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审查技巧论文

审查技巧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3 15:14:40

审查技巧论文

审查技巧论文篇(1)

关键词:审计疑点;捕捉;查证;审计

审计疑点是指审计过程中发生的违背常规、常理的各种现象。审计疑点的发现、追查或排除,是审计师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正确掌握捕捉审计疑点和查证技巧,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能否及时地、准确地捕捉舞弊的疑点或线索,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工作经验,下面就相关问题,笔者谈一些粗浅认识:

1 审计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 1 确立科学的假设观念

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甚至在审计工作开始前,应假设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或其他有关方面中,必定存在舞弊行为,只不过尚不知其具体表现形态及其存在环节。事实上,被审计单位也许不存在舞弊,但审计人员只有确立这一假设,对待和审视被审计单位中的每一件与审计有关的事项,才有可能从多方面、多角度检查和评价被查单位会计资料和有关事项的真实性、准确性、合理性与合法性,也才可能及时、准确地发现或捕捉舞弊的疑点或线索。

1 2 重视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了解、测试与评价

舞弊审计由于其自身特性及检查对象或内容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为避免或者减少这种盲目性,可通过调查、询问、观察等方式方法检查和测试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以确定其是否健全、有效、可靠,据以判断舞弊存在的重点环节及可能的表现形态,然后运用一般审计方法使用较快并准确地抓住舞弊的线索或疑点,进而审计其具体形成或作弊过程。这样可以使舞弊审计工作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 3 处理好顺查与逆查的关系

一般说来,审计开始,宜先运用逆查法,通过对反映全面、综合情况的会计报表的检查,抓住舞弊存在的重点环节,然后,根据确定的重点环节确定需要检查的会计账簿并对其进行详查。在检查会计凭证账簿时,若为了证实某项记录是否存在舞弊线索,可从运用顺查法开始,再结合逆查法。总之,顺查和逆查可交叉运用,顺查中有逆查,逆查中有顺查,顺查法与逆查法相互结合、相互渗透。

1 4 处理好详查与抽查的关系

在舞弊的审计工作中,应将详查与抽查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使审计工作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一般来说,审计开始应先运用抽查法确定或判断舞弊存在的重点环节,对确定的重点环节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详细检查,并以其审查结果推断整个审计范围的审计结论,必要时,可扩大抽查范围直至进行整个审计范围的详细检查。当然,有时审计伊始即进行详细检查,但即使这样,也应在详查前确定详查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范围,这种范围的确定便体现了抽查的特性。

2 审计疑点的查证技巧

审计师对已经发现的审计疑点,可以运用以下技巧作进一步的查证。

2 1 动态审计疑点查证技巧

动态审计疑点是指在对经济活动进行发现的正在发生的可疑迹象。查证动态审计疑点应该正确运用逻辑推理法和追踪溯源法。逻辑推理法是指审计师运用逻辑学原理,根据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推断,以确认审计结论的合理性。追踪溯源法是指审计师按照动态审计疑点所提示的审计线索,进一步追踪其产生的原因和动机,并顺着经济活动的运行轨迹查核相关资料和凭证,根据审核结果得出审计结论。

2 2 静态审计疑点查证技巧

静态审计疑点是指静态资料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其他相关书面资料中反映出的踊些可疑的错弊迹象。查证静态审计疑点的主要审计技巧包括审阅法、核对法、调节法。审漳法是指运用相关审计依据,通过对会计记录和其他相关书面资料的检查和核对来得出审计结论。核对法是指根据会计记录中的勾稽关系来查证审计疑点的真伪,从而得出审计结论。调节法是指通过将一些不可比会计数据调整为可比数据,然后利用差异分析来查证静态审计疑点形成的原因,并得出审计结论。

3 审计疑点的排除

审计疑点的排除是指根据查证结果确定审计疑点的性质,并对其进行纠正处理的方法。对于任何审计疑点,只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其有问题或没有问题,都应适时排除。排除审计疑点的方式可分为:

3 1 正面排除

正面排除是指通过对审计疑点的查证,获取了足够多的证据,证明在经济活动和会计资料中发现的审计疑点是由正常原因引起的,并非真有问题,应予以否定。否定即是对审计疑点的排除。

审查技巧论文篇(2)

一、审计疑点的特征

性质的异常性。这是审计疑点的最基本特征。审计师要确认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审计疑点,主要是根据相关政策法规、原理原则及企业经营活动特点,检查在企业经济活动和会计核算资料中有无异常的交易时间、交易地点、交易金额、异常的往来结算单位和异常的账户对应关系。

手段的隐蔽性。审计疑点不会一目了然地暴露在会计资料上,往往以各种隐蔽手段进行伪装,不易被人察觉。特别是一些经营思想不正、法纪观念淡薄的人,更是想方设法、绞尽脑汁,作弊手段极其隐蔽。

形式的多样性。由于经济活动的多样性,加之不同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不同,作弊动机不同,导致审计疑点的表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有的伪装、变造凭证;有的利用往来账户挪用、盗窃企业资财;有的利用“材料成本差异”账户任意调节损益;有的隐瞒收入不入账;有的伪造合同虚构销售等。

结果的待确认性。审计疑点仅仅是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各种可疑迹象,并不表示一定有问题。事实上,有的审计疑点经过查证可以得到排除,而有的在查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疑点,需要进一步跟踪追查才能予以确定。

二、发现审计疑点的技巧

审计疑点的发现不仅要求审计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企业制度,并在执行审计程序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和职业道德。

通过“听”来发现。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审计师可以通过“听”来了解情况,发现疑点。如听管理层对单位基本情况的介绍,听往来客户以及工商、银行、税务等部门对企业的看法和评价,听广大职工对企业或相关人员的评价等。如果审计师能够学会认真去“听”,做个有心人,总能从中发现一些可疑迹象或线索的。

通过“问”来发现。这里所说的“问”,是指有针对性地选择特定的对象进行调查询问。此时,必须掌握“问”的技巧,采用适当的方式。如有时可以直截了当,有时则必须旁敲侧击;有时是茶余饭后的闲聊,有时则必须是严肃地质询。方式视时间、地点和内容的不同而灵活运用,不能一概而论。

通过“看”来发现。“看”是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书面资料的查看和对某些重要场地的观察分析,从中发现和揭示可能存在的问题。这里所说的书面资料,既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也包括管理层的重要会议记录、文件和合同,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以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等。

通过“分析性复核”来发现。分析性复核是指审计师通过分析和比较信息之间的关系或计算相关的比率,以确定审计重点、获取审计证据和支持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方法。审计师通过执行分析性复核有助于实现以下目标:①确认经营活动目标的完成程度;②发现意外差异;③分析潜在的差异和漏洞;④发现潜在的不合法和不合规的问题。

运用逻辑推理来发现。审计师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应充分利用事物之间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分类、分析、归纳、推理,把相关的问题和现象纳入逻辑分析范畴,以发现和揭示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

三、审计疑点的查证技巧

审计师对已经发现的审计疑点,可以运用以下技巧作进一步的查证。

动态审计疑点查证技巧。动态审计疑点是指在对经济活动进行审计时发现的正在发生的可疑迹象。查证动态审计疑点应该正确运用逻辑推理法和追踪溯源法。逻辑推理法是指审计师运用逻辑学原理,根据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推断,以确认审计结论的合理性。追踪溯源法是指审计师按照动态审计疑点所提示的审计线索,进一步追踪其产生的原因和动机,并顺着经济活动的运行轨迹查核相关资料和凭证,根据审核结果得出审计结论。

静态审计疑点查证技巧。静态审计疑点是指静态资料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其他相关书面资料中反映出的一些可疑的错弊迹象。查证静态审计疑点的主要审计技巧包括审阅法、核对法、调节法。审阅法是指运用相关审计依据,通过对会计记录和其他相关书面资料的检查和核对来得出审计结论。核对法是指根据会计记录中的勾稽关系来查证审计疑点的真伪,从而得出审计结论。调节法是指通过将一些不可比会计数据调整为可比数据,然后利用差异分析来查证静态审计疑点形成的原因,并得出审计结论。

四、审计疑点的排除

审计疑点的排除是指根据查证结果确定审计疑点的性质,并对其进行纠正处理的方法。对于任何审计疑点,只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其有问题或没有问题,都应适时排除。排除审计疑点的方式可分为:

审查技巧论文篇(3)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技能学习 学生

就美术课堂教学而言,基础技能的学习与审美情趣的培养应该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离开任何一方或者只重视任何一方的美术教育都不是全面的美术教育。从《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不难看出,在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过程中,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对美的表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而没有学科技术作为支撑,能力的培养又将从何谈起?事实上,《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了情感与理性、脑力与体力的因素,“美术”的意义本身是美的技术,而对美的技术的教育是离不开技术以及相关理论的学习的,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课堂上就是只唯技术是重,审美情趣的引导同样应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

那么,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把握技能的学习呢?

一、美术课堂技能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学情

学生一直是教学的主体,主体的反应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所以在对美术课堂技能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第一要务就是摸请学生的底细,了解学生状态。

1.试卷调查。尽管经过六年的小学美术教育,由于各个地区和各个学校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同,加之学生接受程度的差异性,要了解学生的普遍学科程度,试卷调查是一种直接可行的方法,可分两种形式展开,一种是文本调查,一种是写生调查。

写生调查,主要是了解学生实际的美术能力的。虽然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拿笔画画,面对已有的美术成品,有的学生甚至画得非常好,但面对真实物体写生,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空间方位感、整体把握能力等一系列美术能力的差异一下子就都表现出来了,所以写生调查可以最直观地了解学生的美术能力。

当然,写生调查并不是要求学生一定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准(这是不现实的),而是为了了解学生具有什么样的美术能力,而且是真实的美术能力。比如,带领学生到校园里写生校舍,有的学生虽然笔法不成调,但空间比例把握比较到位,这说明此学生只是平时画的少或不敢画而已,其造型能力的可塑性是很强的。

2.侧面了解。虽然文本调查和写生调查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的状态与差异,但学生的个性与喜好与成长环境却显现得很少,而这些方面对学生学科能力的成长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能影响到师生关系的和谐建立。比如很多学生对美术的概念很模糊:有的学生对课堂内容表现反感或者不屑;有的学生认为已经画得很好就一切照自己的来;有的学生根本不敢拿笔,怕同学取笑;还有的同学干脆偷偷写作业,原因是作业写不完……这些情况从试卷调查是调查不出来的,但是与学生拉家常就可以得知原因:有家长的引导,有考试的压力,有家长宠爱造成的自我膨胀,也有家庭失和形成的阴影,还有学生自身理解的偏差,认为美术课就是画画课等,对这些原由的了解对教师处理师生关系,解决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和在进行技能教学内容的选择时都很有帮助。

二、美术课堂技能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而课堂教学是基础美术教育的阵地。因此,美术课堂技能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以教材为依据,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求有目的地选择。

1.依靠教材。基础美术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与实验不能脱离教材实施,因为现有美术教材虽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它照顾了大多数,是《美术》课程实施的有效支柱,是在多年教学经验积累的基础之上,遵从学生成长需要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编写的,既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为目标的基础美术教育的理论指导,也是开拓学生思维和开发学生创造力的美术课堂教学重要工具。所以,美术教材应该作为课堂教学实验的首选教材。

以中学美术第13册第二课《身边的物品》为例,这一课属于造型表现范畴,其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写生理念、建立写生方法,虽然教材所涉及到的技能理论有限,但教学目标却非常明确,教师把握得好的话,结合第一课的内容,不仅可以复习已经讲过的关于构图、透视等技术,而且可以让学生得到反复练习的机会,达到熟能生巧的学习目的。比方构图技术,可以结合第一课中静物画欣赏的内容,提供相应的静物模型,让学生根据作品中的形式摆放静物,让学生体验静物的摆放也属于空间造型的一个组成,然后让学生照着实物写生,体会画家在处理空间透视时运用的技巧,反过来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艺术品,以艺术的眼睛看待周围的生活空间,这样教师依据教材现有的内容,充实教材知识点的内容,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实践证明理论的反复演练,学生获得的将不止是美术的造型技术,其获得更多的是审美层次的艺术技巧与艺术素养。

2.因文而设。学科技能的学习可以说贯穿了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并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因此,能否依据现有教材选择和发现有效的技能内容,教师的作用非常关键。以13册第一课《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欣赏》为例,教材中的书面文字内容并没有提及诸如构图、透视、色彩等学科技能技巧与理论,但是教材所提供的作品无一不展示出这些技能的存在与重要性,这时教师如果能适时地加入相关的学科技能,并能做示范分析,同时鼓励学生尝试,那么课堂能效将是巨大的。

比如,静物画《有樱桃和草莓的静物》,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画家高超的写实技巧以及画面所展现出的艺术生命力时,完全可以加入三角构图原则理论,让学生在欣赏画作时体验到由三角构图原则所产生的画面效果与艺术魅力,感知美术的技术与审美不可剥离的关系,同样,教师做恰当的示范,学生这时感受到的将不仅仅只是由画作图象带来的印象,而是较深层次地理解画作,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能反过来带动学生的技能学习。由此可见,技能教学成功关键在于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求有目的地选择教学内容,并能把技能融化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

三、结束语

在课堂上完全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全部掌握看似简单实则很难的美术技能根本难以实现,这不仅因为课堂时间的限制,也受学习个体艺术悟性的限制,更重要的原因是艺术技能的掌握是以手脑达到完全协调作为基础的,只有经过长时间练习与体味,才能够达到随心所欲。而初中美术课程仅只是美术的基础教育阶段,其主要教育对象是初中全体学员,是以提升全体学员的整体水平为最终目的的,虽然技能教学在面向全体的教育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不能因此就放松甚至放弃技能的教学,其实,技能教学并不需要程式化,只要教师有心,不急功近利,具备过硬基本功、熟练教育技巧,紧扣好教材,把美术鉴赏、美术创造与美术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技术能力与审美能力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在审美活动中产生创造的需要,就能使技术学习变得更自然、更易于掌握,使每一个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从而达到美术课程的美育目标。

审查技巧论文篇(4)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非选择题 解题办法和技巧 浅探

高中思想政治课非常注重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知识去认识社会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高中思想政治课非选择题的考查就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仔细分析近几年全国高考文综卷,就能发现政治科非选择题多以社会热点立意,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难度,不好回答,也答不好。本人任教高三政治教学多年,常听到学生反映解答非选择题不知从何处着手,束手无策,答不好,失分多,很害怕做非选择题。

本人认为要做好非选择题首先必须熟悉其题型特点和要求,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解题办法,熟知解题步骤和技巧,才能对症下药,取得考试好成绩。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就高中思想政治课非选择题解题办法和技巧谈谈自己的做法和经验。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非选择题特点和要求

本人曾对2002-2006年近五年的全国高考文综卷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发现高中思想政治课非选择题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所占分值大。非选择题分值2002年为53分,2003年为58分,2004-2006年均为52分,分别占政治科部分总分的48.6%、50.8%和52%。二是注重学科之间知识的融会贯通,综合运用。除了把同学科内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三门知识结合起来考查,还把历史、地理和政治综合考查。三是多以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如:2004年高考文综卷第39题就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材料背景考查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地位下降的原因和解决措施的能力;2005年高考文综卷第38题以“三农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如何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等问题的能力。

这一点是高中思想政治课非选择题的最主要特点,对于运用知识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具有较大难度。这就要求考生在平常学习中要多关心时事,多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非选择题解题办法和技巧

掌握正确的解题办法和技巧是做好非选择题,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法宝,但其前提是要求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很扎实,对课文内容和知识脉络体系要非常熟悉,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 解答非选择题的基础――扎实的课文知识

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课文知识,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前提,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所谓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首先,要构建知识结构体系,从宏观上整体上掌握知识的脉络体系,然后在知识框架基础上再逐章逐节从微观上具体掌握基础知识,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整体与部分相结合。以经济常识为例,经济常识共8章,其知识构成如下:(注:Z代表章,J代表节。)

在此知识框架基础上再详细掌握每章每节基础知识,便于快速牢固地记忆知识,在解答非选择题时能防止知识和原理的混淆运用。

其次,在掌握课本知识联系的基础上,学生要有意识、经常性地训练自己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多了解国内外时政大事,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要多留意媒体中的时事分析,在阅读中勤思考what (什么是)、why(为什么)、how(怎么办);要多思考知识原理的应用角度、应用范围、切入点等等。“熟能生巧”,只有这样,才能熟练自如地解答好非选择题,避免考试时慌张、不知所措、答不好等情况的发生。

(二)解答非选择题的关键――审题

审好题是答好非选择题的关键。如果连题目和材料意思都看不懂,更谈不上做题了。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审题能力呢?本人认为:审好题的决窍是多读题,审题时一定遵循细心、耐心、认真、审慎的原则。审题分为审设问和审材料两个步骤,要坚持“一看”、“二抓”、“三领会”方法,通过抓主要概念进行适当发散思维,从概念――课――节,整理出相关知识体系,然后组织相关语言做答。

首先审设问,要坚持“一看”,即仔细阅读设问,明白设问问了什么?有几问?它要我们回答什么?弄清设问后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做到阅读材料有针对性有目的性,还可以节省宝贵的时间。要让学生养成答题前反复研读设问指向的习惯,杜绝一看试题就动笔,凭感觉答题的马虎作风。

其次审材料,即分析材料。要根据材料内容分层次逐层分析,通常以一个句号(。)或分号(;)为一个层次,不要轻意漏掉任何一个层次,材料中的注释包含很多信息,也不能漏掉。要弄清每一个层次的意思,然后根据每层意思再概括出整段材料的中心意思。审材料时要坚持“二抓”和“三领会”方法。“二抓”指要善于抓住一些关键词语或中心语句,化繁为简,帮助我们理解材料中心意思。“三领会”指要通过分析材料,领会出题者出题意图,想考查什么知识原理,判断出题者出题方向和知识点考查范围,帮助我们更好地审题和解题。例如:

2004年全国高考文综卷第39题第(5):“结合材料四,根据所学经济常识指东北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对策”。审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设问,紧紧抓住“结合材料四”、“经济常识”、“主要原因”、“主要对策”等关键词句,明确设问要考生从经济常识角度结合材料四来回答东北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why)和解决对策(what)两个问题。然后分层次逐层分析材料四,概括出中心意思,并从经济常识方面努力思考与材料有关的原理,并紧扣材料来分析设问。

要提高学生审题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阅读能力训练,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三) 解答非选择题的核心――正确的解题思路

通过分析材料,准确判断出题者意图后,接着就要思考如何回答设问。必须有正确的解题思路,明确从何着手,从几方面来回答问题。

首先是根据材料选择原理。要根据材料,努力回忆与材料相关的课本原理知识,并把原理一一罗列出来,再根据材料中心意思,确定原理与材料的对应关系,材料中没有体现的原理可直接筛除,有体现甚至多处体现的原理则要重点论述。

其次要结合设问,理论联系实际,对原理和材料进行归纳整理。通常设问主要是回答what (什么是)、why(为什么)、how(怎么办)题目,要求学生用原理紧扣材料分析,把二者相结合,尽可能做到完整准确全面。以2006年第39题第(7)为例:“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同时还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简述其中的哲学道理” 。通过审题分析,可以明确判断出题者意图在于考查学生用所学哲学知识认识“改革开放要坚持对外开放,还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一方针”的能力,接着就要从唯物论和辩证法等哲学知识方面努力回忆与材料有关的知识。通过筛选,哲学中的内外因相结合原理最适合材料,于是用此原理紧扣方针进行分析解答。

(四) 解答非选择题的根本――组织答案

对于非选择题的解答是否准确完整,最终要通过书面答案来体现,因此组织好答案就显得极其重要。

综合分析近几年高考文综卷政治非选择题的答案,就能得出对组织答案的要求,即要求答案的语言表述要准确完整、言简意赅、条理清晰、字迹整洁、格式规范、美观大方,做到知识性、逻辑与思想性的统一。

组织答案的这些要求对于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因而需要学生平时有针对性地多练习,考试时考生要学会使用草稿纸,尽可能先在草稿纸上列出答案提纲,做到心中有数后,再写到试卷上,从而保证答案准确、完整、整洁,获得高分。

总而言之,高中思想政治课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要因人而异,学生要根据自身实际尽可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解题办法和技巧,要在平时练习时有针对性地勤加练习,熟练掌握解题技巧,才能在考试中真正做好非选择题。

参考文献:

[1]2002-2006年全国高考文综试卷.

[2]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

[3]李德明,李玉芹.2006年高考文综卷政治试题分析.河北教学考试网.

审查技巧论文篇(5)

一、实习基本情况

1、实习计划情况

(1)实习时间: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

(2)实习地点:西乡塘区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

(3)实习单位:西乡塘区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

(4)实习方法:到单位实习工作、协助侦查案件

(5)实习目的:接触和认识社会,了解我国司法实践现状,学习检察官一般的理念、逻辑、立场、观点和工作方法,进一步加深对法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并能进行初步的实际运用;学习法律工作经验,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各类案件的侦查程序,初步掌握侦查的技巧;培养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初步掌握一般的询问、讯问的方法与技巧;初步掌握各种法律文书、笔录等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2、实习单位情况

(1)单位名称:西乡塘区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

(2)单位简介(自按):

西乡塘区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是西乡塘区人民检察院的自侦部门,主要工作是侦查办理渎职侵权类案件,打击国家行政机关、行政执法部门等单位领导、工作人员的渎职侵权犯罪活动。与其他科室相比,开展工作比较独立,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工作纪律要求严格保守秘密,是打击渎职侵权犯罪的重要部门。

二、实习主要内容

1.在开展审查举报材料、侦查案件等工作中,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状。

2.在日常工作中,细心观察、了解人民检察院的组织机构与各项规章制度,熟悉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的日常运作,在反渎职局领导和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法学及相关知识解决侦查办案等实务问题。

3.在日常工作中,学习和掌握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的工作流程,了解、掌握检察院侦查案件、审查起诉、批准逮捕等工作的具体程序,协助检察官办理案件。

4. 在侦查案件、审查起诉等工作中,培养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初步掌握一般的询问、讯问的方法与技巧;初步掌握讯问笔录、询问笔录、审查报告、提请初查报告、初查阶段报告、提请不予立案报告、司法实务案例分析等法律文书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相关知识

法学,是关于法律的科学。法律作为统治阶级制定的强制性规范,其直接目的在于维持社会秩序,并通过秩序的构建与维护,实现社会公正。作为以法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其核心就在对于秩序与公正的研究,是秩序与公正之学。

审查技巧论文篇(6)

关键词:审计疑点 查证 分析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速度日益加快,财务制度不断与国际接轨,促进了财务工作人员水平的长足进步。虽然在经济大力发展的过程当中,我国企事业单位不断学习国外先进内部控制管理经验,但是依然频频出现财务舞弊现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就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准确、客观的发现审计问题,做出保有职业审慎的审计结论。下面我们就简要讨论一下审计人员在实务工作中,如何捕捉审计疑点,并且如何查证疑点。

一、审计疑点的特征

审计疑点是指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违背常规、常理的各种现象。审计疑点的发现、追查或排除,是审计师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正确掌握运用审计疑点的查证技巧,有利于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一)性质的异常性

这是审计疑点的最基本特征。审计师要确认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审计疑点,主要是根据相关政策法规、原理原则及企业经营活动特点,检查在企业经济活动和会计核算资料中有无异常的交易时间、交易地点、交易金额、异常的往来结算单位和异常的账户对应关系。

(二)手段的隐蔽性

审计疑点不会一目了然地暴露在会计资料上,往往以各种隐蔽手段进行伪装,不易被人察觉。特别是一些经营思想不正、法纪观念淡薄的人,更是想方设法、绞尽脑汁,作弊手段极其隐蔽。

(三)形式的多样性

由于经济活动的多样性,加之不同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不同,作弊动机不同,导致审计疑点的表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有的伪装、变造凭证;有的利用往来账户挪用、盗窃企业财产;有的利用“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任意调节损益;有的隐瞒收入不入账;有的伪造合同虚构销售。

(四)结果的待确认性

审计疑点仅仅是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各种可疑迹象,并不表示一定有问题。事实上,有的审计疑点经过查证可以得到排除,而有的在查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疑点,需要进一步跟踪追查才能予以确定。

二、捕捉审计疑点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确立科学的假设观念

首先在审计之前,审计人员需要确立科学的假设观念。在审计人员到达被审计单位之前应该假设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或者其他有关方面中,必定存在舞弊行为。但事实上,被审计单位有可能不存在舞弊行为,审计人员确立这一假设之后可以有助于审计人员对待和审视被审计单位中的每一件与审计有关的事项都会从多方面、多角度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合理性和合法性。也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及时准确的发现或者捕捉到舞弊的疑点或者线索。

(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

在确立了科学的假设观念之后应该要重视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的了解、测试和评价。审计人员在舞弊审计过程中,因为自身特性和被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所以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为了减少这种盲目性,就要通过调查询问等审计方法来检查和测试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以确定是否健全可靠,据此判断务必存在的重点环节及可能的表现形态,然后运用一般审计方法使用较快并且准确地抓住舞弊的线索或疑点,进而审计其具体形成或者作弊的过程。这样可使舞弊审计工作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三、审计疑点发现技巧

审计疑点的发现不仅要求审计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企业制度,并在执行审计程序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和职业道德。

(一)通过“听”来发现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听”来了解情况,发现疑点。例如听领导层对单位的基本介绍,听员工对企业或相关人员的评价,听客户及工商、银行、税务等部门对企业的评价。如果审计人员能够认真的去“听”一般是可以发现一些可疑迹象或者线索的。

(二)通过“问”来发现

“问”是指有针对性的选择对象进行询问。问的时候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采用适当的方式。例如有时候可以直截了当,有的时候需要旁敲侧击;有的时候是闲谈有的时候是严肃的质询。方式灵活不能一概而论。

(三)通过“看”来发现

“看”是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书面资料的查看和对某些重要场地的观察分析,从中发现和揭示可能存在的问题。这里所说的书面资料,包括会计凭证、账簿和会计报表,也包括管理层的重要会议记录、文件和合同,以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等。

(四)通过“分析性复核”来发现

分析性复核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分析和比较信息之间的关系或计算相关的比率,以确定审计重点、获取审计证据和支持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方法。审计人员通过执行分析性复核有助于实现以下目标:

①确认经营活动目标的完成程度;

②发现意外差异;

③分析潜在差异和漏洞;

④发现潜在的不合法和不合规的问题。

(五)运用逻辑推理来发现

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应充分利用事物之间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分类、分析、归类、推理,把相关的问题和现象纳入逻辑分析范畴,以发现和揭示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

四、审计疑点的查证方法

发现审计疑点后,审计人员以保持相应的职业审慎为前提,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对审计疑点进行查证。

1.顺查法和逆查法。一般来说,审计开始,宜先运用逆查法,通过对反映全面、综合情况的会计报表的检查,抓住舞弊存在的重点环节,然后,根据确定的重点环节确定需要检查的会计账簿并对其进行详查。在检查会计凭证账簿时,若为了证实某项纪录是否存在舞弊线索,可以运用顺查法开始,再结合逆查法。总之,顺查和逆差可交叉运用,顺差中有逆差,逆差中有顺查,顺查法与逆查法相互结合、相互渗透。

2.疑点详查和抽查邮寄。在审计实务中因为时间的限制审计人员需要将详查和抽查邮寄的结合起来,以便使审计工作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一般来说,审计开始应先运用抽查法确定舞弊存在的重点环节,对确定的重点环节的会计材料和其反应的经济活动进行详细检查,并以其审查结果推断整个审计范围的审计结论,必要时,可扩大抽查范围直至进行整个审计范围的详细检查。当然,有事审计伊始即进行详细检查,但即使是这样,也应在详查前确定详查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应的经济活动范围,这种范围的确定便体现了抽查的特性。

五、审计疑点的分析及排除方法

(一)审计疑点的分析方法

1.动态审计疑点分析技巧

动态审计疑点是指在对经济活动进行发现的正在发生的可疑迹象。查证动态审计疑点应该正确运用逻辑推理和追踪溯源。逻辑推理法是指审计人员运用逻辑学原理,根据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推断,以确认审计结论的合理性。追踪溯源法是指审计人员按照动态审计疑点所提示的审计线索,进一步追踪其产生的原因和动机,并顺着经济活动的运行轨迹查核相关资料和凭证,根据审核结果得出审计结论。

2.静态审计疑点分析技巧

静态审计疑点是指静态资料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其他相关书面资料中反映出的那些可疑的错弊迹象。分析静态审计疑点的主要审计技巧包括审阅法、核对法、调节法。审阅法是指运用相关审计依据,通过对会计记录和其他相关书面资料的检查和核对来得出审计结论。核对法是指根据会计记录中的勾稽关系来查证审计疑点的真伪,从而得出审计结论。调节法是指通过将一些不可比会计数据调整为可比数据,然后利用差异分析来查证静态审计疑点形成的原因,并得出审计结论。

(二)审计疑点的排除方法

审计疑点的排除是指根据查证结果确定审计疑点的性质,并对其进行纠正处理的方法。对于任何审计疑点,只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其有问题或没有问题,都应适时排除。排除审计疑点的方式可分为:

审查技巧论文篇(7)

【关键词】 审计技巧 合并报表 往来账 审查 审计 询问

1. 合并会计报表审计技巧

在合并会计报表审计实践中,需要寻找既准确又简便的审计技巧。合并会计报表审计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内部业务的抵消审核上,因而审计师常常会利用合并会计报表与母公司会计报表、各子公司会计报表之间的特殊必然联系,对合并会计报表的主要项目进行复核,来确定合并会计报表数据的正确性。总结下来,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1.1利用“合并净资产”与“母公司净资产”之间关系核实“合并净资产”的正确性,合并抵消对净资产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合并前子公司报表调整等对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影响数、累计未确认投资损失数、资产减值准备抵消数、存货抵消数等。核对关系如下:合并净资产+累计未确认投资损失数-(或+)长期投资调整数-(或+)资产减值准备抵消数+(或-)存货所含未实现利润抵消数+(或)其他资产所含未实现利润抵消数=母公司净资产。

1.2利用“合并净利润”与“母公司净利润”的关系,核实“合并净利润”项目的正确性。其存在的关系为:合并净利润+(或-)存货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消数+(或-)其他内部购销未实现利润抵消数-(或+)资产减值准备抵消对当期利润的影响数+(或-)合并前投资收益调整数-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及其它不属于投资者所有的利润分配数=母公司净利润。

1.3利用“合并投资收益”与“各子公司净利润合计数”的关系来核实投资收益项目抵消的正确性。由于子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体现为合并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各个项目,因此存在以下计算关系:合并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本期收益+本期计提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及其他不属于投资者所有的利润分配项目-本期未确认投资损失=子公司净利润合计数。

2. 会计账簿审计技巧

会计账簿审计的内容主要是看会计账簿的设置、登记和管理是否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在审计工作中,应注意掌握下面的一些技巧:

2.1审阅。通过审阅账簿记录的日期和摘要说明,看有无记账日期颠三倒四、摘要说明含糊不清或摘要说明与账户核算内容不符的问题;通过审阅账簿的文字书写,看有无任意使用红字记账或涂改、挖补、刮擦问题;通过审阅凭证金额,看各账户金额在承上启下、结计余额和责任人交接时是否衔接;有无资产类账户出现贷方余额或权益、负债类账户出现借方余额等异常现象。

2.2核对。通过核对各账户余额的计算是否正确,看有无结总增列或结总减列以及错记、漏记、重记等问题;通过账证核对,看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是否一致,有无无证记账或有证不记账,以及账证金额不符,故意多记或少记问题;通过账账核对,看总账与所属明细账的内容是否相同,记账方向是否一致,记账金额是否相符,本期发生额与期末余额是否相符;通过账实核对,看现金、有价证券、财产物资等项数字是否账实相符。

2.3分析。通过分析,主要看各项经济业务本期发生额的增减变化与上期有无异常情况,从中发现疑点。

4.查询。对在审阅、核对、分析中发现的疑点问题,通过找知情人直接询问,从中确定有无账簿上的舞弊行为。

3. 往来账审计技巧

往来账审计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两个方面,分属企业的短期债券和短期债务。具体包括应收账款、应收外汇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项目。对往来账的审计,是审计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掌握下面的一些技巧:

3.1分析账户的账龄及余额构成,应选取账龄长、金额大的、年内往来频繁年底突然结算清户的、年末出现大额贷方余额的等应收款项目进行调查询问和向债务人进行函证。根据函证情况编制函证结果汇总表;回函金额不符的,要查明原因做出记录或适当的调整;未回函的,可以再次复询。

3.2对应收款项收不回已确认为坏账的,应审查有无必要的审批手续,计提的方法是否适当,账务处理是否合规,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对已经确认认为坏账的而又重新收回的应收账款,要审查是否做了冲销原坏账的账务处理。

3.3抽查商品入库记录,查核有无重复付款或将同一笔已付清的账款在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两个账户同时挂账的情况。及时抽查部分凭证,确定核算内容的真实性,是否存在未入账的应付事项。

3.4要审查往来账的明细余额合计数和总账及报表余额是否相一致,核对有关凭证和账薄记录,即查核账账、账证、账表是否相符。

4. 会计报表审计中询问方面应该注意的技巧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获取审计信息主要通过对管理者和雇员的询问。询问是查证工作现场所观察到的情况是否属实、或政策、程序是否被贯彻执行的主要手段。有效运用询问的技能在审计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能够正确地运用审计询问,审计师就能使被审计方自己说服自己接受审计建议。下面是一些审计师在讯问过程中值得借鉴的技巧:

4.1询问具体问题。比如,若审计师问到改变控制程序的可行性并得到实施更改不经济的回答时,这种回答表面意思容易理解,但其真实含义却模糊不清。要得到有用的审计信息,审计师就必须询问具体的问题:“增加了什么成本?”“有节约成本的其他有效方法吗?”等等。缺乏对问题细节的追问,一般的或非具体的回答无助于识别核心问题或得到有意义的结论。

4.2注意没说到的问题。即使被审计人能够很好地理解审计师的意图,当接受审计师询问时,也会在披露重要信息方面出现纰漏。例如,作为内部控制调查问卷的一部分,审计师会问:“你们是每月核对银行账单吗?”回答“不是”,审计师就会在调查表上作“不是”的标记,这可能预示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实际上,他们每周都收到并核对银行报表,而被审计人对此却没有说明。

4.3运用非限定性询问有助于减少这类误解。非限定性询问不能简单的地用“是”或“不是”来回答。审计师既要鼓励被审计人对问题提供全面完整的回答,也要让被审计人有充分的时间作出答复。例如,针对上述情况,审计师应问:“银行账单多长时间核对一次?”此外,也许有必要向被审计方介绍一些审计问题的背景,以帮助他们判断审计师需要的重要信息。

5. 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审计

5.1计算机辅助审计可以将“结果审计”转变为“结果审计”与“过程审计”并重。“结果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只对传统的财务报表及账薄上的数据进行审计,审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对会计报表及账薄记录的真实性、合法性作出审计评价。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原始数据一经输入,即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输出所需信息。这样会计报表及账薄记录的真实性、合法性、输出结果的真实性、正确性、不仅取决于输入数据的真实性和正确性,系统工作人员的操作是否符合规范、还取决于电子数据的处理过程等。

5.2计算机辅助审计将审计线索从可视性向不可视性转化。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可视审计线索逐渐消失了,审计需要跟踪的审计线索,以电磁信号的形式分散在磁性介质上,即“可视性”向“不可视性”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