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it课程学习总结

it课程学习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10 11:50:15

it课程学习总结

it课程学习总结篇(1)

关键词: 行动导向教学 IT职业英语 教学方法 评价体系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IT行业需要大量精通专业知识并具备良好交际能力的复合型IT人才。英语是IT行业的行业语言,英语技能是IT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高职高专IT英语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IT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IT英语的专业性、实用性和技能性的特点,改善教学过程,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IT英语基本语言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满足行业对高素质技能型IT人才的需求。

行动导向教学是上世纪80年代兴起并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是指以行为或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以促进学习者综合能力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行动导向教学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其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更有效地培养职业素质和技能。行动导向教学已得到职业教育界的广泛认可。本文以行为导向教学为理论基础,分析适合高职IT英语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二、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

“行动导向(Handlungsorientierung)教学的基本内涵是通过行动产品引导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主动与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行动导向教学强调通过行动来学习,这里的行动是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进行的有意识的行为。行动导向教学观以学生为主体,学习过程为中心,教师为指导,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而学习”,“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行动导向教学一般不强调对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学习,而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目前,常用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包括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等,这些教学法都强调教师指导下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对象,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行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基于行动导向的IT英语教学方法

IT职业英语是高职高专软件、网络、电子、通信等计算机类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IT职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使用电话沟通,进行商务交流,解答常见的技术咨询,阅读IT英语文章,收发商务信函等。针对IT英语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职业教育中典型的行动导向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是教师将授课内容融入项目中,指导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中,学生是设计、实施、评价的主体,教师则充当指导者和提供咨询者的角色,学习过程是一个人人参与、共同协作、创造性的活动过程。通过项目的进行,学生可以综合运用已经学习的知识技能,也能学习新的技能,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

项目教学的关键是设计好项目。IT职业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以教学目标和内容为指导,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结合IT企业的实际工作和业务设计适合高职学生特点和IT职业英语课程的项目。如新软件产品是IT英语教学中设计的项目之一。(1)教师布置项目,学生自由分组,每组6-8人。教师引导学生以项目组为单位细化项目,将此项目分解为若干子项目,制订计划。下表为细化的项目表。

表一 新软件产品项目教学表

(2)制订计划。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细化的项目,分配个组员的角色和任务,并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呈现教学成果。(3)实施项目。学生按照所分配的角色和任务,按步骤完成项目,并按照计划进行学习成果展示。(4)反馈和评价。学习成果展示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评价。学生要进行自我评价、组内互评和组际互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人表现和小组的团体表现进行总体评价,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最佳方案。通过完成项目,学生犹如置身真实的IT工作环境中,熟悉了工作流程,有效地提升了关键职业能力。

2.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情境教学法的一种,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教学方法。在角色扮演法的运用中,教师要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准备材料,创设情境,划分角色;表演展示前,教师可选择与程度较好的一组同学一起表演作为范例;表演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并做出点评。

IT英语课程的商务对话部分,多采用此教学法,例如在First Day At Work一单元中,可以让学生扮演Frank、前台、同事、经理等角色,模拟Frank第一天到IT企业报到的情景。下表为根据教材中对话内容设计的Frank和前台Lily的角色卡。学生通过大量的角色扮演,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提高了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实操能力。

表二 Frank和Lily的角色卡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指通过职业活动中典型化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和研究,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中,(1)在准备阶段,教师根据IT英语教学内容精选案例,详细描述相关背景知识,并设计矛盾冲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2)在实施阶段,教师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围绕中心问题进行自由讨论。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3)在总结阶段,教师根据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新颖独特见解,指出讨论中的问题和不足。

IT英语课程的Email写作部分,多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选择IT企业中典型的Email的案例,通过分析比较案例,学生掌握Email的写作方法。同时,教师根据教学的主要内容,结合IT企业的实际,每个单元都设计一个案例。下表为依据第五单元“With Customers”设计的因运输和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客户投诉的案例,要求学生以会议形式讨论如何处理客户投诉,并在讨论后给客户写道歉信。在案例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发现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

表三 客户投诉案例

4.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是在交际教学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指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为具体的任务(也就是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掌握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可以分为“设置任务”、“准备任务”、“实践任务”、“总结评估”四个步骤。例如在课文“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Components”的学习中,就采用了任务教学法。(1)课前一周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以讲师的身份向听众讲解电脑的基本元件。(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了讲稿和PPT。(3)课堂上,各组进行展示,有些组的学生甚至带来了旧电脑中的电脑元件,如CPU、内存条等,并利用教室多媒体设备中的键盘、鼠标、话筒等设备作为演讲中的展示道具。通过展示,学生不仅掌握了电脑元件的英文术语,而且描述了各元件的功能。学生通过观看其他组的演示可获得启示,调整本组的演讲。(4)全部展示完毕后,教师组织讨论并进行评价和反馈,并通过串讲课文,总结和回顾知识点,即可达到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目的。

实践证明,任务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体验成功,认识不足,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在真实和模拟的情境中综合应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并将其内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四、基于行动导向的评价体系

随着高职英语课程改革,IT职业英语逐步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过程,学生参与到学习计划的制订、学习任务的实施、学习成果的评价中。IT职业英语课程的评价模式要由单一的笔试考核转变为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即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

1.评价方式

评价应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IT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跟踪和记录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和自主学习过程,形成学习档案,包括课前准备、课堂表现和任务完成等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可以在学习中为学生提供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励学生不断反思学习过程,及时调整和完善学习行为。终结性评价要采取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形式,真实全面地考评学生的IT英语学习情况。

2.评价标准

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封闭式”学习任务要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而“开放式”的学习任务则采用多元评价标准。

3.评价主体

教师、学生个体和学生团体都是评价的主体,要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结果兼顾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际互评和教师评价。

同时,教师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学生的表现和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应以积极的正面评价为主,多采用肯定、鼓励、表扬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获得成就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总之,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评价应注重考核学生的IT职业英语的实用能力,注重过程性评价,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建立全方位、有效激励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结语

实践证明,行动导向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地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必要的职业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冲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探索,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IT职业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1]葛廷友.项目教学法及其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2.

[2]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孔婷.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策略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12.

it课程学习总结篇(2)

【关键词】:试卷讲评 教学方法 效益

一、充分做好讲评前的准备工作

(一)精心选择试卷和限时训练量,确保质量

每次布置的训练我肯定是自己亲自先做过一遍的。我甚至会预先告诉学生试卷的难度情况,有时可以激发他们去获得较高的分值,有时提醒他们将面临较难试卷的考验。

(二)仔细观察学生考试或训练的过程

我一直倾向于在课堂时间内指导学生训练,课后的英语作业的效果教师都是有同感的。每次我全程观察和关注学生的状态。我总和学生说,虽然我很忙,但和你们在一起的时候我总是很专注的,我专注于他们的做题状态和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在这些现象和他们的每次考试成绩之间发现一些值得大家注意的问题。当然在学生做训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状态还是需要我及时制止并加以正确引导的。如: 为了获取好看的分数或懒得动脑,交头接耳、眼睛斜视、翻阅词典或书籍等。

(三)认真批改试卷并发现学生的困难

在这种优势下,我在试卷批改方面应该比一些教师要多。我有作业布置必须有作业批改的,并且是及时地。阅卷方式有以下几种: 运用答题卡,批出分数,研究电脑提供的数据信息; 手工批改,运用标记法批注可以比较容易看出一道题目的错误率的高低; 学生互批后,用答题卡在学生中统计好错误集中的题目; 作文的批改耗时,但是认真选题后,把一次作文练习的功能放大到极致。先批改分类,面批部分提出修改意见或引导学生注意几个存在问题,选出优秀习作课堂展示。在批改试卷的过程中一定要搞清楚每道题的错误率和学生的失分原因,在试卷评讲时要了解哪些题目是全班学生的普遍现象,哪那些题目是全班学生的个别现象。

( 四)讲评前分析数据,提高试卷讲评课效率

1、分析学生需求,制定多元化教学目标。

2、试卷的数据统计和量化分析( 平均分、各题得分率、分数段、最高/底分等) 。

二、讲评中优化讲评过程,提高讲评效率

一般讲评课先导入,评价试卷,分析成绩,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忌: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讲评试卷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问答式讲评( 师—生 生—师 生—生) 。

(二)讨论式讲评( 展示思维过程、暴露思维误区) 。

(三)文章标题( title) 的讲评( ( 生) 说明答案,陈述理由) ,暴露思维误区( 如: 过渡概括、以偏概全等) 。

(四)师生分析语篇,分段概括( 分清facts /details; general /specific 等) ,然后师生一起分析: 文章的标题的特点应该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最后归纳总结其特点: 概括性、针对性、醒目性。

(五)拓展式讲评( 分类、对比、归纳、联想) 形成知识网络、总结语言规律。

例如: —How long will it be ______ we meet again?

—It all depends.

A. when B. before C. until D. that

[答案: B]

It will be three years he comes back home.

It is / has been five years he came back.

It was in the morning he reached the town.

It was morning he arrived at the city.

It was not he returned that I started to leave here.

翻译: 1、过不了多久他就会返回学校。2、他离开家已经整整一年了。

三、讲评后及时巩固消化,注重总结反思

(一)精心设计补偿练习( 主要是语言知识题和微技能训练题) 。在设计补偿练习时,教师不妨发挥一下创造性,将原来的考题改换下形式。可以是变式训练( 变换语境、变换结构、变换练习形式) 。这样可以让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一步扩大讲评的效果。

例如: —What did the girl come to your house for?

—She wanted to borrow a book, she has never read _______ before.

A. one B. the one C. what D. that

[答案: A]

拓展: Going to unversity was an unforgettable moment _______ I will always treasure.

A. that B. what C. it D. one

[答案: D]

(二)整理消化讲评内容。1、归类整理错题; 2、积累语言知识( 课外词汇、重要短语、精彩句子等) ; 3、重温经典语篇完形和阅读等。

(三)总结反思考试得失特别是阶段性大型考试。总结学习

目标有没有实现。学习过程,比如: 预习、上课、作业、复习等还是不是存在问题,学习方法是否行之有效,学习态度是否端正,今后如何改进? 因为高考前,学生总习惯于回顾复习一下以前做过的试卷,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但是要把平时所有的试卷都积攒起来那是不太现实的。所以要求学生养成建立错误档案的习惯。

总之,试卷讲评课是高三复习阶段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课前课后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那么一节高三试题讲评课才会让学生记忆犹新,信心百倍,高三的教学效益才能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Z],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0)。

it课程学习总结篇(3)

【关键词】 导学案 初中英语教学 设计模板

1. 导学案的复习回顾

导学案的内容不仅要包涵整个课堂教学,还应该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等也融入其中,增加一些必要的task,也可以将整个课堂内容和复习内容编写为:section A(1), section A (2),section B 和self-check。section A是整个导案的基础词汇学习和引子,section B是导学案课本知识的延伸,而self-check是对整个课堂的回顾和总结。

2. 常用导学案设计模板

2.1翻译导学案设计

翻译导学案设计遵循的原则是:难度事宜,尽量涵盖该单元所学的语法要点和词汇,尽可能地贴近生活。例如:

1. 他叫什么名字?他的名字叫Bill。

2. 你现在要去哪里?我正要去我奶奶家。(考查现在进行时)

这些翻译是生活中经常遇见或用到的句子,因此学生在进行翻译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代入,而且这些翻译句子可以将单元中需要注意的词组如:nice to meet you, glad to meet you等让学生们熟知并掌握和应用。

2.2复习课的导学案

复习课的导学案主要涵盖该单元所学习的词组、语法和句子,并能够对要点和难点准备划分。复习课的导学案主要是帮助学生理清课堂所学的难点和要点,并能够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总结和应用。

作文话题中常用的语法句式:

1)介绍一个流程时(First, ... Second, ... Third, ... 或First ... then ... next ... finally ...)

2)表达你喜欢吃的食物――汉堡、热狗、果汁

3)现在进行时的标志:now, listen, look, at the moment等。

4)我的梦想(虚拟语气的使用)

5)表示好处:It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It does us a lot of good; It benefits us quite a lot; It is beneficial to us.

6)表示重要、必要、困难、方便、可能等,如: It is important(necessary,difficult,convenient, possible) for sb. to do sth.; We think it necessary to do sth.;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life. It is important for him to learn English.

3. 导学案遵循的原则

3.1课时化原则

导学案的编写必须紧扣课时进行展开,一方面要对课堂的进度进行合理编排和把握,控制好课堂内容的质和量,另一方面还需要使导学案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有效性和效率原则。

3.2方法性原则

英语学习是有一定的方法和思路的,盲目学习不仅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资源,同时还使得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进行编写导学案时,一定要注意将一些词汇学习技巧、解题思路等融入到导学案当中,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习,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例如,在讲解英语语法过去式时,首先让学生掌握英语过去时常见的词语,如yesterday, last week, three years ago, in 1999等,然后结合案例进行讲解。

例:In the l600’s, travelers from Europe brought (bring) back diamonds from India. (6A 2000上)

She went (go) there yesterday.

This is the story told (tell) by my friend yesterday.

对于英语过去时的讲解,可以结合一般进行时以及将来时等多方面对比讲解,然后再通过一些技巧性讲解,通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关士伟,臧淑梅. 学案设计的理论研究[J]. 教育探索, 2005(08).

[2] 于娜, 殷际文. 谈素质教育中英语课堂的学案导学[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it课程学习总结篇(4)

关键词:人才培养;IT人才;民族地区;普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

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都较缓慢,高等教育更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与其他地区院校相比,西部民族地区普通院校的经费、人才、生源等多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必然会进一步影响民族地区IT人才培养的质量,更难满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IT人才的需求。如何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与信息时代相融合,培养少数民族地区优秀的信息化人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根据本课题组对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工学院、西南林业大学、大理学院、贵州民族学院、贵州财经学院、四川理工学院、西华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以及新疆农业大学等12个西部民族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普通院校的生源、师资和教学等的调研情况,力图从多个角度分析和发现问题,探讨相关应对策略,以提高西部民族地区普通院校本科IT人才的培养质量。

1 主要问题分析

本文所谈的IT人才指“计算机类专业”人才,也就是按照教育部的计算机专业划分标准,包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多个专业的人才。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部,近年来急需大量高素质的IT人才来推进西部地区发展。尽管西部地区高校IT人才的培养数量在日益攀升,但长期以来,用人单位常对刚进入工作岗位的IT毕业生不能迅速胜任工作不满意。随着近年我国IT行业的迅猛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进一步暴露出西部民族地区普通高校培养的IT人才竞争力不足,特别是软件人才缺口大和结构性失衡问题日益突出,凸显了学生就业困难与企业招聘不到可用人才的两难窘境。该问题的实质不是培养的人才过剩,而是供需结构失衡,是高校IT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造成的。它的原因涉及教育体制、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下面主要探讨学校教育方面的因素。

1.1 师生质量状况较差

1.1.1 师资队伍建设落后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民族地区普通院校IT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普遍落后,主要表现在专业教师数量少、学历和知识层次较低、工程实践经验缺乏和职业倦怠问题突出等方面。这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也将造成教与学的恶性循环。

1.1.2 整体生源质量低

据本课题组对西部民族地区的12个最具代表性的普通本科院校近年IT专业的招生情况和大学生学习状况调研发现,这些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生源质量整体不高,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较薄弱、领悟能力差、学习效率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大部分学生要想扎实学好多学科交叉且知识更新较快的计算机类专业显得力不从心。

1.2 专业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偏失

尽管当前计算机类专业已经在规模上快速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但计算机类专业教育的内涵并未能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快速转变,因此,作为计算机类专业大众教育主要承担者的地方高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受传统精英教育和当前重点大学的影响,目前很多民族地区普通院校的专业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主要仿照研究型大学来设置,虽也有少数院校在尝试以培养为地方社会发展服务和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IT人才,但因高校间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的趋同性过强、缺乏自我特色、与社会实际需求不一致等,或因领导与教师的观念、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等多方面因素而未能切实按计划进行,培养出来的学生仍然与社会需求脱节严重。

1.3 教学体系建设落后

当前,我国很多地方普通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还受美国“91教学计划”和本专业理论体系影响,不能解放思想,教学体系建设存在诸多明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专业的发展,造成其培养的人才质量与市场需求相差甚远。本课题组对前述12个西部民族地区普通院校教学体系情况调研发现,很多学校存在如下不足:课程设置不严谨(如未开设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陈旧、缺乏面向实际工程的教学与实训以致学生难以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意义,更无法具体应用于实践;教学方法落后、教师的教学改革观念不强,教学管理保守呆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编程与开发能力普遍较低等。

2 提高民族地区普通院校IT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

2.1 科学制订专业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将计算机专业人才分成科学型、工程型和应用型3类。生源质量、师资队伍水平、办学条件和教育经费等多方面原因决定了民族地区普通院校难以按研究型大学的教学要求来培养人才,应定位于着重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由于不同地区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地理环境、发展战略及优势、发展方式和途径上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各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和质量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科学地制订民族地区普通院校IT相关专业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需要考虑以下两方面。

2.1.1 调整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学校要找准其为社会服务的空间范畴,即高校在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时所涵盖的地理区域或行业范围。然后,根据其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IT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规格,使培养的人才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企业的需要相对称。广西师范学院地处南宁市,由于广西的IT产业比较落后,而周边珠三角地区IT产业旺盛,IT人才需求量大,往年计算机类毕业生主要在两广地区就业,其社会服务空间主要是“立足广西,面向泛珠三角,辐射全国”。学校需要把握该社会服务空间的区域社会发展动态和趋向,深入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状况,调整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合理与可行的人才定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2.1.2 制定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不同层次高校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不一样,高校之间不应盲目攀比。学校需要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办学性质、服务方向、办学优势与办学条件等校情客观地进行专业定位,制订具有自身特色的满足IT产业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IT人才,从而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在高等教育大系统中取得应有的地位。因此,根据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和布局情况,民族地区普通院校应该坚持面向地方,把地方区域发展需要和行业用人需求作为IT专业教育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打造民族地区高校自身学科优势与特色,才能培养和造就大量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地方IT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才能不断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实现学校和地方区域社会发展的双赢。

2.2 根据社会实际需求进行教学改革

下面结合笔者在西部民族地区普通院校从事一线教学的相关经验,以及到软件企业顶岗锻炼和对IT市场调研的体会与总结,谈谈对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2.2.1 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工程型和应用型的人才。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实情,占全国高校总数90%以上的地方高校,包括西部民族地区普通本科院校应该以培养这类人才为己任,应切合实际转变教学观念,抛弃以前的教育模式,密切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培养不但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且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应用型IT人才为目的,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2.2.2 改革教学体系与课程体系

学校要及时把握社会和行业发展动向,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不同的培养方向。例如,未来软件行业的热门发展方向有web与分布式应用、移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嵌入式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等。在课程的设置上,需要密切结合培养方向有所偏重有所取舍地设计课程,构建相应的课程群;学校宜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在不删减和压缩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尽量加大专业选修课比例;对于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须有相应的课程设计引导和课程设计实施环节,课程设计内容应与时俱进,紧扣行业当前和将来的需要,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后能迅速进入实践环节,通过实践应用提升对知识理论的理解和吸收水平。

应注意的是,教学体系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不能任意和随意,更不能急功近利,而应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且必须是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符合学校自身发展实际,否则就会导致把本科院校变成技能培训基地。

2.2.3 作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学习引导教育工作

根据本课题组对西部民族地区多个普通本科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各学校普遍没能给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指导和专业思想教育,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低、专业自豪感不断下降,更谈不上对未来的职业或学习生涯有所规划,从而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生活较迷茫,甚至消极,这将对教学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学习的引导教育非常必要。引导教育老师的选择非常关键,应该选择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且对本专业与行业市场的发展动态比较了解的老师来担任,以便引导教育的具体内容能更好地与专业教学密切结合、紧跟社会发展动向,学生更有目标和科学有效地进行专业学习。

2.2.4 强化学生计算思维,提高编程能力

编程是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检验计算机类毕业生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此外,软件企业选拔人才也主要考查编程能力。我们的市场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普通院校(包括民族地区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独立编程能力普遍较低,对前述12个代表性院校的广大师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发现,教师在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上多侧重于语法等表面知识的灌输和识记,忽视对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工程项目思想的教导和训练;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编程能力和工程项目开发能力较低,在学了多门程序设计课程后到将毕业时还难以独立完成编程工作。

培养IT专业学生的良好编程能力和软件设计开发能力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专业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专业课程,特别是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上,要充分重视教会学生问题求解的思路和方法,利用计算机编程解决复杂问题与工程问题的能力。课程教学的重点不只是编写代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算法思想与问题求解的思路,并最终形成计算思维。同时,还要改变传统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偏重理论的模式,加强上机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外的程序设计和实际工程项目案例的学习和实践训练,让学生能够在大量的编程实践和项目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论、在学习过程中拓展思维,逐步巩固和提高编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2.2.5 加强工程教育,建设实践实训平台

民族地区普通本科院校的IT教育普遍仍过于偏重理论教学,实践训练不足,尤其是缺少工程化和产业化的实践训练。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IT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加强实践和工程训练。学校可以探索由教授或有工程项目经验的教师组建专业工作室,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基地,加强工程实训教育。

开展校企合作,可聘请企业专家人校指导和参与教学,把学生送入企业,观摩、学习、参与企业的项目实施过程,紧跟前沿技术,让学生更早地与企业接触,掌握业界最新的发展趋势,让学生有参与项目实践的机会,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锻炼沟通与协作精神等。

民族地区普通院校多位于偏远的中小城市,1T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有限,很难能把所有学生都送到软件企业实习和实训,需要寻找其他途径给部分学生提供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训平台。通过由专业水平较高、工程经验丰富的教师创建专业工作室或实验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项目为主导开展工程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办法。

2.3 主动创造条件,努力提高生源质量

2.3.1 以实力吸引好生源

西部民族地区院校要密切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学校自身条件和特色,努力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想方设法提高科研、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的办学实力和影响度,赢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创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区域特色品牌专业,甚至全国的特色品牌专业,以实力吸引更多优秀生源。

2.3.2 发展专升本教育

在庞大的高职学生群体中,存在不少因各种原因而未能进入本科院校学习的学生。如高考发挥失常的、通过了三本分数线但家庭条件不允许的、贫困地区教学条件差影响学习成绩等。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强,求知欲旺盛,在经过高职阶段的学习后,尽管文化课基础比普通本科学生要薄弱,但动手能力较强,职业意识强。因此,发展专升本教育,既能使部分优秀高职学生有望继续深造、满足家长让子女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愿望,又可为西部民族地区本科院校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提供良好生源。

2.3.3 科学地主动宣传

媒体对学校招生工作的_报道直接关系到该校的社会形象,因此,一般西部民族地区普通院校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小,进行科学的主动宣传,树立良好形象,扩大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可吸引一些优秀生源,从而提高生源质量。学校需要重视对社会媒体宣传口径的引导,多角度、多层次挖掘新闻点展示其教学、科研、师资、设备、实训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特色和亮点,展示学校在IT专业教育中的优势。当然,学校主动宣传工作须务实,切忌浮夸和无中生有,否则结果必得其反。

it课程学习总结篇(5)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省级教改项目(JXJG-14-17-10),江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8891209)

摘要:在教育部全面推行“卓越计划”的背景下,传统的IT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离社会的发展需求渐远,因此本文所研究的IT“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探索,着力培养一批具备“高端、应用、国际化”显著特征的IT专业人才。IT“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总体上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起点,重点分析经济发展特别是地方经济高素质IT人才在能力素质上的市场需求、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资源禀赋与资源约束、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等,演绎推理出IT“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标准,并通过TOPCARES-CDIO循环进行修订与完善。

关键词 :IT“卓越工程师”;TOPCARES-CDIO;培养标准

引言

CDIO自实施以来,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国家的大学加入到CDIO合作计划中,共同继续开发和完善CDIO。2003年起,企业家周立功发起了3+1教育模式,江西理工大学率先开展了这一CDIO性质的教学模式,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继承CDIO的基础上,根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和IT行业的人才需求标准,针对学院IT专业的设置情况,对CDIO能力培养大纲做了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构建了具有IT特色的TOPCARESCDIO“八大能力”指标体系。“TOPCARES”的每一个字母代表一种能力,分别是:Technical knowledge and reasoning(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Open minded and innovation(开放式思维与创新)、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skills(个人职业能力)、Communication and teamwork(沟通能力与团队工作)、Attitude and manner(态度与习惯)、Responsibility(责任感)、Ethical values(价值观)、Social contribution byapplication practice(应用创造社会价值)。

培养健全人格、个性突出、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工程素质高,具有宽厚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以及一定经济管理知识,具有系统、扎实的信息学科和计算机学科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了解本学科的知识组织结构、学科形态、典型方法、核心知识以及学科基本工作流程方式,能在计算机软/硬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工程以及信息技术等领域,从事工程科学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软/硬件产品研发以及信息工程系统规划、建设与运行等方面工作的未来卓越IT工程师。

1、IT“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思路

在总结多年来构建IT应用型专业教学体系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东软学院依据培养应用型IT人才“TOPCARES-CDIO”八大能力指标,制定了T-C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了理论学期课程T-C项目实训体系和的实践学期T-C项目实训体系,形成了以项目实训为手段,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贯穿大学全程的T-C项目实训体系,全面实施了T-C人才培养新模式。具有东软学院特色的TOPCARES-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实施是培养IT“卓越工程师”,创建高水平IT应用型工程教育的成功范例,在TOPCARES-CDIO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特色进行地方化优化IT“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思路,创建“夯实基础、能力导向、创新机制、校企联动、国际合作、个性培养、拔尖示范”的IT“卓越工程师” 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⑴ 夯实基础。强化基础,拓宽知识,关注学生发展潜力,使学生在知识系统、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方面达到高水平大学的高水准。

⑵ 能力导向。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建立有效的教育管理机制,鼓励和吸引高素质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国际视野、主动实践、追求创新”的自觉性,开展“基于问题”和“基于项目”的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实际、注重实践、勇于创新,努力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生工程意识、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培养。

⑶ 创新机制。创立培养优秀拔尖人才的新思路和新机制,实行个性化培养计划,特别是要切实推进学分制、双导师制,建立基于能力为导向的学业评价体系,构建校企战略联盟。

⑷ 校企联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和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的选拔,以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让企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培养内容、培养方案、培养模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学生参与企业工程研发或兼职上岗;明确多导师制,构建进入计算机技术前沿的人才“知识系统、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培养模式。

⑸ 国际合作。不断拓展中外合作工程教育模式,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能力。

⑹ 个性培养。根据学生特质,多样发展,可以对学生量身订制或由学生自主设计,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和学习实践要求。

⑺ 拔尖示范。探索“开放式”办学的思路,以点带面,通过拔尖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动其它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

2、IT“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

IT“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总体上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起点,重点分析经济发展特别是地方经济高素质IT人才在能力素质上的市场需求、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资源禀赋与资源约束、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等,演绎推理出IT“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标准,并通过TOPCARES-CDIO循环进行修订与完善。

⑴ 借鉴并改进TOPCARES-CDIO培养模式

借鉴TOPCARES-CDIO的培养模式,根据高校和地方特点,构建IT“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新模式。由于IT工程教育培养的人才要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培养模式就必须结合具体的IT项目工程和项目实践。根据TOPCARES-CDIO的标准,在教学大纲制定上要基于实际的项目工程需求分析,制定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培养目标必须分析当前和未来IT企业对人才的各方面需求。因此,在制定IT“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时,把一课程的开设都要与项目工程的全过程紧密结合。

⑵ 构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IT工程教育课程体系

制定IT“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计划方案中,理论、实践、创新、素养紧密结合,以IT“大工程观”为指导,借鉴现有IT工程教育的成功案例,根据地方院校特点,构建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技能基础课程、思想教育课、实践和创新教育课程构成的“六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实施“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教育模式。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当前和未来IT工程领域提供优秀人才。

⑶ 在校学习和企业实训相结合

企业和学校双方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着力于“商业创新+技术驱动”的模式,共同推进IT“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并共同开拓市场,针对高校、企业开展大学生、企业员工及管理者的IT工程师方面的培训及相关咨询服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水平以及创新能力。通过在工作中参与IT工程项目方案的设计、开发,或提出工程项目推进中的优化方案,并参与设计、开发、检测及全面质量管理的相关评价,具有独特判断力和创意,提出独立技术见解,培养现代IT项目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开创了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新模式。

3、IT“卓越工程师” 培养方案

通过参与实践课程、企业工程项目和各类交流项目,培养个性健全、情操高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工程实践能力强、掌握各种编程软件、控制、管理和信息处理技术、能在IT领域从事工程设计、开发、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够跟踪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能适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工程师。

⑴ 组建IT“卓越工程师”实验班

组建IT“卓越工程师”实验班,在大一新生第一学年结束后组建实验班,采用自愿申请原则,通过综合测试进行择优录用,在开班后进行动态淘汰和退出自愿的原则。在IT“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将会高于普遍性要求,实行动态淘汰,为学生持续不断的进步提供压力。

⑵ IT“卓越工程师”实验班教学及其日常管理模式的创新建立“2+1+1”三段式培养模式,以工程能力和素质培养四年不断线为原则,将工程项目案例教学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采用三级导师制,分别由基础普及、专项提高、企业实训的教师和工程师担任,实行联合交叉指导。企业导师不仅指导学生在企业的实训,还在大一和大二阶段指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上的结合,把企业具体要求提前传送给学生。校方导师主要是指导学生的理论知识、态度与习惯、价值观、毕业设计、培养计划等。

⑶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思路

通过构建以IT专业工程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围绕IT工程项目开展项目实践教学、编著适应项目实践教学模块化教学需要的特色系列教材、深化校企专业教育合作、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师资队伍、加强校企产学研连贯合作,完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等途径,培养IT企业真正需要的、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的IT“卓越工程师”,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共同构成IT“卓越工程师”所必需的专业能力,为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理论教学模块和专业实践模块并重。

4、小结

以现代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IT工程为背景,以IT工程项目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项目意识、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IT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及基本技能,能在IT工程领域,从事IT工程设计与技术开发、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具有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高素质特点,富有社会责任感,能在IT工程领域和行业起引领作用、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涂振宇.CDIO工程教育理论与实践探析——以南昌工程学院为例[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1):59-62.

[2] 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5-79.

[3] 吕迎春.论工程教育模式下的人才创新能力培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4(3):22-25.

[4] 钱锋.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四个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5):88-91.

it课程学习总结篇(6)

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方法是一门大科学。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努力提高教学实效,实现真正的新课程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自己在高中英语语法强调句型教学探索体会。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觉得英语语法枯燥无味,没有兴趣,所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兴趣是关键。下面我以高中英语语法:强调句型为例来说说。

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这样的,教师先讲解该句型的语法结构It is/was +被强调部分+that/who(主语为人时)+原句除被强调部分以外的其余部分。然后举例讲解,而后进行习题训练。这种教学方式就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整堂课老师处于主要地位,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就是拼命地记笔记,课后死记硬背这一语法结构,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被动角色地位中,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故而我们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探究,给学生时间和机会自己发现强调句型的结构,最终达到学到他们需要的东西,找到成就感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的目标。

我的做法是,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以下几个句子,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讨论、分析这些句子的特点,最终得出他们自己的结论:

(1)It was he who/that bought a book in the shop yeaterday.

(2)It was a book that he bought in the shop yesterday.

(3)It was in the shop that he bought a book yesterday.

(4)It was yesterday that he bought a book in the shop.

(5)It is they who/that like the book.

(6)It is the book that they like.

大部分学生最终能得出这样的结论:it is/was……who/that……是一个句型结构

有的学生还发现以上这六个句子可以还原成这么两个句子:

(7)He bought a book in the shop yesterday.

(8)They like the book.

从(1)-(6)句中可以看出,(7)(8)两句除谓语部分以外的其它成分都可以应用于:it is/was……who/that……这种句型结构。

在学生讨论分析得出以上结论的基础上,我们老师可以引出强调句型这一语法概念,让学生懂得it is/was……who/that……就是高中英语语法中一个重要的句型结构:强调句型,同时指出该结构不能用来强调句子的谓语部分。如此一来,我们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就发生了转变,学生的角色就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转变为积极主动探究知识并得出结论的角色,这样也就让学生找到了成就感,学习的兴趣也就慢慢地培养起来了,也就避免了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当然,强调句型只让学生探究到这里还是不够的,我们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探究。再用多媒体展示以下例句,让学生与(1)-(6)句进行对比,进行探究得出新的结论。

(9)Was it he who/that bought a book in the shop yeaterday?

(10)What was it that he bought in the shop yesterday?

(11)Where was it that he bought a book yesterday?

(12)When was it that he bought a book in the shop?

(13)Who is it that like the book?

(14)What is it that they?

学生很快就能发现:这些句式都是初中阶段早已学过; 第(9)句是第(1)句的一般疑问句形式,第(10)-(14)句就是对第(2)-(6)中被强调部分提问得来。学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们老师应马上给予肯定,让学生感到有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探究。接下来再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以下部分历年高考真题,让学生进行探究。

(97 NMET)It was about 600 years ago the first clock with a face and an hour hand was made.

A.that B. until C. before D.when

(98上海) was in 1979 I graduated from the university.

A.That…that B.It…that C.That…when D.It…when

(00北京春)It was how the young man had learned five foreign languages attracted the audience’s intrest.

A.so that B.that C.waht D.in which

(01上海) It was for this reason her uncle moved out of New York and settled down in a small village.

A.which B.why C.that D.how

(03上海)It is these poisonous products can cause the symptoms of the flu such as headache and aching muscles.

A. who B.that C.how D.what

(05山东)--- that he managed to get the information?

---Oh, a friend of his helped him.

A.Where was it B.What was it C.How was it D. Why was it

(05 NMET2)It was not until nearly a month later I received the manager’s reply.

A.since B.when C.as D.that

(05重庆)It was not until 1920 regular radio broadcasts began.

A.when B.which C.that D.since

有了前面的探究,学生很快就能选出正确答案。接下来我们老师可

要求学生对这些高考题进行还原,并分析被强调部分在还原句中所作的

成分:

(97 NMET)The first clock with a face and an hour hand was made about 600 years ago.

(时间状语)

(98上海) I graduated from the university in 1979. (时间状语)

(00北京春)How the young man had learned five foreign languages attracted the audience’s intrest. (主语)

(01上海) Her uncle moved out of New York and settled down in a small village for this reason. (原因状语)

(03上海)These poisonous products can cause the symptoms of the flu such as headache and aching muscles. (主语)

(05山东)He managed to get the information by a friend of his. (方式状语)

(05 NMET2)I didn’t receive the manager’s reply until nearly a month later.

(时间状语)

(05重庆) Regular radio broadcasts didn’t begin until 1920. (时间状语)

it课程学习总结篇(7)

关键词:职业岗位 高职 IT 人才 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a)-0227-01

“比特(bit)作为‘信息的DNA’,正迅速取代原子(atom)而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还记得尼葛洛庞帝当年风靡全球的那本《数字化生存》么?这本20世纪信息时代启蒙期的名著中,所描绘的未来世界,正越来越成为现实。每一天我们都会被通过各种媒介所传输来的信息所淹没,信息时代的进步速度甚至超过了当年人们对它的预期,而当前又以一种更加快速的形态发展着。从没有哪一个时代,人们可以如此轻易的获取信息;从没有哪一个时代,人们如此依赖信息;也从没有哪一个时代,对人们的信息素养能力有如此高的要求。

高职IT类人才培养是当前社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种,所培养的人才将是我们信息时代的建设者和受益者。按照我国高等教育体制,高职教育具有典型的职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法为面向职业岗位群专项定位培养;IT类高职人才培养是其中对信息素养能力有较高要求的一种;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正是这样的一所专门培养IT制造业和服务业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院校,下面将结合作者多年来从事信息基础教育的经验,谈一下IT类人才信息素养能力的养成方法。

高职IT类人才实际上是三种角色的复合,包含高等教育、职业素质教育以及IT类专项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既涵盖上述三者,又与他们不同,简单说,就是要有高等教育的知识体系特征、职业教育的实用特征和IT类别的特殊要求等几个方面。

信息素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空泛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要:知道信息从哪里来,知道如何处理信息,并且能充分合理的利用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信息素养不是指你容纳了多少的信息量,更多的是强调一种信息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在我校近几年的人才培养体系中,信息素养能力是作为“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展开的。具体实施情况根据全校学生的专业特色而有所不同,主要分为:公共信息素养能力养成、专项信息素养能力养成、拓展信息素养能力养成三个组成部分。

1 公共信息素养能力养成

公共信息素养能力是高职IT类人才培养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由于IT行业的特点,其对人才信息素养能力的要求必须要比别的行业高。对于现在的高中后毕业生,计算机、手机等电子工具的熟练操作早就不在话下了,所以信息素养的养成侧重点并不是放在基础操作能力上,而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规范的知识结构体系。

在我校的现行专业设置结构中,虽然全校均属IT类专业,但是专业方向是不同的,所以大一年级开设的公共信息基础类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全校上下的共识是:信息基础类课程是建立好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重要手段,规范系统的信息素养能力培养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有重要影响,是奠定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IT类人才公共信息素养养成的设置体系是:由学校牵头,主管教学常务副校长主要负责,成立信息基础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教务处、计算机学院负责常务工作,聘请计算机专业高级职称专家为全院课程总负责人,负责课程体系设置和相关标准的制定,各分院派专人承担系部课程负责人负责本系部的课程实施,全院和各系部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保障课程的具体实施,全院和各系部教学督导负责监督课程的实施效果。具体的课程内容设置是,首先以体现高职特色的操作部分知识为引导,然后逐步展开信息知识体系、信息知识应用、信息知识发展、信息文化等相关内容,涵盖常用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应用、信息知识基础、计算机发展及文化体系、媒体应用、软件开发、数据库、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等知识模块。

2 专项信息素养能力养成

专项信息素养能力是在公共信息素养建设基础之上,由各系部结合各自专业方向,所开展的特定内容的、必修性质的、带有专业特征的培养体系。举例来说,计算机学院的学生需要在公共信息基础课之后进入专项课程学习;信息服务学院的学生可能需要进行Office高级应用课程;而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学习计算机制图技术。专项信息素养能力是在基础能力上所进行的进一步提高,是具有典型职业特色的,符合高职学生的培养模式。

3 拓展信息素养能力养成

这部分能力的养成采用的是学生自主的主动学习的模式,主要有学院开始的各类拓展(选修)课程体系构成。学校鼓励教师结合各自方向和特长开设各类拓展课程,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和各自发展计划自由的选择课程学习,学习合格后可获得相关学分。拓展课有学校教务机构统一管理,并由教学督导机构监督教学执行情况。

4 其他形式的信息素养能力养成

由于我校是信息类高职院校,所以全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养成模式比较丰富,学生在校期间还可以选择创办店铺(电子服务类)、参加老师带领的研究性学习、参加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学生为项目主持人)、参与校企合作专项课程、参与企业培训、参与社会服务等来进行。

总体来看,高职IT类人才培养不能仅以技能培养为最终目的,信息素养能力的整体发展才是核心;技能的提高可以磨练,但是如果信息素养体系没搭建好,学生毕业以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会受到相当大的限制。我们认为,作为中国职业人才培养主力军的各类职业技术院校,首先要把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提高作为一个相当重要的人才培养任务来对待,而IT类人才培养的标准也要以建立科学规范的信息素养体系为目的和追求,对于高职IT类人才要高标准、严要求,充分创造环境和模式,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静波.信息素养能力与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