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设备管理工作思路

设备管理工作思路精品(七篇)

时间:2022-04-05 22:37:02

设备管理工作思路

设备管理工作思路篇(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企业来说,检测仪器是证明产品质量满足要求的关键和基础。

检测仪器的管理工作需要理论、实践、经验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人才,但企业在实际管理中出现员工责任不明,不注重预防保养,细节关注不够,问题反思不深入等情况,不能充分发挥仪器价值,不能使企业竞争力提升。

按照2016年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笔者所在公司为中小型企业,结合核工业严格管理的经验和中小型企业特点,从人员责任及工作收益、管理活动等方面探讨管理中的新思路。

1 人员责任及工作收益

工业行业中生产类型企业通常都会用到检测仪器设备,都会配置的专职或兼职仪器管理人员,他们的工作会涉及仪器设备的选购、建档、编制操作维护规程、校准检定、使用维护等活动,这些活动除了仪器的管理人员参与外,还需要公司的采购人员、使用人以及外部的生产厂家、校准机构等人员围绕仪器形成了整个工作圈,要想使仪器管理有章法,需要对此工作圈中每个人员的责任进行量化,尤其是仪器的管理、使用人员。

仪器设备的使用过程体现其价值,所以仪器使用人员的职责与仪器设备的价值息息相关,应建立合理考核标准,避免无标准、无考核、无动力的情况发生,应使使用人员有压力传递管道、工作成果量化、完成指标有奖的通路,在责任和利益的双重管道下,最大程度发挥仪器价值。

同样,仪器的管理人员在仪器的管理活动中有同样重要的作用,从前期选型到后续使用维护,都涉及仪器是否适应、是否可靠、是否经济、是否安全,管理人员应据此,建立多维度的考核办法,使仪器在各个阶段中能发挥最高的性价比。

2 管理活动

2.1 选型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有仪器需求时,应从仪器的适应性、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维护性等方面着手,结合技术、生产、维护、价格、寿命等各项指标进行仪器评审,合理配置资源,发挥仪器设备的最大效益。对于贵重的、精密的仪器应进行认证分析,并对指标比较,按照满足工作需要、性能上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先后顺序选择仪器。

2.2 购置

仪器选型后,公司采购人员根据仪器选型评审报告,与供应商确认仪器指标等相关信息,确认完成后进行采购。仪器采购后需要进行验收开箱,在技术人员、设备管理员、操作人员、供应人员等有关人员都在场时进行。验收过程中,需要对照??物,根据设备评审要求、订货合同和装箱清单,一一清点,并做好记录。大型、贵重、精密的仪器设备,在安装调试后,试运行去检验使用效果,判定是否有质量问题。仪器验收后按照管理规定移交设备管理部门人员。

2.3 建立档案

仪器设备档案在仪器服役过程中,是设备管理活动输入信息的重要依据及凭证,可以按照企业使用中仪器设备重要性进行分类,影响产品检测的基础仪器设备和重要检测仪器设备应建立档案。建立的档案需要包含仪器的名称、型号、生产厂家、功能、出厂编号、管理编号、购入日期、测量范围(量程)、精度(分辨力)、使用部门、状态、计量检定周期、计量检定单位、上次计量检定日期等,另外,还应收集管理装箱清单中其他资料,比如仪器说明书及软件光盘、维护保养记录、改造记录及其他材料。

2.4 台帐登记

仪器设备建立档案后,应进行入账登记,管理人员应及时更新设备台账,保证仪器使用有效控制。

2.5 编制操作维护规程

仪器管理人员首先要学习了解仪器设备的结构、原理、性能、操作、维护等方面的信息,然后结合仪器的特点及使用位置、频率,编制使用人员看得懂、目标明确、行为准确、记录无争议的操作维护规程。

2.6 检定校准

为确认仪器设备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企业应依法对监视和测量仪器设备进行检定校准。检定工作是判定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最终出具检定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的目录中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111种工作计量器具应进行检定。通常省计量院为当地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校准工作是按照标准比较仪器的测试结果与标准值,校准证书出具测试结果与标准值的偏差。

所以企业应识别内部仪器那些需要检定,并送至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其他仪器设备可以由国家认可委备案的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校准。

2.7 使用维护

在完成检定校准后,仪器设备可以投入使用。为了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价值,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保养规程。

为充分发挥价值设备的使用价值,应特别关注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的能力。首先,必须对使用人员进行检测设备的使用培训工作;其次,使用人员应对检测仪器设备涉及到的工作原理、技术性能、操作规程等方面要全面详细地掌握;最后,设备的维修保养的知识和方法也应全面掌握。企业要通过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对使用人员进行考试,考试合格后经负责领导批准,人力资源部颁发上岗证后才可以有资格对关键的检测设备进行操作,才可以实现上岗。

使用人员必须按照操作维护规程要求,做到持证上岗。使用前应先确定仪器设备状态,设备状态合格且在校准检定的有效期内才可使用。使用时要规范操作,并按照要求准确填写使用记录。

为保证仪器设备量值稳定、可靠使用,常用的基本措施是日常维护。根据仪器设备特点,识别其防尘、防潮、防霉的环境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对仪器造成损坏。除日常保养外,按照维护保养计划还要定期运行、定时对磨损部件调试、对滑动和转动部件进行润滑、对易松动部件进行检查和紧固,有应用软件的应注意升级并避免感染病毒,可以延长仪器的使用周期。

操作人员按照仪器设备规程记录使用前后的状况,使用期间要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保证仪器设备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设备运行出现异常状况时,使用人员要立即停机检查,不得忽视设备故障让设备继续运行,避免仪器设备发生重大事故,使用人检查后判断故障大小,若为较小故障,能直接修复或检验结果不受直接影响时,由使用者自行修理并做记录。若为较大故障时,使用人员报告仪器管理人员维修,维修后填写维护记录。企业应根据维修情况作为维护保养的输入,并根据影响调整维护保养计划。

2.8 报废

仪器设备如果出现事故损坏或测量结果不可靠时,要申请报废并办理销帐。

3 成果

顾客及第三方认证公司审核过程中,核净公司凭借多年的丰富管理经验,无任何不符合事项发生,受到多次赞扬。

设备管理工作思路篇(2)

关键词: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电力系统;短路电流

1电力系统电力设备检修的意义

电气设备是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只有在电气设备良好的状态下才能保持供电的可靠性,因此,在电力系统管理中对电气设备的检修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保证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良好状态的必要措施。如果没有电力系统的支持,一切用电设备就无法运行。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电气设备检修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可结合专业技术与专业知识对电气设备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使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更长,更安全、可靠,同时,也可避免时间、人力、物力的浪费,减少设备的故障发生,使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2电力系统电气设备中存在的故障

电气设备故障有很多种,造成电气故障的原因也有很多种,且不同的原因可能引发相同的故障。以下分析2种疑难故障:①电气设备正常、热继电器动作频繁或电气设备烧毁、热继电器不动作。引发上述故障的原因包括热继电器上可调整的固定支钉松动;设备通过了巨大的短路电流;设备磨损严重、生锈或大量灰尘堆积等;零件损坏。②热继电器动作时快时慢。其原因包括内部结构中有部件松动、双金属片弯折、外接螺旋钉没有拧紧。

3电力系统电气设备检修的思路和方法

3.1电气设备检修的思路

总体而言,电气设备检修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工作,涉及的知识面较广,难以统一检修思路,应融合所学的知识开展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该工作的意义。在检修中,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合理分类需检修的电气设备,然后逐一检修同一类的电气设备,并完善检修体系,加强对设备的运行巡查,做好巡查的记录。此外,应严格要求检查人员,认真做好检查管理工作,完善各级检查管理机构组织,建立设备检查网络,定期汇报检查信息,规范相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并做到奖罚分明。只有具有合理的思路,才能开展完善的检查和管理。良好的思路能帮助电力系统的检修工作人员作出清晰的判断,从而使电力系统更好地服务社会。

3.2电气设备的检修方法

如果检修思路是前提,则检修方法就是关键。应在检修电气设备前对需检修的设备进行初步调查,了解故障机器的状况,并对异常电气设备的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分析;利用查询法对出现异常状况的电气设备或需维修的设备进行信息记录和合理分析。比如,可对失灵、异常的电气设备,或因人为操作不当而导致的设备异常等进行初步调查;如果设备外表有损坏、烧坏等情况,且能闻到烧焦的气味或存在难闻的异味,则可开展外部检查;如果绝缘有坏损、绝缘漆、胶因过热而脱落等,则应查看电气设备熔断装置的状态,是否出现黑色烧融的痕迹或烧断现象,还可检查连接线路是否牢固,是否有短路现象。在分析故障部位时,因电气系统包含的电气设备较多,所以,应利用所学的知识和相关专业技术、原理逐一解决问题。电气设备主要分为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两个不同的部分。主电路简单、直观,可在短时间内找到;控制电路往往由多个控制单元和控制结构组成,且包含多个继电器,因此,在维修控制电路时需要格外小心,应熟悉电路的运行原理和连接规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故障。实验检测环节是指对需检修的电气设备线路进行实验性检测,可利用电路之间的连接关系对电路进行细致的检查。如果在检查中电路能正常运作,则说明电路没有问题;如果存在问题,则要对控制电路中的接触器、继电器等进行逐一检查。此外,还要总结检查经验,学习经验丰富的检查人员的操作方法。在利用专业仪器监测时,可利用万用表检测电气设备的电压和电阻、利用绝缘性导线检查短路的位置等。为了保证设备的安全性,检查电阻时应断电,且不能只以测量值作为判断故障的依据,应再采用电压测量法等使结果更为准确,但这样做危险性越高,需要提前做好安全措施。一般情况下,不常利用短接法测量电气设备,采用该方法时只需用电笔和导线即可完成,但对于电阻和线圈等设备而言,无法采用短接法。

4结束语

电气设备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在检修过程中要做好系统分析并制订检修方法。电气设备检修可能会存在危险性,比如工作人员触电等。此外,如果检修不当,还可能造成电气系统的二次故障或扩大故障范围。因此,需要合理使用本文中提出的方法,针对不同的电气设备故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检修方法,从而达到高效率、高准确性、高安全性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薛盛吉.电力系统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检修探讨[J].广东科技,2012,11(21):105-106.

[2]钟春华.电力系统电气设备检修的思路和方法[J].电子制作,2013(19):234.

设备管理工作思路篇(3)

一 在现阶段下的施工机械设备管理

在施工机械设备的应用中其主要的就是对各种施工工程项目实行机械化作业。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由不同类型与不同型号的机械设备组成的施工机械化体系。由于不同各类的施工机械设备都会具有其特殊的技术性能,因此,可以更好的应用施工机械设备,并且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与成果,就必须要了解机械设备的相关性能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

(一)、在施工企业中没有专业的对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并且由于操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也不高,因此会受到只重视生产,却忽视了管理的主要意识,对于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没有起到全面的重视问题,在一部分企业中仍是由非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但在一些单位中是由具备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担任此项工作,然而又不属于是专职的管理人员,难免会在管理中存在漏洞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机械管理养护施工的整体管理程度较低,所以陈旧的养护方法以及缺少养护费用等问题,并没有应用机械化进行施工,从而也就淡化了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主观思想,并没有从根本上全面的发挥出指导意义与管理层面。在一些施工企业中忽略了长远的经济效益,只是看重眼前的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因此,就缺乏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管理,导致操作人员的水平较低,甚至有些操作人员有看不懂说明书的情况。

(二)、通常在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中并没有真正的履行其机械设备各项的管理规定,所以也就造成了在机械设备的保养上、使用上、消耗上以及检修方面没有办法可以正常的运行,在施工工程结束以后对各种使用的数据进行突击统计时,很容易会造成经济核算的不准确、统计资料的确定,所以就不会真实的反映出施工机械设备的消耗情况与实际的使用情况。

(三)、在相当一部分的公路施工机械的养护管理中,在主观思想方面仅重视施工建设,并没有重视其养护工作的重要性,仅重视机械配置的问题,并没有重视其主要的管理思想,因此也就导致了在施工机械设备的养护质量方面的问题均没有达到施工机械设备的优良性。与此同时,在公路建成以后,会出现一些病害的问题,但是由于陈旧的工具和陈旧的工艺没有进行及时的处理,所以才会配置新的机械设备,应用新的工艺,所以机械设备的配置中就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没有达到实际的要求,甚至存在重复购置的情况。然而由于部分养护机械设备比较落后和陈旧,对此就很难要求发挥出低成本与高效率的作用,甚至有部分机械设备从配置直到使用也就几次而已,所以就成了闲置的设备,没有更多的利用价值。同时,对于养护机械管理中还存在有重复购置的情况,缺乏一定的管理意识,没有进行科学的配置,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从实际需要出发的管理思想,造成浪费。

二 在新形势下的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在随着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需要逐渐的加强提高对机械设备管理的应用,全面的充分发挥出主要的功能,对机械设备在利用率与完好率方面可以足够的了解,对此,可以确保施工工程可以按期完成建设目标与实施。然而在施工工程的现场机械设备管理中,由于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意思所以并没有得到有利的管理措施。

(一)、目前,在科学技术随着不断的发展以及在新材料、新技术与新工艺等方面已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施工机械设备的结构也比较复杂、种类也更繁多,因此,这就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中必须要懂工程机械的主要原理、组成结构、主要性能,还必须要全面的掌握操作的技巧等维修技能。需要逐渐的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与使用率,以免出现因不良的因素所造成的机械设备损坏,减少维修的周期与维修的时间,同时创作出更好的效益。

(二)、在机械设备的购置问题上必须要以合理安排与按需购置的原则,要从资金与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对购置机械设备进行充分的论证,可以采用招标与投标的方式进行,避免出现盲目购置的情况。如果有机型比较陈旧,其耗能较高,或者是受到意外事故严重破毁的,必须要按照规定进行报废处理,避免出同虚报谎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各个施工企业必须制定相应的办法,做好报废机械设备的报批工作,零部件重新利用工作和折旧费的提取工作。

(三)、在公路养护当中,其机械管理人员技术与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公路养护劳动生产力的总体水平。在公路养护机械日益的发展当中,其新设备、新产品、与新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因此对公路养护的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就需要加强培训与教育意识,同时也要提高操作水平与管理思想,这样才可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一方面,必须要培养具备技术专业知识、善于操作、懂修理、会保养的专业技术人员。另一方面,必须要制定规范制度,以专人定机、专人定机的形式,以保障机械操作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稳定性,要求每一位操作人员都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按照规定进行定期的考核制度,促使公路养护机械管理发挥出更好的效率目标。

设备管理工作思路篇(4)

[关键词]金士宣;铁路运输;管理思想

金士宣(1900年-1992年),浙江东阳县人。我国著名的铁路运输专家,中国铁路运输学科的创始人。金士宣自幼聪颖好学,1923年,以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并在当年编辑出版中国第一本《铁路运输学》著作。同年,被交通部选派赴美留学,就读于宾西法尼亚大学,先后取得经济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1927年6月,金士宣学成归国,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铁路运输管理工作,先后出版《铁路问题经验谈》、《铁路行车组织》、《中国铁路发展史》等专著,创建中国铁路运输学科。金士宣认为:“铁路科学可分两大类,一为工程技术,如轨道、桥梁等。二为运输经济,如铁路网之计划、国家政策之确立等。简言之,前者谓之铁路工程,后者谓之铁路管理。两者异趣同归,互相表里,正如人之双足,缺一不可”[1]1。

一、金士宣铁路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金士宣的青年时代正好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1919年“五四”爱国民主运动爆发,金士宣多次走上街头参加学生游行、声援北京被捕学生。中学时代的金士宣非常崇拜和敬仰孙中山先生。关于铁路对振兴中华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孙中山有过极为深刻的论述:“国家之贫寡,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定之”[2]。孙中山“铁路立国”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一批有志青年投身于铁路等实业建设,这其中就包括金士宣,年轻的金士宣萌生了“铁路救国”思想,认为铁路是国家兴盛之先驱,“交通事业之改进,实为今日救国之唯一要图”[3]2。

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标志中国社会进入一个转型时期,中国铁路管理事业也开始了由近代向现代的转变。清末民初中国铁路管理或因由外人控制而“水土不服”,或因沿袭传统的经验管理而“裹足不前”。海外留学的经历开阔了金士宣从事铁路管理工作的视野,国内铁路管理混乱的现状为金士宣铁路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金士宣在改进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铁路运输管理机制方面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首倡负责运输、首开旅游专列、提倡联运等等。民国时期,金士宣曾于两次任职于负责铁路管理的中央政府部门,并提出过不少改革建议,但对政府的贪污腐化、不顾民怨发动内战深感失望,后多次拒绝当局的任命,隐居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金士宣振奋精神,受邀回到母校北京交通大学任教,主讲《铁路运输学》等课程,同时出任副校长。

金士宣对不同时期的铁路管理实践活动进行了深入地调研与思考,逐渐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可以说,中国社会的转型和铁路事业的发展是金士宣铁路管理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外在环境,而救国爱国精神则是其重要的内在因素。

二、金士宣铁路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强调建筑政策的经济化

民国时期铁路建设仿欧美各国成例较多,建筑华美、规模宏大,且都要等到全部工程和设备完成之后才开始营业,工时长,负担重,甚至发生了因经费不继而全线废弃的情况。对此,金士宣认为当时的中国铁路还处于幼稚时期,人们所需要的不是欧美那种壮美的运输设备,而是要以最少的金钱来筑最多的铁路,他极力主张建筑政策的经济化,所谓的经济化,主要包括:“(1)经济是铁路设计的前提,最初不妨简单,先完成行车必需之设备,以便通车营业,再由营业收入提拨款项,作为逐渐改良扩充之用,使建筑成本达于最低;(2)工程设备方面,务求适合运输需要,因当时内地工商业尚未发达,需要的运输能力较小,可随着铁路的经营而逐渐增加工程设备;(3)工程设施方面,确定计划后要限期完成,以免中途停顿延误工期,造成经费困难”[3]15。1932年8月,金士宣任杭江路运输课课长一职,筹办杭江路的建设。杭江路是省办路线,建筑经费全由省库筹划而来,预算紧张,工程几近停顿。金士宣上任后制定了“先求其通,后求其备”的原则,轨条改用轻磅、车站借用民房、一切行车设备都极简单,边施工边通车,在工程列车上兼售客票,以部分营业收入抵补支出,同时培养营运能力。“先求其通,后求备”的做法开启了中国铁路史上的一个先例。杭江路顺利建成盈利,且成为了当时中国最便宜的铁路。

(二)强调管理政策的商业化

中国铁路特别是国有铁路,每每官僚化,无视人民便利,缺乏应有的服务精神,要免去各种恶习积弊,金士宣认为惟有提倡商业化。采取的措施诸如:(1)顾念商民利益:铁路是一种新兴的运输方式,普通百姓对铁路了解不深,金士宣任职期间推行一系列政策,拉近铁路与百姓的距离,如铁路通车前,把客货运价目表、里程表等张贴在沿线各站及通衢要道;在报纸上刊发广告和新闻;各车站设问询处;召集路商商谈讨论,招揽客货运;针对当时各路客车多开行一、二等客车、且只备西菜大餐的情况,金士宣主张多开行三等客车,饭菜以中餐为主且减价供应。(2)提倡廉洁服务的精神:金士宣认为运输是一种公共事业,其服务对象为全国人民,故应遵循“公众第一”及“普遍服务”之原则,“使人民尽量享受现代交通之利益。运输事业既有独占性质,又多由国家经营,应设法增进员工工作之效能,启发其忠勤职守之思,并纠正其漠不关心之态度,铁路事业才有进展的希望”[1]15。过去各路的车站人员,人们无法知道,金士宣任职各路期间将值班人员的姓名公之于众、将车站人员的名牌悬挂于站长室、客票房等处,发生了一种监视作用;规定员工应用的礼貌用语及态度,以免傲慢,主管人员随时督察。这些看似很小的事情,但对铁路管理上的改善,实有不少的帮助,宗旨是将铁路作为一种生利事业,以优良业务增进铁路收入,以盈余款项负担铁路建设投资之利息、线路的改良扩充等。

(三)强调人事管理的科学化

金士宣认为“求铁路运输效能之增高,须先求运输组织之健全,人才之补充”[1]316。为此首先要建立一个责任清楚、组织严明、精简高效、便于指挥的组织机构。各国铁路的组织,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集权制,即分处制,路局以下设总务、工务、车务、机务等处,处以下设段,段长对处长负责。以英国为代表。其二是分权制,即分段制,把全路分为几个段,每段由主管段长负责管理,段内人事和一切事务直接由段长负责。我国铁路的组织是采用分处制的。北宁铁路也不例外,北宁路全长一千四百公里,总局设在天津,除距离天津较近的几个段外,其他各段接洽易往返迟误,非常不便,即使是同区间的各段因彼此互不统属,缺乏合作意识,尤其是车机两部分因行车关系密切,常起纠纷,待报到天津总局时已事过境迁,不能有效调解,运输效能受到严重影响。1929年5月金士宣任北宁铁路局运输处文书人事科长,职掌全处的人事、组织等。次年,金士宣着手北宁路运输组织和人事的改革,合并机务处和车务处,改组为运输处,重新划分车机各段,使其管理的区间相同,车机双方有关的事务,由各段段长协商处理,不能解决的再会同呈报运输处。这种改组实际上是采取了段长负责制,各段间随时就地解决问题,增加行车效率,大大增加了运输能力。至于人事管理,他认为:“铁路事业经纬万端,欲期事业之举,首在得人,得人之方,不外职制分明、进退有度、赏罚有则、待遇一致”[3]24。金士宣在北宁路实行公开招考,各地报考青年,只要成绩优良,就有录取的希望,公开招考可谓是铁路用人制度方面的一个重大进步。民国时期,中国铁特别有国有铁路深受当时军阀、官僚习气的影响,金士宣的人事改革旨在“遵守拔擢人才和公平待遇两个定则”,严密管理,以求最大的效能。

三、金士宣铁路管理思想对当下中国铁路管理事业的启示

近百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的铁路事业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但金士宣的铁路管理思想,对当下铁路改革事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视铁路如企业的管理原则

世界各国政府管理国有铁路的方式大致有两种:一是由政府行政机关直接管理,如瑞士、日本等。二是组织铁路公司管理,于公司理事会下设铁路总局,如法国、澳大利亚等。中国铁路从创办之初采用的即是前一种方式,政府将铁路部门视为一般性的行政机关,“其组织不免衙门化,而未能以企业精神谋求业务的发展”[4]。金士宣认为要弥补此类弊端,就要对中国铁路实施企业化的组织与管理:(1)使内部组织严密,职权分明,免除推诿延搁,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服务员工,应依其资格及服务年限,甄叙任用,提高待遇,使能一心一意为路服务。(2)关于运输改进事项,准由工农商业团体参加研讨,或准其参与运价的审订,以保障公众的利益,并加强民路双方的合作。(3)使铁路会计及预算脱离普通行政预算及会计而独立,以铁路收入专供维持路产、改良扩充设备、展修路线及还本付息之用”[1]432。如何政企分开,使铁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以说是伴随至今的中国铁路发展问题,2013年3月10日,国务院《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开启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其中备受社会关注的就是取消铁道部,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铁路企业化改革进程的重启,解读着金士宣铁路管理思想的深刻性与前瞻性。

(二)崇尚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管理精神

金士宣留学海外并在美国铁路管理部门有过实习经历,但他是根据中国铁路及社会发展情形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方式。金士宣特别注重沿线的经济调查,“凡要整顿一条旧路,好象医生治病,须寻找病源,然后才可对症下药”[5]18。金士宣每到一条铁路任职,他首先要对沿线的经济状况及运输状况进行调查,他担任杭江路运输课长的第二个月,就到沿线去调查,用近一个月的时间,调查沿线商业状况、亲自坐民船、轮船、汽船、轿子,了解沿线运输情况,通过调查研究确定最佳管理方法。此外,在京沪、北宁、平绥、清浦、粤汉等路任职时,金士宣对各路沿线经济及运输状况都作过详细调查,为整顿客货运、调整运价等政策的制订提供依据,各路运输业绩均有明显提高,时任浙江省建设厅厅长的曾养甫曾称赞道:“金君之对铁路运输,不尚空谈,而以实事求是为职志,……服务各路,致力既闳,体用兼备,部方路方,众论许之”[5]1。

(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金士宣铁路管理思想中一个重要的核心理念就是人本思想,他认为“无论什么事业,最要紧的是人事和设备两大问题,设备要完善,人事更需健全,营业运输才能办得好,而且只要人事管理有效能,即使设备不好,我们也可以利用人力以补救设备的不足,所以人事管理最重要”[5]28。铁路各部门工作,“非用专门人才,业务发达决不可期”。故应“各项用人,一本人才主义,凡进用者,概以学识经验资格为权衡。期在征求实学,发展业务”[5]5。在金士宣看来人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铁路员工是与铁路设备同等重要的生产经营的主体,主张要才得其用,人得其位。在北宁、杭江、浙赣任职期间连续举办各种培训班,他负责拟定教育计划,聘任兼职教师,还亲自授课,讲述铁路管理经验。在发展铁路客货运过程中,金士宣所推行的一些措施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杭江路通车后,有许多春出冬归务工的贫农,为节省旅费,往返仍旧乘坐轮船快船,在金士宣主持下,杭江路于1932年冬季和1933年春季,开办小工车,减低票价。此外,金士宣还在客货列车后部挂一辆逢车,专供人货在一起的挑贩乘坐,虽然这些措施对增进铁路收入不多,但对铁路客运服务却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顾念商民利益,多开行三等车,减价供应中餐等便民措施,看似微不道,却蕴涵着深厚的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当今社会,铁路运输设备在不断地更新,一条条新建的动车、高铁缩短了人们回家的路,而高票价、天价盒饭引起的热议虽不免偏颇却也发人深思。金士宣铁路管理思想中“公众第一”、“普遍服务”的人本思想在今天看来仍是中国铁路管理事业的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金士宣.铁路运输学[M].上海:商务印书发行馆,1948.

[2]上海《民立报》1912年6月26日.

[3]金士宣.中国交通事业之各种问题[A].中国铁路问题论文集[C].//南京:交通杂志社,1935.

[4]张瑞德.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管理的研究――政治层面的分析[M].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82-84.

[5]金士宣.《铁路运输经验谈》[M].重庆:正中书局,1943.

设备管理工作思路篇(5)

关键词:路桥建设;安全管理

Abstract: Luqiao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work as a complex, careful long-term work,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e safety in production. This paper from the Luqia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Luqiao construction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rough summarizing practical experience, on the Luqiao project safety management and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Luqiao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45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0-0020-02

1路桥项目管理的基本现状

我国路桥行业在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路桥施工企业越来越多。许多路桥施工企业成为交通施工的领军队伍,为我国的路桥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取得较大的进步。但是在路桥施工产值不断增高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许多企业在业务急剧膨胀的过程中,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安全生产管理压力。产生压力的内因主要是人力资源的匮乏与生产经营管理特别是安全生产管理需求之间的巨大差距,而且大多数路桥企业的人力资源一直都难以满足施工管理特别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且存量与需求问的差距越来越大。可以说,路桥施工企业职工对企业的生产,贡献是巨大的,而企业潜伏的风险同样也是巨大的。总的来说,其管理水平与现实发展之间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亟待提高。近年来,公路桥梁工程质量事故较多,施工工期拖延较普遍,施工利润普遍不高。特别是最近出现的多起重大工程质量事故,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同时也给路桥施工项目管理敲响了警钟。这些事故无一例外都与项目管理有关,都是由于项目管理不善抑或管理不规范造成的。当前,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施工流程存在较多的浪费、项目采购管理落后等问题在路桥施工项目过程中较为突出。

2路桥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近些年来路桥工程建设中发生的安全事故,除表面上的若干致因外,其中约90%的安全事故是由“人机”系统中“人”的行为要素造成的,很大程度上这种安全事故产生的内因是由人力资源匮乏与安全生产管理需求间巨大差距造成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现行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所引发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较长时间内路桥施工企业更加重视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较多地延续了计划经济体制环境下形成的安全管理思路及办法,不能妥善处理近期利润与长远发展、责任风险与获利间的协调关系,尤其是人力资源存量与施工管理与安全生产管理需求间的差距逐步拉大,更影响到了路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相关标准执行的实效性。

具体而言,这些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隐患主要包括:其一,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置有职无位,安全生产制度的落实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说得多、做得少”;其二,安全生产管理长期停滞于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状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等口号缺乏明确的实际行动;其三,较多路桥施工企业未单设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而是将其职能分摊于劳动人事部门,在人员配备也以兼职人员居多,很难做到细致全面地开展相应管理工作;其四,安全规章制度更新速度慢,缺乏指导性与可操作性,致使企业用于安全技术、设备、资金中的投资与高保障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其五,路桥施工企业大量采用农民工作为劳动力主体,以尽可能地获取最大化的施工产值,但也使企业的安全生产缺乏有力的技术保障。

3路桥施工管理中的安全管理措施

1)夯实基础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前提

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从基础工作人手。一是打好思想基础。就是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安全常识方面的宣传教育,强化对安全工作的意识。牢固地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安全就是生产力的思想,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安全就是幸福的思想,安全就是为企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思想。从思想上克服侥幸心理,从源头上消除施工生产中的随意性;二是严格整章建制。安全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制度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三是加强安全培训。安全管理,教育为本。

2)路桥建设工程点多线长,施工工艺与工序复杂繁复,人员、机械设备的投入量巨大,且需要依托于各类型施工工种班组进行多工作面的交叉作业,因此,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完善各项技术准备以降低安全管理难度。一是要熟悉施工图纸设计,优化工序环节。在依据具体施工合同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考量施工单位的各项资源及施工区域气候等自然条件,合理组织施工计划,并由线至点地将其以横道图或网络图等形式加以表示,确保任一分项工程均在受控范围内。二是强化技术储备。由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员实施有组织、有梯次的培训与技术交底计划,帮助具体施工技术人员、工长及工人熟悉新施工工艺与材料特性,以有效地掌控施工环节中的每一工序步骤,并针对各种潜在突况准备应急处置方案。三是建立健全质检制度。路桥施工的安全生产不仅要求技术管理上达到相关设计与规范标准,更要利用科学完善的质检制度与质检手段对路桥工程作定期检查,以及时发现处理工序中的安全隐患,兼顾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

3)注意物资材料管理,解决材料问题

路桥施工所需各类型材料种类复杂、需要量大,除钢筋、钢绞线、水泥及外加剂等常规建材外,更经常面对诸多如新材料、新规范标准应用的问题,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尤其应注意处理好这一问题。要强化物资材料管理,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妥善处理现场材料供应,针对所需材料的型号规格做好工料分析与精心测算,避免由于材料问题引发安全问题;二是材料采购上应严格依据工料分析形成的材料采购单,在材料订购上要一一落实型号、规格、产地等项目,科学组织招投标,保证材料质量,杜绝因材料订购不符引发的安全事故;三是材料进场验收要严格按程序规范向业主、监理单位报检,依次进行抽样检验、归类堆放,并及时清退不合格建材;四是到场材料在安全保护上也须由库管员做好盘点归类工作,针对易燃易爆品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4)做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杜绝设备安全隐患

路桥施工工程所需的机械设备繁多,包括土方施工机械、钢筋混凝土施工设备及桥梁施工机械等,其管理一直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环节。因此,做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杜绝设备安全隐患是获取安全生产前提下最佳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首先是应健全现行机械使用维修保养制度,针对路桥施工机械设备投入较多的情况,合理调度机械配置,在提升设备利用率的同时,注意加大设备维修、保养力度,随坏随修、决不带病作业,在施工间隙可结合施工计划进行设备保修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其次,机械设备使用计划应做到有的放失,合理编制,依据现场施工状况制定配件购置使用计划,力争做到设备进场即可施工,杜绝闲置浪费现象,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5)严查施工隐患,确保安全施工

路桥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关键是要处理好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与进度调整工作。其一,在施工进度方面,原则上应严格遵循施工组织计划加以执行。尤其是路桥工程项目中的路基、涵洞等构筑物点多线长,且属于露天作业,受各种不可遇见因素如气候影响较大。针对此种现状管理状况,应避免模式化运作,须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动态调整,确保施工安全。其二,施工质量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施工分项目验收过程中尤其是如桥梁基础等隐蔽工序项目,应严格贯彻“三检”制(自检、互检、交接检),层层检查,层层把关,有效确保路桥施工工程的安全无事故。

4结语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路桥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加强工程质量的控制已经是路桥工程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效的质量控制能为施工企业带来方便,能确保工程质量的提升。管理人员在思想上要绷紧一根弦,只要我们注意打基础,抓落实,强化领导工作,认真踏实地完成落实每项制度任务,克服侥幸、马虎心理,积极有效地处理好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不断的研究创新,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用更高的标准规范我们的工作,用平安祥和去迎接未来。

参考文献:

[1] 张剑飞.论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J]. 科技信息. 2010(22)

[2] 陈庆丰.公路工程安全管理现状的评价及对策探讨[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12)

设备管理工作思路篇(6)

1.1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方案建设

方案的建设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执行,方案建设所需要的合同、招标文件、标书以及联合设计必须按照相关文件进行报批和评审。

1.2应该认真贯彻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1.2.1对合同管理制度进行严格执行在方案建设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法律和法规,应该按照中标单位签订的合同书、评标报告以及招标文件要求来执行。在工程方案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按照合同规定办事。1.2.2对项目监理制度进行严格执行应该严格遵守项目监理制度,通过透明度高的招标方式,从中选择符合招标条件、监理制度完善以及能够独立完成好方案设计的单位。2.2.3对招投标制度进行严格执行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机电工程方案的确定应该采取公开、公平以及竞争的方式进行承包商的确定。机电工程方案的建立也应遵守交通部门的相关规定,通过正规渠道进行选择。

1.3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通讯系统

应该在管理监测中心用电缆连接高速公路上的各个通信点,并且应分别设立远程控制电话中心和数据中心。

1.4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包括闭路电视和计算机系统,同时设有二级管理机构。监控中心的计算机系统一般分为三等级:第一级是中心级计算机,第二级是中心计算机,第三级是外场设备,它以微处理器作为核心。监控中心的面积必够大,以便布置、安装需要的设备和设施。还应在桥梁、隧道、收费站、车道、场、特殊路段等安装监控设施,在监控交通情况的同时,也可以对车辆是否作做出判断。

1.5重视机电工程方案建设所需软件和设备选择

1.设备的选择和安装需要根据国内标准进行。2.采用先进技术,合理配置设。3.软件应用要充分体现管理理念,要为管理数据服务。4.遵循对内防止作弊,外防止逃费的要求。

1.6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方案设计思路

以联合开发和设计作为基本思路,这种思路具有设计理念独特新颖、运用灵活、功能强大、能充分体现开发者要求和思想的特点。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方案建设时,其系统的维修和维护较为灵活,又因为软件具有针对性特征,所以设施选型和配备比较方便。

2对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方案进行优化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所需要的设备,除了少部分设立在高速公路管理中心外,很大部分设立在高速公路沿途收费站或者两侧外场。使机电工程顺利实施并且保证其质量的前提就是选适合的设备并且优化设计方案。机电工程方案建设的原则就是成本能够控制、质量得到保证、功能能够满足、立意先进等。机电工程方案建设的原则就是在保证其质量、满足其基本功能的前提之下,最大程度地节约费用。选择机电工程设备的原则就是对故障率高低、性价比是否合适、性能是否稳定等进行综合考虑,并且确定其功能是否符合使用要求。路段管理中心与高速公路收费站设备、外场设备、其他路段管理中心、联网结算中心之间每分每秒都在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在高速公路设备中,通讯设备最为重要。相比于高速公路外场或者收费站,停车区、服务区的数据传输非常少,所以采用光端机来进行传输。光端机不仅满足了数据传输等基本功能,也使成本大大降低。

现阶段,服务器的性能和质量都在不断进步,相信不久之后,服务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之前几年,立柱式和门架式可变情报板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它们可以实时路况信息,控制和引导路上行驶的车辆,使交通便利程度大幅提高。在一些广场设置LED显示屏,一些交通情况或政策信息,虽然这是收费的,但是应用却比较普遍。在实际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过程中,对一些有可能去高速路行驶的车辆宣传限载、限速信息、实时交通情况也十分重要。在对监控系统进行设计时,应该按照规定对悬臂式监控系统的相关技术、规格是否适合、情报板数量等进行重点设计。安装监控系统,不只为了监控一些违规行为,而且体现了高速公路管理者对司乘人员的关心。

3结论

设备管理工作思路篇(7)

完善三级应急保障体系

应急预案概念,所谓应急预案,是指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对铁路造成的损失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由此可见应急预案不是单独独立的,而是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需集合协调整体之力,统筹安排。统一调度,统一指挥。上下协调才能保证应急处置工作顺畅。因此。要先理顺站段、车间、工区三级的职责与作用。

站段应急处置体系划分。段层级按照应急方案统一安排,定期组织演练和演练后的讲评总结及考核等项工作。切实带动应急演练走向正规化、常态化,使得责任与压力能够逐级传递。层层落实。安全科、各业务科还应根据当前安全生产中的实际情况和发生的典型故障情况。随时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将每次演练内容转化为职工实际处置中的有用指导,达到演练目的。

车间要发挥好中间层的作用,既要按照预案协调组织好应急处置的具体实施。也要及时做好信息报告、沟通联系等内容。全面规范车间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同时要发挥故障分析作用。定期将车间管内发生的常见设备故障分类汇总,从故障现象、故障原因、登销记程序、处置过程,到最后的试验销记,全过程做好分析记录。对薄弱环节提出补强措施,汇总梳理重点设备易发生故障,印发至工区学习参考。

工区也要梳理管内设备发生的故障类型,结合工区实际做好故障的分析记录,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举一反三抓整改,切实吸取教训,把故障教训变为宝贵经验,切实起到预防今后的作用。

信号应急处置难点及问题

缺乏故障应急处置思路,千部职工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大部分精力专注于解除当前故障问题,往往缺乏相应的变通思维,既保证设备先正常运用再后续处置问题的思路。如对于信号电缆故障的抢修,正确处理思路是先使用备用电缆导通设备电略,保证列车运行,后续再利用列车间隙采取临时要点或“天窗”方式查明问题,排除故障。既能保证铁路运输尽陕恢复畅通。又能通过后续处置在思路清晰的情况下减少后续要点影响。从而提升了运输效率。

应急处置思路不清晰。信号设备关键是联锁关系的保证,设备间存在逻辑运用关系,因此,在故障处理中,通过设备联锁逻辑关系、电路原理图和应急预案,往往能够达到快速判断出故障点的目的。对于疑难、少见故障,由于其特殊性和职工本身业务能力限制,往往会出现处置时间过长的问题,从而可能出现故障延时越长,越没有思路,最后无法真正排除故障,导致出现故障延时变长演变成事故。

应急预案制定不合理。预应急案是应急处置时的“宝典”,电务职工在处置过程中出现不按预案盲目处置,或者预案不完全导致无法通过预案判断相应故障现象时,也会出现故障应急处置推倒重来的问题。

应急器材管理混乱。对于用于故障应急处置中的器材备用以及用于应急处置中判断故障现象器材的管理不善。或伤者保管不当、携带不齐全,当该站此类型设备需更换时,无法从就近存放地点紧急调用。从而将道路交通时间成本转嫁到应急处置当中。就会出现故障延时延长。无法快速处置完毕恢复信号设备使用。

应急处置预案管理

方案再如何完善。没有运用到实际中也只是纸上谈兵。通过检查发现,目前车间、工区应急处置预案还存在印成文件,“保存”在台账资料夹中的情况。

细化制定方案。段及车间要针对段、车间多发易发突发事件、主要风险等。结合生产实际和作业特点细化应急处置方案,制定应急预案编制目录。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适时修订完善,做好预案动态管理。

完善工区应急处置资料,工区由于承担着诸多维修任务,往往容易忽视应急处置工作。车间要发挥指导作用,拿出相应的管理制度办法。对工区各类应急处置资料实行规范化管理。做到项目分明、资料清晰,将主要、关键设备的应急处置程序装订成册,至少做到每工^一册,并作为工区值班人员每日交接班资料。随时做好应急准备。

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各级干部下现场,要把车间、工区应急处置纳入检查内容。督促车间做好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检查范围还应覆盖《行车设备故障记录薄》中的记录分析内容,杜绝只注重事前、事中,不管事后的情况。

信号应急处置完善对策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提供接近真实的模拟环境。通过建设职工实训基地。从而达到使新职人员应急培训和尖端技术人员能力提升的目的。通过让职工参与基地设备安装,让职工在模拟施工安装的环境中,对设备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从原理上完善知识体系架构,车间也要用好车间实训基地。按照演练要求。定期组织开展演练。

活用天窗时间开展实战演练。在合理安排完成生产维修任务的前提下,可利用分联锁区的天窗修,有针对的安排职工演练一些日常检修中的常见机械、电气设备故障。如将标准化作业中的关键环节、I级测试中需测试接点等设为故障点,做到在真实的站场设备环境中提高职工应急处置过程中的心理、技术素质能力。

沙盘模拟推行演练。工区利用天窗外空余时间。组织室内外人员模拟故障发生时的实时现象,开展仿真故障演练,熟悉应急处置流程。不断完善工区层面应急处置。

应急处置基础建设

加强应急备品器材管理。按照分管设备类型,配备好足够的应急器材,分类存放。对于大型器材要合理选择存放地点,尽量存放在交通便利、人员调配方便的大站或车间驻地,方便应急启动时的运输更换。车间还应建立应急备品台账记录。明确各种类型备品存放情况,各工区留档,方便随时调阅。

合理调配应急处置力量。车间可根据管内各工区人员分布、业务技能素质等情况,灵活安排应急值守地点及人员。可采取集中值守、分散出动的方式。一个值守点即可辐射周边站场工区,解决好应急处置效率和安全防护等问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