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采矿安全论文

采矿安全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6 16:00:21

采矿安全论文

采矿安全论文篇(1)

【摘要】663工作面为大俯角回采工作面,根据该工作面的实际地质情况,制定了支架防倾斜、防飞车、防飞矸针对性的安全回采技术措施及管理方法,确保了663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关键词】工作面;回采;安全;技术

1概况

刘桥一矿主系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的四煤层和山西组的六煤层,分两个水平开采。近年来,一水平、南翼二水平相继报废,采场已集中在北翼二水平。六采区为一水平遗留的一块六煤,设计从北翼二水平够采这块六煤。663工作面为六采区右翼首采工作面,在工作面俯采角度大的条件下,通过加强工作面回采安全技术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工作面地质情况

663工作面为北翼二水平66采区六煤层首采面,工作面平均走向长750米,倾向长200米,煤层厚度1.3~3.7m,平均厚度2.8m,煤层赋存较稳定。该工作面可采储量为54.17万t,工作面煤层倾角18°~32°,平均倾角为26°。工作面共揭露4条断层,落差为1.0~1.5m。煤层伪顶为泥质粉砂岩,厚0.1m;直接顶为粉砂岩,深灰色,较硬,厚约3.7m;老顶为15.4m厚的中粒砂岩和13.8m厚的砂质泥岩。直接底为深灰色砂质泥岩,厚5.6m;老底为砂质泥岩,厚度19.7m。工作面六煤底板至太灰水顶板间距为42~50m,太灰水对工作面回采有相当大的威胁,回采前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3工作面巷道布置

663工作面回采上限标高-150m,下限标高-360m,掘进工程量为2000米。风巷靠近刘桥镇保护煤柱,风巷掘进520m遇F663-3断层,调整方向进尺80m作为外段切眼,再调整方向与外风巷平行再进尺130m到里切眼;机巷上部为待开采区;切眼靠近煤层露头防隔离煤柱。

4底板水的治理与应用

六煤底板至太灰水顶板间距为42~45m,工作面在俯采过程中可能造成对六煤底板的破坏,导致太灰水涌出,威胁矿井安全。回采前加大对太灰水的治理是663工作面回采首要解决的问题。

4.1打钻放水:

六采区轨道石门二处打有四个钻孔、3#联络眼打有二个钻孔,现在放水量控制在260m3/h。通过对六煤底板太灰水的疏放,控制了水压,降低了突水系数。

4.2太灰水的应用:

3﹟联络眼二个钻孔疏放的水直接为663工作面所利用;-380轨道石门四个钻孔调节向Ⅱ46采区、Ⅱ66采区供水。对六煤底板太灰水既达到了有效治理又达到有效应利用。

4.3底板加固:

风巷设计4个钻机窝、机巷设计5个钻机窝,分别对663工作面底板进行打钻注浆加固,每个钻机窝设计5-8个成放射状注浆孔,共注水泥1.2万t,有效地控制了太灰水的涌出。

5支架防倾斜管理

5.1控制割煤速度及割煤量:

采取单向割煤,往返一次进一刀,空刀装煤;或采取浅截深多循环,使其达到截割深度,卧底量符合要求;再者割煤速度要控制在1.5~2m/min。通过减缓割煤速度,保证煤机匀速运行,减少割煤负荷,有助于保持支架的稳定性。

5.2移架防倾斜措施:

工作面抵车前先人工卧底并找平底板,采用带压擦顶移架。移架时严格控制降架高度,防止支架倾斜。拉架必须保证支架垂直于顶底板,歪斜度<±5°。

5.3支架歪斜处理:

支架歪斜度>5°时使用侧护千斤顶进行调架,必要时可使用单体进行调架。用单体调架以相邻支架的顶梁或底座为支撑点(避免刚性接触),将支架扶正。

6工作面对接支架防倾斜管理

6.1生产技术部测量人员提前对工作面对接地点进行测量,为工作面对接提供可靠数据,保证工作面支架对接间隙不超过规定(200-300mm)。

6.2施工单位做好工作面对接前的准备工作,根据对接地点底板高低控制采煤高度,使对接地点两面高低一致,并人工趁平底板,防止对接支架倾斜。

7工作面移架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7.1抵车前先支护好顶板,找掉伞岩,然后人工卧底攉煤,找平底板再抵车。

7.2采用液压单体辅助抵车时,单体一端打在力柱上,另一端打在采煤机跑道下方,每隔2架打一液压单体,用棕绳将其拴紧拴牢。刚性接触之间用薄板皮垫实,防止打滑崩坏设备或伤人。推移千斤顶与液压单体应同时供液,且对液压单体远距离操作。

7.3移架期间操作人员应站在四力柱之间,人要站稳,手要抓紧液压支架可靠部位,防止支架移动时人随下移方向滑倒。

7.4移架应二人配合,一人操作液压支架,一人距此架不少于3m处观察移架情况,并作警戒,防止其他人员误入移架区内。

8老塘防窜矸管理

由于工作面俯采开采,老塘侧矸石容易窜入支架内,影响移架、调架,危及安全生产。采取在液压支架架间设置挡矸帘。挡矸帘是用铁板制作并用配套的钢丝绳与绳卡固定在支架四连杆上。

9机风巷隅角防窜矸管理

9.1回柱前,靠放顶线打一排密集支柱,间距为300mm,要求所打密集支柱垂直顶底板,初撑力不小于11.4Mpa。

9.2靠密集支柱里侧使用半圆木、塘柴捆、大笆背严挡实。

9.3所打单体必须棵棵拴紧拴齐防倒绳,防止支柱卸载歪倒伤人。

10机巷防飞车防飞矸管理

663工作面上部有180m俯采角度大,俯采角在32°左右;下部俯采角度变小,俯采角在18°~26°左右。机巷依次铺设一部皮带机、二部链板机及60m搪瓷溜槽。机巷设置了皮带机防飞车、防飞矸装置。

10.1皮带机防飞车安全技术措施:

皮带机为下山运行,煤量较大时容易造成飞车,针对防飞车设计阻尼板,每100m安置一个,有效控制了飞车事故的发生。阻尼板是用长4m×0.3m×0.002m的4块木板组合,并在木板上方钉上皮带,铺设在皮带下面的托辊上方,用铁丝将组合好的阻尼板捆扎在杠杆上。

10.2皮带机防飞矸安全技术措施:

为防止皮带机运行飞矸伤人,每隔50m安设一道防飞矸装置。防飞矸装置是使用加工的槽钢安设在皮带机杠杆架上,将长5m、宽1m的皮带卡住,沿皮带运行方向压住随皮带机运行的大块煤矸石,防止飞矸。

10.3搪瓷溜道防飞矸安全技术措施:

机巷搪瓷溜道外侧设置挡煤板,其高度1.4m。挡煤板是使用厚30mm大板、方木撑装钉,挡板里侧钉上废旧皮带,用铁丝把钉好的挡板固定好。在搪瓷溜道距尾部2m、中部、距溜槽头部10m设置三处防飞矸帘。飞矸帘制作:是用长1.5m、宽1m的皮带距溜槽上沿200mm用1分的钢丝绳将其吊起并固定在顶板锚杆或棚梁上。

11结语

采矿安全论文篇(2)

1采矿区井巷设计中的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

在采矿区中部车场设计中,通常采用单道起坡和双道起坡两种方法,单道起坡工程量小,能够节省弹簧道岔,从而节省施工材料和成本。因此,很多采矿人员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喜欢采用单道起坡,使打点挂钩人员因为材料车和空重车下放而被打伤,造成事故。而双道起坡虽然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运用一个弹簧道岔和弹簧固定道岔,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对于开采量比较大的作业区,更能保证采矿作业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安全隐患。为了保证采矿人员的安全和提高采矿效率,应在中部车场设计中采用双道起坡。在采矿井巷施工中,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率和曲率半径设计有关,曲率偏大或偏小都会影响工程的安全运作,如曲率偏大就会造成坡度太大,威胁采矿人员的人身安全;曲率偏小,就会严重地磨损钢丝,最后形成安全事故。所以,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曲率半径设计要符合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进而保证施工安全。而设计人员在进行弯道井巷曲率设计时往往重视上坡曲率半径设计而忽视下坡曲率半径设计,造成机车人员视野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产生安全事故。所以在设计弯道曲率时要同时考虑上坡曲率半径设计和下坡时视野问题。另外,设计人员在弯道井巷曲率设计中还经常没有根据运输设备的载重能力计算出合适的弯道曲率,造成曲率过大或过小,曲率过大时,拐弯就会比较急,很容易碰到天花板,使碎石脱落,曲率过小,就会严重地磨损运输设备的钢丝,使钢丝断裂,为了避免这些安全隐患,就必须充分考虑运输设备的载重能力,设计出合理的弯道井巷曲率,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2井巷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

在井巷施工中,巷道的高度合适与否对采矿安全有重要影响,一般要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采用高度大于1.2m的半圆拱面结构,这样安全生产才有保证。但很多施工企业巷道的高度并没有达到1.2m也照样正常采矿,容易导致巷道作业中架设的电线出现问题,影响正常的巷道照明,致使机械没有办法正常工作,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所以,在进行巷道设计时,高度应达到或大于1.2m。另外,施工单位往往采用1.2m左右的双轨距离,而安全的下部车场运输双轨距离应大于1.3m,会因为双轨距离较小而造成机电车运输矿物时两车相撞,甚至导致电路短路,挤伤人员。所以,在设计下部车场距离时一定要大于1.3m,这样采矿人员和采矿设备的安全才能得到有效保证。

二、采矿和挖掘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

1采矿工作面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

在具体的采矿过程中,巷道通常是位于矿层的底板,而施工一般采用反眼头双向施工,这种方法在进行爆破时容易使反眼柱受到多重震动,造成较大面积的空顶出现坍塌,增加维护的难度,因此,如果在实际的施工中如果采用反眼头双向施工,采矿人员一定要特别小心谨慎地进行操作,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而设计工作面的切眼时,其方向和矿层正倾斜方向不一致,造成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切眼施工中,三角区域垮塌。因此,在设计工作面的切眼时应保持和矿层的正倾斜方向一致,也就是沿着矿层的正倾斜方,这样防止在切眼施工中三角带矿柱出现垮塌事故。另外,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设计急倾斜层坡度往往会达不到23度的安全倾斜标准,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在设计急倾斜层坡度时一定要达到23度的倾斜标准,为回采过程保驾护航,保证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

2挖掘工作面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

挖掘工作面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改造眼坡度不合理和选择的运输巷道拔口位置不合适两个方面。我们知道,即使是在采矿区域,采矿层也是有限的,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所以如果要想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就必须合理地改造矿井中的眼,需要注意的是,在改造矿井中眼的实际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地下岩石结构和矿洞的具体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经过认真研究之后进行综合性的改造,坚决避免因为追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而盲目进行改造,进而提高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的损失,具体来说就是,改造矿井中的眼一般控制在25&以下,才能有效保证生产的安全性。针对运输巷道拔口位置不合适的问题要选择最合适的拔口位置。通常情况下,内开石门矿层两边开口是在其中,而石门恰巧通过矿层,这时应该将运输巷道设计为正反拔口两个,这样两个运输巷道距离刚好可以错开,进而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结语

采矿安全论文篇(3)

(一)巷道工程设定中的不安全因素

车场位置设定的不合理成为采矿工程的不安全因素。由于在设计过程中,人们仅仅将设计目光投放到上山和运输巷道的位置的选择,由此不得不将车场设计在弯曲巷道中,这样就严重阻碍了电车司机的视线,无法及时看到前方信号,并无法和工作人员实现交流沟通,由此会引发危险事故的发生。对于巷道进行设计的时候也往往会发生高度过低的情况,并且由于在开拓巷道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采用半圆拱形的断面,倘若在墙面设计中没有采用规定的1.2m,那么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在设定了架线的巷道中,由于高度不到,由此影响工程进度,并且比一般的工程设定容易引发机电事故的潜在危险高达原本4倍以上。对井下巷道的掘进施工过程中,中线起到方向指示的作用。在我国采矿工程设定中,一般要从棚梁和模板位置都需要设定4个和3个中线点,并需要采用偏中或者正中的形式。腰线则主要用来表示标高和坡度,一般而言会采用水尺延伸到掘进迎头部来了解腰线的位置,一般会采用30m-50m的距离进行腰线的设定,一旦发现腰线偏离则需进行矫正。但在巷道开采施工中,不得不对厚煤层位置进行分层开采,进而导致巷道压力增加,倘若发生支架错动或者变形会直接影响到中线点,进而对巷道的质量水平产生影响,使他们不能处于同一直线上。

(二)采掘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

1.切眼和分斜坡中出现的问题

采掘过程中,对切眼的开口操作过程中,倘若没有严格地按照正倾斜方向进行切割,或者没有达到原本设定的长度,就会造成切眼和分斜坡的不稳定,进而造成三角带煤柱垮帮,导致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2.坡度过小

由于采矿工程设定中任何因素都可能成为不安全因素,在针对倾斜煤层进行坡度的设计过程中,尽管拥有原本规定的精确数值,但也难免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主斜坡的坡度根本就不能满足施工的整场需求,进而在下降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不能有效下降,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或者是由于下降速度过快,导致无法控制,发生一系列的安全事故,直接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3.改造眼不规范

实际工程开采工作中,人们往往太注重经济效益,在改造眼的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往往忽视综合情况,甚至会出现一些不符合规章制度的设计,由此导致改造眼在反眼或者拐弯处出现了坡度过大的情况,为正常施工埋下了不安全因素,成为安全事故的导火索。

4.运输巷拔口位置不规范

由于运输巷口的特殊性,在采矿过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设定运输巷拔口的时候不仅需要考虑到周边的位置,还需要选择周围环境,采矿工程设定中,一定要将外开口巷道和内开口巷道之间的距离保持在8m上,但由于受到经济、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导致人们忽视这一要点,为采矿工程带来不安全因素。

(三)应对措施不及时、能力不足的不安全因素

我国采矿工程一旦发生事故,由于各部门应急能力不够,专业水平不足,导致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无法做出正确判断,甚至引发事故的扩大化,造成不可弥补的事故发生,产生恶劣的影响。(四)安全管理、公共方面的不安全因素由于我国安全管理机构的不健全和监管体系的不完善导致有些部门甚至直接取缔了安全管理机构,无法对采矿工程进行客观监管。有些部门在人员的选择中,为应付检查,选择并无应付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能力的人员,造成事故因素的不可控性。并且在安全管理方面,有些部门只顾生产,不顾安全,安全问题形同虚设,成为施工不安全元素关键所在。公共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为施工现场没有明显的安全标志,工作人员可以在没有安全防护的状况下,随意进行施工现场,带来安全危机。施工现场的漏斗、升降口、沟、洞、坑等地方由于没有盖板没有防护栏造成不安全因素。在2m上的邻边由于资金限制,尚未设置防护栏,导致不安全因素的出现。其次,我国施工现场并没有安全出口、楼梯无扶手、踏板尚未固定、易塔防材料下作业、断线依旧带电、搬运危险物品时措施不到位都成为采矿工程的不安全因素。

二、采矿工程事故的防范措施

(一)完善安全管理工作做好防范工作

对采矿工程需要设定专门的监管部门,实时监测,发现不安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解决措施,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开设“发现不安全因素”活动,针对实际操作中不安全因素的发现者实施物质、名誉的奖励,进而激发积极性,做好防范工作。

(二)挑选专业人才做好防范工作

由于我国采矿工程缺乏专业技能型人才,针对安全事故的发生不能做到精准判断,也不能提前发现危险性因素,由此就需要公司、企业进行专门人才的培训和专门性人才的引进工作,为采矿工程的正常施工出谋划策。实施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应将人员生命安全放到第一位,以专门人才的专业性建议为主,从技术到公共安全、起重作业、巷道工程、采掘工程提出可实施建议,确保做好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

(三)规范施工做好防范工作

做好采矿工程的安全施工是防范事故发生的关键所在。针对中部车需采用双道起坡的方法,从而避免巷道阻塞的情况发生。下部车场安全间距一定要保持1.3m以上,确保安全距离;将改造眼坡度设计为25度以下;采用规范施工的方法,对施工现场、施工方法进行安全指导,实现安全作业,并对周边环境做好防护工作,确保工作的正常、安全进行。

三、小结

采矿安全论文篇(4)

随着国家队能源资源开采的关注与重视,采矿事业在近些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采矿不安全问题造成的重大伤亡事故时有发生,随之而来的采矿安全问题也引起了相关人员及社会大众的高度重视,因此,本文对采矿安全技术管理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为保障采矿安全及提升采矿经济效益方面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采矿;安全技术管理

0 引言

采矿工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为国家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能源材料,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

采矿工业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能源和原料的基础工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生产实际中,由于矿山采矿的作业空间狭小,环境差,难以预见和控制的不安全因素普遍存在,导致矿山采矿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必然会严重威胁采矿工人的生命安全,还将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使国家的矿产资源遭到破坏。由此可见,加强矿山采矿安全技术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明确相关技术的管理任务

从当前我国采矿安全技术管理整体情况来看,就是要严格落实国家指定的相关法规及政策方针,并以此为依据建立完善的采矿安全规章制度体系,最大限度的避免安全隐患的存在与发展发生,从而有效减少由于安全事故导致的大量经济损失,为采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及国家经济财富的累积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还要注重不断挖掘生产活动的客观规律,有针对性的制定采矿相关安全技术管理措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笔者针对以上要求,提出了以下几点具体意见。

第一,建立健全采矿中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各项法律法规,并将其深入到采矿工人的思想中,认真贯彻与落实;

第二,增设与完善采矿企业安全技术管理部门,严格控制管理人员的准入标准,选用专业性强、高素质的安全技术管理员对采矿工程中的各项安全问题,进行严格检查与审核;

第三,建立安全生产及技术管理资料档案,对有关安全技术管理的各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与保存;

第四,按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制定的安全生产政策与规章;

第五,制定相关措施保障安全技术的落实与实施,提高生产环境的整体水平,引进先进设备与技术,从而更好的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2 加强采矿安全技术管理的实施

面对当今采矿工程中频发的各种安全事故,做好安全技术管理是保障采矿安全及采矿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的内容,对于采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具体的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树立采矿安全责任意识。各方面人员应当高度重视安全管理责任意识的培养,上至领导,下到基层工作人员都要认清自己的工作职责,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办事,并在安全责任意识的指引下完成工作。因此,树立树立采矿安全职责意识,健全采矿安全责任制度,对于保障采矿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采矿安全技术管理以责任到人为原则,以完善的采矿安全职责为基础,高度重视采矿安全,提高采矿安全技术管理水平,提升采矿企业经营效益。

其次,做好安全检查相关工作。采矿企业安全检查的主要目的就是及时对采矿工作中的各种安全因素进行检查,尽量消除或较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有效保证采矿安全。安全检查通常都会采取有领导、有组织的检查方式,并如实记录检查情况,并将检查结果及采矿安全中的各种问题公布于众,同时还要做到“四不推”,班组不推给工区,工区不推给矿部,矿部不推给主管部门,主管部门不推给当地政府,扎实做好采矿安全技术检查与管理工作。关于安全检查工作的具体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五点:一是要认真检查安全技术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法规的执行情况;二是要检查对上级的安全生产政策、方针及决定的执行情况;三是要检查采矿环境的安全情况,如井下巷道的支护状况,空顶情况等;四是检查采矿工具、设备及相关防护装置与安全设施等是否符合安全技术管理的相关标准,检查安全技术措施是否按照原计划有效的落实;五是检查预防自然灾害的各项措施的执行情况,只有在采矿安全检查过程中做好以上五点工作,才能保障采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切实有效。

第三,积极开展安全技术管理的培训工作。

从目前多起采矿安全事故的分析研究中我们发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领导及员工都未接受过采矿安全技术上的相关培训,不具备专业性的采矿安全理论与实践基础,从而会导致违章、违法等操作出现,因此,如何在采矿企安全技术管理过程中,做好技术和安全方面的教育培训是实现采矿安全的重要途径。培训的主要内容应紧紧围绕采矿企业安全、技术部门安全意识的提升来开展,经过专业的培训之后,采矿技术人员及安全部门负责人应当树立起较强的安全操作意识,并以榜样的形象激励基层员工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政策,从而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增强全体采矿人员的安全意识。

最后,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操作。具体是指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采掘作业规程。前者主要包括严格按照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操作程序进行使用,同时要注意相关的注意事项,尽量避免由于工具操作的不正确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还要考虑岗位与工种的差别,在操作流程及规定上也要进行相应的区分,并要求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执行;后者主要包括采掘作业范围内的地质概况、安全技术措施及生产工艺等都有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操作,从而有效的指导采矿安全生产,对于保障采矿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若在采掘作业过程中有异常情况出现,需要按照安全措施,结合实际情况,对异常进行及时分析与处理,确保采掘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结论

综上所述,采矿作业在位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能源资源的同时,采矿安全事故也为国家经济带来了重大损失,为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采矿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采矿企业及领导管理层应当加大力度重视采矿安全技术管理,保证采矿事业的安全,尽量避免或者是减少采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由此给国家、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对于保护人们和国家的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采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望能够为日后的采矿安全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杜海卫.矿山采矿安全技术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3-12

[2]王湛文.简论矿山采矿技术安全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8

[3]葛燕平.矿山采矿技术中不安全因素的分析[J].科技资讯.2013-05

[4]李伟山.煤矿采矿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J].河南科技.2013-01

采矿安全论文篇(5)

关键字:采矿工程 开采方法 选择

一、一般采矿方法选择的过程

(1)选择采矿方法时要考虑到以下要求:

1.生产安全

这是各行各业都要考虑的第一因素,它不仅包括工人在开采过程中的安全和发生坑内灾害时能及时撤离危险区,也要保证坑内和安全范围内的设施及建筑物不受破坏或受到最小危害。

2.高强度的开采

在安全范围允许内,高强度的开采有助于保证开采过程的安全和最大经济效益的获得。

3.可持续的生产过程――原材料消耗量少,劳动生产率高、生产成本低,这也是获得经济效益的保证。

4.矿石损失与贫化率低――另一个角度的矿产资源利用率及矿石质量高。

5.采矿方法简单、可靠且灵活

方法简单,则易于掌握,有利于快速的施工和生产;

方法可靠,则有利于进一步的生产,也是生产稳定的表现;

灵活性是指一旦开采条件有较大变化,能迅速改变作业与工序,相应成为其它可行的采矿方法。

(2)影响方法选择的因素

1.地质因素

地质因素主要是指矿床自身的条件,包括矿山和围岩的物理学性质,他们的稳定性决定着采场地压管理方法等,还有矿体产状,包括矿体倾角、厚度和形状,矿石的品味及价值,有用矿物在矿体和围岩中的分布,矿体赋存深度,矿石与围岩的自然性和结块性,这些因素对采场布置、构成要素、地压管理、矿石运搬方法和采矿方法的确定有决定性的影响。

2.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包括对矿体勘探的程度,矿山的开采规模,采装运机械化程度与装备水平、矿山技术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加工部门对矿石的要求以及地表陷落的可能性等。

3.经济因素

采矿方法的选择方法一般有两种,其一是直接法,它根据矿山的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在所有的采矿方法中直接选择几种采矿方法;其二是剔出法,它根据矿山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对所有的采矿方法进行考虑,剔出大多数不适应条件和要求的采矿方法,余下的几种即为可行的采矿方法。

第一,总结开采条件。通过对开采地的调研,将矿山的地质条件、开采的适合条件、不适合条件,开采的技术要求等相关调研结果列入采矿方法表格,然后再用直接法或剔出法初选出1―3种可行的采矿方法。

第二,对比优劣,筛选结果。对初选的l一3种采矿方法,结合矿山实际和技术上的分析,列出彼此的优缺点,从经济、技术、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以确定出较好的l一2种采矿方法。

第三,综合论证,选出结果。倘若还没有选出最优的采矿方法,则必须进行详细的综合经济分析比较,以确定一个经济上合理的采矿方法。但经济评价,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最后的准则,尤其是当评价的结果各采矿方法之间相差不大(10一15%以内)时,仍须结合技术论证,最终选出一个技术上可行,安全可靠,经济上合理的采矿方法。

(3)选择开采方法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选择采矿方法前,首先要熟悉地质和相关技术条件等,带着问题做调查研究;

第二,选择采矿方法时,要实事求是地测评各个采矿方法;

进行技术指标评比时,要留有余地,考虑多重因素;

要对矿房、矿柱的回采方法和采准系统做统一的考虑,不能只图方便。

选择采矿方法,不仅是选出一个技术经济合理的采矿方法,而且要求对选择的采矿方法做具体的分析,并绘出相应的设计图纸,写出说明书。

必要时可以进行采矿方法的试验。许多新建的矿厂对采矿方法试验研究工作做得不细。投产后采不出矿石,长期不能达产,从而影响生产任务的完成。所以想要一劳永逸,就必须严格选择开采方法,找出最适合本地的。

二、对开采方法进行有效选择的必要性

正确地选择采矿方法对于采矿工程的开展是十分重要的。采矿方法的选择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矿山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合理的采矿方法既能保证安全生产,有较高的采矿强度及优越的经济效果,又能充分利用资源等。

我国传统的对于采矿方法的选择过程一般包括初选,技术经济分析和综合分析三个阶段,再对比后选择最优方案。由于在考虑过程中涉及到的因素具有不确定性,一些经济技术指标没有统一规定,甚至某些技术因素不能定量比较,而设计者又具有个人主观性,使选得的最终方案未必是客观的。为了克服上述方法的不足,国内外相关学者积极探讨,他们从其他学科的不同角度,特别是近年来的电子计算机及其它软科学的发展。如模糊数学、价值工程、灰色理论等,对采矿方法选择给予了一定的技术支持,有效地解决了采矿方法方案中的完全定量化问题,较好综合了各评价指标的影响。

三、模糊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的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它通过明确问题,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5个步骤计算各层级构成要素对于总目标的组合权重。从而得出不同可行方案的综合评价值,为选择最优方案提供依据。

(一)实践的步骤:

1、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根据待解决问题的目标,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此模型。

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正互反矩阵)

首先,确定评价集V和因素集U,评价集是对评价对象的集合,若评价对象有n个,可表示为

V=[v1 ,v2 ,v3・・・vm]

因素集是评价对象的评价因素的集合,若因素有m个,则表示为

U= [u1 ,u2 ,u3・・・um]

3、针对某一个标准,计算各备选元素的权重;

主要步骤为:构建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由于评价方法优劣的评价集V已确定,因此不需要构建层次模型和进行层次总排序.

4、计算当前一层元素关于总目标的排序权重。

5、进行一致性检验。

(二)注意事项

如果所选的要素不合理,或要素间的关系不正确,就会降低结果质量,甚至导致决策失败。因此需把握以下原则:

1、分解简化问题时把握主要因素,不漏不多;

2、注意相比较元素之间的强度关系,相差太悬殊的要素不能在同一层次比较。

四、突变评价理论

突变理论是20世纪70年展起来的一个新的数学分支。1972年数学家雷内・托姆在《结构稳定性和形态发生学》一书中,明确地阐明了突变理论,宣告了突变理论的诞生。突变理论主要以拓扑学为工具,以结构稳定性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条新的判别突变、飞跃的原则:在严格控制条件下,如果质变中经历的中间过渡态是稳定的,那么它就是一个渐变过程。

参考文献:

[1]柳小胜.基于粗糙模糊集理论的采矿方法优选[J]. 采矿技术,2008(07)

[2]安文龙,王青海. 运用模糊决策理论优化采矿方法[J]. 黄金科学技术,2005 (11)

采矿安全论文篇(6)

[关键词]黄金矿;软岩介质;开采技术

中图分类号:TD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391-01

1 关键技术与工艺

1.1安全开采“梁柱结合”整体框架结构建造技术

为了充分保障大范围充填体或断裂带下低品位残矿的安全回收,本项目以矿床赋存条件作建筑基础,积极主动地改善矿体软破介质开采的不利环境,通过留设原岩壁柱、盘区间柱和浇筑人工假顶底柱的方式建造“梁柱结合”的整体框架结构,隔绝上部大范围隐患区的恶劣环境,并且为下部残矿开采提供整体框架掩护下的安全作业空间,以实现安全高效采矿。该整体框架结构的建筑材料为原岩“梁柱”,由于原岩强度大,是高配比充填体(1:4充填体仅为3~4MPa)强度的十几倍,而且原岩在初始地质条件下本来就以同一整体的状态赋存,因此,相对于人造框架结构,本项目利用自然存在构筑的“梁柱结合”整体框架结构更能为下部残矿开采提供高强度、高稳定性的掩护支撑,采矿安全系数大大增加。

1.2 大规模软破介质超前注浆整体框架结构重建技术

赋存于主断裂区下盘的低品位矿体主要岩性为碎裂状黄铁绢英岩质碎裂岩和碎裂状的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由于靠近断层,属于低品位破碎难采矿体。该类型矿体品位一般较高,如果预留壁柱作为保安矿柱,矿石损失率大,因此,为了隔绝主断裂的不利开采条件、营造下盘矿体的安全开采环境,本项目采用超前注浆对主断裂附近矿岩进行加固以形成整体框架结构,有效保证残矿的安全作业。

2 软破介质环境下残矿分类及开采技术条件

2.1残矿软破介质环境

地下矿山开采所形成的残矿,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①由于探矿、采准工程未控制到的矿体边角部及零星小矿体;②由于矿体赋存条件变化、采矿方法选择不当或技术方面原因而留下的矿柱;③以前没有开采价值但现今由于金属价格上升或技术水平提高具有开采价值的表外矿、贫矿、矿化围岩与氧化矿等;④以前当成废石充填采空区但现在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含矿围岩和尾矿;⑤以前开采时采富留贫所剩下的贫矿部分。

新城金矿残矿形成原因,主要是第二和第三种情形。具体来说可归结为以下三种情况:①由于以往开采技术限制,矿山浅部充填体(典型的软破介质)内散布多个矿石残柱,上盘靠近主断层区段亦存留大量高品位矿体;②矿山主要采用上向水平胶结充填采矿法,开采完毕后遗留当时特定条件下的一些高品位顶底柱极破碎难采矿体;③主断裂下盘或1#矿体充填体下盘存在大量低品位矿体,随着黄金销售价格高涨,该大范围隐患区下低品位资源经济价值诱人,具有二次开采的广阔的前景。

“软破介质环境”下残矿矿岩软破,节理裂隙发育,是典型的复杂难采矿体。由于矿体松软破碎,极不稳固,采场允许的暴露面积很小,通常只能采用生产效率低、生产环境差、作业成本高的下向分层进路回采胶结充填采矿方法。随着优势开采资源的消耗殆尽,诸如此类复杂难采矿体的开采已提上日程,因此,改变传统思维,进行采矿方法创新势在必行。

残矿的赋存环境因素主要为充填体、断裂带和地应力,它们对岩体形变破坏和岩体力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技术经济允许的情况下,相比被动接受“软破介质环境”的客观存在,积极主动改造矿体赋存条件、重建人性化的矿体开采有利环境更加经济合理。因此,本论文残矿开采技术思想可概括为:以矿床赋存环境做建筑环境,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改造矿床赋存的地质环境,改善矿床开采的技术条件,以实现安全高效采矿。

2.2 软破介质环境下残矿分类及开采技术条件

根据残矿形成原因、开采技术条件及下步回采方式,新城金矿残矿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充填体或断层下盘低品位残矿、充填体下极破碎顶底柱和充填体包裹下极破碎点柱。其中,充填体或断层下盘低品位残矿类型为本论文主要研究对象,故予以重点分析与论述。

由于以往市场的低迷,新城金矿矿床原有工业指标较高。在多年矿山开采过程中,Ⅰ号、Ⅴ号矿体两翼和下盘存在大量低品位矿体,该部分矿体品位低,但储量大。矿产资源具有稀缺性,伴随目前市场行情及开采技术条件的好转,近年来低品位矿产资源具有利用的可能性。因此,矿山迫切需要对低品位矿体进行探边扫盲工作,并采用当前边界品位指标在原始地质资料基础上对贫矿进行圈定。经过基于级差品位的低品位资源动态评估,低品位矿体资源量共计792.74万吨,金属量12706.82kg,潜在市场价值巨大。

该低品位矿于大范围软破介质开采环境下,赋存于主断裂区下盘或已采矿体充填体的下盘。赋存充填体下盘的低品位矿体,其上盘和顶部已回采,且顶板为无人工假底的充填体,安全条件差;赋存于主断裂区下盘的低品位矿体,由于靠近断层,矿岩极破碎,开采技术难度大。随着黄金销售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且该低品位矿体原有开拓与采准工程尚存,该大范围软破介质环境下低品位资源开采成本低,经济价值诱人,具有二次开采的广阔的前景。

3 结论

大范围软破介质环境下残矿的安全回采涉及到充填体、主断裂矿岩及上下盘采准工程的稳定性问题,残矿上盘围岩的极不稳固或充填体强度较低且无人工假底使得该区域低品位矿体的开采面临极大的安全隐患。在回采过程中是否存在由于小的回采扰动发生灾变的可能性,即充填体或矿柱本身突然失稳,是关系到整个矿体的全局性问题,因此不仅要在生产过程中善于观察井下各种地压显现现象,更为重要的是获取现场围岩以及充填体变化的数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和模拟手段,判断其稳定性,为合理的回采方案提供依据。针对实际开采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问题,例如垮塌、冒落、贯通等,矿山工作人员应预先制定有力的安全隐患排查、预警及应对措施。

采矿安全论文篇(7)

关键词:矿山采矿;安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468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2

当今社会,不论是人身安全、财产安全还是食品安全等安全问题都受到很大程度的关注。矿山采矿事业的安全问题同样是国家专注的焦点。矿山采矿作为保证我国重要的能源来源手段,其存在的技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不仅关系到采矿人员的安全,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主要解析矿山采矿技术中的安全管理问题,分析产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以及应对对策,对矿山采矿安全技术方面提出一些见解,以便更好地提高采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矿山采矿技术中的事故发生的原因

(一)安全规章制度形式化:针对矿山采矿中的安全问题,我国相继出台了《矿山安全法》、《矿山采矿法》、《安全生产法》以及《矿山采矿安全规程》等很多规章办法,明确规定了矿山采矿技术安全行为。然而在矿山采矿的过程当中,矿山安全制度的执行力度远远不够,甚至只是表面上的敷衍。实际采矿过程中很多细节环节根本没有完全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使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威胁,采矿企业的盈利水平也由于矿山采矿技术中事故的发生而不断下降,进而也影响到了我国矿山采矿生产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安全设备与技术落后: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矿山采矿技术设备和技术都相对比较落后。由于资金的短缺和不足导致了陈旧的矿山采矿设备和技术都得不到及时更新替换。而且,有些企业被利益和效益冲昏了头脑,不惜以矿山采矿技术的安全隐患作为代价,短期的利益带来的只会是最终灾难的发生。所以,从长远利益来讲,安全设备与技术落后同样也是矿山采矿隐患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在矿山采矿的过程中,我国很多采矿企业的安全责任制度管理不严,相应的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从某种程度上讲,采矿安全事件的发生时责任人不知去向,这种后续处理的无责任现象也对矿山采矿灾难的发生埋下了隐患的伏笔。相关人员在进行采矿井下监督的时候,对矿山采矿技术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不加注意,进行的监督工作如同走过场,最终导致矿山采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安全责任制度得到落实对矿山采矿事故频率的降低也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四)从业人员作业水平不高:一般来说,从事矿山采矿的人员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较低的执业和技术水平,导致他们对基本的矿山采矿技术安全的认识不到位。而操作过程的不规范往往会导致矿山采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由于矿山采矿作业人员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工资水平低,而且劳动生产率也相当低,安全意识与法律意识很淡薄,再加上工作环境恶劣等,矿山采矿企业人才流失严重,更是缺乏愿意很长时间从事采矿事业并且甘愿留在采矿一线的人才。如此循环往复,留在矿井的工作人员素质水平就不能得到提升,这样就增加了矿山采矿事故的发生频率。

(五)合理的安全生产秩序的缺乏:我国的很大一部分矿山采矿企业内部缺乏合理的安全生产秩序,因而造成生产管理的混乱秩序,一时间无法收拾,所以建立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也就无从谈起。一些矿山采矿企业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上下班时间只是规定了每月总共应当工作的天数,而没有合理设置而导致工作人员对安全生产秩序的规章不够重视。

二、矿山采矿技术中的安全管理对策

(一)安全规章制度有力执行:可靠的规章制度是矿山采矿企业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矿山开采事业因其自身的特殊性,矿山开采企业制度的制定相对于其他企事业单位更加苛刻和严格,其规章制度的全面实行和严格遵守也就变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加大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也就非常有必要。除了安全规章制度有力执行之外,还要将安全技术操作的流程作为每个采矿作业人员应该学习的课程,要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操作的流程进行矿产的挖掘和开采。

(二)明确采矿安全管理的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政策以及规章制度,是矿山采矿技术中的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通过明确采矿安全管理的任务,降低矿山开矿过程中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的概率,减少因事故的发生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而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做出一定的贡献。

(三)及时对设备和技术检查更新:在采矿人员进行敬井下工作之前,做好矿山采矿安全隐患的检查,及时对过于陈旧的机器设备以及采矿技术进行更新,使采矿工作防患于未然。通过以往的采矿实践证明,安全检查工作对采矿事业的安全进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提高矿山安全责任意识:安全责任意识的缺乏导致在发生矿难事故的时候找不到责任人的现象时有发生。这集中体现了矿山技术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匮乏。技术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匮乏导致矿山工作监督人员在监督的过程中不能集中注意力,对其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完全意识到,无法对矿山采矿工作实施真正的管理。

(五)落实技术培训和安全管理:落实技术培训和安全管理是矿山采矿事故发生几率降低的重要策略。这个措施的内容主要包括: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的提高、矿山安全和技术部门安全意识的培训、经典经验和事故教训的教育等。针对技术管理人员,切实做好矿山采矿工作的安全监督工作。对以往发生的典型事故和事故产生的教训进行教育,让矿山采矿企业人员从上到下切实意识到采矿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从而避免类似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结论

矿山采矿事业的顺利发展对我国的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矿山采矿事业的安全进行也是我国能源和资源充足供应的重要保障。采矿的安全隐患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矿山开采的质量和速度,而且对矿山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参考文献:

[1]吴红波,颜事龙.煤矿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分析及其预防对策[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