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水利施工技术总结

水利施工技术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5 15:03:45

水利施工技术总结

水利施工技术总结篇(1)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前言:有人说我们是生活在钢筋和混凝土中的一代人,每天都有无数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混凝土已经成为人民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一种东西。混凝土是一种神奇的建筑材料,它有笨重的外表,但是却可以被制造成唯美的艺术美,变的轻盈灵动,甚至在不同的环境下,它给人们所呈现的色彩也是不一样的。混凝土有很多优点,比如说制作它的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而且混凝土有非常好的抗压能力,并且耐久性良好,强度等级范围宽,这些都是它的优点。

1 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中所面临的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一般都工程量比较大、工期长、自然环境影响因素较多、交叉作业多施工复杂,因此,提高了工程的施工难度。在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时候,不光要满足强度的要求,还要加强对混凝土裂缝、防治渗漏等方面的控制,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耐久性。在施工中,应根据水利工程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对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 裂缝

裂缝不仅仅存在于水利工程建筑之中,也存在于普通的建筑中,它是混凝土建筑物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害,所以不存在不会出现裂缝的混凝土建筑物。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般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比如,混凝土原材料,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维修时间间隔和维修技术等。因为造成裂缝的原因是多种多样,所以改进的措施也要从多方面着手,才能进量减少混凝土建筑中裂缝的出现。

1.2 冻胀

冻胀的成因主要是温度的变化。在混凝土表面存在有大量的细微的小孔,孔中储存有部分水份,当环境温差较大时,小孔中的水份遇到冷空气,就会从液态变成固态,水的体积就会膨胀,膨胀后就会产生冻胀压力。当这种冻胀压力达到或者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土就会被破坏掉。因为是从混凝土内部发生这种破坏,所以这些破坏所导致的影响将是永久性的,因此我们要加强措施,减少冻胀现象出现的可能性。特别是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变化大,尤其要重视这种病害的影响。在整个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往往使用的是较大快的混凝土,需要利用分块浇筑的方式进行施工。为了保证浇筑后的混凝土的质量,避免发生裂缝、冻害的现象,在施工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场地的气温条件。并及时的对混凝土采取必要的温度控制措施,加强表面保护,采取接缝灌浆等预防措施。

1.3 冲磨及空蚀

冲磨病害是指水坝等泄水类建筑中的混凝土受到水流及其中夹杂的沙石等物质在急速流动中所产生的巨大流速的冲击,导致混凝土出现破坏的现象。而空蚀病害主要指水坝等泄水类建筑中的混凝土在其工作过程中发生的由于混凝土局部受到极不规则的来自水的相互挤压的作用而出现的破坏。因此,冲磨以及空蚀主要发生在那些在水中或者是靠近水工作的混凝土建筑上,还有经常发洪水的地区的建筑物也容易发生冲磨以及空蚀。根据一般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出冲磨与空蚀病害是交替进行的规律,同时冲磨以及空蚀还会相互促进,增加其对混凝土建筑物的破坏力,两者共同的作用直接导致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使得混凝土内部的钢筋外露,进一步加快了混凝土的破坏过程。

1.4 碳化

混凝土发生的碳化主要原因是空气中所含有的微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混凝土表面少许没有充水的毛细孔,进入混凝土内部,并且逐步进行扩散,然后在混凝土内部生成碳酸盐类物质,这些物质使毛细孔内溶液的酸碱度小于 10,破坏了钢筋表面存在的钝化膜,使得钢筋发生锈蚀,混凝土的抗压能力减弱,以致无法负荷一栋楼的重量,而且当钢筋表面生锈之后其体积就会膨胀,直接导致混凝土的开裂。

1.5 侵蚀

混凝土被侵蚀主要是由于环境中存在的水对混凝土的一种危害,属于化学性病害,不同地区的水环境也有所不同,有的偏酸,有的呈碱性,所以目前侵蚀混凝土的现象还不是非常的普遍,但是在某些环境污染极其恶劣的地区,水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侵蚀混凝土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

2 面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2.1 加强原材料的抗压能力

传统的混凝土只是水泥、砂、石子和水四种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人工石,但是在 1900 年建筑材料大革命中法国工程师艾纳比克将钢筋加入混凝土中,制造出钢筋混凝土,在原有混凝土的基础上,钢筋混凝土的抗压能力和耐久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其次在20 世纪以后,人们又相继发明了轻集料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及其他混凝土,并且许多混凝土外加剂也开始被不断使用,其中减水剂是混凝土外添加剂中被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甚至还发明出了流态混凝土和当高分子材料进入混凝土材料领域后出现的聚合物混凝土。试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相信人们一定会创造出更多实用的混凝土建筑原材料,解决混凝土在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

2.2 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保证原材料的合格质量是必须的,而且在混凝土施工时应对其进行防水、防渗、防腐、防冻等措施,保证混凝土的优秀质量。而且在使用“壁可”注浆技术将树脂浆液注入裂缝内时,一定要缓慢注入,切勿出现气阻现象,减少裂缝的出现。在模板的控制中,应注意将调平层的杂物及浮土清扫干净,然后才能立模板。混凝土的外添加剂减水剂一定要装在塑料袋内,现场拌制混凝土,在搅拌时一定要均匀搅拌、使其保持颜色一致,并保持混凝土所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不泌水、不离析。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混凝土施工技术必将不断的优化创新,新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也必定会被研发出来,到时混凝土施工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2.3 加强对混凝土建筑的养护

加强对混凝土建筑的养护目的是保持混凝土存放的最佳适当的温湿度条件,以保证或加速混凝土的正常硬化。对混凝土采用不同的养护方法所取得的效果也有所不同。现在大家最常使用的对混凝土的养护方法有自然养护、蒸汽养护、干湿热养护、蒸压养护、电热养护、红外线养护和太阳能养护等。养护经历的时间称养护周期。混凝土性能的试件的养护应该在最佳养护条件下进行。我国所采用的标准养护条件是:一级水平控制温度为 20±2°C,二级水平控制温度为 20±5°C,标准养护时间为 28 天;湿度不低于 95%。混凝土的养护包括自然养护和蒸汽养护。混凝土养护期间,对湿度和温度的控制是养护期间最应该注意的,养护是应该尽量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暴露在外界空气中的时间,并且及时对混凝土的暴露面进行紧密覆盖,防止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在暴露面保护层混凝土初凝时,应该尽量使其表面平整,并且在覆盖遮盖物时不要直接接触混凝土表面,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从原材料到施工技术都有了较大进步,使百姓越来越相信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是在混凝土建筑施工中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裂缝、冻胀、冲磨空蚀、碳化以及侵蚀等,这些都是在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对于以上问题,技术人员也想出了许多方法解决他们,比如及时对混凝土建筑加以必要的维护及修补,保持混凝土性能的基本稳定,还有在混凝土建筑的设计、施工以及平时管理上改进措施,以保证混凝土建筑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国能.大花水水电站碾压混凝土高薄拱坝快速施工技术[J].中国水运,2010.

水利施工技术总结篇(2)

关键字:软基处理;排水固结;稳定性控制;

中图分类号:S276 文献标识码:A

本文列举了水利水电工程软基处理技术的主要方法,一般的地基承载力尤其是淤泥的地基承载力低,强度增长速度迟缓。增加荷载之后易于产生形变且变化不均匀,变形速率较大而且具有工程稳定的时间较强,具有小的渗透性、以及产生的流动性较大的特点,主要着手解决软基处理在平原地区的水电、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各类难题。

一、软土地基有效的排水固结技术

淤泥软基土相对比于其他地基土来讲,其承载力较低。透水性很差,同时产生的空间较大,不够符合水工类型的建筑物地基设计水准,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技术,下面总结了几种合理的淤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探讨。

1、软土地基合理有效的排水固结技术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常用的施工措施之一,就是科学的对软土地基进行排水固结技术处置。该方法适用于软土地基类型的强度和相应硬度有限,含水量较高的地基土。主要包括三大类型的处理技术手段,堆载、减水降压处理技术、和预压真空技术等。堆载:,位于地基中合理设置矿井,主要应用在优化处理软土地基的阶段,有效挤压排出地基里存有的大量水分,应用塑料模式的排水系统产生大量的压力作用。预压真空技术理论基础为,在应用横向的排水系统装置设备,并合理运用砂层设置在地面之上,并运用具有不透气功能的塑料薄膜覆盖在砂层之上,使其土体能够形成类似真空的环境。

利用负压的荷载可以控制软土地基中的内部水分大量的排出。预压降水的处理技术,使用控制井点抽取水的方法,并根据降低水位的多少,依据地下水快速流动情况和软土地基重量共同起到作用,形成有效的压力,可以有效的清除排出软土地基中的水分。让该项技术措施合理科学的应用,排水固结操作技术在实践要求中应充分注重在操作阶段中。再者,基于预压真空处理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量的效果。因此,在模量度需要在应用阶段中需要有效提升,从而才能保证预压处理应有的效果。另此,地下水总体含量不是很高的软基工程也可采用预压降水的处理方法。因此,搜集各类所需应用的勘察数据的准备工作应做好,然后可以对预压降水处理选用明确的应用策略,使排水固结整体的效率得到提高。

2、水利水电工程软基化学固结处理技术

水电工程软土地基的化学固结处理技术,具有其非常明显的特征,虽然没有很高的使用频率,但未来的发展状况具有很好的优势。该项技术以化学材料的应用为主,可以令软土地基的排水固结目标科学的实现,进而使地基的整体稳定性水平得以提高。一般使用的办法是:灌浆处理技术、加大搅拌技术、高压喷浆技术。而其中的深度搅拌技术是施工中最为常见的技术。科学合理的应用化学处理的固结处理技术,可以使沉降总量有效降低,达到优化处理软土地基的目的,并可以使地基的边坡处理达到牢固稳定。在具体的施工技术处理阶段过程中,施工方应该掌握好地基边坡水泥和地基产生的化学反应。实施有效的综合控制来应用于有效的物理加固措施,以保证软土地基在技术处理后的优质的固化效率。

二、水利水电工程软基稳定性控制技术

1、软土地基底部应力控制技术

为了能使水利水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能得到保证,施工人员可以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对水利工程软土基底的应力进行控制。确保水利软基底部的应力在面对各种情况时不超过工程的规定的合理范围之外,而当水利工程在建设完成之后可能面对基底应力过大的问题。为了处理这种问题需要对软质基岩采取加固的处理技术,常用的处理办法就是直接灌浆法,以达到提升软土地基的能力。

2、软土地基抗滑稳定性控制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在完成浇筑混凝土之后,地基岩土的抗剪力程度在吸收混凝土中的大量水分的条件下会大部分的降低。而当地基岩土的水分大量流失之后,就会形成建筑地基表面基层脱空的工程灾害,也会使大部分降低水利工程的抗滑稳定性能。软土基岩的浸水或脱水,都会给水利水电工程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没有相应有效的施工办法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就无法防止水利工程发生抗滑失稳的情况。所以进行水利工程滑动面的控制技术处理,可以采用适量对建筑自身重量进行加大处理的方法,以达到满足工程建设规范的要求。

当软土地基的有近似5M深度的上游齿槽,而对于中部的齿槽深度以达到2.5M时,这是一种软基面端点直到上游齿槽的倾斜形的滑动面,也是主要的滑动面控制设计。软基处理上采用中部和上部齿槽后,使滑动面离开软土地基面滑动而在地基内部岩石滑动得以控制,消除软土地基面的失水或浸水的有害工程现象。而且利用一大部分的基岩重量,从而解决了软土基岩的抗滑稳定性问题。

三、应用替换填土处置管理技术

在水利水电的施工过程中,处理软土地基的合理方式也可应用替换填土的技术处理方法,把原软土地基土用施工机械的设施全部挖出,之后填充符合施工条件的具有抗侵蚀作用的发散性的压缩材料。这种复合材料其中主要包含碎石、沙土、和卵石等。在完成替换填土的技术后,还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夯实的技术处理,以保证地基性能符合整个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标准。在实际的施工进程中,施工人员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做出判断,做出合理的选择。替换填土应确保是为三层,即碎石和矿渣垫层、砂石与砂垫层、以及灰土和素土层。在使用该技术处理阶段中,施工人员应结合现实需求选择合适的各垫层中的材料,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用。

在选择的阶段中,在应用多种的施工材料中,需要保证软土地基的抗剪力强化作用,使软土地基的压缩性得到有效下降,进一步提高地基承受荷载的水平。应用替换填土技术,容易有空隙在软土地基填土层中形成,所以,为了有效的提升软土地基的强度,应该有效的排出地基空隙水,使其固结变化迅速安全。为了防止地基在低温的环境下出现冻胀等施工问题,因此在科学处置软土地基优化问题时,要实时依据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强度标准,刚性和稳定性标准。

总结;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阶段中,针对软基处理施工时,需要使用科学有效的技术方案。施工方应在结合实际情况的条件下,针对水利水电软基处理工程的需求特征、使用功能特点,选择合理科学的处理方案,才可以确保软土地基产生良好的功能效果,进一步保证水利水电软基工程的可靠性,达到真正造福于民的目的。

参考文献:

水利施工技术总结篇(3)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gps定位技术;gis技术;施工技术

1.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科技化

1.1高科技产品

gps定位技术应用于水利水电施工伴随着gps定位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完善,不仅为工程测量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并且让测绘定位技术发生了彻底的变革。多年来用测角、测距、测水准为主体的常规地面定位技术,正在逐步被gps技术所代替,gps技术具有高速度、高效率、高精度的特点,同时定位范围已扩大到整个宇宙。它的定位方法已从静态扩展到动态,定位服务领域已从导航和测绘领域扩展到国民经济建设更加广阔的领域。

1.2atuocad辅助设计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 design简写cad)是20世纪8o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型应用软件。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如今在各个领域均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尤其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它大大提高了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利用autocad配合autolisp语言,可以编制一些常用的计算程序,得到定制的计算结果。这为工程施工提供的更加准确的科学依据。在水利水电工程上有许多复杂的计算,尤其是各种不同体形衔接处的相交线,需要用空间解析几何的方法解算。单靠计算器手工计算,非常繁琐,工作量大,准确性无法保证,长期以来一直靠老技工的经验,如今利用auto—cad建立数字化模型,执行点坐标查询功能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autocad的特性提供了测量内业资料计算的另外一种全新直观明了的图形计算方法。另一方面是各种工程横断面、纵断面图的绘制,以及断面面积的计算和其它一些需要的图纸的绘制。从而大大减轻工程测量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量。

1.3数据库技术与gis技术实现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高效应用

随着测量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的逐步自动化、数字化,测量工作者如何更好地使用和管理好长期积累或收集的大量测绘信息,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其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数据库技术或gis技术建立数据库或信息系统。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大量的测量数据或信息进行科学的存储,建立三维数字地形模型,提高测量数据利用率,减少人力劳动的重复,以便于检索、分析、分发和利用,实现管理和服务的科学化、现代化。将gis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也是近几年来才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用三维全景虚拟显示施工总布置,直观反映组成部分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相互关系,并实现各种信息可视化查询、分析、统计计算,实现建筑物施工全过程动态仿真演示。以信息的数字化、直观化、可视化为出发点,直观清晰地描述复杂工程建设的施工动态过程。

2.水利水电施工应强化传统施工技术

2.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预应力锚固施工

预应力锚固技术是一项潜力很大的工程措施,它效益显著,适应面较广,既可对原有建筑物进行加固、补强,又可在新建工程中显示其独特的功能。由于预应力锚固具有传递拉应力的特殊优点,在国内外业界受到各部门的重视。预应力锚固是预应力岩锚与混凝土预应力拉锚的总称,是在预应力混凝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锚固技术。这项传统技术结合gps定位技术等新兴科学技术可以更加有效的按照设计要求的方向、大小及锚固深度,预先对基岩或建筑物施加主动的预压应力,从而达到加固或改善其受力条件的目的。

2.2大体积碾压混凝土的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碾压混凝土是近20多年兴起并得到迅速发展的一项筑坝新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是使用填筑土石坝的大型运输,振动碾压机械,压实非常干硬的混凝土拌和物,采用大体积,薄层碾压上升的浇筑方法。这种施工方法速度快,投资省,经济效益高。最适于大体积和大面积(如路面,飞机跑道等)混凝土施工。碾压混凝土有别于常规混凝土的主要特征是:拌和物干硬,坍落度为零。施工方法更接近于土石坝的填筑方法,采用通仓薄层铺料,振动碾表面压实:而常规大坝混凝土施工采用柱状分块,插入式捣固。工程实践显示了碾压混凝土的优越性是施工速度快,经济效益高。

2.3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在水利水电电施工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施工中,修建闸坝工程所特有的重要工程措施是施工导流。选定什么样的导流方案,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工期、质量、造价和安全度汛,事先设计要做到周密谨慎。在水域上进行水利工程施工,要解决施工导流问题,通常采取的办法都是修筑围堰。施工导流是一场为水工建筑物施工,而进行的与河水争地、争时的斗争,它与施工总进度是密切相关的。导流时段的划分、导流流量的选择、导流方案及措施的拟定等,均应按国家建设计划的要求为标准,按水工建筑物主体工程的控制进度作为主要依据。控制性施工总进度实际就是坝和导流工程在洪水赛跑中所必须达到的时间指标,如何安全度汛在施工中是最关键的,导流工程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施工总进度的要求,合理的安排工期,熟悉地理知识,在设计中做到细致有度。

3.水利水电施工中应注重保护环境

3.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对环境保护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本合同的有关规定,做好施工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对施工区域外的植物、树木尽量维持原状,防止由于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水利水电加强开挖边坡治理防止冲刷和水土流失。积极开展尘、毒、噪音治理,合理排放废渣、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给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3.2环境管理体系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应建立由项目经理领导、生产副经理主管、各职能部门参与管理的环境保护保证体系。其中工程技术部负责制定项目环保措施和分项工程的环保方案,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施工管理部合理安排生产,组织各项环保技术措施的实施,减少对环境干扰;其它各部门按其管辖范围,分别负责组织对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培训管理和考核,保证进场施工人员的文明和技术素质,加强对有毒有害气体、危险物品严格管理和领用制度,负责各种施工材料的节约和回收等。

3.3环境保护措施

工程开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根据具体的施工计划制定出与工程同步的防止施工环境污染的措施,认真作好施工区和生活营地的环境保护工作水利水电,防止水利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施工调度部、试验室及职业健康环境安全部(hes)全面负责施工区及生活区的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接受监理工程师的指导。

4.结束语

总之,水电是我国的优势资源,提高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发展是能源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的要求,是国土资源利用与区域经济振兴的要求,是国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冲.预应力锚固的施工[j].水利技术监督.

[2]蒋元驹.混凝土的砂石骨料[j].水利技术.

水利施工技术总结篇(4)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 发展方向

Abstract: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 is China's civil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economy, determines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Good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the key factors to reflect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provide reference for our future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 construction.

Keywords: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direction

[中图分类号] TV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要求也逐渐增高。科技先行,技术先行的目标和要求逐渐落实到实际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当中,成为衡量先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标准。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意义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主要强调的是利用水能转化为电能的机理实现两能量的互换,以达到国家的基本需求。而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正是提供了一个实现电能产生的综合平台,一般由水库、发电厂房、水电站引水装置系统和机电的具体设备所构成。利用水库之间形成的落差通过引水装置系统带动电机组的运转从而产生巨大的电能,流经变压器、开关站以及输电线路等环节最终输入到电网中。

将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应用到实际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不仅关系着水利水电工程的生产效益和生产安全,更决定着整体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工程的运行状况。它早已脱离了一项简单的工程技术,更衍生为一项关系着整体水利水电工程运行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在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发展变化时,只有不断地将科学技术与实用技术紧密结合,充分联系实际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才能真正将水利水电工程发挥到实处。

二、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的系统工程,面临着建设时间长、施工技术难度大、工期时间受限、工程规模庞大、技术质量标准高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一般处于生产环境艰苦,施工条件困难等环境下,这也对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以上的因素,我们可以总结出来:未来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就是将施工技术与管理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技术过硬,管理过强的新目标,以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完美实施。

应用新型施工技术,完善传统施工工艺

我国在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方面主要分为施工导流技术、施工围堰技术、混凝土施工工艺以及预应力锚固施工工艺等。这些传统技术工艺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我国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的发展,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累积了相应的施工经验。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光靠这些技术是很难完成和满足我国未来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需要。因此,加强传统施工技术工艺的巩固,引进新型施工技术工艺势在必行。例如:GPS定位技术是近些年逐渐应用到水利水电工程实施中的新型工艺。其告别了传统手绘画图,机械测量所带来的误差和偏差,将具有高效率、高精确度、高标准、高速度的现代化技术应用到实际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当中,真正实现了精准定位、数据说话的目标。而GPS定位技术也实现了我国由静态定位方法转为动态定位方法的新篇章。同时,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大大扩展了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范围,丰富了整体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理念,缩短人为建设的失误和浪费,将现行科技与实际施工进行完美结合。

健全施工管理制度,体现科学管理魅力

技术保障,管理先行。优质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经验。在实际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中,应根据本工程的实际状况,建立由班组到车间到厂站的三级技术工作管理体制,依照每一级别分配责任的不同,实施责任落实到人,事故落实到事的原则。同时,设计完善的信息管理、搜集、分析脉络,整理出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故障,设立与之相应的解决方案。另外,适当召开和组织技术交流大会,让奋斗在前线的一线职工发表自己在实际施工中的感受和技术经验,对专业技术人员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分析、规整,以实现用先进带落后,用优质促高效的要求。针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应用设备,技术人员应做好定期检查和维修,有针对性得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加大设备的利用率,尽可能地做到设备的高利用、高效能。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技术数据是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中的珍贵法宝,应专人专责,认真搜集和总结出原始数据、图表以及文字,以备后期在审核中应用。

强化技术考核体制,保障施工安全

我国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方面的考核体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主要是基于在实际施工中的复杂性、多变性、管理方法的不同性所造成的。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技术考核体制的重要性,应尽快结合各工程在实际施工中的条件和标准,设计出合理的技术考核体制。同时,为了保障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的正常运行,加速水利水电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水电厂的各部门要加大对各项工程的审核标准。对于不符合标准的部门和单位进行严肃处理,坚决将安全生产、技术达标贯彻到底。

三、总结: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化竞争的硬性要求。只有时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和发展才能适应未来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宋元红.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管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36)

水利施工技术总结篇(5)

【关键词】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一、前言

在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各方面的行业经济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以水电工程为例,随着人们生活对于电力的依赖,水电工程已然成为重要而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程。但是就近些年来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尽管总体上水电工程行业的发展呈现一片光明,但是从施工细节考察,则存在着很多关于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实际应用问题。

为了能够保证我国水电工程的整体职工质量,从而快速稳健地发展水电工程行业,必须要重视对于施工技术的创新工作,而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大对于水电工程中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研究。对于整个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来说,施工技术是其保证顺利完成的重要手段,对最终的工程总体质量的优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说,为了能够使水电工程满足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对于其施工过程的全方面管理。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对于提高水电工程中的施工技术也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则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而对于每一种具体的施工技术来说,都必须要重视其与实践的结合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施工技术的实际施工效益。本文将就现阶段我国水电工程施工中常见的一些施工技术以及这些技术的应用情况展开谈论。

二、常见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及其应用

1.混凝土的碾压技术

在很多水电工程的具体施工中,在针对大面积的碾压干硬的混凝土混合物作出浇筑操作的时候,往往就需要用到混凝土的碾压技术。这种技术总体来说投资成本比较低,但是技术效果和最终的技术效益则比较高,凭借着其高效高利的优势往往适用于一些大体积,或者说大面积的水电施工工程。和一般性的混凝土相比,进行混凝土的碾压技术能够以一些薄层铺料来完成干硬物的碾压操作,并能够保证最终的坍落度为零,且碾压表面能够保持坚实状态。而这种施工技术本质上是和土石坝的填充方法比较类似的。

2.预应力锚固技术

结合现阶段水电工程实际施工情况来看,预应力锚固技术不仅能够在目前占据重要施工地位,而且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其施工技术主力。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往往借助预应力锚固技术来完成建筑物补强加固操作,本质上是以预应力混凝土为根本基础,结合预应力拉锚和预应力岩锚,且利用该技术所达到的经济效益是极为明显的。在施工之前,可以设计具体的锚固方向和锚固深度,进而在具体施工中把握该项技术的操作力度与深度来完成加固或者补强工作。相比于其他同类施工技术,利用预应力锚固技术能够在施工中传递拉应力。

3.施工导流以及围堰技术

作为水电工程中一项极为常见且重要的施工技术,施工导流一般都用于控制施工工程中的河床,而在其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往往离不开围堰技术。具体来说,良好的施工导流技术能够保障水电工程中防洪、搬运、发电等部门的利益,并间接影响整体施工工程的工期进度,因此在实施施工导流操作前,必须要严格设计其实施方案。一般来说,水电工程的施工是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的,如当地的地理条件以及环境气候要素等,因而为了能够从根本上减低工程造价,从而能够提高水电工程的实际施工进度,很多施工单位都在枯水期间完成其施工操作,但是这一选择也导致施工工程会需要大量混凝土量。因此,为了能够保证水电工程施工中人物财各方面的要素平衡,就需要提前进行全面规划。而施工导流技术则必须要极力提高水电工程的施工效率,且根据具体的施工条件完成围堰和导流操作。

4.建立完善系统工程

为了满足水电工程的实际施工需要,就必须要注重施工中系统工程的建立以及完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施工单位可以借助计算机的编程技术来编写一些具体的模拟程式,并通过模拟软件来对水电工程中的一些项目进行验证。建立并完善系统工程之后,可以利用该系统工程来考察施工当地的一些地质情况以及气候情况,并根据系统中所设立的一些分析方法来构建其函数分析的对应关系,借助准确性的数学模型来控制并优化水电工程的实际施工步骤。总的来说,建立并完善水电工程中的系统工程能够有效地确保工程在低成本的前提之下顺利完成。

5.砂石骨料的应用

几乎在所有的水电工程施工中,混凝土都是其中必要且不可替代的重要建筑材料。另一方面,由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凝土其材质效果往往又各不相同,在水电施工中,如果选取了混合比例不恰当的混凝土,那么可能会影响到施工工程中混凝土的质量,并进而影响工程的最终竣工质量。而就混凝土的材料分析来看,

砂与细石都是其重要混合材料,而砂与细石的粒径和性能以及最终的混合比例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最终整体性能。而这种影响作用对于一些提及较大的混凝土和混合骨料的料径比较大的情形也同样明显。虽然就一般的工程施工来看,对于混凝土的混合比例以及骨料的粒径都设有明确标准,但是在实际的混合操作中如果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那么将可能降低混凝土体的实际强度,最终影响工程质量。

6.混凝土里外加剂的应用

在配制混凝土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混凝土本身的多样性能,往往需要在配制过程中加入一些必要的添加剂。这样一来,添加剂也就成为了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样重要材料。常见的混凝土添加剂的功能包括了:提高混凝土的表面强度、改善混凝土的抗化学性能、改善混凝土的表面色泽、改善混凝土的抗生物作用力、提高混凝土的抗物理作用、改善混凝土的形变能力、改善混凝土的孔隙含气量以及调谐混凝土的硬度和凝结性能。

三、结论

总而言之,只有全面地掌握了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性技术,并有效将其运用于实际施工过程中,才能保证水电工程的快速高效施工。以施工导流与围堰技术以及预应力锚固技术为例,这些关键性技术都对水电工程的实际施工产生重大影响,我们不仅要提前对其进行全面研究,更重要的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把握严格性标准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利用这些重要技术来保证水电工程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因而,为了能够提高我国水电工程的实际发展水平,我们必要还要针对其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实际应用要求来完成实践操作。

参考文献

[1]王树峰,张会竞,李志彬.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2]刘永安.水利水电工程水工设计方案对比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14):228,234.

[3]吕俊.探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若干问题[J].民营科技,2010(6):182-183.

水利施工技术总结篇(6)

关键词:水利工程导流技术围堰导流明渠导流

众所周知,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通常是临近河道的位置,这能够充分发挥其防洪减灾以及提供用水的功能。但是一年当中,河流至少有一个汛期,因此,这就极大的限制了水利工程施工的工期。据此,施工单位通常会采用施工导流技术来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并且有效的控制施工现场的质量,使其不受到库水的影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施工导流技术不断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我国水利水电枢纽站非常多,并且工程的类型也大有差异,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在建设施工中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特点来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导流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导流的设计要求,并能有效的保证施工的质量,从而促进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

一、施工导流技术概述及其设计施工特点

所谓施工导流也就是在对水利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使流水绕过需要施工的区域流向下游而采用的一种引导水利的技术,这种方法有利于为建筑施工提供一个干燥的环境,使其能够快速而有效的进行施工。说白了,施工导流技术技术就是为了控制以及引导水流而采取的技术方式。施工导流技术技术一般包括几个工程,即:截流、基坑排水、下闸蓄水等。施工导流技术是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工程中的设计方案的有效实施、施工时间的长短以及施工的质量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特点来设计施工导流技术,从而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通常情况下,在进行施工导流设计时,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坝址的选择。设计之前,一定要对工程坝体的位置进行着重考虑,设计中选坝是有效勘测地形的最重要环节。在选坝过程中,通常根据地质条件、地形地势的优缺点、水能的指标差异、工程施工难度、工程量的大小、施工工期的长短等各方面来进行。

2、水电枢纽工程的布置方案。这是在选坝过程中最重要的研究问题,当坝址确定之后,为了能够达到工程的分布规律、合理,一般情况下都会先从导流明渠开始进行布置,然后再据此来考虑厂房的分布。

3、编制施工计划。编制施工计划是工程实施的前提条件。在编制施工计划过程中,不仅需要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案,还需要考虑是否可以采用施工导流技术。

4、涉及的范围极广。施工导流技术不仅涉及到地质地形条件、水能指标,还涉及到工程周围建筑物的分布、水库的蓄水问题、下游生态环境以及居民的搬迁计划等等,这些在进行涉及施工导流时都是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

二、施工导流方式的种类

目前在我国,施工导流的技术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种类,一种是全段围堰法,就是将施工所在地的水流全部截断,通过导流绕开施工场地流向下游。全段围堰法又分为明渠导流和隧洞导流。另一种是分段围堰法,就是水流通过河床外的束窄河床下泄,后期通过坝体预留缺口、底孔或其他泄水建筑物下泄。

1、明渠导流

明渠导流是在河岸或滩地上开挖渠道,在基坑上下游修筑围堰,河水经渠道下泄。它用于岸坡平缓或有宽广滩地的平原河道上。如果当地河流附近有老河道也可充分利用老河道进行明渠导流,不仅可以减少施工作业量,也降低了工程成本。

(1)明渠导流的适用条件

当坝址河床较窄,或河床覆盖层很深,分期导流比较困难,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考虑采用明渠导流方式:河床沿岸有较宽的台地、垭口或古河道;导流流量大,地质条件不适于开挖导流隧洞;施工期有通航、排冰、过木的要求;施工总工期很紧,不具备挖洞经验和设备。

(2)明渠导流的布置主要包括明渠导流轴线的布置、明渠进出口位置和高程确定。明渠导流轴线的布置中明渠导流应布置在较宽台地、垭口或古河道的沿岸;渠身轴线要伸出上下游围堰外坡脚,水平距离要满足防冲要求,一般为50~100m;明渠进出口应与上下游水流相衔接,与河道主流的交角以小于30度为宜;为保证水流畅通,明渠的转弯半径应大于5倍渠底宽度;明渠轴线布置应当尽可能缩短明渠长度,也要尽量避免深挖。

2、隧洞导流

山区河流,一般河谷狭窄、两岸地形陡峻、山岩坚实,采用隧洞导流较为普遍。但由于隧洞泄水能力有限,造价较高,一般在汛期泄水时均另找出路或采用淹没基坑方案。导流隧洞设计时,应尽量与永久隧洞相结合。

(1)隧洞导流的适用条件

当导流流量不大,坝址河床比较狭窄,两岸地形比较陡峭,如沿岸或两岸地形、地质条件良好,可以考虑采用隧洞导流方式。

(2)隧洞导流的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隧洞轴线沿线的地质条件良好,足以保证隧洞施工成功和运行的安全;隧洞轴线宜按直线进行布置,如必须有转弯时,转弯半径不小于隧洞直径或隧洞宽度的5倍,转角宜不大于60度,弯道首尾应设置直线段,长度不小于3~5倍的洞径或洞宽;进出口引渠轴线与河流主流方向夹角宜小于30度;隧洞间的净距、隧洞与永久建筑物间距、洞脸与洞顶围岩厚度等,均应满足结构和应力的要求。

3、分段围堰法导流及适用场合

分段围堰法也称为分期围堰法或河床内导流方式,就是用围堰将建筑物分段分期围护起来进行施工的方法。在采取分段围堰法的导流施工中,导流分段的段数分得越多,围堰的工程量越大,施工也就越复杂;同样,导流分期的期数分得越多,工期有可能拖得越长。

三、施工导流方式选择的主要原则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实现水利工程布局最优、成本合理、施工方式运行可靠,就必须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和工程自身要求的特点,选用合理的施工导流技术方法。一般在进行导流方式选择的过程中,会依据以下几点原则:

1、临建与永久结合较紧密,挡水、泄水、发电和导流四大建筑物的总体布置比较协调。

2、投入产出比合理。导流方式选择的核心在初期导流阶段。当建筑物的型式确定之后,主要对基坑是否过水问题,从临建投资、工期、度汛安全等方面进行深入比较。

四、结语

总之,施工导流技术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导流技术的应用中,一定要从工程的自身性质特点出发,做好调查准备工作,结合当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施工导流的影响,选择最佳的导流技术方案,为水利工程选定枢纽总布置格局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水利施工技术总结篇(7)

1.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作用。

水利水电是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并在现实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我国社会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保障,其将对水利水电的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从另一个方面将它构成了水利水电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不断积累知识、总结经验,将技术含量高与社会联系紧密的施工技术应用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可使水利水电工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2.加强管理在水利水电工程的作用。

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周期长、规模大、工序多,在建设过程中仅仅依靠技术和资金做支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建立一套符合项目实际的管理系统,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做到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牵涉到的部门较多,相互之间难免会出现交叉的情况,如不能建立有效的管理系统,可能会出现管理混乱的局面,严重制约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开展,只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才能充分发挥每个部门、每个人的作用,促进整个项目的向前发展。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使施工技术和管理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工程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1.加强技术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水利水电工程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并在施工中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因为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施工前,应认真研读施工图纸,理解设计的意图,发现图纸上的问题应及时跟设计部门能联系,保证施工时顺利进行,并对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组织,使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资金供应达到最佳的状态,为了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展提高技术、经济、物资支持,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对于一个项目来说,应结合实际建立三级技术管理控制网,实行分级管理负责制,落实到人,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技术信息的收集工作,事故处理及分析等,实行出现事故四不放过原则,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并认真总结各自的经验和不足,使技术管理水平在实践中得到提升。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不断强化技术管理的重要性,以减少设备的故障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工作,确保资料与实际同步,并确保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规范性等,认真收集和整理归类有关文书数据、鼠标等原始资料。特别是收集在施工过程三级作业时的真实数据,并进行分类归档,并建立健全文档查阅制度。

3.加强运行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法制的进一步健全,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结合项目实际,制定与国家规定向吻合的管理制度,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在施工过程中,应派人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做好设备的运行记录,设备巡检和操作等反应实际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及时找出出现问题的根源、规律,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在施工时,应不断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生产效率,将设备性能提高上来,延长设备的检修周期,缩短检修工期,保证设备的检修质量。通过学习新技术、掌握新工艺,掌握新材料的施工方法,利用普遍的网络计划应用新技术,制定详细的检修网络计划表,以提高设备的检修质量,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对各种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转。

4.加强对施工效果的考核。

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技术管理,对效果进行考核,看计划与实际偏差是否较大,并对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最后对问题进行纠偏。由于项目的条件不同,其对施工过程的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家电力公司以前根据提高率指标进行考核,由于考核结果与实际相差较大,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而很快被淘汰了,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才能有利于工程的快速发展。从另一个方面讲,水利水电工程的运行指标应真实反映各项工作的成效,反应设备管理维护和水能利用水平,并结合实际工种、岗位进行考核,并反映水利水电施工的实际技术管理水平。通过对施工效果进行考核,认真总结在施工中的不足及亮点,并进行认真分析,为以后工程建设打下坚实的技术支持。

5.抓安全、促生产。

对于任何一个工程来说,安全无小事,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的重要性,千万不能有侥幸的心理。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安全技术教育,使安全生产技术牢牢记在脑海中,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制度,并通过强制力来执行。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应通过宣传、考试等方式,加强对安全知识的教育,使职工增强制定安全制度的自觉性。对施工中出现的大小事都应用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写出事故报告和通报。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为了生产、生产要安全,两者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在职工中开展综合性治理活动,使职工对安全生产加深认识,以提高整体素质。对于一个实力过硬的团队来说,施工人员必须对各个工种有所了解,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制止,以防止故事的发生或扩大,保证工程的正常开展。随着我们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技术、新设备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由于受职工业务水平的限制,对新的设备、技术还不适应。为了加快水利水电工程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强对职工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举办各种培训班,请有经验的资深人士进行对水利水电工程知识的讲解,使职工在理论的学习中得到提高,根据每个职工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法,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在技术管理方面得到质的飞跃。

三、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