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计算机教学计划

计算机教学计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25 18:24:34

计算机教学计划

计算机教学计划篇(1)

    1、根据电脑科的特点:技能性、实践性强,知识专业且深奥。

    2、根据大纲要求: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电脑基础知识和一些基本技能,培养兴趣。

    3、根据学校工作要求及电脑科课时规划:一周只有一节电脑课。

    4、教学过程中既育人也要提高自己。

二、计划达到的目标和完成的任务

    第一:在这一学期要让学生掌握开关机,会自己进入键盘练习环境。

    第二:在这一学期要让学生掌握电脑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如:电脑的历史,发展过程,电脑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的安全知识等。

    第三:发现和培养有潜力的学生。

    第四:自己也有一定的提高。 

三、完成计划的措施及方法步骤

    1,根据电脑科的特点和学校的要求备好每一节课,吃透课的内容,将专业深奥的知识转化为口语化的语言,把知识讲明白。

    2,电脑科实践性很强,在教学的过程中安排好理论讲解和上机实践合理配合,上机时间要稍多一些。这一学期上机内容重在培养兴趣和熟悉键盘。

    3,在教学过程中要发现有特殊潜力的学生,组织兴趣小组,增加练习的时间,培养兴趣加深对电脑的了解和知识的掌握。

计算机教学计划篇(2)

关键词:卓越计划;实践教学;软件工程

1 背景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P—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从培养目标上看,国家对“卓越计划”有明确的要求: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从这里可以看出,“卓越计划”对人才培养有很明确定位——培养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这里主要强调了两个方面:高质量和工程型。

对于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是加深理论知识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实践教学是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软件工程“卓越计划”中,实践教学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但是许多教学工作者却对“卓越计划”中的实践教学和社会上的软件开发培训班混为一谈,把卓越计划班办成了实训班,这显然违背“卓越计划”的宗旨。本文将就软件工程专业如何定位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如何围绕“卓越计划”培养目标的两个主题开展实践教学,进行一些分析探讨。

2 实践教学特色

从层次上着眼,我们强调“高质量”人才培养。在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同时,要区别于社会上的一般性应用培训班和速成班。

目前我国计算机行业从业人员在实践能力培养上,除了实际工作锻炼途径外,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个是社会办学的短期培训班,一个是本科教学中逐渐加入的少量工程实践课程。但是“卓越计划”学生的工程性、实践性能力培养,不同于一般实用培训班,它需要培养高层次的、有良好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针对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就是要培养能参与项目的高水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要培养能够综合应用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高级人才,要培养程序员,也要培养软件设计人员,更要注重学生学习性、发展性的培养。

从工程型着眼,我们应该注意区别于传统本科生的培养,把教学重点放在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注重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结合,加强具体技术、技巧、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项目意识。

计算机软件工程“卓越计划”班在强调实际项目实践的同时,也注重相关理论内容的讲解,让学生不但知道在实际项目中应该怎么做,还要了解为什么这样做。例如,针对面向对象的需求分析,我们不但要讲明进行需求分析的具体方法和技术,还要讲明该分析方法对需求跟踪、变更控制的重要性。又比如许多程序员由于在学校没有接受过详细设计的教育,在项目中常常不经过设计直接进行代码编写,这在实际项目中是不可行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讲明详细设计的方法,还要讲明详细设计对软件测试、项目组织、代码维护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自觉地进行学习。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以一个实际项目的运作为主线,讲解时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工具、方法、技巧各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实用性培养,同时重点培养管理和设计能力,在理论上有的放矢,强调理论的适用和适度。

3 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水平和工程素质。技术能力水平是指一个软件工程师对所从事工作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包括系统规划能力、概要设计能力、详细设计能力、编码能力等;工程素质是指其团队意识、工作量估算能力、工作计划制定能力、协调能力、角色意识、环境适应能力、规范遵守能力等。在现代大规模软件系统环境中,工程素质对一个人的成长更加重要。

3.1 技术能力培养

在技术能力培养上,我们将着重培养学生的系统规划能力、设计能力、代码规范编写能力和文档编写能力,其内容包括:

(1)培养学生系统架构规划能力。通过分析一些大型软件项目,让学生了解软件系统架构思路,掌握常用架构的特点,熟悉软件系统架构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2)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在本科教育已经掌握通用模型语言(UML)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加大教学难度和深度,让学生掌握通过面向对象分析(OOA)、USER-CASE和事件流技术进行结构化需求分析,培养学生使用包图、类图、交互图、配置图等进行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的能力。

(3)培养学生编写规范代码能力。正确的代码是指没有语法错误、能完成必要功能的程序代码。高质量的代码是在正确代码的基础上,符合编码规范、便于理解和维护的代码。在企业中,编写高质量的代码是对程序员的重要要求,但在学校教学中缺乏必要的培训,使得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编码质量难以达到工程的要求,企业需要对毕业生进行二次培训。我们要通过真实的企业编码规范培训,让学生在具体的编码规范下进行编程,对学生的编写代码能力进行再提高,使其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4)培养文档意识和编写能力。能编写程序代码,却无法撰写必要的文档是许多软件从业人员的通病,也是我们教育的缺失。我们拟通过分析软件企业大量真实的文档模版,让学生熟悉这些文档材料的内容,理解文档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掌握基本文档的编写方法和技巧。

3.2 工程素质培养

在工程能力培养上,我们将着重让学生了解企业典型的项目管理模式和开发过程,培养学生制定并遵守计划的能力,锻炼学生角色意识,遵守并制定技术和工程接口,其内容包括:

(1)了解软件项目管理的先进模式。在学习现代项目管理基本思想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先进的世界软件项目管理模式和案例,主要包括:CMMI、ISOl5504、ISO2001(软件业行业)等,熟悉这些模式的基本思想和应用实例,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在实施了相关的管理模式后,一个软件企业开发流程规范对每一个员工的要求,以及这些要求的意义和合理性,从而使其将来就业后能够理解所在公司的相关制度并自觉遵守,尽快融入开发团队中去,也为将来进一步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2)虚拟企业环境,模拟真实的项目,培养学生的项目意识。要让学生在公司严格真实的规范下,完成任务分解、任务规模估算、工作量估算、制定任务网络图,从而完成项目计划的制订。

(3)按照计划,通过一个项目的完整生命周期培养学生角色意识,规范模块接口,完成设计文档,提高软件设计能力;同时提高学生控制个人时间、制定个人工作计划、正确估算工作量、个人BUG分析能力。

4 实践教学实施方式

“虚拟企业环境,模拟实际项目,创新教学模式,坚持学和练同步走的策略,培养高层次实用人才”是对实践教学实施方式的总结。

实践教学是建立在基础技能教学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并不是简单地由一门课来完成,而是应当由多门课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从内容上看,该体系应当覆盖一个项目的完整生命周期,而需求获取、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等各个环节,着重在各个阶段锻炼学生,提高学生项目整体技术能力。基于“构建主义”教学指导思想,本节我们详细讨论卓越工程实践教学的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以学生为中心。实践教学的特点是老师讲的少,学生做的多,因此实践教学要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就是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虚拟项目中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根据自身在项目开发行为中的结果,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应用不同知识,完成整个项目,从而积累项目开发的实际经验和教训。

(2)强调“情境”的重要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需要有一定的应用场景,即与“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来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进而把它应用到情景中去,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新的知识。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老师不能提供生动、丰富的实际情境,使学生难于掌握和应用新的知识,即不能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实践教学中,老师要尽量收集各企业的管理资料作为实践教学的教学资料,根据科学的管理思想,按照企业的实际运作模式,在实践教学的课堂上要尽量再现真实的企业项目运作环境和管理流程。我们要按照一个公司真实的管理方案,形成一个虚拟的项目,以此项目完整生命周期为主线组织内容,按照企业软件项目开发典型过程组织教学。各门实践科目要系统化,每一门实践课可以覆盖一到多个阶段,各课程既有各自任务,集成在一起又是一个完整的项目,教师通过剖析示范项目,引导学生逐步完成项目。在实践教学课堂中,除了纪律上的控制与支配外,在学习和实践的行为上则应给学生更多的主动与自由。

我们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可邀请软件企业的实际项目开发员工,进行现场教学,介绍相关经验,组织学生去软件企业参观学习,体会项目运作的实际环境,提供多种自学资料,给学生提供信息资源。

学生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实践教学中,要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团体意识、协调意识。

(3)在实践教学设计中,完成项目目标是高于一切的,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我们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和知识的应用者,把学生能应用自己所掌握知识解决规定的问题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紧紧围绕“完成项目”这个中心展开,不论是学生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还是教师辅导,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从属这一中心,都要有利于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为了保证学生遵守企业项目运作的过程,可以将总目标分解为各个过程目标,引导学生有序完成从需求分析到集成测试的各个环节的相关工作。教师按照企业项目考核体制,参照任务提交物质量、计划执行情况、文档编写情况等,制定成绩考核体制,激励学生参与项目。

计算机教学计划篇(3)

关键词:计算机体系结构;教学方式;课程内容;卓越工程师

作者简介:李旎(1978-),女,浙江温州人,湖南城市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吴宏斌(1964-),男,湖南益阳人,湖南城市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湖南 益阳 41300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1-0079-01

2010-2020年,中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用10年时间,培养百万高素质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人力资源优势。“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就第三点,以“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为例,提出了从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两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以提高学生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一些探索。

“计算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和必修课程,覆盖了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结构、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路基础等方面的内容。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整机系统的概念,提高学生从总体结构的层次来理解和研究计算机系统的能力。

“计算机体系结构”不仅是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程之一,也是其他计算机类考试的必选内容。目前的计算机类考试主要是以下两种:软件水平考试,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IT认证考试。无论哪种考试都涉及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内容。比如,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就要求学生了解各种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特点与应用(SMP、MPP等),构成计算机的各类部件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实现性能计算(响应时间、吞吐量、TAT),性能设计(系统调整、Amdahl解决方案、响应特性、负载均衡)和性能指标(SPEC-Int、SPEC-Fp、TPC、Gibson mix、响应时间)。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计算机体系结构”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对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分析、计算和设计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发现这门课程存在内容抽象、语言枯燥、学生难以理解等问题,因此教学难度大,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为了做好“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的教学,培养出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我们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从教学方式和课程内容两个方面来改进课程教学。

一、教学方式的改进

1.启发式课程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先给学生设置悬念,然后再讨论需要讲解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Nancy M.Dixon指出:我们能够记住所听到的10%,所看到的15%,边看边听的20%,做的10%,积极去做并得到响应的80%,给他人讲授的90%。所以,在常规教学中,学生能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需要创造情景,使学生积极地做并进行响应,若能转换成学生自己也能讲授的程度则更好。教师经常要求学生自问:如果自己是老师,会怎么讲这些内容,并要求在学生之间互相扮演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讲述课程内容。如在讲述流水线技术的过程中,笔者先向学生提出:为什么要采用流水线技术,怎样实现流水线,它与工程上的流水线有何相关。课堂中,首先以经典的五段式流水线为例,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个问题;然后,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最后,由他们推出一位学生做总结性的发言。现场气氛活跃,课堂效果非常好。在期末考试中,关于流水线方面的知识,大部分学生均拿了满分。

2.量化分析教学

培养从总体、系统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计算机体系结构”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这一种能力。“计算机体系结构”一般安排在大学四年级开始,需要学生在学完主要的软硬件基础课程后,从整体系统、总体设计的角度来理解和研究计算机系统,学习如何根据各种实际应用的需要,综合考虑软硬件,设计和构建合理的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中多是抽象的概念和原理,这些内容不被学生理解,且有限的实验环境也限制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如果将研究对象转换成可以运算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是完全可行的,这就是量化分析方法。

前人对量化分析法的定义和特点阐述主要有:量化研究遵循的是实证主义,它应用量的方法以验证假设;量的研究是指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检测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预定的假设。“计算机体系结构”是从整体上研究由处理系统、指令系统、存储系统、信息传输系统构成的有机系统,其目的是设法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对性能的分析主要就是采用量化分析法,将问题简化、精确化和客观化,使抽象的知识也变得形象起来。如在探讨计算机加速比S的过程中,以时间t为标准,比较计算机改进前与改进后的时间比值。实践证明,这样的效果非常好。

二、课程内容的改进

1.“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这两门课程都讲授输入输出系统、存储部件、数据表示等,但“计算机组成原理”作为一门硬件课程主要强调其基本运行原理,而“计算机体系结构”强调性能优化方法;“计算机组成原理”强调其细节,而“计算机体系结构”则强调的是软硬件的分配,及对性能的影响。现在有些专业中,在“计算机组成原理”中涵盖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内容,有些专业则单独开设这两门课程。必须合理划分两门课的内容,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现在,“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主要讲述内容为流水线技术和存储技术,并对嵌入式系统方向的学生加强了存储技术中虚拟存储系统的讲授。

2.强调知识的更新和发展

计算机技术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影响最大的学科之一,“计算机体系结构”知识也在日新月异发展着。近年来多核技术、虚拟机、复杂存储系统和先进互联技术的发展使经典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内容有了很大的更新。怎样运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使这些复杂技术与经典体系结构知识点融合,是教学内容改革的主要任务。

同时,就是同一门课程,不同的作者所编著的教材的内容和侧重点都有很大的不同,如张晨曦所编著的《计算机系统结构》Catch部分,偏重于Catch性能的分析与优化,而李学干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则偏重于Catch系统的结构,且着重描述了虚拟存储器的结构和功能。

所以,教学中既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脱离书本,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有选择性地进行讲授,同时将一些新技术、新知识、新产品以及最新的发展动态,融入课堂教学中。

3.加强实验教学环节

实验是任何科学创新的源和本。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理论课和实验课是教学体系中两个互相有联系的独立环节,要重视实验,决不能把实验课看成是理论课的依附。

计算机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专业,需加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通过实验将课堂和实践结合,改善理论教学枯燥、单调的情况。现在“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实验学时仅8个学时,而很多著名的高等院校如同济大学的实验环节已增加到了24学时,很值得借鉴。

三、结束语

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能否培养出有优秀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最后的关键还要看是否有一个科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探索说明,只有不断改进课程教学,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实现我国的“卓越计划”。

参考文献:

[1]于永斌,徐洁,吴晓华,等.多核时代的“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J].计算机教育,2011,(6).

[2]张晨曦,刘依.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建设计算机系统结构精品课程[J].计算机教育,2007,(12).

计算机教学计划篇(4)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高职学生;企业需求;就业能力;教学计划

[中图分类号] G71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3?0081?02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而从企业方面来看,常常抱怨招不到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通过认真调研发现,主要原因在于高职学生由于在校期间缺乏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导致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效率不高,所以一到毕业的时候就感觉不知所措,不清楚自己的职业取向,也不具备应有的职业能力。为此,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各高校普遍受到重视,但由于起步较晚,大部分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多采用开展讲座、政策咨询、谈话等形式,内容一般是围绕就业政策法规、求职技巧的辅导等[1](240)。较少从学生专业出发、结合企业需求,缺乏针对性,因此较难和学生产生共鸣。

在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过程中,笔者认为,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首先深入企业调研,充分了解企业对各层次人才的岗位能力需求,紧密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制定出满足岗位能力需求的教学计划,同时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到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特点自觉的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此,笔者结合自己所从事的高职计算机类的教学工作谈谈该方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体会与思考。

一、分析职业需求能力,启发学生职业规划发展方向

高职必须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以较强的“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体现其职业性[2](68)。以高职计算机人才所需职业能力调查分析为例。通过对过去几届本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的分析,以及多个信息技术行业企业深入走访和了解发现:企业对高职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一般定位在实践动手能力强、熟悉软件的应用和维护、有较强的沟通和协作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1. 实践操作能力

高职学生首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高职类计算机毕业生大部分从事的岗位是软件测试、系统维护、系统安装、系统调试等等。至于软件设计、系统开发等工作高职学生接触较少。这类岗位主要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很快了解公司各项操作规程,熟悉公司产品的功能特点、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能够帮助企业很好的推广产品,并不要求学生有很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大量的知识储备。

2. 专业沟通技能

高职学生需要有良好的专业沟通技能[3](159)。高职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决定他们很多时候需要直接与客户打交道,因此他们需要有很强的专业沟通协调能力。比如他们应该能够很快发现客户对软件功能的需求,将客户的模糊的表达转换成清晰的计算机描述,也能够引导客户快速准确的表达出他们对公司软件产品的看法或对故障做准确的描述。

3.省略,然后教师提出一个现成的案例,学生综合利用这些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网站建设。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的进行。由于该实训牵涉到多门知识,学生掌握起来有较大的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提出自己的设计思想,导致最终整个任务很少有学生能够自主的完成。这样老师教得累,学生也学不会。通过企业调研发现:目前的企业网站开发基本都是采用成型的内容管理系统(CMS系统),很少自主开发,高职学生需要做的是充分了解客户的建站需求,对网站页面布局进行优化,然后应用CMS系统完成栏目的设置和内容编辑上传工作就可以了。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修改了培养计划,重点放在网站需求分析、栏目设置和网站布局,花大力气讲解Dreamwaver软件应用和HTML语言,数据库的学习也调整为Access,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原理和应用,然后学有余力的同学学习SQLSever数据库。在企业网站开发实训时,重点引导学生自行发现或设计一个案例,认真做好需求分析和网站内容规划,网站建设方案,然后利用内容管理系统开发出自己的网站,最后完成网站测试工作。另外还引导学生完成网站的搜索引擎优化,并进行相关的网络营销。这样学生虽然没有接触网站运行的技术内核,但他能够看到自己完成的软件作品,会很大程度提高他的兴趣。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相关的职业能力,而这些职业能力也正是企业所需要的,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会非常有帮助。

三、职业生涯规划融入教学过程

将职业需求能力融入教学计划后,必须要让所有任课教师充分理解并执行这样的人才培养计划,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传递这样的理念。

仍然以网站建设综合实训的实施为例。教师在实训课程的教学中首先认真向学生讲解如今网站建设的主要流行趋势,以及企业对网站建设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求,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高职人才在网站建设过程中所需要扮演的角色:需求分析、网站设计、内容编辑或网站维护。学生充分了解这几种职业角色后在整个实训过程中不自觉的就会往这几个角色靠拢。整个实训结束之后,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评价,学生在看着自己的作品,不自觉的就会发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所在,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特点加以引导,学生就会逐渐对自己今后从事的岗位有了一定的认识。

四、结束语

职业生涯规划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充分结合专业特点,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岗位能力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将职业生涯规划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提高、职业素质的养成有很大帮助,也能帮助企业获得满足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梁明.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12):240-241.

计算机教学计划篇(5)

计算机教学 基础教育 资源整合

一、职业学院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

1.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软硬资源的不足

目前,依靠网络技术的计算机,已经成为职业院校解决自己的科研问题必备的工具,成为非计算机类大学生的必备素质之一。教育部上世纪90年代末就专门制定了职业院校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计算基础教育的“三个层次”培养模式。即第一层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为主,第二层次的计算机程序语言与软件、硬件基础为主,第三层次结合专业特点的计算机应用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从山东省的各大职业院校看,前两个层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说是很成功的。大多数毕业的大学生基本上操作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和基本编程能力。但是,在第三个层次的培养上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校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整体效果并不够理想。主要原因是专业规划不够合理,教师实践资源不够丰富,计算机软件硬件资源一短缺。但是,这里有些问题不是不能克服的,有些问题我们只须付出小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巨大的效果。

2.计算机后续教育缺乏规划

从整体看,很多职业院校都加强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规划与人、财投入力度,这对促进人才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由于计算机的普及与兴起以及软件业的发展速度惊人,以及各个学科的相互渗透日益明显,很多专业软件工具不仅可以解决自己专业的许多问题,而且对其他专业也有极大的帮助。而这正是教育部强调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第三层次”课程应该解决的问题。但长期以来,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育的规划要么是由计算机专业院系统一规划,要么是各个学科的院系自己规划。这就造成这样的问题,一方面计算机专业院系对各专业的需求了解少,缺乏对特定专业的软件的了解和使用知识。另一方面各个学科的院系只考虑自己学生的需求,而缺乏对整个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宏观把握,甚至还缺乏这些课程的老师。至于其他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是否适应自己专业的问题更是缺乏了解。这两种情况造成的直接问题是:一方面计算机应用型教育资源短缺,另一方面因为教育资源的受益面小而造成浪费。其实,这里的主要问题是对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资源的使用缺乏规划,这里的资源包括人力和物力。

二、职业学院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思考

1.继续优化计算机教育资源

职业学院计算机基础教育还是坚持以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为主,优化计算机程序语言与软件、硬件基础的建设,充分为大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能力的资源配套,实现职业院校的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性。

2.结合学院特点加强计算机后续教育规划

职业学院应该多加强调查研究,开设计算机类课程的院系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对自己院系的课程特点进行详细介绍,并提出不足,由其他院系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确定这些课程是否适合在自己专业里开设,并提出一些调整建议。最后成立了计算机基础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方案,并约定每半年委员会进行评估前学期的计算机类课程开设情况,并对下学期的工作进行规划。使许多计算机类课程的受益面大大增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譬如我们在全学院范围内共有5个院系开设有专业特色的计算机教育课程。这些课程适合作为第三层次的计算机教育课程在全校开展。其中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的网络及其软件工程类、印染系的建模课程、设计系的CAD类、销售系电子商务类课程、加工的ERP类课程等适合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第三层次的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与规划。同时,根据各学科的具体要求,课程的开设要进行一些调整。这无疑对提高我们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三、结语

总之,职业院校的高等教育资源还相对比较贫乏,特别是随着近几年的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这一问题日益突出。我们不可否认,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却为我们的未来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手段,同时也对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挑战。如何合理的调配有限的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广泛的计算机资源成为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只有集中多学科优势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优势,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才能达到更好的资源利用效果。这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优化与规划,切实搞好高等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李亚林.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思考[J].计算机理论教育,2006,(3).

计算机教学计划篇(6)

一、计算机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计算机学科和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教育已经成为各个阶段学校教育的关键。而计算机技术学科拥有强大的应用背景和深刻的理论基础,对于整个社会都有着巨大的贡献。计算机学科自身的技术发展,使得专业知识范畴、知识组织结构逐渐扩大。一方面,目前我计算机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学习知识基本的一些技能了解,有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操作相当熟练,但仅限用于上网、打游戏等。同时,因教材内容脱节,致使学生对于计算机教学提不起兴趣。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对于计算机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渐扩大。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必须对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进行规范,以促进教学与教育搞个立足在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以及教育内容等方面的改革上。这也是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的改革理念,显然,进行计算机教育改革对于学生技能提升、社会发展都有很大的联系。

二、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计算机的学科教育与改革要坚持以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为知识组织结构出发,从国内外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与教育改革经验和教训为基础,认真分析当前我国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为指导理念。首先,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当前我国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学科论的内容为切入点,经仔细分析,总结出学科发展历程,整体上把握住学科发展现状、特点以及未来趋势和内在规律。其次,结合社会现实,明确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不同层次以及不同类型的需求,并按照学科知识组织层次结构的不同来划分计算机教学的层次、课程、计划等内容。简单来讲,计算机教育改革要重视起基础教学、加强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进一步进件课程,联系理论和实际展开教学。同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规范运作过程,将职业教育与正规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出基础能力扎实、专业技能强的高层次人才。而人才培养目标是充分反映毕业生能力、素养的关键,所以要突出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的系统性能力培养,展开坚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教学,并结合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三、科学的学科计划与课程体系

作为系统性较强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计算机教育改革要达到知识体系的相容性格、完备性和可扩展性就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第一,要保证良好的系统特征,在培养学生知识体系和专业能力的同时,要符合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理论。第二,科学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实施应在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以及教学管理上体现出来,并进行正确的改革,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第三,对于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要彻底,积极完善与更高一等教育的衔接,根据学科发展现状和趋势,找准改革目标和规律。而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及技术自成一个学科体系,并形成了整个学科相应的核心,而作为长期内不会改变的内容,学科计划与课程体系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的来说,计算机教育改革要根据自身的条件,以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不同层次的需求,结合校园的办学层次和类型展开改革,明确改革目标,进一步促进更高层次的办学。除此之外,因材施教是计算机教育的基本准则,要实现高效的计算机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要注重教材的内容、衔接。要注重基础教学和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的改革,突出专业精品课程,注重教材对于学生知识的引导。而作为检验人才培养效果的关键环节。计算机教育改革还应注意到教学效果的考核,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考核形式,起到检验学生能力的目的。

结束语

计算机教学计划篇(7)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8-0000-01

Innovative Practice Exploration on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Liu Ye,Bi Jing

(School of Software,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4,China)

Abstract:Our society has entered a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the era of universal computer literacy,computer application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general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should be non-computer professional computer-based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task.

Keywords:Computer networks;Computer basis education;Reform;

Innovation;Practice

一、网络时代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必要性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使社会发展步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属于高新技术范畴,具有发展迅速和知识复杂两大特点,它的发展水平、运用水平和教育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由于计算机技术涉及面极广,并且只有与各行各业结合才有生命力,所以对于一般本科院校来讲,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目前,由于“大扩招”的原因,国内一般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需求愈来愈大,而师资紧张、学时压缩的矛盾也愈来愈突出,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日新月异,它的教学内容更新很快,必须尽快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解决这个问题。在新形势、新事物面前,我们必须保持敏感性,加大各方面投入的力度,切实努力使未来的大学毕业生成为既熟悉自己专业又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要实这个培养目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培养目标、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学内容、教学手段、师资建设、设备条件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加强一般本科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机基础教育就应该从解决这些问题入手。

二、网络时代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方案

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首先必须确立和重视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以及培养大学生素质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完成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从“以知识性为主”向“面向应用为主”的转变。按不同的层次对学生进行教育是计算机基础教育行之有效的途径,应该按照这个原则合理规划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各个层次,并将这种层次上的划分落实到教学计划中。由于受到教学计划总学时的限制,为了充分用好有限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系列课程的课内学时,还应该合理安排必修课和选修课并加强教学手段的改革,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师均应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室和CAI教室通过计算机网络中的共享资源授课。对当前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从素质教育入手,加强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处理好计算机理论与计算机应用、教学深度与教学广度、教学内容与当前技术发展、计算机硬件与计算机软件、跟踪先进水平与教学内容相对稳定、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课程设置与统一考试、计算机课程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其他课程等关系,并解决好要求加强学生动手能力与当前设备不足、当前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与现有师资状况和知识结构的矛盾。

三、网络时代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应采取的改革措施

为了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已经建立以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为首的院计算机基础教育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全面修订了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将计算机基础教育系列课程列入全院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统一课程名称,学内容,学时数,统一制定了教学大纲;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级教学以实现教学的基本目标;实行教考分离,在各专业的学生学完必修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之后,统一组织他们参加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计算机考试,以统考成绩作为学生该课程考核是否合格的依据。为了确保教学实践环节的质量,我们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为院计算机中心增加了可以与校园网互联的高档微机。在计算机基础教育系列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积极实施教学手段的改革,实现了在计算机上讲授计算机基础教育系列课程。充分利用与校园网络互联的多媒体教室,将计算机显示的内容直接投影在大屏幕上,进行直观教学,增大课堂信息量。大力推广CAI教学手段,推广使用优秀的CAI教学软件。为了稳定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系列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我们制定了健全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制度和计算机基础教育师资培训计划,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培训以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建设,我们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按照“内容新颖、实用性强、概念清晰、通俗易懂、层次配套”的原则,组织教师主编或参加编写省、部级统编教材。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和教学文件建设,按照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提出的“层次教育方案”实施教学,并建立跟踪机制,及时反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与教学文件的要求进行对比分析,以翔实可靠的数据证明上述措施是有效的。

四、结论

我们已经处在网络时代。在这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优势,合理规划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各个层次,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教学资源的效率。要坚持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密切结合”的原则自始至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既熟悉自己专业又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应用人员的一项基本功,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严谨地运用公理系统进行演绎思维的训练是与普通数学相平行的另外一种思维方法的训练,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极为有用。通过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