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学校园安全论文

大学校园安全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2 17:38:45

大学校园安全论文

大学校园安全论文篇(1)

论文(设计)题目:中学校园网络安全防护及对策初探---以昌吉市一中校园网络为例

1、选题来源及意义

1.1选题来源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以校园网络为平台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例如校园一卡通服务、办公自动化应用(OA)、教务管理、图书管理、电子邮件服务、校校通服务、网上学习等。然而在开放式网络环境下,校园网络的使用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一方面,由于使用校园网络最多的是学生和教师,学生对于网络这样的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可能会下载一些黑客软件或带有病毒的软件,从而破坏校园网络系统,加之学生不懂得爱惜,对于暴露在外界的网络设备造成一定破坏,据统计,80%的校园网络的攻击都来自于校园网内部[1];另一方面,来自外部的网络用户对IP地址的盗用、黑客攻击、病毒攻击、系统漏洞、信息泄露等方面的隐患也会对校园网络造成破坏。综上所述,校园网络的安全问题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攻击。因此,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充分应用各种安全技术,有效的加强、巩固校园网络安全问题非常重要。通过笔者在昌吉市一中网络中心实习的经历,发现昌吉市一中校园网络原有方案只是简单地采用防火墙等有限措施来保护网络安全。防火墙是属于静态安全技术范畴的外围保护,需要人工实施和维护,不能主动跟踪入侵者。而管理员无法了解网络的漏洞和可能发生的攻击,严重的影响的正常的教学工作。因此针对中学校园网络安全的防护更不容轻视。[2-3]

1.2选题意义

校园网络的安全建设极其重要,源于校园网一方面为各个学校提供各种本地网络基础性应用,另一方面它也是沟通学校校园网络内部和外部网络的一座桥梁。校园网络应用遍及学校的各个角落,为师生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资源,方便了师生网上教学、交流、专题讨论等活动,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因此存在安全隐患的校园网络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办公管理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根据学校的不同性质,保证网络稳定、安全和高效运行是校园网络建设的首要任务。因此做好校园网络安全的防护及相应对策至关重要,即本论文选题意义。[4]

2、国内外研究状况

2.1国外网络安全现状

由于笔者查阅文献资料的有限性,没有查到国外校园网络安全现状的资料,因此针对国外所采取的网络安全措施进行如下概述:

(1)法律法规的制定。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意识到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广大网络用户的行为。美国、俄罗斯、英国、日本、法国等其他许多国家都相继成立国家级信息安全机构,完善网络防护管理体制,采取国家行为强化信息安全建设。

(2)网络防护应急反应机制的建立。面对网络反恐、黑客、信息的泄露、网络入侵、计算机病毒及各类蠕虫木马病毒等一系列网络危机,世界各国通过建立网络防护应急反应机制。分别从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防查杀技术等传统的安全产品方面入手,防止各种安全风险,并加快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的发展和更新.动态提升网络安全技术水平。

综上所述,网络安全的问题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网络安全问题只能相对防御,却无法真正的达到制止。[5-7]

2.2国内网络安全现状

由于我国在网络安全技术方面起步比其他信息发达国家晚,发展时间较短,技术不够纯熟,面对各种网络安全问题有些应接不暇,主要是由于自主的计算机网络核心技术和软件缺乏,信息安全的意识较为浅薄,不少事企单位没有建立相应的网络安全防范机制以及网络安全管理的人才严重缺乏,无法跟上网络的飞速发展。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国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如GB/T18336一2001(《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GJB2646一96(《军用计算机安全评估准则》等来规范网络用户的使用,还通过技术方面的措施进行防护,如加密认证、数字签名、访问控制列表、数据完整性、业务流填充等措施进行网络安全的维护。然而通过技术措施进行网络维护的过程中,网络管理员对技术的偏好和运营意识的不足,普遍都存在“重技术、轻安全、轻管理”的倾向,致使在管理、维护网络安全方面还有很大的漏洞。[5]国内网络安全整体的现状如上所述,通过大量文献的阅读,发现数据信息危害和网络设备危害是校园网络安全现在主要面临的两大问题,主要威胁有病毒的传播与攻击、黑客的入侵、信息的篡改等一系列安全隐患,通过采取加密认证、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漏洞扫描等措施进行防护。[3]中学校园网络管理者如何保证校园网络能正常的运行不受各种网络黑客的侵害就成为各个中学校园不可回避的问题,并且逐渐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8-10]

3、本选题的研究目标及内容创新点:

3.1研究目标:

本文在对当前校园网络面临的各类安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深入、系统的探讨了目前常用的各种网络安全技术的功能以及优缺点,并以昌吉市一中等中学校园网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中学校园网络的物理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等角度分析威胁校园网络安全的因素,并结合昌吉市一中校园网络现有的条件,分别从设备管理、技术提供、管理人员意识等方面充分应用各种安全技术,有效加强、巩固校园网络安全,提出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策略及防范措施。从而综合利用各种网络安全技术保障本校的校园网络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3.2内容创新点:

(1)通过对昌吉市一中的校园网络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参考其他中学校园网络安全的问题,总结出中学校园网络安全存在常见的安全隐患,并制定出针对中学校园网络隐患所采取的防范措施。

(2)将制定出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运用于昌吉市一中校园网络,制定出真正合理的、恰当的、适合现有条件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并对昌吉市一中的校园网络进行展望,使得校园网络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海新.CERNET校园网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教育网络,2005.03

[2]袁修春.校园网安全防范体系.[D].西北师范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05,5

[3]钟平.校园网安全技术防范研究[D].广东.广东工业大学.2007,4:3

[4]蔡新春.校园网安全防范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软件工程2009,4

[5]董钰.基于校园网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研究与设计[D].山东.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05,5:11-12

[6]王先国.校园网络安全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南京.计算机技术.2009.12

[7]定吉安.常用网络安全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11,4

[8]顾润龙.影响校园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及防范措施.[J].咸宁学院学报.2012,9(32):155-156

[9]张伯江.国外信息安全发展动向[J].信息安全动态,2002,8(7):36-38

[10]谭耀远.新世纪中国信息安全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1,6

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手段(1、内容包括:选题的研究方法、手段及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已具备的实验条件等。2、撰写要求:宋体、小四号。)

1、文献研究法:查找文献资料时借助图书馆及网络,搜集、鉴别、整理文献。从前人的研究中得出对我们的研究有价值的观点与例证。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的目的:

(1)查取大量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常见的问题,结合昌吉市一中的校园网络现状进行分析。

(2)对国内外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进行分析,选择适合昌吉市一中校园网络安全所应对的策略。

2.访谈法:通过与昌吉市一中网络信息中心的教师交流探讨,以访谈的形式了解昌吉市一中校园网络的现状。

论文的框架结构(宋体、小四号)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影响中学校园网络安全的因素

第三章:常用的校园网络安全技术

第四章:校园网络安全建设

-----以昌吉市一中校园网络安全体系需求分析及设计

第五章:总结和展望。

论文写作的阶段计划(宋体、小四号)

第一阶段:20xx.10.1—20xx.11.20选定论文题目,学习论文写作方法及注意项;

第二阶段:20xx.11.20—20xx.12.25与孙老师见面,在孙教师的指导下,搜集材料阅读有关文献资料,按照开题报告的格式和要求完成《昌吉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的撰写;

第三阶段:20xx.12.26—20xx.1.3写出开题报告,并与指导教师充分沟通,做好开题报告答辩准备;

第四阶段:20xx.1.5—20xx.1.13开题报告论证答辩;

第五阶段:20xx.1.17—20xx.3.25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始毕业论文的写作,至3月25日完成初稿交指导教师;

第六阶段:20xx.3.25—20xx.3.31写出中期报告书,接受中期检查。并根据指导教师建议完成初稿的修改;

第七阶段:20xx.4.1—20xx.4.10根据指导教师建议完成二稿的修改;

第八阶段:20xx.4.11—20xx.4.20根据指导教师建议完成三稿的修改;

第九阶段:20xx.4.21—20xx.4.25完成初定稿,并复印3份交系毕业论文答辩小组;

大学校园安全论文篇(2)

>> 积极推进企业安全文化的创建 项目安全文化创建思路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刍议 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现时思考 校园安全文化体系范畴的解析与重构 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初探 关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校园心理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 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 幼儿园如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 创建安全文明校园,营造和谐育人环境 构筑校园安全文化 实现校园安全模式转变 浅析创建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依托安全文化创建和谐稳定安全生产环境的实践 HSE管理体系在企业安全文化创建中的作用 煤企安全文化创建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打造安全文化品牌 力促示范矿井创建 试论如何创建建筑施工项目安全文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孙俊三,雷小波.教育原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4] 阂容,罗嘉文.师生关系研究综述[J].教学研究,2006.

[5] 钟启泉,崔允激,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 颜斐.全国学校安全教育网[EB/OL].[2015-12-31].http:///new.asp?id=1.

大学校园安全论文篇(3)

关键词:公安院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174-03

公安院校是为公安机关切实履行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提供人力资源的主阵地。目前,在近200万公安队伍中,公安院校毕业生已占近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已经成为公安事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安院校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新载体的作用日益突出,各公安高等院校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作用的发挥,并在实践中探索出一些实现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有效举措。

一、公安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

公安院校特色校园文化是指公安院校为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由广大师生员工在校园生活的各个领域共同营造出来的公安院校特有的校园精神、教工气质及学生风貌的总称。由于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了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特殊性。

1.以特色校园设施为基础的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公安院校在长期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显性文化,由已经相对固定和物化了的校园建筑、设施、校园景观等构成。庄重大气、体现公安特色的建筑和设施能给师生以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并为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的环境载体。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为例,学校根据公安院校特色对校区功能进行合理布局和精心设计,把学校的光辉历程、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校园核心价值观、学府风范等物化于校园文化环境之中,既展现学校鲜明的公安特色,同时也展示了作为高等院校的深厚文化底蕴。比如将学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校风校训等内容与校园建筑和道路的命名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警务文化氛围,通过校史馆、公安学一级学科纪念碑等校园文化硬件设施建设展示学校的光荣历史和深厚底蕴。

2.以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为灵魂的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由学校的文化传统、办学理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精神追求和文化产品等内容构成学校特有的文化氛围,体现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对公安院校大学生优良品质的培育和塑造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比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近年来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在“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凝练形成“忠诚、敬业、创新、表率、奉献”的公安大学核心价值观,并在全校开展核心价值观大讨论和宣教活动;同时创编传唱新校歌,设计启用新校徽,拍摄公安大学系列宣传片,编印学校新画册;打造“国际警务论坛”、“中国警界明日之星论坛”、“驻华警务联络官进公大”、“优秀校友回公大”、和“公大读书交流会”等系列文化品牌活动,有效提升了广大师生的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增强了学校的向心力、凝聚力,为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

3.以严格管理为特点的制度文化。公安院校的制度文化具有鲜明的公安特色,也最能体现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公安院校的办学宗旨是服务于公安工作,服务于公安队伍建设,培养合格的预备役警官,其人才培养办学符合公安机关队伍建设的要求,因此,学校以“从严治警、从严治校”为方针,对学生实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警务化管理是公安院校制度文化的最主要特征。警务化管理主要是通过《人民警察法》、《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学校警务化管理规定》及一日生活制度等建立起学生规范而严格的学习、生活和训练秩序。严格警务化管理的目标是形成一种严肃活波、团结紧张、张弛有度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令行禁止、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工作作风,最终把他们培养为政治坚定、意志坚强、纪律严明的预备役警官。严格的警务化管理既是公安院校学生管理的突出特色,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警察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

4.以公安业务实战为主的实践文化。公安院校是公安机关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有政治觉悟高、警察意识强、业务素质佳的忠诚卫土。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了公安教育必须注重校内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公安院校,社会实践是作为校内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促进专业理论知识与公安业务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目前,各公安院校都非常重视公安业务实践,推行“教、学、练、战”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各公安院校,紧密结合公安业务实战,形成了以日常执勤、假期见习、毕业实习、大型活动安全保卫、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模式。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近几年来圆满完成2008年奥运会、国庆60周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大型安保任务,既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营造良好的实践育人环境。

二、公安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公安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与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公安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载体,丰富和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会对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起到引领和导向作用,以保证校园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

1.公安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相同。公安院校以培养“忠诚可靠、业务扎实、敢于创新、精于实战、一专多能、作风优良、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为目标,强调政治建警,政治建校。公安院校性质、任务和特点,决定了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必须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起点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更高。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以科学的理论教育和引导学生,还必须要帮助学生确立“忠诚意识”和“宗旨意识”,培养政治过硬的合格预备役警官。公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无不体现出了公安院校独有的培养合格预备役警官的职业特色。可以说,警察职业意识、警察职业精神的塑造与培养是整个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精髓。由此可见,无论是公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还是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服务于公安教育这一根本目标。

2.公安院校特色校园文化本身就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首先,公安院校特色校园文化能够凸显公安院校独特的价值导向,有助于学生警察职业意识的养成。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反映了校园主体即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办学理念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公安院校独特的价值导向。在这种独特校园文化的引导下,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帮助学生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公安院校特色精神文化以警察职业精神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的忠诚意识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具有警察意识塑造功能,能够培养学生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其次,公安院校特色校园文化能够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有助于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必须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公安院校严格的校规校纪和警务化管理等制度文化,对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行为起到硬约束的作用。而公安院校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校风,是广大师生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并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它对于规范和约束学生行为起到了软约束的作用。软硬约束相配合协同发挥作用,营造出纪律严明、积极进取的独特育人氛围与环境。再次,公安院校特色校园文化能够陶冶情操、提高认知,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载体。公安院校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生活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它通过文化娱乐、队报队刊、微信微博、讨论交流、讲座报告、参观考察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公安院校还拥有一些独有的学生社团组织如特警队、手枪射击协会等,体现了公安院校的专业性和特长性,有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而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社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协会等就集中体现了较强的政治理论性,这些社团组织根据公安院校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自主理论学习与探究活动,成为公安院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3.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为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重要讲话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处于国家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它对全社会的思想文化建设都具有重大影响和推动作用。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人才培养中也就处于极端重要的地位,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理论基础和指导。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为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导向。校园文化作为文化系统的一个层面,不可避免会受到社会整体大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因此避免负面文化的影响,坚持正确的方向对于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公安院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中,在传承与创造文化的同时,必须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体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所确定的基本价值观和价值取向。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出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属性和原则,服务于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要求。这样,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就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确引导。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是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公安院校校园文化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引导下,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具体化到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以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通过其感染力和影响力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达到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因此,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内容上必须紧紧围绕当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题要求进行。比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开展了“为何从警、如何做警、怎样育警”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全面加强了校风、教风、学风、作风建设,提升了了广大师生员工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实现公安院校特色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的思路

公安院校在处理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关系的最佳状态就是要通过二者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最终实现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

第一,明确方向原则,是实现公安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的前提。公安院校特色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从方向性原则来说,实现二者良性互动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导向性作用,必须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取向;从目的性原则来看,二者良性互动必须坚持以实现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目的;从规律性原则来说,实现二者良性互动要把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在讲求实效的基础上实现二者互动。

第二,选择有效载体,是实现公安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的支撑。二者良性互动离不开载体的支撑。互动载体在这里是指能够传输和承载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间互动内容以及互动信息的媒介。实现二者良性互动,首先要充分利用手机微信、校园网、微博、校内报刊等传媒载体,特别是微信微博等传播迅速、带有交互性的新媒体载体。其次,学生活动、公安业务实践等活动载体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目前,各公安院校中广泛开展的“读书会”、“中国警界明日之星论坛”“自强之星评选”、“为祖国放歌”、“重温红色之旅”等校园文化活动就实现了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融合,成为实现二者良性互动的鲜活载体。同时,还要将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课程载体作用。

第三,积极培育互动主体,是实现公安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的关键。公安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其组织者和参与者几乎涵盖了全校师生。良性互动目标的实现,不能单纯依靠一个或几个部门,而必须要树立全员参与意识,通过各部门齐抓共建,形成合力。因此,建立系统有序的互动主体队伍是推动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的关键。这里的主体队伍包括组织者和参与者。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管干部、党团干部是互动主体队伍的主力军,他们承担着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还要依靠优秀教工和学生骨干作用的发挥,他们是互动主体队伍的生力军。特别是学生骨干,他们是开展校园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带头人,是联系老师与学生的纽带,他们的积极参与会发挥表率作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活动中来,有利于良性互动辐射作用的发挥。

第四,优化环境建设,是实现公安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的条件。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这里的环境建设主要指公安院校内部环境方面。从内部环境来看,公安院校具有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的先天优势。近年来,公安院校的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对于公安院校校园内部软、硬环境建设都极为重视,在打造优美和谐校园环境的同时,营造出了忠诚、奉献的浓厚政治氛围,树立了积极进取的健康校园风气。这种内部环境的打造,为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助于二者相互作用的有效发挥。

第五,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是实现公安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的必要环节。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不仅可以使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步入正确有效的轨道,避免出现工作中的失误,而且利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互动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能够使互动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是实现公安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的一个必要环节。

参考文献:

大学校园安全论文篇(4)

一 校园安全文化的定义

关于校园安全文化的定义有的学者曾提出过,认为校园安全文化是高等学校在校园安全管理实践中,经过长期积淀,不断总结完善形成的、由学校决策层倡导、为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并与学校文化有机融合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和行为准则,是师生员工对安全健康的意识、观念、态度、素养和能力等的综合。

首先,校园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安全文化”,有研究者认为“就是安全价值、信念、道德、传统、风气和行为准则的复合体”,强调安全文化的意识形态表现。涵盖企业安全文化、社区安全文化、交通安全文化等。校园安全文化是作为其中—个分支而存在的。其次,校园安全文化又是“校园文化”的题中之意。所谓校园文化,“是以校园形象为外部表现,以校园规范为活动平台,以校园精神为核心内容,为校园人所创造、所拥有、所认同并受之濡化,与社会文化紧密互动的一种特定的社区文化。”校园安全文化是与校园社团文化、课堂文化、寝室文化、社会实践文化等校园文化子系统相统一的。综上所述,校园安全文化是由“安全文化”和“校园文化”交叉组成的一种综合文化现象。是学校为维护广大师生的正当利益和保障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通过安全宣传教育、完善校园安全设施和安全监管制度,以预防和消除在教学、科研、生产、生活和专题活动中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而营造稳定、和谐、安全校园环境的一种文化现象。

二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功能

导向功能:高校是—个庞大的工作系统,由于高校中的部门、院系较多,各部门、院系的职能及人员的职责不尽相同,个人或部门对安全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理解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安全文化才能促使各级各类人员按照校园安全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来协调自己的行为,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当安全观念、安全伦理道德在师生员工的思想上扎根后,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了解和掌握安全科技知识,就会自觉地按学校安全管理的要求去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

保护功能:师生员工受到安全文化的熏陶,增强了安全意识,提高了安全素质,就能够自觉地遵守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制度,就能够自觉地、潜意识地、安全地学习、工作、生活、生存,从而保护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安全以及个人和学校的财产安全。

创新功能:高校云集了众多的专家、学者,拥有雄厚的图书资料和先进的设备、仪器,是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传播的场所,这为高校安全文化孕育新的安全思想、新的安全理念和新的安全科技成果提供了十分有力的条件。高校安全文化将社会对安全的要求和安全对社会的影响通过各种方式作用于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学习与社会相适应的各种安全规范、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生活方式,使大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形成大学生的综合安全能力。

补位功能:校园安全工作仅仅有物质和技防还是不够的。科技手段达不到生产的本质安全化,需要用管理手段补充;而管理手段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管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被管理者的监督和反馈,对于安全管理尤其是这样。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大量的不安全行为的结果是必然发生事故。在安全管理上,时时刻刻监督每一位师生遵章守纪,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甚至是不可能的事,这就必然带来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安全文化的应运而生,正是为了弥补安全管理手段的不足。安全文化之所以能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是因为安全文化注重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通过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安全管理及师生的积极参与,形成从领导到学生参与的全方位安全管理体系。

育人功能:校园安全文化以关心和维护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学校和个人的财产安全,创造和谐有序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为目标。广大学生在学校不仅仅要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要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协作、学会竞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都是学生走上社会所必须具备的。校园安全文化将学校的教育价值与人的生命价值和谐统一起来,对师生员工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身体健康的关心和影响是长远的。

三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载体

一般来说,文化结构都可以分为精神、制度、物质三个层次,校园安全文化也应由这三个文化层所构成,从而构成搭建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

物质层面:物质文化层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最表层部分,如安全设备、装置、防护器件、报警系统及警力等。它所折射出的是一所高校的安全理念、安全意识、安全作风及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形。

制度层面:主要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安全制度,还包括对师生员工的安全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它集中规定者学校师生在共同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安全行为准则。

精神层面:主要是指学校的领导和广大师生员工共同信守的安全价值理念。它体现着师生员工的安全思想、安全意识,包含着有关安全管理的经验和理论。因此,校园安全文化应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健康、关注安全、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价值观,并能够达到由关爱自己到关爱他人、关爱全社会、关爱全人类的境界。

从以上三个层面出发,建设学校安全保障场所、设施、器物等物态载体,建立健全与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预警机制等内容,要充分兼顾教学、科研、生产、生活和活动组织各方面。

四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

高校安全工作正从传统管理模式向推广安全系统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管理转变,安全管理经历了事后处理型向以危险预测、控制与评估为重点的预防安全管理转变。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高校安全工作仍没有摆脱传统的管理模式,安全管理中单纯依靠相关职能部门采用纪录教育、技术手段的情况较多,安全管理水平与当今高校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加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全体师生中形成有利于打造安全和谐校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精神风貌、职业行为规范、安全舆论和习惯,形成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第一,载体的设计要坚持内容的人本性,校园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安全价值。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负责公共安全管理的人员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以更好地应用知识、能力,深入实际发现问题,贴近广大师生员工热情服务、排忧解难。二是安全教育和设施、制度、机制等建设应“以人为本”,从切实需要出发,以师生员工乐于接受、学校能够承担的方式、方法进行,充分尊重人的情感诉求。只有坚持内容的人本性,学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才能深得人心、顺利进行。

第二,要建立相应的安全文化建设组织机构,为构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载体建立组织保障。在具体的学校建设中,可以进行分工,由学校的各个不同部门具体负责,一是由保卫处负责建立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和负责安全设备管理;二是由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对全体学生的安全管理和教育;三是由人事管理部门负责对全体教职员工的安全管理和教育;四是由科研和国资管理部门负责实验和科研活动中的安全管理和教育,等等。建立职责明确和分工明细的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

第三,构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载体的具体实施组织队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齐抓共管局面,使学校学生安全教育逐步走向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轨道。积极采取相应措施,编制安全教育教材;将安全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管理中;利用已有的教学体系,强化安全教育等。突出重点,提高实效。抓好安全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包括专业的安保队伍、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和心理咨询队伍以及学生骨干队伍。在学生安全教育过程中,要树立“安全教育、预防为主”的意识,积极分析和研究新形势下学生工作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方法和途径,真正使安全教育成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为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果一所学校从领导到普通师生员工的安全理念、安全意识、安全伦理道德在思想深处扎根并自觉按安全责任制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且富有显著的校本特色,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学校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校园安全文化。

参考文献

[1]邹长城,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功能及建设[J].湖湘论 坛,2005(3).

[2]孙哗,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论[J].现代情报,2002(1).

[3]邱小云.高校校园文化研究[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1(6).

[4]姚连伟.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8(5).

大学校园安全论文篇(5)

关键词:高校;信息安全;监控系统;开发

一、当前校园网信息安全面临的困境

当前高校网络建设深入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成为高校师生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学习交流的重要渠道。网络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思想文化交流、丰富师生精神生活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各种敌对势力把校园网作为渗透、煽动和破坏的重要工具,借助网站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新闻跟帖等多种方式,散布资产阶级自由化言论,攻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利用热点和敏感问题,蓄意制造谣言,煽动师生不满情绪,破坏正常教学秩序;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和封建迷信等不良信息,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面临新挑战。

公安部、网络监察处、教育部门等越来越重视信息安全管理,三申五令地要求各级单位做好信息安全工作。校园网信息安全已经成为校园安全工作的重点之一。但校园网本身存在“重技术、轻安全、轻管理”的倾向,高校网络与生俱来的开放性、自由性和脆弱性使各类违法信息容易趁虚而入。校内各单位都建有自己的网站,几乎每个网站都有论坛和留言系统。据统计,各所重点高校论坛及留言板平均超过150个,网站管理难度极大。要找出校园网内所有非法信息,实非人力所能及。为了规范校园网安全管理,众多高校采用以下校园网整改措施:

(一) 统一使用由校固网主管部门提供的MS SQL Server数据库,以便校园网信息监督部门快捷检查;

(二)论坛或留言板只允许IP发表文章;

(三)用户发表的文章必须由论坛管理员审核,通过审核后才能在页面显示:

(四)在服务器端对校园网内新发布的文章进行数据过滤,滤掉非法敏感内容,过滤的准确率达到80%以上。

以上措施存在一定的弊端,统一使用一种Ms SQL Server数据库在一定程度上限定死了网站建设的技术架构,没有给网站建设者足够的发挥空间:另外从技术角度上分析,使用同一个数据库并不能给搜索非法信息带来方便;如果论坛或留言板仅允许校内IP发表文章的话,那么校外人士、居住在校外的教师甚至放假回家的学生通过公网浏览校内网站时想发表文章,即使文章中没有非法关键字,也不能在校内网站发表成功。这样做会使校园网固步自封,大大降低校内网站的人气,不利于扩大高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利于学校与外界的交流:而用户发表的文章必须由论坛管理员审核,通过审核后才能在页面显示,会加大网站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同时会影响网友发表文章的积极性。因此开发专用于校园网信息网络安全的自动监控系统显得十分必要。

二、高校自行行开发信息安全监控系统的可行性

公安部、网监处、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对校园网信息安全的重视使之成为市场热点,众多IT公司都开发出互联网的信息安全监控审计系统,其中比较完善的系统综合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报文捕获技术、协议解码还原技术、内容匹配技术、插件技术等各种先进开发和管理技术,支持绝大多数主流网络协议的监控审计。虽然此类系统功能强大,但功能繁杂,部署起来耗时费力,还要购买厂商指定的硬件设备,致使其价格非常昂贵,动辄上十万几十万。厂商针对互联网的普遍情况开发出来的产品未必适合高校网络的特定需要,造成设备功能浪费。在高校科研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购买这些系统不符合许多高校构建节约型校园的发展战略。

高校信息安全的特殊性决定了要由自身来主导,目前高校购买IT厂商开发的网络监控产品的并不多。未来发展趋势是各高校根据实际校情,充分发掘自身技术潜力,自主开发或协同IT厂商共同研发,做出具备安全监控审计系统,并适合高校实际情况的校园网信息安全产品,并结合行政和法律手段,净化校园网空间。各高校可以利用现有服务器,无需再对软硬件进行投资,只需采用Java开源软件做为开发工具,可节省大笔资金。

三、信息监控系统的特点

许多高校管理部门指定专人浏览校内留言板及论坛,对于非法信息发现一条删除一条,并做详细记录,效率低、消耗大;尽管管理人员疲于奔命,但仍常收到公安网监处警告,校园网存在需要立即删除的有害信息。

针对以上情况,新系统采用高效搜索引擎,提高信息搜索自动化程度。对校园网数据包进行过滤,自动搜索非法关键字信息,对校内众多网站论坛及留言系统、FTP站点等出现的各种不良信息、高校突发事件时产生的大量过激言论,系统将立即自动报警,快速定位此类信息的源头,争取在造成恶劣影响之前及时封堵,并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从而弥补人工监控容易遗漏和公共搜索引擎不能查找敏感数据的缺点,切实减轻管理部门工作强度与工作压力,提高信息安全整体水平。

整个监控系统以较少的经费开发,省去购买IT厂商大型监控审计系统的资金。只针对相对少数的非法敏感信息,对校园网信息查而不禁,疏而不堵,保留师生在网络上发表文章的权利,坚持校园网开放和自由的原则,同时该监控系统的部分功能可向全校师生开放使用,师生可以非常方便地检索所需的校内数据和信息,提高对全校数据信息的共享。

四、新系统模块功能

采用网络平台流行的Java语言开发高效搜索引擎,利用Java线程技术实现定时搜索,利用Java用户界面技术开发系统使用界面。采用MS SQL Server数据库作为数据存储系统,系统搜索到的资料记录和系统运行中产生日志信息将被存储在骼SQL Server数据库中。

安装一台专用的服务器对数据包进行过滤,过滤只针对校园网新产生的信息,对网络上新产生的特定类型数据进行拆包,分析其中的内容,如果带有非法关键词字眼,则将其禁止。

系统基本功能模块:

(一)基于Java的高效搜索引擎:负责搜索全校园网内的非法敏感信息。

(二)定时搜索功能:采用Java线程技术,可以设置每分钟或者更长时间自动搜索。

(三)非法敏感关键词记录:一个非法敏感信息词库,可以自动记忆或者手工添加关键词,如“枪支”、“六合彩”、“迷药”等等。

(四)自动报警功能:凡是搜索到校内网站上有包含非法关键词的内容都被视为非法信息,系统自动声音报警。提示操作者分析处理。

(五)日志记录:系统将每次搜索到非法信息及其资料记录形成日志文件存入数据库中,方便以后备查。

大学校园安全论文篇(6)

高校校园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问题

因为学习压力大、适应环境能力弱、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和恋爱关系、家庭背景、自身身体缺陷等原因,一些大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积压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和疏导的时,就可能会引发出走、自残、自杀、伤害他人等过激行为。同时,因为经济贫困、长相不好、学习成绩差,甚至受色情、暴力、恐怖游戏、小说、电影等因素,也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是变态心理,影响极大的马加爵事件就是极具典型的因心理疾病而引发的犯罪。

(二)大学生犯罪方面的问题

国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培养大学生,是国家力量后备军和先锋队伍,而大学生这种高智商犯罪,不仅危害社会,更直接危害到校园的安全环境。近几年,大学生犯罪比例不断上升,带来的危害及影响也不断加大,盗窃、抢劫、诈骗、非法传销、网络传播反动言论、甚至故意伤害等如此广泛性,实则令人堪忧。

(三)对金钱物质产生极大的欲望而产生的问题

近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一些学生追崇买高档电子产品及名牌服装,出入娱乐场所,对金钱、物质的欲望比以往更强。如今,贫困生的问题已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令人关注的问题之一。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一些同学觉得自卑,害怕别人瞧不起,不能很好融入到同学当中,因而产生忌妒、抱怨父母及社会的心理,甚至加入到犯罪团伙或敌对势力当中,给他人、社会乃至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解决高校校园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规范安全行为

国家实现以科学技术为发展方向,必须以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前提;国家实现安全发展,必须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和素质。所谓安全意识,简单讲就是人们应具有的安全“知识”和“行为”,高校校园安全环境的改善,首先依赖于全社会安全状况的改善及全民安全意识和素质的提高。

(二)推进校园安全法规建设,加强对校园安全的监管

我国校园安全法律制度建设时间短,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所以校园安全要明确主要负责人,加强校园的刑事犯罪打击力度。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三)加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确保师生教学和学习的前提,是营造校园安全环境的实质要求。校园安全文化外在表现形式主要有:安全疏散通道、消防设施、救灾防灾专兼职队伍等。高校应开展动态以安全为主题的科技学术讲座、安全演练活动等;同时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形成以人为本、注重人全面发展的精神文化追求氛围。

结论

1)高校校园安全是国家全局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校园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迫切需要国家乃至政府部门的关注和解决,以建立起一个有利于学生安全、健康成长的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大学校园安全论文篇(7)

关键词:校园文化 安全工作 关系

一、校园文化影响高校安全工作的特色

1.服务意识。高校是向社会提供高等教育服务的机构,高校安全工作身肩为师生员工、家属提供安全服务、安全咨询、法律咨询,为群众排忧解难等服务职能,必须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精神。高校安全部门应该树立“一切为了师生员工,一切服务于师生员工”的思想,增强服务意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在大力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高校的安全工作也要在建设和谐校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与时俱进,不断改善工作思路和作风,为高校师生提供令人满意的安全安全服务。

2.人文精神。高校校园是大学生成长和活动的地方,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思想活跃、精力充沛而富有开创精神的群体,他们经过十多年的教育,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不涉猎。正是因为青年大学生身上潜载的科技与创新的生产力,民族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腾飞才有强大的支撑力。与此相关,高校校园文化与其它群体文化相比,就表现出内涵丰厚、形式多样、大胆前卫、富有青春活力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高校安全工作应当具备与之相适应的高校特色。在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基础上,采取“内紧外松”的工作思路;提高安全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和执法精神,自觉维护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人隐私,爱护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安全工作更富有人文精神和法律意识。

3.教育职责。高校是高等教育机构,高校的安全工作还肩负着对师生员工进行遵纪守法教育、治安形势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四防”教育等重要的教育职责。这就要求高校的安全工作站在较高的出发点,以传道育人为己任,以守望训导为己责。而且,由于工作的对象是正在成长的青年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应该提倡正面的教育,更不能以罚代教。

二、校园文化提供高校安全工作的平台

1.爱国主义教育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国外敌对势力和国内破坏分子总是把目光放在年轻大学生身上,他们从来就没有放弃对中国青年一代的渗透。然而,令人忧心的是:有的大学生盲目追求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及社会制度,容易导致被国外敌对势力利用。年轻单纯的大学生往往会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流露出对社会的不满以及对西方国家的盲目崇拜,甚至是对西方文化糟粕也不加辨别地接受。这种现象一旦蔓延下去,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就会渐渐在年轻一代的心中湮灭,取而代之是可悲的崇洋的心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只有一个国家的公民都爱国,才会自觉捍卫国家的利益和安全国家的安全。因此,爱国主义思想是保证国家安全的最重要的防线。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改革德育方法,使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只有国家未来的栋梁们都牢固树立起爱国主义思想,国家安全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

2.校园文化活动与获取情报信息的关系。人群聚集的地方就会出现言论,而言论往往是情报信息的载体;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和内心世界往往借助校园文化活动反映出来。换言之,只要有校园文化活动就会有可能获得情报信息。从历史的角度和政治战略的高度看,校园文化阵地历来都是敌我双方争夺的“制高点”。破坏分子经常趁机在大学生聚集的场所撒播反动言论,进行煽风点火、蛊惑人心;大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过激情绪也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宣泄出来。因此,校园文化活动是安全部门探取情报信息的重要来源,我们要充分借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的机会,敏感快捷地获取各种情报信息,及时有效地制止一切破坏活动。

三、校园文化与高校稳定的关系

1.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稳定的关系。校园文化阵地历来是国外敌对势力和国内破坏分子共同瞄准的目标,如果我们不耕耘,敌人就会乘虚而入。关于校园文化的研究始于1985年的上海高校,原因就是当时的高校校园出现了“无文化”现象,导致校园中应有的高雅文化受到了社会通俗文化――音乐茶座、卡拉OK的强烈冲击。而“”之所以能渗透高校围墙,除了众所周知的原因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滞后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某高校一“”练习者在悔过书上写道:由于平时校园文化活动少,课余生活单调,精神十分空虚。偶然经人游说,看了“”的宣传资料后,抱着好奇的心理开始练习,很快便走火入魔……西方一直对我们虎视眈眈,总是千方百计通过理想信仰、价值观念和道德取向等争夺年轻人,企图占领中国年轻一代的意识形态领域,从而进行思想渗透和文化入侵。

2.校园文化管理与高校稳定的关系。高校是传播文化和创造文化的机构,校园文化活动非常丰富,对校园文化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校园秩序乃至高校的稳定,进而影响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相反,高校的稳定给良好的校园秩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从而也影响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质量。由此来看,校园文化管理与高校稳定密切相关,只有提高校园文化管理水平才能确保高校稳定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建立健全的校园文化管理制度,守好校园文化活动的“关口”,以便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确保良好的校园秩序。

四、校园文化与高校安全秩序的关系

1.制度文化与校园秩序的关系。完备严格的管理制度是做好高校各项工作的有力保证。在高校中,没有制度化的管理,各项工作也就无法正常运转,管理秩序、教学秩序就会出现混乱。虽然规章制度实际上只能粗略地规范和约束个体的外在行为,但是,当学生们的个体价值观及行为习惯尚处于较为幼稚和成型的阶段,甚至于失去了理性和法律的意识时,严谨的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不难发现,一旦校园秩序出现混乱,大多都可以相应地在学校制度建设上追溯到原因。例如:一高校原来的规章制度没有考虑到车辆管理的问题,汽车长驱直入驶进校园,大声鸣笛,随意停放,严重破坏了校园秩序。后来,学校安全部门出台了相应的《校园车辆管理条例》,增设了减速带,并画出停车位。从此,车辆进入校园都按规定自觉出示通行证、减速行驶、不鸣笛、停放在固定的停车位,教工汽车数量不断增加,但校园的秩序却井井有条。可见,只有制定完善、严谨的学校管理制度,才能在牢固的框架上构建起校园的秩序。

2.行为文化与校园秩序的关系。只有严格地执行学校的管理制度,培养良好的行为文化,才能有效地维护校园秩序。所谓行为文化,就是人们的行为中所蕴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校园是师生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校园秩序直接与师生的行为有关。如果学校中的师生具有良好的行为文化,就会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文明礼貌、遵守公共秩序的特点,所在的学校就会出现良好的校园秩序,反之亦然。

3.安全意识与校园安全防范的关系。高校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多是因为学生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对事故的预防、扑救等技能。因此,高校安全部门要对大学生加强消防安全知识、火灾预防、扑救知识、防盗自卫意识等安全教育。从而使大学生能在思想和心理上对各种不安全故事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预防性,将危险事故的发生率控制到最低点,一旦面临危险也能从容不迫地逃生自救。因此,缺乏安全意识的校园是危机四伏的校园,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能够提高校园安全防范的力度。

高校校园文化与高校安全工作密切相关。脱离校园文化的高校安全工作就失去高校的特色和赖以支撑的平台;脱离安全工作的高校校园文化就缺少健康、安全发展的保障。高校安全工作只有善于适应并借助高校校园文化,才能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真正成为高校改革发展的安全卫士。

参考文献:

[1]韩连生:《论高校安全组织的德育功能》,《中国高教研究》,1998.1。

[2]乔华林:《21世纪前十年中国高校保卫工作发展趋势》,《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