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2 17:38:54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篇(1)

为了搞好师德建设,首先必须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通过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使广大教师认识到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具有过硬的思想作风和高尚的思想品质。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十七大”精神指导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从政治高度认识当前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组织的教师职业道德学习是1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只有在道德修养中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思想行为的楷模,自我鼓励,在思想意识中凝聚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行为的目标,才能使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成为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2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倡导科学用人机制

除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外,制度建设也是高校师德建设1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有1套能满足其实现自身价值需要的激励机制,有效激励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如晋升激励、素质激励和目标激励。按照“评价科学、导向准确、激励有力、操作简便”的原则,立足于推动工作,以任期责任目标为主要依据,合理确定评价标准,落实学生对高校教师的评议制定,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作者认为制度建设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2.1建立聘任制度

要选择知识渊博、师德高尚的人才到教师岗位,淘汰那些不合格、不称职的教师,革除只重学历、忽视师德的弊端,完善聘任制度,加大学生公认程度对教师升降、去留的作用。

2.2建立奖罚制度

师德的表现应与奖金、工资、岗位和职称挂钩。为此,高校要及时调整有关政策,健全配套措施。晋升工资和奖金发放等要向教书育人的优秀者倾斜,聘岗和职称评定时应把师德素质的要求纳入考评范围,并作为1项重要指标,通过量化的方式,全面考察教师为人师表、忠于职守和为学生服务等方面的情况,激励教师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

2.3建立监督制度

师德监督制度要实行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要建立督导评价制度,组织有领导、教师和退休教师参加的师德巡视制度,设立“师德信箱”,鼓励学生对师德进行评价公布师德规范,建立师德监督网站,以及通过社会媒体等各种渠道,对师德起到督促作用,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不断鼓励教师严格自律,以达到较高的思想境界。

3.导教师积极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进行修养和锻炼。高尚的思想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因此,应坚持在教育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师德。作为1名高校教师,不仅要懂得哪些是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思想,为什么应当具有这种思想道德,而且更主要的是把这些认识用于指导行动,按照师德的要求,从事教育实践,并以此为准则,对照、检查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

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加强教师修养的有效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教育和教学中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行为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才能培养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修养,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参加社会实践,投身于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现已成为教师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4结语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过程。在这个有机整体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自觉担负起育人的任务。教师的道德修养问题是提高知识分子政治思想素质的大事教师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态度,必须在工作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加强师德建设是1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们应对师德建设做出长期规划,并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使师德建设一环紧扣一环地深入下去,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工作,将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光辉发扬下去,为培育先进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途径方法

论文摘要: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既影响教师素质的发展,又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培养德才兼备教师队伍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杨永宽.建设高素质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对策[J].科技资讯,2008,(20):173.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篇(2)

关键词: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修养 素质培养途径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高校教师是在高等学校组织里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专业劳动者,它是教师职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个职业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声望,同时又有着严格的从业资格和标准。高校教师以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为职责。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在于它的伦理性、道德性、人文性及人道性等本质规定。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教育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目前,我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909所,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学生达2583.50万人,全国各类高校教师120万人。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3%。我国高等教育不仅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高等教育规模已居世界首位。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他们学历较高、知识面广、业务性强、思想活跃,正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但是,由于受社会环境、自身素养和学校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状况不容乐观,出现了一些令人堪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重业务,轻思想,敬业精神不足。②重物质,轻道德,精力投入不够。③重教书,轻育人,育人意识淡化。

因此,加强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高校教育质量乃至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一个重要问题。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学术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规范要求的总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属性和特点主要包括:①特殊性;②先进性;③示范性;④教育性;⑤继承性和时代性;⑥奉献性。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作用及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对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支撑功能;②对高校教师做好本职工作具有统领作用;③对高校教师个人获得幸福人生具有心灵平衡的价值。高校教师应该遵守的基本职业道德原则包括师德公益性、公正性、人道主义及主体性原则。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有着丰富的内涵,它的核心是高校教师的道德人格。横向上,它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指向外部的,指向教师的工作、教育的对象――学生;另一个方面指向教师的内心世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人格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①职业境界:视教师工作为职业与谋生的手段,对工作尽职尽责,获得教师职业的稳定感、安全感;②事业境界:视教师工作为事业与自我发展的手段,全身心投入、潜心钻研,获得教师职业的满足感、成功感;③志业境界:视教师工作为志业,为人生的目的而非手段,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获得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幸福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人格从职业境界到事业境界再到职业境界的过程,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再到自由的过程。

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缺乏职业道德的教师,就是不具备正确灵魂的教师;而缺乏正确灵魂的教师,其职业道德和能力则无从谈起。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进行修养和锻炼。高尚的思想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因此,应坚持在教育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师德。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仅要懂得哪些是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思想及为什么应当具有这种思想道德,而且更主要的是把这些认识用于指导行动,按照师德的要求从事教育实践,并以此为准则,对照、检查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步入高等教育职业殿堂必须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衡量高校教师履行职业义务、职业责任水准的重要尺度,自觉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高校教师实现职业价值、职业理想的重要保证。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而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很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因此,加强师德修养是我国在新世纪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

那么,应该如何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呢?

本文认为,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可以通过如下途径与方法。

首先,高校教师要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一切职业道德的第二条原则。对于教师来说,由于工作时间的灵活性、工作内容的自主性,敬业精神的有无和高低对工作效果的影响尤其显著。敬业精神要求教师在工作日原则上不能从事其他有报酬的工作,并且绝对不能经商。所以除了挣稿费、校外讲课和转让自己的科研成果及获奖外,教师只能从事具有教学实践性质的工作。敬业精神当然不能仅仅停留于保证本职工作时间上。一个富有敬业精神的教师,应当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时刻不忘传道、授业、解惑及其准备,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一个富有敬业精神的教师应当有一种强烈的上进心,把工作时间中的闲暇甚至非工作时间都尽量用于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准和业务能力。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靠一天八小时的上班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是教师行业应当实行高薪制和依靠教师自我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高校教师要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来支撑和引领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与成长。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也就是高校教师职业成长和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既需要实践的体验,也需要经验的积累,更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支撑和引领。用科学发展观这一独特视角来反思教师职业的生涯发展和教师职业道德的成长和进步,对于克服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教师职业道德发展中的功利性色彩和技术化倾向,避免认识上的盲目、急躁、偏见和漂浮,营造良好的有利于教师职业生涯和职业道德科学发展的文化心理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以人为本,注重教师职业道德人格的培养;②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③构建和谐教师文化,促进教师生涯发展。

第三,高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①坚定的政治方向;②高尚的道德情操;③合理的知识结构;④优秀的教学能力;⑤出色的科研能力。因此,高校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身的修养:①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②修身养性,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③勤奋钻研,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教学的质量好与坏来自教师的刻苦努力和理论修养的提高。一方面,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稳固的知识体系,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积极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另一方面,要具有良好的教学理论修养,使自己的教学过程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提高效率,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第四,磨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同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是教师履行职业道德行为的有力保证。教师坚强的意志品质,是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的保证,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师德人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并追求和达到不同的境界。因此,每一个立志于高等教育事业的高校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理想,抵制各种外来诱惑,潜心钻研教育教学规律,逐步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人格,升华自己的职业道德境界。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的形成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没有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就没有道德行为。此外,道德信念是教师对道德的理想、人格、原则及规范的坚定不移的信仰,是由一个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所铸成的比较稳固的“合金”,是人们的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的媒介和内驱力,它使道德行为表现出明确性和一贯性。可以说,道德信念是道德品质构成的核心要素,是人们的道德行为最深层的根据和重要保证。

第五,高校教师要培养对教育事业的热烈情感。教师情感不仅能推动教师积极地工作,而且能直接感染学生,影响教育过程。教师热烈情感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以及高尚的情操。一个具有深刻的道德感、强烈的理智感和正确的审美感的教师,就会在任何场所下,诱发出学生相应的情感。爱因斯坦曾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教育也必须从爱出发,热爱教育这一职业,热爱所教授的专业,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的老师才能赢得学生的热爱,并带动学生之间的互爱互助。只有在这种互爱的气氛中,孤独的孩子才能得到温暖,冥顽的孩子才能被感化,有心理障碍的孩子才能逐步消除心理障碍。否则的话,讨厌或是厌烦都会令你疏远学生,对所教专业与内容放弃钻研,当然也就不会享受到幸福,最重要的是浪费了一大批学生的美好时光。

第六,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加强高校教师修养的有效办法。致知与践履相结合是师德修养的根本途径。美德修养离不开道德认识与实践,前者称之“致知”,后者谓之“践履”。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所谓“致知”,主要是指教师掌握科学理论、知识和职业道德规范、原则、要求而获得对伦理道德的体认,即道德认知。而所谓“践履”则主要是指教师对伦理道德的力行,即道德实践。高校教师要达到崇高的职业道德境界,仅凭一般道德理论知识的习得无法实现,它依赖于道德实践的转化。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教育和教学中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行为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才能培养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修养,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参加社会实践,投身于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现已成为教师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最后,高校教师在加强个人自我修养时,一定坚持运用将“内省”与“慎独”相结合的方法。内省和慎独被视为我国传统道德修养中的精髓,是个体自我修养的两个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偏废的方法。所谓内省是指道德主体对自身言行举止进行立时回忆,检查是否合乎道德并及时给予改正。个体经常内省能及时清洁自身的思想灵魂,修正自我行为,从而不断得到提升。古今往来,内省都是思想家们极力推崇的修身方法。个体道德观的差异性和人之为师的实践智慧要求教师应“日三省其身”,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原则来反省其思想与行为。而慎独的含义主要是指,最隐蔽、显微的事情最能显现一个人的本质和灵魂,真正道德高尚的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也小心谨慎,不做不道德的事。对于教师来说,慎独意味着教师不受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始终能够自觉地秉持职业道德规范和原则行事。高校教师要做到慎独,必须从微、隐、恒三个方面下工夫。

高校教师不仅要承担起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还要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乃至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产生重要影响。高校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使大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道德观的过程。在这个有机整体中,高校教师不仅要向大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长识,而且要自觉担负起育人的任务。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一项期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高校教师是高等学校的主导力量。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和核心,高校教师队伍的师德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全体学生的素质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在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探索行之有效的师德建设的新思路,既是时展的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邢永富,吕秋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48.

[2]赵士奎.加强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2):91-93.

[3]石子球.论当代高等学校的师德建设.湖南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14(4):87-91.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篇(3)

[关键词]高校 教师 职业道德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是人们经常用来形容一名教师的一生职业生涯的,可以看出,人们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了尊敬之情,那为什么作为一名教师会受到人们如此的尊敬和爱戴呢,这与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密不可分。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作为教师,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同时也要教授他们更多的做人的道理。这其中,高校教师自身所起的作用尤其重要。

然而,目前社会形势的多样化,多种多样的诱惑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这其中也包括对教师的诱惑,高校教师黑暗面也日趋增多,随之而来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多,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程春明被大四学生杀死事件,缙云县畔溪中学学生丁于真杀死老师潘伟山,山西塑州教师郝旭东被害案,一例例血的教训摆在我们面前,这更使得加强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的需要。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国家兴亡靠下一代,而下一代的培养靠教师,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一个极其光荣的称号。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无比忠诚,要具有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勇于奉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其次,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和责任。世界形势瞬息万变,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和教育的实施者,世界给予了教师越来越大的舞台去施展才华,社会各界也给予了教师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尊重,作为教师,就应该不辜负这个广阔的舞台,不辱没教师这一光荣神圣的称号,就要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努力跟上时代步伐,,并发挥自己的全部光和热。

再次,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要兼具渊博的学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教师不光要传到授业解惑,更重要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努力让学生成才亦成人。正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的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教师应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因此,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依法执教,爱岗敬业。

首先,作为教师,要忠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且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严格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认真备课上课,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二是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理论学习中深刻的理解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提高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自觉性。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

三是高校教师提高道德修养要注重内涵和谨慎。

高校教师要自觉的进行思想约束,内心时刻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把师德规范内化为教师的内心信念,化作行为品质,并以此来支配教师的行动。即使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依然按照师德规范行事。

四是要严谨治学,廉洁从教。

树立优良的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并且要保持高尚的情操,发扬奉献的精神,自觉抵制社会的不良风气,不利用职责之便谋求私利。

五是为人师表,重视形象。

教师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必须是有高尚的师德,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努力,从自身出发,

为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而努力。高校是人才的摇篮,高校的老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建设者的历史重任。只有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老师,才能为国家输送更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学校和老师共同的责任,各个方面的力量要拧成一股绳,要一直努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环境,要逐步使教师把职业道德内化为自觉行动,成为真正的“人师”的典范。

参考文献:

[1]王少鹏,蒋金泉.高校师德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3(3).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篇(4)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进入21世纪以后,以信息技术、科学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迅速发展,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时代,意味着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知识时代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培养尤其是高素质人才培养就是要靠教育,而在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的是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师教育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教师的成长,关系着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教师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

一、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理解

1.教育行业有着与其发展相适应的行为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作为教育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是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具体而言,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情感、教育理念、教学态度、教学技能、教育职业的良心、教学作风等内容。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则是指符合与适应社会发展规律的做事方式和做事能力。高等教育阶段有其特殊性,高校教师的道德感与责任心和其高深的学术修养是密不可分的。例如,教学效果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敬业程度;专业技能的不断完善可以反映出社会发展的需求;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可以反映出教师责任心的强弱。这些都是作为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与修养,同时也对教师工作起着推动和指引的作用。

2.教师是教育实施的主体和关键,教师的教育理念、科学文化素质、教学行为改进等环节都同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有着密切联系。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实施对于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我们要树立高深的职业道德信念,要在发扬传统师德的基础之上更新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努力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师不仅要会教书,更要会育人,教会学生做人,帮助学生塑造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能力,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措施

1.摆正思想态度和工作态度,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高校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人类的灵魂工程师,必须要确保自身具有极高的个人修养。这就要求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经常对自己进行“反思”和“内省”。通过不断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提高自己辨别是非、荣辱、美丑的能力,这是个人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只有通过正确的自我认识,勇于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剖析,才能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之一。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就是见到别人好的地方要虚心学习,见到别人不好的道德表现,要联系自己,反省检查,并引以为戒。高校教师道德修养无论从仪表、言行举止还是待人接物等方面,均应达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由于特殊的职业特点和目的,作为高校教师应从各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加强自身修养,如此才能正确履行高校教师的职责,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爱岗敬业,要有奉献精神。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古至今,社会赋予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传授知识给学生。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是文明之树的培育者。还有人说教师职业是“人类幸福和自我完善”相结合的职业,世界上有很多赞美教师的话,有很多对教师的赞誉,可它们并不是浮夸,而是真真实实的写照。有人说教师的职业很平凡,它是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合格人才的过程;也有人说,教师的职业很神圣,他不仅肩负着教育人、培养人、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责任,同时也关系着千千万的自我价值和人生幸福。教师的职业又是无私的,它需要我们淡泊名利,不能只求舒适和安逸,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道德责任感的体现。

3.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加强学习,刻苦钻研,以科研促进教学。面对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生活的迅速发展变化,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问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需求。高校教师肩负着传授知识的使命与责任,要不断更新新知识、新思想,才能紧跟时代潮流。教学实践是科研的前提,为科研活动提供系统的理论基础,教学有助于教师将科学知识系统化,并为自己的科研活动整理思路。教学科研是科研的源泉,为科研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科研素材。科研水平提高之后,可以充实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一视同仁,关爱学生。我们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学生,有些学生喜欢和教师交流,甚至以教师为榜样。学生年龄还小,他们有事做时是比较盲目的,所以在面对学生时要有耐心和责任心,以恒心和毅力来关爱学生的成长。教师在对待学生上,不能厚此薄彼,不能选择性的爱护。无论学生家境如何、智商高低、个性差异,都是教师的学生,都应该发自内心地关心,一视同仁。学生在感受教师关爱的过程中能够揣测是否公平,如果出现偏袒就有损教师在学生心中的良好形象,使学生纯净的心灵受到伤害,学生也许会因此受到冷落,感到委屈,从而大大挫伤了他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关心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教育需要教师有职业道德修养,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将其充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此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言,文学禹.试论大学生加强职业道德修养[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4).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篇(5)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一)从教师本身来说高校教师要做到:

1.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提升职业道德素养人们的每一项客观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主观意识或者说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的道德行为也不例外。因此,高校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各种伦理道德规范,不仅要将其传授给学生,自己也要潜心的研究和修炼,明细各种伦理道德规范的要求,在不同的道德情景中做出符合道德的行为选择。教师在学习、研究职业道德理论时,不能仅仅限于课本,不能仅仅满足于掌握某种艰涩难懂的理论,而应该紧密联系实际,重现现实生活当中的道德情景,深入体会和提高。在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用伦理道德思想和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去关心帮助他人,去自我锤炼提高。

2.实践职业道德理想,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美国学者特拉弗斯说过,“教师角色的最终塑造必须在实践环境中进行”。为人师者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实践活动中,必须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和品质的陶冶,因为在其举手投足间,教育影响学生的活动就已经悄然开始了。一个高校教师处在多种关系网络和多个事务链条中,不同的角色和职责需要教师做出不同的道德行为选择。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深入挖掘知识内涵,掌握过硬本领,认真备课授课评课,将有关知识和技能悉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这是高校教师教学道德的要求。在科研活动中,教师必须尊重学术,不抄袭剽窃、弄虚作假,不谎报科研基金项目、唯利是图,要深入研究探索,力求学有所得、劳有所获,做出可喜的项目成果。

(二)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来说,学校本身也应该加强制度建设来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1.实行岗位竞争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实行岗位竞争制,关键在于遵循社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客观实际,本着服务社会的目的,设置岗位竞争制的规则。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要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和教师的职称评定彻底分离,根据具体情况,允许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学校和教师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签订聘任合同,在聘任合同中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实行聘用制管理。建立和完善顺应世道要求的人才流动机制,促进教师合理流动。通过实行岗位竞争达到激励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修养以适应教学的要求,从而达到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

2.建立道德评价与道德激励机制。

道德评价就是对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效果的评价,是否达到合格教师的要求。健全和完善教育评价制度,对于消除师德失范现象,促进良好师德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道德评价机制的内容包括:

(1)评价主体应尽量覆盖到与教学相关的人员,如领导、其他教师、学生以及参评教师自己。

(2)评价内容主要是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具体说是教师的文化视野和价值取向两方面。

(3)评价的标准是教育效果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两者的结合明确了教师作为一个“文化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道德激励机制是对工作业绩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鼓励的激励措施。可以按照道德评价的结果树立鼓励先进的导向,带动更多的人争取先进的;也可以通过学校的办学理念来显示高校组织的特色与优势,激发教师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

3.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教育管理工作。

要提高教师素质,学校领导必须要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抓紧抓好,制订本校的师德教育工作方案,明确师德教育的目的、内容和要求,并要订出贯彻落实方案的措施。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开展师德教育,使教育落到实处,收到实际效果。师德教育在不同时期,有其不同的内涵与外延,有其不同的目的要求,有其不同的学习内容,高校教师要常学常新,不断学习,自觉接受教育,才能提高自身素质,搞好本职工作。每个教职工要把为人师表作为一个重要标准,来衡量检点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合符规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高校教师的师德对大学生的影响重大深远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证。高校是高素质人才成长的摇篮,是知识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基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也是对合格的大学教师的根本要求。教师是党的教育事业的实施者,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广大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广大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风范引导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

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表明: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能否培养造就大批优秀的人才,关键在教师。而良好的师德则是对教师的根本要求。缺乏良好师德的教师,即使个人的业务能力再强,科研水平再高,也不可能为学校的发展、为培养人才作出贡献。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青年学生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

为此,作为教师既要加强自身修养,又要追求自我完善,不断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在社会生活中吸取营养,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因此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相关文章: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途径和方法

2.教师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3.教师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篇(6)

【关键词】专科院校 师范生 师德培养 路径探析

如何增强教师职前培养中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是师范院校长期不断追问和不懈追求的问题。《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将“教师职业道德”列为教师教育必修课程,但如何改变德育类课程高高在上,远离实际的格局?如何让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不单单停留于说教层面,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全民族的命运都操在小学教员手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过“教师应该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育有德之人,靠有德之师。

一、师德的内涵和重要性

(一)师德的内涵

“师德”即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突出教师职业领域内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师德的内涵主要体现为三句话:学高奠定师德之基;身正树立师德之本;师爱铸就师德之魂。

(二)师德的重要性

“在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的一所农村小学里发生了一起校园悲剧,该校三年级的英语老师张某因为其班上的一名叫婷婷的学生没有完成作业,而对其进行了推搡,致使婷婷摔倒了。婷婷放学回到家以后感到不舒服,于2013年3月11日被送往医院检查,发现其颅内出血,伤情严重。”“河南桐柏教师涉嫌22名小学生”“海南校长带开房”“黑龙江一女教师因过节学生没送礼,把学生骂了一节课!录音内容不堪入耳。”还有全国各地不时发生的教师殴打学生的事件。一个个触目惊、让人气愤的案例,让我们不禁想问,我们的教师到底怎么了?师范生是未来教师的重要来源。“师范”本身的含义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中身正就是指个人道德和修养。陶行知先生阐述真正的教师要“以人教人”,让学生耳濡教师的“理”,目染教师的“德”,以教师为模范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专科院校师范生师德修养的现状及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专科院校师范生师德修养现状

以我校为例,师范生的职业道德修养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需要警惕和改进的方面。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师范生中,虽然有不少人信奉“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但也有一些人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人人为我”。有的学生把实现个人价值、较高的经济收入和轻松舒适的生活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对他人对社会想得少做得更少。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常常表现出冷漠、自私,在集体劳动中表现出怕苦、怕累,在涉及评先、评优和助学金时,有的学生为达到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这些价值取向有待纠正。

2.公民道德素质下降,缺乏基本的社会公德修养。在校园里,随处可见一些学生无视文明行为的规则,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影响他人学习和生活;在墙上乱涂乱画,教室里随意丢弃果皮纸屑,吃剩的零食乱丢;有的学生见到老师从不问好;有的为一些小事与别人发生争执甚至斗殴。

3.集体主义意识淡漠,对集体活动缺乏应有的热情。一些同学做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群体意识、团结协作意识薄弱,对班级工作漠不关心,不愿意为大家服务;学生宿舍里,时常出现无人打扫卫生、整理任竦南窒螅一些集体活动没有老师就很难开展;对学校的公共设施、公共财产不爱惜,甚至有意损坏公物,这些不文明行为使学校的公物损坏严重。据笔者了解,学生在宿舍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踢门摔门的现象经常发生,这些都是集体意识薄弱的表现。

(二)专科院校师范生师德修养现状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分析

专科院校师范生道德素质下降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也有学校教育的原因,还有自身修养的因素。

1.从社会层面来讲,我国当前正处在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转型期,整个社会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少年的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裂变。一方面,个人利益、金钱原则大大激发了人们劳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缺乏节制的利己主义的驱动下,一些人抛弃了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助人为乐”等道德品质,被人嗤之以鼻。这就使师范生在道德选择上常常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他们认为在学校里接受的道德教育是正确的,另一方面他们又对当前社会上许多与道德理论脱节的现象而深感困惑,比如近两年出现多次有学生看到老人摔倒后视而不见,昂首而过的问题。有学生对传统美德产生了怀疑,就会放弃对高尚道德的追求,其价值取向更趋于世俗化和功利化。

2.纵观我国学校教育,学生在中小学时期一直是“分数至上”,学校和教师关注的重点是如何提高升学率,学生关心的是提高学习成绩。学校德育工作虽然一直在抓,但实效性却不尽如人意。学生进入高校以后,“应试教育”的影响弱化了,但德育工作的效果却依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针对师范生的师德教育没有落到实处,如果只开设职业道德相关课程,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3.师范生忽视自身道德修养,也是导致其道德素质低下的重要原因。通常师范生将功利尺度标准放在首位,而用道德标准衡量他人。正是这种在道德判断上的双重标准和对自我认识的偏差,导致了许多学生在公德认知和评价方面出现问题,师德修养和公德行为却越来越差。

三、专科院校师范生师德培养的路径探析

要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推进师德建设进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必须从教师师德培养环节抓起,严把师德培养关。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1.强化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首先要发挥“两课”的引领作用,上好《思想道德修养》课;同时还要强化《教师职业道德》课程,让学生能够认识师德的要素、理解师德的基准、体悟师德的规范、评价师德的行为等。只有这样,师范生才能真正懂得教师职业的崇高与伟大,才能从理论的高度把师德的原则、规范等内化为教师的行动。其次要加强师范生对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明确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做到在教育教学中能够知法、守法、传法、用法。同时,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也要渗透职业道德的训练和养成,使学生德才兼备。

2.强化各种活动的教育作用。通过党课和基层党组织活动、主题班会活动等进行爱党爱国、热爱社会主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的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爱心;通过学习先进人物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道德模范”“最美乡村教师”等的先进事迹,鞭策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高尚的品质。

3.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利用学校的舆论宣传阵地如广播、网络、板报、校刊等媒介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1.引导学生明确认识教师职业的性质,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确即将从事的职业的性质。一是教师职业具有示范性。教师实际上是凭借自身的学识、素养、道德、经验在教育和感化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可以说教师是用自己全部身心在从事教师这个伟大的职业。二是教师职业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学生,是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鲜活个性的人,再加上学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这就决定了教师职业是一种复杂而辛苦的职业。同时要明确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只能是工薪阶层,要转变学生从工资收入上确定教师职业地位的观念。

2.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师是人类文明的继承者和传递者,教师职业对培养和造就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个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师范生只有深刻认识到教师职业的价值,才能增强他们作为未来人民教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并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见习、实习,让学生从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感受、体验教师职业的价值,从而产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

(三)加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

高校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塑造大学生的灵魂。要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教师自身首先要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良好的师德才能使教师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使学生一生受益。一个教师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他高尚的道德和人格力量,是他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这些优良品质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长久的,它将使学生一生受益,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

(四)强化学生养成教育

师范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在校期间就应在思想素|、道德品质、组织纪律等方面对其提出严格的要求,强化养成教育。学生的养成教育从新生入学第一天一直延续到学生毕业,丝毫不敢松懈。首先,通过制定校规校纪,全面实施校园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有效规范学生的行为,如《学生公寓管理规定》《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方法》《学生违纪处分实施办法》等的严格遵守;其次,在校园内学生向老师问好到进办公室和他人宿舍主动敲门,在课堂上向老师问好和告别,从细节方面渗透基本文明礼貌的教育。学校在引导学生提高道德素养的过程中,除使用纪律约束外,充分利用各种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热忱,如开展文明教室、文明宿舍的评比都是对文明习惯的培养。无论是制度约束还是激励机制,都应实现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只有学生能做到“慎独”,我们的道德素质教育才算成功。

【参考文献】

[1]李天凤.教师职业道德[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杜时忠.新世纪 新师德[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

[3]易连云.重建学校精神家园[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傅维利.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指南[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关玫玫.教师职业道德修炼[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张永宏,高公略.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凝练教师职业涵养[M]. 课程教育研究,2013(36):244-245.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篇(7)

为了搞好师德建设,首先必须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通过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使广大教师认识到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具有过硬的思想作风和高尚的思想品质。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十七大”精神指导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从政治高度认识当前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组织的教师职业道德学习是1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只有在道德修养中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思想行为的楷模,自我鼓励,在思想意识中凝聚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行为的目标,才能使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成为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2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倡导科学用人机制

除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外,制度建设也是高校师德建设1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有1套能满足其实现自身价值需要的激励机制,有效激励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如晋升激励、素质激励和目标激励。按照“评价科学、导向准确、激励有力、操作简便”的原则,立足于推动工作,以任期责任目标为主要依据,合理确定评价标准,落实学生对高校教师的评议制定,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作者认为制度建设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2.1建立聘任制度

要选择知识渊博、师德高尚的人才到教师岗位,淘汰那些不合格、不称职的教师,革除只重学历、忽视师德的弊端,完善聘任制度,加大学生公认程度对教师升降、去留的作用。

2.2建立奖罚制度

师德的表现应与奖金、工资、岗位和职称挂钩。为此,高校要及时调整有关政策,健全配套措施。晋升工资和奖金发放等要向教书育人的优秀者倾斜,聘岗和职称评定时应把师德素质的要求纳入考评范围,并作为1项重要指标,通过量化的方式,全面考察教师为人师表、忠于职守和为学生服务等方面的情况,激励教师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

2.3建立监督制度

师德监督制度要实行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要建立督导评价制度,组织有领导、教师和退休教师参加的师德巡视制度,设立“师德信箱”,鼓励学生对师德进行评价公布师德规范,建立师德监督网站,以及通过社会媒体等各种渠道,对师德起到督促作用,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不断鼓励教师严格自律,以达到较高的思想境界。

3.导教师积极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进行修养和锻炼。高尚的思想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因此,应坚持在教育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师德。作为1名高校教师,不仅要懂得哪些是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思想,为什么应当具有这种思想道德,而且更主要的是把这些认识用于指导行动,按照师德的要求,从事教育实践,并以此为准则,对照、检查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

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加强教师修养的有效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教育和教学中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行为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才能培养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修养,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参加社会实践,投身于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现已成为教师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4结语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过程。在这个有机整体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自觉担负起育人的任务。教师的道德修养问题是提高知识分子政治思想素质的大事教师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态度,必须在工作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加强师德建设是1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们应对师德建设做出长期规划,并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使师德建设一环紧扣一环地深入下去,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工作,将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光辉发扬下去,为培育先进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永宽.建设高素质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对策[J].科技资讯,2008,(20):173.

[2]赵士奎.加强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2):91—93.

[3]石子球.论当代高等学校的师德建设[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4):87—9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