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起重机械论文

起重机械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1 17:12:18

起重机械论文

起重机械论文篇(1)

①严格要求设备租赁单位、安装单位和产权单位为一家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保证体系,设立技术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配备与设备数量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对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以文件形式任命项目负责人、专职机械设备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等;现场人员变更时,应出具变更通知书,并经总包和监理单位同意,否则不得进行人员变更。②建立、健全机械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包括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制造监督检验证明、使用说明书、历次检验检测和维修保养以及安装拆卸相关记录、主要零部件更换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备案证明、自检合格证明等)。③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安装/拆卸专项施工方案,经本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报施工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与施工总承包、监理等单位共同对设备进行进场查验;安装/拆卸前应当向负责该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机构办理安装/拆卸告知;安装后应进行试运行和自检,自检合格经法定检验检测单位检测合格后,与施工总承包、监理等单位进行联合验收,并书面向施工总承包单位进行安全使用说明、协助施工总承包单位办理使用登记。④安装/拆卸、附着、顶升作业前均应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作业过程中应由项目负责人、专职机械设备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挥、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现场实行旁站、监督,坚决杜绝违章作业和冒险作业。同一台设备的安装、顶升加节作业人员应当相对固定,不得随意更换。切实做好大型设备例行的检查工作和维修保养工作,排除设备自身存在的隐患。

二、建筑起重机械设备使用单位(工程建设总承包单位)

①严格审查产权单位提供的建筑机械相关技术资料,企业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设备产权、设备管理、特种作业人员配备及资格证件,严格审查起重设备的安拆方案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具有指导性,确保起重机械安拆前向主管部门办理告知。②参加机械设备进场和使用前的联合验收,对安拆和使用过程进行安全检查,对安拆、附着、顶升加节等关键过程予以旁站监督,并做好标识、拉好警戒,发现存在违章、冒险作业的,应当督促立即整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应立即停工或停止使用。加强附着锚固、加节前后的验收工作,对于违规操作或者附着锚固不符合要求的予以当场纠正。③加强使用过程中司机、信号工以及使用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对于部分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的信号工、司机甚至是使用人员严禁上岗,确保大型设备使用过程中无违章、冒险作业。

三、监理单位

①严格审查产权单位提供的建筑起重机械技术资料,企业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设备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配备及资格证件,起重机械安拆方案,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及安拆前办理告知情况。②参加机械设备进场和使用前的联合验收。对安拆和使用过程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督促立即整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应立即责令停工或停止使用,并向建设单位甚至监督机构报告。③监理人员应当全过程旁站监督建筑起重机械的安拆、附着加节、维修保养情况。

四、结语

起重机械论文篇(2)

关键词 企业;机械设备;全过程控制;措施;探究

中图分类号 TH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21-0175-01

由于当今工程项目基本实现机械化施工,因此,使工程机械设备得到广泛运用,工程机械的管理工作进展如何将对企业和工程项目构成直接影响,对于一些企业单位来说,机械设备是其中重要的资产之一,也是一个企业正常运营的根本所在,机械设备对于企业的发展前程起到决定性作用,由于设备结构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得更加复杂化,给机械设备的全过程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当今一些企业中,仍然存在着机械设备管理不利的问题,对于企业单位来说,要想保证自身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本身的机械管理工作。

1 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理论依据

对于企业的生产运营来说,机械管理是其中的根本,机械管理是一项既漫长而又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又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机械管理工作涉及的方面有很多,主要涉及到经济管理、机械设备的技术管理和组织管理等方面,这一工作环节通常都具备一定的技术性、综合性与随机性。机械管理理论主要精力了四个阶段,即:前苏联计划预修制、美国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后勤工程学,随之英国又开发了新型的设备综合工程学,最后日本开发全员生产维修制。

1)前苏联计划预修制。前苏联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主要已计划预修制为主体,主要以设备磨损规律为主要依据而制定的机械管理理论,在这种机械管理理论中,按照机械设备的磨损严重程度,通常将机械设备的零件磨损分为三个进阶过程,即:磨损、渐进磨损以及加剧磨损。在这种理论认为机械的磨损严重程度主要和磨损的实践之间成正比关系,该种模式组要依据固定机械设备磨损状况,采取相应地减少机械设备的磨损措施。然而这并不是十分完美的,由于这种理念过于的重视机械的预防工作,致使机械在运转过程中没有注重机械的保护,从而造成了机械设备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保护。

2)美国后勤工程学理论。该种机械管理理论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中后期,主要是从美国的军事机械后勤保障发展而来的,所谓后勤工程学主要就是以设备周期经济化的实现为主要目的,并有效地将机械设备的管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实现了理论实践相结合,并通过对机械设备进行充分的运行功能研究等方式制定系统性的机械设备优化管理措施,使机械设备得到有效的维护与管理,同时重视设备管理技术的培训。

3)英国设备综合工程学理论。该理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左右,由著名的英国Dennis Backus先生提出的,在提出后,受到欧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并对他提出的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后逐渐得到了应用和推广,最后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项目,其主要含义为:为了保证周期性经济得到有效地提高,对固定资产中相应的工程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更全面的研究,以设备的使用全国成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科学项目,该科学项目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重视设备的经济性。

4)日本全员生产维修。该体制的出现是由日本机械管理部门经过对美国后勤工程学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后所得来的,同时还吸收了英国与前苏联相关的技术综合起来的新的机械管理体制,这种日志的主要追求思想在于机械综合使用效率的提高,并对机械设备管理的全过程有所重视。这种机械设备管理体制自推出以来已经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这种体制已经在日本大范围的得到了应用,大约日本67%以上的企业单位已经能够将这种机械设备管理体制运用的炉火纯青,在这67%的企业中,机械设备的维修费用降低了40% ,基本实现了机械设备管理的经济化,另外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大约提高50%的使用率。正因为如此,当今世界各国已经逐渐的引进了该体制,尤其在欧美国家和地区,对该体制的运用水平已经与日本不相上下。

2 企业机械设备全过程控制的主要概念

所谓企业机械设备的全过程控制主要是以后期工程学为基本理论依据,对设备从正式投入使用到老化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相应的管理,同时运用横向协调的方式对机械设备终生各环节之间的协调能力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机械设备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同时以最大程度上节约机械设备周期费用的开支,所谓机械设备的周期性费用主要是指机械设备的购置费用、维修养护费用以及后期处理产生的费用等。使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还能有效地实现机械设备管理的经济化。

3 企业机械设备全过程控制的具体实施办法

企业机械设备的全过程控制工作既是一中管理手段又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中必备的一种科学项目,其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1)对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加以重视。设备前期管理工作实际上是企业设备全程管理的主要根源,要想使机械设备得到更高的全过程控制,就必须对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工作提高重视度,该环节中的主要任务是提出合理的管理计划、管理计划的论证和审核工作、采购招标工作以及机械设备的安装工作。

2)完善设备的管理程序。流程管理是当今企业机械设备全过程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主要讲究设备管理流程的控制,制定合理的机械设备日常管理计划和机械突发故障的解除工作流程。

3)引进现代机械设备管理先进手段。主要引进当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机械设备进行全过程控制,对企业中各机械设备的规模、出厂日期、运作性能等各方面进行存档。开发先进的网络信息管理技术是实现当今机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途径。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设备是一个企业正常运营和发展的根本所在,是一个企业固定资产中重要的部分之一,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企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应重视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然而管理与维护是一项集漫长而又兼具的系统性工程,这就需要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相关人员长期不懈的努力,同时还要对机械设备的管理方法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与创新,同时还要求企业各级人员对机械管理工作提高重视度,只有上下一心共同参与到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中,才能保证机械设备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展开。

参考文献

[1]刘熹,裴军慧,赵蕾.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分析研究[J].工业设计,2011,10.

[2]范昭.浅谈企业机械设备全过程管理[J].价值工程,2011,28.

[3]范文敏.谈施工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陕西建筑,2009,01.

起重机械论文篇(3)

关键词:技工院校;机械实训课;现状;教学策略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3.239

0 引言

技工院校是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而作为技工院校的重要课程,机械专业教学在技工院校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社会对人才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机械院校也将机械专业的实训课程提升日程,要求教师重视起机械实训课,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由于社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提高了,技工院校为了提高学校人才的竞争力,必须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重视对人才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对于机械专业的教学来说,教师不仅需要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育,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重视起机械实训课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我国技工院校机械实训课教学现状

要通过机械实训课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需要充分了解我国技工院校机械实训课的课堂现状,从课堂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对机械实训课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良:

1.1 教师对机械实训课的认识不足

技工院校课堂实训课的开展是基于社会对人才要求提高的背景下,但是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对于机械实训课的重要性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为实训课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并没有什么作业,进行机械实训课的教学实属浪费时间,与其将教学时间用在实训课上还不如将有限的教学时间用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上,基于教师对机械实训课认识不足的情况下,我国技工院校的实训课常常出现被占用的情况,这对于机械实训课的开展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都是十分不利的。

1.2 课堂形式单一,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

目前我国技工院校机械实训课在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课堂形式单一,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不高。机械实训课是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是为了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然而在实训课的实际开展中,教师在课堂上很少甚至没有给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教学中首先已经将答案告诉学生了,学生在课堂上要做的就是复制老师的动作,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

2 如何提高我国技工院校机械实训课的效率

在了解到我国技工院校机械实训课在授课时存在的基本问题后,本文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措施,希望对于提高技工院校机械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效率有所帮助:

2.1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的观念决定了机械实训课程的进程,因而,只有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教师认识到机械实训课并不是浪费教学时间,机械实训课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才能使技工院校机械实训课的顺利开展得到保障。由此可见,技工院校要想提高机械实训课的教学效率,通过机械实训课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首先需要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通过加强对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来促进机械实训课的开展。

技工院校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利用周末时间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来提高教师对机械实训课程的认识,从而到机械实训课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另外,学校也可以通过派教师到其他学校学习的方式让教师开阔眼界,增强对机械实训课的认识,通过提高教师的认识来促进机械实训课程的开展。

2.2 改进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

教师在机械实训课上的教学模式基本决定了机械实训课的教学效率,目前我国技工院校的机械实训课教学效率不高于教师的教学模式落后是分不开的,因而,我国技工院校要想提高机械实训课的教学效率,就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的转换来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从而提高机械实训课的教学效率。

教师改进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转换课堂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开展机械实训课时需要将学生的思想作为前提,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通过鼓励学生自行思考解决问题,在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例如,教师在上课时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运用之前理论课上所学到的知识自行进行解决,以此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另外,教师在上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等的运用来,通过声音、动画等的综合运用来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从而提高机械实训课的上课效率;最后,教师在进行实习实训课的教学效率时不能忘记实训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而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在上课中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技工院校是我国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在社会竞争力逐渐加强的前提下,技工院校需要通过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在教育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相信通过技工院校的不懈努力,学校机械实训课的教学效率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技工院校所培养的人才能力一定能够得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周雷.技工院校机械专业车工实训项目化教学策略[J].职业,2012,06(15).

起重机械论文篇(4)

关键词:相似理论;机械工程;应用

相似理论源自上个世纪前期,自问世之初就受到了国内外物理学科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众做周知,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极为类似的物理现象,他们的作用原理大多相同。由于该类作用本质或是现象之间存在着奇妙的联系,因此在众多科学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已经早在上个世纪就形成了独立的研究学科,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相似理论。顾名思义,相似理论主要是对现实情况中相似作用的影响元素及其表现出来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伴随着国内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似理论也逐渐趋于完善。构建成了以“相似三原理”为基础的研究体系,另外我国也发表了与相似理论相关的工程理论论文,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并且获得国内外相关研究人员的一致好评,被高度誉为相似理论的新鲜血液。

1相似理论的实质与特点

相似理论其实质为对实际生活中各种类似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学说。也就是对相似现象的共同点加以研究的理论。而该理论在模型构建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借助现有计算机模拟技术以虚拟的形式,根据模型原型的预定功能、结构等,以相似理论为指导完成对应模型的构建。相似理论发展的基础为:(1)对自然界作用现象的合理定义;(2)对应现象所涵盖的物理原理符合于某一客观规律,不存在偶然性;(3)不能凭借主观臆断完成对现象中各个物理量的测定,它是客观事实。现今,相似理论已经不仅仅是对物理问题进行探究,还成为了机械工程设计的基础,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伴随着现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趋势,相似理论在今后必定随之不断吸纳全新技术与理论概念,进而在各个适用的领域中都可以发挥出它的重要作用。相似理论通常是以物理作用现象产生的前提条件为入手点,对每一项条件及其所对应的现象进行深入探究,同时借助现有的数学算法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进而以函数关系的方式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在进行充分验证之后实现推广应用。相似理论的研究及其成果较为抽象,由于大多只是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学运算的方法来得到结论,所以所得的结论大多只能给以研究者一个理论的研究方向。同时,由于其研究的物理作用范围极为广泛,因此在各个领域都有着一定的应用,不光是在机械方面,还在别的工业生产研究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相似理论在应用于机械工程领域时,能够有效的为所出现的问题给以一定的指导,在解决各类复杂工程问题时,起着切入点的重要作用,在处理实践问题上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

2相似理论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就我国机械工程的发展而言,相似理论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促进作用,同时在各类机械研发、修理中也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相似理论,又被称之为相似工程学,以一个独立学科来表示这一理论就充分说明其对于工程研究的重要作用。而就相似理论在机械工程的实践应用而言,涵盖了工程系统相似设计、成组技术、相似模拟制造、相似仿真以及机械相似模拟设计等等。其中现今最受瞩目的就是成组技术,它的实质也就是借助实物之间的相似性质,根据原来所存在的一定规则分门别类,对相同作用性质采用统一模式进行研究的方式。目前,依托于国内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技术已经和自动控制工程等相关技术进行了有效结合,已经初步实现了信息化生产。而就工程领域而言,在设计以及制造的各个环节中也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而相似模拟技术则是借助对仿真电路中电流以及电势差等相关物理参数的合理控制,进而实现逻辑运算的目的。但是,该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过于依赖研究人员的经验,很难对系统运行的结果加以及时控制。而借助现有的数字化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这一缺点。在机械工程零件设计的过程之中,相似理论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首先,在对机械零件继续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预先对其需要实现的工程进行预估,借助相似理论对能够实现该功能的现有零件结构进行分析,初步模拟出零件的构造。进而通过仿真模拟整个机械系统的运转情况,对不合理的结构加以适当的修正,并再次进行仿真。依托于相似理论,在多次仿真之后就可以在实践中对零件的性能、结构以及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进行测试,并合理结合相似三准则的内容,不合理的地方加以修正,进而保证整个系统能够安全、高效的投入到运营环节中。相似理论在机械工程中最为重要的作用在于研究方向指导、机械问题研究切入点以及对系统整合分析等。在实际的机械工程中,借助相似理论可以对机械整体的运转方式加以详细分析,并合理结合相似的相关机械对其运行特点以及预定功能进行合理划分,并借助相似性对其进行模拟。其基本步骤与零件设计环节类似。但是由于在对整个系统进行相似性分析时,所涉及的数据量以及各类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过于庞大,一旦出现失误将会造成极大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因此,在进行模型仿真的时候,可以对其适当的简化,先对模型的整体框架进行构建。进而按照预定的功能,填充能够完成相似功能的各个组件,并且及时的对模型整体运作参数进行记录分析,对不合理的地方加以适当的调整,最终实现整个机械系统模型的构建。于此之后,则可以在实践测试之后投产使用。

参考文献

[1]仵锋锋,曹平,万琳辉.相似理论及其在模拟试验中的应用[J].采矿技术,2007(04).

[2]宋,张贵文,党星海.相似理论内容的扩充与分析[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4(05).

[3]易刚,龚代瑜.试论结构模型设计中的相似理论[J].国外建材科技,2004(05).

[4]迟世春,林少书.结构动力模型试验相似理论及其验证[J].世界地震工程,2004(04).

起重机械论文篇(5)

关键词:林业机械;林业机械应用

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各个行业的生产都呈现出科技化、机械化、自动化的趋势。当代林业生产过程也体现了这一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森林的培育、生产、利用等各个环节,都可以看到通过林业机械的使用而带来的变化。

1 林业机械在世界的发展

探寻林业机械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19世纪末期,随着各种生产机械的逐渐问世,有部分机械开始在林业生产中得到应用,如拖拉机在美国问世后就被尝试使用在林区的生产活动中,采矿业的铁轨、木轨配合车辆也开始在林区尝试运用,而林业机械真正开始逐渐普及是在20世纪中期从欧美部分国家开始的。此后的40年间,受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生产机械不断革新,林业机械的运用也愈发频繁和普及,到20世纪90年代,林业机械进入发展成熟期,使得林业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2 林业机械在我国的发展

林业机械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虽然我国拥有世界排名第5的森林总面积和近5亿公顷的人工林,但是我国却长期处于木材产出量低,木材使用需要依赖进口的情况,直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全世界林业机械的发展和使用,我国林业机械才进入迅速发展时期。

我国现有林业机械主要包括营林机械、森林防火机械、木材采伐运输机械、木材加工机械、家具机械、人造板机械及设备、林产化工机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机械通过开发研究、引进技术及合作生产,得到长足发展。现在我国林业机械发展的现状是:对于营林造林机械、木材采集机械的需求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对于人工林扶育机械、防火防病虫害机械、木材加工机械的需求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

3 林业机械塞罕坝林场的应用

3.1 营林造林

营林造林机械是林业机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常见的是割灌机和植树机。 割灌机具有体积相对小,使用较轻便的特征。用于林地清理、幼林抚育、次生林改造、割除灌木、杂草、伐小径木等方面。割灌机还可通过增加附属设备,将使用途径扩大到稻麦收割、抽水、钻孔等各个方面,使用功能的多样性可以为林业生产活动带来许多好处。另外还有主要用于机械化造林的植树机,多采用和拖拉机共同完成作业的方式.取代人力植树。

3.2 护林

护林主要指保护林木,防治病虫害。常用的护林机械有热雾发生器。它是一种能够把液态油溶性药剂蒸发雾化,使高速气流与空气撞击,产生的白色烟雾扩散渗透林木,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目的的小型机械。

3.3 木材加工

用于木材加工的机械使用在伐木、打枝、造材、剥皮、削片等各环节。例如采用农业联合收割机的原理,将多个工序有机结合,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的伐区作业联合机,还有大大降低木材损伤的同时提高了剥皮效果和净度的木材剥皮机。

3.4 起重运输

这一类林业机械的功能有:集材、装卸、选材、归楞等。如森林铁道、机车车辆、林用汽车、拖拉机、绞盘机。

林业机械应用的范围,随着机械生产技术和研发水平的发展正在逐渐扩大。我们可以期待今后会出现在林业生产的更多环节,具有更多功能,更高效率的新型林业机械的诞生。我国的林业发展水平一直以来提升较为缓慢,林业机械的使用水平也依然不够高,今后大力研发和推广林业机械,让林业机械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应用是我国林业生产的重要课题,通过林业机械化、自动化进程,推动我国林业发展。

4 林业机械的未来

全世界林业发展依然保持着上升态势,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带来对木材制品的大量需求,从而直接成为林业机械发展的动力。

为了应对未来林业生产的要求,对林业机械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未来的林业机械需要具备高效率、低能耗、全能、环保、人性化设计、安全、轻便、操作简单等多种特征。这是对开发设计人员极大的挑战,也是我国林业机械赶超世界水平的必然要求。

对于林业机械的生产企业来说,尤其需要关注的重点包括:

(1)林业机械的便携性。现在的林业机械,越来越重视轻便、节省空间等特质,便携式林业机械的种类和数量都在不断增加,这一趋势在今后也将继续。

(2)需要林业机械提供成套化、专业化、自动化的生产线。生产线的连续性和自动化成为时展的需求,通过电脑系统控制的多个生产线,共同完成林产品的精加工,既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又可以提高企业生产水平,生产出附加值更高的林业产品,这是今后林业生产发展的趋势,因此也要求提供符合这一趋势的林业机械。

(3)深加工机械的需求增大。森林资源是有限的,其再生需要时间,全世界森林资源的短缺会是长期持续的状态。对林业产品进行深加工可以改善这一短缺的态势,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是现在各国林业发展的趋势之一,尤其在我国林产品深加工机械较缺乏,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林业机械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帮助林业生产从纯粹依赖人工逐步向自动化、机械化发展。使林业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提高,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资源浪费。林业机械已经成为林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也会继续推动林业生产的发展。

林业机械通过技术水平的提高、应用范围的扩大,在节省劳动力资源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今后还会带来诸如保护森林资源,提升林业产品品质等更多的作用。我国的林业机械企业也应顺应这一趋势,继续积极开展和国外的技术引进、生产合作,提高林业机械的技术含量,同时也可进行自有技术研发,促进中国林业机械生产产业和林业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松梅.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A].纪念第38届“世界标准日”标准化学术论文汇编[C]. 2007

[2] 王海瀛.技术垄断的新趋势——专利标准化[A].福建省标准化协会论文集[C]. 2007

[3] 朱伟青.实施标准化战略,提升缝制企业市场竞争力[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 2010

[4] 李攀.多肽健康食品企业技术标准化战略问题的探讨[A].纪念第39届“世界标准日”标准化学术论文汇编[C].2008

[5] 楼高潮,楼然,刘兴民.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新形势下的应对举措和超越发展[A]. 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一部分)[C].2011

[6] 文豪.技术特征、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基于产业差异的分析[A]. 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

起重机械论文篇(6)

论文关键词:北京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北京山区位于北京市的北面和西面,由二大山系所组成,北面为燕山山脉,西部为西山,面积约10400平方公里,占整个北京市土地总面积的62%。地理位置正处于我国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向西北温带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也是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转换地域。

长期以来,山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受到地理条件、耕作制度、种植规模等因素的影响,生产依然是人、畜力为主,机械化水平与平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作业成本高,效率低也严重制约机械化水平提高。山区近80%的人口属低收入群体,山区人均GDP不足平原地区的50%论文服务。与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区相比农业论文,在山区推广农业机械化面临着诸多困难。种植模

式、机具选型、配套设施等不合理、不适宜、不配套问题无不考验着农机推广部门的信心与决心。

目前山区农业从业人员的岁数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农机化知识相对比较匮乏。相当一部分干部和农民甚至是农机技术人员对发展农机化的观念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总觉得机械化不适应山区,机械化适合平原开阔地区去搞,山区山峦起伏重叠,不如一望无涯的平原开阔,发展农业机械化是一件可望而不可急的事,有的甚至认为政府无须扶持山区发展农机化。导致对发展山区农机化缺乏信心,也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积极性不高,投入不足,制约了农机化发展。这种状况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山区整体对农机化需求的反映和适宜机具的推广普及,成为山区农机化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解决对策研究:

(一)因地制宜,大力推广中小型适用农机具

北京山区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远远低于平原地区。单家独户的生产方式是丘陵山区农业生产的主导,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论文,缺乏规模经营效益,种植品种不一,农机连片作业难度大,购买的农机使用率不高,购机投资大、回报低。同时,单家独户的生产方式易形成同一区域这家的田土机耕、机收,而那家的田土不愿意机耕、机收,导致农机隔田作业,给移机带来了不便论文服务。要结合山区的实际和农民的需求做好发展规划,制定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集中有限的资金和财力,选准主要作物和关键环节,逐个突破。山区机械化发展要坚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原则,通过试验示范逐步确定适合于山区机械化发展的主推机型。山区机械化发展应定位于引进推广适合山区特点的各种中小型农机具,原则上轮宽不超过1.2米农业论文,工作幅宽不超过0.8米,播种或插秧不超过6行。

(二)积极探索适合山区特点的农机推广方式

山区一般来说都是人均耕地少,加之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田块小,和田地分散、高低不平,影响了适合规模操作机械如联合收割机、耕整地机械等农业机械使用,使农业机械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存在着高效农业机械与小规模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矛盾。合理配置耕整机、播种机、收割机等机具。对地块面积小,种植作物品种多的自然村组,重点培育发展耕、种、收及加工多项作业于一体的农机经营大户或农机合作组织;对地块面积大、种植作物单一的自然村组,按耕、种、收及加工几个不同的作业环节,重点培育发展以单项作业为主的农机经营大户或农机合作组织;鼓励和支持有机户为乡邻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并收取合理的作业费用;鉴于山区人口居住比较分散,道路弯多路窄,农机具在乡村间转移的难度大,危险性高农业论文,不提倡跨区作业。

(三)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重点扶持

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各级政府应把发展山区的农业机械化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政策、项目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银行、金融机构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提供各种低息贷款,帮助解决农机服务协会流动资金的不足;对山区机械化推广项目拓宽支持领域,加大支持力度。要理顺体制,加强领导,稳定并加强农机队伍建设,多渠道支持山区农机化发展。农机合作组织要重点围绕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开展机械化服务,开办农机经营门市部,提供农机供应、修理、培训、技术咨询等多层次服务,建立“农机合作+农户”的服务模式,在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建立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农业论文,以产前、产中、产后多种服务为纽带,把农户联结起来,形成以一种产业为主导,集种养加、产供销于一体的新的生产格局,以“互惠、互利、相互联动”为原则的利益共同体论文服务。长哨营满族乡地处怀柔北部深山区,这里的西沟村农机合作社,主要是为了加强本乡以及怀柔北部山区的农业现代化,带动更多的农民实现增收致富。农机合作社的成立,不仅将分散的农机结合了起来,更重要的是扩大了农机耕作的规模,在这种情况下,农机合作社实现了农机资源的有效整合,扩大了合作社的服务范围和影响力度,每当春种秋收季节,需要服务的农民只要到合作社打个招呼农业论文,立刻便会有符合自己心愿的农机到农田耕种或收割,经常供不应求。

(四)完善山区购机补贴政策。促进山区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应适当扩大山区农民购机补贴的范围,提高农机购置补贴比例。围绕补贴政策,切实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依托政府购机补贴政策,进一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紧密结合服务北京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进一步加大山区适用新机具、新技术尤其是国内外先进农机具的推广运用力度,促进农机化装备水平持续提高,注重发展高、新、尖农业机械,以增量的调整带动质量升级,提高主导农业产品生产机械化发展水平。

起重机械论文篇(7)

论文关键词:北京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北京山区位于北京市的北面和西面,由二大山系所组成,北面为燕山山脉,西部为西山,面积约10400平方公里,占整个北京市土地总面积的62%。地理位置正处于我国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向西北温带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也是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转换地域。

长期以来,山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受到地理条件、耕作制度、种植规模等因素的影响,生产依然是人、畜力为主,机械化水平与平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作业成本高,效率低也严重制约机械化水平提高。山区近80%的人口属低收入群体,山区人均GDP不足平原地区的50%论文服务。与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区相比农业论文,在山区推广农业机械化面临着诸多困难。种植模

式、机具选型、配套设施等不合理、不适宜、不配套问题无不考验着农机推广部门的信心与决心。

目前山区农业从业人员的岁数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农机化知识相对比较匮乏。相当一部分干部和农民甚至是农机技术人员对发展农机化的观念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总觉得机械化不适应山区,机械化适合平原开阔地区去搞,山区山峦起伏重叠,不如一望无涯的平原开阔,发展农业机械化是一件可望而不可急的事,有的甚至认为政府无须扶持山区发展农机化。导致对发展山区农机化缺乏信心,也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积极性不高,投入不足,制约了农机化发展。这种状况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山区整体对农机化需求的反映和适宜机具的推广普及,成为山区农机化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解决对策研究:

(一)因地制宜,大力推广中小型适用农机具

北京山区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远远低于平原地区。单家独户的生产方式是丘陵山区农业生产的主导,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论文,缺乏规模经营效益,种植品种不一,农机连片作业难度大,购买的农机使用率不高,购机投资大、回报低。同时,单家独户的生产方式易形成同一区域这家的田土机耕、机收,而那家的田土不愿意机耕、机收,导致农机隔田作业,给移机带来了不便论文服务。要结合山区的实际和农民的需求做好发展规划,制定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集中有限的资金和财力,选准主要作物和关键环节,逐个突破。山区机械化发展要坚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原则,通过试验示范逐步确定适合于山区机械化发展的主推机型。山区机械化发展应定位于引进推广适合山区特点的各种中小型农机具,原则上轮宽不超过1.2米农业论文,工作幅宽不超过0.8米,播种或插秧不超过6行。

(二)积极探索适合山区特点的农机推广方式

山区一般来说都是人均耕地少,加之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田块小,和田地分散、高低不平,影响了适合规模操作机械如联合收割机、耕整地机械等农业机械使用,使农业机械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存在着高效农业机械与小规模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矛盾。合理配置耕整机、播种机、收割机等机具。对地块面积小,种植作物品种多的自然村组,重点培育发展耕、种、收及加工多项作业于一体的农机经营大户或农机合作组织;对地块面积大、种植作物单一的自然村组,按耕、种、收及加工几个不同的作业环节,重点培育发展以单项作业为主的农机经营大户或农机合作组织;鼓励和支持有机户为乡邻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并收取合理的作业费用;鉴于山区人口居住比较分散,道路弯多路窄,农机具在乡村间转移的难度大,危险性高农业论文,不提倡跨区作业。

(三)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重点扶持

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各级政府应把发展山区的农业机械化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政策、项目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银行、金融机构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提供各种低息贷款,帮助解决农机服务协会流动资金的不足;对山区机械化推广项目拓宽支持领域,加大支持力度。要理顺体制,加强领导,稳定并加强农机队伍建设,多渠道支持山区农机化发展。农机合作组织要重点围绕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开展机械化服务,开办农机经营门市部,提供农机供应、修理、培训、技术咨询等多层次服务,建立“农机合作+农户”的服务模式,在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建立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农业论文,以产前、产中、产后多种服务为纽带,把农户联结起来,形成以一种产业为主导,集种养加、产供销于一体的新的生产格局,以“互惠、互利、相互联动”为原则的利益共同体论文服务。长哨营满族乡地处怀柔北部深山区,这里的西沟村农机合作社,主要是为了加强本乡以及怀柔北部山区的农业现代化,带动更多的农民实现增收致富。农机合作社的成立,不仅将分散的农机结合了起来,更重要的是扩大了农机耕作的规模,在这种情况下,农机合作社实现了农机资源的有效整合,扩大了合作社的服务范围和影响力度,每当春种秋收季节,需要服务的农民只要到合作社打个招呼农业论文,立刻便会有符合自己心愿的农机到农田耕种或收割,经常供不应求。

(四)完善山区购机补贴政策。促进山区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应适当扩大山区农民购机补贴的范围,提高农机购置补贴比例。围绕补贴政策,切实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依托政府购机补贴政策,进一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紧密结合服务北京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进一步加大山区适用新机具、新技术尤其是国内外先进农机具的推广运用力度,促进农机化装备水平持续提高,注重发展高、新、尖农业机械,以增量的调整带动质量升级,提高主导农业产品生产机械化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