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采矿技术论文

采矿技术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27 01:13:52

采矿技术论文

采矿技术论文篇(1)

我国的煤炭资源较丰富,目前的保有储量1100多亿t,且有48%的煤层属于高瓦斯和突出煤层,因此瓦斯储量丰富。埋深2000m以浅已探明煤层气资源约为31万亿m³,位列世界第三。但我国大规模的商业化瓦斯开采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的相关产业政策出台较晚,或尚不明朗。这里有认识和技术问题,更有我国煤层的透气性差,抽放困难等原因。我国70%以上的煤层渗透率小于0.001μm²,属于低透气性煤层,其透气性比美国和澳大利亚低2--3个数量级,钻孔有效排放半径和钻孔瓦斯流量小,衰减快,透气性最好的抚顺煤层井下水平钻孔与美国同类条件相比,钻孔影响范围仅30--50m,而美国可达到100m以上。煤层气体压力也对瓦斯的抽放起着重要作用,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煤层压力普遍偏低,这对抽放瓦斯极为不利。中国的含煤地层一般都经历了成煤后的强烈构造运动,煤层内生裂隙系统遭到破坏,成为低透气性的高延性结构。目前,我国瓦斯勘探和开发的主要煤阶是中阶煤和高阶煤,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导致井网的井间干扰效应降低,相互间不能形成有效的联系,水力压裂增产效果也不明显。

二、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理论基础

限制我国高瓦斯矿井井下瓦斯抽放的原因,主要是煤层的低渗透率和高可塑性,使得沿煤层打钻孔困难,煤层采前预抽效果较差。由于我国含煤地层一般都经历了成煤后的强烈构造运动,煤层内生裂隙系统遭到破坏,塑变性大大增强,因而成为低透气性的高可塑性结构,这使得地面钻孔完井后采气效果差,水力压裂增产效果不明显。而且煤层普遍具低渗透率,一般在0.0000001×0.000001μm²范围内,水城、丰城、霍岗、开滦、柳林等渗透率较好的矿区也仅为0.1×10ˉ³--1.8×10ˉ³μm²,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地面开发煤层气的难度很大。鉴于此,我国煤层气开发生产的重点应放在井下,利用井下的采掘巷道,并尽量利用煤层采动影响,通过打钻孔和其它各种有效技术强化煤层的瓦斯抽放。同时,应进一步研究和不断完善提高煤层渗透率的技术和钻孔技术,研究提高气体质量的技术,研究井下煤炭与瓦斯的协调开采配套技术以及煤矿瓦斯利用技术,使之与井下煤层气开发产业配套,实现煤与瓦斯的安全共采。现场测定和实验研究表明,不论原始渗透系数怎样低的煤层,在采动影响煤层卸压后,其渗透系数会急剧增加,煤层内瓦斯渗流速度大增,瓦斯涌出量也随之剧增。因此,只要合理布置钻孔位置和其它相关参数,完全能够高效地实现瓦斯抽放。

三、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研究现状

我国的煤层甲烷研究开始于50年代煤矿井下的瓦斯抽放,其中抚顺、阳泉是抽放量最大的矿区。目前,我国已有123个矿井建立了井下瓦斯抽放系统,年抽放量达6亿m³,抽放瓦斯利用率达80%,但井下瓦斯的抽放率很低,只有20%左右.60年代到70年代,一些高瓦斯矿区抽放的瓦斯气体即可投入民用和小规模的工业利用。70年代末期开始了矿井地面瓦斯抽放工作,主要集中于抚顺龙凤矿、阳泉矿、焦作中马村矿、湖南里王庙矿,并进行了压裂实验,但是效果不佳。80年代初期,国内开始进行煤层甲烷相关资源研究。“六五”期间,煤炭、石油以及地质等行业通过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对国内煤成气资源进行区域性评价和基础理论研究。随后,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设立了“我国煤层甲烷的富集条件及资源评价”专题,取得了对中国煤层气资源状况的初步认识。华北石油地质局1986年在唐山地区开展了煤层甲烷勘探开发实验和工艺技术研究,并进行了“煤层甲烷评价与开发利用状况”调研。1989年,第一次“开发煤层气研讨会”在沈阳召开,标志着煤层甲烷从“瓦斯灾害”到“优质能源”的认识转变、从“井下抽放”到“地面开发”的技术转移。“八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设立了“有利区块煤层吸附气开发研究”专题。此后,煤层甲烷的研究重点转移到了开发工艺攻关上。1992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通过全球环境基金资助我国开展了“中国煤层气资源开发”项目,1993年又资助了“中国深层煤层气勘探”项目,对中国煤层气的勘探开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96年,一批有影响的研究项目和规划相继完成,如原煤炭部计划项目“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国家计委Ⅰ类资源勘查项目“中国煤层气资源评价”、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项目“全国煤层气综合规划研究”、原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煤层气选区评价与配套工艺技术”、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新集浅层煤层气示范开发成套工艺技术及专用装备研究”等。到目前为止,对全国范围内的煤层气资源、分布、储层特征取得了基础性认识,基本明确了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地区。但是由于我国的煤层地质现状(地质条件复杂,构造煤发育,瓦斯含量高,瓦斯压力低,渗透率低等),煤层气的地面开发并不能很好解决井下瓦斯问题。现阶段,井下瓦斯抽放方法很多,例如,掘前预抽、边掘边抽、采后抽取、卸压瓦斯钻孔抽取、以及开采层、邻近层、采空区瓦斯抽取等等。因此,如何将井下瓦斯抽放与地面煤层气开发协调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煤与瓦斯共采,就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总之,我国煤与瓦斯共采的研究开发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也存在许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四、煤与瓦斯共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深入的理论研究

利用采动卸压场与裂隙场增加煤层瓦斯的解吸速度与煤岩的透气性,实现矿井煤与瓦斯双能源开采的思想提出来已经有几年了,按照这一技术思路,我国相关大学和企业进行了必要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总体上,理论研究有落后于工程实践的趋势,今后在理论上需要解决的主要理论问题有:

1、采动裂隙场的透气规律研究

经过多年采矿学者和技术人员的研究,目前对于采动卸压场和裂隙场的范围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成果和研究手段,研究的技术思路上也相对成熟,有经验的学者已经能够估算出采动卸压场和裂隙场的范围以及随采动影响的变化规律,这对于裂隙场卸压抽放瓦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对于裂隙场内岩体的破裂情况及破裂分布尚没有相对成熟的研究成果,对于瓦斯气体在裂隙场内的解吸、扩散、渗流等规律以及裂隙场内的透气性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瓦斯浓度分布规律研究

进行煤与瓦斯抽放时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掌握高浓度瓦斯的分布规律,为抽放工程设计提供理论指导。目前需要深入研究的有卸压带、采空区、上覆岩层裂隙场内等不同瓦斯浓度的分布规律,以及它们随着工作面推进以及风量变化等的动态变化规律。

3、瓦斯抽放时的流动规律

主要研究采空区和裂隙场内进行不同压力抽放时瓦斯流动规律、瓦斯气体与裂隙岩体的耦合相互作用规律,研究原始煤体、卸压带与裂隙带内瓦斯抽放过程中固体煤岩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尤其是抽放过程中透气性变化规律等,这些工作需要大量的室内试验和研制专用的试验设备及大量的现场观测与试验研究。

(二)增加和稳定抽放的瓦斯浓度

在原始煤体中进行预抽放的瓦斯体积分数可以达到30%以上,但是由于原始煤岩的透气性低,抽放难度较大,且一般只能抽出煤层瓦斯的20%--30%,煤体中还残留大量瓦斯。在高位裂隙带内抽放的瓦斯体积分数可以达到20%以上,这两部分抽出的瓦斯浓度相对较高,具有利用的前景和可行性,而且目前大部分也进行了利用。在煤层卸压带内和采空区抽出的瓦斯体积分数一般均低于20%,大部分为13%--15%,这主要是由于卸压带内煤岩破裂、空气渗入,采空区顶板垮落,大量空气混入等原因,对于这些相对浓度较低的瓦斯输送、利用和安全保障技术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低浓度瓦斯利用与提纯

除了原始煤层中预抽和高位裂隙带内抽出的瓦斯浓度相对较高外,采空区、卸压带内抽出的瓦斯浓度相对较低,巷道风排的瓦斯浓度更低,但是这些低浓度的瓦斯量很大,一般会占瓦斯总量的50%以上,如何安全利用这些低浓度瓦斯,一直是瓦斯作为能源开采时的最大障碍之一。目前,在这些方面进行了许多探讨和研究,但是核心问题,如输送与使用的安全问题、提纯的高成本问题等,依然没有解决。

五、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原理

煤层的采动会引起其周围岩层产生“卸压增透”效应,即引起周围岩层地应力封闭的破坏(地应力降低-卸压、孔隙与裂缝增生张开)、层间岩层封闭的破坏(上覆煤岩层垮落、破裂、下沉、下位煤岩层破裂、上鼓)以及地质构造封闭的破坏(封闭的地质构造因采动而开放、松弛),3者综合导致围岩及其煤层的透气性系数大幅度增加,为卸压瓦斯高产高效抽采创造前提条件。煤层卸压瓦斯的流动是一个连续的两步过程:第1步,以扩散的形式,瓦斯从没有裂隙的煤体流到周围的裂隙中去;第2步,以渗流的形式,瓦斯沿裂隙流到抽采钻孔处。卸压瓦斯的运移与岩层移动及采动裂隙的动态分布特征有着紧密的关系。

(一)高抽钻孔组抽采技术原理

煤层开采将引起岩层移动与破断,并在岩层中形成采动裂隙。按采动裂隙性质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离层裂隙,是随岩层下沉在不同岩性地层之间出现的沿层裂隙,它可使煤层产生膨胀变形而使瓦斯卸压,并使卸压瓦斯沿离层裂隙流动;另一类为竖向破断裂隙,是随岩层下沉破断形成的穿层裂隙,它构成上下层间的瓦斯通道。当采空区顶板充分垮落后,采空区中部岩层和下方的矸石紧密接触,从而使得采空区中部顶板岩层裂隙基本被压实,结合采场空间特点,采空区四周形成了一个环形的采动裂隙发育区,文献称之为“O”形圈。在“O”形圈上方或者下方受采动影响的煤层瓦斯在含量梯度和压力梯度作用下以扩散和渗流的形式向“O”形圈内运移,使得“O”形圈成为卸压煤层瓦斯聚集和运移的主要通道。卸压瓦斯“O”形圈抽采理论表明,卸压瓦斯抽采钻孔的合理位置应打到离层裂隙的“O”形圈内。高抽钻孔组就是在沿工作面倾斜方向靠近回风巷侧布置一组千米大直径抽采钻孔,利用采动裂隙“O”形圈作为运移通道来抽采采空区瓦斯。高抽钻孔组布置靠近在“O”形圈的回风侧,改变了采空区瓦斯流场,有效解决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且“O”形圈长期存在,抽采钻孔能够长时间、稳定的抽采出高含量瓦斯。

(二)顶板裂隙钻孔组抽采技术原理

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时,上覆岩层下沉稳定后,在采动区沿垂直方向由上至下形成了冒落带、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研究表明,在回采过程中,靠近工作面一定范围内的采空区中部上覆岩层离层裂隙发育,结合采动裂隙“O”形圈,在采空区竖直方向上,形成了一个“∩”形拱采动裂隙区采空区不同瓦斯涌出源的瓦斯在浮力作用下沿采动裂隙带裂隙通道上升,上升中不断掺入周围气体,使涌出源瓦斯与环境气体的密度差逐渐减小直到密度差为零,混合气体则会聚集在裂隙带上部的离层裂隙内。涌入采空区的瓦斯,在其含量梯度作用下引起普通扩散,由于空气的重力产生方向向下的压强梯度,则其产生的扩散流方向,与压强梯度反向,即瓦斯气体具有向上扩散的趋势。因此,在瓦斯浮力、含量梯度及通风负压的作用下“∩”形拱采动裂隙区成为瓦斯聚集区,为采动裂隙带内钻孔抽采、巷道排放等治理瓦斯技术提供依据。由于沙曲矿近距离高瓦斯煤层群的赋存特性瓦斯涌出量大,仅靠高抽钻孔组不能完全解决沙曲矿的瓦斯治理难题,因此,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在采空区顶板裂隙区布置顶板裂隙抽采钻孔组,。顶板裂隙钻孔组加强了采空区瓦斯抽采,直接对上邻近层卸压瓦斯进行抽采,减弱了采空区瓦斯涌出强度,从根本上解决瓦斯超限难题。

(三)构建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体系

依据以上分析研究,结合本煤层预抽法,构建沙曲矿近距离高瓦斯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体系。

六、煤与瓦斯共采的研究方向

采矿技术论文篇(2)

1.1规章制度不完善规章制度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的前提条件,我国的煤矿企业众多,分布广泛,其规模与大小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目前的规章制度只能够把握整个煤矿行业,漏洞严重。由于相关规章制度的缺乏,很多煤矿企业的管理工作混乱,违规操作严重,这也是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此外,部分煤矿在采矿管理方面尚有诸多问题亟待整改。比如,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尚未健全、安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岗位责任制未得到有效落实;生产矿井证照不全或过期;部分矿井存在私挖滥采现象、超层越界开采、以探代采、超核准范围和核定人员组织生产建设等非法违法违规行为;更有甚者将矿井非法挂靠、层层转包,一矿多井等现象依然存在;有的矿井为偷税漏税,存在“两套图、两本账”等弄虚作假,蓄意逃避监管等行为。这些问题若不及时整改,很有可能引发更大的管理漏洞。

1.2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煤矿开采对于开采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要求很高,就现阶段来看,我国很多煤矿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煤矿企业都存在着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矿工综合素质水平普遍不高,知识水平扎实的技术人才不仅能够保证煤矿开采进程的正常进行,也能够降低安全风险的发生率。但是由于缺乏专业性技术人才,就导致很多采矿技术无法得到科学的使用。

1.3管理人员只看中眼前利益,影响了新技术的推广

今年以来,受全国煤炭产量过剩,供需矛盾加大和煤炭价格大幅下滑的影响,煤矿生存压力越来越大,部分煤矿减少安全设施投入,消减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设备,运转不正常,对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煤矿生产者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到经济效益,煤矿行业属于典型的高危行业,不仅安全事故发生率高,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经过长时间后才能够收回成本,如果企业资金投入不足,资金量就很容易出现断裂。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很多煤矿经营者不愿意冒风险引进新技术,依然使用现在的技术,他们只看重眼前利益,不愿意花费资金来研发新技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技术的推广,采矿效率一直难以得到提升。

2促进煤矿安全与采矿技术发展的对策

2.1完善规章制度,促进采矿技术的规范化发展

在未来阶段下,需要根据煤矿资源的开采要求建立好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企业的工作目标与工作流程,让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可以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工作任务与工作方式。在确定好任务与方式之后,即可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只有实施该种制度,才能够促进新型技术的规范化使用。只有做到这一点,大家共同配合才能够在保障工作效率的同时促进采矿技术的规范性发展。

2.2加强培训,提升矿工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是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煤矿安全与采矿技术的应用发展与技术人才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此,煤矿企业必须要定期对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与责任意识。还要注意到,矿工是煤矿开采工作的实施者,他们从事的工作重复、繁琐,虽然他们对自己的工作熟练,但是其工作都是体力活,为了激发出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企业需要加强对矿工的培训,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让矿工能够不断的掌握新知识与新技术,从而不断的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只有打造一支综合水平过硬的队伍,才能够为煤矿企业的高效生产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2.3加强创新,不断研发新技术

为了避免煤矿管理者只注重短期利益导致煤矿安全与采矿技术受到限制的问题,政府可以制定好一系列的鼓励措施,让他们可以积极的去创新,引导他们发展新型安全与采矿技术。煤矿企业与其他行业一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虽然新技术的研发复杂、艰难,也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可是,一旦新技术在生产工作中得到使用,就可以为企业带来很好的价值。在传统模式下,政府主要采用技术产权保护、研发补贴等方式来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这对于促进新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这些政策主要针对一些新型企业,并未制定与煤矿企业相关的法律,这也是制约煤矿安全与采矿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原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需要根据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特征制定出相应的鼓励措施,这样,煤矿企业既能够研究新技术,也可以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这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与长远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而对新技术的产权保护工作不仅是政府对于企业技术上的认可,也是对煤矿企业劳动成果的保障。

3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大检查

安全生产大检查的各项工作均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方式进行,并按照“企业全面自查、市县重点督查、省级同步突查”的交叉方式组织开展。检点为各县区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主体企业对“不放心煤矿”挂牌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以瓦斯、水患、火灾防治为重点的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及治理工作情况;防治水、防汛、瓦斯等专项检查查出的隐患和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备案、演练情况以及汛期安全生产工作安排部署情况、领导带班和应急值班情况等。

4结语

采矿技术论文篇(3)

关键词:采矿业;开采方法;选择原则;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C353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其中对煤炭等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大。现代化的采矿技术必然是与高新科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其发展的方向也是高产、高效和高安全性。主要依靠现代化的科研技术,不断提高和改善矿产资源的开采技术。同时,在不断优化升级现代化的采矿技术的基础上,更应该继续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采矿技术。目前,我国采矿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其理论和实际运用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尤其是深层次的采矿技术,还存在大量不稳定因素。因此,我国采矿技术依然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尤其是在深层次采矿技术方面,还需继续提高采矿产量和采矿效率。

2.采矿业开采方法的选择原则

目前,采矿业中根据不同的采矿技术,有不同的采矿原则和适用条件,本文主要就大采高开采和放顶煤开采两种开采方式进行分析阐述。

2.1大采高开采适用条件与选择原则

大采高技术是已汇总利用机械来获取煤矿资源的一次采煤方法,一般用于较薄的煤层,其倾斜角度也较小,所以限制条件较多。其明显的特点是支架高度大,采煤机功率大,导致其投资也大,但是其产量高、效率高,并且一般适用于集中生产,其井下布置工作也较简单方便。大采高采矿与分层采矿相比,具有效率高、产量高等明显优势。在当前我国采矿技术条件下,采用大采高技术需要满足的原则和条件主要有:(1)采矿地面地质构造简单,地势平坦,断层和褶皱较少,其水文环境及地质条件也较简单;(2)采煤层煤质较硬,厚度适中,一般在3.5~6m之间,另外,煤层较稳定,变化系数不大;(3)工作煤层倾斜角度较小,不超过15°;(4)采矿煤层属于随时采随时冒,即能较快的填充上面已被采空的煤层,这就要求煤层底板较稳定较坚硬;(5)此类采矿条件需要较重型的运输条件作支撑,因此其煤矿层要满足大量大采购需求[1]。

2.2放顶煤开采适用条件与选择原则

放顶煤开采具有高产高效、巷道掘进率低、工作面搬家面次数少、有效减少原材料等的消耗,同时还能灵活适应不同的煤层地质条件,并且在一定技术水平支持下能实现机械化大规模开采。尽管目前放顶煤开采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还算由于其明显的优势,使得其在当前煤矿开采中的运用越来越多,也必将成为以后采矿技术的重点推广技术之一。放顶煤采矿技术同样有其特定的使用条件和选择原则,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采矿煤层厚度较大,一般超过5m,但是小于10m为最佳。同时当煤层厚度小于4m时是不允许采用放顶煤开采的,另外,对于煤层厚度变化系数较大的煤层采用放顶煤采矿具有更大优势,其采矿的产量和效率也较明显,因此,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2)煤层的深度较大,不得小于100m,稳定煤层最好在地下300m以上;(3)煤层中允许存在夹石,但是其厚度不得超过0.5m,不然就需要采用碎石措施;(4)煤层的倾斜角度可以较大采高技术大,但是最大不能超过30°。

3.采矿业发展现状

3.1采矿方法和工艺现状

近年来,我国采矿技术得到了较大发展和提高,尤其是开采煤矿出现了高集约化和高产量高效率的采矿技术。其进步不仅仅体现在采矿技术的提升上,其采矿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水平也得到较大发展,使得整个采矿过程更加科学合理,大大提高了采矿技术的效率和经济水平。当前,我国采矿技术面临的主要难题有:硬顶版控制技术,主要是埋深浅和地压小的硬厚顶板技术,还需要研究开发成套设备等配套技术;另外,硬厚顶煤控制技术,除了开发深浅外,还需要支撑压力小等特殊条件的快速处理技术[2]。

3.2深矿井开采技术现状

深矿井开采的主要技术体现在对煤层开采的矿压控制、冲击地压防治、瓦斯和热害治理及深井的通风等技术处理上。目前,我国深矿井开采技术需要攻破的难题主要是对煤矿周围的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各种因素存在变化的可能性,然后对整个采矿过程进行科学有序的监督和风险防范。这显然离不开现代化的高新科技设备和仪器的支撑,离不开深矿井开采技术的相关配套设施。另外关于其关键技术的攻克也是当前深矿井开采技术需要注意的方面,尤其是对施工场所的监控和热害处理技术与装备的优化升级与提高。这些都是保证深矿井开采技术得到安全保证的关键。

3.3现代化开采技术的保障系统下现状

在高新科技水平的支持下,我国现代化的采矿技术得到了不断发展,其中包括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这一技术使得对采矿的地质层和地质构造有更加明确的认识,从而对采矿环境有更多了解,保证采矿的经济效益。另外,关于探测理论的研究,也使得采矿技术在理论上得到一定的发展,从而对采矿这一实际作业形成一定帮助。尤其是关于地质层以及采矿技术设备等方面专业的理论研究,通过充分利用各学科不同的原理和现象,对采矿进行理论上的新研究,从而对采矿方法和措施提出新的要求和建议。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新发展,充分利用计算机精密仪器能有效提高采矿的精准度,尤其是对地址层的厚度以及其他地质人文条件进行精确测量有着重大贡献[3]。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科学技术和经济条件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背景下,采矿技术的发展将是不言而喻的。尤其在能源日益紧张和稀缺的条件下,提高采矿质量和效率是每个国家都追求的重点。我国的煤炭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更应该注重效率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提高采矿技术,明确适合的采矿条件,选择合适的采矿技术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采矿的经济效益。我国采矿技术的现状是符合采矿业发展趋势的,不论是在技术选择方法上还是选择原则上都有一定的经验,所以,采矿技术发展一定会越来越明朗。

参考文献

[1]杨晋渊.新世纪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及对策[J].山西焦煤科技,2010(9).

采矿技术论文篇(4)

关键词:新城;金矿;回采;研究;应用

中图分类号: 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a)-0000-00

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城金矿我国大型黄金矿山之一,位于山东省莱州市金城镇境内,是一座有着30多年发展历史,现有采、选、冶综合生产能力5100t/d以上,年产黄金10万余两的大型黄金矿山。

自建矿以来,新城金矿为适应生产发展,历经了三次大的改扩建工程建设,形成了目前以主斜坡道、主竖井―辅助斜坡道、主斜坡道的多种开拓方式共存,机械化盘区充填采矿法为主要采矿方法的现代化矿山。

纵观国内外高品位残矿开采方法,充填采矿法因回收率高,顶板暴露面积小,安全性好而成为残矿开采的首选采矿方法[1,2]。充填体内残矿的开采是软破复杂环境下矿体的复采。由于残矿周围充填体强度不同、残矿本身的留设空间位置与大小不同、残矿在母体开采时作用的不同,使残矿开采的复杂程度与技术难度不能与正规矿体的开采相提并论。因此,其开采方法与技术应该围绕在软破介质环境下的不规范矿体的开采上,国内外虽然没有相同的开采方法与经验,但煤矿、有色、化工等行业有相关方面的技术与经验可以借鉴。例如盾构法解决软破岩层下巷道的掘进问题、小断面进路法(上向、下)用于破碎矿体的开采、钢纤维喷射砼用于破碎顶板的支护等[3,4]。

总之,充填体中高品位残柱的开采,不仅是一种采矿方法的问题,更多地涉及到软破介质内的掘进与支护技术、软破介质的地压管理与顶板安全技术等,是一个危险隐患环境下安全开采的系统工程问题,必须对传统的充填采矿方法进行改革与技术创新,在安全开采前提下,实现充填体内高品位残矿的充分回采。

2 新城金矿残留矿壁回采技术研究

2.1新城金矿残留矿壁回采技术总体目标

(1)实现浅部中段高品位残矿充分安全回采,回收率达到85%以上。

(2)通过软破介质内巷道掘进相关技术研究,确保矿石、人员、材料的安全运输,解决采空区的充填问题。

(3)通过软破介质内残矿安全开采相关技术研究,确保残矿开采安全。

(4)完成采场施工设计。

2.2新城金矿残留矿壁回采技术研究方法

为确保新城金矿充填体内残柱安全高效回采,首先对残柱资源进行调查,对矿体的空间定位及其开采环境进行现场调研。采用数值模拟与理论力学模型对散体下顶底残柱开采过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建立理论力学模型,应用修正普氏拱理论计算了进路顶部荷载,采用数学力学解析法对不同规格的进路在开挖过程中的承载层进行了内力分析,得出了进路开采半宽和承载层厚度之间的拟合函数,进而得出了不同跨度进路顶板需预留原岩的最小安全厚度。应用ABAQUS软件对不同规格进路的开挖过程进行了塑性变形和顶板应力分析,得出了进路的合适采高及预留原岩的安全厚度,以及不同跨度的进路顶板冒落规模,从而得到采场进路宽和高。将理论力学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的结果应用于新城金矿残柱的开采中,并对采场沿脉巷道进行位移监测,能确保试验采场安全生产。以此为依据,进行残矿开采方法选择与设计,确保高品位矿的高效低成本开采。对软破介质内采场的支护形式与支护方法进行研究,保证充填体内残矿开采安全高效。

2.3新城金矿残留矿壁回采技术路线

(1)残柱资源调查与空间定位

(2)残柱分布状况及其开采环境调研

(3)软破介质掘进及残矿开采相关技术调研

(4)软破介质内巷道掘进方法与支护方法研究

(5)残矿开采方法选择与设计

(6)充填体内采场回采工艺与技术研究

(7)软破介质内采场的支护形式与支护方法研究

(8)充填体内残矿开采安全技术研究

3 新城金矿残留矿壁回采技术应用效益

3.1经济效益

本项目研究的经济指标是残矿回收率≥85%,选冶综合回收率90%以上,预计经济效益2亿以上。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该项目预计回采矿石量为12万t,平均品位10g/t,新增金金属量1200000g。以目前国际黄金交易价格260元/g计算:

新增销售收入:1200000×85%×90%×260=23869万元;

新增利润:23868-1200000×90×10-4 =13068万元。

其中2014年回采矿石量为6万t,平均品位12g/t,新增金金属量720000g。以目前国际黄金交易价格260元/g计算:

新增销售收入:720000×85%×90%×260=14320.8万元;

新增利润:14320.8-720000×90×10-4 =7840. 8万元。

2015年预计回采矿石量为6万t,平均品位8g/t,新增金金属量480000g。以目前国际黄金交易价格260元/g计算:

新增销售收入:480000×85%×90%×260=9547.2万元;

新增利润:9547.2-480000×90×10-4 =5227.2万元。

3.2社会效益

当前,类似新城金矿的老矿山,均面临资源殆尽,井下环境复杂,开采难度大等一系列难题,残留矿壁回采技术研究为矿山的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大大增加了矿山的产量,为矿山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解决了矿山的就业压力,提高职工收入,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该项目的研究,保证了井下工人安全作业,保证安全生产。总之,该项目的研究,对于充分回收有用资源、提高矿山企业经济效益、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残留矿壁回采技术研究及应用在国内外没有完全相同的开采方法与经验,属于新城金矿针对目前的矿山开采条件进行的突破性研究,该项目应用前景广阔,在山东黄金集团内的黄金矿山均具有借鉴与推广价值,可为集团创造上亿的利润。

同时,该项目的开展,将为国内乃至国际范围内类似生产工艺矿山的软破介质内矿石的回收利用创立参考,对矿物资源充分回收意义重大。

4 结论

残留矿壁回采技术研究及应用主要探讨充填体内巷道掘进与支护方法、充填体内残矿开采方法、充填体内地压管理与顶板控制方法、充填体内残矿的充填工艺与技术,以此实现软破介质内残矿的安全、经济与合理回收。通过实践表明,该项研究技术大大提高了新城金矿的回采率,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增长,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类似矿山二次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肖迪民,苏心德,张根深. 锡矿山南矿难采残矿回采实践 [J].采矿技术,2007(2):1~25

[2] 赵明宣,于常先,张伟洲,等. 三山岛金矿上盘护顶矿回采技术研究及应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2):2~35

采矿技术论文篇(5)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属采矿业得到了迅猛蓬勃地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矿装备的进步,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国金属矿山开采普遍存在损失率大、效率低、贫化率高等特点。传统的采矿技术以及采矿装备严重阻碍了我国金属采矿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的对资源产品的紧缩政策,整个金属采矿行业向低污染、高安全、高技术含量的方向转型,从粗放型、单纯以获利为目的向被阻止进入金属采矿行业转变。所有上述这一切都意味着我国金属采矿业急需要提高采矿装备的水平。

二.金属矿山采矿装备的发展史

我国有着悠久的金属采矿历史,但是直到建国初期,我国大部分地下矿山仍然处在人工开采的阶段,使用的采矿装备十分简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改造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装备以及对重大金属采矿装备的技术攻关,我国金属采矿装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一五”建设期间,国家将开发建设金属矿山放在了十分重要地位,并且开始配套建设金属矿山设备制造厂和采矿设计、科研院所以及各个大专院校,从而建立起我国现代采矿装备发展的基础。在“六五”建设期间,我国在凡口试验研究VCR采矿方法时,开始引进欧美的深孔潜孔凿岩机和铲运机,但是在当时我国并没有具备关键性地下金属采矿设备。自“七五”建设时期以来,我国在研究开发金属采掘装备以及国产化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十分明显的进步,完成了一些研制地下金属矿山设备,并且在很多机器设备方面,明显的提高了国产率。但是由于存在组织管理、技术政策、设计制造质量等方面的问题,金属采掘设备的发展仍然受到一定的影响。金属设备不配套很难形成高效的生产力,此外国产设备由于质量较差最终难以得到普及和推广。

三.金属矿山采矿装备现状

1.大部分的金属采矿装备水平偏低

我国的有色金属矿山分为中央直属和地方两大类,据调查结果表明在两类矿山中金属采矿装备水平都偏低并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先进水平。辽宁省是有色金属产量大省,其金属矿山采矿设备基本上仍然是20世纪50~60年代的。占全国钨产量总量2/3的地方钨矿山所使用的金属采矿设备全都是国内的一般水平。广西有色矿山产量、效益比较突出,但是其采矿装备水平也很低,国内先进水平还没有达到20%,绝大多数的采矿设备都处于国内一般水平,此外还有30%属于被淘汰的设备。中央直属的矿山采矿装备水平也较低,但是凡口铅锌矿、金川镍矿、安庆铜矿等矿山的采矿装备水平要远远领先其他矿山,甚至在铲装和凿岩方面甚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绝大多数矿山的采矿装备水平还是国内落后水平。有色金属矿山主要采矿装备水平见表l:

2.装备国产化水平低

自上世纪70年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陆陆续续从国外引进了700多台铲运机和其他一些无轨采矿设备,它们主要应用在少数国内大型骨干金属矿山,并且形成了以铲运机为核心的地下无轨采矿方法,它们的装备水平和国外先进矿山基本上相同,甚至一些设备已接近了西方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水平。这些设备在生产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这些设备已使用了多年,加上又没有国产化的整机、备件补充,有大约55%的采矿设备已经报废。仅仅金川公司一家每年需要进口的备件就高达了100万美元,否则就会影响到正常的生产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完全依靠进口采矿设备来实现机械化开采,由于其进口设备价格十分昂贵,是国产设备价格的3倍,加上备件的价格也很高,导致大幅度增加金属矿山建设的投资成本,最终致使采矿成本的居高不下,成为阻碍金属矿山开采的最大因素。金属采矿装备的国产化问题已十分突出,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否则将会进一步拉大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金属采矿装备水平之间的差距。

3.装备生产效率低,制约了采矿工艺的发展

金属矿山的赋存条件变化很大、机械化水平偏低、开采难度大,我国金属矿山采用的仍然是上世纪50末的采矿装备。大多数金属矿山采用电耙出矿、气动凿岩机凿岩、电动或风动铲斗式装岩机装岩、普通矿车来运输。在天井掘进机械方面,常规的吊罐法仍然十分普遍,劳动强度较大的普通方法也占很大的比重。总而言之,我国金属矿山采矿装备不管是在采矿还是在掘进方面都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

四.我国金属矿山采矿装备的发展趋势

1.加快金属矿山采矿装备国产化步伐

针对我国金属矿山采矿装备较低国产化率的情况,应该在引进国外先进金属采矿装备的同时,引进并学习其最先进的产品和技术,在我国金属矿山采矿装备现有技术水平基础上,实现重要设备国产化,并攻克重大设备技术难题。从世界金属采矿的发展方向能够看出,半连续和连续金属采矿设备国产化必然会成为金属矿山采矿装备国产化的主攻方向。除此之外,在研究开发无轨采矿设备方面,我国成功研制出了斗容0.38~0.6m³的CY和MJ的辅助车辆和铲运机系列产品。今后的发展方向主要是提高这类产品的国产化率,从而使其达到80%,在技术性能上达到国外20世纪90年代末同类产品的水平,提高采矿设备的可靠性以及国内市场的占有率。

2.大力发展无轨金属采矿装备提高生产效率

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地下开采百万吨级的高效大孔穿爆设备、铲运机、自卸汽车、中深孔全液压凿岩台车等无轨和辅助配套设备是降低成本、提高矿山劳动生产率的关键。我国应该努力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先进技术,建立以铲运机为中心,配以各种辅助车辆的无轨金属采矿设备及工艺,并将这些设备在国内金属矿山中普遍应用和推广。

3.加强金属矿山采矿装备的研究开发

我国采矿行业当前的装备水平仍然落后于工艺技术发展的需要,面对日趋复杂的资源开采技术条件和露天转地下开采、深井开采、低品位矿床大规模采矿以及无废清洁生产等技术难题,还应该通过创新装备,寻求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从而提高金属矿山的采矿效率,降低金属矿山采矿的经济风险。除此以外,金属矿山企业在创新采矿装备方面也有时十分强烈的要求和愿望,迫切渴望采用新设备来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希望掌握先进装备的制造技术在开发国外资源上与发达国家直接竞争。所以,应针对当前金属矿山企业创新能力较弱、创新系统不健全、技术创新活动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局面,采取切实可行的积极措施,充分发挥研究机构、政府以及企业的积极性,加强金属矿山采矿装备的研究开发工作。

五.结束语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金属采矿企业中,金属采矿装备的水平还很低,生产效率地下,装备国产化率也很低,特别是大型装备和先进国家的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的力度,采用先进科技来提高金属矿山的装备水平,努力向装备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1.吴和平井下无人采矿技术装备导航与控制关键技术[期刊论文]-有色金属 2007(06)

2.国外采矿装备趋势[期刊论文]-有色矿山 2003(04)

3.陈卫东矿用汽车的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期刊论文]-中国水泥 2004(9)

4.甘海仁我国凿岩机械现状[期刊论文]-矿山机械 2006(06)

1. 房智恒.王李管.黄维新.我国金属矿山地下采矿装备的现状及进展[期刊论文]-矿业快报2008,24(11)

2. 王运敏.金属矿采矿工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技术对策[期刊论文]-现代矿业2011(1)

3. 刘喜彦 浅谈金属矿山采矿技术发展趋势及目标[期刊论文]-黑龙江冶金2008(2)

4. 房智恒.王李管.贾明涛.我国地下金属矿山采矿装备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钼业2008,32(5)

采矿技术论文篇(6)

【关键字】地质勘探,深层找矿,制约因素,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以及矿山的逐年开采消耗,我国矿产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保有程度危机。因而,从浅部矿床勘查转向深部找矿成为当前地质工作的方向。结合我国地质勘查工作的现状,简要分析深部矿床以及其勘查工作的制约因素,同时对解决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能对我国深部找矿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制约深层找矿的因素

1. 勘查理论的指导性不够

我国在找矿行业中整体的理论水平不高,尤其是在最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实际矿产的开采越来越多,而且开采速度也越来越快,但是矿床勘查理论研究大多停留在建国初期的水平上。现今我国很多学者和专家都在研究深部矿床勘查的关键,但分歧明显。

如翟裕生认为矿床勘查应将重点放在对特定地区成矿环境、成矿演化和成矿系统的研究上,从这些方面着手,经过科学的推敲,推算出深部矿的大概方位,可以节省很多的勘探时间和勘探成本。而赵鹏大认为,在勘探深部矿的时候,要非常重视找矿的“投资回报率”,和勘探过程中投资项目的“转化率”。即将用于勘探深部矿的投资同后来开采所能得到的矿产资源做系统的比较,确定有一定分量的“经济回报”,才开始勘探过程,以保证开采者的经济利益。

所以,我国的矿床勘查理论百家争鸣,尚为形成统一而系统的认识,又缺乏实践验证,也就不足以成深部找矿过程中的指路明灯。矿床勘查指导方针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深部找矿最基础的因素了。

2. 地质人才的匮乏

找矿、开矿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地质人才,人才是一切的根本,有了地质人才其他各个方面也就迎刃而解了。由于地质勘探常常需要东奔西跑,而且工作的地点也大多是人烟稀少的地方,在很多人的眼里地质勘探是一项很“不好”的工作,在学生选择专业时,地质类学科也经常被人们所抛弃,所以我国的地质类专业生源很少,选择相关工作的人更少,缺乏新鲜血液,地质人才青黄不接。

另外,我国地质人才的奖励机制也不健全,在地质人才缺乏的现在,要想将地质学发展好,将成矿理论、找矿技术发展研究好,就必须有很好的激励制度,鼓励、促进有限的地质人才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为我国的地质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展开深部找矿工作。

3. 深部找矿技术不成熟

深部矿一般都在距地表500 m 深的地下,所需要的开采和勘探技术要比浅部矿高,要求也更多。但是我国现在刚从浅部矿的开采中转向,相关技术尚未发展成熟,平常运用最多的是浅部矿开采和勘探技术。浅部矿具有距离地表近的特点,能够提供丰富、直观的矿化信息,并且人们有长期找寻浅部矿的经验,对浅部矿的产出特征及其成矿规律的认识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而深部矿由于埋藏深度大,矿化信息弱且干扰因素多,使得人们对深部矿床的相关特点知之甚少。

针对浅部矿和深部矿不同的特点,所采用的勘查技术方法也必然存在差别。深部找矿除了需要成矿理论的指导,还需要新型技术和方法的帮助。传统的勘查技术手段对浅部矿的找寻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用于深部矿勘查却收效甚微。当前我国在新型勘查技术方法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发展不快,技术不够成熟,技术含量低,这成为了制约深部找矿的因素之一。

三.深部找矿制约因素的解决方法

1.加强我国成矿理论的研究,更好的指导我国深部找矿事业

要保证深部矿勘查取得好成效,首先要加强对深部矿特征的综合研究,识别深部矿找矿

信息并研究有效获取途径。这就要求学术界对深部矿床成矿理论进行系统研究,以指导找矿工作。理论是实践的指导方向,同时实践也是理论的基石,理论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正确、科学的理论都是在经过无数的错误与失败后归纳出来的,我国的成矿理论正在发展、研究阶段,正在慢慢的成长中。现阶段,世界上成矿理论研究日渐深入和丰富, 新的矿床成因理论和认识不断出现,如深部流体(成矿)作用理论、矿床成矿系列理论、矿床模式理论、地质力学理论、地质异常理论、成矿系统理论、地球化学块体理论等。它们的出现及发展对深部找矿突破具有指导性作用。

没有运用成矿理论进行深部找矿,就会失去深部找矿的底层基础,找矿工作进入乱找、难找和找不到的局面。要做的是吸收借鉴这些先进的科学理论,同时结合我国固有的特征和成果,集思广益,发展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在理论研究阶段尽量做到科学化、先进化和可实施化,将一种或者几种理论综合运用在实际的深部找矿过程中,提高深部找矿效果。

2.大力推进深部找矿技术的研发

在出露矿、浅部矿找矿时期,地质找矿的基础地表露头,获得矿化信息比较简单。深部矿床一般地表显示的矿化信息少,比浅部矿要付出更多的艰辛,需要采用更多的方法手段,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才会成功。深部找矿技术攻坚研发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物理探测技术,其二是深孔钻探技术。

我国现阶段正在开展对几项技术的提升和研发,如瞬变电磁法、井中物探法、金属矿地震勘探法以及可控音频大地电磁法等,其中井中物探技术是目前比较热门的技术。井中物探,主要是将探测仪器放到钻孔中进行勘探,减少了物探工作的深度,并且同时避免了相关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是目前比较可行的技术之一,它在发现勘探井旁边的盲矿是非常有效的。在应用井中探物技术的同时结合多种方法共同勘探,可提升我们的勘探效率。

随着勘探深度的增加,对钻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钻探设备、钻探机具、泥浆技术以及分枝转向施工等关键技术提出了新要求,这就需要创造必要的研究条件对重点关键技术进行攻关,才能满足深部矿产资源勘探的需要。

3.加强地质人才的培养,引进人才激励机制

学校在人才的培养方面有重大的责任,在校期间学生接受的是人生理想教育和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其中包括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向上的人生观、科学严谨的技术风格、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以及丰富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一定的的实践认识,这些都是学生将来工作生涯的基础。

当专业人才走上工作岗位后,实践经验的累积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前辈带新人是一种永不过时的培养模式。通过前辈们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不光专业方面能得到提高,在职业道德和人生等各个方面都能学到很多东西。另外,要取得深部找矿成果,还必须建立健全鼓励创新人才的开发机制和管理体制,实行改善野外地质工作条件、提高野外津贴标准、完善收入分配政策,以及按参与深部找矿及开采项目贡献大小来进行分配。

加强地质人才队伍培养和人才业务能力建设,把地质人才培养与深部找矿项目组织实施紧密结合,培育和造就地质类创新型人才,更好地开展深部找矿工作,取得更大的深部找矿成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制约我国目前深层探矿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三个,即是成矿理论、矿化信息提取和地质人才。针对每个因素我们要具体分析找出相应的策略 ,最大限度的为我国探测更多的矿藏资源 ,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实践中 ,加强成矿理论的学习 ,建立健全新一代具“多学科技术融合”特性的找矿技术体系及地质人才开发和管理体制 ,可以有效解决制约我国深层找矿的瓶颈性问题。

参考文献:

[1]底朝龙; 郭林; 范崇满 浅谈地质勘探中深层找矿的制约因素及策略科技传播2011-05-08期刊

采矿技术论文篇(7)

关键词: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矿产需求也不断增加,人们对矿产开采的速度和质量随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予了更多的重视。这就需要不断改革地质找矿技术和地质勘查的技术,提升这方面的创新能力,丰富和健全理论知识。由于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驱使,众多科学家也对这一领域产生了研究兴趣。为了发现矿产研究的本质问题,就要研究最新的找矿方法和理论,本文便选用了最新的理论。

一、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与方法创新的意义

加强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和方法创新是决定于矿床勘探工作是矿产开发的先行步骤与基础性工作;它的最终产品是包括矿产储量及矿产开发所必须的各种地质资料信息的勘探总结报告,将矿产资源转变为具有实际工业开发利用价值的劳动对象。并减少了人们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中的风险。采取适当的勘探方法与技术手段,揭示矿床产出与分布的客观规律,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概念的升华,并获得具有一定精度和可靠程度的满足矿床开发设计必须的资料和信息,其间仍存在着较大的探索性。

二、地质找矿勘测技术的手段

1、地质找矿的手段

现阶段,地质找矿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符合我国地质需求的找矿手段,比如说重砂找矿法、地质填图法等等,这几种方法都是比较基础、常用的找矿方法,以这些找矿手段为基础,我们可以得到非常多的地质矿物信息,有效的帮助了相关的人员整体掌控我国地质矿产的分布情况。下面详细介绍同位成矿理论。同位成矿理论是地质找矿常用的方法之一,一直沿用到现在,帮助地质找矿人员找到了非常多的重要矿产,在地质找矿方面有非常多的贡献。在该理论看来,规模大的矿床以及巨型的、较为重要的、矿区的形成均存在同位成矿的特征。通过对该理论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大多数的有色金属矿产都存在于重要的成矿区带以及矿床和矿体之中,其中成矿的岩脉会呈现出相应的更新以及演变的特点,该特点能够深一层的解释自然局部平衡以及总体的不平衡的状态以及关系,均从理论上对同位成矿理论进行了支撑。而利用同位成矿理论又能够发现重要的矿产,这就进一步的验证了同位成矿理论的可行性。

2、找矿的技巧

要对区域的大的断裂和它的地质构造等方面深入的研究,找到这样区域成矿和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和不同分布的研究,从而能够找到管制矿田矿床分布的次级断裂的那些构造的形成和发展特征。常出现的情况是:控制矿田、矿床的断裂构造多与控制区域或矿带的深大断裂呈大角度相交产出,并可以一定的间距行排列出现,这就是所称的横向矿带规律;同时,在不同构造应力场的条件下,还产出与区域深大断裂带近于平行或斜交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的矿田、矿床成矿带,并也以一定的间距行排列产出。因此,沿不同级次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断裂追索,对比成矿地质条件,易于取得好的找矿效果。

3、地质找矿勘测过程

第一,分析与研究工作区域的地质情况。通过分析了解工作区域地质的具体环境,像地壳的变动情况等等,能够掌握各个不同时期与地质有关的时间以及当时的环境,然后可以利用全面、详细的资料对地质构造以及成矿的关系进行研究,把握住其发展的本质规律,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帮助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找矿部署工作了。第二,前期所积累下来的找矿信息是最直接、有效、作用强的找矿基础,然后对这些矿化信息进行重点分析、整体把握。信息不仅是方向,而且也是源头,通过分析整合之前所得到的信息,工作人员可以大致的掌握矿物的空间特点、分布情况等。这对于寻找主要的矿产,确定矿产地域的分布情况,以及界定矿物的类型与矿产分布的特征等方面都有积极地促进意义。然后只需要沿着成矿区带找矿,就可以加强找矿的质量以及效率了。最后,通过研究地质构造以及地壳的变动情况,能够发现成矿以及地质构造所存在的关系,能够找到对矿田以及矿床之中的次级断裂分布情况进行管制的发展特点。因此,只需要根据不同级次以及成矿之间的关系,然后再与相关的地质条件进行对比,就能够有效的提升找矿的效率了。

三、地质找矿勘测技术的创新

1、矿区环境地质条件研究

矿区环境地质条件研究的目的在于查明矿区内崩坍、滑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地质作用的分布、活动性及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调查矿区的历史地震活动强度等,结合采矿方案,对矿床开采可能引起的地面变形破坏(地面沉降、开裂、塌陷、崩塌、泥石流等)范围,采选矿废水排放对附近水体的污染进行预测和评价,对采矿废石的堆放与处置、利用提出建议。

2、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研究

机枪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是矿山给水和防排水设计的依据。在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中,我们需要搜集评价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所需要的水文、气象资料等,加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研究,了解邻近矿区的水力联系,根据矿床开拓方案,预计矿坑涌水量,对构造破碎带、断裂带、溶洞发育带及其含水性、导水性对矿床充水影响进行评价,矿区地表水体的分布及其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和对矿床开采的影响,研究矿区的含水层和隔水层,特别注意对矿体底板承压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勘探和研究,查明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径流和排泄条件,查明矿区充水因素。

3、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是指决定或影响开采方法和技术措施的各种地质及技术因素。包括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层)顶底板围岩的稳固性,矿石的块结性、松散性、自燃性,矿石及围岩的抗压强度、湿度、块度等方面。加强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是确定开拓方式、采矿方法、井巷支护、露采边坡角等的主要依据;是确保矿山安全、正常生产的重要因素。在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研究中,我们在地震区,应对矿区和的地质构造活动性进行研究,了解对矿山建设可能有严重影响的断层、滑坡、岩溶塌陷等,研究矿体及近矿围岩坚固性及露采边坡稳定性;测定岩(矿)石力学性质和开采时对人有害的物质成分;研究岩矿石性质及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岩溶、风化带、泥化带、流砂层的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

4、矿石的物质成分和选冶性能研究

研究矿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矿物嵌布关系和粒度及其变化情况,对于了解和确定矿石选冶性能和综合利用可能性有直接影响。在矿石的物质成分和选冶性能研究中于某些非金属矿产,要试验研究其物理技术性能,对有害组分的含量及变化规律应予以查明,并研究其赋存状态和脱除的可能性,应对试验过程中的各伴生组分的富集产品进行研究并对其工业利用的可能性进行评,对于选冶性能难易程度不同的矿石将采用从初步可选性试验、实验室扩大流程试验、半工厂规模试验到实验室冶炼试验等不同试验;采取有代表性的样品对主要组分和伴生组分进行实验室规模的选冶试验,以便对矿石工业利用可能性作出评价,要求对于选冶性能不同的各类矿石的矿物数量比例、共生关系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结束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由此地质找矿勘查技术也越来越重要。所以,在实际的找矿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遵循科学的原则以及方法,基于整体布局的基础上,进行地质找矿勘查;而且也需要基于原有的地质找矿勘查技术上,不断的与新方法、新技术相结合,不断的进行创新,以不断的加强找矿的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出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