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云计算环境论文

云计算环境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21 01:44:39

云计算环境论文

云计算环境论文篇(1)

(一)对云服务提供商依赖性强企业在采用云服务(包括共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之后,云服务提供商会针对云技术使用者采用专用工具编写软件,并在特定的解决方案架构上运行,数据存储的结构等也与专用服务软件或架构等相适应,而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使用的其他相关软件中数据的存储结构等不一定与云技术中软件的数据存储结构一致,当企业需要将云端获取的数据与其他数据相结合进行加工时,必然使云解决方案中的软硬件及数据结构不便与其他软件等兼容。此外,云服务使用企业选定了云服务提供商之后,由于云服务提供商掌控着企业所需的软硬件及相关资源,并且云技术使用企业建立的组织机构与相关业务流程等也是在云解决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企业更换云服务提供商的成本会非常高。因此,云技术使用者一旦选定了云技术服务,便对云服务提供商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越强,云服务使用者更换云服务提供商的可能性就越低,成本与风险就越高。

(二)企业对于云技术系统中的数据等资源缺乏主控能力一方面,多租户云环境的本质决定了云数据存储会存在“地点盲区”,即如果云服务使用企业的数据是存放在私有云之外的云端,那么企业无法获取数据的现存地点或者是曾经存放的地点。另一方面,企业在采用云技术服务时,数据都是存储在不受企业自身直接控制的外部硬件上,而硬件都是云服务提供商控制的。因此无论云服务使用者采用哪种具体的云解决方案,他们可能都无法获取或检查系统的网络运行和安全事件日志。这些都使得企业对于云技术系统中的数据等资源缺乏主控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

(三)云技术系统中的数据安全性面临极大挑战在云计算技术环境下,虽然企业可以随时凭借密码等方式查询相关数据,但是却无法直接有效地确认数据有没有被损坏、删除或修改,或者有没有被云服务提供商从一个服务器迁移到另一个服务器上。此外,在共有云与混合云的部署方式下,为了满足多租户应用操作的需求,各租户的敏感信息一般都是以明文的形式储存在云端,非完全可信的云服务提供商可能会监守自盗,租户的敏感数据面临极大的泄露风险。同时,当存储于同一云端的多用户数据中的其中任何一个用户的敏感数据成为黑客攻击对象时,云服务使用企业的数据极有可能会面临连带的泄露风险。

二、基于云计算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风险辨析

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审计风险的分析评估为基础制定审计程序,确定会计资料的审点和抽样规模,以验证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公允。其最大的特点便是审计所面临的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决策编制审计程序的依据,注册会计师通过对审计风险的量化和控制确定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因此,审计风险分析是风险导向审计实施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一)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风险辨析在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下,审计风险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首先,审计风险会受到企业的固有风险因素的影响,即被审计单位经营过程中所固有的风险,比如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企业所处社会经济环境等导致的风险。其次,审计风险受到内部控制风险因素的影响,即账户余额或各类交易存在错误,但内部控制未能控制或发现而存在的风险。第三,审计风险受到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而仍未能发现账户余额或各类交易存在错报风险的影响。

(二)基于云计算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风险辨析如上所述,接受云技术服务的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审计对象相关风险的变化必将影响到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因此,作为审计人员应该能够识别云计算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演化为审计风险的可能性,辨识不确定性因素以及隐藏其中的风险,在评估风险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1.在评估审计风险时,应扩大固有风险评估的范围在云计算的商业应用中,除了部分的私有云之外,其他绝大多数云解决方案都使得企业对云解决方案中涉及的软硬件以及数据缺乏直接的管控。因此,在评估审计风险的固有风险时,除了要针对传统的固有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之外,必须要将云技术服务引发的风险作为评估的固有风险之一。首先,对企业所采用的云服务交付模式进行风险评估。一般来讲,企业采用的云服务模式不同,其自身的控制权就不同,从而企业的固有风险也不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在基于私有云的IaaS模式下,企业自身保留的控制程度相对较高,其固有风险相对较小。反之,在基于公共云的SaaS模式下,企业自身的控制程度较低,从而其固有风险较高。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的固有风险进行评估时,需要对企业采用的云服务交付模式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固有风险。其次,增加对签约云服务提供商以及共同租户的风险评估。一是要对签约云服务提供商可能引发的对企业的连带风险进行评估,包括签约云服务提供商对云技术的掌控程度、其控制环境的稳定性、对数据存储控制的安全性和合规性等方面。二是要对处于同一云计算技术系统中的其他租户隐含的可能会关联本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其他租户云技术使用的稳定性、敏感数据被攻击的可能性等。第三,对采用云技术服务的企业管理人员及相关人员的云技术相关知识与能力进行风险评估。企业管理人员及相关人员在整个云计算技术的营运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主导作用,如果企业管理人员及相关实施人员对云技术毫无所知或者对云技术的使用非常抵触,那么云技术使用企业的固有风险必然随之增加。因此,在评估采用云技术服务企业的固有风险时,应增加对管理人员评估的内容,采取问卷调查法、座谈法等对管理人员及相关实施人员对采用云计算技术的态度以及对云技术相关知识的掌握,尤其是云技术产生的风险及对风险的识别与控制能力进行详细了解,确定其人员方面的固有风险。2.对被审计单位基于云计算环境的内部控制风险进行评估笔者认为,云技术的使用会影响到注册会计师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风险的评估,包括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五个方面。(1)云技术的使用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一般包括对员工职业道德和胜任能力、董事会及监事会的参与、管理理念与经营作风、组织机构、权力和责任的规定等方面的评估,企业采用云技术之后,注册会计师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时需要增加对云技术应用引起的内部控制环境新变化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一是应增加对员工在云技术应用与风险控制方面的胜任能力的风险评估;二是增加对云技术应用引起的组织机构变化方面的风险评估,比如企业不需要单独的IT部门与相关的运行软硬件,数据计算与存储的软硬件以及数据集中在云端由云服务提供商进行维护、管理;三是权力和责任的规定方面应增加对企业与云服务提供商之间在云服务协议中规定的各种权力和责任可能引起的风险进行评估。(2)注册会计师应针对云计算环境下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进行再评估。风险评估即确定什么地方可能出错,会有什么影响。通常认为风险来自经营环境的变化、采用新的信息系统、新技术的应用等。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企业经营环境的重大变化,并且对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业务流程、人员的权责分工等多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合理评估企业在采用云计算新技术后有无合理针对云计算技术带来的变化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并基于云技术风险对这些内部控制措施的全面性、有效性等进行风险评估。(3)在控制活动方面,应增加对企业针对云技术应用引起的风险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方面的风险评估。包括针对云技术应用加强人员对于云技术知识的培训与风险识别能力的培训;针对云技术应用的新模式重组业务流程以控制云技术应用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对于存储在云端的数据有合理有效的保密、安全措施;与云服务提供商之间责权明确,能有效控制云服务提供商对本企业数据计算与存储的安全。(4)加强对企业人员与云技术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信息沟通的风险评估。在云计算环境下,企业所处的信息化环境有别于传统的信息化环境,即企业的软硬件以及数据都存储在云系统中,由云技术服务提供商管理,因此,企业人员能够及时与云技术服务提供商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并将获取的信息及时与企业内部其他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将是影响云技术应用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而注册会计师能否正确评估被审计单位在云技术服务过程中的信息沟通风险成为影响审计风险评估的重要因素。(5)加强对企业云计算环境下内部控制监督措施的风险评估。采用云技术服务的企业由于其对云技术服务商的依赖以及云计算技术自身存在诸多潜在的不易发现的风险,企业对云计算环境下的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监督是内部控制实施的必要条件,是影响内部控制风险的重要因素。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对企业云计算环境下内部控制监督措施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风险评估。包括企业对基于云计算技术应用风险的内部控制有没有合理有效的监督措施,这些措施是否得到有效实施。3.对被审计单位在云计算环境下实施的审计程序进行风险评估审计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可能采用的,用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从而用以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的程序,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的审计程序无法充分、适当地在云计算环境中获取审计证据。因此,在云计算环境下,注册会计师能否针对云技术实施有效的审计程序,以及从云技术服务提供商的云系统中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是影响审计风险的新生因素。注册会计师必须针对云计算应用技术构建或是改进审计程序:一是基于云技术调整审计程序的具体实施步骤;二是针对云计算技术环境改进审计程序中的个别环节,比如内部控制测评、运用审计方法获取审计证据、实质性测试所需的审计技术与方法等。

三、结束语

云计算环境论文篇(2)

基本的大数据的处理流程可以分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集成、数据分析和数据解释4个阶段。首先获取数据源的数据,因为在数据源端的数据包含各种各样的结构,需要使用某种方法将其进行预处理,使数据成为某种可以用一种算法分析的统一数据格式,接着需要找到这种数据分析的算法,将预处理过的数据进行算法特定的分析,并将分析的结果用可视化等手段呈现至用户端。

1.1数据采集

大数据的采集是整个流程的基础,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以及各种终端设备的普及,使得数据的生产者范围越来越大,数据的产量也越来越多,数据之间的关联也越来越复杂,这也是大数据中“大”的体现,所以需要提高数据采集速度和精度要求。

1.2数据处理与集成

数据的处理与集成主要是对前一步采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包括格式化、去噪以及进一步集成存储。因为数据采集步骤采集到的数据各种各样,其数据结构也并不统一,不利于之后的数据分析,而且,一些数据属于无效数据,需要去除,否则会影响数据分析的精度和可靠性,所以,需要将数据统一格式并且去除无效数据。通常会设计一些过滤器来完成这一任务。

1.3数据分析

在完成了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因为在进行数据分析后才能体现所有大数据的重要价值。数据分析的对象是上一步数据的处理与集成后的统一格式数据,需要根据所需数据的应用需求和价值体现方向对这些原始样本数据进一步地处理和分析。现有的数据分析通常指采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工具对集中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分析服务与传统数据分析的差别在于其面向的对象不是数据,而是数据服务。

1.4数据解释

数据解释是对大数据分析结果的解释与展现,在数据处理流程中,数据结果的解释步骤是大数据分析的用户直接面对成果的步骤,传统的数据显示方式是用文本形式体现的,但是,随着数据量的加大,其分析结果也更复杂,传统的数据显示方法已经不足以满足数据分析结果输出的需求,因此,数据分析企业会引入“数据可视化技术”作为数据解释方式。通过可视化结果分析,可以形象地向用户展示数据分析结果。

2云计算与大数据分析的关系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不少成熟的云计算的应用服务。数据分析是整个大数据处理流程里最核心的部分。数据分析是以数据的价值分析为目的的活动,而基于大数据的数据分析通常表现为对已获取的海量数据的分析,其数据来源可能是企业数据也可能是企业数据与互联网数据的融合。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云计算是大数据的IT基础,是大数据分析的支撑平台,不断增长的数据量需要性能更高的数据分析平台承载。所以,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为大数据分析提供更为灵活、迅速的部署方案,使得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更加精确。另一方面,云计算的出现为大数据分析提供了扩展性更强,使用成本更低的存储资源和计算资源,使得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云计算来实现属于自己的大数据分析产品。大数据技术本身也是云计算技术的一种延伸。大数据技术涵盖了从数据的海量存储、处理到应用多方面的技术,包括海量分布式文件系统、并行计算框架、数据库、实时流数据处理以及智能分析技术,如模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应用知识库等等。但是,大数据分析要走向云计算还要赖于数据通信带宽的提高和云资源的建设,需要确保原始数据能迁移到云环境以及资源池可以随需弹性扩展。

3基于云计算环境的Hadoop

为了给大数据处理分析提供一个性能更高、可靠性更好的平台,研究者基于MapReduce开发了一个基于云计算环境的开源平台Hadoop。Hadoop是一个以MapReduce算法为分布式计算框架,包括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分布式数据库(Hbase、Cassandra)等功能模块在内的完整生态系统,已经成为当前最流行的大数据处理平台,并被广泛认可和开发应用。基于Hadoop,用户可编写处理海量数据的分布式并行程序,并将其运行于由成百上千个节点组成的大规模计算机集群上。

4实例分析

本节以电信运营商为例,说明在云计算环境中基于Hadoop的大数据分析给大数据用户带来的价值。当前传统语音和短信业务量下滑,智能终端快速增长,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迅速,大数据分析可以为运营商带来新的机会,帮助运营商更好地转型。本文数据分析样本来自于某运营商的个人语音和数据业务清单,通过Hadoop2.6.0在Ubuntu12.04系统中模拟了一个大数据分析平台来处理获得的样本。希望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与挖掘,掌握样本本身的一些信息。以上分析只是一些很基本的简单分析,实际上样本数据中所蕴含的价值要远远大于本文体现的。以上举例意在说明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在数据分析上体现出良好的性能,为企业带来更丰富更有效率的信息提取、分类,并从中获益。

5结束语

云计算环境论文篇(3)

[关键词] 云计算; 教育空间站; 虚拟学习; 网络化学习; 在线学习社区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推动教育现代化,[1]另一方面,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可以预见的未来发展趋势,[2]于是虚拟学习社区应运而生。在传统的网络环境下,王海东等[3]系统阐述了网上虚拟学习社区的概念、社区特征和结构、社区的建立步骤;汪琼等[4]构建了一个在线交互虚拟学习环境;陈国强[5]分析了虚拟学习社区平台使用存在人员集中、时间集中、目的集中等特点,深刻剖析了现有资源内容的四个缺陷,即应付、堆砌、盈利、无吸引力等。

教育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理论上说,教育也应该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开放、跨越与共享。然而,现有的部分教育师资、软件、工具、资源等存在独享、昂贵、不便捷等不足。在当前新的网络环境下,可以充分发挥云计算的优势,建立具有优良特性的虚拟学习社区,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更为快捷、低廉的途径参与网络化学习。

云计算是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6]旨在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美系统,并借助软件即服务SaaS等先进的商业模式把这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终端用户手中。[7]云计算本质上是一种新的提供资源按需租用的服务模型,是新型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8]被认为是互联网领域的一场革命,其兴起为互联网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9]被称为Web3.0。[10]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各种教育需求急剧增长、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传统虚拟学习社区已显得力不从心,如何将目前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服务于教育变革、推动教育资源共享,针对当前教育信息化和终身教育的瓶颈问题,在云计算环境下建立满足大多数教育需求的虚拟学习社区就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上述背景下,湛江师范学院近年来着力推进面向地方基础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深度共享,通过未来教育空间站,在云计算的背景下构建服务于地方的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从而实现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课堂教学、高校课堂教学与中小学及幼儿课堂教学、城市课堂教学与农村课堂教学、普通教育与继续教育在时间、空间、内容和方式等四个维度的全面融合,促进学校教师教育方向的教学和科研从传统“自然时空”向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字时空”扩展和延伸。

本文从云计算时代虚拟学习社区的现状入手,结合湛江师范学院未来教育空间站,重点分析云计算时代虚拟学习社区所具备的特征,为同行研究者科学可行地构建云计算时代虚拟学习社区提供尽可能全面完善的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进一步推动新环境下虚拟学习社区的发展。

二、云计算时代虚拟学习社区的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的网络将是一个充满“云”的世界,网络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精神家园,包括工作、生活以及认知方式,其中最直接受影响的是教育。[11]在国内,云计算方兴未艾,清华大学等高校已经采用云计算平台技术开发了云存储Corsair、云计算NOVA等应用,[12][13]江苏无锡独创了“城市云”,广东率先在南海建立了华南地区首个云计算中心等。[14]目前,国内外相关学者已经关注到了云计算对虚拟学习社区带来的深远影响,展开了若干有意义的研究工作。朱惠娟[15]就云计算及其在网络学习环境构建中的应用做了初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个基础性框架。等[16]以构建灵活开放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为出发点,基于云计算平台设计了一种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学习社区平台。Bo Dong[17]提出了基于IBM蓝云的E-Learning系统。在国际上,Mohammed[18]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的虚拟个性化学习方案,构建了一个初步的系统集成平台。Casquero O等[19]在iGoogle和Google Apps的支撑下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虚拟学习应用,Marenzi I.[20]提出了LearnWeb 2.0平台支撑终身学习,相关资源可以存储在中心集群服务器、中心存储器、学习者桌面端、甚至在线交流社区,Paul Pocatilu[21][22][23]也展开了类似的研究。

云计算技术体系在各种媒体的大肆宣传下似乎已经相当完备,上述研究也已触及了部分技术及其应用实现。事实上,云计算本身还在不断发展与完善,应用规模仍然很小。目前,关于云计算环境下的虚拟学习社区,无论是理论模型还是实现技术,国内外文献中还鲜有完整、成熟的研究报道。本文认为,最优化资源管理方式是教育机构努力的目标之一,云计算因其“应用灵活、按需使用、按用付费”而成为最可能的解决途径之一。因此,分析云计算时代虚拟学习社区的特征,对于真正实现新环境下的虚拟学习社区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三、湛江师范学院未来教育空间站

教育空间站是指在现代信息化技术支撑下的创新教师教育信息化虚拟平台。华东师范大学在国内首创了基于信息技术平台上的未来教师专业发展创新体系——“未来教师空间站”。在传统网络环境下,该未来教师空间站于2006年开始测试运行,目前已成为国内以技术创新支撑学习革命的典型案例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24]与此类似,广西师范学院在整合各种常规的教师教育信息化环境和实验室的基础上,于2008年建成了未来教师空间站,有力地推动了广西教师教育信息化创新,在广西范围内有效地提高了教师教育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推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改革。[25]

尽管如此,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教师空间站也需要顺应时展而产生变革。在新的网络环境下,湛江师范学院于2011年开始建设面向地方基础教育服务的未来教育空间站,定位新、起点高、时代特征显著。未来教育空间站植根于当前最具革命性的网络计算体系——云计算,以云数据中心为主体基础设施,采用了最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融入了大量极具时代意义的教师教育需求,如裸眼3D体验、网真课堂、物联网体验等。当然,本文不打算涉及这些具体设计和实施细节,仅侧重于以未来教育空间站为例讨论云计算时代虚拟学习社区的特征。

四、云计算时代虚拟学习社区的特征

本文认为,云计算时代的虚拟学习社区理应具有交互性、泛在性、服务性、社会性、不确定性、可视性、绿色性等主要特征,其中前三个特征是其显著特征,后四个特征是附属特征。

(一)交互性

交互是云计算的主体,因此交互性必然是云计算时代虚拟学习社区的首要特征。早在2008年,我国学者就针对网络教研的发展和教师博客群的现状提出了“李克东难题”,[26]本质上已经对现有的网络化教育教学过程中缺少深度交互提出了强烈的质疑。博客载体本身存在局限性,导致交互深度和广度都存在不足,因此,“李克东难题”一定程度上对于博客是无解的难题。在云计算环境下,虚拟学习社区的各类用户可以用更自然、更个性化的方式进行“人—云交互”,尽情享受各种服务需求,任何用户(Anyone)只需要一个身份代码就可以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与任何“云”服务(Anycloud)采用任何形式(Anyhow)进行5A交互,包括同步或异步的学习交互、信息共享、资源交换等。

从功能模块看,未来教育空间站建有学习共同体互动室、远程实时交互课堂、3D教学与体验实验室、智能教学诊断室、自主学习教室等,这些模块都建有交互功能、强调深度交互,用户只要接入云服务,就可享受上述不同类型的交互。以远程实时交互课堂为例,一旦大量用户并发访问,传统模式下的“人—机”交互就相当于“人机等待”,传统远程实时课堂受到运行成本、设备性能、网络带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利用率不高、交互效果差、覆盖率低,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交互。在云计算环境下,云数据中心为未来教育空间站提供按需分配、可靠、易管理的数据服务,有效保证各类资源的灵活分配,合理支撑“人—云”5A深度交互,搭建网络实时交流互动的教学空间。

(二)泛在性

在网络环境中,服务提供商、个人用户等正不遗余力地满足各类应用需求的Web服务(也包括大量的教育与学习服务),这些物理上分布在网络节点中的Web Service就像是“云”计算环境中的一个个“云滴”[27]无处不在。因此,云计算时代的虚拟学习模式具有更高度的泛在性,任何用户(Anyone)只要通过能够访问到网络的任何设备(Anydevice),不管是在固定平台(如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等)还是移动平台(如手机、PDA等),都可以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采用任何方式(Anyhow)在互联网开放云、企业私有云、家庭或个人私有云之间无缝切换、管理个人资源,从而开展5A学习。在此过程中,用户不需要担心所使用的资源、服务等是否被共同占有;不需要担心服务平台的底层软硬件资源的物理配置是否合理;更不需要关心服务平台的地理位置。[28]

对此,未来教育空间站建有大量以用户为中心的学习模块,可以是自主学习、师生交互式学习、生生协作式学习等,用户只要接入云服务,就可享受上述不同类型的5A云学习。在云计算平台下,未来教育空间站的用户处处都可以学习,发挥云计算的优势,全身心地投入泛在学习,无需关心任何与学习无关的内容。

(三)服务性

将虚拟教育学习的需求理解成一种广义的计算需求,服务性就可以理解为已经有第三方支撑这种计算的能力,而且只需支付廉价的服务费用、甚至免费。这就好比日常使用的水电煤,早期自己挖井、自己买发电机、自己挖煤,现在不需要做这些,支付相对低廉的费用就可享受这样的资源服务。未来云计算也是如此,数据在云端,云计算的用户没有必要永久性存储数据,也必定不再重视数据处理功能,也就是服务自我类的数据将不复存在,更多的教育与学习资源将以共享、交换等服务他人的形式存在。从另一个角度看,大量的用户端将缺少学习资源、相对知识贫乏,服务性也必将成为云计算的根本要素。

由于云的特殊性,云计算环境下的服务成本将极大地降低,资源变得极其廉价,云计算环境下的虚拟学习社区也成为浩瀚云海中的一朵学习服务云,其中包含一个庞大的廉价资源库。未来教育空间站的云数据中心也是如此,所建立的教育资源与软件开发实验室,将为各类用户提供教育资源与软件支持,包括软件、图书、课件、图像、视频等。普通大众用户可方便地按需免费使用、购买或者交换各类学习资源,云上提供的高质量、高效率的教育学习服务将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当然,该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未来教育空间站的建设初期,主要面向湛江地方基础教育提供免费服务,用户也可上传各类资源,在建设中后期,面向全国基础教育研究资源购买和交换策略,全面开放用户服务。

于是,未来在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学习将演化成一种用户自发的主动行为,就像现在使用水、电、气一样自然,需要学的时候学、想学的时候学。学习者集中精力投入感兴趣的学习,所关注的仅仅是在云端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本身,而不必再担心昂贵的学习费用、高级的学习设备或舒适的学习环境等。此外,未来教育空间站还专门建有服务中心,其中包含了客户服务的职能,进一步增强了服务性。

(四)社会性

作为网络教育的一种典型形式,虚拟学习社区一直被期待着能够改变传统的网络学习方式。然而,现有的虚拟学习社区基础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虚拟学习社区的大型理论与微观理论这“两极”的研究上,严重缺乏与社会网络结构相关的中层理论研究。[29]

传统的社会网络是指社会个体成员之间因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类似地,在云计算环境下,5A虚拟学习形成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交互活动,虚拟学习社区为各类用户提供了信息传播与信息共享、个人意愿表达、思想交汇、情感交流、甚至经济往来等活动的高效、泛在平台。由此也将导致虚拟学习社区中各类交互信息产生社会化、传播社会化、影响社会化,反过来,社区中的社会主体(指导者、学习者、管理者)云化、相互关系云化、社区信息云化等。

未来教育空间站的多个模块都强调深度交互,由此必然导致未来教育空间站的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甚至师师交互,将形成服务于协作学习的社会网络结构。在云计算的支持下,未来教育空间站的虚拟交互就具有了社会性,反过来,这种社会化的学习团体进一步更好地维护和完善以云服务为基础的资源共享体系。换句话说,该虚拟学习社区在云计算环境的支持下,通过学习者自身的学习过程以及与其他用户的各种交互过程自适应演化形成了一种复杂的虚拟教育社会系统,不仅有复杂性,还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其社会性与最终的教育效果形成一个相对完备的自反馈系统。

(五)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包括随机性、模糊性、混沌、不稳定性等多个方面。交互性带来负载的随机性,泛在性带来负载数量的模糊性、服务响应质量的差异性,服务性带来资源的不稳定性,社会性带来舆情的不可预见性,由此必然导致以用户虚拟学习为起点的资源管理、动态负载均衡、监控响应、知识表示、舆情传播与控制等各方面的不确定性以及一系列链式不确定性传播与处理。对此,未来教育空间站在云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建有专门的服务中心,对各种不确定性实施监测、管理以及响应。

(六)可视性

可视性是指在虚拟学习的过程中以图形、图像、三维动画、视频等形式为主体的交互,这类交互有别于一般的文字交互。可视性有利于增强社区用户角色扮演与体验的真实感、提高社区用户角色参与的积极性、扩大社区不同角色用户之间的交互性(特别是情感交互)。传统虚拟学习社区已经意识到用户的这类需求,但是由于软硬件性能、网络环境、技术水平等方面的限制,现有的大多数虚拟学习社区并没有很好地实现可视性。比如有的虚拟学习网站也希望实现可视性,但是缺少软硬件设备添置费、缺乏足够的高效网络环境、或者根本不知道技术上如何实现。云计算时代,无需受制于设备、技术,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只需要提出服务需求,就能够实现高效的可视性,完成以虚拟现实为基础的虚拟学习。如目前已经出现了结合云计算、虚拟现实、Web2.0等技术的沉浸式交互教学系统。[30]

未来教育空间站突破可视化交互效果不真实、性能不高等方面的限制,在充分发挥云数据中心资源优势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利用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建成包括网真课堂在内的多个可视化模块,使用户在不具备任何可视化专业知识、基本不花费成本的情况下,无忧无虑地获得高性能的可视化学习和体验。

(七)绿色性

绿色性是当今环保时代对每个领域的一致诉求,任何进步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教育也不例外。云计算时代的数据中心服务器利用率高,不会像现有的服务器集群浪费资源、耗电散热,更不说数量众多的单位服务器以及不计其数的个人微型计算机。

例如,以网站为主要形式的传统虚拟学习社区需要配置至少一台高性能服务器以及无数个学习终端,每个终端都要配置大量学习必备软件,产生巨大的浪费,包括费钱、费电、费空间等。另一方面,学习利用率低,即使在白天,也会一直耗费大量的能源。这是由于传统虚拟学习不具有泛在性,造成学习的不便利;不具有交互性,造成学习不积极。此外,类似网站数量并不在少数,浪费就更加明显。云计算时代的虚拟学习社区将无需大量客户端计算机,更无需重复建立高配置、高耗能的服务器,无需占用大量空间资源,无需重复购买各种昂贵的教育软件,绿色低碳无疑将成为未来虚拟学习社区的一种必然趋势。

从这一点上看,未来教育空间站能打破传统时间、地域和空间的限制,发挥云计算的优势,能有效地利用设备、节约成本。例如,湛江属广东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截止2009年底,全市中小学校建成计算机室701个,配备计算机33051台、语音室382个、多媒体电教平台1600多套。但是,在传统模式下这些设备存在成本高、更新快、利用率低等问题,传统虚拟学习社区对于湛江这样的欠发达地区来说,无疑是低效、无解的,甚至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反作用,如学生厌学、玩电脑游戏等。未来教育空间站可利用云数据中心整合全市教育系统的各类软硬件资源,并合理地分配云资源,为各个地面站统一提供强大的云服务。同时,在未来教育空间站的支持下,处于地面站的各个中小学等单位无需担心设备性能的更新换代问题,也无需部署和管理成本,只需要方便地享受按需的云服务、高效地进行教育信息化创新。

五、总结与展望

新环境下的虚拟学习社区是教育信息化的直接体现,有利于改善现有的四大矛盾,[31]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湛江师范学院未来教育空间站,分析了云计算时代虚拟学习社区的现状,全面剖析了新环境下虚拟学习社区的特征。

下一步拟结合未来教育空间站提出新环境下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模型,将模型按角色划分为学习者、指导者、管理者等,从理论上给出各类模型的定义及其构建机制、原理与方法,并以未来教育空间站的建设过程为例,针对各类模型构建的实施步骤,提出若干指导性的原则与意见,为广泛建立云计算环境下的虚拟学习社区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更全面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陆.虚拟学习社区原理与应用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 [4] 汪琼,陈高伟.构建未来在线学习环境——一个在线交互虚拟学习环境构建模型[J].中国电化教育,2003,(200):78~82.

[3] 王海东,丁兴富.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构建学习社区[J].中国电化教育,2004,(214):29~32.

[5] 陈国强.虚拟学习社区的有效性反思及其发展思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6,(159):26~29.

[6] 中国云计算网.云计算技术的产生、概念、原理、应用和前景[DB/OL]..

[7] 百度百科.云计算[DB/OL].http:///view/1316082.htm.

[8] [14]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文集——2009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报告[C].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9] [27] [28] 李德毅,等.云计算热点问题分析[J].中兴通讯技术,2010,16(4):1~4.

[10] DeCoufle B. The Impact of Cloud Computing in Schools[J].The Datacenter Journal, http:///content/view/3032/40/, July 2009.

[11] [31] 包国庆.南国农教育哲学与中国电教之愿景[J].电化教育研究,2010,(208):15~19.

[12] 陈康,郑纬民.云计算:系统实例与研究现状[J].软件学报,2009,20(5):1337~1348.

[13] 郑纬民.云计算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1,7(1):18~22.

[15] 朱惠娟.云计算及其在网络学习环境构建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9,(267):105~107.

[16] ,安红.云学习时代教师虚拟学习社区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276):118~122.

[17] Bo Dong, et al. BlueSky Cloud Framework: An E-Learning Framework Embracing Cloud Computing [A]. M.G. Jaatun, G. Zhao, and C. Rong (Eds.): CloudCom 2009, LNCS 5931[C].2009,577~582.

[18] Mohammed Al-Zoube. E-Learning on the Cloud[J].International Arab Journal of e-Technology,2009,1(2):58~64.

[19] Casquero O., Portillo J., Ramón Ovelar R. , Romo J., and Benito M.. iGoogle and Gadgets as A Platform for Integrating Institutional and External Services[A].MUPPLE’08[C].2008,37~41.

[20] Marenzi I., et al. Learn Web 2.0, Integrating Social Software for Lifelong Learning[A].Proceedings of the ED-Media 2008[C].World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Multimedia, Hypermedia & Telecommunications,2008.

[21]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The Virtual Computing Lab[DB/OL].http://vcl.ncsu.edu/.

[22] Paul Pocatilu, et al. Using Cloud Computing for E-learning Systems[A].DNCOCO'09 Proceedings of the 8th WSEA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Networks, Communications, Computers[C].WSEAS, Wisconsin, USA,2009,54~59.

[23] Paul Pocatilu, Felician Alecu, Marius Vetrici.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Cloud Computing for E-learning Systems[J].WSEAS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2010,9(2):42~51.

[24]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中心. 国际化教师专业发展创新体系:未来教师空间站[DB/OL].http:///show.asp?id=670.

[25] 兰瑞乐, 林雯, 杨满福. 教师教育信息化创新平台[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1):103~107.

[26] 姚赛男. 深度对话:试解“李克东难题”的可能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0,(7):23~25.

云计算环境论文篇(4)

[关键词]软件工程;云计算;实训平台;架构;模块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1-0107-06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1.023

一、引言

软件工程是一门综合应用学科,软件工程专业具有实践性、工程性、实用性等特征。学生不可能靠听讲软件工程的理论学会开发一个实际的软件,而是在“动手做”和“真正练”中体会和掌握软件工程的思想,软件工程专业实训环节尤为重要。近年来,诸多学者提出采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项目教学法,增加实验、实训比例,以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但目前大部分高校存在资金来源有限、实验设备老化、实验实训资源不足等问题,且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滞后,学校与实习基地之间缺乏互动,均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用云计算技术建立软件工程实训平台,不但学生可以在“云”中进行真实项目训练,体验企业工作环境,提高实训效果,而且可以降低高校实训基地的投资与运行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二、文献综述

1.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用户能够按需获取计算力、存取空间和信息服务。云计算是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是虚拟化(Virtualization)、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用户所需的应用程序运行在大规模服务器集群中,数据也保存在互联网的数据中心,其管理与维护由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公司负责,用户终端的功能被大大简化,而诸多复杂的功能都转移到终端背后的网络上去完成。云计算具有虚拟化、超大规模、高伸缩性、高可靠性、高通用性、按需服务、极其廉价等特征。

Google、Amazon、IBM、Yahoo、Vlware等大公司是云计算的先行者。2006年,Google启动了“Google101”计划,引导大学生进行“云”系统的程序开发。2007年10月,Google与IBM联合宣布,把全球多所大学纳入类似Google“云计算”平台之中。Google是最大的云计算技术使用者,典型的云计算平台还有Amazon的弹性云、微软的云+端、软件+服务的云计算服务、IBM的蓝云(Blue Cloud)计划等等。2008年,IBM先后在无锡和北京建立了云计算中心。2009年,云计算走进了教育界,黎加厚教授正式提出了“云计算辅助教学”(Cloud Computing Assisted Instructions,CCAI)概念,即学校和教师利用“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支持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云计算”可以应用于教学管理、学生交流与管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等方面。

2.云计算辅助教学研究

随着云计算技术引入我国,诸多学者对云计算辅助教学相关领域进行了探讨:(1)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可行性与作用研究。Armando Fox(2009)等认为云计算应用到教学中是可行的,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云计算技术和工具:金苗苗、周跃良(2009)、曹大有(2011)等认为云计算的共享性、协作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研究能力,并且最小化终端设备的要求,大大减少学校为维护和升级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费用;张林(2011)等认为应用云计算技术可以搭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林瑜华(2011)认为通过公共云服务平台提供完善的网络教学功能和运行环境,具有更好的易用性和实用性;黎加厚(2010)、杨滨王、文霞(2010)则提出应用“云服务”能实现教育活动低碳化。(2)云计算协作学习与网络学习策略研究。杨滨(2009)以Google sites为例阐述了网络协作平台的使用;何双泉(2010)探讨了云计算辅助教学环境中协作学习的特点与活动策略:张洁、裴芳(2012)等提出了基于世界大学城的云计算辅助教学下的协作学习方案;林瑜华(2011)研究了基于云计算的实验教学环境、改革模式及协作学习模式;于莉(2011)探讨了使用百会在线办公平台辅助课堂教学策略。(3)云计算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研究。马强、付艳茹(2011)等讨论了国内典型云平台及Google App Engine“公共云”平台的接入技术;俞建华(2011)、李伟林、陈戍(2012)等设计了基于云计算的在线远程教学平台及运作模式;黄晓玲、赵生慧(2011)设计了通用的实验教学平台:杨曼(2011)以分布式计算框架Hadoop为基础,阐述了在学院网络实验室中搭建云计算平台Hadoop教学环境的过程与方案;张向阳(2012)探讨了建设我国“云计算”教学资源平台的构架与应用功能;张怀南、杨成(2012)则探讨了基于云平台的区域性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与模式;张家贵、罗龙涛(2011)、陈巧、胡新平(2011)等提出基于云服务的教学资源大平台建设思路,认为在大平台支持下,教学单位无需提供硬件设备、教学资源及技术人员,即可快速构建基于海量教学资源的特色教学资源平台,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现有研究多以云计算技术构建远程学习、协作学习等虚拟平台与实验教学资源平台为对象,以降低教学成本、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为目的,以高校教育资源平台的共享共建、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条件的改进等为重点进行了研究。而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的具体特征,如何运用云计算技术,校企合作共建真实的企业实训平台与环境,学生不受时空限制接受真实项目训练,现有研究成果较少。

三、软件工程专业云计算实训平台架构的设计

软件工程专业云计算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需要有强大的底层技术支撑,同时需要开发符合本专业要求的功能模块,其技术体系与服务体系构架如图1所示,云计算技术体系由物理资源层、资源池层、管理中间件和面向服务体系(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的构建层组成。物理资源层包括所有的硬件资源,资源池层通过虚拟化技术将底层硬件如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操作系统等集成起来,虚拟为一个大的资源池,管理中间件层负责管理云计算资源,并为SOA构建层提供支持与服务,SOA构建层将云计算能力封装成标准的Web Services服务。

云计算技术体系从根本上决定了服务体系模式,云计算强调各种资源的共享和随需分配,其服务模式划分方法较多,通常分为三个层次:最底层是基础层,由硬件或虚拟机资源构成,是整个服务体系的基础,通过虚拟资源池为学校与合作企业提供计算、存储、带宽等按需的动态云基础设施服务(IaaS):第二层为在线开发平台层(PaaS),构建在基础设施层之上,对资源的抽象层次更进一步,为软件项目开发与教学虚拟资源的建设提供接口与环境,通过分布式计算环境和分布式存贮环境提供海量文件系统、海量数据库系统、大规模消息系统等服务,在线云通过在线开发平台将操作系统、应用开发环境等平台级产品以Web服务的方式提供给高校师生、合作企业开发人员等,方便高校与合作企业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使用;第三层为实训资源应用服务层(SaaS),位于最上层,是用户与云服务体系的接口,直接为合作企业开发人员、高校师生等提供实训应用软件服务,如作品展示、开发文档输出、资源设计、软件检测以及项目管理等等。合作企业开发人员、高校师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PC电脑、3G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设备访问“云”端,接受云计算各层次提供的服务。

云计算供应商提供的服务收费低廉,有的甚至免费。对于单个高校或少数高校联盟建立云计算实训中心,高校不必建设云计算基础设施及其技术体系,只需购买或租用“云服务”供应商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按使用付费,按需自助服务,校企合作的重点是建设虚拟教学资源,这样,可以节省实训中心初期投资与维护运行成本。而对于全国高校联盟建设云计算实训中心,可采用主管部门或高校联盟主导,云服务开发企业参与,公有云与私有云相结合方式,共同建立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与虚拟教学资源。

四、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云计算实训平台模块的设计

软件工程专业实训是指学生通过直接参与软件项目开发,提高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的训练过程。实训基地的建设应符合真实性、高技术性和通用性原则,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接触新技术、新工艺[2…。实训体系要求做到三个“真实”:“真实的企业项目”、“真实的企业化管理要求”和“真实的企业环境标准”。因此,学生实训平台的建设离不开软件企业的参与,校企深度合作是企业实训的基础与前提,第二,学生能否进行真实的软件企业项目开发与指导是软件工程专业实训的核心,第三,如何通过构建虚拟环境做到三个“真实”是保证云计算实训平台实训效果的必要条件。软件工程专业云计算实训平台功能模块关系如图2所示,黑色虚线框A表示软件开发的全过程,是实训平台的核心模块,绿色虚线框B为实训资源模块,包括实训环境与教学资源开发功能模块,红色虚线框c为实训管理模块,包括校企合作、学生管理、团队管理、项目管理、系统管理模块,蓝色虚线框D为实训评估模块,主要有作品展示、实训报告、成绩生成及所有项目文档模块。

1.软件开发模块

(1)软件开发模块的功能

构建软件工程专业实训平台的目的之一是学生可以不去企业,不受时空限制,在学校的软件工程实验室或其他任何地方,只要有上网的电脑,登陆至学校的云计算实训平台就能进行真实的软件项目开发训练,并且学生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能得到企业老师与学校老师(以下简称“双师”)的适时指导、动态监控。学生可通过以下方式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开发:一是企业直接在云平台上进行项目开发,企业老师担任项目经理,分配任务并指导学生在同一平台上共同完成项目开发,起到“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作用。二是企业老师挑选已开发过的软件项目,在云平台上建立项目库、案例库,通过云计算实训平台指导学生在该平台上进行项目开发,或者学生分组完成软件项目开发全过程。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主要包括项目规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件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模块设计)、代码编写、软件测试等过程,每一个过程应能输出相应的项目文档,并且通过软件开发平台可以实现师生适时互动,提高学生实训效果。

(2)云计算软件开发平台构架

为了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多样性、复杂性软件开发需求,解绍词等(2011)提出了基于MDA(ModelDrivenArchitecture)的云计算软件开发平台模型,这种模型是面向服务、面向软件的开发方式,称之为“软件业务化定制”模式。如图3所示,云计算软件开发平台模型架构主要分布于云计算环境的平台层与应用层,云端平台层提供构件支持、环境支持、开发工具支持,将平台无关模型(Platform Independent Model,PIM)自动转换为一个或多个特定平台模型(Platform Specific Model,PSM),然后再生成代码,最终进行系统测试与。模型交换和变换交换总线是联系整个开发平台的技术纽带,以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方式对外提供统一开放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其他模块通过API进行交互。应用层向用户提供软件业务化定制接口,满足用户个性化软件开发需求。对于传统的个体开发模式更为简单,直接通过云计算系统平台层将软件研发的平台、开发环境作为一种服务向用户提供,应用层为用户提供各种应用软件服务,即用基于云计算的实训资源平台为师生提供各种可靠的、经济的在线应用软件服务。

2.实训资源模块

实训资源模块包括实训教学资源模块与实训环境资源模块。软件工程专业实训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软件开发环境;企业实际软件项目库、案例库;实训教材;软件开发的基础理论资料;软件开发专用技术资料;重点、难点讲解资料及相关文档、模版等,这是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保障,是可教学化实训体系的核心。软件开发环境主要指进行软件开发的各种技术和软件工具,还包括相关的帮助文档、开发文档,软件开发环境应该符合IT业界使用的主流技术和开发工具。软件开发环境是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根据高校及其合作企业的要求,通过云计算在线开发平台层(PaaS)提供。校企合作双方共同在“云”端研发实训教材及配套的课件、主流软件、具体实训项目的实际代码、视频等,共同制定《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教学安排与日志》、《实训教学要求及方法》、《实训项目开发计划》等一系列实训教学指导文件并上传至“云”端,以企业为主高校配合的方式建设Java、嵌入式、.NET等在内的实训项目体系,企业将已经完成的软件工程项目进行需求与技术分析,按照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进行可教学化的项目改造,在应用层建立实际软件项目库,不断补充修订实训项目文档,完善实训内容,在“云”端构建可教学化的实训教学资源。

实训环境模拟即软件企业工作环境模拟,就是让学生通过云计算实训平台亲身体验企业的“真实”环境、工作压力、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对于提高学生实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在“云”端通过交互式的可视化工具将企业真实工作现场、学生实际训练现场、企业工作流程、企业考勤制度等可视化内容与逻辑内容进行有效地集成,再配以声音效果,对实训环境构件进行可视化设计,构建虚拟元件。虚拟元件的构建主要包括外观特性和内部特性的设计,外观特性主要是可视化设计,内部特性主要是进行内部仿真模拟的逻辑运算。如在“云”端构建虚拟元件,设计虚拟打卡机或指纹考勤机,严格管理上下班出勤,设置专门的虚拟会议室供各个小组讨论和评审,并配备虚拟会议桌、投影仪、白板等附属设施,高度仿真企业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新鲜感,提高实训效果。

3.实训管理模块

没有严格的管理,即使技术体系再先进,也难以保证每个开发小组高效地完成开发任务。尽管大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比较渴望,但诸多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心不强,所以,严格管理对提高学生实训效果也不容忽视。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训过程主要是学生开发软件项目的过程。实训管理体系应以软件项目开发过程管理为中心,以系统管理、学生管理、团队管理、校企合作管理等为支撑的一体化管理体系。

(1)项目管理模块

云计算项目管理模块主要对软件项目生命期的五个阶段即启动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控制阶段和收尾阶段进行的控制与管理,涉及项目的整合管理、范围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资源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沟通管理等九大知识领域,其中,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为项目管理的核心领域,成为“双师”监控的重点。在实训中,学生将在项目组内承担的开发和管理任务、项目完成进度及遇到的问题在实训项目管理子平台上,“双师”登陆高校云计算实训项目管理子平台,对学生开发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监控、阶段评价与引导;学生将各阶段的开发文档与软件产品经项目文档输出模块与作品展示平台进行输出与展示,“双师”通过项目管理子平台及时检查每一开发过程的项目文档,通过互动交流平台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

(2)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是对云计算实训平台的运行、维护、应用软件的二次开发、教学资源库的动态更新、系统登录权限设置等的管理。实训平台系统管理员应为高校指定的老师,负责基础信息维护、通讯簿管理、系统用户管理、模板管理、日志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等管理。使用者涉及高校老师、学生、合作企业老师三方,可分别以其三个身份进行登录使用。实训平台向用户提供统一的接口,任何一个授权用户都可以通过标准的接口来登录云计算实训平台提供的服务。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在线云可借助Web2.0技术中的B/S结构,高校师生、合作企业老师只需要使用浏览器便可进行访问。高校老师主要将实训计划与要求到云计算实训平台,企业老师按学校的要求在平台上上传软件开发项目及相关指导文件,高校老师提供学生登录账号,高校与合作企业老师均可对实训学生的信息进行审核并分组管理。

(3)学生管理模块

学生管理是为了实现实训目标,在实训期间以学生为管理对象的各种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活动,是取得实训成功的重要条件。如图4所示,云计算学生管理模块包括学校管理、企业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子模块。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实训指导老师分工协作,通过学校入口登陆云计算学生管理平台对学生进行职能管理。教学管理部门主要检查学生实训计划完成、实训过程的资料存档等情况,学生工作部门主要对学生信息、请假、考勤与学习态度进行检查与考核,实训指导老师主要对学生实训项目的选择、实训效果检查、实训过程的指导、考核与评价。企业指导老师从企业入口登陆云计算学生管理平台,对学生的实训全过程进行指导、监控、评价。学生从学生入口登陆云计算学生管理平台进行自我管理,如学生个人考勤、学生自评、组长申请、小组成员管理、小组评估。

(4)团队管理模块

为了提高软件项目开发效率与实训效果,开发小组采取团队工作方式。开发团队以自由组合的方式,由5-6名学生组成一个开发小组,根据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项目开发的技能、经验与兴趣,学生自行推选出项目经理与任务角色分配,如开发经理、计划经理、测试经理、技术支持经理等角色,还可以自行决定岗位轮换方式。小组成员在登陆至云计算软件开发平台以后,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地开展工作。“双师”通过团队管理模块了解开发小组的分工,监视团队的运行情况,同时,通过团队管理模块,激励团队成员的士气和工作热情,鼓励团队之间开展竞争,提高工作压力。

(5)校企合作管理模块

项目库、案例库、实训教材等实训资源的建设,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模拟,学生实训过程的指导与管理等等均离不开学校与企业的通力合作,因此,校企深度合作是云计算实训平台成功的前提条件。通过建设云计算校企合作交流与管理平台,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明确双方的职责、任务与权限,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互利互惠的合作机制,提高实训质量。

4.实训评估模块

实训评估既是对学生实训效果、校企双方合作成效的检查,又是对云计算实训平台的考验,是进一步完善与改进的实训体系与教学管理体系的依据,同时,也是一种牵引和导向,促使学生了解自己在各阶段努力的方向。评估体系是一个多维考核评价系统,包括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三个维度,其对象包括团队评估和个人评估,其过程包括阶段计划评估和终结绩效评估。实训评估模块由项目文档输出、作品展示、实训报告、成绩生成等模块组成。

项目文档输出模块能展示项目开发全过程的所有文档,是“双师”作为项目过程控制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控制点,也是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直观表现。作品展示模块为学生提供作品、个人基本信息、院校评价的展示,是实训考核优异者的舞台,也是学生评互,实现协作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如果对学生就业面试单位开放,让用人单位进一步地了解学生,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验报告是学生对全部实训过程的总结与提高,实训成绩是学生实训的综合表现。各阶段项目文档输出、软件测试报告、学生实验报告及学生自评等构成实训成绩评定的依据。实训评估模块记录学生的日常开发工作与团队表现,给出定量评价并汇总,做到全程实训全程评价。

云计算环境论文篇(5)

【关键词】“云”环境 高校网络舆情 特点 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C-

0004-03

网络舆情是指受各类事项发生、发展刺激而产生的通过网络传播的民众对于该事项所有情感、态度、认知和行为倾向的总和。高校网络舆情特指与高校工作有关的网络舆论动向,本文则是指高校教师或大学生依托网络传播和表达的各类社会现象不同的情绪、态度、认知、意见和行为的集合。

“云”环境即云计算环境。“云”是云计算服务模式和其实现技术的形象比喻,而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则是一种基于网络的超级计算模式,由计算机集群、并行处理、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虚拟资源管理等多种技术集中起来形成动态、可度量的共享资源池,最终提供给用户终端健壮(Robust)、稳定的服务。广义上说,电子邮件、论坛、博客等也都属于云计算范畴。2007年Google公司首先提出云计算概念后,得到了微软、苹果、甲骨文等全球各大IT公司的积极推动,发展极为迅速。目前,国内的百度、腾讯、金山、网易、华为等一些大型IT公司也相继推出“云”服务,可以说“云”已经很大程度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在我们身边已触手可及。在这样的“云”环境下,由于网络虚拟世界在法律、道德等层面对个人的约束力相对较弱,而“云”所能提供的服务又复杂多样,造成高校学生在“云”环境下的网络行为与传统的网络行为表现出较大差异。

一、“云”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表现出的新特点

“云”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表现出的新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全球互联网是完全开放的,互联网上提供的各类云服务大大地拓展了所有人的公共空间。而高校的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转折、成型的一个重要的阶段,自我表现冲动,思想活跃。作为一个在社会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他们思想活跃、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敢于尝试各种新鲜事物,日渐成熟和流行的各类云服务恰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表意见和参政议事的平台,这个平台使得每个大学生都能成为信息的原创者和传播者,而且每个大学生又都可以自由地选择和接受信息。他们可以通过网盘共享、微信、博客甚至上传视频等云服务即时发表意见。但由于目前大多数云服务都未实行实名注册,大学生通常会以匿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和情绪,因而可以更加自由和客观地反映现实校园中的矛盾,真实地体现大学生某一时段的思想状态。

(二)具有更强的交互性。在网络上,大学生普遍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参与意识。当某一热点问题或事件发生时,往往会吸引许多大学生自发地参与讨论。由于云服务提供的讨论平台相对更加自由,更难于监管,因而具有相同或相近兴趣的大学生更加容易聚集,形成对立互动的场面,对立双方的观点和意见相互碰撞、交锋,经过争论和探讨他们往往又会相互交融,使各方意见趋于一致。这种实时的互动流,促使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迅速地表达出来,使得校园网络舆情更加快速和集中地反映。

(三)复杂度和多元性进一步增加。大学生活跃的思维,使得校园网络舆情具有较宽泛的舆论主题,而舆论的形成又往往是随意的、自发的。从舆情的产生和传播来看,目前已不仅仅局限于以往的博客、论坛、个人网站和电子邮件等,云服务中的网络硬盘、文件分享、日程分享、兴趣圈子等也可以快速地、大范围地传播各种的言论。从舆情主体的范围来看,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是大学生,包括部分的高校教师,这些教师多数是对学生进行正向的引导,但有少部分是推波助澜。当然也可能会有分布于社会各阶层和领域社会人员参与,其参与的目的不一定相同,有的是一时性起,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是恶意挑唆,引起事端等。从校园网络舆情的话题来看,往往是以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方面为主,同时涉及国家政策和热点社会事件,包括经济、军事、文化等,使得舆情的复杂度和多元性大大增加。

(四)组织性和隐蔽性更强。随着宽带网络的发展以及云计算技术的兴起,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各类云服务来方便和改进自己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云计算主要提供三种服务形式: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高校大学生目前使用较多的有:属于IaaS服务的网络存贮,即通常所说的网盘;属于SaaS的网络记事本,即云笔记之类;属于SaaS的在线文档等。提供这类服务的IT企业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吸引更多用户注册,通常会在服务中附加甚至捆绑一些社交、资源共享、协同办公之类的功能。比如,一些云服务中提供的“圈子”服务,可将具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者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而联系在一起的人群迅速聚集在一起,他们内部有起管理和主导作用的“圈主”和规范圈子内部行为的“圈规”,组织性很强,一些圈子还需要验证才能加入,这样的环境更容易促使网络舆情的快速产生和传播,而且由于其组织严密,隐蔽性强,大大地增加了监控的难度。

云计算环境论文篇(6)

关键词 云计算;云测试;软件测试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9-0058-01

近年来,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异军突起,已经发展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基础产业。尤其在软件应用领域,无论是软件工具开发,还是开发环境和工作模式,可以说云计算深刻影响了传统软件产品的供应和消费模式,这些也势必将改变软件测试的技术,方法和工具。在云计算环境下,软件的测试活动被拓展到云环境条件下进行,充分调用了云环境条件下提供的各种计算和资源平台。

1 云计算体系的结构组成

云计算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基于软件和硬件互动而产生的创新模式:一方面需要它借助互连网络获得服务支持,因而具有鲜明的互连网特征;另一方面云计算搭建基于众多主机或服务器构成的资源集群,其需要对这些集群进行协同化的统一管理。

从其系统构成来看,云计算主要包括物理基础设施、云计算服务以及云计算运营等三个组成部分。物理基础设施是承载云计算的物质基础,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及其相关的管理技术;云计算服务是云计算的核心和中枢神经,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以及软件即服务(SaaS)三个层次;而云计算运营则是提供云计算服务运营的各项关键技术的总括,包含认证,监控,计费等各个环节。

2 云计算技术在软件测试中的应用

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基于互联网分布式和协同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软件测试也发生了深刻变革,一种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技术,即云测试也应运而生。云测试的诞生离不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云计算技术在软件测试领域渗透和应用。在云测试中应用的主要云计算核心技术包括如下几点。

1)分布式存储技术。云计算的海量数据运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存储在多个设备上,借助互联网络可以方便地实现系统的拓展,显著提供云计算系统的利用效率和可靠性能,为云测试提供强大的物理基础设施。

2)数据管理技术。 在云计算中,涉及到大量的复杂的海量数据,这些天文量级的海量数据对传统数据管理提出了挑战。如何有效管理这些海量数据并应用于分布式存储设备,是云计算发展的核心技术。

3)平台管理技术。 云计算的数据存储在多个设备上且这些设备分布各处,因而如果保证这些设备能够统一步伐,实现云计算或者云测试结果的有效输出就显得尤为关键。对于云计算而言,高效的平台管理技术是其核心保证,也是目前云计算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

3 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特征及优点

依托于云计算的软件测试与传统的基于本地环境的软件测试有诸多不同。笔者认为可以从性价比这个角度切入,将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云测试简要归结为技术、服务质量以及价格三个方面的特征进行阐述。

1)测试技术平台化。基于云计算环境的软件测试可以由云测试平台提供测试的基础设施和各方面的资源支持,无需本地化的软硬件投资,并通过众包模式获取专业测试领域专家型人才。从本质说,由于云计算实现了平台化,将众多的测试技术要求从本地移植到云计算平台,让测试更容易实现,因而降低了测试的门槛以及资源需求。

2)统一可控的质量保证。相比传统软件测试模式的分散式管理容易导致参差不齐的软件质量,基于云计算环境的软件测试借助强大的云平台,实现了统一管理,可有效实现软件测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保障软件质量的完整性与统一性。

3)有效降低测试成本。传统的软件测试模式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以及人力投资,尤其是对一些特殊性的项目,可能造成脉冲性浪费。云计算测试通过云平台的协同效应,可有效降低测试的基础设施以及人力资源投资,降低测试的复杂度,有效降低测试成本。

4 基于云计算环境的软件测试应用现状及平台研究进展

云测试平台综合了复杂的软硬件和服务,是云测试领域的核心技术,因而也备受学界和工业界的高度重视。日本筑波大学,瑞士洛桑理工大学,英国约克大学等诸多知名学府的专家和学者或搭建自己的云测试平台模型,或是对云测试核心技术进行阐述研究。筑波大学开发了一款基于云计算的可靠并行分布式测试平台,支持虚拟故障插入技术。而洛桑理工大学则通过研究云测试和预期软件质量直接的关系,提出测试即服务,试图降低软件测试成本。

与此同时,在工业界多家知名计算机服务商业提供了商业化的云测试平台服务,有力地推动云测试从理论研究到商业化转变进程。从平台类型上,这些众多商业化的云测试平台主要分为私有云、公共云以及混合云三种平台类型;在业务模式上,各家既有提供测试外包服务,也有专注于客户自行测试。IBM推出了一款名叫Smart Business Test Cloud的私有云,提供自行测试和测试外包两种模式的服务,帮助企业建立虚拟,安全,动态可拓展的测试环境,因而其测试环境位于公司防火墙之后,所以其是公司私有云的一部分。专业云测试公司CloudTesting推出的cloud testing平台,提供多种浏览器平台。用户只需要编写测试脚本并上传到其网站,就可以借助cloud testing平台运行测试脚本,在商业模式上,cloud testing 平台也进行了探索,提出按需付款的商业模式。另一件专业化公司UTest推出的Utest测试平台,通过云计算,众包等方式帮助开发者进行软件测试,查找错误和解决问题,提供测试外包服务,Utest还针对不同的软件测试特点和需求将测试分为五种方式:功能测试,负载测试,安全测试,本地化测试以及可用测试。

参考文献

[1]李乔,郑啸.云计算研究现状综述[J].计算机科学,2011,38(4).

[2]李乔,柯栋梁,王小林.云测试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29(12).

云计算环境论文篇(7)

主题词:云计算;信息资源集成;云环境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3.67

一、绪论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服务模式,它是将以桌面系统为中心的应用模型转变成以网络为中心的应用模型,所有的服务和应用都是以在线的方式提供的,而接收这些服务的终端不会受到计算机硬件的影响,只要拥有一台装有系统的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享受到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资源服务。所谓“云计算环境”就是指将成千上万台计算机和服务器联成一片云。用户通过这片云来实现超大规模的计算能力与资源整合,从而获得所需的服务形式。

云计算应用的早期业务是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就是指在一个物理空间内,实现信息的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和管理。而云计算与数据中心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云计算强调的是如何把数据资源作为一种动态环境,按需进行分配,更强调的是服务。

通常,在云计算环境下的服务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IT基础设施,用户将自己的应用系统直接搭在云计算环境上,通过电脑就可以完成任务。二是平台,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直接提供应用、开发的系统“环境”。三是软件,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在平台中搭建自己的信息资源系统。在这三种服务中,我们主要采用的是平台服务和软件服务。随着这两种服务应用的增加,网络的流量、速度、带宽、延迟都受到了影响。因此需要通过优化来帮助我们最大程度地提升网路传输性能,带来更快的响应时间和图像,已达到最好的同步效果。

二、高校在云计算应用方面的优势

1.资源共享

在云计算技术环境下,信息资源的集成与服务主要体现在如何构建一个资源

存储仓库,使网络资源可以统一管理和调度,用户只要通过客户端电脑,共享资源库中的信息。当今,国内拥有很好的教育资源,学校通过建立一个资源存储仓库,让教师和学生注册之后,便可获得大容量私密存储空间,通过客户端方便地获取各种学习、软件、数据库、影音等资料。

2.软硬件购置成本降低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软硬件建设是学校实现信息化教学、科研的重要方面。由于计算机更新周期短,后续维护工作量大,利用云计算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便提了出来。与此同时,在日常教学和科研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问题。

3.在线办公便捷

教师通常是有课来上课,无课自己在教师办公室、图书馆或者家中进行备课、学习。教师的数据和文件经常用优盘、移动硬盘等存储工具在各个工作地点倒来倒去,既不方便也不安全。在云计算技术环境下构建的办公,将所有的应用程序和文件都放在云计算服务器中,用户只需通过浏览器访问云服务器就可实现在线备课、文件编辑、快速提交等工作,编辑完成后的文件直接存放在云服务器中。老师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在上网的终端设备访问存储在云服务器的数据和文件,继续进行工作和学习,即方便又省时。

4.提供数据资源保障

学校的公共计算机经常是病毒的集散地,由于计算机和存储设备的交叉使用,导致了计算机病毒在校园网和公共计算机间广泛传播。特别是教师上课时所使用的教师计算机,如果没有专人对杀毒软件定期更新和进行杀毒管理,,就容易变成病毒的发源地,导致系统崩溃。云存储服务便可以对重要的数据提供安全防护,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可以凭借注册的密码存取自己的重要数据,既不用担心由于自己的存储设备损坏导致数据的丢失,也不用担心病毒的入侵将数据损坏,因为这些工作都是由专业的云存储服务来提供。同时,数据的集中存储更容易实现安全监测。管理员就可将信息存储在云服务器中,对其中的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资源的分配、负载的均衡、软件的部署和安全的控制,特别是云计算技术中的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对教学、科研信息资源采用了冗余的存储方式来保证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和信息的安全性,教师和学生不必担心因某台计算机的存储设备损坏而丢失教学资源。对于一些加密数据的传输与转移,可依据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全面监控,这样即可以更好的实现信息共享,又可以较好地避免人为的失误。

5.提高管理效率

在云计算环境下实现服务器的集中式管理,有效地解决了服务器分散带来的管理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数据的使用效率和海量的存贮能力,提高了系统整体的计算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经费问题,很容易缺少一个实验环境,很多需要软件和数据库支持的课程无法开设,造成一些前沿技术研究课题难以承担。如果有条件构建一个基于云技术的服务器集中式管理平台,为学校或学院开设软件和数据库应用课程创造良好的虚拟计算环境和运行环境。教师和学生在实验课上机过程中,通过浏览器或网络客户端,来完成繁杂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以满足学校或学院实验教学和科研在高性能计算方面的需求。这个实验环境的建立大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三、高校云计算应用的问题

随着庞大的资源集群,云计算服务得到了广泛应用,这就面临着一个资源管理、存储和调度问题,如果不能实时地处理好,那么因网络负载而导致网络拥堵、中断等现象就会时有发生。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资源的集成与服务尽管有很多好处,但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人们对其仍抱有观望的态度,尤其是如何解决网络瓶颈、数据存储安全、资源合理分配等问题,存在着诸多挑战,具体表现如下:

1.没有建立标准的统一交流平台

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上,我们还缺乏经验。目前多数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信息资源库,由于各数据库接口标准不统一,各资源独立存放,相互间难以实现数据交流与系统互操作。此外,知识产权的问题,教师课件著作的归属权不明确,因此,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和标准化数据库建设与管理、信息安全与认证等技术操作层面问题还有待于完善和解决。

2.缺乏有效的论证与合理规划

信息资源建设缺乏宏观层面上的统一规划与管理,造成了资源的冗余和浪

费。部分自行开发的课件等资源库存在着随意性,无法对优质资源、设备进行非营利性共享,再加上行政、经费方面的限制,许多优质教学资源无法互通,信息资源存在分散等现象。

3.网络速度、成本、付费、行为监控等措施有待解决

云计算环境下的所有操作都是基于网络传输和服务的,因此要求有非常高

的带宽,以确保获得快的响应速度,这就对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性能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首先要有一笔巨大的前期投资来支持。其次,还要考虑购买共享的信息资源(软件、数据库),以及支付部分资源相应的更新、使用和维护费用等成本。与此同时,当教师和学生访问云服务器时,还要考虑到权限、计费等问题。特别是老师和学生的私人信息或科研成果等资料在云存储器中是否会泄露,有没有人盗用非法账号,数据在上传或下载过程中会不会被盗取或篡改,安全措施如何保障等问题。

四、构建信息资源平台的对策和措施

云计算环境下构建的信息资源平台,虽然存在着上述问题,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云计算技术的合理利用其效益更加可观。这就需要我们制定好一个相应的具体实施办法,来应对基本数据、师资共享和数据安全这三大集成与服务。

基本数据主要有:身份统一认证、学科资源、资源检索、数据、知识、数字对象存储与下载、元数据联合编目、资源调度等。

师资共享服务主要是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学科专业化建设,增进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网络所涉及的专业范围大,学习者的数量多,教学科研等内容的形态需求复杂,需要容纳各种形态的网上内容。共享资源不能仅限于支持某些专用工具开发的资源内容,或只是支持某种文件格式。而是要支持开放的文件存储格式,能管理所有能够在网上运行(包括需要插件的文件)的内容与文件格式。因此,网络系统软件体系结构通常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的模式。系统服务器则采用可扩展的分布式多服务器计算模式,分模块层次结构,多模块分立,允许系统分布式并行处理,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其中,各功能模块是普通的网络程序,建立在开放的网络标准之上,遵循HTTPFTPXML等普通网络协议和数据格式进行消息处理和数据交换。

数据安全服务包括保密、完整性保护、身份验证、授权和预防重播。由于网络应用系统在网上运行是远程的、开放的,因此数据安全服务显得尤为重要。所谓云计算就意味着将把类似客户信息这类具有很高商业价值的数据存放到云存储中,即使考虑到通过合同完善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或版权等问题,还要从技术手段上对数据进行保护。在信息处理和存储前,将信息的内容和格式分离,对其使用不同的算法进行加密传输。此外,还要加强系统监测管理,对非法操作行为进行监控,补救、取证等措施。与此同时,信息资源的集成与服务需要有专门的人来做。采用性能优越的数据库系统,缩短大批量数据的吞吐时间,提供必要的安全技术,使整个系统管理规范化。在灾难性故障发生后,能够还原数据库,能在最短时间内使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得到保障。确保共享和服务的质量系统的可靠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