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精品(七篇)

时间:2024-04-21 14:53:49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篇(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2-0271-02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社会化,已经成为了信息时代的主要推动力。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的同时,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也产生了私有信息和数据被破坏或侵犯的可能性,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变得日益重要起来,已被信息社会的各个领域所重视。目前,全世界的军事、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都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网络,人类社会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达到了空前的记录。由于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这种高度的依赖性使国家的经济和国防安全变得十分脆弱,一旦计算机网络受到攻击而不能正常工作,甚至瘫痪,整个社会就会陷入危机。因此,为了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御技术,必须对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深入详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更具有针对性地进行主动防护。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

国际标准化组织将“计算机安全”定义为:“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上述计算机安全的定义包含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两方面的内容,其逻辑安全的内容可理解为我们常说的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而网络安全性的含义是信息安全的引申,即网络安全是对网络信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使用者的变化而变化,使用者不同,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要求也就不同。从普通使用者的角度来说,可能仅仅希望个人隐私或机密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保护,避免被窃听、篡改和伪造;而网络提供商除了关心这些网络信息安全外,还要考虑如何应付突发的自然灾害、军事打击等对网络硬件的破坏,以及在网络出现异常时如何恢复网络通信,保持网络通信的连续性。

二、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1.网络资源的共享性。资源共享是计算机网络应用的主要目的,但这为系统安全的攻击者利用共享的资源进行破坏提供了机会。随着互联网需求的日益增长,外部服务请求不可能做到完全隔离,攻击者利用服务请求的机会很容易获取网络数据包。

2.网络的开放性。网上的任何一个用户很方便访问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从而很容易获取到一个企业、单位以及个人的敏感性信息。

3.网络操作系统的漏洞。网络操作系统是网络协议和网络服务得以实现的最终载体之一,不仅负责网络硬件设备的接口封装,同时还提供网络通信所需要的各种协议和服务的程序实现。由于网络协议实现的复杂性,决定了操作系统必然存在各种实现过程所带来的缺陷和漏洞。

4.网络系统设计的缺陷。网络设计是指拓扑结构的设计和各种网络设备的选择等。网络设备、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等都会直接带来安全隐患。合理的网络设计在节约资源的情况下,还可以提供较好的安全性。不合理的网络设计则会成为网络的安全威胁。

5.恶意攻击。就是人们常见的黑客攻击及网络病毒是最难防范的网络安全威胁。随着电脑教育的大众化,这类攻击也是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屏障,配置防火墙是实现网络安全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安全措施之一。防火墙是指一个由软件或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处于企业或网络群体计算机与外界通道之间,限制外界用户对内部网络访问及管理内部用户访问外界网络的权限。当一个网络接上Internet之后,系统的安全除了考虑计算机病毒、系统的健壮性之外,更主要的是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而目前防止的措施主要是靠防火墙技术完成。防火墙能极大地提高一个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并通过过滤不安全的服务而降低风险。防火墙可以强化网络安全策略。通过以防火墙为中心的安全方案配置,能将所有安全软件(如口令、加密、身份认证)配置在防火墙上。其次,对网络存取和访问进行监控审计。如果所有的访问都经过防火墙,那么,防火墙就能记录下这些访问并做出日志记录,同时,也能提供网络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当发生可疑动作时,防火墙能进行适当的报警,并提供网络是否受到监测和攻击的详细信息。再次,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利用防火墙对内部网络的划分,可实现内部网重点网段的隔离,从而降低了局部重点或敏感网络安全问题对全局网络造成的影响。

2.数据加密与用户授权访问控制技术

与防火墙相比,数据加密与用户授权访问控制技术比较灵活,更加适用于开放的网络。用户授权访问控制主要用于对静态信息的保护,需要系统级别的支持,一般在操作系统中实现。

数据加密主要用于对动态信息的保护。对动态数据的攻击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对于主动攻击,虽无法避免,但却可以有效地检测;而对于被动攻击,虽无法检测,但却可以避免,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数据加密。数据加密实质上是对以符号为基础的数据进行移位和置换的变换算法,这种变换是受“密钥”控制的。在传统的加密算法中,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是相同的,或者可以由其中一个推知另一个,称为“对称密钥算法”。这样的密钥必须秘密保管,只能为授权用户所知,授权用户既可以用该密钥加密信息,也可以用该密钥解密信息,DES是对称加密算法中最具代表性的算法。如果加密/解密过程各有不相干的密钥,构成加密/解密的密钥对,则称这种加密算法为“非对称加密算法”或称为“公钥加密算法”,相应的加密/解密密钥分别称为“公钥”和“私钥”。在公钥加密算法中,公钥是公开的,任何人可以用公钥加密信息,再将密文发送给私钥拥有者。私钥是保密的,用于解密其接收的公钥加密过的信息。典型的公钥加密算法如RSA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加密算法。

3.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IDS)是从多种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系统中收集信息,再通过这此信息分析入侵特征的网络安全系统。IDS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它能使在入侵攻击对系统发生危害前,检测到入侵攻击,并利用报警与防护系统驱逐入侵攻击;在入侵攻击过程中,能减少入侵攻击所造成的损失;在被入侵攻击后,收集入侵攻击的相关信息,作为防范系统的知识,添加入策略集中,增强系统的防范能力,避免系统再次受到同类型的入侵。入侵检测的作用包括威慑、检测、响应、损失情况评估、攻击预测和支持。入侵检测技术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监视分析用户及系统活动,查找非法用户和合法用户的越权操作。检测系统配置的正确性和安全漏洞,并提示管理员修补漏洞;识别反映已知进攻的活动模式并向相关人士报警;对异常行为模式的统计分析;能够实时地对检测到的入侵行为进行反应;评估重要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可以发现新的攻击模式。

4.防病毒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高级,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构成极大的威胁。在病毒防范中普遍使用的防病毒软件,从功能上可以分为网络防病毒软件和单机防病毒软件两大类。单机防病毒软件一般安装在单台PC上,即对本地和本地工作站连接的远程资源采用分析扫描的方式检测、清除病毒。网络防病毒软件则主要注重网络防病毒,一旦病毒入侵网络或者从网络向其他资源传染,网络防病毒软件会立刻检测到并加以删除。

5.安全管理队伍的建设。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保证,只有通过网络管理人员与使用人员的共同努力,运用一切可以使用的工具和技术,尽一切可能去控制、减小一切非法的行为,尽可能将不安全的因素降到最低。同时,要不断地加强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安全规范化管理力度,大力加强安全技术建设,强化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网络内使用的IP地址作为一种资源以前一直为某些管理人员所忽略,为了更好地进行安全管理工作,应该对本网内的IP地址资源统一管理、统一分配。对于盗用IP资源的用户必须依据管理制度严肃处理。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使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可靠得到保障,从而使广大网络用户的利益得到保障。

6.网络主机的操作系统安全和物理安全措施

防火墙作为网络的第一道防线并不能完全保护内部网络,必须结合其他措施才能提高系统的安全水平。在防火墙之后是基于网络主机的操作系统安全和物理安全措施。按照级别从低到高,分别是主机系统的物理安全、操作系统的内核安全、系统服务安全、应用服务安全和文件系统安全;同时,主机安全检查和漏洞修补以及系统备份安全作为辅助安全措施。这些构成整个网络系统的第二道安全防线,主要防范部分突破防火墙以及从内部发起的攻击。系统备份是网络系统的最后防线,用来遭受攻击之后进行系统恢复。在防火墙和主机安全措施之后,是全局性的由系统安全审计、入侵检测和应急处理机构构成的整体安全检查和反应措施。它从网络系统中的防火墙、网络主机甚至直接从网络链路层上提取网络状态信息,作为输入提供给入侵检测子系统。入侵检测子系统根据一定的规则判断是否有入侵事件发生,如果有入侵发生,则启动应急处理措施,并产生警告信息。而且,系统的安全审计还可以作为以后对攻击行为和后果进行处理、对系统安全策略进行改进的信息来源。

总之,网络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涉及技术、管理、使用等许多方面,既包括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问题,也有物理的和逻辑的技术措施,一种技术只能解决一方面的问题,而不是万能的。因此,认清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和潜在威胁,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对于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将十分重要。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安全因素,制定合理的目标、技术方案和相关的配套法规等。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安全的网络系统,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也必然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爱民.计算机的安全与保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蔡立军.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3]朱理森,张守连.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2001.

[4]殷伟.计算机安全与病毒防治[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篇(2)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病毒 网络安全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脚步加快,网络技术也日新月异,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生产领域中都有着极其广泛的重要应用。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止计算机病毒破坏网络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已经成为了保障日常生产生活有序进行的重要内容。

一、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和计算机病毒的介绍

1.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及影响因素

计算机网络安全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计算机所储存的数据没有危险,不会因为偶然或恶意的攻击而被破坏、更改和泄露,从而造成事故损失。系统和信息安全是网络安全的两个重要内容,前者涉及到计算机的设备硬件、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后者则和计算机完整、可用、保密地存储、传输各种数据信息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受到威胁的原因可能有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和其他因素三种类型。外部因素包括计算机病毒入侵和黑客等的人为恶意攻击。内部因素主要指计算机系统内部存在的安全漏洞,这些漏洞多是由操作系统、各种应用软件程序中的“BUG”造成的。其他因素包括人为失误和不可抗力,人为失误是指操作人员、用户不合理配置系统资源、误删或改动程序数据与命令等不当操作;不可抗力如地震、雷击等。

1.2计算机病毒的分类、传播和特点

现在对计算机病毒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按病毒的传播方式分为引导区型病毒、文件型病毒、混合型病毒、宏病毒,而且业界越来越倾向于再加入网络型病毒的分类。计算机病毒一般通过磁性媒体(主要是软盘)、硬盘(以优盘为最常见)、光盘(尤其是到处泛滥的盗版光盘)、网络(从节点到节点或从网络到网络)途径来进行快速传播,感染其他电脑。计算机病毒首先具有破坏性。计算机遭到病毒攻击后,正常的应用程序将无法使用,内存中的各种数据和信息会被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泄露。计算机病毒还具有传染性。只要一部机器感染病毒,在通过网络与其他计算机进行接触后,病毒就会传递到新的个体上,然后通过新个体的其他接触最终造成大量计算机同时感染病毒。计算机病毒也具有寄生性。计算机病毒以特定的程序为寄生的土壤,只有当这个程序被运行时,病毒才能发挥它的破坏力。计算机病毒还具有潜伏性、隐蔽性、可触发性等特点,共同构成了病毒防范清除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二、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

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从管理层面上预防控制,另一方面是从技术层面上突破解决。

2.1管理层面

首先要加深对计算机病毒危害的了解,增强病毒防范意识。不管是技术操作人员还是大众用户,都应该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有基本的认识,能够自觉主动地采取手段防止为自己和他人带来损失,并在平时的网络使用中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不访问有安全风险的网站、不打开传播来历不明的邮件讯息等。其次要制定全面详尽的操作规范,约束相关人员严格进行操作,切实落实维护网络安全的有关政策法规。最后要注意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最新发展动态,对症下药,研究完善相对应的防治办法,将病毒攻击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2.2技术层面

兼用病毒防火墙和病毒防治软件是有效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技术方法。防火墙能限制网络中一些有风险的访问,例如IP探测、共享数据访问等,切断病毒通过网络传播的通道,保证网络的安全运行。病毒防治软件能够检测和清除病毒,它们通常利用特征码与校验和以及行为码相结合的原理对已知和未知的病毒都有很好的敏感度和较低的误报率。合理安装设置软件也能起到很好的病毒防治功能。合理安装软件,卸载不需要的多余组件,降低病毒攻击的可能性;适当设置软件,比如禁用浏览器的ActiveX控件插件等,可以有效阻挡网页病毒的入侵。及时升级软件也能对维护计算机病毒起到一定的作用。各种软件由于程序BUG产生的安全漏洞是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部因素,用户通过经常及时的对软件进行升级操作可以弥补软件的缺陷,增强计算机对病毒的抵抗能力。最后,定期备份重要的数据是降低损失、减少破坏的最好补救办法。

三、总结

毋庸置疑,计算机网络将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病毒破坏性大、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是影响网络安全的最重要的威胁,对计算机病毒有效防控,保障网络安全需要我们进行不懈的探索和研究。

参 考 文 献

[1]游海英.探讨计算机网络安全与计算机病毒防范[J].电子测试,2013,(19):188-189.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 安全防御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成为了二十一世纪的具有时代信息的标志,它成功地开启了现代化社会,逐渐与人们的生活建立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安全性就变得越发重要。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确实存在一些不法分子专门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进行诈骗来谋取私利,这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生活的质量和人身安全。相关人员有必要在此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提出更好的网络防御策略。

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技术安全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会不断地随着计算机用户的变化而逐渐发生改变,而人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的理解和认知也就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不过总体来说,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包括技术问题,也包含管理问题,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计算机网络的技术安全主要指的就是网络信息的安全,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以及网络信息都应该受到严格的保护,保证用户的隐私和信息不被泄漏、不被破坏,同时也不被修改,并且其在应用的过程中还要保证通信能力达到非常连续和良好的状态。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避免电脑黑客的窃听和篡改以及冒充或者抵赖,对于每个个体而言,信息和隐私得到了保证,对于企业而言,商业秘密不被侵犯或泄露,维护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2 危害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风险因素

计算机的网络在运行和使用的过程中,一定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风险,这主要是由于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等特点体现的。而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通常将计算机网络信息的风险因素归为两类,一个是内部因素,一个是外部因素。从外部因素来看,主要是一些人为的恶意性攻击,例如黑客的侵入等等,而内部的因素主要就是指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内部不够完善,存在着一些漏洞。其主要表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实体风险,实体风险就是指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网络终端问题,或者说相关的设备出现故障。计算机系统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需要选一些固定的设备去对信息和网络进行支持,正常的情况下,这些设备基本上都处于正常良好的工作状态。但是,这些设备往往会受到天气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最后导致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出现漏洞,大量丢失。而另一方面,主要就是指网络信息在加工和处理以及传递和储存的过程中,由于一些不安全的因素的威胁,导致信息不能够进行有效的传递,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相关的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即便被一些攻击者进行攻击,其传递的质量也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这就导致相关的人员很难在第一时间就发现信息被攻击的情况。因此更多的时候都尽量靠防范的方式来进行网络保护。还有一种攻击就是主动性攻击。这种攻击会直接对传递的信息和内容进行伪造和冒充处理,对信息进行大量的篡改,甚至对某些合法的通信实体加以冒充,这种主动性的攻击相比较被动性的攻击而言,具有更大的干扰性和破坏性,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采取更为主动的监测和修复手段对其进行保护和预防。

3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安全防护措施

3.1 针对于实体因素的安全防护措施

首先针对于一些实体的因素来说,要想将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安全性,主要应该从提高计算机工作环境的安全性来入手,例如:在计算机进行工作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尽量减少一些电磁波的干扰,在天气不是很好的条件下,在保证工作的正常进度的条件下,合理的对计算机的工作时间进行有效的合理的调节,这样才能够避免由于天气原因造成了突然停电的现象,进而对计算机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最后导致文件大量丢失的危险情况发生。整个计算机实体的因素比较复杂,因此有些因素是无法抗拒的,相关人员只能针对于这些不可抗力因素的实际发生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合理的调节,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对信息的安全实现有效的保障。

3.2 针对于信息风险的安全防护措施

首先,我们在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安全防御的过程中,经常会采用防火墙技术。它不仅能够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有效,还能够对外部的供给进行有效的拦截,从而保证计算机在一个比较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工作和预防保护。防火墙系统通过一些有效的原则设计能够对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从而拦截破坏,维护正常。

其次,相关的人员在应用计算机网络时候,要经常使用加密的技术,计算机的网络加密技术,为整个电子商务信息系统提供了强大的保障。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人对于网络和电视购物都不再陌生。通过这种加密技术,可以使信息的对称性得到完善,提高整个科技的进步水平。

最后,我们应该从众多的系统和资源中对信息进行大量收集,这种入侵检测系统不仅能够满足我们对于信息收集的要求,还能够对信息进行合理的筛选和分类,大大提高了系统发现攻击行为的几率,而且当系统遇见问题时还会发出警报声,便于用户识别异常行为。

3.3 加强计算机用户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

相关的人员要对计算机用户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进行强化,要建立一些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制度,对网络访问实行合理的控制措施,这样能够对网络的安全起到一定程度的防范和保护作用。访问控制就是要保护网络资源和维护系统的安全,这样可以有效的使网络资源在安全的范围内被合理使用。与此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计算机管理员对于安全管理机构在不断的完善当中,但是这还不能够满足需求,我们要想实现对网络安全实行有效的保护,那么就应该提高计算机的用户对与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管理能力。首先,应该注意加强对计算机用户的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进行普及,用一些数据保护法来使其在法律的层面上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给予够的重视,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中,明确自身的义务和责任,使其能够自觉地遵守法律,将任何有侵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行为都扼杀在摇篮里,而且相关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应该对计算机的安全使用和对于病毒感染以及黑客攻击的常见网络安全被破坏的情况能够有一定的有效对策和处理办法,从而保证计算机中的资源能够安全有效,不被侵犯。

3.4 要经常对计算机进行查毒和杀毒管理

在实际的对计算机使用的过程中,很多用户缺乏对计算机网络的保护意识,对病毒给予的重视程度不够,不注意计算机的网络安全的维护,这就使得一些小病毒逐渐扩大,最后造成网络安全的威胁,严重影响了整个网络的安全。为了有效的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相关的计算机研究和工作人员应该经常对计算机进行彻底的杀毒和查毒的日常工作,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不要轻易下载那些来源比较比较可疑的危险性文件,减少对一些U盘和移动硬盘的使用,来有效地减少病毒对计算机网络的侵害,与此同时,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中,应该对整个数据库的维护和备份工作做好,当有突况发生时,一旦造成了数据的丢失和损害,相关的计算机使用人员还可以选择通过备份的方式来对原来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回复,从而减少数据背后的损失。

3.5 制定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法律文件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科技和济都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复杂和危险的情况发生,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不法分子正是在钻法律的空子,去采取不合理的手段和方式去为自己谋求利益,并伤害到了他人。而计算机网路的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也和这样的作案动机存在着很大的联系,为此,国家应该制定一些合理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法律文件,对信息安全的发展战略进行深入地研究,完善对相关机构的建立和优化,制定一些可以具体而又全面的法律文件。这样就能够对整个网络进行统一的规范和管理,不仅能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保护加大了法律力度和执行力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视度,共同对相关的网络犯罪分子进行的打击,使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得到不断的完善和优化,从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一定促进的作用。相关的人员应该对此给予重视。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与人们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为了使其更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同时提高其安全性,相关的研究人员应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从内外因两个方面进行双向的安全防护,不断的在研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有效的解决问题,进而对整个计算机网络运行程序进行优化和完善,使之实现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吴振强.信息时代下网络技术安全与网络防御探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8):140-141.

[2]符绩彰.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与网络防御的研究[J].数码世界,2016(06):5.

[3]章蕾.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与网络防御的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6):154+298.

[4]苏斌.智能电网时代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5]李超.浅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在电力信息通信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2(33):21.

[6]梁天乐.现代形势下网络技术在电力信息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4(23):79.

作者简介

葛立欣(1970-),男,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篇(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病毒;网络安全;危害性;特征;防范措施

1计算机网络病毒的特点

(1)传染性当前现代网络环境越来越开放,并已经逐渐形成了完善的网络体系,该形势虽然能够给社会群众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便利性,但也会给各种有心盗取他人数据信息之人提供可乘之机,导致计算机用户的信息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从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招投标工作本身就需要具备相应的公平公正的环境,若招投标客户的信息发生泄漏,将会直接影响到竞争的公平性,并间接地影响后续项目开展的质量。同时计算机网络病毒有着较强的传染性,其可以通过U盘、文件、网络等相关途径对用户的计算机进行侵害,在短时间内导致计算机系统大范围被感染,并出现瘫痪等一系列问题,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而且计算机网络病毒会利用计算机系统的弱点进行大范围传播,若用户的个人防范意识不强,忽视对计算机各杀毒软件的运用,也会给病毒提供相应的传播契机。

(2)破坏性现阶段随着网络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病毒的种类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每种病毒所带来的影响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性。部分病毒在对计算机进行攻击时,可能只是单纯地将一些用处不大的文件强行安装在计算机系统的隐蔽文件夹中,该方式会占用大量的CPU空间,导致计算机运行速度慢等问题发生;而有的病毒会破坏计算机内部的数据信息及程序,导致用户的数据信息被窃取或遭受到破坏,并让系统处于崩溃状态,用户无法进行下一步修复操作,给计算机埋下较大的安全隐患。

(3)潜伏性任何病毒在侵入计算机内时,或多或少都会给计算机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大部分计算机病毒都有隐蔽性的特点,其会通过各种程序代码或者是文件输送到计算机中,而且会利用相关设定伪装成正常的程序,使普通的杀毒软件难以察觉,而且这些病毒只有在满足特定条件后才会触发,从而破坏计算机。在潜伏期内该病毒并不会对计算机的运行产生任何的影响,其会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隐蔽的繁殖传播,这也致使计算机一直处于被动防范状态,而病毒的主动性特质会对计算机系统由内而外展开攻击,让安全防范系统在特定情形下失效。

(4)寄生性计算机病毒并不是直接就能够进入至用户计算机内部系统的,其需要中间媒介进行传导,一般情况下,计算机病毒会以文件、广告代码、移动硬盘以及用户的不规范操作下引入到计算机中,在用户执行该程序时,病毒自身就会产生破坏作用,并通过计算机各项程序的运行对系统进行修改、破坏,这也凸显出其寄生性特点。

2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木马程序及黑客攻击事件频频发生,这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网络环境的安全性。木马病毒主要是指隐藏在程序中的一种恶意代码,其本身就有破坏性特点,黑客可通过远程操控的方式对其进行控制,并将其植入在用户计算机系统中,这也是所谓的“里应外合”,在木马病毒对计算机进行全面侵染后,黑客就会利用这一优势窃取用户的账号密码、重要文件、数据信息等,并会对原有的程序进行修改,该行为可能会直接导致用户计算机出现瘫痪等症状,一旦木马病毒被激活后,用户需通过重新安装系统的方式修复计算机,而这会导致计算机内部所储存的招投标客户的信息丢失。蠕虫病毒属于常见的计算机病毒,其会利用计算机系统中的漏洞进行大肆传播,而且该病毒还具有自我复制繁衍的特点,在完全控制计算机后将此作为宿主,并不会受到各种计算机程序的影响,持续寻找漏洞主动进行出击,以此来达到控制更多计算机的目的。

3计算机网络病毒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1)加强个人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据调查结果显示,个人操作是导致计算机病毒侵入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也说明了部分用户缺乏相应的病毒防范意识,在使用计算机时,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展开操作,这也严重降低了计算机整体的安全性能。而且计算机病毒本身就具有伪装性的特点,其会根据用户平日操作的指向伪装成相应的软件程序,引诱用户打开,趁此侵入到计算机内部系统,并进行破坏。在此,为了避免此问题的发生,相关工作人员在日常使用计算机时,应当注意自身操作行为,尽量不要点击一些来历不明的安装包或网站,而且一些链接很可能连接着钓鱼网站。用户应当拒绝各种网络诱惑,在进行网络交易时,需从正规的端口进入,切忌不能为图方面而使用陌生网址;若计算机出现卡顿、运行不畅时,应当及时利用杀毒软件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为了避免因计算机病毒的侵入导致数据信息被篡改或者丢失,用户应当定期备份计算机内所储存的与相关招投标的信息,或者是在文件中采用加密技术并建立完善的检测系统,若文件遭受攻击,其会直接发出警报并告知用户,以及时阻止病毒的入侵。最后,用户可根据自身的需求选用一些信誉较高、对病毒阻拦效果较好的软件,如金山、360杀毒软件、腾讯电脑管家等,以此来保障计算机网络状态及环境的良好性。

(2)构建防火墙及防毒墙防火墙及防毒墙,顾名思义,就是隔绝个人计算机与外界网络的关联,通过技术手段来保障用户的计算机使用安全。防火墙在运行时能够对网络通信进行全面扫描,及时察觉出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各种风险,并对此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如开启阻击警报功能,及时关闭不经常使用的端口,切断病毒传播的途径,而且该防火墙技术有着实时检测的特点,其网关技术能够对各种网络数据的请求进行全面检测,避免各种不良程序攻击计算机系统,确保用户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网络环境处于安全状态。在进行电子招投标工作时,应当关闭所有不常用的网关,并提前做好相应的数据监测工作,避免因病毒的侵入,影响招投标工作的有效开展,降低对各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因计算机病毒的猖獗给用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相关技术人员通过对较常出现的病毒类型展开了深入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防毒墙技术,该技术运行原理是在网络入口处对数据信息进行过滤检测,在发现病毒后会对应用程序展开清除操作,以此来杜绝病毒的侵入,但是因病毒的种类的不断增加,用户需定期对防毒墙进行升级,确保其能够在清理病毒时发挥出最大效用。用户在安装此类软件时,应当从正规网站进行下载,或者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安装,避免因个人操作不当导致防火墙及防毒墙的性能无法发挥作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计算机的安全性能,为用户的数据信息提供有力保障。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篇(5)

关键词:网络技术;安全漏斗;防御措施

计算机网络安全话题备受关注,在同一个网络中,系统的软硬件设施,甚至包括数据信息在内,其安全和可使用性都面临危险,为了防御危险保护个人甚至政府的机密信息不受侵害,从而延生出的一系列网络安全管理技术。按主动与非主动进行分类,自身漏洞和黑客攻击是导致网络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的两大主要隐患。即使系统自身不存在漏洞,也极有可能面临黑客的主动攻击,他们会利用一切手段,无论是否合法,再利用其窃取的信息达到他们的目的。为了遏制黑客等非法的网络行为,一个有效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网络攻击和入侵的主要途径及方法

网络工具十分频繁,攻击者通常利用一些不合法的手段和方法,获得被攻击的系统的操作权限,在非授权的情况下,对被攻击人的电脑进行非法操作。

(一)破译口令在此之前,口令是计算机系统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抵御攻击者某些入侵的常用方法,现如今,经常反过来被攻击者所利用,借此更加方便地实施其入侵的行为。可以通过很多方法获取一些合法用户的账号和口令,比如,利用finger命令查询时,主机系统会自动保存用户资料的特性,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用户口令方便快速,还包括目标主机的X.500查询服务中保存的信息,及用户在其电子邮件地址中反映出的信息。

(二)ip欺骗除了破译口令之外,ip欺骗也是攻击者入侵被攻击主机的常用方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伪造他人主机的IP地址,让相关信息流向攻击者所伪造的主机中,实现其入侵的目的。首先入侵者通过某种方式成功实现对被入侵主机的连接,然后再向被入侵主机信任的其他大量主机发送大量无用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被信任主机就无法与被攻击主机取得联系,为攻击者伪装及发动攻击提供了最佳的机会。

(三)dns欺骗网络中的互联网用户如果想访问某IP地址,则必须先与dns服务器进行沟通,在DNS域名系统中找到转换信息,实现成功访问。而DNS协议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即使有人对转换和相关信息进行更新的时候,该协议不会对更改的发起人进行身份验证。这一缺点就给了攻击者利用的窗口,攻击者常常通过更改域名系统中主机名对ip地址的转换关系,使客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访问了攻击者事先设置的服务器。

二、现有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介绍

(一)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都是围绕加密算法这一核心技术展开的,根据某一分类方法,加密算法包括,第一,对称加密技术,也就是对于文件加密和文件解密所使用的密钥是相同的,没有差别;第二,非对称加密技术,与对称加密技术不同,其包括两种密钥,一种公开,叫做公开密钥,另一种只有生成密钥的对手方才知道,叫做私有密钥,两种密钥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二)防病毒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病毒是威胁网络安全最大的因素。病毒可以通过自我复制,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具有十分强大的传染性。病毒也是非法人员侵害网络安全是最常使用的工具,受病毒攻击的网络安全事故发生频率最高。而且一旦发生,将会使整个网络系统陷入瘫痪,其破坏力不可估量。

(三)物理安全策略物理安全策略,顾名思义就是对计算机及网络物理层面上实施保护,第一,确保服务器、打印机等硬件设施不因为人为因素而受损;第二,通过设置验证流程,降低用户越权操作的事件发生;第三,对计算机控制室进行严格管理,通过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减少破坏行为的发生可能性。

(四)防火墙技术在原来,防火墙并非指的是内外部网络建立的一个合理有效的监控系统,在最初的时候,它所代表的意思仅仅是汽车的一个零件。现在它的作用主要是,防止一些有侵害性的外部网络危害到网络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这是一种有效的、相对安全的隔离技术,严禁非法的访问,除此之外,还可以防止内部网络的重要信息数据被偷窥。现在很多企业都采取了防火墙技术,大大提高了企业内部信息的安全等级。对于设置了防火墙的企业,可以选择设置需要防备的信息和用户,禁止接受这些主机发出的数据包,也可以通过防火墙设置企业向外部发送的信息。

(五)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的制定除了独立个体间需要可以参考的网络安全策略,一个行业公认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也十分重要。比如,划定网络安全等级,并按照等级确定安全管理范围;另外,制定相关的网络操作流程及网络系统维护制度等。

三、结束语

虽然网络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但其面临的挑战也愈发严峻,面对各类网络安全问题的冲击,必须秉持着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研究问题的根源,找到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方法。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网络安全问题和攻击者不断变化进化的攻击手段,必须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技术手段,营造一个更加安全自由的网络空间。

参考文献

[1]杨照峰,王蒙蒙,彭统乾.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问题的相关探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9(12):157.

[2]唐庆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10):72.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篇(6)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mputer network, the status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is analyzed and several commonly used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ies are introduced, finally, several issues focusing on research of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are put forward.

关键词:网络安全;加密技术;防火墙

Key words: network security; encryption technology; firewall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7-0164-01

1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信息传输的基础,所谓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具有独立性能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及附属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起来,再配有相应有网络软件,以实现计算机资源共享的系统。按照联网的计算机所处的地理位置远近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在网络中拓扑结构主要分三种:总线网、环形网、星形网。由于资源共享、操作系统的复杂性等原因使网络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2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

2.1 网络安全涵义计算机网络安全具有三个特性:保密性、完整性及可用性。保密性是网络资源只能由授权实体存取。完整性是指信息在存储或传输时不被修改、信息包完整,不能被未授权的第二方修改。可用性包括对静态信息的可操作性及对动态信息内容的可见性。

2.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缺陷①操作系统的漏洞。操作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软件包,即使研究人员考虑得比较周密,但几年来,发现在许多操作系统中存在着漏洞,漏洞逐渐被填补。操作系统最大的漏洞是I/O处理,I/O命令通常驻留在用户内存空间,任何用户在I/O操作开始之后都可以改变命令的源地址或目的地址。②TCP/IP协议的漏洞。TCP/IP协议应用的目的是为了在INTERNET上的应用,虽然TCP/IP是标准的通信协议。但设计时对网络的安全性考虑的不够完全,仍存在着漏洞。③应用系统安全漏洞。WEB服务器和浏览器难以保障安全,最初人们引入CGI程序目的是让主页活起来,然而很多人在编CGI程序时对软件包并不十分了解,多数人不是新编程序,而是对程序加以适当的修改,这样一来,很多CGI程序就难免具有相同安全漏洞。④安全管理的漏洞。由于缺少网络管理员,信息系统管理不规范,不能定期进行安全测试、检查,缺少网络安全监控等都对网络安全产生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

2.3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入侵①计算机病毒。所谓计算机病毒实际是一段可以复制的特殊程序,主要对计算机进行破坏,病毒所造成的破坏非常巨大,可以使系统瘫痪。②黑客。黑客一词,源于英文Hacker,原指热心于计算机技术,水平高超的电脑专家,尤其是程序设计人员。但到了今天,黑客一词已被用于泛指那些专门利用电脑搞破坏或恶作剧的家伙。对这些人的正确英文叫法是Cracker,有人翻译成“骇客”。黑客主要以发现和攻击网络操作系统的漏洞和缺陷为目的,利用网络安全的脆弱性进行非法活动。③内部入侵者。内部入侵者往往是利用偶然发现的系统的弱点,预谋突破网络系统安全进行攻击。由于内部入侵者更了解网络结构,因此他们的非法行为将对网络系统造成更大威胁。④拒绝服务。拒绝服务是指导致系统难以或不可能继续执行任务的所有问题,它具有很强的破坏性,最常见的是“电子邮件炸弹”,用户受到它的攻击时,在很短的时间内收到大量的电子邮件,从而使用户系统丧失功能,无法开展正常业务,甚至导致网络系统瘫痪。

3网络安全机制应具有的功能

3.1 身份识别身份识别是安全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身份识别主要是通过标识和鉴别用户的身份,防止攻击者假冒合法用户获取访问权限。对于一般的计算机网络而言,主要考虑主机和节点的身份认证,至于用户的身份认证可以由应用系统来实现。

3.2 存取权限控制访问控制是根据网络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访问授权关系,对访问过程做出限制,可分为自主访问控制和强制访问控制。

3.3 数字签名即通过一定的机制如RSA公钥加密算法等,使信息接收方能够做出该信息是来自某一数据源且只可能来自该数据源的判断。

3.4 保护数据完整性即通过一定的机制如加入消息摘要等,以发现信息是否被非法修改,避免用户被欺骗。

3.5 密钥管理信息加密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途径,以密文方式在相对安全的信道上传递信息,可以让用户放心地使用网络。

4网络安全常用的技术

4.1 加密技术加密在网络上的作用是防止重要信息在网络上被拦截和窃取。计算机密码极为重要,许多安全防护体系是基于密码的,密码的泄露意味着其安全体系的全面崩溃。加密技术是实现保密性的主要手段,采用这种技术可把重要信息或数据从一种可理解的明文形式变换成一种杂乱的、不可理解的密文形式。以密文形式将信息在线路上传输。到达目的端口后将密文还原成明文,常见的加密技术分单密钥密码技术和公开密钥技术两种。这两种加密技术在不同方面各具优势,通常将这两种加密技术结合在一起使用。

4.2 防火墙技术所谓“防火墙”,是指一种将内部网和公众访问网如Internet分开的方法,它实际上是一种隔离技术。防火墙是在两个网络通讯时执行的一种访问控制尺度,它能允许你“同意”的人和数据进入你的网络,同时将你“不同意”的人和数据拒之门外,阻止网络中的黑客来访问你的网络,防止他们更改、拷贝、毁坏你的重要信息。实现防火墙的技术包括四大类:网络级防火墙(也叫包过滤型防火墙)、应用级网关、电路级网关和规则检查防火墙。它们之间各有所长,具体使用哪一种或是否混合使用,要看具体需要。 防火墙主要用于加强网络间的访问控制,防火墙的作用是防止外部用户非法使用内部网络资源,并且保护内部网络的设备不受破坏,防止内部网络的主要数据被窃取。一个防火墙系统通常由屏蔽路由器和服务器组成。屏蔽路由器是一个多端口的IP路由器,它通过对每一个到来的IP包依据一组规则进行检查来判断是否对之进行转发。屏蔽路由器从包头取得信息,例如协议号、收发报文的IP地址和端口号,连接标志以至另外一些IP选项,对IP包进行过滤。

防火墙作为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的一种访问控制设备,常安装于内部网和外部网的交界点上。内部网络的某个用户若要与外部网络的用户联络,该用户首先和所属网络的防火墙联通,然后再与另一个用户联通,反之亦然。防火墙提供的防护是Internet安全结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能对已知的网络协议起到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篇(7)

关键词: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安全规划;网络病毒;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2-0090-01

一、网络管理的概念

网络管理:简单的说就是为了保证网络系统能够持续、稳定、安全、可靠和高效地运行、不受外界干扰,对网络系统设施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为此,网络管理的任务就是收集、监控网络中各种设备和设施的工作参数、工作状态信息,显示给管理员并接受处理,从而控制网络中的设备、设施,工作参数和工作状态,以实现对网络的管理。

二、网络安全的定义

1.从本质上来讲,网络安全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系统中的软件、硬件及信息资源,使之免受偶然或恶意的破坏篡改和泄露,保证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2.从广义上说,网络安全包括网络硬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安全性。硬件资源包括通信线路、通信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主机等,要实现信息快速、安全地交换,一个可靠的物理网络是必不可少的。信息资源包括维持网络服务运行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以及在网络中存储和传输的用户信息数据等。

三、网络安全规划与设计基本原则

1.网络系统安全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网络安全的实质就是安全立法、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的综合实施。这三个层次体现了安全策略的限制、监视和保障职能。根据防范安全攻击的安全需求、需要达到的安全目标、对应安全机制所需的安全服务等因素,参照SSE-CMM(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模型)和ISO17799(信息安全管理标准)等国际标准,综合考虑可实施性、可管理性、可扩展性、综合完备性、系统均衡性等方面,在网络安全方案整体规划、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下列十大原则。

(1)整体性原则;(2)均衡性原则;(3)有效性与实用性原则;(4)等级性原则;(5)易操作性原则;(6)技术与管理相结合原则;(7)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8)动态化原则;(9)可评价性原则;(10)多重保护原则。

总之,在进行计算机网络工程系统安全规划与设计时,重点是网络安全策略的制定,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同时要考虑系统的扩展和升级能力,并兼顾系统的可管理性等。

2.如何进行网络工程安全规划

网络安全规划与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单纯是技术性工作,必须统一步骤,精心规划和设计。安全和反安全就像矛盾的两个方面,总是不断攀升,所以网络安全也会随着新技术的产生而不断发展,是未来全世界电子化、信息化所共同面临的问题。一般来说,网络的安全规划设计与实施应考虑下面4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面临的各种攻击和风险并分析安全需求。二是明确网络系统安全策略。三是建立网络安全模型。四选择并实施安全策略。

四、网络病毒的防治技术

1.网络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网络病毒是利用网络平台作为传播方式的,由此可见,在网络环境下,网络病毒除了具有可传播性、可执行性、破坏性等计算机病毒的共性外,还具有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主动通过网络和邮件系统传播。第二,传播速度极快。第三,危害性极大。第四,变种多。第五,难于控制。第六,清除难度大。第七,具有病毒、蠕虫和后门(黑客)程序的功能。

2.网络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行为

网络计算机病毒破坏性极强,常见的破坏性表现如下:

(1)劫持IE浏览器,首页被更改,一些默认项目被修改(例如默认搜索)。

(2)修改Host文件,导致用户不能访问某些网站,或者被引导到“钓鱼网站”上。

(3)添加驱动保护,使用户无法删除某些软件。

(4)修改系统启动项目,使某些恶意软件可以随着系统启动,常被流氓软件和病毒采用。

(5)在用户计算机上开置后门,黑客可以通过此后门远程控制中毒机器,组成僵尸网络,通过对外发动攻击、发送垃圾邮件、点击网络广告等牟利。

(6)采用映像劫持技术,使多种杀毒软件和安全工具无法使用。

(7)记录用户的键盘、鼠标操作,从而可以窃取银行卡、网游密码等各种信息。

(8)记录用户的摄像头操作,可以从远程窥探隐私。

(9)使用户的机器运行变慢,大量消耗系统资源。

3.基于工作站的防治策略

工作站就像是计算机网络的大门,只有把好这道大门,才能有效防止病毒的入侵。基于工作站防治病毒的方法有三种:

(1)软件防治。即定期或不定期地用反病毒软件检测工作站的病毒感染情况。软件防治可以不断提高防治能力,但需要人为地经常去启动防病毒软件,因而不仅给工作人员增加了负担,而且很有可能在病毒发作后才能检测到。

(2)在工作站上插防病毒卡。防病毒卡可以达到实时检测的目的,但防病毒卡的升级不方便,从实际应用的效果看,对工作站的运行速度有一定的影响。

(3)在网络接口卡上安装防病毒芯片。它将工作站存取控制与病毒防护合二为一,可以更加实时有效地保护工作站及通向服务器的桥梁。但这种方法同样也存在芯片上的软件版本升级不便的问题,而且对网络的传输速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董伟.计算机病毒分析及防治策略[J].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2009,(07):14-15.

[2]商娟叶.浅谈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治措施[J].新西部: 下半月.2008,(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