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听说教学法论文

听说教学法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8-22 02:21:16

听说教学法论文

听说教学法论文篇(1)

关键词:英语听说课课堂教学导入法

一、导入的重要性

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掌握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中自然、恰当、巧妙的导入,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

二、导入的方式

导入的方式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完全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特点做到灵活变通,有所创新,提高教学效果。

1.提问式导入

在学习新课之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提问。学生通过反复思考回答问题,然后把他们的答案进行对比,为下一步学习新课文打下伏笔。

例如,学习LearningToListeningBookI,Unit9PlanningYourDay一课时,可以这样进行。

(1)对有初学英语水平的学生可问:

Aretherewomen/meninthepicture?

Aretheysittingdown/eating/etc?

(2)对有中等英语水平的学生可问:

Howmanywomendoyouseeinthepicture?

Whataretheydoing?

(3)对有高级英语水平的学生可问:

Describewhatyouseeinthepicture.

Howmanyitemsinthepicturecanyouname?

Putthesewordsinasentence.

2.游戏式导入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爱说爱动,习惯于通过具体生动的实际事物来感知和理解新知识。因此在上新课之前适当地组织一些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学习LearningToListeningBookII,Unit3HappyBirthday一课时,可以首先请学生想出两种在他们生日时收到的礼物,然后写在小纸条上,把学生分为两组,每组学生把他们的纸条放进一个袋子里,第一组的一个学生从袋子拿出一张纸,递到另一组的一个同学手里,并嘴里说:“HappyBirthday!”,接到纸条的同学念出纸条上的内容,同时分别用激动或失望的语调来感谢对方。

Student1:Happybirthday!

Student2:AtriptoNewYork!Thankyou!(excitedvoice兴奋的声音)

Student3:Happybirthday!

Student4:Apieceofchewinggum.(一块口香糖)Youshouldn’thave.(disappointedvoice失望的声音)

3.做练习导入

要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加强口头练习是重要的一环,将课文设计成练习进行训练,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能提高迁移知识的能力。

例如,LearningTolisteningBookII,Unit9,TrafficJam一课中,重点学习交通工具和形容词的比较级。首先把课文里一些形容词的比较级写在黑板上,例如morecomfortable,healthier,faster,drier,slower,等等,请学生帮忙再找一系列不同形式的交通工具,例如car,bus,motorcycle,truck,等等,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句子,Aisthana.让学生分成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进行填空或听写。

4.情景导入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到国内外时事,小到校内、班里发生的新事、新现象,都为一个活泼、灵活的英语课开头提供了广泛的题材。如能在课的伊始就巧妙地运用这些素材,就能将学生引入到老师既定的目标,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例如,在学习LearningToListeningBookIIUnit16JobFair(招聘会)一课时,可先请几位学生扮演各个行业的招聘者并上讲台设点,举办招聘会,与其他学生扮演的求职者交流,为他们提供择业信息。这样学生们就会非常自然地加入到这个活动中了。

三、导入的教学效果

1.导入能启发学生的主动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组织、引导、训练和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努力创设语言情景,而不是强迫和代替。

2.导入能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兴趣教学,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快而有效地掌握知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3.导入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导入时,通过课堂知识的辐射和延伸,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善于发现,敢于探究。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英语课的开头虽无“一定之规”,但有“一定之妙”。其原则是要注意启发性、知识性、灵活性和趣味性。只要在上课之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这就是成功的开头。

参考文献:

[1]顾远明.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2]湛蓊才.课堂教学艺术.湖南师大出版社,1994.

听说教学法论文篇(2)

当今中、小学语文课的教学尚重于传授字、词、语法知识的应试教学阶段,限于一种固定的传统模式,其工具性基本没有体现出来,听说教学这一基础环节往往被忽略了,具体表现在以下2方面。

从教材结构看,缺少可供训练的专门课文全日制中学语文通用教材编排中,偏重知识的传授,课文或以内容健康、立意高远见长,或以结构精巧、用词冷艳著称,或二者兼而有之。初中课本中文言文约占1/3;现代文中又以鲁迅、朱自清等现代作家的作品占绝大多数。这些作品由于时代的特点,有较大的语言障碍,不便作听说训练的教材。总的看来,缺少了可供听说训练的、贴近学生生活和通俗易懂的文学作品。由于要完成课时任务,往往无暇顾及听说教学。即使教师意识到听说教学乃语文教学之根本,有意想训练一下学生,也会由于缺乏这一方面的教材,无据可依而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招生考试命题中忽视了听说内容各类语文考试的题型,只注重词语的运用能力,语法知识掌握的程度,阅读与写作能力的考查,而忽视了听说能力的考查,致使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读写能力的训练,而不重视,甚至忽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这样导致中学语文教学走入误区,对语文的根本特征――工具性反而忽视了。在中学语文课中加强对中学生听说的训练已成当务之急。

听说教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应该从中学语文课开始。如果中学语文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会误了人才,而且对全民族口才素质的提高也是不利的。同时,听说教学必须从听说过程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出发,把握教学要领,采取科学的训练方式。

问答式教学方法即有问有答,双边结合,让学生有听说、表达的机会。教师先把课文中的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请学生举手发言。教师对学生发言要给予评定,即便说错了,也要肯定鼓励。这样每个学生都愿意发言,就有了说话锻炼的机会。

读讲名言,成语5分钟活动每堂课打预备铃开始,按学号顺序由一位学生到黑板上写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或成语,给所写的每个字注音。自读一遍,然后领全班学生读一遍,最后进行分析,说明为什么要选这一名言、成语,讲明出处与含义。其他学生可对读讲者的读讲进行评议,可谈自己的收获、看法,可提出疑难问题。课前5分钟读讲活动,能使学生的知识面扩大,思维活跃,阅读分析能力得以提高,思想受教育,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这一活动能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听说 ”有机带动了“读写”。

组织辩论会辩论会上,辩者在听时必须听明白对方的意思,快速归纳要点,找出与自己刚才说的不足与失误,为下一轮的辩说确立方向与重点,做到说话清晰流利,有理有据地阐明观点,折服对方,征服听众。一次辩论会就是一次系统而有力的听说能力的综合训练,也是对辩论者听说能力的综合测验。实践证明,经常举行辩论会,能迅速把学生训练得能说会道,是提高听说能力的捷径。辩论题目的确立,应切合学生心理特征和思想状况,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都能得到锻炼。

开展演讲活动语文教学较之其他学科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要求学生经常动口。从现代语文教学观来看,笔头作文适当转向口头作文,更需要动口,以做到滔滔不绝,出口成章。演讲活动则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开展演讲活动,就是让学生走上讲台,就某个问题对全班学生说明事理、发表见解。或教师命题,或自由命题;或有所准备,或即兴演讲;或看稿,或脱稿。这种活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作文教学开辟新天地,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也大有好处。

上好表演课有些课文故事性强,对话富有个性,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可以让学生排练表演。一是直接表演;二是指导学生先把小说改编成剧本,然后再排练表演。编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作文的过程;扮演角色演出,需要借助表情、动作传递信息、交流感情,实际上又是深入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过程,那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会停留在浅层面上了。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上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听说教学法论文篇(3)

摘要:在英语的学习中,听力作为一种基本的语言技能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听力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反映淡漠,很难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听力课堂不应该仅仅只是单一的听力训练,教师应该适当引入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听力能力的理论,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会话含义合作原则听力理解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017-01

1 听力教学现状分析

由于当今社会对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要求的提高,教学目标就更重视以听说为主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听力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领会讲话者的观点和态度,并能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概括。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忽略了与听力理解关系密切的非语言因素。 在具体的听力理解练习中,许多学生不能理解话语背后的深层含义,从而导致学生对说话者真实意图的理解产生了偏差。

因此,要想准确的理解说话者的意图,必须重视非语言因素,了解它们在话语交际中的作用,找出会话中所隐含的信息,从而领会说话者的真实意图。 本文以 Grice 的会话含义理论为依据来阐释会话含义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的重要性。

2 理论基础

1967年,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首次提出了“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着重论述了“合作原则”的具体内容以及如何制约“会话含义”产生的过程。之后列文森、利奇、徐盛桓等人又对该理论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列文森概括了这些研究成果,提出列文森会话含义“三原则”,1991年正式把列文森三原则称之为“新格赖斯语用学机制”。后来,学者们称之为“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从而使格赖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古典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即“会话含义理论”)发展为八十年代的“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格赖斯认为,在所有的言语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这条根本原则可以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及其相关次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以及方式准则。格赖斯指出,当说话人故意违反某条准则,同时还使听话人知道说话人违反了该条准则,这时候他就是在向听话人传递一种新信息――会话含义。当说话人违反了这些准则或次准则的时候,听话人就迫使自己超越话语的表面意义去设法领悟说话人所说话语的隐含意义。这种话语的隐含意义,即“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不是从语言系统内部(语音、语法、语义等)去研究语言本身表达的意义,而是依据语境研究话语的真正含义,解释话语的言外之意。而对于合作原则无法解释的一些问题,后来又提出了一个原则,即得体原则。

3 大学听力理解中出现的问题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常见的难点主要在于:(1)语音语调辨认困难;(2)误解单词意思;(3)缺少相关文化背景;(4)缺乏听力技巧等等。

有时学生即使听懂了字面意思,还是找不出正确答案,这就反映出学生另外一个能力的缺失,那就是不能从会话中领会到隐含意义。对话听力材料中,如果参与会话的人都遵守合作原则,那么听力理解的难点在于词义的辨析,若有任何一方违反合作原则,难点就是理解会话的隐含意义。

4 会话含义理论对英语听力理解的启示

正确理解话语的会话含义关系到是否真正理解了讲话人话语的真实意图,这也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国学生的难题。我们常发现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词汇、语法结构,语音、语调也相当正确,但在实际运用英语中,学生听到的往往是话语的字面意义,而不知道话语的真正含义。随着我国外语教学越来越重视语言的功能教学,会话含义理论对于改进英语听力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对听力理解的认识。听力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等基本技能方面,在具备了一定的基本技能之后,更应该注重运用语用学理论来理解说话人的真正意图。教师也应该努力把学生引导到说话者的字里行间去,理解说话者的言外之意。教师可以概括性地向学生介绍会话含意理论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它在听力理解中的积极作用。然后可以准备一些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会话含意的听力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训练。

第二,听力课堂上要进行口语练习,巩固提高理解会话含义的能力。听与说在实际生活中是融为一体的,所以语言教学不能把二者分开来进行。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把听说训练相结合,让学生多进行即兴会话练习,以此模拟真实环境下的会话情景,巩固提高理解会话含义的能力,并培养洞察非语言性暗示的能力。

第三,补充文化背景知识,扫除学生因风俗习惯差异引起的听力理解障碍。在听力教学中,由于谈话双方在价值观、世界观、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会话含义常常成为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障碍。

第四,培养学生学会辨认对话过程里说话者利用音长、音高、音调语气、语调等语音表现手段所体现的言外之意。

5 结语

本文通过介绍会话含义理论在听力理解中的运用,强调语用学知识在听力理解中的重要性。其实,英语听力教学中学生最难把握的就是对话人之间使用的比较含蓄的话语,尤其是理解上述会话含义理论的语用功能。学生必须通过会话语言表达形式及其字面意义推导出谈话的意向所指,或其语用预设及其真实意图,了解会话含义。教师应认识到会话含意理论及其相关语用原则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人们在言语交际中运用“话语”传递信息的某些规律,这些原则有助于判断言语特征,如此才能进一步指导学生在听力理解实践中,逐渐跨越单纯理解话语表层意义的阶段,增强学生对不同语境下的听力理解力,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2]杜军红.从违反合作原则看会话含义[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

[3]薛枝.格莱斯的会话含义与英语听力[J].语文学刊,2003(6).

[4]谌莉文.英语听力理解中的语用推理[J].外语教学,2005,(1).

[5]李俊兰.大学英语听力理解中的语用推理[J].运城学院学报,2006(3).

听说教学法论文篇(4)

初中语文新教材,每一册均分布一些听说知识的训练点,如教材中的课堂听讲、回答问题、复述课文、讲故事、叙述事件、说明事物、发表议论、讨论问题、致词、演讲等。它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的主要方法。为了保证听说训练能有系统地进行,教师应当根据语文课本中有关听说的基本知识系统地加以介绍,使学生了解各种常用的听说形式的特点。教学中,教者应根据教材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在学会运用这些形式的过程中,掌握所需要的听说技巧,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

二、结合讲读课教学强化听说训练

1 答问、讨论,有所侧重

讲读课中师生的问答活动,是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讲读课中,教师要尽可能在关键地方巧设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

2 精心设计,每课一练

教师必须大胆改革教法,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听说训练点。如教学《社戏》,第一课时,检查预习效果,通过听写、注音,巩固字词,然后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接着出示教学挂图,经过听觉、视觉活动,学生已深深被课文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有身临其境之感;再分角色朗读一些重点段落。第二课时,以熟读、背诵为中心,要求学生当堂理解和初步掌握记叙文的描写作用。第三课时,口述“看戏”场面,并结合前两课时未曾处理的其他习题,继续围绕记叙文中的描写这一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掌握看戏前、看戏途中、归来及以后整个活动中的景物描写、人物动作和心情描写的方法。这样三节课各有侧重,节节有练,听说与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3 重视学生记笔记,循序渐进地进行听说训练

讲读课文中学生听讲、记笔记,是最好的最经常的听力练习。开始时,教者将要记录的重点、难点说得慢一点,类似于电视、广播播出“天气预报”时的语速,如果是同学发言的,则由教师把重点内容再重复叙述一遍,作些适当的暗示。同时,指导他们如何记下教师讲授的要点。以后,记录的速度逐渐加快,直至和平常说话一样。这样,经过一个阶段的适应训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做听课笔记了。

4 规范教师的语言,保证训练质量

在讲读课中,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对学生来说实际上就是最好的说话示范。因此,在讲读课上,教师的讲解内容必须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表达上,必须做到吐字清晰、表述准确、简洁明了、抑扬顿挫。教师的示范作用,能使学生在听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口头表达的技能、技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三、与写作课相结合进行听说训练

写作课同样可以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写作前,教者要讲授一定的写作知识并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学生听取这些指导本身就是在进行听力练习。写作课上教者组织学生通过讨论确立作文要表现的主题,引导学生谈自己所选择的题材以及自己对文章的构思,这些环节都是锻炼学生说话能力的极好机会。写作课上最有效的说话训练是动笔之前的口头作文。先来一次口头作文,可以锻炼学生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从而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地进行口头表达。经过这样经常性的口头作文训练,学生行文的思路清晰了,语言丰富了,就可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在写作课上,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习作讲评,也是进行听说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者可以选择一些优秀习作和有毛病的文章念给学生听,让他们比较优劣,发现别人文章的优缺点,再由学生口头发表意见,进行评议、修改。久而久之,既可以提高学生听话能力和评价鉴赏力,也可以提高说话能力和发表议论的能力。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听说训练

听说教学法论文篇(5)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 日语 听说课程

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许多高校依旧把等级考试通过与否、考试成绩分数的高低作为考查学生日语水平、日语能力的唯一评判标准,有的高校甚至日语四级证书直接和大学毕业证、学位证捆绑在一起。所以教师为了应试在课堂上突出语法讲授,无意中忽视了学生的日语兴趣和日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学生也为了拿到日语的相关合格证在课下题海战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单词,忽略提高日语听、说的相关技能。这样下来尽管有些学生阅读、写作、词汇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听力和日语表达能力几乎成了被遗忘的盲区。根本没有发展学生的听、写、说的能力,所以对听、写、说能力的训练亟待加强。

情景教学法首先包括课文情景导入,比如,联系时事进行情景导入、设疑(伏笔)情景进行导入、利用交代背景知识进行导入、文化知识(异文化对比)导入以及利用音乐进行导入等。“教师在文化导入时,应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了解文章文化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语言交际能力。例如:当教学过程中涉及宗教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等文化形式时,可以采用讨论法;当涉及时事焦点或者学生的切身相关问题等时,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法,将其意见归纳成几种类型;当涉及艺术、绘画 ,诗歌、故事等较直观接受的内容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手段,为学生播放一段电影,下载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原文朗读等等。”比如:日本人是喜欢送礼的民族。他们到他人家拜访时,都会带点礼物。在日语的假名入门阶段,当讲到“客人”这个词时,来访的客人就是一手托着系着漂亮钟带的精致礼盒,一手在按主人的门铃。在日本送与他人的礼物不需要多么的贵重,能表达心意即可如:一双精致的筷子;一个漂亮的丝绸手帕、一盒色香味俱全的便当、一份令人垂涎欲滴的日式料理、一个自制工艺品等等。例如在视听说课堂上,当讲到“客人”这个词时,就可以给学生播相关的视频。可以选取这样常见的剧情:主人刚刚搬到一家新公寓居住,为了与邻居处好关系,按照日本的习俗主动去到邻居家拜访,邻居刚开始带着戒备心不愿搭理,但当看到手里捧着礼物诚心前来拜访的主人公时,居然将紧锁的房门打开了,然后还和蔼可亲地与主人公一起烹饪的咖喱饭。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日本文化,又可以掌握日语语言知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情景设置模式在日语课堂上的高级阶段是创设日语课堂辩论活动。课堂讨论是关于某个讨论题目,把参加的学生分成两组,即正方和反方来进行。首先要制定出与游戏规则相仿的讨论的程序。还因为是游戏,讨论的目的并不在于找出协调点,目的在于决定胜负。裁决胜负的是审查人。在讨论中审查人的主张如何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分组的原则是通过抽签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而不考虑他们的意见。因此,判定胜负的关键就是彻底通过辩论的灵巧度、理论构成的技巧等进行判定。很多情况下课堂辩论活动都被应用在逻辑的思考和评论的思考等方面。但是在教育中的课堂辩论活动并非仅仅是培养逻辑的思维能力和评论的思考能力。特别是体现在外语的教学活动中,在于应用日语的课堂辩论活动中,包括四种语言技能的培养,即听、说、读、写等,具体体现在阅读资料、写出论证、做笔记、实际进行论证、耐心听取辩方的说辞,然后再进行反驳等等。另外,学生们也反映通过课堂辩论活动不仅磨炼了专业学习方面的必要技能,也掌握了团队精神、合作精神、评论性思考等问题。

外语学习需要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氛围,没有自然语言环境和缺乏实践机会是学生听说能力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除了在课堂内的有效学习之外,应设法创造语言环境,尽力为学生创造实践语言的机会,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应该大力开展日语课外活动,例如,开设日语角,以弥补日语环境的不足。请日籍教师给学生开设专题讲座、报告会等,提供给学生较多的“听”的机会。此外,还可以举办日语演讲比赛,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还可以经常召开日语座谈会,并确定题目,做到事先有准备,以便使座谈气氛活跃,不出现沉闷的局面。通过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有利于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最后,作为担当听力教学任务的教师,应特别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思想。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平时多阅读日语方面的书籍,多积累日语相关知识。允分作好每堂听力课的准备,并在课上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找出学生在某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不足,对学生加以指导,使学生们的水平有普遍的提高。同行之间不断地交流教学教育经验和方法。此外,还可以利用节假日,去外资企业和日本人交流,多学习些相应的专业术语和日本特有文化,让自己的日语水平不光光停留在理论上,即便在实际操作中也能得心应手。实践证明,听解能力不仅与日语水平、日语的熟练程度和听的技巧直接接有关,而且还与了解日木概况多寡有密切的关系。日语水平相同的人,越是了解日木概况,听解能力就越强。因此为了提高日语听解能力,还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日木概况的学习,让学生对如何听力材料都有可能了解其背景便于了解。这里所说日木概况,包括人文、地理、文化、政治、经济、人文和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综上所述,培养兴趣、学握正确的语音知识、充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听力技巧,对提高日语听力理解的效果有着不忽视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把语言知识教学与策略教学结合起来,提高听力教学质量。进一步让学生意识到听力策略的重要性,巧妙加以利用,明白听力水平的提高更需要“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王艳影.大学日语综合教学模式探索[J].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0.01

[2]皮细庚.日语概说[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 8.

[3]刘晓华,罗力杰,王挑主编.初级日语听力教程[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听说教学法论文篇(6)

关键词:英文报刊;听力水平;可理解性输入假说;图示理论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大语言技能,听居首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语言技能。在多数的听力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只是对照课本,把听力材料多播放几遍,然后通过练习及对一些重点词汇语法的讲解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大部分学生对所听到的材料不理解或是感到材料内容枯燥乏味,不能引起学生兴趣,造成听力水平提高缓慢。而听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想要成功地从听力材料中提取信息,提高高中生的听力水平,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导用与英文报刊阅读相结合的听力教学模式。英文报刊能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词汇,了解更多的语法,丰富文化内涵,从语言上来看,英文报刊生动活泼、短小精悍、表达地道,新词层出不穷。同时权威的官方语言,强大的新闻背景,丰富的时事内容,浓郁的生活气息都可以为学生提供最生动、最切实可行的语言环境,因而英文报刊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一、理论基础

1 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

Krashen输入假说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理解信息,即接受“理解性输入”而产生的。在这一假说中,Krashen认为当总体语言难度不超过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即被学习者理解),但又包含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能力的语言结构时,输入才是有效的。如果学习者现有水平为“i”,那么就如Krashen所提出的,输入应该为一个小的跳跃,即“i+1”。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在课上按照课本教学,课下往往要求学生坚持收听VOA,BBC等英语广播节目来提高听力水平,但学生没有感觉到听力水平的提高,反而失去了学习积极性。造成这种不理想的听力教学效果的原因,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是低估了语言输入的作用,输入方式过于单一,只注重“听”的输入,没有做到听读相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不能很好地对输入的材料进行很好的分析。广泛的、系统地阅读英文报刊是解决这种问题的有效手段。

2 图式理论

图示是先存知识或背景知识,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Rumelhart(1980)把图示定义为储存在记忆中的一般概念,是一种数据结构。Anderson&Pearon(1984)认为图示是一种抽象的知识结构。Cook(1989)指出图示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学习者用大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来激活新的事物。图式理论最早被应用于阅读教学研究,语言学家对如何基于图式理论来优化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也较丰硕。近年来,由于意识到听和读一样,都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在信息的加工与处理的模式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可比性,所以继阅读教学研究之后,图式理论也被引入听力教学的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英文报刊在提高听力水平中的应用

1 材料的有效输入

英语听力的题材多种多样,内容广泛,涉及人文地理、政治经济、风土人情、科技教育、交通环境、教育文化、人物传记等等。在听力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而输入的内容却远远超出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弥补这一不足的根本方法就是大量有效材料的输入。Krashen的监控模式强调最大限度地扩大对学生的语言理解性输入,还主张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起始阶段有一个以听力理解为主要活动的“沉默阶段”,不要求学生过早地进行表达活动。所以,学生要不断增加材料的有效输入,不断积累听力材料,一类一类慢慢涉入。教师在课上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输入听力材料,配上录像或相关图片,有助于学生理解消化;课下要求学生坚持阅读与课上听力材料同类的英文报刊材料,这些报刊材料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可理解的,并略高于他们的现有水平,同时材料的内容须呈现趣味性和相关性。报刊中有趣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继续读下去的动机,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动性。与他们相关的阅读材料,能使学生加深认知的发展,巩固语言基础。

2 增加图示储备

从图式理论推断,听力理解的效果主要受三种图示的影响,分别是语音图示、内容图示和形式图示。首先,了解并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是听力理解的前提,如果学生语音不正确,词汇不完备,语法不准确,听再多的听力材料也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阅读英文报刊能够提高学生的语音基础,扩大词汇,熟悉固定句型。通过阅读英文报刊,学生可以频繁地接触所学的常用词汇和语法结构,加深对它们的理解,通过大量的接触、重复和使用,达到复习和巩固的作用。其次,如果学生对听力材料的话题及题材熟悉,就能将所输入的信息与大脑已知的信息或概念联系起来,激活大脑已存在的此类图示,能加速信息的吸收和同化,有助于学生消除歧义,准确理解听力材料。再次,英文报刊中的文章与听力理解中材料的结构相似,即三种常见结构——倒金字塔结构,金字塔结构,混合结构。在听力教学中,“听前阶段”,根据所要回答的问题,激活学生大脑中已有的图示;“听的阶段”,学生根据已有的图示可进行预测,并可根据听的内容不断对预测进行调整;“听后阶段”,学生对听力材料进行总结归纳,加深并巩固大脑中的图示。

如今,全国有很多省份高考英语听力已不再纳入总分,听力的地位岌岌可危。把学生的“耳朵”锁上,只靠“眼睛”来看教材,是无法学习语言的,并且无法真正实现运用语言来进行视听读写全面交际的目的。所以,教师还须重视听力,不要在课上只讲枯燥的课本,还应结合其他手段,共同促进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经过课堂实践,笔者认为英文报刊更新快,内容具有时代性,贴近生活,题材多样,不断更新词汇和用法,是教材的最好补充。英文报刊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文化背景知识,同时还能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听音的兴趣以及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英文报刊的使用,活化了静态的课本,丰富了听力教学的手段,使听力教学更具生命力,使学生更有动力。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的安排、组织和实施上,还存在一系列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但只要能更新观念,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就能达到利用英文报刊提高听力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仵琳,可理解性输入与输出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文化教育,2011(03).

[2]任爱珍,魏武莲,可理解性输入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7(11).

[3]蔡晓敏,英语报刊阅读教学模式探讨[J],铜陵学院学报,2010(02).

[4]龚莉,将英文报刊引入课堂教学[J],上海教育,2005(08).

[5]李程,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听力理解及听力教学[J],浙江旅游学院学报,2008(09).

[6]吕勤,利用英文报纸丰富英语语言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10).

[7]申宇,输入输出理论对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60).

[8]闫慧敏,输入、输出和互动模式下的英语视听说教学[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1(04).

[9]叶珊珊,图式理论与英语新闻听力教学[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11).

听说教学法论文篇(7)

[论文摘要]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听说课堂教学如何体现该专业的特色和实用性,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专业特色出发,分析比较该专业的听说教学大纲和小学英语对听说能力的教学要求,结合教材,提出了对教材的处理意见和可供采用的课堂教学形式,将听说课课堂内外的教学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近几年来,中国的英语教学早已将教学重点由读写训练转为听说训练,这里对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要性就不再累述。由于现在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将语言形式与学生的实际应用相联系,对英语初学者的小学生来说,就要从听说入手。鉴于此目的,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听说教学就应与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紧密联系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就能增加该专业的听说教学的实用性,突出专业特色,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教学技能。

那该专业的专业特色究竟是什么?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课堂教学技能,尤其是应用语言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语言学习的质量。老师准确优美的语音语调对初学者会有一种如音乐般的魅力;流畅的口语和地道的表达方式能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提高听力和口语学习的环境;具有一定表演才能的老师能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一名优秀的小学英语老师应该是:有过硬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专业知识,较高的听、说水平和跨文化交际的素养;有课堂演示,表演的特殊技能;掌握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能充分适应孩子的特点,通过开展孩子们喜爱的课堂活动,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了解影响外语听说能力的因素和外语教学理论,采取适当的听说策略等。有了对专业的深刻认识,下一步就要研究听说教学的教法。首先要对比研究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和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教育部2007年7月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听说能力的一般要求(节选)

(一)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能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130-150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二)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二、小学英语新课标中对听说能力的目标总体描述(节选)

(一)一级(三、四年级):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

(二)二级(五、六年级):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

三、对比分析

对上述听说教学的要求和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会发现,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听说教学在达到其一般要求的同时应突出专业特色,增加实用性。现主要从专业特色和实用性方面讨论:

标准的语音。听说课中首先应该让每个学生过语音关。主要教学内容为国际音标的正确读法和发音方法,美式和英式音标的区别,听音辨音能力,重读、弱读,升降调,断句,正确拼读字母和单词等基本语音技能。语音的训练应该列为第一学年的教学重点,因为这是作为小学英语教师的最基本技能之一,而且对小学生的英语入门和今后的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英文教学。要结合小学英语教法课,让学生在听说课中熟练掌握和应用小学英语的基本课堂用语及肢体语言。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就应该让他们在初学时接受全英文教学,在教师肢体语言的帮助下正确理解老师的指令,通过反复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形成自己的语言。这里我强调在听说课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使用肢体语言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去表达有声语言所难以表达的更丰富、更复杂、更微妙的内涵。曾有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动作。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肢体语言的运用比在其他学科中的运用更具发展空间。

能说会唱会表演。根据小学英语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小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得到提高的,其听说的能力也是在语言交际和应用中得到体现的,所以小学英语老师首先就应该具有说唱和表演等多种技能,并能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这些能力的培养就应结合教法课在听说课堂中得到体现。一般的大学英语听说课堂采用的形式比较死板单一,如对话和讨论等。为了突出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专业性和特色,在听说课堂中可采用与小学英语课堂相似的教学模式,如语音模仿,两人及多人对话,讨论,简单评价分析,自编自演儿童短剧,用英文讲童话故事,看英文动画片,英语歌曲演唱和表演,诵读英文儿歌和绕口令等。通过这些形式,未来的老师们在开始教师生涯的第一课中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建议

基于以上对听说能力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操作。对此,还应该研究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因目前还没有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特定的教材,国内很多该专业的学生仍选用《大学英语听力》配套教材或《新视野听说教程》。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应在目前使用的教材基础之上,合理选用,安排教学内容,并适当的增加能突出其专业特色和实用性的材料辅助教学。笔者在此提出一些教材处理建议,以供讨论。

(一)教材结构。《大学英语听力》教材是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理科本专科用)》编写的,与精读,泛读,快速阅读,语法与练习配套的听力教材。其中每课都涉及口语训练,因而可以作为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教材。该教材着重听说的基础技能训练,材料大多以生活题材为主,在培养学生听懂基本语言单位(如语音,字母数字,单词,句型)的基础上,逐步增强学生在语篇的理解能力和熟练程度,提高他们对听说内容的分析,归纳,综合和推断能力,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所听内容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基本训练。同时教材所提供的题型与全国四,六级考试题型相似,可训练学生的应试技巧。首先具体分析教材结构:

教材每单元分三部分,包括单项听力技能训练(PARTAMICRO-LISTENING),语篇整体听力技能训练(PARTBMACRO-LISTENING)和口头练习(PARTCORALPRACTICE)。

1.单项听力技能训练。该部分主要涉及语音练习,听音辨音,单词和短句等听力基本训练,培养初步的听力技能。结合课本练习和材料,教师让学生学会如何分辨容易混淆的音素,失去爆破,单词和结构;学会对简单的语音信息做出判断和分析,包括对数词(年份,日期,年龄,电话号码,地址等),简单句的听写。同时,教师还应对语音的基础知识进行强化,如音标的发音原理和技巧,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连读,省略,爆破等基本技巧的训练,还可辅以英语绕口令,歌曲等对学生进行训练。该部分要将听说结合起来,听和说所占的分量应该是相同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能力得到同样的提高。

2.整体语篇听力技能训练。该部分短文的题材多为生活场景类,因而对学生来说内容不是很专业化,对提高口语表达也很有实用性。在教材的处理上,可以分两个方面来安排教学:一是对应试听力技巧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听力应试技能,如主题句和关键词,猜测问题以及对不同类型问题的答题技巧等。这里就不再详述;二是对提高听说能力本身的训练。影响听说能力的因素包括语言因素(如语音,词汇,语法,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等)和非语言因素(如心理素质听力技巧等)。传统的听说教学把听和说独立教学,或者重听力而轻口语,重口语而轻听力,这些都不能有效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所以两者应该并驾齐驱。该教材的听力材料是我们最为熟悉的生活类场景,如问候,介绍,爱好,学习,提供帮助,请求,致谢,道歉,购物,看病,社交活动,体育活动等。这些内容与我们的日常交流谈话密切相关,所以同时进行这些方面大量的听说训练,不仅具有很大的实用性,还和我们以后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紧密衔接。课堂教学可采用先以说为主的热身运动,再精听教材内容,完成练习,为下一步积累语言素材,再就所听材料进行语言再现,之后再听材料模仿语音语调,规范表达。

3.口头练习。这部分主要进行以说为主的巩固扩展(如自编对话短剧,复述,讲故事,讨论等)。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和应用正确地道的语言表达方式。另外,还要通过课外口语练习,让学生熟练地运用课堂上习得的语言素材和拓展学生间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让其意识到自主学习是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

这一系列的课堂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主导课堂。听说活动交替进行,师生间和学生间互动交流。对于学生在表达,交际中出现问题时,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和评价,起到交际衔接和促进的作用,并把握时机,适时介绍听力策略和交际策略。

(二)课堂教学方法。要在听说课堂教学中突出该专业的专业特色和实用性,笔者建议将听说课的教学与小学英语教学法的某些内容巧妙的结合起来。首先在学生进校的第一天,就要让其充分认识小学教师这个职业,知道自己应该学习掌握好哪些技能。有了这些了解和认识,在教学中就要让其熟练的掌握这些技能,创设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真切的感受小学英语教师的工作。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应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1.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将来从事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启蒙人,而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对英语语言初步的感知能力。要让我们的学生以后有效的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们就要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深切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英语听说课堂的教学形式应该活泼丰富,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选择他们想听,想说的话题和内容。首先要克服学生的畏惧,紧张,羞涩等心理障碍,可以通过先给他们充分的课前准备,再让他们在课堂上做有准备的发言,逐渐养成说英语的习惯。有了习惯,就有信心大胆用英语表达,说英语的兴趣也就会越来越浓;其次是帮助他们克服语言表达障碍。通过听和模仿语言材料,先学习别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再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有困难时,学会使用肢体语言。这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教师应在课堂上多加鼓励。具体的说,除了常规的教学方法之外,以下课堂教学活动可供参考:

(1)材料复述:让学生复述所听材料的关键词,大意,主要情节,细节。不同形式的复述可就具体情况和材料的难易程度安排在听说课堂的各个环节,对学生的要求逐渐提高。课后可以布置故事复述的练习,选材为儿童故事或童话故事,并要求学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根据情节做出手势和表情进行复述。以后,逐渐增加难度,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2)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练习情景对话。如在诊所,在车站,在邮局,在餐倌,在商店等。教师还可以提供英语短剧和动画片的音像资料,让学生进行模仿表演。

(3)短剧表演。可以就听说材料进行改编表演,或让学生分组自编自导自演一些短剧,并进行小组评比。

(4)英语儿歌和绕口令练习:儿歌和绕口令不仅是练习英语语音的语调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而且朗朗上口,节奏明快,便于记忆。可以让学生在诵读中进行听音,辨音练习,培养英语语感,同时还为学生以后的教学提供一定的素材。

(5)英语歌曲,歌剧表演:音乐是所有人都乐于接受的东西,所以英语歌曲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2.加强语言基础训练和讲解。每一堂英语听说课都有语言教学重点,教师在每课的听说训练之前,应该详细的向学生讲解在不同场景下应该用什么句型和表达方式,向学生介绍类似的表达法,比较英汉语言的差别,让学生尽量掌握地道的英语表达。在学生的口语练习活动中,教师还要及时纠正学生表达是的汉语式英语和语言错误。

3.利用多媒体进行听说教学。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能加强教学的互动性,这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教学方式。除了教材上的听说材料可以在多媒体教室里开展之外,主要利用计算机设备来丰富课堂教学材料,将大量知识信息在有限的时间里传播给学生。直观,立体,动感的图文音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播放英语歌曲,观赏英文影片,进行课堂语音和听说测试,在局域网或校园网上给学生提供课后的听说练习等,这些方式都能较快的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4.加强课后练习。提高听说能力主要靠平时坚持不懈的练习,因此,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不能让学生的听说得到充分的练习,教师就要有针对性的布置课后练习,安排各种听说活动。上面已经提到了利用局域网或校园网给学生提供练习,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收集如英文儿歌,英文小故事,英文短剧剧本等训练听说的材料,汇编整理后自主练习,再让学生自己组织参加一些英语晚会,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和英语角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听说,而且为学生今后组织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五、结语

小学英语教育专业除了教法课之外,其它的英语专业课目前所使用的教材都无法体现该专业的特色,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应该想办法弥补教材的不足。而听说课是其中最灵活,最具有可操作性的课程.根据笔者在该专业八,九年的听说教学实践,形成了对该课程的自己的一些想法。这些想法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检验和改进,让学生在听说课堂中能听能说,重要的是具备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适应小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在今后的教学中也知道如何有效的去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2007.

[2]郝建平,李静纯.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虞苏美,李慧琴.大学英语听力[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