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田径比赛总结

田径比赛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2-16 02:35:58

田径比赛总结

田径比赛总结篇(1)

我省田径裁判队伍几经周折,能发展至今受到各界的信任,这有赖于省体育局、省教育厅领导的大力支持,他们看好这支有潜质、能战斗的队伍;特别有赖于廖总榜样力量的带动,“以身作则、严于要求、以老带新、培养新人”。在团队建设过程,引入竞争机制,让有上进的裁判有机会?使一批批年青有才能的裁判脱颖而出,成为裁判队伍的中坚力量,共同为福建省田径裁判的团队打造品牌,争取成为国内一流裁判水平而努力。

成功来自每一成员的奉献

省运会经过6天11场的比赛,留给我难忘的回忆。当今的老裁判不像以往那样“摆老资格、指手划脚”的状况已经离去了,却展现的是全新的面貌:“主动承担任务、愿意传帮带”的情景,这些都给了年青裁判极大的触动和影响。从这次比赛中可见,田赛和径赛裁判组,在赛前认真学习规则和规程,注重业务训练;赛中能按规则执裁,尽可能不出错;赛后认真做好小结,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圆满完成赛会的任务,赢得外界的高度评价,也为福建田径裁判团队增添了光彩。

田径比赛总结篇(2)

【关键词】河南省高校;田径;比赛成绩;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第十六届、十七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比赛前8名成绩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与资料并进行筛选加以应用。

2. 数理统计法 对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加以分析、总结。

二、结果与分析

(一)河南省近五年高校田径运动发展概况

比赛共设有男女35个项目,分为甲组(普通本科组)、乙组(体育系组)、丙组(招收高水平运动队学校),来自全省的87所高校代表团参加角逐,通过比赛集中反映了全省各高校体育运动水平。下面对两届运动会团体总分前十高校对比表进行总结,分析出河南省近五年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的概况。

从表1可以看出,两届运动会的团体总分前十名没有太大的变化,第十六届团体总分前十名的高校,大部分也在第十七届的团体总分前十名中,河南大学两届以465和462.5的团体总分占据第一。郑州大学、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也以300多分的成绩稳占前几名。河南师范大学、商丘师范学院等院校虽然也名列两届团体总分前十名,但是从分数上可以看出,与前几名高校差距太大。

河南省各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状况良好,但也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前几名的院校团体总分高出一截主要是由于生源丰富、重视训练和良好的比赛氛围等原因。而像信阳师院、商丘师院这样的普通院校,虽然在甲组和乙组也有尖子运动员,但是数量极少;以至于团体总分要远低于排名靠前的一些高校。

(二)比赛成绩对比分析

1. 男子比赛成绩对比分析。从表2数据中可以看出,本届男子乙组成绩总体要差于上一届。

在短跑项目中,只有200m、800m、400m栏等几个别项目的前八名平均成绩好于上届,但各个项目的最好成绩却低于上一届的最好成绩。比如像100m这样的传统项目,本届的最好成绩要比上一届的差0.26秒。而像1500m、3000m这些长距离跑项目,前八名平均成绩明显不如上一届。特别是5000m跑,本届的成绩要比上一届慢28秒。不过值得可贺的是,本届的400m和400m栏最好成绩非常可观,与国家一级运动员成绩接近,可作为潜在发展项目。

2. 女子比赛成绩对比分析。从表2数据中可以看出,本届女子乙组径赛项目发展良好,田赛项目趋于下降。

本届大运会女子乙组100m和400m项目,无论是前八名平均成绩还是最好成绩提高幅度都很大,这说明这些项目女子的竞技水平和专项素质明显优于上届,训练方法上也有了较大的成就,还需要继续保持。1500m与3000m项目前八名平均成绩都好于第十六届,说明这些项目整体水平有了提升,进步明显,也反映出高校备战大运会的时间长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加上各个高校日益重视田径运动,使得体能类项目水平日益提高。但是,400m、400m栏、4×100m接力等项目与第十六届相比,不仅最好成绩有所下降,而且前八名平均成绩也大幅度下降,这说明我省女子这些项目存在较大的问题,在训练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女子田赛项目形势严峻,多半项目呈现下滑趋势。标枪最好成绩进步明显而且发展势头良好,竞技水平优于上届,但是整体水平趋于下降。跳高、铅球和铁饼项目最好成绩和前八名平均成绩相对于第十六届都有所下降,高校在备战下一届大运会时要予以重视和警示,防止其继续朝劣势方向发展。跳远项目较上届相比有所提高,说明高校在培养优秀大学生运动员的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结论

总体来说,河南省第十七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较上一届发展缓慢,有些项目甚至倒退。河南省高校田径运动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各个参赛单位水平差距较大,优势项目和优势项目群体集中在少数单位,使得很多参赛单位失去摘金夺银的竞争力,不利于田径整个项目的发展。另外,多数高校对径赛的重视高于田赛,从而出现项目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从项目上来说,河南省第十七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中,短距离跑项目和中长跑项目的成绩有所提升,接力项目、跳高和投掷类项目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短跑、400m栏、跳远和三级跳远可作为潜在发展项目。

(一)各高校要从意识上重视大学生田径运动会,采取强制性措施,使田径训练成为各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的一部分。

(二)教练员要着重经验的学习和积累,重视体育信息的攫取,多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好自己的训练工作,保证自身学历和带队经验成正比。

(三)各高校要善于总结本校的优势项目和不足项目,保持优势改进不足,争取做到田径运动的平衡发展。

(四)各高校应保证生源质量,多招收运动水平较高的学生,这样就能够保证良好的训练氛围和参赛热情。

参考文献

[1] 张文涛,孙辉.第九、十届全运会田径比赛成绩的比较分析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5).

田径比赛总结篇(3)

Abstract: The author thoroughly conducted a careful research on implement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ontest model of track and field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by adopting the documentation, expert interview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etc.. The conclusions are that the contest model of track and field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will help students form active learning attitude, overcome bad athletics behavior, improve their sports skills, promote students to master deep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of track and field, improve students' competition organization and referee capacity and enhance the class cohesion and so on. It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rack and field course in the new teaching model.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竞赛模式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track and field course;teaching contest model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6-0216-05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运行体制的变革,社会对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较多的用人单位更加偏重于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高校毕业生,这势必给高等体育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田径教学改革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从我国现有田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高等体育院校的田径教学基本还停留在技术教学水平,还比较孤立地游弋于田径运动的浅层,体现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复制与被复制的关系,致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脱节,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学以致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限制,身体锻炼与学习效果受到影响。笔者查阅大量资料与咨询部分田径教学专家,结果表明:体育竞赛是最切合实际、最充分的实践活动,是体育教学核心的实践方法,是检验体育教学质量的最优形式,也是检验体育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

为此,本研究根据高等教育的总体要求和高等体育院校田径课程的自身发展规律,进行了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探索研究,努力促进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四结合”,即田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学生的身体锻炼与学习效果相结合,旨在运用田径竞赛的形式来开展田径教学,将“竞赛元素”渗入田径教学活动中,充分彰显“以赛促教、以赛促练”的教学理念,以竞赛形式巩固学生的田径专业技能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田径教学竞赛,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田径教学实践的机会,可以在教学比赛的实训中实现田径教学的基本目的,并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促进田径课程的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16个班的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为研究对象,共450人,其中1-13班为男生班,共379人,14-16班为女生班,共71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手工和计算机检索并查阅有关田径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以及推广应用情况,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专家访谈法

为了确保本文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就本研究的相关问题,例如:田径教学竞赛的概念界定、田径教学竞赛模式的设计与实施等,利用全国体育理论研讨会和全国体育学院田径锦标赛的机会,亲自走访与咨询了14所高等体育专业院校从事田径教学与训练一线教师和资深教师,教师的职称结构及人数见表1所示。

1.2.3 问卷调查法

在沈阳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4位专家的指导下,筛选11个原始指标,向沈阳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21位教师进行两次问卷咨询,验证了指标的有效性,两次问卷内容评定的效度较高。利用重测法进行问卷的信度检验,通过相关系数计算问卷的信度系数r=0.918,通过显著性检验,

p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3.0软件对实施前后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了统计、整理,为实验提供客观依据。

2 高等体育院校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2.1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的概念界定

田径课程教学竞赛不是传统竞技运动的比赛,是在田径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赛的形式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不是以比赛胜负为目的进行的体育比赛赛事,而田径运动竞赛通常指一般的田径运动竞技比赛活动,是以比赛胜负为目的而进行的体育比赛。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前者强调的是教学方法与实践方法,后者是为取得输赢的体育赛事。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分为课内教学竞赛和课外教学竞赛,田径课程课内教学竞赛是指在田径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任课教师的主导下,根据田径各个项目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竞赛方式,内容是个人或集体之间的比赛;田径课程课外教学竞赛是指利用学生的课余锻炼时间,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与田径教学项目紧密相关的一系列的田径竞赛活动,内容是单项或者多项技能竞赛。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构成田径教学的完整性,前者是以竞赛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与掌握,后者是前者的延续与补充,在学生田径技能习得与掌握的基础上,以竞赛活动拓宽学生的田径实践体验和理论知识运用的展示平台。

综上所述,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是指在田径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田径课程教学目的与标准的要求,以田径项目竞赛为教学手段,进行的个人或集体的相互比赛。

2.2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是依据沈阳体育学院《关于开展课程实训改革试点活动的通知》(沈体院发[2013]14号)的文件精神和教务处本项工作部署的要求提出并实施的,凸显以竞赛促进田径教学的核心指导思想,把课内与课外教学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打破现有田径课堂时间的界限,拓展教学内容预习、学习、复习的空间,改变目前田径教学方法手段选择运用和田径教学发展的瓶颈等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与学习田径运动知识、技术和技能,能为学生进入社会后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3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的内容与形式

根据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结合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教学大纲的要求与规定,本研究从田径项目设置、田径场馆的客观实际出发,从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出发,培养学生的“比学赶超”的体育精神,精心选择田径课程教学竞赛内容与形式,均匀分布在田径教学的不同学期与不断教学阶段。为了保证田径课程教学竞赛的开展与实施,在新学期伊始,针对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学生开展了田径裁判知识的培训工作,制定了田径裁判晋级制度,定期举行田径裁判等级考试,适时参加学院、省、市田径比赛的裁判工作,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田径竞赛知识,力争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如图1所示。

2.4 田娇纬炭文谕饨萄Ь喝模式的组织与实施

2.4.1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活动的设计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活动以开展“教学竞赛活动”为主线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充分发挥“竞赛活动”的杠杆功能,把田径课程课内与课外教学竞赛紧密结合。为此,针对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田径教学大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特别是考试考核方法进行了微调,并根据田径教研室承接的田径比赛活动,制定了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活动的计划表。见表2所示。

田径课程课内教学竞赛活动的设计: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田径必修课共160学时,安排在二、三学期,在课内教学过程中引入竞赛内容,营造比赛氛围,培养学生“比学赶帮超”的体育精神。首先在理论课上普及田径裁判知识。其次,在实践课上,准备活动部分可以采用“比赛游戏”形式进行活动,基本部分应根据各个项目特点以及学生掌握技术的程度,采用竞赛的手段,开展班级内部的比赛,个别项目可以在技术进程的后两节课举行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比赛。在比赛活动中,任课教师与学生骨干担任裁判角色,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轮换担任裁判工作。教师在竞赛活动中立足“主导”地位,肩负起组织者与管理者的责任,做到积极施教、应变有术、引导有法。最后,单项结业考试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考核,采用分组轮换体验运动员与裁判员的角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田径课程课外教学竞赛活动的设计:①强化“早操”教学辅助手段,达到补充学时,弥补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学生第一、四、五、六学期在校期间出现田径课程“真空”状态。每周3次课,8-10周为一周期,教学总学时达480学时。早操活动内容以开展竞技性比赛游戏和复习巩固课内学习的项目为主,教学方法灵活,教学形式多样,目的是保持体能锻炼,夯实田径基本身体素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②每个单项结业后,利用早操与课余时间举行单项技能大赛,由各班班长与任课教师设定方案,担任评委工作。③每学期定期组织、安排学生1-4田径项目的“通级竞赛”活动,由田径教研室统一安排,学生的通级竞赛成绩情况由田径教研室存档,开展项目:100米、跳高、跳远、铅球、跨栏、标枪、铁饼、中长跑。④第二学年的第三学期期末,开展体育教育专业2013级田径“五项全能”结业竞赛考试,要求全体学生参加,由田径教研室统一安排。五项全能内容:跳高、跳远、铅球、跨栏、男1500米/女800米。⑤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时安排田径竞赛等级裁判晋升培训与考试工作,参加学院、省、市、企事业运动会裁判工作,增强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考核方法:为了能够激励学生课内外教学竞赛活动的参与热情,能够反映出学生在整个教学竞赛活动中表现与进步程度,采取了课内与课外考核有机结合的方法(见图2所示)。课内教学竞赛考核包括平时成绩、理论成绩、技术评定与达标:平时成绩主要体现在上课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堂参与教学竞赛活动表现等;理论成绩包括田径裁判知识与基本知识等;技术评定与达标主要看学生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同时参考国家田径运动员技术等级相关规定。课外教学竞赛考核包括平时成绩、技能竞赛、通级竞赛以及五项全能达标:平时成绩包括早操出勤率、参与课余竞赛活动情况以及裁判实习效果等;技能成绩主要参考所举行的各个单项技能竞赛成绩;通级竞赛考核主要根据学生通级水平(两项通三级或者一项达到二级水平)评定成绩,五项全能达标赛安排在第二学年的第三学期,纳入学生的年终结业成绩。

2.4.2 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实施的保障体系

为了提高学生、教师重视程度和保证田径教学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学院教学主管院长积极参与其中,进行宏观掌控到具体实践实训层面的指导,教务处、督导组、体育教育学院的领导进行监督指导,田径教研室也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担任课内与课外教学竞赛活动的专职教师,大部分都是田径国家级裁判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裁判能力。同时,为保证早操实践竞赛活动的顺利实施,每班配备一名“代课小教师”,都是田径方向的研究生和田径院队的骨干队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技术水平,并对“代课小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见图3所示。

3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3.1 实施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由于田径教学引入“竞赛元素”,把课内与课外教学紧密相结合,给田径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学生转变了对田径教学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对田径的意识程度,如表3所示,认为田径知识、技术、技能得到较大提高的学生比例由实施前26.9%上升到实施后的92.6%,认为能丰富身体锻炼方法的学生百分比由实施前的19.3%上升到实施后的91.7%,认为田径教学竞赛模式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与自我认知、调节能力的学生人数都比实施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从表4可以看出,不太喜欢与非常不喜欢田径教学的人数逐渐在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向着良性方向变化。这都说明了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田径学习价值观念。

3.2 实施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对学生参与田径行为的影响

由于对学生的田径认知及态度向着积极方向发展,学生参与田径的行为也发生质的变化。从表5学生参与田径教学活动出勤率情况统计表可以看出,在实施第一学期,由于学生的前经验、习惯以及学习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参与田径行为的积极性不高,旷课、迟到以及请假频频出现,随着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实施与深化,学生对田径课的学习态度发生转变,参与田径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请假、旷课以及迟到总人次从120、368、108明显下降到24、70、19。这说明竞赛模式的实施极大克服了学生不良的田径行为,培养了学生勤奋向上的精神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3.3 实施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对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影响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出发点就是通过竞赛实践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对达到相应运动员等级水平的学生,颁发相应运动员等级的荣誉证书。灵活的竞争与激励措施极大激发学生参与田径教学与训练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努力地投入训练以提高比赛成绩。从表6可以看出,在一学年共举行的六次田径竞赛活动,除因伤、病等事假外,其余学生全部参与各单项技能大赛,每次比赛,学生的技术水平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相当一部分学生达到了二级或者三级运动员等级标准。

3.4 实施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对学生掌握田径知识与技术的影响

在田径教学竞赛模式实施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技g的探究与竞赛实践活动的机会,加深对田径知识与技术的理解与掌握。见表7所示,自从2014级实施教学竞赛模式后,无论是从理论考试的及格率上比较,还是从技评测试合格率上进行比较,2014级学生的成绩都明显高于2013级学生,尤其是技评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说明教学竞赛模式的实施,能给大多数学生带来知识与技术上的提高,让大多数学生受益。

3.5 实施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对学生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的影响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实施始终以早操课与课堂教学为主线,以社会实践为辅线来开展教育教学田径裁判实践工作,除参与学院内部田径竞赛活动裁判工作外,多次带领学生通过承担、组织辽宁省、市、地区各企业、系统及大中专院校的各种田径裁判工作,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在实施期间,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有400多名学生陆续参加了全国体育院校田径锦标赛、辽宁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辽宁省全民健身运动会、沈阳市中学生运动会的裁判工作,共有200多名学生荣获优秀裁判员的称号。

3.6 实施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对班级内部凝聚力的影响

为了培养和造就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除了开展课外竞赛活动外,变革了课内外竞赛内容与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教学竞赛活动;在课外活动中,开展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长跑比赛和接力赛,例如:以班级为单位20人团队1000米技能赛和 20人×50米迎面接力赛,主要目的是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①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念。②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极大克服了学生不良的田径行为,有利于培养学生勤奋向上的精神和良好的生活习惯。③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田径教学与训练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④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层次理解与掌握田径知识与技术。⑤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⑥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有利于发挥班级团体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4.2 建议

①需要相关的人员来调控,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②需要进一步充实考核内容,将身体素质和学生参与体育比赛的成绩和早操分别列入田径学生田径成绩考试内容,使之成为长效机制。③需要进一步改革田径理论考试方式,注重实效,杜绝形式主义,建设新型的田径理论考试试题库,做到以考代学,学考结合,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马奔腾.“体育教学竞赛”概念的提出[J].体育教育,2014(6):111.

[2]李清,邬燕红.普通高校体育隐性课程开发及实施效果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1(9):58-62.

[3]孙美,王永强.比赛教学法在篮球专选课中的应用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3(9):75-76.

[4]李杰凯.沈阳体育学院课程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5):1-3.

[5]练文.比赛教学法对足球选项课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职业圈,2007(22):88-89.

田径比赛总结篇(4)

关键词:奥运会;田径运动;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3)05-0084-05

田径运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它的发展水平影响着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同时,田径运动作为奥运会的金牌大户,在奥运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回顾上世纪,我国田径运动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新世纪我国田径运动该如何发展成为重要课题。通过对近四届奥运会我国田径运动表现情况进行研究,为提升我国田径运动的整体实力,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近四届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参加田径比赛成绩。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查阅近四届奥运会田径比赛成绩,进行归纳和整理。

1.2.2数理统计法 用Excel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

1.2.3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国内外优秀田径运动员参赛表现及田径竞技实力的对比,分析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现状。

2.结果与分析

2.1近四届奥运会中国田径总体成绩统计分析

中国在近四届奥运会田径比赛中总体上呈现逐步崛起态势(见表1)。进入前八名人数、得分均在逐步提升。2000年悉尼奥运会,仅竞走项目获得1枚金牌,其他项目未能获得奖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一举夺得两枚金牌,实现历史性突破;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运动员未能获得金牌,仅女子马拉松与女子链球获得两枚宝贵的铜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依靠竞走以及投掷项目的出色发挥,得分及进入前八名人次均为近四届奥运会最好成绩。说明我国田径正逐步走出低谷。

2.2近四届奥运会中国田径运动各项群进入前八名情况统计与分析

如表2所示,在近四届奥运会田径比赛中,我国共有35人次进入前八名,主要分布在耐力性项群和快速力量性项群。耐力性项群中,中长跑项目我国运动员发挥不稳定且有明显下滑趋势。作为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在近四届奥运会中共获得1金、1银,共有7人次进入前八名,成绩不容乐观。竞走项目尽管选手发挥同样存在不稳定状态,但总体上保持良好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小将陈定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以打破奥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冠,同时我国运动员在竞走项目中还夺得3枚铜牌,昭示着我国竞走实力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在快速力量性项群中,近四届奥运会中共有12人次进入前八名,均为投掷项目选手。我国投掷项目正朝着世界先进水平靠近,伦敦奥运会中女子铅球、女子铁饼获得铜牌,共有6人进入前八名就是最好的证明。跳高与跳远项目,实力较弱,在第27-30届连续4届奥运会,无人进入前八名,我们需要探究原因,找到问题的根源,寻求突破。

速度性项群中,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m栏比赛中获得1枚金牌,为近四届奥运会田径速度性项群比赛中我国获得的唯一金牌。女子4×100m接力在悉尼奥运会获得第八名,为我国在近四届奥运会田径比赛接力项目中唯一一次获得名次。可见,速度性项群是我国田径的薄弱环节,尤其是短跑项目,目前我国运动员还不具备夺牌实力。综合性项群实力较弱,近四届奥运会均未取得名次,说明我国田径运动员综合素质与世界强手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2.3近四届奥运会中国田径各项目进入前八名情况统计分析

分析表3,近四届奥运会男子进入前八名项目中,仅刘翔一人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110m栏获得金牌,是该项目唯一一次进入前八名。竞走包揽剩余进入前八名项目,其中20km竞走5人次进入前八名,获得1金、1铜的成绩;50km竞走3人次进入前八名,获得1铜的成绩。目前,我国男子20km竞走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50km竞走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仅依靠竞走来维持我国男子田径在世界田坛地位与中国田径的持续发展是相悖的。寻找新的突破口,全方位提升我国田径男子竞技实力成为首要任务。

近四届奥运会女子进入前八名项目,主要分布在竞走、中长跑及投掷。竞走在整体上保持良好发展趋势,但选手发挥不稳定:第27届获得金牌;第28-29届连续2届未获得奖牌;第30届获得铜牌,有3人进入前八名。保持这种发展状态,竞走项目很可能成为具备绝对夺金实力的项目。中长跑项目中,10000m在第28届奥运会中获得金牌,近两届奥运会未取得名次;马拉松在第29届奥运会中获得铜牌及第四名,第30届奥运会仅获第6名,中长跑成绩出现明显下滑。链球、铅球、铁饼发展较快,尤其是近两届奥运会以来呈现快速发展。标枪在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中打蝴,获得第五名,为近四届奥运会该项目首次进入前八名。投掷项目保持全面发展,争取在下一届奥运会中取得更好成绩。

2.4近四届奥运会中国男女运动员参赛情况及表现统计与分析

通过表4可知,进入新世纪以来,参赛人数不断增加,尤其是北京奥运会,男女运动员均达到最多人数。男子迅速崛起:第27届悉尼奥运会仅有6人参赛;第28届雅典奥运会突飞猛进达到20人;第29届北京奥运会达到32人。女子参赛人数整体上保持稳定增长趋势。第27~29届奥运会女子参赛人数一直多于男子,直到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男子首次超越女子,扭转了一直以来参赛人数女多男少的局面。

表5可以看出,近四届奥运会田径比赛进入前八名选手中女子较多,是男子的3倍。第27-29届奥运会中,不论从夺牌实力还是进入前八名的人数来看,女子占据绝对优势。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田径比赛中,我国共有15人进入前八名。其中,女子运动员10名,占总人数的2/3,男子运动员5名,占总人数的1/3。尽管在进入前八名人数上男子仍处于劣势,但奖牌的获得是我国男子崛起最有力的证明。此届奥运会中男子获得1金、2铜的成绩,女子获得3铜的成绩。男子20km竞走夺得本届奥运会田径比赛我国唯一的金牌,同时该项目还有1枚铜牌入账,50kin竞走获得铜牌。男子迅速崛起,打破了中国田径“阴盛阳衰”的格局。女子保持稳定发展,男女均衡发展是我国田径运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5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田径运动各项群中国运动员最好成绩与冠军成绩的对比分析

第30届奥运会田径运动速度性项群比赛中,我国运动员未能取得名次。中国优势项目男子110m栏,随着刘翔伤退,宣告再次步入低谷。尽管谢文骏以13.43s的成绩刷新个人记录,但与冠军12.92s的成绩相比,实力差距较大,最终无缘决赛。男子100m,苏炳添跑出10.19s的成绩,成为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100m项目中闯入半决赛的第一人;男子4×100m接力以38.38s的成绩刷新全国记录,取得的成绩让我们看到了我国田径运动在速度性项群比赛中的希望。同时,可以看出,我国运动员最好成绩与冠军成绩相比,虽然个别项目有所提高,但大多数项目差距较大,依靠少数运动员维系该项群比赛的现象较为严重。我们应直视差距,增强后备力量的培养,避免断层现象的出现。

表7可以看到,在伦敦奥运会田径运动耐力性项群比赛的8个项目中,我国男子运动员参加了其中的3项,女子运动员参加了其中的4项,其中一项弃权,相当于参加了3项。也就是说,耐力性项群的参赛率不足50%。男子800m、1500m、5000m、10000m无人参赛;马拉松选手成绩与冠军成绩相比,两者之间相差12.38s,我国选手位列第54名,在完成比赛的85人中处于中下游水平。女子800m、1500m、5000m无人参赛;女子10000m选手弃权;女子马拉松选手获得第六名,是本届奥运会中长跑项目获得的唯一名次。可见,我国中长跑的优势已经不存在,应尽快缩小与世界先近水平间的差距,找回曾经的辉煌。

竞走项目表现完美,男子20km竞走获得冠军,打破奥运会记录,我国成为该项目的领头羊。男子50km竞走获得季军,与冠军成绩相比存在1.17s的差距;女子20km竞走获得季军,与冠军成绩相比存在14s的差距。具备潜在优势,结合科学的训练及对比赛经验的积累,在竞走项目中,我国运动员可以充分发挥优势,在奥运赛场上再创佳绩。

在快速力量性项群比赛中,投掷项目成为我国潜在的优势项目,尤其是女子投掷项目近年来得到稳定的发展(见表8)。与冠军成绩相比,女子铅球成绩相差0.48m,为最接近冠军成绩的项目;其次是女子链球与女子铁饼。男子链球、铁饼无人参赛,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我国在投掷项目中的不足。铅球最终以犯规告终,标枪成绩不尽人意,12.29m的差距,充分说明了实力的悬殊。借鉴女子投掷取得成功的经验,加快男子投掷项目的发展。跳跃类项目无人取得名次,选手发挥不稳定,出现不该有的状态。与冠军成绩相比,跳高均差0.16m;撑杆跳高均差0.56m;跳远女子无人参赛,男子相差0.54m;三级跳远均差1.175m。跳高项目每一厘米的提高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我们要迎难而上,压力化为动力,通过努力弥补不足。跳远项目,填补女子跳远项目空白。同时,增强高水平运动员的参赛能力,使其在比赛中发挥正常水平,提高跳远项目实力。

表9可以看到,在伦敦奥运会田径运动综合性项群比赛中,我国运动员无人参赛。我国全能项目竞技实力较弱,不能与世界强手相匹敌,如何提高运动员的综合实力,是我们面临的任务与挑战。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从我国在近四届奥运会田径比赛总体表现来看,我国田径竞技实力在不断提升,但与世界田径强手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2)近四届奥运会田径比赛我国运动员进入前八名项目主要分布在耐力性项群和快速力量性项群;速度性项群与综合性项群实力较弱,取得名次极少,尤其是综合性项群,均未取得名次。

(3)从近四届奥运会田径比赛我国运动员进入前八名的项目来看,男子主要依靠竞走项目来支撑;女子主要分布在竞走、中长跑及投掷项目。竞走和投掷在曲折中发展,存在十足潜力,中长跑出现明显下滑。

(4)我国近四届奥运会田径比赛参赛人数总体上呈现良好发展趋势,第30届伦敦奥运会参赛人数男子首次超越女子,且在获得的1金5铜中,夺得唯一金牌,还有两枚铜牌入账,占据优势地位。经过数年的发展我国田径逐步打破了“阴盛阳衰”格局,趋于均衡方向发展。

(5)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田径运动各项群,中国运动员最好成绩与冠军成绩的对比来看,综合性项群、速度性项群,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仅依靠少数运动员支撑局面;耐力性项群与速度力量性项群各有长短,中长跑优势已不在,竞走项目异军独起,跳跃类项目还不具备夺牌实力,但参赛选手有所增加,女子投掷项目表现突出。

3.2建议

(1)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训练理论与技术,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间的差距,提升我国田径的综合实力。联合举办多项赛事,增强优秀运动员参赛能力。

(2)确立比赛项目夺金点,将已具备夺牌实力的项目作为重点。同时,深度发掘具备潜在实力的项目。力争在保证优势项目能够发挥较高水平的同时,其他项目实现突破。针对不同项目制定阶段性计划,逐步实现突破。

(3)教练员之间加强沟通,对新的训练理论进行探讨研究,发挥训练的最大效果。定期举办运动员经验交流会,以运动员的亲身实践展开互动,使更多的优秀运动员掌握先进技术。

(4)开拓创新,敢于尝试新的训练理论,探寻适合我国运动员特有体质的有效训练手段。对项目进行分析有所侧重,着力发展适合我国运动员现有素质的项目。直面我国田径发展实际,针对不同问题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对现有的体制深刻反思,保持与先进技术理论的同步发展,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田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春雷,李小芬,从世界三大田径赛事和全运会比赛看我国田径实力及今后的努力方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5):688-691.

[2]詹建国,张雨,第29届奥运会世界田坛竞争格局变化特征分析――探讨中国田径运动发展方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99-102.

[3]李静山,李炯,北京奥运带给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5):66-69.

[4]成亮,郭玉江,从世界田径强国成功经验探讨我国田径发展的对策[J],体育科技,2010,31(2):36-40.

[5]陈涛,韩宝红,从十运会田径成绩看我国田径发展方向[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1):88-90.

[6]周建梅,陈永英,等,由世界大赛分析我国田径运动实力与可持续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5):68-73.

田径比赛总结篇(5)

【关键词】中外青年 田径运动 实力 差距 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102-03

一、前 言

田径运动是运动“之本、之母、之源”,迄今为止,田径是奥运会上所设金牌最多的项目,共设46块金牌。国际竞技体育素有“得田径者得天下”之说。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头号体育强国,是因为美国在历届奥运会和世界田径锦标赛上都能够保持其田径金牌霸主的地位和优势。譬如:美国在28届奥运会上夺得了8块田径金牌、在27届奥运会上夺得了10块田径金牌、26届奥运会上夺得了13块田径金牌、25届奥运会上夺得了12块田径金牌、24届奥运会上夺得了13块田径金牌、23届奥运会上夺得了16块田径金牌。

近20年来,历届奥运会体育强国美国、俄罗斯(在24届以独联体组队)、英国与中国在奥运会金牌总数与田径金牌上的总数及其田径金牌的贡献率,体育强国的田径贡献率最低为9.4%,而我国最高为6.3%。从金牌总数和田径贡献率来看,也说明了中国田径总体水平不高的不争事实。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中国青年田径记录保持者、世界青年田径记录保持者。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系统分析法。

三、讨论与分析

1.中外青年田径实力对比分析

通过对世界青年田径记录和中国青年田径记录的成绩比较(详见表1、表2),应该能够看出:中国在田径项目上的现实差距与未来奋斗目标。

从上表可以看出,女子21项世界青年记录中,中国占有7项,占33.3%;可见,女子在世界青年田径舞台上占有1/3的江山;在中长跑、竞走和投掷项目上具有优势;在短跑、障碍跑、4×100米接力和4×400米接力、铁饼和七项全能等项目上与国外强国差距较大。

男子24项世界青年记录中,中国占1项,占4.25%,显得微不足道,没有优势可言。尤其在男子除110米栏和竞走之外的径赛项目上、在田赛项目和十项全能等项目上,差距较大,在青年组就显示出了巨大的差距,那么成年组就更显弱势了。

2.中外田径发展的差距与前景

公元前776年,在古希腊奥林匹克村举行了第一届古代奥运会,从那时起,田径运动就作为正式比赛项目之一。现代田径运动起源于英国。1817年,在英国诺福克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田径俱乐部,1866年,在英格兰成立了业余田径俱乐部,并举办了第一次英格兰田径锦标赛。1894年,在法国巴黎成立了现代奥运会组织。1896年在希腊举行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这届奥运会上田径的走、跑、跳跃、投掷等项目,被列为运动会的主要竞技项目。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传教士将现代田径运动带入中国,文献记载1890年,中国上海圣约翰书院首次举办以田径为主的运动会,当时只有在教会创办的学校之间开展田径比赛。后来逐渐普及到全国的国立、私立学校。1932年中国首次参加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田径运动才开始得以普及,技术水平提高很快。1953年起,几乎每年都举行规模较大的全国性的田径运动会,在群众性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我国田径技术水平和成绩缩短了国际间的差距。1956年,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凤荣以1.77米打破了当时1.76米的世界记录。20世纪60年代中国有10个项目进入了世界前10名。1983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全运会上朱建华以2.38米创造了他自己保持的2.37米的世界记录。同年,徐永久以45∶13.4的成绩创女子竞走世界记录,成为我国第一个在世界比赛中获得冠军的田径运动员。20世纪90年代随着马家军的崛起,创造了一批女子中长跑世界记录,王军霞还赢得了“亚洲神鹿”的称号,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王丽萍获得20公里竞走金牌。2006年瑞士洛桑国际田联大奖赛上中国运动员刘翔以12.88秒的成绩,破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那么,可以说中国田径水平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经在男女跳高、男女竞走、女子中长跑、男子直道栏项目上跻身世界水平。如果能够在这些项目上下大力气,抓住重点,科学训练与科技攻关、科技服务相配合,定会取得好的成绩。这就需要中国的广大田径人,研究并找出中国田径的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从选材和科学训练入手,变革训练机制,并且要学习国外先进的训练理念和经验,才能使中国田径水平有所提高。

从表中可以看出:为什么中国的青少年田径水平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到了成年却一蹶不振,这不能不说明一些问题。

3.我国优秀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模式

通过文献资料法研究,走访了国内二十余位田径专家,并向吉林省内高校和体校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296份。调研发现:我国竞技体育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方面有了相当程度的进展,但是,我国青少年田径训练与竞赛体制,在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产生的问题、积累的矛盾还远远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青少年田径训练出现了发展停滞、规模萎缩的现象。目前,我国青少年优秀田径后备人才培养大体上仍旧是业余体校(县区)、体校(地市、省)、省运动队、国家队的“金字塔型”优秀田径人才培养模式。那么,由于全运会战略、省运会战略的功利作用,使得优秀的青少年田径人才在一些省市向国家队输送人才时,往往出现由于一些地方教练员自己到不了国家队或不愿意到国家队,同时也“截留”或者说“葬送”了一些优秀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前途。作为我国竞技体育成功的主要因素的“举国体制”,在田径运动人才培养方面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功,也曾出现过一些问题。通过本课题研究,客观地分析我国优秀的青少年田径人才的传统机制的成功经验和面临的问题,是推动我国田径事业扬长补短、有的放矢、大步前进的前提。

改革开放后,国家更加重视青少年田径运动的发展,中国田径协会每年都组织中小学生田径夏令营、冬令营,向孩子们介绍田径基本知识,组织他们参加基础的田径运动训练。每年参加国家级夏令营或冬令营的青少年达五六百人,参加各级地方活动的青少年的数量要比这多得多。同时,中国田径协会每年还组织各项目的集训,大约有两三百名有发展潜力的青少年运动员能有机会和国家队运动员一起训练。每年五月,还结合世界田径日活动,组织青少年田径比赛。同时,教育部每年组织全国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体育总局每年组织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赛、全国少年田径赛(14~15岁组)、(16~17岁组)、全国青年田径赛(18~19岁组)等常规田径赛事,这些措施在推动青少年田径运动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1世纪,国家体育总局大力提倡和推进“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经验。经过多年的摸索,中国的大学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招收和培养竞技体育优秀运动员的模式,其中以“清华模式”最为成熟,应大力推广。

四、结论与建议

我国传统的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举国体制”作用下的业余体校(县区)、体校(地市、省)、省运动队、国家队的“金字塔式”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体制是建立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青少年田径人才,为中国竞技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创造奥运辉煌,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原来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举国体制”作用下的业余体校(县区)、体校(地市、省)、省运动队、国家队的“金字塔式”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优秀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要求,并且根据研究已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弊端。体教结合的中学大学培养竞技体育优秀人才的模式须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有关资金方面的支持。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我国田径运动水平无论是青少年时期,还是成年时期,尽管一些项目曾经创造过辉煌,打破了一些世界纪录。但是,尤其是青少年项目大多是昙花一现,到了成年很难有大的作为。这说明了中国田径训练存在一些问题。从中国与世界田径记录的比较一览表中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田径的整体水平与世界体育强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很难在世界大赛上与田径强国抗争。目前,田径水平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体育运动总体水平继续提高的一大薄弱环节,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由于我国现有的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缺陷而引起和导致的。那么,如何保持青少年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使之得到持续提高,使之与欧美田径运动员一样,保持较长时间的运动生涯?这就需要田径界同仁用科学发展观,研究并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适合中国田径发展和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出路和模式,是田径界的当务之急,也是中国田径打好翻身仗的前提。

参考文献

1 马志和等.我国青少年体校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思路[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

2 王 健等.我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回顾、现状及改革对策研究[C].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体育软科学研究成果汇编(1997~1998),1999.6

3 袁 吉等.我国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研究[C].国家体育总局社科研究项目:社会力量办青少年田径俱乐部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5.9

4 吴声洗等.我国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改革与创新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4):56~59

田径比赛总结篇(6)

田径是各项竞技体育运动的基础,是“运动之母”。要将江苏建设成为体育强省, 就必须关注田径项目技术水平的发展。而人才的储备和人才的竞争是竞技体育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少年运动员是江苏省田径项目发展的希望和后备人才资源。本文通过对2006年到2008年江苏省中学生田径比赛高中100米项目的成绩进行分析, 旨在帮助认清江苏省中学生田径短跑项目的现状,为搞好中学生短跑项目的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江苏省中学生高中100米运动员

(二)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发:通过收集2006年到2008年江苏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和2005到2007年江苏省中学生田径单项比赛资料,比赛成绩,获得本文所需的数据。

2. 数理统计法: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处理与分析。

3.对比分析法:通过所采集的数据对2006年到2008年中学生运动会和2005年到2007年中学生田径单项赛高中组的100米成绩进行比较和分析。

三、 结果与分析

1.江苏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每年举办一次,一般在暑假期间召开。比赛以学校为参赛单位,由于参加比赛的学校较多,所以将全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分为两个片区:苏南片和苏北片。其中,苏南片参赛的学校由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市的学校组成,苏北片参赛的学校由扬州、泰州、南通、淮安、云港、盐城、宿迁和徐州等市的学校组成。参加比赛的学校大部分是全省重点中学或者是田径传统学校,不允许运动学校学生和省队专业运动员参加。比赛采用电动计时,使成绩准确、有效(06年苏北片运动会未采用电动计时,将手计计时成绩换算成电动计时成绩)。苏南片比赛分为高中组和初中组;苏北片比赛按照年龄分为甲组和乙组。由于比赛的时间比较短,对比赛的项目有所选择,并且为了适应少年比赛的要求,有些项目采用了非标准器械。时间短、项目多、参赛的学校也多,所以对每个学校参赛的运动员人数也有所限制,一般是每个组别限报十人。

(1) 06年到08年江苏省中学生运动会高中组100米成绩总体情况

由于参赛人数的限制,每年参加100米比赛的运动员人数基本相差不大,最好成绩是2007年的10.70秒,2008年的最好成绩比2007年有所下降;达到一级运动员等级标准的人数,07年最多,而06年没有;达到二级运动员等级标准的人数,06年人数最多,比例也最高50.4%,07年最低35.2%,08年达到47.1%。总体来看,男子100米成绩,参赛人数有一定减少,最好成绩有起伏,达到等级运动员人数有所下降。

从06年到08年高中女子参加100米比赛的人数逐年下降;最好成绩也在逐年降低由12.15秒降到12.58秒;达到一级运动员的人数07年和08年都没有;达到二级运动员人数有起伏,比例分别是06年26.2%、07年26.5%、08年30.6%,虽然逐年提高,但比值还是比较低。

(2) 06年到08年江苏省中学生运动会高中组100米成绩分布

江苏省高中男子100米成绩,06年比例最高的是11.48秒到11.74秒成绩区段,也就是刚达到二级运动员标准的区段;07年比例最高的区段是1175秒到12.01秒;08年比例最高区段是1120秒到11.47秒。三年的成绩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08年的100米成绩总体要好于06年和07年。

江苏省高中女子100米成绩,06年有效成绩比例最高的区段是13.29秒到13.52秒;07年有效成绩比例最高的区段是13.05秒到13.28秒;08年有效成绩比例最高的区段是13.53秒到13.76秒。而06年到08年比例最高的区段都是14.01秒以上,并且比例是逐年提高,所以,高中女子100米的成绩总体水平是下降的。

(3) 06年到08年江苏省中学生运动会高中组100米达等级运动员成绩分布

一级运动员(10.93秒)07年最多,接近一级(11.14秒)的06年最多,08年其次,08年二级运动员成绩稳定的比率最高,接近二级运动员标准(11.92秒)的人数也是08年最多。所以,高中男子100米的成绩从06年到08年是在提高的。

一级运动员(12.33秒)07年和08年都没有,接近一级的运动员也没有,07年和08年比例最高的是刚达到二级水平的,接近二级水平的运动员08年是最少的。所以,从06年到08年成绩看,高中女子100米成绩是有所下降的。

2.江苏省中学生田径比赛,除了每年一届的田径运动会以外,每年还举办一次中学生田径单项赛,基本上在11月举行。田径单项赛举办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中学生运动员能参加比赛,达到一定的运动等级,所以这项比赛是以个人报名参赛,采用标准器械。最近几年,由于需要,采用了电动计时,使运动成绩更加准确、有效(05年未采用电动计时,将手动计时成绩换算成电动计时成绩)。

(1) 05年到07年单项赛高中100米成绩分布

高中男子参加单项赛有有效成绩的运动员05年是169人、06年是195人、07年是188人。三年的成绩分布比例基本是正态分布,05年和07年比例最大的是11.48秒―11.74秒(达到二级运动员标准)区段,而一级运动员标准的区段(10.93秒之前)是07年最高。所以,07年单项赛高中男子100米的成绩是最好的。

高中女子参加单项赛有有效成绩的运动员05年是34人、06年是21人、07年是34人。比例最高的区段由05年的12.82秒―13.04秒区段下降到1305秒―13.28秒区段,05年到07年1234秒―12.57秒区段(接近一级运动员标准)也是逐年下降。所以,高中女子100米成绩是在下降的。

(2) 05年到07年单项赛高中100米达等级运动员成绩分布

年到07年单项赛中达到二级运动员以上标准的运动员05年是92人、06年61人、07年85人。05年到07年从10.93秒到11.51秒三个区段的比例是逐年提高的。所以,05年到07年等级运动员成绩是逐年提高的。

05年到07年单项赛中达到二级运动员以上标准的运动员05年是12人、06年5人、07年6人。从达级的人数比例来看07年是最低的(17.6%)。成绩区段分布看,07年也是最低的。所以单项赛高中女子100米等级运动员成绩05年到07年是有下降趋势的。

四、 结果

1.从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的成绩分析来看,高中男子100米不论是成绩的分布,还是达等级运动员的区段分布,08年都是最好的,所以成绩是在提高的。

2.从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的成绩分析来看,高中女子100米不论是成绩的分布,还是达等级运动员的区段分布,06年到08年都呈下降趋势。

田径比赛总结篇(7)

摘 要 采用了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田径运动市场化运作的不利因素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提出田径运动市场化运作的发展对策。希望能对我国田径运动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田径运动 市场化运作 发展对策

田径运动素有“运动之母”的美誉,由于田径运动所具有的竞技功能、健身功能、教育功能和基础功能,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与普及。在我国体育整体走向社会化、市场化的社会环境前提下,根据田径运动项目所固有的特点与发展规律,促进高水平田径运动训练的职业化,实现田径运动训练、竞赛、表演、培训、服务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和经营运作的市场化。这是田径运动训练水平不断提高、田径运动更广泛普及和田径运动项目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田径运动市场化的内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与完善,市场化运作方式也被各行各业所运用。田径运动市场化就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将田径运动各项目的训练管理、赛事运作纳入市场,依托市场、应用市场机制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方法和手段不断培养、开拓、发展、壮大田径市场,将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观念、手段和做法转移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一致的轨道上来,使田径运动在社会中拥有市场,从市场中吸取田径运动发展的资金养份,保持田径运动的可持续性发展。田径运动市场化实质就是主动引进市场机制,形成田径运动人才、训练、竞赛、表演、培训、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运作向市场经济方向转化,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系。

多年来,国际田联以推动世界田径运动发展为努力方向,以全世界这个国际大市场为主要目标,积极开发、开拓国际田径运动市场,运用行之有效的市场经营策略和营销手段进行田径市场经营活动。但是我国田径运动市场化运作的发展很不成熟,受到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

二、田径运动市场化运作的不利因素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计划经济体制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发挥着作用,特别是行政干预较多,随意性强,各方协作差,赛事组织单位没有进行实质性的自主经营,在市场运作过程中透射出太浓的行政色彩。这对田径运动市场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其无法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行,阻碍了田径运动市场化的进程。

(二)资金来源单一,过分依赖政府投资

目前,我国田径运动进行市场化运作主要是为了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其关键是资金。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投资这一单一的渠道,田径运动市场化运作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仅在赛事运作和无形资产开发两方面略有成效。很多专业运动队过分依赖政府投资发展,形成过度消耗的恶性循环,限制了资源流动和优化组合。国家在发展田径运动过程中负担过重,不利于田径运动的长远利益。当前,只有北京国际马拉松等少数几项田径赛事运作较好,其他赛事既缺乏相对稳定的赞助商,又缺少精品赛事。

(三)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对市场化认识不足

缺乏市场推广、策划所需要的高素质、既懂田径又懂经营的专业管理人才。田径运动管理的最高机构――田径协会从事经营开发的工作人员只有3人,而且他们都没有经过专业的经营管理学习。省、市一级的经营管理者大多数也是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很多经营管理者对体育功能的多样性认识不足,对田径比赛服务的商品性认识不足,对体育潜在的巨大经济效益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部分经营管理者对竞赛目的的认识仍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提高成绩和为国争光等政治功能上。

(四)没有形成浓厚的田径运动文化氛围,整体运动水平不高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它不能独立存在,而需要一定的文化氛围为基础。但是我国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真正喜欢欣赏田径运动的人不多。公众对田径的认识仅停留在跑步上,跑步即田径,田径即跑步,对田径运动的健身功能以及娱乐、休闲等功能认识肤浅。总之,我国还没有形成一种浓厚的田径运动文化氛围。我国田径运动水平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缺少能持续保持较高水平的项目和运动员,也缺少一批优秀的后备人才,更缺少田径明星,因此也就无法吸引国外的高水平运动员来我国参赛。而国内运动员的水平又差距明显,从而使比赛失去了精彩性。造成田径比赛的观赏性和情绪感染性差,难以形成其他球类比赛那种热烈的赛场气氛。所以,较低的田径运动水平是制约田径运动市场化运作的重要因素。

(五)田径运动管理体制不完善,法制建设滞后

我国田径运动管理体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训练机制方面。在现行的训练机制下,运动员不是没有时间学习文化知识,就是对文化学习不感兴趣,造成了大部分运动员的文化水平较低,一定程度上制约运动成绩的提高与发挥。许多教练员的理论水平不高,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内容的安排及训练方法的选择等不够科学。这是致使我国运动员的运动年限及成绩与世界领先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因此,建立一个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训练模式,既能使运动员很好训练、高效学习又能使教练员提高业务水平是田径竞技队伍必须解决的问题。此外,田径运动管理体制的不完善还表现在选材机制、竞赛机制和奖惩制度等方面。

目前,关于体育市场的管理尚缺乏高层次的立法,体育市场管理中权限的划分、执法程序的统一、法律责任的认定等都有待进一步明确,有关行业管理标准的制定问题尚属空白。因此,尽快进行高层次立法和制定相关的行业管理标准也是加快中国田径市场化步伐的当务之急。

三、田径运动市场化运作的发展对策

(一)规范市场化运作,促使资金来源多渠道化

规范市场化运作方式,充分利用市场模式办好赛事,组织精品赛事,对赛事的会标、吉祥物进行注册,对赛事进行前期策划,充分利用宣传载体,加大招商的宣传力度,吸引知名企业和大公司参与赛事的冠名权。田径赛事的主办方,应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商机,为赞助商提供更有价值的回报方式,使赛事和商家实现双赢的目标。使田径运动发挥其自身的造血功能,为田径运动的可持续性发展积累雄厚的资金储备。这样,除了可以发挥政府的财政优势之外,最重要的是可以调动各类市场举办田径赛事的积极性,推进田径运动市场化进程。

(二)田径运动规则的修改

1.变化规则,减少田径比赛用时

对田径赛事经营者而言,相同规模的比赛,由于比赛用时的减少,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用于商业运作,以获取更多的利益。同时,由于比赛时间的减少,拍摄的费用也大量减少,促使经营者的投入减少而产出增加。对观众而言,过去用一天或两天观看的比赛,现在只用半天或一天的时间就可以看完。这在竞争激烈、时间就是金钱的当今社会,对喜爱观看田径比赛但又苦于没有时间的田径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件好事。这样的田径赛事产品对运动员、观众、各种媒体和赞助商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例如,2006年上海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的赛程安排就完全与这种趋势接轨,所有比赛于19点30分开始,22点左右结束。上海八万人体育场几乎座无虚席,观众直到现场演唱会结束才开始散去。

2.变化规则,增加田径运动的偶然性,使比赛更具观赏性和吸引力

规则修改的内容主要是短距离跑起跑次数、田赛项目的时限和投掷区落地角度及某些比赛试跳、试掷次数的减少,基本的变化特征是时间,核心是尽可能地缩短比赛用时,使比赛节奏更加紧凑,更重要的是比赛结果的偶然性大大增加。每个运动员都可能因一念之差而被取消比赛资格。运动员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可能因压力过大而发挥失常,也可能由压力变动力,超水平发挥,创造出好成绩。但无论前者或后者,都使比赛结果出现了悬念,增加了比赛的竞争性和观赏性。而且参赛队员也可根据情况,适当安排一定的战术,赛出好的成绩,以吸引更多的观众,从而为进行商业运作提供更大的空间。

(三)提高运动水平,加强田径运动文化的宣传

运动员的成绩标志着一个赛事水平的高低,举办高水平比赛会吸引更多、更优秀的运动员参赛。努力提高田径运动的运动水平,尤其要提高我国传统的强项如竞走和投掷等项目的运动水平,而且要加大这些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形成人才梯队,从整体上提高田径运动的水平。田径运动水平越高,人们就越喜爱田径运动,对田径运动的认识就越深刻,从客观上推动了田径运动市场化运作的发展。

加强田径运动文化内涵的研发推广,包装田径运动项目的名牌赛事、名牌运动队,提高田径运动的社会认同感。同时利用各种机会宣传田径项目的优秀运动员、运动队、教练员及比赛,使之成为明星或名牌产品,提高田径运动各种无形资产的价值。要利用“举国体制”的优势打造和发挥明星运动员的“明星效应”。刘翔、邢慧娜就是典型的例子---过去全国田径赛事观众席上冷冷清清,可2004年9月在安徽合肥举行的全国田径大奖赛总决赛上,由于刘翔、邢慧娜的到场,火爆程度可以与欧洲的田径赛场相媲美。世界商业性运作的成功赛事均注重打造明星效应,如NBA的乔丹,足球的贝克汉姆等。

(四)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培养专业管理人才

管理体制包括田径运动管理体制、训练体制、运动员选拔体制和竞赛体制等各个方面。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深化田径运动训练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强法治化、规范化管理,加强相关理论建设,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田径运动管理与训练体制,以促进田径运动市场化发展。使我国田径运动训练管理体制既适应我国社会主市场经济体系这一大的社会环境,又能适应国际田径运动训练与竞赛的发展方向。

田径运动要走市场化道路,还需要在市场经济中善于运用各种体育资源的经营管理人才。他们既要熟悉田径运动,又要懂得市场经营之道,特别要深谙田径市场的经营和管理。因此,必须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地加快培养既懂田径运动又熟悉市场经营的专门人才的培养。具体措施有:各体育院校(系)开设相关专业,不断培养田径经营管理人才;成立全国性的田径经营协会,邀请退役的田径运动员参与,定期举办培训班,聘请既懂田径又懂经营管理的专家授课等。

四、结束语

我国田径运动走俱乐部制的道路应该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还需要时间和条件。目前,我国田径运动市场还存在诸如运动水平有待提高,田径运动文化宣传力度不够,法制建设滞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充分学习和吸收国外,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田径运动市场化运作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市场化运作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杨丹.我国田径市场运作现状的调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2):25-26.

[2]李寅,杨丹.浅谈田径规则变化对我国田径竞赛市场开发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3):29-30.

[3]施文忠.我国田径运动市场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3):52-53.

[4]李培静.体育运动市场运作的对策分析[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4.7(4):107-108.

[5]詹建国.我国田径运动社会化、市场化、职业化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4):445-44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