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听说教学论文

听说教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1-24 05:21:29

听说教学论文

听说教学论文篇(1)

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作了很具体的规定。在“教学目的”中,要求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把“听说”和“读写”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并列地位。在“教学要求”中,明确要求“初中阶段继续培养听说读写的良好习惯”,高中阶段“进一步提高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说话能力”。这就确定了听说读写是整个中学阶段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就近年高考语文而言,听说能力的考查有明显的加强的趋势。一是直接命题考查考生的语音、停顿、重音、歧义、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等方面的能力;二是结合作文试题,考查考生实际的口头表达的能力,比如广播稿、演讲稿、讨论稿、节目主持人发言稿、通知等应用文体和谈话语体的写作及修改。

再就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言,21世纪的人才必须是思维敏捷,富于创新精神的人才,必须是娴于辞令、口齿伶俐、善于社会交际的人才,必须是耳聪目明,“听人说话,能够了解对方要旨”(叶圣陶语)的人才。

然而,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却是:由于语文教学的影响,仍然是只重视书面表达能力训练而忽视口头语言训练;有的甚至将教材中有限的听说专项训练改为学生课外自学;现行中学教材(尤其是高中部分)虽然有听说能力的专项训练,但指导性不强,使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实施,而且没有科学的系统,更没有专门的教材;不少教师认识到口语训练的重要,在教学的实践中想方设法给学生锻炼口才和听力的机会,但毕竟无序;农村中学教学设备的有限又使得有识之士的“教改”实验只是“空中楼阁”;结果,学生读了十几年书,学了十几年语文(且不说在生活中的学习),大多数听说能力却较差,发音不准,吐字不清,语调平淡,语速不当,话不成句,表情难看……成了十足的“书呆子”。

由此可见,中学语文听说教学必须改革,而改革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之中迅速地大面积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中学语文听说教学改革的出路何在

陷入困境之后,必须走出困境。近十年来,笔者一直在农村中学任教,而且一直与同仁一道努力探讨听说教学改革之路。于此且作一总结以就教于大家。

(一)改进教学的组织形式

语文教学必须改革,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改进组织形式,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语文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在研读大量文献和各种语文教改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省属重点农村中学)实际,学生实际个人(自身)素质的实际,大胆改革教学的组织形式,实行“以小组教学为主,以班级教学和个别辅导为辅”的教学组织形式。具体地说,这种组织方式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成立语文学习中心小组。每班4-5人,由有语文特长和语文兴趣较浓的同学组成,语文学科代表兼组长。中心小组的主要职能是:①参加教师备课,研究讨论教学的难点,分析落实教学重点,具体讨论确定教学要点,分析安排训练的知识能力点和训练方式;②负责组织指导、督促和考核本班学习小组(见第2点)的语文学习;③编选拟定语文课文练习和单元练习,组织进行单元检测;④帮助老师批阅修改评析部分作业;⑤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之下负责讲析(或安排组织其他同学讲析)部分课文。——总而言之,让中心小组成为老师的帮手,成为小老师,负责组织、管理具体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活动。

2.成立了语文学习小组,每组4个成员,各小组同学的语文素质大致相当,座位临近(前后左右同桌,如不是同桌,在语文课和语文活动课时自行调节)。其主要任务是在教师和中心小组的组织引导下完成各项语文学习任务(其中包括课内外的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

3.组建了语文中心小组和学习小组之后,教师主要的职责是:①具体指导语文中心小组的工作,在各种语文学习和语文活动中做好示范(比如示范朗读,示范备课讲课,下水作文等等);②组织中心小组讨论制订单元教学要求和课文学习重点;列出课文和单元教学的知识能力点;③重点指导学生学好最重要的基本篇目;④补充语文中心小组讲析课文时遗漏的知识点和未处理好的重点难点,补充与课文或单元有关的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⑤编制单元练习,组织单元考试;⑥科学评价语文中心小组和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并提示补正方法;⑦负责课文或单元或语文活动的重要的关键问题的小结或撰写相应的专题论文;⑧编印优秀作文集,组织优秀作文稿;⑨指导各种重要的语文活动(如朗诵、征文、创作课本剧,等等);⑩精选印发课外练习并指导课外阅读。

(二)优化听说能力训练的方法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我采用的听说训练的主要方式有如下4种:

1.朗读。这里所说的朗读主要包括:①早自声朗读课文,精彩片断和要求背诵的篇目;另外每学期补充10篇古诗文,要求背诵。每周三节早自习,每节40分钟,一学期下来,诵读时间达40小时,三年初中或高中,诵读时间达120小时,课文背诵达60多篇;②名篇赏读,间周一节课(课外活动),主要从《中国青年报》、《杂文报》、《散文》、《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等报纸杂志选择精短时文;③新闻会,间周一次,要求全体同学写稿投稿(也可从报纸上荐稿,大量采用根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编拟的新闻稿,每天晚上7:00至7:30是全校学生收看电视新闻的时间);中心小组选稿改稿定稿,再安排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用普通话脱稿播送。

2.读书报告。主要有三种形式:①故事会,每学期2次,在期中考试后进行(因为本校每年春秋两期分别有音乐之春和艺术节,在中期考试后第3周左右进行,故事会就安排在此间的课外活动之中),主要讲成语故事、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生活故事、名人故事、民间传说等等;②读书报告会,每期开学第一周进行,主要讲所读的书籍(以文学名著为主)的基本内容、故事梗概、人物形象;朗诵其中的一两个精彩片断;宣读自己的“文学评论”(实际上是读书心得,往往既省“评”,又省“感”);③假期见闻报告会,每期开学第一周进行,主要是概述自己假期所见所闻所感,在此基础上重点叙述二三事。

3.讨论论辩。①讨论,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其具体方式包括个人钻研、小组讨论、班级讨论、教师(或中心小组)总结发言。②论辩,即组织论辩会,不定期举行,从课本、影视、生活中去选择与语文学习相关的重要的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进行论辩。要求各学习小组在认真准备材料,充分讨论酝酿的基础上写出书面发言材料(或提纲),然后采用双方论争的形式进行辩论;同时组织好“评委会”进行裁判和评定。

4.讲课比赛。

我这里所说的“讲课比赛”主要有两种方式:

①讲析课文。每期一周,一般在期中考试之后的第一周进行(因为本校每期期中考试之后有一次运动会,停课2至3天,学生相对较轻松,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去备课),但必须在开学之初公布教学计划时就要安排各学习小组具体的授课任务(我的教学计划和总结往往是先由中心小组讨论草稿,然后我定稿打印,学生人手一份)。作为教师一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好“讲课”示范,二是具体指导如何备课、如何确定难点、如何设计练习、如何讲课,教给学生“教学”的方法。

②评讲试卷。这里所说的“评讲试卷”主要是指在语文教学其是语文复习中,让学习小组在分头准备认真讨论的基础上对语文试卷进行评讲。要求学生必须讲清:“试题考的是什么(知识点)——怎样考的(角度、题型)——怎样解答(答题技巧)”;必须评准:“试题好不好(难度、信度)——好在何处(科学性)——有何启示(相对于学生而言)”。如果学生评讲时出现不足,教师要认真分析,予以补正。

(三)寻找检测听说能力的科学方法

我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的具体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听写:从内容上说,包括听写词语、句子、句群、语段;从文体上说,主要是古诗文;从方式上说,可以老师朗读学生听写,也可以是学生互相听写。

2.听话答问:通过同学老师诵读或播放录音,要求学生答问。问题不宜设置太多,问题的内容可以是记忆性的,可以是筛选性的,也可以是理解性的。

3.听话笔记:其中包括听课笔记,要求记准要点,记清思路,记住难点,突出重点。

听说教学论文篇(2)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大学英语听说教学

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一步步深人,大学英语教学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总体英语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但是我们发现虽然很多学生拿到了英语四、六级证书却仍不能在日常生活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和意见。这说明,大多数本科生在实际的英语听、说、读、写方面仍存在很大问题,尤其是听和说。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开不了口或不敢开口;另一方面,一些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导致学生在听说课上听得多,说得少。这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能真正让学生开口,达到能够自然、流畅而准确地运用英语来完成交际任务的目的。针对这种状况,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教育技术专家多年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建立在认知心理学上的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了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契合了教学过程中的人本观念,即注重“人”的认知、心理及情感状态。由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将逐步转向注重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听说能力,本文将以该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大学英语听说课的实际来探讨如何改进大学英语听说教学。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模式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最早由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这种研究范式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模式

建构主义提倡的学习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在该理论指导下:

首先,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1)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2)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3)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如果能把联系和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

其次,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指导作用:(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川。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学生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启示

顾名思义,大学英语听说课将听、说融合到一起,“听”和“说”不分家,交流和互动是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从理论上讲,将“听”和“说”放在一起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练习听力,还能让学生进行模仿,让语音语调更纯正,这比单独的听或说效果要好。更重要的是,通过听的内容能够自然地过渡到要讨论的话题(topic),并就相应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喜恶,解释现象抑或是表达情感,分析求证观点或进行总结和归纳等等。但是一旦切入到话题讨论环节,学生往往就开不了口或不敢开口,怕犯错误,无法达到自然、流畅而准确地运用英语来完成交际任务的目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体,支配着一切教学活动,实际分配给学生操练的时间不多;另一方面,在有限的课堂活动中,学生要么没有学习的动机,积极性不高,要么因胆怯、害羞而不敢开口讲英语,抑或认为没有适当的口语环境练习口语。如何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上让学生大胆地开口说英语,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呢?关键在于学生能不能开口说话。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本文认为其四大要素一“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对大学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中介”作用,在师生、同学间的互动过程中建构学生的听说能力

这里要特别强调教师的“中介”作用,这与建构主义提倡的教师的角色是相契合的,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授课目的和授课方式上。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大学英语听说课的重点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应该落实在“听”和由听的话题展开的“说”上面。首先,教师应从听的材料中选取有意义的会话题目并为学生提供一些有用的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可以从听力材料中获取。其次,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社会经验知识包括语言、价值观、规则、道德观念和符号系统,只能在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才能获得,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分小组参与的课堂讨论活动。这种小组活动要足够小,以便让所有成员都能够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之中。小组成员相互沟通,相互合作,以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在一个交流的环境中、,学习者之间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揭示问题,并就该问题寻求同龄人的解释,具体可以采用诸如信息双向传递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这种方式与传统英语课堂活动的区别在于,后者往往是各组学生在活动中围绕一个定好的主题进行讨论,其弊端在于语言能力强的可能垄断操纵整个活动,语言能力弱的仍然处于被动地位,而双向信息传递可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参与信息交流。其活动形式可以是两人或多人一组,每个学生都拥有对方或其他人不知道却需要的信息。由于从教师那里得不到理所当然的答案,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尽量以自己有限的英语语言能力通过合作与交流寻找答案,解决问题。这样每个学生都必须给予信息,也必须获得信息,通过交流与合作才能完成交际任务,达到解决某一问题的目的,换言之,每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的机会川。

再次,认知理论认为错误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错误的出现使正确的概念或规则有了不同的参照系,对整个学习过程而言是有意义的。因此教师不必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刻意打断去纠正语法错误。相反教师应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合作竞争的课堂气氛,也可以与学生共同用英语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由浅人深,引导学生注重表达时思路是否连贯以及遣词造句是否准确,并在学生说完后进行总体评价,及时反馈。

(二)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大学英语听说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往往只听不说,或者听多说少。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科德<Corder)曾说过:“有效的语言教学不应阻碍学习,而应有助于学习并促进学习。’心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话题讨论,由学生自己去完成知识的建构,这样会使学生自己体验到问题解决的愉快,增强学生学习的自我能效感。不仅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还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在听说课上,当学生听完某一特定话题的录音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特定话题进行探讨和交流。这样一来,学生就从听者变成了课堂参与者,由“听”人手,借助听力材料提供的信息,谈一些自己熟悉的话题,如个人家庭背景、工作情况、学习和教育、兴趣和爱好等一般性话题。此外,对于一个话题的讨论,教师不能简单按照自己或课本中的逻辑来对学生的理解做出非对即错的评价,而应透视学生的理解,洞察他们的思考方式和经验背景,做出相应的教学引导,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课堂信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因此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例如与话题相关的英语电影剪辑、歌曲、短片等等。这些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对于信息资源应如何获取、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等问题,是主动探索过程中迫切需要教师提供帮助的内容。由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师应告诉学生可以从多个网站上下载学习资源。:

听说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英文电影;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优化

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后称《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以及学习策略。根据《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其别强调了听说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仍采用所谓规范教材,沿用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这样类似标准化的课堂上教师反复机械化进行的教学流程为:放音---讲解---重复放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单一必须会导致听力课堂的教与学都索然无味,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难以提高、听说教学的课程目标难以达成。英文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绝佳的听说素材,对其有效地加以利用能够有效突破现有教学的局限,提高听说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1 英文电影对于优化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传统的大学英语听说课堂都是围绕特定的教材展开,这些教材虽然符合了教学目标,却往往缺乏趣味性和真实性。而英文电影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直观形象的视听冲击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将其引入大学英语听说课堂可以大大丰富教学内容,延伸既有教材,寓教于乐。学生并非进行纯粹娱乐性的观看,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影视素材展开一系列学习活动,从而获取多层次的立体感知、理解和运用,这样学生可以在兴趣盎然中达到教学任务要求,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效率。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听说技能,增强现实会话能力

目前,我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是围绕应试主线,因而学生积累的英语词汇大都停留在考试层面,而非贴近生活的地道用语,这无疑会导致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语言交际的困难。把原版英文电影引入大学英语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突破教学局限。相对大多数英语听力教材,英文电影创造了类似真实的语言环境,其中的对白表达、语速语调都贴近现实生活。选择恰当的英文电影为增强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提升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提供了丰富、生动而形象的视听素材。电影中内容丰富、风格迥异的台词成为绝佳的真实而地道的听音资料,也成为口语模仿的素材。

3、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其表现形式之一。只有充分了解掌握了英语国家的文化才能真正的学好英语。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这其中包含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文电影可以形象、生动而真实展示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历史传统、思维模式以及价值观念等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化差异,弥补文化知识的缺失。英文电影为学习者直观体会英美文化的打开了一扇窗,学生通过观影可以感知并思考中西文化差异,把英语学习提升到文化层面,进而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 利用英语电影优化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实践―以《当幸福来敲门》为例

1、筛选适宜的影视素材

教师在课前必须筛选适宜的英文电影作品,通常需要从语言和内容两方面进行考虑。从内容上来看,影片主题应该积极向上、有一定寓意,反映主流价值观和人生观,并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学习需求。从语言方面来看,教师应该依据《教学要求》,并结合学生实际听力水平选择影片,注意其中的发音和语速。按照《教学要求》,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按照层次划分为一般、较高、更高,其中一般层次要求语速较慢,每分钟一百三十到一百五十词,要求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而较高要求的语速则提升至每分钟一百五十到一百八十词,并且还增加抓住相关细节的要求。因此在影片的选择上低年级和高年级各有不同。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应该选取语速较慢、语言浅显、情节简单的电影,《飞屋环球历险记》、《功夫熊猫》等动画片都不失为上佳选择。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有听力基础和词汇积累均有稍高要求的影片,并且把英美文化导入纳入考虑,可以选择《当幸福来敲门》、《乱世佳人》和《阿甘正传》等经典欧美电影。

2、合理的设计相关教学活动

教师需要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利用英语电影来优化教学。因此,学生观影并非脱离教学的纯粹娱乐放松,而是通过观影展开学习以立体化感知和理解作品,获取英语语言文化知识,运用相关听说技能。以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为例,教师可在观影前布置学生通过搜索了解相关电影背景、故事梗概、获奖情况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提前推测剧情结局,这样活动均可调动其观赏和学习热情。教师还可把影片中的高频词汇和常用俚语摘录出来进行点拨讲解以减少听力障碍。观影过程中,影片大量的经典对白既可以成为模口语仿练习的素材,还寄寓了人生哲理。例如,Chris Gardner说的一句精彩话语:如果你有梦想,就要捍卫它(You got a dream,you gotta protect it.)。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让学生挑选出自己最有兴趣的精彩片段,记录经典对白或者把剧中最有哲理性的语句,在观影后分组进行配音模仿或者情节再现。通过合理地设计出一系列延展性的教学活动不仅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影片的印象、感受西方文化,更能训练学生的听力和口语。

3、恰当地开展观影后教学扩展

当学生观赏完影片后,教学活动并没有就此结束。教师需要检查评价观影时的学习任务,并且继续开展观影后的后续教学活动,包括故事复述、情节模仿、文化比较、分组辩论、精听训练等等。影片观赏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带着问题围绕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展开学习活动,观影后进一步巩固深化。例如,《当幸福来敲门》体现了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现实版的美国梦。教师可以就影片所反映的主题进行讨论,也可就某一个评析点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或写观后感。教师还应总结梳理影片中的习惯表达、常用词汇以及社会文化差距等相关知识,比如可以介绍影片所反映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或基督教文化。此外,影片的某些片段还可以作为精听材料让学生反复听音,可以将部分对白设计为听力材料,训练学生速记和准备捕捉关键词的技能。

参考文献

[1] 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Longman,1985.

[2] 王雪松. 论英语原版电影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作用[J].电影文学,2008,(2).

[3]黄燕.多模态环境下的英语听说影视教学应用研究 [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11).

[4] 李世令,刘亚非.浅谈英美原版电影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J].山东外语教学,2007,(3).

[5] 教育部高教司.大W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听说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 英文影视资料 英语听说教学 利弊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038-01

1 英文影视资料应用的积极作用

英文影视资料内容丰富,文化特色突出,语料真实,贴近学生生活,是英语教学的好帮手,不仅可以使学生置身于英语环境,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认识。还能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交往礼仪等文化内涵,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

1.1 提供真实的语言场景

任何交际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场合中发生的,而电影展现交际场景的真实性(龙千红,2003)。电影故事情节取材于生活,其中的场景,道具及其他方面都充分展示生活的真实。因此。看电影时,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这等于把语言学习放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进行,无疑使语言学习十分真实自然。经常看英语电影,学生就会逐渐地学会在不同情景中得体地使用语言。此外。电影作为动感的可视媒体,使学生在观看影片过程中不仅能听到人物的对白,而且能看到背景画面,演员的动作,表情,着装等超语言线索,可以更容易,更准确地理解语言和阐释影片。

1.2 传递丰富的文化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语言也在学习一种文化(胡文仲,1989)。作为沟通中西方文化便捷的桥梁,英文影视资料浓郁的文化特色,向观众传递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通过对电彩情节故事的了解、经典台词的学习,可以挖掘出它们所反映的社会习俗、交际方式、政治体制、法律制度、、价值观念、艺术传统等与东方不同的文化内容。C.克拉姆(1999)曾指出:文化氛围始终存在于外语学习的背后,即使优秀语言者的交际能力也可能因文化原因受到限制,他们对周围事物的了解也可能因而产生障碍。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文化习得的过程,越是深入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越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英语。

1.3 提高全面发展的能力

根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言语学习的主题输入强于单一的视觉或听觉输入,尤其是采用英语电影主体语言教学,其优势比较明显,有利于语言教学的多方位立体输入,突出重点,以此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李萌涛,2006)英语电影有声有色,声色并茂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引起学生的新奇感、注意力和求知欲,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知识,取得进步。现代教学的实践证明:学生获得知识若仅靠听觉,3小时后仅保持70%,3天后降为10%;单用视觉,3小时后保持72%,3天后降为20%;如果视听并用,3小时后保持85%,3天后降为65%。(杨明,1999)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利用英语电影教学是最能提高学生效率的一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视觉、听觉都参与言语实践,对知识掌握更加牢固,其中变化的情景和言语实践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的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能力。

2 英文影视资料应用存在的问题

2.1 语言难、过于耗费精力

电影教学过于费力,这是难以普及的重要原因。电影教学之难表现在:首先,电影语言本身难。电影语言是十分接近生活的自然语言。语速快、1:3语表达方式丰富。其次,电影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有时一部电影的主题非常分明.但人物的对话内容却十分宽泛,而且电影中的人物众多。谈话内容各异。教学环节上,大多数情况是课前师生都没有充分准备。从头放到尾,中间没有讲解。所以导致学生有许多消极反应。反而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的教学方式。

2.2 学生不重视

对有些学生来说,就最迫切的目标就是通过考试,认为口头表达没有语法知识重要。上课时如果教师又毫无指导说明,学生根本听不懂语速如此快的英语对白。严重挫伤了学习的自信心。听不懂时就会产生焦虑,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因此没有教学目的和安排的电影欣赏是毫无意义的。

2.3 缺乏影视英语教学课时安排的合理性

当前各高校分配给大学英语的教学时数相当有限,而且大部分课时是用于阅读课,用于专门训练听说的课时少之又少。这种情况严重地制约了电影课的普遍开设。虽然目前高校都配备多媒体教室,但由于扩招导致学生人数增多,多媒体教室的发展赶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英语电影在听说教学中的运用。

2.4 缺乏一套权威性的教材

从教辅市场上同类书籍的状况来看,在全国不同省市100多种英语教材近1000种版本中。影视英语类教材有IO多种,但是以欣赏、注释、参考类居多。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权威性。目前此领域尚属空白,急需专家、学者研发出科学、系统的教材.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可想而知,教师没有教材的指向性。其课前的备课工作量是巨大的,更何况大部分教师不只担任一门课程,时间、精力都受到了限制。

3 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合理安排影片在听说课上的时间,结合课文主题引入电影资源,如Hobbies用《憨豆先生》,Success用《阿甘正传》,Travelling用《走遍美国》,Natural Environment用《狮子王》,Women用《时尚女魔头》等等。如此说中有看,看中有听,听中有写,互相作用,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 C・克拉姆契.语言教学的环境与文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 胡文仲.英语学习的教与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 龙千红.电影与英语听说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3,(6).

听说教学论文篇(5)

当今中、小学语文课的教学尚重于传授字、词、语法知识的应试教学阶段,限于一种固定的传统模式,其工具性基本没有体现出来,听说教学这一基础环节往往被忽略了,具体表现在以下2方面。

从教材结构看,缺少可供训练的专门课文全日制中学语文通用教材编排中,偏重知识的传授,课文或以内容健康、立意高远见长,或以结构精巧、用词冷艳著称,或二者兼而有之。初中课本中文言文约占1/3;现代文中又以鲁迅、朱自清等现代作家的作品占绝大多数。这些作品由于时代的特点,有较大的语言障碍,不便作听说训练的教材。总的看来,缺少了可供听说训练的、贴近学生生活和通俗易懂的文学作品。由于要完成课时任务,往往无暇顾及听说教学。即使教师意识到听说教学乃语文教学之根本,有意想训练一下学生,也会由于缺乏这一方面的教材,无据可依而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招生考试命题中忽视了听说内容各类语文考试的题型,只注重词语的运用能力,语法知识掌握的程度,阅读与写作能力的考查,而忽视了听说能力的考查,致使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读写能力的训练,而不重视,甚至忽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这样导致中学语文教学走入误区,对语文的根本特征――工具性反而忽视了。在中学语文课中加强对中学生听说的训练已成当务之急。

听说教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应该从中学语文课开始。如果中学语文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会误了人才,而且对全民族口才素质的提高也是不利的。同时,听说教学必须从听说过程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出发,把握教学要领,采取科学的训练方式。

问答式教学方法即有问有答,双边结合,让学生有听说、表达的机会。教师先把课文中的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请学生举手发言。教师对学生发言要给予评定,即便说错了,也要肯定鼓励。这样每个学生都愿意发言,就有了说话锻炼的机会。

读讲名言,成语5分钟活动每堂课打预备铃开始,按学号顺序由一位学生到黑板上写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或成语,给所写的每个字注音。自读一遍,然后领全班学生读一遍,最后进行分析,说明为什么要选这一名言、成语,讲明出处与含义。其他学生可对读讲者的读讲进行评议,可谈自己的收获、看法,可提出疑难问题。课前5分钟读讲活动,能使学生的知识面扩大,思维活跃,阅读分析能力得以提高,思想受教育,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这一活动能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听说 ”有机带动了“读写”。

组织辩论会辩论会上,辩者在听时必须听明白对方的意思,快速归纳要点,找出与自己刚才说的不足与失误,为下一轮的辩说确立方向与重点,做到说话清晰流利,有理有据地阐明观点,折服对方,征服听众。一次辩论会就是一次系统而有力的听说能力的综合训练,也是对辩论者听说能力的综合测验。实践证明,经常举行辩论会,能迅速把学生训练得能说会道,是提高听说能力的捷径。辩论题目的确立,应切合学生心理特征和思想状况,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都能得到锻炼。

开展演讲活动语文教学较之其他学科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要求学生经常动口。从现代语文教学观来看,笔头作文适当转向口头作文,更需要动口,以做到滔滔不绝,出口成章。演讲活动则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开展演讲活动,就是让学生走上讲台,就某个问题对全班学生说明事理、发表见解。或教师命题,或自由命题;或有所准备,或即兴演讲;或看稿,或脱稿。这种活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作文教学开辟新天地,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也大有好处。

上好表演课有些课文故事性强,对话富有个性,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可以让学生排练表演。一是直接表演;二是指导学生先把小说改编成剧本,然后再排练表演。编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作文的过程;扮演角色演出,需要借助表情、动作传递信息、交流感情,实际上又是深入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过程,那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会停留在浅层面上了。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上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听说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研究生英语 听说课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08-02

大学英语教学界早已形成这样一种共识:语言教学不应只停留在语言层面及文化层面而忽略思维层面,尤其是批判性思维。然而目前我国研究生英语听说课教学普遍还是以传统语言教学模式为主,对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方面缺乏积极的探索。因此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在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同时树立批判性思维态度,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是十分必要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杨斌教授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一种品质。大学里头的任何课程,都是很好的‘批判性思维’的园地。”本文将具体针对听说教学中的相关问题,结合英语原版听说教材《朗文英语听说教程》论论如何将英语学术讲座与听说活动有机结合,逐步树立批判性思维观念和态度。本文旨在探讨批判性思维视阈下的研究生英语听说教学模式,以期帮助学生在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同时,提高分析、判断、分类、综合能力,开阔思维,去多角度地看问题,清晰地表达个人观点。

1.批判性思维的含义及重要性

批判性思维通常是指对于某种事物、现象和主张发现问题所在,同时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地做出主张的思维[1]。由于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中创造性培养的关键,因此,创新思维能力与批判性思维是互为作用的。在研究生英语听说课教学中强化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研究生的思辨能力、个性发展,也是顺应教育改革,特别是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1)批判性思维是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是创新思维培养的前提[2]。近年来,尽管国内的高等素质教育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教育质量也随之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宏观上来看,我国大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较为欠缺,尤其是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互为补充,是高素质人才必须兼备的两种能力。众所周知创造性来自于理性的怀疑和批判,理性怀疑和批判,则来自于哲学的教育和训练。因此从宏观上把握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意义并加强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是创新人才当务之急。

(2)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生适应社会的助力器:由于目前我国的教育还处于传统教育的阶段,因此,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大部分在进入社会后就会全部被遗忘。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对知识的需求更高,所以学生只有在不断学习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创造,也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目前学生掌握知识遗忘性、暂时性及发展性的特点。总之,批判性思维不仅是学生养成求知探索能力的动力,更是其适应社会的助力器。

(3)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对于传统的强制灌输及填鸭式的教育机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学生的主体人格与多元个性的发展。因此,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批判性的理解和吸收,而且还能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大的可塑空间,让学生能够形成独立判断与选择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研究生英语听说课教学现状及问题

由于目前中国的学生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因此,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听说能力的机会就非常少。尤其是在研究生非英语专业听说课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更为明显。

在我国不论是中学英语、大学英语、研究生英语还是全国四六级英语,统统采用书面问卷答题的应试教育方式。这导致了教师及学生的重心均转向了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及笔试的操练方面,进而忽略对听说能力方面的培养训练。应试教育重读写轻听说的弊端对研究生的影响尤为严重,以致造成听说与读写能力严重分化,学生严重“聋哑”,无法用语言交流,进而失去交流动力。英语语言能力发展不均衡最终对高素质人才的整体发展都形成了不良影响[3]。

学生对听说相互结合的实际运用认识不够,以为听不懂和说不清是两个单方面的问题。听是理解信息,说是表达和传递信息,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提高。忽略听和说的相互作用,是难以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

教师在听说教学中缺乏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意识。一般人认为,听说不就是放录音对答案吗,部分教师也就满足于放听力说答案,也缺乏将批判性思维融入英语听说课的主动性,更不用说去引导学生发扬质疑权威、主动思考的精神。

3.批判性思维视阈下的研究生英语听说课教学

由于研究生英语听说课教学中教师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认识不足,同时教学实践的难度也很大,因此作相应的培养模式探索是极其必要的。

(1)选择合适教材,展开综合训练:首先选择适合研究生阶段语言与思维能力培养的教材至关重要,是批判性思维养成的根本保证。教材内容的涵盖面、技能培训的系统性、文化能力及思维能力培养的全面性都是考量的要点。英语原版《朗文英语听说教程》做到这几方面兼而有之。以培养学术听力能力为主,结合记笔记技能训练,培养逻辑能力、归纳能力;结合细节与要点分辨能力培训,展开思维及批判性思维训练;结合问题的回答与话题相关专题研究拓展批判性思维,带动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另外科学和人文学科内容相结合也有助于学生开阔思维,提高观察不同学科、理念、文化的相关之处的能力。

(2)设计有助于批判性思维的听说教学活动:①听前全班访谈:交流相关话题已知信息及兴趣点或关联部分。举例说明,听朗文听说教程中介绍生物科学领域转基因作物(GMF)、基因(DNA)讲座时, 听前学生的讨论就很热烈。②听中同座对话对比:与同座同学交流第一遍泛听中各自所捕捉的信息点来决定各自后续听力侧重点。只有对比分析后才能明确具体听力障碍(语音、语法、词汇及文化背景),调整听力策略以攻克难点。③听后讨论:第一步,将精听后所掌握信息与第一遍泛听情况进行对比评估。第二步,核查观点、概念的把握是否全面。第三部,结合社会现象热点话题展开思索,深入分析,形成自己的看法,进行交流。④角色扮演:以具体角色参与游戏,在游戏过程中逐渐开始认真严肃地思考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自己周围的人的命运、自己与社会和世界的关联。例如朗文第一册第一课,从心理学的角度讨论什么是幸福。可以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阶层讨论幸福观。学生可以扮演成为波兰人、日本人、丹麦人、中国人埃及人、印度人、德国人等参与讨论。还可以扮演成电台记者采访普通人,了解社会各阶层的看法。

(3)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众所周知,在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发展中,教师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主力军[4]。在英语听说课教学中,教师的导学作用尤为重要。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及测试了解学生听说水平差异,然后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转变对英语听说学习的观念,克服畏难情绪,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在研究生英语听说课的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对象及重难点,提出详细的要求、目标。将传统的英语听说训练转变为学生听说学习方法的培训,课外自主学习英语的指导等。严格按照精心设计教学步骤,控制听力进程(听说结合,快慢结合,同座对话与全班汇报结合)。

(4)设置必要的“家庭作业”对课堂学习及讨论内容进行反思。学生利用网络自主收集材料完成话题相关专题研究。“家庭作业”的最终呈现是“小组讨论”或“登台讲课”等。这类开放型、应用型的作业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必须认真准备。这样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展示、体现、确立自己能力和才能的场所。通过这样的作业设置,让他们在运用英语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反思,逐步树立批判性思维观念和态度。

(5)定期开展英语辩论活动:这是相对规模较大的、全班范围的正式的讨论,需作较为充分的准备,一学期1-2次。在研究生英语听说课教学中,利用辩论对争议较大话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如GMF(转基因作食物利与弊),SETI(寻找外太空智慧生命的必要性),English, global language? 英语是否是全球通用语及利于弊等。首先,辩论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学生对英语主题进行较深层次的思考,对英语主题各层面的观点进行逻辑的推理、论证。最后教师要注意的是在不干预学生独立观点立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结论的思考和辩论。因此,在英语辩论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训练了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而且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从宏观上把握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意义并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当务之急。教师在研究生英语听说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依托学术类教程,精心设计教学步骤,严格控制课堂环节,将听与说活动有机结合,才能将批判性思维培养落实到实处。学生在听说能力提高的同时,逐步形成批判性思维态度,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张义.创新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2]李学书.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1(1)

听说教学论文篇(7)

[关键词]英语听说 输入和输出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3-0255-01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呼唤适应新型外语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模式。在目前的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由于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和课堂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等原因,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笔者对2012级新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反映英语听说能力需要提高。基于这次的调查结果和大学英语的实际状况,笔者设计了新型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希望通过听力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英语听说的兴趣,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一、创新型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

“1+1+X”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分为三大模块:课堂教学、合作练习和自主学习。第一个“1”代表听力课上的一节教师讲授课时;第二个“1”代表1节学生合作练习;“X”代表课外自主学习。新模式的关键点在于将过去所有听力课时间完全由教师放录音,学生听材料,最后对答案,解释难点的单一教学模式改为教师讲授听力技巧,学生合作练习和学生自主学习内容相结合的新模式,从而实现英语听说学习“自主式、个性化”的目标要求。

在第一节教师讲授课堂中,笔者根据语言输出和输入理论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增加学生输入和输出英语的机会。在听力授课前,笔者讲解一定的语音知识打好语音基础。比如向学生讲授英语语音系统的两大基本特点和原则:“长短分明”和“轻重分明”。比如,“Have you seen him?”中,“seen”的发音要明显长于其他所有音节,同时其他3个音节也要足够短,轻重分明指重读音节要重读,非重读音节要弱读。特别是在双音节和多音节单词中要掌握好哪个音节要重读、哪个弱读,否则会造成理解障碍。比如说“It's very nice of you”时,要突出“very nice ”和“you”,而“it’s”和“of”要非常弱。

在第二节合作练习课堂中,根据任务型教学模式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的机会和空间,使其参与学习过程中各个环节,自主管理和组织学习。笔者根据学生的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听力和口语练习的机会。比如在听完一段小故事后让学生复述故事内容。笔者还在课上设计一些小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在课外自主学习部分,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强调有效输出,使作业布置创新多样化。安排课外做相关的研究活动,并将其研究成果在课堂上予以展示,从而使学生真正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创新作业包括学生设计英文的logo,大学生活视频作业,My favorite photo口头描述,学生英文歌曲show,读书报告会。经典英语电影观后感分享、学唱英文歌曲和视频制作是三项特别能够激发学生语言输出的创意作业。课前教师给学生预留作业:比如What is your favorite English film?学生通过邮件提交作业,教师批阅过程对学生推荐的电影分类整理,学生在听力课上和全班分享。在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被认可的愉悦和成就感。学生在语言输出过程中,通过对英美电影的分析可以培养艺术欣赏的情趣,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

二、创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本课题从2012年入校的本科生选取工学12401班作为实验班,生物12401班作为对照班,使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1》为教材。分别采用创新模式和传统模式,教师资历相当,全属副教授职称。传统班英语听说时数为每周1学时,教改班为每周2学时。教改前后学生进行听力前测和后测,然后进行成绩统计和评教信息分析并展开座谈问卷调查。实验班和对照班两次考试的成绩对比的结果是:在进行教学改革前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平均分和及格率大体相同,实验班听力平均分为79.5,及格率为85%,对照班听力平均分为78.7,及格率为80%;在进行教学改革之后,实验班听力平均分为86,及格率为96%,对照班听力平均分为80,及格率为82%。

从学生英语听力成绩的变化上可以看出:实验组英语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此结果证明:在任务型教学法,输入输出理论,自主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创新型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首先,参与教改的教师设计了多种课内和课外形式,加大了课堂语言输入的质和量,强化语言输出,提高了师生、生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其次,丰富的教学内容,题材广泛的讨论话题保障了学生能接触到大量图文并茂的视听说学习资源,增强了学生语言产出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通过这次实验发现,只有教师加大课程时间投入并精心组织听说课的教学形式、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技能,从而使学生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冬纯.试论自主学习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定位[J].外语界,2006(3).

[2]戴劲.影视字幕与外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