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优化设计

初中优化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1 09:22:21

初中优化设计

初中优化设计篇(1)

一、初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的指导理念

理念一:初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是生生之间的学习过程,是生本之间的熟悉过程,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过程。

理念二:初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在探究中实现问题的碰撞,在讨论中达到问题的解决,在实验中见证解决的途径,在交流中形成问题的共识,在体验中成就能力的提升。

理念三:初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能够实现师生间知识的有效传递,能够成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展示平台,能够成为学生提升能力展示自我的重要舞台。

二、初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原则一:因材施教。初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面对不同学生,要根据相同的教学内容,布置不同标准,不同容量,不同层次的作业。指导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与此相配套的措施是对作业的评价也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原则二:培养兴趣。初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只有在充满创意,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前提下才能让学生心向往之。当然新颖的形式还要和充实的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原则三:学以致用。初中化学优化作业设计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目的。

三、初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基本要素

第一,梯度原则。初中化学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难易不同,有的只需要学生了解梗概,有的需要学生牢记,有的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会灵活运用,有的需要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有的需要学生既要动手更要动脑、动手转化为实验论文。因此,教师在作业优化设计时要坚持梯度原则,根据每节课所授内容,因材施教,设计作业,让学生逐步推进,步步为营,逐渐掌握所学知识。

第二,难易适中。不仅仅是初中化学作业设计要求难以适中,其实任何学科作业都应该坚持这个原则。作业如果偏难,学生就会感到无从下手,看到题目望而生畏,结果自然是一塌糊涂不堪入目。作业如果偏易,学生又会滋生骄傲情绪,毛毛糙糙落不到实处,同样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学习和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化学作业优化设计时要在坚持培养兴趣的前提下让学生学以致用,每一次作业既要有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要兼顾对基础知识拓展。如此,方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第三,体现多样。初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可以寻求突破。在内容上,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做家庭小实验,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所授撰写小论文,可以让学生结合新知做调查报告。在形式上,可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可以寻求家长帮助,可以到社区到野外。总之,初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一旦凸显出多样性,注重让学生多参与,多实践,就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第四,注重反思。初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要体现出反思性,反思能够让处于迷惘中的学子豁然开朗,反思能够让身处不解中的学子柳暗花明,反思能够让感到疑惑的孩子顿悟明理。反思性的作业主要包括单元或章节授课结束后的回顾与总结,考试后试卷的改错与分析。作为一个学习模块,每一个单元或章节的授课结束后,我们一定要让学生通过梳理和归纳完成本单元或本章节的知识图例,让学生在反思性的作业中实现知识的有序有效的吸收和归纳。考试后试卷的改错和分析更是有助于学生完成一个阶段的知识梳理,作业化学老师,我们一定要重视反思性作业的优化设计。

第五,检查评价。初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的效果如何,还要看坚持评价。在遵循优化作业设计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检查批阅方式和评价方式。可以小组内学生相互检查教师后批阅评价,可以采用学生互相批阅的方式,还可以随机抽样批阅,还可以给出答案让学生自己批阅。方法因人而异,但效果却各有不同。只要我们运用得当,一定会达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初中优化设计篇(2)

关键词:课堂设计;优化备课;策略

一、优化备课和课堂教学环节设计

教师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的几十分钟里,从课前的备课到课后的练习、作业等设计都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在新课标的理念下转变化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优化教学设计有着重要意义。在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力求化学课堂多环节、多形式,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有机化合物的初步知识――甲烷”这一章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前几分钟让学生在预习的前提下说出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然后向学生介绍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并以实验的形式展示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最后的时间里,以课堂测验的形式,可以是判断、选择或思考题,让学生抢答或讨论,加强对本节内容的记忆和运用。

二、优化化学实验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对学生持续性的学习化学兴趣进行培养,以此调动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化学属于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其学习基础就是实验。因此在课堂上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的有趣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一些基本教学实验环节,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安排实验课,老师要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和安全事项,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并做好各自的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例如,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魔棒电灯”实验,在干净的玻璃片上放上适量高锰酸钾晶体,用滴管吸取少量浓硫酸,滴2~3滴在高锰酸钾上,然后用玻璃棒蘸取适量混合物接近酒精灯灯芯,在没有明火的情况下酒精灯马上就被点燃了。也可以安排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体验,但要注意浓硫酸属于危险品。

三、优化化学问题设计,鼓励学生探究

对化学教学来说,在上课前或课堂上通过设置一些关键的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在相互探讨后,师生间进行分析辩论,加强对这些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在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时,问学生钠能否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在学生经过讨论后,有的认为可以,有的认为不可以。这时,教师在讲台上向学生演示这一实验过程,结果并没有铜析出,反而产生了蓝色的沉淀和气体,学生马上产生了好奇心理,相互讨论其原理,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

初中优化设计篇(3)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情研究;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目前,我们要想拥有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依靠优化的教学设计。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的理论占据着主要地位。就传统的教学观念而言,教师在完成教学设计的时候,常犯的毛病是只注重教材,而忽略学生,他们并不能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就谈不上是否很好地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教学设计了。但是,就现代教学理论而言,我们的重要思想是“教是学习的外部条件,是为学服务的”。为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务必要以学生主体为核心。

1.分析领悟课标与目标,确定学生应学什么

就课程目标而言,它的本质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它作为我们教学的使命,要求我们做到为实现课程目标而教学。假如我们把“课标”当作是对教学的宏观调控,是总体性的描述;那么“目标”就是对教学的微观把握,是被细化了的任务。我们在全面、透彻的研究和分析了教学目标中所蕴含的学习结果性质、类型等的前提下,就能够掌握学生在这个课题中应该学习的是什么了。就化学中出现的“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该问题而言,首先要初步认识中和反应的特点和实质、pH的变化范围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然后在中和反应探究、溶液pH值测定的基础上,了解如何判断是否进行化学反应和用pH值表示溶液酸碱度,最后由中和反应的应用跟pH表示酸碱度的学习,能够让我们认识到学习的进程由浅入深的。

2.分析研究起点状态,判断学生能学什么

在此,我们必须要清楚,并不是说只要依照课标、教材和学生学习化学的一般规律来设计教学目标就是完美的、全面的,因为这样的计划并不一定会适合所有的学生,要知道,要求学习的内容跟学生是否能够学到的内容是并不一致的。在学生的起点状态不同的前提下,我们不仅仅要确定学生应该学什么,还要全面分析学生的“学情”,即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动机状态等。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起点状态分析。总的来说,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真实学情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注意到学生的差异,也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有所发展。

3.分析查找知识空缺,诊断学生需学什么

就维果斯基的观点来看,教学内容要根据“最近发展区”和“现实发展区”之间的一段空间来设定。该空间指的就是教学目标和起点状态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知识空缺”。而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是寻找一定的措施来指引学生弥补这个空缺,目前该空缺主要包括知识类型的空缺和知识掌握程度的缺失两个方面。

4.分析创新教学模式,谋划学生该怎么学

只有在认真、全面的思考了学生该怎样学习的基础上,才能使得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新的课改提倡的是围绕科学探究的多样化的学习方法,通过亲自探究,可以让学生的已有知识跟新的情境相互作用及链接起来,特别是就化学来说,它的基础、重点是实验,这就更需要重视跟强化探究活动。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时,笔者先拿出一瓶气体来引起学生的好奇,猜想这是何种气体,然后提出问题,这个气体该如何验证?最后,提出问题,实验室该怎样制取该气体?如此,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发展。

5.分析预测发展动态,揣摩学生会想什么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这里表现的虽然是一样的课堂,但是带来的却是学生不一样的思维。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精心预设、充分预测学生的发展动态,以便能够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能够给课堂教学带来更为灵活的教学机智,最终让课堂变得更生动、精彩。我们经常会说:“家家有个宝,谁家的孩子谁知道”。这对于教师也是一样的,在经过一定的教学磨合之后,教师就能够基本掌握班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这将有利于老师进行课前预测。当然,课前预测跟课堂生成是很难达成一致的,这主要是由于课堂具有灵动性及多元性。它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及时抓住每个重要的瞬间,并随时更改教学进程,以便使课堂教学得到最高的效率。

6.结论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知识水平,心理素质,思维特点和学习爱好等因素的前提下,时刻以学生为核心,来进行教学设计。另外,优化的教学设计是诞生在“课标、目标、教材、学生”等要素的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高效课堂教学更是必须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才能完成的一个复合系统。目前,正处于教育转型的阶段,我们作为教师必须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并且要坚持在教学过程中持续、深入地研究下去,以期最终能够达到使中学化学教学迈向一个新台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俊明.冲破传统模式束缚,积极创新教学模式[J].化学教学,2011,(5):42―51.

[2] 范日清.谈初中化学学案的“编”与“用”[J].化学教学,2011,(5):39-41.

初中优化设计篇(4)

关键词 优化;思品;学案设计

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代替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新课改理念。作为一名一线的思品教师,要真正的理解改革,并很好的把改革践行到教学当中,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新的课改理念,并不断的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小结,从而指导自己的教学。笔者认为,学案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下面就课改中有关如何优化学案设计的一些想法,总结出来与同行们一起探讨。

一、精心设计,初次优化学案

(一)学案设计以学生为出发点

许多教师由于对导学案缺乏科学认识,依然是目中无人的设计,不能有效的运用问题预设达成教学目标,主要表现为:设计的问题目的性不强、有效性不高、水平偏低、随意性大,脱离学生实际、教师设问多,学生主动提问少等。教学设计问题首先要尊重学生主体,进行学情分析。教师备学生,除了了解学生目前原本的学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还要知晓学生的兴趣爱好;既要了解学生的共性习惯,又要知道目前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所以,教师要胸中有书,心中有人。

如在一次学校开展的思品研讨课上,老师先让学生用十分钟时间来完成学案导读,学生仅用三四分钟就完事大吉、无所事事,后面的师生互动环节更是“和谐”:学生手捧教材,读得有声有色,学生很“用心”,教师很“满意”,但是待到对学生进行达标检测时,效率低下,准确性等无从谈起。究其原因,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不明,问题没有梯度,挑战性不强;学生仅局限于从教材中找答案,不能进行积极思维,自学压力不够。笔者认为学案导学中的问题设计除了围绕教学目标选择针对性强、有适当难度的题目来激活学生思维外,教学问题设计要分层次,优差兼顾,由浅及深,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同时要兼顾知识型问题和理解、应用型问题的设计。

(二)学案设计要突破教学关节点

教学关节点是课堂效果的高潮,教师最初设计学案问题时,就要全面考虑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并设有相应的解决预案。一次外出听课时,有一位老师在教学九年级“生活在法治的国家中”这一课时是这样设计学案的:通过“网吧恶意纵火案”引入新课,引发学生对守法重要性的思考,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对于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教师利用漫画(用自来水做假酒等)和知识链接(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发生),让学生明辨是非: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并说出原因,此举意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维护法律尊严。在教学难点设计上,教师教育学生吾日三省吾身,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哪些坚决不可为?小组讨论、点评“面对欺诈,你该怎么办”;设计案例分析:《见义勇为女学生以智取胜恶歹徒》的启示。最后,借助知识链接,学以致用,将知识点固化,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守法意识。因为教师巧妙地设计问题,凸现学生主体,突破学生学习重难点,所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案设计要多创设问题留白

要实现高效课堂,学案设计要求教师预设问题时要注意留白,教师切记不能自问自答,所谓问题留白,就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在预设学案时要考虑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知识点后,写出困惑,或提示学生根据预习的知识点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写下来。

如在设计八年级“做诚信的人”这一课的导学案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诚信的守则和诚信智慧的理解,我安排了一个案例:十七岁的学生吴绵之在回家路上无意撞坏奔驰车的观后镜,但车主不在,由于吴同学赶着上课,只好留下联系字条欲做赔偿,或许似曾相识的故事让学生们感慨良多。我随即要求学生根据对前面知识的理解,对案例进行分析,自发提问并写在学案上,以便课堂供全班同学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吴绵之的做法体现了诚信中的哪条原则?如果你遭遇类似事件,你该怎么做?也有人说吴绵之很傻,你如何看待?为什么?……后来,在课上,学生对自己同学提出的问题很感兴趣,讨论很激烈,很快就一一解答。由此发现,由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不仅深化了文本,更重要的是能唤醒、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的质疑能力。

二、集体智慧,二次优化学案

“众人拾柴火焰高。”优化学案设计还应该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力量。要让集体备课真正地发挥它的最大优势,首先需要教师们统一思想,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资源共享的意识。集体备课既要有重点发言人,也要有大家的集思广益。开学初备课组长就要制定计划,把教材分块落实给备课组成员,每个人承担一部分。首先初备阶段,教师要通读文本,根据课标预设学案,写出反思和困惑。其次在集体备课中,作为中心发言人向全组成员展示自己的学案,介绍教学思路、重难点的处理、教法和学法等。教研组一起制定:单元学习目标、单元教学课时、教学重点难点,课堂上实现目标的步骤、方法,课下布置哪些作业来强化文本,最好有课堂预案。最后根据讨论进行修改和完善,由初备老师进行复备、定稿。切记:学案设计要体现集体智慧,有制度监督,不能搞一言堂、留一手。

三、反思感悟,再次优化学案

“下课”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反思,新思考的开始,教师要在这样的反思、调整,再反思、再调整中不断完善学案教案,为下一轮上课储备资源。所以教师要学会写教学反思,写教学反思可以和课前预设比对,发现哪些问题是学生乐于接收的,哪些问题学生不易接受,原因何在?是问题设计得不够成熟还是课堂某个环节没有把握好……如此一来,预设——反思——再预设——在反思,当反思备课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时,那么教师的教育智慧会不断增长,会设计出越来越多的符合课改要求的学案教案,几轮下来,一套优秀的、适合本人教风的学案就会应运而生。

改变师生关系,优化学案设计,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达到新的发展水平,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2]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3.3、2011.10、2010.12

初中优化设计篇(5)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优化设计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化的语言,是初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科目,但是由于文化背景、兴趣爱好、语言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初中生的英语学习比较吃力,这就需要通过运用有效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有效地复习巩固知识,提升学习英语的能力和积极性。

一、形式多样,调动学生积极性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要进行平等的对话。初中学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进行作业的布置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作业的设计,改变单一枯燥的作业形式,创设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同时,形式多样的作业形式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英语学习的基础是单词的积累,抄写单词是初中英语必不可少的课后作业,但是,要避免只有抄单词一项作业形式。初中英语的学习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师生要通过默契的配合,开创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如,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堂内容改变成相关的情景剧,然后到课堂上进行演出,除表演的同学外其他同学作为本次演出的评委,尽量用英语来对演出的同学进行点评,通过这样的实际表演,使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也使得同学之间的感情更加密切,能够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二、阅读积累,开阔学生视野

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需要学生加强英语的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学习英语阅读的方法,然后在课后的作业中进行运用,在进行英语知识积累的同时,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就目前的考试题来看,初中英语考题中的阅读部分非常灵活,涉及很多的课外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逐渐积累。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的设计时,不能只是注重学生课内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让学生通过阅读逐步认识并了解海外的文化背景以及英语的特色,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逐步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课外文化知识,促进学生英语成绩的提升。

三、自主选择,提升作业效果

在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时,教师要适当地给予学生选择作业的自主性,让学生适当地进行作业的设计,在师生平等的交流和互动中,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存在的困惑,同时能够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真正态度,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学生学习英语,也能够让学生了解老师布置作业的意图,在相互理解和沟通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作业,自主地进行作业的设计,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升课后作业的有效性。通过让学生适当地选择课后作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英语的教学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课后作业的效果。

四、层次分明,提升教学效果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基础都不同,因此,学生的英语成绩也是千差万别。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的设计时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后作业,最大限度地提升英语教学的效果。如,在同样进行阅读教学时,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后将文中的生单词查出来,写在作业本上,并能够熟练地掌握其相关的用法。对于成绩中上的学生,要求学生能将文章简单地翻译通顺。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则要求学生不仅要将文中的意思理顺,而且要对文章进行段落的概括,把握文章的主旨,并试着对文章进行精读分析。这样层次分明的作业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能够很好地完成,既不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会让学生找不准自己的学习定位。层次清晰的作业设计让学生能够获得不断提升的动力,在扎实的基础知识的训练中,逐渐提升英语学习的成绩和能力,进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英语教学的效果。

总之,初中英语教师要优化课后作业的设计,使课后作业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同时能够培养学生持久的英语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作业的层次性和数量,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温紫纶.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J].英语教师,2011(9):6-10.

[2]温紫纶.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布置改进策略[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1(6):40-47.

初中优化设计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优化

作业布置是调控教学过程、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有效的作业设计,可以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帮助学生提升思维的训练,增强学习过程的体验。同时,作业也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情感积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由此可见,作业布置这一环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多么的举足轻重。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初中语文教学各方面提出了诸多要求,其中包括语文作业的设计,要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以确保落实素质教育,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等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那么,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作业设计之方面如何去优化落实呢?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认识传统作业设计的弊端

过去,教师比较根深蒂固的思想是要重视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认为作业就是让学生去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无需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等等方面。因此,作业布置太多地停留在传统形式上,这样就产生了很多的弊端。

首先,作业机械重复、形式单一。这类作业主要体现在抄抄写写,数量大,大大占据了学生的课外时间,束缚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这样的作业也使得学生疲于应付,普遍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多么的索然无味,从而失去兴趣,形成恶性循环。

其次,作业缺乏层次、随意性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水平的不同,一般是“统一作业”“信手拈来”,如此,学生有的“吃不饱”,有的却怎么也“吃不了”。同时,教师的随意性也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作业评价不够科学。对于学生的作业评价,很多教师只是停留在“对不对”的层面上,评价不应该只关注结果,还应该引导去享受作业的过程。只用“对不对”来评价学生作业完成不够科学,不足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作业兴趣。

因此,传统的作业设计缺乏生命的活力,学生不能从中感受到作业的乐趣、自主实践的收获和快乐,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够为优化作业设计寻找合适的契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探寻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

策略一:加强课内外整合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阅读这一途径,引导学生从课内读到课外,不断拓展阅读内容,在广泛的阅读中获得丰富的信息。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应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去不断提炼信息,获得视野的拓展。如学习《新闻两篇》后,适时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新闻和社会热点话题,并尝试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一些观点,长期下去,就能不断激发学生对社会、对生活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写起作文来也就不是表达一般的喜怒哀乐了。

策略二:注重学科间整合

语文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甚密。因此,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能够有意识地淡化学科间的界限,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通过知识的相互融合,来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如在学习宋词时,可以教给学生一定的旋律,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宋词的魅力;布置学生写观察日记时,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将物理小实验、旅游地理等结合起来,这样写起来才会情趣盎然。

策略三:作业内容生活化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开放教材,引导学生走近大自然,感受五彩缤纷的生活,在生活中去学语文,用语文。如三八妇女节到了,引导学生给妈妈用自己的方式送上自己的祝福,不少学生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恩。

三、把握优化作业设计的原则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如何去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呢?笔者认为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方向性。设计作业时,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此次作业设计的导向功能是什么?总体来说,不能脱离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要求,既要重视对课本知识、技能的,也要侧重于过程与方法的引导,侧重于学生良好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层次性。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基础都会不同,他们的学习能力便会存在差异。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差异,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每一个学生在作业过程中都能收获成功和快乐。

3.趣味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在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中,注重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自主热情地参与到作业活动中来。

4.多样性。语文作业应该要体现多样性设计,从口头表达、自主探究到动手实践等,激发学生思辩,培养学生想象,促进学生在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初中优化设计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问题 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079-01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是思维发展的动力。关于优化初中数学教学问题设计的方法,笔者认为首先要从如何优化教学问题设计方面开始入手分析。本文通过对以下方法的论述,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设计“悬念型”的问题

悬念的引入,可以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不断的进行持续、强烈的运转,这是一种学习的心理机制,也就是说学生感到困惑但是又要解决的心理状态。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设计“悬念型”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说,在学习“三角形的中位线”这节课时,老师让学生们拿出一张白纸,然后在纸上画出任意的不规则的四边形,然后问学生们如果把各边的中点依次连接起来会出现什么样的图形。当学生看看到不管什么样的不规则四边形按照上面的方法折出来的效果都是平行四边形的时候,肯定会非常的惊奇和兴奋,肯定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老师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出“三角形的中位线”这个课题。

2.设计“实验型”的问题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只有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们主动的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不仅可以刺激大脑进行主动思维,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们掌握和理解知识,让学生们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巨大快乐和满足感。所以说,在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老师要努力的为学生们呈现知识、定理发现的实际过程,让学生们通过实际参加发现的过程,从而达到思维的具体和深化,从形象的感性认知转化成抽象的逻辑思维。让学生明白“所以然”,更要明白“之所以然”。

比如说,在学习“等腰的性质”这一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①要求学生们任意画一个ABC,再画出过点a的高线、中线和角平分线,并且相互看一下前后左右的学生们所画的三条线段的情况和位置。②再画一个ABC,令AB=BC,在观察一下这三条线段的情况和位置。③在第二步骤的三角形中,让学生们做腰上的高线、中线和角平分线,在比较一下上述三条线的位置。④通过这样的实验,让学生们自己总结观察到的现象。这时候很多学生说出这样的现象:等腰三角形,地边上的中线、高线和定焦的角平分线是互相重合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们在实验、类比、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将实验的现象概括化、抽象化。这时候老师又可以进行“为什么在等腰中,这三条线段会重合”的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学生们主动的去猜想和探究。

3.设计“游戏型”的问题

初中数学的抽象性和枯燥型很容易让学生们感到厌倦和失去信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结合现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挖掘数学的趣味性。“游戏型”的问题的设计,可以使学生们感到数学的奥秘,并且提高了数学的课堂有效性。

比如说,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让学生们玩“猜数”的游戏:①每个学生心里想好一个数字。②把心中的这个数字×5+10。③把所得的结果÷5。④把上一步的出来的商+(心里想的数字+8)⑤然后老师随便让一个学生说出所得的结果,这时老师就可以立刻猜出这个学生心里想的数字。老师连续猜出好几个学生心中想的数字,学生们肯定会对这一现象感到比较惊奇,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到底是什么。这时候老师就可以自然的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讲解”。学生们看到之后会恍然大悟,而且会更深的了解未知数“x”的用法。通过这样的数学小游戏问题的设计,可以瞬间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

4.设计“应用型”的问题

数学知识归根结底是来源于生活,最终也是要服务于生活的现实生活正是数学知识的根本源泉。所以说,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老师必须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们深深的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是非常有用的。为了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老师要更加努力的钻研教材,更加灵活的运用教材。从日常生活中提炼数学现象,更好的为数学课堂服务。

比如说,在学习“中位数和众数”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将就可以结合教材的知识给学生们讲个例子:小李是个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看到有家公司招聘员工:因公司发展需要,现象社会招聘一名员工,公司员工的月平均工资为2000元,有意者详细面谈。经过面试之后两者签订了一年的劳动合同,第一个月的工资发下来了,小李只发了900块钱。吃惊之余又打听了周围同事的工资,没有一个人能拿到2000块钱的工资。于是小李就将该公司搞上了法庭,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小李能不能胜诉。通过这个故事自然而然的引出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