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计算机审计管理

计算机审计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2-11-13 19:25:09

计算机审计管理

计算机审计管理篇(1)

(一)计算机审计流程管理

计算机审计的流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审前准备阶段、现场实施阶段、成果报告阶段,其中最重要的是审前准备阶段。

具体流程如下图:

(二)计算机审计中的人员管理

1.学习培训与审计实践相结合,培养计算机审计业务骨干。我们高度重视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培训,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在审计工作中,尽量利用计算机开展审计,学以致用,努力培养计算机审计业务骨干。

2.积极配合,实现审计业务人员与计算机专业人员的有效结合。开展计算机审计,一方面需要审计业务人员的审计思路和经验、技巧,一方面需要计算机专业人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两者的有效结合才能使计算机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在近几年的计算机审计工作中与计算机专业人员积极配合,无论是在数据的采集、转换还是分析阶段,甚至在计算机的日常维护中都得到了来自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帮助与指导。大家在审计工作中发挥所长共同努力完成了很多审计项目,可以说计算机专业人员是我们审计业务人员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强力助推器。

3.重视人员交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计算机审计工作过程中,利用业务人员之间或不同单位、部门的审计业务人员及计算机专业人员的交互,实现计算机审计思路与经验的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计算机审计过程中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管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计算机审计中人是核心因素,而强大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则是取得审计胜利的武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要顺利开展计算机审计,先进、高速的处理器、大容量存储器、功能强大、兼容性强的专业软件系统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利用现有的笔记本电脑、台式机、以太网交换机、大容量的存储器、专用服务器、A0软件、SQL软件等软、硬件系统,保障了我们计算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审计工作中我们安排专人负责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管理、维护,在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则向计算机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二、对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工作的构想

作为审计监督部门,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们要成为也必须成为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领跑者,只有大胆创新,积极进取不断地提高计算机审计水平,才能更好的完成审计工作。对于未来深入推进计算机审计工作,我们有以下构想:

(一)把计算机审计工作由数据库审计扩展到对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审计

目前我们的计算机审计工作主要针对财务或业务软件的数据库数据分析,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处理性能、控制性能及安全性进行的检测和评估尚未开展。而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支撑其财务、业务软件运行的基础,如果计算机信息系统出现问题,将会严重影响被审计单位财务、业务软件的运行,可能会出现数据错误、资料遗失、信息失窃等问题。

信息系统审计的重点仍然是审前准备阶段。在审前调查过程中,应先与有关业务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沟通,熟悉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交技术文档资料。技术文档资料,应当包括:一是系统开发文档,包括系统的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流程图表、功能模块的程序源代码、系统测试报告;二是系统使用文档,包括用户手册、系统使用管理制度、系统维护手册、维护报告及日志等。完整的计算机文档资料是审计人员检查、确信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的重要依据。同时,还应收集一些业务法规和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以供设计审计测试项目时使用。在此基础上,拟定审计方案。

审计实施阶段,根据前期的数据资料的分析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进行评估,主要是通过调查系统管理方法,分析信息组织方式和信息处理流程,对系统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发现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找出系统可能存在的缺陷。接着,对其信息系统进行测试,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是采取询问调查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检查软件文档、程序流程图、编码、运行记录与结果等;二是采用手工和计算机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运用数据模拟检测等应用技术工具,分析处理逻辑,测试应用系统软件的合规性、正确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二)计算机审计工作由静态审计向动态审计发展

以即将开展的审计对象数据库的建立工作为基础,结合审计管辖范围内的被审计单位定期资料报备制度,即业务处室管辖范围内的被审计单位将其经营管理、财务状况(主要指标或审计部门关注的重要指标)、重大事项决策等相关资料定期(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向主管审计处室报送。由主管审计处室将其资料导入数据库存储并建立被审计单位动态数据链,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关键指标的动态分析,评估其经营管理风险或实现。各业务处室再将各个被审计单位关键指标动态分析表按行业分开汇总到厅机关搭建的服务器上,就实现了对审计范围内各行业关键指标动态分析。

(三)开发专门的审计软件,接入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实现实时监控,把动态审计推向更高阶段

开发专门的审计软件系统,采用旁路方式接入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中,通过实时监测及采集其信息系统中的安全事件、用户登录行为、用户操作行为、及所有对数据库的使用情况等各类信息,并设计主要指标动态分析程序,及相关告警程序。经过规范化、过滤、还原、归并和告警分析等处理后,以统一格式的日志形式进行集中存储和管理,结合丰富的日志汇总、分析、统计、排名等关联分析功能,实现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全面审计。

计算机审计管理篇(2)

一、关于计算机审计机构职能定位问题

为了适应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客观形势,目前,绝大多数审计特派办都成立了计算机审计处(室),具体负责审计信息化的规划和建设工作。但由于机构成立时间不同,职责任务也各有侧重,各单位计算机审计处的职能定位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全面负责与计算机有关的各项工作任务,包括计算机设备管理、硬件维护、本单位局域网管理、信息管理、机关辅助办公、计算机培训及计算机辅助审计等,而有的只负责配合审计业务处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其他工作则划归办公室或人教处负责,属于纯粹的审计业务部门。而与此不对称的是,有的单位计算机审计处担负的职责和任务很多,配备的人员却很少(3-4人),有的单位计算机审计处担负的职责任务很单一,配备的人员和技术力量却非常强(6-7人),这是导致目前审计信息化工作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审计署应该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指导性意见,明确规范各单位计算机审计处的职能定位,并在此基础上以岗定编,确定人员数量,调整人员结构。这是其一。

其二,李金华审计长一再强调“计算机审计是一场革命”,石爱中副审计长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也曾断言:“金审”二、三期工程完成以后,审计工作将“面目全非”。但纵观近几年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应用,大都仍然停留在数据转换、计算分析、查询汇总等低水平上,与署领导提出的“革命性”目标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计算机审计仍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要想在短期内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首先改变目前以业务部门为主、技术部门为辅的计算机审计组织形式,让计算机审计处独立承担部分项目的审计任务,以便在审计过程中逐步探索新的审计组织方式,拓展计算机审计领域,摸索新的人力资源配置,实现审计思维方式、组织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的“革命性”转变。而要实现这种转变,计算机审计处的人员配置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整,除了配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外,还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审计业务人员,并逐步向审计业务部门靠拢,每年有自己的审计项目计划,有相对固定的审计对象和审计范围。

二、关于计算机审计处人员结构问题

计算机审计处的人员结构与其职能定位是密不可分的,前面讲了,目前各单位计算机审计处的职能分为综合性和单一性两种情况。由于审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如硬件建设、网络运维、人才培养、信息管理、辅助办公、计算机审计等等等等,各个内容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分散于多个部门之间,不利于其建设内容的整体规划和统一实施。所以,从长远来看,综合性的职能定位和全方位的人力资源配置显然更有利于审计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计算机审计处应该成为担负审计信息化建设任务的综合性的协调管理机构和技术强力支撑部门。基于这种设想,计算机审计处应该包括以下五类人才,配备6-8人:

1、 负责硬件维护和网络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1-2人。

2、负责各类人员培训的专职人员1人。

3、负责信息资源规划管理的专职人员1人。

4、负责计算机审计技术支撑的高精尖IT人才1-2人。

5、既精通审计业务有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复合性人才1-2人。

三、关于引进IT人才和培养复合性人才的关系问题

近几年来,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特派办通过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加强培训工作,计算机审计人才队伍已显雏形。但人才问题始终是制约审计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核心问题:一方面由于待遇偏低,一部分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或是引不进来,或是远走高飞;另一方面,中级骨干人员学而不用,专而不精,整体作用发挥不够;再一方面,受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限制,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审计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推进。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必须把人才引进和自主培养两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审计信息化人才队伍的“Δ”结构。首先,要立足于对审计人员进行自主培养,即选拔一批审计业务精湛的年轻同志,通过强化计算机技术培训,使之迅速掌握审计现场必备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形成“Δ”的中间层。因为从实际情况来看,“计算机审计”的关键要素是“审计”,如果审计业务不精或经验不足,就算计算机水平再高,也查不出问题;而且从培训成本来讲,把审计业务人员培养成为复合性人才所需要的成本(包括时间、费用及经验积累)要远低于把计算机人员培养成为复合性人才所需要的成本。其次,要在重点培养复合性人才的同时,提高审计人员计算机应用的整体水平,形成“Δ”结构的底层实力。对这个层次的审计人员也要提出一个最低应用水平的要求,否则,审计信息化工作就会失去广泛的群众基础,有些工作也难以推进。比如最近审计署推出的“AO”和“OA”两个系统,都需要所有审计人员的广泛参与,不然就会出现信息不完整,从而影响软件系统的整体效果。其三,要抓住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的有利时机,通过层层选拔,引进一批高层次(硕士或博士)技术人才,形成“Δ”结构的顶尖层。这个层次的技术力量是必须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越来越复杂的被审单位信息系统,靠审计人员去解决所有技术问题是不现实的。但这个层次的技术人才也不需要太多,1-2人即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公务员队伍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包打天下,必要时,我们完全可以借助社会IT力量,通过临时聘用计算机专家解决复杂问题。总的来看,计算机审计人才队伍应该是多层次、立体化的三角性结构,这是审计干部队伍建设的大势所趋,更是推动审计信息化向前发展的客观要求。

计算机审计管理篇(3)

摘要:计算机的辅助审计在税收征管审计中的应用和创新建立了更为方便快捷的审计方式,从而带来了税收征管审计的创新和改革。通过对计算机技术在税收审计中应用的必要性和优势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在对计算机辅助在审计工作中的现状分析基础上建立具体而有针对性的计算机辅助的应用措施,为最终建立税收审计制度的持续发展和该机模式提供条件。 

 

关键词:计算机 辅助 审计 税收征管 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技术应用正逐渐向各个管理领域扩展,由于会计电算法的逐渐成熟和发展,会计工作也在相应技术的发展之下改变了传统的手工记账以及算法,通过计算机的应用实现了对会计算法记录进行收集社整理。审计工作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能有效实现会计电算法的推广和应用,从而实现电算法与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同步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能有效提高工作和信息处理的效率,从而提高了工程项目的经营管理效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能促进审计工作向规范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1 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对税收征管审计的影响 

1.1 计算机辅助审计实现了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应用扩展到了信息管理和交流的各个领域,电算法的普及和发展致使传统的审计方法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应实现审计方式的创新,实现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审计效率的有效提高。可通过计算机进行各种审计工作中的抽样检测、经济指标、经济定量的分析以及相应货币值的计算,而这些繁琐的计算过程在计算机辅助系统中得到了简化,通过计算机实现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1.2 促进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 

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能促进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通过对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实现了审计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以及审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审计具有较广的工作范围,其所遵循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性文件较广,内容复杂,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将耗费较多的时间在资料的查找上。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能建立规范的审计资料的组织,提高资料查找的效率,并且能通过各种考核和审计相关软件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计算,从而有效提高审计效率,也能建立有效的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模式。 

1.3 优化审计步骤和审计方式 

传统审计内容基础之上,审计工作包括会计电算系统流程的优化和发展。审计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作用能优化审计工作的流程步骤,以及对审计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和发展。审计工作应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建立不断发展和优化的审计工作的发展模式,在建立了规范化的审计工作基础之上实现了审计工作的持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也能有效拓宽审计工作的范围,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扩大了审计工作的范围,充实了审计工作的内容。实现了审计工作信息资料管理向信息系统安全性、整体系统性以及内部控制等管理方向的转变。 

2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内容 

2.1 基本审计业务处理 

计算机辅助审计能实现基本的审计业务的处理,包括Excel、Foxpro、Word等表格、数据库、文字等的处理和规范化实现了基本的信息处理的基本审计功能。同时审计人员也可根据具体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对审计数据的处理,如计算、复核以及分析处理数据,从而建立高效的审计运行模式。计算机中的电子表格能实现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核对,如工资表的审核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处理、材料成本差异等数据的分析和对比;通过办公文字处理软件建立了电子资料,建立了共享的信息和数据处理模式。从而能建立优化的 

2.2 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应用 

计算机审计管理篇(4)

关键词:计算机审计;计算机审计风险

一、计算机审计的必要性

审计工作依靠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实时审计,使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可以实现详细审计、全面审计,拓宽审计视野,提高审计效率。

(一)计算机审计是各个行业计算机应用客观实际的要求

随着计算机深入到各个行业的各个领域,审计工作的重点由手工帐务的审计转移到对机器帐务的审计。另外,由于计算机办理业务的隐蔽性,工作中的许多差错一时难以发觉,为了防止给工作带来重大损失,也要求加强计算机审计。

(二)计算机审计是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规律

在计算机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了盗用对公存款,盗用资金、融资、管理存款,计算机诈骗,利用计算机伺机作案的犯罪案例,为了保障各个行业工作的顺利开展,防止犯罪,审计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计算机审计是审计信息化的首要任务

审计信息化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继续扩大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业务实施中应用的普及程度,加大计算机审计力度,使计算机成为审计实施的主要工具,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计算机审计的现状

(一)计算机审计内容

1、对计算机管理的电子数据进行审计

    随着会计电算化等的普及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数据存储介质由纸质账本加文字转为数码形式。对用计算机管理的财政、财务和经济管理电子数据进行审计,核实经济活动记录的正确性,就涉及到对由各类信息系统管理的电子数据的审核。

2、对管理电子数据的计算机进行审计

除了审核电子数据,用于生成处理电子数据的计算机及其各类管理信息系统也应纳入审计范围。当前,会计信息失真,利用计算机作假舞弊已有发生,一些单位信息系统不完善。根据数据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检查计算机软件可能出现的错弊,避免信息化条件下“假账真查”。

3.联网审计

国家统一的网络平台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已列入电子政务建设内容。联网审计研究的重点:一是与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接口,解决采集什么数据、如何采集的问题。二是研制审计软件、数据库和审计模型,解决采集来的数据如何利用、如何审计的问题。

(二)计算机审计特点

1.审计范围的广泛性

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原始数据一经输入,即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中间一般不再经过人工的干预。这样,就要求系统的合法性、效益性,系统输出结果的真实性,既要对输出数据、系统的工作人员、打印输出的资料进行审查,又要对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软件、应用程序和机内的数据文件进行审查。

2.审计线索的隐蔽性、易逝性

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审计需要跟踪的审计线索,大部分存储在磁性介质上,既容易被更改、隐匿,也容易被转移、销毁和伪造。在审计中操作不当,很可能破坏系统的数据文件和程序,从而销毁了重要的审计线索,甚至干扰被审系统的工作。

3.审计取证的动态性

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中,系统如果停止工作,有时会直接影响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审计,往往是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进行审计取证,审计人员一方面要及时完成审计任务,另一方面又要不妨碍和干扰被审系统的正常工作。

(三)计算机审计的优势

计算机审计根据各个行业的法规和制度,兼顾计算机技术自身的特点,对计算机参与各个行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合规性、效益性、安全性、正确性以及参与各个行业经济活动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进行审核、鉴证、评价、监督、协调,并提出改进工作建议的一种监督活动。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

1.审计过程自动控制

审计工作中,常常伴随着大量重复性计算,以往审计人员借助算盘和计算器进行审计,必须在手工直接操作下才能完成计算,这种操作把人严重地束缚在繁重的运行过程中,往往容易使人在疲劳中产生差错。而计算机运算速度快、精度高,审计过程中大量的分析、计算等,都可方便地由计算机完成。

2.审计信息的自动存储

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经常需要对审计信息频繁地寄存和重取。在手工审计中,审计人员使用笔和纸来进行,既缓慢费时又容易出错,而计算机的存储器有足够的容量保存各种审计信息,在需要时,可迅速、准确地被逐次取出;自动控制和存储技术的结合给计算机辅助审计带来了可能。

(四)计算机审计的风险

审计活动属于高风险职业领域,这种高风险既来自于社会对审计工作质量愈来愈高的厚望和要求,也来自于日益复杂的审计工作环境。计算机信息系统如同双刃剑,在给审计工作带来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

审计软件风险,科技进步、更高的管理要求使得财务和管理软件频繁更新升级,而与此同时,审计软件限于财力、人力等多种原因,往往升级措施相对滞后,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计算机数据风险,审计人员采集不真实的数据,结果必然是审计误判。并且,由于计算机改变了传统的记录方式,删改和虚假输入系统的数据很难被发现,加大了审计风险。

人员操作风险,计算机审计对审计人员要求较高,审计人员除了要有专业的审计、会计知识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否则,审计人员做出的审计结论有可能偏离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际,从而造成审计风险。

三、计算机审计的展望

大力发展计算机审计是审计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展望未来,计算机审计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和人员培训

要推动计算机审计的发展,必须加强计算机审计人才的培养。对不同需求的人才培养进行统筹规划,有针对性进行培训。对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重点放在信息系统开发审计、系统功能或应用程序审计、网络安全审计和审计软件地开发等方面。

计算机审计管理篇(5)

基于高校会计审计的实际需要,要想提高高校会计审计的整体质量,就要对高校会计审计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结合高校财务管理实际制定具体的会计审计措施。结合高校会计审计的实际需求,以及高校财务管理特点,高校在会计审计中首先应注意审计方法的运用,并结合高校会计电算化的实际需要制定具体的电算化审计软件,同时还要加强对会计管理流程的审计,保证高校会计审计工作能够得到全面有效开展,达到提高高校会计审计实效性的目的,满足高校会计审计工作需求。

二、高校会计审计应注意审计方法的运用

从高校会计管理来看,为了保证高校会计管理的整体质量,高校会计管理普遍采取了电算化手段。虽然会计电算化对提高高校会计管理质量和满足高校财务管理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却给会计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基于这一现实,高校在会计审计过程中,应注意审计方法的运用,应综合利用手工审计、计算机审计和软件辅助审计等多种方法,保证高校会计审计工作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开展。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高校会计审计应积极利用手工审计法

在高校会计审计过程中,对于会计档案和会计凭证,往往需要采取手工审计的方法对其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核定。在这一过程中,其他审计方法往往不能奏效。同时,手工审计法也是传统的审计方法之一,在实际审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高校会计审计工作也同样重要。由此可见,高校会计审计应对手工审计法有正确认识,并积极利用手工审计法,提高会计审计的整体质量。

(二)高校会计审计应尝试使用计算机审计法

随着高校会计管理方法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高校会计管理的主要方法。基于会计电算化的特点,以及会计电算化对高校会计管理工作的影响,在会计审计过程中,只有使用计算机审计法,才能实现对高校会计管理工作的审计,提高会计审计的整体质量。因此,正确了解计算机审计法的特点,并尝试着使用计算机审计法,对高校会计审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校会计审计应合理利用软件进行辅助审计

基于高校会计电算化方法的运用,以及高校会计管理方法的不断发展,高校会计审计的难度越来越大,单纯依靠某一种审计方法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根据这一现实条件,高校在会计审计过程中应合理利用其他管理软件进行辅助审计,使会计审计工作能够调动多种管理资源,实现会计管理过程的全审计,提高审计的整体效果,满足高校会计审计的实际需要。

三、高校会计审计应结合会计电算化需要制定具体的电算化审计软件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在电算化环境下开展审计工作是未来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环境下,必须加快审计专业软件的开发速度。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要尽量统一高校使用的财务软件的编译语言

基于高校会计电算化手段的运用,以及高校会计管理手段的不断发展,高校会计审计工作已经从传统的纸质资料审计转向了电子管理系统的审计。为了保证高校会计审计能够取得实效,达到提高会计审计质量的目的,高校应尽量统一财务软件的编译语言,实现财务管理软件的规范化和统一化,便于会计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会计审计的整体质量。

(二)要加快高校专用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开发

结合高校会计审计的实际需要,以及高校会计手段的发展和应用,高校在会计审计中要想提高整体效果,就要加快高校专用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开发,将会计审计工作交由软件来做,提高会计审计的准确性和实际效率,保证高校会计审计更加客观准确,最终达到提高会计审计质量的目的。所以,加快高校专用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开发十分重要。

(三)要强化审计人员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技能的培训

基于高校会计审计的实际需要,以及高校会计审计软件化的特点,在高校会计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审计技能和计算机技能。为了满足这一要求,需要强化审计人员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技能的培训,进而满足高校会计审计的实际需要。因此,正确理解高校会计审计形势,并做好审计人员技能培训,对高校会计审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四、高校会计审计应加强对会计管理流程的审计

在高校会计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和标准开展审计工作。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审查财务管理部门是否建立了严格的资金审批制度

在高校会计审计过程中,对会计管理流程的审计十分重要。结合高校会计审计工作需要,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只有建立了严格的资金审批制度,才能提高资金安全和资金利用率。为了实现对这一内容的审计,高校会计审计应重点审查财务管理部门是否建立了严格的资金审批制度,并对资金审批制度的完整性进行审计,提高审计的整体性和实效性。

(二)审查财务管理部门是否建立了完善的会计管理流程

根据高校会计审计的实际需要,以及高校会计管理实际过程,对财务管理部门是否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流程进行审计是十分必要的。结合高校财务管理实际,完善的会计管理流程既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因此,对此进行审计十分重要。

(三)审查财务管理部门是否建立了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在高校财务管理中,为了有效防控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风险防控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在实际的会计审计过程中,对财务风险防控体系的审计,也是检验高校财务管理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因此,高校会计审计中应重点审查财务管理部门是否建立了财务风险防控体系,提高会计审计的针对性。

五、结论

计算机审计管理篇(6)

【关键词】计算机环境;审计风险;对策研究

一、计算机环境下审计风险简述

计算机审计是在信息化环境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传统审计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系统论、数理统计等科学相互融合、渗透而产生的一门新的审计学科。而计算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后作出的审计结论与被审计事项实际情况相背离的可能性。

在会计审计发展历程中之所以运用计算机,其最初的目的在于适应社会快速发展以及提升企业工作效率的需要,会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审计管理的风险因素也在不断上升,在其发展的近几年中审计失败和审计诉讼案件在急剧增加。

二、计算机环境下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不完善

在手工系统中,内部控制测试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在经济信息系统计算机化后,内部控制的技术和方法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其一,是内部控制措施由手工控制转向以计算机控制(包括硬件和软件控制)为主;其二,计算机条件下的手工控制的内容发生了改变,主要指手工条件下的手工控制措施在计算机条件下已经失效,代之以新的手工措施。因此,内部控制的技术和方法的变化使得原有的控制措施都已不适合了,大部分控制措施都是以程序的形式建立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肉眼无法觉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计算机处理。而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内控功能是否恰当有效会直接影响系统输出信息的真实和准确,内控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内部控制的局限性也使舞弊行为有机可乘,从而增加了审计风险。

(二)在动态中进行审计取证较难

在企业的不断发展之中,随着业务量的提升,其会计信息系统将日益变得庞大,会计信息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进而形成一个动态发展的财务管理系统,而如何在此过程中获取准确的会计信息就面对着难题。因为会计信息系统须一直保持运作之中,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当中一旦停止运行系统,将会给被审计单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审计人员而言必须在处于运转当中的会计信息系统中进行取证,难度较高,存在着一定的审计风险

(三)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因素的影响

在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企业发展之中各类违纪违法现象层出不穷,这其中既有企业层面的问题,而更多的在于员工职业素养存在缺陷,尤其是审计工作是专业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工种,不仅要求从业者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更要求其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以面对工作中时刻遇到的各类诱惑。从当前我国出现的各类经济案件当中,不难发现审计人员违背职业道德,损害企业利益的现象,其无形中增加了审计风险。

三、加强审计风险防范的建议

(一)提升对计算机审计风险的充分认识和重视

在多数中小企业当中,其管理者对于当前的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往往是认识不足,甚至有些中小企业还处于传统的手工作业当中,对于新生事物缺乏足够的认知。而在大型企业当中,虽然其管理者不论是从知识储备上还是现代化技能上都胜于中小企业,但对于审计风险的重视度还未达到能将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的高度上。因此,不论是哪类企业都应积极从自身出发,加强对当前环境下审计风险的管控。

(二)选择恰当的审计方法与技术

当打印文件充分且与被审计单位输入输出联系比较密切能直接核对时,则可采用绕过计算机的审计方法,用核对、复核、分析等审计技术;当被审计单位采用实时处理,纸质的审计线索较少且输入输出不能直接核对时,则可采用计算机审计的方法;若在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会计软件必须时刻处于运作,审计工作又不能强行终止时,就应转变审计方法采用制度基础法,将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和审核,根据审核的结果对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中的信息制定对应的审计方法,以达到既不损害企业利益又能客观公正的完成审计任务的目的。

(三)规范计算机审计程序,加强计算机审计法制化建设

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保障任何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在企业会计审计过程之中应在现有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以保障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是控制和规避计算机审计风险的基础。尽管我国针对计算机审计出台了《审计机关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等审计标准和准则,但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必须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对规范计算机审计的审计准则适时地进行修订。使审计人员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才能更好地指导审计人员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

(四)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

由于审计人员在单位财务控制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其素质的高低对单位资金管理就起着非常关键的影响,因而应当着重的对审计人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素质培训。其一,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及必要技能的培养,提高其工作的能力;其二,企业在进行人员招聘时,要制定严格的制度。不仅要严格考察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考察其政治背景和道德水平;其三,可以制定必要的激励机制,提高审计人员的积极进取的积极性和创新性,鼓励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工作经验,以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和方法;其四,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也是审计工作得以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实际管理中加强对其的职业素质培养,使其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以及处理问题的高效工作能力。

四、总结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不断发展,网络会计办公的环境亦处于便捷与风险并存的环境之中,不论是对于被审计单位还是审计单位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审计单位而言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应对风险保障被审计单位的权益;对于被审计单位而言,更应加强内部管理保障财务信息的安全性与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周汉庭,杨颖.审计学[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计算机审计管理篇(7)

紧扣港航海事发展大局,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创新审计手段,提高审计水平。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和服务效能,注重审计报告的落实督办,为港航资金的安全、合理、有效使用提供强力保障。

二、主要工作

突出对下属单位的年度预算收支执行审计,主要通过本单位内审人员进行审计。为规范项目管理和竣工决算审计服务;突出200万元以上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组织委托会计中介审计机构进行审计。配合省局及市审计局进行的审计配合工作,加强部门预算和专项资金审计,并力争有新的突破和进展。

年度审计项目的具体计划分为以下几板块,具体汇报如下:

(一)对下属单位的年度预算收支执行审计

1.开展专项资金审计

要把部门预算、财物收支和专项资金收支审计作为一项经常性和基础性的工作来抓,加强财务专户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做好源头控制和过程控制,不断强化部门预算全过程的监督,促进编制科学、规范、明细的部门预算,促进部门预算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2.对下属单位的年度预算收支执行审计,这块主要通过本单位内审人员进行审计。

为加强局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廉政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交通行业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浙江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局实际,对下属单位的年度预算收支执行审计。

局设立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兼职或专职内部审计人员,依法履行内部审计职责并对局所属事业和企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局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在局主要负责人领导下,依法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并对其负责,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内部审计工作应当遵循依法、客观、独立、公正的原则。要求被审计单位按时提供有关财政、财务收支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决算、会计报表、上级批文及相关经济活动的资料和电子数据。检查有关财政、财务收支或者相关经济活动的资料、文件和计算机系统及其电子数据,现场清查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实物。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内部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对违反财政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的行为予以制止,提出处理建议;对遵守财政法律、法规,经济效益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提出表彰和奖励的建议;对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经局主要负责人批准,对可能被转移、隐匿、篡改、毁弃的有关财政、财务收支或者相关经济活动的资料予以暂时封存。根据局主要负责人的要求,参加或者列席局及下属单位召开的有关财政、财务收支或者相关经济活动的会议。

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个人应当配合内部审计工作,按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并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不得拒绝、阻碍、隐瞒、谎报。

(二)200万元以上项目竣工决算审计

审计工作要跟着资金走。各单位要切实关注港航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未经审计,不得付清尾款,不得办理竣工验收手续,不得报批竣工决算”的规定,200万元以上竣工决算审计面要达到100%。为服务好港航基础建设,要高度重视审计200万元以上项目竣工决算审计。

为进一步规范我局港航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编报、审计(含审价,下同)、审批工作,加强港航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管理,严格基本建设程序,根据《交通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报告编制办法》、《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交通行业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交通建设项目审计实施办法》、《交通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和《港口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局实际。是200万元以上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组织委托会计中介审计机构进行审计。

1.从事港航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的社会审计机构,应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相应的审计(审价)从业资质和港航建设项目审计经验,确保审计质量。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应在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后报市港航局审核。审计意见书作为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正式办理和审批的依据。

2.港航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审批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谁立项、谁审批;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3)依法行政、强化监管、独立审计;

(4)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3.港航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必须确保其真实性、合法合规性和有效性。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1)基本建设程序执行情况;

(2)项目投资、初步设计及概(预)算执行情况;

(3)建设资金来源、支出及结余等财务情况;

(4)工程价款结算(决算)及工程合同执行情况;

(5)交付使用资产情况;

(6)收尾工程的未完工程量及所需投资情况;

(7)竣工工程概况表、竣工财务决算表及说明书、交付使用财产总表及明细表等编报审核情况;

(8)投资效益等其他有关情况。

4.竣工决算审计(含工程价款结算审核)的费用,由建设单位按省物价部门规定标准和业务委托书约定合理支付,列入项目竣工决算。

港航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按照《交通行业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规定的程序组织实施。港航建设项目审计中查出的各类违规违纪问题,按照审计署等六部委印发的《建设项目审计处理暂行规定》(审投发〔1996〕105号)等有关法规处理。

(三)主要是配合省局及市审计局进行的审计配合工作,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逐步建立以任中审计为主、离任必审、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审计。各单位离任责任审计覆盖面要达到100%。

开展与审计机关的联合共建工作。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全面推进与审计机关的审计配合工作,坚决查违纪违法案件,促进港航海事事业的发展与党风廉政建设良性互动。

(四)做好审计基础工作

1、要积极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和计算机辅助审计步伐,提高审计质量。按照省局的要求,市局将在全市港航海事部门开展2个计算机审计项目,参加省局计算机审计优秀项目评选活动。

2、要认真贯彻《审计法》和《交通行业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落实内部审计职能和人员,加大审计后续教育培训力度,为积极推动内部审计转型提供组织保障。

3、要按照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等审计法规的要求,完善内部审计程序,规范审计文书使用和档案管理,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4、要及时上报审计报表和总结,加强审计资料、信息、论文的撰写,认真总结、宣传审计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成果,为交通审计转型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