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4-03 09:51:04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篇(1)

关键词:舞蹈 作品赏析 方法

目前,全国各个舞蹈专业院校或非专业院校的舞蹈专业,大都开设了《舞蹈作品赏析》这门课程,而且很多高校的舞蹈专业的硕士招生也要求考《舞蹈作品分析》这一科目,因此,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而言,《舞蹈作品赏析》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目前学生针对这门课能够参考的资料和著作虽为数不少,但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著作类对大量优秀的舞蹈作品进行评述,这对于指导学生欣赏和深入了解作品,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但对于如何让学生自己分析作品,或者说分析舞蹈作品的方法是什么,这一关键性的问题却涉及甚少。这类著作如:刘青弋主编的《中外舞蹈作品赏析》六卷;1冯双白著的《舞蹈鉴赏》;2江玲、陈鸿、毛毳主编的《舞蹈鉴赏》3等。另一方面,目前发表的论文中虽涉及到舞蹈作品赏析课程。但大都关注于舞蹈赏析课程的设置4及美育功能5,对于分析舞蹈作品的方法也涉及甚少。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总结出有关于舞蹈作品赏析课程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进行探讨,试图帮助学生找出舞蹈作品分析的有效方法。

问题一:赏析与欣赏的区别

目前,大多数学生对于“舞蹈作品赏析”的理解仅处于“欣赏”层次,而不是“赏析”这个层次。看完一个作品,学生只是抓住了某些动作、舞蹈中的人物角色、服装等视觉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讨论“赏析”和“欣赏”的区别。“欣赏”,简单的说就是观看,指观赏者对于一个舞蹈作品的视听觉的感受过程,主要是关注舞蹈本体的某些元素。舞蹈的本体指的是舞蹈动作、舞蹈语言,包括姿态造型、步伐、律动、技巧、构图等内容。其次还包括音乐、服装、灯光、舞美、表演者的表演效果、编导所采用的形式、手法等因素。6这些都是视觉感官的直接接受到的审美体验。而赏析则是比欣赏更深一层次的“鉴赏”,其实。它更强调“分析”。它通常是以舞蹈的本体为基础。对舞蹈作品以及表演者专业能力方面去评判,例如作品的选材是否符合内容的表现,是否具有深刻内涵、各要素能否完美地融入舞蹈表演等。不仅如此,还要对舞蹈整体进行细致入微的探讨,对作品和表演者在意境表现、文化语境、艺术特色、形式手法等方面深入地分析思考。从而提出见解。让创作和表演者更好地完善作品。分析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认识舞蹈作品。从而创造出优秀的舞蹈作品。指导和促进舞蹈艺术的不断向前发展。

问题二:抓住分析的着重点

我们要分析作品,就需要从舞蹈动作语言的表面层次进入艺术形象的内在层次里去。才能更好地分析并理解舞蹈作品。而对于舞蹈形象的把握,是舞蹈作品分析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舞蹈形象是指由舞蹈动作构成。并在音乐、服饰和舞台美术等因素辅助下。负担着表意抒情的艺术任务,创造着舞蹈之美,并作为鉴赏舞蹈的主要对象而存在。6舞蹈形象是作品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舞蹈形式结构的核心。比如芭蕾舞蹈《天鹅之死》中受伤的白天鹅形象,它是编导和演员要表达的——与命运极力抗争的生命赞歌。这一主题的物质载体,它是整个作品的关键所在。舞蹈表现了一只受伤的天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努力作最后的挣扎。不断地挥动着受伤的翅膀,试图要重新回到蓝天。但是越是挣扎,伤口就越是让它更加的衰弱。一次次的努力之后。天鹅最终还是倒下了,在生命结束的最后一秒,它的翅膀还在微微地颤动。似乎还不甘心这样悲惨的命运。该舞蹈就是通过这样一个生动的天鹅形象,阐释了动人的生命主题。

除舞蹈形象之外,围绕主要形象所展现的主题思想,也是舞蹈作品分析的重要内容。“主题思想是舞蹈家经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经过对题材的提炼而得出来的思想结晶,也是舞蹈家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评价和理想的表现。”6比如舞蹈作品《海浪》,是贾作光编导从他长期的生活体验考察中,萌发的创作有关表现大海形象、并借以大海形象抒发时代感,讴歌祖国和人民的舞蹈创作思路。其中的爱国情感和时代主题。也是整个作品中最为打动人心的东西。

问题三:抓住舞蹈作品的“独特之处”

对于一个成功的舞蹈作品。它必然有着它的闪光点或者是感人之处,这也是我们在做舞蹈作品赏析时必须要分析的一个方面。这其中就包括编导或演员在舞蹈创作过程中所使用的特殊的手法、特殊舞蹈语汇等。如特殊道具、特殊音效、背景灯光的对比变化、音乐节奏的对比变化等,这些都是取得较好艺术效果的有效手段。比如舞蹈《庭院深深》中使用了一把太师椅作道具。象征着封建男权社会对女子的禁锢。而舞蹈中背景灯光由蓝色变为粉色。使得舞蹈表现的意境一下子从冰冷的现实变成了美好的憧憬或回忆。再比如《昭君出塞》中所用的舞蹈动作“半脚尖圆场碎步”和“水袖”就是有效表达人物形象内心矛盾情感的有效手段,也是这个舞蹈的创新和闪光点。而朝鲜男子独舞《残春》则是通过男舞者的反复跌倒复起,以及身体的扭曲,手臂的伸缩,这种独特的人体动态,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对逝去美好青春的记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通过以上实例,可以看出抓住舞蹈作品“独特之处”。能够帮助我们深入分析舞蹈作品的形象和情感主题。

问题四:分析舞蹈作品的段落层次

要深入分析一个舞蹈作品,还必须对它的基本段落结构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对于情节类舞蹈,根据情节的发展。很容易就可以了解各个段落所表述内容。而非情节类的舞蹈作品,我们要对的它段落层次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就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情绪的变化:特别是音乐节奏的变化,是分段的一个依据。一般的舞蹈作品大都是慢板一快板一慢板的节奏变化模式。比如舞蹈《母亲》、《书韵》等。都是以慢板展现主要形象。然后以快板展开,抒发主题情感,然后回到慢板,揭示主题。这也是符合我国传统的渐变的音乐审美观念。2、关注舞台背景灯光的变化:灯光的渲染。一般是处理作品场景变换的有效手段。例如现实到幻象的虚实场景的转化。就可以用不同的灯光色彩来完成。如前面提到的舞蹈《庭院深深》,舞蹈中背景灯光蓝色和粉色的变换。使得舞蹈表现的实景与虚境得以很好地变换,并且符合人物情感的心理变化,也是分析段落结构的一个有效依据。3、特殊音效的使用,一般这种时刻都会出现转折。如舞蹈《胭脂扣》中的钟声,电影原声音乐的出现。表现出情绪、情节的转变,使主要形象从执着追求爱情的幻想中不断清醒、并绝望。而这里特殊音效的使用,使得整体结构有一个清楚的分割,因此也是分段的一个依据。

以上,针对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试图从舞蹈作品分析的实践中总结出几点重要内容。作为学生分析舞蹈作品的有效方法来用。希望能给舞蹈专业的学生一点帮助,对于不到之处,还望同行学者给予指正。最后,还需指出的一点是,要学好这门课程、要掌握舞蹈作品分析的有效方法,还需要舞蹈学员们作到勤看书、勤搜集相关资料、勤观摩优秀舞蹈作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视野:不仅如此,还要勤于思考、勤于钻研,不断培养自己对舞蹈艺术问题的敏感性,只有这样才能有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青弋.中外舞蹈作品赏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冯双白.舞蹈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江玲,陈鸿,毛毳.舞蹈鉴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4]朱红琪.浅谈师范院校舞蹈赏析的设置[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05).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篇(2)

【摘 要】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电视媒介为舞蹈艺术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途径,但对于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将抓住舞蹈教育在新时代下所呈现出的特点,把握住舞蹈教学与电视媒介间的联系,以充分发挥出电视媒介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针对高校舞蹈教育如何以电视媒介的运用来促进教学的创新进行了探讨,并为如何实现相应教学模式的完善搭建提出了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视媒介;运用;高校舞蹈教学;创新;研究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149-01舞蹈艺术由艺术元素组建成舞蹈内容,在时间的洗礼中转瞬即逝,也正是基于此特点,使得高校舞蹈教育深受困扰,舞蹈教学难度较大,且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基于电视媒介与舞蹈艺术的深度融合,借助以电视媒介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相应影像资料来实现直观的教学,进而与全新教学模式的搭建来实现舞蹈教育的创新,为提供该学科教学的质量奠定基础。一、当前舞蹈教育所呈现出的特点与其和电视媒介间所呈现出的关联性舞蹈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由以往单纯的动作模仿发展为具备艺术审美的特征,以舞蹈动作之美来实现意境的打造,进而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同时,舞蹈教育还呈现出了自主性、实践性以及开放性的新特点,而究其与电视媒介间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借助电视媒介来实现舞蹈音像资料的保存,进而将舞蹈动作进行直观的展现,促使学生在欣赏舞蹈动作的过程中体会其中的意境之美,抓住舞蹈动作的要领与内涵;其次,将相应资料上传到网上,将舞蹈教育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学生的舞蹈学习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再次,借助电视媒介能够为舞蹈教学创新奠定基础,通过多层次平台的搭建来实现舞蹈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促使学生具备更好的舞台表现力,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最后,以电视媒介为途径进行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在直观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放飞想象来实现二度创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二、运用电视媒介来创新高校舞蹈教学的对策(一)对比与赏析教学模式的搭建首先,对比教学模式。借助摄像机将学生平时表演的过程录制下来,然后以电视媒介进行播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对视频影像资料中学生表演的动作、神态等进行对比分析,促使学生以旁观者角度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自身的优缺点,进而针对自身的不足不断优化与完善;其次,赏析教学模式。赏析课的开展能够通过直观的方式来实现对优秀舞蹈作品的赏析,赏析后,对舞蹈动作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分析,经过教师的讲解以及学生的自主发言,能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奠定基础。(二)互动演绎与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开展第一,互动演绎模式。该教学模式的应用要求教师在明确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科学选择赏析的舞蹈作品,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理分组,然后针对所讲解的舞蹈动作要领进行模仿练习。在此过程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表演,并且当一组在表演时,由教师与其他小组共同进行评价,在全部表演结束后教师进行总体评价,在进行鼓励与表扬的同时,指出学生表演的不足,以此来强化师生与生生间的互动,搭建良好的教学氛围;第二,自主探究模式。该教学模式能够为促使学生更好地实现对知识地自我建构奠定基础,并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电视媒介进行作品赏析后,促使学生进行模仿与创作,并将表演的过程进行录制,通过回放来分析不足,并再次进行表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舞蹈能力与水平。(三)网络自学与远程教学模式的运用第一,网络自学模式。借助网络这一途径能够将相应的舞蹈资料传到网上,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借助手机及电脑等进行自学,不受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同时,借助QQ以及微信群等方式与教师及时沟通,及时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效果;第二,远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开展可以借助联网的形式促使教育资源实现充分共享,并将舞蹈排练以及创作的过程进行远程展示,同时还可进行同步或是异步式的学习,为提高高校舞蹈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奠定基础。三、总结综上,对于高校舞蹈教育而言,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积极将电视媒体这一媒介进行充分运用,实现舞蹈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通过对比、赏析、互动演绎、自主探究、网络自学以及远程教学等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出电视媒介下多媒体技术在舞蹈教育中的优势作用,在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的同时,促使学生掌握基本功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鉴赏能力。参考文献:[1]李佳.运用电视媒介创新高校舞蹈教学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04):77-81.[2]张斯琦.论舞蹈的电视传播[D].长春:吉林大学,2007.[3]潘阳.舞蹈的多媒体呈现方式探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5.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篇(3)

1、明确第二课堂舞蹈教学目标,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舞蹈是表演性艺术,其所具有的审美性与艺术性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舞蹈教学使以严格、严禁的教学态度培养学生的舞蹈基础能力。而第二课堂的教学方向使得其舞蹈教学更多的侧重于学生舞蹈审美能力与舞蹈兴趣的培养,为学生培养终身性艺术爱好奠定基础。现代第二课堂的舞蹈教学应明确教学目标,以此实现第二课堂学生舞蹈兴趣与审美能力的培养。第二课堂作为非专业性教学方式,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第一课堂的延伸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第二课堂的舞蹈教学应将学生兴趣培养与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的。

2、第二课堂舞蹈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与舞蹈兴趣的培养

2.1以舞蹈赏析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舞蹈兴趣。针对第二课堂舞蹈教学的目标与目的,现代第二课堂的舞蹈教学中应以舞蹈赏析作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舞蹈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舞蹈表演形式开展第二课堂的舞蹈赏析。利用多媒体技术舞蹈播放中的慢近、暂停等功能对舞蹈表演进行分解讲解,以此提高学生对舞蹈表演题材、内容、中心思想以及表现形式的了解与理解。另外,在舞蹈赏析的教学中,教师应针对第二课堂学生缺乏舞蹈基础的现状进行基础知识教学。通过舞蹈表演形式、基础技能、基础知识等教学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舞蹈艺术审美培养奠定基础。

2.2注重学生基础艺术修养的培养,实现舞蹈审美能力培养目的。针对第二课堂舞蹈教学需求,第二课堂舞蹈教学中还应注重学生基础艺术修养的培养。从文化知识积累、舞蹈理论基础以及舞蹈作品基本特征、历史文化背景等内容的教学入手,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形式、内容、表现手法的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同时,通过舞蹈基础表现形式以及不同舞蹈特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美感的体会。使学生能够根据舞蹈艺术表现特点了解舞蹈艺术与舞蹈背景的关联,从审美角度出发进行舞蹈的赏析。例如:通过芭蕾舞、朝鲜舞、新疆舞等舞蹈形式的表现特点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舞蹈赏析过程中,通过舞蹈特点、音乐特点了解舞蹈表现内容,提高舞蹈审美能力。

2.3以优秀作品观赏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与舞蹈兴趣。优秀的舞蹈作品是创作者以自身的文化修养、生活体会、社会背景理解等为基础而创作的作品。优秀的舞蹈作品能够代表其创作历时期的人文文化、能够体现舞蹈形式的民族与文化。在舞蹈第二课堂的教学中,舞蹈教室应加强优秀舞蹈作品、名品的赏析教学。通过优秀舞蹈作品的教学使学生提高观赏积极性,促进学生对舞蹈美学的兴趣。

2.4c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通过基础动作的训练、单一动作美与艺术的结合等使学生在镜面内观察自身动作、体会音乐与动作的关联,进而实现学生舞蹈美感的理解。通过基础训练、音乐与动作的联系等体会舞蹈艺术形式空间运动美感与音乐美感的结合,实现学生表现美、创造美意识的培养,实现学生舞蹈审美与兴趣的培养。

3、关于舞蹈第二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探讨

在舞蹈第二课堂的教学中,以学生审美能力与舞蹈兴趣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应注重其教学的注意事项,以此避免舞蹈基础动作训练枯燥影响学生舞蹈兴趣的培养。针对第二课堂舞蹈教学非专业性教学的性质,以舞蹈赏析为基础、以舞蹈基础动作训练方式的改进为重点培养学生舞蹈审美能力与兴趣、培养学生舞蹈表现,实现第二课堂舞蹈教学目的。针对第二课堂舞蹈“赏析教学”与“美感训练”的重要性,舞蹈教室还要加强学生舞蹈意识的培养。从舞蹈美的认识、理解入手,将舞蹈美感的把握与表现作为培养重点,注重非专业性舞蹈教学方式的运用。以兴趣培养与审美能力培养为重点开展舞蹈教学工作,实现第二课堂教学目标。为了避免舞蹈基础训练过于枯燥对学生舞蹈兴趣的影响,在基础动作训练中,舞蹈教室应注重训练方式的改革。以兴趣培养为中心的动作训练方式为中心开展基础训练,实现第二课堂舞蹈教学目标。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篇(4)

关键词:?教学对象?教学环节?教学目的?特殊性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已成为当今针对高校文理科大学生开设的一门艺术课程,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项新突破。正因为“新”,所以,《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全国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一的教材,出现了随意、松散、杂乱、“各自为政”的不规范局面,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如何合理、科学地构建《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是我们当前急需认真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作为《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与舞蹈专业课程不同,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本文试图从教学对象、教学环节、教学目的这三方面作为切入口,对高校素质教育中《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性以及学科建设方向进行论述。

一教学对象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客观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教学对象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客观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的教学对象是高校文理科大学生,而不是考入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正因为教学对象的特殊,所以有必要对教学对象作个基本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作为跨世纪的有学识、高智商的大学生,究竟对舞蹈知识掌握多少?当我走进的已不是宽畅明亮的有镜子、把杆的舞蹈教室,而是走进有多媒体设备的阶梯教室;面对的也不是身穿练功服的舞蹈学生,而是端坐在课桌前的文理科大学生时,我就注意对学生进行了调查。我给学生上第一堂《舞蹈艺术欣赏》课,学生对舞蹈知识的“无知”,观看舞蹈作品时的“茫然”,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问学生“你们谁能解释什么叫舞蹈吗?”全场鸦雀无声。“你们看过哪些舞蹈?”只有一两声附和《天鹅湖》。“知道什么是‘现代舞’吗?”教室顿时活跃起来,七嘴八舌,交头接耳,接着报出一连串的名称“街舞”、“芭啦芭啦舞”、“劲舞”、“霹雳舞”、“韩国组合舞”。“为什么认为是现代舞?”“因为是现代流行的,是现代人跳的舞。”由此可见,普通高校大学生这个知识群体对舞蹈知识的匮乏与他们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深刻地反映出因缺乏美育而导致不完整教育的结果。如何填补大学生舞蹈知识方面的“缺失”和“空白”,目前在高校开设的《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正是解决大学生舞蹈知识匮乏的有效途径;是沟通大学生与艺术的“桥梁”;是舞蹈教育的具体体现。“在普通高校中开展舞蹈艺术教育,恰恰能够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锻造功能融合起来……,借助舞蹈艺术品的媒介,塑造他们的情感,锻造他们的灵魂,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表现力,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①显而易见,开设《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任何一门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正由于这门课程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所以对与之相关的教学环节、教学目的方面的研究尤为重要。

二授课时间不同,是形成教学环节特殊性的主要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授课时间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主要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授课时间安排仅是一学期,而舞蹈专业的授课时间安排则是四年。正由于授课时间的“短”“少”,因而更加深了这门课程的难度,所以必须在教学环节的诸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

1在教学内容的这个环节上,必须精炼、浓缩,直接从欣赏舞蹈作品入手,使学生最直接、最直观地感受舞蹈。在赏析舞蹈作品时,不能从孤立的、静止的角度来分析,也不单是从舞蹈形式和动作来赏析,而是要把舞蹈作品放在历史和文化的大背景来欣赏。把舞蹈的源流、文化、历史结合起来;把舞蹈的特性、种类、形式、内容联系起来;把舞蹈的音乐、道具、舞美、灯光综合起来,让各方面内容融为一体,调动学生头脑里的知识储存,激活丰富的想象,让他们从一个个“具象”的舞蹈作品,来把握舞蹈的“意象”和“内核”。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课程教学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有所侧重、“点面结合”。首先应以欣赏中国民族民间舞作为重点,因为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舞蹈的精髓。要让学生通过有限的课时,在对舞蹈的审美体验中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激发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另一个重点则是现代舞,因为现代舞是当今青年学生最想知道和了解的,但他们对现代舞的理解仅停留在浅层次上。“现代舞是一种观点,一种对当代世界中艺术功能的态度。”②“在现代舞者的眼里,美已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概念……。”③在欣赏现代舞作品时,学生忽然会感到与想象中的现代舞差距甚远,甚至会觉得现代舞“晦涩难懂”“莫名奇妙”。通过具体的舞蹈作品欣赏,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审美方式,注重到对人性的关照;进而了解现代舞对传统的叛逆、对程式的解构、对个性的张扬等特点。

2在教学方法的这个环节上,应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舞蹈艺术欣赏》课程虽然不是形体训练课,但舞蹈是以人体动作来表现的艺术,“动”是舞蹈的核心,没有“动”则不成为舞蹈,课堂上应该把舞蹈知识与舞蹈动作有机地整合。要让学生“动”起来,用自己的身体去感悟舞蹈,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教授古典舞的“小五花”、蒙族舞蹈的“硬腕”、壮族舞蹈的“凤凰掌”等简单的、典型的舞蹈动作元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让学生在欣赏舞蹈作品时加进自己对动作的感受,把所学的舞蹈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欣赏过程中。

3在教学手段的这个环节上,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进行教学。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舞蹈专业传统的“口传身教”“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合适。再之,舞蹈是一门视听结合的综合性艺术,音乐在舞蹈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音乐给舞蹈以想象,舞蹈给音乐以丰富。所以在课堂上应充分运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营造一个多视角、全方位的音画空间,积极调动视听觉,使其在欣赏时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和舞蹈的各自特色,以及和谐的魅力,达到一种“悦心畅神”的审美境界。

三教学目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根本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教学目的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根本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而舞蹈专业的教学目的则是培养艺术团体的舞蹈演员。正因为教学目的不同,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综合培养,是这门课程的重中之“重”。

首先是审美能力的培养。舞蹈不仅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也是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由于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的滞后,青年学生在艺术上的“营养不良”,导致心理上的不健全,对真、善、美的认识和理解出现了偏差。诸如自我个性膨胀、审美取向扭曲、爱情至上、信仰危机等,导致人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功利。青年人光有科学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真、善、美的良知,有完美的人格,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舞蹈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以人的思想情感为核心,利用肢体语言这个特殊的载体,体现着一定的时代精神和道德情操,反映着一定的文化特点。“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在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的同时,也教育人们对生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看法,培养人们美好的道德情操,促进人们奋发向上。”④欣赏一部优秀、健康、向上的舞蹈作品可以唤起人们的美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美人格的作用。通过《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使学生在对人体美、人体动态美以及舞蹈之美的审美活动中,提高分辨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

其次是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美育的最高境界。”⑤《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不能只停留在培养审美能力的层面上,而更重要的是挖掘潜质、开拓思维、提高创造能力。对于文理科大学生来说,创造能力不是指具体的舞蹈创作,而是将舞蹈欣赏作为催化剂,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在自己的学科里发挥创造力。在人们的眼里似乎科学与艺术之间没有什么联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李政道教授很精辟地阐述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中国舞蹈教育理论家吕艺生在《舞论》中也说到:“实际上,我们每个跳舞的人,几乎无不天天使用90°、180°、720°等数字概念,天天生活在“一八零”的几何图形中。”由此可见,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科学与艺术共同的目标都是认识客观世界,共同的特点都是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心理背景,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目的的关键,“从广义的教育和教学的角度看,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和高层次思维技巧的发展,是生活和工作中获取成功所必须的,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受到严肃的关注。”⑥通过《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提高文理科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不仅掌握舞蹈基本知识和舞蹈种类风格的特点,还对舞蹈形成的历史、人文、生态、风俗等都有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的专业特别有帮助。一位外语系的学生写道“对于外语系的同学来说,舞蹈欣赏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如芭蕾舞等多种经典舞蹈都起源于国外,对我们了解外国文化,促进外国文化的普及,对于开拓视野,以及对外国文明的理解和深入有很大的帮助。”文科的学生也深有感触地说“文学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历史上无数的文学家和艺术有很深的联系。艺术给文学创造带来灵感和动力,文学给艺术主题和思想……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在课程中对各种舞蹈作品的欣赏,使我们加深了对艺术的认识,对我们在文学方面的认识也增加了更新的材料。”“我的专业是数学,一直以来我都希望数学符号能如音符般跳动,思维能力如舞步般流畅,其实音乐与舞蹈与数学是交融的……”这是一位理科学生的体会。从学生们的心声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开设《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有利于促进他们的专业学习,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今天,舞蹈教育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的颁布,使《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功能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越来越凸现。我们相信《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在高校已不再是“点缀门面”“附庸风雅”,它将在探索和研究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并将会建立独立的舞蹈学科体系,为中国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性、创造性的跨世纪人才,发挥它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舞蹈艺术教育》杨仲华、温立伟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②《肉体的叛逆》刘青弋著北京舞蹈学院出版

③《万般风情弄清影》陈洁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④《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篇(5)

【关键词】医学生 舞蹈艺术鉴赏 意义 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174-03

一、问题的提出

对个体而言,艺术教育是生命早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全面提升个体素质与能力的重要途径;对社会而言,艺术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剂和奠基石。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效及作用越来越受到高校的普遍关注。而医学生的人文艺术教育,也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热点和亟待有所突破的领域。从医学行业的特征上来说,这个行业不仅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社会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医生被看作是与律师、经济学家、教师等职业并列的社会精英角色。而从现代文明构成的角度上看,医乃仁术,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这就要求,医学从业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文艺术素养,以更好地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因此,医学院校在开展世态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就应当以艺术教育作为文化教育的突破口,实施科学、艺术的交汇与融合,使学生逐渐从医学长期被认定为自然科学的片面认识中走出来,明确医学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两种性质,补充并具备良好的人文艺术素养。

在人文艺术领域中,舞蹈作为“艺术之母”,从人类原始时期的祭祀、求偶、邦交等功能演变至今的具有健身、教育、娱乐并集音乐、肢体语言、服饰、风格、舞美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具有特殊的育人价值。舞蹈鉴赏的最高境界是对于生命的孕育、人类的发展、历史的演变(最高境界的理解)、人格培养和完善给予人文艺术的外化,通过舞蹈艺术鉴赏课来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不可忽视(特殊的)育人价值。更何况,舞蹈与医学并非两个领域的平行线,两者既有历史渊源的交织,亦有实操融合的价值。而目前,部分医学类院校选修课程虽设置了舞蹈鉴赏课,但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也缺乏符合医学生特点的修养体系。本文从医学专业学生的学科特殊性出发,结合其他综合性院校的舞蹈艺术鉴赏课开展情况从中探讨舞蹈艺术鉴赏课针对医学生开设的意义及其教学方法。

二、舞蹈和医学的历史渊源和内在关联

(一)舞蹈和医学相融合的历史渊源。舞蹈是一种深刻的形体文化,由古至今,人类用舞蹈进行宗教祭祀、国家典礼、传承文化;医学则是对生命终极关怀和追问的科学,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医学在存续人类生命、探究生命奥义的各个领域飞速前进。舞蹈和医学,两项文明传承的精髓,虽一直伴随人类发展,却似乎是两条平行线,从未交织。然而事实上,舞蹈和医学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早在大禹治水时期,为了治疗风湿疾病,大禹所创的禹步一方面起着治疗病痛的功效,另一方面,其依北斗七星排列的位置而行步转折的步伐,在后期也成为道士在祷神仪礼中常用的一种步法动作,对舞蹈的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依据。东汉末年的神医华佗,模仿五种动物的形体动作,创造了“五禽戏”,可算是古代的“保健操”,当然也是一种舞蹈。发源于古印度的瑜伽之术,在现代不仅是一种舞蹈形式和艺术修养项目,更是公认的在医学意义上有利于健康的保健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际医学界正式承认“舞蹈疗病法”,算是对医学和舞蹈之间关联的一种认定。

(二)舞蹈和医学内在关联的社会背景。当然,以上探讨的是舞蹈与生俱来的健身功效(对于治疗的意义),那么加强舞蹈这种人文性质的艺术修养对于医者本身,又是否有现实意义呢?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广东省肿瘤防治中心主任,中山大学肿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人称“医侠”的吴一龙曾说:“医乃仁术,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一位顶尖的“圣手”对医者的人文艺术修养如此看重,可见,无论文学、音乐、舞蹈、书法等艺术,都是跟科学领域相关联的。尤其在当代社会,面对患者形成的医学行业体系,不仅仅是技术和科研体系,更是一种社会保障体系,是支撑现代文明的基础社会功能。因此,医者具备舞蹈等现代人文艺术素养,也是医者群体提升医患关系和谐度、塑造行业美誉度的重要条件。

三、面向医学专业学生开设舞蹈艺术鉴赏课的现实意义

(一)在国家政策方针层面上有导向和要求。教育部办公厅《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明确指出:“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而舞蹈鉴赏课程是教育部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规定的8门限定性选修课之一。

(二)是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现代医学更加关注人,更加关注人的生命状态和生活质量,医学比任何别的学科更强调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因为服务于人是医学的最终价值目标。因此,医学院校需要培养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关注人、理解人、尊重人、热爱生命,这就要我们在新形势下找到能使医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舞蹈艺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鉴赏者除了能直接感受到舞蹈艺术的美之外,还能自觉地在脑海展开舞蹈画面所带来的丰富想象,直接与心灵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达到心灵的共鸣。钱学森先生说了这样一句话:“应该让学科学的(人)学点艺术,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应该有艺术修养。”舞蹈艺术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培养人的高尚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而且可以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完美的健康人格。笔者认为,开设舞蹈艺术鉴赏课程,对提高医学生的整体素质,对将来在工作岗位中提高服务质量,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服务,是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三)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修养途径之一。医患关系是当今最为敏感的几种社会关系之一。医患关系一定程度上的紧张,既有整个医疗卫生体制建设缺陷的原因,也与医患关系当中的主动方―― 医护从业者的素养有关。从医患沟通的角度出发,医者不应当仅仅是个严谨刻板的唯物主义者,更应有对患者的生命关怀和情感关照。但如果缺乏一定的人文素养,医者必定在这方面有所欠缺,也不能很好地释放自己的压力。舞蹈作为释放身心、用肢体创造沟通空间的一种艺术形式,对医护从业者增强感性思维和同理心,从而对患者形成更深切地关照,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有利于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如下:

1.有利于医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所谓医者仁心,仁即道德情操,医术可以在实践中提高,但医学生在三观形成时期的大学阶段,未能树立一定高度的道德情操,则很难在职业生涯中形成对拯救生命的高度责任感。舞蹈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有突出作用,舞蹈的综合性能让学生有更多的艺术体验,健康的舞蹈作品能够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全面的提高。医学生通过舞蹈鉴赏课程的学习,感受舞蹈演员表现的喜与怒、哀与乐,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表现不同的情绪,情感在优美的舞姿中得到放松,在舞蹈音乐中得到升华。尤其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参与表演舞蹈的课堂练习过程中,从舞蹈艺术的真、善、 美,升华到对生命感悟的真、善、美,树立起人文情怀。

2.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文化素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情感,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是一只受到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舞蹈艺术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在舞蹈活动中,一般都要有音乐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装、有的舞蹈还要手持各种道具,如果是在舞台上表演,灯光和布景也是必不缺少的。医学生通过欣赏舞蹈作品,透过一个个生动的舞蹈形象了解舞蹈作品的创作背景,文学背景,民族精神和情感通过肢体的抒发方式,从中获得大量课外的知识信息和人文知识。特别是各个民族独具特色舞蹈表现方式给医学生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和感受,既可以满足他们欣赏美和感受美的心理需求,又可以激发他们寻找美、创造美的欲望。

3.有利于提升医学生的形象思维、想象力。医学生作为理科学生,在科学严谨方面的训练非常系统,但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修养相对于文科学生要弱。这一劣势看似对职业生涯影响不大,但整体而言,会影响医学从业者的想象力―― 医学和与之关联的生命科学领域,一直如同我们探索的宇宙般浩瀚无垠,对生命秘密的探索不仅需要大量实践,更需要大胆的设想和丰富的想象力。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爱因斯坦,他对于世界的改变,基础虽然是天才的演算,但原动力却是宇宙级的宏伟想象。医学跟所有学科一样不是停止不前的,每一次科技的更新都离不开创造者扎实的学术知识和活跃的创新思维,在舞蹈艺术作品的鉴赏过程中,医学生可以发挥感悟力和想象力、在舞蹈创作的参与过程中,可以提高创造力和形成不断获取新观念的能力,为医学生的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4.有利于医学生强健体质,塑造美的职业形象。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通过参与舞蹈形体训练还有助于强身健体,甚至可以医治疾病。舞蹈对形体的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健美的身体姿态、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还可以通过舞蹈抒发和表达感情,提升个人气质和外在美感,调节个人的情绪,使其在艺术修养和气质上得到提高和加强。例如时下风行的各种广场舞、健身操、瑜伽训练等等,不仅仅在运动医学意义上有助于健康,更带来时尚、阳光的正能量体验,这也是医学生从身体健康到心理健康、提升职业抗压能力的一种良好方式。

参与舞蹈实践活动和技能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控制能力,身体各器官协调能力、动手能力、记忆具有明显的帮助作用。舞蹈技能训练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更灵活的掌握护理技能操作,培养严谨科学思维和创新性结合有很大促进。学生在舞蹈中对音乐、动作、队形、画面感的统一协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协作意识、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对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样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这种求新求变的精神正是当今医学生所迫切需要的。

由于医学院校学生专业的特殊性,对在医学院校所担任舞蹈赏析课的任课教师也有着特殊的要求,任课教师的专业知识积累量、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及将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医学院校舞蹈鉴赏教学有了初步的探讨。

四、医学院校舞蹈艺术鉴赏的教学方法

(一)选择适宜的舞蹈作品,引导学生鉴赏和感受作品的魅力。针对舞蹈基础差,甚至是没有舞蹈基础的医学生,在教材的选择上,不能一味地使用艺术院校的专业教材,可按舞蹈发展史中各阶段的形成特点、舞蹈表演形式、以及提炼优秀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来选择风格鲜明、具有时代意义以及符合当代学生流行审美趋势的并容易引发学生共鸣的作品。

(二)在授课过程中,可分为认识、分析、阐述三个部分。通过认识创作背景、分析作品结构、阐述自身观点层层递进的三个学习方法,让教师从单一的灌输性教学上升至讨论式教学,让学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同时,在鉴赏作品过程中渗透美育教育,引导学生感受舞蹈演员的肢体美、线条美以及从中了解一个优秀舞蹈演员为艺术作品做到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辛勤付出,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进而培养自己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鉴赏水平和审美水平。

(三)寓教于乐,快乐学习,逐渐理解和体会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内涵。在教学中设计了模仿展示环节,在舞蹈形成的初期,各类舞蹈也是从模仿而来的,例如原始时期祖先们为了狩猎模而仿动物体态;各个部落为了人丁兴盛以模仿图腾而舞,民间舞中的傣族舞、壮族舞都具有典型的图腾形象。在鉴赏戏曲舞蹈时,可让学生来模仿其中的舞蹈角色,不仅使课程更生动,也使学生对欣赏曲目有更深刻的记忆和理解。同时,让学生参与课堂,给出音乐,由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确定主题,用动作表现音乐,增加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处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在技能操作过程中,要求科学、规范、严谨的同时,对护理人员动作的流畅、娴熟以及美感也提出了新要求。护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护理工作人员在给患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同样展现着职业的形象美,因此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教授舞蹈鉴赏课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肢体表现力,在让学生从有认识美的意识逐步提升到有表现美的能力。

(四)启发思考,升华思想,有所感悟。开设舞蹈鉴赏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陶冶情操,因此在欣赏作品之后,要对作品的内容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概括,使学生在欣赏优秀舞蹈作品之余,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引发对于人生的思考,从而得到人格的提升。

作为拥有医学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对于医学生的培养,应以培养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为首要目标,以医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为重要途径。在医学院校设置舞蹈鉴赏课的核心目的便是为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搭建良好的平台,为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综合素质提供科学、合理的信息渠道。总之,在医学专业学生中开设舞蹈赏析课程,要从医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来规划课程设置,在教学内容上提炼出即达到人文艺术熏陶又符合学生喜好的舞蹈作品和鉴赏方法。

【参考文献】

[1]岳金莲.艺术文化素质教育与医学生新型知识结构的构建[J].艺术教育,2008(8)

[2]周楷,邱振声.艺术欣赏[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997

[3]李源.高职舞蹈鉴赏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析[J].群文天地,2013(12)

[4]张扬扬.高职高专《舞蹈鉴赏》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11)

[5]涂频.浅谈普通高校《舞蹈鉴赏》教学的必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

[6]商玮娜.医学院校中舞蹈普及教育现状及发展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篇(6)

舞蹈艺术是肢体语言、音乐艺术、人文艺术的综合表达,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是对舞蹈艺术美学的进一步挖掘。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舞蹈创作的审美特征,通过舞者的肢体动作变化、体态转化、舞步舞姿对舞蹈的技艺进行提炼;另一方面是舞蹈表演的审美特征,舞蹈表演包括了创作者的情感元素和作品的艺术特色。创作者通过情感表达来满足观众对作品的审美需求,让观众感受到艺术作品的演变过程。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对舞蹈艺术的表现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把握审美艺术的舞蹈艺术是无法有效进行情感表达和彰显作品生命力的。因此,掌握审美特征是提高舞蹈艺术水平和艺术修养的基础条件。

张彤编写的《舞蹈艺术审美与作品赏析》(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年出版)一书,从几个方面对舞蹈艺术审美进行探讨和论述,并通过对艺术作品鉴赏的方式让我们分享审美特征的重要性和意义。开篇作者从舞蹈艺术的审美属性入手,围绕舞蹈艺术的动作美、舞蹈动作的节奏美、舞蹈艺术的抒情美和舞蹈艺术的综合美进行展开,让读者对舞蹈艺术有了最初的认识,培养读者的动作审美、情感审美和艺术审美。接下来,作者通过舞蹈艺术的主题特征、舞蹈作品结构的审美分析、舞蹈动律及风格特征的审美分析、舞蹈艺术作品的创作美、舞蹈艺术表演的审美特征、舞蹈音乐的审美分析七个方面具体展现了舞蹈艺术所特有的审美属性。读者通过书中的介绍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舞蹈艺术是情感和动作的结合,是生活和情感的结合,是舞蹈内在意境和创作者的情感宣泄,可谓因情而动、借物抒情。书中最后结合作者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对部分优秀的舞蹈代表作品进行了审美艺术分析和鉴赏,带领读者一起感受舞蹈艺术的艺术性。全书围绕舞蹈创作和舞蹈演绎的美学视觉,展现了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也提高了我们对舞蹈的审美眼光,可以说全书是对舞蹈艺术及其审美特征的绝佳阐释。

该书也是河北省首部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舞蹈专业个人专著。该专著从舞蹈审美专业的视觉角度,结合舞蹈艺术理论、美学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全方位的阐述,对舞蹈的不同类型、不同主题、不同特征、不同结构进行了分类分析,并结合舞蹈创作中的重要元素即舞蹈动作、舞蹈编排、舞蹈音乐一并梳理,系统、全面地整合了舞蹈艺术的艺术成就,填补了舞蹈艺术审美理论和舞蹈艺术作品相结合方面的空白。该书还重点围绕审美特征将舞蹈艺术用诗一般的语言进行表达,吸引读者去理解舞蹈艺术的特征,从而在欣赏过程中产生共鸣,正如书中所言,舞蹈艺术具有因情而动之美、舞蹈艺术具有寄物于情之美、舞蹈艺术具有寄情于事之美。

舞蹈是一门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历经时代变迁依然可以鞯萜湟帐跣浴⑹贝性。这是因为舞蹈中饱含着文学的艺术性、创作的戏剧性和时代的民族性,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舞蹈作品中都可以找到变化的缩影。因此舞蹈艺术作品本身具有时代的进步性,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关注,因此即使是独创的作品也要以便于观众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达。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可以从舞蹈艺术的抒情性、舞蹈艺术的技艺性、舞蹈艺术的综合性多个角度进行有效的把握。舞蹈艺术的抒情性从最初编排到最后的表演贯穿始终,通过抒情的表达手法使作品的情感和动作达到完美的融合和释放,观众的情感也通过体态的变化和动作的节奏规律与创作者达成共鸣,从而更加深刻地领会舞蹈艺术背后所诠释的故事和意义,因此,抒情性是舞蹈表演、舞蹈节奏、舞蹈旋律的连贯表达。舞蹈的技艺性可以强化观众的感官享受,技艺的高低是视觉体验的基础,舞蹈演员高超的技艺性在带来视觉美感的同时,可以刺激读者对艺术的整体感官享受,提升视觉享受,可以充实舞蹈作品的艺术结构。舞蹈不仅仅具有自身的艺术特征,也包含了音乐、诗歌、文化、民族等因素,因此,我们要综合性地体验和评判舞蹈的美学艺术形式,任何的舞蹈都需要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性表达,这样的作品才能具有时代的特征。舞蹈艺术因其审美特征获得观众的认可,因其审美特征得以长久发展,通过审美特征来挖掘舞蹈的本质是艺术形式久经考验的方法之一。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篇(7)

关键词:舞蹈教学 情感培养 策略

在舞蹈艺术领域中,舞者的肢体动作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表现方式,而在舞蹈中情感的流露才是体现艺术的根本方式,要十分关注对舞蹈学习者在情感上的训练,只有这样才可以训练出具有触动感、逼真的舞蹈姿态。以此来做到让欣赏者觉得舞蹈是具有美感的艺术形象,还是能够表达人内心情感的艺术,能够表达舞者内心激情方式,能够揭露实际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艺术形式。据此来说,对于舞蹈学者的日常培训,需要有标准到位的舞蹈动作与舞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相结合,从而给欣赏者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和触动心灵的艺术。

一、务实基础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艺术感染力

对于一个舞者来说,从其展现出来的舞姿可以判断出基础功夫的好坏,可以将舞者的表现力和舞者自身身体的协调力和灵活度作为舞蹈技术标准的准则。若想培养高水平的舞感,就要在舞蹈基础上多下功夫,不断促进身体各肢体之间的熟练合作与灵活性,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多做一些有利于肢体协调性的动作,从而促进舞者的基础功夫,由此来向专业舞蹈技术靠近。舞者要对自己严格要求,经常锻炼身体肌肉,促进肢体的承受力度,还要能控制自己情感的表达,熟练掌握情感表达的技巧,了解舞蹈的来源背景,从而增添艺术气息。古话说“细节决定成败”,通过舞者的手指、脚趾尖动作的延伸就可以体现出舞者表现力的好坏,舞者肢体转动的方向、屈伸的程度以及对动作点、线、面的把握程度,都体现了细节是不容忽视的,要重视动作的每个细节,因为动作中的一个小小细节就能体现出舞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这样舞者慢慢的就提高了对舞蹈的感染力。除此之外,在日常对舞蹈学生进行演练时,要关注舞蹈学者在舞动的同时是否做到了有情感的流露,是否能将舞蹈所含有的意思很自然的用情感来告知欣赏者,让欣赏者从舞者的舞姿中领会到艺术的魅力。

二、对模仿的淡化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提高艺术想象力

对于学生日常的演练,在舞蹈学者不断的努力之后,能够准确的将自身肢体运动的标准进行控制,能够做到将自己完全融入到舞蹈作品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发挥,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将自己对舞蹈的感情也充分的流露出来,使自己能够真正成为舞蹈中刻画的主角。有位名人曾说过这样的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却是包括了世界的全部,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若是没有青少年时代的音乐教育基础,就不可能有现在的科学成就。”根据现实生活的证明,不断提高对舞蹈学者的想象力是多么的重要。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在舞蹈这门艺术课中,其自身就带有一种浓烈的娱乐作用,不管是舞者自身还是观看者都会陶醉于其中。由于每个人对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对事物的欣赏角度、观点也是不同的,所以,在舞蹈形成动作之前,要给予人们足够的时间去听音乐、感受音乐,将其听到的、感受到的赋予自己独特的理解,让观看舞蹈的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轻松、愉快地跟随音乐的乐感来进行欣赏,掌握舞者动作的每一个节奏,能够让观赏者领会到舞蹈与音乐相结合的力量。

三、触类旁通,培育综合素质,提升艺术修养

根据舞蹈的不同角度来对舞蹈进行剖析,从一个不懂舞蹈者的角度来说,舞蹈也就是指舞者根据思想将一些优雅的动作用肢体表现出来,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借用舞台向大众展示的一个过程。而站在一个舞蹈艺术者的角度来看,舞蹈就不仅仅是指表面的呈现,而是舞蹈所蕴含的灵魂美,带给欣赏者的不仅是眼球上的吸引,还是内心的触动,将欣赏者深深被舞蹈的艺术所感染。从民族的角度来看,每个地区的舞蹈都含有不同的特色,涵盖了一个地区的文化、历史、地理、风俗、人情等,而舞者只是借助于舞蹈这种形式,将这些特点带入人们的生活中。所以,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艺术家,就要学习和掌握不同地区、民族的一些文化、历史、地理和风俗习惯等,还要将这些以情感流露的方式融入到舞蹈、音乐中,这就需要舞蹈学生不断的进行收集、积累与舞蹈背景相关的一些知识,以至于可以从这些背景资料中更加了解作品,巧妙的将自己的情感与音乐进行结合,提高自身在舞蹈中的表现力。

四、透过音乐奖情感触如舞蹈

作为一名舞蹈讲师来说,要重视对学生在音乐作品配背景资料上的培育,不能只要求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要将书本上的知识作为一种参考,通过自己收集的一些图片或视频来对学生进行充分讲解,要把音乐作品放在一个历史与文化的大背景下来进行分析。由于每个人对知识的认知能力不同,且所处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以及感情生活体验都是不相同的,这在某种程度上来所对其发展就有了一定的局限性,对于舞蹈来说,只有充分的对舞蹈作品的背景资料熟练的掌握了,才可以借助舞蹈来将作品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以此来完成舞蹈肢体动作、情感流露以及音乐的共同发展。需要将音乐的源流、文化、历史相统一起来,将音乐的特性、种类、形式、内容相互串联在一起,才可以让舞蹈学者深刻领域到音乐与舞蹈结合的灵魂。并且,老师还需要及时的采用网络、课件、音乐等资料,大量的帮学生收集一些与舞蹈作品相关的信息,以此来达到学生对舞蹈作品充分了解的要求,从而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例如,学生在日常训练中演练《欢乐中国年》时,可以事先做一些具有引导性的动作,可以使用一些照片来展示过年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让其自己来叙说自己家乡过年的风俗习惯。在学习《欢乐中国年》的旋律时,需要通过对一些民族大团结音像资料的观看来充分认知作品。让学生在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中,充分了解音乐的含义,促进学生们对中国年的感情,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

五、结语

古人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对于舞蹈教学来说,是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完成的。在对舞蹈的训练中,需要融入大量的情感,才能完美的将舞蹈表现出来,所以,舞蹈老师要重视培育学生在舞蹈中情感、思维的开拓,这样才能在丰富自身肢体语言的同时,使舞蹈表演达到多种多样的风格。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