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舞蹈助教实习工作总结

舞蹈助教实习工作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8 15:30:48

舞蹈助教实习工作总结

舞蹈助教实习工作总结篇(1)

聋人舞蹈教育一直是我国特殊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聋人舞蹈教学方式已发生了根本变化。早期舞蹈教师通过借助震动地板、击打鼓等传统方式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教学内容也相对简单。现在聋人舞蹈教学逐步向旋律性、艺术型、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教学方式也从自然发展向模仿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进行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多媒体无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就多媒体在聋人舞蹈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分析,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多媒体;聋人舞蹈;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新时代新形势为大背景,新技术不断进入到各个领域,在聋人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这也将成为未来聋人教育发展的趋势。为了完善聋人舞蹈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如今的教育改革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

1在聋人舞蹈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必要性

聋人的舞蹈教学与其他聋人基础类型的教学在培养目标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被广泛应用,传统舞蹈教学方法再也不能完整地表达出舞蹈课程规范的概念、术语和一定难度的舞蹈动作,为了讲明舞蹈术语和舞蹈动作,教师可能需大量板书和时间进行示范,最终也许花费大量时间也没完成教学目标。当多媒体引入舞蹈课堂教学中,将极大方便教师,多媒体教学有许多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如信息量大、化繁为简、化易为难、化静为动、化快为慢等,它能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知识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此外,运用得当的多媒体会有其他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教学效果,极大增强了舞蹈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充分调动起聋人的其他感官器官来参与其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多媒体技术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为结合舞蹈教学内容运用视频、动画、字幕等资源整合设计制作成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使其教学形式多变,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氛围更富有趣味性和创造性,而为更好地发挥多媒体作用,使聋人得到方便,结合实践经验,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认真看待舞蹈课件的研发舞蹈课件作为舞蹈教学信息的载体和教学辅助手段,它的好坏关系着“聋生”掌握舞蹈知识和舞蹈动作的效果,作为舞蹈课件设计者要熟悉舞蹈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在充分掌握舞蹈教学知识、教学内容和教学规律的同时并了解“聋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只有这样,在课件的制作和研发时才能在视频的创意、动画内容结构、字幕脚本写作格式等方面提供充分的见意和思路,才能设计和开发出高品质的课件,才能真正使“聋生”在多媒体教学的舞蹈课堂中获益。

2.2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我们不应把残疾看作缺点,而是要当成一种特点,在我们最初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阶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制定是依据聋人听力障碍的特点而进行的,借此通过强烈的震动来传递信号,以此让聋人来获取节奏的信息。随着社会日益进步和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舞蹈基础教育方式不再适应现在“聋生”的发展,而

是更偏向于利用聋人敏锐和细腻的观察力即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来进行教育。这种情况下,舞蹈学习者由被动学习成为主动者,他们通过主动性、创造性的学习,加工整合信息。2.3完整的系统工程多媒体技术运用是一项多方面人才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拥有一系列环节,要有策划、设计、审定、制作等。拥有制作人员的软件必须保证教师和制作人员沟通每一个环节,抓住课件的关键所在,体现聋生的特点。同时,教师运用过程中,避免过分依赖多媒体,有时课件形式过分五彩缤纷,会导致学生过分关注形式,反而影响学习效果。

3多媒体在聋人舞蹈教学中的经验和问题

3.1多媒体在聋人舞蹈教学中的经验将多媒体运用到聋人舞蹈教学中会极大帮助学生理解舞蹈知识,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在推广多媒体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首先,适应一些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各有特点,在课件的设计安排上不能用一条直线上下串联,要有一些分支程序,条条大路通罗马,多设计几条路径,这样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在运用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对教导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可完全依赖多媒体,非重点的内容尽量有教师使用简明易懂的手语、身体示范来使学生认识了解。如若全部依赖多媒体反而造成没有重点,失去新技术的最初意义,严重阻碍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最后,在社会逐步认识到这一特殊群体时,聋人群体也越来越想要更加正规的训练,表演机会。春节联欢晚会上《千手观音》大获成功,向社会展示聋人高超的舞蹈功底,大大改变了社会公众对聋人的看法,同时,鼓励越来越多热爱舞蹈的聋人追逐自己的舞蹈梦想,实现人身价值。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使更多聋人通过现代的设备和影像资料,达到他们模仿的效果。所以,多媒体给更多聋人机会学习舞蹈,并且也是他们实现艺术梦想的重要途径。

3.2多媒体在聋人舞蹈教学中的几个问题第一,一些年龄较大的舞蹈老师不够重视多媒体,将它看作可有可无的东西,还是坚持传统教育,不愿学习使用新技术,这种旧做法终会被淘汰,旧观念必需改变。第二,师资缺乏和学校重视度,聋人舞蹈教育在很多学校仍不被重视,开设舞蹈教学课程也很少,相对的师资就较缺乏,舞蹈教师学习和交流机会就较少,影响了教师学习新事物的热情和多媒体的应用与普及。第三,更新技术、增加开发力度,现在条件下许多媒体课件存在明显的科学性错误,或沟通不令人满意,有的设计不够精良。课件质量直接影响多媒体技术应用效果。虽多媒体技术在现代聋人舞蹈的应用刚开始,软件开发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相信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发展,多媒体教育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进入课堂,把优秀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反映到教学课件中,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改善。但也必须看到,现代化教育手段只能在人的操纵下工作,它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教学工作。

4总结

在过去,我们认为教导聋生学习舞蹈,只要能掌握手语就能胜任聋人舞蹈教学,但这种想法已随着科技的发展慢慢淘汰,也已不能适应未来聋人舞蹈教育的发展。我们相信,在和谐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公益性演出活动的频繁开展,提高聋人舞蹈教育师资的手语技能,开发较高质量的聋人舞蹈课件,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聋人舞蹈教师地位,使聋人舞蹈教学得到重视,不仅可推动聋人舞蹈教育的发展,还将进一步突出聋人舞蹈教育师资的专业价值,使他们成为建立和谐社会所需的特殊人才。

参考文献:

[1]郭景彪.聋人舞蹈无障碍教学方式的探讨[J].现代特殊教育,2008(11).

舞蹈助教实习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小学音乐;舞蹈元素;快乐课堂

一、律动导入中融入舞蹈

音乐课堂要体现它的愉悦性,教师要在课堂的律动中加入舞蹈的内容,借助舞蹈的生动快乐,来创设音乐课堂的活跃氛围。教师要在课堂之初,运用舞蹈律动,拉近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让学生在律动舞蹈的带动中放松心情,缓解紧张的情绪,帮助他们体验快乐、感知节奏,以愉悦的状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学习歌曲《跳吧,跳吧》时,我在课堂的律动环节就结合了舞蹈的元素,我将歌曲《跳吧,跳吧》的伴奏作为律动音乐,因为这首歌曲的节奏旋律很适合作为舞曲,而且律动结合这首曲子,也有助于学生对歌曲旋律的进一步感知,为后边的学习提供一个有利的帮助。随着歌曲的动感节奏,教师进行舞蹈律动的表演,学生也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模仿着老师的舞蹈动作,快乐地舞起来。当然,教师律动的目的不是锻炼舞蹈的技巧,而是在舞蹈的集体律动中愉悦身心,为此,动作的设计应该更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快乐中舞蹈。律动是音乐课堂中不容忽视的一项内容,音乐教师借助舞蹈形式来活跃课堂,有助于课堂和谐氛围的形成。为了便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学生两人一组,展开舞蹈的互动表演,为了激发学生的表演热情,我也与学生结成两人组,将课堂的气氛变得更加活跃,也更好地拉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帮助学生更加愉悦地投入到音乐课堂的教学活动中。

二、学习过程中配上舞蹈

音乐课堂要实现其课堂的活跃性,要让学生感知音乐当中的快乐,舞蹈元素的结合,让音乐的快乐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在歌曲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舞蹈学习的活动来丰富课堂,生动教学,让舞蹈的学习辅助音乐歌曲的学习,帮助小学生更快的记忆,达到音乐教学的高效性。例如,在教学歌曲《七色光之歌》时,我就巧妙结合了舞蹈动作的学习,让学生在舞蹈的学习中,感知更加丰富生动的音乐教学,也让学生借助舞蹈的动作来记忆歌词,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舞蹈动作的设计和歌词内容紧密结合,每一个动作都是歌词形象的表演,这样的编排有助于学生记忆歌词,对歌曲的学习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目的。音乐教师在歌曲的学习中,巧妙结合舞蹈的学习,让学生边唱边舞,用舞蹈来帮助他们快速的记忆,用舞蹈来帮助他们充分表现情感,学生在舞蹈的生动课堂中快乐地学习,将内心的情感尽情地展现。

三、拓展环节中创编舞蹈

音乐教学活动的拓展环节是一个非常灵活的环节,在这一个环节中,教师应该更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要借助舞蹈的创编活动来丰富音乐课堂,让学生在舞蹈创编中发挥其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他们的灵动思维,让拓展互动更加地趣味生动,同时音乐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例如,在教学歌曲《哦,十分钟》时,我在音乐课堂的拓展环节进行了舞蹈的创编,让小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在欢快的舞蹈中展开自由的创编,呈现自己个性的艺术形式。为了更好地完成创编任务,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结组展开集体的互动创编,这样有利于提高创编的速度和质量,也让学生在互动创编中感知合作的快乐。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创编中的小问题,确保创编活动顺利开展。创编完成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作品的展演,这是检验学生创编的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表演能力的方法,学生在舞蹈的创编中,开发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表演的活动中提高了课堂的愉悦性。教师借助音乐课堂的拓展环节,展开舞蹈的创编活动,让学生在创编过程中,既感知到了互动合作的快乐,也逐步提高了自己的音乐综合能力。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融入舞蹈的元素,要借助舞蹈的生动灵活性,来活跃音乐课堂的氛围,让学生在舞蹈律动、舞蹈学习和舞蹈创编教学活动中,快乐的展现、自由的想象、畅快的创编,尽情展示小学音乐课堂的无限精彩。

参考文献:

[1]陈琰峰.浅议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对学生身心的影响[J].小学教学参考.2010(06).

舞蹈助教实习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学;基础差异;因材施教

幼儿舞蹈是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幼师)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对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普及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舞蹈课程的改革已是势在必行。笔者作为一名幼师舞蹈教育工作者,在此,对幼儿舞蹈教学的现状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幼师幼儿舞蹈教学现状

目前,由于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幼师的幼儿舞蹈教学面临着诸多困境。一方面,由于刚转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上,舞蹈教师们都还没有完全摆脱中专的影子。另一方面,在教学上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行之有效和指导性强的教学大纲。基于上述因素,笔者认为幼师幼儿舞蹈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育对象已变化

升格后的幼师在生情上已发生很大变化。以往中专层次的学生平均年龄在15-18岁之间,在身心方面都还没有完全成熟。因此,在学习上主动性和能动性不强,在课堂上基本处于被动状态。但是,现在大专层次的学生平均年龄在18-22岁之间,在身心方面均已基本成熟。因此,和以往的中师生相比较,大专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高,参与性较强,能动性较好,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已发生改变。在学生的学习情况方面,相对以往来说也较复杂,以往所招收的学生是初中毕业后考入,大都没有舞蹈基础,而升格后的幼师所招收的学生大致可分为两年制大专生和三年制大专生,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文化基础呈现出两种状态。其中两年制大专的学生是五年制中专升段至大专的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舞蹈基础,但文化理论基础较薄弱;而三年制大专的学生都是高中生通过高考进入幼师,基本上都没有舞蹈基础,但文化理论基础较好。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新的生情,势必要求教育工作者通过调整教学状态,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等一系列教学措施来适应当前教育对象和教育形势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二)教学内容待完善

随着生情的变化,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较强,幼师原有的幼儿舞蹈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现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方面,中专的教学内容以实用为主,实践课程占主体地位,理论课程很少。而大专的教学内容则需要以应用为主,这就要求提高理论课的比例,使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在专业上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升格后的幼师生情发生变化,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文化基础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以往适用于中专层次单一的教学内容显然已经不再实用,需要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完善。而国内专科层次的幼师几乎都是近几年才升格,在教育教学上几乎都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如何更新幼儿舞蹈教学内容,需要当前幼师舞蹈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完善。

(三)教学方式需改进

中专层次的学生年龄小,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不强,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通常采用“少练多说”、“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而大专层次的学生年龄较长,学习能力较强,学习参与性也较高,教师如继续采用中专时的教学方式势必会抑制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另外,升格后的幼师在硬件设施上已大大改善,现代化教学设备齐全,教师若只停留在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上,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如何运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转变教学观念,改进传统教学方式,也是幼师舞蹈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改善幼师幼儿舞蹈现状的对策

幼师幼儿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课程,是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改善好当前幼儿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育对象的变化促使幼师舞蹈教师必需转变教学观念以适应当前幼儿舞蹈教学的需求。首先,要了解学生情况。作为舞蹈教师,面对新的生情,应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大胆作出课堂评价,并提出好的建议,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并进行课后交流,做好调整教学观念的准备;其次,要摸清行业动态。幼儿舞蹈源于幼儿,也服务于幼儿。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的摇篮,更是幼儿舞蹈教学实施的终端。因此,幼师舞蹈教师应深入幼儿园,了解行业发展情况,摸清行业最新动态,掌握行业教学方向,总结出转变教学观念的思路。最后,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在了解了学生情况,摸清了行业动态之后就应作出总结,调整状态并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在转变教学观念的过程中,需循序渐进,在教学过程中慢慢调整,给自己和学生制造一个缓冲期,不可操之过急,以免造成学生在心理上的突兀,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在转变教学观念的过程中应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是否接受或喜欢新的教学观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

(二)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幼儿舞蹈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针对性对幼儿舞蹈教学成效有着巨大的作用。面对新的生情,幼师舞蹈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制定出合理的教学大纲,完善教学内容。

1.重视理论素养,促进综合能力。幼师幼儿舞蹈教学内容应增加理论方面的学习,并将理论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从单纯感性的动作感知和模仿,逐步提高到对幼儿舞蹈理念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以提高自身的舞蹈综合能力。建议增设幼儿舞蹈欣赏和幼儿舞蹈教学法等内容。幼儿舞蹈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重要内容。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幼儿舞蹈作品,教师作专业性的分析,并在思想上作正面的引导,培养学生体验美、感受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幼儿舞蹈教学法是一名合格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理论知识,是对所学幼儿舞蹈知识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的系统规范和理论阐释。幼儿舞蹈教学法的完善与规范、逻辑性的强弱和体系的统一标志着幼儿舞蹈这门课程的成熟性。因此,幼师舞蹈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幼儿舞蹈教学法这一重要内容。可先组织学生统一学习理论知识,了解教学法的基本知识;再由教师示范讲解,让学生清楚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每个环节应该如何运用教学法中的知识;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写出教学计划、教案和教学总结;最后,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节完整的幼儿舞蹈课。通过增加以上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较扎实的理论知识结构,并结合所学舞蹈技能充分运用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把握基础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幼师学前教育专业两年制和三年制的并存状态,使得学生的基础差异较大,这种差异在幼儿舞蹈方面尤为明显。因此,舞蹈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学生基础差异,因材施教,分别制定出两年制舞蹈教学大纲和三年制舞蹈教学大纲。就两年制而言,应在以往所学知识上有所加强、加深。如,增加幼儿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使学生将中专时所学的幼儿舞蹈和民族民间舞蹈有效的结合;增加幼儿舞蹈剧目排练和创编的学习,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所学舞蹈元素充分利用;增加幼儿舞蹈欣赏和幼儿舞蹈教学法的学习,使学生提高理论知识,并与技能知识相结合,从而增强实践能力。就三年制而言,学生几乎没有舞蹈基础,但是要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学完所有理论和实践的全部内容,这就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同时,注重职业性和应用性。如,基训方面,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去除需要大量柔韧性和力量性的动作,将以训练学生优美体态为目的的组合,作为主要基训教学内容;民族民间舞方面,在保留基本体态动律组合的基础上,去除大量纯粹的单一组合和综合组合,以幼儿民族民间舞为主要教学内容;幼儿舞蹈创编方面,将幼儿舞蹈欣赏与幼儿舞蹈创编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为前提,结合幼儿舞蹈编舞技法,形成一套新颖而有特色的、适合学生需求的幼儿舞蹈创编教学内容。以上教学内容,不仅照顾了学生不同基础的学习需求,完成了幼师幼儿舞蹈教学的要求,提高了理论素养,还结合了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性,充分发挥了幼儿舞蹈这门课程的应用性,为学生今后的幼儿舞蹈教学工作储备了深厚的知识能量。

(三)改进教学方式

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内容的完善,势必要求教学方式也要进行相应的改进。

1.教师重新定位,变主体为主导。改进幼儿舞蹈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中的定位是关键。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定位则应是课堂主导者,给予学生引导、指导和教导。例如幼儿舞蹈教学中蹦跳步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小兔、袋鼠等动物跳动时的影像视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模仿,去找腿部的发力点,然后教师再给予正确的指导,最后教导学生在生活中要懂得去发现美,感知美。通过以上方式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参与意识,从而使幼儿舞蹈教学成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高效教学。

2.教室不再单一,变固定为移动。幼儿舞蹈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舞蹈教学,它既是舞蹈技能的培养,也是审美感知的培养;既需要严谨的教学态度,更需要注重兴趣的激发。笔者认为,多变的空间和充满趣味的环境更有助于幼儿舞蹈的学习。在幼儿师范专科院校有很多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活动室和实训室,其空间多变,环境优越,设备先进,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所学知识,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空间资源,将原本单一的学习空间,变得丰富而机动。例如,幼儿舞蹈欣赏和幼儿舞蹈教学法的学习,可以利用学前教育专业的活动指导实训室,这是一个完全模仿幼儿园教室的实训空间,里面的环境布置充满童真童趣。这样的环境让学生在欣赏幼儿舞蹈作品时更能深刻体会作品内涵,有助于学生幼儿舞蹈欣赏的学习。而逼真的幼儿园教室布置,在学生独立试讲幼儿舞蹈课时能更真实的发挥出自己的教学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幼儿舞蹈教学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师的幼儿舞蹈教学的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基础差异,因材施教,完善教学内容;突破传统形式,准确定位,改进教学方式。努力使幼师幼儿舞蹈教学现状得到有效改善,从而促进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仪.高职学前教育“幼儿舞蹈”课程设计[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6.

[2]刘莉恒.舞蹈课堂教学发展现状及对策[J].艺术教育,2013,2.

舞蹈助教实习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舞蹈课 基于工作过程 改革

长期以来,虽然我们不断的进行课程改革,但课程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无疑,课程内容的程序化已成为制约课程改革的关键。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是凸显成人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结果导向教学方法的理论观念,它是世界先进的职业教育方法之一。对于幼艺专业舞蹈课来说,就是要以幼儿园工作的需求为目标,以幼儿教师舞蹈编、导、演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幼儿园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安排,以任务的完成过程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这种教学模式能达到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本人基于上述理论,提出对成人高校幼艺专业舞蹈教学进行四点改革。

一、理论课程改革

成人高校幼教专业舞蹈课程的基本理论通常涉及舞蹈的起源、定义、简史和种类等方面,另外,还有各舞种和幼儿舞蹈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按照常规教学讲解起来,难免有些枯燥,可设计修改为课下学生搜集资料思考问题,带问题来上课,上课时师生一起分析讨论解决问题,教师不再通篇讲解。这样既可压缩理论课课时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实操课上,又培养了学生找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及其对职业岗位的适应性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基本功课程改革

基本功的训练是一切舞蹈学习的基础,常规的教学会对学生进行较严格的训练,但是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原则,幼教老师并非舞蹈演员,所以无需按照舞蹈演员的标准进行训练,训练的要点应该在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最终能在幼儿园的工作中,指导幼儿进行舞蹈训练即可。基本功训练课程可以改革为,教师选择适合的内容以幼儿的训练方法来进行训练。如,学生可以在地面练习压腿、压垮、弯腰和踢腿等。学生们可以分组练习,每次课每组选择一个同学做“小老师”指导其他同学的基本功训练。这样能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幼儿的训练方法,锻炼基本功教学的能力,为幼儿园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创编课程改革

在创编课上,可以根据引入问题、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结果的四个步骤进行教学改革。

首先,引入任务,提出问题。教师通过工作任务展示,提出问题,讲解任务应用背景。创编课上教师每次可以给学生一个幼儿园教学中会出现的题目,如圣诞节快到了,要组织小班同学进行舞蹈表演。给学生一个切入点,建立感性认识。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其次,分析任务,制订方案。师生对圣诞节编排舞蹈节目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把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或自由结组,每组分别制定设计方案。

再次,实施方案,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如,在创编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需要从网上下载视频或对音乐进行编辑等问题,教师就可以适时讲解相关内容,辅助学生完成任务。教师在过程中始终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

最后,评价成果,引申提高。创编任务完成后.师生共同评价作品。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提供新知识、新要求,对知识的构建进行引申和提高。

四、教学法课程改革

舞蹈教学法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的知识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思维、教学模式都要改变,应创设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有机会完成与典型工作任务较为一致的学习任务。本人恰好具有一定的幼儿舞蹈教学的实践工作经验,能够指导和调整教学活动,在与学校相关部门进行协商之后,可将幼艺大专班学生分期分批安排到本人所教幼儿舞蹈学习班上听课或做助教,回到课堂上后再进行讨论和总结。

以上是对基于工作过程的幼艺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还有待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使这种教学模式切实应用到成人院校的课程教学中,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舞蹈助教实习工作总结篇(5)

1高职舞蹈教学师生互动模式的利用意义

1.1促进师生之间相互了解

理应互动模式,可以将学生对于舞蹈教学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出来,加深教师和学生对于彼此的了解。教师和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就可以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提高高职舞蹈教学的效率。

1.2有利于组织课堂活动

在课堂活动当中需要教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构建出和谐的课堂氛围,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的交流,以具体的活动步骤为基础,使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下去,制定具体的课堂活动计划,首先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以此作为指导,促进教学活动顺利的进行,提高加血效率。

1.3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在互动教学模式当中,首先需要培养他们的参与热情,在这些活动当中帮助学生互相了解,大家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可以加快教学任务完成的速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论高职舞蹈教学师生互动模式的运用

2.1建立良好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在高职舞蹈教学当中,教师和学生很多时候是分离的,舞蹈教师还经常扮演控制者的角色,学生的独特需要没有得到重视,与此同时学生缺乏思考的自由和行动的自由。建立师生关系,舞蹈教师和学生需要在平等和谐的氛围当中更好的发展。学生需要认清和教师的关系,投入到舞蹈学习当中,真正的感受舞蹈的魅力。舞蹈教师也要不断完善自己,明确自己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把他们当做自己的朋友,给予他们最大的理解和尊重。

2.2明确教学目标

高职舞蹈教学的内容非常复杂,但是其学时又不够用,具有一定的限制,那么就需要制定良好的教学目标,发挥着指导作用,促进互动教学更快的开展。舞蹈教学的目标和流程以及课时等各个部分需要得到科学的分配,引导学生有规划的实现舞蹈训练。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采取互动教学模式,使高职舞蹈的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2.3利用互助式教学模式

创新高职舞蹈教学的模式和观念,利用分组学习的方式,结合项目教学学,在训练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舞蹈要领。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均等的小组,小组成员要包含各种学习成都的学生,分给他们不同的任务,引导他们利用互动方式进行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可以进行训练,掌握舞蹈动作。教师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针对学生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在互动的过程中,可以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了解,这样就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学习效率,使高职舞蹈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2.4利用互联网技术

近些年开始盛行微课堂、翻转课堂等教育概念,在这些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互联网信息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翻转课堂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学习知识,鼓励学生大胆的去总结、提问,养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利用翻转课堂形式,将师生交流的机会增多,并且可以实现信息共享。通过各种多媒体技术,可以转变高职舞蹈教师教学观念,使其教育理念得到更新,结合当前的形式更好的实践舞蹈教学。

2.5提供给学生表演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展现的舞台,多给他们创造表演的机会,鼓励学生展示出自己的学习成果,其他的学生和教师作为评委,评价学生的表现,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不租之处。

作者:符洪健 单位: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艳.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探讨[J].职教通讯,2011(06):40~42.

[2]董宏建.合作式案例教学在高职教育类课程中的运用价值及要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4):8~10.

舞蹈助教实习工作总结篇(6)

摘 要:舞蹈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素质教育内容,通过舞蹈教育,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体质,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学生的思想境界,引导学生对更高精神生活的追求。舞蹈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学生高尚情操培养的有效途径。结合实际教育工作,探讨舞蹈教育当中还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舞蹈教育更好的发展,为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提供帮助。

关键词:舞蹈教育;问题;策略;思维方式

舞蹈教育自从开设课程以来,一直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尤其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逐渐深入,舞蹈教育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对舞蹈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舞蹈教育系统也逐渐趋于完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优化舞蹈教学课程,使得舞蹈教育的理论与实际联系更加紧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今天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舞蹈,舞蹈正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人们对舞蹈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生活中也十分广泛地参与到了舞蹈当中。舞蹈教学过程中,如何解决仍然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过程中如何创新教学理念,如何保持本专业持久性等等,都是需要我们去解决的问题。

1,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普及性

教学实践活动中,舞蹈课主要是通过舞蹈作品欣赏和丰富的校园相关文化活动来开展的[1]。学生在学习舞蹈的时候,往往会受到身体条件的影响,同时学生的年龄也会对舞蹈的学习产生影响,如果学生在这些方面条件不好,就会排斥学习舞蹈。而农村来的学生往往不具备良好的身体条件,因此学习舞蹈特别不积极,甚至对舞蹈学习缺乏信心,个别的同学更是表现为害怕舞蹈学习。这些影响因素对舞蹈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困难,阻碍了舞蹈教育的向前发展。舞蹈作品欣赏达到舞蹈学习目的的过程中,很难实现更深层次的舞蹈教学。而学校文化舞蹈活动当中学习舞蹈,参与其中的往往是舞蹈专业的学生或者是艺术团体的同学,很少有普通同学参加,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舞蹈学习还是缺乏积极性。此外,普通学生在欣赏舞蹈作品的时候,其欣赏能力也是一个影响因素,需要进一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综合这几个方面的原因,使得舞蹈教育的普及程度还远不及其他艺术门类。

1.2重视程度不够

根据有关调查统计,舞蹈课程的开设,大多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开设的舞蹈课程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技能技巧型的课程,以欣赏舞蹈作品和声乐学习为主;第二类是基础知识型的课程,以舞蹈训练和基本乐理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满足选学艺术类相关课程的学生基础知识的需求;第三类是个别特殊课程,主要是单个的音乐欣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类课程开设的比例也各不相同,教学大纲也没有规范的要求,考核标准也不够完善。

1.3设置舞蹈课程时没有完美地结合创新性人才培养

目前的舞蹈教学,主要注重的是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不断提高了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但是另一方面,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艺术思想的培养没有能够得到重视,这些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教学过程中将人才培养的关键定在了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上,而事实上则是舞蹈艺术是可以对逻辑思维产生影响并逐渐完善,同时还能够不断促进其不断发展的。特别是科技研究类教学活动过程中,更是忽视了舞蹈教育在艺术教育中与研究活动的有机结合[2]。艺术思维对科学研究的影响主要是因为二者虽然具有不同的形态,一个为抽象的、严谨的,另一个为形象的,但是形象化抽象的思维之后,能够对思维方式进行拓展,而借助抽象思维,又能够将舞蹈形体艺术进行抽象化,从而促进舞蹈艺术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二者之间并不是相互矛盾的关系,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1.4技能和理论失衡

大多艺术类专业之中均设置了舞蹈教育,在学习舞蹈的学生之中,如果有舞蹈天赋,或者有这方面艺术特长的学生,在对其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注重舞蹈技艺的提高,而很少能够同等程度重视人文社会等学科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缺乏艺术评价的能力,也没有足够的艺术欣赏的能力。舞蹈教育中需要舞蹈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理论,需要掌握各方面的艺术能力,要能够提高综合技术水平,促进整体的发展。舞蹈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技能学习过程中要理解理论知识,要消化拓展思维;而在舞蹈理论学习中要联系实际,要通过引导,让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作品的创作过程,理解作品表现的内容,把握作品创作的动机。充分了解作品的背景,促使学生从社会学、艺术学、美学、哲学等角度对自己的感受进行阐述,从而不断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逐渐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

2,舞蹈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2.1设置舞蹈课为必修课

由于各种实际因素的限制,设置舞蹈艺术课为主干课程是不现实的,但是,将舞蹈艺术课设置为一门必修课是完全可行的[3]。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身体条件,在设置课程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满足渐进性的要求。舞蹈理论教学中,主要讲解舞蹈的基本理论,而后通过对舞蹈作品的欣赏,加以自己的分析和理解,从不同的科学角度对作品进行鉴赏和评价。长期的反复训练,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实现提高艺术素质的根本目的。在设置舞蹈课程的时候,还需要设置一些艺术哲学、舞蹈心理学、舞蹈美学、舞蹈社会学等选修课程,以交叉学科的形式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提高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2开展丰富多彩的舞蹈活动

素质教育中,舞蹈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舞蹈教育除了实践课和理论知识学习之外,还应该有很多的舞蹈交流文化活动。在学校可以经常组织舞蹈晚会、舞蹈沙龙以及舞蹈比赛等[4]。舞蹈专业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参与,主动帮助其他同学,不断激发普通学生的舞蹈学习积极性,逐渐培养大家的舞蹈兴趣爱好,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成立工作室或者舞蹈团。不断扩大交流合作,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不断应用到实践和创作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2.3完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专业教师,特别是舞蹈专业教师,不仅仅要具备舞蹈专业的知识,更需要具备社会学、心理学、美学、哲学等相关知识,只有当教师具备完善知识结构的时候,才能够有效实现学生艺术培养的目标。

3,总结

舞蹈教育是现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思考探索,充分重视存在的问题,通过创新,不断完善舞蹈教育体系,实现全面提高整体素质的根本目标。(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丁辛.高等学校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黄河之声,2012,16(3):85

[2] 于彬.试析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26(1):191-192

舞蹈助教实习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体育院系;体育舞蹈;拉丁舞;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1-0025-02

体育舞蹈是体育与舞蹈艺术的交叉及其完美结合,既具有体育的特性又具有舞蹈艺术的特点。体育舞蹈拉丁舞很大程度上还没有脱离舞蹈的范畴,但它与其他舞蹈相比又是有很强的个性特征。本人通过实习,感受到学生对于该专业的喜爱和学习热情,从而使我对拉丁舞教学工作更加投入。在此,借助于体育教学原理对于本人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常见的教学问题进行探索,对教学的实质问题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了归纳,旨在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依据。

1.体育舞蹈拉丁舞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

1.1 体育舞蹈拉丁舞教学内容

体育舞蹈教学包括理论、技术、能力三方面的内容。

(1)理论教学是通过理论讲授、课堂讨论、教法作业以及电化教学(看录像、幻灯)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体育舞蹈的特点和内容、体育舞蹈发展简况、体育舞蹈术语、体育舞蹈教学法、优育舞蹈训练法、体育舞蹈比赛的组织与裁判方法等方面的系统理论。

(2)技术课的教学任务是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体育舞蹈动作的方法、要领及教学方法: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塑造优美的形体:增强各种身体素质等。在技术课教学中贯穿理论知识的讲解,促进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动作技术与教法的掌握;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各种能力。

(3)能力培养是体育舞蹈教学内容之一,应当根据体育舞蹈项目的特点,结合理论与技术课的教学进行。参加体育舞蹈的运动者,不但要掌握动作的方法、要领,懂得体育舞蹈基本知识,而且要具有看书自学体育舞蹈动作的能力,进而能够动作所学的动作素材自编成套动作,自己练习或指导别人练习。在培养体育舞蹈师资、人才的工作中,不但要让他们系统掌握体育舞蹈理论和动作技术,而且采用多种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1.2 体育舞蹈拉丁舞教学任务

体育舞蹈教学任务可分为四个方面,即认识类、技能类、情感类和应用类。

(1)认识类主要是初步建立动作的正确概念;掌握动作的技术原理:初步掌握创编成套动作的一般规律;学会识别音乐节奏;初步掌握动作与音乐配合的技巧;初步掌握提高专项身体素质的理论与方法。

(2)技能类主要是初步掌握动作节奏与动作方法:改进单个动作或连接动作技术:提高动作的熟练性;提高动作与音乐配合的致性。

(3)情感类主要是培养对体育舞蹈的兴趣;培养刻苦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增强自信心;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合作意识:增强竞争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培养动作中的情感表现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4)应用类主要是培养灵活应用动作素材、随意创新编排组合的能力;初步掌握创编体育舞蹈教学组合动作的方法:初步掌握创编表演动作、组织表演活动的方法;培养肢体语言力。

2.体育舞蹈拉丁舞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及应把握的方法

2.1 应遵循的原则

2.1.1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含的原则

体育舞蹈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的双边活动,师生双方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缺一不可,其中教师积极的主导作用更为重要。教师不仅要有很强的事业心,精通体育舞蹈理论、技术和教学方法,而且要善于启发诱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1.2 直观与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这是根据人们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认识规律提出来的教学原则。

2.1.3 循序渐进的原则

体育舞蹈项目内容繁多,在教学内容、教学顺序以及运动量的掌握、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要贯彻此原则。

2.1.4 身心全面发展的原则

体育舞蹈动作类型多,各类动作对身体有着不同的锻炼价值,教学中必须考虑各类教材的技术特点和锻炼价值,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全面掌握各类动作技术的同时身体也得到全面发展。具体操作时应注意:

2.1.5 巩固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从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来看,学习初步掌握的动作技术和技能,只能通过不断巩固和提高,使其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在大脑中牢固地建立了动力定型,才能够在运动实践中运用自如。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贯彻巩固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2.2 应把握的教学方法

所谓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向学生传授体育舞蹈知识、技术、技能、发展与专项有关的各种能力等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措施和方法。体育舞蹈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很多,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完整法与分解法、语言法、观察法、比赛法等。各种教学法又包括一些具体方法。

2.2.1 完整法和分解法。

(1]完整法:完整法是指教师对所学动作进行完整教学:完整地讲解、示范、练习,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完整动作概念。这种方法有利于对动作结构、节奏和连接技术的了解。

(2)分解法:分解法指教师对所学动作,按其技术环节分成几个可以单独练习的部分或段落来教,进行分解讲解、分解示范、分解练习。

2.2.2 语言法

所谓语言法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任务与要求、动作名称、动作方法及要领、练习方法、纠正错误及进行思想教育。语言法在体育舞蹈教学中体现为讲解、口令及提示等。

2.2.3 观察法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学生通过看示范动作、看图片、看动作录像等方法能够获得生动、逼真的动作形象。

2.2.4 练习法

练习法是有目的地多次重复单个动作、组合成套动作的方法,是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2.2.5 练习组织形式

根据练习的目的、场地大小、学生人数、动作特点、练习时间及运动量的要求等因素确定练习形式。

3.体育舞蹈拉丁舞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分析

体育舞蹈技术教学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正确掌握动作技术和不断提高运动技能。动作技能的形成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特点亦不同,必须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缩短动作技能形成的时间。

3.1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

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像和概念,粗略掌握动作方法,防止多余动作和错误的出现。

3.2 改进与提高阶段

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是消除各种错误,进一步掌握动作技术细节,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节奏感。

3.3 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是不断强化已形成的运动技能,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增强动作的熟练性、准确性、幅度和表现力,使学生能够轻松自如、准确、优美地完成动作,运动技能达到自动化程度。

体育舞蹈教学实践表明,在运动技能形成的各阶段,根据学生基础和动作特点,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把若干种教学方法合理搭配、综合运用,能够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孟昭鑫编著,体育舞蹈拉丁舞[H].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