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2-09-30 19:40:54

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游戏

1.前言

随着新课标教育改革的全面推广,我国初中数学教育也迎来了创新改革的机会。在新课改指导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教学任务有所增加,教学要求也更加严格。针对目前初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们提出了很多相应的解决方案,数学游戏教学作为其中的一种,在应用过程中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教师艺术学游戏为授课载体,为学生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在掌握新的知识的同时,深刻体会学习的快乐,能够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本文深入分析了初中数学中数学游戏的应用,并针对初中数学中数学游戏的参与价值进行了深刻探讨,以推动中学数学教育改革发展。

2.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1数学游戏在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概念作为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的一项基本组成要素,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体系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的整体概念思维养成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为了引导学生对初中数学概念保持一个正确的理解,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引入数学游戏的教学方式,通过进行数学游戏,帮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形成具体的理解,学会对概念进行归类,UI中达到能够将零碎的概念整合成知识体系的目的。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游戏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可以是概念教学的辅助,也可以是例题解说的方式,甚至课后习题都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还可以通过游戏过程中同学间的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2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充分的引导作用

在游戏中,教师要适当的提醒学生注意游戏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游戏中的数学原理、数学概念、数学知识,对本节课所讲数学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在随后的讲课中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游戏结束后,教师也应该对游戏结果进行一定公平的评判,对于公平的评判,教师可以制定一定的评分细则,并按细则执行,同时对表现良好的组进行一定的嘉奖,通过授予小组荣誉的方式,刺激学生的上进心与学习积极性。

3.数学游戏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3.1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心态

数学探索中,只有保持一颗好奇心,不断追寻真理,才能取得成功,在学习中也一样,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不断的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在数学中加入数学游戏有很多好处:首先通过游戏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是由游戏本身所具有的特质决定的,游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奋感,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带着这些心理追求,学生在数学游戏中就会不断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其次通过游戏的方式可以刺激学生的追求真理、勇于创造的研究兴趣,学生们在游戏过程中,会被游戏的有趣性所吸引,这时教师就要不断引导学生喜欢游戏与喜欢游戏背后的数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对游戏的直接兴趣,还要培养学生对游戏的间接兴趣。

3.2数学游戏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

由于数学课堂上的学生的接受能力与专注度不一样,很多学生不能及时的将教师上课讲解的内容消化,有没有人可以帮助不懂的学生,从而造成教学不理想的现象。但是如果将数学游戏引进到初中数学课堂中,就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种现象。由于游戏是每个学生都可以接受并乐于接受的,层次不同的学生通过加入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学生中,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带动学习较差的学生,通过合作完成游戏,并在游戏中相互帮助的学习数学知识。

3.3数学游戏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科,对于开拓人的思维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对数学游戏的推广应用,能够有效地发挥数学教学对于学生思维的开拓性作用。然而初中数学课堂对数学游戏的应用并不是非常顺利,这不仅是因为受到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主要还是因为这项工作的高度复杂性。将数学游戏引进课堂中,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不仅如此,还要求教师能够掌握好游戏节奏,不管是进行的太快或太慢,都不会起到良好的效果。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更应该敢于创新,以新的视角看待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引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游戏教学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4数学游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想

中学阶段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是非常关键的。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想,以应对日后学生的深入发展。在进行数学游戏设计时,教师要充分的考虑将数学思想渗透到数学游戏中区,使学生在游戏中自觉地的接受数学思想。抽象性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很多这方面的问题,教师要针对此,努力通过具体的游戏行为将抽象的数学公式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内容,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提高学习质量。

4.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数学游戏在数学课堂上的重要作用。数学游戏的运用能够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服务于初中数学课堂。不仅如此,数学游戏还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初中数学课堂上引进数学游戏的方式与数学游戏在数学课堂上的作用,才能正确的运用数学游戏这一个工具。

【参考文献】

[1]许娟.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实施途径[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7:117-118

[2]王静.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数学游戏[J].数理化学习,2014.01:37

[3]张珍华.运用数学游戏,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上旬),2014.09:40

初中数学篇(2)

关键词:初一数学 学生的信任 精讲多练

一、留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取得学生的信任

初一学生的兴趣很大程度受老师的影响,一般地说学生会安静地听完第一堂课,然后对你掂斤估量,觉得你的教学水平怎么样,工作经验如何,并且与心中的楷模――自己的小学老师作比较。学生在这一比较中,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适应你,还是以消极、挑剔的态度来对付你,影响着他们学习兴趣的增减。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第一堂课的机会,凭借教师优异的教学素质,敏锐的数学智慧来感染学生,征服学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这将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在初一的第一节课是这样设计的:本节课不安排新课内容,主要介绍一些与数学有关的趣味知识。首先板书“+”、“一”、“×”、“÷”、“=”五个小学数学常用的符号,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吗?学生都能纷纷说出其意思。接着又问:你们知道它们是怎样来的吗?学生说不出来。就向他们介绍了常用数学符号的由来。“+”:是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所创,在横线上加一竖,表示增加的意思。“一”:也是魏德美所创,在加号上减去一竖,表示减少。“×”:是18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首先使用,乘是增加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所以将“+”号斜了过来。“÷”:是18世纪瑞士人哈纳所创,意思是表示分界,所以用一横线把两个点分开。 “=”:是16世纪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发明,他认为世界上只有用这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符号来表示等值最为恰当;接着,还给学生讲了“数学家巧解实际问题的传奇故事”,举例告诉学生从丑常的生活小事(如猜单双等)到高精尖的卫星运动轨道无不存在数学知识的运用,介绍了数学中的7种高效思维方法等;最后动手随意而迅速地剪出五角星,提问学生你能画一个圆刚好经过一个已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吗?你能在一个三角形中画出一个最大的圆吗?又通过简单作图画出了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内切圆,还提问学生:你能画一条直线把等腰梯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吗?有几种分法?学生迅速地说出了几种回答,接着给出了这道题的答案并告诉他们:你们只要认真学好数学,它会告诉你们比这多得多的数学知识,你们可以比老师画得更快,做得更好。这节课涉及的这些问题一般都是学生没有接触过且又都很感兴趣的,因此这节课学生听得很认真,他们充分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充满了向望和极大的热情。课后通过了解学生,他们通过这一节课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一直喜欢学习数学。

二、进度适当,精讲多练,稳扎稳打

心理学告诉人们,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对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刚进初中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相对还比较欠缺,如果有的教师“望生成龙”心切,刚开始一味赶进度,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复习或用来补充内容,提高要求,这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所讲知识没时间去消化,理解不透彻,导致作业无从下手,错误率高,测验得不到好成绩,这给学生增加了失败的情感体验。尤其当学生接连遭受失败时,学习数学的兴趣被挫伤,其后果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害怕,厌恶情绪,甚至产生“反正学不好,干脆不学了”的想法,这对教师以后的教学工作极为不利。因此初一教学进度要适当放慢。

如有理数的运算中学生能够记住运算法则却不能熟练正确运用等,针对初一学生兴趣和意志力特点,在每一个运算法则学完后都安排有练习课,使学生能够巩固做学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梯度,课堂上有意识地多安排一些练习的时间,精选一些中下学生“跳一跳,能摘得着”的例题,习题进行训练,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初中数学篇(3)

关键词:数学能力;数学味;学习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学习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一些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解释和应用。在目前的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乏一些优秀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探索,主动交流。但是也有一些课堂,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只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结论,让学生被动接受,从而使数学课失去了数学教育的功能,也就是说,数学课堂没有了“数学味”。实际上,要想使数学课堂具有数学味,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途径是有很多种的。

一、曲径通幽,寻找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策略

1.综合本班同学的学习层次,从生活中提炼数学

目前,生本理念已经渗透在大江南北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层次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有一些抽象的数学理念。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数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生活和数学融合在一起。如在湘教版初中数学生活中的“反比例函数”的课程讲解中,教师结合当前预防手足口病对教室进行“药熏消毒”的情况,让学生根据药物的燃烧阶段以及室内每立方米的含药量y(mg)与燃烧时间x(分钟)成正比;燃烧后,y与x成反比例,测得药物十分钟燃烧完,此时教室内每立方米空气含药量为8mg。据以上信息解答问题:求药物燃烧时以及药物燃烧后Y与X的函数关系式。这样,学生从生活中提炼了数学,更容易引发对问题的思考,使学生的思维由形象变为抽象,再由抽象回归到形象。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数学离不开生活,但是不同年龄的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数学的认知不一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规定了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亲历知识构建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升数学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中积极参与进来,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要能适应本班同学的不同教学层次,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在合作交流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训练。学生只有提升了创新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具有数学能力。

二、提升数学课堂的“数学味”,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在数学课的教学中,不要忽视了数学课堂的“数学味”

不可否认,有些教师过多地重视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把生活化的数学当成了“数学味”。实际上,“数学味”和“生活味”是不一样的。教师既要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验,又要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生活的研究更多地上升到对数学知识的研究,从数学的高度来把握数学知识。只有调整好“数学味”和“生活味”的关系,让“数学味”浓于“生活味”,才能使学生从生活中学到数学,既能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又能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去。

2.保证学生数学思考的时间,并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味”的思考

初中数学课标中指出:“数学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想完成这种亲历,教师就要在提出问题之后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将数学认知转化为数学模型的建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味”的思考。教师要能够有效调控课堂,要善于引导偏离教学方向的课堂交流。

3.制造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制造认知冲突,点燃学生的探究之火,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如在统计图解题新思路的探究中,教师可以通过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如在识别统计图中的信息中,教师可以出示扇形统计图,并让学生观察图形,回答图中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什么?从统计图中你还可以发现什么问题,你如何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数学解题方法进行解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应该很容易观察出不同的扇形所代表的意义的不同。但是对于第二个问题,不同学生的回答就不同了。对于其他同学的回答,听不明白的同学此时就会出现认知冲突,教师要善于在此时点燃探究之火,让学生能够急切地盼望教师或者其他学生能够将解题方法讲解一下。当学生说出自己对解题思路的见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哪种答案更正确。学生由此而产生认知冲突,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来证明。如果学生一时还是不能明确同学的解题方法,教师可以针对重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并利用同学之间的互动来完成探究冲突,让学生能够在争论中提升数学思维。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主探究的多了,亲历了数学知识的建构,从而更好地提升了数学能力。

总之,曲径通幽,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首先教师要进行有“数学味”的教学。教师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让数学课堂充满数学味道,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不管通过何种教学方法,都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本班同学的知识层次特点进行教学。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数学知识的建构,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娴珏.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初步尝试[J].现代教学,2011(9).

初中数学篇(4)

一、启发性教学方法

皮亚杰指出,教师、学生、教育影响构成了整个教学活动,三者都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但是教师要扮演好“主导者”的角色,学生才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因此,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从而找出解决数学问题的具体方法.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式教学.如,我国古代的孔子提出“不愤不启”的教学要求;苏格拉底提出“产婆术”教学原理,主要的方法就是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因此,启发性教学原则是在继承优秀教学遗产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在现代教育心理学和教学实践的具体经验上提出来的.

例如,在讲“数轴”时,教师可以运用“启发性”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利用PPT课件展示出悉尼、莫斯科、北京这三座城市某天同一时间的温度,并用温度计进行表示,从而引出“数轴”这一概念:规定了原点、单位长度和正方向的“直线”叫作“数轴”(这是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数轴的概念有了明确的了解.然后教师利用课本上的例题进行阐述.题目:如图,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什么数?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学生根据其概念推导出A=-3,B=3.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从而一起得出:A点到达原点的距离是3,B点到达原点的距离也是3,因此两者之间的距离是6.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势利导地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中的许多知识点都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因此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可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以基础知识为主导,从课本知识出发,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在实施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科学的原则.首先,课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教学活动才能生动活泼.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要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初中数学篇(5)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1]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教材结构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各种法则、公式、定理,也就不能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抓好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生活经验和智力发展等方面的限制,要接受教材中的所有概念是不容易的。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不注意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去分析事物的本质特征,只是照本宣科地提出概念的正确定义,缺乏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比喻,对某些概念讲解不够透彻,使得一些学生对概念常常是一知半解、模糊不清,也就无法对概念正确理解、记忆和应用。下面就如何做好数学概念的教学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概念

概念属于理性认识,它的形成依赖于感性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感性认识。教学过程中,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是提供丰富、正确的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在讲述新概念时,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有关具体实物入手,比较容易揭示概念的本质和特征。例如,在讲解“梯形”的概念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梯形的典型实例(如梯子、堤坝的横截面等),再画出梯形的标准图形,让学生获得梯形的感性知识。再如,讲“数轴”的概念时,教师可模仿秤杆上用点表示物体的重量。秤杆具有三个要素:①度量的起点;②度量的单位;③明确的增减方向。这样以实物启发人们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从而引出了数轴的概念。这种形象的讲述符合认识规律,学生容易理解,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比较深刻。

二、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

许多数学概念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讲清它们的来源,既会让学生感到不抽象,而且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一般说来,概念的形成过程包括:引入概念的必要性,对一些感性材料的认识、分析、抽象和概括,注重概念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把形成概念的生动过程变为简单的“条文加例题”,就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可以完整地、本质地、内在地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对理解概念具备思想基础,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例如,负数概念的建立,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下:①让学生总结小学学过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用自然数1,2,3…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就用自然数0表示;测量和计算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用像 , 等这样的分数。②观察两个温度计,零上3度,记作+3°,零下3度,记作-3°,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负数。③让学生说出所给问题的意义,让学生观察所给问题有何特征。④引导学生抽象概括正、负数的概念。

三、深入剖析,揭示概念的本质

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础,要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透彻清晰的理解,教师首先要深入剖析概念的实质,帮助学生弄清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就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明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如,掌握垂线的概念包括三个方面:①了解引进垂线的背景:两条相交直线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其余三个也是直角,这反映了概念的内涵。②知道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一个重要的特殊情形,这反映了概念的外延。③会利用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定义进行推理,知道定义具有判定和性质两方面的功能。另外,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加深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如,“一般地,式子(a≥0)叫做二次根式”这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式子(a≥0)是一个整体概念,其中a≥0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又如,讲授函数概念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函数概念,我们必须揭示其本质特征,进行逐层剖析:①“存在某个变化过程”――说明变量的存在性;②“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说明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③“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说明变量x的取值是有范围限制的,即允许值范围;④“y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说明有唯一确定的对应规律。由以上剖析可知,函数概念的本质是对应关系。

四、通过变式,突出比较,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巩固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心理学原理认为:概念一旦获得,如不及时巩固,就会被遗忘。[2]巩固概念,首先应在初步形成概念后,引导学生正确复述。这里绝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在复述过程中把握概念的重点、要点、本质特征,同时,应注重应用概念的变式练习。恰当运用变式,能使思维不受消极定势的束缚,实现思维方向的灵活转换,使思维呈发散状态。如“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概念教学中,可举出如“ 与 ”、“π与3.14159”、“ 与3.030030003…(每两个3之间一次多一个0)”等,通过这样的变式训练,能有效地排除外在形式的干扰,对“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理解更加深刻。最后,巩固时还要通过适当的正反例子比较,把所教概念同类似的、相关的概念比较,分清它们的异同点,并注意适用范围,小心隐含“陷阱”,帮助学生从中反省,以激起对知识更为深刻的正面思考,使获得的概念更加精确、稳定和易于迁移。

五、注重应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基础;反之,也只有通过解题,学生才能加深对概念的认识,才能更完整、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课本中直接运用概念解题的例子很多,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同时,对学生在理解方面易出错误的概念,要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通过练习、讲评,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

总之,数学概念教学对整个数学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应努力通过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巩固和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祖选.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探微[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6).

[2]黄惠娟.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J].教学研究,2005,(4).

初中数学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 作业批改 质量 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10

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为了使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学生不仅要在数学课堂上认真听讲,还要进行一定量的数学题目练习。尤其是对于初中生的数学学习,为了有效督促学生学习,布置一定的数学作业至关重要,数学作业不仅能够使知识点得到加固,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初中数学作业能否发挥其应有的功效,批改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批改数学作业,初中数学老师能够很快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学生哪些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哪些地方还存在知识盲区,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本文就初中数学作业批改展开论述。

一、初中数学作业批改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数学作业不具有代表性,增加了数学老师批改作业的负担。

与其他学科相比,初中学生几乎每天都要做数学作业,学生每天做数学作业,就意味着初中数学老师天天都要批改作业。布置数学作业成了数学老师每天的任务,因此,部分老师在布置数学作业前并没有对数学题目进行认真分析,导致在同一天学生可能要做两道相似的作业题。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而且也增加了老师批改作业的负担,对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没有太大帮助。老师大量的课余时间被批改作业所占据,既影响了老师备课,也不利于数学老师进行教学反思。

2.难以有效达到作业批改的预期目的。

老师批改作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而初中数学老师在实际批改作业的过程中,由于批改任务重,老师一般只能从整体上总结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很难做到对每一个学生出现的不同错误都一一进行纠正,其结果是部分学生在作业中即使出现了错误也难以得到有效指导,不利于学生知识盲区的填补。

3.难以通过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达到激励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

作业既能够加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能够对学生的课堂听讲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测。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顺利地将作业完成,增加学生的成功经历,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因此,广大初中数学老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作业的激励作用。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初中数学老师只看到了作业查漏补缺的作用,而没有意识到其激励作用,在批改数学作业的时候,一般只是标记对号或者错号,没有采取对学生有激励作用的措施,例如:对作业做的好的同学,可以在其作业本上写上鼓励性的语言,批上鼓励性的标记等。

二、如何有效加强初中数学作业批改的有效性

1.让学生做小老师,互相批改作业。

很多老师都认为:初中学生年纪还小,不具备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因此,不可能让学生交换着去批改他人的作业。实际上,学生做作业的过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去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如果老师给学生机会去批改其他同学的作业,更能够有效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激情,学生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真的把自己当成小老师,学生的数学主人翁意识得到加强,同时,批改作业也能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老师可以组织一个班的学生相互批改作业,可以是同桌之间互改,也可以是不同的小组之间进行互改。学生之间互改作业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激情,培养了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互改作业过程中要注意两个“度”,其一是不能过度频繁,学生在互相批改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学到很多知识,但是,毕竟学生的认识还是有限的,并且学生互相批改作业使作业分散化,不利于通过作业的批改找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老师也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把握,因此,要把握好学生批改作业的频繁度。第二个度指的是难度,广大初中数学老师在组织学生互相批改作业的时候,应该注意作业的难度,难度过大的作业应该由老师亲自批改,否则会给学生的批改活动带来压力,挫伤学生批改的积极性。

2.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初中数学的理论知识是有限的,但是根据理论知识可以设计无数道数学题,因此,老师在布置数学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题目的有效性。只有有效的数学题目,才能提高数学老师批改作业的有效性。通过批改作业,对典型题目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进行认真归纳与总结,对症下药,能够有效弥补学生的不足之处,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素质。

3.对学生进行正确评价,激励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

老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态度与情感的投入,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要关注学生是否取得进步。数学成绩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学生不断地努力。数学作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但是,数学作业并不能反映所有的问题,因此,数学老师不能够以学生的作业情况作为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唯一标准。

初中数学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方法

一、明确数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再次,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还可以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锻炼学习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的‘磨刀石’。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第三,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第四,评价表扬,鼓励发展;第五,建立学习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第六,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如搞好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建设。

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

(1)创设情境,活跃思维

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因此,创设一个学生学习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好奇的心理,促使学生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尽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比如讲初二几何“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时,向同学们亮出1根1米长的竹竿问:“同学们,能在不用刻度的情况下,迅速将这根竹竿五等分吗?”这样一来,创设了探究问题的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之中,对问题进行实践性的探究活动。这节课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知识。比如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出示松树、衣服、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具有的性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的两侧正好能够重合……”。学生自己得出了“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之后,可以让学生两两提问生活中的(比如数字、字母、汉字、人体、教师中的物体等)“轴对称图形”。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直觉、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