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转变工作思路

转变工作思路精品(七篇)

时间:2022-06-11 10:37:29

转变工作思路

转变工作思路篇(1)

【关键词】班主任 转变 引导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一个学生的大部分在校生活都与班级相关,班主任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班级这一成长摇篮中的学生能否感受到温暖和关爱,班主任的工作甚至影响学生一生的人生轨迹。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主任应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当前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班主任需要管理的学生越来越“复杂”,使班主任工作越来越觉得艰难和辛苦,甚至无解。

以往的学校教育中用“严管”“狠管”“压制”等方法曾经涌现过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班主任和教育工作者,也培养过一代又一代的精英人士。但目前由于社会背景、家庭环境等影响,对学生似乎越来越不适合采用传统的“管”“压”等硬方法。那么如何转变班主任工作的思路呢?

首先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的,作为一个班主任,不仅要有爱心,更要有耐心、细心和恒心。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核心,是灵魂。班主任不仅要做班级的“管理者”,更是要做学生无微不至的朋友、学习上的良师益友。在实际的班级工作中,班主任工作最好慢慢不用“管”字,不要在“管”上做文章,而应突出在“导”上。班级是由众多活跃的分子组成的一个整体,如果我们过多强调“管”而忽略了“导”,就会使每一个分子失去原有的活性和成长规律,使班级成为“一潭死水”,如果造成这种局面,可以说这就是班主任工作的败笔。

一个好的班主任管理好一个班级绝不仅仅是靠“管”、靠“压制”,而是要靠威信和尊严来实现的,而班主任的这种威严绝不是“严管”“狠管”管出来的。大量事实证明,学生最喜欢尊敬和爱戴那些真心爱护他们、关心帮助他们、理解他们的老师,自古有“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这样的老师,班级教育的效果才最明显。孔老夫子的七十二弟子皆因为崇拜孔子的人格以及孔子平易近人的教育教学方法,才纷纷报其门下而最终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七十二贤人”。这些皆是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感情、有自尊、有理智的活生生的人,这就决定了他们不仅需要知识、道理的满足,同样也需要精神上人格上的慰藉,这是教育工作区别于其他工作的本质所在。

教师无论面对多大年龄,多复杂的学生,师生之间应永远是平等互携的。班主任工作出发点首先必须是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给他们自信,给他们自尊,然后才是教育学生和管理学生,而相仿的这种管理就显得容易多了。当学生认可了班主任的“道”,认可了班主任的平等尊重行为之后,班级的行为就是一个自觉的行为。在这其中班主任只要适时地科学地引导和细致而耐心地帮助,工作就容易多了。

“导”,引导,疏导,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即春雨润物般的细致入微的思想教育工作。在我们心中,首先必须树立这样一个思想:“引导”学生,必须要允许学生说“不”,要尊重学生的感情、意见和建议;我们不要用老眼光、老思想来看问题,当学生跟我们说一声“不”,就必须马上进行扼杀和打击,因为学生挑战了我们的权威,这样是不好的;相反的由于我们的这种“家长制”的作风,可能会造成学生与老师的对立,有时候后果都无法收拾,因而我们应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允许他们说“不”。班主任要抓住教育时机和讲究教育方法,才能达到教育学生的预期目的,固然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总结和学习教育的艺术技能和方法。

有很多班主任总是觉得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没错。但是越来越难管不是学生的错误,也不是社会的责任,更不是家长的负担,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机会接触以往的学生无法接触到的更多的新鲜事物,我们班主任要做的是寻找和研究适合现在学生的教育方法、引导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和成长规律。以往的很多硬方法我们不能迷信的迟迟不放。

转变工作思路篇(2)

【关键词】街道办;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作为街道办开展相关工作的重要支撑,档案管理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其不仅可以实现街道面貌的如实反映,还能够为党工委及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而保证此项工作的有效进行,是推动基层建设、维持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所以,当前阶段的管理工作中,必须要结合时代变化,对传统管理模式加以创新,以达到提升效率、改善质量的目的。

一、街道办档案管理概述

(一)作用及意义。结合街道办的功能来讲,档案管理的作用及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此项工作关系到国家《档案法》的执行,对于街道办正常开展工作具有显著影响。街道办的职能决定了其对社会秩序的影响力,也只有做好此项工作,才能保证街道秩序和稳定。比如,档案中记录的关于下岗职工的信息,可以作为街道办为民解难工作的指导,使相关工作的开展更有针对性。所以,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固然是执行《档案法》的基本要求,但其作用却不局限于此,其还是街道建设的保障。第二,此项工作属于街道办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结合档案管理的内容来讲,其对街道办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可以为街道办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二)街道档案管理成效。结合当前我国街道办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方式及本单位实际,笔者单位在设施、人员、收集、管理等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在设施方面:领导比较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增加了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设立了专门的档案室,有效避免了档案混放造成的损失。同时在工作中,单位也提出了要保证环境整洁等要求,环境对档案保存的负面作用大为减轻。由此可见,设施条件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取得的效果十分明显。在人员方面:采取了加强培训的措施,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活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能力与素质,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在收集工作中:由于单位领导多次强调档案收集工作的重要性并对相关员工进行了教育,负责管理的人员对于档案收集工作的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员工对于档案收集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各个科室之间也开始就此项问题进行沟通,重复归档的现象不复存在,资料收集效率因此显著提高。在管理方面:管理人员充分意识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街道办对相关人员的档案管理行为加以严格要求,尤其严格监督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同时,在街道办档案管理领导高度重视下,不断完善工作制度,使其更好地满足当前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尤其还确定了严格的检查机制,有效防止了“有制度不执行”的情况,档案管理一直处于井然有序的状态。

二、提高街道办档案管理效率的对策建议

(一)通过可行渠道,获得领导支持。根据上文的分析可知,领导对于档案管理成效的影响作用是十分显著的。所以,要想改变档案管理工作当前的局面,就必须要想办法获取领导支持,借助其影响力使相关人员自觉重视档案管理。考虑到领导事务繁忙、精力有限,档案管理者有必要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通过各种可行渠道,将领导的注意力吸引到档案管理上来,进而使其支持此项工作。为此,相关人员应抓住汇报工作等机会,改观领导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使其意识到档案管理在街道办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只有领导意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当前局面可能导致的后果,其才会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及相关人员的要求,督促其尽快改善。而领导的权威性则可以放大其对管理的积极影响,使档案管理目前的问题和缺陷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得到改善。

(二)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为了保证档案管理工作有据可依,现阶段必须要加紧制度建设。为此,街道办有必要在正视档案管理基础作用的前提下,注重以下几项工作:第一,统筹全局、精心安排,将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作为重点工作推进。第二,实行统一领导,并建立专门小组。这个小组的组员应包括来自行政办以及党政办等部门的工作人员,组长应经过认真挑选,最好由分管此项工作的领导担任。第三,结合档案管理岗位的要求,确定清晰的任职条件,以保证上岗者具有相应的专业基础与强烈的责任意识。第四,在工作中应推行责任制,强化制度的约束作用,避免出现管理松散或者互相推诿等现象。第五,加强对业务规范落实状况的监督,并辅以有效的执行保障措施,确保相关工作规范进行。第六,结合时代变化与工作要求,推动管理体制的革新与完善,并在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以优化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第七,对档案管理者实施专业培训,并逐步完善考核机制,提升相关人员的管理能力,使其在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积极作用。

(三)注重设备更新和硬件设施的完善,为管理成效的改善提供物质条件。尽管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依旧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其中,设备更新以及硬件设施完善属于极为关键的两点。为此,现实中有必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投入,给予管理工作更可靠的物质保障。这方面的主要工作包括:第一,街道办必须正确看待增加经费的必要性,并在年度预算中对此进行考虑。第二,要确保档案管理中的必要支出有充足的经费作为保障。 (下转第139页)(上接第130页)第三,要根据档案保管需要,添置更多的档案柜,以确保档案资料能够得到妥善保存。同时,也要视需要对相关设备进行更新,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第四,完善防火设施,并在日常管理中认真贯彻管理要求,做好“防虫”等工作,以免档案资料损坏。第五,对于档案管理中的各个流程,比如收集环节和利用环节,都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条款,以约束相关人员的行为。第六,清晰界定管理范围,并进一步明确要求与工作原则,以保证档案安全。第七,在管理实践中要注重不断改进,以促使此项工作逐渐趋于规范化和高效化。

(四)街道办档案管理工作未来发展。一般来说,影响街道办档案管理成效的因素主要有领导因素、管理人员、考核因素三方面,因此,街道办档案管理工作未来发展过程中应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提高这三方面的管理水平。首先,领导因素方面。领导对于档案管理持何种态度,直接影响着相关人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度。在领导格外重视此项工作的时候,相关人员就会自觉地做好工作;在领导认为此项工作无关紧要的时候,相关人员就会认为“好不好无所谓”,工作态度则是得过且过。因此,街道办档案管理未来发展中,应结合管理工作实际,不断调整与完善相关工作制度,避免借还随意、制度松散等问题的发生。其次,在管理人员方面。街道办事处应继续加强档案管理人员思想教育,提高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使其进一步了解档案资料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在工作态度不端正的情况下,管理人员无论是在收集档案的过程中,还是在管理档案时,对于自身工作的要求都不够严格,很容易导致资料遗失问题。因此,为促进未来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发展,应切实扭转相关人员的思想,从内心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加强自我约束,实现管理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最后,考核因素方面:考核可以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将管理工作转变为管理责任,对于管理要求的落实能够起到保障与约束作用。因此,街道办事处应注重考核方面,结合档案管理工作实际,构建合理的考核机制,不断鞭策管理人员勇于突破自己,促进档案管理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总而言之,档案管理在街道办发挥功能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可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和帮助,因此,街道办事处针对当前档案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不能骄傲,应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艰巨性,尤其应认真分析当前管理工作状况,寻找优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尤其注重从领导、管理人员以及考核方面入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未来发展规划,为档案管理工作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许向文.浅析街道办事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办公室业务,2013(10):198.

转变工作思路篇(3)

关键词:图书馆 流通工作 读者

图书馆的流通工作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如今已基本实现了图书馆图书管理的网络化和自动化了。图书馆的图书流通工作也主要实行计算机管理,对读者也是实行的开架借读。这不仅方便了读者对图书的借阅,还极大的提高了图书馆的图书流通的工作效率以及图书馆现代化网络化的管理水平。网络化的发展及应用到图书流通的工作中去,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提供了方便,也开阔了思维空间。计算机的管理的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也充分显现。图书流通的工作主要是图书外借、内部翻阅以及参考咨询等方式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工作。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经完全实现了智能化的管理,图书流通的工作也就会显得更为艰巨,质量要求也要更上一层,挑战性更强。这也就是本文所探讨的图书流通工作管理要转变思路,适应时代的发展及需要。

一、图书馆管理员要具备良好的素质

图书馆的流通部门是展现图书利用价值的重要部门,流通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是直接服务于读者的,他们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图书馆在读者心中的形象。所以图书馆要对流通部门的工作人员做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及教育技能的培训。首先,只有坚持马列主义、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的政治思想,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做到爱岗敬业。其次专业技能还必须较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的变化

图书流通是图书馆工作中最基础、最前沿的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形象窗口,它是用来满足读者对纸质书刊的借阅需求。经过时间的淘汰及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代快速流通的需要,服务水平和质量也远远不能达到现代读者的需要,使得流通部门为图书馆的形象大打折扣。

三、流通网络化的新内涵、新特点

1、流通网络化使管理内涵扩大。图书流通实现网络化管理后,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方式也一起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传统的服务中工作人员与读者是面对面的直接接触,到现在的网络化管理中变为以计算机为中间介质的间接接触。这就说明,图书流通管理工作的内涵扩大了,它除了要面对人、书的管理外,还多了对计算机管理的这样一个新的内涵。它主要体现在对图书流通子系统管理与日常操作子系统管理两个方面。

2、网络化的管理使馆藏资源多样化。图书馆藏书资源是开展图书流通服务工作的物质基础。在网络环境下,传统纸质型文献已经不是唯一的馆藏资源,随着磁盘、光盘、U盘等电子出版物的出现,网络数字信息资源由于其体积大、储量大、使用方便等特点,都是传统的纸质载体所无法相媲美的优势,而逐渐的成为新时期图书馆的口袋图书,也就直接实现了馆藏资源载体质的根本变化。

3、借阅流通及书目统计更加科学。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之所以能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让读者或者管理人员在任何时候方便查询,这是因为该系统中存储有完善的日志记录。而且该系统中读者的资料非常详细极大地方便了图书馆管理人员跟读者联系,加强了图书馆与读者的沟通,对使用计算机开展网上咨询、网上信息服务等流通工作提供了便利。

四、网络环境下提升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质量的措施

现代网络通讯的高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全面应用,给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带去了全面改革风暴,使得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及服务方式等都发生了质的飞跃。计算机取代手工工作方式,这个是时展的需要,因为他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劳动力,还可除去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重复,图书馆员也能够从简单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但是一些新的问题普遍的出现在流通服务过程的实际操作中。

1.计算机技术及条码技术的管理。计算机技术及条码技术应用到图书管理中是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相应缩短图书借还手续的办理时间,既方便了读者对图书的借阅,又方便图书馆随时掌握图书去向。采用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后,图书的流通管理可以达到精、准、快还方便,办理的整个过程也是很为合理、方便、快速的。但是实际的工作中还是会出现一些普遍问题。

2.图书库的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广泛应用与图书流通服务工作中,极大的提高了图书借阅效率。在现在很多的图书馆都能够实现开架借阅,即读者自己可以自行进库选书,这样图书馆员虽然可以省去了跑库找书的时间,但是实际上读者对图书所在的位置还是很不清楚的,在读者一下子进入到书的海洋中,翻阅量就明显的增加了,这就使得读者借阅量也无意中增加了,图书排架劳动强度也就相对较大了。

做到以上这些,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才能与时具进的在知识海洋中应付自如,在具有纷繁多杂的借阅者面前,工作起来才能够游刃有余。

总而言之,图书流通工作的质量做的好坏,是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整体形象,所以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要不断更新,现代技术的软件、硬件建设都需要不断跟进。还要尽可能的充实改善图书馆的馆藏资料,流通渠道需要不断的扩充和完善,重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的提高,把图书流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创造一个新境界。

参考文献:

[1]富平.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3,(3):53~58.

[2]潘卫,姜险峰.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与信息资源建设[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9,17(1):47~49.

转变工作思路篇(4)

【关键词】新课改 班级管理 思路

班级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研究的永恒主题。面对新课改下的教育形势和学生状况,如何奏响班级管理工作的最强音?这是目前许多班主任面临的新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班主任工作的实践和思考,谈一点粗浅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变“独角戏”为“大合唱”

班级管理不仅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班主任不能演“独角戏”,要充分调动全体任课教师和全体学生以及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几股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班级管理合力,避免班主任演“独角戏”。

1.班主任要有强烈人格魅力和高度的责任感,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责任心,将科任教师的力量凝聚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去。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和掌握班级动态,必须得到每一位科任教师的配合与支持,与全体科任教师一道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2.要组建一个强有力的班委会,依靠学生干部的力量,管理好班级。班委会要尽可能集中本班范围内的优秀人才,并注意其学科、才干、气质、个性以及性别结构,形成优势互补,致力于团结奋斗,业精图治,力求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班主任的理念和目标要能够形成整个班级的工作目标,整个班集体要紧密围绕班主任的目标努力工作。班委会干部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要的服务对象;这样的一个班委会才是班级团结战斗的核心,是班级各项工作成功的关键。

3.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把学生真正看成班级的主人。班级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班主任既要把学生看作被管理的对象,同时更要把学生看作服务的对象,真正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和各项活动中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真心实意地依靠学生来管理好班级,把他们真正看作班级的主人,并把他们的成长、发展作为班级的成功要素之一。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这样全班同学就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形成强大的合力,班级的各项管理工作就能一帆风顺。

二、变“务虚”为“务实”

班级管理只有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在分析班内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切实可行的教育活动,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才能将各种教育结合起来,提高教育的效果。

1.教育要求要实。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贴近实际,切莫只顾那些虚大空的目标。例如利用榜样教育学生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身边那些看得见、亲切实在的榜样。班主任要树立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的意识,留心发现学生中的榜样,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学生。

2.教育内容要实。要根据实际组织内容,例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于细微处去培养。在落实上将爱国主义教育外化为具体的行为,可以要求学生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注意保护生活学习环境,不乱扔废弃物,待人接物讲究文明礼貌,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这样,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爱国主义,真正培养起爱国情感。

3.教育方式要实。班级管理离不开一定的形式,班级教育也应有一定的教育形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形式必须服务于内容,必须与内容相统一,这样才能有好的效果。

三、变“刺激”为“激励”

激励之于学生,犹如阳光之于种子。美丽的鲜花在激励中绽放,在责备中凋落。激励可以使学生树立自信,促进他们自主、自强,健康成长,可以激发他们的潜能,增强他们的动力和勇气,可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可以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不断地提升素质,战胜困难,振作精神,走向成功。激励可以是物质的,但最主要的应该是精神的;可以是一句诚恳的话语,一个甜美的微笑;可以是赞许的点头,亲切的拥抱,会心的眼神;可以是学生取得成绩时喜悦的共享,学生悲伤时痛苦的分担;可以是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大胆尝试……

四、变“故步自封”为“见贤思齐”

要体现班级管理的科学化,班主任就必须努力学习,而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首先,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通过学习,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

其次,要向优秀班主任学习。要向优秀班主任学习,同他们互相切磋和交流,以便取长补短,吸收先进的教育经验,提高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水平。

再次,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现代社会发展迅猛,日新月异,常常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快,班主任工作不断有新的内容,同时也会产生新的问题。因此,我们只有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创新,在总结实际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步伐。

五、变“专治”为“民主”

转变工作思路篇(5)

一、档案管理工作观念的创新

思想观念的创新直接影响着实际工作的创新及工作效果,对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具有重大意义。一是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档案管理部门要适应公路深化改革,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加快形成制度创新和职能转变的思路,进一步加大档案管理力度,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依法管理、保护和利用档案,积累宝贵的档案文化资源。二是强化现代化管理意识。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要改变传统思维定势,转变档案“重藏轻用”观念,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出发,从网络环境下更加便捷服务的需求出发,围绕公路事业需求调整工作思路,使公路档案管理工作紧跟信息化发展步伐,坚持与时俱进。三是建立“大档案”格局。要把公路档案工作创新思维融入单位全方位管理中去考虑“大档案”思想。第一,公路档案工作要和单位的其他工作紧密相连,解决公路档案管理工作孤立作战的问题。第二,公路档案工作者要在社会和单位的大视野中重新认识自己的工作性质,拓宽思维方式,重新审视档案,做好档案工作。要将单位档案工作融入公路主体工作,把这项工作融入单位这个大范围,作为公路文化建设去思考。走出档案室和单位,与宣传、党务、业务管理部门沟通接触,共同策划和建设,赋予档案以公路文化的底蕴后,就会产生别样的效果。它不仅拓宽了公路档案的发展空间,展示了行业的风采,提高了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利于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他部门沟通和联系,使公路档案工作与各项工作紧密接触,等等。

二、档案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上了日程,这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计算机网络为各项工作提供服务,并加强各项事务管理,促使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第一,建立文件目录的数据库建设。第二,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对重要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现代技术,将公路管理、工程建设、路政执法等各项档案资料整理输入计算机,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将文字、图片、声像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使各项目档案数据化、信息化,以便于各项工作信息的查阅流转。通过电子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加工、存储和检索,大大地提高档案信息的处理能力和查找能力。

三、档案管理工作服务方式的创新

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要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要围绕公路养护管理中心工作,深入基层、施工现场,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主动了解各部门对档案信息和档案工作的需求,加大档案收集工作力度,积极探索为公路事业发展提供服务的途径,充分备足为各部门服务的“资源”,便捷档案资料的查询服务。由单一服务向多种服务转变。建立“电子文件”目录数据库,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和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实体、数字、多媒体的多元化服务,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体系,最大化地发挥出信息资源的整体效能。积极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引入现代化手段,主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档案部门应在积极探索利用途径、不断丰富检索工具的基础上,围绕公路管理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分析档案需求信息,编制出适合当前公路改革和发展的档案编研资料,转换被动服务方式,积极为用户提供良好服务。

四、档案管理工作机制的创新

转变工作思路篇(6)

[关键词]革命党 执政党 工作重心 转移

1927年以后的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与1949年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前者开创了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后者则是全国胜利在望,提出了党的重心将由农村转向城市,开始了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时期。两者关系密切,没有前者的开创,就没有后者的开拓。

一、两次转移的历史意义

(一)开创出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和中国式的建设道路。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集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没有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而是完全照搬俄国模式,坚持“城市中心论”。国民革命失败后,革命形势发生很大变化,1927年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总方针,拉开了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序幕。

但在土地革命初期,党内仍坚持俄国模式来指导中国革命。认为“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和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心腹的残酷的争斗,主要靠工人阶级的最后的激烈争斗――武装暴动”①。在这种情况下,能否从教条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切实从中国实际出发,把握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发展道路,就成为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是当时党内最早也是最清醒的探索者。他从国民革命时期就十分关注农民问题,高度评价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在领导秋收起义受挫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战略上开始把革命的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的战略基地。到1930年上半年,全国已建立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到10万余人,等人在实践中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并逐步提出了革命道路理论。正是由于新道路的开辟,促进了土地革命的蓬勃发展,中国革命从低谷走向复兴。但同时,党在城市的工作和组织遭到进一步的破坏,屡遭挫折,党的领导机关已无法在城市立足。两相比较,才使中国共产党真正地认识到必须放弃“城市中心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乡村,完成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工作中心的第一次转移。

沿着这条道路,终于迎来了最后的胜利时刻。这个胜利,给了中国人民一个明示:革命胜利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建设要取得成功,同样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道路只有一条,走中国自己的建设之路。在1948年中共中央九月政治局会议上,专门研究了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道路问题,明确阐述了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转变问题。随后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进一步阐明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途径和总任务、总政策。他提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能照搬苏联的模式,马上搞社会主义,而必须经过一个建设新民主主义的过渡阶段,必须努力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逐步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按照中国国情选择的独特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也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工作中心的第二次转移,即由乡村转向城市,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由此成为探索中国式的建设道路的原始起点,成为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和中国式的建设道路这样两条伟大道路的转换处。

(二)形成了以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两次工作重心的转移,就党的核心而言,是有明显的区别的。前者是被迫的,从不自觉到自觉经历了较长时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而且对某些领导人来说,即使人由城市转到农村革命根据地后,思想还在城市,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用城市中心思想指导农村根据地的工作。后者则是自觉的,主动的,因而是及时的,积极的。之所以有这种差别,究其原因,不外乎两条,一是教条主义的影响,一是实事求是。后者则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开创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综观1927年至1949年的这一段的中国革命史,可谓险象环生,波澜壮阔,既有国共两党间的十年内战,又有外敌入侵的八年抗战,还有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三年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在这样的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历经艰难险阻,由小到大,由挫折到胜利,就是因为在长期的艰苦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党的第一次工作中心转移,尽管当时未处于党的领导核心,但以他为代表的一部分共产党人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无疑对党改变思想认识,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不断探索真理的实践精神,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支撑点。事实也证明,恰恰是在确立了的领导地位,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理论得以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之后,中国革命才得以顺利地发展。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党的第二次工作重心转移,正是在成熟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适时完成的历史性转变。

(三)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

由城市向农村的工作重心转移,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反抗反动派的开始,也拉开了中国共产党谋求反动统治,完成一个革命党的历史使命的序幕。武装斗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也是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主要因素。正如所说:“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②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卓越的28年浴血奋斗,终于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夺取全国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和社会,同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是紧密相联的。具备了实现前者的历史条件,也就有了实现后者的根据。建立新国家新社会是工作重心转移的目的和出发点,工作重心的转移又是建立新国家新社会的重要保证。中共中央对这两个任务是同时提出的,开启了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新时期。此时的中共,已是一个独立自主的解决自己问题的大党,是一个站在时代前列,能够高瞻远瞩驾驭全局的先进的党,在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形势下,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重大课题。

1948年9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共中央研究了使党的工作重心逐步的由乡村转向城市的问题。次年2月8日在为中央军委起草的给第二、第三野战军的电报中做出了“严重的战争时期已经过去了”的估计,提出“今后将一反过去二十年先乡村后城市的方式,而改变为先城市后乡村的方式” ③,随后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系统地阐明了关于新国家、新社会的理论和政策,正式而明确地做出了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决议。其核心思想有:第一,工作重点由乡村向城市转变。第二,由领导革命战争到领导经济文化建设的转变。第三,由上述两个转变而来的组织形式、工作方式、工作作风和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开始了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地告诫全党在取得全国胜利之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④。这些要求,蕴含了对中国共产党人理想、宗旨、奋斗目标和作风风范等极为丰富的时代要求,开拓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走向执政地位的新视野和新境界,为党在执政条件下如何防止腐化变质,永远保持先进性和革命性,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两次工作重心转移的历史经验

第一,正确分析社会性质、革命性质和国内外形势,是实现工作重心转移的前提。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的时间之长,付出的代价之大,正是由于当是的中共中央对国情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形势的判断有误,从“左”倾教条主义出发,提出“城市中心论”,坚持“一省数省首先取得革命胜利”的观点,直至遭到挫折和失败,才被迫转向农村,把农村作为革命的基点。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历经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适时地提出了党的第二次工作重心转移。

第二,正确地选择和组成马克思主义的领袖集体,实施民主集中制的领导,是实现转变的重要条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在同帝国主义、官僚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斗争中,在同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了以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此前,中国共产党屡犯右和“左”的错误,党的领导人频繁更替,一直没有形成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故而在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几经挫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中国革命的顺利发展,正是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以后。在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随后又取得民族解放独立的巨大胜利。在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关键时刻,第一代领导集体及时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由解放生产力到保护和发展生产力。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

三、两次工作重心转移的历史启示

第一,保持清醒的头脑。两次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历史,表明了党的奋斗是非常艰巨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面临着种种机遇和挑战,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艰辛和风险。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路线方针正确,就能取得胜利。

第二,始终坚持“三个代表”。我们党的奋斗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她能够根据时代条件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制定正确的纲领和路线,适应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党的历史经验做出的科学总结,是使党的奋斗永葆时代性和先进性的指导思想。

第三,始终坚持开拓创新。中国共产党八十余年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改革和创新的历史。不把俄国革命的经验神圣化,中国共产党才有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的革命道路;不把马列主义的某些观点教条化,才有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开创。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仍要坚持改革和创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把党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注释:

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C](第六册),p576-577,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②《选集》[C](第二卷).p601,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③《选集》[C](第四卷).p1405,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转变工作思路篇(7)

一、加强铁路基层站段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强化作风建设

(一)要着力解决观念更新的问题

面对当前的发展形势和任务要求,必须从各个方面,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特别是要注重从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入手,结合实际情况,认真排查和反思与加快发展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找准症结,认清危害,认真加以整改,真正把解放思想落实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实现各项奋斗目标上来。

(二)要着力解决工作效率的问题

工作效率是工作作风和工作水平的重要体现。要转变工作作风,重点解决工作效率的问题。工作中,要引导、督促广大干部,以负责、认真、主动的工作状态,以一种孜孜以求、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工作。要在广大干部中形成干就干好、精益求精、誓争一流的标准要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见成效决不撒手的坚强意志。

(三)要着力解决工作质量的问题

要围绕更高水平一流桥工段建设目标,大力弘扬“团结奋进,求实创新,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始终保持一种“一日无为,三日不安”的强烈进取心,树雄心,立大志,鼓足劲,踏实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力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

二、加强铁路基层站段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强化能力建设

(一)要提高学习能力

一是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掀起学习新高潮。学习是工作的基础,也是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我们一定要树立自觉学习、勤奋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二是创新学习方式,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素养。理论学习要做到“三个结合”,即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辅导与座谈讨论相结合。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党务政务等理论知识,充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努力实践,学以致用。

(二)要提高执行能力

作为站段干部,必须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执行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对上级政策的执行,做政策上的明白人,坚持原则不动摇、履行程序不变通、执行落实不走样;进一步提高对思维的执行,把个人在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后对某项工作的新想法、新思路转化为有形的措施,并形成系统的制度措施,进而去实践、去落实。

(三)要提高创新能力

站段干部是各项创新工作的组织者,更是开拓创新的实践者。要提高理念思维创新,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用科学理论改造世界观,积极了解把握国家、铁路改革发展的政策方针,多出新思路、新理念。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对现行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管理措施等进行理性的思考,加以改进创新,从而推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安全问题是铁路人永远面临的主题

(一)加强作风建设,解决好看不到的问题

看不到的问题,其实质是责任问题,是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掌控能力需要解决的第一个层次。看不到隐患和漏洞的存在是安全生产的最大隐患。看不到,安全生产就会陷入被动,削弱安全生产的掌控能力;看得到,就能赢得安全生产的主动权,打好安全生产的主动仗。所以说,要转变作风,必须首先解决好对各种明摆着的安全隐患看不到的问题。

(二)加强作风建设,解决好想不到的问题

想不到的问题,其实质是作风问题的重要一环,是高于第一个层次的要求,是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掌控能力需要面对的第二个层次。 “想不到”的背后或是工作不深不细,底数不清;或是对事故隐患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疏于防范;或是安全工作缺乏洞察力、思考力和预测力。任何事情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想不到本身就是隐患。

(三)加强作风建设,解决好做不到的问题

做不到的问题,其实质是抓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是干部作风转变的最根本的衡量标准,是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掌控能力需要解决的更高层次的问题。如果对一些事故苗头、隐患等问题,我们看到了,也想到了,预测到了,接下来就必须一门心思地把问题解决好。

(四)加强作风建设,解决做不好的问题

做不好的问题,其实质是工作方式方法的问题,是衡量管理人员作风转变的最高标准。要想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就得率先垂范,发挥示范作用。工人三班倒,班班见领导。问题在现场发现,隐患在现场解决,只有和员工在一块摸爬滚打,安全工作才能由看不到转变为看得到,由想不到转变为想得到,由做不到转变为做得到,由做不好转变成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