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仪表职称论文

仪表职称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7 18:04:48

仪表职称论文

仪表职称论文篇(1)

职业文书翔实准确

文书礼仪包括范围相当广泛,在工作过程中单位与单位、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单位都有可能形成一定的书信关系,比如邀请函、传真等,在撰写时应当力求准确、适当地表达出礼仪上的要求,根据不同的时机和对象,把文书写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有时候,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写进一定的实质内容,以便使礼仪文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文书中涉及的时间、地点和其他有关资料,均应经过核对,做到翔实可靠。不应把礼仪文书仅仅视为“应景文章”,简单抄袭套用现成的格式。

全称体现礼貌

职业文书类型广泛,包括贺函、贺电;感谢信、感谢电和感谢公告;邀请函、邀请电和复件;国书、全权证书、授权证书、委任书等,还包括一些事项通知。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职业礼仪文书应注意在文字中的名字、名称,在第一次出现时都应使用全称。比如文电中的外国国名,如习惯用简称,可使用正式简称。某些特殊国家,不可使用简称。文中的单位名称,第一次亦应使用全称。对方的职衔、姓名要用全称。

称谓表现尊重

在文书中对对方在社会中的职务、职称、地位的称呼,称为公职位。如主席、总理、部长、局长、校长、主任、经理、董事、会长、秘书长、理事等。如果收信人有过两种以上的职务(或职衔),甚至同时身兼数职,就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称呼。选择的原则是视书信内容与受信人的哪个职位关系密切。如受信人从前是寄信人的老师,现在当了局长,而寄信人的书信重点是叙师生情谊,那么这封信的称谓就应以表示师生关系为宜。

文书礼体现尊敬谦虚

科技文明日新月异,人际间的交往沟通变得越发快捷。但越是如此,书信在现代生活中越显得礼数周到,亲笔信就体现着对对方的尊敬有加。

古人曾在书信中表现出“自谦而敬人”的美德。清华大学历史系彭林教授在谈到书信礼时,曾提到书信中的敬称称呼是向对方表明尊重,一般用古代的爵称,君、公等,也可在称谓前加敬字,或者称字和号。像夫人一词,是专用来称对方或他人妻子的,也包含尊敬的意思,但称呼自己的妻子为我夫人就不合适了。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别人用敬称的同时自己用谦称。

书信礼更多的是一种礼仪规范,但所折射的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尊敬谦虚的传统美德。现代人写信的机会越来越少,大多数人都已经习惯使用E-mail,但其实一些基本的原则,比如书信的结构敬语称呼等还是应该和传统书信一样。

礼仪扼要:

电子邮件写作礼仪

(1)要小心写在E-mail里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因为现在法律规定E-mail也可以作为法律证据。所以发E-mail时要小心,如果对公司不利,千万不要写上,如报价等。发邮件时一定要慎重。

(2)邮件讯息不要太冗长。这样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别人也没有兴趣看下去。

(3)不要在邮件末端列出对方的地址。因为对方知道自己的地址,不用写,写上反而会令对方感觉不太好。

(4)发送附加文件要考虑对方能否阅读该文件。给人细心、体贴的感觉,而且让人意识到这个文件的重要性。

传真接收发送礼仪

仪表职称论文篇(2)

关键词:商周;礼容;木羊册册;木工册册;木见齿册;《洪范》五事

DOI: 10.16758/ki.1004-9371.2016.02.003

礼容,是行礼者在行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容貌、神情、动作、体态、声气等,是礼的要素之一。然而礼容“用文字表达终欠显豁”,1因此在先秦时代没有形成专书,致使长期以来较少有学者进行研究。近些年,随着郭店简、清华简的出土与释读,礼容开始受到学者的重视,先后发表了一系列专门研究礼容的论文,2其中代表学者是彭林先生。彭先生将郭店简与传世文献相结合,探讨了礼容的纲目、礼容与性情的关系、礼容与治道的关系等问题,3彭先生的研究,不仅确立了礼容在古礼要素中的地位,而且为今后研究礼容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受所用材料――《论语》、《礼记》、郭店简《成之闻之》等――限制,彭先生探讨的礼容主要是春秋末年以后的,西周时代乃至殷商时代的礼容则较少涉及。其他学者也大致如此。实际上,礼容与礼相伴而生,正如《礼记・冠义》所云“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4因此有必要在学者已作研究的基础上,将传世文献与青铜器铭相结合,对商周礼容进行考察与论证,以期揭示礼容在华夏礼乐文明兴盛时代的发展演变的概况。

一、传世文献所载商周礼容考证

礼容,在商周时代可以单称“容”,也可以称作“颂”,也可以称作“威仪”。

首先,礼容单称“容”。西周礼容称作容,出现在颂扬宋、杞二国之君来周廷助祭的诗歌中,《诗经・周颂・振鹭》云:“振鹭,于彼西t,我客戾止,亦有斯容。在彼无恶,在此无荆庶几夙夜,以永终誉。”《振鹭》的主旨,《毛序》认为是“二王之后来助祭也”。1其中“我客戾止,亦有斯容”之容,就是礼容,郑玄注云:“二王,夏、殷也。其后,杞也、宋也”,“来助祭于周之庙,得礼之宜也。其至止亦有此容,言威仪之善如鹭然。”2《振鹭》的时代,传统的说法是西周早期,当代学者因其语言较为浅显,认为是西周晚期。3无论属于早期还是晚期,作为西周庙祭乐歌,其描写的礼容都应是西周时代的礼容。

商代的礼容,称作商容。《礼记・乐记》云:“武王克殷反【及】商……封王子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复其位。”4其中“商容”的含义,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商末历史人物,以班固所著《汉书・古今人表》为代表,5一种认为是商代礼乐官员的概称,以《乐记》郑玄注、孔颖达疏为代表。郑玄云:“行犹视也,使箕子视商礼乐之官,贤者所处,皆令反其居也。”孔颖达云:“容为礼乐,故云视商礼乐之官。知容为礼乐者,《汉书・儒林传》云‘孝文时徐生善为容’,是善礼乐者,谓之容也。”6当代学者许维y先生对“商容”是人名还是礼乐之官的问题,有过精辟的辨析,他说:“详郑此注,知‘商容’为商礼乐之官,非一人名,故使箕子行视之,以当时惟箕子存也。后人见‘商容’与箕子、比干并称,遂亦谓人名。”7细审《乐记》文意,以及古今学者的注疏辨析,我们知道,容的含义首先是指代礼乐,然后是指代礼乐之官。这个解释显然较为合理。果真如此,那么商容之容当是源自礼乐之官的职业技能,即礼容。

其次,礼容称作“颂”。颂就是容,二字音义相近,可以通假,《周颂谱》云“颂之言容”,8《释名・释言语》云“颂,容也”。9礼容称作“颂”的典型例证,是《诗经》中创作于西周时代的《周颂》与创作于春秋时代的《鲁颂》、《商颂》。

《周颂》、《鲁颂》、《商颂》之颂的含义,到目前为止,大约有十种说法。10在这十种说法中,清儒阮元所持,颂就是“容”,就是俗称的“样子”的主张,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可。他说:“‘颂’之训为美盛德者余义也;‘颂’之训为‘形容’者,本义也。且‘颂’字即‘容’字也……‘容’、‘养’、‘k’一声之转,古籍每多通借……岂知所谓‘商颂’、‘周颂’、‘鲁颂’者,若曰‘商之样子’、‘周之样子’、‘鲁之样子’而已,无深义也。”11这句话被许多著作反复引用,几乎成了《周颂》、《鲁颂》、《商颂》含义的经典解释。

但稍感遗憾的是,阮元在此基础上为强调颂与风、雅之别而认为颂专指舞容,则未免狭隘之嫌,他说:“何以三《颂》有‘样’而《风》、《雅》无‘样’也?《风》、《雅》但弦歌笙间,宾主及歌者皆不必因此而为舞容,惟三《颂》各章皆是舞容,故称为‘颂’。”12实际上,《周颂》、《鲁颂》、《商颂》作为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的宗庙祭祀乐歌,13舞容只是其舞蹈中的一项内容,而且是不太重要的内容,原因在于舞蹈不是主祭者和与祭者即宾主的主要职责,而是舞者的专职。舞者的身份地位较低,《礼记・乐记》云:“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乐之末节也,故童者舞之。”14舞童的表情容颜,怎能成为庄重肃穆的国家祭典的代称?虽然三颂中有舞容,但以为三颂专指舞容,则遗漏了其中的礼容内涵。

最近李瑾华先生从祭祀仪式与诗歌关系的角度,全面考察了颂的发展与颂诗在祭祀仪式中的作用,明确指出:

“颂”起初是指舞容,随着礼制的不断完善,颂分化为专门的舞蹈和规定性的礼容,而颂诗就是伴随着这些乐舞仪容的祝赞词。

颂诗的句子……是一种作用式语言,是和特定的礼容――即仪式动作相联系的,在仪式场合,于升歌、金奏的同时,还要求主祭者和与祭者配合规定的仪式动作,颂诗不仅有配合舞容者,也同样有配合礼容者。1

对此,笔者深表赞同。李先生的观点不仅纠正了阮元的偏颇,而且为笔者所持礼容可以称作颂的主张,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第三,礼容称作“威仪”。威仪之威是“威而不猛”,3威仪之仪是容的同义词,4所谓威仪,就是礼容。关于威仪的含义,春秋时代的北宫文子有精到的论述,《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记载北宫文子的话说:“有威而可畏谓之威,有仪而可象谓之仪……故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爱,进退可度,周旋可则,容止可观,作事可法,德行可象,声气可乐;动作有文,言语有章,以临其下,谓之有威仪也。”5由北宫文子的话可知,威仪与包含了容貌、神情、动作、体态、声气等内容的礼容在内涵上有很大的交集,所以阮元说:威仪是“容貌最近之地”,6裘锡圭先生说:“古代所谓威仪也就是礼容。”7

《诗经》的宴飨、祭祖乐歌中关于威仪即礼容的描写很多,此处引用较为典型的两例,以窥其概。《大雅・假乐》云:“穆穆皇皇,宜君宜王。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威仪抑抑,德音秩秩。无怨无恶,率由群匹。”抑抑,庄美之貌。8这是描写宴飨中的礼容。《周颂・执竞》云:“钟鼓牛磬`将将,降福穰穰。降福简简,威仪反反。既醉既饱,福禄来反!”反反,慎重之貌。9这是描写祭祀中的礼容。

除此之外,在《大雅・抑》、《大雅・A民》等诗篇中也有一些“威仪”,而且也用华丽的形容词来进行描绘,此处不再赘举。这些诗句足以表明,西周时代的贵族对于威仪即礼容的重视程度是很高的。

除了上举例证,《诗经》中还有一些没有标明“容”、“颂”、“威仪”,但仍然描绘了礼容的诗篇,如《周颂・t》之“有来tt,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tt,和睦之貌;肃肃,严肃恭敬之貌;穆穆,端庄肃穆之貌。10这是祭祀中的礼容。再如《小雅・六月》之“薄伐猃狁,以奏肤公。有严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国”。有严有翼,即严严翼翼,威严谨慎之貌。11这是军旅中的礼容。

礼容在不同的场合――宴飨、祭祀、军旅等――有着不同的表现,因此《周礼・地官・保氏》将西周时代的礼容分作六种类型,即“六仪:一曰祭祀之容,二曰宾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丧纪之容,五曰军旅之容,六曰车马之容”。对于六种礼容所应表现出来的气象,郑司农用联绵词语进行渲染:“祭祀之容,穆穆皇皇;宾客之容,严恪矜庄;朝廷之容,济济跄跄;丧纪之容,涕涕翔翔;军旅之容,阚阚仰仰;车马之容,颠颠堂堂。”12《周礼》是春秋或战国时代的构拟之作,所记礼容未必符合西周实际,但足以反映后世之人对于西周礼容的艳羡,从中我们也可以感知西周时代曾经存在的礼容盛况。

二、青铜器铭所载商周礼容考释

传世文献所载商周礼容,可以得到商周青铜器铭的印证。记载了商周礼容的青铜器铭有:木羊册册、木见齿册、木工册册。

1、木羊册册。铸有木羊册册的青铜器铭,到目前为止,一共发现了十四器十八例,属于作器者折的有四器七例(三器是器盖同铭),1丰的六器七例(一器是器盖同铭),2的二器二例,3的二器二例。4其中折、丰、所作器铭是木羊册册,共十六例,所作器铭是木羊册册的省略形式羊册册,共二例,现在以丰作父辛爵上的,

与羊册觯上的为例,来概观其结构布局。

这十四件青铜器,除了鼎是过去著录,其他十三器都是在1976年发现于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西周遗址一号窖藏。四位作器者与著名的史墙盘的作者墙,5是一个家族的祖孙五代,即:折(康王、昭王)――丰(穆王)――墙(恭王)―― (孝王、夷王、厉王前半期)――(厉王)。6这个家族在商末时居住于微,入周后世代担任王朝史官,所以学者称之为微史家族,而木羊册册是微史家族的族徽。

作为微史家族的族徽,木羊册册与西周礼容有很大关系。要说明这个问题,须从微史家族的史官职责讲起。

微史家族在西周王朝中担任史官,其职责是“胥尹叙厥威仪”、“司威仪”,请看下面两例青铜器铭文。

(一)曰:丕显高祖、亚祖、文考,克明厥心,胥尹叙厥威仪,用辟先王。不敢弗帅祖考,秉明德,恪夙夕,佐尹氏。

(,《集成》247,西周中期)

(二)曰:景皇祖考,司威仪,用辟先王。不敢弗帅,用夙夕。

(簋,《集成》4170,西周中期,器盖同铭)

两例铭文中的“威仪”,就是上节考证的礼容。司,是掌管的意思,所谓“司威仪”,就是在西周王朝中掌管威仪。例(一)中追溯的高祖是折,亚祖是丰,文考是墙。7折自称作册,作册在商末西周是史官;墙自称史墙,当然是史官;自称“胥尹”、“佐尹氏”,即辅佐尹氏,而尹氏是史官之长,那么也是史官。由此可见,担任史官,司掌威仪,是微史家族的世官世职。

这两例铭文中的威仪还稍嫌笼统,而另一件铭文记载的微史家族所掌威仪则较为具体。

(三)武王既殷,微史烈祖来见武王,武王则令周公舍寓,以五十颂处。

(《集成》251-6,西周中期)

在这例铭文中,将自己的史官家世追溯到了商周之际的微史烈祖,而微史烈祖的“以五十颂处”,裘锡圭先生认为“就是掌管五十种威仪的意思”。1这五十颂,不论是否当时礼容的全部,但既然标以“五十”的数量,足见其纲目之细。同时,由微史烈祖的自商入周,也可见商周礼容的一脉相承。

考察了微史家族在西周王朝世代担任史官掌管礼容的情况,再来看这个家族的族徽木羊册册的含义。

木羊册册主要附缀于微史家族所作青铜器铭文的后面,因而其含义与微史家族的世官世职有较大关系。

册册,也可以省为册,是作册或史官的职业标志,反映了微史家族世代在西周王朝担任史官的事实。

木羊,唐兰先生隶定为样,2在此基础上尹盛平先生认为:“羊与样音同字通,故‘’可以隶作样,样与容、颂是一声之转……‘样’即‘颂’,寓意‘威仪’,标志微史所司”。3二位学者直接将木羊隶定为样有所不妥,因为上古文献与出土古文字中没有样或字,另外在羊、样与颂、容之间也还缺少一些必要的过渡环节。4

笔者以为,木羊二字应该分开来讲。由鼎、羊册觯上的羊册册看,木不是微史家族族徽的核心元素,只是一个辅助成分,其在微史家族族徽中的意义,容下文“木见齿册”小目论证。羊,读作像。羊的上古音是余母阳部,5像是邪母阳部,6二者韵部相同,声母属于齿舌旁转的关系,可以通假。像的意义与仪的本字――义,繁体作x――相通,7因而这个羊应是以羊为形旁义符的x。《说文解字》我部云:“x,己之威仪也。从我羊。”8训我为己,训羊为威仪。对于从羊到威仪的演变过程,杨树达先生有详尽的论证,他说:

(《说文》)十二篇下“我部”云:“x,己之威仪也,从我羊。”按字从我,故训己,羊与威仪不相涉,而字从羊者,羊为像之借字也。(《说文》)八篇上“人部”云:“像,象也,读若养。”按今字作样,像读若养,养从羊声,故x字借羊为像也。我羊即我像,故训己之威仪也。9

补上从羊到x之间的音与义两个方面的像、象、养等环节,明了羊与x、仪、威仪之间的发展演变过程,我们就可以明确地指出,微史家族族徽中的羊,表示威仪,反映的正是微史家族在西周王朝世代“胥尹叙厥威仪”、“司威仪”的事实。

西周开国之初微史烈祖以“五十颂”投奔于周,微史家族从康王到厉王间至少祖孙五代人在朝廷中“胥尹叙厥威仪”、“司威仪”,这种世官世职的现实,使得微史家族积累了厚重的文化传统,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就是家族徽帜木羊册册。木羊册册向我们昭示,西周王朝在礼乐活动中不仅有礼容,而且礼容纲目较为详细,以至于形成了专门执掌礼容的世家。

2、木见齿册。铭铸有木见齿册的青铜器,《殷周金文集成》一共著录了七件,其中铙3,编号400、401、402;鼎1,编号1762;尊1,编号5694;1,编号9792;戈1,编号10952。现在以木见齿册鼎上的为例,以概见其结构布局。

除了木见齿册,七件青铜器上没有其他铭文,因此木见齿册的性质无疑是族徽。这七件青铜器的时代,《殷周金文集成》都标明是殷,那么木见齿册就是殷商时代的某一家族的族徽。

尽管木见齿册没有与之相关联的铭文以资比较研究,但其本身已经包含了足够的信息,使我们能够大略了解该家族在殷商时代所担任的官职。

木见齿册家族的官职是史,其职责是执掌礼容。木见齿册中的册字,可以成为该家族的官职是史的证据,而木见齿三字,则是其执掌礼容的证据。

殷商时代的礼容,虽然今天做不到眼见为实,但既然“礼容的合理性,是建立在人类普遍共有的人性的基础之上的”,1我们就可以由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推测。木见齿的核心元素是齿,在礼容的各种表现――容貌、神情、动作、体态、声气中,牙齿的显露与否,具有标志的意义。这一点在当代的各种礼仪训练中也被特地强调。

比如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礼仪小姐的培训项目中,有一项是“奥运微笑”,即“微笑时牙齿露出6颗到8颗,脸部表情不能僵硬”。2除此之外,一些接待服务,如民航空乘,对相关人员也有微笑显露6到8颗牙齿的要求,这是大家都熟知的生活常识,不必一一赘举。

喜庆礼仪活动中接待服务需要显露牙齿,而日常的礼仪则不必显露牙齿,如大学生“行为举止礼仪”,要求微笑“不露齿”。3之所以如此,当是日常礼仪只要做到了庄重大方,便是恰到好处。

在另外一些场合,如慰问、吊唁、服丧等,则须不显露牙齿。这些礼仪在西周春秋时代称为凶礼、丧礼,当时在久丧中不显露牙齿的人,成为世人褒扬的对象。《礼记・檀弓》云:“高子皋(孔子弟子)之执亲之丧也,泣血三年,未尝见齿,君子以为难。”4只有不显露牙齿,才能表示发自内心的哀痛,郑玄称之为“丧纪之容,累累颠颠”。5

针对不同的情况,举行不同的礼仪,表现不同的礼容,而各种礼容的差异,牙齿的显露与否,是一个鲜明的外在标志,因此执掌礼容的木见齿册家族的族徽就用“见齿”――如上举木见齿册鼎上的族徽所示,正好显露8颗牙齿――来代表礼容,这在修辞学上叫作借代的艺术手法。

久丧时做到不显露牙齿很难,微笑时做到只显露6到8颗牙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严格规范的训练,而训练时大家不约而同地采取了相似的方法,即用门牙咬竹筷。此处引用《空中乘务百科》中的一段话,以见其六项要领:

1、用上下两颗门牙轻轻咬住筷子,看看自己的嘴角是否已经高于筷子了。2、继续咬着筷子,嘴角最大限度地上扬。也可以用双手手指按住嘴角向上推,上扬到最大限度。3、保持上一步的状态,拿下筷子。这时的嘴角就是你微笑的基本脸型。能够看到上排8颗牙齿就可以了。4、再次轻轻咬住筷子,发出“YI”的声音,同时嘴角向上向吓【下】反复运动,持续30秒。5、拿掉筷子,察看自己微笑时基本表情。双手托住两颊从下向上推,并要发出声音反复数次。6、放下双手,同上一个步骤一样数“1、2、3、4”,也要发出声音。重复30秒结束。综上所述,对称性的、嘴角上翘的、发自肺腑的微笑是最真诚的微笑!6

由此可见,竹筷是训练微笑的得力工具。当代如此,商周也当如此。竹筷与木棍,都是由木本植物制作而成,效用一样,因此木见齿册家族以及木羊册册家族的族徽中都有木。木只是工具,不能与“见齿册”或“见齿”组合成一个文字。同样的道理,木羊册册中的木,也不能与“羊”或“羊册册”组合成一个文字,这就是笔者在上文考释木羊册册家族族徽含义时,不赞同唐兰、尹盛平二位先生将木羊直接隶定为样的原因。

论述至此,笔者必须强调,当代在喜庆典礼中微笑时显露6到8颗牙齿,不仅只是对女性的要求,而且也是对男性相关人员的要求,比如2010年3月召开的人大与政协两会上,负责安保的男性武警就用竹筷为工具训练笑容。1为什么如此?是因为在什么场合表现什么礼容,最终是由行礼主体来决定。据此,我们似可推测,在商周时代,礼容的规范虽然不排除适用于女性,但主要的还是作用于男性,因为商周毕竟是一个男权的时代。

木见齿册作为殷商时代的一个家族的族徽,表示该家族世代担任史官,职责是执掌礼容。这充分表明,殷商时代的礼容,不仅确实存在,而且在礼制中的地位很重要。

3、木工册册。铭铸有木工册册的青铜器,《殷周金文集成》一共著录了七件,其中鼎2,编号2246、2328;簋1,编号3666;尊1,编号5929;觯1,编号6502;觚1,编号6993;壶1,编号9547。鼎、簋、尊、觯上的铭文是木工册或木工册册,觚与壶上的是木工册或木工册册的省略形式工册、工册册。现在以作母甲觯上的,与天父己壶上的为例,以概观其结构布局。

《洪范》五事是史官职责的确定,为判断其时代创造了条件。西周中期恭王朝的木羊册册史官世家的成员,在追溯商周之际自己先祖的事迹时,曾经讲到微史烈祖凭借“五十颂”,即五十种礼容,而被周公安排在周原居住的事实。这五十颂是否当时礼容的全部,不好确定,但礼容是一个整体,割裂开来分别执掌的可能性很小,笔者倾向于商周之际的礼容大约有“五十颂”。到了西周时代,礼容的规模有所扩大,《诗经・豳风・东山》称婚礼“九十其仪”。九十可能是虚数,3但既然标以九十,其细目较多则可以肯定。仪式尚且如此,礼容也应与之相称。到了春秋时代,礼容已经相当繁复,从颜面到手足,从声气到动作,从站姿到坐姿,都有具体而细致的要求。比如君子见尊者的礼容,《礼记・玉藻》描述道:“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坐如尸。”4《礼记・中庸》称之为“礼仪三百,威仪三千”,5以至于连孔子都感叹:“礼仪三百,可勉能也;威仪三千,则难也。”6

从商周之际的五十颂,到西周时代婚礼的九十其仪,再到春秋时代的威仪三千,组成一个连续不断的礼容发展演变的过程。将五事放到这个过程中,用从简单到繁复的规律来衡量,其所在位置无疑应该在五十颂的前面,也就是说《洪范》五事的时代是殷商。这个判断,既与礼容从人的头部面容开始,逐步扩展到肢体动作的趋势相符合,又与第二节考释木见齿册、木工册册、木羊册册三个史官家族族徽的含义而得出的殷商时代存在繁盛礼容的结论相照应,因而是可以成立的。孔子说“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7可谓一语中的。

对商周礼容的考论已经结束,现在以此为基础,尝试着对传说时代的礼容作一推测。

夏代的夏。夏金文作形,《说文解字》夂部云:“夏,中国之人也。从夂,从页,从臼。臼,两手。夂,两足也。”8阮元云:“‘夏’也,人身之动容也”,“(夏)与‘颂’字义同,周曰‘颂’,古曰‘夏’而已”,“明乎人身手足头p之义,而古人名《诗》为‘夏’为‘颂’之义显矣”,9是夏与颂同义。众所周知,夏与雅,同音通假。姑且不论夏代的典章制度如何,只就夏字而言,或起源于礼容。

颛顼。颛顼是传说时代的五帝之一。颛与顼二字都从页,从页之字都与人的头部有关。颛,《说文解字》页部云:“颛,头颛颛谨貌。”1顼,《说文解字》页部云:“顼,头顼顼谨貌。”2颛颛顼顼,都指头部的姿态,而其后缀以“谨”字,则为姿态注入了礼容的因素。颛顼的事迹,主要是命重黎绝地天通,3其得名之由是否与其事迹有关,我们不敢遽断,但至少颛顼两个字,或起源于礼容。

夏、颛顼与礼容的关系,都是推测所得,不是定论,但作为记录语言与意识的符号,夏、颛顼等字在绰绰约约中反映了传说时代的礼容的影子,当是不争的事实。笔者相信,这个推测即使不中,也不会很远。

五、结论

论证至此,本文对于商周礼容的认识,可以归结为:礼容是人的性情在行礼过程中的自然流露,因而和礼与生俱来。殷商西周时代在朝礼、祭礼、军礼等礼制中有较为繁复的礼容,这些礼容或称为容,或称为颂,或称为威仪。商周礼容的践行主体是各级贵族,执掌者是王朝史官。由于礼容较为繁复,需要专业的知识,于是商周时代形成了专门掌管礼容的世官世家,其代表是西周时代的木羊册册史官家族,商周之际的木工册册史官家族,殷商时代的木见齿册史官家族。

《洪范》九畴的第二畴“五事”是礼容。五事的第一个层次是貌、言、视、听、思五种面容,第二个层次是五种面容的五种表情或属性,即恭、从、明、聪、睿,第三个层次是五种面容、表

仪表职称论文篇(3)

一、知晓文明礼仪知识的重要性

现在我国的教育方针是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又要有健康的体魄、高尚的道德、善良的心灵和优雅的情操。但是目前中职学生对该知识领域的认识较薄弱,认识不高,不少人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一些人在学校里不尊重他人,不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懂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满口粗言滥语;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为所欲为,导致在很多人心目中认为中职生“不够礼貌,没有修养”。因此,重视文明礼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二、普及必要的文明礼仪知识

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养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简单地说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都有自身的规律性,但他们都遵循最基本的礼仪原则。

三、加强礼仪教育的途径

1.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传播者,是学生形成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因素,加强公德教育,教师必须做到言传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者本身的道德形象如何,不仅影响学生,而且对教育起着强化或弱化作用。要求学生如何做,自己一定要实实在在地做好。教师的身教作用,表现在严于律己,给学生做出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平时必须注意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人格,增强“身教”意识,言谈举止做到文明健康、真诚和谐、亲切得体,并在爱校爱班、关心集体、遵纪守法、遵守秩序、爱护公物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这样,教师的身教就可以在学生心目中得到确立和认同,最终达到示范教育的目的。

2.学生的榜样作用

在文明礼仪教育中,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运用榜样进行教育,生动形象,说服力强,能够使学生在耳闻目睹榜样的事迹中获得道德启迪,在接受榜样的感染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认同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要求和规范。在班级内可指导学生组成文明礼仪调查小组,寻找身边的文明礼仪细节,发动学生网上查找文明礼仪故事,树立文明礼仪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及时地鞭策和鼓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整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推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一系列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形成人人争当文明学生的良好风尚。

3.课堂的教育作用

在我校开设的课程中,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但基本不涉及文明礼仪问题,不进行相应的文明礼仪教育。结果,文明礼仪教育普遍空缺,部分学生甚至认为,上职中与文明礼仪问题不沾边,学好专业知识就行。事实上,受过良好礼仪教育或礼仪行为训练的人,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行为方式,都与缺少训练的人截然不同。因此,对中职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的教育既可以丰富中职生的思想道德内涵,又可以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文明礼仪形象。所以,加强礼仪教育首先必须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4.环境的感染作用

中职生文明礼仪素养的提高,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才好。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构建三位一体的立体网络,中职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

(1)良好的家庭教育。监护人尤其是家长要切实起到“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的作用。比如父母注重自身的文明礼仪修养,不在孩子面前争论、骂人、说脏话粗话、打架,不打骂孩子,衣着得体,注重言行,乘车等公众场合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等,从小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久而久之,孩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就会自然养成。

仪表职称论文篇(4)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物业服务礼仪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职业定向教育,各专业和院系的建设中应该突出职业与工作特征。物业服务行业是新时期社会高速发展的行业,礼仪服务是物业服务创新的排头兵。在物业服务礼仪课程的开发设计中应该结合物业服务行业的特点,将行业礼仪作为改革的龙头,以工作过程为载体进行课程体系的完善,通过结构设计、教学实施、考核方法等重要部分与环节的创新,来提高学生行业礼仪和基本素质的发展,进而实现对物业管理专业,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加速作用。

一、高职院校物业服务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物业管理属于第三产业,具有服务的属性。礼仪服务是服务创新的排头兵。然而,目前高职学生生源比较复杂,一些学生礼仪素质令人担忧,盲目追求社会潮流,缺少从善的平和心态,导致难以融入集体,难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到了工作单位,得到单位的反馈是有些学生过于傲气和散漫,不懂如何管理自己的职业形象,不懂如何与领导及同事相处和沟通。礼仪素养的薄弱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职业院校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目前高职院校物业服务礼仪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物业服务礼仪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把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掌握放在教学任务的第一位,把像物业服务礼仪这样的课程放在基础和辅助教学的位置上。其次,教学资源的匮乏。

2、教学方法单一,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

物业服务礼仪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但是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理论教学课时安排较多,实践教学课时安排较少。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以讲授型为主,缺少实践性教学互动环节。[1]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物业服务礼仪课程改革的措施

1、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完成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1)归纳典型工作任务:职业分析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的基础。只有了解了物业服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才能使所讲的课程内容与实际挂钩,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因此,要去相关企业调研,全面了解他们所从事的相关行业的工作情况。

(2)提炼岗位职业能力:在典型工作任务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工作任务的详细分析。工作任务分析的目的在于掌握物业服务的具体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所需要的物业服务礼仪技能。只有确定了学生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才能为进一步确定课程的具体内容奠定基础。

(3)创设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并能引起学生产生一定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尽可能创设真实、完整的教学情境。另外,学习情境是以项目化、案例化的知识模块为单位,它把本课程的所有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完全揉合在一起。

(4)确定学习领域内容:学习领域是指一个由学习目标描述的主题学习单元,也可以是指在行业领域的基础上形成的针对课程教学所确立的教学内容。从行业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就是以工作过程为基本参照点,分析职业工作过程、描述职业行动领域、评价选择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这样课程内容遵循了职业成长和认知规律,体现了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针对性更强。[2]

具体教学设计以“物业管理日常交往礼仪”这一项目为例:

项目:

物业

管理

日常

交往

礼仪

知识

目标

1、 了解有关物业管理中的日常交往礼仪的基本内容和训练方法;

2、 掌握交往时需要注意的各种礼仪规范,熟悉称谓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名片礼仪、拜访礼仪和出行礼仪

职业技

能目标

1、 加强物业管理中的日常交往的训练;

2、 学会运用日常交往礼仪,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典型工

作任务

工作任务实训与训练

1称谓礼仪给定业主和同事个人基本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及职业等),学生作为物业客户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26岁,进行称呼训练。

2介绍礼仪1、介绍与被介绍者姿势的训练;

2、给定商务会面场景,全班同学分组,每组选择2――3人进行课堂自我介绍训练;

3、现场模拟物业公司总经理带队对所管辖小区的物业管理处进行常规检查,学生扮演该场景各角色,并设计一份为迎接上级部门检查而进行的书面介绍。

3握手礼仪1、根据动作要领,反复训练握手姿势;

2、设计某物业公司年底召开表彰大会场景,学生分组模拟该场景,重点演示颁奖握手、领取奖杯等环节。

4名片礼仪1、根据给出的信息制作一张合乎礼仪规范的名片;

2、选择几组学生,每两人一组分别进行接递名片的训练。

5接待礼仪1、观看教学片,初步了解接待中的重要步骤和礼仪要求;

2、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对接待礼仪中的文明用语及动作进行反复练习;

3、模拟客户投诉场景,要求在处理过程中不发生争吵,编排完成后请同学们分组上台表演。

6拜访礼仪模拟小区物业维修场景,学生拟定预约拜访方案,为第二天的上门拜访奠定良好基础

7出行礼仪1、4人一组,其中两人扮演客人(1人为房管局的科长,1人为街道办事处的主任),2人扮演物业公司服务人员(1名为经理,1名为秘书),表演4人单行行走与4人并排行走。

2、2人一组,1位男同学,1位女同学,分别表演男女上下小轿车的仪态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教学方法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将主要采用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任务为驱动,项目为导向,融“教、学、做”为一体的项目教学法――以物业服务礼仪活动的过程为主线,同时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如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等。[3]

3、完善、改革课程考核体系

课程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突出过程控制,考核成绩综合考虑以下方面:一是项目完成具体情况;二是项目实施过程评价;三是方案成果评价;四是职业素养考核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在每个学习情境完成之后,按个人自评(10%)、小组互评(30%)、教师(含企业专家)对小组评价(20%)和教师对个人评价(40%)等四部分进行综合评定,建立了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作者单位:陕西工商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

本文是陕西工商职业学院“2013年度一般科研课题《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与设计――以〈物业服务礼仪〉课程为例》(课题批准号13G-04-B20)成果”。

参考文献:

[1]周慧,《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科学大众》,2010年01期

仪表职称论文篇(5)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以及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实验室是高等学校进行实践教学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体现了学校教学水平、科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正如教育部周济部长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讲话中指出的:“高水平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场所,实验室的数量与水平是一所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标志之一”。

因此。可以说实验室是最能体现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的平台。

一、实验室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 实验室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保障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高等学校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任务。

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主要场所,也是实现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和学生完成学业的必备条件。在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体系中,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量和固定资产额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可以说,实验室集中了学校主要的技术装备与教学资源,特别是许多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功能的高、精、尖仪器设备,对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等形成了强大的支撑。学生通过对这些设备的使用了解,可以亲身并直观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与发展趋势,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技术氛围。

2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基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现代科学、知识创新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人才,二是装备。高等学校创新人才聚集。有良好的基础设施、自由的学术氛围和多学科交叉的影响,这些特点使高等学校成为产生新知识、新思想的沃土,是科技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重要摹地。

“十五”期间,高等学校研究与开发人员总数保持在25万左右。承担了2/3左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大量的“863计划”等项目,依托高等学校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全国总数近2/3。实践已经表明,高等学校是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

大多数的科研成果是在实验室产生的,而新的成果也需要仪器的检测作为支撑。据统计,“十五”期间。“863计划”、“973计划”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科技计划经费的20%左右用于购置科学仪器,“985工程”、“211工程”以及知识创新工程更将大量的经费用于科学仪器购置。

3 实验室是社会服务的基础

高等学校利用自身的知识(智力)和技术优势,直接为社会解决迫切的生产实际问题和社会发展服务问题,以满足社会各方面对高等学校的需求。相关统计表明,高等学校是我国科技活动的重要力量,尤其在基础研究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05年,高等学校参加R&D活动的人员达到22.7万人年,用于R&D活动的经费为242.3亿元,其中133.1亿元来自政府,88.9亿元来自企业,16.3亿元来自国内其他机构,4.0亿元来自国外。高等学校在技术市场签订的技术转让合同为4.2万项,其中68%被转让到各类企业,合同成交金额达122.6亿元(2005年高等学校的科学技术活动)。2006年高等院校输出技术项目18 401项,输出技术交易额65.0亿元(2006年全国技术市场统计分析报告),而这都离不开实验的支持。

二、目前国内各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

1 高等学校实验室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导致实验室工作得不到应有重视。实验室队伍也普遍存在着年龄老化;职称、学历结构不尽合理;高水平人员流失严重;实验室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到学校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也对科技创新和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等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根据教育部2004年统计报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总数为157598人,队伍构成情况见表1。

其中实验教师的数量占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队伍的56.4%,实验室技术人员为35%,技术工人和其他人员为8.6%。由此可见,实验教师在实验室工作中占有极重的分量。在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数量为37207名,占总人数的23.6%;其中实验教师为24799名,占总人数的15.7%:实验室技术人员为12408名,仅占总人数的7.9%。

教育部实验室建设指导委员会于2006年10月组织委员进行了全国实验室队伍建设情况调研,返回有效调研报告15份,涉及国内如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近百余所高等学校,调研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中可以看出,目前在所调研的各高等学校的实验室队伍中,中级以下职称的人员为3072人,占人员总数的66.5%;学历在本科及以下的人员为3796人,占人员总数的82.1%:年龄在45岁以上的人员为2171人,占人员总数的48.5%。

从以上统计数字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目前,实验室队伍建设的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各高等学校发展的瓶颈,而实验室人员职称、学历层次偏低、年龄老化表现得尤为突出。上述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室工作长期得不到应有重视,实验室队伍积极性不高

受我国历史条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实验人员被看作是附属于理论教学的“教辅”,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标准等方面与一般教辅人员等同。这种做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这样定位降低了实验室队伍的重要性,与理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相比,实验室队伍建设摆在了次要的地位,不利于实验队伍的建设、培养和提高;其次,忽视了实验室队伍在教学及科研中的作用,实验室工作人员中不乏兵强将,这种以偏概全的做法,打击了高水平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容易造成人员流失和队伍不稳定。目前,实验系列没有正高职称,无论实验室技术人员具有多高的技术水平和优秀的业务水平,都与正高职称无缘,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没有“奔头”。也严重地挫伤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实验室队伍力量相对薄弱,缺乏培养

各高等学校实验室队伍中,本科以下的技术人员占绝大多数,且所学专业十分繁杂,专业对口的少,整体力量相对薄弱;学校为了引进各方面的人才,将大量的家属收入实验室队伍,使得实验室队伍整体状况更为复杂,在专业结构上比例严重失调;而实验室人员学习、进修的机会很少,很多高等学校愿意花

钱引进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却舍不得在实验室人员的培训上加大投入,造成了实验室队伍整体水平偏低。

(3)实验室岗位缺少竞争,没有合理的人员流动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观念的影响以及职称、待遇、职务等种种方面的原因,高素质、有能力专长的人员不愿意到实验系列队伍中来,而在岗的年轻高学历实验人员往往思想不稳定,积极性不高,想转岗或调动。

2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211工程”、“985工程”的实施,高等学校中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在全面推进,教学科研设备增长速度很快,据统计,2006年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有大约1100多万台件,总金额超过4000亿,与“十五”相比,增加的幅度是184%和160%。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条件明显改善,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不仅在数量上有了提高,在结构和性能上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在我国目前财力、物力和人力尚不充裕的情况下,在充分发挥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资源优势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设备重复购置

高等学校所拥有的大型仪器设备大部分是由国家投入购置的,设备购置经费来自建设项目、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投资。使用权归申请单位和基层使用单位,这样就易产生“不要白不要”的错误思想,造成设备的重复购置;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与设备所在单位及个人的利益没有联系,用好用不好一个样,缺乏竞争、激励机制。

(2)封闭式管理,没有资源共享观念

大型仪器设备只用于本校甚至基层单位的教学科研工作,对校内外的开放使用不够甚至不开放,缺乏明显的经济约束机制,造成使用效益低下,同时引发改造和正常运行的费用不足等问题。

(3)管理技术队伍明显不足

大型仪器设备在结构和性能上发生了变化,对操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专业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部分高等学校对实验室管理技术队伍的认识程度不足,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人才流失严重,造成了先进设备没人会用或者只能使用部分功能,不仅影响了大型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无法进行深层次的功能开发,设备利用率不高。

(4)缺少外检测资质

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大部分都集中在高校各级科研实验室中,其测试数据具有相当高的精确度和可信度,能够为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但目前高校实验室中很少有取得认证资质的(如CMA认证,据了解目前在北京取得强度检测CMA认证的高等学校只有北京工业大学强度检测所一家),没有取得法定检测的授权,从而导致数据的可信度不高,影响了利用大型设备对外服务的能力。

三、对当前实验工作的建议

1 充分认识实验室队伍在高等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切实解决在实验室队伍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实验室队伍目前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对实验室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随着我国科教兴国、创新型国家战略方针的实施,实验室的地位更加重要,而创新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科研项目的研究和成果转化以及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都离不开实验室人员的参与。没有高素质的实验室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实验室。因此,必须采取各种办法加强实验室队伍的建设。

(1)完善职称晋升与岗位聘任,调动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

实验室系列职称没有正高级职称,而实验室人员大量的时间都在从事实验教学、进行仪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以及相应的技术改革工作,很少能够在科研、论文等方面有所提高。因此,从稳定实验室工作队伍的角度出发,在岗位聘任、职称评定时应对实践能力较强和工作业绩较好的实验室技术人员在政策上予以倾斜。

目前,国内部分高等学校已经开始在这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使那些理论基础扎实、技术水平高、成果多、确实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实验人员享受到相应的待遇。如上海大学在校内设立实验技术总监岗位,清华大学实验室技术队伍可以晋升正高“研究员级高工”。中南大学评正高级实验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按照实验系列进行评审。武汉大学实验室队伍采取特殊政策设立了教授级实验师。

(2)建立资格认证体系和培训机制

建立实验室技术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可仿照公务员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对实验室技术人员上岗的要求和人员素质采取资格认证。

对现有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通过学历教育,提高实验室人员的专业知识层次;通过短期培训、进修学习、会议交流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业务知识、先进技术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活动。强化实验技术队伍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实验技术水平,也能够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技术支撑。

(3)引入激励与竞争机制,鼓励教师到实验室工作

①制定科学、完善的实验技术队伍考核办法。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要以业绩与成果为主,并与技术水平、理论水平、职业道德相结合。考核结果作为实验技术人员的奖惩、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选拔重点培养对象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②建市“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和考核不称职人员的退出机制。对于不符合实验技术队伍发展需要且接近退休年龄的人员,可安排提前离岗;对考核不称职的人员要逐步退出实验技术队伍,鼓励并帮助他们应聘适合自己的岗位;确实无法安排的,应将人事关系转至校人才交流中心。同时,应鼓励青年教师到实验室工作,熟悉实验室的管理、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教学的要求。

③设立实验技术成果奖,鼓励实验技术人员致力于实验技术的研究与探索、实验设备的功能开发与利用、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与共享、特色设备的研制、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实验教材编写和科研活动等,奖项与校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同等对待。

2 搭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

(1)进一步完善大型仪器设备优质资源信息平台

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目前各高等学校的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利用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对设备的购置论证、信息共享、使用考核等实现信息网络化传递,建立跨校、跨地区的大型设备共享平台,促进联合、共建、共享、共用,血向社会开放,努力提高其投资效益,更好地为新世纪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2)建立大型仪器设备专用基金

大型仪器设备维修及运行维持费用不足是各高等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应抓好设备购置的前期论证工作,建议各校建立设各维修专用账号,对6%的设各维护费用由学校统一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同时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建立维修基金、分析测试基金等辅助基金。保障大型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完好率,以此保证提高使用效益。

(3)加强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

高、新、尖的大型仪器设备,需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工作待遇,鼓励实验室人员进修,不仅可以带动大型仪器设各使用效率的提高,使设备的原有功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可以带动大型仪器设备深层次功能的开发。

仪表职称论文篇(6)

关键词:礼仪课程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创新

2014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把职业教育的培训目标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对职业技能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用礼仪规范塑造中职院校学生的自我形象、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才能造就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人才。礼貌礼节公共课在我校已经推广,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不断改革,大胆进行教学创新,做到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效结合。提升学生自身的修养及综合素质,达到职业教育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本文就笔者在礼仪课程教学方面的实践进行总结,并对如何进一步提升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创新进行思考与探讨。

一、开设礼仪课程的意义与目标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称谓,礼仪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于个人来说,礼仪是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中职院校学生由于年龄、教育层次、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自身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认识。普及礼仪知识让学生自觉用礼仪规范要求自己,遵守校规校纪,注重言行举止,懂得为人处事的章法,以和谐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重塑民族精神的认识,完善人格,提升精神品味。

二、礼仪课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校的礼仪课在教学中由于教学方法和手段不灵活、完善,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状况不容乐观。问题主要表现:教师授课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一般是缺乏互动性的“填鸭式”,由于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感,精神懈怠,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讲授的内容无法在学生中产生共鸣与回应,教学效果较差;教师仍拘泥于单纯的理论讲授,忽视实践训练,学生为学理论而学理论,结果是只懂理论,不会运用,理论与实践脱节等方面。

三、礼仪课程整体设计、教学模式及方法的创新

3.1课程整体设计

礼仪课教学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由课堂延伸至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意识及行为习惯。整体设计包括礼仪课程教学内容;专项礼仪活动;效果评估等方面。

(1)教学内容部分:

其教学内容主要选择学生在校园生活和走向社会所需的最基本的社交礼仪事项及其规范。仪表礼仪模块:主要包括仪容修饰、行为举止、表情神态、常规着装和佩戴饰品等;公共礼仪模块:主要包括校园生活礼仪、餐饮礼仪、商务礼仪、日常礼仪、职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交往礼仪模块:主要包括称谓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名片礼仪、电话礼仪、交谈礼仪等。

(2)专项礼仪活动部分:

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礼仪知识竞赛活动”、“《弟子规》学习评比活动”、“个人形象魅力大赛”等,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礼仪的魅力。

(3)效果评估:

素质提高效果评估:主要针对学生的状态、行为习惯进行调查。对2014级常规生从入校阶段(家长)―学习礼貌礼节课程后在校学习、生活(班主任、家长)―实习期间(实习教师、实习单位)测评学生素质及表现,通过信息反馈,评估礼貌礼节课程的教学效果。

3.2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用多元教学方法代替单一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处于活跃、放松的状态,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根据礼仪课程实效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体验―感悟―行动”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在课堂组织过程中,突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为主线的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3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与运用。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发言法、情景互动法、电教教学法、实践活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

由于礼仪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学中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列举典型实例,通过学习、研究案例,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力与判断力;活跃课堂气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讨论发言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气氛沉闷,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能在课堂教学上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他们的思考。通过讨论,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学互动,达到师生的共鸣。

(3)情景互动法

通过积极的教学活动去创设情景,组织学生分组演练,学生对这种模拟教学兴致高,积极性大。情景互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动态的礼仪问题进行分析与决策,也锻炼了学生的勇气和胆量,巩固和检验学生相应的礼仪知识;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礼仪的自觉性与实际运用礼仪技巧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4)电教教学法

礼仪课程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多样性,尽可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穿插名家讲座视频,采用光盘结合观摩分析的方法,课堂气氛活跃,提升教学效果。

(5)实践活动法

仪表职称论文篇(7)

摘要:根据国家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结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树立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礼仪教育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日常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见习实习、教师模范行为等进行礼仪教育;在校园内建立礼仪示范岗、礼仪志愿者队,举办礼仪大赛等活动,让礼仪教育承载着微笑走向每一个学生。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礼仪教育;微笑教育

作者简介:邹燕,女,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工处处长,讲师,扬州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德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0-0053-03

汪国真的一首诗,曾给笔者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报我以平坦吗?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报我以崎岖吗?我是一座大山庄严地思索!报我以幸福吗?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报我以不幸吗?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1]如何让五年制高职的学生们微笑着走向生活?这是德育工作者应该思索的一个问题。由此,笔者试图尝试用礼仪教育来让学生们微笑,找一个可以承载微笑的德育载体。

2010年,国家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对于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2]这样的目标正是为学生们微笑着走向生活,为以后的“文明生活”、“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虽然五年制高职学生与中学生有着自己的特点,但是可以参考《纲要》,结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来进行礼仪教育。

本文所提出的“礼仪教育”,不是通常意义的“文明礼仪教育”。其理由为,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没有了礼仪,就没有了人与人之间最默契相处的准则。到了高职阶段的学生,需要更多强调的是礼仪教育,而不是停留在文明教育阶段。

一、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礼仪教育目标

《纲要》指出,对于高中学生的礼仪教育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礼仪的渊源和内涵,掌握做人做事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合作、参与、交往的能力,培养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性格,形成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树立社会主义公民意识。[3]

2013年,江苏省文明委出台的全国首个未成年人文明礼仪规范(简称为“八礼四仪”的规范)。“八礼”是指,餐饮之礼、游览之礼、观赏之礼、仪表之礼、行走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仪式之礼;“四仪”指的是,7岁入学仪式、10岁成长仪式、14岁青春仪式、18岁成人仪式。[4]“八礼四仪”中对未成年人的礼仪规范非常系统、全面且具有可操作性,也为高职学生提供了礼仪教育的规范参照。

要确定五年制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目标,首先要明确五年制高职学生与高中生相比而言的特点。五年制高职录取的大部分新生,他们的中考成绩大多处在高中录取分数线之下。有些考生成绩相当低,甚至有不少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差,而且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日常行为等诸多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自卑感强、上进意识差、自我约束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行为习惯比较差、纪律松散,正处于身体上、心理上的成熟期,情绪易激动,性格易冲动,行为易波动,头脑易发热,做事不注意方式方法、不考虑后果,等等。因此,高职学生的礼仪教育目标需要更加具体落实为:树立自信,树立责任,学会微笑,学会合作。

二、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礼仪教育内容

《纲要》指出,高中阶段的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个人礼仪。了解礼仪的功能与作用,理解礼仪的内涵与实质;理解礼仪与自身素养的关系;掌握不同场合谈吐和仪容仪表的原则与艺术;(2)交往礼仪。掌握各种场合介绍和自我介绍的礼仪要求;掌握各种场合握手的礼仪要求;掌握演讲、辩论的礼仪要求;做到在排队、乘用电梯等公共场合与人保持恰当的距离;掌握基本涉外礼仪。[5]江苏省的“八礼四仪”中对高中阶段的要求和成人仪式的规范也作了细致的阐述。[6]结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兼顾未成年与成年学生的跨越、职业教育的特点。笔者认为,五年制高职学生礼仪教育内容应该包含两个方面,即基本礼仪常识和专业礼仪常识。

(一)基本礼仪常识

五年制高职的生源以初中毕业生为主,具备了一定的礼貌礼节的基本素质和认识,但是没有经过系统的礼仪训练。在入学之初,应该通过入学教育和礼仪课程,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个人仪表、形象和行为的审美取向,并让他们懂得高职校的校园礼仪,鼓励新生增强自信、大胆交际、合理交际。

(二)专业礼仪常识

这应该是五年制高职礼仪教育的重点,也是五年制高职礼仪教育的特色内容。江苏省五年制高职的专业设置都具有很强的就业针对性,在专业课程的设计上也是以操作性和职业性为原则。同样,五年制的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需要对自己将来所要就业的特定岗位的礼仪规范了解和熟悉,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到工作中去。特别是对于服务性行业如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商务、文秘等,这些行业的工作都是与人打交道,所以职业礼仪修养的重要性更加突出。[7]专业礼仪教育要特别强调实践操作性,因此,课堂教学需要和实训操作、见习和实习相结合。

三、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礼仪教育途径

(一)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了解礼仪知识

五年制高职学校区别于中小学校,学校应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结合学生特点和专业特色,编写校本教材,开展校本课程礼仪教育。同时,德育课、心理课、语文课、历史课、艺术课、体育课等其他课程,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适时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二)通过学校日常管理强化学生礼仪意识

每个学校的一日常规管理中无处不透露着文明礼仪的气息,仪表仪容、出勤、上课纪律、好人好事,都体现着着装礼仪、上课礼仪、交往礼仪等,文明礼仪体现在学校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校要结合学校日常管理,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有句话,“素质,是一种习惯”,良好的习惯才能体现优良的素质。一日常规的强化,正是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行为心理学认为,21天以上的重复,可以变成习惯;90天以上的重复,可以变成稳定的习惯。

(三)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礼仪氛围

在培养礼仪修养的过程中,环境的影响作用非常显著。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对引导学生克服不良行为习惯、提高修养是必要的。学校应不断开辟和拓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空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以礼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采取礼仪竞赛、文艺演出、辩论会等形式,抓住重大活动、重要节日、校园典礼等契机,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挂图、校园网站、图书阅览室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学校的团委、学生会、社团组织、业余党校等团体组织的作用。

(四)通过社会实践、见习实习等活动使学生践行礼仪

学校可以利用工学交替、实景教学、教学实习等活动,让学生在专业实践场所践行礼仪。也可以利用社会公益劳动、社区志愿者服务、成人仪式等社会实践活动,在纪念馆、博物馆、福利院、社区、旅游景点、部队营地等场所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明礼仪、践行文明礼仪。

(五)通过教师模范行为引领礼仪

西方有句谚语说得好:“教师就是面带微笑的知识”。[8]应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如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在微笑中做人、待人、育人,职业学校教育将出现更为可观的景象。在教育学生时,多一些充满希望、饱含深情的微笑,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促进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六)通过改革礼仪评价方式,健全礼仪评价体系

礼仪教育不是体现在理论上,更多是要内化为学生的行为,所以,实践检验比笔试要更为重要。最终的评价应是上课实践活动、平时表现、岗位礼仪的综合表现,这样才能达到礼仪教育的育人、教化和提高综合素养的目的。

四、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礼仪教育特色活动与成果

(一)建设“礼仪示范岗,礼仪示范班”——以微笑面对师生

当同学和老师清早踏进校园,迎面而来的是一声问候和一个微笑,这将是美好一天的开始。学校在校团委的组织下,各系都积极开展礼仪示范岗活动。示范岗的学生身着学校的西装校服,佩戴胸卡,按照学校的发型、仪表要求,每天在不同的岗位上用笑脸和问候迎接着每一位师生。这是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选拔“礼仪志愿者团队”——以微笑服务社会

学校礼仪志愿者队是一支在全校选拔的礼仪服务队,队员们都经过了礼仪教师的专业培训。礼仪队员的身影活跃在苏州市的各大政府及非政府的大型活动、会议及颁奖典礼上,“2010苏州十大教育人物颁奖”、“2010上海世博会礼仪服务志愿者”,“2010广州亚运会礼仪接待”,“2011年中国国际旅游服装服饰赛博会”,“2011太湖文化首届论坛”等礼仪服务工作,队员们的出色表现得到了社会广泛赞誉,也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三)举办“礼仪大赛——以微笑看待竞争

一年一度的全校礼仪大赛,同学之间、班级之间到系部之间的较量,礼仪的种子播在了每个学生的心理。不同专业的学生在通用礼仪规范的展示之后,在各显神通,利用团队展示、情景模拟,茶艺礼仪、商务礼仪、银行礼仪,展示着各自专业的特色礼仪。

礼仪教育就是微笑教育。微笑,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面部表情,更是一种亲切而传神的心语交流;微笑,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仪表神态,更是一种博大而高尚的人生境界。人与人的交流离不开微笑,心与心的沟通需要微笑,对于如何教育好学生的教育工作者更加依赖微笑。用我们的微笑面对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学生面带微笑走向生活。

参考文献:

[1]安静.也谈汪国真的诗歌鉴赏[J].考试周刊,2009(16):34.

[2]汤建华.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学校文明礼仪教育[J].E动时尚(教育科研论坛),2013(10):84-85.

[3]王来润.行走在素质教育路上的教师必须具备“五种意识”[J].E动时尚(教育科研论坛),2013(2):83-84.

[4]傅顺康.教而不思则罔——谈中学语文教学反思的内容与形式[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8(24):27-30.

[5]瞿皓.我的“下马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4):.

[6]苗立安.那将成为现实[J].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2009(5):42-43.

[7]李晓宜.高职礼仪教育模式初探[J].大学时代:学术教育版(下半月),2006(11):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