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

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2-20 06:56:00

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

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篇(1)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即开发管理、过程管理、后期管理,每个阶段、过程所涵盖的内容都非常系统、细致。一是开发管理。开发管理是继续教育培训的前提,主要包括继续教育培训的市场可行性分析、明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主要对象、授课教师的选取以及确定招生宣传方案,培训方案、培训地点的选择与确定等相关的问题。二是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主要指教与学全过程的监督与检查,确保规范、有序、有效地完成继续教育培训,对学员来说,主要是对他们的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程考核,以及课程毕业设计等情况进行跟踪、了解、管理,对任课教师来说,主要涉及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反馈、管理。三是后期管理。后期管理主要是做好培训的总结评估、资料存档工作,培训结束之后的总结必不可少,只有总结才能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发现培训过程中的一些优势做法,才能为今后的培训积累宝贵的经验。同时,做好收集工作主要包括培训学生名单、成绩档案、培训授课教案、考试试题等材料。

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内容所涉及的三个过程,涵盖面广,牵涉到学校很多个部门,比如招生计划主要由培训处完成,教师的安排由教务处、甚至需要院系来配合,所以培训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否则很难做好。因为过程复杂,也就暴露出很多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继续教育培训的工作实际,就目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一是机构身份不明。高职院校关于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身份、职责没有统一的规定,有些高职院校培训机构从属某个院系,有些从属于机关,如果把它作为院系的一个机构,基本上很难发挥它的职能,会出现上下协调沟通不畅,学校资源很难整合,运行效率低,服务水平差的局面,有些高职院校只是把培训机构作为创收的主要来源,无视专业分散、学员学历参差不齐等问题,完全丧失培训机构本身应有的职能,严重挫伤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积极性。二是管理模式落后。

管理模式落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性,没有真正重视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也就疏于对继续教育培训的管理,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或者制度不完善,没有信息反馈的畅通渠道,没有工作的有效监督等等,事实上,继续教育培训必须要有规范的管理和优秀的教学质量,才能赢得激烈的市场竞争,因为继续教育培训面临学历水平低、生源构成复杂等困难。三是师资力量薄弱。部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的师资力量相当薄弱,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专职的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都是在学校正常教学任务的教师安排好了之后,才会安排继续教育培训的课程教师,没有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继续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另外因为部分高职院校对教育培训思想上不重视,这方面的教师招聘流程标准不透明、不公开,导致管理师资力量也非常薄弱。

三、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完善的有效途径

针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这项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重视。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继续教育培训在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要明确机构所承担职责和历史使命,要给予相应管理机构职权,教育培训机构主要负责人更是要端正认识,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资源优势,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校和社会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二是完善制度,严格管理。

逐步完善继续教育的管理制度,根据学校实际,可以考虑实行教育培训分级管理架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只是作为职能部门进行监管,所有的教学组织与管理由下一级的院系继续教育机构完成,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只是作为职能部门对教学效果、学员的满意程度等进行跟踪、考核,确保教学质量。同时要经常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的研讨会,总结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三是加强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为了提高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应该定期组织继续教育的管理人员与教师进行培训,比如讲座、考察、研修等形式,更新知识,更新教学手段,提高师资水平、业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篇(2)

一、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以满足教师需求为原则,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根本,在教师继续教育第二周期(*—2008年),实施以校长培训为先导,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训为重点,面向全市公办、民办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教师的继续教育,探索继续教育工作的有效机制,开创教师继续教育新局面,使我市教师继续教育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

(二)主要任务

——学历提高培训。按照《*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各级教育部门要认真做好培训规划,争取到*年,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中学教师达到30%,具有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达到50%,具有大专学历的幼儿园教师达到80%。

——新任教师培训和职务培训,继续执行《*市中小学教师进修暂行规定》。新任教师培训的培训内容包括师德教育、班主任工作、学科教学案例分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教育政策法规等。培训考核成绩合格,方可转为正式教师。全体教师必须参加以5年为周期(*—2008年)、每年60学时的职务培训。职务培训必须把师德教育贯彻全过程,把新课程师资培训作为核心内容,强化外语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校长、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必须参加300学时的任职资格培训,持证上岗;每5年必须参加240学时的提高培训。*年起,全市统筹实施“海外培训计划”,校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训以海外培训为主,学习中西方先进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到国外中小学挂职锻炼,提高综合素质,带动和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依托国内名牌师范院校开展国内培训。

——培训教师的培训。对各级教师培训机构专任教师及管理人员实施高起点、高层次、高水平培训。培训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提高教育管理能力,深入了解中小学教育实际,熟悉和掌握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规律,提高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水平。

二、深化体制改革,以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为指导,构建纵向分工合理,横向贯通的继续教育网络

(一)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全市公办、民办中学教师的职务培训、新任教师培训、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各级培训基地培训教师培训、中层干部培训;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本区公办、民办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职务培训、新任教师培训、区级骨干教师培训、中层干部培训;各中小学校主要负责组织校本培训,并协助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教师学历教育由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需要纳入继续教育学时管理的,由市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二)实施海外培训,加快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步伐。争取5年内完成优秀校长(含各级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的海外培训任务。

(三)加强校本培训。教师职务培训中的校本培训调整为20学时;骨干教师培训中的校本培训调整为30学时;新任教师培训的校本培训调整为60学时。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展学校校本培训能力评价。通过评价的学校可自行组织校本培训,并报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未通过评价的学校,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其他具备条件的学校开展校本培训。市、区、校要加强校本培训课程设置、校本培训活动、校本培训结果等方面的管理,切实发挥学校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基地作用。

(四)加强继续教育机构与教育教学研究部门和高校的合作,努力构建“研培合一”的新模式。加强课程建设合作,教育科研部门负责将重大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开发为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加强教学过程合作,科研人员要参与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指导中小学教师开展研究,总结、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促使理论与实践、继续教育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指导中小学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接受培训,在培训中学习研究;通过培训,帮助教师更新知识,培养、提高教师研究能力。

三、不断健全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和办学机构,建立一批示范性的教师继续教育基地

(一)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筹管理市级培训经费、组织制定和实施全市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和管理制度、组织开发和评审继续教育课程、组织全市教师继续教育证书验印及继续教育评估监督和检查总结工作。

(二)海外培训遵循“统一规划,两级管理”的原则。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海外培训总体规划、培训计划、安排年度培训任务、遴选人员、鉴定培训成绩、协调境内外事务、落实培训经费、监督培训经费的使用情况等相关工作。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所辖学校的报名、资格初审,落实区所承担的经费,督促所辖学校(单位)落实所承担经费,保证所辖学校和单位推荐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各区应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教师〔2002〕3号)的要求,按照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原则设置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教师继续教育机构,建设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区教师继续教育机构按照分工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并建设成为本区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培训、研究和服务中心;教师教育政策咨询和指导中心;为教师研修学习提供必要的场所、设施、设备和资源等良好环境,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辅导和帮助教师开展自主学习。

(四)鼓励高校积极参与教师继续教育。本市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学校参与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科研和服务功能,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做出贡献。要加强与国内外名牌师范大学的合作,在国内外建设一批高层次的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对参与教师继续教育的高校,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采取项目资助的办法给予经费补贴。

(五)加强示范性培训基地建设。市教育行政部门拟建立部级教师继续教育示范基地。鼓励区教师继续教育基地按照部级区级基地标准建设,对具备条件,且区教育行政部门有创建经费投入的,市教育行政部门按照1∶1的比例给予建设补贴。

四、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一)优化课程设置,借鉴国内外教师继续教育先进课程理念,引进一批优秀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适度扩大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放程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课程开发;制定继续教育课程认定制度,面向全市进行部分课程招标。通过独立开发或合作开发等方式,构建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

(二)教师继续教育职务培训每年60学时。其中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校本培训学时计入总学时,其他经市、区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按管理权限批准开设的课程,计入总学时;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科研、指导年轻教师、制作课件、撰写论文论著、开设继续教育课程等工作可折算为继续教育学时,每年的折算学时不得超过30学时。担任继续教育的授课教师或教师参加学历培训和高一层次学历培训的,可免修当年的继续教育学时。教师参加经批准纳入市继续教育网上课程学习的,考核合格后可计入学时。参加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海外培训的教师,免修3年继续教育学时。

(三)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实施证书验印制度,具体工作由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教师的继续教育考核成绩及学时数作为其年度考核、评优、职务晋级、聘任的必备条件。市、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将教师继续教育指标纳入市、区教育督导和学校等级评估内容。

(四)全面开展新课程教师培训工作,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全市统筹安排分阶段展开教师全员培训。培训内容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各学科课程标准和相应的教材为重点。培训模式和组织形式应多样化,提倡参与式培训,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采用卫星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保证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益。

(五)加快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将继续教育网络建设纳入市教育信息化工程,加强市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大学师范学院等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链接各区继续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国内外各高校的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教师个别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五、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一)保证财政经费投入,加强经费统筹力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由市、区财政按深府〔*〕194号文件的规定拨付,其中市、区培训经费的60%分别由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40%划拨给学校或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每年各级继续教育机构向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提交办学计划和经费预算,经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拨付。

教师海外培训经费采取分级分类承担的办法。按5∶3∶2的比例进行分摊,其中市教育局负责50%,出国人员所在区负责30%,个人负责20%。市级经费在教育附加费中列支,学校经费从每年市区两级财政拨付的职工教育费中列支,个人经费由出国人员自支,个人有困难的可向学校申请减免。民办学校教师海外培训经费全部由学校自行解决。

多渠道解决民办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经费标准参照公办学校教师培训经费标准执行,市、区教育部门将在教师培训经费中予以一定的支持(具体办法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加强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年度预算、审计工作。开展各类培训成本核算,并据此制定各类培训的经费标准,统一继续教育经费标准。

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篇(3)

一学年来,我校认真贯彻省教育厅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计划”的指导精神,严格执行《福建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学科带头人培养为重点,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能够胜任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

一、基本情况

2009-2010学年,我校需参加继续教育的在岗教师73人。其中专任专任教师65人,到09年底取得本科学历23人,大专学历40人,大专以上学历占教师总数的88.17%;有20人正在参加学历提高学习。全校教师继续教育学时均达到示范校要求72学时;其中一、二类学时达48学时以上的有50人;2009年,学校教师参加全员培训73人,专项培训中:教育技术培训58人,班主任培训3人,师德教育培训73人;暑期参加教师职务培训66人;普法教育培训70人。学校内的校本培训落脚点在师德教育、新的教学理念、信息技术上,做到有定时、定人,保证质量。教师一人一档,资料齐全。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得益于下列工作:

二、思想重视,组织与管理落实。

学校提出“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努力把学校办成“管理规范、设施先进,质量一流”的省示范小学的奋斗目标。学校工作就是在这一总体要求下运转的,一流的学校,必须有一流的教师,要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的教师就必须狠抓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为此,我校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成立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为使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得以贯彻、落实,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主要培训工作由办公室组织进行,负责具体制定方案、组织实施和建档工作。二是学年初,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文件,统一思想认识。严格执行《梅列区中小学教师继续工程实施意见》的要求,中级职称每学年接受继续教育不少于72学时,初级职称每学年不少于42学时。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再结合我校实际制定较为详实的继续教育计划、校本培训计划。学校把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列入学校规划之中,在时间、人员、经费上给予必要的保障。制定了《新华路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新华路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勤制度》,把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学校还把它与教师评优、评先,职务晋升挂起勾起来。形成宏观管理和有效的微观运行机制。保证了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培训内容

1.认真参加市、区两级培训及校长提高班培训。

学校领导小组做到精心组织,严格管理,保证参加市、区培训及校长提高班培训的必修课按时完成,成绩达到规定要求。

2.扎实开展好校本培训。

学校成立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利用每周一下午例会时间组织教师参加校本培训。学校做到认真研究,精心计划,确定符合本校实际需要的培训内容,以有利于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有利于深化素质教育的改革为宗旨,扎实开展好培训活动。主要内容有:对全体教师进行师德教育、普法教育;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的现代教育理论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加强教师基本功培训。

四、主要措施

1.领导小组充分发挥领导、管理、监督、评价职能

2.保证培训时间、场地、经费等到位。

3.制定严格的考勤制度,杜绝旷课、迟到、早退等违规现象。

4.加强培训笔记、作业管理,严肃考试纪律,保证培训质量。

5.做好培训资料管理,及时进行总结。

6.严格考核:根据教育局的工作布署,严格进行继续教育成绩的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到对教师的工作考核之中,与评职、评先、聘任相挂钩。

五、继续教育开展成效。

1.根据继续教育的要求和本校实际,通过培训,使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有较大提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使教师的专业结构能够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到2010年6月,大专学历教师达到54.8%,本科学历达到31.5%。加强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落实骨干教师发展规划,培养出省、市、区各级骨干教师34人,学科带头人4人;提高新任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使他们尽早达到岗位要求,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2.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区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教材培训,公开课教学观摩等活动。一年来组织28位教师参加小学初级教师岗位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市、区教师进修学校(院)主办的新课程培训,派出近23人次到南京、福州、泉州等地学习,请进3位专家作教育教学的讲座。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心理健康、信息技术等培训。加强了与区属各校的联系,主动争取进修学校的支持,教师们的业务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3.对培训者要加大学习、培训、考核评估力度,扩大兼职教师队伍。初步形成一支能适应教师继续教育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学校要求每位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都要在教研组活动时进行汇报,开展以指导教学为主的示范课、研究课、讲座等活动。使所有教师都能分享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学校要求区级骨干教师汇报课,区级学科带头人示范课,青年骨干教师上研讨课,以此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开展以沟通信息互相激励为主的教师间的互相听课,同年段教师开展“一主题,二课时,三研讨”的教学观摩研讨等活动。学校上半年组织中级教师教学比武课,要求教师互听课每学年不少于35节。

六、存在的问题 。

1 .继续教育工作是提高教师素质有效途径,每学年学校都制定出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和方案,并且严格按计划实施。今后,加强继续教育工作,尤其是校本培训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及时根据教师的需要调整活动安排,真正解决教师们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2 .继续加大继续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及时更新及维修教学设备,给更多的教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

3 .继续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师的管理和培训,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用实验教师带动其他教师,共同转变观念。

总之,我校将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以继续教育为突破口,把我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篇(4)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继续教育领导小组:

一、本校2005年度开展校本培训的目标、条件和重点

2005年本校继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和国家教育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要求,进一步创新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体系、模式、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师德教育为核心,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培训为重点,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为主要形式,以贴近新课程、贴近教学实践、贴近一线教师为突破口,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 为加强指导、规范运作、务求实效,现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对2005年全校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主要工作目标

1、使全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观有新的加强,青年教师的专业思想和爱生育人意识有明显提高。

2、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在总体上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能力有所提高。为高中教师进入新课程,做好思想和专业准备。

3、继续扩展梯队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骨干教师队伍,重点培训培养一批各学段各学科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常武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优秀教师。培养一批新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

二.条件:

本校设立了专门的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的管理机构,由教科室具体负责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工作,并有2位教师参加了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现代教育理论课程主讲教师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学校有规范的业务学习制度和定期的业务学习时间,为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重点工作

1、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学校将继续把新课程师资培训作为年度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工作来抓。在继续加强对初中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基础上,今年重点要抓好高中新课程师资的培训。本年度各教研组均应考虑和渗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

2、继续开展以尽快适应岗位要求为主要目标的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工作。认真组织试用期新教师参加规定的集中和分散培训活动,学校将扎扎实实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组织新教师深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开展各种教学研讨、评比活动,使他们尽快适应并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3、大力开展教师职务岗位培训工作。按照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和部署,今年将继续组织教师参加2004年晋升职称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4、加强骨干教师培训,积极实施名师工程。今年将继续组织教师参加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各级各类培训。

5、继续抓好全校教师高一层次学历达标工作。组织好教育硕士的报名、辅导和参考工作;以函授和自考为主要形式和途径,促进本校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

6、进一步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学校将组织教师参加第三轮现代教育技术考核,积极做好培训工作,与此同时,组织信息化骨干教师培训,切实提高他们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开发的能力。

7、学校将根据(武教人[2004]29号)文件精神。完善校本培训的组织机构,制定培训计划,充实培训内容,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监控与评价。

二、本校2005年度校本培训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

一.实施意见:采用必学和自学相结合的途径进行校本培训:

1.师德教育。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四五”普法教师读本》,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广泛开展以“爱生行动”为核心的各类师德教育活动,组织教师观看杨端清同志的录像报告,大力宣传和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配合今年区开展的“学生评教师”师德教育活动,经常性检查、督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坚决杜绝教师队伍中体罚学生、等严重违反师德的情况,积极引导教师以先进为榜样,提高师德修养,努力塑造礼中教师良好的师表群体形象。

⑴利用每周教师政治学习时间,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国家大政方针,有关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文件和材料。

⑵利用有影响的报刊,如《人民教育》、《江苏教育》、《德育天地》、《班主任》等,开展集体和自主学习、提高的培训工作。

⑶学习教育法规,掌握《德育大纲》要领,开展《师德规范》学习和测试活动。结合“师德标兵”,评选“十佳教师”活动,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⑷开展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研讨活动,撰写论文,参加德育论文评选。开展德育参观活动,2月份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作德育建设方面的讲座,提高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⑸学习《中小学教育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进行必要的辅导。听法制教育辅导报告。

2.教学业务。实施教师本职岗位的培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强化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新和拓展业务知识,进行教育教学能力和技能培训,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主要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认真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组织备课组长参加区级集中培训,发挥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使全体课改教师了解和掌握新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功能和教学方式上的重大变化,达到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校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材教法学习研究活动,努力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⑴加强理论培训,主要辅导《走进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通识培训学习材料选编》等理论和经验。9月份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作辅导报告。

⑵辅导《课堂教学评价表》,根据项目规范课堂教学,以“五认真”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训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实践能力,教学评价和检测能力。进行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培训。组织参加教育局的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工作。

⑶组织示范课、汇报课、试验课实践活动和开展评议辅导讲座,提高操作能力。5月份开展“新课程研究”大型公开课展示活动。

3.教育科研。培训教师掌握教科研的基本知识,增强教师进行教科研的自觉性,提高教科研水平。解决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对教科研内容的选择,研究形式和方法的确定,研究过程的实施和研究成果的总结等方面的能力。

⑴培训课题选择,设计报告,立项要点,研究成果,开展课题活动的能力。今年4月邀请专家来校作课题研究专题讲座。

⑵运用理论和实践联系的方式,培养写作教科研论文和经验总结的能力。利用暑假,组织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加教育年会的论文评选和各级论文竞赛活动。鼓励在正式报刊和经验总结。

⑶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专题教科研培训。5月份培训“说课——上课——评课”的技能。开展新课程新教材案例分析辅导讲座活动。

⑷开展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的培训活动,发挥群体的合力优势的作用。

4.信息化素质培训。每位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学习使用计算机,了解有关网络信息内容,学习网的制作,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⑴组织教育现代技术知识讲座和操作规范的培训。利用校本师资开设多媒体课件培训班两期,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

⑵组织电教评优课评比辅导讲座和多媒体课件评比讲座。开展网络信息技术评优课讲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考核办法:

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制订本校教师校本培训实施方案,有序组织,统筹安排,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参加考核,建立教师继续教育档案。规范管理,逐步建立以专职为辅,兼职为主的校本培训师资队伍。

三、本校对校本培训进行管理的机构、制度和责任人

一.管理机构: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指出:“中小学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为此,建立以校长为首的我校教师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党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

教师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构成情况。组长:蒋卫山(校长),

成员:盛建锋(副校长)、余粮(副校长)、陈中良(副校长)、王建仁(教务主任)、李新其(总务主任)、尹建文(政教主任)、陈京疆(教科室主任)、陆惠芳(办公室副主任)。

二.培训制度

1、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室、总务处、校长办公室承担区教育局下达的各项教师培训任务,教科室重点负责教师的校本培训。

2、把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学校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把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工作作为学校行政的重要内容,在行政会议上重点协商,期初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期中对各部门的各项计划进行评估,期终总结全学期继续教育的工作成果。

3、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把继续教育任务完成情况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评职称挂钩。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建立教师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情况与教师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教师工作岗位聘任相联系的制度。凡没有完成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师,当年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不能评为优秀教师,不得申报评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

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不重视教师继续教育的部门及无故不参加继续教育的个人要给予批评和帮助,对延误培训工作的要进行必要的处理。

4、学校要按要求建好校本培训档案,由教科室负责如实、及时填写教师继续教育考核的各种台帐资料。由校长办公到负责校本培训档案的收集、整理、登记和保存,加强对培训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学校

意见

(公章)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培训部门审查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教研

部门

审查

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篇(5)

从教育部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制定并实施了以“工程”为纲的一系列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条例、方案,其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以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的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技能和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教师队伍,以适应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和充满挑战的新世纪。为此,我校以“三步”走为核心的《乌市84小学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努力建设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人员精干的教师队伍”,并且在学校的重大会议、制度改革和重要活动中,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和继续教育工作作为重要内容。

学校采取积极引进青年教师、加快培养青年教师的策略。并为每位教师提供学习、培训、实践、交流的机遇,设想经过3—5年的时间,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建设一支以自治区、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师为中坚力量,经过全员培训的较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这是由建设教师队伍的重要性和与日常工作冲突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因此,如何建立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运行机制、科学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1)明确工作职责。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制定继续教育工作方案,把继续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的议事日程。校委会每学年召开专门会议,讨论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办公室负责教师出外学习、培训跟踪管理。教务处负责协调学科职务培训,新课程培训和市级教研。教研室负责校本培训,课题培训和继续教育的登记验证。总务部门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从而形成学校行政为教师继续教育保驾护航的良好机制。

(2)规范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学校将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内容进行分类量化。每学年结束,学校根据量化细则结合实际情况填写统计报表,报教研室统计、登记,以便新学年报教育局验证。

(3)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每学年学校在年度考核、评优、评职称等方面均把继续教育作为必备条件。对在继续教育工作方面作出重要成绩的教师给予表扬,学费给与及时报销、兑现。

在继续教育工作中,教育部制定的“工程”明确提出以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三年来,我校推荐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培训。现市级以上受训的二十几位教师涵盖了所有学科,成为学校的重要骨干。同时,学校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提高学历教育,近五年来,先后五批青年教师参加新疆师范大学教育专业、乌鲁木齐市成人教育学院、新疆大学教学点的本科班的学习。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这批青年教师将健康、快速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成为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中坚。

在这期间为他们的培训,学校克服了教学人员紧张的困难,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和一定的经费保障,并且对学习成绩优异者给予表彰。

1999年教育部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要以校本培训为主。这是解决继续教育全员培训的主梁道和根本途径。校本培训把学校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基地,通过学校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讲授式培训,再结合教学、教研实践活动的参与式培训和自主或自学培训,达到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

我校每学年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特点和本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安排系列讲座,完成部分继续教育任务。如请本校专业教师、骨干教师开设《计算机应用知识》系列培训。请市教研室主任张老师主讲《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新市区教研室朱老师主讲《如何开展教育科研》、新市区教研室导师团老师主讲《如何指导研究性学习》。

另外,还安排本校教师听取参加市级培训的骨干教师介绍培训心得和体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发展。课改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新目标对每位老师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是一次大的碰撞。学校领导已敏锐地抓住了课改这一重大的改革契机,积极准备、主动申报,成为新市区课改实验区的综合实验校。学校抓住机遇,制定计划,迅速组织教师参加市“课改通识培训”,又在假期组织课改全员培训。组织教师学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刘兼教授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介绍》以及其他课改专家、教授的讲语录相。还观看了我校青年教师的课改课堂实录。全体教师结合自身实践撰写了学习心得或素质教育案例。

课改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充分利用课改,通过宣传培训、参与实践,加快了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换代,促进了教师转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

为了加快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教师由“教书匠”向“科研型”、“专家型” 教师转变,学校制定了教育科研规划,制定了科研课题管理方案和教育科研奖励方案。

学校抓住“十五”课题申报的机遇,发动教师踊跃参加课题研究,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反思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目前,学校有市级子课题一个:新市区教研室主持下《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学校要求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尤其是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要参加一个以上的课题研究。希望通过科研课题这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意义的科研活动;通过教师的积极的合作式、探究式、实践式的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科研素质,从而达到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

学校不仅积极鼓励和选派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或业务部门组织的短期培训、学术交流,还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交流。以此帮助教师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提高能力。

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篇(6)

学校: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一、本校开展校本培训的目标、条件和重点 

2006年本校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和国家教育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要求,进一步创新校本研修制度、体系、模式、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师德教育为核心,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培训为重点,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为主要形式,以贴近新课程、贴近教学实践、贴近一线教师为突破口,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为加强指导、规范运作、务求实效,现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对2006年全校中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主要工作目标 

1、使全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观有新的加强,青年教师的专业思想和爱生育人意识有明显提高。 

    2、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在总体上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能力有所提高。为高中教师进入新课程,做好思想和专业准备。 

3、继续扩展梯队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骨干教师队伍,重点培训培养一批各学段各学科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常武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优秀教师。培养一批新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 

二.条件: 

本校设立了专门的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的管理机构,由教科室具体负责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工作,并有2位教师参加了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现代教育理论课程主讲教师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学校有规范的业务学习制度和定期的业务学习时间,为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重点工作 

    1、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学校将继续把新课程师资培训作为年度校本研修的首要工作来抓。在继续加强对初中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基础上,今年重点要抓好高中新课程师资的培训。本年度各教研组均应考虑和渗透新课程改革的内容。 

2、继续开展以尽快适应岗位要求为主要目标的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工作。认真组织试用期新教师参加规定的集中和分散培训活动,学校将扎扎实实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组织新教师深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开展各种教学研讨、评比活动,使他们尽快适应并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3、大力开展教师职务岗位培训工作。按照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和部署,今年将继续组织教师参加2006年晋升职称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4、加强骨干教师培训,积极实施名师工程。今年将继续组织教师参加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各级各类培训。提高本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人数。 

    5、继续抓好全校教师高一层次学历达标工作。组织好教育硕士的报名、辅导和参考工作;以函授和自考为主要形式和途径,促进本校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 

    6、进一步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学校将组织教师参加第三轮现代教育技术考核,积极做好培训工作,与此同时,组织信息化骨干教师培训,切实提高他们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开发的能力。 

7、学校将根据(武教人[2004]29号)文件精神。完善校本培训的组织机构,制定培训计划,充实培训内容,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 

  

  

  

  

二、本校校本培训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 

(一).实施意见:采用必学和自学相结合的途径进行校本培训: 

1.师德教育。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四五”普法教师读本》,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广泛开展以“爱生行动”为核心的各类师德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殷雪梅的先进事迹,大力宣传和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配合今年区开展的“学生评教师”师德教育活动,经常性检查、督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坚决杜绝教师队伍中体罚学生、等严重违反师德的情况,积极引导教师以先进为榜样,提高师德修养,努力塑造礼中教师良好的师表群体形象。 

⑴利用每周教师政治学习时间,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国家大政方针,有关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文件和材料。 

⑵利用有影响的报刊,如《人民教育》、《江苏教育》、《德育天地》、《班主任》等,开展集体和自主学习、提高的培训工作。 

⑶学习教育法规,掌握《德育大纲》要领,开展《师德规范》学习和测试活动。结合“师德标兵”,评选“十佳教师”活动,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⑷开展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研讨活动,撰写论文,参加德育论文评选。开展德育参观活动,2月份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作德育建设方面的讲座,提高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⑸学习《中小学教育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进行必要的辅导。听法制教育辅导报告。 

2.教学业务。实施教师本职岗位的培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强化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新和拓展业务知识,进行教育教学能力和技能培训,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主要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认真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组织备课组长参加区级集中培训,发挥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使全体课改教师了解和掌握新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功能和教学方式上的重大变化,达到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校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材教法学习研究活动,努力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⑴加强理论培训,主要辅导《走进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基础教育新课程通识培训学习材料选编》等理论和经验。9月份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作辅导报告。 

⑵利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开展教学反思交流。培训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实践能力,教学评价和检测能力。 

⑶进行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培训。组织参加教育局的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工作。 

⑷每周二下午第四节课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对教材进行三度开发。 

⑸组织示范课、汇报课、试验课实践活动和开展评议辅导讲座,提高操作能力。4月份开展“新课程研究”大型公开课展示活动。 

3.教育科研。培训教师掌握教科研的基本知识,增强教师进行教科研的自觉性,提高教科研水平。解决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对教科研内容的选择、研究形式和方法的确定,研究过程的实施和研究成果的总结等方面的能力。 

⑴培训课题选择,设计报告,立项要点,研究成果,开展课题活动的能力。今年4月邀请专家来校作课题研究专题讲座。 

⑵运用理论和实践联系的方式,培养写作教科研论文和经验总结的能力。利用暑假,组织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加教育年会的论文评选和各级论文竞赛活动。鼓励在正式报刊和经验总结。 

⑶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专题教科研培训。5月份培训“说课——上课——评课”的技能。开展新课程新教材案例分析辅导讲座活动。 

⑷开展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的培训活动,发挥群体的合力优势的作用。 

4.信息化素质培训。每位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学习使用计算机,了解有关网络信息内容,学习网的制作,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⑴组织教育现代技术知识讲座和操作规范的培训。利用校本师资开设多媒体课件培训班两期,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 

⑵组织电教评优课评比辅导讲座和多媒体课件评比讲座。开展网络信息技术评优课讲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考核办法: 

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制订本校教师校本培训实施方案,有序组织,统筹安排,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参加考核,建立教师继续教育档案。规范管理,逐步建立以专职为辅,兼职为主的校本培训师资队伍。 

1、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室、总务处、校长办公室承担区教育局下达的各项教师培训任务,教科室重点负责教师的校本培训。 

    2、把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学校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把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工作作为学校行政的重要内容,在行政会议上重点协商,期初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期中对各部门的各项计划进行评估,期终总结全学期继续教育的工作成果。 

    3、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把继续教育任务完成情况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评职称挂钩。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建立教师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情况与教师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教师工作岗位聘任相联系的制度。凡没有完成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师,当年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不能评为优秀教师,不得申报评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 

    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成绩优异的教研组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不重视教师继续教育的部门及无故不参加继续教育的个人要给予批评和帮助,对延误培训工作的要进行必要的处理。 

4、学校要按要求建好校本培训档案,由教科室负责及时填写教师继续教育考核的各种台帐资料。由校长办公室负责校本培训档案的收集、整理、登记和保存,加强对培训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三、本校对校本培训进行管理的机构、制度和责任人 

一.工作组织机构: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指出:“中小学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为此,建立以校长为首的我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党、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 

组长:蒋卫山(校长), 

成员:盛建锋(副校长)、陈中良(副校长)、戴世平(副校长)、尹建文(副校长)、王建仁(教务处主任)、陈京疆(教科室主任)、陆惠芳(办公室副主任)。 

二.培训制度 

1、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室、总务处、校长办公室承担区教育局下达的各项教师培训任务,教科室重点负责教师的校本培训。 

    2、把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学校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把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工作作为学校行政的重要内容,在行政会议上重点协商,期初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期中对各部门的各项计划进行评估,期终总结全学期继续教育的工作成果。 

    3、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把继续教育任务完成情况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评职称挂钩。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建立教师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情况与教师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教师工作岗位聘任相联系的制度。凡没有完成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师,当年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不能评为优秀教师,不得申报评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 

    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不重视教师继续教育的部门及无故不参加继续教育的个人要给予批评和帮助,对延误培训工作的要进行必要的处理。 

4、学校要按要求建好校本培训档案,由教科室负责如实、及时填写教师继续教育考核的各种台帐资料。由校长办公到负责校本培训档案的收集、整理、登记和保存,加强对培训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学校 

  

意见  

  

  

  

  

  

  

       (公章)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培训部门审查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教研部门审查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继续 

教育 

领导 

小组 

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篇(7)

(一)继续教育是实现大学与社会互动的重要载体

从大学发展的历史纬度分析,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大学的职能经历了由传统单一的知识传授职能扩展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演变历程。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主要是解决大学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这是大学从社会边缘走向中心,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是大学从保守的象牙塔走向现代社会生活的过程。继续教育,是大学实现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载体和有机组成部分。继续教育就是通过人才培养的方式,将大学开放到社会,成为大学服务社会的主要窗口,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的驱动力,成为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有需要的人群和社区的手段,成为联系大学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

同时,发展继续教育也为大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为大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继续教育通过充分开发和利用大学的资源优势,提高了大学学习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大学的发展带来了―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继续教育通过加强大学与社会和产业的联结,通过高校教师与来自工作和生产第一线的学员之间的双向交流过程,对高校自身的学科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水平的提高以及开放式办学体系的构建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为大学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潜在价值。

(二)继续教育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速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人才是关键,继续教育则是培养与塑造高素质人才、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与途径。高校继续教育无论是在服务对象的定位上,还是在培养目标的设置上正发生着全新的变革,其内涵正不断走向丰富与完善。在服务对象的定位上,坚持以各类高层次及大众化、实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不仅面向精英人土开展各种高层次培训,更关注普通人群多样化学习需求的满足,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的社会成员提供不受空间、时间、地域等条件限制的个性化学习服务。

在继续教育培养目标的设置上,从单―的以职业技能提升为主到更力口关注学习者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目标设置趋于多元化。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目标出发,高校继续教育应以自身的特色学科为依托开展多规格、多类型、多层次的继续教育培训活动。

(三)继续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传统的大学人才培养观认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进行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的一次性学历教育。知识经济社会、终身学习社会的到来向这种观念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大学必须树立起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战略发展观,重建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继续教育在教学工作中的比重,形成本科生、研究生、继续教育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

在我国,政府和大部分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缺乏强大的研究开发能力和培训能力,无法完全承担继续教育培训的任务。而高等学校集教学、科研、产业于一身,在开展继续教育方面有其独特的现实条件和自身优势。高等学校是开展继续教育的主力军,是培养高层次、高水平、高新技术复合型人才、实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同时,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工作也是“高等教育法”赋予高等学校的―项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二、高校继续教育的运行机制

(一)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化办学管理机制

继续教育要适应市场,就必须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作,充分发挥市场对学习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提高学习资源的使用效率,促使继续教育各构成要素的合理流通;科学地判断和预测教育培训市场发展变化的动态和趋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教育培训活动,并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育培训项目的设置,从而建立起开放式的办学模式,更好地为学习者提供特色化、个性化的教育培训服务。因此,高等学校在继续教育管理方面应实现政企分开,力求建立高效、简洁的企业化组织机构,探索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新模式,以勋口灵活的反映教育培训市场的需求。

此外,高校还应理顺各院系、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集中优势力量,对继续教育培训隧行归口管理,以加强学校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整体规划与监控,促进学校内部继续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提高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从而建立起科学有效、健康有序的继续教育管理网络。

(二)以培训项目为核心的矩阵型组织结构

继续教育培训的组织与实施,可以按项目工作的流程(职能组织型)进行运作;也可以以项目为基本的单元(项目组织型)加以组织。按职能式组织的结构,由于工作流程的复杂性,项目责任的模糊性,各职能部门倾向于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而无视整个培训项目的总体目标和计划,不仅造成人员的能力发展单一,而且各个流程之间缺乏有机的结合,导致项目进度迟缓,效率不高,按项目组织的结构,每个项目成为独立自主的单元,又不利于团队间的交流与协作,信息、知识等资源的共享,容易造成各项目组各自为政,业务领域重叠,资源的重复建设等现象。

以培训项目为核心的矩阵型组织结构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新型组织形式,一个矩阵型组织由垂直的职能部门和水平的不同项目组结合而成一个矩阵,它把集权和分权结合起来,从而加强了各职能部门同各项目之间的协作关系。就继续教育的培训组织结构来说,就是教育培训项目中心作为利润中心,以项目负责制运作,项目负责人对教育培训项目负责,主持项目的日常经营和运转工作;同时建立教育培训项目研发平台,负责课程研发和师资队伍的培养,为各项目中心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等:建立教育培训市场与销售的平台,负责教育培训市场的策划和营销;建立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学平台,负责继续教育培训师资管理和教学支持服务。

(三)适应成人特点的教学组织形式

继续教育不同于学历教育,它的主要对象是在职或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这一特点决定了继续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多样性。继续教育在培训模式上,应形成学校自主办学,与政府、企业联合办学,与地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立地方培训中心等多种形式;在培训方式上,应采取脱产培训和半脱产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形式,既有集中面授,如举办研讨会、研修班、培训班、讲座,论坛等,又有利用卫星、多媒体、信息网络开展的远程教育;在继续教育培训内容设置上,应实现以单一的工程类学科为主,到形成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社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培训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上,应针对成人学员的特点,重视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多媒体教学、实地调查等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的设置

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是高校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体系的基本单位,同普通学历教育的学科设置相比,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具有以下特点:针对性与实用性结合,创新性与及时性相结合,灵活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的设置必须以此为指导原则,紧密围绕企业改革,技术进步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及时反映科学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态势,充分整合国际、国内科技领域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学习者提供及时、便捷、多样化的学习选择。此外,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的设置还应做到:

(一)以培训市场的学习需求为导向,设置培训项目

继续教育培训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培训机构对培训市场的敏锐洞悉与观察、正确判断与把握以及由此而作出的科学,合理的定位。因此,高校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的设置也必须建立在对培训市场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调研可以使我们准确把握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及时了解学习者最新的学习需求,从而根据培训市场的热点有针对性地设置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另一方面,通过对培训市场的调研,可以了解各家培讣机构的培训特点、培训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做到知己知彼,以寻找到培训的最佳突破口,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以高校自身的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为基础;拓展继续教育培训项目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的设置,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还应注重特色化发展,即结合学校的重点学科、特色化专业及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资源,开发和培育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这种特色性将充分体现高校的资源优势与教育培训市场需求的最佳结合,同时也是各高校开展教育培训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三)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构建系列化培训项目群

高校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并不是一种以追求赢利性为唯一目的的短期性商业行为,它在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时,更着眼于继续教育可持续性发展机制的建立,以充分实现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功能。因此,高校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的设置应注重建立教育培训产品的储备和更新制度,并以精品培训项目为核心,开发系列化的培训项目,以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培训项目群。

四、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高等学校可以从校、院两级水平加强对继续教育的质量管理与监控。在校级方面:由继续教育的管理归口单位在管理制度上严格把关,规范管理。包括:严格实施培训项目申请立项制度,审批对外广告、规范招生宣传;实施质量抽查及项目证书评审制度。在院系方面:主要是对培训项目运行流程各个环节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实施质量管理。

(一)规范流程

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组织与实施院系应根据继续教育的发展特点与规律,结合本单位开展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的实践情况,逐步建立并完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以实现对培训项目从立项、运行到项目结束整个流程动态的监控过程:

1、对新项目立项的监控。新的培训项目的立项必须建立在广泛的市场调研基础上,并充分征求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以科学、准确的把握学员的学习需求以及培训市场的动态。各培训单位聘请的顾问和成立的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各培训项目中心顾问,将对项目的培养方案、课程的设置、培训的主要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师资队伍构成等进行全面评估并进行指导,确保立项项目的创新性以及占领培训市场的可行性。

2、对项目运行各教学环节的监督、评价。培训项目实施期间,教学督导组(主要由退休教师组成)的成员将深入教学第一线,全面反馈教师的授课情况,听取学员的反馈意见,同时,各培训单位还将通过组织学员代表座谈会的形式广泛征求学员对培训课程的建议;每门课程结束后,还将组织教学评估问卷调查,教师教学效果考核等,对所开设的课程、聘请的教师以及学员学习的效果进行综合性评价。

3、对项目运行效果的分析与总结。在培训项目实施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将对项目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力、法进行分析、总结,以不断积累培训的经验,摸索出一套适宜教育培训的规律。同时,各培训单位也将对一些数据进行整理,整合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及精品培训项目,搭建统一的内部资源共享平台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

(二)优选师资

由于教育对象的不同,继续教育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师资队伍聘用上都不能完全移植学历教育的模式。因此必须注重继续教育课程研发队伍及授课师资队伍的建设。

1、项目研发队伍

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的研发需要拥有一支高水平的项目研发队伍。这支队伍的构成既有来自某一专业、学科的专家顾问,政府的高级官员,实践战线的管理者和生产者;又有来自于教育学、心理学的课程设计专家。他们将分别从学科自身的发展、相关政策的理解、学员的学习需求、培训项目的市场预测以及继续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等角度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