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紫砂工艺论文

紫砂工艺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10 17:07:12

紫砂工艺论文

紫砂工艺论文篇(1)

“榫卯”效应“新”光大道――邵顺生紫砂方器印象

英国著名小说家福斯特曾经从人物性格角度出发,把小说人物分为“扁平”和“圆形”两种。不过,在现实的紫砂艺人中,却常见一种“方形”性格。邵顺生原本便是一位“方形”性格的人。

方,不仅多面,而且有棱有角。在现实生活中,多把我行我素、得理不让人或做事一板一眼不知变通的行为称做“方”。邵顺生的“方”源自祖上那位“壶艺盖世”而性情“孤僻清介”的邵大亨。据宜兴县志记载,有一次知县向他勒索紫砂茶壶,他不予理睬。被强行拉至衙门“诺以重利”,他又故意以粗劣作品搪塞,结果引来一顿暴打,他却不改初衷。

作为一代巨匠之后,先祖的遗传因子融注于邵顺生的艺术细胞之中。他是一个特别认真的人,作品创意一经决断便不能轻易改变,他把每一件作品都等同于自己的思想行为。邵顺生自幼便确定了传承砂艺、光耀门庭的志向。1986年进入紫砂圈后,师从著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厚实的技艺功底。他仿邵大亨的名作《掇球壶》可以用分毫不差、几可乱真来形容;仿制的大亨《鱼化龙》、《龙头一捆柴》、《风卷葵》等名作,卓尔不群,堪称仿古经典。他也喜欢创新,习惯于把研制的新款壶品画成图纸。有时在构思和制作中还灵活运用当年做木模工时积攒的“资本”,当这两手技艺如榫似铆般地对接在一起时,创造激情一发而不可收。他处心积虑在创新的“新”字上做文章,其主要表现手法可以概括为十六个宇:“新款旧式、新术怪招、新意古趣、新事愿景”。新款旧式即对传统造型赋予鲜活的元素,故枝新花使观赏者赏心悦目;新术怪招即将寻常物象作非寻常表现,常使观赏者感到欣喜与惊奇;新意古趣即将古老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物件与壶形结构相融合,使观赏者睹物怀旧,温故知新;新事愿景即将视觉语言用于表达当下热点题材和视觉印象,使观赏者即刻产生共鸣。

邵顺生的作品表现了他的艺术追求,既是独辟蹊径的发现,也是长期积累、瞬间进发的智慧结晶。从2000年至今,他的作品在重要展评中已先后获得10次金奖,2次银奖,其中《茶馆》更是独得2金1银的殊荣。

紫砂壶“方非一式”,如四方、六方、八方、长方等,好似在启发我们天底下的人和事都是具有多面性的,遇事应多角度地思考。我又想起作家徐风在《天下知己》一书中的这样两句话:“圆,是中国道家通变、趋时的学问;方。是中国儒家人格修养的理想境界。”

“方形”性格的邵顺生没有背上沉重的传统包袱,而是毅然选择方器创新、独家绝活这样一条属于自己有别他人的“通变、趋时”之路;再加上方器制作技艺要求较高,做得出众并非易事。这一来,他在细分市场上就占有了更多的优势和主动。他的这种符合时代潮流、顺应市场规律的做法,在客观上不能不说是一种方圆相济的谋略,我们不妨称之为“榫卯效应”。

范家壶庄:以陶为媒,以艺会友

范伟群,1970年出生于陶艺世家,清末民初制壶大家范大生嫡孙。当代知名陶艺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范家壶庄创办人、总工艺师、艺术总监。1984年进紫砂二厂随吴同芬老师学艺,后被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收为己徒。在大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教导下,在紫砂工艺的制作技法和创作手法上有了更大提高,光素器、花塑器、筋纹器样样精通,成为当时紫砂界最具潜力的青年陶艺家。

从事紫砂工艺以来,范伟群认真研究和努力创作,并积极推广和弘扬紫砂工艺,先后多次赴港澳台地区和国内各大城市,进行紫砂壶艺的展示和推广。特别是2004年、2005年两次赴韩举办紫砂壶艺展、紫砂壶艺展示会及紫砂壶艺爱好交流推广会,得到了韩国壶友热烈的欢迎和喜爱。

范家壶庄由宜兴范氏陶艺世家与韩国地乳茶会于2004年合作创办,规模宏大,技术实力雄厚,专业从事艺术陶瓷、紫砂壶艺的创作、研究和开发。公司下设紫砂陶艺术馆,陈列展示诸多范家前辈传世名作、古陶名壶、当代大师力作和当代名人名作、新人新作以及本公司的陶瓷精品、紫砂名壶;紫砂艺术创作中心,以一大批当代知名的陶艺家、紫砂工艺师、制壶名家为主体,潜心从事紫砂艺术的学习研究、新品的开发和艺术创作;紫砂陶文化交流学习中心,以陶为媒,以艺会友,与海内外同仁进行陶瓷文化和相关艺术的学习交流,以弘扬紫砂文化为宗旨,设班传艺,共同繁荣,致力于为推广紫砂陶瓷艺术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紫砂陶工艺品销售中心,以销售本公司工艺技术人员的作品和“范家壶庄”系列的紫砂陶产品,在全国各地区建立销售系统。为广大紫砂爱好者提供优质服务和面对面的交流。

《中华魂》

《中华魂》壶身筒似“鼎”,鼎盛中华。龙把凤嘴,龙凤呈祥,盖似如意,事事如意。“狮”钮意气风发,东方雄狮壶身镌刻“麦穗”“齿轮”“卫星”“盾牌”“天安门”喻为祖国建国六十年来欣欣向荣的景象。

范伟群以生动的图案和巧妙的构思组成了不同的数字含义,其中数字六的含义出现最多,一壶六杯,六六大顺,团团围绕的56朵花象征着56个民族大团结。

陶人葛紫砂:和谐、和善、和美

葛军,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研究员、博士;中国陶瓷文化研究中心紫砂文化研究所所长,代表作有“金钱豹”、“汉风”、“文明时代”、“将军壶”等。作品先后获国家级金奖23项(次),申报国家专利近200项。多件作品被国家体育总局等单位定为国际交往礼品,被故宫博物院、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化部、中南海紫光阁等单位及诸多名人政要收藏。其先后到亚、美、澳、欧四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交流、讲学,被20多个国际知名学府聘为客座教授。

葛军于1991年创办“陶人葛紫砂”。以世界著名陶都宜兴为基地,集研发、设计、制作为一体,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0余名。目前已拥有中国陶瓷文化研究中心紫砂文化研究所、宜兴市陶人葛紫砂陶艺研究所、上海陶人葛陶艺有限公司、宜兴市陶都紫砂工艺厂等4家成员单位及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的近百家营销网点。

陶人葛紫砂主要从事各类紫砂陶的科研、开发、设计、制作。其独创的“色饰法”装饰技法,弥补了紫砂品自古以来千面一色的缺陷,使紫砂实现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突破。曾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新会议楼设计制作紫砂门套“五谷丰登”;为纪念中国人民授衔50周年,创作紫砂壶“将军壶”:

为祝福北京2008年奥运会圆满成功,与2008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联手打造“福满神州”紫砂壶;创作《神州圣火传递颂》紫砂壶(113式),反映2D08年国内113个城市奥运圣火传递的历史意义;为无锡城市形象设计“玉凤呈祥”紫砂壶;为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设计指定礼品“和合吉祥”紫砂壶。为献礼新中国成立60华诞设计“和谐吉祥”、“和谐奋进”、“和谐永恒”系列紫砂壶等等。

《军魂壶》

《军魂壶》其设计理念就在于树军魂意识,履神圣使命。壶钮为长城烽火台图案,壶把似一轮明月,壶嘴作钢枪状,整个壶体像军人头戴的铜盔。线条流畅,主题鲜明,寓意深刻。它艺术地体现了“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这一中国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多个艺术元素的珠联璧合,多种表现手法的有机交融,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军人用忠诚铸就的坚持和平理想、保卫国家安全的文明之师、成武之师的铮铮铁血军魂。

葛盛陶庄:赏壶品茗聚贤士,说陶论艺集佳章

葛韬,号耕陶孺子,宇泥夫。改制前原宜兴紫砂工艺一厂著名工艺美术师。1991年入顾景舟大师工作室,从紫砂历史、紫砂原料入手,学习传统技艺。师从陶艺家葛陶中先生,并受一代宗师顾景舟大师严格督导,同时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建中教授理论指导。

师法造化,与古为徒,融传统与创新为一体,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作品简洁大方,追求文人气息、书画神韵,并多次在国内外获奖。1999年参加了在美国俄亥俄州举行的全美第33届陶瓷教育委员会年会,代表作有《石瓢壶》、《汉风壶》、《恒基提梁壶》、《永乐提梁壶》、《元首壶》等。

陈慧华,字子钰。学陶二十余载,其壶外秀而内慧,古韵而出新华,乃是助理工艺美术师之新生代表。自1982年入宜兴紫砂工艺一厂以来,先后从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与高级工艺美术师刘建平,而后又与著名紫砂工艺师葛韬先生结为艺术伉俪,共事紫砂艺术事业的发展。其代表作品《合欢壶》、《秦权壶》、《吴径提梁壶》等,皆注重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深受广大壶友藏家的喜爱。

葛盛陶庄介绍

宜兴市葛德盛艺术陶庄(葛盛陶庄)创建于1996年,由改制前原江苏省宜兴市紫砂工艺一厂著名工艺师葛韬先生主持。

陶庄环境优雅,文化氛围浓郁,具备完整的紫砂工艺基础条件,同时有清华大学工艺美术系、上海交通大学工业设计系、南京大学历史系和上海九木传盛有限公司等著名学府和名流贤达作艺术文化后援,集创作设计、生产经营于一体,师资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客座教授2名、高级工艺师5名、工艺师8名,强力的智囊创作沙龙以及30多名熟练的技术工人组成的制作群体,其设计开发的产品(葛陶牌、葛窑牌、葛盛制陶)赢得良好的市场信誉。作品融艺术、实用、赏玩、集藏于一炉,气格高古,书卷气浓郁,深受海内外华人青睐,是具潜力的民族品牌。

葛韬先生深受一代宗师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正统教育,师承著名高级工艺师葛陶中先生,并得其真传,作品风格承古融今,拙朴雅致,为宜兴紫砂界实力派主创人员之一,2000年被评为中国优秀中青年陶艺家。葛韬先生家学渊源,葛氏家族在宜兴具有600多年的制陶史,早在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5年)祖上就在上海城隍庙、日本大坂等地开设陶器行,自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赛会首次获奖后。屡获殊荣。目前葛韬先生倾力于紫砂传承品牌之打造,其担纲主持制作的葛盛陶品、韬式茗壶等葛陶牌作品,创意独特,品位高雅。选料上乘,工艺精湛。将再创历史辉煌。

赏壶品茗聚贤士,说陶论艺集佳章。热忱欢迎各界朋友光顾指点!

紫砂壶“方非一式”,如四方、六方、八方、长方等,好似在启发我们天底下的人和事都是具有多面性的,遇事应多角度地思考。我又想起作家徐风在《天下知己》一书中的这样两句话:“圆,是中国道家通变、趋时的学问;方。是中国儒家人格修养的理想境界。”

“方形”性格的邵顺生没有背上沉重的传统包袱,而是毅然选择方器创新、独家绝活这样一条属于自己有别他人的“通变、趋时”之路;再加上方器制作技艺要求较高,做得出众并非易事。这一来,他在细分市场上就占有了更多的优势和主动。他的这种符合时代潮流、顺应市场规律的做法,在客观上不能不说是一种方圆相济的谋略,我们不妨称之为“榫卯效应”。

范家壶庄:以陶为媒,以艺会友

范伟群,1970年出生于陶艺世家,清末民初制壶大家范大生嫡孙。当代知名陶艺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范家壶庄创办人、总工艺师、艺术总监。1984年进紫砂二厂随吴同芬老师学艺,后被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收为己徒。在大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教导下,在紫砂工艺的制作技法和创作手法上有了更大提高,光素器、花塑器、筋纹器样样精通,成为当时紫砂界最具潜力的青年陶艺家。

从事紫砂工艺以来,范伟群认真研究和努力创作,并积极推广和弘扬紫砂工艺,先后多次赴港澳台地区和国内各大城市,进行紫砂壶艺的展示和推广。特别是2004年、2005年两次赴韩举办紫砂壶艺展、紫砂壶艺展示会及紫砂壶艺爱好交流推广会,得到了韩国壶友热烈的欢迎和喜爱。

范家壶庄由宜兴范氏陶艺世家与韩国地乳茶会于2004年合作创办,规模宏大,技术实力雄厚,专业从事艺术陶瓷、紫砂壶艺的创作、研究和开发。公司下设紫砂陶艺术馆,陈列展示诸多范家前辈传世名作、古陶名壶、当代大师力作和当代名人名作、新人新作以及本公司的陶瓷精品、紫砂名壶;紫砂艺术创作中心,以一大批当代知名的陶艺家、紫砂工艺师、制壶名家为主体,潜心从事紫砂艺术的学习研究、新品的开发和艺术创作;紫砂陶文化交流学习中心,以陶为媒,以艺会友,与海内外同仁进行陶瓷文化和相关艺术的学习交流,以弘扬紫砂文化为宗旨,设班传艺,共同繁荣,致力于为推广紫砂陶瓷艺术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紫砂陶工艺品销售中心,以销售本公司工艺技术人员的作品和“范家壶庄”系列的紫砂陶产品,在全国各地区建立销售系统。为广大紫砂爱好者提供优质服务和面对面的交流。

《中华魂》

《中华魂》壶身筒似“鼎”,鼎盛中华。龙把凤嘴,龙凤呈祥,盖似如意,事事如意。“狮”钮意气风发,东方雄狮壶身镌刻“麦穗”“齿轮”“卫星”“盾牌”“天安门”喻为祖国建国六十年来欣欣向荣的景象。

范伟群以生动的图案和巧妙的构思组成了不同的数字含义,其中数字六的含义出现最多,一壶六杯,六六大顺,团团围绕的56朵花象征着56个民族大团结。

陶人葛紫砂:和谐、和善、和美

葛军,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研究员、博士;中国陶瓷文化研究中心紫砂文化研究所所长,代表作有“金钱豹”、“汉风”、“文明时代”、“将军壶”等。作品先后获国家级金奖23项(次),申报国家专利近200项。多件

作品被国家体育总局等单位定为国际交往礼品,被故宫博物院、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化部、中南海紫光阁等单位及诸多名人政要收藏。其先后到亚、美、澳、欧四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交流、讲学,被20多个国际知名学府聘为客座教授。

葛军于1991年创办“陶人葛紫砂”。以世界著名陶都宜兴为基地,集研发、设计、制作为一体,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0余名。目前已拥有中国陶瓷文化研究中心紫砂文化研究所、宜兴市陶人葛紫砂陶艺研究所、上海陶人葛陶艺有限公司、宜兴市陶都紫砂工艺厂等4家成员单位及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的近百家营销网点。

陶人葛紫砂主要从事各类紫砂陶的科研、开发、设计、制作。其独创的“色饰法”装饰技法,弥补了紫砂品自古以来千面一色的缺陷,使紫砂实现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突破。曾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新会议楼设计制作紫砂门套“五谷丰登”;为纪念中国人民授衔50周年,创作紫砂壶“将军壶”:为祝福北京2008年奥运会圆满成功,与2008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联手打造“福满神州”紫砂壶;创作《神州圣火传递颂》紫砂壶(113式),反映2D08年国内113个城市奥运圣火传递的历史意义;为无锡城市形象设计“玉凤呈祥”紫砂壶;为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设计指定礼品“和合吉祥”紫砂壶。为献礼新中国成立60华诞设计“和谐吉祥”、“和谐奋进”、“和谐永恒”系列紫砂壶等等。

《军魂壶》

《军魂壶》其设计理念就在于树军魂意识,履神圣使命。壶钮为长城烽火台图案,壶把似一轮明月,壶嘴作钢枪状,整个壶体像军人头戴的铜盔。线条流畅,主题鲜明,寓意深刻。它艺术地体现了“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这一中国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多个艺术元素的珠联璧合,多种表现手法的有机交融,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军人用忠诚铸就的坚持和平理想、保卫国家安全的文明之师、成武之师的铮铮铁血军魂。

葛盛陶庄:赏壶品茗聚贤士,说陶论艺集佳章

葛韬,号耕陶孺子,宇泥夫。改制前原宜兴紫砂工艺一厂著名工艺美术师。1991年入顾景舟大师工作室,从紫砂历史、紫砂原料入手,学习传统技艺。师从陶艺家葛陶中先生,并受一代宗师顾景舟大师严格督导,同时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建中教授理论指导。

师法造化,与古为徒,融传统与创新为一体,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作品简洁大方,追求文人气息、书画神韵,并多次在国内外获奖。1999年参加了在美国俄亥俄州举行的全美第33届陶瓷教育委员会年会,代表作有《石瓢壶》、《汉风壶》、《恒基提梁壶》、《永乐提梁壶》、《元首壶》等。

陈慧华,字子钰。学陶二十余载,其壶外秀而内慧,古韵而出新华,乃是助理工艺美术师之新生代表。自1982年入宜兴紫砂工艺一厂以来,先后从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与高级工艺美术师刘建平,而后又与著名紫砂工艺师葛韬先生结为艺术伉俪,共事紫砂艺术事业的发展。其代表作品《合欢壶》、《秦权壶》、《吴径提梁壶》等,皆注重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深受广大壶友藏家的喜爱。

葛盛陶庄介绍

宜兴市葛德盛艺术陶庄(葛盛陶庄)创建于1996年,由改制前原江苏省宜兴市紫砂工艺一厂著名工艺师葛韬先生主持。

陶庄环境优雅,文化氛围浓郁,具备完整的紫砂工艺基础条件,同时有清华大学工艺美术系、上海交通大学工业设计系、南京大学历史系和上海九木传盛有限公司等著名学府和名流贤达作艺术文化后援,集创作设计、生产经营于一体,师资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客座教授2名、高级工艺师5名、工艺师8名,强力的智囊创作沙龙以及30多名熟练的技术工人组成的制作群体,其设计开发的产品(葛陶牌、葛窑牌、葛盛制陶)赢得良好的市场信誉。作品融艺术、实用、赏玩、集藏于一炉,气格高古,书卷气浓郁,深受海内外华人青睐,是具潜力的民族品牌。

葛韬先生深受一代宗师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正统教育,师承著名高级工艺师葛陶中先生,并得其真传,作品风格承古融今,拙朴雅致,为宜兴紫砂界实力派主创人员之一,2000年被评为中国优秀中青年陶艺家。葛韬先生家学渊源,葛氏家族在宜兴具有600多年的制陶史,早在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5年)祖上就在上海城隍庙、日本大坂等地开设陶器行,自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赛会首次获奖后。屡获殊荣。目前葛韬先生倾力于紫砂传承品牌之打造,其担纲主持制作的葛盛陶品、韬式茗壶等葛陶牌作品,创意独特,品位高雅。选料上乘,工艺精湛。将再创历史辉煌。

赏壶品茗聚贤士,说陶论艺集佳章。热忱欢迎各界朋友光顾指点!

《中华魂》

《中华魂》壶身筒似“鼎”,鼎盛中华。龙把凤嘴,龙凤呈祥,盖似如意,事事如意。“狮”钮意气风发,东方雄狮壶身镌刻“麦穗”“齿轮”“卫星”“盾牌”“天安门”喻为祖国建国六十年来欣欣向荣的景象。

范伟群以生动的图案和巧妙的构思组成了不同的数字含义,其中数字六的含义出现最多,一壶六杯,六六大顺,团团围绕的56朵花象征着56个民族大团结。

陶人葛紫砂:和谐、和善、和美

葛军,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研究员、博士;中国陶瓷文化研究中心紫砂文化研究所所长,代表作有“金钱豹”、“汉风”、“文明时代”、“将军壶”等。作品先后获国家级金奖23项(次),申报国家专利近200项。多件作品被国家体育总局等单位定为国际交往礼品,被故宫博物院、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化部、中南海紫光阁等单位及诸多名人政要收藏。其先后到亚、美、澳、欧四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交流、讲学,被20多个国际知名学府聘为客座教授。

葛军于1991年创办“陶人葛紫砂”。以世界著名陶都宜兴为基地,集研发、设计、制作为一体,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0余名。目前已拥有中国陶瓷文化研究中心紫砂文化研究所、宜兴市陶人葛紫砂陶艺研究所、上海陶人葛陶艺有限公司、宜兴市陶都紫砂工艺厂等4家成员单位及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的近百家营销网点。

陶人葛紫砂主要从事各类紫砂陶的科研、开发、设计、制作。其独创的“色饰法”装饰技法,弥补了紫砂品自古以来千面一色的缺陷,使紫砂实现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突破。曾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新会议楼设计制作紫砂门套“五谷丰登”;为纪念中国人民授衔50周年,创作紫砂壶“将军壶”:为祝福北京2008年奥运会圆满成功,与2008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联手打造“福满神州”紫砂壶;创作《神州圣火传递颂》紫砂壶(113式),反映2D08年国内113个城市奥运圣火传递的历史意义;为无锡城市形象设计“玉凤呈祥”紫砂壶;为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设计指定礼品“和合吉祥”紫砂壶。为献礼新中国成立60华诞设计“和谐吉祥”、“和谐奋进”、“和谐永恒”系列

紫砂壶等等。

《军魂壶》

《军魂壶》其设计理念就在于树军魂意识,履神圣使命。壶钮为长城烽火台图案,壶把似一轮明月,壶嘴作钢枪状,整个壶体像军人头戴的铜盔。线条流畅,主题鲜明,寓意深刻。它艺术地体现了“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这一中国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多个艺术元素的珠联璧合,多种表现手法的有机交融,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军人用忠诚铸就的坚持和平理想、保卫国家安全的文明之师、成武之师的铮铮铁血军魂。

葛盛陶庄:赏壶品茗聚贤士,说陶论艺集佳章

葛韬,号耕陶孺子,宇泥夫。改制前原宜兴紫砂工艺一厂著名工艺美术师。1991年入顾景舟大师工作室,从紫砂历史、紫砂原料入手,学习传统技艺。师从陶艺家葛陶中先生,并受一代宗师顾景舟大师严格督导,同时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建中教授理论指导。

师法造化,与古为徒,融传统与创新为一体,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作品简洁大方,追求文人气息、书画神韵,并多次在国内外获奖。1999年参加了在美国俄亥俄州举行的全美第33届陶瓷教育委员会年会,代表作有《石瓢壶》、《汉风壶》、《恒基提梁壶》、《永乐提梁壶》、《元首壶》等。

陈慧华,字子钰。学陶二十余载,其壶外秀而内慧,古韵而出新华,乃是助理工艺美术师之新生代表。自1982年入宜兴紫砂工艺一厂以来,先后从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与高级工艺美术师刘建平,而后又与著名紫砂工艺师葛韬先生结为艺术伉俪,共事紫砂艺术事业的发展。其代表作品《合欢壶》、《秦权壶》、《吴径提梁壶》等,皆注重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深受广大壶友藏家的喜爱。

葛盛陶庄介绍

宜兴市葛德盛艺术陶庄(葛盛陶庄)创建于1996年,由改制前原江苏省宜兴市紫砂工艺一厂著名工艺师葛韬先生主持。

陶庄环境优雅,文化氛围浓郁,具备完整的紫砂工艺基础条件,同时有清华大学工艺美术系、上海交通大学工业设计系、南京大学历史系和上海九木传盛有限公司等著名学府和名流贤达作艺术文化后援,集创作设计、生产经营于一体,师资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客座教授2名、高级工艺师5名、工艺师8名,强力的智囊创作沙龙以及30多名熟练的技术工人组成的制作群体,其设计开发的产品(葛陶牌、葛窑牌、葛盛制陶)赢得良好的市场信誉。作品融艺术、实用、赏玩、集藏于一炉,气格高古,书卷气浓郁,深受海内外华人青睐,是具潜力的民族品牌。

葛韬先生深受一代宗师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正统教育,师承著名高级工艺师葛陶中先生,并得其真传,作品风格承古融今,拙朴雅致,为宜兴紫砂界实力派主创人员之一,2000年被评为中国优秀中青年陶艺家。葛韬先生家学渊源,葛氏家族在宜兴具有600多年的制陶史,早在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5年)祖上就在上海城隍庙、日本大坂等地开设陶器行,自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赛会首次获奖后。屡获殊荣。目前葛韬先生倾力于紫砂传承品牌之打造,其担纲主持制作的葛盛陶品、韬式茗壶等葛陶牌作品,创意独特,品位高雅。选料上乘,工艺精湛。将再创历史辉煌。

赏壶品茗聚贤士,说陶论艺集佳章。热忱欢迎各界朋友光顾指点!

葛盛陶庄:赏壶品茗聚贤士,说陶论艺集佳章

葛韬,号耕陶孺子,宇泥夫。改制前原宜兴紫砂工艺一厂著名工艺美术师。1991年入顾景舟大师工作室,从紫砂历史、紫砂原料入手,学习传统技艺。师从陶艺家葛陶中先生,并受一代宗师顾景舟大师严格督导,同时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建中教授理论指导。

师法造化,与古为徒,融传统与创新为一体,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作品简洁大方,追求文人气息、书画神韵,并多次在国内外获奖。1999年参加了在美国俄亥俄州举行的全美第33届陶瓷教育委员会年会,代表作有《石瓢壶》、《汉风壶》、《恒基提梁壶》、《永乐提梁壶》、《元首壶》等。

陈慧华,字子钰。学陶二十余载,其壶外秀而内慧,古韵而出新华,乃是助理工艺美术师之新生代表。自1982年入宜兴紫砂工艺一厂以来,先后从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与高级工艺美术师刘建平,而后又与著名紫砂工艺师葛韬先生结为艺术伉俪,共事紫砂艺术事业的发展。其代表作品《合欢壶》、《秦权壶》、《吴径提梁壶》等,皆注重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深受广大壶友藏家的喜爱。

葛盛陶庄介绍

宜兴市葛德盛艺术陶庄(葛盛陶庄)创建于1996年,由改制前原江苏省宜兴市紫砂工艺一厂著名工艺师葛韬先生主持。

陶庄环境优雅,文化氛围浓郁,具备完整的紫砂工艺基础条件,同时有清华大学工艺美术系、上海交通大学工业设计系、南京大学历史系和上海九木传盛有限公司等著名学府和名流贤达作艺术文化后援,集创作设计、生产经营于一体,师资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客座教授2名、高级工艺师5名、工艺师8名,强力的智囊创作沙龙以及30多名熟练的技术工人组成的制作群体,其设计开发的产品(葛陶牌、葛窑牌、葛盛制陶)赢得良好的市场信誉。作品融艺术、实用、赏玩、集藏于一炉,气格高古,书卷气浓郁,深受海内外华人青睐,是具潜力的民族品牌。

紫砂工艺论文篇(2)

关键词:紫砂陶;艺术造型;传统工艺;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9-105-1

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艺苑中的一朵奇葩,深受文人墨客的钟爱。也正是一批爱好紫砂艺术的文人雅士与热衷文化艺术的紫砂艺人共同创造了紫砂今天的繁荣。紫砂壶融茶道、诗词、书画、金石等艺术于一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千年文化的积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茶文化与陶文化交相辉映,赋予了宜兴紫砂更多的东方魅力与世界色彩 。

紫砂艺术造型的“方”与“圆”,绝非仅是表示形体的概念,它体现着紫砂艺术的风骨和精粹,代表着文人的思想意识与艺术审美指向。方圆之间包容大地万物、亘世乾坤,聚合着中华民族的自然哲学、生命哲学与艺术哲学的精神。上好的紫砂圆器茗壶,无论是整体、半圆、椭圆等形式,均需要追求壶体的协调统一,赏心悦目,视觉和触觉上的平衡、和谐、韵律、对比等等,通过形式来体现超越自然形态的内在理论美感。所以在泱泱茗壶世界中,简练的几何形圆器乃上乘之作,经得起众人的挑剔,实非易事。前辈艺人在创作作品时主要用眼光,凭经验,直观形象地确立壶形的轮廓线形,达到紫砂术语上俗话所说的“登样、称势”的感觉。

紫砂圆器是以球体、圆柱体为基本形体塑造的一种器皿,主要由各种圆曲线、抛物线和曲线等组成。造型圆润、饱满浑朴、玉质感强。紫砂圆器造型要求达到“圆、稳、匀、正”,柔中寓刚、刚柔相济。圆要求有变化,要求在肩、腹、足、盖、底、嘴、把等过渡处见骨,见肉,骨肉均匀,整体达到“珠圆玉润”的艺术效果。稳,要求顾及视觉安定外,更注重实用性。匀,要求壶整体要与盖、肩、腹、底、嘴、把、足以及附饰物各部分过渡处要匀称协调、和谐自然、浑然一体。正,求制作工艺严谨、规范、挺拔、端正。

宜兴紫砂圆器造型为紫砂茗壶造型体系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与紫砂方器、紫砂筋纹器并存于世,相互辉映,不断演变、调整、发展,蕴育了漫长的紫砂发展史。人们用“形、神、气、态”四大要素来衡量一把上好的紫砂圆器茗壶,四大要素之中关键的因素还在于形。形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余三要素的内在因素,或端庄稳重、粗朴大方,或灵秀端丽,或巧而玲珑。大凡这类型的造势无非是紫砂艺人通过弧形曲线过渡组合构成来充分表达作者的创作思想,形成各种独立体的体形表达追求完美的理念。各种曲线的有机结合,在紫砂圆器壶体造型设计的实践中应用非常广泛,含有丰富的美学原则。只是设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必须结合壶体造型将它进一步提炼、浓缩,给予理论性的升华,总结为规范标准的法则。增强紫砂圆器壶体造型突出个性的形象意识,主要是理解点、线、面的构成关系。点是一个视点、视向和视域的一种透视。亦即只有一个视点、视向和视域所造成的视面。在壶体造型组合中,壶体的面统一于一个焦点,呈现出对着壶体正中观看物象的实景,反映出不同壶体,各自具有的外部体形特征,即在视觉上能得到壶体所体现的厚重、轻薄、笨拙、灵巧、大小、多少等各种变化的体积和直线有“上升、严肃、端正之分”,使人有敬礼之感;曲线一般有“温和、缓慢、丰满、柔软之感”;抛物线有“流动速度”之感;双曲线有“对称美”之感;水平线有“稳定、庄重、静止”之感等等。紫砂圆器壶体造型主要运用“点”的排列,“线”的运动,“面”的组合,大小及方向的变化,以及通过各种不同体特征的调整,构成一件茗壶作品中局部的判别与和谐,及彼此间的呼应,使之创意设计,工艺制作达到相对的统一。最有说服力的紫砂完整茗壶当属南京博物馆收藏的《吴径墓紫砂提梁壶》。这件紫砂壶是1966年在江苏南京市华门外大定坊油坊桥明司礼太监吴径墓出土的。提梁圆壶质地“近似缸胎,但较缸胎为细”,呈赤褐色。由于胎泥铁质不匀,氧化气氛不同,壶表呈现深浅不同的颜色。又因与缸器陶货同窑烧成,壶肩处粘附黑红色的釉滴。壶表面涩手,壶身为球形,壶颈是先做好一个圆圈再接壶身的,手工捏制而成,不同于后来的打身筒成型法。这件紫砂圆器茶壶可以说是紫砂圆器中有证可考的最早的圆器茗壶之一。紫砂圆器茗壶发展到明代中叶时已十分成熟,圆器茗壶的造型款式越来越丰富,泥料的配制越来越讲究,成型技巧方面,由于改进了“手捏法”和“斫木为模”的制法,创造了“打身筒成型法”,将紫砂圆器造壶艺术推进了一个新的高度。紫砂圆器茗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创新、调整、演变、发展,每个时期都有经典代表作品涌现,每个时期都会出现名工巧匠,大师名家。在泱泱茗壶世界中,紫砂圆器茗壶作为几何形简练造型的代表和紫砂方器茗壶、紫砂筋纹器茗壶一样,共同谱写着紫砂发展史,谱写着紫砂创作史,同时亦谱写着紫砂文化史。

参考文献:

紫砂工艺论文篇(3)

紫砂发展至如今,成了现代陶艺。现代陶艺的特点是有众多的艺术家和文人直接投身其创作及理论的研究,因此探索的范围广阔,涉及的内容广泛,而共同的理念则是强调作品的原创性,十分强烈地突出了陶艺家的主体意识,并对人文精神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现代紫砂壶有两种艺术表现形式,一种为壶型紫砂陶艺(见图1),另一种为非壶型紫砂陶艺。壶形紫砂陶艺中的壶形保留了壶身、壶嘴、壶把、壶盖、壶纽和壶足等基本部件,但器形做了很大的变形,具有新颖性,依然保留了使用的功能。非壶形紫砂陶艺在表现形式上更加多样化(见图2),除雕塑类和壶形类之外,凡能占有空间,用形体语言表达人的思想情感的形体,都可归入此类。也就是说,器形可以是瓶、罐、盘、碗,也可以是几何形体,也可以是抽象形体,却绝不能把一些器形简练的制作,当做内容浅显的作品,相反,它们却蕴藏了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表达了陶艺家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感悟。现代紫砂艺术是一种艺术创作,强调了作品自身的原创性,强调了作者自身的个性表达,这两点与传统紫砂截然不同。传统紫砂的最大特点就是仿制严重,常常出现千人一壶的现象,甚至形成了“仿制”的理论——先是形似,然后神似,最后有所突破,形成自己的风格。一个新壶式样的问世,一旦特别,就会有大量的人去仿制。有许多艺人一生都在仿制,即便有所创新,也仅仅是在壶嘴、壶盖及壶把上有所调整、变化。现代紫砂壶艺就较少这种现象。现代紫砂壶艺往往为有感而发,是纯艺术的创作,这是传统紫砂无法比拟的。

现代紫砂艺术在发展的进程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而让人困惑。现代紫砂的部分作品一直秉承着壶与人类生活密切关系的传统,仍保留着壶身、壶嘴、壶把、壶盖、壶钮和壶足等基本构件,但器型却做了很大的变形,既具新颖意识又有实用价值。而更多的紫砂壶完全不再考虑壶体的容积、出水的流畅、壶把的舒适和壶身把玩的愉悦等工艺因素,只是片面地强调器型的思想寓意、作品的外形独特,这便大大削弱了紫砂壶自身的优点,偏离了紫砂壶的本质。一件紫砂壶艺术品,摆设起来,百看不厌,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为世人所认可的上乘之作,十分的不容易,要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珍品更是难上加难。作品综合反映了作者自身的艺术素养、思想境界与技艺水平。紫砂的成型工艺和其他陶瓷成型是不一样的,从设计选料到成形制作的全过程,要由个人独立完成,所以说紫砂作品的好坏,全面体现了作者的综合素质。紫砂从业人员就得认真学习,不断进取,学习新思想、新文化,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东拼西凑、死搬硬套的东西不是艺术,而是非驴非马的东西;不能搞拿来主义,拿来主义和为我所用的行为是不道德的,它根本不能反映自己的艺术水平。艺术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东西,艺术必须走自己的路。艺德和艺品是相一致的。一件作品,艺术品位越高,越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越能为世人所认可。紫砂艺术要发展,我们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紫砂艺术的创新必须植根于传统

综观宜兴紫砂的发展史,自宋初创,明成熟发展,历经千余年,却经久不衰。宜兴紫砂造型古朴典雅,千姿万态,凝聚着艺人们的智慧与心血,永远是年轻艺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因为每一把名壶展现在我们面前,都有着丰富的可以感知的形象和艺术语言,它入木三分地溶入了创作者的思想,不显山露水地流淌着厚重的感情。我们在创新的实践中,深深地懂得传统是创新之源,只有植根于传统,从传统中吸收其营养,我们的创新才能拥有无限的生命力。只有将主要精力放在向传统学习,向经典学习,向名人名作学习,才能从中吸取营养,为我所用,才能不断提高,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何谓创新?著名画家吴冠中说得好,创新“就是要推陈出新,把没有的东西创造出来”,这是多么精辟、独到的见解。紫砂艺术要创新,要与时俱进,要有历史感,因此就得强调紫砂特定的观赏与实用结合的功能。创新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创前人没有制作过的作品,创观赏者没有见过的作品,一句话,就是要别出心裁,创作特色鲜明的、能流传久远的作品。

二、激情为灵感之根,有激情才能永葆创新精神

吴冠中教授对艺术工作者提出了“要献身于艺术”的要求,这也完全适用于从事紫砂艺术创作的我们年轻的这一代。只有时刻准备为艺术而献身,才能永远保持一颗火热的心,也才能永葆艺术的青春。凡事都得用心、细心、实心,要与社会生活保持着紧密的联系;灵感袭来时一定要紧紧地抓住它,并马上付诸行动认真构思;有了构思,就要脚踏实地进行制作。紫砂艺术自问世以来,经千余年艺人们的奇思妙想、精雕细琢,至今成了一枝艺术的奇葩,而自立于工艺美术之林,其深厚的文化涵养将滋润着我们以至永远。紫砂艺术,自发端以来之起点与其他工艺美术品比较,相对要高,原因有二。一是紫砂艺术源起于明代中叶。其时,中国工艺美术品的发展早已进入了成熟期,金、玉、青铜、石、竹和木等及各种民间工艺已呈百花齐放的态势,各类精美工艺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紫砂艺人的创作理念与创作行动。我们在传统的紫砂茗器中可以看到象葡萄壶、南瓜形壶、如意形壶、云龙壶、竹节形壶和玺印类壶等,无论其形制抑或是技艺都有以上工艺品借鉴与运用的影子;二是紫砂器的创作具有厚重的人文色彩。其知识分子对艺术的感悟往往是善于去粗存精而领引时代的潮流,采其长者而扬之,取其善者而用之,所以,传统茗器诸如曼生十八式、圣思杯与鸣远小品等,无不体现着文化人介入紫砂壶创作的独特之长;三是长江三角洲的文明在整个华夏文明中所体现的高度发展的态势,是历史的真实。虽然江南一带的文明要稍晚于北方,但自蛮荒之境得遇开发,其文明程度,因为借助了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而神速提升。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能工巧匠,紫砂艺术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环境而能长足发展。民间艺人诸如时大彬等人则利用江南绝佳山水和物产资源,创作了诸多的紫砂茗器,从而丰富了紫砂壶的创作思想,拓宽了紫砂壶的创作渠道。综上所述,紫砂壶艺术虽属大器晚成,但有后来居上之势,究其原因,不外乎艺人们的创作与创新激情和艺人们的喜好及孜孜以求。

三、充分发掘紫砂的特点,不舍本求末

任何的艺术都离不开与时俱进的发展和创新。[2]近年来,紫砂艺术在发展中壮大,在壮大中提高。就工艺精良而言,几近无可挑剔的境界。品种类型之多,装饰形式之美,可以称得上是登峰造极。艺术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一方面,由于紫砂艺术是一门张扬个性的艺术,这就需要各类从艺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的创作激情源自厚重理论和反复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也应该不断总结,在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紫砂的创作,必须尊重紫砂艺术的发展规律,这是因为,紫砂的独特材质、胎骨和里外不施釉,使紫砂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这也是紫砂艺术不同于其它陶艺的根本之处,所以所有的创作不应该脱离这一特点,否则的话,就无紫砂艺术可言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现实中的一些所谓的创作,往往是张冠李戴,虎头蛇尾,缺乏自身特色。没有特色的艺术就不是艺术。紫砂的创作,需要有多种装饰的手法凸显其美。就现有的装饰手段而言,已经十分丰富多彩了。用雕、刻、印、染、镶、嵌,以及清时所创的局部点彩、用其他非紫砂材质的装配等。然而任何艺术的进步都包含着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因为有了这种创新,才会有金银丝的镶嵌,才能有五色土的绞泥。一切有志于创新紫砂艺术的人士,都应将更新更美的装饰手段作为自己创作的主攻方向和一贯追求。我们坚信,更多地可以运用在紫砂艺术上的装饰工艺就象“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人们尚未发现和获得的、但又肯定其有的元素一样——我们应该确信和扶持它们的存在和成长,甚至给予大力的张扬。紫砂的创作,必须同生活实用和环境美化紧密结合。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品品种繁多,且美不胜收,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审美情趣的变革,有的正逐步发生着变化。紫砂艺术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就是因为我们的作品和产品自觉或不自觉地一直在沿着生活实用和美化环境二者紧密结合的轨迹前进。简而言之,我们的紫砂创作,应着力于艺术和实用的有机结合,这样的创作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与时俱进”,涵盖了各种不同思维和不同领域的创作要求。紫砂艺术自明清以来,盛极一时,我们有理由以中国自己的这一独特工艺和创新,向更宽广的领域和更丰富的文化层面作突飞猛进的推动,以保持紫砂创作队伍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较高的素质,让更多的人理解和喜爱紫砂艺术,让紫砂艺术始终能以更多的创新行动来满足社会的不断需求。

四、紫砂的造型要源于自然而能超然于自然

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方非一式,圆无一相,可说是一座壶艺造型的宝库[3]。从源而言,有取材于自然的——这里主要是指动物和植物两项内容。动物有飞禽、游鱼、走兽甚至是人物;植物有树木、藤草、花卉和蔬菜。这些都是壶艺造型、装饰的重要题材。从形而言,有借形改形,亦即借古代陶瓷器、青铜器、漆器、竹木器和玉石器等之形。还有生产、生活用器具,如包、帽及乐器等实物之形的改装形等;从体而言,有几何体,即运用点线面结合构成的壶体造型,有正方、长方、锥形、菱形、梯形与扁长型等体;从轮廓而言,有自体伸缩,其中有整体的伸缩和局部的伸缩两种,这和造型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是不相同的,它是特指构成造型的轮廓,整体的、局部的向高度伸展,或向扁平压缩、扩张,以求得意料之外的效果;从纹饰而言,有抽象启示,如天上云纹的变幻、烟雾的萦绕、石的花纹、山的皱褶等。这些都是紫砂壶传统的、造型创新的源头。造型要有神态。紫砂壶的形制确定之后,以艺术的手法表现神态,最重要的,一是采用写实的手法,一是采用变化的方法。写实则力求形象逼真,变化则在似与不似之间,能给人以浓郁的回味,或给人以动与静的感受。造型要有气度,它包括作者的个性和风格的体现、气质的体现。紫砂造型有的清秀飘逸,有的古朴淳厚,有的轻快明朗,有的粗犷简雅,有的则拟人化,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淑如佳人,宝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衲如仁人,廉洁如高士,脱尘如处子。造型的型、气,成就了造型的美,给人以激动,给人以愉悦,给人以享受。

紫砂工艺论文篇(4)

关键词:传统造型;创作;紫砂壶;分类;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5-156 -01

周高起说:“陶曷取诸?取诸其制,以本山上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人们的喜欢和推崇,因为艺术与物质上的结合使它充满生命力。由于传统工艺与大自然物质世界相结合,赐予了紫砂壶生命,这里我大胆的试论一下我对紫砂壶传统工艺的看法:

一、传统工艺

传统工艺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作技艺和工艺美学方面等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宜兴紫砂工艺属于中国传统手工艺范畴,在明代中期以后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工艺体系,在后来的传承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宜兴紫砂制陶的传统工艺很有技术含量,其工艺技术相当合理且思想具有内涵性,对当代紫砂艺术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历史悠久的紫砂传统工艺,是贯穿古今的物质文化相结合的完美体现,是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融合,它是通过手工艺体现的精神文化,对于研究传统工艺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我们想认识传统工艺就必须对手艺有所研究,去深入地了解手艺的特点,掌握技术要领。最好的办法是学会手艺,亲自去体验和认识,进行理论思考。

二、创作

从造型的美学功能和文化功能出发,总结提炼古代紫砂茶壶造型的特点和美学法则,并从中挖掘出有利于现代产品设计的造型元素和造型语言;最后运用演绎紫砂茶壶传统造型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启示。

宜兴紫砂壶在传承、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塑造了不朽的形象和艺术生命,彰显着时代的特征。不过在传统中也出现了不少新的壶体造型,注入新的元素这种带有现代气息的紫砂壶,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中展示出有别于传统造型的独特魅力.成为一种新的壶艺门类而充满生命力。

三、分类

紫砂传统造型分为、花货、光货、筋瓤货三大类型。自然形体,俗称“花货”,是三大造型体系中个性鲜明、风格突出的一大类别。紫砂花货以自然界中瓜果花木、虫鱼鸟兽为题材,模拟自然形体的造型,在传统方圆、几何形体上进行堆雕装饰,借型改装,自然逼真,总的要求是宁简勿繁。紫砂花货的创作者常常深入到大自然中,通过实地观察、汲取生活中千奇百怪的自然形象,巧运匠心,创制出一件件新作品来。龙狮虎豹、松柏梅桩、梅兰竹菊,天上地下、山巅水中、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会在紫砂花货上体现出来,通过师法造化的捏塑,成为精美的工艺品。文人与艺人常常说的一句话便是“艺术源于生活”。几何形体(又称光货),是以几何图形的线条装饰壶体的,有的器型本身就是一种几何图形。筋纹形体(筋瓤货),这类形体的造型特点是将壶体等分成若干部分,再组成精确严密的整体结构,然后统一成完整的壶体。

四、发展

中国传统的百工技艺从百年前的社会改造开始就迅速地衰落,传统工艺在40年代已经奄奄一息,但传统是由历代先人的智慧聚集形成的,离开了传统匠人就没有力量了。匠人的工作最不具有个人色彩,他们的力量是因为在他们的工作中体现了历代先人的智慧,若依靠个人力量,这力量很快就会衰竭。

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传统工艺变成了传家宝,这种工艺制品以其古老的手艺和传统的造型在生活环境中重新被定位,所以在价格体系中这些工艺制品也得到了相应的位置,变成了高档制品。

五、成长

通过中国传统造型元素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中国造型元素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在新的科学技术与思想观念的冲击下而不断的发生阐变,而其中的内涵文化则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中国所独自拥有的,也是中国民族形式的灵魂之所在。

紫砂工艺之所以能够得到深入的发展,其作品的成功的、成熟的,首先是由于紫砂壶手工制作者坚持手工成型方式,不断与陶瓷材料进行最原始的交流,并深入理解和充分挖掘紫砂陶土的独特属性,通过一代一代师徒传承的方式积累下来,形成了成熟的经验体系。其次是工艺的不断深化与使用者对功能和审美的判断有着密切的关联。

自明代中期之后,精工细作,技艺兼容,形成了超乎寻常的严谨、精致,风格典雅秀逸,古意盎然,同时又发挥了无釉陶的特点,充分显示胎体原材料的质地和色彩,在陶器世界里,其精致严格可谓独树一帜。相信在新时代中,紫砂壶会以他独特的魅力,促进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生活的再发展。

参考文献:

[1] 宜兴紫砂陶.

紫砂工艺论文篇(5)

关键词:紫砂;艺术;工艺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0-139-1

宜兴紫砂是我国具有优秀民族传统的实用工艺美术陶瓷,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艺术成就,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在名家辈出的“瓷器之国”――中国,宜兴紫砂陶何以在陶瓷艺术中独树一帜,异纷存彩、经久不衰?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 鉴赏紫砂壶款一方面是鉴别壶的作者,或题诗镌铭的作者,另一方面是欣赏题诗内容、镌刻的书画、还有金石篆刻。紫砂壶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被誉为“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

近年来随着砂艺热潮的兴起、传统的茶文化与陶文化的推广,热爱紫砂艺术的人士日益增多。较高档次的佳作生产,究属数量有限,远不能满足各界人士玩赏上的需求,尤其高雅名作,更是稀少。因此社会上出现了极少数缺乏艺术道德的工匠,串通一些不讲商业道德的狡商市侩,不择手段地乘机猎取暴利,假冒名家印鉴,各种等级的劣质精品,充斥市场,蒙蔽众多砂艺爱好者的眼睛。论完紫砂艺术文化背景的魅力,再站在收藏价值的角度上,细细品位欣赏紫砂艺术之美,又可以大致细分为五个方面:形、泥、工、款、功。

所谓的“形”,就是壶的形象。“圆形壶”须骨肉亭匀、珠圆玉润;“方形壶”须轮廓分明、线面挺阔;“仿生壶”须主次分明,视觉和谐;“筋纹类”须纹理清晰,口盖严密。以上 所提及的几点只是紫砂业内制壶的基本要求,如果想企及“形之美”的境界,还必须在造型方面多下功夫。紫砂壶的造型,虽有古老传承下来的制壶条规,但“方非一式、圆无一相”,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在艺术的基础上融合,采天地自然之绝美意境,创源于前师之未有形态,乃是紫砂造型艺术的境界追求。另外,造型的成功优劣还与造型的气度息息相关。而作品造型的气度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作者自身的文化涵养和精神品质。一件作品包含了作者的个性表现、风格体现、文化层次和气质修养。只有时刻注意丰富作者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提高心性修为的境界,才能使作品的造型产生体现自身品质的独有美态:有的清秀飘逸,有的古朴敦厚;有的轻快明朗,有的粗犷简雅;若旨欲拟人则人间百态栩栩如生,其神跃然壶上: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飘逸如仙子,脱尘如衲子……纵观造型的气与形,如果给人以造型艺术的美感的话,则购买收藏时便会是先入为主的选择。

所谓“泥”,即是指紫砂壶的材质:泥料的品质。紫砂泥料是一种自然特殊的矿土,内含铁质粘土质粉砂岩,除了顾名思义的“紫泥”之外,还有绿泥、红泥。 虽然紫砂原矿的颜色只有三种色彩,但烧制的温度变化、泥料的配比成份不一,可以使烧制后的成品颜色千姿百变,紫砂“五色”之说也似乎再不能用来涵盖修饰紫砂之色彩丰富:紫而不姹、红而不嫣、黑而不墨,如铁如石,胡金胡玉,具百美于三基色。这就是紫砂泥色淋漓尽致的体现,如再在泥中和以粗粒生、熟泥砂等则谷皱周身,珠粒隐现,更是夺目。总的说来,紫砂壶的收藏价值鉴别泥料材质的优劣是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所谓“工”,便是紫砂艺术的工艺品质。紫砂壶由壶身、颈、底、脚、盖、嘴等组成,既具有本身严谨完美的整体,又有与壶身相辅相成构成和谐完美整体的附件。在紫砂壶丰富的工艺线条中有:凹凸线、凹线、圆线、鳝肚线、碗口线、鲫背线、飞线、翻线、云肩线、弄堂线、隐线、侧角线、阴角线、阳角线、方线等变化多端的装饰应用线条相结合使用,使紫砂壶增加工艺上的美感。而由于紫砂壶在工艺处理方面采用手法不同,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类:光货、花货、筋瓤货。光货,圆形珠圆玉润,方器轮廓周正;花货,写实表达逼真,写意表现趣味;筋瓤货,线条脉络有致,卷曲和润。紫砂壶的工艺,可以说是百玩不厌,研旧而出新味。紫砂壶的工艺美是收藏价值的灵魂所在,工艺精良的紫砂壶,给人高昂情绪的激发,给人气质内敛的含蓄……

所谓“款”,即为紫砂壶的款识。简单说就是壶的印款作者,以及何人镌刻的诗词书画。总的说来,紫砂壶又可以分为商品壶和工艺壶。商品壶又有细货、粗货之分,工艺壶则有工艺品壶、特艺品壶、艺术品之分。作品的价值按艺人的成就、艺术价值来论断。而在紫砂壶的装饰方面,“文人的参与”提高了紫砂艺术的身价。紫砂壶的雕刻装饰艺术更是集诗词、书画、文学、篆刻、金石等艺术于一体,提高了装饰层次,深蕴文化内涵,使紫砂壶顺理成章地成为一种艺术文化的珍藏品。

所谓“功”,就是指紫砂壶的功能实用与否。对于紫砂壶功能实用的基本尺度是容量适度、高矮得当、口盖严密及出水流畅。紫砂壶的实用功能,若与其他质地的茶具相比较而言的话,较为理想,暑天泡茶,不易变味。

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宜兴紫砂壶以其得天独厚的泥料,巧夺天工的制作技艺,集符合科学的生产工艺,精美绝伦的器物造型,有口皆碑的实用功能,成为世界名陶。历代宜兴陶瓷工匠用烈火使陶土放出异彩,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千古之谜,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提供了打开这个宝库的钥匙,让我们不断深入地进行紫砂陶的科学研究,探索奥妙,总结经验,古为今用,促进陶都繁荣昌盛,促使宜兴紫砂陶的优秀传统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紫砂工艺论文篇(6)

定位自己需要的紫砂壶

卦卦:最近参加了一场紫砂工艺大师的讲座,发现尽管紫砂壶收藏之热已久,但还是有许多壶友对紫砂壶的认识很懵懂,被“忽悠”的事件时有发生,那么到底怎样挑选合适的紫砂壶呢?

佳玲:最先要确定你对于紫砂壶的定位是什么,一件泡茶的器皿还是一件至爱的收藏?如果你对其的要求“并不高”,那么造型大方合眼、容积合适、出水顺畅。就是一件不错的选择,它的价位亦不高;如果要求不仅于此,对于原料和技艺都有进一步的要求的话,那么价位就是最要优先考虑的了。这也是促使你去收集资料的重要原因。

天上客:在网络上经常争论的一个话题。就是紫砂壶究竟该如何评价,是艺术品还是工艺品。其实工艺品和艺术品并没有绝对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有当工艺品的作者超越了自我。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学识、自己的修养,这样一件作品才升华为艺术品。挑选适合自己的紫砂壶,当然也是从自己各个方面对于紫砂的了解八手的,一味跟风买壶,势必要吃亏的。

徐秀秋:前面两位说得对,挑选所谓“合适的紫砂壶”无疑是一个心理价位与实际产品是否符合的过程。除了确定自己对于紫砂壶的用途之外,就如主持人所言的一样,参加一些紫砂工艺师的讲座和在网络上多多收集一些资料,对于定位自己所需的紫砂壶都是很有帮助的。至于挑选,我还是倾向于自己去实践,因为紫砂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自己的“摸”索,人云亦云是很难找到自己的壶的。

选壶其实是有窍门的

卦卦:的确,购买到适合自己的紫砂壶,是乐事一件,但是挑选紫砂壶有什幺窍门呢?

徐秀秋:挑选紫砂壶要“四看”。一看“造型”,上乘的紫砂壶整体设计均匀,有“精、气、神”。二看“做工”,紫砂壶做工要求严格。好的紫砂壶,在倒水时即使倾斜90℃,盖子也不会掉下来。而好的紫砂壶用手摸时,也不应有粗糙的感觉,应该像婴儿肌肤一样滑。三看“泥料”,用好泥料烧制出来的紫砂壶,没有土的颜色,紫是紫、黄是黄,用得越久,越会像玉器一样温软。四看“壶底的印章或款识”。收藏爱好者应多学习多研究,才能“淘”到精品。

健玲:壶的造型与外观要美,要自己看着舒服满意为佳:壶的质地、胎骨要坚实,色泽要润,选用新壶时可先轻拨壶盖,以音响铿锵轻扬,壶声听来悦耳为佳;选壶时,应首先闻闻壶内有无怪味,一般新壶可略带一点土气味,但油沫味或者人工着色的怪味道则不能要,现在市场上售卖的假冒紫砂壶大部分就是用鞋油擦拭在壶身达到旧壶的效果的。

天上客:壶料的选择以原矿紫砂为优,不能加化工原料,紫砂泥越好,随着壶的使用时间增加,壶将越发光润古雅。壶的精密度要好,壶盖与壶身的紧密程度要好,否则茶香容易散去。测定方法是注水入壶,手压气孔或流口。再倾壶,涓滴不出或壶盖不落都表示精密度高。其实,壶的出水跟“流”的设计最有关系,倾壶倒水时最好能使壶中滚水倒空,出水水束的“集束段”也以长者为佳;而壶把的力度点应接近壶身受水时的中心。注水约3/4,然后慢慢倾壶倒水,顺手为宜。

卦卦:泡茶用的壶与收藏的壶在挑选上又有什幺诀窍呢?壶友们应该从哪里入手学习呢?

天上客:用于收藏的壶一般都是“大家”、“名家”之作,工艺师的名头似乎就决定了壶的价值。但是。个人认为不管一把壶的制作者的名气如何,看待一把壶本身,如果这把壶仅仅是模具做出来的,或者是手工简单复制出来的,不管制壶者的名气如何,我们也就只需要把它当作是一件实用茶具或者工艺品看待,其价格也就不应该太高;反之,如果一把壶凝聚了从设计到制造到烧制各个方面的精华,无论从泥料的选料、练泥、壶的制作成型、明针、刻绘以及到烧制的火候等等都完美无缺,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把壶是一个工艺精品。而只有一把壶突破了原有的格局,充分展示了一个工者对紫砂壶的工艺、历史、内涵的理解,并且推陈出新,在一把壶上融入了自己的艺术创作和艺术修养,那么这样的一把壶才能算得上是艺术品。

观之清代陈鸿寿杨彭年共创的曼生十八式,近代几位大师的作品,如景舟石瓢、提梁,朱可心的报春,蒋蓉的桃壶,后有顾绍培的高风亮节,徐维明的汉韵红木提梁等等,这些作品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极大的突破,或融诗书画印于一壶,足堪艺术品这个称号。然而一旦这个壶型已经有了,后人极尽全力地仿制,或者哪怕原作者再做同一壶款已经没有了原来的底气、耐心和精心,流于形式,那么即便是大师手中出来的东西恐怕也只能算是一个工艺品或者高级实用品而已。

要客观地衡量和评价一把紫砂壶。就需要我们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同时全面地了解紫砂壶的制作过程、工艺流程和原材料、紫砂文化的内涵以及我们对茶道的理解,排除了名利等等因素,从紫砂壶的泥、工、型、艺等等入手,这样才能公正客观地评价和欣赏一把紫砂壶。

紫砂工艺论文篇(7)

关键词:紫砂陶艺;现代意识;意义

1 引言

紫砂陶艺作为一种纯艺术表现形式这里我指的是作为表现的紫砂陶艺,而非日用陶瓷,在当今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中,在当今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在发现中国是当代东方的精神精髓下,无论是观念上,还是形式上,中国现代的紫砂陶艺都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是,就紫砂陶艺的现代意识方面来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注视,尤其是在这个有着悠久的陶瓷艺术发展史的中国,如何来重新考察它所具有的传统文化优势,整合陶瓷语汇资源,提出它的现代意识,无疑有助于中国现代紫砂陶艺的发展。

2 紫砂陶艺的现代意识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紫砂陶艺创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叶,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即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这样一个历史环境背景下产生的。到20世纪90年代,一些赶时髦的艺术家介入紫砂陶艺创作并在全国举行了一些所谓青年紫砂陶艺家作品展,尽管这对紫砂陶艺在中国的造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并未在真正意义上确定紫砂陶艺的现代性,未来的现代紫砂陶艺还在脚下。

强调紫砂陶艺的现代意识,其实质目的就是要紫砂陶艺家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很显然,意识除了抽象的理论思维外,还同实践相关联。所以意识的意向性是同经验主体的实践经验不可分离。紫砂陶艺创作的意识体验实际上是创作者心理上对紫砂陶艺作品的综合反应,它包含着经验主体所具备的文化积淀、教育背景,人生经历、艺术技能等等。而这些恰恰也是创新所具备的基本条件。

意识由于其意向性(internationality),总是呈现为“对……意识”,所以,现代意识实际上应该是“对现代的意识”,现代由于更多地被理解为一个时间领域相对传统而言的历史学范畴术语,而这里所涉及的则是不定期有哲学和文化意义上的倾向。而这方面也正是我们现代紫砂陶艺所忽略的。我们知道,宋瓷何以能够代表华夏文化审美品质,正是因为同宋代思想中的儒、释、道三者的渗透合流分不开,与宋代的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密(下接第63页)切相联。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宋人对自然,对宇宙的认识有所深入,对人本身的认识也较前代深刻许多,因此,宋瓷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

紫砂陶艺的自律理想也是现代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紫砂陶艺自律的原则并不意味着要把紫砂陶艺与现实生活相分开,也不意味着紫砂陶艺与大众参与都是消极的现象。比如现在一些陶吧的兴起,丰富了人民的日常生活,在人的主体性与高技术的发展之间力求找到新的平衡,通过娱乐性艺术排遣工业化时代紧张生活的心理压力,在这里关键是要区分文化价值领域的有效性。在现代社会,艺术价值领域的分化以及它们按照自己的有效性要求处理自己的问题是现代性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紫砂陶艺自律是艺术价值范围内合理化的要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