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传染病学论文

传染病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7 11:19:29

传染病学论文

传染病学论文篇(1)

1.1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我国的医学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患者对于医疗的需求也从简单的治病转变到生理心理的治疗、追求平等的医患关系。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等医学院校不仅要重视对医学生医学专业知识的教育,更要重视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目前,在我国医学教育中,已经开设了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卫生法学等人文教育科目,但应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不失时机地进行更有成效的人文教育。

1.2医学职业精神的要求

医学职业的服务对象是人,其目的除了祛除病人身体的不适以外,还要通过关注其心理、社会的致病因素来进行综合调治。医学是关于人的生命的科学,对人的全面关怀是医学的目的,关爱生命、敬畏生命是医学的终极目的。因此,对于医学生,不仅要求其在医学专业学科范围内求真、求实,还要求其在医学人文学科范围内求真、求善。只注重医学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人文科学知识的补充,这样培养出来的医学生是无法满足现代医学职业要求的。

1.3改善医患关系的需要

传统医学教育的教学重点主要是对疾病的认识、治疗与控制,这种以“疾病为中心,见病不见人”的医疗趋向,必然会导致医患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减少,造成医患关系疏远甚至冲突[4]。患者患病后,承受着生理、心理的痛苦和压力,对疾病治愈充满期望,渴望得到关心、关怀与尊重。医务人员面对患者时,必须具有同情、关心、帮助病人,尊重个人权利和把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人道主义精神。因此,医务人员不单要运用医学科学知识和方法对患者进行救治,更需要医学人文的关怀,使患者身体康复,实现心理慰藉,进而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关注疾病,更关注人;读懂病,更读懂人。这就要求医学生除了具有精湛的医术外,还应具备厚实的人文素质、关注人类价值与精神的能力和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的能力[5]。

1.4传染病学科的特点

传染病学作为医学生必修的医学临床专业课程之一,有着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首先,传染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易引起公众对传染病的恐惧,以及对病患的歧视和疏远,这往往会使传染病患者因自卑和恐慌而产生各种心理压力。虽然传染病的防治法早已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但这种歧视在社会上仍然普遍存在。例如:我国明令禁止用人单位在就业体检时检测乙肝项目,但不少企业无视相关规定,在录用员工时以各种理由不接纳乙肝病毒携带者。不管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是艾滋病病人,都不得不隐瞒自身状况,否则连他们的家人都无法正常地生活。因此,传染病患者特别需要来自医疗人员以及社会的人文关怀和理解。另外,传染病具有一定的流行性,包括新发传染病的涌现和经典传染病的回溯。近些年传染病疾病谱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些经典传染病如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大多数寄生虫病等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有些经典传染病如结核病,发病率持续不下,甚至某些地区呈上升趋势,其原因主要是多重耐药结核菌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与此同时,艾滋病、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疯牛病、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也在不断涌现。随着国际间交流、交往的大量增加,传染病通过各种途径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流行的可能性和危险性也在不断增加。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不但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医学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要意识到自身肩负的社会、历史责任,树立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有以上因素可知,在传染病学教学中,将专业知识和人文素质的培养相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者应该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2传染病教学融合人文教育的举措

2.1优化课程设置,发挥课堂教学主导作用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主要包括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卫生法学、医患沟通学等。这些课程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医学生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实践性,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在进行感染病专业课教学时,适当融入一些医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等相关人文课程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主动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念和理论。同时,在临床专业技能训练课时,在临床实践中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可以将人文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个人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在传染病学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相辅相成,不但使枯燥的传染病学专业知识生动、鲜活起来,又使学生学习到相关的人文知识,使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和升华。

2.2加强人文师资建设,发挥教师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开展人文教育,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医学院校开展“以人为本”教育工作,必须同开展全面的师德、医德教育,提高医学教师的师德、医德意识相结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师德、医德规范,让教师有章可循,自觉遵守。现有的医学专业课教师基本上是在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的思想指导下培养出来,其本身的人文素养也有待提高,可以适当举办一些针对医学专业课教师的人文教育培训班或讲座。通过学习和培训,使专业课教师认识到:人文精神教育不仅仅是人文课的任务,而是全部的医学教育课程的共同责任,要把人文精神体现在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当中。

2.3挖掘传染病教学中蕴含的人文教育资源,加强学生人文、法治教育

传染病学是医学临床专业课程之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资源,在完成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观,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例如,在讲授SARS时,可以适当结合作者所在医院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涌现出的一批以感染科护士长朱伟平等医务人员为代表的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他们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为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在讲授埃博拉病毒时,可以结合近期在西非肆虐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我国向西非四国派出多只国际医疗援助团队参与指导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控和救治工作,作者所在医院作为第一批医疗队,全院医务人员踊跃报名,自愿参加援助,这不但体现了医务人员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人道主义精神,也展现出医务人员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帮助学生建立法制观念,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以及正确履行法律义务。在讲到传染病防治章节中传染病的报告时,结合我国2003年发生的非典流行,国家在防治非典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严格执法,严肃查处在非典防治中严重违反国家法规,或因工作失误、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教育学生作为医生,在传染病的报告中,是法定传染病报告人,若在诊疗病人的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必须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及时准确地报告疫情。这不仅是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更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法律责任。

2.4加强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传染病学论文篇(2)

【关键词】传染病 传染病教学 教学改革

传染病学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在人类长期与传染病做斗争的历史中,传染病的防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目前绝大多数医院的传染病科都处于病员不足、人才匮乏、学科萎缩、发展受限的尴尬局面,传染病的教学也随之进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特别是在高职高专职业学校存在诸多问题,而现实是高职高专职业学校中的学生毕业后主要是走向农村和城镇社区基层。因此在高职高专学校搞好传染病教学对今后各地的基层传染病防治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高职高专学校中的传染病教学现状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的建议。

1

传染病教学面临的困境

1.1疾病谱发生改变,经典传染病的病例数急剧减少 近年来,在我国已被基本消灭的传染病又死灰复燃;—些经疫苗控制的传染病也有局部爆发;难治性结核病在世界范围内急增,再度威胁人类健康;而其他传染病也时有流行。随着自然生态、社会环境的日趋恶化,促使病原微生物由动物向人类转移,加之部分病毒变异,导致新的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由于疾病谱的迅速变化,我们的教学医院无法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病例。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成为典型的“纸上谈兵”。

1.2 教材内容滞后,教师及学生无所适从 一方面经典传染病发病率急剧减少加之政府投资不足,研究人员对这些疾病的研究兴趣减弱,病原学、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问题的研究进展与其他疾病相比显得落后;另一方面新出现的传染病在不断增加,但成熟的理论欠缺。鉴于疾病谱的变化和传染病学的迅速发展,我们迫切需要一本既简明扼要地介绍定性定论的理论内容,又兼顾当前发展动态的教科书,而不再是互相抄袭、低水平重复。

1.3 师资匮乏,青年教师缺乏经验 高职高专学校多数没有设立专门的传染病教研室,传染病学教师多数并入内科或预防医学教研室,从此可以看到传染病学师资力量的不足。众所周知医学是实践经验性很强的科学,名医、名师都是在长期的医疗和教学实践中产生的。目前从事教学的部分为多年工作的老教师,专业知识相对陈旧,而新一代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真正诊治过传染病的为数不多,缺乏临床实践经验。

1.4 教学手段落后 各高职高专学校限于发展情况,教学手段不一,多数学校仍然沿用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而对充满了丰富多彩的临床实践的传染病教学要求,这是不够的。纵观目前使用的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时下流行的计算机辅助多媒体教学比较合适,但是它需要一定的硬件支持。另外,教师队伍带教水平较大,对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掌握程度不一,这就需要进行统一的培训和学习。

2 传染病教学改革势不可挡

2.1观念的改革 尽快统一学术观念,逐步过渡到感染病学教学模式。另外,使学生们掌握传染病的共同规律,从学生今后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大传染病学总论知识和感染性疾病的讲授力度是很必要的。

2.2 教材和课程设置的改革 各校应针对各专业选用适当的教材,课程设置也应作出调整,应根据传染病格局变化调整授课内容,目前少见的传染病可不讲或少讲。由于传染病的季节性、地方性的特点,可根据当地传染病的流行状况,进行合理取舍。某些经典传染病尽管已经少见或罕见,但由于传染病的特殊性,我们还不能不在教学中介绍,这些我们则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来补偿。由于新的传染病的陆续出现,作为传染病学的教师,应凭着专业的敏感性,迅速地及时地在教学上向学生传递最新的信息。

2.3 加强师资培训 针对当时当地的传染病发病特点,教师需要在课余多到医院见习。作为临床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还要有扎实、渊博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动向,才能提高教学效果。除了讲课技巧和授课效率外,还要认真教会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用自己的言行和规范的医疗操作及行为来影响学生,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得到正规的培训。学校也必须重视传染病学教师的学习进修和参加适当的会议等。

2.4 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 现代医学教育的手段如投影、视频图像、CAI、互联网等,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而这些教学手段在传染病教学中更有特殊的意义。

总之,只要我们敢于改变观念,改革传染病教学模式,丰富传染病科的内涵,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就一定可以克服重重困难提高传染病学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医护工作者。

参 考 文 献

传染病学论文篇(3)

【关键词】 治未病;传染病;防控;应用

治未病既是一种医学思想, 也是一种传统的健康理念, 其本义是未病先防, 以防患于未然、除疾于未萌和祛病于未起为根本目的[1]。近年来,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疾病防控中的应用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其主流观点可归结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 瘥后防复”等3个方面。其中“未病先防”是指未雨绸缪, 避免发生疾病;“既病防变”是指采取措施阻断传变, 延缓或阻止疾病进展;“ 瘥后防复”则指注重扶正调摄, 以防疾病复发[2]。本研究结合相关资料就中医治未病理论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 以期为传染病防控提供参考。

1 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基本内涵及优势

治未病的理念最早形成于春秋时期, 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其后历代医家均有阐述。该理论的思想精髓为“医未病之病”, 做好“预防为先”、“见微知著”和“已病防变”, 主要优势体现在“治其未生”、“治其未发”、“治其未盛”、“治其未传”和“治其未复”等5个方面[3]。其中“未生”是指无病, 处于健康状态, “治其未生”即针对健康人群通过养生保健等方法做到未病先防, 防患于未然;“未发”俗称亚健康状态, “治其未发”即做到先病服药、治在症先, 发病后采取措施防止疾病进展和传播;“未盛”是指已发病但病势未盛, “治其未盛”即注重选择正确的治疗时机, 于疾病未盛之时进行治疗;“未传”是指虽处于疾病状态但未传变, “治其未传”包括既病防变和既病之后采取治疗未病脏腑的方法来治疗已病脏腑;“未复”是指病后康复阶段, 此时人体气血亏虚, 疾病出现好转, “治其未复”应注重调理, 防止复发或产生后遗症。

2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

2. 1 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是指于疾病未发之时, 通过增强体质及抵抗力, 做到防患于未然, 预防疾病发生。就传染病防控而言, “未病先防”的主要目的是调动机体的最大能量来提高对外来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4],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依据传统“疫病”理论做到顺应四时, 调节阴阳。季节不同, 易感之邪和易患之病也存在差异, 如春季易患流感、麻疹、腮腺炎、水痘等传染病, 夏季易患霍乱、乙脑、痢疾、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 秋季易患充血性结膜炎等疾病, 冬季则易患呼吸道传染病[5]。因此, 应加强宣传教育, 提醒人们远离传染源, 少去人群积聚的地方。②注重起居保健, 作息应规律。睡眠应充足, 注重劳逸结合, 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 避免过劳和过度安逸, 参加适宜的体育活动, 以抵御各种疾病, 真正实现“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③调摄情志, 精神内守。突发疫情通常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和变化复杂等特点, 并且易伤精扰神, 应保持良好的心态, 正确认识疾病及疫情。④饮食有节。饮食应适量, 勿过饱, 做到适时有规律, 避免伤及脾胃功能, 注重多样化, 忌烟酒。⑤防止病从口入, 适寒温。要预防传染病, 应先从环境入手, 平时勤洗手, 注重个人卫生, 少去封闭的公共场所, 人群密集时应戴口罩。天气变化时应及时添加衣被, 防止感染“疫气”。

2. 2 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是指病发后应及时加以控制, 通过“祛邪”防止疾病传变。患者发生传染病并出现早期症状后, 应积极祛邪(治疗), 以防病原微生物“传里”进入气血层面。与西医相比, 中医更注重整体治疗, 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 常通过调节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改善其内环境, 以达到治疗目的。如患者出现发热症状时, 中医主要根据发病的“寒热”采用富有针对性的退热药方进行治疗, 不仅退热快且不易反弹。以2009年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为例, 中医通过辨证施治、细分证型等方法采用中医药和达菲有效降低了病症病例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做到“扶正祛邪”, 实现中西医优势互补, 进而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目前中医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已获得了循证医学证据。

2. 3 瘥后防复 “瘥后防复”是指疾病治愈后应坚持调理, 以促进机体阴阳平衡、功能稳定, 避免再次复发。临床实践发现, 重症患者经治疗后多数体力减弱, 食欲下降, 应继续服用中药进行调理和治疗, 即使患者无任何不适感, 也可通过长期服用某些中药来达到健体强身、益寿延年的功效。

综上所述, 中医治未病理论具有丰富完整的理论依据, 适用于传染病防控的各个阶段, 注重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 可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指导, 在传染病防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应给予必要的重视, 以提高传染病防控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文东, 吕树泉, 苏秀海, 等.中医治未病理论在2型糖尿病干预中的应用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2):227-228.

[2] 许前磊, 栗彦芳, 蒋士卿.浅论“治未病”理论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中医学报, 2010, 25(1):74-76.

[3] 陈永灿.中医治未病的本义是未病先防.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 22(12):1098-1099.

[4] 邱鸿钟, 梁瑞琼.中医治未病的核心思想与政策需求.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2, 20(1):3-5.

传染病学论文篇(4)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a type of communicable disease with the vaccination and media coverage, and obtains the threshold value that affect the contagion: the 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 R0. It discusses theexistence of the equilibrium point and the endemic equilibrium point of the model and obtains the local stability of the equilibrium point by using the characteristic equation. When R01, the endemic equilibrium is locally asymptotically stable.

关键词:传染病;稳定性;基本再生数;Jacobi矩阵

Key words: communicable disease;stability;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Jacobi matrix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3-0194-02

0 引言

在流行病学上,利用数学模型来分析和控制传染病已被普遍应用,数学模型可以用来预测一段时期内疾病的发展趋势。至今,学者们已经利用微分方程建立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数学模型[1-3]。

当今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报道加快了信息的传播。传染病一旦爆发,由于媒体的宣传和影响,民众便会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戴口罩、勤洗手等。媒体报道和教育可能减少民众的接触率。通常使用的线性接触率βSI没有考虑到媒体报道对传染病的影响。文献[4]中,提出一个模型,考虑到媒体报道,利用新的传播率函数β(I)=βe-mI,分析了媒体报道对疾病传播的影响。

疫苗接种能有效的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所以在流行病学的研究中考虑接种的影响,能够使得模型更加接近现实。文献[5]中,Li,Yang 和Zhou 提出了一个具有潜伏期和接种的传染病模型,通过数学分析,确定了接种对预防传染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研究了具有媒体报道和接种的传染病模型,通过特征方程得到了模型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

4 结论

传染病动力学模型为人类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本文研究了一类具有媒体报道和接种的传染病模型,得到了决定传染病流行与否的阈值:基本再生数R0。运用特征值方法,Jacobi矩阵,证明了当R01时,地方病平衡点P*是局部渐近稳定的。

参考文献:

[1]李大治,郭晓军,张晖. 具有预防接种的非线性传染率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J]. 工程数学学报,2007,24(6):1042-1048.

[2]Cui Jingan, Sun Yonghong, Zhu Huaiping. The impact of media on the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J]. Journal of Dynamics and Differential Equations, 2007,20(1):31-53.

[3]Liu X, Takeuchi Y, Iwami S. SVIR epidemic models with vaccination strategies[J].Theo. Biol., 2008,253:1-11.

[4]Cui Jingan, Tao Xin, Zhu Huaiping. An SIS infection model incorporating media coverage[J]. Rocky Mountain Journal of Mathematics, 2008,38(5):1323-1334.

[5]Li J,Yang Y, Zhou Y.Global stability of an epidemic model with latent stage andvaccination[J].Nonlinear Anal.RWA.,2011,12:2163-2173.

传染病学论文篇(5)

关键词 妨害传染病防治罪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犯罪构成 刑事责任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规定在我国《刑法》分则第六章的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第六节危害公共卫生罪中。依据《刑法》第330条的规定,行为人、单位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有实施本法规定的四种情形之一,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就构成本罪。由于在《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争论点分析》中对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客体、主观方面的要件作过相应的分析,本文仅对相应的客观、主体方面进行分析。

一、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犯罪客观要件分析

本罪在客观方面的规定上有两种细化方式:(1)一般是引述刑法典中罪状的规定,认为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2)有对本罪进一步细分为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实施了刑法中规定四种情形之一的行为,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的严重危险三个条件。根据本罪的《刑法》规定、涉及的相关行政法规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本罪的客观要件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行为人实施了违反国家关于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行为,二是该行为引起了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本文重点对第一点进行分析。

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是构成本罪的前提条件,“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不仅包括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还包括对《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35种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农村实施准则》等一切有关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规定。这种犯罪可将其称之为法定犯,也为行政犯。作为方式和不作为方式都可以构成此罪。我国在《刑法》的条文中明确规定了四种本罪的表现形式,本文对此进行详细分析:

(一)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的。

水是万物生命之源,水维持着这个世界生命的运转。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逐步的发展起了生活用水的统一化的供应与管理。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大多数病人仅有轻度腹泻,少数重者可有剧烈呕吐、脱水、肌肉痉挛及周围循环衰竭等。甲类传染病中的霍乱传播途径具有极强的特殊性,若是饮用水不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指标,造成霍乱的传播或引起其传播严重危险,将对人们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

刑法条文对饮用水的供应作出了相关的规定。“供水单位”主要是指城乡自来水厂和有自备水源的集中式供水单位。“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应主要是指《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以及《农村实施准则》中规定的卫生标准。

(二)拒绝按照卫生防疫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消毒处理的。

本罪在行政法中有相应的规定,刑法仅对其超出行政法的处罚范围程度的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定,《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第73条对“卫生防疫机构”及“消毒处理”作出了相应的解释。鼠疫,是鼠疫杆菌引起的流行于野生动物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为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其病死率很高,自应用抗菌药物以后,其病死率已显著下降,但近些年来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鼠疫每年平均的病死率仍在5%~10%左右。为消除鼠疫、霍乱病人的排泄物对外界环境的污染,病人家属、单位必须无条件接受卫生防疫机构派出的人员采取彻底的消毒和杀虫(蚊、蚤)、灭鼠的疫区处理措施。为了保护广大群众的健康与安全,在国家执行上述行为时民众应该给予积极的配合。

(三)准许或者纵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释义》中对本项中的“准许”和“纵容”的概念有相关的解释性规定,本文在此不再多述。特殊矛盾特殊处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都是传染病重要的传染源,必须根据不同传染病的特性限制他们的活动,以便更好的利于社会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根据《食品卫生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鼠疫、霍乱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鼠疫、霍乱病人不得从事的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类:(1)饮用水的生产、管理、供应等工作;(2)饮食服务行业的经营、服务等工作;(3)托幼机构的保育、教育等工作;(4)食品行业的生产、加工、销售、运输及保管等工作;(5)美容、整容等工作,(6)其他与人群接触密切的工作。

(四)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9条、第24条的其他有关规定以及《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预防、控制措施”是指卫生防疫机构根据预防传染病的需求,而要求采取的措施。如,对传染病人禁止从事与人群接触密切的工作;对严重发病区采取隔离措施;对易感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野生动物,未经当地或者接收地政府畜牧兽医部门检疫,禁止出售或者运输等等。这一规定范围宽泛,将许多情形都包含于其中。即只要违反这些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一种,就属于违反本规定的情形。

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犯罪主体要件分析

我国刑法明文规定本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但是理论界的认识上众说纷纭,对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构成此罪的认识不一。本文将对四种客观行为的主体分别进行分析:

1、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的主体:本项在前面的修饰主语中对本罪的构成主体做了严格的限定,即只能是供水单位以及对饮用水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承担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其他人员不可成为本罪的主体。

2、拒绝按照卫生防疫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对传染病病原体的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消毒处理的主体:我国在对传染病的规定上以预防为主,本项规定中午其他的限定性的修饰语,通过我国在对待传染病的方针可知本项规定的主体可为一般主体。

3、准许或者纵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传染病病人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的主体:由本文前述分析中可知我国对六类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其范围涉及到了许多的服务型行业,范围宽泛,可知本项规定的主体为一般主体,自然人、单位及其相关责任人员均可构成。

4、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主体:本项的规定是一项兜底性的条款,其规定的主体最为广泛。应当是所有的有条件执行而拒绝执行对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单位和自然人的一般主体,包括甲类传染病病人、甲类病原携带者和甲类疑似传染病病人。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刑法》在本罪主体的规定上总的来说仍是一般主体,只有在特殊款项即第330条第1款第1项行为的规定才为特殊主体。

三、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刑事责任

国家的出现及发展为许多的制度创制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大的平台,刑罚也是以此为基础而产生并发展起了的。刑罚的目的在我国表现出特殊预防与报应的相统一,重点主要放于特殊预防上,但也兼顾报应的要求。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量刑的基础性规定。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我国现行刑法所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即在规定和裁量刑罚时,既要注重犯罪行为及其造成的实际危害,又要注重犯罪人的主观恶性或人身危险性。本罪在制定并适用刑罚时也应遵循这一基本原则,本文将结合相关量刑情节和这一基本原则对本罪刑事责任的规定上进行分析。

(一)法定量刑情节。

法定量刑情节是指法律明文具体规定的,量刑时必须考虑的各种情节。我国刑法中规定了相应的12种量刑情节,但是对于本罪来说,在刑法的第330条中并没有规定相关的法定量刑情节,对于本罪可以参考相应的刑法总则中规定的12种量刑情节来定罪量刑。

(二)酌定量刑情节。

酌定量刑情节是指法律没有作明确而具体规定的量刑情节。根据我国的相应的司法实践可知酌定量刑情节包含:(1)犯罪的动机;(2)犯罪的手段;(3)犯罪的时间、地点等当时的环境和条件;(4)犯罪的损害结果;(5)犯罪侵害的对象;(6)犯罪分子的个人情况和一贯表现;(7)犯罪后的态度。我国刑法第330条对本罪的加重量刑情节有规定,即“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所谓“后果特别严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造成甲类传染病大面积传播的;(2)造成甲类传染病传播,且传播时间特别长的;(3)因甲类传染病传播而发生了人员死亡或者多人(一般指3人以上)重伤的结果的;(4)因甲类传染病传播而造成了公私财产的巨大损失的;(5)因甲类传染病传播而使我国国际声誉受损的;(6)在疫区实施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行为并加重了该地区疫情的。根据这些相关酌定情节里规定的加重情节对本罪的特别严重情节进行界定,可以更正确地对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进行量刑。

四、结论

传染病具有传播途径多种、传播速度快、危险性大等特点,若是不对其给予充分的重视,那造成的后果将是不可想象的。我国对犯罪的考虑结合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对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规定若行为引起了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即可构成本罪,即为充分的考虑了传染病这一特殊病毒的社会危害性;在司法的实践中充分的结合相应的法定、酌定量刑情节来考虑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二者的充分结合将更有利于在司法实践中对本罪的预防与认定,清楚地界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

(作者: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 2011级刑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马克昌,犯罪通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70.

[2]王作福.刑法分则实务研究[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1471.

[3]赵秉志,中国刑法实用[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1232.

[4]朱兆银.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研究(2)[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1,(4).

[5]刘家探.刑法新罪名释解[M].群众出版社,1998:279.

[6]杨春洗、杨敦先.中国刑法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546.

[7]林亚刚.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构成及刑事责任中的若干问题[C]//赵秉志,张军.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2003年度):第2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传染病学论文篇(6)

【关键词】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有效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494-01

学校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如果出现传染病,则会大范围地流行开来,从而导致学生感染疾病,影响到学校的正常秩序。近年来,各类传染病疫情在学校里时有发生,不仅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及学校管理,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生理上和精神上的折磨[1]。面对此种情况,我们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以降低学校发生传染病的几率,加强学校管理,降低学生发生死亡的机率。现对学校传染病的发病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学校传染病的控制管理情况及学生对传染病的了解程度进行分析,根据学校传染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2方法学校是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尤其是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整天集中在一起学习,相互之间的接触较为密切,如果卫生设施或者卫生制度不够健全,或许是学生的卫生习惯较差,就导致学校当中容易发生传染病,从而严重影响到学生的管理[2]。对此,应当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加强传染病管理,保证学校管理的秩序。

预防措施:首先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对于伴有传染病的学生,应当距招,以保证学生的安全和稳定。同时要定期地向学生开展各种传染病知识教育,以使学生充分地了解传染病的临床症状,如果自己出现此种症状后及时到医院诊治,以免形成传播感染。对于学生宿舍,学校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指导学生经常打扫宿舍卫生,保持干净、整洁和、通风,以免感染疾病。其次,要加强学生的入校体检管理,为学生建立个人的健康档案。在新生入校之初,要对新生进行严格体检,以填补学生的免疫空白,通过加强管理,以减少学生之间传染病的感染及传播[3]。再次,当社会上出现某种传染病时,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免疫接种管理,并尽量取消大型的聚会活动,以避免学生出现疾病感染。

控制措施:首先要做好传染病发生后的工作,当学生出现传染病时,学校应当立即将学生隔离,并及时向上级报告疫情,同时应当积极配合疾病控制部门,针对学生疫情,实行有效解决措施,实施经常性消毒,以抑制传染病的感染。其次,学校完善学生的缺课报告制度,对于没有上课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询问及核实,以保证随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及时地发现新病人,并及早报告,对于出现疫情的学生,则要及时报告并送学生就医,同时实行有效的隔离措施,以保证其他学生的安全[4]。再次,学校医务室应当配备专门的医生,当学生出现传染病后,医应当及时对学生进行治疗,并对其他学生进行检查,同时报告上级,并发放相关传染病控制药物,以降低学生中疾病传染的几率。

2结果

通过对学校传染病的情况进行分析可知,学校是一个大家庭,如果出现传染病,则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针对此种情况,学校应当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以加强学生管理,降低传染病的发病几率。

3讨论

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会对大批的学生产生严重的影响,不仅会打乱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还会导致社会和家庭产生不安定因素,从而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因此,加强对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尤为重要。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加强学校传染病管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预防措施如加强健康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学生的入学体检,为学生建立健康档案、加强宿舍及食堂卫生管理等,传染病控制措施如完善学生的缺课报告制度,随时了解学生动向,保证学生安全,积极处理传染病发生后的工作,以免疫情继续蔓延,对学校造成更大的损害。以期通过这些措施加强学生管理,在传染病发生的第一时间,可以及时进行控制,以免疫情传播,给学生造成更大的伤害。总之,学校的传染病控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应当不断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以降低传染病在学校发生的几率,从而确保学校管理的正常秩序,减少社会及家庭的不安定因素。

参考文献

[1]麦浩.桂林市2002年度学校传染病疫情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26(05):36-37.

[2]李冬梅,刘海博,甘亚弟.北京市大兴区学校托幼机构5年传染病发病情况[J].职业与健康,2010,58(24):78-79.

传染病学论文篇(7)

[关键词]离散传染病模型 动力学性态 平衡点 稳定性

1 引言

离散传染病模型已经在研究传染病的传播规律和预测传染病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然而考虑带有新生者感染且预防接种的离散传染病模型相对还比较少。文献[1,2,3,4]对离散SI、SIS传染病模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决定其动力学性态的阈值。本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带有新生者感染且预防接种的离散SISV传染病模型,为了描述传染病的传染过程,个体的死亡、染病者的恢复、接种者免疫的失去以及疾病的传染引入了相应的概率,由于模型同时考虑了新生者感染和预防接种,因此本文所讨论的模型是新的。

2 建立模型

3平衡点的存在性和局部稳定性

4 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和模型的一致持续性

5 结论

本文建立了带有新生者感染且预防接种的离散SISV传染病模型,且证明了这个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模型的动力学性态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基本再生数R0,并且研究了无病平衡点和正平衡点的存在性和局部稳定性,可以证明当R01时,模型存在唯一的正平衡点且是局部渐近稳定的。同时当R0>1时模型是一致持续的,此时疾病不会消亡,最后本文给出了无病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的一个充分条件。

参考文献:

[1]John E. Franke, Abdul-Aziz Yakubu. Disease-induced mortality in density-dependent discrete-time S-I-S epidemic models[J]. J. Math. Biol, 2008, 57:755-790.

[2]Castillo-Chavez, C., Yakubu.A Discrete-time S-I-S models with complex dynamics[J]. Nonlinear Anal, 2001.

[3] Jianquan Li, Zhien Ma, Fred Brauer. Global analysis of discrete-time SIand SISepidemic models[J]. mathemztical bioscieces and engineering, 2007, 4(4):699-710.

[4] 李建全,娄洁,娄梅枝. 离散的SI和SIS传染病模型的研究[J].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08,29(1):10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