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学生诚信问题论文

大学生诚信问题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6 16:00:48

大学生诚信问题论文

大学生诚信问题论文篇(1)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 思想政治 教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8-0176-01

一、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提出

国内对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个问题的研究:一是对大学生诚信现状的考察;二是对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的考察;三是大将学生诚信缺失作为道德考察、道德建设的研究。纵观国内对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历史考察,不排除这样几个内容的诚信研究:一是政治诚信,二是经济诚信,三是文化诚信。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德育教育的薄弱是大学生诚信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事实上从大学生诚信内容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不仅仅是道德问题,是多方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大学生诚信的学校教育不应仅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教育入手,更应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综合作用,使学生树立诚信自律意识。

国外对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较早,许多国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例如,拟定诚信行为内涵,构筑诚信行为基石,倡导学术诚信;成立专门管理机构,规范惩戒失信的程序,确保制度合法性;注重制度公正性,建立惩诫机制,严惩失信行为。同时建立多角度诚信监督体系,完善诚信行为管理制度。

二、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表现及原因

当前大学生诚信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表现,与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关,若看其表现及原因,集中反映以下内容:

首先,对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充分认识,盲目估计学习生活中事物的发展趋势,解决问题时常常表现主客观不一致。例如,在学风方面存在功利主义思想,出现抄袭作业,考试舞弊等不诚信行为。这一倾向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角度分析,一是违背唯物辩证法。主体不能依据事物发展的过程,对事物发展趋势做出正确判断,违背事物发展规律。二是违背了认识论。诚信要求坚持真理,知行统一。三是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观点。“诚信”强调了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社会制约性,大学生中制造虚假履历的不“诚信”行为违背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社会制约性,造成社会关系中的不公正现象。

其次,对诚信在自我发展中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在校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存在,小到抄袭作业和试卷,大到制造假文凭。如果从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角度分析,一是忽视了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也是个人成才的基础。二是大学生失信行为的发生是法制观念淡薄的重要反映。

再次,对诚信在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意义缺乏充分认识。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中从不缺少诚信的内容,如《大学》中认为,治国应以“修身”为本,而“修身”又以“诚意”为本。孔子也曾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思想。荀子则进一步将“信”推行于选贤治国。今天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有“诚信友爱”的表述。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践踏。

三、面对大学生诚信问题,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对策建议

当前面对大学生诚信问题,归纳起来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诚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建设:

首先,在经济诚信方面。教师讲授《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时,介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时,有针对性地介绍诚信对于市场体系建设,各类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性,突出诚信缺失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从微观到宏观,从企业到国家乃至到世界,了解诚信缺失对社会经济体系的破坏,使学生从当今国内、国外发生的事件(例如全球金融危机),亲身感受失信的危害。

其次,在文化诚信方面。教师在《近代史纲要》中,从历史的角度介绍我国诚信的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诚信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从德育的角度,讲授诚信的重要性,强调诚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诚”,什么是“信”。“诚”是指一种真实无妄、表里如一、诚实做人做事的品质,也是道德的根本,故“养心莫善于诚”。“信”是指一种诚实不欺、遵守诺言的品格。

最后,在政治诚信方面。通过《马克主义基本原理课》中唯物史观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政治诚信是上层建筑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讲授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介绍西方和谐政府理论,借鉴西方政府诚信的一些积极做法,让学生感受我国加强政治诚信的重要性,深刻领会我国已经进行并不断深入的政治体制改革,事实上就是为了更好地体现上层建筑中政治诚信对经济基础的保护作用。同时让学生领悟我国政治诚信建设本身也是民主进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诚信问题论文篇(2)

关键词 大学语文 高职学生 诚信教育

Integrity Honesty Education into Chinese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bstract Honesty education on children's life is an ethical investment, but also a social intangible assets.In view of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some good faith question, from the angle of Chinese course, raised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language activities, reforming evaluation mod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integr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of honesty, integrity and quality.

Key words college Chines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nets; honesty education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大学生群体作为当代重要的知识分子群体,其诚信意识的强弱关系到民族光荣传统的继承与发扬的状况。

1 加强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由此可见,党和国家都认识到加强诚信教育、在全社会倡导讲诚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加强高职学生诚信教育是积极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有研究者也指出:在如今就业竞争的态势下,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不仅注重人才的知识、能力如何,也更加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将诚信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2 高职学生诚信道德内涵、诚信问题现状及原因

诚信即诚实守信。一是从行为主体的角度讲,要诚实无欺,信守诺言;二是从行为接受者的角度讲,要相信他人,对人信任,两者相辅相成。目前高职学生诚信道德状况不容乐观。

(1)学习作弊现象多。一是学习动力不足,出现厌学的现象,上课经常迟到、早退乃至矿课。但是又想在综合考试里能够通过,他们想尽办法去医院等地方开虚假的证明,证明自己有很重要的事情或者生病不能继续上课,以此蒙混过关的现象;二是考试中的作弊现象。据调查,在高校里每年考试中凭借自己的实力获取考试成绩的学生人数占70%,其中曾经作弊或者企图作弊的学生人数约占25%,从来都不看书和学习,每次都凭借抄袭和偷窥来获取答案的学生约占5%。

(2)人际交往中缺乏诚信。面对社会信息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下,大学生的诚信观念面临着严峻挑战。例如,古装电视剧《宫》、《步步惊心》、《甄嬛传》受到大学生的热捧,其间无不表明他们对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玩弄心计、尔虞我诈的处理方式认同。

(3)向家庭索取生活费过高。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社会中各种诱惑增加,主要自身意志力薄弱,缺乏有效的自控能力。加之,想在同学面前摆阔气装大方,对奢侈消费人群羡慕,通常采用谎话欺骗父母要钱,以满足过度消费和过高的虚荣心。

3 将诚信教育融入大学语文课程的途径与对策

(1)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强化学生诚信道德意识。个人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所构成。道德认识是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人内在品德的首要环节,是品德形成的基础。诚信是一种职业道德,加强高职学生诚信教育,应该充分挖掘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关诚信的正反面素材,从培养诚信道德意识做起。《论语·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孔子在这里将“信”说成是为人处世的必要条件:有信行于蛮貊,无信州里难行。教师在授课时不妨做一个“走进《论语》——诚信篇”的专题教学设计,通过学习孔子关于“诚信”的言论,认识到诚信是立世为人的道德品格,诚信也是人际交往的道德标准,诚信更是执政为民的基本法则。感受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坚信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立身、立业之道。关于诚信的故事还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失信灭身”“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 。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结果前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后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每一面墙壁说话。校园文化是校园历史的一种精神产品,是一种隐形的,又十分富有吸引力的亚文化系统。”在教室、走廊的墙壁上,可以精心摆设诚信主题的标语,比如“人无信不立”“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等。

(2)以语文活动为载体,努力营造班级、校园诚信氛围。大学语文课程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积极开展关于“诚信”主题的语文活动。辩论是广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形式,围绕“诚信”这个主题,教师可以组织以下辩题的辩论赛:诚信行为主要靠自律还是他律;诚信是社会公德问题还是个人修养问题;善意的谎言是否违背诚信;效益优先还是诚信优先;解决诚信问题的根本手段是道德手段还是法律手段等等。通过辩论,无论是参赛者还是观赛者都会对诚信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同学们通过查找诚信的正反面材料,撰写关于诚信的演讲稿,最后通过演讲的方式展现自己对诚信的理解,从而在整个班级、整个校园营造“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氛围。征文比赛、话剧表演赛等都是很好的宣传诚信的活动方式,虽然活动方式不同,但都是通过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思考诚信问题,加深对诚信的理解与认可,为培养诚信行为打下基础。

(3)以改革大学语文考评方式为契机,培养学生诚信行为习惯。改革大学语文课程的单一考评方式,要将诚信教育融入教学的全过程,构建反映人才培养质量和素质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学期初可在教师的组织下,由全班同学共同商议制订“诚信学习承诺书”,承诺书上可就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如上课不迟到早退、不做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作业不抄袭做假、考试不舞弊)、学习过程(课前预习准备、上课听讲发言做笔记、课后完成作业、学期末考试)等方面做明确具体详尽的要求,每位同学签名。由班干部协助教师共同对上述项目的执行情况做好记录,对违反的同学的平时成绩酌情扣分,并在班级公示,学生最后的学科总成绩应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相加而成,督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养成“言必信,行必果”的行为习惯。

(4)以建立奖励惩罚措施为抓手,鼓励诚实守信,增加失信成本。提高高职学生诚信品质,仅靠教育感化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辅之以相关的制度。需要在加强教育、引导学生内省自律的同时,建立健全必要的约束机制。对长期讲诚信的学生可给予精神上的、物质上的奖励,全班、全校可推选出“诚信标兵”作为模范供大家学习。更要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对于有经常抄袭论文、借钱不还、恶意欠缴学费、信用卡恶意透支、考试舞弊等不诚信行为习惯的同学给予严厉处罚,情节特别严重、认错态度不端正、屡教不改的可上报学校,给予警告、记过等纪律处分,记入个人档案,增加不讲诚信的成本。通过对讲诚信的奖励和对失信者的惩罚,形成“讲诚信者得益,失信者有损”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向学华.浅谈大学语文中的诚信教育.大学教育,2012(2).

大学生诚信问题论文篇(3)

关键词:诚信缺失 大学生 诚信教育 主题教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134-01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人们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社会传统伦理道德的主要内容,是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孔子曾:“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诚信是社会的灵魂,是个人修身立命之本。

一、大学生诚信问题

现代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差距也日益增加,许多人追求享受,道德价值观念开始失落,甚至崇尚金钱、权力,以此作为衡量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在这样负面的社会大环境影响下,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可以说失信现象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大学生生活,无处不在。

大一开学初就出现拖欠学费,假贫困生现象。大二在校期间,无视校纪校规,上课代签到、编理由请假、逃课、考试作弊、寝室违章用电等现场屡见不鲜。到了毕业季,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更为严重,影响更加恶劣。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抄袭成风,弄虚作假,利用网络照搬别人的文章蒙混过关,侵犯他人著作权。面临着就业压,为了谋求一职,出现简历造假,伪造考试证书,编造社会实践经历的现象。

二、高校诚信教育中存在问题分析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日趋严重,中央和各地省市都十分重视诚信教育,下达了指示精神,各地院校也积极开展推进各类诚信教育,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总体来看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1.偏重课堂教学,价值观德育教育不够

虽然各个大学已经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但是大多都是课堂中的理论教学,偏重于从内在道德层面的教育,忽略了从外在行为表现、行为规范的角度进行诚信教育。同时高校的不断扩招,一个教室往往要容纳2-3个班级,面对百来个学生,作为任课老师也只能花大量的精力在理论教学上,对于那些在课堂上缺乏诚信行为的学生也只能分身乏术。各高校也有辅导员为提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但很大一部分是等到学生出现诚信道德问题之后才展开。

2.诚信教育活动形式化,缺乏吸引力

许多高校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教育价值认识不足,缺乏专业导师指导。而且各个高校的校园活动都存在的缺乏指导性、主题性、参与性的现象。各类高校每学期都会开展各类活动,项目繁多,但又缺乏有利指导,往往使活动留于形式上的新鲜热闹,忽略了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3.高校内部缺乏合力,诚信管理机制不完善

高校作为诚信教育的主体,学生思想教育的工作不仅仅是思政老师和辅导员的责任。但在各大高校内部存在着各部分互相推诿的现象,学生一旦出现失信行为,就会问责辅导员没有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学校虽然有学生手册等相关校纪校规,但对于大学生诚信问题没有科学的标准去评价,对合理有效的奖惩措施,使大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行为上缺乏约束。

三、开展诚信药德主题教育活动的意义

诚信药德主题教育活动旨于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意识,提升教职员工师德师风建设水平,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形成全校师生普遍认同、共同遵循和具体可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引导广大师生将其内化为自觉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

1.积极开展价值观大讨论,深化诚信意识

诚信药德主题活动中组织开展的“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加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通过价值观大讨论使全体师生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与立足自身实际的特殊要求,进一步领悟师德规范和药德内涵,为更好地引领广大师生的行为实践提供认知基础。加强思政理论课程改革建设,开展针对性指导,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践教育,并依托德育实践基地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2.凝炼校园特色文化、提升文化育人效果

继续加强以专业、职业、就业为导向的“远之职场训练营”的各个项目建设,结合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聘请专业老师指导,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并结合诚信药德和医药价值观教育的文化活动,提高同学们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积极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诚信教育和实践相关活动,引导学生增强道德意识、提高从业素养。

3.汇集全体力量,完善诚信管理制度

诚信药德主题活动从学校管理、教师形象上做起,强调教职工要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并动员全体职工开展育人工作,做好三全育人工作,调动德育各方面力量。尽快制订完善诚信管理条例、诚信奖惩条例、诚信档案制度等,使高校的诚信教育真正做到有章可循,使高校的诚信教育更加具体有效。

开展诚信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感、责任心,让他们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言行一致、诚实守信,只有树立先做人、后做事的理念,才会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做好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宁,杨玉梅.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新西部,2011,(06):117-118.

[2]邹明洪.论我国学校的诚信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03):78-80.

大学生诚信问题论文篇(4)

论文摘要: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应该遵守的公共道德。但近年来,大学生群体却出现了严重的诚信“危机”。本文针对大学生出现的诚信问题,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体入手,对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出对策和方法。

随着西方文明的涌入、网络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导致了大学生群体诚信缺失现象日益严重,如考试作弊、伪造求职履历、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等现象频有发生。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认为只有将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个人“四位一体”进行“综合治理”,把校正大学生诚信问题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才能够取得显著的成效。

一、构建社会诚信氛围,为大学生守诚信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1.构建社会经济诚信氛围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营造健康有序的竞争环境是人们自觉奉行诚实守信,承诺践诺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非常关键的转型发展时期,许多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方向,急功近利、言而无信;偷税漏税层出不穷,假冒伪劣产品铺天盖地——这些不诚信的经济行为对整个社会信用环境和信用制度产生了极大的破坏。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诚实守信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灵魂,只有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着力打造诚信的经济环境,全面提升社会成员的诚信意识,让诚信者站稳脚跟,获得利益,不诚信者失去人脉,面临淘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构建社会法制诚信氛围

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不仅需要道德的约束,也要依靠法制的约束。仅仅依靠道德约束的诚信在今天的社会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只有发挥法律的约束职能,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全社会诚信氛围的构建与完善。首先,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尽快完善包括金融、信贷、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中的信用制度的立法工作,使得在打击不诚实守信的行为方面有法可依。其次,加大执法力度,使失信者不仅承担诚信缺失的道德责任,而且还应当使其承担法律责任,甚至秧及未来更大的利益,提高其失信成本。最后,加大对公众的法治教育力度,使人们知法懂法,懂法守法,让诚信在大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在我们的生活中遍地开花。

二、发挥高校主体作用,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

1.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

要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学校要不断完善自身管理体制。在诸如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诸如奖学金、学生干部评选、党员选拔等政策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避免暗箱操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其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如诚信专题讲座和报告会、诚信论坛、诚信征文等。通过一系列以诚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寓教于文,寓教于乐,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使得诚信这一传统美德成为大学生活乃至今后人生道路的永恒旋律。

2.构筑大学生诚信教育网络体系

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媒介作用加强诚信教育。高校通过建设主题教育网页或网站,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诚信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上的信息;用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占领网络阵地,积极倡导诚信上网、文明上网;学校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搭建互动平台,让学生以实名身份进入论坛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和交流,同时教师也可参与其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各种言论和思想,通过正确的引导与监督,使他们明辨是非,分清真伪。只有这样,在对大学生开展诚信素养的教育时才能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三、净化家庭诚信氛围,促进大学生诚信教育

1.家长要确立正确的诚信教育观念,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部分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重智轻德,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人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家长们要注重对孩子有关孝敬父母、爱国爱民、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高尚道德品质的培养,这对孩子诚信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家长也应率先垂范,充分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反馈到孩子大脑中的第一印象。当家长发现孩子有不诚信的行为和想法时,一定先要自检自己是否在生活的细节中存在同样错误的想法与举动,惟有如此,才能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2.家长要重视与学校的交流与沟通

随着高校进一步扩招,在校大学生的人数激增。学校对大学生的管理更多的是宏观指导,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家长与学校的密切配合。孩子刚进入大学后,会有一阵“断奶期”,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所有的事情全要自我打理,自己判断,自己决定,这时他们会非常苦闷和矛盾,所以家长一定要与学校、教师密切联系,紧密配合,才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尤其是在思想品质方面的表现。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的诚信教育活动,也必须由教师和家长同心协力,让大学生们自己认同和接受,才能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从大学生个体入手,提升大学生自身诚信意识

1.树立大学生的诚信自律意志

诚信自律意志,指的是人们履行诚信原则和规范时,自觉地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的能力和毅力。大学生要逐步树立诚信自律意志,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尊重自己的人格,注意自己的言行,要通过诚信的学习和实践,不断将诚信理念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观念和准则。二是要经常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诚信规范,不断向好的榜样看齐,要善于自我批评、及时纠正。三是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因私欲膨胀而突破诚信道德底线,保持诚信品德,决不能做有悖于诚信的事情。四是要不断鞭策自己,以诚信处事为荣,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才能在社会中抢得成功的先机。

2.养成大学生的诚信行为习惯

诚信行为习惯是指人们在进行社会联络与交往时所表现出的自发的、带有主观意识倾向的稳定的诚信行为。人们只有将诚信规范内化为稳定的“诚信行为习惯”,真正的诚信才能彻底实现。大学生要想培养出稳定的诚信行为,就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如“三下乡”社会服务、“四进社区”志愿服务,自觉地观察社会、体味人生、体验生活,了解国情民意。诚信的最高境界是“慎独”,大学生在践行诚信行为时要人前人后都一样,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养成稳定的诚信行为习惯,把自己塑造成德才兼备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许项发.诚信体系建设的根基在文化[j].理论导刊,2003,(2).

[2]赵爱玲.国内诚信研究综述[j].道德与文明,2004,(1).

大学生诚信问题论文篇(5)

关键词 大学生 诚信 学术诚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大学生学术诚信的重要性

学术诚信是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培养高尚人格,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不仅是时代和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和要求,更应是大学生自觉追求的人生目标。人格,心理学上指人的性格、能力、气度等特征的总和,也就是一个人在一生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表现为稳定的和持续的心理特点,以及行为方式的总和。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日趋成熟,情感和内心世界日益丰富,成才的愿望日益强烈,其对自身人格的升华和提高也有着积极的向往和追求。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变得越来越迫切。

2概念界定

传统“诚”与“信”均有“实”的含义,意义相通,甚至相互解释,如许慎的《说文解字》说:“诚,信也。”“信,诚也。”“诚”作为一般概念,具有真心实意、无妄不欺的意思,既不自欺,也不欺人。“信”的基本含义是诚信不欺,遵守诺言,言行相符,是诚信、不欺、讲信用的意思。“诚”、“信”虽然有多种解释,但其基本含义都是真实不欺。从一般意义上说,诚信就是诚信不欺,恪守信用。推而广之,诚信的道德要求就是心想、口言、身行的一致,即言为心声,言行相符。

基于以上关于学术和诚信概念的理解,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人们在学术探讨和接受学术训练的活动过程中,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学问,求真务实,不弄虚作假。它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在对待学问的态度上和在学术探究的过程中要忠于真理,探求真知,诚信面对科学事实,做到对知识的笃城和负责;二是应坚持科学精神,实事求是地对待前人和他人的学术创作成果,坚持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待人,公正地发表评价意见。总的来说,学术诚信就是严谨为学,诚信为人。

3国内学者关于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研究

康志杰、胡军著的《诚信:传统意义与现代价值》从传统和现代篇对诚信问题进行了研究,传统篇论述了从先秦时期到近现代的诚信伦理道德,现代篇主要论述了政府诚信、企业诚信、法律诚信、教育诚信、新闻媒体等方面的诚信建设。在王良主编的《社会诚信论》中论述了诚信的本质、作用及思想溯源,对比了中西方的诚信观以及西方诚信观的借鉴意义,并提出要建设社会诚信体系,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进行诚信建设。史瑞杰、魏胤亭编著的《诚信导论》从和谐社会、市场经济社会、社会保障机制、心理运行机制、大学生等十个方面介绍了诚信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其中有很多的观点值得我们借鉴。

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有很多表现,关于大学生诚信现状的研究,学者普遍从学习方面、经济方面、生活方面、就业方面描述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大部分学者是从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自身找原因,如《大学生诚信问题探因及其对策研究》、《大学生诚信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关于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有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如:张桂生等在《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及教育对策》中提出了五项对策。张维红在《大学诚信教育亟待加强》中指出:大学诚信教育一是要高举“人”的大旗,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诚信教育理念,全面推行人文素质教育;二是要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三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强化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体验性。

4国外学者关于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研究

英语中“诚信”为“诚”和“信”的复合词,其含义十分丰富。“诚”有真诚、诚信、忠诚等意思,“信”有信任、信用、守信、信赖、信誉等意思。西方学者在研究“诚信”问题时,还经常将“信任、信用、信誉、诚信”等作为与之并列的概念使用,尤其是在西方社会学的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概念就是“信任”(trust),这与西方传统伦理文化中重“诚信”思想的工具价值有着直接关系。国外对大学生诚信教育大多集中在学术诚信行为的研究上。Nonis and Swift在调查分析了学术诚信与商业道德规范之间关系后发现在校学生作弊、学术造假的行为是想在以后的工作环境中也进行商业不诚信行为。McCabe等人于1993年―2006年之间调查分析了美国不同语境与大学校园不诚信行为之间的关系。这些调查涉及了荣誉感、学术不诚信的惩罚措施、学生和教职工对校园诚信的理解,学生不诚信行为的动机和大学生对不诚信行为的看法等方面。Donald L.等人于2004―2005年之间采用McCace调查方法对美国7所大学12793名本科生和黎巴嫩3所大学1317名大学生的学术不诚信行为进行了对比分析。De Lambert et al.等人从学生和教职工角度分别研究了新西兰的学术不诚信行为的“普遍性、认知感和判断力”。研究发现,在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中,不诚信行为很普遍。在学术生涯中,80%的教师至少有一次不诚信行为和96%的人看到过身边人的不诚信行为。比起教师,尤其涉及到政府债券时,学生对不诚信行为抱着更宽容的态度。

5小结

大学生作为学术发展的潜在力量,认识并学会学者人格标准的“学术真诚”的重要性、认识并学会承担学术责任,也是“学做人”的任务之一。学术诚信引导青年大学生以诚实的原则对待知识,以诚实的态度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学术品德和作风,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诚信是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所必备的元素。

关于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研究,笔者认为存在以下不足:在研究大学生诚信现状时,人们多将着眼点放在大学生诚信现状的具体表象的罗列上,而缺乏对诚信缺失现状进行进一步的精确概括及对造成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和深层次的探讨,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缺乏独到的观点,且过于泛泛而谈,不具有实效性,不够体系化、系统化。在研究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时,需要从中外诚信概念的历史渊源、现代内涵以及中外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现状和特点进行比较,同时进行比较全面、客观、系统的分析,以便借鉴国外学术诚信教育的成功经验,为提高我国大学生学术诚信品质提出理论依据与实践方式。

参考文献

[1] 洪跃雄.诚信辨析[J].江汉论坛,2006(01).

[2] 康志杰,胡军.诚信:传统意义与现代价值[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 王良.社会诚信论[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4] 史瑞杰,魏胤亭.诚信导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5] 陈新添,朱秀珍,尹传剑.大学生诚信问题探因及其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7(06).

[6] 李洪伟,宋平,王炳成.大学生诚信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05).

[7] 梁吉霖.关于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7(04).

[8] 张桂生,张艳,吉红玲.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及教育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1).

大学生诚信问题论文篇(6)

【关键词】诚信教育

诚实守信是道德的基础,“诚”就是诚实、真诚、不欺人、不掩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信”就是守信,不论是对他人还是自己,一言一行都要遵守自己的诺言,诚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把“明礼诚信”纳入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在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中也把“诚实守信、严于律己”作为一项基本要求。面对来自社会环境、大学生自身素质、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诚实守信的现状不容忽视。高校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为实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际,以理想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提高诚实守信教育的有效性,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探究大学生诚实守信的问题也成为高校思政工作者的重要责任。结合高校实际,加强对学生诚信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努力提高思政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不仅是诚信行为的践行者,更是当代大学生诚信精神的倡导者。因此,在高校一是应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严格按照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做诚实守信的模范,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影响和教育学生。二是建立一支有一定数量和相对稳定的具有高尚品质、关爱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和责任心强的辅导员、班主任专业队伍,才能胜任日益发展和不断变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二、营造诚实守信的教育环境。树立环境育人的理念。

大学生诚信教育离不开高校教育环境,营造诚实守信的育人环境,是高校思政工作的组成部分。在思政工作中应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通过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为学生诚信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通过引领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二是通过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各种演讲、辩论、征文、讲座、主题班会、讨论、文艺等活动,努力营造师生人人讲诚信的教育氛围,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让学生在活动中关注诚信,明白诚信,坚守诚信;三是充分利用各种传媒(如宣传橱窗、校报、广播、校园网络等)大力宣扬诚信教育,特别是应加强网络诚信教育阵地的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运用网络的能力迅速提高,网络已成为学生关注社会、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发表观点的重要媒体,因此,占领网络诚信教育的阵地,通过网络渠道对诚信教育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端正用网动机,文明使用互联网,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面对社会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和思想品德的关注日益提高,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要不断创新,提高思政课的有效性。一是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价值鉴别和选择能力,自觉抵制和反对消极错误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将政治与现实、言论与行为统一起来:二是教学中将诚信文化的积淀与伦理学、职业道德、专业发展、综合素质、法律意识等传统与现实的理念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诚信教育进行内涵和外延的拓展,引导学生用先进的道德审视社会,审视自己:三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诚信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树立学生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理念。

四、加强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诚信度。

身体力行是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手段。在诚信教育中要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有计划、有组织地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组织中要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检查指导、有总结评价,使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真正落到实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全面了解国情,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更进一步地认识到诚信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对社会经济发展中诚实守信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使学生明白现代社会对新时代大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从而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诚实做人。

五、充分利用党团组织的先进性、凝聚力、号召力加强学生诚信教育。

中国共产党人在入党的时候都曾在党旗下庄严宣誓,这既是一份政治誓言,一份忠实承诺,一份责任担当,也是作为共产党员的行为准则,必须时刻牢记和遵守。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直至率领中华民族取得今天伟大成就的历史表明:取信于民,对人民诚实守信是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今天新时代的大学生担负着承前启后,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扬光大的重任,因此在高校应大力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把诚信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通过党课、团课和精心设计、组织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党团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道德培养得到升华,通过共产党员的优良品质和模范带头作用感召学生,不断壮大学生党员队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提供大量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

六、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学生行为。

大学生诚信问题论文篇(7)

关键词 高职 网络 校园文化 诚信道德

校园网络化扩大了诚信道德建设的范围,但诚信的内涵并没有因此发生改变。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诚信道德建设面临更为复杂的情形,其体系建设的根本内容,也较之发生了根本改变。诸如阵地建设,由课堂转向了校园网络;渠道建设,也向网络化发生转移;监管手段、方法,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诚信档案建设、诚信道德的评价机制,较过去面临更为复杂的情况。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较本科生在群体上的特点表现为:综合素质相对较弱,思想更易嬗变,对各种网络行为是非判断力整体表现较差,对不良的网络现象缺乏相应的免疫力,这也是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等问题发生的原因之一。

一、网络校园文化诚信道德教育的目标高职院校在信息网络化时代,诚信道德建设显然面临着与过去迥然不同的新情况。过去的理论体系都是基于现实社会而建立的,而随着网络向校园生活各个领域的渗透,“虚拟社会”在很多方面逐渐取代传统的现实社会。较之传统社会,因网络虚拟特征,缺乏一套针对诚信道德体系的有效的评价监督机制,更易“失信”、“失德”,不但导致网络沉迷、网络暴力、网络侵权、网络色情、网络犯罪、网投求职材料造假、网络虚假信息造假或等行为发生。这也对学生的现实生活行为带来冲击,学生考试作弊、骗取特困生补助、骗取助学贷款等不良现象骤增。对于网络校园文化诚信道德的建设,更需要制订一套新的理论原则、方法,以及对其进行评价、制约的新体系。网络诚信道德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校园网络化时代,通过网络手段如何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各种现实和网络行为中“立诚守信”,建立一套完善的诚信道德教育建设体系,来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网络校园诚信道德教育的现状目前,高职院校的诚信道德建设体系是滞后于校园网络文化发展的,现有的体系中,未纳入在普遍实现网络化后,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政工作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所表现出的新特征,以及所应采取的新对策。由于网络的普及式发展,其提供信息访问的开放、高效、高速、多元、便捷、远程、互动和即时性,已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校园生活已普遍表现出浓厚的网络文化色彩。在这样的校园氛围下,传统的诚信道德体系再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政工作。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当前的网络渠道,创新诚信道德建设体系,使高职院校的诚信道德建设,更符合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网络化发展的现实以及学生的实际,以达到最终帮助学生“守诚立信”“循道泓德”的目的。

三、网络诚信道德建设体系内容范围网络化时代,诚信道德建设的对象、渠道、管理机制、效果评价机制都已发生了质的变化。仅学生交往渠道而言,其网络工具就远比现实中直接的面对面交往要丰富得多,学生的社交范围得到空前扩大,跨市、跨省甚至跨越国际的交流,都能很迅捷和很容易实现。一方面,其个体的“失信失德”行为,因其交际范围的扩大和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难于发现;另一方面,因网络的病毒式传播,其群体效应更易造成大面积的道德沦丧和发生大范围的群体效应。显然,利用传统的诚信道德建设体系来对学生进行监管,难于实现。1.诚信道德建设基本的原则、方法体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想理论、原则、方法,结合校园网络化的实际,来探索更适合于当前新情况下高职院校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体系。2.诚信道德建设的阵地建设。网络诚信道德建设的主阵地是校园网络文化,也成为高职院校诚信道德建设的主阵地。这一主阵地所具备的新特点、所表现出的问题以及建设内容、形式、方法,都是重点解决问题。3.诚信道德建设的渠道建设。网络呈极数范围放大的快速传播特性,决定了高职院校诚信道德建设新渠道的开辟的必然性。渠道建设问题,是获得建设实际效果以及提高建设效率的根本保障。以校园网络文化为建设主渠道,显然更利于诚信理念、意识、行为的传播,更利于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4.诚信道德建设的档案建设。传统的高职院校诚信档案建设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对于网络化时代学生的“失信”“失德”问题,如何记录。应利用网络化方式,来解决学生的诚信档案建设问题。5.诚信道德建设的监管建设。时代的显著变化,需高职院校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监管手段、方法、渠道、原则等随之发生变化。应利用现代的即时通讯工具,对学生的诚信道德进行不留死角的监管。6.诚信道德建设的评价体系建设。即在网络化时代,关于高职院校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评价机制研究。包括评价指数、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模式的研究,等等。

四、主要实施步骤1.完善理论,确定建设模式。基于诚信道德建设的内容、阵地、监管渠道、诚信道德档案建设以及诚信道德评价体系都已发生改变的现实,建立和完善更适合于校园网络化时代,针对学生诚信道德的体系化建设。2.加强配置,完善平台建设。为更好地通过网络渠道,一方面对学生开展诚信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现实社会不诚信行为以及诸多网络诚信缺失不良行为的监管。加强软硬件建设相关配置的同时,完善校园四大网络建设。并充分利用信息时代新技术,发挥各种即时通讯工具在信息传播的优势,加强和完善更适合化校园网络化时代的教育平台建设。3.强化实践,建立评价体系。针对所提出的诚信道德建设体系,设计具体的实践模式,在部份高职院校进行了具体应用。并根据应用结果建立诚信道德建设的评价体系。实践表明,网络化诚信道德建设体系的建设有效遏制校园网络化时代,学生在现实社会和网络平台上种种诚信缺失行为。总之,加强高职大学生网络校园文化诚信道德教育研究,利用网络工具创新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建设,任重道远。其途径和方法还需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刘健康.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建设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1).

[2]马红.高职学生个人信用状况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2,(4).

[3]肖建彬.中国教育思想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