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体育教学任务

初中体育教学任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1 16:56:01

初中体育教学任务

初中体育教学任务篇(1)

关键词 初中;体育;任务驱动;篮球

初中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学生的意志、健全学生人格的重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初中体育严重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一味应付老师的现象,甚至一些学生每到体育课时,就借故溜掉。因此,要提高初中体育的教学效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跟新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重视构建以问题探讨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笔者根据任务驱动法的理论特点,结合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情况,发现了任务驱动法很好的解决了学生在学习集体性项目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任务驱动法充分利用了集体性项目竞争性的的特点,弘扬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激发了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激情与竞争意识。

一、任务驱动法的教学理论与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来源于瑞士学者让・皮亚杰(J.Piaget)的建构主义中的抛锚式教学。抛锚式教学认为,在教学中应该设立真实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使得教学建立在具有强烈感染力的真实问题与事件上。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任务驱动法一般设立创设情境、明确问题、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效果评价这几个环节。它重视在真实情境中,让学生面对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资料信息,促进学生通过自学和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并进行自我评价和知识评价。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反应了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了这一教学理念。任务驱动法不仅强调在知识的习得中以学生为中心,更重视学生主动加工信息,构建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摆脱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的身份,化身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帮助者。因此,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在建构主义的引领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法很适合体育集体性项目的训练特点,相比于其他学科,体育学科在应用任务驱动法时具有鲜明的优越性。因为体育学科不仅具有真实的教学情境,学生们真实的面临着教学中的挑战,而且体育学科的操作性很强,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必然掌握了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二、任务驱动法在篮球中的应用

篮球运动因具有趣味性、竞争性、对抗性等特点,受到了学生的喜爱。但是在篮球课上教师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内容过多,学生们对五花八门的技术动作、基础战术、全队战术一脸迷茫。在篮球训练中,教师又过分重视了对技术动作的练习。学生们在这些理论与技术训练中受到挫败,丧失了对篮球的兴趣。任务驱动模式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这一情况,它让学生切身领会到篮球运动中的精髓,让学生尽享篮球的精彩。

教师应该提前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做好课堂设计。在教学中,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从第一周到第九周,重在学习基础技术与竞赛规则,后几周以循环比赛为主,每次课中结合学生的比赛情况,进行20分钟左右的技术讲解。在每次课前,向小组下发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摸索探索,在课结束前,进行小组经验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篮球技巧,教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补充与完善。

此模式使学生摆脱了枯燥无味的基础理论学习,使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技巧,并吸取了他人的经验,做到对技巧的灵活运用。此外,小组合作调动了学生了学习热情并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力,他们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并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竞争意识及团队精神。

三、任务驱动法在集体性项目中的优势

任务驱动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学生们通过运动训练掌握了动作要领,而不是老师的反复讲解中,这样学生真正掌握了动作要领,还增加了成就感。其次,在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是根据成绩评定的,初中生又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因此他们为了在比赛中表现优异,增加了课外练习的积极性。

任务驱动法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了同学间的感情,使他们学会了团队合作。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的传授为中心,学生之间的联系不够充分。现在的小组训练与小组对抗比赛促使学生同心协力探讨分析团队中存在的问题,相互配合、相互鼓励,不断改进,提高团队竞争力。

结语:任务驱动模式使得体育课堂充实而精彩,学生们喜欢上了体育课,教师们也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得初中体育课堂焕发出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冯志明.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实现路径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5).

初中体育教学任务篇(2)

关键词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初等教育 项目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8.018

Principles and Approach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urriculum of Primary Education

LIANG Qianqian

(Xinjia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13)

Abstract Vocational primary education specialty to train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with teaching ability as the goal, stressed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capacity building in primary vocational courses should follow the structure of outstanding professional ability, reflecting the real task and the principle of project course as the carrier. In Job Task analysis for the way the field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nd the tasks to be divided, to buil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rimary education in line with professional feature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professional core curriculum.

Key words job task;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primary education; project course

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是目前我国地方基础教育小学阶段师资的重要来源之一。提高高职初等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质量,除了要求其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储备外,不可忽视其实践操作水平和职业能力的提升。通过工作任务分析,能够紧紧围绕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三个层面,实现学生的学做合一,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1 构建高职初等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原则

1.1 突出小学教师职业能力结构

由于以分科课程为主流的课程设置和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影响,目前师范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理论知识讲解类型的课程居多,实践课程也基本按照理论知识的结构组织学生进行联系,导致学生实践操作层面的锻炼与培养存在欠缺。教师属于特殊的专业技能岗位,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够胜任小学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毕业生将直接步入基础教育阶段,其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我国教育水平。因此,初等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在专业核心课程中体现毕业生作为小学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突出职业能力结构。通常来说,小学教师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执教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以及不断更新和获取知识的能力等,这些方面共同构成学生应然的职业能力结构,初等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应以此结构为主要框架进行构建,而非理论知识架构;相应的,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表述也应由从前的“理解……”“识记……”“掌握……”转变为“能够……”,即强调学生通过课程获得的能力提升。值得强调的是,这里的转变并非否定课程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而是将知识取向转变为能力取向,将课程组织的架构由知识结构转变为能力结构。

1.2 体现小学教育的真实工作任务

高职院校开设初等教育专业,在定位上强调其技能性,突出其实践性,其课程设置应当凸显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特点,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技能操作训练,使学生在走上实习岗位前,能够具备基本的教学岗位操作技能。因此,专业课程应体现小学教育中的基本工作任务,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就能获得执行工作任务的机会,真正实现学做合一。

小学教育中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如果不经过实践操作,学生基本无法掌握。以小学语文课程为例,该课程目标在于使毕业生能够面向小学生进行语文课的教学,如果学生在该门课程中只学习小学语文中的字、词、句、段、篇及相关知识,而不通过实践,则无法将从课堂中学到的教学技能和技巧内化,真正在讲台上时就可能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因此,在课程中必须体现小学教育中基本的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去学、去练,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

1.3 以项目课程为载体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①是按照具体项目和“教、学、做”一体化构建的,由学生接受任务、独立完成任务进行成果展示和学结评价等环节组成的完整的工作过程。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强调,职业教育要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训课程;推动教学流程改革,依据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教学空间和课程模块;推动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由此,项目课程体系的构建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拥有不容小觑的意义。在项目课程中,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生涯和社会需求为背景,围绕着经过精心选择的典型活动和工作任务,将实际工作岗位中的真实业务流程在教学现场再现,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项目中工作任务的实际操作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小学一线教师的工作任务内容较为庞杂,采用项目课程能够将纷繁复杂的内容统合在典型活动中,从而使工作任务在课程中的体现能够落到实处。

2 通过工作任务分析构建初等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2.1 通过工作任务分析开发适合高职教育的核心课程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的内容包含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能力三个层面。明确的岗位定位是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的前提;工作任务是岗位职业活动的内容;职业能力是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依据。工作任务分析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手段,是对某一岗位或岗位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目的是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③在课程开发时,必须立足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根据工作任务体系结构确定课程体系结构、划分课程门类、排列课程顺序,以实现课程体系结构从学科结构向工作结构的转变。④经过工作任务分析得出的结果,可以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即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的具有生成力的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形成有机的、内在的联系,旨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以新疆职业大学初等教育专业为例,学校聘请本市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岗位和任教不同课程的12名小学一线教师作为行业企业专家参加专家座谈,划分小学教育中的9个主要工作领域,进一步分析出小学教师岗位的工作任务以及每项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并根据划分出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内容进行整合,即通过工作任务分析这一途径,实现了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的解构过程,同时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围绕能够凸显职业能力的典型活动设计项目,通过任务教学模式设计,开发出适合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与特色课程,从而实现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革新。

2.2 基于工作任务分析结果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2.2.1 确定初等教育专业对应的工作领域、任务和职业能力

基于专家座谈所提供的内容,小学一线教师的工作主要可划分为9个领域,即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与建设、品德与心理教育、教学评价设计与分析、学生事件处理、家校联系、教学研究以及团体活动设计与组织。9大领域中包含对应的工作任务。

以教学设计领域为例,其中包含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组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教学仪器设备的选用、课件制作、教具开发和作业设计11项工作任务。

根据教学设计领域对应的11项工作任务,结合地域特点和目前小学教育的现实需求,进一步确定各任务所对应的职业能力,如表1所示。

2.2.2 根据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设计初等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首先,确定专业课程设置,编制专业教学标准。基于确定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9个领域经过整合后被规划为我校初等教育专业的8门核心课程,即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与建设、品德与心理教育、教学评价设计与分析、教学研究以及团体活动设计与组织。课程的设置建立在任务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职业能力对课程进行划分,打破了过去的课程按照知识分类方式进行设置的制约,避免这种学科课程为职业教育带来的弊端。随后编写完整的专业教学标准,对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编排等进行详细说明。

其次,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确定课程内容。在确定了专业课程设置后,结下了即编制课程标准,在其中确定编制课程的思路,根据工作任务分析的结果,突出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围绕此中心编制课程。每门课程在内容的确定时摒弃过去按照学科知识结构组织的方式,根据对应的工作任务选择典型活动作为课程项目的参照点,确定能够体现学生职业知识、技能和素养的课程内容。

再次,设计和编制项目教学方案。项目教学方案是将课程编制的思路切实落实的关键步骤,通过精心设计的项目教学,能够在课堂中凸显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的学做合一。项目教学方案的设计围绕职业能力进行,依据任务分析结果和课程标准确定方案中的知识及开发相关教学资源,最终形成完善的项目教学方案。

注释

① 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9.

② 刘宝.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10(22).

初中体育教学任务篇(3)

关键词:教学学术;大学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教学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12)02-0076-07

一、研究的意义

(一)提高普通高校教学质量的客观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阶段走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对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类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不断暴露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本科教学质量的下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以致把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写进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2007年国家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党中央与国务院把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到国家的战略层次,彰显了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也表明了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大学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及服务工作时,经由独立、合作、正式及非正式等进修、研究活动,引导自我反省与理解,增进教学、研究及服务等专业知识与精神,主要目的在于促进自我实现,提升学校学术文化,达成教育目标,从而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整体的、持续的、终身的过程,大学初任教师处于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起始阶段,对教师专业发展起着奠基作用。大学初任教师由一个学习者转变为一个教育者,初任教师如可适应角色转变的需求,尽快进入大学教师角色,站住“讲台”、甚至站好“讲台”,成为初任教师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从教学学术的角度研究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正是为了促进初任教师扮演好教育者角色,促进教师教学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智慧等,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为教师专业持续发展和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有利于促进大学初任教师教学专业发展

教学学术思想由时任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厄内斯特·博耶于1990年出版的《学术水平的反思——大学教授的工作重点》一书所提出,博耶认为学术应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即发现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这四种学术并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促进的,教学学术就是研究如何更加有效地传播知识、创造知识,使学生更加容易有效地学习与接受知识。教学的学术性意味着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也创造知识和扩展知识;教师的教学既在培养学生,又在造就学者,不仅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也要推动教学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具体地讲,教学学术就是基于教学实践的各种现象与问题,并对其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探究,通过对教学时间过程与结果等进行评价、交流、反思等方式来改进或改善教学,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对教师产生积极作用。教学是大学初任教师最基本的工作之一,教学专业发展是大学初任教师的根本与核心所在。教学学术就是促进大学初任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最重要途径之一。根据博耶的教学学术理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就在于“教学专业”的发展,而“教学专业”发展的关键则在于牢固树立“教学学术”的观念,认真处理好“教学学术”与专业科研以及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自觉加强关于大学教学本身的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学术水平。作为大学初任教师,虽然可能处于不同的研究领域,但是在关注与研究教学本身、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同样的使命,因而大学初任教师应该也必须关注与研究教学自身,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学术水平,不断促进自身教学专业发展。对于大学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来说,教学学术具有不可动摇的基础性地位。

(三)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体系

教学从高等教育创立以来一直就是高校的最基本职能,虽然高等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增加了科学研究与服务的职能。作为大学初任教师上好课就显得格外重要,它是初任教师获取学生信任、教师肯定和增强信心的有效方式。教学学术就是要求大学初任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客观的评价与反思,与同行或专家进行交流,以发现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进行积极的解决与改进,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使大学初任教师快速、全面地适应角色转变的需要,促进自身的发展,使大学初任教师转变传统的学术观念,提高教学学术在学术中的地位,确立教学在大学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有效平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大学初任教师在对教学本身进行有效研究中奠定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并通过提高自身的教学学术水平和教学专业发展,推动学科研究与服务社会的能力,最终促进大学初任教师的全面发展。教学学术既可以为大学初任教师认识和研究大学教学提供重要的理论切入点,又可以为促进大学初任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大学初任教师数量也随之增加,尤其是未受过系统师范教育的青年教师数量不断攀升,如何促进大学初任教师适应教育者角色,使大学初任教师走上专业发展道路,教学学术为大学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学初任教师专业发展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教学学术就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从教学学术的角度探讨大学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是同初任教师这个角色的特性相符合的,是大学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入点,也是大学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与关键所在,对大学初任教师专业发展和丰富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体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初中体育教学任务篇(4)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德育工作 挑战 务工子女 城市拆迁户

一、引言

我校有三分之一学生来自外来务工家庭,其余学生为城市化扩大拆迁户的孩子,在组织德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外来务工子女学生与城市扩大拆迁户学生在各方面之间存在着差异。在德育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同样的方法可能适用于外来务工子女学生,但并不一定适用于城市扩大拆迁户学生。面对这一教学现状,如何抓好德育工作,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发展,需要众位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持续探索与创新。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在培育班级学生品德、实施德育教学工作方面占据重要地位,新时期班主任德育工作究竟面临哪些挑战,如何更好地转变当前德育教学困境,是我们接下来需要重点讨论的话题。

二、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务工子女学生习惯不太好,教师实施品德教育遇阻碍

在对外来务工子女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观察与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孩子在学校生活中表现出了纪律松散、我行我素、考试成绩不理想的问题。每到下课,很多男孩子喜欢在走廊里东窜西跳,大呼小叫,精力尤其充沛。针对外来务工子女学生实施德育教学遇到诸多障碍,很多学生并不是很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二)外来务工家庭教育不到位,家长不重视学生品德教育

外来务工子女在家庭教育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通过走访与调查我们了解到:这些学生的家长长期在外工作,他们忙于工作,顾不上或者说没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来关心孩子们的品德教育。很多务工父母由于忙于生计,忽视了对子女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监督,在他们看来,只要考试成绩好,文化课学得不错就可以了,其他的并不重要,这种教育观念导致很多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自由松散、纪律意识和约束意识较差。

大部分外来务工子女来自农村和乡镇,后转学来的学生由于使用教材不同、知识体系不一样,在学习活动中频频受挫,容易一蹶不振,丧失学习信心,从而自暴自弃。很多家长本身文化水平不高,无法为初中孩子的学习提供帮助,只能任由学生自由发展,学到多少算多少。

(三)整个班集体缺少了凝聚力,学生互相之间交流有问题

外来务工子女学生长期跟随父母在外求学,由于父母工作地点的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居住环境也随之变化,这种情况也导致外来务工子女不懂得如何与人交际,融不入班集体。大部分外来务工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有的甚至比较穷苦,生长于这种家庭环境之下的W生在班级其他同学面前会流露出一些自卑感,他们不愿意或者说不好意思参与集体活动。这些学生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心理较脆弱,情绪也不稳定,自信心不足,行为习惯不良,人际交往能力较差,没有少年身上该有的朝气与活力。

对于城市扩大拆迁户孩子来说,这些孩子由“农村人”变为“城市人”,随着“富二代”身份的转变,学生思想上也表现出现一些问题。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烈,群体之间涌动着一股攀比之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没有得到继承与发扬。读书风气被淡化,学习无用论思想慢慢抬头。

外来务工子女学生与城市扩大拆迁户学生截然不同的成长环境进一步造就了班级群体的两极分化,两个群体学生之间彼此不能良好交流,班级凝聚力和集体意识较差。

三、班主任如何转变当前初中德育工作窘境

(一)注重养成教育,严格纪律要求

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养成教育对提升整个班级德育管理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外来务工子女学生还是城市拆迁户学生,班主任都必须一视同仁,高度重视对这些学生的养成教育,从初一开始就对学生严格要求,使他们在入学之初就形成良好的纪律意识。

在开学之初,班主任要利用班会课时间,带领学生学习《中学生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校园一日常规》等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学习、卫生、纪律、生活做出具体规定,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是监督学生落实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支持,班主任应该根据学习、卫生、纪律、生活具体要求,实行积分累积制度,每周班会课上,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卫生委员、纪律委员和班干部要向班主任反馈本周班级日常管理情况,对于表现不好,卫生、学习和纪律等不遵守规章制度的学生,要予以提醒批评,并进行减分;对于表现较好,各方面工作有进步的学生,教师适时给予口头鼓励和表扬,并进行积分奖励。学期末,针对班级学生积分排行情况,班主任对排名靠前的十位同学进行奖励,如书籍、食物、文具等,并颁发“班级先进标兵”称号,使得学生切实感受到遵守班级规章制度、配合班主任工作的成就感。

家庭教育中从小的散养和以往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的不足造就了外来务工子女学生和城市拆迁户学生自由松散的行为习惯,为进一步矫正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班主任可向学校建议,在初一入学之初的军训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行规教育。在严厉的军人面前,学生自然会服服帖帖、规规矩矩。对于这些自我意识强烈、正处在成长叛逆期的初中学生来说,单纯的说教和讲道理是无法使他们信服的,学生几乎已经不害怕老师了,严厉的教官可以使学生们明白“不成规矩,何以成方圆”的道理,促使养成教育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关注家庭教育,综合教育力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当谈到德育教育工作,我们很多人只会想到学校,只会想到这是班主任和学校老师理所应当去做的事情,事实上,家庭教育对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施同样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进一步提高外来务工子德育工作实施效益的过程中,班主任还需要发挥家庭教育力量,转变学生家长错误教育理念,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实现初中生德育工作新的飞跃。

班主任要积极利用家长会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生活情况和家长对于孩子德育教育工作的态度与看法。在家长会上,家长可以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以及学生未来的品德培养方向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班主任要认真聆听家长内心的真实想法。对于家长提出的培养方案与建议,可以借鉴和实施的,班主任自然要予以采纳;对于家长德育工作理念中存在的误区,班主任更要及r纠正,以防对学生的家庭教育造成不利影响。

处了家长会之外,班主任还应当进行家访,到学生生活的地方看一看,了解学生成长环境,进而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班主任时间和精力有限,班级学生居住地点较为分散,有时很难一一进行家访。针对个别难以开展家访工作的学生,班主任也要通过电话沟通、信件、短信等方式有效沟通。

(三)开展集体活动,凝聚班级力量

良好的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技巧对于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可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班主任需要积极开展集体活动,增强班级学生集体荣誉感,凝聚班级力量,将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行为倾向扼杀在摇篮之中。

班级执勤是凝聚班级力量、培养集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班主任可以利用校园打扫这一契机,使得学生明白只有团结起来,才能为老师和同学提供优质的服务。在班级执勤工作中,学生需要通力合作、分工明确,才可以将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外来务工子女学生和城市拆迁户学生通过班级执勤这一活动,个个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状态,相互之间也能逐渐熟悉起来,随着沟通互动的逐渐增多,隔阂自然就会不知不觉消除。

为了进一步鼓舞班级学生斗志、体现出团结的力量,班主任应积极动员班级学生参加校级运动会,使学生体会到顽强拼搏、为班级争光的荣誉感。文艺委员可带领班级女同学成立拉拉队,为参赛同学鼓劲加油。无论学生在运动会当中取得何等名次,班主任都要适时对学生展开教育:失败了,大家要想一想这一次为什么会失败,究竟是哪些地方做得不足,下次如何齐心协力取得更好的名次;成功了,这是全体同学的功劳,只有团结勇敢,我们才能去得好的成绩。学生在运动中可以无限地挥洒自己的汗水与泪水,不仅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心理素质也得到了增强,同时集体意识被唤醒,可谓是一举多得。

四、结语

素质教育观背景下的学校教育工作越来越注重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人才的追求,普通初级中学德育教育工作必须不断改革创新,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班主任实施针对外来务工子女学生和城市扩大拆迁户学生德育教育时,需要根据学生不同发展特点和德育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开展德育工作。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每一位班主任都要在不断的德育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一步一个脚印,促进德育教学工作的转型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平,王瑞峰.中学生德育缺失问题之成因及解决措施[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05).

[2]许忠华,许忠辉.中学生德育缺失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教师,2011,(06).

[3]袁艳容.加强中学生的德育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6).

初中体育教学任务篇(5)

关键词: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高效

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快速推进,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课程改革。那么要充分实现教育改革目标就必须以课程教学改革为主要载体,全面认识基础教育存在的不足,大胆革新传统教学模式。基于此,很多教师通过分析当前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创新性的提出任务型教学法。所谓任务型语言学习(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就是将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到具体的课堂实践教学。任务型语言教学是指要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得到语言技能锻炼,而不是传统的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思维精神,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

1.当前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往往为了取得瞬时的教学效果,把学生培养成应试机器。而忽略了英语的本质属性就是一门语言、一个应用工具。缺少对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多是停留在对枯燥的单词、语法、句型结构的教育上,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从而导致英语教学目标无法落实[2]。

(2)教学任务设计过于统一。首先,一个班级人数众多,每个人所来自的家庭及受到的社会教育背景不同,存在个体上的客观差异性也就在所难免。而传统的教学任务设计就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身差异性的特点,而是设置统一的教学任务。这种教学任务设置必然会导致部分成绩差的学生承受不了任务负担,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而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就会出现反反复复停留在旧知识的层面[3]。

(3)缺乏合理的评价机制。传统教育及考查方式大多由国家、省市或学校统一规定出题,通过考试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察,却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兴趣、课堂参与度、社会责任感、价值判断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数学认知能力等综合方面的考察。这种评价机制会使学生感觉到努力的过程得不到重视,极端的重视学习结果会导致学生自身发展空间狭隘[3],更多的是“应试教育考试机器”,而不是创新型、实践型人才。

2.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任务型教学的策略

(1)多元化的任务型教学模式。介于英语本身的学科特点,教学过程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更不能局限于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应试技能教学。而是要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课堂[4],丰富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当前最为流行的英语电影、英文歌曲等,选取其中一个片段,让学生模仿电影里某一片段的人物对话或者唱一首英文歌曲。这样既锻炼学生的英语语感,还能锻炼其口语表达能力。再者,英语是一门语言应用性学科,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所以,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英文课外读物、英语话剧、英文演讲稿等丰富教学资源。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欲望。

(2)合理设置教学任务。在教学任务设置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实际,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同时也要注意设置的任务要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3)多元的任务评价机制。以往的传统教学评价更多是以考试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应用型学科,仅仅掌握基础知识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英语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5]。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技能”的三维目标评价体系。例如,八年级上册Unit1“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的学习中,让学生汇报自己最喜欢的运动及原因。那么对学生回答问题作出评价时,就不能仅仅对语言应用及口语表达的评价,还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热情、情感等综合性的多元化评价,逐渐引导学生成为综合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季丽春,武巧飞.中学英语课堂任务型教学探析[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01).

[2][4]安文芝,严云龙.新课程标准――(初中)英语交际课堂任务型教学设计初探[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01).

初中体育教学任务篇(6)

关键词:教师任用制度;公立中小学;历史;土耳其

中图分类号:G5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015-05

土耳其公立中小学教师任用制度发端于19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后期,跨越奥斯曼帝国和土耳其共和国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历史演变过程可以大致分为初步形成、调整发展、稳步推进和系统规范的四个阶段。

一、制度的初步形成阶段(1848-1922年)

19世纪后半期,现代土耳其共和国的前身奥斯曼帝国开始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1847年,奥斯曼帝国颁布法令,规定适龄儿童要接受4年小学、2年初中的义务教育。1876年,奥斯曼帝国苏丹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制,颁布了第一部宪法。这部宪法的第15、16和114条款与教育有关,规定奥斯曼帝国的全体臣民享有受教育权,国家有监管国内所有学校的权利,初等教育为义务教育。该法律再次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年限为6年。在之后的30年里,奥斯曼帝国逐步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现代教育行政体制,在帝国各地建立了一批教授现代课程的公立中小学。至1923年共和国成立,土耳其基本实行小学4年,初中2年,高中3~5年的学制。尽管法律规定小学和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年满7周岁必须接受义务教育,但是事实上,奥斯曼帝国时期现代中小学教育远未得到普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帝国广阔的疆界内,仅有两万余所新式小学、六百多所新式初中和一百多所新式高中,传统的伊斯兰宗教教育仍在这些学校的课程中占了很大的比重。[1]226-233制约现代中小学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的极度缺乏,由于历史原因,当时在公立中小学任教的教师多为传统宗教学校的毕业生,教学方法和知识水平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为满足这些新式中小学对于合格教师的需要,帝国政府开始设立现代教师教育机构,并摸索建立教师任用相关制度。

1848年3月,帝国教育部在首都伊斯坦布尔创办了土耳其历史上第一所培养教师的学校。这所名为“Darülmuallim n”的学校设立的目的是为新出现的西式初等教育学校培养男性教师。1868年成立的名为“Darülmuallim n-i S byan”的机构则具有教师培训学校的性质,1875年后,土耳其各地先后开始建立同样性质的教育机构,负责对小学教师进行新教学方法的培训。第一所女教师学校“Darülmuallimat”成立于1870年4月,专门为女子小学和中学培养女教师。1891年在伊斯坦布尔成立的“Darülmuallim n-i ?liye”是第一所培养高中教师的学校。至19世纪末,尽管规模很小,土耳其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小学教师教育体系,各地教师教育专门机构的毕业生逐渐成为公立中小学教师的核心力量。

这些教师教育机构的学生经考试选拔入学,年龄在18~30岁之间,品格良好,身体健康,经过2~3年的学习,通过考试后获得毕业证书。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大多享受助学金,毕业后需接受派任作为国家公务人员到各地公立中小学校任教,未经允许不得进入更高级的教育机构学习或从事其他职业,否则需要退赔助学金。对于教师学校毕业生的派任,1851年公布实施的《初等教育教师学校章程》还有如下具体规定:毕业生的派任参考其毕业成绩和排名;未派任就职前,毕业生继续在教师学校巩固知识,享受在校学习期间同样的助学金待遇;不服从派任的毕业生,其文凭将被收回,不再分配教师或教育相关的工作。

帝国教育部在录用教师时,首先安排教师教育机构的毕业生,派任其他人员担任公立中小学教师是“必要时的临时性”措施。[1]188实际上,奥斯曼帝国时期,专门教师教育机构培养的学生数量非常少,根本无法满足帝国广阔疆土上日益增多的现代学校的需求。以伊斯坦布尔的女教师学校为例,从1870年成立到1895年的25年间,毕业生人数只有302人,其中还有一部分人选择继续深造而不是到中小学任教。

鉴于发展现代教育的迫切需要,奥斯曼帝国也通过选拔派任其他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人员担任公立中小学教师,主要是财经学校和军事学校的毕业生。1860年,帝国教育部就曾以考试录用的方式向伊斯坦布尔市以外的8所公立中学派任教师。这也是土耳其官方通过录用考试任用公立中小学教师的最早记录。

1900年前后,奥斯曼帝国颁布的一项政府令规定了教师职业的从业条件:拥有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举止;不兼任职员等教师职务之外的其他职务;专注于自己的授课职责,学识符合职业要求。[1]251

通过对上述公立中小学教师任用相关史料的梳理可以看出,在奥斯曼帝国后期,虽然面临国家政局不稳、财政困难、社会基础薄弱等诸多困难,土耳其公立中小学教师任用制度雏形已基本形成。公立中小学教师属于国家公务人员,应接受专门的教育,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和从业技能,由国家按照各地教育机构的实际需要进行全国派任等基本原则已经确立。

二、制度的调整发展阶段(1923-1972年)

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教育领域开始经历大刀阔斧的世俗化和现代化改革。1924年,首部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这部宪法的第87条明确规定初等教育是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实行免费的初等教育。宪法之外,历届土耳其政府还先后颁布了《教育统一法》、《教育机构相关法》、《乡村学院法》、《初等教育法》等多部法律,规范和指导中小学教育活动。

依据《教育统一法》,土耳其政府将全国的各类中小学教育机构置于国民教育部的统一管理之下,并逐步减少宗教学校、外国人开办学校的数量,建立起以普通小学和中学、职业技术中学和特殊教育机构等公立中小学教育机构为主体的基础教育体系。各公立中小学教育机构教授现代科学知识,实行校长负责制的管理制度。

建国之初,土耳其实行5年制的义务教育,7~14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尽管基础薄弱,同时受世界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国家的整体发展出现过停滞和衰退,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二战之后,在历届政府的高度重视之下,土耳其的中小学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和学生数量成倍增长。

教育的飞速发展,学校和学生人数的大幅增加,对于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教师数量、改善人员结构、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成为这一时期各届土耳其政府发展教育的工作重点。与此相适应,公立中小学教师的任用制度也不断地经历调整和变化。

1924年,土耳其颁布《中等教育教师法》,该法第1条明确规定“教师职业是承担国家公共服务中教育和教学任务的专门职业”,[2]217以法律形式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对于公立中小学教师的身份定位,共和国沿用奥斯曼帝国的做法,规定公立中小学教师属于国家公务人员,享有国家干部身份,行政关系隶属于国民教育部。

共和国成立之初,高素质的专业中小学教师极其缺乏。以小学教师为例,1923年,土耳其全国共有小学教师10102人,其中女教师1081人,男教师9021人。而这些教师中仅有378名女教师,2356名男教师,共计2734人接受过专门系统的教师教育。1936年,时任教育部长在土耳其议会的讲话指出当时全国小学教师学校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大约650人,去除因死亡、退休、辞职等因素造成的原有教师减员,每年教师的实际增加人数仅为300~350人,而全国当时的4万个乡村中有3.5万个没有任何教师。[1]380-381

面对严峻形式,历届政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大力发展师范教育,积极开拓渠道,扩大选拔范围,彻底改善了中小学师资不足的状况。在教师任用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

1.大力扶持和发展师范教育,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师范学校毕业生的任用,使其成为公立中小学教师的稳定来源。建国初期国民教育部即开始对中小学教师教育进行改革,大力扶持和发展师范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延长教师教育年限,将小学教师培养年限由5年延长为6年,前3年学习初中基础课程,后3年学习专业课程;对中小学教师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增强平等与民主意识的培养,减少与宗教相关的课程,增加科学类课程数量,加强科学知识的教学;分设独立的初中教师学校和高中教师学校,对两类教师学校的课程与学习年限进行改革。中小学教师学校学生的学习和食宿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毕业后由国民教育部参考学生志愿统一分配到公立中小学任教,同时要求学生毕业后必须完成一定年限的教学服务。

2.在农村地区建立专门的乡村教师教育机构,解决农村教师需求和任用的难题。为满足广大农村地区对教师的需求,土耳其1926-1954年期间实行二元制的小学教师培养模式,设立“乡村教师学校”(K?iy Muallim Mektebi)、“乡村学院”(K?iy Enstitüsü)等专门教育机构,培养适应农村小学教育特点的合格教师。其中各地乡村学院自1940年开始设立,至1954年合并入小学教师学校,共培养17341名乡村教师,其中女教师1398名,男教师15943名,对于改善农村教师质量和数量上的不足起到了很大作用。乡村教师教育机构同样实行免费教育,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分配回家乡或附近的乡村任教,在农村的服务年限不得少于20年。为鼓励乡村学院毕业生长期在农村任教,除固定工资外,政府还向这部分教师提供免费田地、种子、农用工具等经济支持。[3]

3.根据具体的国情,在师范专业毕业生之外,任用其他适合人员担任公立中小学教师。例如1960年10月土耳其颁布的一项法律就规定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员可以申请在乡村小学任教代替服兵役,1963年7月又颁布法律规定这些教师可以自愿转为正式的公立中小学教师。[1]390

共和国成立后的最初50年里,伴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为满足中小学教育高速发展的现实需要,土耳其公立中小学教师任用制度经历了不断的调整和变化,在教师作为承担教育教学职责的公务人员,由国家按照各地教育机构的实际需要派任的基本原则不变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公立中小学教师的资格标准。

三、制度的稳步推进阶段(1973-1997年)

经过50年的发展,上世纪70年代后,随着《国民教育基本法》、《职业教育法》、《国民教育部组织机构与职责相关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土耳其中小学教育相关的各项政策法规趋于完善,中小学教育进入了稳定发展的阶段,教师的任用制度也得以进一步平稳发展,公立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不断提高,国家开始尝试通过公开的录用考试来审定教师候选人能否胜任教师工作。

1973年,土耳其颁布《国民教育基本法》,该法的第23条和第28条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的教育目标:土耳其中小学学生在读期间除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之外,还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认识、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做贡献的意识和能力。

基于国家教育的整体发展,同时顺应世界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国民教育基本法》除再次明确“教师职业是承担国家教育教学职责的专门职业”外,同时也规定“所有教师必须接受高等教育”。[4]43根据该法精神,土耳其提高了公立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要求。1974年开始,国民教育部开始将各地小学教师学校转为两年制高等教育层次的“教育学院”(Eitim Enstitüsü),同时培养初中教师,学制3年。1978-197年,培养初中教师的机构改称“高级教师学校”(Yüksek ? retmen Okulu),数量有所减少,但将高中教师培养合并在内,学制延长至4年。

1981年,《高等教育法》颁布,土耳其开始进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新设立“高等教育委员会”(Yüksek?i retim Kurulu)负责全国高等教育及高等学校的管理事宜,将原先独立设置、由国民教育部主管的各类教师教育机构与大学的教育学院合并,归属大学管理,大学中其他院系的学生只要在教育学院修完相应的教师资格课程,取得证书,也可以成为教师。土耳其开始了以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为主体、其他院系参与的教师教育大学化历程。1989-1990学年开始,土耳其中小学教师的培养提升到学士学位层次,实现了教师教育的本科化。与此同时,利用国内高等教育逐步普及提供的有利条件,国民教育部扩大了公立中小学教师的选拔范围,规定其他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课程培训,经考试合格,获得师范教育证书、英语教师证书或小学班级教师证书等相关证书,成为公立中小学的教师候选人。

这一时期,对于公立中小学教师的任用,除了将候选教师的学历要求提升到本科以上,土耳其也开始探索通过全国统一的公开考试来审核教师资格,确认合格的教师人选。1985年之前,国民教育部在录用教师时只考虑申请人的教育背景,并不进行专门的录用考试。1985年,国民教育部开始通过“教师能力考试”(? retmenlik Yeterlik S nav )来审核录用公立中小学教师。但是由于私立中小学教育的迅速发展以及教师教育本科化等因素的影响,再次出现拥有师范教育背景的毕业生数量无法满足现实需要的情况,教师能力考试在1991年后停办。

四、制度的系统规范阶段(1998年以后)

近二十年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土耳其的中小学教育实现了新的飞跃发展。公立中小学教师任用相关制度也日趋系统化、规范化。1997-1998学年,土耳其开始实行8年制的义务教育制度,包括5年小学和3年初中两个阶段。2005年,小学和初中被合并为8年一贯制的初等教育。2012年,土耳其再次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将中小学教育阶段全部涵盖在内。目前,土耳其实行小学4年、初中4年和高中4年的义务教育制度。儿童年满6周岁进入小学学习,小学毕业后直接升入初中学习。完成初中学业后,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的水平考试。国民教育部根据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业成绩和SBS考试成绩,参考个人志愿,按照各高中教育机构的招生数量,对初中毕业生进行统一安置。一般来讲,土耳其中小学学生年龄在6~18岁之间,18岁可以完成高中学业,就业工作或进入高等教育机构继续学习。土耳其公立中小学校实行免费教育,在校学生除免交学费外,还可享受国家在教材、奖学金和食宿等方面提供的经济支持。

受益于义务教育观念的深入普及,这一时期土耳其中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入学率稳步提高,学生人数持续增长。统计数据显示,2013-2014学年,土耳其小学毛入学率达到111.94%,净入学率达到99.57%;初中毛入学率达到108.80%,净入学率达到94.52%;高中毛入学率达到103.26%,净入学率达到76.65%。[5]1

由于民族习俗与文化的影响,土耳其部分地区,特别是欠发达的偏远地区长期存在轻视女童教育、女性受教育比例低的现象。近年来,经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这一现象已得到很大改善,自2010-2011学年开始,小学的女童毛入学率已超过男童毛入学率,各教育阶段女生与男生的毛入学率性别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中小学教育的高速发展,对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相适应,国民教育部在2004年公布了《关于教师能力的规划草案》,依据该草案的规定,公立中小学教师应具备六种素质和能力:个人职业价值,认识学生的能力,学习和教学能力,跟进和评价学习与进步的能力,与学校、家庭和社会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以及了解课程和内容的能力。[6]同时,依照国家相关法律,国民教育部还相继制定或重新修订《教师职业等级晋升条例》、《国民教育部教师派任和岗位调动条例》、《国民教育部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工作量相关规定》、《国民教育部下属教育机构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编制条例》、《教师执教课程、派任和课时细则》等条例条令,细化对于中小学教师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公立中小学教师的任用。

上世纪80年代,综合性大学开始参与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教师教育得以快速发展。同时,由于国家实行新的政策,鼓励大学中其他院系的学生接受“非定向的师范教育”,获得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成为公立中小学的教师候选人,至上世纪末,困扰土耳其多年的中小学教师备选人员不足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以更加严格的标准、通过更加规范的程序审核确认合格人员担任公立中小学教师的条件已经成熟。1998年,土耳其开始进行统一的公务员选拔考试,公立中小学教师的录用考试也被包括在内。此后,公立中小学教师的录用考试每年定期举办,规模不断扩大。从2013年开始,在原来的综合能力与知识考试(Genel Yetenek C Genel Kültür Testi)、教育知识考试(E itim Bilimleri Testi)之外,教师录用考试又增加了教师学科知识考试(? retmenlik Alan Bilgisi Testi)的内容。

综上所述,近二十年来,土耳其公立中小学教师任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日益健全,教师资格审定和任用委派等程序日趋规范,形成了目前实行的资格标准全国一致、国家统一审核资格、择优录用、全国派任的系统制度。

五、结束语

与众多发展中国家相类,土耳其具有人口众多、地区差异大、教育发展起点低的基本国情。经历一个多世纪的不断调整与发展,伴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变化,与基础教育的高速发展相适应,土耳其公立中小学教师的任用制度经历了艰难起步和不断发展的过程,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善的制度。通过上文对于土耳其公立中小学教育及其教师任用制度发展历程的梳理,可以看出土耳其政府的相关政策措施对于公立中小学教师任用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些推动措施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公立中小学教师的身份地位,相关制度设置和实施注意维护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公务性;其二是从本国具体国情出发,制定相关政策并适时调整。不难预见,未来土耳其公立中小学教师任用制度将呈现这样的发展趋势:制度体系更趋规范科学,教师的任职要求不断提高,选拔更加严格。

参考文献:

[1]Akyüz,Yahya. Türk E itim Tarihi (M. ?. 1000 - M. S. 2012)[M]. Ankara:Pegem Akademi,2012.

[2]T.C. Milli E itim Bakanl Strateji Geli tirme Ba kanl . Türk E itim Sisteminin rgütlenmesi - 2011[M]. Ankara:T.C. Milli E itim Bakanl ,2011.

[3]Sel uk Uygun. Türkiye’de retmen Adaylar n n Se imi ile lgili Baz Uygulamalar n Tarihsel Analizi[J].Gü Gazi E itim Fakültesi Dergisi, ilt 30,Say 3 (2010).

[4]Milli E itim Temel Kanunu,Resm Gazete 24-06-1973/14574.

初中体育教学任务篇(7)

关键词:初中英语 任务教学 合理结合

一、存在于初中英语和任务教学之间的矛盾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在基础教育阶段中,英语课程总体目标为增强学生语言运用的综合方面的能力,而在英语教学中,有一种“任务教学”模式,它正是达到这个目标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如今,伴随应试教育与人才选拔对于英语能力的硬性要求不断地提高,在英语教学当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缺点。而“任务教学”给初中的英语教学供给了一些有帮助的借鉴与启发。

学生成长进步的最佳时期就是初中,不管是从身体上或是心理上而言,都可以在这个时期实现质的进步。身体方面,学生的身体会快速发育,茁壮成长;在心理方面,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复杂多样的变化,情感更加丰富,更加懂事。因此可以说初中是学生吸收知识的最佳时期,而初中英语在教学中的地位也十分重要。过去初中英语的学习通常是进行以下几个过程来教学:首先,学生听老师放的录音,对课文进行感知;其次,学生通过听录音认识图画;第三,学生听音,然后重复阅读课文;最后,让学生分角色对课文进行朗读。如此上完一堂课,虽然学生表现得十分听话,但是有种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老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始终是一种被动状态,这样的方式一定会影响学生的长久发展。大多时候都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学生虽按照这种教学方法在学,然而总感觉缺乏热情。众所周知,英语注重“听说读写”,教学的形式应当积极而且精彩,但是在现实的教学里面并没有做到这样。“任务教学”方式就被应用在了如今初中英语教育中,且获得了广泛性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任务教学调动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然而它若变成一种教学模式运用于课堂上,恐怕学生就不能像以往很好地掌握课本知识了,因为这种方法主要是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培养,会花费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英语基础的宝贵时间;同时长期的任务教学会让学生觉得学习只是为了在教学中完成任务而已。

二、合理结合初中英语和任务教学的措施

(一)合理设计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探索知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要培养学生思考、动口、动手等方面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充分地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兴趣,锻炼其能力,形成一个良好的素质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细讲精出,指导学生,达到导学的目的。然后,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单调地传达英语知识,尽可能采用和任务教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会在课前进行预习,找出难点,听课时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当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遇到难题,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应该及时地对其进行指导,恰到好处,此时学生思想注意力集中,盯着黑板,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效果会非常好。当然,教师除了准备好上课的材料以外,还应当设计好讲解的思维方式,研究出什么地方应该让学生进行自学,什么地方要自己详细地进行讲解,什么地方需要进行“讲练结合”的方式,考虑哪些地方讲重点,透彻深入地进行研究教学,要条理分明地进行讲解,什么地方该深入浅出,教师都要进行规划,让学生得到更多启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真正变成教学活动之主体。如此一来就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兴趣,促进他们积极地学习英语。特别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窍门,学会在课后作自我总结,和教师相互交流以后,独立地思考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积极地参与到师生间的教学活动之中。

(二)合理结合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尝试使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教学,紧扣好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以提高学生能力。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结合知识的顺序、结构与学生的能力特点来做安排的。过去的英语教学单纯地停留在“听说读写”上,教学方法有很多缺陷,很少让学生建立小组进行合作,用任何形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与想法;很少提倡实际体验、参与合作、相互沟通的方式。教师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不但要根据各教学环节的改变而改变,还要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实际教学需求来合理地结合教学策略。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教师讲解课程时不大可能会按部就班,也不会始终关注教学里的每一个环节。在掌握了教学方法的前提下,教师要灵活地结合知识面,综合地给学生进行讲解,与他们沟通,在师生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氛围,互相尊重和配合,这样才可以顺利地进行教学,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英语素质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弊端。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引导者,因此可以说教师对于当代初中英语和任务教学合理结合有着至关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学生自身也要有很高的觉悟。一直以来,初中英语的教学都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变化,相信任务教学的实施,可以合理地和现代英语教学相结合,带领着学生更积极地“会学”、“学好”英语,全面地提高当代英语素质教育水平,改善他们的英语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陈丽燕.论初中英语与任务教学的合理结合[J].校园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