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校长挂职培训总结

校长挂职培训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4 15:14:15

校长挂职培训总结

校长挂职培训总结篇(1)

一、在培训中增加实践体验环节。让校长在实践中提升素质和能力

以往的培训,大都是院校式培训,这种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的培训模式普遍存在着重理念、轻实践,重形式、轻结果,培训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我们认为,校长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理论,但缺乏实践,他们有经验,但缺乏思想。而传统的培训模式已难以造就具有教育家素养的优秀校长。如何改变传统的培训模式,寻找培训工作突破口,成为我们思考最多的问题。总理多次强调,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教育事业要兴旺发达。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让真正懂得教育的人来办教育。长期以来。我们的培训工作恰恰违背了这个规律,往往是让一些没有当过校长的人来培训校长,让一些缺乏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人来培训中小学教师。而实施“校长挂职锻炼”“校长工作室”制度就完全不一样。首先我们各工作室主持人和实践基地的校长都是基础教育的行家里手,是了解基础教育、比较懂教育的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工作室主持人和实践基地校长,是广东省名校长或名教师,且经过全省层层选拔,由专家考核评选出来的。其次,基地和工作室是一个培训团队,比如工作室由主持人担纲负责,再由主持人聘请三至五位国内教育专家加盟,还配有工作助理。再次,工作室是主持人和学员学习交流、研究、实践、成长的共同体。他们在实践基础上进行交流学习、对话和探究。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充分发挥现有名师名校长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让名师来培养名师、让名校长来培养名校长。也就是让懂教育教学的人来担当培训者,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因此,这种培养培训模式更加适合受训者的需求。更有利于受训校长的成长。

二、依托“校长培训实践基地”平台,培养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合格校长

我省从2005年起,先后在珠三角地区遴选了100所办学成绩突出、具有示范作用的中小学名校作为“中小学校长实践基地”,在全国率先探索和开展校长“挂职锻炼”和“跟岗学习”。主要做法是,每年组织一批农村中小学校长到这些基地学校开展为期一至二个月的挂职体验学习。项目实施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校长到高校进行教育理论学习提升,时间为一周;第二阶段,分小组(3至4人)派往各基地学校实践体验,时间为三周;第三阶段,集中回到高校进行交流总结。其中,挂职锻炼是项目培训的重要阶段,主要是让受训校长深入一线学校开展全方位的体验学习,参与基地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基地校长是第一指导者,也是第一责任人,担负着对受训校长的指导任务。挂职锻炼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师徒结对”。挂职锻炼最核心的环节是名校校长与挂职校长形成“影子”关系。名校长的示范、引领作用立竿见影。二是“身临其境”。挂职校长蹲点体验,现场观察名校长领导与管理艺术。直接参与学校管理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能够获得真实、全面、深刻的印象,三是“经验借鉴”挂职校长本身的领导管理方法往往“固化”为一种定式,通常隋况下很难发现与他人的差距。而来到先进的学校,如同挂职校长一面“镜子”。让其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使其有“自新”的心理愿望和动因。四是“伙伴关系”。在深入交往过程中,学校与学校之间、校长与校长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并且通过这个平台,形成长期的合作互助关系。五是“自主学习”。让挂职校长自己带着问题主动学习,在“差异”环境中自己选择学习对象和内容,并在经过深入反思后寻找适合自己的答案。

我省每年还组织一批经济发达地区学校校长远赴江苏、浙江、山东、北京、上海开展异地名校“跟岗学习”,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项目实施以来,我省共组织了1500多名校长到省内各校长实践基地进行挂职锻炼;组织了600多名校长到北京、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名校开展跟岗学习。从2009年起连续三年,教育部安排150名中西部六省区中小学校长到我省开展挂职培训。近年来,江苏、浙江、海南、广西等地一批批中小学校长来广东挂职锻炼和学习交流。

三、依托“校长工作室”平台,加速培养一批有教育家素养的优秀骨干校长

2010年,我省建立了首批33个名校长工作室并选拔了100名有培养潜质的中青年校长进入校长工作室进行为期二年的培养工作。旨在培养造就一批有教育家素养的骨干校长队伍。

培养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学员到“校长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分配3—5名学员1所在学校跟岗体验。时间不少于一个学期(可分段安排);第二阶段,学员带着课题回到各自学校开展反思性研究(期间与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和同组学员开展网上或面对面交流);第三阶段,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和工作室聘请的专家深入到各位学员所在学校。开展学校问题诊断,帮助和指导学员化解困惑和解决难题;第四阶段,组织教育考察:总结、研究成果展示等活动。工作室培养工作启动后,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小组进行工作检查和业务指导,期终由专家小组对各工作室学员进行论文(课题)答辩及评价。

校长挂职培训总结篇(2)

一、解放思想正视挂职积极推动学校建设

按照局党组的安排,这次挂任职是不脱产的,仍需履行在市劳动保障局的职务、职责。其挂任职的主要职责是深入学校的各项工作,参与管理、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协助学校与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由于两边工和都需兼顾,工用压力大,事情多。但一年多以来,我积极投身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推动了学校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不断深入。并在解放思想活动中,解放自己,正视挂职工作,科学、合理地挤出时间参与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挂任副校长的作用,较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学校这两年取得的优异成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深入实际化解问题促进学校发展

学校是教育教学第一线,了解师生的思想状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并及时解决,才能有效的促进学校发展。在挂任职期间,我常利用其既是上级主管部门的科室领导,又是学校的挂任副校长的特殊身份深入到教育教学第一线,了解到教职工对学校的发展缺乏信心、个别教职工工作纪律松散、学生宿舍部分消防器材超过有效期等第一手资料,及时地反馈到校领导班子会上加以研究,使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为一些具体问题的妥善解决发挥了积极地作用。

三、发挥优势让虚职实挂

在挂职其间,我充分发挥其在政府机关工作多年,熟悉政策,人际关系好的优势,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为学校的办学能力建设争取经费牵线搭桥、出谋划策,让虚职实挂,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是协助学校为概算投资600万元的学校实训综合楼及设备购置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财政补助和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的落实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使项目纳入20**年中央补助广西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落实了中央国债资金和地方配套经费,并于20**年12月顺利开工建

二是努力帮助学校向有关部门争取,使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被列为自治区技工学校重点专业能力建设项目之一,获得了自治区财政100万元专项经费,使在建的实训车间有了经费保障,并得以及时添置实训设备。

三是积极协助学校抓好农民工培训等各项职业培训工作。20**年学校完成培训1500人、20**年完成培训2000余人的任务,被确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品牌培训基地,荣获20**年度全区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

校长挂职培训总结篇(3)

高校挂职团干部管理工作总结 我市有4名来自市内外高校的挂职团干部,为切实做好从高校选派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工作,共青团濮阳市委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安排部署,加强服务管理和日常指导联系,严格考核考评,对挂职团干部的快速成长和推动各县区共青团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履行挂职的组织程序,做好岗位和人员对接工作,专门安排工作人员与团省委衔接高校挂职团干部来我市挂职工作,同时要求各县区团委及时安排解决好挂职团干部的住宿、吃饭等生活问题,为挂职干部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为挂职干部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严格按照规定到县区委及组织部门履行相关组织程序,确保了挂职团干部的按时到岗并开展工作。通过交流座谈会,以会代训等方式,结合XX市县区实际工作情况,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有针对性的工作培训。并与挂职干部建立紧密的工作联系和协作机制,积极支持挂职干部完成好挂职工作。

二、加大对挂职干部的工作管理指导力度,关心挂职干部工作、生活,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帮助。团市委主要领导通过督导检查工作、电话联系等方式与挂职干部保持经常联系,听取他们对挂职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协调解决,有效指导了挂职干部工作。充分行使团市委对团干部的协管职能,加强对挂职干部的培养、监督、管理。严格落实请销假制度,实行挂职干部出勤情况月报制度,检查本地挂职干部的出勤情况,并按时上报汇总,保证了挂职干部的工作时间,做好了挂职干部的日常指导检查和管理服务工作。

三、安排挂职干部协助县级团委书记和其他班子成员全面参与当地团的工作,充分发挥挂职干部作用,在青少年思想引领、“一融三同”党性实践锻炼活动、非公企业团建、分类引导青年、青年志愿服务、创先争优、希望工程等重点工作中。XX县挂职团干部XXX倡议号召全县广大青少年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做起,促节能减排,共建绿色美好家园;XX县挂职团干部XX结合非公企业团组织和农村专业合作社团组织,通过青年创业培训基地,影响、覆盖广大务工青年,在思想上引导、行动上带动,鼓励他们通过务工学习种植技术、管理经验,并在相关政策上予以资助,支持他们回家自主创业;XX县挂职团干部XXX在挂职期间,以“参与志愿服务,建设和谐社会”为主题,参与组织了“三下乡”、“义诊活动”、“敬老爱幼”、“法律进校园”、“结对农民工子女”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XX区挂职团干部XX参与组织了50名青年志愿者深入到东田村小学与50名农村留守儿童开展了“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努力做到了困难青少年心理问题有疏导、家庭困难有帮扶、学业辅助有平台三位一体的关爱模式,切实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充分发挥了挂职干部的作用,有效解决了基层团建和基层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力推动了基层团的各项工作。

下一步,团市委将于近期召开高校团干部挂职座谈会,交流总结他们在最近工作中积累的新方法、新理念,征求对XX共青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推进我市共青团工作,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到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中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标准、加压奋进。为应届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奋力实现“二三五”赶超目标,为建设服务和谐美丽新XX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校长挂职培训总结篇(4)

一、战略规划阶段——市领导亲自挂帅深入调研,三部门联合发文出新招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为了对我市农村卫生院的现状有一个较为准确的了解,我市分管卫生工作的陈杭副市长亲自挂帅,和市卫生局领导一起到各市、区卫生局、基层卫生院进行多次调研,听取基层单位意见。经过对我市87所农村卫生院(蓬江区5所、江海区5所、新会区12所、台山市22所、开平市15所、恩平市17所、鹤山市11所)的深入调研,了解到我市农村卫生院经过几年“一无三配套”建设,基本没有危房,实现房屋、设备和人员的配套达标。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据调查,大部分卫生院经费投入不足,且存在镇级财政截留卫生院经费的现象,有个别镇不但对卫生院无任何投入,甚至将卫生院作为其属下的企业,要求每年上交一定数额的费用,实在是匪夷所思。由于各级政府对卫生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卫生院的医疗设备缺乏、陈旧,不能适应农村医疗服务的需要。我市多数农村卫生院没有能力添置必备的心电图监护仪、呼吸机、电动洗胃机、B超等医疗设备,不但制约了农村卫生院的医疗业务发展,更严重的是无法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二)技术力量严重不足,降低农村卫生保健基本保障

一是卫生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低。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262人,本科以上170人,仅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4%;无专业学历1338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1%。如恩平市多数卫生院没有一个大专生,仅有几个卫校毕业的中专生。二是农村卫生院人员臃肿。全市卫生院中非卫生技术人员1024人,占在职卫生技术人员的24%。以上表明:我市农村卫生院非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较高,人员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低。大多数卫生院引不进、留不住高素质人才,培养出一个就走一个。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卫生院发展的难中之难。

(三)内部机制不活、管理不善

相当一部分卫生院内部管理存在严重问题。很多院长是由乡村医生做起,没有接受过系统医院管理理论学习,他们在本地患者群众中有一定声望,能吸引病人,因此成为管理者。但部分院长未能转换行政管理角色,管理水平差,致使卫生院管理无计划性,顺势而就,盲目粗放发展,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外,内部机制仍采用平均分配、吃“大锅饭”管理模式,缺乏激励机制和创新意识,大大挫伤职工工作积极性,由此造成医务人员工作无热情、服务态度差。这些卫生院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公信力差,有病宁愿求助于乡村医生而不愿到卫生院。

我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法规政策,结合各地实际,先后多次讨论和修改方案,最后决定从人才和管理上寻找突破口,开创性地提出“双挂一培训”的建议,即在市直医疗卫生单位选派医疗业务骨干到农村卫生院挂任院长(副院长)职务、抽调农村卫生院院长(副院长)到市直医院挂任中层领导助理进行锻炼;接收农村卫生院新毕业的本科生到市直医院进修培训。市卫生局在制定工作方案初稿时,将双挂一培训的目标、措施、管理、经费开支和人员待遇等都考虑周到,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使“双挂一培训”计划很快得到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的大力支持。为加大“双挂一培训”推行的力度,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卫生局联合印发《关于印发江门市农村卫生院人才培养培训和队伍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江卫[**]97号),将人才建设、培训纳入组织人事管理中。“双挂一培训”计划的出台,成为我市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一项创新性的重要举措。

二、战略实施阶段——省、市领导热切关注,行政部门紧密跟踪抓落实

在计划实施前期,我们首先做好三项准备工作。一是选好第一批挂职干部。二是选好挂职卫生院。三是进行挂职干部岗前培训。在市委党校举办了江门市卫生系统首批挂职干部培训班,请该校资深教授进行授课,进一步提高挂职干部的综合素质和领导水平,为其挂任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年11月2日,我市举行了江门市卫生系统首批挂职干部和新毕业生培训接送仪式,标志着“双挂一培训”计划的正式实施。挂职干部和新毕业生满怀热情、充满信心,奔赴不同的岗位,以实际的行动一起在这一条创新的道路上探索。

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厚望。省政协副主席、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年12月20日下午抵达我市调研,期间到了开平市赤水镇卫生院进行视察,他对我市“双挂一培训”工作表示肯定,并鼓励我市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积极探索农村卫生院的管理模式,推进“双挂一培训”工作,为全省农村卫生院管理闯出新路子。我市陈杭副市长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双挂一培训”,要求各级政府关心、支持此项工作。市卫生局毛炯局长、冯淑娴副局长多次下乡进行跟踪调研,在肯定挂职干部成绩的同时,还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使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锻炼了他们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

在计划进行了半年的时候,我市卫生局就马上组成考核小组,对挂职培训工作进行阶段性考核。

三、战略评价阶段——多方获利取得成效,分析总结经验树典范

“双挂一培训”计划通过近一年的实践,初显成效。经过战略评价,总结出8方面的成效。

(一)提高了管理水平下挂干部能根据当地卫生院的实际制定、完善医疗规章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和分配管理制度,将城市医院先进的管理理念、经验带到农村卫生院,通过制度管人、依法治院,使乡镇卫生院管理水平大大提高。

(二)重建卫生院的形象我市部分农村卫生院的卫生环境比较差,为了重建卫生院的形象,取得群众的信任,下挂干部到任后的第一件事都是整顿院内环境,制定保洁制度,规定清洁工的工作范围和行为,修旧补破,虽然仪器还是那些仪器,设备还是那些设备,但整个卫生院给人的感觉却亲切了很多。通过一系列措施,绿化美化了卫生院,大大改善了卫生院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正如开平市赤水镇卫生院挂职院长朱正君所说的,“医院要想吸引病人,首先要让病人乐意进来。”

(三)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下挂的卫生院长(副院长)都懂得一个道理: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他们注重言传身教,多方面多途径提高卫生院医务人员的知识水平。一是通过市级医院的支持和帮助,开展新项目,引进新技术,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技术;二是利用上级医院的资源优势,让专业技术人员分期分批分级进修培训。三是增强与上级医院的技术合作。通过挂职干部的联系,建立了定点协作医院,加强了业务技术的合作。四是加强卫生院医务人员的业务学习。

(四)提高了经济效益卫生院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在下挂的7所卫生院中,当时挂任正院长的3所卫生院的经济情况是处于当地卫生院最低水平,如开平市赤水镇卫生院和恩平市大槐镇卫生院,基本工资都发不出,通过挂职干部近一年的努力,3所卫生院经济效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开平市赤水镇卫生院**年1-6月份业务总收入比**年同期增长57%,职工的收入比去年增加25%,不仅能发出工资、补贴,平均职工每月的奖金提高到500元

(五)获得了社会效益一是开展体检、送医下乡等活动提高知名度。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卫生院在农民群众中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使卫生院承担起预防保健功能,改变过去重医轻防的现象。二是创出了卫生院品牌。下挂干部都根据自己的专长,打响卫生院的品牌。提升了该院的声誉和威信。三是赢得了农民群众的信赖。下挂干部以他们高尚的医德医风和精湛的医疗技术,践行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天职,赢得了当地群众的称赞和爱戴。

(六)提高了上挂干部的管理水平一是上挂干部参与各科主任、办公室、院务会议,学习医院工作中的协调、研究、总结、布置、落实、监督等工作程序的实施;二是上挂干部参加“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学习班,学习了医疗质量管理、医院战略管理、医院中层领导力与执行力、医院创新经营、医院流程再造、医务人员的优质服务等的管理知识;三是上挂干部到各科进行轮训,并严格规定在各科学习的时间和内容。7名农村卫生院院长(副院长)自挂任市直医院职能科室主任助理以来,明确学习目的,制订了学习计划,积极主动地向挂职医院的同行们学习。无论到哪个科室,都虚心请教,认真开展工作,积极参加医院的各项管理活动。通过实践,使自己的医院行政管理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七)增长了培训生的临床知识为提升毕业生实践能力,市卫生局制定了《江门市基层卫生院新毕业生到上级医院培训的方案》,明确规定毕业生到上级医院培训的目标、内容、时间和考核方式。这次参加培训的毕业生,很快就掌握了医疗业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平时参与坐诊,注意观察,不漏过一个异常体征,锻炼、提高了他们临床思维能力和鉴别诊断能力。查房时积极听取带教医生、主任、教授们的意见,学习诊断技巧,研究治疗方案。有的学生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按自己将来发展的方向有侧重地学习专科知识和技术。这批毕业生普遍认为: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临床思维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这种进修学习获益良多,很有必要。

校长挂职培训总结篇(5)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是高校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如何用科学机制选准选好后备干部,把好后备干部的入口关,并以有效方式加强后备干部的培训教育,抓好后备干部的成长关,是建设高素质后备干部队伍的关键。多年来,各高校党委高度重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继承以往选拔培养后备干部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干部队伍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采取多视角、广领域、全方位的灵活机制进行后备干部的选拔,并在确定候选人后,通过挂职锻炼、党校培训、百人计划、援疆援藏等各种方式和途径,对后备干部进行思想提高、视野拓展、业务精进、实践磨练和监督考察,全面提高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制度和机制保证。

    一、高校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后备干部队伍是各级领导干部人才的资源库和生力军,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生机蓬勃、后继有人的保证。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创新科技的重镇、传承文明的纽带和服务社会的基地,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等方面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高等学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战略任务,没有一支坚强有力、管理有方的领导干部队伍是不可能的。而后备干部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关系到学校各项改革发展事业的顺利进行。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保持高校长远发展的重要保证。

 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当前高校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1、进贤渠道不广,导致"备而不全"

 有的单位在选人视野上,未能以"海纳百川"的宽阔眼界和博大胸怀来广纳群贤,未能综合不同院系、学科、部门和岗位来全面考虑,往往容易形成在领导身边找、在机关单位选,重年资、轻能力,重热点岗位、轻普通岗位,重机关干部、轻业务骨干等思维定势,久而久之,造成后备干部队伍数量不足、门类不全、结构不优、思路不广、能力不强等问题。

 2、选拔程序不明,产生"备而不优"

 有的单位在选拔程序上,未经过广大群众的公开推荐、民主测评和有效监督,未能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有关规程进行科学操作,往往以"保密性"为由,先由领导预定人选后,再通过部门推荐、组织考察和会议决定等环节。这就使得在后备干部选拔程序上不公开、不透明,难以保证后备干部人选都是得到人民群众公认和信赖的人。

 3、培养方式不活,表现"备而不育"

有的单位在培养方式上,往往只进行一些短期的教育培训。而这些培训工作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教学内容偏重于理论学习,比较空洞抽象,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培训方法倾向于灌输说教,比较陈旧老套,缺乏生动性和实效性;教育形式侧重于课堂教学,比较刻板单一,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从而使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机制不灵活、目标不明确,由此感到迷茫和困惑。

 4、选用结合不当,导致"备而不用"

有的单位在选拔了后备干部之后,对后备干部缺乏关心和管理,甚至多年"备而不用",久而久之使后备干部缺乏进取意识和激励作用,导致"备用脱节"的现象。有的单位对列入后备干部培养的"只进不出",缺乏"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对在思想、能力、作风等方面存在问题不宜继续作为后备干部的,没有及时调整;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符合后备干部条件但尚未列入后备干部的,也未及时补充。

二、创新高校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机制的实践探索

    基于后备干部对高校建设发展大业的重要意义和当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目前,各高校党委和各级党组织从高校不同发展阶段对干部的不同需求出发,进一步增强对后备干部工作的重要性、科学性认识,使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更适应高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成为各项事业科学和谐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包括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等重要环节。其中,选拔培养又是这些环节中的基础和关键。中央颁布的《2009-2020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明确提出,要"以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带动和促进选拔培养年轻干部工作"。多年来,有关高校在选拔培养后备干部工作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做法和经验。

1、扩大选人视野,广开进贤渠道

    各高校除按照传统的干部选拔方式和推选程序以外,还进一步拓宽干部选拔的渠道,加大选拔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增强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1)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有的高校积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方式,大胆选拔了一批政治素质好、管理能力强、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中青年骨干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这种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方式,通过知识考试、民主测评、党委推荐、组织考察、会议决定等环节,层层筛选,好中选优,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后备干部选拔机制。这不仅大大拓宽了后备干部的选人视野,使不同学科背景、不同专业领域、不同管理层面的优秀人才都有平等竞争和择优录用的机会;而且使干部选拔由"闭门相马"变为"公开赛马",增加了干部工作的民主化和透明度,使后备干部的整个选拔过程公开化、规范化,有效克服和防止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高了干部选用的公信度。

    (2)群众参与、民主推荐。有的高校在选拔后备干部过程中,除了采取组织推荐、个人自荐和领导署名推荐外,还进一步加大群众参与、民主推荐的力度。事先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公布后备干部的选拔条件、遴选范围,然后组织全校师生员工广泛参与、公开推荐;在初步取得票数比较集中的候选人后,再通过民主测评、会议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群众的意见,全面考察后备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坚持把群众参与贯穿整个过程,让群众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进一步落实广大群众在后备干部选拔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也进一步强化了后备干部的群众观点和宗旨意识。

(3)预告公示、综合考察。有的高校在选拔之前预告后备干部的资历条件、岗位要求、遴选范围和培养方向,经过公开选拔或民主推荐产生候选人后,坚持考察程序预告和考察人选公示,公布检举电话和联系邮箱,通过让群众知晓、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充分听取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群众的意见,更好地了解考察后备干部的思想、人品、知识、能力和作风。对后备干部的考察不能"一锤定音",有的单位还结合年度考核、党校学习、挂职锻炼、民主评议等形式,对后备干部采取动态考察、跟踪考察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对后备干部综合评鉴的准确度和有效性,同时也进一步增强后备干部的进取意识和自律意识。

2、深化教育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1)党校培训。多数高校都能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在后备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通过"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青年理论骨干培训班"、"海外归国人员培训班"、"高层次人才培训班"等形式,加大对近期拟提拔使用后备干部的调训力度;在盘活利用党校优质教学资源和培训制度等优势的同时,加大在培训模式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创新,结合"情景教育"、"案例分析"、"社会考察"、"课题研究"等灵活有效的形式,切实加强后备干部的理想信念、革命传统、改革意识、发展理念和管理技能的教育,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出国进修。有计划地组织后备干部到国(境)外培训,培养其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是适应经济社会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趋势。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有关高校就率先通过"配套成组"、"百人计划"、"优育项目"等方式,选拔一批中青年业务骨干和后备干部出国进修,帮助他们拓宽国际视野、了解前沿信息、掌握先进技术、学习管理经验,使之在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上都有新的飞跃,从而提高其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本领。

(3)拓展训练。拓展训练是企业培养管理干部挑战极限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新型模式,近年来也受到高校后备干部培养工作的青睐。有的高校开始组织对年轻后备干部、中青年教师、学科团队等进行素质拓展训练,邀请专业的拓展训练公司给后备干部进行"跳出真我"、"信任背摔"、"七巧板"等游戏项目的训练,通过实践锻炼、总结经验、深入思考、提出对策等步骤,在心理素质、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等方面获得新的教益和启示。

3、加强实践锻炼,全面增长才干。

    通过多岗位轮换、交流任职和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强后备干部的实践历练,是让后备干部加快成长、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的有效途径。

 (1)岗位轮换。一个人长期在一个部门、一种岗位工作,难免会产生视野局限、思维定势和倦怠情绪。定期进行岗位轮换,不仅促使后备干部尽快适应新环境、学习新知识、转变新思路,而且促进了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工作的理解、沟通和协调,增强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凝聚力和协调力。近年来,有关高校实行后备干部轮岗制度,让一些处级和科级后备干部参加岗位轮换,到其它单位或部门的相应岗位进行为期一年的锻炼。同时,还让一些机关青年兼职做学生辅导员,参加大学生暑期军训等。由此进一步了解其它部门的工作性质和岗位需求,进一步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从而帮助年轻后备干部在工作思维理念、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提高,而且有利于组织部门在岗位轮换中进一步发现和考察后备干部的人品、能力和专长,为以后更加有的放矢地培养和使用后备干部提供相关参考。

 (2)交叉任职。为了更好地沟通信息、交流经验,有些高校选派后备干部到上级部门、兄弟院校、附属单位的相关部门进行双向交叉任职。让他们在新的环境中担任新职务、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任务,这既有利于交流任职的后备干部深入了解和学习对方的优势、特色、经验,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加以运用和改进,也大大密切了选派交流任职干部的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推动双方改革发展事业的互利共赢。有的高校利用寒暑假比较集中的一段时间,成批组织后备干部到国内外一流的高校去学习进修和实践锻炼,回来以后马上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加以运用,这种学习与工作"两不误,两促进"的培养锻炼模式,受到学校和年轻干部的欢迎。

 (3)挂职锻炼。挂职锻炼是当前培养考察后备干部的一个普遍做法,也是让后备干部充分展示才华、锻炼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从1997年开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每年分两批选择优秀青年和后备干部到院部机关、卢湾区和上海市等有关部门进行挂职锻炼,随后又扩展到在交大校本部、各附属医院等挂职,形成了由下级单位到上级部门"上挂"、上级部门到附属单位"下挂"、同级单位相互间"平挂"这样一个多层面、立体式的"挂职锻炼"新格局。由此进一步促进了年轻后备干部在战略思维、全局观念、组织协调、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和发展。经过13年的工作实践,至今参加过"挂职锻炼"的干部有22批173人次,通过挂职锻炼,现有4位同志任副局级干部、15位同志任正处级干部、30位同志任副处级干部、63位同志任科级干部,任职数占挂职总数的64.74%,为各级领导班子和管理骨干增添了新生力量。

    三、对高校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机制的几点思考

    从有关高校在创新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机制的实践探索中得到启示,做好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不仅要思想认识到位、体制机制健全、保障措施有力,而且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群众路线,通过多渠道多途径选拔和培养后备干部,使他们能更加全面、更加顺利地成长和发展。

    1、领导高度重视、做好规划

    高校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高校学科人才建设和管理干部建设的资源库和生力军。高校领导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重视、关心后备干部的成长。学校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站在领导科学发展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高度,充分认识选拔培养后备干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情感、聚才的方法,大力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满腔热情地扶植年轻干部尽快成长,促使年轻后备干部脱颖而出。高校要结合学习贯彻中央《2009-2020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的精神,在继承弘扬以往后备干部建设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围绕新形势新任务积极开拓进取、不断改革创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结合本单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实际,分别制定相应的《党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和《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等文件,在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工作任务、建设措施等方面作出全面系统规范,进一步提高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水平。

    2、坚持民主公开、举贤荐能

    选拔后备干部要坚持民主、公开,拓宽选拔渠道,扩大选人视野。要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宽阔眼界和博大胸怀广纳群贤,要有"五湖四海、兼顾各方"的全局观念,综合不同院系、不同学科、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来全面进行筛选。(本站隆重推荐好范sss文网:Www.haOWOrD.cOm)要按照公开选拔、组织推荐、民主测评、全面考察、广泛监督和会议决定等程序,事先公布选拔条件、遴选范围、考察公示等内容,使整个选拔程序公开化、民主化、规范化,全面落实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真正把那些理想信念坚定、党性观念强、党纪作风好、广大干部群众认可的优秀干部选拔出来,形成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正确用人导向。

校长挂职培训总结篇(6)

一、挂职学校概况

****中学始创于**年,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中央教科所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单位、全国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美术高考研究中心委员单位、省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市文明单位、花园式学校和德育先进学校。

二、挂职学习情况

在**中学挂职期间,我得到了指导校长**校长的热情接待和真诚指导,学校全方位向我们开放,让我有机会真正触及到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使我能够在做中学、在看中思,边看边做,边学边思,零距离接触了名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领导独特的智慧和高超的管理艺术。在与校长的深度交谈中,更深刻地领悟到了学校管理的内涵,挂职锻炼不但使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还锻炼了我的能力。

在挂职的一个月中,我严格按照挂职锻炼学校的作息时间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有特殊事情及时向挂职学校校长请假。上班时我认真阅读学校的各项管理资料,并在不干扰、不添乱的前提下,随时注意与校长、学校领导以及老师们沟通交流。坚持多听、多看、多学,做到边学习,边交流,边思考。

在挂职锻炼期间,我总共参加学校行政会4次、学校部门学习3次、全校教师大会1次,为中层以上干部做《山东3+3新高考制度改革》报告一次;参加主题班会4次、专题研讨活动6次,听课22节,个别访谈16人次;还参加了第一党支部活动;全程观摩了湖滨中学迎接无锡市素质教育综合督导(3天);参观考察了*****等名校,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境界,丰富了思路。

挂职学习期间,我经常和**校长、***副校长、**副校长交流,和艺教办**主任、教务处**主任、德育处**主任、团委书记**主任交流,虚心向他们请教,在交流中汲取经验,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参加各种活动时,也不忘联系实际、思考问题,撰写了19篇反思日志,上交12篇,挂职期间**中学共出版了四期简报,其中有三期简报选编了我的日志。

三、挂职学校先进经验

1、硬件设施及其先进。(添加一些硬件设施的介绍)

2、教学常规特别规范。**中学学生全部都是美术生,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加之还要练专业,学生上文化课的时间又较少,提高课堂效率,是**中学课堂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这一指导思想,学校常规教学坚持落实严、细、实、恒的原则。

3、课堂彰显合作互动理念。课堂上学生合作活动的高频度、合作形式的多样化、师生互动的真诚丰富、生生交流的积极踊跃、小组合作成果汇报时显示的“合作中的竞争”及“竞争中的共赢”,无不透露出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个人责任”与“积极互动”意愿,无不折射合作活动作为一种学习常态在课堂中的有效落实。

四、我校常规教学与挂职学校差距

1、常规教学制度落实有差距。我校常规教学方面也有严格健全的制度,但在落实上在细节上还有一定的差距。教学管理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的运行机制,工作落实不够。对教学基本环节还存在要求不具体、检查不到位的情况,缺乏整改的力度。常规管理缺乏“严细实恒”精神。

2、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一是教学计划笼统模糊。教学质量评价方案不够精细,各种计划过于宽泛,实质性、精细性内容少,降低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部分教研室、班级、学科备课组计划放到任何一个年级、班级、任何一个学科都可以用,没有日历和周历表,看不出工作时段的任务安排。二是课时备课不备学生。部分备课只是学科知识的说明和体系构建,教学目标大而空,无针对性;教学过程缺乏问题教学设计、缺少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缺少学生活动的设计。个别学科的学案只是复印了复习材料,未体现教师集体备课的创造性。

3、课堂教学效率仍然偏低。一是双边活动方面,教师讲得多,学生练的少,课堂学生动脑、 动口、 动手机会少。二是教学方法策略方面,教学方法呆板,提问缺乏技巧,课堂缺乏激情与生机,导致学生兴趣不高。三是针对性不强,一堂课究竟要教会多少学生,要教会几个知识点与相应题型,有些教师心中不明了。四是教学内容上不充实,容量小,课堂信息量少。

五、我校下一步落实常规教学措施

1、常规教学实效化

(1)要向备课要质量。实行“个人初备—集体研讨—分享充实—生成完善—反思提高”的流程。要求教师提前备课,主备老师写出详细的备课方案,包含教学的重难点、具体的目标要求和教法学法、训练题的选择等,其他教师各抒己见,针对所任教班级的教学实际,再调整、再提高,形成学科组校本化备课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2)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以全县中小学“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为契机,教学内容上进一步降低教学起点,扩大学生关注面,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策略上落实“以学为主、以练为主、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低台阶”的教学原则;教学模式上强力推行“自主预习、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模式,抓住课前自主预习和课上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当堂达标等关键环节,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训练,实施周练、月考制度,向规范训练要质量。严格落实周练制度,各学科定时间、定内容、定题量,采用滚雪球式的“小循环、常穿插、多层次”的训练方式,精心设计训练题,力求做到“小题大做”“大题细做”,同时落实“四有四必须”教学要求:有课必练、有练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讲。每次月考坚持“考前抓命题,考中抓考风,考后抓讲评和补救”的原则,做到“平时考试高考化”,做到讲、练、考一体化。

(4)批改,提高针对性,强化面批,充分利用精准批改来提高教学效率。在全批全阅的基础上,重点锁定班内的目标生与边沿生进行面批面改。不仅满足于学生解决问题的对错,还要分析每个学生做错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补救与矫正措施。

2、教学管理制度化

(1)教学行为制度化。针对教学常规各环节,分别制定了年级周例会制度、无课日集体备课制度、签字上课制度、公开课制度、月考及周考制度,等等。通过各项制度的落实,确保教学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了教学的规范性和实效性。实行教学周反思制度,促进教师不断总结工作,进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校长挂职培训总结篇(7)

企业办学“基因” 助推校企深度合作

学院由企业而产生,因企业、产业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发展。学院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结合自身特点,创新构建了“校企一体化”的办学机制。学校校园同企业厂区、学校教学同企业生产有机融为一体。昆钢公司遍布云南省各州市的所有二级单位的生产基地则为学校提供了真实的实习实训基地。

校企双方无缝“对接” 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教学为生产奠定知识和技术基础,生产对教学提出新的教学要求,教学和生产从内容上实现一体化和一致性,实现理实一体、学以致用,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校企合作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引入教学中,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同组织开展工学交替的教学活动。探索建立“厂中校”“校中厂”的校企一体化实训基地,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教学过程将生产情景浓缩进课堂,由教室延伸到企业生产车间,校企一体的半工半读、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有制度、有计划、有深度、有效果。

“双师型”师资队伍一体化 学院同企业的紧密关系,为一体化的“双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直接来自昆钢企业的上千名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技师、高级技师,为学校提供了强有力的兼职教师队伍保障。学校新到校的专职教师能够随时随地深入到企业车间一线锻炼和服务,缺什么补什么。教师能将企业生产过程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时融汇到教学内容中,能及时把握知识更新和专业领域的新动向。

相关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任课教师,40%以上由直接来自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技师、高级技师等能工巧匠担任。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了“师资队伍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度,昆钢公司以文件形式作出了统一要求,制定了专业技术人员和技师、高级技师等能工巧匠履职传授制度,将企业兼职教师到学校任课情况作为职称、职业技术资格聘用晋升考核的重要依据。

校企一体“机制” 助推职院特色发展

学院在校企一体“机制”下,明确了“立足冶金矿业和现代服务业,面向昆钢多元产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在探索“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服务企业和社会等方面作出了积极大胆的探索和尝试,特色鲜明。

职教集团与企业集团融合共进 学院利用云南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平台,积极发挥昆钢公司“多元化产业”发展以及二级子公司遍布云南省各州市的优势,与科研机构、企业、中职学校形成紧密的职教集团,企业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合作培养有内容、有深度,扩大订单试点,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以此为桥梁,发展集团成员(企业和学校,特别是中职学校),与中职学校合作办学(如镇康职中、金平职中、新平职中等),利用昆钢产业优势,与贫困县开展定向招生、订单培养,为昆钢在当地的企业培养合格稳定的未来员工,达到双赢。

仿真实训与生产真实有机结合 学院冶金仿真实训室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将生产现场的自动化操控系统进行仿真,通过网络通信实现与虚拟场景和设备的完全互动,在物理模型、工艺模型驱动下实现了真实转炉炼钢工艺过程的操作训练。初学者先在校内仿真实训室操作训练,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后再到真实环境进行实操,达到教学与生产无缝对接。这种模式也直接引入到企业职工转岗培训、技能提高培训,与企业合作共赢、资源共享,提升专业服务企业及社会能力,为昆钢炼钢厂提供了炼钢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服务,很好地解决了以前在企业技能培训及鉴定中,企业出于对安全风险和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学生(培训员工)不能直接实操、培训效果低的难题。

校企合作开发实训项目 由于冶金企业的特殊性,生产现场存在较多的不安全因素,并且其工艺链较长,学生实习效果差,成本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充分利用好校企一体的优势,发挥校内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各自特长和优势,学校教师与炼铁厂、炼钢厂的工程师一起,按照钢铁生产“含铁粉料烧结矿、球团矿铁水钢水连铸坯轧材”的生产链,把各生产工序的主要生产设备按昆钢企业实际设备的一定比例缩小后,绘制出图纸,共同研发制作了钢铁生产工艺流程模型展示室,学生在展示室中通过专业教师对照工艺流程模型的讲解及相关设备的操作运转,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了一个全貌的整体的认识,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和经济效益。

探索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根据昆钢产业发展,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一起,进行矿山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明确了在新一轮的矿产开发结构调整中,各矿山企业的产能规模与人力资源结构状况,从2010年,学院连续三年为昆钢订单培养矿山地质、测量和采矿方向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学院与矿山企业共同制订了《校企共育、半工半读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第一学年在校内进行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第二、三学年在企业进行半工半读、顶岗实习,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学生到矿山一边进行实习、一边由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结合矿山实际生产工艺、设备情况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及职业操作技能学习,学校企业共同教育、管理、培养学生。学生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由于学生与矿山工人学习、工作、生活在一起,同时还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矿山工人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的影响,受到企业文化和职业安全文化的熏陶,为今后成长为合格的矿山员工、技术技能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为企业服务能力强 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2011年起,学院每年安排专业能力强的专业课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选派到昆钢红河矿业公司地质队挂职的地质专业硕士毕业生、骨干教师在挂职实践过程中为所在单位较好地完成大量的矿山地质勘察及设计工作,并承担部分职工培训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