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08 18:19:28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篇(1)

关键词 泰国 少儿汉语教材 《汉语》

随着泰国政府对华文教育的逐渐开放,自1999年泰国《国名教育法案》正式将汉语教学划入教育大纲,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汉语课,学习汉语的学生人数也是成倍增长,泰国的汉语教育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是,目前泰国还没有规范的教育规划,汉语教学仍未有大纲可循,整体的教学状态比较无序,尤其是基础阶段。就教材而言,市面上品种多样,中国大陆版的如《泰国人学汉语》《汉语教程》,泰国本土版的如《基础汉语》,各校自主选择所需教材,自主性很强。笔者根据在泰国达府圣弗朗西斯教会学校的实习,对该校使用的中文教材《汉语》进行了一些分析。

一、教材概况

1998年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委托北京华文学院为海外华侨华人学生学习汉语而编写了这么一套教材,供华文学校小学一至六年级使用。2000年,进行了修订。修订版自出版发行后,受到世界华文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修订版《汉语》包括三个系列:主教材《汉语》,配套练习《汉语.练习册》,参考书《汉语.教师手册》,均为12册。全套书的教学目标定位为:高于中国少儿汉语水平考试的达标要求,与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初/中等)及中国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有序接轨。其中1―6册主要供小学使用,7―12册供初中使用。每册15课,每5课为一个单元。由于笔者所任学校为小学教学,因此主要研究了一至六册。一到四册每一课都由5个环节组成:学句子、读课文、记生词、写汉字和玩游戏。学句子中都是与本课相关的基本句型,多采用对话体形式和陈述句,配有相关插图。课文多为一段记叙文体裁或者童话寓言故事节选,字数为30~100之间。生词都注有拼音,为学句子和课文中出现的重难词。写汉字部分一般都是要求学生用彩色标注出一类汉字中的相同笔画或偏旁,以帮助学生理解。游戏简单有趣,多与课文学过的内容相关,将其用有趣的游戏模式表现出来。第五册和第六册有4个板块:学句子、读课文、记生词和长知识。前三个板块和1―4册结构相同,句子和课文篇幅增长至150字左右,长知识这一块主要是介绍了中国的一些文化习俗,以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二、教材内容

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其质量高低对课堂效果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刘将教材编写原则划为“五性”:(1)针对性,要适合使用对象的母语和文化背景、学习目的、学习起点等;(2)实用性,内容要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语言材料必须来源于生活,要使教学过程交际化;(3)科学性,要规范、通用的语言,内容组织要符合语言教学规律,解释要准确;(4)趣味性,教材内容和形式要生动有趣,加大文化含量、题材多样化等;(5)系统性,内容介绍和技能训练要平衡协调,学生用书、教师手册、练习本等要分工合理,初中高不同阶段要衔接等等。这五性已经获得普遍认同,成为第二语言教材编写中所必须遵循的要求和原则了。

课文前的句型学习基本上采取对话体和叙述体两种形式,大部分都是口语化易操练,这样通过反复输入的句型教学,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以第三册第七课《我给妈妈一件礼物》为例:爸爸给妈妈一件礼物。我们给老师一束鲜花。我问老师一个问题。他问我今天星期几。他告诉我一个秘密。姑姑告诉我一件事情。

这段句子主要呈现了双宾语句型,基本句型一共出现了六次,配有插图做语境,这些示例句子可为学生的学习掌握打下铺垫。

修订本《汉语》在前言中提到了教材的一个特点是“注意贴近当今语言生活现实和时代文化。因此,1―4册课文选择的话题都是围绕日常生活和校园学习展开的,5―6册主要是选取了中国一些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改编而成,这些选题能够使学生在完成学习后,能够真正将之运用到日常交际表达中。1―4册课文长度为3~6句话的递增度,5―6册已有增加到10句话。

一到六册生字词共1162个,平均每册193.7个。第一册因为话题比较简单,比平均量要分别少46.7个,而第六册因为比较深入文化方面,生词量也突增到237个,超出平均量43.3。第二到第五册都在这个范围内波动,呈递增状态。每一课的生词都有拼音注音,但是没有注释。课本的最后附页有本册的生词总表,按音序排列,并标注了生词出现在课文中的页码。且考虑到一些华裔的情况,是简繁对照版的。

课文中并未列出每一课的语法项目及注解,但是都体现在句型中,每课出现1~2个语法点。《汉语》中出现的语法大概如下:

句子成分:单宾语和双宾语;定语和“的”;状语和“地”;程度补语、可能补语和时间处所补语等。

动词:过去时“了、过”;进行时“在、正在、着”;将来时“要……了”。

特殊句式:“是”字句、“有”字句、连动句、兼语句、把字句。

比较句:比字句、跟……一样、没有……。

疑问句:是非疑问句、特指疑问句。

复句:又……又……;一边……一边……

三、《汉语》存在的不足处

《汉语》虽然是一部比较符合教学实际的教材,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针对性不强

教材要适应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年龄、背景文化、母语等都会产生影响。小学生年龄均在7~12岁左右,教学一定要符合这个年龄段心理和学习规律,由简到难的安排教学内容,知识安排得简单且容易掌握,练习也要趣味性较强,才能激发儿童的学习欲望,还有生词的编排等等,都要符合儿童学习的特点。《汉语》这套教材虽然是针对华文学校的学生,但是在课文句型中都未标注拼音,这对于初学的学生难度较大。生词部分也未有注释,不利于学生的理解。

2、语音部分有所忽略

在语音方面本教材没有进行系统的安排。虽然教学对象为华人华侨学生,但是仍有很多学生未能系统地掌握语音,对拼音的熟练度不高,不能准确地发音。尤其是一些难发的音,很可能产生混淆无法区分。整套书除了生词部分有拼音外,课文及练习部分均无拼音标注,这对于学生难度较大。

3、语言点的编排混乱

虽然在语言点的选择上,该教材是遵循了汉语语法等级大纲,但是语言点的编排顺序上却有所偏误,比如程度补语比时间补语出现时间早,“把”字句早早就出现在第三册。这样的编排没有按照由浅至深的原则,不是非常合理。

4、练习形式比较单调

在1―4册中,每一课的练习集中在玩游戏那个板块,但是每一课只有一个游戏,且游戏的形式主要是配对、涂色、迷宫等。一方面这些游戏并不能很好的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知识和操练运用所学的句型,另一方面形式单调且数量缺乏,不符合多样性和趣味性的原则。此外,5―6册完全省略了练习的板块,这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也让学生学习完全成了一个摄入式。

四、对教材编写的一些建议

1、加入本土性的东西

在内容设置方面,汉语教材应当遵循针对性的原则,秉着教学对象是泰国学生的前提,将教材中的场景放在一个泰国的情境中来编写,加入更多泰国本土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等元素,而不仅仅是每天的校园生活,同时,人物设定、词语这些也应具本土元素,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促进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2、中泰文互补

华侨学生也许在家庭中已经接触到了中文,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泰语是他们在泰国首选和必须掌握的语言,如果给课文句子和生词加上相应的泰文翻译,这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降低学习难度。

3、注重语音教学

语音是最重要的基础性技能,在教材的开始,就应该编入系统的语音知识,以帮助学生理解和练习,如果有可能,还可以加入泰语的对比。因为汉泰都是汉藏语系,缺少形态变化,相似度还是很高的,这种对比能够贯彻到整个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同时,每一课都应该安排一定的语音练习,帮助学生纠音,完备标准的发音体系。

4、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

除了将故事、儿歌、手工制作等这些丰富多样的游戏加入外,还应该设计一些与课文句型息息相关的练习题,比如朗读、连线等这些语言学习方面的操作,让学生体验趣味的同时掌握知识。

五、结论

《汉语》作为一部符合对外汉语编写原则的教材,也正如所有的新兴教材一样,存在着些许不足,泰国少儿汉语教材的编写之路是一个不断探索与改进的过程,笔者希望通过这些分析,在今后的教材编写中能够借鉴此教材的精华,同时不断改进,更好地服务于泰国汉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北京华文学院.汉语[M].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

[2]刘.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丛书[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3]何丽英.泰国华侨学校汉语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

[4]刘潇潇.海外华文教材语法点的选用与编排研究――以《中文》、《汉语》、

《标准中文》为例[D].暨南大学,2005.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篇(2)

关键词:中级汉语综合教材 《发展汉语――中级汉语》 练习编写

练习的编写设计是考察汉语教材编写质量的一个重要考察指标。练习编写的科学实用价值对汉语课堂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1]本文基于《发展汉语――中级汉语》这一国内中级通用汉语的综合教材为分析对象,从科学的定性和定量、兼顾泛化和分化、练习样式的总类和分布以及趣味性原则等方面来考察和分析其练习编写的科学性。

一、科学的定性和定量

(一)科学的定量原则

纵观改革开放至今,国内对外汉语教材中练习的题量一直处于递增的变化趋势[2],《发展汉语――中级汉语》也不例外。经过统计分析,该教材上下两册平均都有题,占四至五个页面,其中,每一大题中小题的量也平均在十题左右,而且,随着课时的深入,练习的量明显呈增多的趋势,特别是上下两册之间,在保持练习衔接性的基础上,大题的量基本不变,每一大题中小题的数量则明显增加。

李绍林(2003)认为,练习于第二语言教学而言,实际上是一种强化的作用,而相关的操练和巩固更是言语技能习得的一个重要途径[3]。在中级阶段,对于练习的量的把握显得尤其重要。既要保持一定量的练习,服务课堂、教师和学生,又要防止学生因为练习过量而产生反感甚至畏难情绪,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赵金铭(1997)认为,练习应该同时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既方便教师组织教学,又满足学习者巩固课堂教学和提高语言能力的需求,这个量就是最合适的练习的量。[4]

(二)科学的定性原则

纵观《发展汉语――中级汉语》上册和下册教材,关于理解性、模仿性和交际性的练习形式都有较为全面和具体的体现,但记忆性的练习形式却稍显不足。其中,理解性的练习形式主要有:“填空”“判断正误”“选择”“改错”和“回答问题”等;模仿性的练习形式主要是:“模仿造句”“句型转换”和“模仿对话”等;记忆性练习方面受综合性教材的限制,稍为薄弱,只能通过“跟老师说”“听后说”“回答问题”和“复述课文”等各种形式进行;交际性练习主要采用交际法的方式进行练习,模拟情境练习,实用性较强,能够针对学生言语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进行训练。下面以该教材中的几个交际性练习为例,做简单分析。

(1)使用下面词句介绍自己的故乡。(上册 第二课)

我的……是在那里度过的,我是多么熟悉那里的…啊!最难忘的是……。我尤其喜欢……。就拿……来说……

这道题目首先是针对个人语言技能设计的交际训练题,但还可以班级为单位展开叙述、讨论。学生根据提示说话,相对于让学生凭空发挥,能有效降低练习的难度。另外,该话题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话题,能够产生话题共鸣,在以不同母语为背景的班级中展开更能体现实际交际的原则。

(2)根据提示和所给的词语进行对话。(上册 第三课)

和中国朋友一起吃饭?中国朋友提出请你吃饭

?讨论AA制的问题

讨论中尽量使用下面的词语:邀请、大方、小气、不好意思、轻松、习惯、宁可、不然

这道交际训练紧扣课文中的主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从而展开对话练习,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又能锻炼学生交际的能力。

这样的交际性练习巧妙地设置了语言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将课文中学到的知识迅速地转化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还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语言技能。

二、兼顾泛化和分化

根据李绍林(2001),从不一样的语言项目中发现共性是语言的泛化,而从类似的语言项目中发现其差异性则是语言的分化。[5]语言的泛化和分化作为二语习得过程中促进目的语习得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在适量泛化练习的基础上,二语习得者可以更好地将相近的Z言知识联系在一起,在夯实旧的语言知识的同时,通过与新知识的对比、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语言知识;另一方面,在适量分化练习的帮助下,不仅能够帮助学习者习得同义词语、同义结构和同义表达,使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多样,而且能帮助学习者通过新旧对比,了解相似或同类项之间的细微差别和区别性特征,使表达更加精准得体。[6]

试用这一原则对该教材进行统计:这部教材(包括上下两册)共有27种练习样式(重复出现的或相似的略去不计),其中,共有5种属于主观性练习,22种客观性练习。由于客观性练习是泛化和分化练习的主要体现形式,因此,通过对该教材中的22种客观性练习的考察,发现该教材练习的题型中,泛化练习和分化练习只有5种,其中,泛化练习有3种,分化练习仅2种[9]。泛化练习有:①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替换画线部分(出现1次);②用所给词语或格式改写句子(出现5次);③写出近义词和反义词(出现5次)。分化练习有:①把下列形容词按AABB式和ABAB式分成两组(出现1次);②阅读下列句子,按照“V+数量”结构的不同含义把它们分为两组(出现1次);③熟读短语,说出它们在结构上的区别,仿照例子再写三个(出现1次);④按照要求,各写出两个句子(数量词组作主、谓、宾、定、状、补语)(出现1次)。

《发展汉语――中级汉语》中有关分化和泛化的练习体现得偏少,泛化练习只有3种,分化练习只有2种,具体表现形式也较单一,只有4个小项,主要是根据词法结构或句法结构区分词语或短语。

三、练习样式的总类和分布

李绍林(2003)提出:练习样式的总数若与总类大体将近或者稍多于总类将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7]。《发展汉语――中级汉语》上下两册一共有27种练习样式,即该教材的练习样式总类为27,其中,上册19种,下册20种。这些练类覆盖较为全面,都在每一节课的练习中部分出现。如,在上册教材中,第二课和第四至十课均分布有7种,第一课分布有8种,第三课分布有10种,平均分布占比7.4%,占上册练类的38.9%,占两册练类的27.4%;在下册教材中,第一课和第六课分布有7种,第二、三、四、五、七、八、九、十课中均分布有8种,平均分布占比7.8%,占下册练类的39%,占两册练类的28.9%。对比《中级汉语教程》和《实用汉语中级教程》,《发展汉语――中级汉语》的练类持中,但练习样式的分布率是最高的。详见下表三部影响比较大的中级汉语教材关于练习样式的总类和练习样式分布情况的统计[10]:

除了考量练类和练习样式的分布情况外,练习重现的频率也特别重要。在考量练习编写时,首要的并不是练习样式总类的多少,而是练习样式的具体内容,也就是练习实际体现的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其次,应该注重提高练习重现的频率,尽量控制练习的具体样式,并使其在每篇课文中以相对固定的形式出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练习样式没有相对固定,每节课的练习方式都存在较大差异,或者整套教材中多次出现重现率低的练习样式,不仅会影响教材练习编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而且会使让学习者在进行练习时因题型变化而产生困惑,影响其对具体知识的掌握。下面,我们来看下三部影响比较大的中级汉语教材关于重现率低的练习样式的统计情况:

由表2中的统计数据可知,《中级汉语教程》和《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低重现率练习样式都很多,均超过练类的百分之六十;而《发展汉语――中级汉语》在这一方面上却稍有好转,上下册分别占36.8%和40%。其中,《发展汉语――中级汉语》中重现率比较低的练习样式分别是:

1.出现一次的样式:

①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替换画线部分;(上册第2课)

②阅读短文,在括号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并讲讲自己学习汉语的经历;(上册第4课)

③用下列词语组成短语;(上册第11课)

④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下册第27课)

⑤看图说话;(下册第16课)

⑥写出象声词模拟的声音;(下册第29课)

⑦给下列句子填写合适的量词;(下册第29课)

⑧据所给的名量词、借用量词填写合适的名词;(下册第29课)

2.出现两次的样式:

①选择适当的词语填空;(上册第1、4课)

②词语归位[12];(上册第2、3课)

③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上册第6、13课)

④组词成句;(下册第17、18课)

⑤改病句[13](下册第19、30课)

综合表1和表2,若是出于减少低重现率的练习样式,将练类下属的每一种练习样式统统安排到全部课文中显然过于牵强,而且可操作性太低,因此我们能够做到的只能是尽可能地让两者达到一个相近的指标。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根据不同课型的具体要求删去教材中除了出于特殊目的而设置的其他低重现率的练习样式,从而限制练习样式的总类的数量,保留对教学和学习具有较大实用价值的练习。

四、结语

赵金铭(1998)曾提出一系列关于对外汉语教材中练习的编写标准,其中提到练习内容要囊括所有教学项目,练习样式的总类要多,各练习样式之间要有内在的层次和联系,要保证练量,注重分技能训练等。[8]试以这一标准为评价标准,结合以上三个方面的考察,总体而言,《发展汉语――中级汉语》的练习基本上涵盖全部教学内容,练习材料的文化取向基本正确无误,对练习的量的把握也基本适中,练习设计的题型相对固定,难易顺序基本一致,有效减少了学生因题型变化而产生的困惑。在练习设计的趣味性上,词汇练习和语法练习的类型较为单一,略显枯燥,交际训练的练习则较富有趣味性,但由于《发展汉语――中级汉语》属于通用汉语的综合型教材,与之相配套的还有口语系列的教材,因此,受课型和教学目的的限制,教材中关于语段和句式的练习较少,言语表达的练习形式较为单一,缺乏系统性,对言语技能运用的重视稍显不足。

因此,建议教材编写者以结构、功能、语法和文化相结合的原则为宗旨,从学习者出发,在练习的形式上,m当增加语言泛化和分化练习,注重练习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对于使用该教材的教师,建议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通过删改、整合和补充等形式对该教材中的练习进行再处理,提高练习的使用效率。

注释:

[1]李扬:《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李泉:《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197页。

[3]李绍林:《对外汉语教材练习编写的思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第34-36页。

[4]赵金铭:《对外汉语教材创新略论》,世界汉语教学,1997年,第2期。

[5]李绍林:《谈泛化、分化及有关的练习样式》,汉语学习,2001年,第6期。

[6]肖菲:《论华文教材练习编写的原则》,零陵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第157-158页。

[7]李绍林:《对外汉语教材练习编写的思考》,云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第37页。

[8]赵金铭:《论对外汉语教材评估》,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3期。

[9]分化练习中的4种练习形式主要是根据词法结构或句法结构区分词语或短语,在实质上只有两种练习形式的,所以归为两种。

[10]统计时,我们把类似的练习样式归为一类,例如:《发展汉语――中级汉语》中的1、给词语搭配两个宾语;2、给词语搭配两个中心语;3、给词语搭配两个谓语;4、给词语搭配一个状语和一个宾语;5、给词语搭配状语和中心语;6、给词语搭配状语和宾补;7、给词语搭配趋向补语和可能补语;8、给词语搭配适当的成分;9、据所给的名量词、借用量词填写合适的名词,这9个练习样式,笔者在统计时将其归为“词语搭配”练习样式一类。

[11]教材中出现次数在三次以内的定为重现率低的练习样式。

[12]“被”字句的合适位置,句子后面的词语应在哪个位置。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篇(3)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浙美版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共有59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9人。这群孩子天真活泼,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但学生行为习惯差别大,活泼好动好玩,思维活跃,表现欲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学生课堂生活及教学常规不很乐观.个别学生比较懒散,好动。大多家长很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但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在学业指导上有点力不从心。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口语交际、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活动”五个部分。口语交际放在每单元之前,意在发挥母语学习的优势。主要通过图画培养初入学儿童看图说话的能力。接下来是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每课前面的儿歌,是为了帮助学生学好汉语拼音。而后是识字,芬两组编排。每部分每课斗配有一幅情景图。这样安排不仅能使学生在情境图中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16篇课文分做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活动,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汉语拼音。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识字与写字。

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100个会写。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课文。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口语交际。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本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汉语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的教学是重点。

2、认识常用汉字303个,其中会写146个汉字。

3、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二)、难点:

1、汉语拼音比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拼音教学是难点。

2、识字量的增加,是学生“回生率”很高,因此303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3、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课文教学中是个难点。

五、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措施:

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

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4、设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5、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

6、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7、变学会为会学,教给学生学习的灵活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尽量注重教材和整合,整体地运用教材,并力求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整单元备课,在备课时注重单元内每个教点的联系。

8、识字教学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之下,使他们能够尽早阅读。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习当中。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相信学生能够应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一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9、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要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

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不宜太多,为避免学生疲劳,写字要分散到每一堂课中去。在写字的量的把握上,注意写字的质量。

10、在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

在教学时,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当中,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为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同时关注交流的状态,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当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还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对于前者,要给予肯定,使其感受到交际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后者,则在适当的时机予以纠正,一般不打断学生,以免打断交际进程,影响他们的情绪和交际的顺利进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专门设计的口语交际课,在很大的程度上还要依赖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通过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交际训练。此外,还要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从而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

继续深化“高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研究,提倡高效课堂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培养师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师教学质量。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两个班级的数学。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生活还不适应,学生的行为学习习惯都没有形成,所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六、课时安排

(一)准备课:数一数(1课时)

(二)准备课:比一比(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图形(3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数学乐园(1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4一、指导思想

本期语文教研工作的重点将放在钻研教材上,组织组内教师学习、吃透教材、用好教材。钻研活动中通过教材的再学习,能正确地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打造和谐课堂,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全组语文教师素质的提高。

二、主要工作

1、加强教研组管理,做到活动有效。

2、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3、抓住学习准备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开展丰富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三、主要工作措施

1、认认真真的备课,扎扎实实地教学

在备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发现问题全组及时交流解决,力争备课能够结合本班实际把握重难点,写出自己的特色。并且教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写好教学随笔,记录自己的教学成长足迹。

2、关注课堂常规教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针对一年级是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教研组根据教材,关注课堂教学细节,组织好课堂常规教学,采取课时备课、单元主备等形式,对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学生学法、听课习惯、课堂练习进行一系列的教研活动,交流、共享智慧和教学资源,发挥集体智慧,弥补个体的不足,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

从拼音教学开始,注重培养学生正确地写字姿势,加强对学生写字的指导,上好每一节写字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学生写字的质量。

3、关注有效阅读教学,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我们利用早读和阅读课,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课堂教学中加强有效朗读指导,对学生进行儿歌读背的指导,开展讲故事比赛,进行美文诵读的活动等等。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初步养成阅读的习惯。

4、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扎实开展教学研究

抓好教研组活动,做到全员参与,按时组织参加。每次教研组活动均有一人主讲,每次每人讲一个主题,而且在活动前让每位老师清楚活动主题,积极查找资料,对主题共同讨论,共同钻研,发挥每位教师的才智,做好教研,提高教研实效。

四、具体工作安排

第一周新生入学,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第二周教研组会议,确定教学进度

第三周讨论拼音教学的若干问题

第四周交流班级朗诵会的情况,并组织开展活动

第五周讨论作业布置情况,并布置国庆长假作业

第六周国庆放假

第七周区教研会,集体听课,讨论评课

第八周组内教研课,集体评课

第九周拼音复习,准备拼音过关测试

第十周讨论低段阅读教学,观摩优秀视频

第十一周组内教研课,集体评课

第十二周参加青年教师课堂评比,并作教后反思

第十三周集体备课

第十四周“同课异构”教研

第十五周教研后评课

第十六周组内教研课,集体讨论评课

第十七周优秀课录像观摩,讨论学习

第十八周组内教研课,集体评课

第十九周讨论一年级口语交际的开展

第二十周优秀口语交际课观摩

第二十一周制定复习计划

第二十二周复习迎考

这就是本学期根据教导处计划,以提高课堂效率为重点,认真贯彻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展开各种学习及活动,以推进小学一年级语文素质教学为工作中心,切实落实学校在各项工作中的要求。

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5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

学生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有部分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能用简短的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做简单的交流。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学生对学习汉字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但是面对较大的识字量,学生识字的返生效较高。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其体验成功学习所获得的乐趣。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六个部分。入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接下来是汉语拼音,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做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三、教学目的、要求

(一)、政治思想方面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老爱幼的思想品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启蒙教育。

(二)、基础知识方面

1、汉语拼音

①、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4个声调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能正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②、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识字与写字

①、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②、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③、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正确的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庄、整洁。

④、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

①、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②、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③、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④、对于读物中感性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4、口语交际

①、学会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②、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③、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④、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教学措施

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

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5、设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愧小结。

7、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五、教学进度安排

1周(9月1日-7日)

教学内容:入学教育aoeiuyw

2周(9月8日-14日)

教学内容:mfdtnl复习一

3周(9月15日-21日)

教学内容:gkhjqxzcs

4周(9月22日-28日)

教学内容:zh,ch,sh,r,复习二,ai,ei,uiao,ouiu

5周(9月29日-30日)

教学内容:ieueer

庆祝国庆

6周(10月8日-12日)

教学内容:复习三

8周(10月13日-19日)

教学内容:aneninun,angengingong复习四

9周(10月20日-26日)

教学内容:一去二三里,口耳目,在家里

10周(10月27日-11月2日)

教学内容:操场上语文园地一有趣的游戏,画四季

期中考试

11周(11月3日-11月10日)

教学内容:小小竹排画中游,哪座房子最漂亮,爷爷和小树

12周(11月11日-11月17日)

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二,我们的画,静夜思,小小的船

13周(11月18日-11月24日)

教学内容:阳光,影子,比尾巴,语文园地三,这样做不好

14周(11月25日-12月1日)

教学内容:比一比,有选商场,菜园里,明明

15周(12月2日-12月8日)

教学内容:误文园地四,我会拼图,我多想去看看,雨点

16(12月9日-12月15日)

教学内容:平平搭积木,自己去吧,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语文园地五

17周(12月16日-12月22日)

教学内容:小松鼠找花生,雪地里的小画家,借生日

18周(12月23日-12月29日)

教学内容:雪地孩子,小熊住山洞,语文园地六,小兔运南瓜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篇(4)

教育部颁发的《现代汉语教学大纲》指出:提升学生运用语言和研究语言的能力是现代汉语教学能力培养的目标。然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这两种能力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不仅希望获取现代汉语基础知识,更期望提升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和探索的研究能力,而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将这门课程看作是一门基本技能训练课,希望通过学习现代汉语基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目前,普通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与人们所期望的目标有着相当长的距离,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多年来学术界与高校教师都呼吁必须进行现代汉语课程改革,关于现代汉语课程改革的文章也层出不穷。学界关于课程改革的观点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主张在原有课程体系内修改教材内容。例如,邵敬敏建议教材编写上要体现教学创新,强调语言学习的方法论;学术创新,吸收语言研究的新成果;编写创新,体现“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1]。李如龙则提出,现代汉语课程在教学内容上除了充分利用基本教材外,还要编制各种配套教材。[2]另一类观点是提倡把原有的一门课程拆分为两门甚至多门课程,按照不同的能力培养目标重新确立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例如,刘大为、巢宗祺指出,现代汉语课程依据两种能力的培养目标可以分化为两门课程:一门课程以提升学生语言研究能力为目标,暂名为“汉语语言学”;另一门课程则以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暂名为“实用汉语能力”。[3]刑福义、汪国胜认为,现代汉语课程体系可以实行“四支分立”,即将现行的现代汉语课程分为四门分支课程,建立“现代汉语语音学”、“现代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法学”、“现代汉语语用学”。[4]立足普通高校、学生和教师的实际,课程分立势必会加重学校开课、教师备课、学生学习的负担,对学校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水平的要求比较高,这在很多普通高校都难以实现。因此,笔者认为在原有课程体系内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比课程分立的做法更加符合普通高校的实际情况。不过,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以什么为标准,这对于普通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改革是至关重要的,而且也涉及到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因此,在学习和借鉴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普通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改革,必须依据大纲能力目标的要求,从培养两种能力出发,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各有侧重地去安排教学内容,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考评方式。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更新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一门课程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所用的教材。”[5]当前,普通高校普遍使用的教材是由著名的语言学家黄伯荣、廖序东教授主编的《现代汉语》[6],该书及时反映了该学科领域科研教学的新成果,是一部理论性、科学性较强并能密切联系实际的优秀教材。然而为了实现两种不同的能力培养目标,普通高校教师在讲授现代汉语课程时,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还需要进一步对黄伯荣、廖序东教授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笔者认为,《现代汉语》上册可以主要讲解语言运用知识,并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和非汉语专业学生选修课的教学内容;《现代汉语》下册可以主要讲授语言研究基础理论,并且只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的教学内容。调整和更新后的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内容如下:

《现代汉语》上册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七章。第一章是综合篇,主要讲授什么是语言、世界上语言的数量和种类、我国语言的数量和种类、现代汉语的概念、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的形成以及界定、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布、汉语的地位、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原因、推广普通话和普及普通话的重点领域、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具体内容和划分等级、国家通用文字及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国家管理语言文字的机构与法律法规。第二章是语音知识篇,主要讲解《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汉语拼音方案》制定的原则、《汉语拼音方案》优点与用途、普通话声母的概念、韵母的概念、声调的概念、普通话声韵调发音的技巧及辩证训练、普通话音节的拼写规则、语流音变。第三章是汉字知识篇,主要讲授汉字的产生、繁体字、异体字、异义字、异音字、异形词、方言字、汉字的偏旁、汉字的部首、汉字的笔画、字典和词典的检字法。第四章是词汇知识篇,主要讲解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和词汇的发展变化、同义词和反义词的概念、同义词的差别和作用、反义词的类型和作用、熟语、词典的基本分类和功用。第五章是语法知识篇,主要讲解语法单位、词类和句法成分、短语的结构类型、检查、修改语病的方法和原则、单句和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第六章是修辞知识篇,主要讲授修辞的概念、修辞的作用和学习修辞的目的、修辞和语境的关系、修辞同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关系、词语的锤炼和句式的选择、辞格的概念和各种辞格的特点和表达作用。第七章是规范篇,主要讲解汉语拼音正词法的规则、汉字的使用规范、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数字的使用规范。

《现代汉语》下册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六章。第一章是语音基础,主要讲解语音的性质、发音器官、语音四要素、音素的概念和分类、辅音音素与声母的关系、元音音素与韵母的关系、普通话辅音声母的发音和零声母、普通话的韵母分类和发音、普通话韵母的结构与四呼、普通话声调、调值和调类的概念、普通话声调的古今演变、国际音标表和使用方法、音节结构和声韵配合规律、音位的概念、音位变体的概念、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的区别、归纳音位应该遵循的原则。第二章是文字基础,主要讲述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汉字的性质、汉字的特点、汉字的作用、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的造字法、现代汉字的结构。第三章是词汇基础,主要讲解词汇的概念、词汇单位、词的结构、单纯词和合成词的概念、单纯词的分类、合成词的构成方式、词义的分类、义项和义素的概念、义素分析法、语义场的概念、语义场的层次、语义场的种类。第四章是语法基础,主要讲解划分词类的标准、各类实词和虚词语法特征、词的兼类和活用、词的误用、层次分析法、短语的功能类型、复杂短语及其结构分析、多义短语、句法成分、单句的句型、句式和结构分析、复句的类型、多重复句的分析。

笔者认为,普通高校教师在讲授现代汉语课程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编排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培养不同能力目标为指导,把教学内容分为上、下两册,每册内容侧重培养一种能力,既避免了为实现不同能力目标而杂糅不同教学内容的弊端,又使现代汉语课程更加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原理,综合把握各种与教学有关的因素,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以完成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学目标的不同往往决定教学中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正如邵敬敏教授所说:“现代汉语课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讲课的方法与艺术。”[7]因此,为了实现现代汉语课程两种不同的能力培养目标,教师还有必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现代汉语》上册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尝试采用讲述法、演示法和练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每章的重点和难点,应使用讲述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为最多的人提供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科基础知识,奠定学生的学习基础。对于现代汉语教学中要求技能训练的内容,应采用演示教学法。比如,在讲授语音知识时,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辩证训练、“上声”、“一”、“不”、轻声、儿化的语流音变发音练习均可采用演示法,教师指导学生掌握这些发音特点和技巧,提高他们的普通话水平。演示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并且能够促进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使他们积累学习经验,熟悉掌握相关知识技能。汉字的正确读音和书写、病句的修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都离不开反复的练习,因此,练习教学法是提高运用语言技能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进一步认识,对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了解,而且也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现代汉语》下册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研究语言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除了采用讲述教学法、练习教学法之外,更多的是使用问题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下册教材理论知识较多,教师讲授时如果不注重教学方法,可能会让学生觉得学习内容枯燥、乏味,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问题教学法正是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笔者问学生,“爱、恨、希望”等是动词,经常受程度副词修饰;“笔直、雪亮、红彤彤、绿油油”等是形容词,却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为什么说前者是动词,后者是形容词?笔者要求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然后对问题作出回答。问题教学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捕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教学效果比较好。

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去思考已有理论与语言现象的联系,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例如,有学生问笔者:“既然现代汉语中的名词一般不受副词的修饰,那为什么会有‘很男人’的说法?”笔者首先表扬了这位学生用心观察、认真思考的态度,同时继续鼓励其他学生寻找更多类似的例子。后来其他学生又找出“很学生”、“很青春”、“很现代”、“很雷锋”、“很中国”等词组。通过上述词组,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这些词组产生的规律及原因,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探究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必须经历的过程,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可以使用问题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之外,还可以使用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语言研究能力。例如,笔者在讲语法时,让学生讨论“组织、研究、调查、影响、保证、分析”等词的词性问题。这些词在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中被认定为兼类词,兼属名词和动词[8]。但是熙先生却把它们处理为具有名词性质的动词。面对不同的观点,笔者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阐述他们的观点,最后笔者对学生的各种观点做出总结,并做适当的延伸以介绍学科前沿知识以及当前的研究状况。笔者在讲文字时,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对社会上的文字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写成书面报告,讨论社会使用汉字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笔者在讲词汇时,建议学生搜集报纸、杂志或网络上的新词语,引导学生讨论这些新词的特点,流行的原因以及如何规范等问题。除此之外,笔者还组织学生就广告语言中同音词使用的利弊、网络语言的利弊、影视剧中领袖人物是否可以使用方言等问题展开讨论。这样的讨论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各种语言现象的关心以及对不同观点的容忍度,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清晰地交流思想、看法的能力。另外,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学生不仅学会了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了解了民主讨论的过程和特点,而且心胸变得更加博大,更容易理解他人,养成更好地合作学习的习惯。这些品质的养成对他们将来从事语言研究工作都会有较大的帮助。

三、考评方式的改革

考试方法和考试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引导作用,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和不可缺少的环节。传统的考试方式和评分方法主要用于测试和评价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情况,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被动学习,以短期的记忆来替代对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另外,闭卷考试虽然对于考查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无法满足评估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为了更客观、公平、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有必要根据现代汉语的授课内容和培养目标对考试方式和评分方法进行一些改革。

现代汉语课程考评采用综合评定成绩的方式,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决定了上下册考核内容和形式各有侧重。(一)上册测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综合考评中,平时作业成绩占20%,考勤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考试形式分口试和笔试两个部分,口试所占比例为20%,笔试所占比例为50%。口试内容主要为易混声母字的读音、易混韵母字的读音和容易误读的字等。笔试采用闭卷形式,考试内容主要为汉字的正确使用、词义的辨析和解释、病句的修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等。

(二)下册考察学生研究语言的能力。在综合考评中,课堂讨论和读书报告共占20%,考勤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读书报告不但需要学生查阅资料,并加以分析、综合,还需要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制作电脑课件的能力。因此,读书报告是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能力、调研能力、自学能力、写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更为重要的是,读书报告的撰写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学科前沿的了解,掌握语言研究的学术研究现状与问题。期末考试采用开卷形式。课程结束后,教师列出20个语言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给学生一周的时间收集、整理资料并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一周之后,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可以带上自己的研究报告,完成5道综述性题目即可。

结语

课程是实现教学目的,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本文尝试改革普通高校现代汉语课程体系,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调整和更新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考评方式。笔者希望,这样的探讨不仅能够推动现代汉语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从整体上提高现代汉语的教学水平,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对不同能力培养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学生将来就业和继续深造做好准备。

注释:

[1]邵敬敏.现代汉语课程教材的改革与创新意识[J].中国大学教学,2002,(12).

[2]李如龙.也谈现代汉语课程的改革[J].语文建设,1998,(5).

[3]刘大为,巢宗祺.两种能力的课程分化――关于“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1995,(2).

[4]刑福义,汪国胜.现代汉语课程改革的思路和目标[J].语文建设,1997,(12).

[5]张斌主编.新编现代汉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6]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7]邵敬敏.现代汉语课教学方法改革刍议[J].语文建设,1993,(9).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篇(5)

数千年来,这是汉语教学第一次大规模地走向世界。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应留意收集学习和教学中的资源。所谓资源所谓“资源”,是指有价值、可利用、出效益、能发展的事物。“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是指直接服务于教学工作、可以广泛使用、反复利用的资料,能服务于教与学两个方面。[2]据此定义,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几乎无所不包。

一、从老师处获得的资源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包含政治、英语等公共课,汉语语言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汉语文化和跨文化交际、课堂教学研究等必修课和语言类、教学研究类、文学文化类、教育类等选修课。各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可直接用于教学中,如:欧洲语言教学共同纲领(CEFR)、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等。

欧洲语言教学共同纲领将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应得到培养和提高的能力划分为“综合能力”(the general competences)和“语言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language competence)。综合能力包括陈述性知识、技能、存在能力和学习能力四个因素;语言交际能力包括语言知识、社会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三个因素,而学习者在这七个方面的能力,就是语言教学的培养目标和衡量语言能力的标准。[3]

《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lst Century)是由美国教育部门以及多个外语教学协会共同研制的国家外语课程标准,于1996年出版,1999年经修订补充再版,再版时增加了好几种语言的学习目标。该标准包含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外语学习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内容及等级标准。其核心内容可以由5个C来概括:沟通(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s),贯连(Connections),比较(Comparisons),社区(Communities)。[4]

二、网络教学资源

网络是资源的无穷源泉。汉语教学常用网站有:

1.汉字输入

安装东亚语言包,选择中文作为输入语言。也可以上网下载:

5.在线词典

词酷在线词典:

8.其他

国家汉办:http:///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http://.cn/

汉语考试服务网:http:///index.do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http://:8080/ccl_corpus/index.jsp?dir=xiandai

台湾中央研究院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http://dbo.sinica.edu.tw./SinicaCorpus/

谢天蔚教授的门户网站:http://csulb.edu/~txie/online.htm

只有做有心人,留意收集学习和教学中的资源,并科学利用,作为教学的有效补充,定能推进汉语国际教学。

参考文献:

[1]许嘉璐,石锓.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热点问题的访谈.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7).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篇(6)

关键词:语言知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策略

从陈述性知识“是什么,为什么”出发,可以将语言知识分为原理层和工具层,从程序性知识“怎么办”入手,将语言知识分为实践层。针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三个层面语言知识教学进行分析和探索,对于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增强原理层语言知识教学

原理层语言知识处在最基础的层面,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对原理层语言知识的呈现略显浅少,因此,为弥补教材中此层语言知识的不足,需加强原理层语言知识教学,以期学生能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一)教师应加强自身原理层知识的储备

为加强原理层知识教学,首先要从教师自身知识储备量入手,教师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原理层语言知识,才能对教材中未涉及而又需要学生了解的语言知识进行有效地传授。那么教师究竟需要掌握哪些原理层语言知识成为困扰教师的一大难题。笔者针对此问题结合黄强军语言知识内容的量化标准[1],对教师需要掌握的原理层语言知识进行整理和分析。首先,语言的本质方面,包括语言特点、汉语定义、汉语特征。其次,汉语方言基本知识方面,包括汉语的变迁,汉字产生以前的原始汉语;先秦时代的上古汉字;两汉至隋唐时代的中古汉语;从晚唐到五四的近代汉语;五四之后的现代汉语;以上汉语的五种形态及其各自的特征等。另外,关于其他层面的具体语言知识如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的发展源头和历史变迁过程等知识也包含于这一层面的语言知识内容中。

(二)教师运用多种形式增强教学效果

由于教材中原理层语言知识分布较少、形式相对单一,因此,教师不能仅根据教材停留在“说教”这一层次的单一教学方法中,很难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相应工具书,采取适当的教学模式将自己储备的原理层语言知识活化地传递给学生,将枯燥的课程转化为生动、形象和充满趣味性的内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加活跃,充满生机和活力。例如教授四年级上册第24课《春联》时,除了讲解书中有关对仗(即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的工具层语言知识外,还应当依据自身所储备的原理层语言知识,让学生知道春联的来历以及对偶修辞的演变和发展,单一的讲述法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减弱学习动机。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有效的对偶教学。由于四年级学生的具有较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教师需要以直观形象的图表形式和引发学生感性的情境创设为主要呈现形式,利用图表形式介绍对偶和对仗的不同,直观表现出对偶大起大落的发展史,从而使学生一目了然,激发兴趣,拓展知识。对于“春联”起源,可创设具体情境,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春联”的来历,“桃符的故事”“五代后蜀皇帝孟昶过春节的故事”“明代朱元璋写春联的故事”将其原理层语言知识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更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春联所表达的含义。

二、重视工具层语言知识教学

教材中呈现最多的即为工具层语言知识,它处于中间层面,作为工具指导和服务于实践层语言知识,因此重视工具层语言知识教学,有利于学生为实践层语言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更是促进学生直面生活的动力源泉。

(一)依据汉字特点,加强识字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这是在强调语文教学必须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由于汉语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包含着大量古代汉语的因素,无论是从语音知识的汉语拼音,还是文字知识的字构书写,甚至是词语知识中词汇的积累和词义的理解,都是作为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载体,承续着历史的脉络。因此在充分解读和分析教材中工具层语言知识的同时,要与汉语言文字特点相结合。汉字知识教学,教材中以集中识字法、分散识字法和字理识字法为主要方法呈现。而教材中的根据字构呈现的字理识字却被许多老师忽视,应充分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例如教“鸟”字,出示鸟的图画,解析“鸟是有眼睛的,里面的一点就是眼睛,千万不要丢了,丢了,小鸟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如教“牧”字,点出“牧”的本义是手拿鞭、棍在放牛。“沙”字教学时,启发学生想象河水少会出现什么———水少而沙现。字理识字法运用范围广,遵循汉语言特点,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强化儿童对汉字音形义的记忆,能有效地预防错别字,有利于学生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二)结合阅读和写作,加强语法和修辞知识教学

通过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语法知识呈现内容的分析可见,其语法知识呈现零散分布的特点,但是在小学教材中将其整合又是难度极大的,因此,便需要教师结合阅读和写作对语法知识进行教学时采用适宜的方法,让学生“在零散中学,在整合中内化”。付惠均[2]在《语法教学方法论探讨》提出“三个结合”的方法论体系,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示正与纠误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语法教学方法要求一是精简语法项目,淡化理论色彩;二是紧密联系实际,强化具体运用。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必要的语法项目有针对地进行教学,低年级重点在于单句语法的练习和巩固,初步了解和学习人称代词的使用方法;中高年级出现复句以及单句、复句相融的较复杂句式。而且在强调语法规则的同时紧密联系语言实际,如一年级上册练习4中“我喜欢吃的水果有……”单句的学习,在分析句子成分的同时又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实际,提高了语法教学的效果。静态与动态相结合,脱离实际的语言单位和联系具体语言环境进行语法分析,两者在语法教学中应该结合运用,相辅相成。示正与纠错相结合。是语法教学中不可偏废的两种方法,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双管齐下,才能更有效。根据教材中各学段修辞格出现频率,充分利用修辞的表情达意作用。修辞知识教学主要采用“切境法”。语言材料选得好与不好,主要就是看选用的语言材料是不是切合于具体的语境,即题旨情趣。因此我们在修辞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结合语言环境来阅读理解文中修辞艺术。修辞教学只有在应用中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不可为教修辞格而教修辞格,要使学生真正体会学好修辞对阅读和写作带来的好处。

三、关注实践层语言知识教学

实践层语言知识是最接近日常生活的层面知识,强调语用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教学中应重点关注的层面,为学生直面生活、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起到推进作用。

(一)注意语境创设,引导学生习得言语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十分重视语境的创设,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语境的创设,关注话语语境,其中上下文语境在中小学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它要求在书面语的话语阅读理解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整体把握,不要孤立地去理解语言片段;除此之外,教师能够根据课堂氛围作适当调整,对前后语境构建,使其相衔相配,并且运用情景化的语言让学生融入所创设的情境中去,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学习语言。例如可以在虚拟情境中根据语境理论来创设虚拟语境,如教学一年级下册《奶奶的白发》的复习巩固阶段中,可以通过扮演奶奶的角色来检查学习效果。这样的虚拟语境创设,不仅可以帮助理解文本,更加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艺术性地创造语境,引发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试看以下于永正老师通过艺术性的创设语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永正老师教学《翠鸟》中“翠”字:师:下面看于老师写课题。哎,这个“翠”字怎么写?提笔忘字,谁能提醒老师一下?生甲:“翠”字上面是个“羽毛”的“羽”字。生乙:不带钩的。师:噢,明白了,谢谢大家的提醒。请学生看于老师写,并且抬起手跟着于老师把课题写一写。于永正老师并没有直接将课题写在黑板上,而是艺术性的“懂而装不懂”,营造了一种“不懂就问,积极好学”的学习氛围,满足了学生自豪感,认为老师对自己拥有极大的期望,这就是“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提高了学生自信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遵循会话得体原则,增强话语评价功能

“得体原则”是衡量言语行为的终极标准,无论你遵守的是合作原则,还是礼貌原则,但最终都必须以“得体”作为评价标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是否得体做具体的评价。如看是否适应不同语境要求。在正式的场合,说话应当严肃、认真;在欢庆场合,说的话就应当有助于欢快气氛的营造,例如二年级上册练习1中口语交际“学会祝贺”,显然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在亲人离散之时发出的渴求团圆期望的诗句在这里就极不合适。例如教师在教授一年级上册练习5中“别人问你什么,有时可以这样回答。”举了这样一个例子[3]:一姓张小孩听到别人跟爸爸初次见面,总是先问:“您贵姓?”,爸爸总这样回答:“免贵,姓张。”接着别人又问:“弓长‘张’,还是立早‘章’?”于是他也耳熟能详了。有一天,只有孩子一人在家,有客人来访。小孩问:叔叔,您贵姓?客人:我姓李。小孩很恭敬地又问:是弓长“李”,还是立早“李”?客人:愕然,不知如何应对。上述例子表明在进行语用知识学习时,要能够灵活运用,注意语言得体原则,案例中小孩的表达是不得体的,老师举了这个例子之后,学生能够体会到表达需得体,从而对自己和他人的表达也能进行合理评价。

作者:李文芝 霍生玉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黄强军.语文课程教材中语言知识内容的建构[A]//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教育教材语言分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教育教材语言分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20-121.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篇(7)

一、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热爱自然,了解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册课文同上册一致,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加注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生字一律注本音,在文中的具体语句之中,有的要读轻声或者变调。

本册共有32篇课文。为体现与中年级的衔接,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它们是:《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梦》。略读课文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没有写字要求。“语文园地”包括四~五个栏目,在上册教材四个栏目的基础上,新增了“宽带网”。“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构字特点、词语之间的联系以及表达方法和标点应用等知识。“日积月累”──引导学生在复习已经学过的字词的同时学习生字新词,感受和强化词语之间的搭配习惯,并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册教材的“日积月累”中增添了能突显中华文化的、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的成语韵语、对联、节气歌、古诗词等内容;它们使学生在复习字词的同时,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话题与本组专题有联系,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了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习作能力的培养,从本册教科书开始,在“口语交际”中特别增设了“写一写”栏目,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写话训练。“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宽带网”──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以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教师可作灵活处理。教材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00个。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每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标明。除了随课文识字以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学生既可以利用熟字认识生字,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在同类事物的列举中认字。

二、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每一组教材的“导语”,通过简单的几句话,点出本组的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之后的课文以及部分练习,“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好词佳句、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以及展示台等内容,都是围绕本组的专题合理安排的。

2.创设“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

从二年级下册开始,教科书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我知道”,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宽带网”,这两项内容是不同于前三册教材的全新栏目。从这两个栏目的名称可以看出,是针对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强语文实践活动而设置的。

3.大幅度更新课文,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科书新编选的课文,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有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有奉献爱心、关爱他人的,有反映首都新貌的,有倡导动脑动手、勤于思考的《,有引导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有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品质、感悟做人道理的,还有这些介绍科学知识的作品。这么多新编选的课文,分属于不同的体裁,既有童话、故事,也有诗歌、散文、寓言、科普文章,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它们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教师易教,学生爱读,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4.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的课后练习,一般是4道题。每一课后面一般都有的题目是“我会认”“我会写”“读一读”或“读读背背”,体现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

5.突破传统呈现方式,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

本册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又有创新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编写角度由服务于教师的“教”转向既方便教师的“教”,又易于学生的“学”,教科书由“教本”转变为“学本”。

再次,教材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在“语文园地”里设有“展示台”一栏。教材以学习伙伴的展示为引导,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展示自己的本领和学习收获,使其不断产生成就感。

6.教材的编排体现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是语文学习一项长期的任务。同前几册教材一样,本册教材继续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自主识字,扩大识字量,不受教材规定的识字量的局限。

阅读方面,本册教科书后附六篇选读课文。此类课文不作统一要求,教师可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处理。

三、学习目标

1.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等语言环境了解意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求认识的字不要作过细的字形分析,也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则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意思,正确书写,并练习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之中。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继续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对联、古典诗词、格言警句。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增强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