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班体育游戏教案

中班体育游戏教案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1 16:29:27

中班体育游戏教案

中班体育游戏教案篇(1)

1.原有案例的再利用――在比较中优化课程实施

将原有案例再利用基于几方面的思考,首先,“教科书”属于素材性资源的一种,沿用至幼儿园被称为“活动方案”或“活动案例”。我园开放性主题教育活动案例集中收录着托班、小班、中班、大班实施成功的案例共38个。其本身作为素材性资源我们如果不去再利用,就等于造成资源的浪费。其次,原有主题活动案例中包含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主题实施时可以进行筛选,好的资源再用,不适宜的进行调整,及时补充新资源。通过对原有案例实施的比较和分析,教师们有效进行了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实则是进一步优化了园本课程实施,教师在比较学习中进步!

2.同一主题不同做法――在摸索中体验班本乐趣

同一主题不同做法是我园主题课程从“园本”到“班本”的大胆尝试,顾名思义以同一年级为单位,确定共同开展的主题名称,实施以各班实际的做法。因为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开展不同的主题,所以它是“班本”的,但是依靠年级组力量有共性的主题内容,所以它也有“园本”的影子。这种做法受到很多教师的欢迎,她们在主题建构中不断摸索,并体验了其中资源共享及以本班为基点的课程实施的乐趣。

3.班级自主开发主题――在分享中强化课程意识

虞永平教授在《以班级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建设》文中解释:“以班级为基点来建设的课程,应是以国家法规为依据,参照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基本思想,从本班幼儿和教师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幼儿园和班级的各种资源,切实关注班级生态,并以教师为主体主动建构科学、高效的课程。”为我园“自主开发课例”建构班本课程提供了可行性参考。各班每学期一个主题必须是教师分析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结合知识经验兴趣、主题价值判断后自主开发的“班本主题”。学期末,各班将自主开发主题整理成ppt向大家分享,其他教师在分享中学习他人经验,并反思班本化课程中的每一个活动是否适宜,不断强化课程意识。

在我园班本主题的优化过程中,将课程游戏化一直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努力做到“主题生成游戏,游戏丰富主题”,让幼儿在主题探索和游戏体验中经历成长。

1.动手做,游戏乐――发展主动学习的能力

“动手做、游戏乐”是以“做中玩,玩中学”理念和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教师通过为幼儿提供探索性材料,创设支持性环境和游戏化氛围,引导幼儿动手动脑,做做玩玩,在做中玩,在玩中乐,实现幼儿主动学习。在主题活动《快乐的小马》中,孩子们想到可以用各种纸箱来制作小马,然后骑马玩游戏。于是大家从家里收集来大大小小的纸箱,动手制作开始了。小雨和辰辰是合作做了一批小马,他俩的箱子较大,制作的马身足以两人同时站在里面,可用什么材料做尾巴,两人一直在寻找,毛线太细,纸棒太硬,还上网查资料,寻找DIY图片,终于,在放学回家路上,小雨看见路边废弃的芭蕉树叶子,配上马身正合适。整个制作小马的过程,都是两个小伙伴主动学习完成。

2.主题小高潮事件――培养探索进取的态度

主题小高潮事件是我园每一个主题最后都要完成的较大型综合游戏,有建构类,有表演类,也有科学探索类……中班在开展服装主题活动,最后想进行时装表演,将主题推向高潮。有的小朋友提议,进行时装表演时应先搭建一个“T”型台,用什么材料搭呢?姜敏波先提出我用双面胶在地上贴两道。小朋友们一致赞成,贴好以后,没过一会儿,双面胶上的一层纸被踢掉了,只剩下粘糊糊的胶,一踩就变黑了,小朋友们觉得这个办法不好,最后,大家一起想到了一个既美观又耐用的方法,将幼儿园结构游戏室的彩色泡沫板拼成一个“T”型台,小朋友们都很满意。这些准备工作都是游戏的一部分,体现了幼儿全身心地探索、进取精神。

3.主题性区域游戏――养成合作创新的意识

每个班本主题,教师都会根据主题内容创设互动性区域游戏。在大班主题活动“五彩乐园”中,区域游戏是孩子们想创设小小动物园。大家的合作从商量中开始,有的建议创设孔雀园有的说可以养小兔子、小仓鼠有的说可以从妈妈的实验室找来一些动物标本……大家互相交流,收集游戏材料,最后得出结论,教室里养小金鱼、小乌龟、虾等小动物,小鸡小鸭等家禽放在教室外的竹园里饲养,一些大型动物找来了图片、玩具、标本等替代。整个过程中,教师都是和幼儿平等地讨论,帮助他们更好地达成合作,区域游戏玩得如火如茶。

作为早期阅读特色园,近年来,我园围绕“开放性”深入探索,将阅读与孩子的生活和游戏紧密联系,让特色课程进一步开放化,生活化,游戏化。

1.游戏中阅读

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幼儿园除了在图画书中阅读外,还借助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充分挖掘阅读内容,开展了整合在游戏中的阅读活动。如小班的理发店角色游戏,教师用图谱和文字相结合的方法让幼儿读懂了“洗发”程序,于是,游戏开始了……

2.阅读中游戏

在我园组织的各种阅读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丰富多样的游戏手段,才能使师幼“共读”过程充满乐趣,始终深深吸引着孩子。如:“猜猜找找”游戏,通过让孩子找找画面主要特征,猜猜接下去的故事。情节,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帮助孩子在故事情节间形成逻辑联系。“情境再现”游戏,通过绘本表演将故事展现,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

3.寓阅读于乐

中班体育游戏教案篇(2)

一、上学期教研情况分析:通过上学期教研课题的研讨与实践活动,教师们深刻领会了既要提高理论水平,又要积累实践经验。户外体育活动是本园相对较弱的环节,在体育活动中,师生如何互动,怎样促进幼儿喜爱体育活动,能自主、自愿的参加体育锻炼,幼儿相互之间合作游戏,这些都是需要长时间的不断研究与积累实际经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为他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学期制定了此教研内容。不足之处:1、教师对于幼儿在活动中情况的观察分析,总结还不够及时和准确。2、活动中如何发挥幼儿主体性,做到主动与他人合作,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导者。3、材料的投放要充分达到游戏活动的目标。

二、教研工作目标:1、教研主题:户外活动师幼互动方式研究,活动中怎样促进幼儿的自主性的发展及主动合作的意识2、教研目的:1通过师幼互动方式的研究,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和体育活动内容,从而使幼儿喜爱体育活动,能自主、自愿的参加体育锻炼,为他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打下良好的基础。2构建幼儿体育活动内容,使幼儿喜爱体育活动,从而促进其身体素质均衡发展。材料的一物多玩,引发幼儿创造思维。3项目互动,师生共同建构体育活动课程。

三、教研工作措施:1.教研活动内容注意抓住主要问题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核心问题和典型案例,并要求教师提前学习有关理论尤其是较新理论研究成果,带着思考和问题发言、讨论,提高研讨的质量。2.在活动中做到处处互动。1情感互动,让体育活动内容对幼儿具有“个人意义”。2个性互动,帮助幼儿组织和提升体育活动经验。3项目互动,师生共同建构体育活动课程。3.借鉴瑞吉欧的以“项目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思想和实践经验,追随幼儿,依据教师对幼儿细致的观察,从幼儿的反应中敏感的捕捉蕴涵其中的巨大的学习价值,给予及时而适当的支持、帮助、引导,从预成到生成,让每个幼儿实施创造潜能,编排体育游戏,从而促进幼儿充分的自主的学习和发展。4.师生共同建构体育游戏活动内容,在游戏中幼儿相互交流与合作,在自自主性及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5.鼓励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研讨结果不断完善活动材料,要求教师能够反思问题与不足,促进教研与体育活动的结合,并能够反思问题与不足,促进教研与日常工作的结合。

四、教研工作具体步骤安排:九月:1 、确定新学期教研工作计划。2、制定教研计划十月:1、学习《幼儿园课程实施指导手册》、《学前儿童课程—一种创造性游戏课程》2、确定班级体育游戏内容及方案,总结体育游戏的经验,促进幼儿学习和提高,提高教师的教学的质量。3、通过学习、讨论案例,说出本班组织游戏时所遇到的困难。4、拟定题目,制定体育游戏案例,共同讨论。问题:a.怎样调整游戏材料?b.材料能够物化教育目标和内容,应该怎样调整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c.游戏中怎样促进幼儿相互合作?十一月:问题:1、教师根据本班的不足,提出问题共同研讨。通过学习、实施调整措施2、观摩其他教师体育游戏的指导:a、材料的投放是否促进了幼儿相互合作发展的需要?b、教师在游戏指导中如何体现师幼互动的?十二月:1、班级教师相互研讨体育游戏活动。2、总结经验,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提高3、专题总结。

中班体育游戏教案篇(3)

关键词:小班 游戏化 生活活动 策略

3岁幼儿想象的无意性和思维的“拟人化”特点使他们往往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游戏的情境中。可以说,游戏是小班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他们可以更好地发展动作,认知事物,保持愉快情绪和进行模仿学习。因此,小班幼儿的教育目标应该主要依靠游戏化的一日生活来实现。在这里,教师用游戏口吻与幼儿交流,有时,教师和幼儿还会成为某个假想的角色。这种方法使幼儿在园内的情绪更加愉快,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那么,如何更好地开展游戏化一日生活活动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五方面做起。

一、编制“游戏儿歌”,让幼儿在边念边做中学习自我服务技能

幼儿园生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内容是综合的、多样的。正因为如此,作为教育途径的生活是具有挑战性、应变性的。小班幼儿刚进入集体生活阶段,独立的生活体验对他们提出了各方面的要求,尤其是自我服务能力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而言,对什么都感兴趣,但都只能持续非常短的时间,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刚建立的常规容易遗忘。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循序渐进、日积月累、耳熏目染的游戏化情境式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实践表明,这种方式可以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下学习穿开衫、套衫、鞋子、袜子等技能。如在幼儿午睡起床穿衣环节中,他们总会把衣服的图案穿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在穿衣环节中教幼儿玩“钻山洞”的游戏,即把衣服上的小动物图案帖在桌子上,头从下面的大洞口里钻出来,再把胳膊从两边的小洞里钻出来,并加以小儿歌的形式:“小小鸡,变呀变,钻进蛋壳看一看。抓紧袖子伸翅膀,小鸡钻出蛋蛋壳。”这种让幼儿边穿衣服边说儿歌的方式,不仅增加了游戏性,还教会了幼儿穿衣服。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折叠衣服”的方法、要求、步骤融入儿歌之中,如“小宝宝,左抱抱,右抱抱,弯弯腰,点点头,一件衣服就折叠好。”

二、教师扮演角色,让幼儿在浓厚的游戏氛围中养成良好行为常规

游戏与生活的融合是小班游戏化一日生活的重要标志,教师则是其中关键的角色引导者,“伺机而演”是小班带班教师应有的教学技能。当教师发现幼儿在生活环节中出现自我服务、自理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时,应有意识地扮演各种“适宜”的角色与幼儿对话,用拟人化的语言给幼儿提建议,这样一来,他们特别容易理解,也非常乐于接受。如见到幼儿穿反鞋时,教师可以说:“看看两个好朋友都噘着嘴不高兴了,快让他们亲亲嘴吧!”这时幼儿会马上把鞋倒过来。又如,在户外活动回来时,增加了喝豆浆环节。这时,教师可以加入“猫宝宝”的游戏。即教师当猫妈妈,幼儿当猫宝宝,并加以儿歌:“猫宝宝,回家家,洗手洗脸别忘啦。喝杯豆浆有营养,干净聪明人人夸。”幼儿便会很自然地洗手、喝豆浆,环节过渡自然,有利于良好行为常规的养成。

三、抓住生活契机,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中展开体验学习

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新的兴趣点,并与目标不断结合而生成集体或小组游戏,将教育目标和幼儿必须学习的教育内容与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育的要求变成幼儿自身活动的要求,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小班幼儿虽然能独立进餐,但许多幼儿的进餐习惯不是很好,吃完饭后,桌上全都是撒下的饭粒和菜。针对这一点,我们组织了一次《鸡妈妈请客》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情景游戏中了解吃饭的正确坐姿和进餐方式,并让部分幼儿参与到游戏中来现场学习,结果幼儿的积极性非常高。又如,在吃点心的时候,幼儿总是喜欢摆弄一下水果,这时教师可适时地渗透对水果的认识:“水果宝宝叫什么名字,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 ”然后引导幼儿从外形、颜色、手感认识水果。拿香蕉来说,在吃香蕉前,教师可以这样教给幼儿剥的方法:“香蕉宝宝要脱下花裙子才能让我们品尝,可它不喜欢一下子光溜溜,要一片一片剥,瞧,香蕉宝宝脱下花裙子了,我们来尝一尝吧。”自然地将感知香蕉的基本外形特征以及味道等与生活自然地结合在了一起。

另外,在一日生活中,幼儿与教师互动对话时,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完整地表达。如当教师提出指令要求幼儿把物品放在篮子里时,可以这样表达:“请帮我把蓝色的篮子拿出来,放在桌子的中间。”这样的过程中,幼儿加深了对颜色的认知,并且感受到了一一对应和归类。又如,在指导幼儿认识生活物品时,可以让幼儿观察:杯子、毛巾各有什么颜色、什么图案的标记等,这种看似简单的生活环节,却处处渗透着有效的教育。

四、创设“游戏化”的环境标志,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生活好习惯

环境对于幼儿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良好的环境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如每天的喝水环节要进行好几次,但效果并不太理想,有的幼儿还是饮水量少。针对这个问题,我在饮水筒上贴上了有笑脸的汽车,还画上了小脚印,并加以好听好记的儿歌:“小汽车,准备好,加满油,最重要。咕嘟咕嘟要喝完,有油才能跑得快!”这时,幼儿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小汽车,为了让自己跑得最快,所以都来“加油”。这样“游戏化”的环境让幼儿自然与环境对话,轻松达到了教育目的。

五、个案引境对话,帮助幼儿大胆表达需要、学会解决问题

由于幼儿刚入园而引发的种种不适应,哭闹、争抢玩具、咬人、尿床等状况频频出现。所以教师应以第三者的身份展开游戏中的“情境对话”,通过故事里的角色来实施教育策略。比如,小熊尿床了不敢说,教师与小熊一问一答:“没关系,大胆地说……”告诉幼儿尿床是很正常的,小熊也会尿床,应该大胆表达自己的需要。

中班体育游戏教案篇(4)

摘 要:自主性游戏,可以使幼儿自由地进行沟通和交流,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教师应结合幼儿个性特点及教学实际,研究如何合理制定游戏规则的指导策略,以确保自主性游戏的顺利进行,确保自主性游戏预期教育目标的实现。教师要对游戏自主性和规则性有正确认识,游戏规则是幼儿顺利进行游戏活动的前提,要把握年龄段特征制定游戏规则,运用材料引领游戏规则,根据幼儿个体差异性制定游戏规则。

关键词:幼儿;自主性游戏;游戏规则;制定;教育目标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3-0070-02

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认为,幼儿园每天都应该根据幼儿的需求来选择和开展各种类型的游戏,引导幼儿自主参与游戏。在一定游戏环境下,幼儿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和参与游戏,这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参与自主性游戏,幼儿可以自由进行沟通和交流,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然而,在幼儿园里,规则意识渗透到幼儿游戏中时,通常是以教师说“这样不行”“那样不可以”的方式来体现,这不仅难以让幼儿通过游戏获得快乐,还约束了幼儿的自主游戏意识,束缚了幼儿的思维。于是,很多教师陷入困惑:游戏中究竟需不需要规则?如何在幼儿游戏中合理制定规则?文章对此展开探索和研究。

一、教师对游戏自主性和规则性的正确认识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不仅要做好游戏的指导和监督工作,还应该针对游戏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调整和完善游戏规则。所以,教师应该对自主性游戏和游戏规则有科学全面的认识。

1. 自主性游戏既不是“放羊式”,也不是“导演式”,而是有其自身特点

自主性游戏的核心,是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选择。它有两个典型特点:其一,与纯自然情境游戏(无成人干预)相比,自主性游戏在不妨碍幼儿自主游戏的基础上,增加了教育因素,即发挥教师潜在的教育功能,增加了活动中不断生成新的教育因素的机会,从而促进愉悦性与教育性的统一。其二,与教师主导游戏相比,自主性游戏具有如下特点:归还了幼儿被“善意”剥夺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强调尊重、发展幼儿的主体性;教师在各游戏环节中没有对幼儿进行明显的干预,而是深入游戏,让自己成为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生成性,淡化预设性。

2. 游戏规则是幼儿顺利进行游戏活动的前提

游戏设计和组织者为了确保游戏的顺利开展而提出的游戏行为的标准,就称为游戏规则。游戏设计和组织者需具有大局意识,可根据不同类型的游戏选择不同的游戏规则,甚至开发出新的游戏规则,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水平来指导幼儿进行游戏。首先,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应遵守游戏规则,这样才能确保游戏的顺利进行,才能确保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游戏中。其次,幼儿只有遵守游蚬嬖颍才能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才能在游戏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二、在自主性游戏中合理制定游戏规则的策略

1. 把握年龄段特征制定游戏规则

案例一:将同样的积木分别放在小一班、中一班、大一班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面前,游戏规则是在不破坏玩具的情况下在指定地点进行自主游戏。玩积木时,三个班级的幼儿表现出来的状态完全不同:小一班幼儿很兴奋,一位小朋友为了玩得不受阻碍,不一会儿就拿着横条积木走出指定范围自己搭建小房子,当其他幼儿找他一起玩耍时,他又去寻找其他积木。还有很多小朋友抛扔积木、踩踢积木或不玩积木而去玩其他游戏。中一班的一些幼儿对于自己要拼搭什么虽不是很清楚,但能根据材料的形状、颜色等特点拼搭出一些作品,有些幼儿偶尔会超出指定区域,还有积木散落一地、幼儿随意踢踏积木等现象出现。大一班幼儿的整体建构能力及规则意识较强,在拼搭过程中,大部分幼儿能做到合作分工,当有小朋友超出指定区域时,旁边的小朋友会提醒他。当一个组的幼儿完成一个拼搭作品时,他们会很兴奋地要求老师去观看并拍照。游戏结束之后,幼儿们会有意识地将积木整理、归放到指定区域。

通过上面案例可以看出,小、中、大班幼儿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与执行情况各不相同。要想让幼儿正确理解游戏规则并学会执行规则,关键在于让幼儿明白什么是规则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制定游戏规则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段和认识水平。首先,小班幼儿的游戏多以想象和模仿居多,因而游戏的规则意识较模糊,不易理解游戏规则且易忘。对此,教师可让小班与中大班一起游戏――“以大带小,以小学大”,让小班幼儿切身感受游戏的规则。另外,还可以采取图标暗示法,把游戏规则画成有趣的图画,如在建构区画上相应的图标,并写上大大的数字4,让幼儿知道这个区域最多能容纳4个人,如果已经有4个小朋友在里面了,就要自觉地等待或去别的区域玩。这种直观形象的图示法,可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增强规则意识。其次,中班幼儿的游戏已具有一定的计划性,但他们的规则意识和对规则的执行力仍有待加强。因此,教师可选择一些竞争性较低、合作性较高的游戏,比如非竞争性的猜谜游戏,以及运用颜色、形状、大小等元素的简单拼图与配对游戏等。这些游戏,可以加深中班幼儿对游戏规则的重要性的认识。最后,大班幼儿的游戏主题较明确,能自己制订游戏计划,既能很好地理解与执行游戏规则,还能通过变通游戏规则使自己享受游戏带来的更多的乐趣与自由感。因此,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进行充分的讨论,让幼儿通过讨论和借助在游戏中获得的经验来总结游戏规则。幼儿只有增强对游戏规则的理解,才能更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同时还能监督和提醒同伴遵守规则。这样的做法,其效果要比教师反复强调好很多。

2. 运用材料引领游戏规则

(1)巧用游戏材料影响游戏规则。案例二:在玩沙游戏中,幼儿们热情高涨。在沙坑里,有幼儿在堆城堡,有幼儿在运沙,有幼儿在做饭。但沙坑面积不太大,玩沙工具也较少,班级幼儿又多,一些幼儿对玩沙工具起争执的现象就会发生。在最后的游戏点评环节,老师针对这个问题引导幼儿讨论:“小朋友多而工具少,我们应该怎么办?”幼儿回答:“可以合作玩、轮流玩……”讨论结束后,老师在沙坑旁边放了一筐积木,目的是让暂时没有玩沙工具的幼儿用积木搭一个可以用的玩沙工具。这样,既解决了用具不够的问题,又可以将一部分幼儿支配到沙坑外,以减少拥挤。新材料的加盟带来了游戏环境的改变,使游戏中的矛盾与冲突得以及时化解,进而引导幼儿在新的游戏规则建立与执行的过程中学会控制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新材料的引入,对生发游戏新规则起到了重要作用。

(2)巧用游戏材料明确游戏规则。案例三:在木板拼搭游戏中,经常可以看到幼儿全身心投入的情景:他们忙于搬运木板,找不同形状的木板,这块试试那块放放……游戏结束后,在整理木板的环节中,无须老师多说,幼儿都能根据木板的颜色、材质、形状找到相对应的整理筐(筐上标有图示)。可见,游戏材料对游戏规则的暗示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当幼儿忘乎所以投入游戏以致出现行为上的偏差r,教师切不能一味批评,可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示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规则,通过暗示促使幼儿产生正确的认识和行为。

(3)细化游戏规则指导游戏过程。案例四:对于中班幼儿的晨间游戏,教师通常是让幼儿进行自主性的建构游戏――搭积木或拼拼图。由于材料和内容的重复性,以及生活经验的缺乏,一些幼儿出现了游戏疲劳,每天拼搭的内容都差不多,很少拼搭出新式样。这时,如果单靠老师言语性的提醒“看看谁能搭出不一样的作品”来激励幼儿,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大。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为晨间自主性游戏做一个记录,记录谁搭拼的作品多、样式多。这一方面能激励幼儿,另一方面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记录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具体操作时,教师每周都要在晨间活动材料区放入一张记录表,表中包括日期、姓名、作品情况,作品情况主要由幼儿用符号、绘画、数字或文字等形式进行记录。教师每周都要对记录表做一个总结,对表现好的幼儿及有进步的幼儿进行奖励。

3. 根据幼儿个体差异性制定游戏规则

案例五:在一次班与班之间建构“火车”游戏比赛中,有个女孩坐着一动不动地玩弄着自己的小手。教师问她:“怎么了?你为什么不去搭火车?”她面露难色说:“我怕,我看到火车着火了,还翻车了呢。我不要玩火车。”教师听后,从幼儿中分出一小组人与她一起拼搭火车轨道,说:“你的任务是搭轨道,只有搭好轨道,火车才能更安全地行驶,不会翻车。”听完这话,她消除了顾虑,与同伴们齐心协力完成了任务。放学时,女孩的家长来接她,教师向家长了解孩子为什么害怕火车着火。家长说,大概是因为前几天她看了一个关于火车着火的电视节目。可见,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无处不在,教师应在不影响整体的情况下适当调整游戏内容和规则,这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需要教师的细心观察和合理引导。其实,一味追求结果的一致性,死板地遵守游戏规则,会对幼儿的自主性产生束缚和限制,而制定游戏规则的目的是确保幼儿在有序游戏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主性,这两者并不冲突。

三、自主性游戏中游戏规则的运用要点

1. 正确处理游戏规则和幼儿自主性的关系

很多幼儿教师认为游戏规则会对幼儿的自主性产生极大的束缚。实际上,幼儿自主性和遵守游戏规则之间并不冲突。只有让幼儿具备了规则意识,才能营造良好和有序的游戏环境,才能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自由地想象和思考。同时,游戏规则本身也包含着创新的因素,不同游戏规则往往适合不同的游戏类型。

2.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所适用的游戏规则不同

幼儿的年龄段会对游戏规则的形成和变化产生重要影响,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所适用的游戏规则也往往有所差异。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幼儿的言行举止,观察游戏进展情况。如果在游戏过程中产生了新的问题,就意味着新的游戏规则也将产生,教师应该根据这些新情况不断地调整和创新游戏规则。

3. 游戏规则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

每个幼儿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都有所差异,所以,教师应该根据这些差异不断调整和细化游戏规则。所以,游戏规则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综合体。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和动态意识去看待和审视游戏规则,通过游戏规则的调整促进幼儿的成长和进步。

4. 游戏规则需要游戏材料的推动

游戏规则不仅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更体现出幼儿对游戏行为的认知和理解。材料的适当调整,恰到好处地为幼儿在游戏中运用材料的能力发展提供了物质及经验上的支撑,可以使游戏规则更细化、游戏行为更丰富、游戏内涵更深刻。

四、结束语

总之,自主性游戏对促进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自主性游戏能顺利进行,并能实现预期目标,游戏组织和指导者应设定游戏方法和规则,因为通过游戏规则的引导,幼儿可以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作用与后果。首先,教师对游戏的自主性和规则性应有正确的认识。其次,教师应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为指导,探索如何在自主性游戏中合理制定游戏规则的指导策略。再次,教师应探索自主性游戏中游戏规则的运用要点。

参考文献:

[1]季晓英.幼儿自主性游戏的环境创设与引导[J].学前教育研究,2008(10).

[2]林惠萍.浅议幼儿教育中创造性游戏开放的尝试[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8).

[3]郝红翠,李学翠.关于游戏与培养学前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探讨[J].教育探索,2016(08).

中班体育游戏教案篇(5)

学校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文脉优势,秉承蠡湖悠久的崇尚“礼仪道德”的文化传统,融合富有时代朝气的“尚德奋进”的无锡城市精神,传承与创举并重,高扬“尚德”旗帜,创造了融历史与现代于一体的“尚德文化”。

瞻仰着蠡湖代代圣贤“尚德林”,漫步于孔孟礼教“尚德园”,聆听着行为养成“尚德周周谈”,徜徉在修身养心“尚德书屋”,教学着“文明礼仪”校本课程,诵读着学生自编的童谣儿歌,站立在各层各级“尚德之星”领奖台上……从文化氛围的营造,到行为习惯的养成,再到评价机制的改革,蠡湖人始终围绕“尚德精神”奋斗不止,弦歌不辍。尤其是班主任专业化研究共同体的建立和集体性游戏活动的开展更成为学校德育的两大特色。

一、班集体建设的助推器:

班主任专业化研究共同体机制

为顺应时代需求,2006年,学校专门成立了无锡市滨湖区首个班主任专业化研究机构――班主任专业化研究组。在实际探索过程中,班主任们普遍认为:专家的理论相当好,可是比较高深,而且专家比较远又特别忙,有时会“远水解不了近渴”;而班主任个体虽有第一线经验,但专业思考比较浅表,难以上升到理论高度。

古人云:“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全国现代班集体科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唐云增十分给力:“专家在哪里?学者教授是专家,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也是专家!”根据英国现代思想家齐格蒙特•鲍曼的理论,共同体的集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在共同体中个人往往能获得更快的成长。于是,在班主任专业化研究组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各个层面的班主任研究共同体,围绕共同关注的班集体建设问题以及班集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层操作和探索研究。

1.专家在我们校园,普遍问题集体研究

在我们校园,班主任研究共同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是专家。对于班主任普遍会遇到的问题,采取集体分析和研究的方式进行操作,专家集体讨论解决的方案。针对学生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谁有办法,谁就是专家。

如令老师头疼的学生经常不做家庭作业的问题,请看专家们支招:“可经常电话提醒作业内容和家访,可利用正强化的方法鼓励学生”、“任课老师可与班主任老师通气协商作业的轻重缓急”、“对一些经常反复的学生,老师、互帮小组同学可采取紧盯不放的办法”……又如,关于学生成绩升降不定的问题,老师们共同总结:“一要充分考虑成绩升降的偶然性;二要充分利用上升的机会给予鼓励;三要冷静分析下降的原因并对症下药。”再有对调皮捣蛋的学生采用角色体验教育,通过创设活动情境和提供多种机会,让他承担积极和满意的集体角色。如让破坏纪律的体验“纪律值周班长”角色,让乱涂乱画的体验“板报设计”岗位,通过集体评价获得对其个人在集体生活中的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激发其自身的发展动力。

由于这些方法是老师们实践经验的总结,通过共同学习和相互借鉴,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2.专家在我们级部,年段问题年段解决

对属于学生某年龄段或某个年级班级的问题,级部的班主任老师就是专家,就在年级共同体里分析与研究解决。

如我们发现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力差,上课时经常是不到3分钟,有些孩子就坐不住了。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经过同年级专家的会诊、探讨,我们先是确定了“练坐”、“训话”、“表扬”三种方式,不过效果并不持久。从幼儿园调来的苏老师介绍了一个方法:“让学生做指挥自己的司令员,当自己要开小差时,就给自己下达一次命令,一节课内命令次数越少,说明司令员当得越棒。”有了这把适合低年级孩子心理的“金钥匙”,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果然都大大提高了,大家都称苏老师是专家。

3.专家在我们身边,特殊问题个别处理

对某个学生或某个活动中出现的非常突出的问题,你、我、他就是专家,特殊问题,个别分析与讨论。

例如,班主任张老师发现班上六年级女生小云通过网络和一名21岁的陌生男子会面。高年级学生网恋的问题虽然是个别问题,但值得注意,不能让其蔓延开来。德育分管领导与该班主任立刻组成小型共同体进行深入讨论并拟定了方案。首先,由班主任采用悉心长谈的方式,了解事发原因。原来该生成绩不理想,得不到同学认可,于是想通过网络来弥补心灵空白。接着,寻找闪光点。该生平时擅长唱歌,于是在专家建议下,张老师利用班队课组织了一次歌咏比赛,小云的歌声征服了大家,她也从此找回了自信。学校举办艺术节“三独”比赛,小云获得独唱银奖。小云把全部心思转移到了学习和课余唱歌上,自然就断绝了与网友的交往。期末成绩大有提升:语文91分,英语85分,数学也由原来的“红灯笼”换成了70分。专家张老师“悉心长谈、群体调查、转移视线”的操作方式在班主任共同体中得以推广,解决了许多个别特殊问题。

4.专家在校际间,学校问题互动解决

不同学校班主任工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可发挥校际班主任研究共同体的作用,互动解决。

2007年5月,由滨湖、胡埭、蠡湖、马山、河埒、稻香五所小学组成的校际班主任研究共同体四十余人汇聚在河埒中心小学会议室,进行了以“新课程背景下,通过创新班级文化、加强班集体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为主题的研究。五所学校的班主任代表结合自己的工作案例,分享了班集体建设中不同的感受与收获。蠡湖中心小学苏老师用“今天我不吃口香糖”,姚老师用“十元钱风波”的生动案例介绍了班主任工作经验,得到了充分肯定。校际班主任研究共同体的成立,为各校班主任提供了交流互动的新平台,促进了他们对自身工作的反思,切实增强了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

班主任们还认识到,建立和谐的班集体,让每个学生和谐发展,就是通过班风建设、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并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现在我们还有由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家长委员会代表、学生代表、社区关工委领导乃至企事业社会各界代表加盟组成的大型共同体,以研讨解决班集体建设中诸如外来打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假期青少年教育问题,学校、家长和孩子的矛盾冲突等种种问题。

各个层面班主任共同体研究氛围浓厚,影响和激励着每一个班主任共同自愿参与新时期班集体建设中新问题的研究,唤醒了他们强烈的价值与渴望,“我为尚德师,育人是我责”,班主任拥有了源源不断的内在驱动力。通过班主任共同体这个助推器,班主任们互相帮助、互相切磋,达到了解决问题、共同成长的目的,也促进了班集体建设的加强和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目前学校已有五个班级被评为区优秀班集体,六名教师被评为市(区)班主任能手、新秀和优秀班主任。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位班主任都成为托起明天太阳的使者,让每一位班主任都成为百步之内的菁菁芳草。

二、班集体建设的催化剂:

集体性游戏的开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重在说教,效果并不明显。心理学家认为,任何事物都需遵循规律,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小学生大量的学习是在做游戏中完成的,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因此,蠡湖中心小学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通过开展各种集体性游戏,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优秀品德的养成和优秀班集体的塑造方面收到了一定成效。

蠡湖中心小学的集体性游戏有着长久的历史。上世纪八十年代,学校就与日本爱知县小学结成友谊学校,通过挑丝杠、跳方格、抛铁环等传统游戏进行交往,2008年再次接待了日本访华代表团,开展了轮椅排球、吹气球等游戏,发挥游戏的育人功能。近两年,蠡湖中心小学以游戏为德育亮点项目,在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和优秀班级体形成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通过集体性游戏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游戏,可以促使学生明白许多道理,养成许多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蜘蛛织网”游戏能使学生树立班集体的概念,养成自觉遵守班级规范准则的行为;“小小银行家”游戏能够促进孩子养成不乱花零用钱的习惯;“110警察”游戏则督促孩子及时改正不好的行为……

下面就谈一个我们通过游戏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生动案例。

我们学校是一所地处城郊结合部的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到全校学生总数的70.06%。由于地域习惯差异,加上大部分家长为生计奔波无暇顾及孩子,孩子的卫生习惯很差。虽然老师三番五次地进行教育,大队部每周也进行卫生抽查,但总解决不了问题。

如何根治陋习,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德育处从实际出发,决定“以毒攻毒”,组织开展一次“我是懒花猫”的游戏。游戏规定每个人做一天“懒花猫”,从早上、中午、晚上吃完饭到上床睡觉不洗脸也不擦嘴。第二天晨会课交流当懒花猫的感受。结果100%的学生都觉得非常难受,很不自在。这次深刻的游戏体验使学生从中明白了好习惯就是“不这样做就会觉得痒痒,觉得不舒服”这个简单而又深奥的道理。现在我校的“懒花猫”都变成了爱清洁的小猫咪了,如果发现谁又犯了“老毛病”,只要提醒他一声“是不是又要当一次‘懒花猫’了”,他准会立即把头摇得像波浪鼓似的,马上改掉毛病。渐渐地,良好的卫生行为被经常化、巩固化,就成为不再需要外在监督即可自觉实现的好习惯了。

玩是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在玩中实施教育,在做中体验进步,往往比反复的说教来得更有效。

2.通过集体性游戏促进优秀班集体的形成

每一个学生个体都离不开班集体,个体会影响集体,同时班集体的好坏也对每一个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良好的班集体中,学生很容易形成优良的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曾通过组织“蜘蛛织网”游戏帮助学生树立班集体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通过性游戏来促进优秀班集体的形成。如“碧波鲤鱼”游戏,材料只需一根3米长的绳子。两人各执绳子一端作碧波,按胸―腰―膝的顺序降低位置前行。当绳子掠过各鱼队时,鲤鱼则身体向后仰,通过碧波;碧波向下涌时,鲤鱼则须弯腰或跳起,碰到绳子者淘汰。

第一次比赛,老师特意没有强调每组同学需要互相配合、共同协作。尽管同学们上弯下跳,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没过三招,就有同学碰绳,于是出现了相互责怪,甚至推推搡搡的现象。在以失败告终的情况下,老师因势利导,和大家共同分析为什么会玩得不开心。经过讨论分析失败原因,学生明白了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完成“碧波鲤鱼”这个游戏任务,每一个人都要走好每一步,并且要帮助组内其他人走好每一步。在碰到问题时不能一味责怪他人,行为语言要文明,要换位考虑别人的感受。各队经过总结经验教训和几次练习后,老师再次组织游戏比赛。两组队员全力以赴投入战斗,“快蹲下!”“起跳!”队员们步调一致,最终两队旗鼓相当。这次不管胜与败,同学们都体验到了游戏的无限乐趣,更重要的是从中懂得了以礼待人、精诚合作、与人友好共处等道理。

我们还组织开展了“赛龙舟”、“无敌风火轮”、“怒海逃生”等一系列集体性游戏,在游戏中,学生不断发现并改正不文明行为,逐渐养成了诚实守信、不怕困难等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也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在前年举行的全市青少年集体游戏创意大赛中,一共四只奖杯,我们蠡湖中心小学携手长桥民工子弟学校组成的“雄鹰参赛队”一举拿下了三只奖杯。如果没有一年一度的游戏节,没有平时的集体性游戏,没有很好的合作精神和守序谦让等品质,这样骄人的成绩是不可能获得的。

游戏的确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得到的经历和体验,将使孩子终身难忘,它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班集体的形成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育,没有生硬的灌输,不露教育的痕迹,心育和德育有机结合,如拂春风,润物无声。我们不禁想呼吁:让游戏走进孩子的心中,让游戏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让孩子在游戏中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品德,让游戏促进优秀班集体的形成……

中班体育游戏教案篇(6)

2013年9月,远安县商业幼儿园的县级课题《体验阅读》正式启动,其目的是通过开展一系列传统经典故事阅读活动,让孩子学会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它提倡的是一种整合教学的理念,看似属于语言领域,但不仅仅局限于这个领域,不仅能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或从口头语言走向书本语言的媒介,更成为一个有效的教育载体,为孩子们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并在这个环境中,教师和儿童一起通过朗读、表演、绘画、音乐等多种教育形式和手段,阅读一个个小故事。在该园视导时,我观摩了小班一节表演游戏《小兔乖乖》,这是孩子们津津乐道的一个童话故事,幼儿对“小兔乖乖”的表现内涵有着丰富的理解与体会,班上老师为了提升幼儿的经验,选择了这个经典故事,并运用幼儿对活动的已有经验设计了表演游戏活动,将故事内容融入表演中,让幼儿在游戏中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创编动作,在提升幼儿表现能力的同时丰富幼儿的表演技巧和角色体会,使幼儿在教育情感上获得美丽的陶冶。

二、情景描述

游戏活动在小一班教室,首先是全班孩子跟着王老师跳着兔子舞进入教室。在导入环节,王教师绘声绘色地用问答式和幼儿一起讲小兔子乖乖的故事,王教师讲陈述的部分,对话由幼儿讲,对话的内容就是后面表演游戏要用到的台词。同时,边讲故事边在事先准备的剪贴画上呈现预先准备好的兔妈妈、三只小兔、大灰狼等图片,用图片来营造小兔子的家。接下来进入表演游戏的环节,幼儿自愿选择角色表演,王老师先挑选几位大胆的孩子带上头饰,分别用大灰狼、三只小兔子和兔妈妈的声音、动作来表演故事,其他孩子则在自己的位置上做“配音演员”,他们运用前面我们讲故事的时候学过的台词和相应的情节动作,全班参与到这个童话剧的表演当中。几遍玩下来,幼儿们非常投入,也非常开心,游戏活动也进行得非常流畅。最后王老师用采访的方法进行了游戏小结。“小朋友们在游戏时学到了什么?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不要随便相信陌生人的话,自己独自在家的时候,不给陌生人开门。)”问题就在这个时候出现,刚才参加游戏的点点小朋友(小兔子短尾巴的扮演者)举手问:老师,我们把大灰狼打死了,那大灰狼的妈妈呢?它还在等大灰狼吗?王老师听到幼儿的问话时,觉得有些突然,但是马上调整了一下,回答幼儿:大灰狼的妈妈可能在大森林的家里,我去找找,下次游戏时再告诉你们,好吗?最后全班小朋友跳着兔子舞离开教室。

三、案例分析

游戏结束后,我和班上的王老师一起认真分析了点点小朋友提出的问题,也对王老师的回答做了仔细的假想和设计。幼儿提出的问题体现了孩子们最早最真的情感,一切事物的起源都是美好的,大灰狼虽然是“坏蛋”,但是它也有妈妈,兔妈妈在保护小兔,那大灰狼的妈妈呢?孩子们通过参加表演游戏《小兔乖乖》活动,他们的情感和社会性在不断丰富和提高,从点点提出的问题中,我们看到孩子不仅关注自己扮演的角色(小兔子短尾巴),还想到了大灰狼的妈妈会怎样,孩子的想象力在无限延长。我和王老师一致认为游戏中老师的处理还不够完善,我们设想在下次游戏开始时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答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在讨论中让孩子们知道大灰狼代表的是“坏人”,对待“坏人”我们不能包容,大灰狼做了坏事它的妈妈也一定不会原谅它的。相信通过正确引导幼儿,幼儿会以积极的状态、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地再次投入到游戏中去,这也充分展示了游戏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这种功能。

中班体育游戏教案篇(7)

在体育游戏中,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都会有沟通和交流,以更好的合作,从而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和团体意识的发展,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中班户外体育活动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中班户外体育活动方案1游戏目标:

1、幼儿通过游戏探索妙妙糖果的多种玩法,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2、通过推、走、跑、跳等动作的练习,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3、通过游戏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培养集体意识和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游戏准备:糖果布袋、音乐。

游戏过程:

1、出示糖果,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出示糖果)这就是“神奇的妙妙糖果”,你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快去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吧。

2、幼儿听音乐和妙妙糖果跳舞。

让我们和妙妙糖果一起跳一支舞吧。

3、幼儿探索妙妙糖果的不同玩法。

①自由探索玩法。

妙妙糖果最喜欢和小朋友做游戏了,因为每次游戏时小朋友都会给他取许多好听的小名,你可以和它一边玩一边想它的小名。

②个别幼儿示范玩法,并给妙妙糖果起小名。

你和妙妙糖果怎么玩的?给他起的什么小名呢?

③幼儿相互学习妙妙糖果的不同玩法。

4、分组探索合作游戏:运送妙妙糖果。

①幼儿分组讨论:每组选一种运送妙妙糖果的方法。

②幼儿分组练习运送妙妙糖果。

③游戏:运送妙妙糖果。(可交换玩法再次比赛,)

5、集体游戏:给灾区小朋友送糖果。

①在四川汶川发生什么事?大地震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灾难?大家是怎样帮助他们的?

②我们把“神奇的妙妙糖果”送给灾区的小朋友好吗?

③用“胶胶糖”快速变成一列火车,开往灾区,途中用压路糖走过碎石路,用跳跳糖跳过山坡。

点评:

本次体育游戏的教具采用幼儿最喜欢的糖果形式出现,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又采用一物多玩的游戏方式贯穿整个游戏活动,让幼儿自由探索妙妙糖果的多种玩法,发展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整个游戏环节设计紧凑合理,环环相扣,由易到难。游戏以给糖果起小名的方式让幼儿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与小伙伴分享自己的喜悦。

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语言亲切流畅,教态自然大方,和蔼可亲,能够根据每个环节的需要时而温柔,时而活泼。在幼儿分组合作运送妙妙糖果中,教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注意个体差异,始终鼓励每位幼儿,并对于个别能力较弱但对比赛坚持到底的幼儿及时表扬,培养了他们持之以恒的体育精神。

游戏能够通过简单的教具引发幼儿多种动作的练习,从而较好的发展了幼儿身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活动设计的各个环节更是动静交替,符合幼儿身体运动的规律,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与提高。在最后的环节设计能够结合实际,通过给灾区的小朋友送糖果,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我认为此课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本人自身素质也很高,师生互动很好。

中班户外体育活动方案2活动目标:

1、学习双脚并拢朝一定方向跳,发展腿部的力量。

2、能遵守游戏规则,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

活动准备:蟋蟀头饰,指定一地方为“家”。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今天天气真不错,小蟋蟀们,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带领幼儿进行队形队列练习,由大圆走成小圆等。

二、基本活动。

1、真舒服呀,以后妈妈要经常带你们去锻炼身体。

咱们蟋蟀可是昆虫里的跳跃能手哦!小蟋蟀们,你们长大了,现在你们也来学一学、练一练跳跃吧。

2、幼儿自由练习。

并请个别幼儿示范自己的跳跃方法。

3、强调双脚并拢跳的规范动作。

咱们蟋蟀跳的时候是向前跳的。我们只有跳得远远的,连续跳得快快的,这样才能当最棒的蟋蟀哦!小蟋蟀们,现在就跟着妈妈一起来跳吧。

4、讲解动作要领:双脚并拢,脚稍弓,脚后跟抬起,脚掌用力蹬地,然后向前连续跳,注意脚落地时要轻。

5、幼儿跟着老师练习正确的连续跳。

三、游戏:蟋蟀找家。

1、讲解游戏规则,开展游戏:你们真能干,今天全都学会了连续跳,能够朝一定的方向跳得远远的、快快的。

现在妈妈分房子啦,房子在场地的各个方向,当我发出口令说“出发”的时候,你们就找准一个“家”,然后用刚才所学到的方法跳过去,好吗?

2、反复游戏数次。

纠正幼儿不规范动作四、放松活动。

1、蟋蟀们今天真能干,表现得都很棒,大家现在一定都累了吧,来,都到妈妈这儿,我们来抖抖大腿,拍拍臂,放松一下。

教学反思:

中班孩子的肢体发展,高于小班,又低于大班。比小班的孩子会玩但没有大班孩子那种肢体发展协调能力,所以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规则游戏是一种的教育手段。寓教于乐,寓教于游戏之中,通过情景游戏让幼儿既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又能快乐的游戏,所以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掌握立定跳的动作,在进行这个环节的时候,幼儿的动作有些不到位,应该请幼儿多演示几次,教师还应着重讲解。给幼儿多次练习的机会,让幼儿熟练掌握。在朝不同方向跳和游戏“蟋蟀找家”的这两个环节中,教师同样应多提醒幼儿做好准备动作,以防幼儿肌肉拉伤。

中班户外体育活动方案3活动目标:

1、尝试各种跳法,能根据信号做动作。

2、用肢体动作表现吃跳跳糖的感受,体验体育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份跳跳糖

2、欢快的背景音乐

3、家长工作:请每位家长在家给孩子吃跳跳糖,预先丰富孩子的经验。

4、红、黄、蓝、绿跳跳糖胸饰。

活动过程:

一、品尝跳跳糖并交流吃跳跳糖的感受。

1、师:"今天围裙妈妈给宝宝们带来了一样非常好吃的东西,猜猜看是什么?"(教师故做神秘地告诉幼儿,让幼儿充满好奇,调动气氛)

2、师从背后慢慢地拿出跳跳糖"哈!是跳跳糖!今天跳跳糖要来和宝宝们做游戏呢!你们想尝尝跳跳糖的味道吗?"(教师告诉幼儿跳跳糖喜欢坐的神气的宝宝,示意幼儿坐好,维持课堂纪律)

3、分发跳跳糖,并请幼儿尝跳跳糖。

教师可以走下去巡视,问问幼儿"你的跳跳糖是什么味道的""跳跳糖在嘴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吗?"

4、讨论

(1)师:"告诉围裙妈妈,你们吃到的跳跳糖是什么味道的啊?"(甜的、桔子味道的、苹果味道的)

(2)师:"跳跳糖吃到嘴里会怎么样啊?"(会跳、会发出叭啦叭啦的声音)幼儿交流跳跳糖吃在嘴里跳动的感觉。

5、师小结:跳跳糖的味道是甜甜的,吃到嘴里会跳,还会发出叭啦叭啦的声音,告诉你们,那时跳跳糖在你们的小嘴里唱歌跳舞呢!跳跳糖真神奇啊!

二、用肢体动作表现吃跳跳糖的感受。

1、师:"我们也来当跳跳糖吧!宝宝们想一想刚刚吃跳跳糖的时候嘴里的跳跳糖会怎么样啊?"教师示范,引导幼儿跳起来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想出各种跳的方法,如双脚跳、单脚跳、交替跳等,引导同伴间相互模仿。

(师:宝宝们快看,跳的真好!快来!快来!我们来学他一起跳!)

2、休息并进行初步的点评。

师:"跳跳糖累了,让跳跳糖休息一下吧!"(示意幼儿安静下来)师小结:宝宝们跳的真好!围裙妈妈看到有的跳跳糖是两只脚跳的,有的跳跳糖是一只脚跳的,还有的跳跳糖是这样跳的(两叉跳)。

3、游戏:开心跳跳糖播放音乐,引导幼儿用各种不同的姿势来跳。

发给幼儿不同的胸饰,引导幼儿按颜色分类跳或根据情节变化跳,以增强幼儿的兴趣,并适当控制活动量。如"红色的跳跳糖跳"、绿色的跳跳糖跳和的跳跳糖一起跳"、"两颗糖跳到了一起粘住了"等等。

4、游戏结束:跳跳糖们我们到外面的大草坪上去跳吧!

中班户外体育活动方案4活动目标:

1、学习用棍将球赶到指定地点,保持身体平衡。

2、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3、能够努力完成任务,培养耐心,感受体育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边玩边记录的学习技能,并能够用自己简短、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记录的意思。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粉笔、小框子、报纸球(粮食)、棍子、音乐

2、经验准备:孩子已经有拿棍子的经验。

活动重难点:

学习用棍将球赶到指定地点,保持身体平衡。

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跟着音乐(兔子舞)有节奏的活动活动全身。

(二)、导入: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好,你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玩的是什么游戏么?

幼:小小运动员。

师:对,现在看我的手里端的是什么?

幼:小球

师:是的,这些小球是我们的好朋友,他们今天迷路了,想让你们送他们回家,你们愿意么?

幼:愿意。

(三)、熟悉游戏场地,教师讲解游戏玩法并示范。

师:看到我们小框子里的小球了么?

幼:看到了。

师:我们要用手里的“魔法棒”把这些小球运到对面的小筐子里。在运小球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小球在小桥上(两条线中间)滚动着前进,如果小球滚落小桥就捡回来继续往前赶,直到把所有的小球送回家为止。(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

师:游戏时,不拥不挤一个一个的来送小球,送过的小朋友请你把“魔法棒”传递给下一个小朋友,并站到队伍后面等待,遵守游戏规则。

(四)、游戏开始,教师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小男生一组,小女生一组听音乐进行送小球。(教师观察幼儿参与游戏的情况,关注幼儿安全)

(五)、活动结束,教师总结

教师小结:今天你们真是太热心了,帮助那么多的小球回了家,耐心地完成了任务。小球们很开心要谢谢你们呢,给你们棒一个。接下来,让我们跟着音乐放松、放松。拍拍我们的腿,转转我们的小手。

中班户外体育活动方案5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体育活动,感受帮助有困难的人的快乐体验。

2、学习助跑跨跳过不小于宽50厘米的平行线,掌握助跑跨跳的方法。

3、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有关的灾情及给灾区小朋友献爱心的新闻事件。

2、物质准备:弓形门(山洞)、平衡木(桥)、服装、地板革(河流)、轮胎(井)、塑料方砖(土堡)、皮筋(农田)。

3、场地准备:如图。

活动重点:

通过游戏中的儿歌引导幼儿尝试探索助跑跨跳。

活动难点:

学习正确的助跑跨跳障碍物,掌握助跑跨跳的方法。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

跟随音乐旋律做各种身体动作,充分地活动身体。

2、学习游戏“爱心桥”。

(1)教师讲解示范正确的跨跳步。

(2)学说儿歌,掌握跨跳的动作要领。

(3)幼儿分组练习,掌握跨跳方法。

3、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习助跑跨跳步的方法,纠正不正确动作。

(1)纠正幼儿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强调动作要领。

(2)分组练习:两人相互观察并纠正不正确动作,最后选出跨跳高手。

4、游戏:“爱心桥”。

(1)教师讲解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规则:必须跨跳过水井、小河、土堡和农田。

每个幼儿每次出发后只能拿一件衣服。

(2)幼儿玩“爱心桥”游戏:继续巩固助跑跨跳步,教师及时纠正个别幼儿的助跑跨跳动作。游戏进行两次。

(3)第二次游戏河流加宽。

(4)第三次游戏,土堡加高。

5、放松游戏:“小转椅”放松身体各部位,使幼儿情绪稳定。

活动评价:

本次活动幼儿能较好地掌握跨跳的基本动作,并完成了预定的目标。这节体育活动的基本部分是围绕助跑跨跳进行的基本动作训练,教师将动作难点以儿歌的形式呈现给幼儿,采取示范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动作要领。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更快地对基本动作的理解和掌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