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压花艺术论文

压花艺术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7 18:04:57

压花艺术论文

压花艺术论文篇(1)

关键词:专业改革;插花艺术;课程改革;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185-02

插花艺术是以切花花材为主要素材,通过艺术构思和适当的剪裁整形及摆插来表现其活力与自然美的一门造型艺术,是最优美的空间艺术之一。插花艺术是园艺专业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根据品牌专业建设和专业综合改革建设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探索灵活的教学模式。本论文分析了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插花艺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

一、项目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中心,通过完成项目的过程,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即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项目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项目的同时,不但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和技能,而且更好地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采用边学边练、讲练结合、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

二、研究意义

国内许多高校对插花艺术教学进改革行探讨和研究,张海军等提出了园林专业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从插花艺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几方面进行改革实践,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艺术素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王芳提出了应用型本科“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强调了提高学生兴趣和动手能力,可以提高就业率;李宏均提出了项目式教学法在中职《插花艺术》课程中的运用,采用案例的方式分析了项目式教学在《插花艺术》课程中的应用;杜灵娟等提出了插花艺术在农林类高校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中的作用,艺术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健全学生的人格。这些改革成果为插花艺术在民办高校教学中改革提供了理论参考,项目教学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一种方向和趋势。

三、改革方案

在本次教学改革中,按照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本课程内容特点,采用“项目教学法”,将本课程内容分成干花压制、东方插花制作、西方插花制作、礼仪插花制作四个项目,以项目为总轴线,每个项目下又设子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按项目进行学习,经过市场调查分析,使学生能做到应对市场制作出产品,进而达到学以致用,即传授了理论,又培养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1.课程设计。

2.项目实施。

四、改革成果

1.艺术设计渗透课堂教学――第四届中原杯插花花艺大赛作品。插花创作中艺术设计是关键,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教学改革结合第四届中原杯插花花艺大赛要求,要求学生分别创作餐桌花《和谐》、东方式插花盘花《涅》和自由作品盆栽插花《花舞汉魏》,根据作品主题要求,要求每个组设计作品,然后将设计图纸进行评比,筛选比较优秀作品,最后选择参赛选手。采用此方法,不仅选拔了参赛选手,而且提高了作品的质量。通过比赛,学生的艺术设计水平和作品创作能力提高很快,且比赛成绩较好,荣获省级三等奖1项和优秀奖1项。

2.市场调查渗透教学过程――婚庆花艺设计。婚礼花艺设计部分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该部分讲授要求学生到社会上进行调查,主要从婚庆鲜花的花语、花材、花色和花形四个方面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学生分析调查结果,并要求每组学习10―20套婚礼方案,最后提出设计方案。学生共计设计的方案有红色大众风格、蓝色浪漫风格、粉色温馨风格、橘黄田园风格和白色纯洁风格。通过该方法实施极大提高了学生对婚礼花艺学习兴趣和认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设计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作品,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3.试验设计渗透教W过程――波斯菊干花制作。目前干花作品的制作和创作在国内外比较稀缺,研究成熟的理论比较少,该部分以探索研究为主要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到试验田选择恰当的试验材料,给每个组推荐5―8篇干花压制方面的论文,要求学生根据选择的试验材料写出试验方案,指导教师审查并落实可行性,指导学生进一步开展探索研究。在该项目研究中学生选用了波斯菊、百日草、鸡冠花和鸢尾为试验材料,用不同的压制和护色方法,研究效果较好。通过该部分学习,不仅教会了学生试验研究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探索科研的精神。

五、改革创新

本次改革采用项目教学方法,将艺术设计、试验设计和市场调查渗透教学过程,将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与理论教学目标合为一体,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观念,真正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综合花艺设计能力。为民办高等教育培养应用性、实践性人才提供了参考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立新.插花与盆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信忠力.项目习区动教学法在中等职业技术学习计算机网络试验教学中的应用[D].哈尔滨:东北师范大学,2009.

[3]张海军,王长宝,张淑兰,等.园林专业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6):369-370.

[4]王芳.应用型本科“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园艺文摘,2015,(6):200-201.

压花艺术论文篇(2)

【关键词】元代文人;花鸟画;艺术审美取向;艺术精神

元代是一个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蒙族统治时期,蒙古族依靠强悍的武力征服了中原大地,建立元朝之后害怕汉人的反抗,实行了民族压迫政策,把国民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四个等级。汉人在元代因为地位低下而不被重用,科举制度的废除使得文人士大夫从此失去了“学而优则仕”的进仕阶梯。很多文人选择了退隐江湖或闹市,从此不问政治,消极避世的思想使得“文人画”在元兴盛发达起来。时代的巨变也改变了两宋以来的审美取向和绘画意趣。元代冷漠了汉族文人,文人也同样冷漠了世事,更加远离与抛弃元统治阶级,他们一反宋代以来的那种工细富丽的花鸟画风格,逐渐形成了简率尚意、轻形重意的艺术风格。元代统治阶级对于汉族文学艺术不懂也不感兴趣,他们不过问汉族文人的志趣和生活态度,造就了一个宽松的文化艺术环境,使得元代文人画繁荣起来并占据了画坛的主体地位。一大批元代花鸟画家,如赵孟撷、钱选、王渊、柯九思、王冕等人以其尚未麻木迷失的“自我”意识,创作了大量抒发心性的花鸟作品,表达自己的主观思想情怀。元代文人强调“写心”抒发主观情怀的艺术主张,间接地反映了元代社会文人士大夫“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之情。元代文人花鸟画之所以取代很高的艺术成就得益于文人画家“观内修心”、“遗物以观物”的理念。

一、元代文人花鸟画题材的拓展

我国宋代花鸟画题材大都是奇花异草,这是因为宋代的花鸟画体现出来的是宋代统治阶级悠闲自得的情趣、富丽堂皇的奢靡宫廷生活风气,宋代画院的工笔花鸟画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与统治阶级的喜好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到了元代统治阶级不再看重花花草草的花鸟画艺术,文人画家又得不到统治阶级的重用和社会重视,他们在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之下开始淡薄仕途名利,开始转向发泄心中的郁闷,抒写画家那种“威武不能屈”、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贵品格,在这种艺术精神与品格影响之下,元代花鸟画风自然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因文人社会审美思想、社会生活与阶级地位的改变,元代文人花鸟画无论是题材、艺术风格、绘画功能,还是艺术表现手法都开始发生多方面的转变。尤其在绘画题材上,开始由奇花异草、珍禽异兽、野林池沼转变为枯木怪石、梅、兰、竹、菊、松等。这些能够表达文人画家品藻的题材,被画家赋予了特殊使命。尤其运用墨色表现出来的梅兰竹菊“四君子”,更能代表画家的志趣和人品。他们创造出一种素朴淡雅、简淡闲和、隐逸超脱的时代人文精神,运用梅、兰、竹、菊这些美好自然属性以及它们的形式美,营造出一种文人士大夫那种放逸萧散、明洁素雅的审美意境,象征着他们高尚不俗的人格魅力。元代花鸟画题材的转变与拓展,也反映出元代文人艺术精神,他们不再重视画“技”,而是强调“道”,元代文人花鸟画家对艺术本体的自觉性远远超脱于宋代,他们自觉于内心的自我意识,通过梅兰竹菊这些能够托物言志的美好植物,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情怀,实现自我的价值和人格追求。因而元代花鸟画题材的进一步拓展,更好地表现文人士大夫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

二、元代文人花鸟画审美思想与审美趣味的转变。

元代文人士大夫在元代统治阶级压迫之下,在绘画上只能借物言志、抒感,由于不能直接对抗元统治阶级,只能隐晦地表达画家那种不屈的民族意志与精神,所以他们的审美思想、与审美情趣都开始发生了重大转变。画家社会经济地位与政治地位从宋代到元代形成了一个极大的落差,从而导致他们审美思想和审美趣味上的巨大改变。宋代花鸟画家们因为需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与地位,就必须参加画院考试得以升迁,因而他们的绘画旨趣需要符合统治者所追求的那种形象逼真、精丽富贵的写实风格。画院里面的画家们因为受其时代和环境的影响,自然保持着画风的一致性。但是到了元代画家们不在被看重,更不被官府所重用,文人士大夫只能消极避世,大都过着隐逸的生活,绘画成为他们抒感的工具,抒发遭受外族奴役的悲苦和郁闷屈辱的情怀,使得画家们的审美思想与审美旨趣发生了重大改变。元代画家们失去了社会地位的同时也得到了一种身心的解放,他们不再为统治阶级服务,不需要体仰皇家鼻息,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和自由放逸的心性,可以抒写胸中之逸气,抒发个性和情怀。尤其用梅、兰、竹、菊这些具有象征性的题材,可以抒情言志,寄托民族哀思,抒写崇高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审美思想的变化直接导致了社会审美趣味的转变,由宋代以来的那种富丽堂皇、细腻绚丽的艺术风格,转而追求一种简率淡泊、清新冷寂、素净自然、疏淡秀雅的新风尚。花鸟画新的意境营造,成为元代文人画家抒发心灵的天地,他们的个性得到了空前的张扬,水墨写意花鸟画成为文人士大夫体现理想、精神追求的最佳天地。如此以来唐代开创的水墨山水画和北宋以来出现的水墨写意花鸟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文学因素渗透于水墨写意花鸟画之中,增添了花鸟画的文化内涵,使得文人花鸟画勃兴起来。文人注重绘画中的笔墨情趣,强调书法用笔在写意花鸟画中的表现,突出花鸟画的文学性,最终将诗、书、画、印进一步融合在统一的画面之中,从而开启了元代花鸟画的新风。

三、元代文人花鸟画的审美旨趣。

元代文人花鸟画在宋人直抒胸臆的情感表达基础上被赋予了强烈的“民族情绪”,借用梅、兰、竹、菊等一些具有象征性的花鸟画素材,来体现一种民族气节,再将诗、书、画、印进一步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抒发着画家内心思绪和情感。元代文人花鸟画的审美情趣转向了重意趣、轻形似;重笔墨、轻色彩;重写意、轻写实;重素朴简淡、轻工细绚丽等,大大推动了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历史进程。元代前期花鸟画延续着宋代遗风,但是审美旨趣已经趋于率真典雅,如钱选的《八花图》、任仁发的《水凫图》。首先,元代后期水墨花鸟画开创了墨戏新风尚,注重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层次。工整中开始带有写意成分,主要以梅兰竹菊作为花鸟画题材,如赵孟的《幽篁戴胜图》、王渊的《竹石集禽图》、陈琳的《溪凫图》等。以水墨为上的艺术形式,体现了元代文人花鸟画追求的艺术境界,文人通过个性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其元代特殊社会环境之下的审美旨趣。其次,元代以书入画的文人审美旨趣。元代文人花鸟画更加注重书法与绘画的亲缘关系,书法中的笔法、墨法都被画家们运用于花鸟画的创作之中。例如花鸟画运笔中的顺锋、逆锋、侧锋、提笔、按笔、转笔、折笔等,都是书法中的笔法的直接运用;丰富多变的墨法:焦墨、浓墨、淡漠、干墨、飞白、湿墨、渴墨、涨墨等;以及书法中水法的运用等都被用于花鸟画绘制当中,目的都是为了营造一种“笔情墨趣”的审美意趣。比如赵孟的《疏林秀石图》中的树枝,运用遒劲有力的相互交错的线条,线条自身的表现力和线条之间的关系都明显具有书法的特性。以书入画的艺术理论成熟于元代,元代文人画家实现了书法与绘画水融的艺术境界,形成了中国文人画家追求的一种至高的艺术精神,那就是“逸格”。最后元代文人花鸟画家们在花鸟画上题诗、题款、盖印章等艺术形式,很好地把中国传统的诗、书、画、印完美地结合起来,到达了一种更为雅致的艺术境界。如赵孟、钱选、黄公望、王冕,管道升、郑思肖、李士衍、柯九思、钱选、曹知白、倪瓒等有影响力的名家,他们的作品都彰显了文人花鸟画家的艺术修养、学识与人品。

四、元代文人花鸟画的艺术精神

较之两宋的元代文人花鸟画,其主题思想、文化内涵、表现形式以及审美取向都发生了重要转变,这都渊源于元代的社会政治背景、经济发展、文化环境、艺术氛围以及文人的境遇,元代文人画花鸟画所呈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与艺术个性体现了元代绘画的艺术精神,引导着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方向。残酷的民族压迫导致了汉族文人士大夫放弃了功名利禄,放弃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道路,他们隐居山林或朝市,把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到了文学艺术上,把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心情寄托在写意花鸟画或山水画中。尤其在朝堂之上的那些失意文人,他们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只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情于诗词歌赋和山水花鸟之中,这就赋予了花鸟画的一种借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艺术精神。尤其借用画家们情有独钟的“梅、兰、竹、菊”等题材,更能表达出文人士大夫的坚贞不屈的人格,运用朴素淡雅的墨色更加淋漓尽致地抒写出文人雅士的清高品格与淡泊情怀。例如宋末元初花鸟画家郑思肖,他画梅花不画根,画兰花不画土,蕴含着画家反对蒙古族统治者的坚贞不屈的品格与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

他有一首《墨兰》诗:“钟得至清气,精神欲照人。抱香怀古意,恋国忆前身。空色微开晓,晴光淡弄春。凄凉如怨望,今日有遗民。”表达了画家那种家国沦丧之愤懑心情。元代文人之所以喜欢画梅花,就是因为梅花本身所具有的那种凌寒傲雪的品格,在艰苦环境之中依然凌雪独放的精神,所以画家们借梅花以抒情言志。例如王冕喜爱画墨梅,他的传世之作《墨梅图》以其墨梅一枝,遒劲有力的枝干上,用水墨点染出来的繁花生机勃勃,极富有坚强的生命力。而且画面上题有一诗曰:“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充分表达了画家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墨竹代表着画家高风亮节的民族气概和虚怀若谷的品格,元代画竹名家李衍绘有《双钩竹石图》,以粗放的笔法和清新淡雅的水墨表现出疏朗俊逸的竹石和疏野的荆棘。宋代画竹高手文同就曾经赞美过竹子“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依,独立不惧”。所以元代文人士大夫及其画家喜欢以墨竹来寄托国故之思,抒发孤苦高傲之情怀。兰花生长在僻远幽静的山谷,不因人的欣赏与否而独自芳香四溢;在众花开败的寒霜深秋依然独放,这些品格都是文人花鸟画家们最为欣赏的,所以元代画家中王冕的墨梅、郑思肖的兰花、柯九思的竹子、钱选的、曹知白的松树、倪瓒的秀石等,都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人文思想与艺术精神。

元代特殊的社会性质导致了元代文人花鸟画家审美理想与情趣的改变,相应地表现艺术手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元代文人花鸟画家利用具有一些象征性品格的梅、兰、竹、菊等花鸟题材,进行借物抒情言志,表达他们的故国之思,对元代统治阶级压迫的愤恨。元代文人花鸟画具有民族气节与高洁的品格,代表着画家们的艺术品格和艺术精神,极大影响着以后中国花鸟画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郭廉夫.花鸟画史话[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01

②宋元花鸟画的演变及其艺术精神拓展

[D].张静.新疆师范大学.2009(6)

③元代花鸟画的写意性手法在创作中的表现[D].贺斐.山东工艺美术学.2013(4)

④宋元花鸟画艺术特色及嬗变论纲[J].侯颖慧.国画家.2007(5)

⑤元代花鸟画的面貌与风格[J].李晨辉.美术界.2013(10)

压花艺术论文篇(3)

关键词:喀什维吾尔族花木箱;制作工艺

新疆喀什维吾尔族花木箱的种类繁多,按制作工艺来分,可以分成三大类:镶嵌花木箱,雕刻花木箱,彩绘花木箱。花木箱镶嵌的图案,有彩色菱格式、花卉图案式、彩漆印花式,我们先认识其中一款,用小铁钉将金银色马口铁皮细条镶成图案的叫镶嵌花木箱。一般镶嵌木箱的正面、两侧和顶上,采用方形或菱形等多种形式镶成对称的图案,底色有黑、红,棕等颜色,花纹细密紧凑。另外,还有雕刻花木箱,彩绘花木箱、无论是哪一种,都堪称艺术品。

镶嵌花木箱按装饰来分有十几个品种。根据喀什花木箱制作者所言,镶嵌花木箱的造型到现在一直没有改变,而装饰纹样在不断的创新,因此本论文研究仅限于现在已存在的品种。出于文章写作需要,笔者已将所收集的大量资料最后另行做表。本文从新疆工艺美术的基础性研究角度出发,试图针对新疆喀什维吾尔族花木箱的制作工艺,装饰特征,种类等进行整理,分析;重点对其制作工艺与装饰特征进行研究。首先对喀什镶嵌花木箱的制作工艺进行细致分类。

1新疆喀什维吾尔族镶嵌工艺花木箱制作工艺

镶嵌工艺花木箱,雕刻工艺花木箱与彩绘工艺花木箱这三种花木箱的制作工艺互不相同,工具材料也不同。笔者在喀什调研过程中几乎没有见过彩绘工艺花木箱也没有收集到足够的资料。工匠们所言现在喀什地区大多数维吾尔族的需求是镶嵌工艺花木箱跟雕刻工艺花木箱,最近最流行的是雕刻工艺花木箱。彩绘工艺花木箱几乎没有人做,这种花木箱是最老的一种款式。首先我们先认识一下喀什镶嵌工艺花木箱。

新疆喀什维吾尔族镶嵌工艺花木箱的制作是一种细致的工艺。新疆喀什维吾尔族镶嵌画木箱制作的始终,工匠将选材到镶成各种图案这样的操作过程,直到完型。工匠根据自己的经验在制作过程中,掌握镶成图案过程的变化和线条走势;受力需均匀,始终保持箱子各部分各种匀称。新疆维吾尔族镶嵌工艺花木箱制作规律一般先制作成白皮木箱,然后用小钉子钉上铁皮,后来用各种铁皮被裁成细条,用它们在箱子的边缘镶成图案来进行制作。

1.1新疆喀什维吾尔族镶嵌工艺花木箱制作步骤

新疆喀什维吾尔族镶嵌工艺花木箱的制作特点是手工精细。为制作一个花木箱工匠们必须从选材料,定型,镶上铜皮,镶成图案等各个方面的技术来完成。

镶嵌花木箱的制作工艺分成两个阶段来完成。1)白皮木箱:木头锯成长方形――不同长度的杨木片来组装成箱子的模型。2)镶成各种图案的镶嵌花木箱:已完成的白皮木箱上面打一层石膏――用小钉子将白皮木箱钉上铜皮(钉在正面,两侧,顶面,背面)――在已钉完的铜皮上用冲子将刻成图案――在图案上用小铁钉将金银色马口铁皮细条镶成各种图案。

1.2制作具体流程

第一步:选材料,品种多为白杨木。第二步:木头锯成长方形;根据箱子的固定尺寸来锯成长方形木片。木片的厚度大概1.6~1.8。第三步:将扁长的木板用钉子钉装成箱子形状,制作成白皮箱。在箱盖与箱体之间装上合叶。第四步:在白皮箱的上面打一层石膏。打石膏的作用是为了遮盖裂缝,使木箱表面平滑.第五步:用小钉子将木箱钉上铁皮,钉在正面,两侧,顶面,背面。在已钉完的铜皮上用冲子刻成图案,这样做是为了方便在铁皮上面用小铁钉和铁皮细条镶成图案,以防出错。然后再安装箱扣。第六步:木箱刻上花纹,镶上铁皮小铁钉将金银色马口铁皮细条镶成图案。第七步:镶嵌工艺木箱的正面、两侧和顶上要采用方形或菱形等多种形式镶成对称的图案,背面与地面没有任何装饰图案,也没有钉成铁皮。这些繁复的制作流程对手工技术要求相当高,一个镶嵌画木箱从选材到镶成图案大概需要3~5天的时间可完成。所以新疆喀什维吾尔族镶嵌画木箱的制作流程与制作工艺直接影响着镶嵌画木箱的质量与价值。

2新疆喀什维吾尔族雕刻工艺花木箱制作工艺

手工木雕工艺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跟民间传统工匠学习雕刻技艺,加上刻苦钻研,逐渐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木雕工匠。维吾尔民间手工木雕制作技艺传承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既要传承维吾尔木雕传统技法和纹饰,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木雕艺术所蕴含的维吾尔文化。

2.1新疆喀什维吾尔族雕刻工艺花木箱制作工艺

喀什雕刻花木箱的材料与制作流程跟和田雕刻花木箱不同;主材料为普通的压缩木板,更何况木箱子的整个雕刻过程由雕刻机来刻画省时间不费功夫,不用工匠们亲自去雕刻,制作过程。雕刻结构和造型也不是很复杂,收藏价值不是那么高,容易破旧,因为它的整个过程或材料都很简单。雕花木箱图案一般不着色,用各种花卉、几何纹、壶、罐、瓶等组成纹样雕刻在本色木箱面上,显得朴实无华,古香古色。蓓蕾、实、枝,自由组成。以前喀什花木箱和和田雕刻花木箱同样用工匠亲子手工雕刻而近几年来由于工匠们随着社会的发展用雕刻机来雕刻花木箱,这种方法虽然很简单又很节约时间可作者而言这种雕刻方法制作的雕刻花木箱不如以前工匠们亲自手工的花木箱,更何况材料的质量变得更糟糕,不像以前用的各种,反而用的是压缩版。压缩版的寿命很短不能比红木、黄杨木、花梨木、扁桃木、榔木。和田雕刻花木箱雕刻的上等材料,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木头的特性及选材木头有的松软、有的粗硬,一般木头松软的易雕,粗硬沉重的难雕。木质坚韧、纹理细密、色泽光亮的称之为硬木,如红木、黄杨木、花梨木、扁桃木、榔木等,具有雕刻的全部优点,是雕刻的上等材料,适合雕刻结构复杂的、造型细密的作品,而且在制作过程中和保存时不易断裂受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只是雕起来比较费工夫、容易损伤刀具。一般说来,造型起伏越大,木纹的变化越丰富,也就越有味;造型的形状动态越婉转、流畅,木纹走向的效果也就越是理想,以至出乎意料的好看,极富装饰性。当然,这种木材的造型设计应是以高度概括为主,过于复杂和过于小的体积,不仅会破坏木纹,还会造成视觉上的反差。以上说法的材料与过程都是关于和田雕刻花木箱的知识。

2.2新疆喀什维吾尔族雕刻工艺花木箱制作步骤

压花艺术论文篇(4)

 

歌曲讲述了一个美丽可爱的农村姑娘兰花花,被迫嫁给周家,但她不甘心于这样的生活,并私自与情人逃跑的故事。歌曲揭露了封建社会买卖婚姻对妇女的迫害摧残,同时,歌颂了兰花花为了追求自由、幸福而勇敢地与封建势力作斗争,并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

 

2.现代舞《兰花花》的艺术特点

 

2.1《兰花花》的舞蹈形式

 

我们习惯了“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现代音乐+现代舞”的表现形式,并且也熟悉了用西方舞蹈形式以叙事的方式来体现中国民族的故事。在中西文化艺术融合的大环境下叙事舞蹈占主导的当今社会,以“中国民族音乐+现代舞”形式出现的《兰花花》的创作对于中国现代舞发展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现代舞自诞生之日起就在舞蹈艺术的变革中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潮流,现代舞蹈家们并不是在一种恒定的模式中,或是在一个“一统”概念下去从事他们的艺术创造,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或是迫于时代的压力,不断地去摆脱旧传统的束缚,探求舞蹈艺术在新的时代中的功能及其意义,一步步推动传统文化向现代转换,现代舞蹈家的成功往往是他们踩着时代的脚印,而非步前辈舞蹈家的后尘,特别是摆脱在艺术领域中已获得巨大成就并产生深远影响的前辈舞蹈艺术家的身影,而另辟出新的路径的结果。因此,现代舞的面貌形式必然是因人而异的,而不是固定的、程式化的。

 

2.2《兰花花》的音乐特点《兰花花》的曲调非常深沉与精炼,故事情节性强,所以,成为了各个艺术家乐于拿来创作的原型,不自觉中成为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在作曲家的手里成为歌曲,在剧作家的手里成为歌剧,众多艺术形式诠释了同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

 

3.从《兰花花》看中国现代舞蹈发展的前景

 

3.1中国现代舞蹈的发展历程

 

随着西方先进工业的引进,又出现了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主义的戊戌变法,由此带来了中国文化视野的拓展。西方文化的渗入,作为参照物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唯我独尊。选送留学生和开办洋学堂等举措,使西方的进化论、经济学、美学、文学、艺术等等理论及作品大量流入,中西文化艺术的融合之风应运而起。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舞这种舞蹈形式传入我国,经过长期的发展,我们可以依旧像西方一样在我国的舞台上去表演,然而考虑到它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即是如何把西方舞蹈形式与中国社会融合于一起,只有这样,一种新的舞蹈形式在我国才能得以延续。

 

3.2中国现代舞蹈的发展现状

 

在艺术领域方面,借鉴与融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话题。国外有些先进的东西,我们也是要吸取的,西方艺术大师同样也在大量吸收东方艺术的营养。其实,任何文化的相互传播都不能,也没有把中国古老的文化吞没掉,舞蹈艺术也是如此,正是由于人性的共通,使中西文化有了很多共通的东西,所以20世纪出现了一些世界性的大师,他们的艺术可以被全人类各种文化所接受。中国现代舞处于与西方现代舞不同的历史与现实时空之中,我们没有必要亦步亦趋地去踩西方人的脚踵,或以其为标准参照物来度定我们自身。杰姆逊有这样一段话:要寻觅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就要对一特定社会组织做内在的结构剖析,关键是它们在文化功能与所占空间怎样。如果理论背后不具备一个历史上独力的“文化”角色的话,就不可能在一个即定的生产模式中,发展出一套令人满意的社会范例来。中国现代舞的价值与审美尺度永远在于它作为中国现实的特定的“文化”角色之中,永远在于中国现代民族审美理想之中。

 

3.3中国现代舞蹈的发展前景

 

那么,《兰花花》中“中国民族音乐与现代舞”两者距离较远的艺术门类如何能够和谐、巧妙的融合于一体。早在1988年,编导舒均均所创作的芭蕾舞剧《兰花花》就是运用了西洋芭蕾艺术形式来表现中国人物形象的一次有益探索。不同的是,芭蕾舞剧《兰花花》是通过舞蹈中不同人物的进行所构成的情节事件来塑造人物,表现作品的主题内容;现代舞《兰花花》它不是以人物事件为题材,而是表现传统文化中的某种精神禁锢与追求自由的人性的冲突,它的舞蹈语汇特点是以现代舞元素为主,直接揭示心理精神层面的压抑与抗争。其实,舞蹈自诞生之日起它的功能就在于表达感情。现代舞也不例外,而且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它只相对于本民族文化传统发展变化而存在,说到底现代舞其实就是使舞蹈艺术真正能够成为现代人的感觉、现代人的情感、现代人的思想和意识的代言,并且它还必须以最敏锐的触角去发现时代的脉动以及一般人没有发现的真理,并以加倍的努力使自己在艺术上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时代精神在舞蹈创作过程中,作为理念,它是编导个体对社会感应所作出的抽象性思考与总结,它应与时代主流的发展达成一定程度的默契,并能通过集体的方法推动、影响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以及舞蹈艺术的发展。同时,它还要获得作为审美主题的观众的感动与认同,而这种感动与认同来源及舞蹈作品时代精神传递上的深度。从优秀舞蹈作品中可以发现,尽管它们产生的年代不同,尽管创作的着眼点也不尽相同,但它们都自然地注入了时代精神与时代气息,烙上了较为明显的时代精神与时代气息:一种有理念、想象、节奏、色彩、动作形式与舞台氛围等诸多因素构成的统一体。这种统一体所焕发的时代精神的光芒,能引发、调动起观众兴奋、预约的情绪,能让观众在赏心悦目的审美过程中使个人的人生经验、审美经验获得启动和增补,并牵引观众的审美想象在作品所预设的空间里得到沟通、同化与满足,观众的情感伴随着作品的流动而起伏、跳荡并深受感动1这正是舞蹈编导生活与技术、激情与血性、理念与感应修炼的结晶。感应时代精神,把握时代脉搏,决不仅仅是理论的思辨与书写。要展现时代画卷,弘扬时代精神,舞蹈编导必须作出更深层面的思考与开掘。

压花艺术论文篇(5)

关键词:古典艺术;旅游功能;经济价值;历史研究;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060-01

德国古典学家黑格尔曾经说:“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对于当代社会中古典艺术存在的原因,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人的感官及精神需求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每一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不断的重复排列,巨变的现实给人们带来了空前的心理压力,因而在现实生活中焦虑、抑郁、压力成为困扰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今天,时常需要在紧张的生活中放缓脚步,缓解身心压力。而中国古典艺术讲究的是和谐的观念和诗情画意的观念,以富有古典艺术元素的古典园林为例,存在于园林中的文字、雕塑、绘画等艺术元素的巧妙组合,以诗情画意的表现形式贯穿于园林中,通过在园林内堆山叠水,理花葺木所造就的是一种意境,它使人游赏间禁不住感到心旷神怡并与自然沟通,使自然美景得到升华从而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这种综合性的艺术手段造就了人们获得理想美的意境。

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众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成为世界性的一种活动。古典园林的旅游功能,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丰富的审美意趣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得中国古典园林具有强大的旅游吸引力与旅游开发价值。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人文旅游资源,以它的审美特征和独特的艺术创意吸引着中外游客,在我国的旅游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所以,从经济价值的角度来说,古典园林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此外,城市中具有古典元素的古镇、商业街,同样具有古典艺术的氛围并且具有旅游的功能,如成都的锦里、宽窄巷子,具有中国古典艺术的元素,在城市中构建了一个可以营造古典艺术氛围的环境,吸引广大市民在闲暇之时来 到这里消遣、消费。因为大多数时候,由于时间和经济等原因,大众不可能做到在想离开城市去旅行的时候就离开,所以这种在城市之中具有古典元素的环境会吸引广大市民的到来。

三、历史文化研究的需要

古典园林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也是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存在于其中的各种雕刻、装饰、花木寓意等,储存了大量的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及其深广,是研究古代民俗的实物资料。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家名迹,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是做历史研究的凭证。因此,从古典园林中了解当时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征和变化,是研究社会发展史的实物资料,其本身起着博物馆的作用。

清代皇家园林颐和园,现今保存园内的文献档案、文物收藏,记录了中国封建社会由鼎盛辉煌走向衰落灭亡的历史。颐和园保存的纸绢类文物数量众多,根据尺码和内容分别张贴悬挂于殿堂的指定位置,与店内其他装修、陈设一起构成了晚清皇家宫苑生活的真实场景和历史面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资源是后人在史料档案中难以寻觅的。这些藏品对我们探讨清末御用绘画、装饰材料,研究清光绪时期,慈禧专权操纵下“画院”的编制、职能、制度、机构等诸多方面,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能够起到重要的凭证作用和揭示相关历史的作用,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四、结论

人的感官及精神需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历史文化研究的需要,这三点原因是当代社会中古典艺术存在的原因。随着中国社会在工业化途中的行进、商业经济意识的普遍渗透,随着文化全球化迅速展开,中国现代的艺术精神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化,流行文化之潮的涌动,工具理性、技术主义的扩张,功利主义的泛滥,在艺术的领域中产生了许多负面的效应。因此,古典艺术存在于当代社会中有着重要意义。古典艺术存在于当代社会的理由,能让我们更加了解古典艺术的各种功能,有助于生活在当代的我们学会如何去面对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压花艺术论文篇(6)

中国产麦区的面花我见过许多,敬仰的已故著名民艺学家曹振峰先生,就中国面花有过专门的论著。记得1988年初我和曹先生一起在陕西渭南地区考察,曹先生对华县面花做了高度评价。回想起来,当时拍摄老奶奶们凑在一起有说、有笑、有唱地制作面花的情景就在眼前。

同为产麦区的山东,面食也是多种多样,最主要的是各类大馒头,山东人开的馒头店在北京也出了名。沿海一带的大面鱼果子气派而实惠,小乞巧果子精巧灵秀,山东莱州面塑已被命名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我却对高密夏家庄的“莲花卷子”念念不忘。

“莲花卷子”的名称,是这次考察才最终确认的,在此之前我还一直都称之为山东面花,因为当地人对此并没什么确切的称呼,只说是喜馒头或花卷儿。花卷儿各地都有,是平时的小吃,而高密的“莲花卷子”是在生孩子时娘家送的礼物。孩子落生后第9天,由娘家送去特制的“莲花卷子”,当地俗称为“送汤蜜”。“汤蜜”是当地人俗称的土语发音,写法大概如此,不知汉字是否对应正确。

“送汤蜜”是有讲究的,要按产妇的年龄决定送多少个“莲花卷子”,大体为产妇年龄加2的数字。我们赶上了一个生头胎的24岁产妇,24加2为26,娘家要送26个“莲花卷子”。因为生的是女孩,“莲花卷子”的主角是一对美丽的大凤凰,其余的卷子造型都不能重复。所有的卷子要在婴儿出生第9天时送到婆家。第二天,我们又赶上了一位32岁生二胎的人家,制作了34个“莲花卷子”。这次生的是男孩,主题卷子是—对威武可爱的老虎。

男孩虎,女孩凤,在“莲花卷子”中,老虎和凤凰是主体造型,其余辅助的形象是带有吉祥寓意的瓜果、花卉、虫鱼等。无论送多少个“莲花卷子”,式样不能重复,这就要求制作者有很高的技艺和创造力。一个卷子大概要用一市斤加了水的生面,一组“莲花卷子”要用几十斤的加水白面。由于制作“莲花卷子”费工费时,乡亲们都要提前到馒头店来预订。预定时要说好要求,提妇岁数,新生儿性别。店家根据卷子的数字和用面的多少决定价格,一般来说一套“莲花卷子”大约300~400元。

高密“莲花卷子”的用途很特殊,只是生孩子时的礼物,过其他节日或婚丧嫁娶时不送这样的“莲花卷子”。当地人结婚时做的是另一种造型的喜花糕,办白事时则做素色馒头,春节祭祖的贡品是枣馒头,春节或二月二压粮仓的是可爱的小“神虫”。

我之所以执著于高密的“莲花卷子”,是因为它的制作过程带给人的视觉享受。

2004年夏,我第一次到高密夏家庄,有人向我推荐“新世纪馒头超市”。当时听到“超市”二字,不免有些失望,而“新世纪”的招牌和传统民间手艺也没有关系,然而,在张凤欣的新世纪馒头超市,我却看到她魔术翻花般地制作出“莲花卷子”,简直可以说是鬼斧神工。从此我再也放不下对它的喜爱,以至在7年中三次从北京驾车来到山东高密拜访张凤欣。

张凤欣,一位普通的高密农村妇女,个子不高,一米五三左右,四十来岁,育有一男一女,家虽贫,但志气强,夫妻二人在镇上蒸馒头维持生计。

从张凤欣的言谈话语和工作状态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位相当典型的山东能干巧媳妇:为人热情,说话爽快,干活利落,整个馒头店从进货到制作直至出售,安排得井井有条,无论工作多么繁重都是忙而不乱,从没有耽误过顾客的订货。除了大宗的馒头订货外,店里有相当一部分馒头是当地百姓日常生活的主食。随时进店来买馒头的人不断,交易当中说说笑笑,看得出张凤欣的人缘很好。

张凤欣的老伴从不多说话,只是低头干活,承担着馒头店最重的体力劳动,揉面、压面、扛粮食。虽然使用了电动和面机,但反复机械操作的枯燥也是相当劳累的。2004年当时张凤欣的儿子杜昆明20岁,还带着学生般的摸样,在母亲的调教下已经会做许多馒头花样,他说喜欢捏塑,还会自创出一些新式造型。当时他为我们制作的小老虎,伶俐可爱,至今还是我民间美术教学中的素材。

张凤欣制作“莲花卷子”的速度很快,几团发酵的白面团,在她手中擀压、折叠、切剪、挤压、调整、印花、蒸制、点色,如翻花样魔术般地变化,瞬间一朵大“莲花卷子,’绽开,着实把我们看傻了。不到半小时,一个个不同式样的大莲花卷儿喜气洋洋地展现在眼前:莲花、、佛手、桃子、石榴、金鱼、小鸟、金瓜、龙、虎、凤、猪,还有不知名的花样,种类之多,让人眼花缭乱。这众多各不相同的花卷,造型舒展,风格质朴,加上发酵面特有的柔软质感和热腾腾的麦香,着实让人喜爱,引人垂涎。更讲究的是其形象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围绕着生儿育女的主题赋予了深刻的寓意。福禄寿喜、多子多福、吉祥富贵、长命百岁,个个都带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吉祥之意,令人心情喜悦,爱不释手。

我形容“莲花卷子”的制作工艺如魔术翻花一般,确是有感而发。擀两张同样大小的圆形面饼,分别将其对折再对折,成为四分之一圆形。用刀横切,对缝重叠,以两根直径2厘米、长60厘米的圆形铁棍,在叠摞的面饼上横压三下,竖压一下,并将两条铁棍向一起挤压,一朵大莲花便在瞬间开放了。在动物的眼睛、花朵的重点部位,张凤欣会用大枣、红豆、花椒、扁豆等做点缀,还要用生活中随手可得的梳子、笔帽、螺母等简单工具压上花纹。整个操作过程实在难以用文字表述。其原理是通过对面饼的挤压,达到使面饼边缘竖立并张开,形成花朵的效果。在熟练快速的操作中,一团发面瞬间开花,就有了我形容为魔术翻花一般的视觉享受。

张凤欣制作“莲花卷子”技术熟练,不到一分钟就可以翻开一朵花,真看得人眼花缭乱。2004年和2006年我都是夏天去看张凤欣的,由于天气炎热,做好后的“莲花卷子”不需要等待多少时间进行发酵,直接进蒸柜加工即可,几十分钟后白白胖胖暄暄腾腾的大花朵就出炉了。这时张凤欣会快速地在热气腾腾的“莲花卷子”重点部位上点染桃红色,立时“莲花卷子”达到完美。视觉、嗅觉、触觉、味觉掺和在一起,人们看到的不是食品、礼品、工艺品,而真正是丰厚底蕴的民族文化,这也正是我钟情于“莲花卷子”的原因吧。

新世纪馒头超市是一个典型的前店后厂式的传统馒头加工店,大约有一百平方米空间,一个十几平方米的蒸制室内,以火电结合的方式加热,有两个大蒸柜,还有一个发酵柜,用于冬天的发酵加工。屋内还加一个小小的卫生间,余下的地方堆积成袋的白面、揉面机、压面机、馒头出笼后晾摆的空间。真正在案板上操作的空间并不大,大约只有两三平方米左右。在这样小小的空间里,能变幻出无限的美食及礼品,实在是令人惊叹。

2006年夏我再次拜访张凤欣后,写过一些小文发表,而这次再带“蜗牛”们来见世面,为的是自己再次享受及带给更多人以享受。欣赏“莲花卷子”的制作过程会兴奋,看白面变花朵会感到新奇,体会山东妇女的豪爽利落更能体会到什么叫“给力”。几年下来,眼看着张凤欣家馒头生意的不断发展,也鼓励着旁观者的信心。

三次来高密,每次都会看到张凤欣家境因馒头又有了质的变化。2004年以馒头养家,全家忙于制作馒头,张凤欣里里外外一把手,谈话时手从来不闲着,干活利落,热情爽快,体现出山东妇女的勤劳能干。当年张凤欣20岁的儿子杜昆明主动为我制作的—对小老虎,憨态可掬。2006年再到高密,杜昆明因馒头喜结良缘,在为工厂送馒头时结识了来高密打工的江苏连云港姑娘孙晓红。当时晓红在馒头店实习,还是个腼腆的女孩儿,从张凤欣手把手的传授中,看到了张凤欣的欣喜与希望。昆明与晓红2008年完婚。2012年看到的孙晓红已为人母,小夫妻俩全力支撑起了新世纪馒头超市的一切工作。晓红如当年的张凤欣一样能干利落,制作“莲花卷子”的技术已经学得很到位,而杜昆明承担起了揉面、压面、计量等全部体力与技术工作。依靠馒头生意,张凤欣家买了街上的楼房,如今在新世纪超市中已看不到张凤欣的身影,养育孙子成了张凤欣的新任务。

张凤欣带着一岁多的大胖孙子到店里来看我们,从她那新烫染的头发和满面的笑容中可以看出如今生活的红火与满足。我笑说:“儿媳妇如此能干,你可以退居二线带孙子了。”她不住地点头并和我拉着家常。“蜗牛”们却说:“老师,带孙子才是一线工作呀。”我想这话说得极对,蒸馒头不就是为了抱孙子吗?张凤欣高兴满足的笑脸感染着“蜗牛”们。

临行时,杜昆明小两口一定要送我们一只“大凤凰”,这只凤凰承载了张凤欣一家对我们的春节祝福。带着“大凤凰”回到北京,博得全家人的赞叹。摆在台面上的大凤凰,为春节的来临增添了温暖喜庆的年味儿。

收到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先生年夜家宴的邀请后,一家人为赠送礼品而犯愁。现代社会物质丰富,而文人相交不以物质而论,但是送蛋糕、水果、鲜花类总觉得无趣。大家的目光同时聚焦在莲花卷子“大凤凰”身上,“大凤凰”便成了最佳礼品选择。的确,这美丽的大凤凰送给廖静文先生最为合适,她是最配接受大凤凰的人,不仅因为她热爱中国自己的艺术,也因为凤凰更是对她老人家最形象的赞美。当“大凤凰”出现在晚宴酒席上时,的确使在座的人眼前一亮,廖老看着这独特的礼物时露出了特别欣喜的笑容。这个礼物的成功,使我更坚信了山东高密“莲花卷子”喜庆祈福作用的普世性,淳朴的民间艺术走进现代城市生活中,在21世纪的今天也许正逢其时。

压花艺术论文篇(7)

该到直接谈谈我们手上的“活”

好不好的时候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碰上全国美展开幕,外宾往往会被带去参观――那是代表全国最高水平的美术展览活动,很多中国艺术家都把它视为艺术生涯所追求的目标。最初几届全国美展的展签上没有英文翻译,曾有一个国家代表团在展厅里看了几百件风格类似、画法和主题也大同小异的作品后,以为是某位艺术家的个人展,当被告知这是全国一百多位艺术家的作品后,他们吓了一大跳。

两年前,蔡国强先生把这个“百人一面”的故事讲给当代艺术家徐震听。当时,蔡国强正邀请徐震参加由他策展的大型群展《艺术怎么样?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中国的当代艺术也是啊”,徐震听完这个故事后坐在工作室里感叹了一句,“不太注重艺术语言。”

蔡国强认同这个判断,近半个世纪过去了,“百人一面”的故事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这位以火药艺术作品而闻名的艺术家,长期在西方工作,他经常看到西方评论家在写中国艺术的时候,下笔突然变得特别照顾,说是中国特殊的背景限制了他们的创造力;他和拍卖公司的人聊天,他们卖西方大师的作品,也卖中国当代艺术品,当蔡国强想听听他们怎么看中国艺术家的天价作品时,“他们说这是两回事”,这句话意味深长,“(卖我们的作品)那就是赚钱的,哥们!” 他拍了拍《人物》记者的肩膀解释说。

蔡国强不服气,他要解决“两回事”的问题,“我就感到应该把它拿出来当一回事,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艺术里面就是一回事”。这一次,他亲自担当策展人,历时3年构思、策划,邀请15位艺术家,挨个剥掉他们“中国”的壳,拷问他们内里对艺术态度、创作观念、方法论和表现手法的想法,“这次展览的目标,不会因为是中国人,就不去评论他的艺术表现,中国人也是人啊,也是艺术家啊!我就是希望去中国化,不给优惠的条件。”

这场展览今年3月14日在卡塔尔多哈阿尔里瓦克展览馆开幕。3月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参展艺术家之一周春芽把自己的作品《桃花园》带进热带沙漠。在此之前,大众对这位艺术家的第一印象是“贵”,2013年,周春芽的作品总成交额已达4.7亿元,那一年周春芽58岁,是中国最“贵”的在世艺术家。

不久前,周春芽在澳门的一次展览中展出了12 张画,其中很多作品刚刚画完,布展时画布上的油画颜料都还没有干。这12幅作品没有一幅属于周春芽,都是别人几年前订的,他用来“还债”的。2006 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突然火起来,有些人估计中国市场会升值很快,当时以并不高的佣金向周春芽等艺术家订了很多画,“除非你当时不收钱,你收了,别人就要你还。”

“哎呀,我都太烦了。我现在是恨死了,太压抑了。你欠别人东西的时候,特别压抑。我不能欠别人!”周春芽向蔡国强抱怨,“很难受,特别难受,主要是影响我的创作。”他很喜欢画大尺寸的作品,但现在画画都要受“还债”的尺寸限制。大概明年年中,他欠下的画债才能全部还完。他今年60岁了,油画和国画不一样,特别需要体力。

蔡国强邀请周春芽参加这个关于“一回事”的展览,初衷之一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只注意到作品的商业性。他与周春芽谈到齐白石,认为如徐悲鸿和齐白石这样一批前辈艺术家,本应更有成就,但后来一个给有钱人画了很多肖像,一个画了上万张虾,就是走了商业化的道路。周春芽有些理解齐白石的处境,“我估计他也其实不愿意画,但是别人要求他画,他又不好意思。”策展过程中,蔡国强提议周春芽可以在展厅中加上一些手稿展示,以求艺术的水准和力量压过商业性,“你就要让观众感受到现场的厉害,会心想:‘哇,真的是很厉害!’的那种感觉。”

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现实是,这边多哈的展览刚鸣锣开幕,国内的一条新闻,对比学画农妇王珍风200元一幅的桃花画和周春芽500万一幅的桃花画,立刻引起广泛讨论。舆论开始两边站队,支持农妇,要么支持周春芽。蔡国强摇摇头,他叹惋周春芽被人绑架,只能用价格,而不是价值讨论。“因为我们刚开始都以价格而欢呼,价格带领我们大家注意到当代艺术的存在。”蔡国强说。

他希望回到艺术的起点。展览筹备过程中,他关注了200余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从中选出40多位,与每个人见面,提问,倾听,再从中择出周春芽、徐冰、徐震等15位/组艺术家。他把64岁的湖南农民胡志军的作品放在展览最开始。这是胡志军的第一次展览,也是第一次出国展,蔡国强选中胡志军,并非因为此人的农民身份,而是他的“价值”。这个3年前才发现自己雕塑才华的人,捏了成千个小泥人,大多是各种各样的姿势,作为对青梅竹马的亡妻的怀念,蔡国强从中感受到那种最炙热的原始情感。他请胡志军以一双完全不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眼和手,创作了600 个表现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泥塑。“我希望一进去(展厅)很接地气,第一个梯田里面就是像《五百罗汉》一样的中国当代艺术,这是一个土地上今天的生态。然后这些作品上面的那一个个泥塑提醒我们,要按艺术初衷、情感(创作)。现在在这种泥塑里面,反倒能体现我们艺术界和艺术家,我们小时候就开始热爱艺术,这个情感到底从哪里来,也通过他的手工制作,使我们感受到他的乐趣,就是我给他还原到艺术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一种起点,一种刚开始出发点。”

胡志军没有经过任何美术学院的基础训练,这些作品若以解剖和结构为标准,就会显得破绽百出。捏陈丹青的《组画》时,因为画中人物的衣服有花、有皱褶,很不容易做。别人说他做胖了,他本来就做得不耐烦,发了一通脾气,把泥塑摔到地上,之后反而觉得成了件好作品。“那跟我一样嘛,画不好就炸一下,就变成了好作品。”蔡国强半开玩笑地说。他庆幸胡志军拥有的是艺术的原生态力量,不止步于初级技巧的展示。大量艺术家要等年纪大了以后,才会悟得这个道理,故意把写实精确性的追求放开,使作品自身的自然状态更加鲜活。

胡志军和周春芽,一个默默无闻,一个声名大振,两者剥除虚名后的艺术共通性可代表蔡国强这位策展人的眼光所在。与二人共同参展的还有徐冰,他用枯枝、树叶、塑料袋和光还原中国山水名画。陈星汉,他交出了三个互动游戏《流》(Flow)、《花》(Flower)和《旅》(Journey),探索陪伴、连结、爱与失去的主题。还有徐震、刘|、孙原&彭禹、刘小东等艺术界的老面孔。

早在2005年威尼斯双年展,蔡国强就做过一次中国展的策展人,找有创造力的当代艺术家找了很久,徐震、刘|、孙原、彭禹……11年近一个轮回,蔡国强这次再扎下去找一圈,发现这批优秀艺术家依然保持着创造力。艺术家做策展人,与艺术家彼此有一种动物之间的直觉。在他看来,艺术大量的是靠天才,训练固然重要,但最后回归到一个人的素质,就像动物和动物之间一见就知道“这个厉害的”。“比如说游泳也好跑步也好,(运动员之间)一下就能看出来不一样。不是他第一,大家都为他遗憾,知道他可以,这次不是,下次也应该是。”

作为策展人,蔡国强反复提到,展厅不作橱窗,展厅和画面就像战场,要看得到格斗和伤亡。“我很喜欢看到节奏和惊喜,做展览就像大人在旅行,身体和感官上要有意外。”蔡国强说。多哈的展览由胡志军的泥塑开篇,转到徐冰看似青绿山水的“光的绘画”,陈星汉的视频游戏,李燎的行为艺术视频,马文的互动投影声音装置《惊园》,走出惊园走入周春芽的《桃花园》,再到孙原和彭禹在巨大铁盒里肆意喷射的高压水柱传递着的“自由”,杨福东关注故乡的野狗,梁绍基三年养蚕取丝做成装置《月庭》,刘|用狗咬胶打造一座庞大的海市蜃楼,黄永f造出一只《乌贼》,再从徐震的半立体绘画走到刘小东的纯绘画,最后以汪健伟的形而上装置艺术与展厅外马路边巨大屏幕上胡向前的行为作品作结。

借此蔡国强也把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都摸了一遍。他自称平时不大思考别人,仅关注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我平时不大读艺术的事。艺术,我感到咱是天才,咱就是干这活的,咱没问题。”有人让他预测这批人未来的走向,蔡国强不干这事,“这一批野狗放出去了,他自己就是为自己。”他说,“我们又不是保姆,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春夏秋冬,好艺术家就是一个自然。”

蔡国强转而笑说自己已经走到了艺术中的冬天,比以前会更寂寞,更儿女情长,看到女儿的视频就会很开心。《人物》的采访是在4月的第一天,风和日暄。蔡国强的北京工作室位于东四的四合院里,一树百年的丁香,开得正好。蔡站在台阶上久久地看,“春风吹白满树花,早晨一起来突然就有点古意”。他说起四合院里的葡萄藤,也是一百多年了。刚搬进来的时候葡萄好像过几十天就死掉了,可是冬去春来,又会从根处再重新长出来。

这是蔡国强近期在国内的最后一天,这次策展用掉了他自己办四个大展览的精力,一大堆人排着队,等他讨论自己的展览,第二天他就要飞回美国。全世界都在等着他。这个以点大鞭炮出名的艺术家出色地完成了多项国家任务。《纽约时报》曾经问他,当政府叫你去的时候有没有摇摆,“我说不是被叫去,我是自己竞标来的。我还是享受去为这个文化和土地效劳的一种满足与幸福感。这你可以理解,可以不理解,事实就是这样。”

如今,蔡国强还是在玩火药,他想研究用彩色火药在画布上绘画。这件事吸引他的地方在于,材料本身以及期待打破抽象表现主义的瓶颈。人类在绘画史上的主流是用材料画具体的东西,但是抽象表现主义打开了另一扇大门,它可以只是传递情感。

“像音乐啊,像情绪啊,像人生,不是具体的,可是它是存在的,我们的精神世界很多不是具体的。我们的寂寞感,我们的伤心,我们甜甜的、绵绵的情感,都不是具体的。但在抽象表现主义中做得很好,那些光、那些诗、那些流动,很好地传递了我们人生的需要,美学的需要,舞美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