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券商半年工作总结

券商半年工作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4-04 06:03:17

券商半年工作总结

券商半年工作总结篇(1)

8月下旬的一天,在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平洋证券)的北京办公室,本刊记者见到了其财务总监许弟伟。悬挂在大厅里的液晶显示器上一片绿色,显示当天的三大指数及所列个股仍在下跌。截至本刊发稿,中国A股市场依旧还没解除“振动模式”――谁都不知道在何时、在什么标准下才可以将这一场从6月份开始的股灾定义为“结束”。

对于上市券商的CFO们而言,这里是另一个“风口”,只不过站在这个风口里,感受到的不是助推力和美好想象,而是猛烈的震荡和捶打。许弟伟是个乐观的人,但也坦言“最近一段时间挑战非常大,要想办法保住上半年的胜利果实。”在太平洋证券最近的2015年度半年报中,业绩表现确实不错: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4.61亿元,增加了349.40%。

太平洋证券是国内第七家登陆A股的券商,注册地在云南昆明。2013年3月,中国证监会公布《证券公司分支机构监管规定》,对证券公司设立分支机构不再作数量和区域限制。根据规定,只要经营规范、具备管理控制能力、不存在重大风险的证券公司,均可设立分支机构。由此,太平洋证券开始从区域性券商走向全国。

全牌照太极拳

目前太平洋证券已有65家分支机构,其中5家分公司、60家证券营业部。许弟伟将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归结为三个原因:好行情+资金杠杆+企业盈利能力提升。

2015年上半年A股市场总体呈量价大幅度上升态势,虽6月股指有所下降,但沪指和深指仍分别上涨了32.23%和30.17%。截至2015年6月末,全国 A 股、基金交易量 146.79 万亿元,同比增长 557.97%。“券商业绩和市场行情有很大关系。受益于A股成交量的屡创新高,上半年我们所有业务表现都不错,可以说是百花齐放、量价齐涨。”许弟伟说。查阅半年报数据可知,太平洋证券的经纪、信用和自营等业务同比大幅增长,成为上半年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整体业绩也实现稳步增长。

作为一家全牌照券商,许弟伟认为目前并没有必要去凸显单个业务版块的重要性,“当然大经纪、资管、投行和自营四个业务还是券商的最基本业务,不过随着市场和政策环境的不断变化,我们的业务也在不断拓展。”许弟伟笑言,“凡是能赚钱的,就不妨都去试一试。”从2010年开始,很多政策开始放开,比如监管部门对融资融券全面松绑、IPO业务开闸、券商的融资渠道增加,同时财务杠杆比率提高等。如何顺势而为,充分利用政策利好?许弟伟心里的算盘打得很准:2014年,太平洋证券以定向增发的形式募集资金37.59亿元,扣除全部发行费用后净额为37.02亿元,其中转入股本7亿元,余额30.02亿元转入资本公积。“加上原有20亿资金,公司自有资金已达57亿元,同时充分利用了财务杠杆,融资100多亿。”许弟伟说,“资金规模和原来已经不是一个数量级了,所以也非常明显地体现在了半年报业绩变化上。去年的定增时机很好,太早会形成资金沉淀,太晚又有可能跟不上业务需求。”

从2007年年底上市到现在,太平洋证券的团队建设也在随业务扩容而完善。“全体员工的努力和这么多年的经验积累对业绩增长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市场机遇好的时候,也正是对公司内功和盈利能力的考验。同时也应该看到,在23家上市券商里,我们的绝对额还不算高的,还有差距。”处于这样一个风口浪尖上的行业,许弟伟保持着警醒和谨慎。

2015年6月份之后,A股市场行情急转直下。上证指数一度跌落至3000点以下。当被问及在振幅如此巨大的市场环境中如何避险时,许弟伟给了一个看似消极的答案:“有些风险是完全不可预知的,行情要跌,谁都没办法,我们只能是尽力而为。”不过,在当前的中国资本市场,打一套慢悠悠的太极拳也许更能强身健体――无为而治,则无不治。在逆流凶猛时,无为而治积蓄了力量,保留了腾挪空间。在这种“道家精神”之下,太平洋证券力图保持随行就市的节奏,把握机会择时而动。

疏通资金“堰塞湖”

2014年7月初从2000点左右起步,在2015年6月12日达到最高点5178点,这是公认的中国A股市场新一轮牛市。在这轮牛市行情里,上市券商迎来了喷发的业务量和新的业务机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太平洋证券设立了资金运营部和网络金融部,并且都列为一级部门,其中资金运营部也由许弟伟负责。他表示,这也是整个券商行业这两年来最明显的两点变化。

“在证券公司的融资业务放开之前,这个行业的CFO都是不称职的。”许弟伟开玩笑说,“因为那时候财务部门和CFO的职责都不健全,主要就是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而实际上证券行业的信息化程度很高,在90年代诞生之初就已实现了无纸化交易,所以会计核算内容相对也简单,并且行业监管很严、很具体,所以行业风险较小。”他认为,根据现行政策,券商可以使用一定倍数的资金杠杆,资金管理成为了目前整个券商行业最新的课题。

“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我们都在疲于应付如何融资;下半年可能就会发愁怎么把钱用出去。在牛市当中,大家都需要钱,而在熊市中,大家都不需要钱。这样就形成了资金堰塞湖。”许弟伟表示,“不仅仅太平洋证券如此,这是整个券商行业普遍的挑战。”

如许弟伟所言,融资周期无法和客户需求匹配是形成资金堰塞湖的最主要原因。一端是面向银行和债权人的短、中、长期固定融资节奏,一端是融资融券客户随借随还的自由还款需求,这是证券公司要面对的残酷现实。“市场震荡时,客户集中还钱就会成为一种趋势,但券商不可能同样自由而集中地将这一部分资金还给银行。”这让许弟伟也很感头疼,“相较于其他行业,证券公司的资金计划和预算更难做。作为一个新事物,证券公司如何运用资金杠杆,无论在牛市还是熊市,都还没有可参考的经验。”

尽管困难重重,许弟伟也表示,证券行业的融资成本和其他行业相比还是会低一点,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渠道也在不断拓宽。他向本刊说明了几个关注要点:向银行和其他更有经验的券商学习,迅速补充人员、完善资金运营部门的制度等。许弟伟介绍说。目前太平洋证券资金运营部有10人左右,制度体系已经基本搭建完成。资金计划原来是每季度向高层汇报一次,现在调整为每月汇报一次,包括融资情况、资金成本、业务考核等全面情况。同时,发动全公司力量保障资金来源。许弟伟强调,资金管理已经成为公司的核心业务,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客户的需求。

导入互联网金融

太平洋证券在半年报中称,“公司在2015年上半年获得了第三方综合支付业务创新业务资格,引进了大量网络金融业务人才。公司与WIND合作的新三板业务平台“三板府”成功上线,积极开展了股权众筹业务,自主研发并开通了微信开户功能,与多家互联网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公司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得到业界的肯定。”

许弟伟认同互联网金融必然会成为券商新的产品设计方向,但对这一热炒概念也同样一副淡定“超脱”的心态: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使业务展开更加高效便捷,比如网上开户和一人多户,但颠覆性也许还谈不上。“当然,我们非常重视‘互联网+’下的创新可能性。”许弟伟同时强调。太平洋证券一直在积极尝试开发互联网金融产品,包括和京东等大电商的合作。研究机构对太平洋证券和京东子公司“网银在线”合作证券业务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京东具有多元生活场景和海量客户导入机会,预计双方后续在网络支付、理财、交易等领域有爆发潜力。

强大的信息化系统是展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必要通道。作为财务总监,许弟伟一直很重视这一领域的建设。“券商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是相对先进的,这是行业特点要求的。我们现在要求系统每年升级、三年更换一次。”他也坦承,换系统很麻烦,因为涉及到资金投入,需要说服公司。太平洋证券在信息化系统建设上的投入规模是每年千万级,而一些更大的券商甚至达到了亿元。“我们的原则和思路是不能奢侈浪费,但在能力范围内,用最新的和最好的。”许弟伟向本刊记者表示。

在许弟伟看来,现在谈公司的“互联网战略”没有太大意义,“有许多事情发展并不会按照事前设定好的进行,我们只能是不断尝试。”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许弟伟总是不经意间流露出这种满不在乎的劲头,如他的自嘲,“我是个希望把一切都变简单的懒人。”

懒人模式

1997年大学毕业以后,许弟伟一直从事财务工作,先后在深圳、长沙、上海、昆明、北京5个城市待过。他笑称自己的足迹可以总结为“东西南北中”,说自己其实更喜欢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安稳下来,因为“怕麻烦”。不过在工作当中,这种“怕麻烦”实际上却是对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的追求。

“如果你一直觉得某件事是重复来烦你的,就要想办法改进。”这是许弟伟经常和团队成员强调的一句话。在他的主导下,财务部在简化审批流程方面持续改进。“符合政策的,尽快签字,不要压在我手里,不要给人家‘找麻烦’,不要把流程搞得那么拖沓复杂。”作为部门负责人,许弟伟做到了以身作则,“哪怕我出差在国外,对手里待批的事项也必须日清月结。”

这种懒人风格成就了许弟伟别具一格的管理特点:高效、精简、创新。许弟伟希望通过不断地创新来实现精细化管理目的。“财务绝不仅仅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我们今年做的事儿可能不一定会超过去年,但一定是要和去年不一样的。”许弟伟认真表示。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太平洋证券的财务创新在同行业中相当超前,比如合并账套和财务集中核算。据许弟伟介绍,太平洋证券众多分公司和营业部已经实现了合并为一个账套,且分支机构不设财务人员,都集中在总部处理。

在太平洋证券担任CFO一职6年,许弟伟无疑不能算个“懒人”。除了负责财务部和上文所述资金运营部,他同时还分管着大宗采购的业务,挑着董秘的担子。单从CFO职责而言,许弟伟就带领财务部在以下的几大领域颇有建树:

持续推进成本战略,把控制成本作为公司抵御风险,增厚利润的基本策略。推动全面预算管理在公司的运用和深化,创新性地提出了“基础+弹性”的收支配比的费用预算和结算机制,确保公司成本水平持续稳定。

持续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先后组织实施了网上报账系统上线和财务系统(所有模块)升级,组织开发证券清算自动帐务处理程序,通过一系列的信息化建设,大大提高了财务工作和财务处理的效率。

积极探索财务创新,紧跟业内先进管理趋势,在公司推动实施了“全员业绩指标量化核算”,稳步实施“财务集中管理”、“合并统一账套”,实行人员集中、支付集中、信息集中,向“财务共享服务”目标积极迈进。

在太平洋证券职能部门评比中,财务部连续名列前茅。许弟伟对自己一手组建起来的队伍充满自豪感。而关于在多重角色中如何定义职业未来,他笑起来,再次切入了懒人模式:“我喜欢和人打交道,从这个角度,我更喜欢董秘的角色,因为财务相对内敛和沉闷。从发挥专业特长的角度,我又更喜欢财务总监的角色。不过最好不要让我选择,选择多了是很麻烦的事。”

CFO小传>>许弟伟(太平洋证券财务总监、董秘)

2005年获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00年2月至2006年9月任湘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总部副总经理,曾任会计核算部副经理、财务总监助理;

券商半年工作总结篇(2)

三家券商仅是名誉上受到损失,并没有受到具体处罚。这仅是证监会针对上半年有些混乱的承销市场发出的警告。

然而,令券商最疼痛的还是那些频频被否的上会项目。

华泰联合证券上半年内最不走运,护航保荐的六家公司有三家未通过,成为被否数量最多的券商。

还有一些投行新手成了保荐“杀手”,例如金元证券、德邦证券、西部证券,保荐的项目全军覆没。

上半年31家公司被否

今年以来,新股上市首日不断破发,资本市场形势严峻,证监会对于IPO的审核是否更加严格呢?

今年上半年有52家券商上报了164家公司的首发申请。最后,未通过发审委审核的有31家公司,涉及到三分之一的券商。其中,未通过率达到19.5%,而去年同期未通过率有19.2%,两者几乎持平。

如果再加上四家公司取消审核,未通过的比例略有增加。四家被取消审核的公司,分别是珠海威丝曼服饰、河北养元智汇饮品、广东依顿电子、深圳雷柏科技,背后的承销商分别是广州、国信、招商和安信证券。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板已经取代创业板成为首发被否最多的板块。统计显示,31家被否的公司中,19家公司想到中小板上市,占到61%;创业板被否公司有11家,占到33%。主板市场被否的公司仅有两家。

被否的原因无外乎股本结构历史不明朗、缺乏成长性、关联交易频繁、涉嫌数据造假等原因。

最典型莫过于上市前半小时被紧急叫停的胜景山河,二次过会照样被否,其保荐人平安证券不仅没有赚到承销费,承销能力还受到市场广泛质疑。

此外,将被载入史册的八菱科技询价失败案例,也令承销商民生证券尴尬不已。

华泰联合被否数量最多

曾一度叱咤风云的华泰联合证券,进入2011年屡屡遭遇事端。

去年,华泰联合风光无限,2009年还默默无闻,到2010年承销IPO数量、承销收入就跃居前三甲,通过率也高居榜首,去年上半年保荐的12家公司,仅有一家未通过审核,通过率达到92%。

而今年上半年,华泰联合经过证监会审核的有六家公司,就有三家被否,成为今年被否项目最多的券商,被否率达到50%。

被否的三家公司分别是山东金创、许昌恒源和欣泰电气。

山东金创是第三次上市失败,前两次发生在2008年和2010年。公司成立于1993年,以定向募集方式向内部职工和其他社会个人筹集股份2000万股,占目前总股本的20.88%,与当前公司法“定向募集公司内部职工认购的股份,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额的20%”的规定相违背。由于股本结构存在硬伤,证监会审核委员会投了反对票。

许昌恒源是一家毛发制品公司,公司被否市场猜测是财务疑点较多,其净利润与上市公司瑞贝卡反向增长,不真实;手中拥有大量存货,经营现金流异常;贴牌生产没有独立性。

欣泰电气则深陷国有资产被侵吞的疑云中,公司前身在国有资产转制过程中出现了太多的0元收购,然而经过评估为负资产的国有资产被转让给自然人后,短时间内又大幅度增值。

这三家被否公司,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不管是股本结构还是财务数据,都有明显的硬伤,基本功还没有练好,就急匆匆去上市,这对于投行保荐人来说,可以说是个警示。

除了华泰联合有三家被否外,国信证券、宏源证券、建银投资、光大证券、财通证券等五家券商均有两家公司被否。

如果算上取消审核的四个名额,国信证券未通过的数量就增加到了三家,和华泰联合持平。

五券商未通过率最高

大券商手握众多项目,偶尔被否几次,并不会“伤筋动骨”。一些小券商则不然,如果被否,一年辛苦换来的可能是颗粒无收。

Wind统计显示,金元证券、德邦证券、国金证券、湘财证券和西部证券五家券商过会的项目均未通过,被否率高达100%。

金元证券今年保荐的项目只有两个,一个是3月份上会的诚达药业,一个是4月份上会的山东舒朗。金元证券保荐能力一直不见起色,自2009年重启IPO以来,仅保荐了四个项目,除了上述两家,还包括中联电气和台基股份,这两家已成功上市。

德邦证券也是投行界的新手,去年仅有省广股份一家上市。今年以来,虽然加大投入力度,但是保荐的两家公司佛山燃气和四川创意信息公司还是不幸被否。

一向活跃的国金证券仅有德勤集团一单业务,西部证券也仅保荐了一家企业,为利民化工。

与这些小券商频繁出现问题呈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券商却能100%通过。

例如中信证券、兴业证券、东吴证券、第一创业、华龙证券,上述五家券商保荐的项目超过三家,都获得了通行证。

其他一些承销数量较多的券商也保持了高通过率,例如平安证券、招商证券、广发证券、国信证券,通过率都在75%以上。被指责不作为的民生证券,保荐项目的通过率也达到75%以上。

三券商保荐人被警示

对于券商投行来说,尽管承销项目的数量、获得的利润最重要,但是名声也不可或缺。

上半年,多家券商保荐人因不尽责或者涉嫌虚假上市,被证监会点名批评,包括海通证券、中信证券和中投证券。

海通证券保荐代表人相文燕、苏海燕在保荐现代制药增发申请过程中,存在对发行人有关财务会计问题未进行审慎核查和独立判断的问题,其尽职推荐工作不充分、不及时。

建银投资保荐代表人冒友华、王韬,在保荐海普瑞IPO时,对发行人取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认证等事项的尽职调查没有勤勉尽责。

中信证券保荐代表人文富胜、牛振松在保荐九牧王IPO中,未对发行人的合规经营和销售情况做充分调查。

券商半年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融资融券;经纪业务;信用账户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4)01-0053-04

一、我国学界对融资融券业务的认识状况

近年来,在我国A股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券商的经营业绩一直不尽如人意。为此,各大券商都在积极地寻找增加收入的渠道。融资融券作为新兴的交易工具和制度逐步被众多券商所重视。因此,明确融资融券对券商经营业务的影响,对我国证券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融资融券,是指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上市证券或者出借上市证券供其卖出,并收取担保物的经营活动,该制度最早起源于美国。在西方金融业较为发达的同家,融资融券作为一种成熟的证券交易模式,学术界的研究起步较早、其理论也趋于完善。对其最早的分析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股市大跌中,当时的学者普遍认为缺乏监管的融资融券业务的泛滥是股市疯狂下跌的罪魁祸首。自此以后,1934年美国政府出台的《证券交易法》第7章专门对融资融券业务做出了规定,规定了美联储负责代为监管融资融券业务,制定管理监督融资融券相关方案和细则,有权根据股市情况例如过度投机或者过度波动调整融资融券的保证金比例。此外,美联储还根据《证券交易法》第7章详尽地制定了四大规则。此外,该委员会还在《1934年证券交易法》中对做空机制进行了重新具体的定义。此外,美国《1996年全国性证券市场促进法》对关于融资融券部分进行了部分修改,增加了经纪人和交易商贷款的自由性。目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美国融资融券制度就是在上述法律法规逐步完善的基础上形成的。

由于我国证券业起步时间较晚,投资者的素质和意识仍然有较多的不足,管理层对于我国的融资融券业务开展也较为慎重,学术界也缺少相应的研究。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内学者对于融资融券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先是对融资融券业务的介绍阶段。在此期间的大多数研究成果只是停留在对融资融券业务内容、规则等的介绍层面。例如,王敏玉(2008)认为融资融券交易是信用交易内含的两种交易形式。在证券市场上,在投资人认为某股票行情看涨时,准备购进股票而发现手中资金不足或希望借机以少量的资金买进较多的股票进行较大的交易,这时投资人借助保证金交易的方式,可以向证券商借资买进该种股票完成证券交易。

此后,随着市场上预期融资融券业务即将推出,学术界开始探讨融资融券的推出对A股市场的影响。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刘中文、李军(2007)认为融资融券业务填补了“做空”机制的空白,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稳定了市场价格,完善了价格发现体系,增大了市场的波动;明晓磊(2011)则认为融资融券交易有利于降低系统性风险,有利于政策的传导,但同时也认为融资融券的推出将会加剧证券行业的竞争和分化,会带来一定的垄断及低效。

而当融资融券在我国A股市场正式推出之后,有学者开始对如何在我国现有的市场特性下完善融资融券规则展开了讨论。例如黄丽娜(2011)认为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应该逐步扩大融资融券证券标的池,尽快建立转融通机制,逐步、适当地放宽投资者资金的利用率,并且在交易保证金中应当规定一定的现金比例。

笔者认为,融资融券是一项较为成熟的交易制度,对其的理论研究在西方金融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已经有了丰富的成果。而如何通过这种交易制度使我同证券市场更加有序地发展,如何依靠此项交易制度为我国广大券商寻求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这类更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应该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为此,本文将致力于对融资融券业务进行分析,通过对现阶段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状况的分析结合中国特色的证券市场结构,对券商提出一些比较切合实际的建议和对策,希望对券商在这次中国证券业的集体转型中如何更快地适应新模式、增加融资融券业务的业务量有所帮助。

二、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业务的影响

我国的融资融券业务始于2006年。从2006年6月证监会《证券公司融资融券试点管理办法》开始,融资融券业务正式登上了我国A股市场的舞台,2006年8月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同月证券业协会了《融资融券合同必备条款》和《融资融券交易风险揭示书必备条款》,2008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证监会宣布启动融资融券业务。而2010年1月,首批券商获批融资融券业务资格,标志着融资融券业务在我国A股市场上正式开展。

对于券商来说,融资融券业务为其开辟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主要体现有以下三点。一是增加利息收入。融资融券利息收入是稳定的利润来源。在目前佣金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券商依靠单纯佣金收入已很难达到盈利,但是券商通过融资融券业务可以获得稳定的利差收益,使行业得以生存和发展。从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12年度证券公司经营数据来看,融资融券业务利息净收入52.60亿元,对比于证券公司全年收入1294亿元,占收入比重的4%。二是增加佣金收入。无论是融资交易还是融券交易,最终都会回归到证券买卖,而通过融资融券增加的证券买卖,可以直接地增加证券成交量,增加券商的佣金收入,从而实现超额收益。从国际成熟证券市场上的经验来看,融资融券显著地增加了市场成交量,直接推动了经纪业务的增长。如日本证券市场中,融资融券业务交易总额占证券市场成交总额的12%~21%。而在我国台湾的证券市场依靠融资融券业务则更为明显,其融资融券业务交易总额要达到市场成交总额的33%~56%。三是增加中间收入。融资融券业务会产生许多中介服务性的费用,类似于借款费用、咨询费用等等,这些费用与客户信用风险无关,是属于无风险的固定业务收入。

下面我们以2008—2012年的券商收入构成做初步的分析(如图-1)。

从图-1可以看到,2008年由于A股市场的不景气,券商收入仅有1250亿元。但随着市场的逐步回暖,证券业在2009年以及2010年迎来了高峰,收入分别达到了1911亿元以及2053亿元。2010年7月,融资融券业务正式推出之后,可能由于投资者对融资融券业务的不熟悉以及第一批获批试点融资融券业务的券商较少、可融券标的股票较少等种种原因,在2010年推行后的半年中,融资融券业务并没有得到投资者和券商的重视,半年收入仅仅达到4.82亿元,仅占全年净收入的0.2%。2011年及2012年,由于股市的逐步走弱,券商经营利润又开始萎缩,全年净收入分别下降为1359亿元、1294亿元。但是与前几年明显不同的是,融资融券业务随着逐步地被市场认可,以及增加可融券标的股票和拥有更多的获批试点业务券商之后,业务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2011年相对于2010年来说,业务收入是之前的5.7倍;而2012年则更为明显,相比起2011年增长了近11倍,和初创期相比更是有了68倍的增长,已经成为了券商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从2012年的数据来看,融资融券业务利息净收入52.6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329.3亿元。其中,利息净收入占券商全年净收入的4.06%,融资融券业务净收入占券商全年净收入的25.4%。而在融资融券业务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中,日本融资融券等利息收入的比重长期稳定在15%左右的水平,而其融资融券收入占全经营收入的八成,其比例要远远高于现在中国证券业所达到的水平。若以日本的融资融券收入占总收入的8成来估算未来的变动趋势,取2012年的券商经营数据计算,可得融资融券还有近700亿元的业务规模的提升空间,也就是说,未来融资融券业务的规模可能是目前的3倍,因此,融资融券业务将是未来证券业最大的可发展业务。

三、融资融券在券商经营中的地位

与挑战

目前券商五大主营业务分别为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自营业务以及其它业务。其中为经营收入贡献最大的是经纪业务、投行业务以及资产管理业务。证券经纪业务是证券公司设立的证券营业部,通过接受客户委托,根据客户的要求买卖证券的盈利性业务。随着集中交易的实行,证券经纪业务不断地扩大发展,成为了目前券商中最基本且盈利最高的项目,可以说证券经纪业务是券商盈利的“地基”。投行业务是指包括证券承销、证券交易、兼并收购、资金管理、项目融资、风险投资、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在内的业务。投行业务更多的是针对于大型企业客户,最典型的投行业务包括发行IPO、已上市股票增发等业务,相对于经纪业务来说,投行业务更像是地基上的楼层。资产管理业务则是指客户指定某一券商为其名下资产的管理人,根据双方所签订的资产管理合同的条件和实施方法等,对客户合同名义下的资产进行在股票或者其他证券上的投资理财增值管理服务。资产管理业务也更多地倾向于大资金,和投行业务相比,资产管理业务更多地倾向于对私人的资金运作。

在此,我们以海通证券2012年上半年的业务收入构成为样本作进一步的分析。资料显示,海通证券2012年上半年经纪业务上的利润为8.55亿元,占利润总额的3.1%,投行业务在上半年的利润为5.5亿元,资产管理业务上半年利润为4.8亿元,三者相加占了海通证券主营收入的一半以上。而2010年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的通知》,明确了融资融券业务应当作为证券经纪业务处理。2012年上半年海通证券新增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规模150亿元,内部研究员预计对券商净利润的增厚幅度为3%~4%;长期来看,增厚幅度有望达到8%~15%。海通证券在2011年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大宗交易等新兴业务均为市场交易量第一,其提供的数据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融资融券业务目前已经成为基础经纪业务中最具潜力的一个业务点。

融资融券业务之所以在实行的三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是因为融资融券具备了以下四个功能。一是套期保值功能。套期工具是投资证券市场长期投资的基本条件,避险工具的缺失,将会导致同一时间内的长期收益和短期受益无法最大化,这使得我国的基金会在短期内面临大量的申购和赎回,会导致短期内基金价格的极端不稳定,因此造成证券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对短线投资者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拥有稳定的避险工具是健全市场所必需的。二是稳定市场功能。融资融券的出台,使得我国证券市场在理论意义上成为了一个双向市场,可以对个股进行做空。对个股的做空,可以防止对股票价格的恶意炒作,并且通过做空者对股票借入卖出的行为,增加卖出量,从而股票供应量明显增加,抑制过度膨胀虚高的股票价格。而当股票下跌时,那些融券客户又因为前期已经借入股票,所以必须得在低点买入相应的股票还给券商,无形中起到了支撑股价的作用。所以融资融券的出台,还有助于稳定市场价格。三是价格发现功能。对个股做空机制的存在,可以使认为个股价格虚高而没有持有该股的人也参与到股票价格的指定之中,通过大量的做空做多双方力量的对比、匹配和博弈,能看到市场上对个股价格的更理性的见解,大大地提高股价的有效性,有效的价格将充分反映买方和卖方的信息。而缺少个股做空机制的话,将会有一部分人因为对个股的价格认定为偏高而选择不参与其中,无法表达自己对个股价格的预期,使得个股定价缺少了一部分投资者供应股票的数量,使股票价格与市场真正认定的价格存在差距。因此,融资融券的出现,更能充分反映股票的内在价值。四是提供流动。流动性本身实质上是不同投资者对价格的不同见解,在缺少做空机制存在的情况下,一部分的不同见解无法被表达出来,使得流动性无法表达出投资者的不同见解,而只是表现出了投资者的持仓成本。而融资融券的出现,使得投资者可以表达其对价格的不同见解。例如说某些被大资金大机构重仓的股票,若在缺少做空机制的情况下,重仓股将会因为其他投资者的稀少,而导致流动性不足,成交量明显萎靡。而做空机制的出现,可以使更多的投资者参与此类股票,增加其股票的成交量,增加流动性。因此,提高流动性,有益于活跃证券交易。

尽管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开展三年以来,试点的券商以及交易规模不断增长,但是仍然有许多制度上的问题制约着它的发展。

首先,市场转融通机制不成熟。截至本文撰述之前,转融通机制已经正式开始试点。2012年8月30日,经中同证监会批准,11家券商首批获得转融资业务试点资格。有关专家预计,将为市场带来1200亿元资金支持,但是这1200亿元相对于沪深两市日均近千亿元的成交量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而已。相对于转融资的1200亿元资金而言,转融券更加不被市场所了解,2013年3月1日,转融券正式开始试点,试点首日,证券公司普遍没有较大的兴趣,当日的成交单数大部分均在10单之内,由于初期客户对业务的认知有限,因此短期内融券规模很难以大幅提升。所以在转融通机制不成熟的现在,券商的融资融券业务几乎都是靠其自有的资金和证券来满足顾客的需求,而证券由于受到自营规模和净资本比例等等的限制,难以进一步扩大融资融券的规模。要想进一步的提升券商融资融券的规模以及收入,完善转融通机制,可以效仿日本的做法,由国家出面建立拥有垄断能力的国营证券金融公司,专门负责集中处理转融通方面的业务,这样有助于控制客户的交易风险,并且拥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提供给证券公司。

券商半年工作总结篇(4)

公布审查两融问题并处罚中信等大券商,警示信号作用大于实际意义,短期投资者情绪受到的影响更大。此次事件的特殊性还表现在除了两融问题以外,还配合有银监会征求意见限制委托贷款资金入市,这大大降低了银行和保险资金通过两融业务入市的可能,表明短期内监管层态度由放松转向对风控的强调。

回顾过去几个月的市场走势,总体上有“五类资金”(产业资金/散户资金/海外资金/保险资金/杠杆资金)入市。目前监管层正全方位规范各类资金,降低股市风险,保证股市的长期健康发展。

尽管市场预计此次事件不会影响存量客户的业务,但新增资金入市的节奏将逐渐放缓。此轮牛市是增量和存量资金之间的博弈,而目前增量资金流入明显放缓。截至1月16日,两融余额为1.06万亿元,占股市总市值的3.3%,增速明显放缓。

虽然此次券商受罚事件一度令市场风声鹤唳,但之前有媒体报道的“券商保证金突破底线,加杠杆比例高达3-5倍”等重大违规行为并未出现,券商内部合规对保证金比例、维持担保比例等重要指标均做出严格规定,因此,不存在杠杆过高等行为,表明现有的两融市场规模不会因此而大幅下降。

另外,此次处罚措施只针对增量,存量业务不受影响。被采取监管的12家券商中,中信、海通、国泰君安3家券商所受的监管程度最严,被暂停3个月新开信用账户,而其他9 家仅是更正或警示,并不对其信用业务经营产生任何影响。对中信等3 家券商的监管只会影响其增量业务,而对它们存量近2000亿元的两融业务并不产生影响。

50万元门槛的提高将影响两融业务的增速,但从各维度测算表明两融空间仍然很大。与对部分券商的处罚相比,50万元门槛可能对两融业务的短期冲击更大,当然也是影响增量业务,因为按照传统做法,50万元以下的已有客户将会在两融到期后自动结束,而不会强制取消资格,同时,50万元的客户资产也是时点的资产数据。从国内账户结构看,50万元以下的客户仍然占大部分,这将影响未来的业务增速。

但从两融的供需关系和长期空间看,券商的两融业务突破2万亿元非常有可能。因为其两融标的仍具备扩容空间,目前标的范围不到所有股票的一半,两融余额已经达到1万多亿元;而国内信用账户数量仅为587万户,仅占所有账户的3.2%,而50万元以上的账户数量占比6.3%,具备1倍的提升空间。

此次政策变动可能会导致券商收入小幅下滑。以中信、海通为例,被证监会停止3个月新增信用交易开户,估计两家公司将会因此损失3万左右的新增客户,占现有客户数的15%。此外,券商两融业务的竞争格局会有变化,华泰等客户资源丰富的券商将加速提升份额。

虽然监管措施对中信等3家券商的存量两融业务不产生影响,但未来3个月的增量业务将由其他券商开展,此举会大概率降低被处理券商的市场份额。因此,依靠低佣金等战略积累了大量零售客户资源的券商将有所受益,主要为华泰、国元、方正等,尤其是华泰的经纪市场份额超过8%,位居市场第一位,而两融份额仅为6.4%,在大规模融资后两融份额必将持续提升,方正和国元在2014年新开户数居行业前列,同样积累了大量客户。

从监管层面看,券商创新与风控两者并重将成为2015年的政策新常态,而不是之前仅强调“放松、创新”,因为从美国经验看,扎实的监管系统是保证资本市场创新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证监会主席肖钢也公开表示,注册制实施是2015年的头等大事,这也暗示监管层态度的日益严格。一方面,注册制实施应在慢牛行情阶段,股市洒水降温符合监管层意图;同时,施行注册制需要有强大定价和销售能力的投行的支持,券商未来仍有成长空间。注册制改革在2015年下半年推出的概率较大,如能在牛市中间阶段推行注册制,政策效果将实现最优,故监管部门有动机在近期严控两融业务,给股市撒水降温。

因此,后续监管层仍将有部分涉及风控问题的措施,但这并不意味着券商创新将“矫枉过正”,原有的创新业务仍将推进,主要包括新三板做市、量化等新型资产管理、资产证券化、互联网金融等。“重申不得向低于50万元的客户融资”将冲击短期业务增速和市场预期,但两融业务仍处于供不应求局面,测算表明长期发展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

就市场关心的业绩影响问题,有机构测算表明,即使在两融从预期的乐观情形(1.5万亿元)降至中性(1.25万亿元),行业的2015年业绩增速也就是从78%下降至52%,仍具备较高增速。

两融余额在合理区间

2014年,与融资融券的变化相呼应的是市场日均成交金额的增长,全年市场日均成交金额近3000亿元,比2013年增长1000亿元,主要由于下半年尤其是最近两个月的放量式增长,日均成交金额已经接近6000亿元的水平。

融资融券作为投资者加杠杆的重要手段,伴随着A股市场的走高,在2014年下半年经历了一波快速上涨的“行情”。上半年融资融券额仅600亿元,且大多数时间徘徊在3950亿元左右的规模,而到年底,规模已经突破万亿元,与年中相比增长了148%,月均增长规模为1000亿元。

根据申万一级行业分类,目前融资融券余额最大的五个行业的占比为40%,其中金融股占比达到24%,显示融资融券余额的行业集中度较高。

融资融券余额较大的非银金融、银行、房地产和机械设备等一级行业在2014年7月底启动的本轮上涨中涨幅靠前,说明投资者融资买入的标的也是市场大量资金的流向,因此,在本轮行情中,这部分投资者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目前A股市场融资融券余额为1.06万亿元,A股总市值为43万亿元左右,融资融券余额与总市值的占比为2.5%。数据显示,融资融券业务开始的两年在规模上没有明显变化,而从2012年底开始,融资融券余额增速开始加快,尤其是近半年增速过快引起市场的担忧。事实上,如果对照美国和台湾地区市场的信用交易经验,可以看出,2.5%的融资融券余额市值比仍然处于合理区间。

券商的杠杆水平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是资金需求类的业务,如融资融券、股票质押融资等资金需求类的业务,这类似于银行杠杆决定因素中的信贷需求;二是负债的渠道,如公司债、次级债、短融等债务融资工具,这类似于银行杠杆决定因素中的存款来源;三是净资本监管体系,譬如监管体系要求净资本/净资产不得低于40%,这类似于银行杠杆决定因素中的贷存比、资本充足率等指标要求。

目前券商的负债渠道包括短期融资券、公司债、次级债、收益凭证、转融资、融资融券收益权转让和融出资金资产证券化。这些负债渠道中,每一项均有相关的限制,如公司债的总体规模不能超过净资产的40%。根据测算,在当前的限制条件下,把所有债务融资工具都用满的情况下,券商能够融到的负债上限为净资产的2.5倍左右,即对应的有效杠杆的上限为3.5倍。

需要注意的是,理论上讲,如果券商均发行1年期以内的次级债,则其负债的上限不受到限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发行周期等综合因素,券商发行次级债以长期次级债为主;而收益凭证不仅使得证券公司拓宽了融资渠道,而且赋予了券商更多的金融属性,使得它们能够更灵活地设计结构化产品,在券商国际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预测未来券商收益凭证的限制可能会被放开。

根据《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的规定,券商短期融资券只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最长期限不得超过91天,发行短期融资券实行余额管理,待偿还短期融资券余额不超过净资本的60%。

目前上市券商发行短期融资券的利率大多集中在4%-5%之间,期限一般都是3个月。从额度使用情况来看,大多数券商已经用了30%以上的额度,其中东吴证券额度使用的最多,近50%。大型券商由于净资本较高,额度仍较为充足。

根据《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和《关于修改〈证券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券商发行公司债最低期限为1年,可以公开发行,也可以定向发行给合格投资者,其中定向发行需要采取非公开发行的方式,而且券商发行后累计公司债券余额不得超过最近一期末净资产额的40%。

目前已经发行公司债的上市券商中,大券商的利率水平在5%左右,中小券商的利率水平在6%左右,期限主要有3年、5年和10年三种。就当前上市券商的公司债余额来看,大多数都超过了净资产的30%,只有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和东北证券的额度剩余较多。

2014年下半年,几家大券商相继通过定增或H股上市的方式扩充资本,净资产提升的同时也提高了公司债发行的额度上限。

2014年10月,沪深交易所《证券公司短期公司债券业务试点办法》,标志券商融资渠道进一步扩大。短期公司债是指券商以短期融资为目的,约定在1年(含)以内还本付息的公司债券。券商可以在沪深交易所和报价系统发行和转让短期公司债,投资者不得超过200人。短期公司债实行余额管理,不得超过净资本的60%。

试点初期,共有20家券商获得试点资格,大券商积极准备发行短期公司债补充流动性。中信证券在上交所备案发行208亿元的短期公司债;国泰君安已成功发行第一期短期公司债,规模为10亿元;海通证券在上交所备案发行200亿元短期公司债,截至2014年底,已经发行了两期,总规模为75亿元。

根据《证券公司次级债管理规定》的规定,券商发行的次级债分为两种,长期次级债和短期次级债:短期次级债是期限在3个月以上(含3个月)、1年以下(含1年)的次级债,而且不可以计入净资本;长期次级债是期限在1年以上的次级债,可按一定比例计入净资本,到期期限在3、2、1年以上的,原则上分别按100%、70%、50%的比例计入净资本,但计入净资本的数额不得超过净资本(不含长期次级债累计计入净资本的数额)的50%。券商发行次级债只能以非公开发行的方式,每期机构投资者不得超过200人。

目前上市券商发行的次级债主要以长期次级债为主,利率基本在6%左右,只有华泰证券发行了两期短期次级债,但由于长期次级债发行额度受到净资本的限制,未来券商可以考虑发行短期次级债来补充运营资金。

券商半年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经济运行 宏观调控 商业银行 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 F831.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6-1770(2007)08-04-03

最近,上市银行的中期业绩“频频报喜”――贷款同比显著多增,利差稳中有升,中间业务快速发展,实际税负显著降低,利润大幅度提高。下半年,外部环境对商业银行发展依然较为有利,具体表现在:我国经济继续平稳快速发展,不会出台全面、严厉的调控政策;企业经营状况继续向好,贷款需求旺盛,有利于商业银行选择优质客户,保持较好的资产质量;资本市场继续良好的发展态势,银行相关中间业务将持续快速增长;国内消费继续提速,有利于商业银行卡类业务快速发展;居民购房需求较为旺盛,银行住房按揭贷款增长较快;加息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偏中性;提高存款利率和降低利息所得税有利于银行吸引存款;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次数将有所降低,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回收流动性对银行的冲击相对较小。但也应当看到,随着宏观调控的加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下半年银行将面临双重挑战,经营风险不容忽视。

一、稳中趋紧的货币政策和持续发展的资本市场对商业银行构成双重挑战

下半年,稳中趋紧货币政策的边际效应将逐步增强,股票债券市场继续发展的“分流效果”依然显著,将对商业银行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一)储蓄存款继续分流,资金来源结构发生变化,资金成本有所提高

受股票市场繁荣和实际利率偏低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存款增速明显放缓。特别是4、5月份居民户存款绝对额持续减少,为近年所罕见。 我们认为,虽然近期宣布降低存款利息税,但由于股票一级市场的供给量将显著增加,二级市场的调整将告一段落,银行存款、特别是居民储蓄存款分流的状况仍将继续。分流的资金将主要以企业存款和同业存款的形式回流到银行系统内。由于企业活期存款的利率高于储蓄活期存款,因此银行的资金成本将有所上升。而同业存款基本执行1.62%的利率,资金成本提升更加明显。假设有10%的储蓄存款流入资本市场后,以企业和同业存款形式回流商业银行的比例各占50%,银行整体资金成本将提高5-6个基点。

(二)贷款增速会有所放缓,难以再现高速增长的局面

下半年,贷款增速会有所放缓,全年人民币贷款增速将在15.5%左右,增长的绝对额达到3.5万亿元左右。主要原因一是今年来贷款高速增长、存款增速回落,商业银行存贷差不断扩大的趋势有所改变。二是靠进一步降低超额准备率来保证投资和贷款需求的空间已经很小。三是在经历了上半年贷款高速增长之后,商业银行从业绩平稳增长的角度出发,将会主动控制下半年的贷款增长。四是近期对存贷款利率不同幅度的调整将使存贷利差有所减小,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商业银行的放贷冲动。五是IPO、企业债和公司债的发行规模扩大,分流贷款的效果将进一步显现。

(三)部分商业银行可能会出现流动性问题

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到12%后,预计金融机构的超额储备率将进一步下降到2.5%以下。中小银行调减流动性的余地非常有限。首先,上半年中小银行贷款投放的力度加大,存贷比大多已经超过75%;其次,可供调节流动性的证券投资在中小商业银行总资产中的占比仅15%左右,与大型商业银行25%以上的水平相比明显偏低;再次,在市场普遍预期准备金率会继续提升的情况下,还必须保留一定的流动性进行应对。因此,如果下半年继续出台紧缩性政策,部分中小商业银行将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流动性问题。

(四)投资业务收入增长面临挑战

首先,加息对债券投资业务利息收入提升的帮助不大。债券收益率的提高并不必然带来商业银行债券组合收益率的提高。由于银行账户债券投资按债券购入日实际利率计提利息,利率变化不影响会计核算的计提利息;对于交易类账户债券投资来说,收益率曲线的上升意味着债券价格的下跌,按公允价值计量,商业银行交易账户投资将有一定的市值损失;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组合的期限一般在两年以上,新债券在投资组合中占比相对较小,新债券收益率上升对投资组合的贡献度有限。其次,下半年商业银行同业资金业务的收入水平并不会因为存贷款利率的提升而大幅度提高。商业银行的资金拆借、回购业务相对期限较短,市场利率的定价主要受到资金供求关系的影响。由于流动性始终比较充裕,货币市场利率的平均水平并未出现明显变化。

(五)净息差难以继续显著扩大

目前,有利于银行净息差扩大的主要因素一是2006年不对称加息对中长期贷款利率的提升效应将在今年进一步显现;二是今年3月和5月调整基准利率时,在存款结构中占比接近50%的活期存款的利率均保持不变;三是微观经济体存款活期化的趋势将持续,有利于商业银行进一步降低资金成本。

促使净息差收窄的主要因素一是储蓄存款的分流短期企业存款和同业存款比重上升,将明显提高资金成本;二是偏紧货币政策的实施以及公司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的快速发展会对贷款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高盈利的贷款类资产占比将有所下降;三是在紧缩性货币政策的预期下,银行将通过降低贷款占比和投资中短期债券等方式保证流动性的需求,从而降低生息资产的收益水平。

7月20日,人民银行再次小幅调升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活期存款基准利率自2002年2月以来首次调整,加之此次调息时5年以上贷款基准利率的上升幅度小于5年期存款利率,加息对银行业净息差的影响更趋于中性。如果下半年继续较为频繁地推出提高准备金政策或进行结构性升息的话,净息差将难以继续显著扩大。

二、随着宏观调控的加强,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合规风险等不容忽视

(一)由于行业调控加强、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和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商业银行贷款的信用风险有所加大

宏观调控加强,行业、企业分化加剧,银行贷款的信用风险有所加大。我国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行业的调控全面加强。同时,针对房地产行业的用地、税收、销售等方面的调控、管理措施进一步落实。由此,下半年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行业内不同企业的经营状况分化加剧,对商业银行贷款的信用风险管理构成一定的不利因素。

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将加大商业银行相关行业贷款的信用风险。7月1日起正式实行的部分商品出口退税政策,涉及面远大于以往任何一次,调整力度较大。下半年,还有可能再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商业银行相关行业内贷款的还本付息能力将受到考验。特别是对那些利润率较低、靠出口退税维持经营企业的贷款,更应高度关注其风险状况。

在股价持续攀升的吸引下,无论是企业贷款还是居民贷款,都有少量直接或间接流入股市的现象(近期居民户短期贷款大幅增加,可以从一个侧面印证这一点),相关的信用风险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二)“短借长贷”趋势不改,核心负债比重下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将进一步显现

2006年以来,由于股票市场十分景气,加之企业投资热情较高,使我国商业银行存款日趋“活期化”。与此同时,为了顺应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旺盛的资金需求,并尽可能地降低宏观调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商业银行逐步调整资产结构,加大中长期贷款的投放力度。下半年,银行“短借长贷”的形势可能继续发展,流动性风险将有所加大。同时由于短期内银行普遍存在一定的重新定价负缺口,如果基准利率再次提高,利率风险也将加大。另外,商业银行各项资金来源中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等核心负债的比重可能继续有所下降,非核心的同业存款等负债占比可能继续有所上升。由于同业存款期限短、波动性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将加大。

(三)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信贷资金用途和银行结售汇的检查和警示,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合规风险管理。

上半年,银行监管部门加大了对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问题的检查和警示。外汇管理部门也对银行结售汇中的违规行为进行了查处。下半年有关部门对上述两个方面的检查和警示将进一步加强。同时,银行信贷资金所介入项目在环保、节能等方面也将面临“硬约束”。这些都对商业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把握机遇,积极应对, 严控风险

(一)保持合理的贷款增速,积极优化贷款结构,做好风险防范工作。适当控制贷款增速,实现提高自身经济效益与顺应国家宏观政策的有机统一;适应宏观调控的要求,积极优化贷款的行业结构。考虑宏观调控对行业内各企业的“洗牌”效应,区别对待不同企业,进一步优化客户结构;关注与贷款项目在技术、用地、能耗、环保等方面合规性相关的政策风险、有关行业出口受到负面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以及贷款资金流入股市所造成的信用风险和政策风险。

(二)大力拓展中小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业务。发展现金流可靠、产业前景好、风险可控的中小企业客户。加强个人贷款考核力度,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融资产品,改进个人贷款业务流程,提高个人贷款业务占比。

(三)优化资金业务结构,提高资金业务收益率。进一步增加交易类和持有待售类账户在债券投资中的比重,适当扩大现券交易量,提高资产收益水平。在确保流动性前提下,降低备付金率水平,提高资金运用效益。

(四)灵活进行贷款定价,大力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按照风险与收益对称的贷款定价原则,用好贷款的浮动权,合理覆盖中小企业贷款风险;主动为优质客户、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外向型企业开发并提供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工具。

(五)调整负债结构,努力降低资金成本。大力拓展与证券投资市场正向关联度较高的活期储蓄存款,优化存款结构;拓展同业存款市场份额,发挥同业存款相对于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的总体成本优势。

(六)抓住证券市场发展机遇,做强综合经营平台,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在争取综合经营取得新突破的同时,着力提升下辖的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机构的市场地位、品牌形象和创新能力。积极整合集团内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完善合作机制,发挥协同效应,促进业务结构优化。

(七)进一步强化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运用量化分析工具,识别、测量和管理控制利率风险。近期内,应努力缩小银行利率敏感性负缺口,扩大利率敏感性正缺口,促进净利息收入的持续增加。建立和完善流动性监测的量化模型,针对流动性短期波动和中长期发展的趋势研究应对措施。

券商半年工作总结篇(6)

国海证券

投资要点:1、新型煤化工产品市场空间广阔;2、化工工程先行,煤制乙二醇技术领先。

资源禀赋、能源价格和能源安全决定了煤化工是我国能源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作为一个"富煤、少油、缺气"的国家,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为我国煤化工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与石油和天然气原料相比,新型煤化工具有比较明显的成本优势。同时,在我国石油进口依赖度不断攀升的大环境下,能源安全问题为煤化工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性。资源禀赋、能源价格和能源安全决定了煤化工是我国能源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新型煤化工产品市场空间广阔,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是煤化工未来的发展方向。煤化工行业可分为传统煤化工和新型煤化工。传统煤化工产品供大于求,产能过剩。新型煤化工以碳一化工技术为基础,煤气化为先导,组合应用催化合成、分离、生物化工等先进的化工技术生产天然气、乙二醇、乙烯/丙烯、成品油、二甲醚、燃料乙醇等可替代石油的洁净能源和各类化工产品。新型煤化工产品不但存在供需缺口,而且大部分具备成本竞争优势,更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市场空间广阔,是煤化工未来的发展方向。

政策引导,新型煤化工将迎来春天。一方面,在宏观经济寻底的大背景下,为熨平经济波动,新型煤化工由于发展空间广阔,带动的投资规模巨大,有望显著受益。另一方面,各大产煤大省在"十二五"规划中对新型煤化工跃跃欲试,随着新型煤化工纲领政策近期出台,或将引发行业投资盛宴。

投资策略:工程先行,技术领先。化工工程与设计行业作为新型煤化工产业链中的先导行业,将显著受益投资盛宴,建议关注具备核心工程与设计技术的投资标的:东华科技、中国化学、三维工程;国内乙二醇尚存供需缺口,而且煤制乙二醇具备成本竞争力,未来行业景气可期,建议关注突破煤制乙二醇技术瓶颈的投资标的:丹化科技、华鲁恒升。

证券:资产管理迎新机

国泰君安

投资要点:1、受托险资投资开闸前景广阔;2、政策松绑预期强烈,大券商估值已见底。

受托保险资金投资管理,资产管理迎新机。7月23日,保监会《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允许保险资金委托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进行投资管理。按照最新数据,符合要求的证券公司应近15家,其中,包括中信、宏源、光大、招商、广发和海通等上市公司。相比于其他受托机构,证券公司在研究及综合服务上优势明显,领先的证券公司在衍生品投资、量化套保等也具备较强竞争力。证券公司可获得佣金及管理费潜在收入22.9亿元,远期贡献可观。

政策松绑预期强烈,创新驱动快速成长。定向理财的崛起体现了证券公司创新的力量、也意味着资产管理业务的巨大增长空间。下半年,酝酿已久的资产管理业务的松绑已箭在弦上,产品监管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产品投资范围放宽、引入结构化涉及和流动性机制,等等,都将大大激发证券公司的创新潜能,推动资产管理规模的快速提升。集合、定向和专项将呈现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由此判断,未来2年,资产管理规模可达1.5万亿元,收入贡献可提升至5%以上。

创新驱动,维持增持。市场交易量和大券商估值已见底,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市场和行业的创新预期将更为明确,资产管理、新三板、转融通等的加速推进,将使得行业仍有显著的超额收益机会。

大券商估值优势明显、创新收益程度高,且受益于保险资产业务的放开,仍然是下半年券商股的首选,其中,我们首推中信、海通、广发和光大。其他也应关注相对价值低估的参股券商(成大、敖东、锦龙)、以及近期有事件驱动的中小券商。

旅游:风景这边独好

宏源证券

投资要点:1、上半年中国旅游业人次以及收入逆势增长;2、全年旅游业基本面高景气度有望得到延续。

2012年上半年,在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有所下滑的大背景下,中国旅游业人次以及收入仍然延续了快速增长态势。2012年1季度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9亿人次,同比增长12.7%,旅游总收入7,146亿元,同比增长19.9%。其中,国内旅游人数8.7亿人次,同比增长14.5%,国内旅游收入6,368亿元,同比增长21%;入境旅游人数约3,210万人次,同比增长1%,旅游外汇收入约110亿美元,同比增长1%。出境旅游市场增长迅速,第一季度出境人数约1,850万人次。

2012年上半年全国旅游总收入约1.28万亿元,同比增长17.3%。我国居民旅游消费持续增长,旅游市场整体繁荣。其中,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约15.5亿人次,同比增长14.6%;国内旅游收入约1.13万亿元,同比增长20.1%。入境旅游人数约6,625万人次,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入境过夜旅游人数约2,835万人次,同比增长1.3%;旅游外汇收入约240亿美元,同比增长3%;出境旅游人数约3,800万人次,同比增长18%。全国旅游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因此,从2012年上半年预测全年,我们认为中国旅游业基本面高景气度有望得到延续,国内游仍然是支撑中国旅游业增长的基石。展望2012年下半年,我们认为旅游行业存在结构性的投资机会。细分子行业中,重点关注资源禀赋优质、景区培育成熟、客流增长稳定的龙头景区公司;旅游+文化产业链协同效应强、资源拓展和整合能力佳的行业先行者;餐饮以及经济型酒店行业龙头;受益于国内消费升级以及政策红利的免税子行业。重点推荐公司:中国国旅、峨眉山、中青旅、锦江股份、宋城股份、张家界。

智能交通:政府加大投入力度

国金证券

投资要点:1、行业大会新战略;2、城市智能交通领域大订单增多。

日前,第三届智能运输大会(ITSCC)召开,大会期间《2012-2020 年中国智能交通发展战略》,智能交通产业界、投资界都会掀起新一轮的智能交通热。

券商半年工作总结篇(7)

放消费券刺激消费,最早为中国出这个点子的是有“欧元之父”之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按照他去年底提出的建议,中国可以拿出1万亿元人民币发给民众,限定在一个季度内用完。由此测算,可拉动中国经济1.33万亿元,相当于单季度GDP的18%。

国内最大的出租车内互动媒体触动传媒公司,近日公布了一份80多万人参与的、以“经济危机”为主题的消费行为调查结果。此次调查从去年12月份开始并持续到今年1月。结果显示,沪上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在短期内已发生巨大变化,有优惠折扣功能的消费券成为白领新宠。

此次调查被投放在了沪上8000辆安装了触动传媒互动荧屏的出租车上。从乘坐出租车的主要人群来看,大部分的出租车乘客都是高收入、高学历和高消费的白领一族。举例而言,其中93%是月收入接近万元的高收入人群。

面对商家铺天盖地的打折狂潮,42.61%的乘客表示,眼下正是一个购买价格低廉且质量有保证的商品的绝佳时机,且他们中的大多数表示会牢牢把握这个消费机遇(49.38%受访者认为自己会享受商家提供的折扣并会积极消费);仅7.94%的乘客愿意购买低价但质量不确定的商品来节省开支。

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小幅折扣成为了消费者进行购物的着手点。而近来,有优惠折扣功能的消费券成为白领新宠――有38.15%的人表示会更加关注各种促销、折扣活动的信息,而其中18.15%的人表示自己“以前从不搜集此类信息,近期开始关心了”。

于是在今年,“消费券”这一词汇比往年更加吸引人们的关注。自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09年要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力度的政策,成都、杭州等一批城市,已陆续向市民发放了数以千万元计的消费券。随后,以旅游促销为目的的特定消费券也在长三角地区成为新的“时尚”,据初步估算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各个城市发出的旅游券优惠总额将超过2亿元。

杭州:外地散客花40元抵10元

在尝到消费券带来的甜头之后,杭州把吸金的目标瞄向省外的游客,他们计划从3月初开始向国内主要客源市场进行旅游促销,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同时推向港澳台地区,3月10日前发放完毕,共派发一亿元旅游券。这些旅游券单张面额为10元,10张组成一套,共计100元。计划发放总数为100万套,分两期推出。首期计划发放40万套,其中上海地区为8万套。第二期则根据第一期发放成效和情况再确定数量,额度不超过60万套。第二期发放时,还将有部分旅游券投向上海地区。

据了解,旅游券可在杭州市区(含萧山、余杭)及富阳、桐庐、建德、淳安、临安五县(市)范围内指定的180多处主要旅游景区、游船、饭店、餐饮、茶楼、足浴、旅游演艺等场所使用,并仅限外地散客在旅游券指定使用的消费场所使用,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和其他享受团体优惠的团队则不能使用。

持券者在指定商家消费时,享受商家既有优惠后,按消费应付金额,每满40元可使用10元旅游券,另支付30元人民币,以此类推,不设上限。使用范围景点首道门票、游船船票、演出门票、宾馆房费、餐饮类(包含海鲜、酒水)、茶楼、足浴类的全部消费。

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杭州将对参与活动的商家进行严格挑选,所有商家必须接受市旅委和市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的监督和执法。商家回收旅游券时,还要记录使用者的身份证号码及电话联系方式,以便统计信息。

不过,到目前为止杭州市仍未公布详细的领取方案,此前有消息称将主要通过三个渠道发放:一是通过广场促销活动发放:另一个是同长三角地区邮政局合作,将旅游券夹于《杭州旅游指南》捆绑投递到客源市场居民家中。但具体的细节目前还在制订之中:另外还会和其他运营商合作发放。不过原先透露的发放时间已经延迟,而杭州银行在外地的网点也将成为发放的渠道之一。

南京:凭年卡半价游景点

南京的旅游优惠项目分别针对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两类。从1月26日开始,华东六省一市只要持有所在地区的有效公园年卡,就可以享受南京27个市属景区门票的半价优惠。像中山陵、明孝陵、玄武湖和莫愁湖这样的南京标志性景区都在优惠之列。初步估算,这样的优惠总额不少于8000万元,同样是大手笔。

外地游客如果没有公园年卡,也可以在这27家景区的售票处现场购买,每卡收费150元,情侣卡为270元。据了解,这27家景区的门票常规价格在8~80元不等,如果想去一次南京就玩够本,还真需要好好策划一番,好在华东地区的居民去南京都很方便,多次分批地玩够也不难。和杭州的优惠方式比起来,南京推出的半价游园好处是不受名额限制,大家都能享受,但缺点也很明显,只对景区门票有效,其他消费无法抵扣,不够实惠。

除了用半价游吸引外地游客外,南京本地的居民如果够幸运,就能享受到全免费的“南京乡村旅游消费券”。南京市从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下关区、雨花台区、栖霞区的89万户家庭中,通过摇号选取20万户“幸运家庭”,每户发放100元“南京乡村旅游消费券”。居民凭券可以在建邺区、雨花台区、栖霞区、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溧水县、高淳县指定的37个乡村旅游点抵扣同等额度的消费费用。

听上去100元不算多,但是这些券是允许你“友情赠送”的,换句话说如果你“人缘”够好,就能拿到足够多的实惠。根据规则。券可累计使用,每次抵扣额度不能超过一次消费总额的50%,总额也不能超过500元的限额。从南京周边农家乐的消费水平来看,一个拥有100元消费券的三口之家,除了用券自己再花100元,不仅能吃上一顿丰盛的农家餐,还能再买一箱草莓或鸡蛋,或几种蔬菜带走,应该算是很实用的。

宁波:景点优惠各自为阵

继杭州、南京之后,一项名为“畅游阿拉宁波”的活动也开始实施,并延续至年底。这项意在刺激旅游消费的举措,将惠及宁波的本地游客和外地游客,主要通过旅游企业直接让利打折、赠送免费旅游门票和网上下载电子优惠券等方式进行让利,同时组织部分旅行社推出若干条特惠旅游线路。

这种“企业让利、政府补贴”的推广方式,直接吸引了宁波当地百余家旅游景区(点)、宾馆饭店和乡村旅游点参与其中。仅在宁波东钱湖景区,已经开始发放总价800万元的消费券,而在河姆渡遗址所在地余姚。更是将这个数字一举提高到2200万元。此外鄞州区财政出资1300万元用于奖励外地游客接待;镇海区推出了面向外

来务工人员的旅游年卡;慈溪市政府则斥资200万元统一采购门票,免费发放到全市大中小学生手中。

与杭州“40元抵10元”方式相异的是,余姚等地目前发放面值20元的消费券,是可以直接使用的,不过每位游客在一个景点只能使用一张消费券。据宁波方面称,因为当地各个县市区旅游资源分布不平衡,不像杭州那样集中。所以才采取了各县市区自行印发消费券的方式,以此拉动旅游市场。

宁波的优惠券发放途径针对宁波市民和外地游客各有不同。对于本地市民来说发放方式有两种:一是以各旅游企业直接让利打折和网上下载电子优惠券方式,给广大市民提供优惠;二是推出百万大奖派送活动,将面向宁波市民开展幸运抽奖活动,奖品将通过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宁波旅游网、阿拉旅游杂志等公共平台向宁波市民发放。对于外地游客,宁波方面则主要借助旅行社发放,据称这是为了保障每一张优惠券都能起到作用。

上海:逢周二半价促销

和其他城市相比,上海对于是否发放消费券一直未有定论,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上海就没有促销活动,从现在起每逢周二,包括东方明珠、金茂大厦观光厅在内的18个景点将半价迎客,不管是否上海居民都可以享受。

这次的优惠活动从2月24日起至4月28日止,为期两个月。活动期间的每个星期二,市民游客若前往这18家景点。均可享受半价门票的优惠。参加此次优惠活动的18家景点中。包含了上海的两家5A级景区:东方明珠和野生动物园:此外,既有作为上海新地标的环球金融中心观光厅、金茂大厦观光厅,又有古色古香的文庙、方塔园;既有生态绿色型景点如世纪公园、余山国家森林公园、月湖雕塑公园等,又有“红色”景点如宋庆龄故居、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等;有时尚体验类景点如银七星室内滑雪场、上海国际赛车场等。也有科普教育类景点如城市规划展示馆、科技馆以及长风海洋世界等;而上海影视乐园、杜莎夫人蜡像馆等以影视、名人为看点的景区也位列其中。这些景点无论从类型上还是主题上均能适应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消费需求的游客。

除了这些不用“券”的优惠之外,上海同样在计划发行类似优惠券的产品――“上海旅游欢迎卡”,游客持卡可在上海的景点、餐饮、文化演出等消费场所实现一卡付费,欢迎卡还可根据外地游客在沪天数,推出不同优惠幅度,吸引游客延长在沪逗留时间。

其他: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淳安千岛湖旅游局将拿出10万张千岛湖门票,价值1200万元,向长三角市场发放。这次千岛湖有史以来最大的“免费午餐”,首批受益的地区是杭州和上海。然后延伸至江苏、福建、安徽等城市,除了通过旅行社向游客发放外,还将通过城市的总工会、劳动局和邮政局等渠道,赠送给客源地市场低收入人群或部分特殊人群。所有10万张门票计划将在5月底前全部发放完成。

另外,千岛湖旅游消费券面额为10元1张,一套5张50元,总共发放20万套。其中10万套与杭州市旅委捆绑发送。另外10万套通过促销活动在社区、旅行社发放。使用范围包括千岛湖各大景区门票、住宿、餐饮、土特产消费等,在千岛湖100余家消费场所均可使用。

桐庐计划推出价值4000万元的旅游抵价券,面向长三角发放。桐庐一些大景点都纳入此活动,如瑶琳、严子陵、红灯笼外婆家、大奇山、天日溪漂流等。发放的形式是与媒体、旅行社、俱乐部等合作。买景区门票,“桐庐旅游券”满40元抵用20元,每人每景限用一张,住宿消费满100元抵用20元,最高每人可抵用40元。另外,拿杭州旅游消费券在桐庐消费,优惠还能升级。根据规定,使用杭州旅游消费券。只能满40元抵用10元,在桐庐消费满40元能够抵用20元。而且,“桐庐旅游券”还能和杭州旅游消费券合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