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19 04:29:47

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管理篇(1)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医院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定期一些相关医疗卫生工作的改革文件,组织各级部门学习,不断增强法律意识,以党的方针政策作为领导的方向,在规划工作时,要放眼全局,实行科学的管理方式。另外,各护理人员要掌握医院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在实际工作中,要按章办事,处理好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并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护士之间应相互学习,掌握医院的规章制度,并切实执行,以制度的落实规范自身行为。

2、实行小组制包干、责任到患者的工作模式。

护理组长负责、责任护士“包病人”,责任分工细化,目标明确,包床到护,由床位护士具体负责分管患者护理工作的实施与落实,组长在做好自己所管床位患者护理的同时,负责本组工作的落实与检查。护士清楚自己所负责的患者,患者知道谁是照护自己的护士,做到患者的每一次治疗、每一个护理操作、每一项化验检查、每一天基础护理服务都有护士关心、有护士服务、有护士落实、有护士负责、有护士检查。

3、真正按基础护理规范实施基础护理。

医院通过多种方式督促护士学习全新护理模式的理论技巧,通过撰写《护士服务手册》等规范护士的各项行为,落实好生活护理,实现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以及出院以后的全方位护理服务,真正做到全程无缝隙护理,让患者放心,让家属安心。设立宣传栏为病人提供生活及医疗常识,并为病人准备如针线包、塑料袋、剪刀等基本生活用品,提供为病人代管物品、购买用品等人性化服务,方便病人安心养病。有条件的医院,还可提供代替患者取药、结账等全程化服务[1]。

4、加强安全防范措施。

医院要加强安全管理,做好应对紧急安全事件的预防工作,确保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安全。护理人员做好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必须立足于积极预防,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防感染工作,如已经发生感染等问题,应该及时上报,迅速处理,不得隐瞒实情。

二、结合专科特点,丰富护理服务内涵

1、各病区专科护理具有护理重点。

专科护理的执行到位充分体现护理质量内涵,各病区的专科护理重点要与专科疾病特点相结合,床位护士主动深入病房,完成各项护理操作。

2、给予专业健康指导,全面贯彻健康教育。

患者自入院开始到出院,其间的饮食、用药、治疗、特殊检查、手术等相关常识,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主动传授一些相关健康知识以及简单的护理技巧。各科室制定分病种健康教育路径,将健康教育全面贯穿于患者的入院到出院及出院后的全程,同时也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程,患者的入院教育、出院指导、包括出院后的回访都由床位护士负责落实。不仅对病人做好健康教育,也对家属做相关知识培训,更加强出院后的康复指导。另外,适时召开患者座谈会、健康知识讲座等,让患者了解更多健康以及护理小知识[2]。

3、为患者着想,创造良好医疗环境。

在对病人实施特殊治疗时尊重患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体现人文关怀。在日常的病房护理工作中,护士不仅要为病人提供病情护理的保障,还要多为病人着想,创造良好的疗养氛围,提高与病人之间的沟通,了解病人的需要,还应学会倾听病人的心声,找到病人的症结所在,减少因病人的心理变化导致对病情的不利。对于病人的一举一动,护士要善于分析,耐心做好工作。同时,为病人提供清洁、舒适、便捷、私密的服务环境。

三、建立完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在做好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高度重视护士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一是实现护士的岗位管理。在编护士与合同制护士管理上一视同仁,实施护士的岗位管理。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并按照护理岗位的劳动强度、技术要求、工作风险等要素确定分配原则,在分配机制上向工作量大、技术性强的岗位倾斜,实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提高了护理人员积极性。

二是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相结合。部分医院已经将护士护理不同护理级别患者的数量、工作考核质量,患者满意度等要素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并作为护士薪酬分配、晋升、评优的主要条件,制定《护士岗位职》、《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办法》等[3]。

四、简化护理文件书写

简化文书书写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与医生病程记录重复的内容,二是与日常护理工作关系不大或不重要的书写,确保摒弃的是“无用功”。采用表格化护理记录单。护士只需填写体温单、医嘱单、危重症患者护理记录单,取消一般患者护理记录,采用表格化护理记录单,使得护士有更多时间深入病房,为患者提供直接的护理服务,增进护患间的沟通。

五、提高病房管理水平,实施病房无陪护

病房无陪护试点工作的着眼点并不是禁止家属陪护,而是让患者不再需要家属陪护。提高病房管理水平,改变因家属陪护过多而导致的病房秩序混乱,患者与患者间纠纷增多等问题。核心是通过优质护理服务,使患者进病房后不再需要家属陪护,安心接受治疗,做到“把时间留给护士,把护士留给患者”。

1、医院对所有相关管理、服务环节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梳理。调整配餐管理,取药程序,加强后勤物资保障,充实保安等相关部门力量,把服务直接送进病房。

2、尽量充实临床一线护士队伍,提高床护比。

护理质量管理篇(2)

护理质量是现代医院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与医疗质量是医院质量中的两个质量子系统。“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明了护理工作者的重要性,也说明了护理质量的重要性,护理人员接触病人时间最长,在病房工作时间最长,所以说护理质量在医院整个质量工作中就更加重要。有经验的医院管理者都非常重视护理质量,护理质量抓好了,护理质量提高了,医院质量就有了基本保证[1]。

关键词:

医院护理;管理

1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机制

1.1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制

医院成立了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全院各护理单元均设有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和护理质量监控员。院级护理质量管理由护理部主任负责,科室护理质量管理由科室护士长负责,护理质量监控由主管护师或资深护师负责。

1.2加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建设

医院将护理质量管理纳入综合目标考核中,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完善和健全了一系列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和规程,并且在规范流程上下功夫,使护理人员有章可循,规范护理人员行为。

1.3加强医院护理知识培训

医院设有专项护理知识学习经费,每年选派护士长或骨干参加国家级护理学术会议,院内定期举办护理相关知识学习,并进行考试。

2加大护理质量监控力度

2.1组成质量控制小组

由护理部主任和各病区护士长组成质量控制检查小组,针对护士长的特长进行合理分工,护理质量质控排班表如下。

2.2制定护理质量检查表

适合记录各种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实行百分制,检查结果与奖金挂钩,质控表如下。

①护理文书书写以高开焰、权循珍为主编安徽省卫生厅出版的《病历书写规范》为标准。

②护士行为规范以王建荣、王社芬为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护理规范用语与实践》为标准。

③急救药品与器械管理标准实行五定,定专人保管;定药品物品品种数量;定位放置;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及补充,严格交接班制度,必须了解各种药物作用机理、使用方法及副作用,并熟练掌握用药剂量,在抢救中正确使用。能正确使用各种抢救器械,了解性能,保证器械完好无损。

④整体护理以张锦瑜、吴之明为主编沈阳出版社出版的《整体护理临床指南》为标准。

⑤消毒隔离以宋钢兵、郭秀芹为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院感染管理分册》为标准。

⑥技能操作以安徽省卫生厅医政处、安徽省护理学会编制的《护理基本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为标准。

2.3实地考核

实地查看相关记录,每月召开护士长会议一次,分析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确定考核结果。将质量检查中得分情况和出现的缺陷,告诉科室护士长,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3医院护理质量不断上新台阶

3.1护理人员改变了服务态度,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通过对护士行为规范的检查,护理人员改变了服务态度,能“以病人为中心”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工作中细心观察,投入情感为病人倾注爱心,使“以病人中心“的护理服务落到实处。同时也增强了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度,改善了护患关系。

3.2实施护理质量检查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

护理质量管理篇(3)

1护士长的选拔1.1护士长选拔方案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从业资质的,大专及以上学历从事临床护理工作5年以上。拥有护理师及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年龄在40周岁以内。通过资格初审,可参加考试进行竞聘。

1.2护士长操作技能的选拔护士长的竞聘在考核前期应该有医院的正规培训,这种培训主要是针对护士长能力的再加强。考试的项目有心肺复苏技术、简易呼吸器的实用技术、吸痰技术、心脏电治疗技术、灌肠技术、心电监护技术、氧气吸入技术、男女导尿技术、无菌技术、微量泵使用技术、静脉输血技术等等

1.3护士长面试的选拔通过上面的理论与操作技能的考核,医院会根据其成绩进行一个内部排名,排名根据成绩的高低进行,然后医院择优录取,入选面试和答辩环节,面试和答辩结束后会在现场打分,考生会在白己本场的面试结束后知道白己的分数,全部人员考核完会将分数进行公示。打分是按照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将剩分数进行平均计算并得出最后的分数的规则进行。

2护士长岗前培训与教育    

每一位在聘任名单中的人员都要参加岗前培训,会被分配到医院不同科室的监护病房进行培训,培训后要进行每月的考核与审计,月考核与审计医院会要求护理部来检查,经过3个月的培训结束后,医院根据其竞聘人员的工作表现来决定是否会长久聘用。

3护士长聘用后的考核3.1岗中试用期及考核内容聘用的护士长其试用期为一年,在试用期的整个过程中,护理部将从竞聘护士长的品德、能力、是否全勤以及科室医护人员对其的评价等各个方面来对聘用的护士长进行综合考核,最终合格者方可正式对其进行聘用。

护理质量管理篇(4)

【关键词】 护理质量管理; 基层医院; 护理质量; 方法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1-0066-02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method and efficacy of enhancing care quality in improving primary hospital care quality.Method:Thirty-nine cases of nurse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s.Their care safety,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basic care,emergency equipment,care instruments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before and after enhancing care quality management in 2012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care safety,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basic care,emergency equipment,care instruments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after the enhancing management were all obviously higher than before(P

【Key words】 Care quality management; Primary hospital; Quality of care; Method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Zhaoping County,Zhaoping 546899,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11.037

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临床护理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这种背景下,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护理质量的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为进一步分析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高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的方法和效果,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的39例护理人员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的39例护理人员,其中男2例,女37例,年龄21~46岁,平均(32.15±10.35)岁,护理人员的文化程度:中专10例,大专23例,本科6例,护理人员的职称包括:初级25例,中级13例,副高1例。

1.2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方法

1.2.1 通过完善制度提高护理的安全性 首先是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相关护理标准[2],并充分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对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及各级人员职责进行明确和完善,尤其是各项护理工作考核标准、护理文书、相关标本等规范标准,形成系统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为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其次是按照制定的护理质量标准对各个科室、临床人员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质量标准,在该项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3],充分站在患者的角度,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作为护理考核重点指标,形成完善的反馈机制,及时接收和整理来自临床人员、患者的反馈信息并进行修订,提高护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标准性;再次是由医院领导特别是科室长牵头,组织相关责任人员成立质量检查小组,其主要工作是负责日常护理工作的质量检查,了解护理工作开展情况,特别是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深入程度,确保制定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案贯彻落实;第四是严格落实奖惩制度,主要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专业水平、服务规范等方面制定了详尽的条例,采取科室奖金二次分配的方式[4]。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开展“我最满意护士”和“最不满意护士”的投票活动,由患者进行投票,每月评选一次,对表现良好的护理人员予以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对表现差的护理人员给予处罚,同时让表现优秀的科室及护理人员讲解其经验,以此激发护理人员争先创优的热情;最后是严格依法执业,该步骤主要针对于护理人员的招聘环节,招聘的护理人员必须有执业证、毕业证,并通过严格的考试和试用,符合医院要求后方可聘用,同时要按照规范对聘用的护理人员的简历表、申请表、档案袋进行规范化管理,避免资料遗失。

1.2.2 加强环节质量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首先是对日常护理管理的情况进行整体分析,对新聘用的护理人员、实习护理生等发生差错频率最高的工作人员,以及危重、精神异常、手术、儿童、老年人等容易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区分开来重点管理,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规章制度、护理应急预案、沟通技巧、岗位职责、职业暴露防范措施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和重视;在以上容易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群体中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及分级护理管理制度,并及时评估患者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尤其是在细节方面,很多方面的护理工作对专业技术水平要求并不高,但需要重视细节,一些护理人员往往会因为操作简单而掉以轻心,不够谨慎,最终导致了护理差错事件发生;也有一部分护理人员往往在工作高峰期的时候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或者工作方式没有系统性,没有合理的安排,手忙脚乱,最终导致护理差错事件发生,降低了医院护理质量。而通过有效的培训则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引起护理人员对容易出现差错的环节的重视,将隐患扼杀在摇篮中,最终提高护理安全性;其次是要加强科室的管理,将重症监护室、儿科、急诊科等危重患者多、消毒隔离要求严、工作量大、应急要求高、基础护理多的科室作为重点管理科室;另外是要对节假日、夜班等重点时间的排班制度进行调整,可采用二线排班、弹性排班的方式,加强各科室人员的联系,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叮嘱护理人员务必重视体温单、护理记录单、医嘱单等护理文书的书写,注意细节,比如字迹工整等,特别是危重患者记录单,应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文书规范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可从护理文书的准确、客观、科学、真实、完整、及时进行,对护理书写不规范的护理人员予以处罚,对书写优秀的护理人员予以奖励,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文书书写的重视度;日常护理中应加强急救药品的管理,定期检查急救药品准备是否完善,并详细核对急救药品的名称、有效期、批号是否存在纰漏,对没有差错的进行编号和登记,有差错的要及时纠正。

1.2.3 积极改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并注意掌握沟通技巧,积极通过鼓励、安抚性语言和肢体语言等技巧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关心和呵护患者,重视患者的利益,耐心的解答患者的疑问,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各项合理需求,积极改善护患关系;另外是在病区环境上进行改善,比如做好病房环境的消毒杀菌,保持病房环境的干净、清洁、安静、通风和采光,在病区布局上重视色调和谐,在病房及走廊处放置了花坛,做好患者的接待工作等,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适度,最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5]。

1.3 观察指标

对2012年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前后各1年间的护理安全、消毒隔离、基础护理、急救器材、护理文书、患者满意度等情况进行分析对比,护理安全、消毒隔离、基础护理、急救器材、护理文书、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是通过医院自行建立的调查表进行,各项评分满分均为100分,100分表示质量/满意度最高,0分表示最低。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后护理安全、消毒隔离、基础护理、急救器材、护理文书、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显著提高(P

3 讨论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改革的持续推进,在医院发展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医疗专业技术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水平是其重中之重。同时,在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的体系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应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指定的要求,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各项需求,才能将制定的规章制度更好的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最终使护理工作得以更好的开展,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要遵循“患者第一,医务人员第二”的原则,尤其是要充分重视护理人员的利益,当前形势下,存在着严重的“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不被尊重”等现象,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护理质量自然而然也就得不到提高。通过有效的管理制度可以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避免细节环节疏漏而引起护理差错事件发生,同时,建立健全奖惩机制,适当的加重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保证护理人员对日常工作引起充分的重视,兢兢业业,并以此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最终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相关研究表明,积极通过人性化管理、优质护理等措施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维护医院良好形象、促进医院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6]。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加强护理质量管理能有效提高提高基层医院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时焱.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基层护理管理工作[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143.

[2]葛文娥.精细化管理在护士长能力培养中的实践与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2):175-177.

[3]山习芳.浅谈基层卫生院优质护理管理[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8):4437-4438.

[4]王春惠,雷红霞.急救链式护理管理流程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15):8-10.

[5]叶玉兰,蒋洁珊.三级护理查房在基层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0):106-107.

护理质量管理篇(5)

关键词:护理管理 ; 质量控制 ; 控制反馈

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 [1] 。在各项管理工作中离开质量控制,就意味着管理工作的失控,质量控制是管理的基础,是管理的生命线。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质量的内涵也在扩展。首先,护理观念由传统护理观念扩展到现代整体护理观念,护士不仅从事生活照顾、技术服务、疾病护理,还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其次,从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上讲,护理质量与护理过程的全部活动有关;从医疗发展的角度理解,护理质量应包括经济因素,如成本是否缩小,患者的支出是否合理等。护理质量的概念是从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去定义,而不应该局限于对患者日常性活动的服务上,也不应该简单定义为服务态度的优劣。

传统质量管理认为:达到"符合性"技术标准就是高质量,认为不能追求"零缺陷"。克劳斯比提出:"质量管理的标准是零缺陷,是要求每个人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提高质量的良方是事先预防而不是事后检验。"作为护理管理者,我们要吸取这些先进的管理思想,改进质量,争取差错事故为零。因此,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如何将质量控制落实到位。近几年来,我院注意运用现代质量管理的理论及合理应用控制方法,重新修订和制订了护理质控指标,改变原来的质控方式,即重点强化前馈控制,加强同期控制,并定期反馈控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现介绍如下。

1 增强质量控制意识

1.1 在医疗市场发育尚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又要面临医疗改革的新形势,这样就给医疗、护理质量管理者带来诸多干扰因素,又不同程度影响着医院的整体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狠抓护理管理质量控制这根主线,不断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全员参与质量控制,强化质量内涵建设,把护理质量控制、落实到位。

1.2 加强重点环节质量控制管理 护士长的质控意识、领导艺术、管理能力及管理水平是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我们采取多种渠道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强化其质控意识,要求护士长将主要精力放在护理工作的质量控制、质量把关上,将质控结果落实到科室、个人,将护士各个岗位质量同科室目标管理、经济利益挂钩。

2 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2.1 完善医院护理质量控制机构。修订质控机构的工作任务,充分调动护士长的积极性,使每个质控成员了解质控内容的细则,掌握质控标准,做好质控分析,找出存在的不足,使护理工作从被动管理转变到主动全员参与管理。

2.2 拟定了各科室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标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护理质控工作的各个环节,使护理管理者和各级护理人员对护理质控理解更加深入,使管理目标更加明确,也使护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从而有效地发挥质量控制中的职能作用。

3 加强质量控制环节

3.1 护理部每月组织对全院各科室进行护理工作质量的定向检查,根据各项检查细则和评分标准,将检查结果形成书面材料下发各科室,使质量控制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

3.2 护理部经常巡视病房,对全院各科室的护理工作质量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使护理质量控制工作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护理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护士不能有松懈思想,起到了自我约束的作用。

3.3 各科室护士长在质控小组检查前对其管辖护士的工作质量先进行自查、自考、自评,做到心中有数,不合格者限期整改。使护士长对护理质量工作具有计划性,提高了护士长的管理能力及管理水平。

4 做好质量控制反馈

4.1 定期开展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 护理部不定期到各科室发放调查问卷表,以患者的需求、患者的评价、患者的期望来测评护理工作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并将结果反馈给科室及本人。

4.2 利用护理质量分析全面掌握护理工作动态 护理部每月对全院质控检查存在的问题,利用护士长例会及时反馈给科室,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找出不足,落实改进的措施,达到相互监督、相互促进,使护理质量控制工作保持良性运转。

通过上述的质量管理控制方法,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落实好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的各项措施,使护士的服务意识明显提高,由原来的"要我服务"转变为"我要服务",患者的满意度达98%以上。护士长的管理素质与护士参与科室管理的意识也得到了提高,护理人员在工作时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护士长也避免了经验管理。在质量控制反馈中,避免了已经发生的偏差再连续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证了护理质量的逐步提高,从而使护理质量控制在护理管理中起到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01-212. [2]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护理质量管理篇(6)

[关键词]儿科护理;细节管理;护理质量

在近年来,我国儿科患者的数量在明显的增多,由于儿科患者身心发展上存在的不足,使得儿科患者要比其他的患者更加需要护理,而为了能够使得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保障护理的质量,就需要针对儿科护理的细节管理进行有效的强化,只有这样才能够加快患儿的康复速度,保障患儿的身体健康。下面本文就主要针对强化儿科护理细节管理,提高护理质量进行深入的分析。

1、强化儿科护理细节管理的必要性

最近几年,随着医学行业的发展和医疗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我国各个医院的护理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护理技术上也有了明显的提升。然而,很多的护理工作中,还存在着细节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均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严重影响到护理的质量。目前,针对护理中的细节进行强化管理,已经成为了护理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就我国现阶段的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和人员构成来说,其中有着一定的问题,同时加上仪器方面存在的不足,使得我国医院的护理工作在发展上受到了极大的阻碍。由于护理人员配备不合理以及护理人员专业素养较低,同时配备的仪器不足,使得护理工作中出现了一定的失误,就算是极小的失误,也使得护理的质量大打折扣。特别是在儿科护理中,患儿在病情发作的时候,往往伴随着发病急以及来势凶猛的特点,而且由于患儿身体素质较差,所以很容易引起病变,而患儿本身也不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因此,会很容易出现意外情况。为了能够保障患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就需要在展开儿科护理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素养,并且有着极强的责任心,可以应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突发问题。

通过具体的实例就可以明确的了解到,要想使得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可以得到有效的消除,并能够将护理质量尽可能的提升,就需要做好相关的规划工作,整合细节,进行细节管理的强化,从而使得儿科护理管理更加的完备。

2、加强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方法

2.1儿科护理服务流程细节化,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相较于成人患者来说,儿科患者无论是在身体素质上还是在心理素质上,均存在着明显特殊性。儿童在家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就使得儿科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所需要注意的方面也有很多。在开展儿科护理工作的时候,最困难的就是需要和患儿的家属达成共识,形成有效的沟通,如果在患儿出现受伤情况和生病问题的时候,家长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患儿的病情进行控制,而不致于手忙脚乱,使得患儿的病情加重。在儿科护理的过程中,要积极的进行细节管理的宣传和教育,使得护理人员能够更加明确了解到细节管理的重要性,这样就能够避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细小的失误,从而可以更好的为患儿提供人性化的护理,使得护理的质量可以得到良好的提升。

另外,针对儿科护理服务的流程进行合理的细节化处理,树立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针对护理模式进行有效的转变,使得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可以得到有效的强化,尽可能的对护理工作进行完善和改进,最大限度的满足患儿与家属的护理需求。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其一,将儿科服务流程细节化,提供细节化的服务。护理人员在做好基本的常规服务以后,还要主动的和患者、医患家属进行及时的交流沟通,这样就可以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患者的护理需求,再结合专业化的护理知识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进而可以有效的避免因为沟通不及时而产生彼此之间的矛盾,实现双方的友好互动。

其二,改变护理模式,以人为本。在护理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服务的首要对象是“人”,而不是“病”。所以,在儿科护理过程中要和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根据患者的自身需求提供切实可行的护理模式,对于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改正,不断的完善儿科护理管理。

2.2加强对儿科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强儿科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受到儿科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影响。为了能够提高护理的质量,就需要针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使得护理人员能够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并掌握扎实的专业功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首先,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和义务培训,灌输最新的护理理念和知识,保证护理人员技术的稳定,能够及时的应对护理中出现的突发事件,有着很强的控制能力’其次,还要定期性的组织儿科护理人员学习儿科各种疾病的专业化护理措施,进行定期的考核,培养出一支专业化的优秀护理团队,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

2.3将规章制度及护理人员考评制度细节化,建立良好的护理习惯

保证儿科护理质量的关键还在于建立健全儿科护理管理制度和护理人员考评制度。所以,要对这两个环节进行细节化管理,以保证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首先,将规章制度进行细化。并不断的对其进行细化,进而为儿科护理质量的管理和提高提供科学系统的依据,确保儿科护理工作能够按照规章制度有计划、有制度的实施。

其次,实行儿科护理动态化监控。在对儿科护理规章制度进行细化的基础上,还需要采用现代化手段加强对护理质量的动态化监控,保证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在工作中还需要不断的灌输工作人员细节管理的理念,在动态化监控下,及时的发现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

最后,还要对管理制度和儿科护理工作流程进行及时的更新和检查,用细节化视觉发现工作流程中的不合理之处,积极的采取措施进行改正和完善,确保儿科护理工作有序的开展。除此之外,还要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培养专业化护理素养,有效的规避护理风险,提高儿科护理管理水平。

3、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就可以充分的了解到,在儿科护理中,合理的应用细节管理,可以使得护理的效果明显的提升,同时在具体的儿科护理过程中,针对细节管理进行强化,有助于提高护理的质量,护理人员要具备较强的细节管理意识,能够积极的展开细节管理,做好各项管理工作,有效的对自身的不足进行改进,从而更好的保障儿科患者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励如波.陆丽芳.应爱青.儿科护理临床带教的难点及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年02期

护理质量管理篇(7)

[关键词]PDCA护理管理;儿科;护理质量;满意度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对儿童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儿童家属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因此其对护理服务态度和护理质量也明显提高[1]。PDCA属于近年来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护理模式之一,其属于标准化、科学化循环体系的一种,对一切管理活动都比较适用,共分为4个阶段即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其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质量控制,不断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2]。PDCA不仅是持续质量改进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是维护护理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其通过让整个护理过程程序化、整体化和规范化,来有效减少护理风险发生,最大限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3]。为了提高儿科的护理质量以及家长满意度,该院对2016年1月—2017年1月治疗的150例患儿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结果。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从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该院儿科治疗的患儿中挑选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的方法将其进行分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设为对照组,接受PDCA护理管理的设为试验组。试验组包括40例男性和35女性患儿;患儿年龄1~14岁,平均(6.7±1.8)岁;患病时间5~20d,平均(10.6±2.4)d。对照组包括39例男性和36女性患儿;患儿年龄2~13岁,平均(6.5±1.7)岁;患病时间5~25d,平均(10.5±2.5)d。该次研究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讨论,且患儿家属对该次研究表示知情并签订同意书。试验组和对照组患儿一般资料(患病年龄、男女构成比例、患病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而试验组患儿则接受PDCA护理管理模式[4],具体为:①计划:在儿科组建PDCA质控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和护士,认真学习PDCA的相关内容和实施方法。PDCA小组全面评估患儿及其家长的护理要求,寻找存在的问题,同时充分考虑可能对疗效产生影响的因素,根据主次、先后顺序排列,拟定患儿入院后的健康教育计划、心理辅导计划、患儿生理护理计划等,明确考核指标,对存在的疑难问题要及时向上级反映,通过小组讨论以及咨询护理专家等方式找出改进措施,讨论措施可实施性并最终确定方案。②执行:护理计划要在正式实施前发放到每一位小组成员手中,由责任护士负责职责分工,同时所有入组护士都要接受相关培训,保证能够按照护理计划为患者实施各项护理服务,管理小组成员负责监督落实情况。开展各种健康教育活动,指导患儿家长正确用药以及注意事项。协助患儿翻身、进行饮食指导,创造舒适的住院环境,让患者及家属得到人文关怀[5]。③检查:由高年资责任护士负责PDCA实施后效果的检查,发现和寻找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质控小组成员要对科室各项护理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让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够按照要求处理小循环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同时科室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召开质量分析会议,对发现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总结归纳的同时寻找最优处理措施[6]。④处理:积极征求患者以及家属的建议及意见,同时根据检查结果对上一阶段存在的问题或新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根据实际护理工作情况及时调整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将存在的问题纳入新的循环,而已经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巩固。护士长同时要重点质控重点患者、重点环节以及患儿家属满意度,对护理期间存在的疑难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工作流程进一步完善并将工作职责细化,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3评价方法

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相关要求拟定符合该院实际情况的护理质量考核表,考核内容包括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健康宣教和临床操作4方面,每项满分为100分。患儿家长满意度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个级别。

1.4统计方法

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x±s)差表示,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并用[n(%)]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试验组和对照组护理质量对比

研究数据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取得一定护理效果,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评分明显占据优势,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试验组和对照组家长满意度对比

研究数据显示,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60.00%(45/75),而试验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3.33%(70/75),试验组满意度更高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3,P<0.05)。

3讨论

护理质量和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密切相关,护理模式的选择必须以保证临床疗效为前提[7]。在传统的护理模式下儿科的护理质量并不令人满意,这既和护理人员责任心不足、积极性和主动性差、不能正确认识本职工作重要性有关,又和患儿自身生理特点有关,治疗期间患儿配合度和依从性较差,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而PDCA循环体系具有标准化和科学化的特点,在一切管理活动中都比较适用。在该次研究中,于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对护理服务实施循环治疗控制以及护理方法评估,重视细节量化、环节监控以及全程互动,通过环环相扣,互相促进,使护理质量呈现螺旋式上升[8-9]。PDCA循环体系将对护理质量的把控由传统的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前、事中以及事后评价的系统管理中,执行期间系统评估计划方案并根据反馈结果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取得的成绩不断巩固,保证护理服务有计划性和系统性,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10]。PDCA循环体系广泛的应用于儿科护理中,对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殷秀伟[9]在其研究中指出PDCA循环体系应用于小儿肺炎的护理中,不仅减少患者住院时间,而且提高患儿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明显降低护理风险。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PDCA模式,有利于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同时增加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发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冷爱美 单位: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刘菊芳.PDCA循环管理对提升儿科病房优质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满意度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5,1(12):1453-1455.

[2]闫彩琴,尚全梅,王学梅.PDCA循环在儿科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5(13):456-457.

[3]李珍芬,刘杏丰.PDCA护理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与家长满意度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5(5):707-709.

[4]陈小雅.PDCA循证护理理论在儿科护理实践中的效果研究[J].吉林医学,2014,3(16):3582-3583.

[5]宋丹,孙秋华.PDCA循环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6(21):147-149.

[6]周如女,罗玲,周嫣,等.应用PDCA循环管理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J].护理杂志,2013,30(11):48-51.

[7]黄江莲,周惠宏,曾春嫦,等.应用PDCA循环促进儿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体会[J].广西医学,2009,31(7):1058-1059.

[8]吕晓芬,徐慧红,吴春羚.PDCA循环在门急诊输液患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3):154-15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