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对话式教学论文

对话式教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6 16:00:40

对话式教学论文

对话式教学论文篇(1)

1.1成人学习特点

通过调查,成人学员学习英语的动机各异,有的学生是为了修满学分获取文凭以谋取职业,有的学生是为了在单位凭取职称,也有想进一步学习出国深造的,所以大部分学员的学习动机都不是为了个人兴趣而学习英语,这就使得他们缺乏学好英语的强烈动机。另外,成教学员往往来自不同的年龄段、社会阶层和家庭环境,学习时间不稳定,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且相对薄弱,缺少整体的英语学习气氛,久而久之,会导致学员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和低效性

当前成教英语课堂的授课模式大部分还是采用传统的“讲授式”,学生只能被动的去听取,很难做到双向的交流和因材施教。教学内容的脱离实际,不仅给学员带来认知能力上的困难,也使得他们在缺乏学习动机的基础上,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更加低落,进而出现上课打瞌睡、厌学、逃课等现象。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成教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成教学员多元化的学习要求,所以,成教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对话式”教学模式在成教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1对话式教学的涵义和特点

把对话和教育相结合的重要人物是当代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他认为:“对话作为一种教育原则,从简单意义上讲,强调的是师生的平等交流与知识共建;对话式教学是指体现对话精神,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在这种真正的对话教学情景中,师生双方都以整体、独特的形式而存在,基于相互尊重,信仰和平等的立场,共同探究问题,在各自做出个性化和创造性的理解后,通过对话、沟通和交流最终达成的默契。进一步讲,对话式教学就是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的教学”。它有以下三个特点。

2.1.1对话式教学重在强调一种沟通交流的互动性

对话式教学在英语教学形式上重在一种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状态,只有相互间有了沟通与合作,才能形成这种对话行为,才能更好的进一步开展教学,以生动、具有创造性的方式传递教学内容,往往是超越一般的教学目的,构建出一种全新的交流功能。

2.1.2对话式教学重在强调教学过程的创造性

对话式教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重在对语言的创造性。教师从简单的传授知识到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从师生间简单的语言沟通到精神和情感上的交流,形成师生间的对话平等,精神平等,彼此信任接纳对方的一种状态。

2.1.3对话式教学重在形成一种双赢的学习状态

在英语教学中,对话式教学模式强调通过师生交流沟通,互相发现对方或自己的思想、问题和错误,达到师生共同受益的效果。对话过程中,没有完全的对与错,也没有谁说服谁,没有强求,自由发表观点,重在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双赢效果。

2.2成教英语中对话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2.2.1营造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话热情

基于大部分成人学员的社会性这一特点,如何让他们在教室里尽可能的多吸取有用的知识呢,这就要求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紧紧结合社会实际,专研教材,为学员营造出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使教学内容和学员的真实情感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激发学员积极的参与到对话中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重点,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选用源自生活的材料,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对话情景,像面试、广告、购物、旅游等,越是接近生活,学生对话的热情就会越高涨。师生间的对话方式可以采用模拟对话,课堂提问等方式,要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调整对话方式。

2.2.2授课形式多变,启发学员大胆对话

大部分的成教学员英语基础薄弱,根本不肯开口说英语,如何让他们敢于大声用英语交流呢,这就需要教师们善于变换使用多种教学形式,联系实际,捕捉话题,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事先给学员设计任务,分工明确,让学员有充分的准备。也可根据不同的话题,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常用的有两人小组,多人小组,讨论等,平等的互动可以使学员间更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来共同解决问题。

2.2.3变换角色,快速反馈

在整个对话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时刻在变化的。首先,教师是对话活动的组织者,组织和调动整个教学过程,在适当时候给予帮助,使得对话活动顺利进行。再者,教师是对话活动的监督者,根据学员对话情况,对出现错误进行记录。最后,教师是对话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可不时参与学员间的讨论,强调师生间的平等交流。学员展示成果时,可以采用对话、讨论、汇报和竞赛等方式,教师应快速给予反馈,适当归纳总结,纠正典型错误,适当鼓励,不要具体点名,以免打击学生自信心。

3结语

对话式教学论文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对话型教学;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独白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在被动的听讲和强行的灌输中,学习效率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将“对话型”教学模式有C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在沟通和互动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一、创建平等对话的教学环境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教师在课堂的统治地位让学生缺少参与对话的机会,也难以调动学生对话的热情。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也因此形成了忧虑和恐惧的心理,更不要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了。

所以,在素质教育的推行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积极营造平等、民主与活跃的教学气氛,从而为实现对话型教学模式提供必须的基础。为了创建合适的环境,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对传统的座位安排重新调整,例如,半圆形、圆形或马蹄形的座位安排模式。而这种座位的安排,是在形式上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地位,从环境中营造平等民主的氛围。

另外,教师还应当规范自己的对话行为,让学生切身感到对话时没有权威和主次的区分,也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不仅如此,话语权也不能让某些学生完全掌握,更不能让教师掌控,从而真正实现语文的对话教学。

二、树立对话的意识和形式

对话型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形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起到了贯穿始终的作用。在基础教育中,对话意识主要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首先是学生和同学、教师的交流并非完全需要通过语言实现,这主要是指对他人的观念通过独立的思考和分析而总结出新的经验和知识。其次是针对观念和理念的培养要求没有任何批判因素存在。这主要要求师生中的任何一方在听取对方所提出的观点和看法时,也要对自己的观点或错误认识进行修正。由此可见,对话不仅是单纯意义上的交流和沟通,还有以对话的方式实现各方在精神上的互动。

对话型教学的形式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在课堂中通过对话形式展开的教学,也称“对话型教学模式”;二是在课堂中以对话为基本原则的教学模式,也称“对话型教学”。按照目的划分,前者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人性化教学,同时营造创造性的教学氛围;后者则是以对话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呈现。所以对话是人类的一种创造行为,绝非少数人进行掌控的手段,因此,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对话不会凭空产生,而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由人为的创造实现。

三、选择合适的对话话题内容

1.涵盖性设置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话题设置不但应当精炼,还要具备广泛的涵盖性。这类话题对于不同的语文知识必须实现有机结合。当然,倘若教师的话题能够融合其他学科的内容,就会有更显著的效果。

比如,针对《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教师就可以把阿长的言行举止设置为话题,并让师生以此为基础对阿长的人物性格进行探讨,进而进行人性的解读。

2.层次性设置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也会不同。所以,教师对于不同的学生就要进行不同的话题设置和层次划

分。比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可以让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确定自己喜欢的内容,同时给出喜欢的依据,并能够以多重角度进行内涵的剖析。而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让他们对课文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对“我的一家”的象征意义进行探讨。

3.跳跃性设置

这样的话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因为学生需要深入思考,通过充分的分析才能总结得到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创新思维。所以这类话题的设置必须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进行相关思考。

举例而言,在讲解《变色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归纳奥楚蔑洛夫的心理,探讨其深层次的精神世界,从而体会沙俄时代中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不良社会现象。

4.生活性设置

除了那些“高深”的话题,教师还应当设置一些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激发兴趣,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以这种话题应与学生的生活与成长密切相关,同时还应当有时代的特点,并对生活具有指引意义。

例如,在教授《背影》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关于父母的话题,让学生对亲情拥有深刻的思考。这些话题的设计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话和表达的欲望,愿意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想法,让自己的表达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总之,运用对话型教学模式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实践能力。这同时也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实现对知识的主动探究。

参考文献:

对话式教学论文篇(3)

(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巴赫金对话理论认为,对话是人存在的本质,它具有平等性、差异性、开放性、生成性等基本特征,与教学特点不谋而合。本研究尝试运用对话理论来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四个对话式教学步骤:师生协商教学内容;课前学生针对课文主题的资料收集和课本预习;课堂讨论和陈述;总结与反思。同时分析了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人与文本的对话模式,分析其内在机理。本研究对于理解对话教学实质和策划实施对话教学以及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对话理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精读课;对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1—0058—03

一、对话式教学的内涵及研究意义

“对话”的英文单词dialogue来源于希腊文dialogos,含有“意义之流动”的意思,即意义在个体之间流动导致新的理解的产生。前苏联文艺理论家米哈伊尔·巴赫金认为,对话是一种“在各种价值平等、意义平等的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1]人类主体自身的建构,是经由人与人的交流、价值的交换与实现,经由对话而展开的历史的过程。[2] 对话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思维方式,更是一种哲学理念,乃至一种人文精神。对话主义强调作为社会系统的语言所具有的主体间性本质,以及知识是人们共建的,而不是个体独有的。[3]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大师马丁·布伯在其代表作《我与你》中指出,个体与世界上各种存在物发生关系的方式可以归结为两种,即“我—你”关系和“我—他”关系,而真正的对话关系是“我—你”的平等关系。引导对话从哲学理论向教育和教育观转变的,首推当代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保罗·弗莱雷在《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中指出,对话式教学是根据其自身的教育经验和现行的灌输式教育的弊端提出的,对话教学的基础是平等、谦虚、信任和爱。

对话式教学的实质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主体间的精神交流和文化沟通等相互作用,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对话理论应用到课堂环境中,主要包括人与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对话、人与文本的对话。巴赫金提出的对话构成三要素包括对话者、对话内容和对话方式,在大学英语课堂中体现为课堂主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根据研究需要,综合各种教学理论,我们认为,大学英语对话式教学就是要以平等、民主为第一法则,在正确的外语学习观、教学观和教材观的指引下,教师从学生的个体英语语言基础和学习心理出发,营造真实的、有意义的、与教学目的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学生积极配合,力求实现师生、生生、生本间的沟通与合作,使教学过程成为引领学生主动获取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并基于个体经验去构建自己的独特意义体系的过程,让学生习得创造性的、生成性的英语语言技能和知识。

我国学者对相关对话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关于大学英语对话式教学的研究成果甚少。然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课堂教学活动基本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参照本宣科,教授内容和学生需求不匹配,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韦尔斯在《在对话中学习:社会文化理论下的课堂实践》一书中强调,教育应该在与孩子们共同探讨与其生活密切相关并能够引起其极大兴趣的问题中实现。[4]目前,改革英语课堂独白式教学、坚持以人为本、改善师生关系的呼吁日益强烈。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实践对话式教学,无疑是一个大胆和创新的尝试。对话式教学倡导师生合作探讨,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将课堂活动设计成对话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体现人文关怀,使学生在对话中学习、领悟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对话式教学的特征

首先,就对话的主体关系而言,对话式教学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一个参与对话的平等主体;学生也不再是纯粹的聆听者,而是一个平等参与对话的主体。

其次,从对话的过程来看,对话式教学是一个合作和互动的过程。对话是一种普遍的交际方式,必然存在着自我与他者的相互作用。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对话式教学更为强调或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沟通、合作以及经验共享。对话式教学是以对话的形式鼓励学生主动质疑、主动探究和发现。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教材和教师的观点质疑、发问,进而积极思考、探究。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

最后,就对话的结果而言,对话式教学以知识的创造和生成为目标。对话是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在对话式课堂教学中,对话的内容不仅仅是教材上的知识,还可以是针对主题的任意维度的延伸。开放性的交流促进了自由思想的形成,超越了单纯的意义沟通,从而具有了意义重构和生成的功能。

三、大学英语精读课对话式教学模式

以对话理论为指导的大学英语教学必须体现对话精神,由此变革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在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对课本知识进行讲授,并辅以针对课文内容的问答,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和创造,教师和学生的观点往往被参考书或教材模式化。基于对话式教学的理念,我们尝试性地改革了大学英语教学,将教学活动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师生协商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往往由教师决定教学内容,学生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对话式大学英语课堂在教学内容上主张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课前,师生通过协商来决定教学内容,这种协商以师生对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的基本了解为前提。这种方式能促进师生间思想情感的沟通,使其在学习意愿、学习手段和学习结果等方面达成共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了对话主义平等、民主的思想。

(二)学生针对课文主题的资料收集和课本预习

师生经过协商确定教学内容之后,学生将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料收集。这一步骤最能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学生需要利用网络或图书资源收集学习资料,对以文本形式存在的知识进行加工、理解,这实际上就是人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鼓励学生加强对文本的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独特感受,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经验储备,多角度、多层次地体悟文本所涵盖的信息,并提出疑问和批判性的见解。这里的课本预习不再是简单地记忆新词,而是要注重理解文本意义,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其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三)课堂讨论和陈述

这一步骤类似于传统意义上的师生、生生对话。真正的对话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对话式课堂氛围必须是开放的、包容的、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师需要放低姿态,与学生分享对于文本的思考和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和理念。对话式教学离不开交流与互动,而互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师生问答等。在讨论和陈述中,双方要敞开心扉,倾听和接纳对方的观点。允许各种观点共存、多声共鸣的课堂才是对话式的民主课堂。

(四)总结与反思

在对话式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进行课堂总结和反思,这实质上是一种自我对话、自我教育。教师可以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进行总结,思考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学生可以从学习内容的理解、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学习方法的改进等方面进行反思,同时,针对出现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制订相应的弥补策略。总结与反思是建构自我和提升自我的过程。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在人文科学研究中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人类认识的本质乃是一种主体之间的对话、交流、沟通和互相回应、互相呼唤。对话式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包括四种模式,即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以及学生间的对话。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人与人的对话(图1)和人与文本的对话(图2)。

对话式大学英语课堂是一个充满师生、生生对话的探究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可以采用问与答的形式,至少应包括一个提问—反馈—评价话语链。教师是拥有高一级语言能力的对话者,在互动中,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支架式帮助,促使其向更高层次发展。对问题的回答也应是开放性的、多维度的。教师也有与全体同学的交流,比如,与学生一起讨论课程内容,讲授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主要是小组讨论、课堂活动或者是对某一观点的集体讨论。在这样的对话过程中,包含思辨、记忆、分析及解决问题等多种思维活动,在碰撞与交互中,会生成新的知识与创意。钱中文先生说过:“人文科学重在理解,理解是人与人的对话、主体与主体的交流、意识与意识的交锋。我与你的相互讨论与了解,在对话与交锋中,两个主体互揭短长,去芜存精,共同发现,揭示与充实真理因素。”[5]

图2中的文本,指的是教材、网络上的资料等所有与教学相关的信息资源。人与文本的对话就是对文本知识的再加工,可以分为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两种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根据教学目标和参考书进行备课,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不是平时所说的课前预习。对话强调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其进行交流,通过交流构建自我,与自我对话。具有不同认识经验的教师和学生,都需要理解、记忆、思考、收集和创造性地加工文本信息。教师需要具有充足的知识储备,以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学生则需要与教师或者同学探讨产生的疑惑及个人见解,将人与文本的对话再回归到人与人的对话。对话是一种方式,文本是对话的“情境”,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对话便是“交互”,其最终目的是实现意义的建构和新的生成。

四、结语

大学英语课堂既不是教师独白的舞台,也不是学生进行表演活动的领地,它是以学习任务为载体,通过师生对话交流共同建构知识的“社区”,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将对话教学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人文关怀,使学生在对话中学习、领悟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M. M.Bakhtin.Problems of Dostoevsky’s Poetics[M].Emerson,C.ed. & trans.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4.

[2]刘康.对话的喧声——巴赫金文化转型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S.Lyle.Dialogic teaching: Discussing theoretical contexts and reviewing evidence from classroom practice[J].Language and Education, 2010(3).

对话式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翻译模式;对话理论;MTI教学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其实是一门技巧。特别是在高校大学MTI教育的教学授课中,英语授课本都是利用对话的形式得以完成。通过分析现在MTI教学的现状,探讨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思路,以及与其相关的教学方法,提出一种适合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对话体制,从而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对话性,全方位对话得以运用在英语授课中。

一、MTI的对话教学结构

教育对话性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教育过程中生物个体和群体“生命”的成长状态,所以大学英语对话课堂中学生个体或者群体的“学习生命的健康成长”是本文关注的核心内容。因此,为了在理论层面上形成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的对话性大学英语教学思想体系,以及对话观关照下的课堂策略与模式,实践层面上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并取得相关成功经验,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1)对话化大学英语教学思想的理论内涵;(2)MTI课堂教学的对话环境和对话因子,具体指:a.课堂对话环境,指影响MTI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活动涉及的一切环境因素的总和,即课堂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在内的对话系统,它们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课堂生物个体或者群体的生活和发展;b.课堂对话因子,指任何对课堂中的学生和教师产生影响的因素;(3)大学英语对话课堂的对话学特征,具体指:a.适应和发展,指课堂物种个体和群体对于环境的适应,以及互动成长策略;b.课堂对话环境要素的失衡和平衡,指课堂生物个体和群体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的教学对话不断地失衡和重新获取平衡,达到和谐状态的过程;(4)共生与竞争,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的合作和竞争关系;(5)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对话位,指对话系统中教师和学生这些对话因子在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6)大W英语课堂教学的对话功能,具体指:a.滋养功能,主要指“对话性教材”这种促使课堂对话主体发展的教学对话资源;b.对话环境的利用和构建,主要指班级人际关系的和谐氛围;c.促进发展的动力要素,指班级学风和价值观的营造或者树立;d.制度规范功能,指通过建立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确保课堂对话中主体的健康发展;(7)网络课堂教学对话化及其策略;具体指:a.网络技术因子的界定;b.网络技术因子应用于教育的基本对话规律,涉及到课堂教育对话的平衡和失衡规律和竞争与协同进化规律;c.网络对话因子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对话原理,涉及到对话学的限制因子定律、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以及教育对话系统的整体效应理论。

二、该模式学术价值和突破

(1)对话性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需要自然对话学、社会对话学、生理学、心理学、教育行为学和信息网络技术等众多领域内思想理论的相互关照、渗透和有机整合,因而如何从人文社科的角度准确解读源于自然科学的对话学原理和方法是值得突破的难点之一;(2)如何从对话学的基本精神:联系、平衡与整体观出发,把握教育对话学思想与课程对话观,探索对话化大学英语课堂策略的可操作性极具挑战性;(3)如何保持对话化大学英语课堂对话因子的平衡关系也是要解决的难题;(4)对话化大学英语课堂模式的研究设计需要扎实的个案实验,如何评价个案实验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会成为难点填补空白:外语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和学生“主体模糊”的问题。从对话的角度去解决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矛盾,利用对话的方式动态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老师将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这是本课题着力解决的问题。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调查更深入、更系统总结学生与教师对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该模式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在国内,最初研究巴赫金对话理论是在文学研究方面。近几年,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才从文学转向翻译和教学法。对话式教学还是一种全新地提法,这一学说在国际上也开始逐渐成为人们关注地对象。

社会效益:

根据当前大学英语教育地现在分析,针对英语教育地特点,找出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与英语教育特点地共同之处。本课题结合实际出发找出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本课题采用理论和实践相互关照及相互作用的研究思路。科学的“对话”理念是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科学发展的工具。一方面,利用教育对话的理论认识大学英语课堂对话环境及其因子之间的关系,探索和分析各种对话因子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联系和规律性;另一方面,应用教育对话学理论改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要把教育对话学作为研究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理论,又要将教育对话学的理论有选择地转化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对象设定为大学英语1 -4级的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在研究过程中,综合利用如下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观察法、访谈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教育对话理论方面,可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批评性地借鉴国内外教育对话学理论观点。主要包括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涉及的理论:(1)对话学的定义、概念和研究的主要方法;(2)课堂种群的Cremin动态教育模型,诸如单种群的生长模型、竞争模型、捕食模型、功能性反应等;(3)课堂种群的空间格局;(4)课堂群落的相似性和多样性;(5)课堂对话学中的抽样方法与试验设计;(6)课堂对话系统的定性分析方法;(7)课堂对话位理论与其度量;(8)课堂空间对话学与集合种群模型;(9)课堂对话学中的非线性问题,对话学中的混沌、突变;(10)课堂对话学中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关系。对于课堂对话环境的失衡现状,采用课堂教学观察法和防谈法。对于课堂教学对话模式构建及其策略部分,采用试验研究方法,从大学英语一年级学生中选取两个教学班作为研究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教育对话学理论为指导开展教学,对照组采用一种传统习惯意义上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开展教学活动,为期一年。采用课堂教学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综合分析和评价对话化大学英语课堂环境中个体与群体的对话位,及其共生与竞争模式。

总之,作为语言学习地英语教育其实是一种对话式教育。特别是在高等院校,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运用英语做事地能力。所谓地做事,就是对话地能力,沟通地能力。通过对大学外语教师地对话能力地分析与研究,探讨高校英语教学地对话紧迫性和对话性,从而提高高校英语教育地对话地能力,全方位实现对话地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蔡静.翻译教学评述[J].外语界,2010(2).

对话式教学论文篇(5)

[关键词]对话理论;大学语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4-0127-03

一、对话的理论分析

(一)起源及发展

1.对话教学的渊源探究

早在东西方文化的奠定期,对话方式就被先人们所重视,主张通过对话获得真知。如,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倡导的是教师通过与学生问答的方式来让学生得到正确的理解。我们把以对话当做教学手段的方法称作“助产术”。柏拉图继承并发展了他的“问答法”,且在学术中运用此方法。孔子的“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于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均是运用了对话方式获得知识。此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采用问答对话的方法进行学术讨论研究,且记录在了大家的作品里。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论语》,它记录的就是对话内容。另外,孔子也很重视对话的教学方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于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2.巴赫金的对话理论

苏联著名文学理论家米哈伊尔・巴赫金的思想核心就是对话理论。他认为,语言是人们进行思想情感的沟通、交流及思考等必不可缺的工具,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对话无时不有,无时不在,有声对话、无声对话均有对话的声音。对话是主体间进行的语言交流,这种对话表明了双方进行的是平等的、自由的交流。然而,并非所有的谈话都是对话,他的观点是“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声音进入对话,不仅以自己的思想,而且以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全部个性参与对话”。因此,不能单纯的以为语言交流的形式就是对话,要看对话能否在体现开放、自由、平等、包容等特征的前提下进行。

3.对话理论的发展

德国哲学家马丁・布伯在《我与你》的作品中指出,“我”与“你”的关系是人类应有的真正关系,是真正的对话关系,是精神上的相遇。雅斯贝尔斯的观点是,教师要采用问答的形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保罗・弗莱雷的观点是,教育应是一个追求认知的过程,所以他倡导对话教学,师生要进行真正的对话,老师不可替代学生,要体现平等、自由。

对话理论的核心就是平等、自由、开发、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对话的意义

伴随着对话理论由理论研究向教学实践的转变,更多专家与研究者从事对话教学的实践研究,因此,其教学意义也是非常明显。

1.打破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不平等的地位关系

对话教学体系的是师生之间地位是真正的平等,教学是真正的民主。在新的教育理念中,师生关系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处在主导地位。然而,这种理念并没有打破师生问非彼即此的观念,它并没有承认师生间的平等,说到底是依旧存在着地位的不完全平等。如此教学,课堂依旧是教师掌控着话语权,学生的任务只是听听而已。然而,对话教学就打破了这种效果甚微的角色关系,倡导真正的平等、真正的对话交流。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是谦敬、仔细认真的在进行对话交流。师生互相明白理解对方的意思,在充满尊重、民主、和谐的氛围下交流与学习,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

2.培养师生间协作、共赢的默契

对话是双方进行交流、有问有答的一种方式,而教学的定义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有计划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这种定义方式,非常明显地说明了教师是向学生讲授知识,学生是负责接收知识的,并没有体现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地位,更没有体现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对话教学是与之相反的教学方式,不存在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它主张教师要通过对话激励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与教师进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还要“说“,要与教师交流共同探讨教学,以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采用对话进行教学,师生都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没有主导的角色,所学的内容就是主客观世界。

3.对知识的再生和创造

目前的大学课堂教学,教师往往是以教材为主,教教材而非用教材教,很少涉猎其他。这就把知识范围局限在课本上,教学死气沉沉。实际上,书上的内容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及发展的工具,而非全部。对话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师生对话的内容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上,可以根据课本中的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思维的发散,展开讨论,构建新的知识内容,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

二、大学语文课对话教学方法的探究

大学语文课的开设不再是简单的传授语文知识,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师依赖PPT对学生进行肤浅的问答,就必须要以对话理论为依据,在大学语文课堂上进行对话教学,将对话的核心理念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因此,笔者对新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探析,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一)课前准备方面

1.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目前,大学语文课上教什么,怎么教,都是由教师决定,大学生只是无奈地接受。因此,对话教学的核心决定了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符合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可由教师决定,这就要求改变由教师决定教学的内容及方法。为此,在课下,教师要与大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大学语文这门课的心声,得知他们的兴趣所在,以此与学生研讨内容的选择。这样做可以促成师生在内容、方法、目标的理解上达成一致,充分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对教师的理解,增强了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可以改变大学生对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看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此课程的意愿,是对话教学精髓的体现。

2.大学生课前与文本的对话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研讨选择好教学内容后,接下来就需要大学生依据教学内容搜集相关信息。这需要大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律能力。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或者查阅纸质文献收集相关材料,并从多个维度对这些文本材料进行研读、整理、加工,敢于提出创新性的观点,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知识,这个过程就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另外,教师要引导大学生重视与文本的对话,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因为大学语文课前的预习,已不是肤浅地熟知课文,是需要深层次地解读其意义。

(二)课堂实施方面

关于课堂氛围,对话教学的课堂氛围必须要求是和谐、开放、民主、平等,这样才能与其核心理念相吻合,才能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学。因此,在大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不要始终站在讲台前孤芳自赏地讲解PPT里的知识,需要走到大学生的群体中间,与他们交流思想与情感,而大学生也要与教师一同分享自己的理解。由此才可营造出适合对话教学的宽松和谐的氛围。

关于课堂互动,对话教学强调的就是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不仅仅是师生间的你问我答的对话形式,还可以有多种,比如分组研讨、师生问答等。互动过程中,师生必须真诚相待,畅所欲言,诚心聆听别人的观点。切实融入到课文各方面的交流之中。

(三)课后总结

大学语文课的教学如同中小学教学一样,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反思课堂教学内容、实施方法、教学效果,大学生反思自己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学习的方法、思考问题的立场,师生查漏补缺,师生将总结的内容进行反馈,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对话理论下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是教师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对话的合作研讨式教学过程。大学语文课堂,并非教师掌控课堂权力,也非学生的领域,而是以获得知识与能力、情感升华等为目的,以师生对话为手段来达到此目的的领域。在大学语文课上贯彻对话理论的理念,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彰显人文情怀,能使得师生在对话教学中共同进步。

三、运用对话理论需要避免的误区

对话理论在大学语文课堂上的运用会提高教学质量,但如果对对话教学把握不透彻,反而会吃力不讨好,影响教学。因此,大学语文对话教学需要避免以下误区。

(一)避免脱离文本实施游离对话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课程,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人文素养及情感的培育,所以课文内容均是精挑细选才可入编,大学教师不要轻视这门公共课的价值,要着重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不可只取其中一个知识点就移花接木上演成其他科目领域的内容,这样就喧宾夺主,即使对话教学很成功,也是枉然,因为这种喧宾夺主的教学并没有体现大学语文的本体,内外不一。大学语文课插入相关学科可以促进师生间的对话交流,提高学生的兴趣,但需要把握分寸,切不可为了增加对话教学而偏离文本。

(二)避免脱离目标实施盲目对话

在课前教师与学生对话交流的准备工作做好后,教师就可以确定教学目标,大学语文教学的实施就必须以目标为导向,在进行对话教学时就不可偏离目标轨道。为了实施对话教学,教师极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对出乎课堂预设的对话内容,不考虑对话的有效性仍毫无目的的进行下去,这样的“对话”只会使得课前对话交流制定出的目标越来越模糊,起不到引领课堂的作用。因此,需要教师将目标与过程紧密结合起来,所有教学步骤都要以目标为根本,向目标靠近,使得对话在它的指引下有序进行。

(三)避免忽视学生与文本对话实施随性对话

对话教学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人与文本的对话。大学生与文本对话,可以加强对文本的理解与把握,不会在课堂上出现过于偏离文本与教学目标的对话。这就需要大学语文教师引导大学生深入理解、综合把握文本,忽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只强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这些外在形式只会偏离目标,进而出现随性对话。

对话式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作文教学;对话;交流;口语化;通俗化

钱理群先生指出现在的语文作文教育中一个普遍的问题是:“老师同样也是被动的:他仅仅是一个‘考官’,学生写作与他自我的生命运动是毫无关系的。连老师也进入不了状态,自然不会有我们所期待的积极而活跃的富有创造性的写作活动。”[1]这里钱先生指出了一个缺少交流、对话的作文写作和教育,这种作文教育没有活力,难以成效。对此钱先生的意见是:“我们以为还是要从改变观念入手,即是要把学校教育中的写作,看作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话’。”[2]这种“对话”式作文教育非常有启发性,尤其是对于一线的语文老师,在这种观念的启发下,可以顺利地进行实践,而在实践过程中又能够对钱先生的观念进入补注,进而丰富钱先生的“对话式作文教育观”。

作文课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很大,可以上得生动形象,优美动人;但若处理得不好,也容易上得枯燥无味,美感丧失。作为语文老师,本人热爱写作,也非常热衷于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应用了各种作文教育观念,发现对话式、交流式的重要性、有效性。比如在作文批改中,使用交流式的口吻进行批改,而不是利用那些不痛不痒的词语,以此起到切实的对话交流;还有作文讲解时,将文学理论知识应用到这个过程中的话,就一定要将其通俗化、趣味化,否则理论起不到任何效果。

一、交流式批改

首先以交流的心态进行作文批改。批改作文时,多数老师的通常做法是以评论式的语气和语言进行。这种批改方式固然较有利于指出学生作文的优缺点,利用它们的严肃性警示学生注意,但也应注意到这种方式不足的地方——它是非人性化的,容易遮蔽作文中流露出作者的个性和情感。点评方法中,老师面对的是常常是作为物的文章,而不是作为人的学生。它可以很严肃,很精确地对学生的文章进行评价,达到客观性、准确性,但是这种评论式话语却不利于与学生的交流,它们往往缺少人性化因素,缺少对于“人”的心理接受层面的思考,缺少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特别关注和关心。因此,较好的做法是应该是以谈心、交流的心态用于作文批改中。

那么,如何做到这种谈心、交流式的作文批改呢?首先,教师需要在改作文前要酝酿出一种谈心式的心态、情绪,要有将作文看作是学生同自己交谈的那种观念。钱理群先生说:“作文就是‘对话’,是与他者(他人,社会,以至自然)的对话,也是自己和自己对话,即所谓自言自语。”[3]文学理论中也有各种对话观念,比如巴赫金等,写作不只是表达,更是有潜在对象的表达,这种潜在对象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自己。因此,这种观念的建立是情理之中,很容易受到认可。有这种对话心态、观念后,接着就是阅读作文了。在阅读学生的作文过程中,要努力调整自己的情感和思维,去体验作者的感情和思路,这样才能做到很好的交流;可以在行文中适当加上些口语式的评语,如学生写得好时就写“好!”,或者注明原因和自己的感悟,或者以话语进行启发、追问等等。

二、口语式评语

徐琴老师有提出,“教师应讲究评语的艺术性,把它当做一件精美的礼物送给学生,并借助它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写作水平。”[4]她指出评语的内容应该是具体明确、委婉中肯、简明扼要,也提到了将评语看做是师生心灵对话的方式,主张通过“对话”给予学生激励和启迪,使学生乐于去表达、写作。这是交流式、对话式的内在要求,但是对于评语的表达具体应该是怎样,徐琴老师并没有特别指出,她的观念是好的,但她没有深入地对评语特征进行研究。对此,我认为评语应该是口语式的,只有口语式才符合对话式、交流式作为教学的要求,否则对话、交流都是空中楼阁。

口语式的评语是谈心式批改法的语言要求;最后总评时,教师要通过批语对作者的各种情感作一番引导,尤其是不健康的情绪的积极引导:消极悲伤者给他以安慰和鼓励,迷惘失落者给他指明前进的方向,高兴畅快者与他同享快乐……在文章得失的点拨上,语言同样要求较口语化、形象化(当然前提是能切中文章利弊),化刻板的评论式语言为亲切的交谈语言,化抽象的规则为形象的方法。在文章的评判标准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既要注意对学生作文思想意识方面进行评价,也不能忽略语言辞采在作文中的作用。在作文总结时,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同题作文拿出来与学生交流,这也是促进教学人性化的方法。

三、通俗化教学

作文教学除开习作的批改之外,方法指导以及习作的课堂纠正都是重要环节,不可缺少。而对话式、交流式作文教学的整个流程中也缺少不了这一步骤。对话、交流当然是指向容易理解,方便掌握,尤其是针对中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尚待开发,因此特别需要技巧,否则会是徒劳。

在作文方法指导课上,要注重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文学理论。语文老师在大学里都学过不少文学理论和文学评论方法,这些如果直接应用于中学生的作文评点,显然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消化;如果按照旧有的作文评点方法,如“语言生动”、“思路清晰”、“结构得当”等,则又有隔靴搔痒之感。因此,我们特别需要注意这点:把这些理论和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相结合。比如在准备作文讲评的过程中,我结合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归纳为七点,并逐一用学生习作中的例子相对应,之后用正面和反面的例子展示给学生要如何写作才能避免问题。另外,很值得注意的是,分析范文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分析范文的过程,应该注意到范文的优点,一般优点都体现在具体的细节之处,老师应该要把这些细节抠出来加以特别的强调,让学生模仿学习。

总之,作文教学特别需要注重以下两点:一、要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来形象表述。文学术语的目的在于规范学术,但当我们将之应用到实用性要求较高的学生作文上时,大可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主要是形象思维较发达,而抽象思维还很欠缺,如果用抽象的术语来表述显然并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二、教师要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将这些生活经验结合到文学理论中去,将收到不错的效果。这两点不但为对话式教学创造条件、环境,而且是实践对话式、交流式语文教学的内在要求。只有将这些环节都关注到,都往对话式、交流式方向发展,才能激起大多数学生的表达欲望,以至慢慢提高写作水平,提升语言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美岭中学)

参考文献:

[1] [2]钱理群:《对话与发现——中小学写作教育断想》,《教育科学论坛》,2004年第12期,第24页。

对话式教学论文篇(7)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是多种多样的,究竟采取什么样的形式,主要取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从互动的基本作用和特点来看,常见的有以下一些互动形式,在具体教学中,这些形式是并不是单独使用的,它们总是交织在一起,共同促进英语课堂教学。

一、凸显双主体的对话互动

英语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多维的对话过程。教师通过与文本的对话,融入教师自身的优势,形成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形成个性化的文本解读。师生与文本的对话,由于阅历、知识水平等的差异,必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这些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又将成为师生对话的最为丰富的话题。在整个对话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是最根本的对话。所谓凸显对话的双主体,就是要突出教师与学生,特别是学生的核心地位。特别是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实现着多种视界的对话、沟通、汇聚、融合,在经验共享中相互促进。英语阅读教学,本质上是交际教学,是师生、生生对话。在对话中,特别要注意为学生提供问的机会、说的时间,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充分对话创造条件。对话互动,让学生受益颇多,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既有的知识被他人的视点所唤醒和激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通过互动合作,不仅容易形成对某个问题的共识,更能激发出众多个性化的阅读理解,使文本的解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对话互动中,经常会发现静场的情况,学生常常感到无话可说,这时教师要善于引发话题。如:“Truth speaks too low,hypocrisy too loud.”在学生领会了句子的含义后,我们可以让学讨论这个句子是功能性省略还是语法结构上的省略?具体省略了什么成分?其省略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对话互动,学生明确了后一分句省略了“speaks”,其目的是突出“too loud”,这样对句子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开展对话互动形式,最关键的是要处理好教师的角色地位。教师既不能过度地操作话语权,成为话语的霸权者,又不能使自己的主导地位旁落,使对话游离教学目标。教学的艺术就表现在灵活处理,辩证地掌握自己的角色地位。此外,教师还要努力营造互动的良好氛围,激发全体学生参与对话的积极性。

二、集群体智慧的自主互动

集群体智慧的自主互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核心,教师只是给出自学的目标导向,给定学习任务,学生带着一定的任务,在教师的目标导向下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学生根据自己在阅读中所获得的不同感受和理解进行各种方式的交流互动,达到相互激励、相互启发、相互吸纳、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作用。在整个学生交流互动过程中,教师以平等的主体参与其间,并适时给予引导和点拨。自主互动的最主要方式是合作学习,可以进行分组式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如学习语法知识:“介词to与不定式符号to的辨别”,先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常见的不定式的短语和带介词to的短语,然后让学生讨论各自有什么特征,主要的区别是什么?最后让学生列举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体验其不同的特点。整个学习过程完全可以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完成,教师只要稍作引导和点拨即可。

三、表达锻炼式的辩论互动

在英语教学中,开展辩论活动,其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不在于辨明观点和思想。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地充分展开话题,力求语言表达的规范,并尽可能用课文上刚刚学过的词汇和句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参与的机会,从而达到锻炼语言表达的目的。这种互动形式是根据教学需要而采取的深化互动形式。它要求各自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化的解读,双方对共同的话题发生理解的分歧,一时争论不下,我们就可以专门设计辩论性话题引发学生的进一步辨析、讨论和求证。教学“The Second Period of Module 6”中,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后,老师可以引出辩论性话题:互联网有其无比的优势,那么它是否有其弊端呢?然后让男女同学分成两队进行辩论。Boys:Think of the advantages of the Internet.Girls:Think of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Internet.学生在辩论中不仅可以复述课文的相关内容,而且能补充大量知识,拓宽教学内容,是一种对话实战训练的很好形式。

四、问题引导式的整合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