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舞蹈本科毕业论文

舞蹈本科毕业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7-16 03:25:52

舞蹈本科毕业论文

篇(1)

【关键词】 高校;舞蹈专业;毕业形式;多元化

毕业考核,是对高校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高校为社会发展输送人才的门槛,但门槛的设定因以专业性质为依据制定。而目前对舞蹈专业而言,绝大多数高校依旧沿用着与非艺术专业一致的毕业形式――毕业论文。不但与舞蹈专业培养专业型舞蹈人才的目标相悖,更失去了其检验所学成果的目的。

一、我国高校舞蹈专业学生毕业形式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舞蹈专业的毕业考核仍以单一的毕业论文形式为主,毕业论文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最重要的参考依据。而近年来,我国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从整体上呈现下滑趋势,抄袭的现象屡有发生,毕业论文流于形式,出现选题和研究路径固化,缺乏个性化指导关注等问题。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方面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毕业形式有待于创新和完善。

(一)选题和完成路径固化

为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学院教务管理部门相继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并逐渐形成操作标准,如组织专家组审核选题,在答辩环节引入专家组集体评议等。然而指导教师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个性化指导需求转而迎合专家组,基本不会提出具有突破性的选题,更不会放手让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另辟蹊径。容易形成选题和实践完成路径的固化,导致许多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适应业界真正的需求。

(二)缺乏个性化指导关注

对应届毕业生而言,一名教师在有授课任务的同时指导多名学生的论文写作,而学生会在毕业论文写作期间离校参加就业招聘会,考研复习或各类社会实践,这些因素导致指导教师和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期间无法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们往往会从互联网上复制粘贴大部分固有选题的解决方案应付了事,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本科毕业论文抄袭现象的一再发生。

【作者简介】

杨蕾(1995-),女,汉族,本科,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学生,专业:舞蹈表演。

*本文为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度大学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A类(项目编号:W2015249)课题论文。

(三)无法实现教学相长

对大多数指导教师而言,选题和完成路径的重复让指导流于形式,对指导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起不到促进作用,很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针对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实行多元化毕业形式的必要性

高校舞蹈专业旨在培养拥有教学,表演,创作等能力的高精尖舞蹈人才。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不仅反映了课堂教学效果和学校管理水平,更涉及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毕业形式则是对舞蹈专业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多元,合理的毕业形式应该是从学生成才的角度出发,配合相应的教学模式,向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行进的。因此,针对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实行多元化毕业形式重要且必要。

(一)学生职业发展多元化的需要

多元化的毕业形式有利于培养高校舞蹈专业学生自主选择的能力及独立完成学习成果展示的能力,使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得到极大发挥,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自信程度。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毕业形式,诸如教学成果展示,毕业晚会等,增强了学生学习,创作的热情与积极性,以及对本专业的热爱程度。

多元化的毕业形式可使舞蹈专业学生消除对毕业论文的应付心理,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毕业形式,真正达到学有所知,学有所用。

学生所选择的毕业形式与毕业后的工作意向息息相关,多元化的毕业形式亦对工作经验积累有着积极作用。

(二)经济社会需求多元化的需要

所谓“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既包括理论研究人才,也包括实践型人才。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应该具有针对性,对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实行多元化毕业形式正是很好的契合了我国艺术人才的培养方向,是经济社会需求多元化的体现。

【结语】

对舞蹈专业学生实行多元化的毕业形式,既有效贯彻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以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又增加了学生的舞蹈实践机会;既符合专业特点,也满足了学生实际发展的需求。是我国艺术人才培养的助推力,是文化建设内容中的奠基石。

【参考文献】

[1] 何志坚.本科毕业论文不写也罢.载《中国青年报》,2007年12月17日。

[2] 潘懋元.高等学校教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 黄萍.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4(8):23-25

篇(2)

论文摘要:舞蹈学专业作为一个舞蹈理论专业,具有不同于技术专业的教学规律,其“引进”型的舞蹈技术课教材,目前已不能适应舞蹈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重新打造,“量身定做”。

才民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舞蹈学专业的舞蹈技术课应该以风格性与审美性训练为核心,使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将“练功”功能降至更恰当的位置。

本文从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结果的考查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对舞蹈学专业舞蹈技术课进行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建议,供关心舞蹈学专业教学改革的专家和同行参考。

一、舞蹈学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定位

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前身是1985年成立的舞蹈史论系在学院1996年的系、部调整中舞蹈史论系更名为舞蹈学系,下设舞蹈史论专业。经过2002年北京舞蹈学院教学方案改革舞蹈学系舞蹈史论专业的内涵进一步拓展正式更名为舞蹈学专业目前开设舞蹈史论专业方向。自85年学院开办舞蹈史论系至今已经培养出了85级、92级,95级、97级、99级等5届毕业生。

舞蹈学系在学院众多的院系中属于理论系舞蹈学专业本科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强调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文化水准开设的舞蹈技术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舞蹈技术课课程设置具有广而浅的特点。因而.对招生对象文化基础的要求高于对舞蹈基础的要求.生源多为普通高中出来的舞蹈专业特长生个别者为舞蹈中专生。舞蹈学专业学生毕业以后多从事舞蹈史论、舞蹈教育、艺术传媒和艺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在2002年北京舞蹈学院教学改革方案中,将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能够从事舞蹈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传媒编辑工作以及推展全民舞蹈教育的高等专业人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舞蹈发展的历史和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文化基础以及较强的文字应用能力和写作能力:达到四级英语水平:系统地掌握中外艺术史论、美学、心理学人体运动科学等社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强调学生必须掌握舞蹈训练、表演、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能等等。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计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教学内容,使学生具备了更为广泛、全面的基础和素质。目前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必修课程为34门选修课20余门其中有5门必修的舞蹈技术课。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使学生具有了较宽的文化艺术视野和较全面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从而也就进一步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口这些毕业生可以从事舞蹈研究、舞蹈教学、艺术管理、策划、编辑秘书等。到目前为止,走上教育岗位的毕业生也为数不少有一部分教育行业的用人单位,由于进人指标有限,希望进来一个人要一专多能既能担负舞蹈理论课教学又能教舞蹈技术课程所以目前舞蹈学专业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在艺校或普通大学中不但从事舞蹈史论教学,同时还从事着舞蹈专业技术课教学包括中国古典舞课中国民族民间舞课、芭蕾舞课现代舞课、实习剧目课等。

二、舞蹈技术课的现状与问题

从最初的舞蹈史论专业到目前的舞蹈学专业在其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中除了开设大量的专业理论课之外同时开设了众多的专业技术课并且这些技术课程的选定呈现出一种全方位的布局突破了专业的局限,几乎涉及到各个舞蹈技术系的各门专业技术课包括中国古典舞课、中国民族民间舞课‘芭蕾舞课外国民间舞(近几届已取消)、现代舞课、编导课、实习剧目课等为学生广泛接触和掌握各种风格的舞蹈文化和舞蹈表演技能创造了条件。

但是长期以来该专业舞蹈技术课的课程建设却始终处于一种边缘化状态,目的和做法都不够明确教学与人才培养的需要不相适应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目前呈现出来的矛盾主要来自教材、课时和生源这三个方面。

首先在教材方面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当初这些舞蹈技术课的开设属于“拿来主义”的“直接引进“型教材均源自于各舞蹈技术系表演专业的技术课经过逐渐调整和不断压缩而形成今天的结果口这期间虽经历任教师的不懈努力已经向舞蹈学专业的需要有所靠拢但一直未能脱胎换骨始终处于一种似是而非的状态未能彻底脱离舞蹈技术专业的特征未能真正与舞蹈理论专业的特殊需要相接轨其教学内容以及由此决定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未能实现由培养舞蹈表演人才向培养舞蹈理论人才的方向转换.出现了教材内容与教学需要两张皮的局面。

其次在课时方面,如果说在开办舞蹈史论专业之初,“引进“型的舞蹈技术课教材还行得通那是因为与之相配套的课时量给予了时间上的保证。由于当时学院正处于由中专改制成大学的初期舞蹈史论专业的舞蹈技术课课时量和课程设置基本处于中专状态并开始逐步向大学状态靠拢那时的特点是课时总量多、相对于现在来讲舞蹈技术课比例大而理论课比例较小。以85年课表为例:中国古典舞课课时最多时曾达到432节(4节*18周*6个学期)而芭蕾舞课则为360节【(4节*18周*4个学期)+(2节*18周*2个学期)】在这样多课时量的情况下,学生们的确从这些课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虽然学生所接触的教材与中国古典舞系表演专业相比较为有限但在好的班级中,学生们所掌握的教材也都达到了较好的水平,在他们身上同样可以看见地道的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演和完整的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完成。这些对于他们充实所学的舞蹈理论知识增加对舞蹈的感性认识甚至对拓宽就业门路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自2002年北京舞蹈学院教学方案改革以来根据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为了使舞蹈学人才培养能更好地与社会需求接轨,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全面合理舞蹈学系在此后几年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对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进行了不断地调整使之进一步脱离中专状态而更加符合大学本科和舞蹈学专业的教学规律。这一过程表现为课时总量逐渐减少,理论课的比例逐渐上升,技术课的比例逐渐下降,中国古典舞课、中国民族民间舞课、芭蕾舞课、现代舞课、实习剧目课的课时都不断地被缩减,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其课时目前减到,44节(4节*18周*2学期),而芭蕾舞课则为180节【(6节*18周)+(4节*18周)】与85年相比中国古典舞课课时减少72/3(288节)芭蕾舞课课时减少了1/2(180节)。

在生源方面,由于该专业本身具有的理论专业的属性,决定了对教学对象文化基础的要求高于对舞蹈专业基础的要求。因而,其生源绝大多数都来自于普通高中理想一点的考生会有一点舞蹈特长和基础,而一点基础都没有的或者说声称有舞蹈基础而实际上等于没有的考生也为数不少这一原因使生源的舞蹈基础在整体上水平不高,也使舞蹈技术课的训练必须从较低的起点开始。另外,有个别考生来自于舞蹈中等专业学校,经过考试文化课达到了分数线而被录取这一因素又使生源的舞蹈基础呈现出高低极不整齐的情况给以班级为建制的教学和训练带来难度。而由于课时的大量减少,又使由于生源问题造成的这两方面的困难进一步加剧。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舞蹈学专业各门舞蹈技术舞课呈现出来的困难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明显所面临的矛盾更加突出。归纳起来在这些矛盾包括舞蹈技术课课程本身固有的实践性与学生学习专业理论性的矛盾、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包括由于课时不断减少而引发出来的教学形式和性质所需要的训练周期长与实际教学周期短的矛盾、教材容量大与课时少的矛盾;包括由生源问题而引发的课程难度高与学生基础条件差的矛盾、班级授课制与学生基础程度极不整齐的矛盾等等而其中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是一系列矛盾中根本性矛盾。对舞蹈学专业各门舞蹈技术舞课进行多方面改革有效地解决上述各种矛盾化不利为有利,使教学更加适应舞蹈学专业的特点与规律显得日益迫切。这就是本文撰写的目的,也是下一节所要探讨的问题。

三、对舞蹈技术课课程建设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对舞蹈学专业各门舞蹈技术课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势在必行。笔者通过对舞蹈学专业舞蹈技术课课程建设的思考围绕舞蹈学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应该上什么内容、应该怎么上这几门课”的问题.在本节当中着重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舞蹈学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十分必要。根据国家“培养素质全面、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的教育方针根据舞蹈学专业“培养出能够从事舞蹈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传媒编辑工作以及推展全民舞蹈教育的高等专业人才”和“学生必须掌握舞蹈训练,表演、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能”的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市场对“一专多能”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及舞蹈学系历届和未来的毕业生多样化的就业去向舞蹈学专业有必要开设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编导和实习剧目等舞蹈技术课程。开设这些舞蹈技术课的意义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的内容在掌握舞蹈训练表演、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能的同时增加他们的舞蹈理论知识和舞蹈专业素质.获得对舞蹈的感性认识和体验进而提升其理论认识,为其日后所将要从事的舞蹈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做好准备。

篇(3)

一、普通高校舞蹈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与实践

培养目标的实现是以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为基本保证和实现基础的。为了实现综合型、应用型舞蹈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对以往课程体系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革。为此,笔者以深圳大学师范学院舞蹈专业为基本实验区基地,在借鉴全国各大专业院校和综合性大学舞蹈本科专业的舞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舞蹈专业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制定出了符合特区人才结构需求的舞蹈专业课程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如下三个板块。

(一)公共课板块

这一板块基本沿用教育部制定的高等院校公共必修课程体系,未作改动。

(二)专业课板块

这一部分是课程调整的重头戏,也是实现培养目标关键所在。除了必须开设的舞蹈专业知识和技能课,如E蕾舞、古典舞、中外民间舞、现代舞、剧目与赏析等素材课之外,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增加了如下课程。1.舞蹈编导课程。如编导理论课和编导技法课。在编导技法课中,一方面讲授编导技法理论,另一方面更注重实际编导技法的训练,如单人舞编导技法、双人舞舞编导技法、三人舞舞编导技法、群舞编导技法、现代舞编导技法、交响编导技法、少儿舞编导技法。最终能交叉、综合运用并根据工作要求进行创编各种不同形式、风格的舞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多种编导技法,突破只擅长运用一种编导技法进行创作的局限性。2.音乐类课程。包括乐理与视唱、曲式分析(以交响乐为主)、钢琴伴唱、声乐课。目的是在提高学生舞蹈与音乐感情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一专多能。这样,当学生毕业从事教育工作时,既能担任舞蹈或形体课教师,具备对学校艺术团进行辅导、创作、排练的能力,在需要时还能兼代音乐课。3.舞蹈教学法。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懂得教学规律和基本教学方法,能够用形式多样的方法从事教学。4.相关技能训练课程。包括电脑编辑技术、音乐剪接制作技术、舞台灯光效果等。目的是训练、学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舞蹈创作的能力。5.广泛进行演出实践活动,在积累舞台表现经验的同时,鼓励学生通过个人创作或集体创作编排舞蹈作品,使他们通过参加各类文艺晚会及各类舞蹈比赛,提高专业水平和舞台驾驭能力。6.强化到中小学实习的力度,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7.规范考试环节。在每学期末考试期间,制定规范的能力评定考核标准,全体教师共同参加技能课程和说课的评定。

(三)相关课程板块

目的是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层次,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这一部分课程的设置相对难度较大,但我们坚持做下去,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主要课程如下。1.心理学、教育学课程。开设这两门课程除了为学习舞蹈教学法提供直接的知识基础之外,也是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基础知识。此外,它们也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必考科目。2.文学欣赏课程。这一类课程对舞蹈专业的学生尤为必要,目的是奠定学生的文学基础,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扩展他们的想象空间。3.现代美术及书法赏析课程。在美术赏析课中,强调学生从色彩、线条、构图、意境等方面理解舞蹈与美术之间的融通性;在书法赏析中,教会学生从形态、意境、韵律、气势、布局等方面理解舞蹈与书法之间的可借鉴性,这类课程的开设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从各种艺术中汲取营养,为舞蹈实践服务。4.定期聘请舞蹈院校或其他舞蹈部门的著名教授、专家授课、讲学;请民间著名的舞蹈艺人传播时代赋予民间舞的新生命、新内容;开设专业课以外的讲座课、专家课,多角度扩大知识面,增强求知欲,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

二、教革的效果

从2001年开始,深圳大学正式招收舞蹈专业本科生,至今已有在校生70多人,首届毕业生17人。通过四年的教改实践已经取得了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

以已经毕业的学生为例,其就业率达到100%,就业单位不仅有深圳市中小学校,亦有金融单位和公务员系统。用人单位均对我校的毕业生表示满意和赞赏。

(二)毕业生专业水平提高

篇(4)

[关键词]职业院校;文化需求;舞蹈教学;课堂教学;策略

自20世纪末以来,各大职业院校纷纷增设了舞蹈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对于如何提高职业院校舞蹈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培养基础功底厚、实践能力强、受社会青睐的专业人才,成了对各职业院校的考验。当前,舞蹈专业在各职业院校发展得欣欣向荣,规模庞大,但是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却存在着教学投入低、师资力量弱、教学质量差、教学方式单一、培养的人才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因而提升职业院校舞蹈课教学效率任重道远。

一、职业院校舞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舞蹈课堂教学的重视度不够

产生该现状的原因跟舞蹈本身的性质有关。舞蹈教学属于艺术类教育,相对于其他的文化课程来说往往会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很多职业院校更重视其他专业性较强的文化课程。其实,职业学校与研究型学校不同,培养的学生要求动手能力强,工作能力强,许多职业院校没有认识到舞蹈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帮助,认识不足导致课程安排不足。所以,职业院校对舞蹈教学认识上的偏差往往也会成为舞蹈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原因。

(二)舞蹈课堂教学的设施不健全

舞蹈教学的硬件设施是影响舞蹈教学课堂效率及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不健全的设施,不完善的舞蹈教学设备都会给学生学习舞蹈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害,例如地板、地胶、把杆的陈旧和破损有时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在练习舞蹈时受伤,因此,学生在这样的教室里训练,效率肯定不高。另外,钢琴的质量达不到上课要求,许多院校未配备供学生观摩用的电教室。同时,部分院校出于利益的考虑,在舞蹈场地、道具、服装等的使用时会收取一定的费用,这也会限制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三)舞蹈教学教师专业水平不够高

舞蹈是一门新兴的艺术课程,加之各职业院校本身条件的限制及其对舞蹈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不够透彻,学校聘请的舞蹈教师数量达不到教学要求,水平也相对不够高。有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校会聘请一些非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来担任舞蹈教师,他们无论是在理论知识还是教学实践上都与舞蹈专业教师有很大差距,这就直接影响了舞蹈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舞蹈教师的教学水平至关重要。

(四)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

陈旧舞蹈教学应包括基本功训练,跳、转、翻技术技巧,软开度,毯子功和剧目及舞蹈观摩等,而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的舞蹈教学只是对知识要点进行讲解,很少或者根本没有组织学生去观摩某一台剧目,这种枯燥的教学方法根本没有体现出舞蹈教学的特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好。由于舞蹈本身具有生动、活泼、浪漫的特点,所以课堂内容应该是丰富的,方法也应该是多样的。有舞蹈教学能力的教师甚至可以做一些创新和探索,但目前许多职业院校的舞蹈教研室却不知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只是认为创新课堂设计就是介绍几个创新的舞蹈动作和艺术行为,并没有把舞蹈教学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中。

二、提升职业院校舞蹈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策略

(一)自上而下形成共识,加强重视度

要自上而下地形成共识,重视是关键,学校应充分认识到舞蹈教学对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一方面教育主管单位要加大对职业院校舞蹈教学的支持力度,强调艺术教学对转型综合性院校提升综合实力的意义。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要出台相应的文件,加大对舞蹈行业的监管,对院校的舞蹈教育提出鼓励政策。另外,各院校之间要加强联系,特别是舞蹈专业课教师要积极交流舞蹈教学工作经验,相互切磋,相互促进。

(二)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才能够提升舞蹈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第一,根据学生间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由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自四面八方,身体基础条件、理解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等条件差距较大,制订的教学方案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于每一个学生,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差异来做到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调整教学的难易程度,帮助其提高学习舞蹈的兴趣与信心。第二,加强学生间的互助学习。在舞蹈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让舞蹈基础较好的学生来帮助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以起到双方共赢的目的。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帮助基础较弱的学生的过程中,能够将舞蹈的创编以及新动作融会贯通,更加深刻地领悟舞蹈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而基础较弱的学生在同学帮助下则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舞蹈技巧,不断增强学习信心与兴趣。第三,合理选择伴奏音乐。合适的伴奏音乐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舞蹈的韵律感,特别是在创编舞蹈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音乐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抓住舞蹈节奏变化的特点与规律,让其对舞蹈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前几年,笔者“临危受命”接了一个临近毕业的班级的基本功训练和技巧训练课的教学工作。当时这个班级学生基础比较弱,学习热情不高,眼看毕业在即,水平还是很弱,有的学生甚至想自暴自弃。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采用引导和激励的办法,让学生重新振作起来。(1)为学生制订毕业后报考北京舞蹈学院和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等高校本科的目标,用目标来倒逼他们在课堂上认真苦练,着重提高舞蹈技能,并补齐之前落下的课程;(2)为学生讲述中外舞蹈家成功的故事,借此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3)鼓励学生和同年级其他3个班竞争,争取在毕业时超过其他3个班,用优异的毕业成绩来证明自己;(4)通过让学生自己创作小作品和即兴表演来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5)老师全天候陪着学生们一起练舞,除正常上课,早功、晚练都和学生们在一起,学生有什么问题,即时解决。通过这些努力,毕业时,这个17人的班级,有5人考上北京舞蹈学院本科,一人考上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本科,一人考上首都师范大学本科,其余10人也分别考上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师,四川音乐学院等的本科。

(三)提高学生舞蹈基础

提高舞蹈课堂教学效率就需提升学生的基本功基础,对于从小学习舞蹈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基本功,在课堂上就很容易接受新的舞蹈知识和动作。但在现实中,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学生的水平往往参差不齐,大部分考生没有舞蹈基础,针对这种情况,很有必要对这部分学生加强基础训练,提高他们的基本功水平,还可通过课后辅导培训、周末舞蹈培训或假期舞蹈补习班等系统地进行基本功培训,使学生在课堂中能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识内容,这是舞蹈专业素质教学的重要策略。

(四)科学设置舞蹈课程体系

第一,渗透教育理念,建立起与本校特点相适应的培养模式。一般情况下,职业院校的生源主要来源于两种,一种是艺考生,一种是普通毕业生。其中前者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后者并无相关舞蹈基础,这两种学生基础差距较大。所以,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应当充分掌握学校生源状况,并根据院校自身设施条件来制订出与院校特点以及社会需求相符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二,应当科学设置舞蹈课程体系。就现阶段看来,不少职业院校的舞蹈专业并没有安排独立性的课程,在选择以及编排舞蹈课程上往往照搬其他院校,而没有结合自身院校情况进行改革。职业院校舞蹈专业具体分为多种方向,且相应的岗位需求也各不相同,然而职业院校中的舞蹈课往往依照的是统一标准,没有根据舞蹈专业细分方向来制订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因此必须要对舞蹈课堂教学体系进行合理设置,并结合舞蹈理论、实践以及实习等要求来确定舞蹈的课程安排、学时以及学分等内容,以保证舞蹈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第三,应当选用实用性较强的本土教材,在设置舞蹈课程时应当有效融合舞蹈理论和实践。选用本土教材能够有效凸显舞蹈的实用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与创新能力,从而有效完成教学目标,这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

(五)拓展舞蹈教学视野,开展多样化教学模式

职业院校舞蹈教学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调动学生去参与、互动。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舞蹈模仿秀,即人物模仿,动物模仿;还有拟人化的模仿,例如:模仿高山上的一棵树,一朵花,一株小草,等等;还有即兴表演,如:听一段音乐要学生用舞蹈来表现这段音乐的主题;也可以进行命题表演,就是教师给定题目由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出来。这些舞蹈教学内容,对于培养专业性的高素质人才、推进人文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开展多样化教学模式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情境教学模式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以及音乐渲染相结合的方式来营造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受到舞蹈剧情的感染,另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创设教学情境,将舞蹈的表现形式、风格以及内涵生动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舞蹈的美,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的掌握舞蹈知识。2.案例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课前就精心准备与策划课堂教学内容,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真实性的舞蹈案例在课堂中进行讲解,同时与学生一起讨论与分析,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有效掌握舞蹈知识与技巧。3.创作教学模式在开展创作教学前,教师应当全面掌握学生的需求以及兴趣,打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作欲望。第一,教师可以采用自编、模仿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对舞蹈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舞蹈教学当中。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并积极鼓励学生,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第三,教师应当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将学生的心理障碍消除,使舞蹈教学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宽松的氛围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并进行舞蹈创作。

(六)科学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在信息科技高度普及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工具在职业院校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不但能够让舞蹈教学内容更为直观与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还能有效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第一,利用多媒体工具帮助学生提高舞蹈审美感。如,在进行舞蹈赏析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世界经典舞蹈的视频,让学生受到艺术的冲击与感染,这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的效果。在播放视频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讲解与分析,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舞蹈的美。第二,利用多媒体工具来分解高难度舞蹈动作。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是通过教师来对舞蹈动作进行演示,这无疑增加了教学以及学习的难度。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则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提前录制,并在课堂上根据教学进度以及学生理解情况来进行视频动作回放,并配以适当的讲解、指导与示范,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舞蹈动作要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三,利用多媒体工具来开展教学效果反馈工作。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与练习舞蹈动作时,利用摄像机将练习过程拍摄下来,并在课堂上将其播放出来,用以分析与总结学生的肢体动作与形态,对学生出现的不规范动作及时纠正,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与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七)打造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

在职业院校舞蹈教学的过程,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舞蹈水平以及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更需要职业院校不断地将本校教师送到专业艺术院校深造进修,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不同年龄的教师有各自的优势,年轻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知识都比较新颖,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教学的专业水平还是不足,这就需要年长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去指导学生的舞蹈动作,通过不同教师的分工合作,让学生轻松接受并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既能进行资源整合,又能确保专业素养的培训质量。同时,为了优化舞蹈教学工作,还可聘请客座教授对教师教学理念进行更新,对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职业院校开设舞蹈专业成为一种趋势,虽然还普遍存在舞蹈课堂教学效率低的问题,但是通过实践,可以主动找出课堂效率低的原因,并通过师资投入,教学方法优化,因材施教等策略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推动职业院校舞蹈专业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晶.微格教学在高考舞蹈课堂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8).

[2]赵林春.浅谈高等职业院校舞蹈基训课教学实践改革[J].艺境,2007(Z1).

[3]马悦.新形势下职业院校舞蹈教学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7).

[4]虞海斌.提高高职院校舞蹈教学水平浅析[J].教育与职业,2006(26).

[5]韦淑萍.高职院校舞蹈互动式教学模式初探[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篇(5)

论文摘要:面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艺术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形势。舞蹈教育已由专业舞蹈教育的范畴扩展到普通舞蹈教育的领域.在各类师范院校中舞蹈教育、舞蹈学、音乐舞蹈表演方向等专业应运而生。其后在陕西师大、河北师大、吉林大学、延边大学、首都师大、河南大学等也有了舞蹈教育本科。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面前,高师舞蹈教育专业要适应现代教育特点,高师教学应突出师范性原则,要摆脱传统教学片面、狭窄、单一的局面,注重实践的作用,强调在实践的过程中知识的运用过程,要结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师范学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改革教学方法。”的精神,发展高师的舞蹈教育。培养高师舞蹈教育多元化专业人才是社会的需求,高师舞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放开视野,打破以往狭窄和单一化的格局,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文化市场,将单一的培养师资的目标拓展为集舞蹈教学、表演、编导、研究等社会所需求的舞蹈应用型人才上来。

自1996年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舞蹈教育本科专业设立,这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开设的第一个舞蹈教育本科专业。其后在陕西师大、河北师大、吉林大学、延边大学、首都师大、河南大学等也有了舞蹈教育本科。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面前,高师舞蹈专业教育要适应现代教育特点,高师教学应突出师范性原则,要摆脱传统教学片面、狭窄、单一的局面,注重实践的作用,强调在实践的过程中知识的运用过程,要结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师范学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改革教学方法。”的精神,发展高师的舞蹈教育。

一、高师舞蹈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正式颁布的全国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修课,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素质教育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据调查,在辽宁省14386所小学,4000多所中学中几乎没有舞蹈专业的毕业生,21000多名音乐教师中只有少部分在中师或幼师学习期间,学了一些舞蹈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远远不能适应教育的需要。在世界各发达国家,中小学师资的学历已全面由专科向本科过度,有的已经全面本科化。我国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下,对教师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要求更加突出。所以,为广大中小学培养高学历普及型师资已成为燃眉之急。

培养高师音乐与舞蹈教育多元化专业人才是社会的需求,高师音乐与舞蹈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设计,要放开视野,打破以往狭窄和单一化的格局,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文化市场,将单一的培养师资的目标拓展为集音乐与舞蹈教学、表演、编导、研究等社会所需求的音乐与舞蹈应用型人才。形成一主多向的,以培养师资为主兼顾表演,编导,研究等方面,既以培养中小学舞蹈师资为主,同时也为艺术团体.广播电视.文化单位等部门培养从事舞蹈表演、创作、研究、策划、管理群众文化辅导以及美育、理论等多方面工作的舞蹈艺术高级人才。现代化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向传统知识型,单一型的人才观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精、具有活力、知识面宽且具有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的一专多能的人才是我们新的育人目标。

二、高师舞蹈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关系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正确地设定高校舞蹈专业培养目标,针对以上所确定的培养目标,有的放矢地对专业课程进行设置。因此,科学的课程设置便是我们能否培养出与社会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基本手段,科学的课程设置将能培养出有价值、有质量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反之,就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和阻碍专业建设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现在有许多院校所开设的舞蹈教育专业课程,往往忽视了对社会实际所需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在社会专业人才趋于饱和的现状下,这将会使大批学生在优胜劣汰中出局。可见科学合理的、有特色的课程设置是非常重要的。

高师舞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注意舞蹈知识技能的准确性、严格性,符合学生对舞蹈认识的规律,建立基础的舞蹈教育专业教学的科学体系。

(二)全面发展原则: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在已有的学科建设的基础上,适应开放交流的社会,与时代同步发展。以远见的眼光,捕捉社会对本专业的新需求,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扩展,介绍本专业边缘学科,使其不断的更新。

(三)基础性与创造性结合原则: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舞蹈教育专业的教学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基础知识为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广而精的知识中获得对不同文化舞蹈的有效理解。同时唤起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用于实践,奠定舞蹈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四)实践性原则:课堂教学应更注重培养学生对舞蹈知识技能运用的实践认识,将意识投放到实践的情景中,认识到舞蹈学习不仅是掌握动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增强知识技能运用与实践的操作能力。

(五)弘扬民族舞蹈的原则:教学中应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为主要教学内容,增强本民族舞蹈“载歌载舞”“自娱自乐”“主动参与”“即兴创作”的表演意识,同时,广泛的吸收世界各地优秀的舞蹈文化并将其推广。

(六)师范能力与舞蹈学科知识整全发展的原则:高师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未来的中小学教师,因而舞蹈教学要以舞蹈知识技能与实践应用的高度统一为最终目标。师范能力的训练要与中小学音乐教育实际的需要相结合,体现舞蹈知识与师范能力、学与教的教育取向,并向生理、心理、师范性的三维舞蹈观念转变。

(七)适当增设选修课:面对中小学教师需要知识面宽,多才多艺的特点,开设各种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并有利于提高专业教育的学术性和发挥各院校办学特色。在一定意义上讲,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水平,,特色就是生命。同时也有利于增强毕业生走上社会的适应性。

三、总结

高师舞蹈教育专业在推进素质教育为标志的教育改革中蓬勃发展,肩负着培养中小学舞蹈师资的光荣任务,同时也肩负着对不同人群进行舞蹈教育的任务。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先进而科学的课程设置,体现出高等教育质量适应性、多样性发展的基本属性。此文所含观点限于作者本人的思考和调研,请读者予以批评指正为感。

参考文献

篇(6)

音乐学院始建于1994年,现有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舞蹈学三个本科专业,拥有音乐学硕士授权点一个。有建筑风格典雅的音乐楼,音乐实验楼和现代化音乐厅及舞蹈厅、多媒体教室、合奏厅,排练厅等等。现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全套MIDI音乐制作系统、数码钢琴150架。

一、招生计划

2016年招生计划为:音乐与舞蹈学类140人(含音乐学[师范]100人,音乐表演40人),具体分省计划由我校报安徽省教育厅和有关省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二、报考条件

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报名条件且有艺术专业基础者均可报考。艺术文、理兼招。

三、报名办法

1、报名时间:江苏、山东省实行网上报名(考前三天停止报名),具体报名时间见省教育考试院及考点公布时间。

2、报名时请提供下列材料:本人身份证、考生所在省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业考试报考证。

3、缴纳专业报名考试费。

四、考试地点及时间

省份

考    点

地址

咨询电话

考试时间

江苏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02583598977

2月1日

山东

山东淄博市招生考试办公室

考试地点见准考证

05332793622

2月20日

说明:考生须到户口所在省设置的上述考点参加考试,不允许跨省参加考试,同时按户口所在省的招生规定须参加省统考合格。

五、考试科目及分值

主项(65分,主项为声乐的考生,副项从器乐、舞蹈中自选一项;主项为非声乐的考生,副项一律考声乐)、副项(10分)、视唱(25分)。

注意:①考生参加考试所需的乐器(除钢琴)请自备;②参加声乐考试的考生,伴奏由考点统一安排;③考生报考中一切费用自理,食宿自行解决;④考试所需伴奏音乐由考生自备CD盘或U盘;要求CD盘U盘中只有本次考试所用音乐,考试中如发生CD盘音质不清楚或无法正常播放等问题,一律由考生本人负责。

六、分数查询

根据考生成绩及各省招生计划按一定的比例划定艺术类专业合格线,考生2016年4月中旬可在我校网上查询本人成绩及专业合格线,专业合格证不再寄发,网址:chnu.edu.cn键入考生号即可。

七、学费标准

2015年我校音乐学(师范)专业学费5000元/人·年,音乐表演专业学费7000元/人·年。以上学费属2015年标准,供参考,如有变动,按调整后的标准执行。

八、录取原则

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即在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文化考试成绩达到省划定的艺术类文化分数线,专业考试获得省统考及校考合格的情况下,由学校根据考生所填院校志愿(所报院校必须填写第一志愿)及专业志愿,按综合分(综合分=700*专业成绩/专业满分+300*文化成绩/文化满分)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九、复查

新生入学后,我校根据招生政策和录取标准进行复查,凡不符合录取条件或有舞弊行为者,取消入学资格。

联系方式

地址:安徽省淮北市东山路100号(相山校区)

邮编:235000 电话:0561-3803276

网址:chnu.edu.cn/

淮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音乐学院始建于1994年,拥有音乐学硕士授权点一个,设有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舞蹈学三个本科专业,2016年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两专业实行按大类招生。拥有建筑风格典雅的音乐楼二座,现代化音乐厅一个,中西乐器齐备,并拥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全套MIDI音乐制作系统(价值50多万元),拥有数码钢琴67架(价值90多万元),舞蹈房、排练厅、琴房、多媒体教室、合奏教室等,设施齐全,教学条件优越。音乐学院《声乐》课程分别于1998年和2003年两度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中国音乐史》课程于2006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音乐学》学科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38人,其中专任教师34人,教授3人,兼职教授4人,副教授12人,讲师20人,硕士14人,博士2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各1人。

二十年来,音乐学院教师教学、科研成果丰厚。近3年来,音乐学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其中,重点20篇,15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编写教材4部;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教研奖励6项,省级以上科研、教研项目7项,校级科研项目15项。

在办学过程中,音乐学院加强教学管理,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音乐学院积极开展学术科研活动,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定期举办教师、学生专场音乐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音乐比赛和科学研究。近3年来,学生在各类国家、省、市级专业比赛中获奖70多人次。

近几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5%以上,就业去向有高等院校、艺术团体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广东等地的中等专科学校及重点中学。

音乐与舞蹈学类

音乐学(师范)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基础宽厚、素质全面、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等学校音乐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管理工作者,并且担负着向更高层次教育输送人才的任务。

主要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手风琴、古筝、二胡、小提琴、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歌曲作法、合唱指挥、民族民间音乐、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音乐美学、音乐文献学、音乐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音乐教育学、中学音乐教学法等必修课及其他拓展学生专业能力素质的选修课程。

本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音乐表演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并具备突出音乐表演方面的能力,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等相关部门、机构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民族民间音乐概论、钢琴(普修)、和声学、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外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表演专业课(包括声乐、键盘乐器、中国乐器、管弦乐器、指挥、舞蹈等)、重唱、重奏、曲式与作品分析、形体舞蹈、电脑音乐欣赏与制作、电子乐器的功能与演奏、歌剧(音乐剧)表演(声乐)、艺术指导(指挥、钢琴专业)、合奏(器乐专业)、舞台艺术实践、意、德、法语语音与艺术歌曲、音乐美学(艺术概论)、音乐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音乐文献学、民族音乐学概论等。

本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学

培养目标:掌握舞蹈与音乐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舞蹈表演、编导与教学的能力,能在专业文艺团体、高等院校与中小学从事舞蹈表演、教学、编导及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篇(7)

 

―、师资队伍现状

 

1、四个来源,艰辛创业。建国以来,黔、苏、鄂3省在努力发展中幼师音乐舞蹈教育的进程中,积极聚集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初步形成了一支难得的基本力量。教师大体来自四个方面。一是五六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这部分人数量不多,但功底宽实、经验丰富。几十年来辛勤耕耘、成绩卓著,往往是教学中的骨干中坚、学科带头人;二是近十多年来相继毕业分配的大学生和少数留校任教的中师毕业生,他们是活跃在第一线的生力军;三是从艺术表演团体或文化馆站转来,一般均有某项业务专长的同志。他们多数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但经过实践锻炼,目前可以任教;四是几乎完全没有受过正规专业训练,主要是出于兴趣爱好或工作需要而通过业余自学走上教学岗位,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文化素养一般比较差。所有这些同志目前正承担着各校(音武汉音乐学院匡学飞王启晨万敬之乐、舞蹈)专业(加强)班和全部普通班繁重的教学和其他有关工作任务。

 

2、普遍缺编,音舞悬殊。掂3省不完全统计,共有音乐舞蹈教师约600人,分布在100所中幼师工作,这些学校普遍存在着缺编问题。教师最多的江苏无锡师范音乐舞蹈学校,共有17名教师,尚差5名。最少的如地处边远山区的湖北来风民族师范,预编数音乐教师5人、舞蹈教师1人,但现在只有1名音乐教师。在已有的音乐舞蹈教师中,舞蹈教师又远远少于音乐教师。象来风民族师范这样完全没有舞蹈教师的学校,并不少见。而且,老教师多数即将退休、青黄不接。这些,与中幼师音乐舞蹈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难相适应。

 

3、学历偏低,渴望深造。以3省总体情况看,中幼师在职音乐舞蹈教师中,有本科学历的很少,专科学历居多,还有一部分人(特别是舞蹈教师)只有中专学历甚至连中专学历也没有。以贵州为例,在全省约107名中幼师舞蹈教师中,有本科学历者仅14人,

 

占12%;有专科学历者不足70人,约占65%;无高等学历者23人,占23%。贵阳市幼师是一所条忤较好的学校,3名舞蹈教师目前均只有中专学历。争取高等学历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是大多数教师的迫切要求。此外,学历偏低直接影响职称的评定和晋升,并继而影响其他待遇问题。在没有(或失去)机会和暂无本专业培训渠道的情况下,有的教师只有利用业余时间去修读非音乐舞蹈专业(如中文、历史、管理)的文凭。这对于年龄大一些的同志,更为艰苦。

 

4,“单打一”与思迂现象。江苏省教

 

委师训处负责同志深有感触地说:“不少学校好不容易要来了一位音乐专业毕业生,可是只能单打一。钢琴弹得好的不会声乐;声乐好的不懂键盘和其他乐器;有的钢琴专业教师甚至不会即兴伴奏。”贵阳李冒全同志说:“如果一个人在一门拔尖专业之外,能胜任2至3门其他音乐专业课的教学是再好不过了。”“有了点本事以后就想飞走,进大城市,或者到舞厅去挣钱,不安心本职工作。”在调查中不止一次听到这种反映。在选送深造人员的问题上,不少校长说一定要选送真正热爱中幼师音乐舞蹈教育事业的人才出来学习,并希望在培训期间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二、培训提高势在必行

 

上述状况可见,目前中幼师音乐舞蹈教师急待充实、提高。对中幼师在职音乐舞蹈教师进行培训提高的意向,受到普遍而且热烈的欢迎。贵州省教委师范(训)处负责同志说:“你们能为全国音乐教育事业做这一怦实事,.我们实在感到高兴,但愿能早日付诸实施。尤其象我们这种经济上较为囷难的肩■份,就更希望你们能为我们音乐舞蹈师训工作尽一份力量。”

 

培训提向,以从教为本。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献身于中幼师音乐舞蹈教育事业的思想志向。培训提高以后,他们对于.中幼师音乐舞蹈教育工作应有更强的向心力,而不能“越搞越有离心力”。培训提高,要强调综合性、适应性,“一专多能。”学员毕业回去以后首先应该是更好地上讲台的教师,而不是上舞台的演员。用江苏一位老教师的话说:“音乐师范决不能办成第二声乐系、钢琴系或舞蹈科。”分+别侧重音乐和舞蹈的学员,应彼此兼学一些舞蹈和音乐课程,争取学成返校后能多兼一些教学任务。鉴于中幼师多数地处基层以至少数民族地区,其主要职能在于培养面向少年儿童的音乐舞蹈师资,在对中幼师音乐舞蹈教师的培训提高中应注重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的内容、儿童音乐舞蹈的特征,并侧重编创理论与技能的传授。

 

,教育学、心理学的开设,对于树立巩固学员的专业思想和提高他们教书育人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开设此课既能使学员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总结实践经验,认识上得以升华,而热愛音舞教育工作,自觉地、科学地、规范地组织音舞教学和课外活动,又能使学生知识结构合理,体现师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