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8 15:30:13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弥补留守儿童感情缺失、提高留守儿童道德素养为目标,以服务农村留守儿童为重点,以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为载体,以师生结对帮扶为形式,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开展关爱服务,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温馨家园和良好环境,提供良好的教育保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新一代合格人才。

二、工作对象

父母双方(一方)长期或连续3个月或全年累计外出6个月以上的全县中小学在校儿童。

三、中小学留守儿童工作规范要求

(一)组织管理

1.县教育局德育工作办公室负责管理和指导全县各中小学留守儿童工作。

2.乡镇教育管理中心要有人员具体负责留守儿童工作。各学校由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负责,建立由教务处、政教处(德育处)、团委(少队部)等部门人员参加的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政教处(德育处)负责本校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关爱帮扶、管理“留守儿童之家”等工作,留守儿童工作要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

3.建立完善留守儿童教育的各类制度。如留守儿童教育帮扶管理制度、“留守儿童”学习制度、生活制度、留守儿童管理教师考评制度及“留守儿童之家”日常管理制度等。

(二)队伍建设

1.从在职教师中抽调一批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担负校内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和关爱工作,确保“留守儿童”安全、健康成长。抽调教师的工作量记入教师个人工作总量,作为绩效考核的内容。

2.各学校要争取留守儿童家庭所在社区、村委会、居委会、群众组织等社会各方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及其家庭的困难提供具体帮助,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网络。要动员和组织老干部、老教师、乡(镇) 、村党员等社会各界人士与“留守儿童”牵手结对,保持近距离接触,成为孩子们的“编外家长”,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和亲情关爱。

(三)实施过程要求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各校要对在校的“留守儿童”进行认真的调查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各校政教处(德育处)专门负责建档及管理工作,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各校每年春季(3月1日前)、秋季(9月1日前)要组织开展本校留守儿童的普查统计工作,并按照相关要求将统计数据报县教育局。

2.建立并不断完善留守儿童教育的“优先”制度。一要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各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科任教师。科任教师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订立学习帮助计划,明确帮助的时间、内容和方案。要积极动员班内的同学进行结对帮扶,促进学业进步。二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上优先关心和照顾。各寄宿制学校要优先解决有寄宿要求的“留守儿童”寄宿和吃饭问题。各学校要积极动员各种力量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衣食住行,全方位的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三要对留守儿童在活动上优先参与和指导。各地各学校要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依据留守儿童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让他们感受活动的愉悦,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开拓他们的视野。

3. 建立并完善教职员工与留守儿童"一对一"帮扶机制,建立优秀学生与留守儿童结伴成长制度,动员社会热心人士与留守儿童家庭结对帮扶。建立互助互爱的同学关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以及同学间“一帮一”、“手拉手”等互助交流活动,增进留守儿童与其他同学之间的理解和友谊,形成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对家庭十分贫困的留守儿童,学校应纳入“两免一补”范畴,并开展爱心捐赠活动,给他们以经济资助,切实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同时可邀请热心公益的人士担任校外义务辅导员,了解学生校外表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对走读的学生,要组织教师定期家访,及时反馈在校期间的情况,会同学生的其他法定监护人共同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得到关怀和帮助。

4.建立并完善与留守儿童父母、第二监护人和本人的沟通机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每周与帮扶的留守少年儿童谈一次心,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每月指导其给父母写一封爱心书信或通一次亲情电话,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学期向其父母通报一次学习表现和行为习惯,形成家教合力;每年陪同其过一次有意义的节日,让他们感受浓浓的温情与关爱。学校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定期组织面向留守儿童家长、第二监护人的家教讲座,提高教育子女的方法与技巧。

5.建立完善班主任和"代管家长"协同管理的"双管理"制度。要建立健全代管家长制度,组织教职员工担负起校内监管与教育职责。要加强代管家长的管理与指导,提高其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要每月进行一次温馨家访,加强代管家长与家长、第二监护人的密切联系,提升代管家长的管理水平。要加强学校管理职能,班主任要切实掌握学生家庭背景,掌握思想表现,掌握学业成绩,掌握日常行为,要与代管家长密切协同,管好思想,管好学习,管好生活,管好身体。

6.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安全保障和应急机制。各校要切实抓好“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学习培训,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常识,及时检查“留守儿童”上学和放学路上交通安全、食宿安全、防火、防水、防毒、防盗、防骗等危及人身安全问题。要经常过问关注“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要加强防范,及时发现苗头,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认真制定安全工作预案,建立处理“留守儿童”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儿童”在校期间如遇突发事件,要依法迅速采取适当的救助措施,要30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并报告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任何情况下,以保证留守孩子的安全为第一要求,不得拖延推诿。要层层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7. 建立 “留守儿童之家”,广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各乡镇中心小学及以上学校均应建立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可下设活动小组,如学科辅导组、心理咨询组、健康卫生组、后勤保障组、文娱体育组等。各校要充分利用“留守儿童之家”在节假日、学生生日等一些特别的日子,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人失缺、家庭失爱”的情况下能真正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1)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应达到以下标准:

②设施配备。必须做到 “五个一”,即:一台电脑(接通互联网)、一部亲情电话、一台电视机(有闭路或卫星电视接收机)、一台影碟机(DVD)、一套适宜儿童活动光碟(内容分别包括为少儿喜闻乐见的乐曲、舞曲、动画片、电视剧等)。

③配套设施。图书500册,并配置桌椅书架、文体活动器材(如篮球、象棋、跳棋、跳绳等),要能够满足留守儿童的文化娱乐需求。

(2)“留守儿童之家”活动要求:

①日常管理原则。责任明确、安全第一、严格有序、关爱到位,加强力量配备,明确专管人员。

②开放时间。周末、节假日开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课余开放。

③工作运行。要通过家校联系、心理抚慰、生活关心、学习辅导、结对帮助、亲情电话等方式给予留守儿童关爱。积极争取农村基层组织、群众团体参与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动员组织志愿者队伍与留守儿童之家实行定点、定向、定期挂钩,协助教育管理,尽力提供服务,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开展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丰富活动内容,扩展活动空间,使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关爱。

④活动开展。要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作用,针对留守儿童的身心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积极探索和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道德品格培育。注意研究和把握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德育活动,培育留守儿童的感恩之心、进取之心、文明之心。

二是抓好健康文化熏陶。注重适应和满足留守儿童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开展快乐活泼、娱情益智的文化活动,通过收看电视、播放少儿影像、读书竞赛、排演节目、书法绘画、兴趣小组、网上学习等活动,对留守儿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使留守儿童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情感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境界得到升华。

三是开展体质体能锻炼。注重关心和增强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开设防病健身卫生常识讲座,组织各类体育运动小组,开展有益身心的兴趣体育,使留守儿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

四是组织社会活动。注重引导和拓展留守儿童与社会接触,开阔眼界、开阔视野、开阔心胸,增长见识、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夏令营、冬令营、调查走访、劳动体验、关爱老人、保护环境、公益活动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使留守儿童广泛吸取社会生活的丰富营养,茁壮成长。

五是培养独立合作能力。注重培养和增强留守儿童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的意识,提升他们善于沟通、和睦相处、团结协作的本领。通过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困难面前我能行”等活动,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独立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六是进行心理健康疏导。注重了解留守儿童产生的心理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抓好人文关怀,与留守儿童面对面、心贴心地开展工作,促进心理健康。

8.工作计划与总结。工作计划主要包括“留守儿童”工作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学期工作历、品德教育计划、体育锻炼计划;要有活动记录、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等,年末要有专题总结。

9.档案建设。主要包括:“留守儿童”花名册;“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活动成果;“留守儿童”兴趣爱好作品展示;“留守儿童”开展活动记录及相关材料;“留守儿童”成长进步记录;“留守儿童”与家长联系手册;留守儿童工作其他档案资料。

10.留守儿童工作研究。要研究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积极探索留守儿童工作的新规律,不断创新留守儿童工作机制,提高留守儿童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并积极申报留守儿童工作课题。

四、检查考核与表彰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篇(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为抓手,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新一代人才健康成长的战略高度出发,切实强化政府行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课外场所建设,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活动条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基本建立起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关爱体系,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温馨家园和良好环境,进一步改善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二、组织领导

各地要强化领导,健全机制,把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大局、利在长远的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程,思想高度重视,工作上积极主动。

各市、县(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协调小组要加强对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领导,组织动员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和支持项目实施。教育主管部门要成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单位,负责项目建设和管理,开展业务指导,强化日常监管,解决实际问题,狠抓工作落实,切实将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

三、阵地依托

农村校内留守儿童之家主要依托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寄宿制中小学校建设,可单独设立,也可与校内图书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各类活动室等合并设立。

四、标准要求

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硬件方面

1.活动用房面积不低于20平米,安全、实用,确保留守儿童方便使用留守儿童之家有关设施;

2.配备电视和一定数量的图书、期刊、报纸和文体器材,基本满足留守儿童的文化娱乐需求;

3.配备电话或电脑等设施设备,方便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联系。

(二)软件方面

1.有专职或兼职的管理人员及相对稳定的关爱队伍;

2.有管理规章制度和活动安排计划;

3.有反映留守儿童基本状况、进步成长的记录簿册;

4.有工作总结和档案。

五、日常管理

留守儿童之家的日常管理要坚持责任明确、安全第一、严格有序、关爱到位的原则,加强力量配备,明确专门人员,切实加强管理,保证在课余和节假日开放,有计划开展活动。要通过家校联系、心理抚慰、生活关心、学习辅导、结对帮助、亲情电话等方式给予留守儿童关爱。积极争取农村基层组织、群众团体参与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动员组织志愿者队伍与留守儿童之家实行定点、定向、定期挂钩,协助教育管理,尽力提供服务,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开展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丰富活动内容,扩展活动空间,使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关爱。

六、活动开展

要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作用,针对留守儿童的身心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积极探索和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道德品格培育。注意研究和把握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德育活动,培育留守儿童的感恩之心、进取之心、文明之心。

(二)抓好健康文化熏陶。注重适应和满足留守儿童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开展好快乐活泼、娱情益智的文化活动,通过收看电视、播放少儿影像、读书竞赛、排演节目、书法绘画、兴趣小组、网上学习等活动,对留守儿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使留守儿童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情感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境界得到升华。

(三)开展体质体能锻炼。注重关心和增强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开设防病健身卫生常识讲座。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个体特点,科学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坚持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组织各类体育运动小组,开展有益身心的兴趣体育,使留守儿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

(四)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引导和拓展留守儿童与社会接触,开阔眼界、开阔视野、开阔心胸,增长见识、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夏令营、冬令营、调查走访、劳动体验、科技探秘、关爱老人、保护环境、公益活动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尽可能地走进自然、走进城市、走进企业、走近名人、走近故事,使留守儿童广泛汲取社会生活的丰富营养,强基固本,茁壮成长。

(五)培养独立合作能力。注重培养和增强留守儿童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的意识,提升他们善于沟通、和睦相处、团结协作的本领。通过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困难面

前我能行”等活动,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独立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六)进行心理健康疏导。注重了解留守儿童产生的心理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抓好人文关怀,促进心理健康。组建一支心理教育队伍,与留守儿童面对面、心贴心地开展工作。对带有倾向性、易发性、规律性的心理问题,实施重点教育疏导,把解决心理问题与抓好生活关怀结合起来,做到及时发现、正确疏导、悉心矫正、有效化解。

七、工作要求

(>文秘站:规划和计划,采取坚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在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过程中,可以首先选择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社会需求相对迫切的地方进行,抓好试点以点带面。对已经创办一段时间且取得明显成效的留守儿童之家,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巩固提高,精心打造品牌,扩大社会影响。要把“让留守儿童满意,让外出父母放心,让社会舆论认可”作为衡量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效果的标准和工作目标。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篇(3)

1.出台《意见》的背景是什么?

答: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一些夫妻同时外出务工,把孩子留在家乡,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达2 200万人。

加强留守儿童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这项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是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是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后顾之忧的有效手段。党的十进一步强调,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留守儿童,要求从民族未来、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高度认真做好留守儿童工作。总理在2010年教师节前夕视察河北张北县时指出,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服务工作的力度。2012年“六一”节前夕,温总理专程赴湖南湘西武陵山区看望留守儿童。在2012年9月7日召开的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温总理讲话中再次强调,要解决好留守儿童上学问题。刘延东国务委员也要求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根据实际调研情况,专门制定文件,加强留守儿童工作。

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教育部、全国妇联、中央综治办、团中央、中国关工委等部门就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做了大量工作和探索,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2011年,教育部、全国妇联等部门召开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全面总结交流近10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验。在此基础上,教育部等5部门经过反复论证、修订,形成了本《意见》,将好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政策,并根据新情况提出新要求。《意见》的出台对于全面、深入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非常必要。

2.《意见》提出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尽管各地都在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留守儿童数量众多,分布在广大农村,有的与父母长期分离,在亲情关怀、生活照顾、家庭教育和安全保护等方面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最近媒体反映在贵州、河南、江西等地发生的一些悲剧,都警示全社会特别是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必须切实对留守儿童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加以解决,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和关爱工作。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我们主要从提高教育条件保障水平、教育教学水平和社会关爱服务机制建设水平等三方面对有关部门提出了工作任务。

针对切实改善留守儿童教育条件,要求力争做到“三优先”:优先满足留守儿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改善留守儿童营养状况;优先保障留守儿童交通需要。说到底,就是优先照顾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有学校寄宿、吃好饭、上下学方便。

针对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水平,主要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角度,就如何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水平提出“四加强”:加强留守儿童受教育全程管理;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加强家校联动组织工作。说到底,就是要让留守儿童在学校里更加受重视、受关怀,保证身心健康的同时多学生活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习惯。

针对逐步构建社会关爱服务机制,主要从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采取多种形式参与留守儿童工作,形成社会关爱体系的角度,提出了加强留守儿童工作的“三支持”:支持做好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支持做好留守儿童社区关爱服务;支持做好留守儿童社会关爱活动。说到底,就是要让留守儿童在校外受到全社会关心,走到哪里都不孤单,都不受伤害,都有幸福感。

3.如何切实改善留守儿童教育条件?

答:应该说,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的长足发展,留守儿童都有学上了。关键是有些孩子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或家远,想寄宿,这就要求建好寄宿制学校,优先满足他们需要。有的虽能寄宿,但生活设施条件太差,这就要求改善条件,让他们住得更好一些。特别边远和贫困的地区,由于生活条件整体差,孩子们吃不好,特别是留守的孩子,受到关照更少,这就要求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时多关心他们。走读的留守学生,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可能会无人接送,路途上容易发生事故,这就要求优先保障他们上下学交通需求。

针对优先满足留守儿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留守儿童集中的地区,要通过科学规划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寄宿需求。努力实施好重大建设工程,使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室、宿舍、食堂、厕所、浴室等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有安全卫生的饮用水,确保每名寄宿生有一个标准床位。提高经费标准,让农村寄宿制学校良好运转。为寄宿制学校配备必要的生活教师。不断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用好这些基础设施。

针对优先改善留守儿童营养状况,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及其他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在国家组织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地方组织实施的营养改善项目中,要建立留守儿童用餐登记台账和营养状况档案,优先保障留守儿童用餐需求,合理安排膳食结构,切实改善留守儿童营养状况。还未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地区,要积极创造条件,优先解决好留守儿童在校吃饭问题。

针对优先保障留守儿童交通需求,留守儿童集中的地区,要充分考虑留守儿童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合理设置学校或教学点,优先保障留守儿童能够就近走读入学,减少上下学交通风险。对于确实难以保障就近入学的地区,要合理规划公共交通,为留守儿童上下学提供交通条件。对于公共交通难以满足的地区,要创造条件提供校车服务,加强安全管理,保障留守儿童优先乘坐。

4.如何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水平?

答: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问题不只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问题,内容要丰富得多,任务要繁重得多。学校要弄清楚留守儿童的底数以及家庭状况、父母的一些基本情况等,要能够与父母保持有效联系和沟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只是文化课知识的哺育,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慰藉,还要教会其生存和生活的技能,教会其守法且不被伤害。学校要发挥好家长委员会等组织的作用,引导家长依法履行对孩子监护的第一责任人义务。

针对加强留守儿童受教育全程管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在新学期学生报到时全面了解留守儿童学籍变动情况,将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和监护人变化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并及时更新,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服务工作提供支持。要重点提高班主任照料留守儿童的能力。要将关爱留守儿童成长纳入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各项活动。

针对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将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要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与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活动,缓解其孤独情绪。班主任和心理教师要密切关注留守儿童思想动向,努力弥补其家庭温暖的缺失。对学习困难的要激发其学习兴趣。要提高工作技巧性,避免将留守儿童标签化。

针对加强留守儿童法制安全教育,要组织安全演练,提高防范意识,增强留守儿童自救自护、应急避险能力,预防溺水、煤气中毒、食物中毒等意外事故对留守儿童的伤害。各部门要推进保护留守儿童的法制建设,及早发现和纠正个别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同时,预防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现象发生。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切实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障学生人身安全。

针对加强家校联动组织工作,留守儿童集中的学校和班级组建家长委员会时,要遴选热心留守儿童工作的家长或监护人参加。家长委员会要引导外出务工家长以各种方式关心留守儿童,支持、推动学校对学习和生活困难的进行特殊帮扶。要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增强家长做好家庭教育的意识和能力。要强化留守儿童父母监护责任,逐步从根本上缓解留守儿童家庭环境缺失问题。

5.如何逐步构建社会服务机制?

答:应当说,学校是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阵地,但远不是全部。留守儿童大量时间生活在学校以外的社会环境里,加强留守儿童工作全社会都有责任,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必须靠全社会的努力和联动。留守儿童在校园里相对安全,到社会上也应该平安幸福,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

针对支持做好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各级妇联组织、关工委组织要充分发挥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中的独特优势,协调有关方面大力宣传家庭教育在留守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衔接。综治组织、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要协调配合妇联组织和关工委组织面向不同年龄阶段家长、不同类型家庭,围绕留守儿童健康状况监测、生活习惯养成、学习兴趣培养等方面开展富有特色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

针对支持做好留守儿童社区关爱服务,在留守儿童集中的社区和村组,要充分发挥妇女儿童之家、文化活动站、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乡村少年宫、“七彩小屋”等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完善管理制度,促进其规范运行。通过设立留守儿童之家、托管中心等形式,聘请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公益人士参与,开展经常性的活动。倡导邻里互助,认真选择有意愿、负责任的家庭,采取全托管或半托管的形式照料留守儿童。避免出现个别留守儿童生病无人过问和照看的情况。建立16周岁以下学龄留守儿童登记制度,以保证将其纳入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针对支持做好留守儿童社会关爱活动,鼓励创新工作方式和手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通讯手段开展活动,方便外出务工家长和留守儿童的联系。推广“家长”模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行之有效的关爱活动。有条件的地方,要利用寒暑假组织开展冬令营、夏令营等活动,创造机会让留守儿童与父母团聚。加大妇联组织做好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力度,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新机制、新模式和新途径。加大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实施力度,动员更多青年以志愿服务方式关爱留守儿童。

6.落实《意见》的关键是什么?

答: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由此可见,加强留守儿童工作是政府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家庭的责任,单靠某一方面都很难做好。为此,我们提出了加强留守儿童工作的原则,只有贯彻这些原则,《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才能切实落到实处。

要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把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会管理创新体系之中,根据地域环境特征、经济社会状况、留守儿童分布及工作进展情况,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积极开展探索实践,形成有效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模式。

要坚持家校联动、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在关爱留守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在校学习期间和家庭生活中的各方面需求,及时相互沟通,对单亲家庭、特殊困难家庭留守儿童给予更多关爱,形成学校与家庭亲情接力、密切配合、有机联动、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篇(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快乐成长为要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课外场所建设,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活动条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基本建立起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关爱体系,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温馨家园和良好环境,进一步改善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20__年,全市建设88个农村留守儿童之家,覆盖所有县区。

三、组织领导

各县区要强化领导,健全机制,把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大局、利在长远的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程,思想高度重视,工作上积极主动。

为切实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工程的领导,市教育局成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德育科,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各县区教育局和项目学校要成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责任科室和责任人,负责项目建设和管理,开展业务指导,强化日常监管,解决实际问题,狠抓工作落实,切实将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

四、工作要求

留守儿童之家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硬件方面

1、留守儿童之家室内面积不得少于20平方米,可单独设置,也可以与学校其他功能室合并设置,房舍安全,室内设施安全。

2、室内设施配备:电视机,电话,电脑,桌椅橱柜及一定数量的图书报刊和文体器材等。

3、各种制度、职责、组织网络图等上墙。

(二)软件方面

1、有专职或兼职的管理人员及相对稳定的关爱队伍;

2、有管理规章制度和活动安排计划;

3、有反映留守儿童基本状况、进步成长的记录簿册;

4、有工作总结和档案。

六、实施步骤

20__年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分三个实施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20__年4月)

主要任务是成立组织,制定制度,出台方案,对全市留守儿童进行逐人核查,摸清底数;确定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点88个,公布建设点名单;积极筹措资金,保障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顺利开展。

2、全面建设阶段(20__年5月至10月)

主要任务是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由县区教育局牵头完成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

3、检查验收阶段(20__年11月至12月)

主要任务是督导检查,查漏补缺,迎接检查验收。

七、日常管理

留守儿童之家的日常管理要坚持责任明确、安全第一、严格有序、关爱到位的原则,加强力量配备,明确专门人员,切实加强管理,保证在课余和节假日开放,有计划开展活动。要通过家校联系、心理抚慰、生活关心、学习辅导、结对帮助、亲情电话等方式给予留守儿童关爱。积极争取农村基层组织、群众团体参与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动员组织志愿者队伍与留守儿童之家实行定点、定向、定期挂钩,协助教育管理,尽力提供服务,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开展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丰富活动内容,扩展活动空间,使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关爱。

八、活动开展

要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作用,针对留守儿童的身心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积极探索和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道德品格培育。注意研究和把握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德育活动,培育留守儿童的感恩之心、进取之心、文明之心。

(二)抓好健康文化熏陶。注重适应和满足留守儿童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开展好快乐活泼、娱情益智的文化活动,通过收看电视、播放少儿影像、读书竞赛、排演节目、书法绘画、兴趣小组、网上学习等活动,对留守儿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使留守儿童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情感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境界得到升华。

(三)开展体质体能锻炼。注重关心和增强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开设防病健身卫生常识讲座。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个体特点,科学制定

体育锻炼计划,坚持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组织各类体育运动小组,开展有益身心的兴趣体育,使留守儿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四)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引导和拓展留守儿童与社会接触,开阔眼界、开阔视野、开阔心胸,增长见识、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夏令营、冬令营、调查走访、劳动体验、科技探秘、关爱老人、保护环境、公益活动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尽可能地走进自然、走进城市、走进企业、走近名人、走近故事,使留守儿童广泛汲取社会生活的丰富营养,强基固本,茁壮成长。

(五)培养独立合作能力。注重培养和增强留守儿童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的意识,提升他们善于沟通、和睦相处、团结协作的本领。通过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困难面前我能行”等活动,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独立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六)进行心理健康疏导。注重了解留守儿童产生的心理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抓好人文关怀,促进心理健康。组建一支心理教育队伍,与留守儿童面对面、心贴心地开展工作。对带有倾向性、易发性、规律性的心理问题,实施重点教育疏导,把解决心理问题与抓好生活关怀结合起来,做到及时发现、正确疏导、悉心矫正、有效化解。

九、工作要求

(一)因地制宜,注意实效。各县区要立足于明实情、举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如实了解和把握辖区内留守儿童的分布情况、基本现状、迫切需求和变动趋势,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和计划,采取坚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在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过程中,可以首先选择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社会需求相对迫切的地方进行,抓好试点以点带面。对已经创办一段时间且取得明显成效的留守儿童之家,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巩固提高,精心打造品牌,扩大社会影响。要把“让留守儿童满意,让外出父母放心,让社会舆论认可”作为衡量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效果的标准和工作目标。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篇(5)

5月27日,36名“阳光女孩”正在新蔡县殷实园广场进行“喜迎六一、阳光女孩”才艺大赛上精彩表演。(黄俊峰 张云飞)

淮阳:

5月25日,阳光灿烂。淮阳县留守儿童学校里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原来,今天是淮阳县人口计生委、计生协联合周口市计生协、周口市妇女儿童医院为留守儿童学校里的孩子们免费开展健康检查。

淮阳县留守儿童学校原为郑集乡李柿园小学,是由县人口计生委、计生协资助开办的一所全寄宿式学校。该校共有留守儿童492人。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呵护,疏于管教,在生长发育、生活习惯、心理、亲情等方面出现异常。为了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亲情关爱,每年,县人口计生委、计生协都要邀请市人口计生协、市妇女儿童医院来为她们免费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县人口计生委曹中印主任说:“为切实解决外出务工父母的后顾之忧,去年以来,县人口计生委投入近百万元资金,改善留守儿童的食宿条件,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资料,开展为留守儿童过生日、牵手贫困留守儿童等活动。”

一样的蓝天下,一样温暖的家。当天,400多名学生在学校校长、老师及县计生委、计生协领导何素玲、李芝梅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量身高、称体重、测视力……8岁的留守女童赵雨洁拉着“妈妈”李老师的手,让摄影记者给她们拍照片,说是要寄给远在天津打工的妈妈。深切的关怀似缕缕阳光温暖着孩子们的心扉,为他们撑起一片亮丽的天空。

(田军张健李中勇张华)

鄢陵县:

5月30日,鄢陵县张桥乡河岗小学迎来了一批“客人”,她们为该校“留守儿童”带来了书包、文具、书籍等学习用品,并向该校主要负责人详细了解了该校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取得的进展。“广大留守儿童”手捧叔叔阿姨们送来的“礼品”,个个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这是该县人口计生干部在“六一”前夕看望在校学习的“留守儿童”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鄢陵县计生部门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针对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空巢家庭增多,“留守儿童”失管、失教的现状,通过与县教体局、妇联、关工委等部门联合,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协调小组,对“留守儿童”给予生活上的关爱、心灵上的关怀、学习上的关心。 (赵永功)

鹤壁市:

“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鹤壁市人口计生委、计生协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关怀健康成长”系列活动。一是组织爱心志愿者服务队进村庄入社区,关怀呵护农村、城镇留守儿童快乐生活、健康成长,逐步解决留守儿童在吃、穿及教育、医疗等方面存在的困难。二是组织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为计生家庭的留守儿童免费健康体检和健康咨询,设立咨询台提供健康知识咨询,请保健专家在现场为妇女儿童进行免费健康检查等。本次活动已发放计生宣传材料10000余份,展出健康卫生知识宣传板面80块。提供健康咨询2000余人次, 三是“慰问留守、流动、贫困儿童,圆爱心梦活动”。市人口计生委主任、协会副会长岳相斌携计生干部走乡入户,对留守少年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贫困儿童家庭进慰问,来自贫困家庭的100名独生子女得到了赠予的儿童读物、崭新的书包、铅笔盒学习文具等节日礼物,受到了特殊的关爱。(张萍郭利平)

延津县:

6月1日,河南省延津县计生部门多种形式庆“六一”儿童节,让孩子们过了一个快乐、健康、幸福的特殊节日。

开展献爱心、情系汶川小朋友活动。小朋友们参与了叠千纸鹤为灾区的小朋友写祝福语,讲一段鼓励灾区小朋友的话,为灾区小朋友送书包、书籍、玩具礼物等活动。

领导慰问计划生育家庭留守儿童,为他们送去关怀。县人口计生委党组领导分组分乡镇,为困难计划生育家庭的小学生送去书包、文具、作业本等学习用品。按照县人口计生委的部署,各乡镇计生办在统一时间内,带上学习用品,对本乡镇困难计划生育家庭的小学生进行节日慰问。

组织免费检查身体。县城各大医院、各乡镇卫生院在5月25日至6月3日,由各乡镇计生办统一组织,免费为计划生育家庭15周岁以下子女进行体检。

给他们讲述雷锋、张海迪等人的感人故事。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坚忍不拔的信心,在充满温情的环境和氛围中,愉快地度过了自己的节日。(陈慧星)

泌阳县:

5月30日,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泌阳县政府县长谢凤鸣带领县人口计生委主任郜书森、县教育局局长王凤全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深入泌水一中、泌阳县逸夫中心小学等学校开展走访慰问,每到一处,都详细询问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鼓励他们要克服困难,好好学习。最后谢凤鸣等领导还兴致勃勃地观看了由逸夫中心小学儿童表演的“庆六一关爱送给留守儿童”大型文艺表演,为该校留守儿童每人发放了台灯、词典等学习用品,并给孩子们送去了节日的问候和祝福,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给了留守儿童。 (代相生)

清丰县:

6月1日上午,清丰县在电影院广场开展了以“奉献你的爱心,牵手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留守儿童万人签名活动仪式,县教育局、人口计生委、妇联、团县委4个单位联合发出倡议,动员全县广大干部职工、青年志愿者、社会各界人士,伸出关爱之手,献上一份爱心,共同关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健康成长。

据统计,清丰县现有10万名外出务工农民,2万多农村儿童留守在家。这些孩子往往请托于亲戚或邻居照管,有的甚至无人管理,普遍存在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突出困难和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李朝彬)

郑州市金水区:

“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郑州市金水区祭城路办事处以庆“六一”和计划生育协会“5・29”宣传活动为契机,举办了庆“六一”独生子女户表彰大会。他们拿出30余万元对全办事处2300户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进行表彰。同时,该办事处的各村也对独生子女户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奖励、表彰。

(任丽霞马蕊)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社会工作 留守儿童 理念 方法 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城市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在城乡社会中,形成了新的特殊社会群体——留守儿童。他们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工作而被留在家乡,生活在非常态家庭环境中,通常在单亲、隔代、亲友或委托人照管之下。数据表明,目前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已经接近5千万。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对这个特殊群体倾注了大量心血,做了很多扎实有效的工作。回顾近年来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由于缺乏系统理论作为支撑,导致关爱工作的技巧和方法不够科学规范,使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关爱工作者的自身经验、文化素质、教育意识等主观因素,大部份工作仅仅通过节日慰问、家长座谈等传统的简单形式来实现,带有一定的随意性、非系统化,不能深入下去切中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内核。如何更加科学、专业、规范地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也伴随近年来留守儿童群体的迅速扩大成为学界和留守儿童工作者们所关心的课题,笔者将社会工作理论引入到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中,以求对新时期留守儿童工作有所借鉴和启发。

1 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留守儿童现状

根据共青团四川省委的统计,四川有农村留守学生约300万,占全省800万少年儿童的37%。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相当部分孩子因为缺乏父母的亲情关爱和教育引导,存在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学业失教、行为失管、生活失助等问题。留守儿童主要生活在四种照管情况下,每种方式都有其缺陷和问题,而且这些缺陷具有交错叠加的特点。一是单亲照管。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动初期,没有能力和条件将子女安置在其工作的城市,只能将其留守家中,由父母一方照顾,这种方式打破了天然形成的和谐亲子氛围,造成留守儿童情感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二是隔代照管。隔代教育是现在农村主要的家庭教育方式,但其存在缺乏培养人才的高标准意识、情感代替理智等种种不良心态、老人本身素质不高三大弊端,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辅导、帮助和支持,而且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三是亲友照管。这种方式很少关注儿童好习惯的培养和心理、精神上的需要,儿童缺乏亲情抚慰,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无法关注,造成了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真空和心理健康的缺陷。四是无人照管。父母长期在外,满足儿童物质方面需求,对其个性发展和习惯养成基本无能为力。缺少直接的关爱与监护,易产生安全隐患⑴。

1.2 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存在的问题

针对留守儿童实际,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主要从五个方面做了工作。建立健全市、区(市)县、乡(镇)三级政府工作责任制,发挥乡(镇)政府在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强化部门工作责任,发挥群团组织在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中的积极作用,发挥中小学校在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中的教育主导作用。但在开展留守儿童工作时,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领导人的因素对该项工作的推进施加了过大的影响。目前,留守儿童工作更多的依赖于党政领导重视、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者的个人经历和素质更多的决定了这项工作应当怎么干、应该朝什么方向走,往往领导人和组织的变化就会导致这项工作的开展方向和着眼点发生变化。

其次,关爱工作方式和方法单一。关爱工作大多依靠“留守儿童之家”来开展活动,配备了电视、图书、文体器材,按时组织留守儿童活动,就是常规的办法,很多地方也拘泥于这个套路。待到节假日时,再集中对留守儿童进行慰问看望,一年下来,关爱工作似乎就是这样完成的。这种办法简单可行,但能不能在留守儿童中起到举社会之力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所希望达到的效果和影响,就值得思索。

再次,关爱工作缺乏交叉互补,延续性不强。由于关爱工作者有的是乡镇干部、有的是学校教师、有的是志愿者,所学专业和所属岗位的不同,就有不同的理念和方法。当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理念时,相互观念的不同就会使工作要么发生碰撞,要么各自为阵,将自己认为正确的理念用于关爱工作,不能形成合力。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缺乏系统理论作支撑,评价标准和操作办法的不明晰是导致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不能进一步深化的根本。没有理论支撑,怎么干,准备最终达到什么目的,都不明朗,从事这项工作时就会局限于具体的典型性的工作,就事论事,而不能将特殊性转化为普遍性,用以指导全局。

2 留守儿童工作引入社会工作理论的必要性

定义上,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的互动过程。这是一个不断充实新内容,不断相互理解、合理行动、有效运作的过程。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就需要关爱工作者在关爱过程中担当多重角色,提供多种服务,支持并鼓励留守儿童自强自立,积极推动受助人改善生活状态,掌握自己的命运。

理念与原则上,社会工作者中的“人在情景中”的工作理念和实施原则,即始终关注人的处境,把个人的问题与需要同社会政策、制度等相联系,从个人所处的环境因素考虑问题产生的原因。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提出和需求,有着自身的社会背景。留守儿童群体的不断扩大及其衍生出的社会问题日益突显,关注其处境并将其与政策制定执行结合起来,对其进行科学

规划和指导,有利于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及这项工作的有序科学深入。

方法上,社会工作注重专业价值、专业方法,强调要帮助服务对象实现个人价值,社会工作方法是在长期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行之有效的服务方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者从事的复杂的助人服务,需要有专门的方法和技巧。

3 留守儿童关爱的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

案例:

【工作情况介绍】小青,女,十二岁,学习成绩中等。出生后便被抱养,养父常年外出务工,平时和养母生活。由于养母的文化程度和教育水平偏低,对事件缺乏正确认识和判断,认为团费、资料费都是学校凭空想出的赚钱手段,使小青产生反感,逆反心理日趋加重,乱花钱、撒谎时有发生,宁愿偷拿家里的钱、谎报虚报应缴的费用也不将买文具等正常开支告诉养母。而当小青知道自己的生世后,对养母的教导产生了敌对情绪。

工作者在接到家人申请后,与养母达成协议:做到不无故絮叨孩子。工作者与小青谈话,赢得信任后她表示将有所改变。她谈心后即去交了团费,也买了数学资料做了,并保证每天做两页补完落下的内容。带给她两块糖做为对她诚实守信有了积极转变的奖励。让小青利用放学和周末饲养小动物如小白兔,体验养母的艰辛,让她记录下来,顺势引导,并请她参加留守儿童之家设置的活动,与其他留守儿童一起交流互助。工作者还与小青一起制定计划:一是放学早点回家,完成作业后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关心体贴妈妈;二要诚实守信(保密);三要讲究卫生。由于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工作者转托班主任在全班表扬小青,巩固成效。工作者找到社区负责人,协调相关资源给予小青更多交流和受关爱的机会。

3.1 个案工作

3.1.1个案工作程序

从前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进行个案工作程序解析。

第一步:申请和接案。家人提出协助申请。工作者在评估小青问题属于服务范围之内的情况下接案。随即,工作者与小青养母和小青本人进行了一次会谈。建立专业关系,并了解小青有待协助的主要问题及困难。

第二步:资料收集。这个阶段,工作者搜集与小青的问题形成有关的各种资料。搜集的途径,一是与小青本人会谈;二是对小青进行家访。以此对小青的家庭情况有更多进一步的了解。

第三步:问题诊断和制定服务计划。利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对搜集来的信息进行分析,拟定小青的个案服务计划。这一过程中,要求服务目标应是清晰的,服务的步骤和方式是可行的和可测量的。

第四步:处遇和服务。根据服务方案,工作者逐步为小青提供“处遇”、“服务”或“治疗”工作。这是最重要的步骤,是协助小青解决问题的执行过程。

第五步:结案与评估。协助小青发现其情况改善的情形、建立自信心,给小青提供未来自我努力的方向或应注意的事项。

3.1.2 个别谈话

个别谈话法一直是在学校、家庭等社会组织结构中,解决儿童特别是有偏差儿童问题的重要方式。但通常使用的个别谈话随意性较大,专业技术的运用不明显。

在社会工作理论中,个别谈话分为支持性、引领性、影响⑵。支持要求关爱工作者借助口头和身体语言,让服务对象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的一系列技术。它包括,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倾听与专注在实际操作中不容易做到,需要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者采取多种方法技术,如提示自己、用笔记。同理心是可以从角色之中跳出来看待问题的方法,不等于同情心。引领是工作者通过澄清、对焦、摘要的方式主动引导留守儿童探索自己以往经验的一系列技巧。影响是工作者采取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忠告、对质等方式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信息或建议,使留守儿童采取不同的理解和解决办法的一系列技巧。在实际工作中,影响技巧的使用需要更谨慎一些,对质程度的过于强烈可能会引起偏差儿童的不快。

从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工作者即应用了这三个技巧。与留守儿童小青对会谈,与养母达成协议不再絮叨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宽容,使其向工作者敞开心扉。养小白兔,引领孩子正确认识养母对其的关爱,澄清小青心中疑虑。在小青自愿自决的原则上,通过工作者的影响制定计划。三个技巧是步步加强的,支持性在于使留守儿童或偏差儿童表达倾诉,引领性引导其面对回顾,影响性是对其施加一定外力、影响而让其反省、改变⑶。

3.1.3 咨询服务。

留守儿童的个性发展性问题的日益受到关注,家长和社会组织都更加重视采取科学审慎的方式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学校、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逐步开始针对留守儿童群体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师和心理咨询师担任儿童的个案辅导工作。前面的案例既是来自于一所乡镇初级中学心理咨询志愿老师所做的工作。

3.2 小组工作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方法在群体情境中的应用,是群体与社会工作方法的结合⑷。留守儿童小组工作是以留守儿童团体(小组)为对象,运用团体动力与团体过程,使团体中的儿童达到社会性的发展、行为的!改变,实现留守儿童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专业方法。最常见的留守儿童小组工作就是留守儿童之家日常所开展的活动,要求关爱工作者运用,针对留守儿童所面临问题的不同层次将留守儿童分为不同团体,采取开放和相互影响达到增强个人和社会功能的互动模式和关注人的社会功能恢复、预防功能缺失的发展模式,带领留守儿童开展喜欢的活动,通过小团体方式进行自助和互助。

案例中,提到了邀请小青参加留守儿童之家的活动就是小组工作目标的实现形式。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该留守儿童之家11-12月活动的设计。

时间 活动内容 目标

11月4日 “找朋友”歌舞、游戏 小组成员相识,建立初步关系

11月18 观看《隐形的翅膀》 鼓励组员说出自己感受

25 走进 敬老院 助人并提高自助能力

12 2 爬山,野炊 民主参与和决策,增强全能

9 模拟法庭 进行法律知识教育

16 找缺点,写梦想 自我认识,建立新观念

23 给妈妈写一封信,制作纸质康乃馨 写上祝福,体会亲情

30 与宝五乡留守儿童之家联欢会 相互交流,扩大接触面 这些活动注重对小组成员权利和能力,鼓励其民主参与和决策,增强留守儿童的全能,强调组员的个人成长,促进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改变自己、发展自己。同时,要关注每一个组员的个人化和独特的需要,因人而异做好设计。另外,还要注意留守儿童中非正式的、自发的团体,如邻里玩伴、好朋友等。这些非正式团体正常发展,能为留守儿童提供多方面帮助,反之则引发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指导这些非正式的儿童团体,开展经常性有益活动,对留守儿童成长会有良好的效果。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关爱核心;关爱方式;兑现承诺;父母义务;专项经费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274-01

农村留守儿童是伴随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他们的父母为城市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同时,也失去了对孩子的至亲关爱。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到川江小学支教的这一年中,感受到川江小学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通过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不断凸显关爱、自信、自理、自强的特色。“活动环境生活化,环境布置情感化,教育器材自主化,校园生活家庭化”的川江经验已在全区推广。近年来,由于政府的高度关注,关爱照顾好留守儿童工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但是,反思留守儿童工作,我认为仍存在一些教育管理误区,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找到“走出误区”的路径。

一、确定关爱核心

留守儿童不是困难儿童的代名词,可能更多的人会把留守儿童和困难儿童划等号,直观的认为他们就是弱势群体。时下,政府及爱心人士基本上是采用捐钱捐物为主的帮扶形式,忽视亲情的弥补,自信的建立,以及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无形地给留守孩子一种心理暗示,你就是弱势群体、困难儿童。可留守儿童的父母绝大多数都是农村中各个方面的的佼佼者,他们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走出农村,在城市拼得一席之地。是他们加速了城市的发展,同时他们也把先进的思想观念、先进的技术、以及劳动所得的财富带回了家乡,有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是缩差共富的有功之臣。我们在教育留守孩子的时候,应该更多的用他们父母在外拼搏、奋斗的成功案例来鼓励孩子,让他们以自己的父母为荣,从小树立自信、自尊、自强的优良品质,切忌给留守儿童一种心理暗示——我就是弱势群体,理应别人帮助。

其实相比留守儿童家庭来说,那些因父母无一技之长或有生理、心理疾病而无能力外出打工的农村孩子家庭,往往要宽裕得多。而这些孩子却因不符合留守儿童资格,享受不到留守儿童的特殊待遇,其实他们才是真正需要物质帮助的弱势群体。我认为政府应对留守儿童从年龄、父母单亲或双亲外出打工,离家里程的长短等作更明确的界定。

二、改进关爱方式

逢年过节,尤其是儿童节和春节,在尊师重教和送温暖活动的大背景下,也迎来了扎堆式的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各界纷纷举办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让部分双亲打工留守儿童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他们阳光,他们灿烂——新衣服、新鞋帽、新书包、新文具、新玩具,还加一个大红包(最高的得到了3000元现金)。但是这些钱物往往是没有通过学校有计划的分配下捐给孩子的。当然,结对帮扶,尊重帮扶者意愿,无可厚非。孩子接受多多捐赠(如学校个别孩子得了六个书包),这不仅造成物资浪费,更为严重的是,造成孩子与孩子之间新的不公平。原本是好心帮扶,却无意中伤害了另一群身心更渴望得到帮助的孩子。而得到资助的孩子领到钱物洋洋得意,长此以往,他们会懂得感恩与分享吗?一味给留守儿童捐钱捐物,只能让他们在性格上形成自私、守株待兔等不良品质,而未被定义为留守儿童的孩子则心理上既羡慕又嫉妒,心理极不平衡,想方设法“争当”留守儿童。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可否考虑以校为单位,成立留守儿童帮扶基金会,学校进行统一的管理,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再分配,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让各项资助发挥最大化的功能。

三、兑现“结对”承诺

目前,虽然有许多的人都在关心留守儿童,但是不得不承认,部分人是迫于上级压力,完成任务似的才与孩子签订帮扶协议,但事实上从未履行承诺,甚至连关爱的电话都没有打过。这势必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不良影响呢?是不是在暗示孩子:大人说话不诚实,不守信用!希望社会各界人士、机关工作人员,不要一时冲动,要量力而行。特别提醒,各部门领导切忌平均摊派关爱指标,应主动自觉真诚的关爱留守儿童,尽量履行“结对”承诺。

四、强化父母义务

目前各级政府都在认真落实《重庆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计划》,加大了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力度,保障了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动员社会各界帮助解决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生理、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和适宜的成长环境。构建起了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区参与、社会协助、家长配合的帮扶机制。这项关爱工程意义,从宏观讲,是为国家为民族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微观看,直接受益者就是家长。可皇帝不急太监急,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家长,觉得孩子在家有人管了,误把爱心当亲情,自己当起了“翘脚家长”,对孩子的关爱明显不够,甚至还有长期让孩子一人在家,不闻不问的,一日三餐没有着落,把孩子交给学校,自己不承担任何责任。政府应加大对父母履行义务的教育,仅学校办个家长学校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作为学校根本无力召集外出打工的家长学习,政府应加大力度建立起对这样的家长的管理体制,督促家长履行其应尽的义务。

五、设立专项经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