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检验实习鉴定个人总结

检验实习鉴定个人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9-30 13:23:59

检验实习鉴定个人总结

检验实习鉴定个人总结篇(1)

[关键词]笔迹检验;符合点;差异点;思考

中图分类号:D91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2-0244-01

笔迹检验即是对比和鉴别两部分字体的笔迹,确定是否为同一人笔迹的技术手段。主要用于确定物证笔迹和嫌疑人字体笔迹是否为同一人和文件中的几部分笔迹是否是同一人的笔迹。所谓笔迹的符合点,也就是字体笔迹的相同点,这是确定书写人的重要依据之一,为司法鉴定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笔迹检验中的差异点,也就是笔迹鉴定中的不同特点,差异点在检验案件中普遍存在,差异点有本质与非本质之分,同样也有大有小[1]。众多内在和外在的因素会直接影响到笔迹的形成,同一人在相同时间、相同环境下所写出字体的笔迹也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两个人的笔迹差异更为显著。笔迹检验中的符合点与差异点始终是文字检验工作的核心问题,如何正确地认识这一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笔迹鉴定的结论,是点到为止、因循沿袭,还是深入研究、重点突破,笔迹鉴定的结果会有很大不同。在实际的笔迹鉴定案件中,一部分工作者没有深刻地认识到笔迹检验中的符合点与差异点,进而没有得到准确的结论,未能充分发挥出笔迹鉴定结论的证据作用[2]。所以,深入研究笔迹检验中的符合点与差异点,对提升笔迹鉴定人的专业知识和提升笔迹鉴定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笔迹鉴定中的符合点与差异点

在对文件进行检验和比对的过程中,总会发现字体笔迹的一些符合点,符合点的价值要由实际情况确定,通常情况下,符合点的价值与此特征在笔迹中的出现率呈反比例关系,只要是字体书写要求形成的、普遍的符合点,其研究价值相对较低,出现率比较低的笔迹特征,其研究价值相对较高。笔迹检验中的差异点按照其性质分为本质差异和非本质差异,所谓本质差异,即是不同人不同书写习惯的反应,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起笔位置与收笔方向,还有偏旁、部首的对称、笔画结构以及搭配关系等等[3]。非本质差异也就是书写人为了伪装和掩饰,故意改变正常的书写习惯亦或是受到书写条件影响而导致的差异。针对笔迹检验符合点中的差异点,要高度重视,绝对不可以回避,但是也不能扩大,即便是极其微小的差异,一旦发现也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这是提升鉴定结论准确性和避免鉴定人出现误检的重要基础。

二、符合点与差异点的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笔迹检验中的符合点与差异点,尤其是在既有符合点又有差异点时,要深入分析矛盾双方各自的特点,认清两者特征的性质,有效区别特征的共性和个性,紧紧把握矛盾的重点,为得出科学准确的鉴定结论提供参考资料。

数量与质量两方面是符合点与差异点对比分析的重要内容,在数量方面,主要是比较笔迹检验中符合点与差异点的数量,数量多的一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鉴定结论,在质量方面,质量高的一方直接影响着鉴定结论,实质上,数量与质量是辩证统一的,没有数量也就不可能有质量,一定的量又能表现一定的质的量,可以得出,质的量越多,越能表现出书写人写字习惯的独特本质。在分析笔迹检验中的符合点与差异点时,要紧紧把握质上的量,并进行对比分析,准确地认识到符合点与差异点的矛盾主次,若是符合点总和量多质高,则符合点是矛盾的主体,是得出同一结论的重要根[4]。相对而言,若是差异点综合量多质高,则差异点就是矛盾的主体,也是决定是否同一的重要根据。所以,在笔迹检验工作中,要准确把握质与量的统一,注重在量中求质,并充分利用字体的行间距、词汇以及标点符号等其他特征,嫌疑人时常会忽视这些特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三、笔迹检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深入了解案情

在开展笔迹检验工作之前,鉴定人员要深入研究案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和现场环境,并准确掌握嫌疑人的年龄和文化程度等情况。在笔迹检验时,要以文字特征为根据,并将案件的实际情况考虑进来,这样可以将人对特征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认识注入笔迹检验工作中,尽可能地避免孤立地机械比对,从而拓展思路,科学合理地研究笔迹的符合点与差异点,把握矛盾的重点,最终得出准确的鉴定结论[5]。

2.准确把握检材

笔迹鉴定工作者要准确把握字迹特征和变化规律,理解本质特点的特定性。在文件检验工作中,案件的种类繁多,字体的数量也不一样,所使用的的书写工具、书写材料、书写人所处的环境等都不相同,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特征变化的繁杂,检材不仅仅有共同性,还有独特性,在实际检验时,要根据检材的字迹、内容以及实际情况进行检验[6]。准确把握检材的全部特征并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需要反复查看,加深认识,深入研究和分析字体的细微特征,这样才能“吃透”检材,得出正确的判断。

3.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处理疑难问题的有效方式,利用调查研究,能够解释清楚笔迹检验中存在的疑问,有利于准确把握笔迹的符合点与差异点,尤其是研注重笔迹差异点的形成因素,为得出客观且符合实际的鉴定结论奠定基础。

四、结论

总而言之,符合点和差异点在笔迹检验中是始终存在的,并贯穿文字检验工作的全程,笔迹鉴定工作者,要不断加深对笔迹特征符合点与差异点的认识,认真研究,善于发现,准确把握字迹特征的变化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准确的鉴定结论,才能充分发挥笔迹鉴定结论的证据作用。

参考文献

[1] 隋向军,魏赫.浅谈笔迹检验中的符合点和差异点[J].净月学刊,2016,(06):72-74.

[2] 涂舜,王磊.论笔迹鉴定中的特征差异点[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6,(04):46-52.

[3] 刘媛媛.关于笔迹鉴定中书写习惯和差异点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6,(16):122-123.

[4] 张占峰.签名笔迹检验的要点[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10):289.

检验实习鉴定个人总结篇(2)

一、详细了解案件情况

了解案件基本情况,主要是了解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检材形成过程以及当时案件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在书写人已死亡的鉴定案件中,应认真查阅案卷,详细了解检材形成时书写人的年龄、健康状况、心理状态、书写环境等情况。在条件许可时最好能接触相关人员,亲自询问有关文件材料形成时的细节情况。因书写人已死亡,鉴定人员了解案情更要全面客观,综合分析案件当事人的说法,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迎合案情作鉴定结论,要用辩证的观点分析案情,不偏听偏信。

二、全面分析检材,多层次选用笔迹特征,准确判断检材书写变化的形成原因

(一)在书写人已死亡的案件中,要从多方面入手全面分析检材

对检材所用纸张、书写工具的种类以及文件排列格式等均要仔细认真分析。在准备检验前,仔细观察检材是否有反常现象,如文字布局、签名落款时间等的对应关系是否正常,如发现有不能合理解释的异常,则应引起特别注意。如某检察院检验的受理刘×诉朱×欠工程款一案,刘×持该公司业务员朱×签名的欠条一份,要求给付欠款。而朱×因交通事故已死亡,该公司对协议书不认可。刘×要求鉴定朱×签名,同时一再强调协议上的签名是朱X本人书写。在检验中发现,检材上朱X签名书写水平较高,单字笔画书写流畅自然,书写速度较快,无伪装现象。欠条系用单页白纸书写,上半部分空白,纸张发脆,有暗黄斑痕。经用文检仪检测后发现纸张字迹有消退现象。据此出具鉴定书认定签名与朱X本人字迹一致,但欠条不是一次形成,是利用有朱×签名的其他文件变造而形成。最后法庭审理时采用该结论驳回了刘X的诉讼请求。

(二)充分了解各种伪装笔迹的变化规律,正确分析检材变化原因

作为专业文检人员,受理检验每一个案件首先就是确定检材是否有伪装。这就要求文检人员充分了解伪装笔迹的变化规律,不能把检材中偶尔出现的特征生搬硬套到伪装笔迹中去,更不能把伪装水平较高的笔迹当成是书写人本身的书写习惯而定性。在书写人已死亡的笔迹检验中,要特别注意书写人书写时的身体、精神、心理状况,正确分析检材中出现的异常特征。如某检察院受理的李×遗产纠纷一案,李×对其出示的前夫李×水的遗嘱存有异议,称遗嘱不是其前夫所写。检验发现,遗嘱内容是委托律师,李×水签名书写水平较低,单字笔画有抖动,有少笔画、断笔现象。李X提供的样本字迹书写水平较高,单字运笔流畅自然。比较检验时发现二者在单字笔画起收笔动作、搭配特征上相符合,同时检验中也发现部分特征存在差异。结合送检单位介绍的文件形成经过,即书写人在书写遗嘱前,突发心脏病刚刚被救醒,当时身体极度虚弱,是在病床上书写而成。据此认定二者属同一书写习惯,出具同一认定的鉴定结论。

(三)研究检材中的细微特征

书写人已死亡的案件中,检材字迹一般较少,这就要求鉴定人员必须细致地研究每一字迹所反映的特征,分析哪些是本质相同点或差异点,据此认定是否属同一人书写习惯。在一般情况下,伪装笔迹是“同在明显处,异在细微处”,伪装者只注意到易于摹仿的明显的特征,而对一些细微特征,则因自身的书写习惯和注意力的局限性被忽视。在单字书写完后,有的人习惯性地点一个小点,小点的位置与单字之间的关系也会因人而不同,这些细微特征反映书写人本人书写习惯,是本质的特征,可以加以充分运用。如某检察院在受理鉴定一起股权纠纷案中,书写人王法文已死亡,其亲属要求分割王法文生前在某公司的股权,该公司拿出一份签名王法文的股权转让协议书,由于所收集的样本数量少、年度跨度较大,检材中的“王”“文”可利用特征少,检材签名整体笔压力较小,“法”的最后收笔且长翘,而样本中是下压的,所有样本中签名均习惯性点一个小点,而检材中却没有。综合分析发现的所有特征,认定“法”的最后收笔及习惯点小点是王法文本人的书写习惯,据此出具否定同一的鉴定结论,被告对该鉴定未提出异议。

三、充分收集样本,尽量收集书写人生前各个时期的样本

对于涉及书写人已死亡的案件,收集样本要特别谨慎。要求当事人把能找到的死者生前文字尽量全部提供,检验时按书写时期分别整理,找出死者自身书写习惯的变化规律。对于收集到的样本材料一定要认真分析,要让案件当事人双方辨认确定样本,对有异议的样本宁可舍弃不用。要去伪存真,不能被当事人故意提供的虚假样本蒙蔽视线,要对每一份样本来源进行细致审查。对于只能提供少量文字的样本,要对仅有文字样本特征进行多层次分析,充分利用样本反映出的每一个信息,多渠道、全方位选用特征,分析出书写人固有的书写习惯。对于此类案件样本,有条件的情况下,鉴定人员应同办案人员一起深入实际,协助收集,以确保收集到真实可靠、有比对条件的样本。

四、综合评断差异点及符合点

对于书写人已死亡案,由于双方当事人各执一词,样本又得不到书写人辨认,因此,对检材与所选用样本笔迹要进行多角度、多方位比对。在正确掌握检材与样本各自一般特征及局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比对,要对二者的相同点及不同点作出判断,并对二者笔迹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不能机械地用特征点的数量加以比对,而要分清特征点是否属本质的,是否是同一人书写习惯及非同一人书写习惯上本质的相同点或不同点,要对那些非本质的相同点或差异点作出科学解释。鉴定涉及书写人死亡的文检案件,决不能单纯讲求办案效率,而忽略科学公正原则,鉴定人员要重复多次检验,必要时可以进行科学实验。

五、检验此类案件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案件检材要使用原件。只有使用原件才能发现细微特征,才易于排除各种伪装方式,保证鉴定结论的准确性。

二是切忌主观臆断,先入为主。受理书写人已死亡案件的鉴定,死者亲属通常是弱势方,鉴定人不能受感情干扰,以免影响鉴定结论的正确性。

检验实习鉴定个人总结篇(3)

关键词:刑事科学技术专业 教学改革

一、专业教学改革的背景

刑事科学技术是公安、司法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收集、检验和鉴定与犯罪活动有关的物证,为侦查、起诉、审判工作提供线索和证据的专门技术,简称刑事技术,也称物证技术。在新世纪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在法制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的法制的不断健全和普及,讲证据、重证据、用证据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这种大背景下,刑事科学技术鉴定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犯罪活动日趋科技化、智能化,对诉讼证据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刑事科学技术人员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要有显著提高,才能适应当前和未来的刑事犯罪的形势,有力地打击各种犯罪,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稳定,为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根据公安部1999年颁布的刑事科学技术一、二、三级技术点人员编制标准,在四川省公安机关中需要配备刑事科学技术人员为3567人 。而2003年止,四川省现有刑事科学技术人员840人,尚缺2727人。2003年4月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向省公安厅、21个市、州公安局及其所属县、市公安局的政工部门,对全省公安机关2003-2008年的人才需求进行调查表明:需录用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员1062人,缺口很大。而目前,除中国刑警学院外,仅有少数省的公安院校开设了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并且规模都较小,很难满足需求。过去我省除我校举办过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干部短期培训外,还没有任何院校开设过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学历教育。从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员队伍质量看,由于历史原因,学历普遍偏低,大部分人没有受过系统、正规的专业培训,而是在实践中,按照师带徒弟的方式培养出来的。这缺乏扎实的基础知识,难以运用高新技术到刑事科学技术鉴定中去,难以适应当前日益复杂的刑事科学技术鉴定工作。因此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也是重大机遇。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大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和公安工作机制转变需要的高素质的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目标不明确,片面追求大而全。既要求加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培养“职业型”“应用型”人才,又要拓宽专业面,要求学生有广泛的适应性,培养复合人才,导致公共基础课所占比重过大,专业课的门类和学时偏少。据调查我校目前专科三年制的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现在实施的教学计划,必修课为27-30门左右,共计2000学时左右。其中公共基础课为20-22门,占70%-72%,专业课为7-8门,占28-30%。理论教学所占比重过大,实践性教学薄弱,对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未予以应有的重视,混淆了理论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规格差别。人才规格的模糊性导致实践教学的不足,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

2、教学内容陈旧。刑事科学技术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密切相关,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今天,刑事科学技术的知识更新是很快的,而刑事科学技术教学内容却因种种原因,更新却较慢,陈旧和老化,与刑事科学技术实践脱节,跟不上刑事科学技术工作发展步伐,把原本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刑事科学技术鉴定工作的教学,变成了纯知识讲授和课堂说教式教学,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由于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应用性,与刑事科学技术鉴定工作实践之间的脱节,以至于学生毕业到刑事科学技术鉴定部门后,反映在学校所学的内容与实际刑事科学技术工作有较大差距,实战部门同志反映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差。

3、教学方法落后。长期以来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讲授学时偏多,实验实习学时偏少(仅占总学时30%左右),互动教学少。教师在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课时安排中,往往注重基础理论和知识体系,因此讲授课时多,而组织课堂讨论、课堂分析、课堂交流等其他教学活动很少,对于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培养和发挥不利;不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由于受教学条件限制,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使用少,贴近实际的刑事科学技术检验鉴定的模拟训练有限。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素质,难以满足培养新时期刑事科学技术鉴定人才的需求。

4、未建立专业实习基地。在学生实习阶段,尽管学校在基层公安部门建立了实习基地,但没有专业的实习基地,因此各专业学生实习没有体现专业特色。刑技专业学生同侦查、治安、法律专业一样,常下到派出所、治安队、法治科等部门实习,难以接触刑事技术鉴定,对专业提高不大。

5、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教师理论联系实践不够,深入基层锻炼少,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少,“双师型”教师比例较小。高学历教师少。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思路

(一) 教学改革的目标

1、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把以分数、以知识继承度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转变到评价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上来,形成有公安特色、专业特色的教学理念。

2、专业人才模式改革。以社会实际需求为依据,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确定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培养结构,以培养政治上合格、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适应公安第一线工作需要的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刑事科学技术应用性人才为宗旨,建立起“警学结合,校局互动” 教学改革机制,构建 “教学、科研、办案”三结合,即“产、学、研结合”的专业人才模式。

3、课程体系改革。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设计培养计划。建立完善刑事科学技术学科群,构建具有公安特色、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特色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4、教学方法改革。改变陈旧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一系列动态性的、开放性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积极应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5、实验、实训基地改革。打破学校过去教学相对封闭的状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建立具有公安特色的学校与警局合作,人才和设备资源共享,校内、校外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和物证鉴定中心结合的实践体制。

(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建立新的公安教育观念和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周济副部长强调“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向生产和社会实践第一线的实用人才。”;张尧学司长指出“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即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上需要的、抢手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不是那些基础扎实,毕业后仍需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和再教育之后才能胜任工作的人才。”因此,给我们指明了高职高专办学指导思想、教育目的和目标。科学地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建立“教学、科研、办案”三结合的新型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优化课程结构,适应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专业特点,建立思想教育、人文科学、警用法律、警察技能、警务业务基础和刑事科学技术等六大模块的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时应更多地考虑其专业的实用性,突出课程内涵的专业特色。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时,应首先是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特色、其次是公安特色、然后才是大专生应具备的公共基础理论和工具类课程。

3、树立新的教学质量观,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办法。

4、按照“警学结合,校局互动” 教学改革机制,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验室和学校物证鉴定中心,完善“产、学、研”相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三、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举措

(一)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质量标准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设置以来,为了进一步明确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面向省公安厅、21个市、州公安局及其所属县、市公安局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基层对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具体要求。通过对调查的资料和数据的处理分析,形成了刑事科学技术部门对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基本需求的意见。调查表明,基层刑事科学技术对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是政治上忠诚可靠,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道德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系统而扎实的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等。通过调研,我们确立了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部门对人才的需求,以实践部门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实践部门需要什么样的人,就培养什么样的人。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要以培养适应我省基层公安机关(尤其是区县公安局)需要的,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员为目标。

在确立了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我们研究制定了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

l、政治素质要求: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对党、国家、人民绝对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勇于献身的精神,沉着机智,严格执法,公正廉明。

2、法律素质要求:具有依法办事的思想,坚决维护法律尊严。懂得法律知识,熟练掌握刑事法律、法规,熟悉刑事办案程序。

3、专业素质要求:具有牢固的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知识,掌握刑事科学技术检验鉴定基本技能,并熟练掌握相应的操作方法。具备一定的刑事科学技术检验鉴定能力。

4、身体和心理素质要求:身体健康,体能充沛,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态良好,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认识问题深刻,领悟能力强,有较强的推理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

5、文化素质: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英语通过大学生一级以上计算机考试;熟练掌握一门外语,通过大学生三级以上英语考试;具备一定的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

6、警务基本素质:掌握公安业务的基本知识,会使用武器、警械,具有擒拿格斗技能等。

培养目标和学科质量标准的确立,为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指明了方向,使刑事科学技术学科建设走向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优化课程结构,适应培养目标的要求

为了使课程设置更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打破原来的课程设置,将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必修课应分为:思想教育、人文科学、警用法律、警察技能、警务业务基础和刑事科学技术等六大课程模块。

1、思想教育课程模块:政治理论等课程,坚持“政治育警”,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勇于献身的精神。加强“两课”的教学,注意将课程融入平时的政治学习、各种教育讲座、公益活动、政治思想工作中,增强效果。

2、人文科学课程模块:开设计算机应用、大学英语等课程,培养计算机、外语、写作等能力。开设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课程为专业课程打基础。

3、警用法律课程模块:开设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与刑事科学技术鉴定有关的法规等,培养其警用法律运用能力。法律课的教学内容应与其他专业有区别,要紧密结合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如刑事诉讼法关于现场勘查、物证发现提取、检验、鉴定等法律程序及要求。

4、警察技能课程模块:开设擒拿、射击、驾驶等课程,培养警察基本技能。警体技能要达到人民警察的基本要求,但可比侦查、治安等专业要求低一些。

5、警务业务基础课程模块:开设公安基础理论、公安文书写作、刑事侦查学等课程,培养公安基础业务工作能力。

6、刑事科学技术课程模块:建立完善刑事科学技术学科群,突出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程特色,加重其课程比重,培养刑事科学技术检验鉴定能力。将原来的课程作一些调整:将原来的痕迹检验学分为“手印检验”、“足印检验”、“工具痕迹检验”、“枪弹痕迹检验”等;将原来的刑事影像学分为“刑事照相和摄录像”和“刑事图像处理”;将原来法医学分为 “生物物证检验学”(指对涉及案件的人体、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物质检验)和法医学(指法医病理学鉴定、法医临床学鉴定等);将原来的刑事化验分为“毒物和毒品检验”、“微量物证检验”;加重文件检验和现场勘查的比重、开设刑事科学技术总论、现场勘查等课程。为适应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部门对人才的需求,可在大三学生实习返校后,根据公安机关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学生的就业意向和个人兴趣,选择刑事科学技术具体的专业方向,对相应的专业课程开设加强课,如痕迹专业方向,可开设特殊痕迹检验等课程;刑事影像专业方向,可加重刑事摄录像、刑事图像处理等课程。深入学习理论和操作技能,尤其是操作技能,以达到学生就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

(三)规范教学,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1、制定教学大纲:如果没有教学大纲,各位教师上课就可能出现随意性,各自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组织教学,由于不同人对课程教学的理解不同,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内容必然产生差异,要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2003年6月我校组织刑事科学技术各门专业课程编制教学大纲,以达到规范教学,明确各门专业课程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内容。同时并编制实训大纲,规范实验实习教学,明确了实验实习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避免了过去实验实习教学的随意性,想开就开,想开什么实验实习项目就开什么实验实习项目,规范了实验实习教学。另外制定了专业能力测评标准,为实训的考核提供了量化依据。

2、加强教材建设: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注重教材建设。我校有11名教师正在参与21世纪公安高等教育,刑事科学技术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在教学中积极选用近年来的统编教材。同时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编写专业教材,满足教学需要。如刑事科学技术总论课没有教材,我们及时组织编写《刑事科学技术总论》填补了国内本学科空白。为了加强实验实习教学,编写了刑事科学技术各门专业课程的实验指导,保障了实验实习教学的需要。

3、加强教研活动:教研室通过教研活动使教师们进行沟通了解,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各教研室开展教研活动,讨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集体备课,使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上,教学方法上进行沟通,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教师坚持相互听课,以便取长补短。对年青教师首次上课,进行试讲,保证教学质量。

4、调整教学内容,贴近实战:刑事科学技术是运用科学技术进行物证检验鉴定。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必然会带来刑事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同时也会带来利用高科技犯罪。因此,必须结合新形势下,案件发生情况和刑事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这样教学才能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战,确保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员的目标实现。如针对目前持枪作案较多的情况,痕迹学加重了枪弹痕迹教学;针对图像处理广泛应用在刑事科学技术检验鉴定,刑事影像技术开设了刑事图像处理内容;根据目前物证检验广泛开展DNA指纹检验,法医学及时增加DNA指纹检验内容等。

5、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对当前刑事科学技术的热点的研讨,对实际案例分析讨论、组织课外兴趣小组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一系列动态性的、开放性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应用现代科技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音像资料、多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设置、创造更多客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使学生接受多种感官刺激,从而形成深刻印象,提高教学效果。制定政策鼓励教师制作和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已制作课件72个,达328学时。绝大多数课程已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将国内外重大、典型的刑事案件资料,制作成案例教学课件,以便进行经典案例教学。校园网建立后,正在筹划利用校园网,开辟刑事科学技术网页,与学生进行教学交流、讲评作业、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并可新技术信息。

6、改革考试方法:依据不同的课程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考试方法。笔试主要考核基本知识,采取教考分离,考试课的试题由非上课教师出题,并计划逐步建立试题库,有条件的课程采用机读答卷,并进行集体改试卷。这样使考试排除了一些如学生“打定子”、教师泄漏试题、改卷偏袒或出差错等因素干扰,使考试成绩更加公正客观。撰写论文方式进行考核,通过学生对论文题的思考,查阅有关的资料,作调查研究和实验,获取的数字进行分析,而写出论文。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写作能力很有益。实验实习的考核,制定了考核的质量标准,测评学生的刑事科学技术检验鉴定能力。这样规范了实验实习考核的内容、评定成绩的标准,避免了实验实习的考核的随意性,更加公正客观。并尝试进行模拟实际案件情况,进行实验实习的考核,考核学生综合实战能力。采用观看案例录像,回答问题,培养和测试学生的观察能力。课堂提问,回答问题以及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和测试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将笔试、课堂回答问题、实验实习以及平时作业等按照一定比例组合为学生的成绩,这样更能综合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逐步改变了过去单靠笔试定成绩,而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四)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增加实践教学内容与时间,痕迹检验学、刑事影像技术、文件检验学等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时间,占总教学时间的40%以上。根据教学计划总体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分为验证实验阶段、模拟实验阶段、综合训练阶段和毕业实习阶段,使得学生的实践活动,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渐进,不断强化,达到培养刑事科学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的。从公安实际部门聘请一批具有丰富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经验的同志担任实验实习教学兼职教师,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指导。加大模拟实验实习的力度,使实践教学贴近实战,如模拟现场的拍摄,模拟现场的物证提取和检验等。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营造良好的实践训练环境。在课余时间逐步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创造实践自学的环境,组织一些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研究性学习,开展一些小的科研活动。在校外公安基层实习基地,聘用实践经验丰富的刑事科学技术人员作指导教师,给予实习指导。实习完后指导教师将根据学生实习表现写出实习意见和评语。学生将撰写《学生实习专业技术报告》。这样保证了校外实习的质量。

(五)建立“警学结合,校局互动”的教学改革机制

1、走出校园,与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重庆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成都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乐山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南充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泸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等公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多次派教师前往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均到泸州市公安局及分局有关部门作为联系点进行调研活动,并形成了相关制度。并分期、分批派教师到公安基层刑事科学技术部门进行实践锻炼,使教师积累实践经验,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水平。

2、在走出去的同时,我们还坚持请进来。先后从公安刑事科学技术部门及院校聘请了22名客座教授。分别请了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的常伯年研究员、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的杨盛君高级工程师、重庆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杨鸣高级工程师、成都市公安局技术处叶岗高级工程师、省司法厅技术处刘朝宽处长和陈昌全处长的等专家来校讲学。为理论联系实际,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当前刑事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等具有重要意义。

3、在省公安厅的支持下,与公安厅省物证鉴定中心建立共建关系,进行人才交流,仪器设备交流,业务信息交流,教学、科研和办案合作。校聘请鉴定中心具有中级以上专业职称人员来学校讲学、任教、指导实践办案、从事科研活动等(按学校教师对待)。学校派教师到鉴定中心实践办案、从事科研活动(按鉴定中心人员对待)。四川省公安厅鉴定中心作为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刑事技术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专业教师实践锻炼的基地,为学校的师生提供实践锻炼场地。鉴定中心人员则为师生实践锻炼的指导教师,指导学校的师生从事刑事科学技术物证检验鉴定工作。学校教师在鉴定中心人员的指导下,可使用鉴定中心的仪器设备从事科研活动和案件的鉴定工作。鉴定中心人员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可使用学校的仪器设备从事科研活动和案件的鉴定工作。学校教师与鉴定中心人员共同合作,参与科研项目的申报及研究工作。科研成果共享。教学、科研及业务资料共享。充分利用省物证鉴定中心的资源,为我系的教学和科研服务,促进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4、积极筹建学校的物证鉴定中心,争取刑事科学技术鉴定权,以便对外接案进行刑事科学技术检验鉴定工作,为对外开放提供窗口,为师生提供从事刑事科学技术检验鉴定的实践机会。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大举措,对构建产、学、研结合体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筹建工作已基本到位,并已通过省公安厅的检查验收,只等省公安厅的批文授权,即可挂牌。

5、校外实践活动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效果,增加岗位意识,到岗训练的一种好的方式。在学校已建的20个公安基层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将以地、市、州公安刑事科学技术部门为中心,辐射区县公安刑事科学技术部门建立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的毕业实习提供良好的环境,确保学生专业实习需要。通过专业见习、实习、办案,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教师队伍建设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工作:

1、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鼓励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师参加高层次培训,力争形成本专业骨干教师群体和学术带头人。要求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制定《青年教师学历(学位)提升工程个人规划》,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争取5年内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由现在的0.08%。上升到25%,今年研究生学习的教师人数将上升为7人。实行青年教师指导制度,指定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年资较高的教师指导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业务,提高教学水平。

2、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通过鼓励教师积极报考全国“司法鉴定人资格”考试,取得鉴定人资格;积极申报刑事科学技术鉴定系列的专业技术职务;到物证鉴定中心或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刑事科学技术检验鉴定和科研工作,以及在公安基层锻炼,使担任专业课教学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由现在的37%达到70%。

3、通过教学、科研、办案三结合,提高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激励教师将教学与刑事科学技术检验鉴定实践结合;积极开展刑事科学技术鉴定的科研活动,争取获得较高层次的科研项目立项,现已有2项省级课题和2项厅级课题立项,一项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开发新技术为基层刑事科学技术检验鉴定工作服务;积极承担刑事科学技术检验鉴定工作,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和学术水平。

检验实习鉴定个人总结篇(4)

关键词 文检案件 样本材料 收集

大多数的文件检验案件,都需要有符合鉴定要求和条件的、能与检验材料(检材)进行相互比较检验的样本材料。在实际鉴定工作中,我们发现,只有少量文检案件,是由氖挛募旃ぷ鞯淖ㄒ等嗽彼图斓模样本材料基本符合鉴定要求,能保证鉴定工作正常进行,但大部分案件,都是由从事具体侦查工作的检察官送检的,由于他们对文检知识不很了解,不清楚从什么途径收集样本材料,以及如何正确收集样本材料,致使送检的样本材料经常不符合鉴定要求。本文仅就检察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文检案件中的笔迹检验案件,印章印文检验案件,打印文件、复印文件等时间检验案件的样本材料的收集途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问题做简单介绍。

所谓样本就是与检材进行比较检验的标准式样,是真实客体特征的再现和反映。样本分为平时样本和实验样本,平时样本又分为案前样本和案后样本。

1样本材料收集的途径和方法

不同类的文检案件,收集样本材料的途径、方法和侧重点亦不相同。

1.1笔迹检验案件

在办案过程中涉及文检的案件中,笔迹检验案件的数量最多,影响也最大,因为它能做到“人的同一认定”,直接认定书写人,所以鉴定结论较其它文检案件的鉴定结论作用大。

(1)收集案前笔迹样本。案前笔迹样本是指被鉴定人在案件发生之前,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交往中形成的笔迹材料。重点从以下两方面收集:一是向被鉴定人的单位借用其在工作中可能留有其本人笔迹的材料,包括其个人档案,留在银行的支票、存款单、取款单,各种票据,以及会议记录、总结、汇报、答卷、有其签名的合同等;二是可以收集被鉴定人在平时生活交往中书写的笔迹材料,包括日记、电话本、个人的记帐单、借条、欠条、信件等。收集时一定要弄清楚这些材料上的笔迹,哪些是被鉴定人亲笔书写的,哪些是其他人书写的。

案前样本一般没有伪装,能比较好地反映被鉴定人的书写习惯和笔迹特征,样本的价值很高。要着重收集案件发生前不久被鉴定人的笔迹材料。但是,如果检材笔迹可能有伪装变化,则要重点收集发案前几年、甚至十几年前被鉴定人的笔迹材料,因为伪装的笔迹,往往是被鉴定人过去某些书写习惯的再现。

(2)收集案后笔迹样本。案后笔迹样本是指案件发生以后,被鉴定人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交往中书写的自然笔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收集,一是与收集案前样本的途径相同,只是这些材料是案件发生以后形成的;二是在不暴露收集笔迹意图,被鉴定人没有产生怀疑的情况下,检察官通过正常的方式让被鉴定人书写一定的笔迹材料,如让单位组织统一的问卷调查、写情况汇报、学习体会等。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指派专人负责监督被鉴定人书写,防止其他人代替被鉴定人书写。

(3)收集实验笔迹样本。实验笔迹样本是指检察官让被鉴定人按照检材的内容、书写条件和形成条件而书写的笔迹材料。收集的笔迹样本,即实验样本,要由检察官亲自收集。但是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要采取听写的方式,检察官不能有任何提示、引导或引诱,不能让被鉴定人照着提取人书写的内容书写,更不能让被鉴定人照着检材抄写。收集的样本笔迹与检材笔迹的字体、书写速度也要尽量相近。

1.2印章印文检验案件

印章分为公章、专用章和私章(名章),是文件真实、有效的重要凭证,印文在单位的文件、支票、合同及个人的有关材料上经常会用到,公章、专用章印文也大都在工商局有备案样本,所以很容易收集。印章印文要重点收集发案时期的样本,一方面印章很容易更换,距发案时间太长的印文,很可能与发案时的印文不是同一枚印章所盖印的;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印章本身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要了解印章的制作时间,是否经常使用,因为印章用久了会有磨损,有些笔画会发生变化或缺损。送检时最好将印章实物一起送来。如果不能送印章实物,检察官要模拟检材印文的盖印条件盖印,尽量多做一些实验样本。

1.3印章印文、打印文件、复印文件的时间检验

可以用物理方法对印章印文、打印文件、复印文件的形成时间进行检验,即收集印章印文、打印文件、复印文件的历时样本,从印文历时变化规律和留下的疵点,打印文件、复印文件的特征变化来判断印文、打印文件、复印文件应该是在哪个时间段形成的,样本文件的时间密度越小越好。

2收集样本材料时须注意的事项

(1)收集的样本材料要真实、可靠。检察官要对收集的样本进行核实和确认,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2)收集的样本材料要全面、充分。样本材料要有足够的数量,才能更多、更好地暴露出被鉴定人(物)的特性、特征,鉴定人才能够全面利用这些特性、特征,从中找出一定的规律,以便更全面地与检材进行比较检验,从而得出科学准确的鉴定结论。

(3)收集的样本材料要有可比性。样本不但要有足够的数量,还要有很好的质量,要具备与检材进行种类认定和同一认定的基本条件,如果样本与检材没有可比性,则无从检验。

(4)收集的样本一定要得到有关部门或双方当事人的认可,并由有关单位或当事人形成书面材料,盖章或签字。

检验实习鉴定个人总结篇(5)

一、设计思路

《物质的鉴别》一直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年中考的热点。由于它涉及多个基本概念,而且知识点分散,相关的题型多变,所以它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利用酸、碱、盐的特征反应,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际问题。为了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方便学生复习零散的化学知识,笔者将有关内容(根据其内在联系)整合为知识条块,使其薄有纲、厚有目;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及时发现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鼓励学生主动上台展示学案,共享学习成果、贡献学习困惑。在实验过程中,笔者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关注全体、重视指导,倡导民主、鼓励质疑,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化学素养,笔者引导学生以化学原理为核心、以实验操作为手段去探究物质的组成和变化。为了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和解题技巧,笔者安排学生适当演练实验习题,而且在解题过程中能够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分析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为了体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笔者还注重联系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特征反应。

另外,制作的PPT课件、编写的学案简捷实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提高了课堂信息量和复习效率。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知识现状和笔者的教学经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能够根据物质的特征和特征反应,设计鉴别典型酸、碱、盐的实验方案。

②学会药品的取用、胶头滴管的使用、实验废液处理等基本操作。

③初步体验科学家通过实验手段研究物质的方法。

④培养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①编印本节课使用的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练习)。

②准备有关的实验用品,摆放在实验台上。

③调试实物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制作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图1

[引言]酒驾猛于虎,那么如何检查司机酒驾呢?人们想到了重铬酸钾的特征反应:橙色的重铬酸钾遇到酒精会变为绿色的硫酸铬。据此,研究人员制出了吹气式酒精检测仪对司机进行酒精含量检测(适时投影图1)。

超市理货员如何及时发现食品包装破损?利用氧化亚铁(FeO)的特征反应:黑色的FeO在空气中会很快被氧化成红色的Fe2O3。在日美等经济发达的国家,超市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少量的黑色FeO,一旦密封包装破损FeO立刻变为红色Fe2O3,理货员能及时发现,从而避免消费纠纷。

可见,化学上的特征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利用物质的特征和特征反应(析出沉淀、放出气体、溶液变色等),来鉴别一些常见的酸、碱、盐。

[板书课题]物质的鉴别

[过渡]下面,我们先来复习有关物质鉴别的知识和技能。

(二)复习铺垫

[讲述]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做好的学案,主动展示(放在实物投影仪上)。

(1)常见酸碱盐的重要特征

[展示]学生上台展示学案上的第1题(常见酸碱盐的重要特征):

■ 师生共同评价答题情况,并交流、探讨答题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记不清溶液、沉淀的颜色,写错化学式、离子符号等)

(2)常见离子的检验

学生上台展示学案上的第2题(常见离子的检验)。

检验H+用_________或________等;检验OH-用_________或________等;检验CO32-用________和_________。

师生共同评价答题情况,并交流、探讨答题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使用酚酞试液检验H+、不知道活泼金属也能检验H+、不知道铜盐溶液也能检验OH-等)。

(3)胶头滴管的使用

学生上台展示学案上的第3题(胶头滴管的使用):

一般用_____指和_____指夹住滴管的颈部,用_____指和____指轻捏胶头;滴液时,滴管要悬空在容器口稍上方,然后轻捏胶头使液体______滴入容器内,一定不能将滴管末端_______。

师生共同评价答题情况,并交流、探讨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演示]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学生实验]练习胶头滴管的使用(胶头滴管吸水后滴加到试管里);教师巡视、纠错。

[过渡]下面我们就用胶头滴管和试管来做2个鉴别物质的实验。

(三)鉴别实验

首先要确定学生设计的鉴别方案是否可行。

(1)鉴别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学生上台展示学案上的第4题(鉴别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桌上给你提供了石灰水、稀盐酸、BaCl2溶液、酚酞试液4种鉴别试剂,请你从中选用合适的试剂,设计3个鉴别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的实验方案(填入下表);方案经师生共同确认可行后,选择其中的一个动手实验。

师生共同评价实验方案,并交流、探讨实验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选用酚酞试液进行鉴别)。

[学生实验]按照确认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参与、指导、评价。

[小结]鉴别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就是在氢氧化钠干扰下检验CO32-是否存在;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差异,可以选用石灰水、稀盐酸、钡盐(或钙盐)溶液等作为鉴别试剂,但不能选用酚酞试液进行实验。

(2)不另加试剂鉴别几种溶液

学生上台展示学案上的第5题(不另加试剂鉴别4种溶液)。

实验桌上有4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它们分别是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请你不另加试剂把它们区分开来(实验方案填入下表);方案经师生共同确认可行后,才动手实验。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实验方案,并交流、探讨实验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利用蓝色氢氧化铜沉淀作为第Ⅲ步的鉴别试剂、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等)。

[学生实验]按照确认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参与、指导、评价。

[小结]解答无试剂鉴别实验题时,首先找出显示特殊颜色的待鉴溶液,然后利用该溶液作为下一步的鉴别试剂,这就使问题转变成了相对简单的有试剂鉴别题;对于待鉴溶液中没有特殊颜色的无试剂鉴别题,一般采用溶液两两混合法,只有每种溶液产生的现象各不相同,才能完成鉴别任务。

[过渡]下面演练几道实验习题,以进一步巩固我们的学习效果。

(四)巩固练习

习题(题目逐一投影出来;主要以个别提问、交流讨论、适时点拨等方式进行;尤其注重分析“这个答案是如何思考得来的”,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①仅用石蕊试液就可以鉴别出盐酸、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碳酸钠这4种溶液,则第2个被鉴别出来的物质是( )。

A.盐酸 B.氢氧化钙

C.氢氧化钠 D.碳酸钠

②有4种物质的溶液:①NaOH ②Na2SO4 ③HCl ④FeCl3,不用其他试剂就可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其鉴别顺序是_________(填写序号)。

③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NaOH、NaCl、BaCl2这3种无色溶液鉴别出来,它是( )。

A.CuSO4溶液 B.Na2SO4溶液

C.酚酞试液 D.Fe(NO3)3溶液

④为了确定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的溶液的酸碱性,黎明同学提出以下实验方案,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取样,滴加Na2CO3溶液

B.取样,加入锌粒

C.取样,通入CO2气体

D.取样,滴加NaOH溶液

(五)结课板书

[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板书]在小结的过程中,适时板书如下:

(这个板书总结了实验原理、归纳了知识要点,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也体现了化学之美)

(六)整理桌面

要求学生洗涤仪器、整理桌面,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五、教学反思

检验实习鉴定个人总结篇(6)

【关键词】 微生物检验;实训;行动导向教学;职业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是目前世界职业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新思潮及新模式。其教学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师生互动进行教学,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指导员、咨询师,解答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协助学生完成学习及实践过程。微生物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与临床医疗实践结合紧密,关系到感染性疾病的正确诊断与治疗。由于行动导向教学突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微生物检验课程实践教学的特征,适合在该类课程中应用。我院把行动导向教学在高职微生物检验教学中的应用作为一个重要科研课题(课题编号为2011022Y)展开研究,目的就是为了改革以往落后的以教师讲授示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自主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及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现将我们在高职检验专业微生物检验实训课中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情况(以肠道杆菌鉴定的实训项目为例)介绍如下:1 准备阶段

老师提前一周将实训项目下达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先复习理论课学习过的肠道杆菌知识,并预习实训指导,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查阅相关知识,对肠道杆菌鉴定的基本实验过程及目前的进展现状有一个初步了解,做好必要的前提知识准备。2 制定计划

要求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对准备资料的学习理解情况,练习制定一份实训计划,对肠道杆菌鉴定过程进行设计,做好鉴定程序,试剂材料标本准备,时间安排等,肠道杆菌鉴定需要制备哪些培养基,需作哪些生化试验都要详细地列在计划之中。并结合我院微生物实训室的实际情况对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3 决 策

每个人计划制定好后,要求学生互相比较计划,采用小组讨论交流、表述等形式,集思广益,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找出了自己计划的不足之处,学得了别人的长处,发挥了集体智慧。最后确定一个好的实训项目工作计划。老师做指导,对选定的计划有漏洞地方作必要的补充修改。4 实施计划

这是整个实训过程中最主要的环节,学生共同参与实施过程。肠道杆菌鉴定是一个综合性实训项目,整个鉴定过程又包括标本的采集与处理,细菌分离培养纯化,制片染色镜检,系列生化试验,血清学检验等多个小项目,需要按程序分多次进行。学生不可能一个人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这需要分组分工协作。按照决策好的计划,学生每5-8人为一组,任务明确分工,每个人都有操作机会。老师进行协调组织督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例如细菌分离培养纯化的菌落如何筛选,细菌生化反应结果如何判断,尽量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自己分析选择。老师在旁边盯着,发现错误之处可以给学生适当提示,但不要替学生纠正,让学生自己完成纠正过程,老师是咨询师,指导员,尽量让学生依靠自己的智力完成每一步实训工作任务,包括正确记录结果,完成实训报告。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肠道杆菌鉴定所需要的多种培养基,可由各小组分头制作,然后重新分配,大家共同使用。这既让大家都练习了培养基的制备过程,又避免了重复劳动,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益。实训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注意生物安全,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实验室污染,保持桌面及环境整洁,严格无菌操作,养成了好的工作习惯。5 检查评估

整个实训过程完成以后,根据完成的结果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检查评估,之后再由老师引导学生自查完成任务的完整性、正确性、准确性,通过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实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果细菌培养失败,或者可疑菌落选择错误,要组织学生认真分析每个细节,并通过与实验做得好、结果正确的同学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原因。特别要求学生注意相似细菌之间的区别,例如大肠埃希菌与产气杆菌、变形杆菌如何区别,这是细菌鉴定的难点,也是细菌鉴定最易出错的原因。让学生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在检查评估中学得知识,获得经验。鼓励做得好的同学继续努力,以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总之,我们在微生物检验实训课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以来,其教学效果得到了师生的认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有了较大提高,我们的调查显示,95%以上的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们通过实训活动学到了今后就业所必备的技能,团结协作能力得到良好培养,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了不少经验和教训。但困难和阻力也有不少,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研究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白水全.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技术,2008(6):44-45.

[2] 赵志群.清华大学出版社.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2009:29-30.

检验实习鉴定个人总结篇(7)

【关键词】:临床;细菌检验;质量控制;检验结果

临床细菌检验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细菌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影响因素很多,包括标本的采取(采取标本的时机、方法)、标本的运送(运送方式及标本的保存)、分离培养技术方法和鉴定手段等。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简要分析。

1.细菌检验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水平随之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医学细菌检验的技术水平也比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尽管如此,但这其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1细菌标本的采集不规范

标本采集是关系检验结果的基本要素,在收取标本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对检验结果的 可靠性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检验结果的误差。其主要原因有临床医护人员对于细菌标本采集过程和规范的不了解而引起的操作不当、采集的时机不当、标本送检不及时,甚至弄错标本等,如此导致的后果就是检验结果不可靠,甚至引起临床上的误诊。

1.2标本的保存运送不规范

微生物标本的保存和运送原则是维持病原菌的活力,防止非病原菌的污染和过量繁殖。对于不同的目的病原菌,应该有不同的保存、运送要求。如脑膜炎奈瑟菌对寒冷较敏感, 在标本运送的过程中,要保持在室温条件下尽快送检,特别是在冬天更应注意这一点,否则检出率将显著降低。再如尿液标本如果未能及时送到实验室,由于尿道下1/3存在着正常菌群,标本极易受到污染,加之尿液中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非致病菌大量繁殖, 其结果可能是把正常中段尿误诊为菌尿,造成假阳性结果,致使得出错误的病原学诊断,给临床诊断和治疗造成混乱。因此尿液标本留取后要及时送检,培养前应做显微镜检查(以相差显微镜为宜),以了解细菌存在情况,尿液细菌培养必须进行细菌计数来保证检验质量。尿道感染多数情况下由单一菌种引起, 两种菌的混合感染在 20%以下, 如培养出三种或三种以上的细菌则视为污染,应重新留取样本。

1.3细菌检验质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细菌学检验的质控工作主要包括实验室质量控制,即室内质控,包括对实验的试剂及仪器、实验步骤和实验操作人员进行监控,以保证其正确的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室内质控是否做得好是保证检验结果正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然而很多医院的领导对临床细菌学检验,特别是质量管理了解不多,只重视硬件的投入和经济收入。而对仪器维护、维修、标准操作程序的失控原因缺乏记录以及纠正失控等方面也无明确要求。因检验质量的重要性得不到重视,从而忽视检验质量工作控制的现象时有发生。

1.4检验报告中尚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作为重要的医疗参考,检验报告在临床诊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菌检验,本身就由于其特殊性,检验所需时间较长,就给临床治疗带来滞后的困难,因此更要求我们尽可能又快又准的给出检验结果,写好检验报告。

2临床细菌检验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细菌检验的实质内容就是规范细菌检验的操作程序,加强实验室与临床的联系。

2.1制定相关的规范

检验人员应在充分吸取国内外优秀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在实际工作 中所总结的经验教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制定出适合我 国实际的临床细菌检验规范。

2.2注重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

与其他学科一样,临床医学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检验工作人员只有不断的学习细菌分类的知识和新的检验技术,掌握更多的新的东西,及时了解国内外医学发展动态,才能更新观念,切实的提高我们的检验水平,为临床提供更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

2.3加强实验室的质控

检验人员都要参与质控,对于难以鉴定的细菌和真菌,发动大家,群策群力。对于回馈的结果,正确的要总结经验,与检验报告不符合的结果,要分析错误的原因,并查找相关的文献看应该如何正确的鉴定。实验室还需要室内质控来评估,建立检测项目的标准操作规程、仪器设备的做好实验室的质控可以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2.4加强检验人员与临床医生沟通

检验科应经常主动的与临床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听取他们对检验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参与临床上的科研合作,细菌检验的许多新方法的改进与普及都需要在临床上应用之后才能有效进行。对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检验新项目、新技术,组织科内人员利用业务空闲到相关的科室与医生进行个别交流,以求得临床配合与支持。总之,检验工作人员必须要和临床医护人员进行有效地沟通,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为临床提供检测结果,使之成为高效的诊断信息。

2.5在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上,快速准确地提供检验信息对细菌检验必须以满足临床需要为前提,临床细菌检验过程中影响整个检验时间的关键就是菌种鉴定的快慢。临床上常用的快速鉴定菌种的方法如下。

(1)用分离培养基对菌种直接鉴定,即在分离培养基中加入检测某些菌种特异性酶的底物,在菌种分离的同时直接进行鉴定。

(2)用特异性酶进行快速菌种鉴定利用特异性酶对菌种进行鉴定,无需菌株生长,可多种细菌等进行快速鉴定,鉴定结果仅需数分钟即可获得。

3结语

细菌检验结果在实际工作主要受到了标本的正确采集、保存和运送,实验室的质控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推行岗位责任制,强化质量管理,做到医疗工作标准化、操作规范化、管理制度化,对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通过医生育检验人员的共同合作,达到预防和控制检验误差的目的为临床提供科学、有效的检验结果,在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更好为患者服务。保证细菌检验结果真实可靠,为临床提供科学、有效的检验结果。

参考文献

1.刘锦.临床细菌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18).

2.成海军.临床微生物检验面临的新问题[J].中外医疗,2008(25).

3.康珊熙,刘锡忠,主编.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