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班区域活动总结

中班区域活动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2 15:05:04

中班区域活动总结

中班区域活动总结篇(1)

【关键词】混龄区域;环境;原则

混龄区域指的是在我园开展混龄教育模式下,班级创设可同时满足大、中、小班三个年龄段幼儿同时进行区域活动的环境。目前我班开展混龄区域活动中,基本上有三种活动形式:一是混龄角色游戏;二是混龄合作活动;三是混龄互动活动。混龄角色游戏以“娃娃家”区域为主,幼儿扮演家中各角色。混龄合作活动以“建构区”为主,幼儿合作建构。而在“科学区”“表演区”主要以混龄互动活动的形式开展,幼儿在相互学习,相互模仿中探索发现,获得自我认知。然而,丰富多彩的混龄活动形式需要老师的睿智和洞察力,混龄区域环境的精心创设是丰富混龄活动的先决条件之一。

在我班创设混龄区域环境时, 我考虑了以下原则,并在今后的混龄区域环境创设中不断探索学习,不断创设更具教育意义和更符合混龄特色的混龄区域环境。

一、区域标志设计和区域名称命名与班级文化相结合

区域标志设计是区域环境创设之首,一个耳目一新且识别性强的标志能让幼儿很快记住,能极大吸引幼儿进区活动的兴趣。区域标志的设计也是一个活动区域理念和功能的直观体现,更是一种班级师幼关系和教育模式的特色彰显。

我对幼儿园班级文化的理解是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实施的所有课程(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的全部内容,同时也有自身的发展、与家长的互动等等。它的成员包括整个班级的教师、幼儿、家长,是集体作用下的产物。

(一)在区域标志设计上:设计了“三叶草”的标志

三叶草解读: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一般只有三片叶子,属耐寒-半耐寒植物,喜疏松的土壤和光照。

三叶草物语:它是美的化身,这种美透射着生命的灵气,带给人们古韵古香的意境,她小巧但不卑微,她古老但不冗陈,美丽而不奢华,她象征着新生,就如我们的生物系,在群芳中绽放其炫丽的光彩。

在师幼的共同协商探讨下,区域标志设计成“三叶草”,根茎象征教师,输送营养,支撑叶片,三片叶子寓意着大、中、小组幼儿紧密团结在一起,互帮互助,师幼彼此共进,相亲相爱。通过营造家,诠释爱,师幼在幸福温馨的家环境下进行区域活动,共同成长。

(二)区域标志的选材上:选用耐磨且精美的布料

中国布艺介绍:布艺即指布上的艺术,是古时期中国民间工艺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我国传统布艺文化深厚,中国古代的民间布艺主要用于服装,鞋帽,床帐,挂包,背包和其他小件的装饰、玩具等。以布为原料,集民间剪纸,刺绣,制作工艺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我班一直创设并创新“布艺”文化,让幼儿了解各种布的日常用途,欣赏布的美丽。为此,在区域标志制作中,我们用无纺布作材料,透过质地坚固、纹理完整的无纺布制作精美且极具班级文化特色的三叶草区域标志。另外,区域卡插放材料汲取中国传统“装饰类布艺”精髓,同样使用不同颜色的无纺布做底板,并用碎花布装饰,在班级区域环境创设上以物化的形式与班级“布艺”特色文化相结合。

(三)在区域名称命名上:以“坊”命名各混龄区域

“坊”字在基本字义上可以理解为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在中国古代的民间中盛行各种“布艺坊”,到现今社会,仍然有很多的布艺经营者们用“坊”字设计他们的店名或公司名。而我认为幼儿园的班级活动区域就非常形同“工作坊”,大小不同的独立空间就如同工作坊的场所,区域规则恰如工作坊的经营模式,区域的管理者则似工作坊的经营者,区域活动的幼儿就如同工作坊里的顾客。结合传统布艺特色文化,我们以“坊”命名班级的各混龄区域。

二、区域卡制作和区域规则制定与混龄特色相结合

《纲要》明确指出,组织与实施教育活动“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感,又能满足活动的需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等浪费时间的现象,提高活动效率”。为了幼儿能在区域活动中有条不紊地学习操作,活动起来井然有序,区域卡的制作十分必要。

(一)区域卡制作上:选取卡通水果图片

在制作区域卡时,我充分考虑并结合混龄特色。在混龄特色里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是混龄特色,二是幼儿的年龄特点。

混龄班级中需区分大、中、小班幼儿三个年龄段,为此,我们设计了“苹果”“橘子”“草莓”分别代表三个年龄组幼儿,识别幼儿身份。这三种水果,生活中易见,孩子熟悉,称呼很亲切,体积依次由大到小,形象生动,孩子喜欢且易辨别和掌握。老师也能通过区域标志上迅速掌握幼儿的进区情况。

(二)区域挂牌制作上:以角色命名

区域挂牌的设计上特别结合混龄区域功能性及幼儿特点,以“人物角色”命名,吸引幼儿,区域一目了然。在我班的混龄区域中,特别在“娃娃家”“建构区”“表演区”分别设计了“小当家”“小小建筑师”“小编导”的区域挂牌,表示每个混龄区域的管理员或区域活动中的小组长。

(三)区域规则性上:结合混龄特色

混g区域规则与众不同,更多体现的是幼儿的合作互动关系。幼儿在混龄区域活动时,他们共同协商推选出一位组长。组长佩戴区域挂牌,负责当次区域活动的组织与统筹安排。负责管理区域成员,照顾他们的情绪,关注成员的区域行为,适时适机干预协调,确保区域活动的顺利进行。区域的其他成员协助并听从组长指挥,配合完成本次区域活动。在区域活动结束后,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小结,互相评价,幼儿大胆表达意愿和想法,评价本次区域活动开展的情况并分析原因。

三、区域人数设置与本班实际和区域功能性相结合

在区域标志制作中,我班同样考虑幼儿总人数,平均分配到各区的最大人数及各区容纳的最大人数来统筹各区进区人数。比如:在设计各区域进区卡插放处时,需要与进该活动区域的各年龄段幼儿的总人数一致。另外,不同的混龄区域预设进的不同年龄段幼儿人数不一,需要根据区域的大小和区域的功能性上设定。

正是在这样的混龄区域环境下,孩子们都努力提高自我的控制与组织管理能力,争当小组长,让大组幼儿在相互竞争与协商中成长,中组幼儿能在大组幼儿的引导下激发潜能,逐渐培养自我的组织管理能力,小组幼儿也避免了活动的无组织性,在哥哥姐姐的带领下,有效模仿,耳濡目染,隐性发展。正因为这样的混龄模式,让我们的混龄区域“小社会化”,混龄中的幼儿能更好的角色互换,体验不同角色,在与众不同且丰富多彩的混龄区域活动中沉淀生活经验。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建构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模式的实践研究[Z]

[3]赵燕红.谈幼儿混龄互动的区域活动形式[J].教师教育,2011年第五期

中班区域活动总结篇(2)

一、某市区教育资源及生源情况分析

(一)总体状况分析。

该区是某市的中心城区之一,位于市区东南部,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约55万(外来人口约10万)。该区现有区属中学12所(含1所民办初中),其中独立高中2所、完全中学4所、独立初中5所、职教中心l所;小学28所(含1所育智学校);幼儿园39所,其中公办幼儿园9所、集体办幼儿园10所、其他部门和社会力量办幼儿园20所。

该区对本区区域发展主导功能划分为东部(综合产业功能区,处于城乡结合部,开发利用的空间较大)、中部(创新功能区,高校、研究所集中区域,高档住宅区形成一定规模)、西部(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处于城区中心地带,商业名区,将拆迁部分住宅,做大服务业,形成规模、品牌)三大板块,这三大板块未来发展定位是该区教育资源整合、调整的主要依据。

该区现有教育资源能较好满足区域的需求,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但从表1可见,学校分布不太合理,“头重(西部老城区)、脚轻(东部新区)、腰细(中部高品质生活区)”,西部地区学校就占全区的53%,且优质教育资源均集中在该区域。从表2可见,全区除职业中学教职工缺编外,其余各类教育均超编,全区教职工富余高达775人,占该区教职工总数的21%之多,人力资源存在浪费现象。

由表3可见,由于西部资源丰富,西部地区各学校学额明显不足,导致“小班化”学校较多,而中部、东部区域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东部没有一所“小班化”学校。

(二)未来5年某区生源情况分析。

1.生源总体情况。由表4可见,2010年至2014年5年间,该区入学适龄儿童数在2432人与3485人之间,该区目前小学班级总数为560个,平均每年可招生班级数达92个班,考虑该区有部分小班化学校,班级数不足普通班的1/3,普通班按62个班、小班化班按30个班计算,小班化班级最高人数为28人,其余学校最高为50人,该区每年招生容纳人数可达3940人。招生能力存在较大的富余空间。

2.“三大块”区域生源情况。由表1、表4可见,东部区域:未来5年学区内学生数在670人至933人之间,4所小学每年招生规模在14个班左右,以每班最高50人计算,能容纳700人,东部教育资源偏紧;中部区域:未来5年学区内学生数在799人至1103人之间,8所小学的每年招生规模在28个班左右(小班化学校有3所学校,10个班左右),以每班最高50人(小班化以最高28人)计算,能容纳1180人;西部区域:未来5年学区内学生数在956人至1449人之间,15所小学的每年招生规模在55个班左右(小班化学校主要集中在该地区,有7所学校,20个班左右),以每班最高50人(小班化以最高28人)计算,能容纳2310人,有能力吸纳部分中部学区学生,中部可适当消化部分东部生源。

3.新建(计划建成)小区生源情况。按照省定计算标准,由小区居住户数乘以4再乘以7%除以12得每年适龄儿童数。从该区规划部门调查,得到该区未来10年新建住宅小区情况。东部区域:20000户,每年入学适龄儿童数为467人;中部区域:8274户,每年适龄儿童数为193人;西部区域:3224户,每年适龄儿童数为75人,但该区域又面临着老城区改造搬迁,将有相当数量的老居民搬出老城区,该区域适龄儿童数只会减少,不会增加。全区每年将新增入学适龄儿童735人。

二、某市区教育资源配置情况讨论

(一)教育资源分布不够合理。

1.东部区域教育资源将有较大幅度新增。按照该区规划,东部作为发展新区,教育资源将随着东部建设的加快而处于发展期。每年新增入学适龄儿童数为467人,12年将新增在校生5604人,规划中将有配套学校与之对应。

2.中部区域教育资源将出现紧缺。中部随着高品质的生活服务区的发展,高、中档住宅楼的开发,加之每年新增入学适龄儿童数为193人,无论对教育资源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有较高要求,对教育需求量将明显增大,中部教育资源将面临紧缺。

3.西部区域教育资源将出现富余。西部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居住人口的减少,而该区域教育资源占该区现有总量的53%,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丰厚,能吸引部分中、东部区域的适龄儿童,但由于交通问题,该区域教育资源将面临富余。

(二)规模、效益存在一定的问题。

1.学校规模普遍偏小。由于该区处于城市黄金地段,加之大部分学校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定址,后来一些学校虽有扩容,但大部分学校没有能得到扩展,造成如今该区学校规模普遍偏小,难以形成和发挥规模效益。

2.教育结构不够合理。该区教育总体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哑铃”型的格局,初中在该区整体教育呈“瘦腰”状况,该区5所初中规模均较小。高中教育的整体“盘子”显得较大,但每所高中的“盘子”又较小。职教规模虽较大,但招收本区域内的学生偏少,每年只有100多名。西部地区的小学靠得太近,学区内学生不足,使得学校很难“吃饱”,只好以“小班化”的名义勉强“过日子”。

3.各学校教职工普遍超编。该区总超编775人,2009年实施绩效工资后,每人以平均7万元人头费,5千元办公费计算,该区仅此项就多支出5662.5万元。

(三)优质教育资源不够充分。

该区5所普通高中虽然都是三星级以上的学校,但所在城市名校多,竞争激烈,使得该区的这些学校始终难以实现更大的跨越,与名校有一定的差距,另外,该区也没有在该市有较大影响的初中,初中成为制约该区教育发展的瓶颈。

从该市区教育资源配置情况,我们可得出如下结论:

1.城市区域教育资源分布不合理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发展变化的过程。

2.城市区域教育资源效益不高与学校规模过小有关。

3.城市区域教育结构不合理与城市布局调整有关。

4.人力资源富余与人事制度改革至今还没有形成教师“能进能出”的工作机制有关,有条件、有办法的教职工都往城市涌,导致城市超编情况日趋严重。

三、合理调整城市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建议

尽管教育有长期的发展规划,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使得教育布局与结构始终处于动态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才能根据其变化的客观规律,准确地把握城区教育布局与结构的调整。据此,有如下建议:

(一)运用全新的经营管理理念指导教育资源配置,努力使区域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

绩效工资的实施,给教育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活力,绩效将进入到整个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给

整个教育领域带来全新的视角。由于基础教育由国家承办,属于政府“买单”的范畴,因此,如何将政府投放在基础教育上的教育资源用好,提高其运作效能十分重要。从这一角度来看,教育内部引入市场化的特征逐步地凸显出来,用经营的理念管理教育资源将成为区域教育发展的必然和首选。

(二)进一步明晰调整城市区域教育结构的总体思路,形成更加合理的教育布局蓝图。

要从战略的高度考虑城市区域教育的发展问题,结合各地普遍都在制定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契机,依据城市区域建设和人口分布变化趋势,运用科学发展理论,按照“立足当前,长远规划,稳步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从宏观的视角,突出均衡发展和错位发展这两大发展元素,进一步优化城市区域教育结构与布局,盘活现有教育资源,缩小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差距,形成布局更加合理,校舍面积扩大,办学条件提升,办学特色鲜明的城市区域基础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格局的新蓝图。

(三)按照政府对教育应尽的责任要求,形成多渠道教育发展路径。

教育行政部门应主动思考和尝试多种路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区域内学校效益最大化,从这一角度来看,引入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机制成为区域教育发展的必然。区域学前教育可按照“发展民办园,巩固公办园”思路,今后城区小区配套幼儿园,可全面吸引社会力量办学,加大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办学机构兴办幼儿园力度,提高民办幼儿园的竞争力,形成公办民办幼儿园相互竞争、共同发展提高的格局;义务教育以高位优质均衡为目标,适当引进优质民办教育,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分布更趋合理;高中教育虽然以政府办学为主,亦可探索多样化形式办学,与国内外办学机构联合办学,走多途径办学之路;大力推动职业教育与企业结合,与市场对接,为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搭建舞台,构建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打破年龄界限,职校除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之外,还可招收成人进行职业培训。在确保对户籍人口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基础上,打破户籍和地域界限,对符合条件的且已完成义务教育的外地在城市打工民工子女,试行“订单”方式进行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并实现培训成本补偿。

(四)依据城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定位,合理调整基础教育布局与结构。

按照城市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调整教育结构,以“大力发展新区,合理调整高品质生活服务区域,优化整合教育密集区域”的具体思路,盘活现有教育资源。从该区教育现状来看,“西部”处于老城区,寸土寸金,将规模过小或相距不足500米的学校撤并,置换出的资源用于该区中部学校的扩容和品牌学校的建设。该区“东部”属于开发的新区,从目前规划配套的学校来看,布点多、规模偏小,因此,应综合考虑人口变化、学龄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特点,主动适应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新要求,在服务半径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做大学校规模,减少布点,并考虑民办教育的发展,为其预留发展空间。

中班区域活动总结篇(3)

一、创设班级特色区域,扩大幼儿交往的范围

1.班级区域互通有无,激发幼儿的跨班兴趣。

我们要求每个班级设置1个~2个其他班级没有的游戏区域,用以吸引其他班幼儿的积极参与。如有的班创设了时尚手工区和十字绣区,有的班设置了科学实验区和童话故事表演区。幼儿跨班游戏时,总是首先选择那些自己班级中没有的区域。

2.区域材料具有层次,适宜幼儿的不同水平。

在跨班区域游戏中,常常出现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孩子或者是不同年龄班的孩子同时参与同一个区域的活动。为了使在同一区域中的不同游戏水平或不同年龄的幼儿都能顺利地开展游戏,需要分层次提供游戏材料,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每个区域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如在大班的数学区,我们投放的材料可以让中班幼儿根据物体的一维特征进行分类,按数或点卡取物,按规律排序,比较物体的粗细、长短、大小、宽窄等。大班幼儿可以根据物体的二维特征进行分类,进行数、点卡、实物之间的匹配,按物体的特征进行数的分解和组成,并进行加减计算,用自己的方法测量物体的粗细、长短、大小、宽窄,认识整点和半点并记录。

3.跨区游戏分步递进,顺应幼儿的游戏水平。

我们先组织开展的是平行班级的跨班区域游戏,因为幼儿对平行班的教师和幼儿相对熟悉,班级环境也相似,有助于幼儿走出自己的班级,参与跨班区域游戏。当幼儿初步接受和认可了跨班区域游戏后,再开始组织开展异龄班之间的跨班区域游戏。另外,在开展幼儿跨班区域游戏的初期,我们要求幼儿每次只选择一个班级的游戏。在这个班级里,幼儿可以自由更换游戏区域。随着幼儿能力的提高,我们再扩大幼儿选择班级的范围。

有的幼儿比较内向、胆小,最初不愿意走出自己的班级,我们就让他们留在自己班里游戏。因为在自己班的活动区域里,他同样也会接触到来本班游戏的其他班幼儿,我们鼓励和引导他们与新朋友一起玩,慢慢地再到邻近的班级去玩,最终这些幼儿都能参与跨班区域游戏了。

二、开展跨班区域游戏,积极促进幼儿交往

开展跨班区域游戏的目的在于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促进幼儿的交往行为,特别是学习与陌生同伴的交往方法。在开展跨班区域游戏的初期,我们发现,幼儿走出自己的班级后,他们的玩伴范围并没有扩大,只是换了一个班级在游戏而已,玩伴还是以自己班幼儿居多,我们采用以下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1.激发幼儿交友的积极性。

根据幼儿好胜的心理,幼儿园开展了评比活动“看看谁的朋友多”,鼓励幼儿在跨班区域游戏时主动去结识其他班级的玩伴。跨班区域游戏结束后,教师请幼儿把新结识的朋友带回自己的班级,介绍给本班其他幼儿。就这样,幼儿在跨班区域游戏中交朋友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中班区域活动总结篇(4)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0年幼儿园园长年终总结范文

转眼间,一个学期在忙碌而紧张的工作中不知不觉已悄然而逝。本学期,我园认真执行《纲要》、《指南》,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___幼儿个体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主动的人格发展,为其打下良好基础。本学期在全园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努力完成各项工作,取得一定的进步和成绩。现将幼儿园园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师队伍建设

本学期我们注重树立良好教师形象,带领教师观看《最美教师》视频、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___市实验幼儿园园长的事迹。通过学习使教师们明白了要做一个好教师必须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要尊重每一个孩子;一个受孩子和家长信任和喜爱教师,必定是有良好师德教师,每一个教师都应为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而不断努力。

二、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是幼儿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我们坚持按级负责,明确分工的原则,积极主动地做好安全工作。通过定期学习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通过定期检查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努力做到防患。每一季度举行一次全园安全演练,让幼儿掌握安全逃生的技能。

三、保教工作

___本学期幼儿园___教师们认真学习《纲要》、《指南》的精神,并要求教师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各项活动。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本学期我园开展镇教研课、园内教研课,以及___周岁以下教师每人一节教研课、创意小游戏活动评比等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学习、展示的平台。

3.开展形式多样的区域活动。本学期儿园各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本班教育教学总目标和主题进展需要,有目的、有步骤、逐步铺开的提出各阶段的区域活动目标。开学初,各班根据上学期幼儿活动区的活动情况,先让孩子练习按标记摆放玩具;在孩子能够熟练的将玩具按标记摆放时,再分组去玩各个活动区的玩具,建立这个区的玩具只能在这个地方玩的概念,最后在全面铺开,让小朋友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活动。这样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建立区域活动的常规。同时在活动中注重引导,鼓励幼儿探索、发现,引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促进幼儿发展。同时,我们能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反思与调整,使整个区域活动呈现阶段性、连续性,从而提高区域活动的质量。___月份举行了园内区域活动观摩评比,小五班、小三班、中一班、中五班、大三班、大六班的区角活动,受到全园老师的一致好评。

4.重视幼儿的体育锻炼。我园利用早操、户外活动、集中游戏等形式,激发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得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并从中体验运动的乐趣。

四、教研工作

本学期我园继续把《幼儿园教育纲要》和《指南》作为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和指南,加强课题的研究工作,教师们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在___教学活动中教学的形式多样化,观察了解幼儿、尊重幼儿的需要变得主动了,尝试创新的多了。同时,我们采取分小组分专题继续进行研讨,___和分组教研活动十多次,开展园内观察及评课活动六次,不断提高教师们的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本学期有十多名教师参加了省学前教育学会的论文评比。

五、家长工作

本学期我园的家长工作继续把做好班级家长工作作为基础,如每月出一版“家园联系栏”、教师们有计划地家访、随访等等;还通过召开家长半日活动开放、亲子活动、校信通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听取家长们的意见和建议。学期结束向家长举行全园幼儿综合能力汇报会,提高了家长对我们的满意程度。

总之,孩子的快乐成长,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家长的满意信任,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缺憾和收获都将激励我们不断努力,继续进取,使我们的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中班区域活动总结篇(5)

本学期,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师发展为本,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推进幼儿的素质教育,力求发挥好教科研的先导作用,深入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力求使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充分挖掘家庭、社会资源,使我园的教育

教学在稳步中不断发展。

二、工作思路

依据教体局工作重点和园所自身的发展需求,以研究教学与研究幼儿一体化为基本思路;以园级教研和各教研组的教研为依托;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常态教研为重点;将教研与科研、培训相结合,平行班教研与特色组教研相结合,各领域教学策略研究与特色教师的培养相结合;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性,提高教师专业意识和能力,提高我园保教质量。

三、现状分析:

1、在教研组建设方面,大家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同伴互助效果明显。本学期将继续深化项目研究,在园本教研制度和文化建设方面总结经验成果。

2、在队伍建设方面,教研组长由召集人、组织者逐步向专业引领者转化,在教研活动中能在不同程度上发挥着组织作用和专业引领的作用,但教研组长的专业能力与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骨干教师队伍初步形成,但各领域的首席教师还不成熟;青年教师进步较快,创新意识强,但还需加强日常教学的各项基本功。本学期将加强研修,促进各领域领军教师的凸显。

3、在教研组织形式上,将园本教研与平行班组教研以及课堂集体教学相结合,既满足日常教学所需,又引领和支持教师进行专业研究。本学期将继续延续这一做法,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提高活动实效。

4、在教研内容上,从制定教研计划入手,以研究教学策略为抓手,将教研工作指向“真问题”,提高了教研的实效性。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缺乏对幼儿学习特点的了解。本学期继续将教学策略的研究作为园本教研的落脚点。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自我反思,将研究教学与研究幼儿一体化,从研究教材教法走向研究幼儿的学习,在对幼儿学习的研究中获得教育智慧。

5、在教研成果的总结与提升方面,各年级组结合自己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意识到要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幼儿的学。有的组思路清楚,从本领域不同年龄班幼儿的关键经验出发总结教育策略;有的组内容丰富,从幼儿发展特点出发,总结出不同年龄班提问设计的方法。

四、本学期教研工作重点:

(一)加强全园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

1.为教师提供理论学习的机会,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优秀的幼儿园参观学习,定期开展园本培训活动,通过同伴互助、交流切磋让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2.鼓励教师多阅读有关幼教专业方面的书籍,经常上专业网站查阅有关幼教方面的教育信息。我园将积极鼓励教师学习提炼经验,升华理论,把所学理论与自己教学实践相结合,积极撰写经验文章向杂志和网站投稿,并能获得奖项。

(二)以游戏化教学为契机,深化课堂集体教学实效

1、开展园级以体育游戏为主线的身体锻炼活动。

体育游戏是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完成幼儿园体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体育游戏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对身体锻炼的兴趣,让幼儿掌握各种基本动作的技能技巧,全面发展幼儿的身心,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本学期将在各年龄班的户外身体锻炼活动中开展走、跑、跳、投掷、攀岩和钻爬等户外体育活动,内容上将根据各年龄班的不同要求进行活动。在户外活动中,各年龄班选择不同适合本年龄班的活动内容,并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

2、开展园级的集体数学游戏教学活动。

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有许多内容都可以通过游戏来完成。当教师能巧妙地借助游戏情节,将数学的目的和内容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也就是说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心理满足的同时,要让其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运用数学,这将对幼儿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从而使幼儿喜爱数学,期盼进入数学游戏中。本学期将以各年龄班为单位开展集体数学游戏教学活动,采用理论学习-课堂实践-评课、研课的方式进行。

3、开展园级集体语言游戏教学活动。

幼儿园语言游戏这是为幼儿提供了语言运用的环境。这种特殊形式的语言教育活动,具有游戏的特点,能够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在活泼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达到发展语言的目的。在幼儿园语言游戏中,游戏的形式与发展语言的任务有效结合,构成了“教学游戏化、游戏化教学”的特点,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本学期将以各年龄班为单位开展集体数学游戏教学活动,采用理论学习-课堂实践-评课研课的方式进行。

4、开展园级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以其独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园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当前幼儿园要实施《纲要》提出的"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区域活动所具有的自选性、自主性、小组活动,教育价值依托于操作材料、情境和相应的活动中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更多的只能是以间接的方式来进行。本学期,将对全园的区域活动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时间和内容上的调整,将原来的一周一次的区域活动时间改为每周三次,在内容上提倡多元化,不再局限于桌面操作材料,增加区域活动的多元化内容,并提倡增加对废旧材料的使用,还将开展全园的活动展示活动。

(三)以课堂教学质量为抓手,以提高课堂有效性,优化一日活动质量为目标,加强课程管理,开展园本研修。

1、在课程管理过程中关注常态教学,保教管理人员通过听“随堂课”、“ 自荐课”、观察选择性活动组织情况,随查教师备课、教学反思、工作日志、《幼儿成长档案》、教育随笔等案头资料,全面掌握教师一线工作的真实情况做好及时的评价和指导。

2、立足我园身体锻炼、语言和数学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抓好园本研修。

借助本园经验型教师在身体锻炼、数学和语言教育领域的专业引领作用,实施身体锻炼、数学和语言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研究,以提高我园身体锻炼、数学和语言教学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计划性。

3、做好班级特色工作。进一步开展班级特色工作,每班在原有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特色教学计划,并在计划的指导下认真组织活动并逐步形成班级特色教育的积淀。

4、保质保量的开展区域活动。在科学合理的计划指导下,形成一定的具有班级特色的区域活动长效机制, 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内在优势,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四)加强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1、年级组教研以课题或小专题的形式入手,要求人人参与活动,使每个人都成为小专题的研究者,在研究中做到了研究深入,操作务实,资料规范完整,教学研究、教学实录、研究随笔、观察记录、经验文章和论文等都围绕研究主题、体现研究过程。

2、立足园本特色积淀和当前课程改革实践与幼儿发展的需要,在专家指导下做好科研课题的开题工作。

(五)加强教师反思能力,构建反思型教师角色。

1、通过理论培训和指导,使教师们掌握教师反思的方法和策略,从而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

2、以课堂教学为出发点,通过每月撰写教学反思、特色教学心得和教研体会以及学期末教学经验会等形式,切实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六)切实发挥好示范园的辐射影响作用

1、组织一次送教下乡活动,传递我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经验与做法,指导民办园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与环境区域创设工作。

2、接待各级幼儿园教师的来访、咨询、参观。

3、继续做好与嘉禾、永康、宝迪乐和快乐宝贝幼儿园定点帮扶工作,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明确帮扶工作重点,拟定帮扶 工作计划 ,采用邀请来园参加观摩研究讨、网上研、训资源共享等方式,及时传递双方教学实践的经验信息,取长补短、互助提高,真正实现携手共进。

4、认真做好各级教师的培训和幼师实习、见习生的培训指导工作。做到培训工作有计划、有要求,明确业务骨干教师的培训职责与要求,抓好培训双方人员管理,保证外培工作实效。

(七)开展教师主题沙龙活动

注重创设宽松的教研活动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园本教研活动,促进教研质量的提高。每月一个主题,请在美术方面有特长的教师担任活动的发起人,组织教师教师进行主题沙龙活动。

五、每月重点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在全园教职工会议上,传达教研计划,明确本学期教研任务。

2. 各平行班组长制定本年龄班活动计划。

3.启动园级教研活动:数学游戏、体育游戏和语言游戏。

4.平行班组小教研活动。

5.师徒结对仪式

6.教师主题沙龙活动。

十月份:

1. 园级教研活动:数学游戏、体育游戏和语言游戏课堂实践活动。

2. 平行班组小教研活动。

3.区域活动展示活动。

4. 教师主题沙龙活动。

5.有经验教师(骨干教师)教学活动展示。

十一月份

1. 园级教研活动:数学游戏、体育游戏和语言游戏研训活动。

2.平行班组小教研活动。

3.教师主题沙龙活动。

4.送课下乡活动。

十二月份:

1.园级教研活动:数学游戏、体育游戏和语言游戏研训活动。

2.平行班组小教研活动。

3.教师主题沙龙活动。

一月份:

中班区域活动总结篇(6)

一、提供适合的场所以及丰富的区域材料

1.创设幼儿区域活动场地

场地是幼儿做游戏必备的空间条件。幼儿园的室内室外都应该有相对固定的区域活动的场地。目前我们有不少的幼儿园活动室空间不宽敞,教师应根据本班活动室的条件,因地制宜地设置活动区。

如,可充分利用室内墙边、四角设置活动区,门前、楼道的场地在保证安全和不妨碍通行安全的前提下也可以加以利用。教师可运用架子、柜子或其他物体隔离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形成封闭或开放的空间,还可以通过地面不同的颜色、图案或质地来划分不同的区域。

2.因地制宜设置活动角

一般来说,活动区设置有角色游戏区、积木区、益智区、图书区、美工区、科学区、音乐表演区、玩沙玩水区。通常依班级幼儿数来提供活动区,30人左右的班级设5~6个活动区为宜。每个活动区的最佳容纳量是5人。幼儿园可以考虑设置固定的区域,如角色游戏区、积木区、图书区等,也可以设置依计划、主题、幼儿兴趣需要或季节等情况变换调整的区域,如美工区、音乐区、玩沙玩水区。

3.提供适宜的区域材料

(1)多样化。活动区的种类确定下来后,教师就应选择、收集适当的活动材料,这是十分关键的一步。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部分逼真的玩具,如娃娃、餐具、听诊器、注射器等。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教师可以多提供些自然材料、废旧物品及半成品等,其中,半成品更有利于幼儿在区域游戏中以物代物。

(2)层次性。我们要通过不断投放不同层次性材料、不同难度内容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求,并给予幼儿新的挑战,以维持幼儿的探索兴趣。教师应充分考虑“一物多用”,注意不同年龄段材料投放应各不相同。

二、加强对区域活动规则设计的指导

首先,教师要使幼儿了解规则的作用,将区域规则的建立作为其自身的需要,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共同建立规则,并认真执行、遵守。对小班幼儿,要注重规则的建立,帮助幼儿掌握进区域的规则;对中班幼儿,要以启发幼儿想办法、定规则为主,采用各种比较巧妙的方式促使幼儿较自觉地去遵守规则;大班的幼儿可以自行商议和制定区域游戏规则,尝试轮流当区域管理员。其次,从实际出发建立规则并随活动开展逐步调整完善。幼儿参与制定的规则如果不能帮助区域活动正常开展,那么就是规则出现了问题。最后,在规则建立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行为训练与道德意识统一起来。

三、加强对区域活动过程的引导

1.对区域活动开始环节的引导

在幼儿区域活动开始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活动的选择,帮助幼儿协调各活动区人数。教师可以先介绍材料,提示或建议活动方法,启发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醒区域规则,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区域活动。

2.对区域活动指导的过程

首先,启发引导,善于发现和帮助幼儿拓展活动主题。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活动的需要,适当启发幼儿活动的动机,帮助幼儿学会确立主题。其次,巧用环境的创设和有效利用,促进幼儿的发展,让区域环境体现教育新理念,突出幼儿主体地位,充分利用环境的暗示作用,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再次,判断介入的必要性,掌握介入的时机适时指导。教师要尽量减少干预,要在全程细致观察的基础上,确认干预的必要性,应找准时机、自然介入、适度点拨,保证幼儿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最后,关注差异,有针对性地及时指导。教师对各区指导的侧重点应该有所变化:小班应着重激发幼儿兴趣和良好的情绪,能使其积极投入区域活动;中班区域的指导应该侧重社会交往能力;大班应侧重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结束环节的指导

活动结束时应有明确的信号,让幼儿迅速明确整理打扫的任务。在整理和打扫的时间里,幼儿在教师的组织下,要对操作材料进行分拣、分类、归位、倒出、装进等整理工作。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自发地进行交流,积极地表述情感,共同解决难题,共同分享快乐,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表现、交往和学习的机会。

中班区域活动总结篇(7)

一、根据年龄班特点创设区域活动场地

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能力、需求、自我控制、习惯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不同年龄应创设不同区角活动的环境。

小班幼儿能力表现差、需求问题较多、自我控制能力也差、班级人数多无法照顾到全面,幼儿在教师身边有更多的安全感,因此我们对小班幼儿的区域活动场地创设的原则是在老师视线范围内,便于教师观察和照顾幼儿。

中班幼儿能力表现比小班幼儿明显增强、需求问题也相对减少、自我控制能力有所进步,遇到问题不会表现害怕或马上放弃,但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遇到问题开始会尝试解决,但解决的方式差,一旦不成功马上选择放弃,转向其他活动,我们根据园舍的特点,修建小阁楼并注意教师的观望角度,充分利用活动室的走廊增设活动区域,教室与走廊用钢化玻璃进行分隔,根据活动内容需要还提供高于幼儿视线的屏风。

大班幼儿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能自己协调解决需求问题了,自我控制能力有所发展,独立性也相对增强,也喜欢有独立的空间,特别是增设阅读区、表演区后,也要求有相对独立的环境,根据园舍特点,我们在活动室修建个小阁楼,充分利用楼梯下、阁楼旁、阳台上、卧室间、走廊外等多余空间,将这些场地创设成为区域活动的场所,同时将大型玩具柜分割成便于幼儿取放玩具的小矮柜,矮柜的高度低于幼儿的身高,既便于幼儿自我管理、收放玩具,又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活动分开,成为一个个独立的、开放的、自由的活动区。

二、根据年龄班特点选择区域活动的内容

幼儿年龄不同,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事物的兴趣点与关注点、发展目标定位等也有较大的区别。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区域活动内容时要从年龄班的特点出发关注内容的适宜性。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比较缺乏,关注事物的外在特点,具有好模仿的特点。我们把教育目标锁定在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学习简单的技能,培养良好的习惯(持续对区域活动的关注,坚持做好一份工作、物归原位等)方面,内容不宜多。我们在小班常设区有娃娃家、生活操作区,以丰富幼儿生活经验与培养孩子物归原位为主线。在娃娃家我们开设有《叮叮的家》《■■的家》《咚咚的家》,每个家的装饰以小班教学目标中“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为背景,提供可爱的娃娃和精美的锅、勺、碗、盘等,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家的温馨。美工区、数学操作区、玩具区、自然角作为流动开放的区域,根据每个月的活动目标为主线,结合本班幼儿特点来调整不同的区域内容与提供不同的玩具材料。

中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区角活动的经验,初步养成了较好的活动习惯,能做到物归原位,对事物的关注时间有所增加,但坚持性不强。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我们在小班目标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孩子活动的质量,发展活动的内容与情节,开始在区域活动中增加与教学目标有关的活动内容。娃娃家、生活操作区的内容相应减少,常设区中加入阅读区,在美工区、数学操作区、玩具区、自然角的基础上,增设科学区与表演区,作为流动的区域内容随着目标内容、孩子兴趣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如:《娃娃家》中小宝宝哭了,让孩子们讨论“宝宝为什么哭了?”“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办?”引导“爸爸、妈妈”带小宝宝到公园玩,到医院看病等等,增加角色区之间的交流活动。在中班我们开设阅读区将语言活动的内容儿歌或儿童诗《拍手歌》《圆圆的春天》图谱、续编故事结尾《恐龙妈妈藏蛋》或故事连环画放入阅读区让孩子独立阅读,孩子们对有所熟悉的读本特别感兴趣,在阅读区常常有许多孩子独自津津津有味地讲故事、念儿歌。

大班经过中小班的培养,幼儿独立性大大增强,求知欲与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开放的区域活动的内容也相对增加,活动内容、层次性也不断地增进,学习性区域活动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在大班我们将目标锁定在养成幼儿独立思考与操作的习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区域活动的内容与主题活动的有机整合。

三、根据年龄班特点投放区域活动材料

区域活动的材料承载着教师的期望和智慧,是吸引幼儿注意、帮助幼儿学习、引导幼儿互动、延续幼儿兴趣的媒介,活动材料的投放是否适合本班幼儿操作需要是区域活动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小班幼儿具有直觉形象思维的特点,喜欢模仿,材料是否有趣与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有直接关系。这时期的幼儿注意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材料过多过杂也是干扰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要求我们提供给小班幼儿的材料色彩鲜艳,形体可爱,目标指向单一又便于孩子操作的材料。而且,小班幼儿交往能力较弱,比较自我,不善于合作,我们给小班幼儿提供材料尽量采用一个托盘放置一份材料的办法,同时材料放置在固定的地方并一一对应,养成孩子良好的区域活动的习惯。

中班幼儿随着身心的发展,思维的有意性增强了,儿童对周围的生活更熟悉了,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见到了新奇的东西,总爱伸手去拿、去摸,他们会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探索、去了解新鲜事物,外界的干扰也有所减弱,从事某种活动的时间也较以前延长,还常常喜欢寻根刨底。因此,我们在给中班幼儿提供材料时要注意物品的操作性,提供些低结构化的材料让孩子们听、摸、动,通过积极动手参与活动,探索材料中所含的教育因素,初步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如动手区中的玩“夹食物喂小动物”游戏,我们提供给幼儿不同大小、形状、软硬的“食物”,幼儿一开始出现的是重复夹、喂的动作,然后孩子们通过不断地与材料互动,探索出材料中的不同,后来把一筐食品全倒入“小猪”的口中,从不同角度将大小、形状、软硬不同的食物夹出来,并分置于不同的小盘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