任单位:县交运局)

4、商业和公用事业。编制并组织实施商业和公用事业领域“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和2011年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对大型商场、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居民住宅实施节能改造示范工程,推广采用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照明产品,完成2.4万支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任务。发挥流通服务业对消费行为的引导作用,在超市、商场等场所推行节能标签制度,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组织实施商贸服务业节能降耗示范工程5项。进一步完善商贸服务业节能管理的规章制度,深入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年内组织全县商贸服务业节能降耗现场会1次。有计划地对城市供水、排水、供热、照明单位进行节能升级改造;2011年县内建设天然气加气站1座;在全县主要路段启动太阳能照明灯示范工程,代替能耗较大的传统路灯;加快推进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继续完善供热价格形成机制,实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制度。(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社、县住建局、县发改局、县物价局)

5、农业和农村。编制并组织实施农业领域“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和2011年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加大农业农村节能降耗推进力度和循环经济发展速度。重点建设15个节能型农村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力争使我县节能型农村新民居建设示范村累计达到50个以上;严格控制农业污染,以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养殖场沼气工程和畜禽养殖粪便资源化利用工程,推进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等向肥料、饲料、燃料转化,污染排放符合总量减排要求。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1处;示范推广4种循环农业模式,普及6类循环农业技术;在新农村、新民居建设中大力推广太阳能利用等节能新技术,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000个,节柴灶2000个,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推广新型农机具200台(套),农机化新技术实施面积达到3万亩,以降低农机作业用油消耗。(责任单位:县农工委、县农牧局、县农机局)

6、公共机构。编制并组织实施公共机构“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和2011年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建立完善各级各部门公共机构节能基本工作制度、组织协调机制和量化考核评价体系。切实抓好公共机构建筑物和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以及办公设备节能,利用市场机制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组织实施公共机构节能示范项目2项。全面落实《省公共机构节能办法》,2011年全县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节电率、节水率、节油率均达到5%以上,评选县级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5家。(责任单位:县机关事务管理局)

7、教育、卫生、水利等其他领域。编制并组织实施本系统“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和2011年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大力建设节能型学校、医院、图书馆、体育场等公共设施,积极采用高效节能空调、电脑、节能灯等节能产品,节能灯覆盖率达到95%以上。开展本系统节能降耗先进单位评选活动,培树本行业节能环保示范试点。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库容量,年内完成6.5万亩造林绿化任务,其中人工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4.5万亩。(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卫生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县文广新局)

(二)各乡镇明确目标责任

1、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计划安排。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切实把节能降耗摆到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按照《节能法》和县政府有关节能管理的要求,健全机构、理顺职能、明确责任。按照承担的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节能指标,制定和实施本辖区“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和2011年节能减排工作计划。

2、抓住重点环节,确保完成任务。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承担的目标任务,督促、检查辖区内工业、农业、建筑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工作开展情况。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创造性地谋划实施一批节能工程项目,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推动我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措施

(一)细化目标责任,健全考核体系。一是细化分解责任。由县节能减排办牵头,组织县发改局、统计局、工信局等部门,按照省、市下达的工作目标,结合区域发展情况,细化分解各乡镇、县直各部门、重点企业具体任务和推进目标,由县政府与其签订责任状,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责任体系,做到“目标、任务、标准、时限、奖惩”五明确,确保全县目标顺利实现。二是加强督导考核。坚持年初部署、年中督导、年底考核制度,每季度通报各责任单位节能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三是严格兑现奖惩。坚持把节能目标完成和措施落实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绩效管理,依规严格奖惩。

(二)加大增量控制,调整优化存量。一是严把项目准入关口。继续严格落实能评制度,对“两高一资”、能耗高于全县控制指标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备案。所有新上工业项目必须采用国内先进技术工艺,必须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考虑产业链的延伸,必须达到同行业能耗、排污先进水平,必须将能耗、排污总量控制在核定范围内。对违规建设的“两高”项目责令停止建设,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二是强力开展淘汰落后产能行动。制定全县钢铁、焦化、水泥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及落后装备整体实施方案,圆满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全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加强监察执行处罚力度,促进各企业加快淘汰中小型落后设备的步伐。三是培育壮大低耗能、低排放产业。强化服务,鼓励企业投资新建能耗低、污染小、产出大的项目,对低能耗、高产出项目实行绿色通道。支持钢铁等高耗能行业重点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加强项目谋划,建立节能支撑。一是大力谋划实施节能减排类项目。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重点工业企业要把谋划实施节能减排、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类项目做为项目实施重点,作为本区域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的抓手,全力谋划实施推进。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重点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类项目谋划实施情况将列入全县节能考核的主要内容。对今年安排实施的70个县重点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及产业结构调整类项目,实行领导分包和部门负责制,一月一通报,竣工抓验收,重点见成效;列入市重点的12个节能项目确保按期完成,实现项目年节能能力14万吨标准煤。二是加大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全年推广30项节能重大技术,县科技三项经费要侧重支持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减排新技术的研发力度,资金、项目占比达到1/4以上。

(四)实施动态监测,控制能耗总量。一是实施能耗总量控制。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实行总量控制,对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总量进行动态管理。对超过限定指标的,及时下达预警通知并采取“两高”企业限产等措施。对经济发展速度快、质量高且节能指标完成好的乡镇和企业,适当调增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使有限的容量发挥最大效益。二是继续施行每月会商制度。定期召开由县主要领导参加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龙山电厂、崇利制钢等重点企业能源消耗、碳排放情况和建筑、农业等重点行业节能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度和分析,及时解决全县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

(五)发挥市场功能,加大杠杆调控。一是健全市场促进机制。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培育壮大一批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加速推广节能产业化发展。邀请国内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专家,到全县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18家重点耗能企业进行节能巡诊行动,帮助企业查找节能漏洞,同时推介合同能源管理服务。二是强化电价杠杆调控。组织高耗能设备、产品大检查,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三是加强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节能信息沟通、共享,探索实行节能成效与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贷款相挂钩。

(六)实行能效对标,落实激励机制。一是深入推进能耗大户对标。采取内部对标、竞争性对标和同业对标等方式,分行业树立标杆,及时为企业提供服务信息。二是建立对标核查制度。把对标行动开展情况纳入节能监察和环境监察的重要内容。督导企业建立能源管理师制度。三是落实激励约束措施。将节能技改作为工业技改贴息资金重点投入方向,对积极开展技改对标且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在项目审批、资金安排、要素供应等方面优先支持;对不参加对标行动或措施不力、进展不快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

热力企业节能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热处理工程师;卓越工程师计划;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153-02

一、引言

工程院在《走向创新――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综合报告》中指出:工业界既需要学术型工程科技人才,更需要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当前尤其需要技术交叉、科技集成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我国的工程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大而不强、多而不精,工程教育普遍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一直是困扰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难题[1]。2010年中国工程院与教育部共同制订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这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卓越计划”明确指出“目前中国工程教育要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大批各种类型的工程师”[2]。针对“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各高校已开展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3-5]。福州大学作为首批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之一,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基本要求,借鉴西方先进的高等工程教育模式,结合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热处理方向的背景及热处理人才应用特点,借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模式,建立完善了材料热处理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并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和教学改革。

二、欧美工程教育培养特色

西方发达国家的知名高校基于“于实践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等先进理念进行高等工程教育。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等四所大学联合提出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主动的把课堂知识与实践之间有机联系的学习方式,将教育的投入与产出密切联系。CDIO评价标准中提出的要求是参照工业界的需求制定的,因而能完全满足[6]。作为全球工程教育领域佼佼者的德国,工程教育采用一种面向实际应用的高等工程技术教育[7,8]。德国工程教育与企业联系紧密,工程教育强调与企业共同生长、相互依存,非常注重学生企业实习的环节。德国的工科院校把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与方法作为教学内容,并及时将生产中新工艺、新技术、新知识补充进来。德国工程师教育的应用科学大学采用“3+1”的学制,强调企业实践教学环节,用1年的时间让学生进企业完成工程实践教学。

三、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措施及特色

福州大学围绕卓越工程师所需的素质要求,借鉴西方先进模式,以面向工程实践、强化能力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措施。目标培养具备材料热处理专业综合基础知识、较强工程技术和创新研究能力,具有宽广知识面和较强发展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1.创新教学理念制订新的培养方案。美国工程院院长查尔斯・韦斯特曾经指出:“拥有最好工程人才的国家占据着经济竞争和产业优势的核心地位”。[9]学院面对当前的国内外现状,应迅速转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切实从思想上重视工程实践教育,着力培育学生的特长与技能,为“卓越计划”的实施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我院教师在围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前提下,深刻地了解材料热处理工程师的行业标准,依据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深度改革,以社会和行业需求为导向,提升学校培养学生的教学目标。根据CDIO的标准,教学大纲制定是基于实际的工程需求分析,制定的教学方案、教学大纲以及培养目标必须分析企业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因此,学院在制订“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时,教学大纲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产业界的实际需要,把每一课程的开设都与工程的设计与生产紧密相结合,从而保障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到工作单位中有用武之地。教学大纲按照“专业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综合实践经验和企业文化、沟通和交流合作能力、开发新材料和改造设备的创新能力”五个模块设计。

2.突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打造特色实训课程。在新型课程改革方面,我们根据CDIO的标准要求,按照项目的工程分析、生产设计、项目实施的过程,组织学生的教、学、做。围绕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让学生进行系统的生产设计,使学生掌握各门课程知识之间的关联,并用于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在创新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材料大型综合实验”项目的改革,将材料类相关的试验综合起来模拟实际生产流程,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我院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创新活动和竞赛,激发学生主动创新的动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自主创新意识,让学生走出“理论”的课堂,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实训,在“实践中学,竞争中学”,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近两年来,本专业教师通过这种SRTP等创新项目活动和专业竞赛,让学生与实际项目零距离接触,促进他们了解材料热处理的发展方向,在工程背景知识下,擦出创新的花火。

3.加强企业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特别重视实践教育的作用,我院也特别重视学生在企业的实践锻炼,培养其实际的工程能力。在制度上,我院卓越工程师实验班学生采用“3+1”的模式学制,即前3年理论学习,最后1年与校企联合培养。企业阶段的学习与实践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院采用校企联合培养的双导师制,一方面,对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聘用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授课,以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形式进行,同时企业的相关人员根据行业标准开设针对性强的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工程师职业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让学生进入企业参与生产管理环节。在近一年的企业实践学习期间由学校和企业部门共同进行监控,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和反馈体系。通过一年的企业实践,学生可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并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4.配合热处理工程师认证。我院还引入当前国际流行的工程师认证机制培养材料热处理卓越工程师。近年来,机械工程学会材料热处理分会在国内开展了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认证。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认证采用闭卷笔试考核方式,考核学生是否掌握作为材料热处理工程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有助于提升和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5.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政策保障。学院制定以下5项具体政策以保障材料热处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①学院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制定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成立“材料卓越工程师培养”专家委员会,构建校企联合培养体,指导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②学院充分发挥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③建立学院与企业定期沟通的协商机制。实行实习生质量跟踪调查制,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善教学管理。④学院对卓越工程师实验班的学生学籍实行独立管理,按培养方案和考核标准核发毕业证和学位证。⑤在校学习期间,学生必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企业学习期间,学生必须遵守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学院委派指导教师与企业共同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四、结语

材料热处理卓越工程师结合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背景,明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借鉴欧美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先进经验,建立完善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引入被业界广泛认可的工程教育认证环节,通过与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和热处理协会接轨开阔学生视野、强化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合格的卓越材料热处理工程师。不断探索与实践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交流合作建立双导师制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加重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与标准应用的评价,为实现我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建勋,陈国铁.“卓越计划”背景下的lT程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10,5(9-10):4-7.

[2]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C].“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会议手册,2010.

[3]龚克.转变观念大胆试验建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中国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10-12.

[4]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9.

[5]孙爱晶,范九伦,赵小强.卓越背景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3,(6):79-80.

[6]吴恭兴,刘文白,张宝吉,郭佳民,操安喜.基于CDIO模式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大学教育,2013,(18):7-9.

[7]张新科.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轨迹和模式特征[J].继续教育,2006,(7):61-62.

热力企业节能工作计划篇(5)

中国石化作为国有特大型骨干企业,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大户。多年来公司始终坚持把节约资源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通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依靠技术进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

2005―2007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原油产量、原油加工量和乙烯产量逐年增加,但生产过程的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却逐年明显下降。公司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从2005年0.91吨标煤下降到2007年的0.82吨标煤,累计降低9.89%,相当于节约810万吨标煤。2007年与2005年相比,油气生产综合能耗下降6.43%,炼油综合能耗下降3.36%,乙烯综合能耗下降2.17%,热电企业供电能耗下降2.73%;COD排放总量2007年比2005年下降11.92%。

目前,公司上下已经形成了全面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良好局面。

一、主要做法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组织体系。作为“重点型”中央企业,中国石化成立了由王天普总裁牵头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节能减排办公室和节水办公室,形成了一个多层次、上下衔接、运转有效的节能减排管理工作体系。

二是建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和节能减排考核体系。公司按照国资委建立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的要求,建立起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到位、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节能目标责任和考核制度。制定下发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节能管理办法》和《集团公司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办法》,对事业部和企业的节能目标、节能措施、节能基础管理等各项指标进行全方位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到经济责任制考核体系。

三是强化基础管理,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建立了节能减排季度例会制度。总裁班子每季度组织一次节能减排季度例会,有力地加强了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全面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完善了节能统计指标体系。编制印发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节能统计指标体系》,按专业设立节能统计指标体系,统一规定关键指标的计算范围和计算方法,成立了中国石化节能监测中心和中国石化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按照国资委和发改委要求,中国石化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监测网络,分别成立集团公司节能监测中心和集团公司节能技术服务中心,为总部相关管理部门、事业部和企业节能管理提供政策研究、决策支撑与技术服务。

四是通过结构优化调整,大幅降低能源消耗水平。中国石化通过对重点炼油化工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促进了装置规模大型化和集约化,提高了炼化企业的集中度。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五是加大节能科技开发工作力度和节能技术推广力度。中国石化全面推广已列入国家发改委重点推广的成熟节能技术。并重点推广了以下节能技术。油田板块:推广利用节能型抽油机和抽油系统、注水管网、工艺优化设计技术、优化热力、电网供电系统及密闭集输工艺等成熟技术;人工智能采油系统、游梁式抽油机节能改造、实施网电钻井、提高注水系统效率等节能技术。炼化板块:推广加热炉强化传热技术,提高加热炉效率;推广机泵叶轮切削技术、变频调节技术,降低机泵电耗;推广应用电网谐波整定技术,提高电网功率因数;推广换热器在线清洗技术,提高换热效率等。化工板块推广利用吸收式热泵(AHT)在合成橡胶凝聚装置上的应用技术,扭曲片管强化传热技术,裂解炉空气预热节能技术,氨合成回路分子筛节能技术。

六是加大投入,全面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集团公司05―07年节能减排项目共安排投资114亿元。油田板块:重点安排了专项节能或与节能降耗相关的项目。炼油板块:启动了九江石化等32个低温热利用项目;化工板块:重点推广和实施乙烯裂解炉空气预热技术,重点推广和实施乙烯裂解炉扭曲片强化传热技术,组织 “14万吨/年己内酰胺成套技术”和煤气化装置等技术攻关。公司于2007年8月份向国家发改委上报的22个节能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入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项目,截止到2007年底,已经到位财政奖励资金1530万元。

七是抓好重点污染物的治理。中国石化自2004年起对突出的污染问题进行治理,力争在“十一五”前期,解决与现有标准规定和要求不相适应的环保问题。

八是树立循环经济观念,扎扎实实落实工作措施。强化节水管理,落实节水减排方案。积极开展“三废”综合利用,“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由2003年的1亿元提高到2006、2007年的3亿多元。

二、“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规划

(一)“十一五”节能目标

节能目标:到2010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从2005年的0.91吨煤降到0.81吨标煤,相当于节约969万吨标煤;油(气)开采综合能耗从2005年112.0千克标煤/吨下降到85.7千克标煤/吨,下降23.5%;炼油综合能耗2005年的68.6千克标油/吨下降到62.0千克标油/吨,下降9.7%;化工乙烯解装置综合能耗从2005年的684.43千克标油/吨降到650.0千克标油/吨,降幅5%;销售吨油品耗电从2005年的4.7度下降到3.7度,下降21.3%;热电企业供电能耗从2005年的370.81克标煤/度下降到350克标煤/度,下降5.6%。

环保目标:强化外排污染物的有效监控,不发生重特大污染事故。外排污染物达标率达到95%以上,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达到100%。到2010年,80%以上的企业达到清洁生产企业标准。外排主要污染物COD和二氧化硫量总体分别减少10%以上,危险固体废弃物处理利用和妥善处置率达到100%。

节水目标:建立规范的用水、节水管理体系和科学合理的用水、节水奖惩机制,实行定额管理,工业水重复利用率等指标达到国家工业企业领先水平,逐步靠近国际先进水平,把中国石化建成节水型大型企业集团。到2010年,5年累计节约用水8亿方,万元产值取水量达到11立方米/万元以下;加工吨原油取水量0.65m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

(二)重点工作安排

一是强化管理,促进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

二是优化调整能源消耗结构。加大压烧油工作力度和资源优化利用。继续实施各项煤代油、焦代油、气代油、电代油工程。优化炼化企业制氢原料和氢资源;做好炼厂气体,特别是催化裂化碳二组分中乙烯和乙烷的回收利用;做好炼厂碳四、芳烃等资源的优化利用。

三是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南化资源优化项目、川维配套川东气田开发项目等一批优化项目的建设投产;关停小炼油、重油制氢、小锅炉、中压纯凝发电机组等一批高能耗装置。淘汰低效高耗的钻井设备、老旧电器设备。计划利用1―2年时间,投资3.5亿元,油田更新淘汰S7及以下型号高耗能变压器。积极加快炼化企业布局调整和装置结构调整。通过实施工艺技术创新,采用高效设备,提高炼油设施的效率;逐步淘汰工艺落后、规模小、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重的生产装置,实行规模化经营,建立千万吨以上的炼油生产企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是加快实施重点节能项目。油田:“十一五”期间实施10个方面的重点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工程,累计实现节能量100万吨标准煤以上。完成高耗能变压器的更新改造工作。继续开展胜利、河南两家油田企业的燃料替代工程。在各生产系统推广应用抽油机新型拖动技术、油井集中供配电等成熟技术,提高系统效率,降低电耗。针对系统与能力不配套的问题,逐步实施地面工艺系统的节能改造,通过优化流程、简化站点,降低系统能耗。在节水、节电、节约自用油、节约天然气等方面建立节能项目储备库,并进行优化排队,不断完善和实施。强化老油田开发注采结构调整,控制无效液量产出。开展生产系统合理用热、油田产出污水合理综合利用等调研工作,完成供配电系统能耗测试和水平衡测试。

炼油:“十一五”期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新建炼化企业全厂节能规划;典型炼化装置的节能工作;重点节能专项改造项目;抓好节电专项工作;蒸汽优化专项工作。

化工:“十一五”期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继续推广跟踪沼气发电、利用螺杆膨胀机发电等新技术的实施效果,总结经验,条件成熟后推广实施。对烟气余热回收、疏水器改造、保温、保冷材料更换等企业普遍存在问题的薄弱环节,加大力度进行集中整改。推广APC先进控制技术。开展动力系统优化和低温余热的回收与利用工作。

油品销售:大力推动机关带头节能。突出抓好加油站节能。狠抓物流优化节能。加快开发、推广、应用以现代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智能调度指挥系统,整体优化一、二次物流,继续整合关闭低效油库,不断提高物流环节节能降耗水平。适当投资技术节能项目。

五是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加快节能降耗技术攻关。加强环境友好产品的科研开发和推广应用。加快环境治理新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研究开发无有毒有害的原材料,“三废”生成量少,最终实现“零排放”的新一代环境友好工艺技术;加快通用合成树脂材料高性能化技术的开发,从源头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六是加快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工作。油田:重点示范推广“煤、气代油”以及利用污水余热代油等燃料替代技术、新型抽油机拖动技术、能耗最低机采系统设计方法、机采系统变压器集中供配电技术、供配电网优化运行负荷技术、伴生气回收技术、污水处理回用回注技术等一批节能降耗成熟技术,引进和推广先进高效电动机、高效节能变压器、高效燃烧器、节能型抽油机、高效分离设备等新型节能降耗设备和产品。

炼油:提高电网、电机运行效率。推广变频和叶轮切削技术。优化蒸汽系统运行。提高三炉四机运行效率。推广换热器在线清洗技术,提高换热效率。

七是抓好规划设计和终端用能两个源头的节能降耗管理。建立和严格执行建设项目节能篇的编制、评估和审查制度。新建项目必须设置先进合理的能耗指标。在项目管理上坚持做到节能措施与主体工程的“三同时”。采用先进技术,优化设计方案。规范节能节水产品采购管理。

热力企业节能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钢铁企业;节能降耗;管理;创新

1前言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钢)始建于1958年,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年产1000万t钢的综合生产能力,拥有炼焦、烧结、炼铁、炼钢、轧材等全流程的工艺装备。多年来,湘钢积极推进治污减排、清洁生产和环境治理,在“十二五”期间城市钢铁企业转型发展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先后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两化融”促进节能减排示范企业,获批工业与信息化部“两型企业”创建试点单位,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减排先进单位”,被授予“湖南省两型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湘钢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钢铁企业与城市和谐共融的转型发展之路。

2钢铁企业节能降耗绿色制造的必要性

2.1是节能增效、控制成本的需要

近年来,湘钢坚持不懈地开展挖潜增效、层级对标,为企业带来了巨大效益,但随着对标挖潜技术和经验的不断推广应用,钢铁企业降耗降成本空间正在逐渐压缩和收窄。拓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实现由过去关注局部成本和表观成本,过渡到全流程、系统化的成本控制。湘钢能源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式迫切要求由原有的规模速度型转变为质量效率型。因此,高效回收利用能源资源,是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控制成本、谋求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2.2是实现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过去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虽然装备改进、产能提升,但节能环保方面存在一些历史的遗留问题。一是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能源资源工作粗放,跑冒滴漏现象比较多。二是工艺流程不顺、新老装备并存,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得不到有效控制。三是技术创新环境、机制有待改善,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培养和挖掘。这些逐渐凸显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严重制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钢铁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日趋加剧,特别是新环保法施行,地方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实施细则、考核办法陆续出台,都将影响钢铁行业的生产组织形式。湘钢的能源资源经营模式迫切要求由原有的粗放式转变为精细化管理。因此,实现钢铁绿色制造是湘钢履行社会责任的战略选择,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2.3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钢铁企业的需要

湘钢地处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湘江流域水源保护一、二类区域,作为城市型钢铁企业面临的节能减排压力与日俱增,企业不能再以牺牲环境和能耗为代价来带动经济效益,企业不消灭污染,污染将“消灭企业”。湘钢清醒地认识到,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减少污染排放,必须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染污少的绿色、低碳的钢铁制造发展道路,积极探索钢铁绿色制造模式。因此,深度回收利用二次能源,推进钢铁绿色制造,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钢铁企业的迫切需要,也是有效化解经济规模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有效手段。

3钢铁企业节能降耗绿色制造的内涵和主要做法

所谓节能降耗绿色制造是指综合考虑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充分利用钢铁长流程生产中排出的各种余能(余热、余压、余气),收集转换成为清洁能源,从而实现节能增效、减少污染排放的一种钢铁绿色制造模式。湘钢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绿色、低碳钢铁工业化道路,以铁素流、能量流的冶金生态学和流程优化理论为指导,以节能、提效、减排为目标,通过综合各种生产要素,强化内部运营管理,运用项目制的管理方式,将“精准生产,精细管理”的思想运用到能源管理之中,建立和实施全流程能源资源管理体系,为企业推进钢铁绿色制造提供了技术和管理的支撑。湘钢的主要做法如下:

3.1建立节能降耗领导小组,强化节能降耗组织管理

成立由副总经理任组长,能源环保部、生产部、规划部、设备部等单位一把手为副组长,其他单位负责人为组员的节能降耗推进领导小组,全面优化四级能源资源管理体系,使其更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从整体上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及时发现组织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人浮于事、层次过多等),使各个岗位之间的运转更加便捷、流畅,提升效能效率。能源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明确了企业能源资源管理思路,实现能源介质定额消耗,规范了管理流程,强化了运行监督与动态调控,建立起一套快速响应机制,见图1。

3.2抓好宣传发动工作,树立全员节能环保意识

在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过程中,以深入推进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为契机,注入“全员学习型、绿色生态型、持续发展型”钢铁新内涵。湘钢通过全面发动员工想办法,挖掘“金点子”,创造“金效益”。以开展群众管理创新成果、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等形式带动全员参与,实现能源资源的合理供给与高效利用。2014年,湘钢员工提出“金点子”合计达3120条,其中,有245条建议经实施后为公司年创效达6800多万元。与此同时,勤抓日常宣传,集中利用报纸、内部电视、刊物和各种信息媒体,报道节能降耗工作中的优秀单位、个人和事迹,宣传先进经验和典型事例,逐步起到以周带月、以月带年的效果,使全体员工意识到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降低能耗就是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变“要我节能”为“我要节能”,形成广大员工的的共同价值观念。

3.3以项目为抓手,强力推进节能降耗攻关

湘钢通过引用华为项目制模式,以项目为单位,组建跨部门团队推进节能降耗。项目经理是团队领导者,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到项目完成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目标受控,形成对事负责而非对人负责的工作机制。专项攻关团队由能源环保部、生产部、设备部、动力厂多家单位组成,联合成立铁焦烧、轧钢系统、热力系统等六个专业组,指定专人任组长。各小组每周定期讨论,汇总本周难点、焦点问题,交由公司节能降耗推进领导小组整体解决,逐步建立起从现场实际、战略规划、项目实施、考核评价、发掘潜力、创新技术等多方面结合,环环相扣,螺旋式上升的工作持续改进机制,确保节能挖潜、环境指标改善、劳动效率和企业效益同步提升。

3.4坚持自主攻关、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持续开展节能降耗技术创新

3.4.1组织产学研团队,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挥企业内部人才资源优势,建立技术攻关团队,将燃气、热能、机械、电气、环保等专业方面的首席、技师联合组成“节能降耗技术专家组”,从纵深、横向开展节能环保经验、技术的研讨,有针对性对现场实际问题进行逐个突破,举一反三,推广经验。以企业为主体,与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冶南方、中冶长天等大专院校、设计院所等建立产学研同盟,联合进行节能、发电、低碳经济方面的技术研发与课题攻关,形成开放的技术创新格局。

3.4.2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实现系统与装备升级与优化

近3年,湘钢通过增加节能减排固定资产投资20多亿元,优化钢铁制造全流程工艺、技术和管理,淘汰落后产能与高耗能装备,完善资源能源信息管理系统,为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奠定工艺与装备基础。先后对老旧发电设备及工艺进行升级改造,推广应用高炉、转炉煤气回收技术和高炉煤气透平发电(简称TRT发电)、135MW超高压高温发电、干熄焦发电技术、烧结大烟道余热利用技术、废水深度处理回收工艺、烟气净化技术等,有效提高了钢铁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形成能源资源循环产业链。湘钢高炉、焦炉,转炉煤气全部回收利用,实现“零”放散,余热余能发电装机容量达48万kW,年发电量达到32亿kW•h,自发电占比达到82%。主要表现为:(1)提升冶金煤气利用效率。从2012年开始,湘钢自主引进135MW超高压高温煤气发电机技术,停运高能耗、低效率发电机组,煤气利用效率由20%提高到35%,供电煤标耗达到330g/kW•h,有效解决煤气“粮食短缺”的问题,又实现能源的高效转换和发电最大化,极大降低了外购电费成本,为节能减排和降本增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在国内湘钢2台135MW超高压发电机组为运行最稳定、发电效率最高的全燃煤气机组。(2)系统深挖余热资源潜力。对烧结机、干熄焦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优化生产工艺与操作,各项能耗技术指标得到提升。到2014年底,烧结余热发电量由12kW•h/t矿提高到21kW•h/t矿,每年增加发电量达3600万kW•h,达到国内前列水平。2014年湘钢吨焦蒸汽回收量达到0.56t/t焦,干熄焦率达到98%,指标分别比2011年提高0.06t/t焦和5%,吨焦发电量实现101kW•h/t焦。(3)高炉煤气采用全干法除尘,有效提升TRT发电量。通过引进高炉煤气全干法除尘,从源头杜绝水体污染,实现废水零排放。同时,充分回收利用煤气显热能量,TRT日均发电量由2011年的68万kW•h提升到现在的107万kW•h,增幅57%,吨铁TRT发电量由45kW•h/t铁提高到52kW•h/t铁,优于国内平均水平。(4)不断提高转炉煤气回收量与利用水平。从转炉煤气回收安全、工艺、设备、产生机理等方面入手,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回收量。目前,转炉煤气回收量已经由2011年98m3/t钢,提高到现在140m3/t钢,转炉煤气回收带来发电年创效约7200万元,煤气回收量水平达到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

3.4.3采用引进消化吸收,提高节能技术水平

近几年,湘钢围绕节能环保,瞄准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指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开展行业对标、对口学习,积极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新工艺。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厚料层烧结技术,转炉溅渣护炉技术、高效连铸技术、钢坯热装热送技术、钢包畜热式烘烤、负能炼钢技术、高炉热风炉自动烧炉、焦炉OCC自动烧炉、转炉和加热炉饱和蒸汽发电技术、炉窑红外辐射涂料等一系列节能技术。同时,推广应用先进清洁生产技术和高效节能环保技术,先后引进并成功应用高炉顶燃式热风炉、高炉双预热技术、钢企“三干”技术(高炉煤气干法除尘、转炉煤气干法除尘、干熄焦技术)、加热炉汽化冷却技术、套筒窑双预热、烧结余热发电技术、烧结烟气脱硫、热闷渣、钢渣粉及建筑材料生产线、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炼铁口废水循环利用等30多项先进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大大提高了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固体废弃物、废气、废热资源的回收水平得到显明改观,提升了经济指标水平,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环保污染与排放总量。

3.5明确责任考核体系,推进能源资源的高效回收与利用

(1)完善目标制度,明确责任管理体系。为有效降低公司能源消耗,确保各污染物排放达到指标要求,2011年,由能源环保部牵头组织,制订实施编制《清洁生产规划》、《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及低碳发展规划》和《环境诊断环境提升方案》草案,及时对外环保监测信息。节能方面制订《提升发电方案及管理细则》、《推进节能降耗目标责任书》等,针对节能减排实行“四个明确”:明确责任单位与配合单位;明确管理部室和二级单位主要责任人、职责分工;明确总指标和分项指标、过程控制指标;明确指标量化考核细则。通过制度的完善确保有令必行,落实到位。(2)严格落实考核,发挥绩效杠杆作用。为了促进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湘钢从绩效管理方面进行改革,将生产过程能源消耗和环保指标纳入成本管理、责任制考核之中,对各二级单位按表计价收费,对各耗能用户制订定额能耗,节奖超罚的措施,实行分月考核,分档推进,超目标部分不封顶嘉奖,做到“用能有计划,耗能有计量,统计有记录,考核有定额”。公司每年通过合理调整激励方式,设立公司级节能降耗攻关奖、发电专项奖励基金达350万元,对节能降耗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公开表彰和奖励,对在节能环保工作中取得重大成效的技术开发人员给予重奖。在政策激励方面突出倾向于在干事、干实事的职工,有效提高各基层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综合考评体系的建立改变了原有能源环保管理现状粗放、单一局面,绩效“杠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推进节能降耗绿色制造的效果

4.1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通过强化节能减排,推进钢铁绿色制造的管理,开展“以气代电”、“以气代煤”“十大环保工程”等举措,湘钢的自发电量逐年递增,环保创效成效显著。2014年发电总量达到23.5亿kW•h,全年发电创造增效达3.7亿元,节约标煤约28.9万t。2015年全年自发电占比累计将达到85%,较2014年将提高15个百分点。通过建设废水回用处理线,年节约用水资源5000万t,固废资源经过综合利用年创效达7000万元。

4.2社会效益显著提升

经过几年努力与实践,湘钢的节能指标不断提高,污染排放指标持续下降。吨钢综合能耗由“十一五”末的613.1kg标煤下降到576.07kg标煤;2014年万元产值能耗1.71t标煤/万元、吨钢综合能耗576kg标煤/吨钢、吨钢可比能耗546kg标煤/t钢、t钢转炉煤气回收140m3/t钢、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8%,均跨入行业先进水平。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放散率降到0%,基本实现零放散,全年减排二氧化碳70.8万t。与“十一五”末相比,到2014年湘钢实现减排烟粉尘1500t,削减率20%,二氧化硫21000t,削减率达到38%,减排COD2160万t,减排氮氧化物76t,削减率达到56%。

4.3管理体系明显改善

随着企业节能降耗,推进钢铁绿色制造的全面实施,湘钢能源管理实现由工序单体合理利用能耗向系统能源合理利用转变,由规模效益向整体效益型转变,由粗放型管理向现代化集约型转变。通过用科学现代管理体制手段,全面推广余能、余压、余热、外排综合污水处理回收利用技术,从规划、工艺、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流程到服务,全面实现工厂整合优化,实现装备大型化、集约化和流程紧凑化、连续化。湘钢作为全国首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试点单位,正在按照“两型”企业建设总体规划稳步推进,致力于把湘钢建设成为一个千万吨级的精品制造企业、一个反应快捷的综合服务企业、一个管理精细的高效运营企业、一个产业互补的多元发展企业、一个节能生态的“两型”示范企业。

4.4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热力企业节能工作计划篇(7)

2、全力推进“三重一大”。继续实施重点项目月调度、季检查、年终验收制度,及时发现问题,主动帮助承建单位协调解决问题。积极与有关职能部门联系,凡未开工的,要把开工前的有关手续办理排出限期完成的时间表,紧盯每一环节,加快各项手续的办理,争取早日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区重大产业项目电子演示版的设计,实行“挂图作战”。一是对淮海西路商业综合体、上若科技产业园等计划下半年开工的34个项目,进一步细化推进计划,成熟一个、开工一个;二是对蓝湾商务港、盾安科技产业园等在建项目和恒盛广场、欢乐世界等续建项目,进一步强化节点控制,力争早日建成运营;三是对徐矿集团2×35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韩山商业街等推进类项目,做深做细做实前期工作,为项目尽快实施创造条件;四是及早牵头谋划2014年“三重一大”项目,汇总论证,力争更多的项目列入2014年市级计划。

3、加大企业帮扶力度。一是引导帮助企业用足用活国家和省、市的各项扶持政策。积极从支持苏北发展任务中找政策、找项目、找信息,通过积极主动和上级相关部门联系,为我区企业、项目积极争取相关政策、资金扶持;二是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为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创造一个良好的服务环境和发展平台;三是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引导有意向企业进行股权融资、“新三板”和天交所上市,协调做好中矿大岩土上市前期准备工作。四是加大协调力度,促进需搬迁企业早日在经济开发区或萧泉工业园落地生根。五是加大大企业培育力度,进一步完善培育方案,争取利用三年时间培育50家企业做大做强。

4、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步伐。严格按照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标准要求,制定全区省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提档升级工作方案,同时,根据各集聚区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差异,分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重点完成软件园、云龙湖休闲旅游中心(滨湖新天地和南湖水街)、公交大厦商务中心3家集聚区的提档升级。同时调研制定区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标准,积极培育一批新建的、规模较小的集聚区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