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与时俱进论文

与时俱进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8 15:31:23

与时俱进论文

与时俱进论文篇(1)

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时空定位

任何理论都有自己特有的真理边界和适用范围,有自己存在的理论时空,所以,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域内,理论具有相对固定的内容和形式,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当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的时候,一般的理论由于无法面对新的实践环境而从此就终结了自己的理论生命。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理论的不同之处并非是有超边界和超时空的功能,而是具备了与时俱进的品质。当社会实践在时间的变化中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时,马克思主义总能把这些新的矛盾统摄到自己的理论观照范围中来;当一个全新的环境需要新的理论指导时,马克思主义不是把现有的理论内容简单移植过来,或照抄照搬别处的成功经验,而是在认识具体的国家和民族特有的内外矛盾过程中创造新的理论质点。从这个意义上分析,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随着社会历史时间的变迁而改变其形式或内容,以适应时间的变化引起的社会实践的主客观条件、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情况的变化;其二,随着地域空间的变动而改变其形式或内容,以适应应用范围转移或扩大而面临的不同地缘特点,包括不同的民族文化风格、社会心理、生产力水平等等。需要说明的是,“与时俱进”中的“时”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时间范畴,而是一个时空范畴,它实际上指称的是“社会历史时空”,社会历史时间和社会实践空间的变迁都会推动马克思主义产生新的理论飞跃。

在社会历史时间的变迁中,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存在两种可能:第一,由于社会历史时间跨时代的跃迁,马克思主义改变针对上一个时代特点的具体结论,根据新时代的实践主题、矛盾状况、主客观条件提出新的思想。例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根据欧洲革命形势得出无产阶级革命的“同时胜利论”,认为“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1](P86)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由于资本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其内部矛盾加剧,无产阶级革命就有了突破帝国主义阵营的最薄弱的环节而取得成功的契机,因此,列宁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2](P554)从“同时胜利论”到“一国胜利论”,突出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变迁而发展自身的品质。第二,由于时间的推移,事物的本质更深入、完全地暴露出来,马克思主义者在实践中会发现原有的一些观点不完全正确甚至完全错误,这必然促使他们结合新的实践改进错误、发展真理。比如,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预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消灭了商品和货币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他说:“在一个集体的、以生产资料公有为基础的社会中,生产者不交换自己的产品;用在产品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这些产品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作为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存在着。”[3](P303)列宁最初也持这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要求消灭货币的权力、资本的权力,消灭一切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商品经济。”[4](P75)后来,在上述思想指导下的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列宁经过反思后提出了不少与这个观点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新思想,并制订了以发展商品生产为特征的“新经济政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两个向度:理论内涵的丰富和运用范围的扩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中内容的增加、形式的多样化无疑是其不断发展的标志。另一方面,随着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性日渐为世人的实践所证实,理解、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越来越多、地域越来越广大,这也是一种发展,而且这个方向的发展更符合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宗旨。但是,马克思主义运用范围的扩大不是简单的“传教”式的思想传播,而是一个和新地域的客观实际相结合的再创造过程,在新环境中的实践导致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比如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中国化),创造出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新思想,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丰富和发展。因此,明确马克思主义的空间定位非常重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不但有时间限度,而且有空间范围,对欧洲适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一定适合亚洲,俄国革命创造出的方针和策略不一定对中国革命管用。马克思主义在空间扩张意义上的发展,需要的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的本土化和民族化的延伸,这种本土化和民族化的延伸是其内在生命扩展并逐渐掌握全人类的必经过程,它和随着社会历史时间发展的趋势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中的两翼。

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逻辑主要体现为其内在的驱动力,它所固有的实践品质、批判品质和开放品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绝不会在某一时间和某一空间中停顿下来,而必然处于与时俱进的过程之中。

(一)实践品质:不断创造新的理论生命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唯一源泉,也是其永葆活力的关键所在。马克思从一开始便把他的哲学基础建立于实践之上,认为离开实践来谈论理论没有任何意义。马克思主义从来就不是冷冰冰的理论教条,而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的活力只能蕴藏在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中。无产阶级的具体的、历史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同时,这样的实践必然会不断产生新鲜的经验,促成新的理论创新成果的诞生,然后再以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无产阶级的实践进入新的阶段。所以,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内在品质,无论是从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理论价值的体现还是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都离不开实践。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批判资本主义的革命实践之中。没有《莱茵报》时期的社会调查和社会批判经历,马克思就不会有1841年开始的世界观的唯物主义转变;没有恩格斯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实证分析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对欧洲资本主义现状的深刻理论批判(揭露出神圣家庭的秘密),历史的斯芬克斯之谜就不会在19世纪40年代中期被破解。作为马克思天才的最伟大的两个发现之一的“剩余价值理论”,并非是坐在书房里苦思冥想的结果,而是经过对资本主义社会长期的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得出的。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固然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合理延续,但更主要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主张“武器的批判”并亲身参加无产阶级解放斗争之后对无产阶级斗争经验的理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无产阶级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养料。马克思主义诞生150多年来,它并没有停留在最初的理论状态中,今天我们所实践的马克思主义比起150年前有了丰富得多的理论内容,当然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以贯之的。所以,马克思主义150多年的历史表现为不同历史阶段的理论形态一脉相承的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每一个划时代的成果都不是学者们进行纯粹的理论研究取得的,也不是某一个政治家充分发挥个人智慧创造出来的,而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实践和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所创造的。俄国工人阶级反抗沙皇专制主义统治及其军事帝国主义暴行的斗争实践孕育了“一国胜利论”的伟大理论突破;中国无产阶级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催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思想阶段;而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促使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中国化,创造了邓小平理论;如今,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经验又在书写新一轮理论创新的历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三次理论突破。

(二)批判品质:不断促进理论的新陈代谢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生成、发展的过程,也是它对现存事物和现存理论的批判过程。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不仅指向一切社会现象及其运动过程,指向一切其他思想理论,而且还指向自身。在方法论的层面上,马克思主义以其唯物辩证的特质,主张从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中把握事物的本质,主张对一切既定的东西进行无情的批判。马克思说:“如果我们的任务不是推断未来和宣布一些适合将来任何时候的一劳永逸的决定,那么我们便会明确地知道,我们现在应该做些什么,我指的是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所谓无情,意义有二,即这种批判不怕自己所作的结论,临到触犯当权者时也不退缩。”[1](P416)所以,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一开始就在两条线上展开:一是对客观世界进行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批判;二是针对自身的批判。在第一条线上,马克思主义坚决反对教条主义的理论态度和纯粹思辨的哲学观。马克思明确指出:“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1](P416)因为马克思主义对每一现存的形式都是从它的暂时性、从它的不断运动中去理解,就是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所以,任何迷信经验和权威的做法都是和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相违背的。在第二条线上,马克思主义表现出其特有的自我批判精神。理论创新作为马克思主义获得发展的重要特征,它的一个最重要条件就是必须先进行自我批判。自我批判就是辩证的自我否定,就是在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克服发现的错误观点,找出不太完善的思想并加以补充,公开抛弃过时的结论,为总结出新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上的提升创造条件。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归根到底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要求所决定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来不会把在特定历史时空中得出的具体结论看成是终极真理,从来不会把理论当成教条,相反,他们总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作出相应的理论调整,自觉地运用自我批判功能来对待已有的结论。这样,马克思主义永远不会终止于某一个具体的结论之中。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共产党宣言》的态度上,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自我批判品质。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认为:“《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但是,他们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和研究的深入,在后来的再版序言中不断地对其中一些地方加以说明、订正或补充。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文版序言中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1](P248-249)1882年,马克思、恩格斯在俄文版序言中根据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情况提出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观点,同时还分析了俄国存在的大半土地仍归农民公共占有的“俄国公社”的特殊国情,提出了在俄国能否从这种原始土地公共占有形式“直接过渡到高级的共产主义的公共占有形式”的问题。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把《共产党宣言》原文中“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的论断订正为“(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后来,1888年英文版序言又进一步表述为“这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三)开放品质:不断吸取新的营养

马克思主义能在与实践结合中孕育新的理论生命、能进行自我批判实现新陈代谢,同时,在理论创新的质量上、在自我超越的高度上要保持时代前沿的位置,还得随时关注人类所创造的其他文明成果。古往今来,任何一种理论只要把自身当成终极真理,并用封闭的体系把自己包裹起来,就必然被时代所抛弃。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最鲜明特点之一就是其开放性,这个特点决定了它能用宽广的眼光审视世界历史的客观进程,用阔大的胸怀吸纳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也决定了它能始终站在历史的潮头,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取和改造几千年来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一切有价值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它能被全世界无产者和广大劳动人民所认可和接受,并赢得世界历史性的意义。列宁曾指出:“马克思主义同‘宗派主义’毫无相似之处,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而“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极伟大的代表人物的学说的直接继续”,它“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5](P41)而且,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终止于对当时的“种种问题”的“简短回答”,并没有把自己体系化而走向终结,而是当成一个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当成追求远大目标的过程。因此,在它本身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之时,也必然把人类在进一步实践中总结出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纳入批判视野之中,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法丰富自身。

作为开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对来自四面八方的精神文化食粮,从不盲目拒拆,但也不是一概照单全收。在坚持自己完整明确的科学世界观的前提下,马克思主义有目的、有选择地消化、吸收自己所需要的营养。正如列宁所说:“无论在哲学上或经济学上,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要善于汲取和改造这些‘帮办’所获得的成就,……并且要善于消除它们的反动倾向,善于贯彻自己的路线,同敌视我们的各种力量和阶级的整个路线作斗争。”[2](P235)即使是资产阶级的学术成果,马克思主义也“不是闭起眼睛不看”,“而是注意它,利用它,批判地对待它”。[6](P585)

三、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检验标尺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关节点是实现理论创新。当一个新的理论内容产生以后,怎样来判断它是否突破了前人、做到了与时俱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已是不争的共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新成果只有也只能经过实践的检验之后才能够认可它的真理性。但是,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首先,一般来说,只有得到大多数人初步认可的观点才会用到实践之中去检验;其次,实践检验常常不能一次完成;第三,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实践只能是试验性的,它不会是大规模的正式实践。因此,一种新思想诞生后如果过分依赖实践的检验容易产生以下两种现象:一是借口需要检验而把新思想搁置一边,继续在原来的思路中打转;二是以检验为名贸然行事,把未曾证实的思想鲁莽地全面用于工作之中。前一种是保守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后一种是机会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在实际工作中,这两种思想都极其有害。要防止以上两种现象的产生,首先需要对新成果做出准确的价值判断。当人们在实践中根据新的经验得出新的理论概括后,自然会用已有的标准对新理论进行一番审视,以确定其是先进还是落后、是有益还是有弊,然后才会去试验。这里,关键是拿什么标尺来衡量?

一般说来,标尺应该是客观的,由于不同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风格和内容的社会实践,因而它还是具体的和历史的。对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很多人一直带着种种疑虑和不解,他们觉得,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不是和马克思、恩格斯当初设想的消灭了商品和货币的社会主义背道而驰吗?搞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创办“三资”企业不是向私有制的倒退吗?办经济特区不就是搞资本主义吗?等等。这些问题确实困扰了很大一部分人。作为开辟了一个新时代的理论创新成果,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新思路是根据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在总结现实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核心价值目标是发展生产力。因此,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紧紧围绕着“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把经济改革同政治运动清晰地界划开来,从根本上抛弃了晚年用政治理念指导经济工作的思路,把工作重心集中到经济建设的大局上。但是,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用政治思维思考包括经济和文化问题的习惯,邓小平敢为天下先的改革思路不免会引起受“左”倾教条主义思想禁锢多年的人的种种疑虑,从而引发激烈的争论。对于责难,对于姓“社”姓“资”的纠缠,邓小平抓住“生产力标准”不放,明确指出,“不管你搞什么,一定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7](P312)“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7](P314)同时,“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8](P372)试验证明是正确的,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能起到推动作用,就逐步扩大运用范围,直至成为基本的经济国策。在1992年的南巡讲话中,邓小平对判断理论创新成果的标准作了科学的总结,他说:“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8](P372)符合“三个有利于”,就说明这样的理论突破了前人,达到了与时俱进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具体使命。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社会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政治解放;在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指导着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实现经济解放,逐步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现实社会主义一直处于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状态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还体现为指导社会主义国家取得“三个文明”建设的巨大进步、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无论是何种情况下的指导,马克思主义都需要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发展自己,用发展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在阶级社会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通过各个民族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来实现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任务的实现起着关键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无产阶级政党在执政实践中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否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是真马克思主义还是假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还没有人提出过。取得政权的各国共产党因其特殊的执政地位似乎不容别人对其权威的马克思主义解释权产生丝毫怀疑,但是,前苏联和东欧的共产党短期内相继败亡的惨剧把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何在、党如何推进理论创新、党如何把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好等等问题凸显了出来。回答这些问题的历史重任落到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人身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历史和逻辑的交汇点上成为这一问题的最好答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者从社会历史的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历史主体三个层面重新定位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责任,这既是一个衡量共产党执政行为的历史标准,而且是党在新的时空条件下奋斗的导向器。实际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回答人们的疑虑时为我们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确立了一个科学标尺:以先进生产力的物质文明建设标准、先进文化的精神文明建设标准以及人民利益的历史主体标准来衡量,一切思想观念的真假优劣、一切实践的成败得失都可以检验得清清楚楚。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列宁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5]列宁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6]列宁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与时俱进论文篇(2)

论文关键词:与时俱进;理论品质;实践精神

《江泽民文选》于2006年8月正式出版后,中共中央立即作出了《关于学习(江泽民文选)的决定》,指出《江泽民文选》是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笔新的宝贵财富,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对于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和实践精神。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002年在中央党校发表“5.31”讲话时,他又进一步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理论发展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理论依据和精神源泉。下面笔者结合学习《江泽民文选》过程中,就如何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和实践精神问题所作的一些思考,谈点粗浅的学习体会。

一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在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批判吸收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但总结得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会基础以及实践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会发展阶段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人类社会仍然处于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阶段。相对于l8世纪50年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时期而言,资本主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由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资本属性依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但依然存在,而且呈现出进一步尖锐化的趋势,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摆脱由产生、发展到消亡的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社会主义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挫折,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结论与时展也不完全符合。但我们应该坚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正确的,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从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上看,某些国家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种做法不仅给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损失,同时也造成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倒退,这无疑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强大生命力。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遇到了“左倾”和“右倾”的问题,如在1989年那场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政治风波中,中国共产党人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仰危机”的考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实践精神,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较好地解决了我们党、我们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信仰危机”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总结前述,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实践精神,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信仰。邓小平在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时指出,中国改革开放最成功的一条就是“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可以说,只有在理论探索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才有可能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和实践精神。

二坚持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正在于它的实践性和发展性。一方面,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才能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精髓所在。另一方面,无论从理论发展的逻辑本身,还是从人类认识发展规律来看,在永不停息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只有努力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和实践精神。2001年8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国防大学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上所作的《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

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中的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都是人们难以预测的,人们的认识水平无论从广度还是从深度来看也都是不断发展的,这就决定了任何科学的理论都必须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和发展,作为人类认识实践的科学总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当然也不例外。

在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早在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就对自己原来的观点进行了丰富、完善和修正,如《共产党宣言》发表25年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写道:“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在这篇序言中强调:“基本实现的实际应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现在这一章在许多方面都应该有不同的写法了。”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恩格斯强调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列宁在《我们的纲领》中强调指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现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辩的真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和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毛泽东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先躯。列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最重要的功绩在于创立了帝国主义论。列宁在他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著作中,论述了帝国主义的时代特征,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分析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以及殖民地宗主国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链条上可能出现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可以突破这个薄弱环节率先取得革命胜利的论断。它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的理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则始终如一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开创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最终突破列宁以城市包围农村的思想,找到了更适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建立了新中国。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这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卓越发展和完善。

对此,江泽民同志曾作出过精辟的论述:“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

三坚持与时俱进,在发展中推进社会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马克思在描述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等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时指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列宁在总结俄国的经验后,认为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不可能建立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必须同时建立合作社形式的集体所有制经济,他说:“这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实质,社会主义的基础”。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这个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力量取之不尽的源泉,社会主义最终胜利的不可摧毁的保障”。“资本主义可以被彻底战胜,而且一定会被彻底战胜,因为社会主义能造成新的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这些理论指导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使得我们在过去受到帝国主义严密封锁的情况下,仍然形成了比革命胜利前高得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历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总结认识新的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既要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更要创造性地做好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前进过程中的每一历史阶段的各项具体工作。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辩证统一。在当前,我们只有发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实践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才能不断发展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理论指导。

冷战结束后,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十分紧迫地摆在马克思主义者面前。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智慧和实践勇气,指出我国处于而且还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基本方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他强调,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同时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它不仅精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而带根本性的理论问题,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局面,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车轮驶入了快车道。当前,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和霸权主义企图维护单极世界的国际背景下,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严峻挑战,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和实践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粉碎西方和敌对势力对中国的“西化”、“分化”,都需要我们在发展中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便不断解决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把社会主义运动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共产党员要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观运用于党的建设,与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是对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贡献,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新。

与时俱进论文篇(3)

关键词:社会化CRM;职业足球;营销策略;球迷需求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7)01-0020-04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智能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各社交网络占据了媒体的主流位置。社交网络风靡于企业组织和个人之间,其服务核心是自我展现、获得自我认同、他人认同、好友间交流反馈,价值观相近、兴趣爱好相似的用户可在社交网络上结交新朋友、打造虚拟社区。这种新生的社交网络迥异于传统营销模式,传统营销环境中每一个体都孤立的接收来自企业的宣传信息;在社交网络环境下,社会化个体可通过自己独立的社交行为影响和改变社交圈内的其他用户行为(如购买),使之成为拥有控制权的营销个体。基于社交网络环境下的社会化客户管理CRM(Customer RelationshipManagement)应运而生,这种理论对企业及组织内部的客户关系处理、营销方式等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15年,中国体育总产值约为4 000亿元人民币,国务院确定2025年中国体育总产值达到5万亿元的目标,即未来十年中国体育产业将迎来黄金时代。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作为中国职业体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俱乐部体育商业价值在互联网时代骤升。对职业足球俱乐部而言,努力适应社交网络环境下营销方式的巨变,运用基于社交网络环境下的社会化CRM理论指导其营销策略,把握住俱乐部的球迷等有价值资源,洞悉其行为特征,了解其消费偏好,开发球迷市场潜力是目前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展开营销策略的当务之急。

1社会化CRM理论的概念及特点

1.1社会化CRM的概念

社会化CRM的概念起始于2008年,2010年在文献报告中出现,全称是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SCRM-Socialized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SCRM通过社会化智能媒介构建服务交流平台,联合线上线下的互动,可鉴别和评估消费者的价值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社会化媒体进行交互,通过满足个性化需求而实现社会关系的转变和忠诚。SCRM与传统CRM的不同在于:社会化CRM的目的是满足顾客真实需求,通过网络社交媒体来实现企业与客户之间双向的关系管理,以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式去寻找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新价值所在为核心概念,最终将这些对顾客有价值的服务转化为企业的策略。在社会化CRM中,顾客是整个系统中最重要的因素,所有企业运作均与顾客需求密切相关,企业与顾客的互动过程就是营销过程,SCRM体现企业与顾客间的、实时的平等的交流关系。图1体现了社交网络环境下的社会化CRM互动沟通方式。

1.2基于社会化CRM理论的营销特点

传统客户关系管理与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的变化导致企业营销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原来的企业营销部门在一个封闭系统内管理信息,向客户派发单向的信息,应当向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企业全员参与、高效的客户信息处理能力的新的营销模式转变。

1.2.1以顾客为中心 传统CRM中顾客和企业是分离的,企业只负责促销,单方面把信息通过传统媒体传递给顾客,顾客无参与到企业运营的机会。社会化CRM以顾客为中心,顾客不只与某一或几个特定部门打交道,与企业各个部门进行沟通反馈,甚至可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大大激发了其为自身需求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企业通过不同的工具和技术,不断和客户交流和互动,满足客户个性化的价值需求,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1.2.2企业全员参与营销活动 在传统CRM当中,客户关系管理只是营销部门职能,营销部门负责对顾客信息搜集、整理促销活动、定时发送邮件进行礼品优惠券分享等,将客户意见反馈给与企业无任何接触的其他部门;在社会化CRM当中,客户关系管理跨越单个营销部门的管理范畴,扩展到企业各个部门与顾客直接沟通联系,提高客户忠诚度和保有率,实现客户价值持续贡献,进而达到抓住潜在客户、实现企业盈利的目的。

1.2.3顾客数据信息处理能力提高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传统CRM的主要方式是向外传递信息,而社会化CRM的方式则更偏向于内向聚集信息。传统CRM中,企业联系顾客大都是在大型节日店庆时通过邮件、传单向顾客发送特定促销信息或新产品信息。企业单向的向顾客传递信息,顾客接受程度、采纳程度,企业则无从知晓,有些企业也会回应顾客的建议和需求,但处理数量上与发送相比微乎其微,且针对性不强、服务效果欠佳;在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中,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通过不同技术、软件工具(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与客户进行实时的互动,关注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变动趋势,与顾客建立紧密的社会化关系网,通过针对性话题,激发顾客参与热情,组织活动让顾客把更多的个人需求展示在社会平台中。企业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顾客数据信息整合、处理、分析,了解顾客消费特点,为企业为顾客提供精准、个性化顾客商品需求提供依据。

2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营销现状

2.1营销理念缺乏创新意识

通过对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现状研究,目前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营销理念缺乏创新意识,阻碍其营销理念创新的主要症结在于决策层缺乏对社交网络时代营销市场的精准把握,许多职业足球俱乐部不能摆脱传统媒体统治时代营销模式的影响。相当多的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决策者依然认为职业足球俱乐部的主要营销问题在于做大球队、做大企业及其他副业,简单地投入纳税人缴纳的巨额资金去聘大牌球星、教练(如中国国家队),以期改变中国足球的命运,缺乏利用数据挖掘、价值链提升等综合考量,未能认真审视大数据时代职业足球俱乐部营销发展趋势和战略布局。导致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营销模式仍停留于在机械模仿国外足球俱乐部内容为主要特征的低级营销阶段,营销形式单一、热莘ξ叮难以提供吸引球迷眼球的营销话题,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营销层次整体在低端发展阶段。

2.2缺乏球迷文化的营销意识

发达国家的职业足球俱乐部特别重视足球文化的定位和培育,一个职业足球俱乐部甚至可以吸引一家几代球迷的拥戴。职业足球俱乐部有自己的足球文化特质,不仅要注重足球队实力的提升和培养,也要有意识打造属于球迷和球队紧密相连的共同文化。这种文化是俱乐部和粉丝之间的文化共同体,它使球迷对俱乐部和球队产生“主人翁”式的情感,他们将俱乐部品牌视为自身荣誉的一部份,会主动推动俱乐部的发展和成长,共同体凝结的是俱乐部与球迷的文化共识(包括球队理论、价值追求、文化基调等)。从足球俱乐部文化角度来构筑营销理念,可让职业足球俱乐部真正发展以球迷为中心的营销策略,增加球迷对俱乐部的关注度,增强俱乐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更有助于俱乐部利用社交网络环境下大数据技术挖掘足球的球迷市场潜力。

2.3营销方式老且技术水平落后

通过网络资料收集,目前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都有自己的微博、网站、微信公众号,但各推送的内容单一、无文化内涵、无特点,导致球迷参与活动意愿低。许多职业足球俱乐部营销方式仍处于计划经济时代思想,仅偶尔球员个人训练信息或比赛结果,缺乏对俱乐部整体营销方式的布局和构建;部分职业足球俱乐部公众号粉丝数量不足十万余人,公众号缺乏吸引力、号召力,根本无法实现与球迷的互动交流;职业俱乐部缺乏专业营销的部门、人才,缺乏对球迷数据信息的分析挖掘,落后思维、技术水平等直接阻碍了信息向商业价值转变的可能。

3基于社会化CRM理论的职业足球营销实施途径

职业足球俱乐部应依据社会化CRM理论开展营销活动,社会化CRM理论可借助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平台工具进行智能化的社会关系网络管理、鉴别,它是评估社会化网络中球迷(粉丝)、管理球迷社会化网络结构的最佳最短路径。通过满足球迷的个性化需求,可实现社会关系的转变和提高忠诚度。俱乐部与球迷的互动交流就是营销过程,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交流分享,企业与顾客、顾客与顾客之间彼此形成信任关系,互动形式必须高效、人性化;与传统职业足球俱乐部营销策略不同,以社会化CRM理论为基础开展的营销活动,更强调球迷在与职业足球俱乐部中的互动交流过程中,不断受到企业独特的文化感染,从而对俱乐部不只是产品的认同,在情感上a生更多的认可和信任;在互动的同时,俱乐部必须具备数据处理能力,对大量球迷相关信息进行数据分析,提高俱乐部开发高价值客户和高利润率细分市场的能力。从互动营销、加强文化建设、数据处理等方面,开展基于社会化CRM理论的职业足球俱乐部的营销活动。

3.1重视俱乐部与球迷的互动营销

在社交网络环境下,客户的消费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电通公司据此提出了AISAS理论(Atten-tion引起注意、Interest引起兴趣、Search进行搜索、Action购买行动、Share人人分享),它将消费者在注意商品并产生兴趣后的信息搜集、购买行动之后的信息分享作为两个重要环节来考量。在社交网络环境下,职业足球俱乐部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软件开展营销活动,成为球迷分享、搜索足球信息的聚合地,可主动发起互动话题,吸引球迷注意力。在双向及多维的频繁互动中,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关系,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也是在这种互动中形成的。在职业足球俱乐部与球迷的营销互动中,要重视互动的真实化、人性化、即时化。以2012年伦敦奥运会为例,耐克在刘翔110m栏失利后第一时间贴出了“谁敢拼上所有尊严,谁敢在巅峰从头来过,哪怕会一无所有,谁敢去闯,谁敢去跌,敢活出你的伟大”的博文,24小时被13万网民转发,互动量过10万。这种快速精准话题的借势营销,大大提高了品牌的认知度和影响力,抓住体育运动迷的眼球,话题的口碑效应显著。

3.2加强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文化建设

社会化CRM理论最终目的是通过满足球迷个性化需求实现社会关系的转变和忠诚,通过俱乐部足球文化吸引球迷是一种有效手段。职业足球俱乐部天然就聚集一些对足球感兴趣的球迷,要激发粉丝潜能,必须塑造新型的粉丝文化为基础。对球迷、粉丝来说,从情感认同出发,以足球文化为纽带,将具有共同兴趣和志向的人聚集到一起,通过观看球赛来推动其归属感和参与度,这是粉丝文化形成的基础。在传统的足球粉丝文化中,粉丝没有发言权,只能处于从属地位,他们更多的只是观看比赛、追随明星球员。在社交网络时代,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媒介,每一个人都与一个圈层的人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化媒体赋予了粉丝参与球队建设和管理的权利,让球迷有主人翁的感觉。AC米兰队从队员队服的设计到口号的选择,均有粉丝大力参与的痕迹,他们成为AC米兰足球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情感认同会大大提升球迷粉丝的忠诚度,为俱乐部未来开展的商业性活动积聚大量潜在客户。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在推送话题、与球迷沟通时,要将俱乐部独有的足球文化、足球精神和俱乐部品牌传递给球迷,将互动主题做精做细,在推送中仔细揣摩每一个话题对粉丝产生的影响,以是否可以提高球迷对球队、俱乐部的凝聚力为标准。

3.3实现对球迷数据信息的有效管理

社交网络环境下,俱乐部与球迷的互动过程中可捕捉到球迷的消费信息(包括客户的基本信息、年龄、职业、收入水平、家庭住址,还可能包括球迷的消费历史、消费习惯、消费偏好等信息)。大数据时代,利用信息挖掘技术,对这些积累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可对球迷的行为、习惯、偏好提供技术分析依据。大量的数据通过彼此间的本质关系连在一起,可成为一种商业资本、一项重要的经济投入。职业足球俱乐部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些信息是俱乐部的重要财富,是俱乐部实现营销目标的重要资源,制定俱乐部发展策略的有力依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产生的营销、广告推送、客户量身定制的信息,会抓住客户内心的潜在需求,引导粉丝消费俱乐部及推荐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进而达到提高足球俱乐部商业收入的目的。

与时俱进论文篇(4)

关键词:海南省;乒乓球;俱乐部;运营现状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随着全民健身的发展,体育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产业,在我国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乒乓球俱乐部的产生也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乒乓球运动有着较高的健身价值与教育价值,可以适应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运动,人们对乒乓球俱乐部的需求还是比较高的。乒乓球俱乐部在海南省发展的时间较短,乒乓球俱乐部在为乒乓球练习者提供服务的同时,在运营管理上也显现出了一些问题,需要对影响乒乓球俱乐部运营的因素进行研究。

一、研究对象

本文对海口市银星乒乓球俱乐部、尔康乒乓球俱乐部、银星乒乓球俱乐部、尼塔谷国际乒乓球俱乐部四所俱乐部的运营管理情况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为了研究乒乓球俱乐部的发展情况,查阅了知网上关于乒乓球俱乐部发展的论文,并浏览了体育经济、体育产业、体育营销方面的书籍,为本文的写作提供理论支持。

2.问卷调查法

随机抽取海口市银星乒乓球俱乐部、尔康乒乓球俱乐部、银星乒乓球俱乐部、尼塔谷国际乒乓球俱乐部四所俱乐部的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40份,有效问卷40份,有效率100%。

3.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为论文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

三、结果与分析

1.乒乓球俱乐部收入来源调查分析

乒乓球俱乐部的收入情况决定着俱乐部的发展,俱乐部要有稳定的资金收入,才能保证俱乐部的高效发展。对4所乒乓球俱乐部的收入来源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表1的数据结果来看,乒乓球俱乐部的收入较杂,其中会员卡、散客、器材销售、饮料销售是四所俱乐部的主要来源,而乒乓球培训、赛事承办仅有一家俱乐部提供服务,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分析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乒乓球俱乐部还是延续传统的营销形式,依靠出租场地、出售乒乓球用品及饮料进行盈利,这就需要俱乐部不断扩大收入的来源途径。

2.乒乓球俱乐部推广方式调查分析

俱乐部的运营推广方式对俱乐部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很多乒乓球俱乐部的推广方式都比较单一,影响了俱乐部的发展。从表2对海南省乒乓球俱乐部的主要推广方式调查结果来看,当前的推广方式主要有发宣传单、拉横幅和照片、朋友推广,这三种方式是比较普通的,而在网站报纸上进行宣传推广仅有2家俱乐部,随着网络营销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乒乓球俱乐部的营销推广也要与时俱进,与网络结合,更好的对俱乐部进行宣传推广。

3.乒乓球俱乐部运营效果调查分析

对被调查者关于乒乓球俱乐部运营效果的满意度结果来看,大部分经营管理者对目前的运营还是比较满意的。其中有30%的人持非常满意的态度,有35%的人持满意的态度,有25%的人持不满意的态度,有10%的人持非常不满意的态度。乒乓球俱乐部的运营是受多咱因素共同作用的,俱乐部的良性发展必须要有正规、完善的管理条例,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以及一套可持续的营销策略。当前俱乐部仅注意眼前的利益,缺少对长远发展的规划,俱乐部缺少稳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当前俱乐部的运营还比较理想,可没有建立长效的机制,俱乐部的发展会受到影响。

四、结论

对海南省乒乓球俱乐部的研究发现,当前俱乐部的收入来源相对比较单一,都是依靠一些传统的盈利方法,缺少更多的收入途径。市场推广方式单一,宣传内容更新较慢,营销效果不明显。为了促进俱乐部的运营,在保持传统的收入来源稳定情况下,应该加强对外的培训和乒乓球赛事的举办,通过举办比赛来吸引乒乓球爱好者,可以进行比赛广告的推广、销售,借些来扩大比赛的规模,提高比赛的收益及俱乐部的知名度。积极扩展俱乐部发展的宣传渠道,加强网络宣传,可以建立俱乐部的网站,对俱乐部的服务进行宣传推广,还可以在网站上做一些团购销售,产生更理想的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冉,刘美利,张樱藏.天津市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经营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J].运动,2013(01).

[2]王欢.乒乓球俱乐部经营管理与实践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12).

[3]徐阳.山东省乒乓球俱乐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05).

[4]王振波,张立伟.抚顺市乒乓球场馆经营现状分析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5(05).

[5]陈德涛.临沂市城区乒乓球俱乐部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科技视界,2015(21).

与时俱进论文篇(5)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之所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同时,进一步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与时俱进。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揭示,为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际上也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建构作了理论铺垫。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内在机制。近一百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生了剧烈和深刻的变化。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洞察这种变化,并从理论上作出了回应。江泽民同志强调: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回答这些变化所带来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

与时俱进论文篇(6)

摘 要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上海商业柔道俱乐部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发现我市商业柔道俱乐部正处在起步时期,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改进和提高。针对结论提出相应建议,用系统的、先进的理念指导我市的柔道俱乐部的发展,促使我市的商业柔道俱乐部行业步入科学化、先进化的行列。

关键词 柔道俱乐部 现状 研究与分析

一、前言

柔道(Jūdō,じゅうどう)在日语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温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于一种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斗的技术:柔术。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而赢得比赛,它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它强调选手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对比。按照社会结构理论,现代社会组织包括政府组织、营利组织(称企业组织)、非营利组织(称民间组织)等三类,构成了现代的社会组织架构。

本研究针对柔道营利组织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就目前上海企业柔道俱乐部发展现状来看,无论是从能力上还是影响力上都难以满足社会大众的体育发展需要。整体上看柔道俱乐部的未来前景是不可估量的,但就目前而言还很不发达,主要存在能力不足,资源欠缺等问题,与世界上多数国家的企业柔道俱乐部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尚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状态。目前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组织也不断增加,无论是营利的还是非营利的组织都出现了一个新的增长趋势,企业单位的体育俱乐部数量逐渐上升,提供的公共服务比重也日益增大,对大众的健身质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外,在兴趣爱好方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质量。因此本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柔道俱乐部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上海商业柔道俱乐部8所:道馆,上海008柔道馆,上海东泽柔道馆,龙心柔道馆,上海闸北柔道武馆,上海邦得职业技术学院柔道馆,上海极真柔道空手道馆八处分馆,上海三林武术学院道馆,松江丰达道馆。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来进行调查研究。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商业柔道俱乐部的开展现状分析

上海柔道俱乐部从21世纪开始出现,相比欧美等西方市家,我市商业柔道俱乐部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符合商业市场规律的经营理念和营销理的念在我市商业柔道俱乐部中才刚刚开始启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通过查阅文献和对上海市柔道俱乐部进行调查和访谈得出:1.缺乏市场营销理念。2.承诺不兑现,顾客缺乏安全感。3.单一的价格战,严格的会员制,已经束缚了柔道俱乐部的发展。4.柔道俱乐部的人才建设亟需解决。5.柔道练习模式单一,配套内容不完善。柔道产品的开发应该结合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地进行创新。

(二)参与者对商业柔道俱乐部的服务满意程度不高

调查得出,参与者对商业柔道俱乐部服务仅有4.2%的参与者感到满意。而不满意的因素主要有场地不足,体育设施简陋、陈旧,活动项目单一,定期体育赛事过少等。商业柔道俱乐部要想健康运行持续发展,必须明确俱乐部管理的职责和义务,政府人员也要进行走访,对开展较好的商业柔道俱乐部给予一定的支持,组织俱乐部之间观摩,表演,吸取好的经验,不断进行管理体制和方法上创新,适应现代社会商业俱乐部的发展。同时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特色,积极开展有意义的俱乐部活动。

(三)商业柔道俱乐部服务人员无正式编制,专业指导员过少

在俱乐部中,俱乐部的领导很少对无正式的事业编制,缺乏开展柔道方面的理论知识,经验和科学有效的锻炼方法,更缺乏俱乐部活动的整体策划和柔道技术方面的研究,基本上就处在想到就组织一下,想不到就处于随意状态。调查显示,专职人员仅占35%,52%由身兼多职的人员兼任。

调查显示有34.95%的参与者获得柔道方面的知识和练习方法是通过与参与者间的相互学习及讨论而来,这说明参与者之间的交流更容易、更直接、更能相互促进。电视和网络的普及为参与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渠道,此途径占到51.36%。

(四)场地器材不完善是商业俱乐部发展的瓶颈

长期以来,商业柔道俱乐部的发展没有得到太多人的关注,俱乐部的数量上明显较少,场地较为简单,设施比较老化,专业指导队伍相对缺乏,练习手段比较单一。从影响城市参与者参加柔道俱乐部锻炼的因素调查中看,排在首位的还是场地器材因素,可以说要使商业柔道俱乐部蓬勃发展,离不开场地器材因素的硬件设施。因此,俱乐部要优化场地及人性化的管理。

四、结论

针对我市的商业柔道俱乐部由于从21世纪初才刚刚发展起来,柔道俱乐部还处于半成熟状态,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经营缺乏专业性。从参与者对商业柔道俱乐部的服务满意程度不高,加之场地器材缺乏以及专业指导队伍力量较薄弱,管理方面不健全等一系列因素有关。因此,首先,要不断加强柔道俱乐部场地设施力度,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俱乐部场馆,并不断改进;另一方面本着小型多样化的原则,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及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俱乐部的宣传力度。第二,丰富柔道俱乐部的多元化服务内容。第三,针对专业指导员力度不够的现状,可以建立与高校社区体育资源人才共享,加大专业指导的队伍建设,为俱乐部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岷.跆拳道的全球运作模式对散手步入国际化的启示[J].武术科学.2004.1(1):58-611.

与时俱进论文篇(7)

关键词 泰安市 网球俱乐部 现状 发展 对策

1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泰安市的天康俱乐部、体育中心俱乐部、东岳山庄俱乐部、农大俱乐部四家网球俱乐部。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对四家俱乐部进行了问卷发放,对俱乐部的管理者、教练员、消费者、会员进行了发放共165份。

表1:问卷情况

1.2.2 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需要,查阅了关于俱乐部方面的相关资料,从不同的文献中总结出本文需要用到的资料,并整理分析。

1.2.3 数理统计法

通过对泰安市俱乐部发放的问卷中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出需要的数据进行分析。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泰安市网球俱乐部基本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泰安市的网球俱乐部分布地域较分散,没有特别集中在商业区或住宅区。

2.2 泰安市网球俱乐部的经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2.1泰安市网球俱乐部的经营规模情况

调查表明,泰安市的俱乐部发展仍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发展缓慢,经济条件、地理位置的限制,俱乐部没有足够的资金、富裕的土地去置办更多的网球场地。

2.2.2泰安市网球俱乐部的经营方式

对俱乐部实地考察后发现,俱乐部的主要经营业务有:场馆运行、教学训练式、两种兼有式。

2.2.3泰安市网球俱乐部的收费情况

四家俱乐部都采取了年卡、月卡、会员卡、按小时计费、按次数计费等多种方式并存的收费方式。

2.3 泰安市网球俱乐部管理者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3.1 泰安市网球俱乐部管理者学历与专业现状

表2:天康俱乐部管理者学历现状统计

如表1所示,天康俱乐部的15位管理者中,大专及以下的学历人数有5人,如图1所示,网球专业的占25%,体育专业的占35%,

2.4 泰安市网球俱乐部教练员现状调查与分析

2.4.1 泰安市网球俱乐部教练员性别、年龄及执教年限的分析

据调查,20位教练中,仅有6名为女性教练,占总教练的30%,其余则都是男性教练。

表3:教练员年龄比例的统计表

如表2所示,20位教练中有11位都在21-30之间,占了总人数的55%。

2.4.2 泰安市网球俱乐部教练员收入状况及薪酬满意度分析

表4:教练员收入情况统计表

据调查可知,大部分教练员的收入在2001-5000之间, 5001-6000元和6000元各一人占总人数的5%。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网球俱乐部在泰安市的分布较为分散,中心商务区、单位附近缺乏健身娱乐俱乐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俱乐部场地的利用不均衡,价格定位不合理,管理员专业水平低,教练员缺乏专业人士,俱乐部宣传力度不够,配套设施不全面。

3.2 建议

政府加强宏观管理,制定相应的措施。提高管理者的文化素质,提高教练员的专业水平。增加俱乐部的宣传。加大配套设施,做到完全的“一条龙“服务。

参考文献

[1] 高亮,宋信勇,王宏.山东省网球文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0(2).

[2] 梁益军.我国网球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9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