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化学教育论文

高中化学教育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4 15:15:29

高中化学教育论文

高中化学教育论文篇(1)

1.1渗透环境教育符合新课改和考试大纲要求: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必修课程的设计应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和实验,要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突出化学对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在《必修化学》等多种教材处都体现了环境教育的内容,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等一系列的规定,都体现了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了关于氟里昂和N0x对臭氧层的破坏、酸雨、光化学烟雾、含铅汽油对大气的污染等环保试题,但由于这类题目取材新,学生感到陌生,往往得分率低,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渗透环保知识的教学。

1.2加强环境教育可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当前,很多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不是很好。如光化学烟雾、世界公害、近几年在我国各海域都曾发生过的赤潮等常识都不甚清楚,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教学中此内容涉及的很少。因此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必要加强和重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2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2.1据教材内容确定好结合点,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机渗透:

高中教材中有许多环境教育的素材,教师可以把这些内容有机地渗透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学习NOx时,可按介绍NOx的性质介绍其毒性和对人类及环境产生的危害,介绍吸收防治方法(NH3吸收法及碱液吸收法)的步骤有机渗透。使有毒的NOx转化为无毒或毒性较少的物质,为人类所利用。这样学生不但学习了化学专业知识,同时也受到了良好的环境教育。

2.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法制教育: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全民普法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昀要求。一般的渗透方法是讲解某类物质或操作方法对环境的危菩,再提出相关的法律制裁条款,最后给出防治方法,例如学习SO2:时介绍煤和石油的燃烧、金属矿石冶炼等产生SO2导致大气巧染,进而产生酸雨,教师在介绍酸雨危害的同时,引入《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关于禁止向大气中排放有毒气体的规定,最后介绍防治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化学知识和环保知识,更进一步了解了环保法制知识,增强了环保法制观念,

2.3结合化学实验渗透环境教育

第一,改进实验方法。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实验内容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环境,同时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在平时教学中,教师需注意改进实验操作、装置等,尽量做到有毒气体不外泄,提高尾气的吸收量,向绿色化学方向发展。如铜与浓硫酸反应中产生的SO2气体,可以依次通过石蕊试液→品红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NaOH溶液,这样既可以验证产物SO2的性质又吸收了SO2,不污染环境。

第二,发展微型实验。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和改进各种实验为微型实验,如教材中氢气与氯气混合气体在光照下反应,改成在小青霉素瓶中完成该实验,效果也很好。利用这些微型实验用量小、污染小等特点,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效果更好。

第三,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可在平时教学中利用研究性学习课渗透环保教育。如高一讲授环境保护内容时,可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几个课题组,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通过上网查询、社会调查等手段去研究大气污染、水污染、食品、固体废弃物等几个大方面中的个别子课题去研究。如蔬菜杀虫剂的危害及合理使用、市内垃圾种类及处理、废旧电池的污染等。每个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成果,这样方式学生积极性很高,有数据、有事实、有图片、有调查报告、课件等,形象生动,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与环保知识充分联系,加深印象。

第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教学的结合使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可将做不了的实验制成课件进行播放,既生动、又环保。如利用视频资料为学生播放塑料加工中的污染、小白鼠在Cl2中中毒死亡,还可利用网上和一些书中下载、扫描的图片播放给学生看,这些都是重要的素材。通过播放有关环境教育内容,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切身感受到自然环境的美丽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了解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方法等,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五,在化学习题中充分体现“绿色化学”及环境保护的意识教育。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多注意收集各种资料,把有关环保内容的习题集中起来。在平时检测和练习题中逐渐渗透。在高三复习备考中可作为专题教给学生,特别是有关国内新闻报道的热门环保话题更应多予注意,因为它常常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

3结语

高中化学教育论文篇(2)

关键词:高校韩语教学;跨文化教育;学习兴趣

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世界各国人民的交流也越来越多,“韩语热”激起了人们学习韩语的高潮。了解韩国的文化,如韩国的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等,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韩语的兴趣,这种跨文化教育可以有效提升高校韩语教学的教学效果。下面,本文首先分析高校韩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然后针对目前韩语教学的现状提出几条具体的建议,以期提高高校韩语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一、高校韩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在语言教学中,深入了解语言文化的背景对于学习该语言有很重要的作用。高校韩语教学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这种教学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在跨文化教育中能够了解韩国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等,从而使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能够应对自如。学生在了解了韩国的文化后,很有可能产生学习韩语的欲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韩语,学生的韩语领会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也会相应提高。一旦某高校的韩语教学仅仅关注教学生该语言的语音、语法、语句等,而不去扩充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不但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造成学生基于文化背景差异的交流障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跨文化教育在高校韩语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韩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具体实施措施

1.进一步提升韩语教师自身文化素质

任何一个教师都应该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之一。高校韩语教师在学生学习韩语过程中扮演着传授者、监督者和管理者的重要角色,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借助各种方法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韩语教师增强自身专业技能的渠道有很多,比如为了增强自己韩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或者与韩国朋友交流,实现语言能力的提升。同时还应深入体会韩国最地道的语言交流方式,通过去韩国留学、旅游等方式体验韩国的文化背景,从而增加韩语的知识储备量。这样高校韩语教师在教授韩语时能够较轻松地进行跨文化教育,学生也能够因此了解更多的韩国文化,从而促进学生的韩语学习。

2.转变与创新韩语教学模式

教学观念对教学实效的影响非常大,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人,掌握课堂的主动权,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比较低。韩语教学应该践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和点拨学生,让学生自主地接受韩语知识,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举例来说,高校韩语教师在实际跨文化教育教学中可以采取“韩语采风”的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与实践中了解更多的韩国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韩语和应用韩语。同时高校韩语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韩语相关的才艺表演,使学生在准备节目与欣赏节目的过程中自主感悟韩国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等,以此提高学生学习韩语的热情。这种韩语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3.促使学生增加课外韩语阅读量

学生韩语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学生能够在大量的材料中了解到韩国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例如:引导学生经常去图书馆借一些有关韩国文化的书,也可以推荐一些有意义的韩国小说和电影电视剧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韩语知识,还可以借助剧情加深对韩国文化的深刻体验。大量的课外书刊和影视剧能够让学生了解韩国人的日常生活,掌握交流方式和交流技巧。为了强化跨文化教育的教育效果,不仅需要韩语教师掌握大量的韩国文化背景知识,还需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阅读大量的有关韩国文化的内容。

一个国家的文化和语言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了解该国的文化背景,对于学好该国语言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韩语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文化教育,适当增加学生对韩国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的了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主动学习中了解更多。高校韩语教学越来越注重跨文化教育,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者和学生来说是双赢的,一方面教师的教学会因为学生的主动而更有动力和更有成效,另一方面,学生会因为文化教育能够更轻松的学习韩语,减少因文化背景差异而产生的交流障碍。

参考文献:

[1]李耀宗.“发霉的奶酪”和“填不饱肚子的维C”――评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一场争论[J].教育发展研究,2011(9).

高中化学教育论文篇(3)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大学英语 口译教学 文化教育

1.高职高专英语口译教学中文化教育现状

大学英语口译教学是一门方兴未艾的事业。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开设好大学英语口译课程任重而道远。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来了机遇也迎来了挑战。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研究在高职高专院校才刚刚起步,还相当滞后,我们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口译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抓住机遇,培养大批在商业、贸易、旅游、服务行业等领域中挑大梁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调查显示,我国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特别是文化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急待改革与提高。很多非英语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文化素养不佳。我们认为,在科技和社科领域,口译人才的培养不是外语院系可以包办的,各专业应从本专业学生中挖掘和培养有潜质的口译人才。如果专业技术人员能够直接与外方人员顺利交流,既能大大节省翻译费用,又能减少交流中的误解,从而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如何满足社会的需求,在大学英语专业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口译教学,系统有序地培养专业口译人才,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严峻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英语口译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英语口译教学实践中,特别在教材方面融入文化教育,建议采用有配套光盘或影音资料的教材,内容新颖丰富的同时,更多注重时代性与实用性,具体可涉及商务英语、社交礼仪、各国民俗民风等相关内容的真实案例。

2.1礼仪文化

礼仪是在社会交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日常礼节。掌握规范的礼仪,能为交往创造出和谐融洽的气氛,建立、保持、改善人际关系。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哪个地区都要与国际接轨。而英国作为2012年奥运会的主办国,掌握英国的礼仪文化尤其重要。此外,这也有利于国家间的友好往来。

2.1.1见面礼仪

第一次认识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介绍时,一般是由妇女、地位高的、年纪大的那一方先伸手,然后才是男子、地位低的、年纪轻的那一方再伸手;被介绍与一个男子相识时,应与他握手,但如果被介绍与一位女士相识时,就应等她先伸出手来,然后才可伸出自己的手。女士被介绍时,不一定要伸出手来与对方握手,但是她们常常伸出手来以示友好。男子在与女子握手前应该先脱下自己所戴的手套,而女子则不必如此做。到英国人家做客,一般要先和女主人寒暄、握手,然后才同男主人打招呼。

2.1.2饮食的礼仪

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应把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若刀叉突出到盘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边说话边挥舞刀叉是失礼举动。用餐后,将刀叉摆在四点钟方向即可。

2.1.3商务礼仪

英国人的时间概念很强而且照章办事。例如:应邀参加宴会、业务洽谈会必须准时,否则被视为失礼。如果请英国人吃饭,必须提前通知,不能临时邀请。赴宴时不能早到以防主人还未准备好。不被邀请或约定就去拜访英国人的家,是对主人私生活的干扰,是非常失礼的举动。在和英国人谈话时不要涉及政治、宗教和有关皇室的小道消息。也要避免使用English(英格兰人)这个词,而要用Britain(不列颠人),这样说对方比较喜欢。他们也不喜欢问及家事、私事、个人职业、收入、年龄、婚姻等。

2.1.4英国人的禁忌

英国人同别人谈话时,不喜欢距离过近,一般以保持50公分以上为宜。他们还特别不喜欢大象及其图案,认为大象笨拙,令人生厌。英国人也忌用山羊、孔雀等做商品装潢。山羊有“不正经男子”和“坏人”的意思;孔雀是祸鸟,孔雀开屏是炫耀自己的不良习性。他们很忌讳黑猫,尤其是黑猫若从前面穿过,更会使人恶心,认为这将预示着将要遭到不幸。他们忌讳把食盐弄撒,哪怕你是不小心的,也会使人非常懊丧的,认为这是引发口角或朋友断交的一种预兆。他们忌讳有人打破玻璃,认为打破玻璃就预示者家中要死人或起码要有7年的不幸。他们忌讳在餐桌上使水杯任意作响,或无意碰响水杯而又不去终止它作响,认为这样既有失观瞻,又会给人招来不测。他们对墨绿色很讨厌,认为墨绿色会给人带来懊丧。

3.英语口译教学中文化教育的方法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将文化教育融入口译教材、口译课堂教学、口译课外实践教学里,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改善实际工作能力。

3.1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

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语言、非语言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口译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1.1语言文化差异

一个民族所需要的语言与该民族所拥有的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在跨文化交流中,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对于谈判语言存在明显的制约。因此,在商务谈判中,尤其是国际商务谈判,事先了解不同民族和地区在语言表达方式上的不同特征对谈判的成败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3.1.2非语言文化差异

除了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外,商务谈判中还广泛使用非语言表达方式。非语言交际是一种非文字语言交际手段,是交际者运用自身的自然特征和本能向对方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语言交际之外的一切表现形式。非语言交际在人类交际过程中起着语言交际不能替代的作用。

谈判人员以更含蓄的非语言方式发出或接受大量的比语言信息更为重要的信息,而且所有这类信号或示意总是无意识地进行。因此,当谈判者发出不同的非语言信号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对手极易误解这些信号,而且谈判者还意识不到所发生的错误。

非语言交际种类形式多样,在商务谈判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有:目光接触、面部表情、姿势、手势等。

3.1.3价值观差异

商务谈判中价值观方面的差异远比语言及非语言行为差异隐藏得深,因此也就更难以克服。价值观差异有其客观性。

4.结语

总之,在高职高专英语口译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还必须加强语言文化导入,重视文化之间的差异,尤其注重训练学生联络陪同口译、礼仪口译、旅游口译、商务口译与会议口译能力的课程。在课程实践中,应结合真实案例,分析语言文化在个别案例中的运用得失,不断总结各自的经验教训,达到高职高专英语口译课程实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谢煜山.英语教学参考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2]赵雯.基础职业英语教学指导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肖惜.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明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郭琳.大学英语口译教学浅谈[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2).

[5]邹红英.大学英语四级后口语教学初探[J].外语界,2004,(2).

高中化学教育论文篇(4)

关键词:基础教育;体育理论;体育文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347-01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水平。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要想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生是不可能的。体育是各种学科综合起来的一门科学,涉及面广。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最好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因而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坚持理论学习、钻研业务、学习和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支持体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或进修、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保持用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教授学生,这是体育教师完成体育理论教学任务的必备条件。

初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在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后备力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着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合格学生的职责。而体育这门课程,现在已不可单纯的理解为"锻炼身体"这么简单,我认为应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在中学体育教育大纲中明确提出"体育就是要教育学生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并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不能仅仅理解为运动技术的传授,而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然而,长期以来,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跑一圈,跳几下,踢几脚,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式教学,或者说授课教师注重教授技术动作,要求学生只进行单纯的模仿,不注重基础理论和技术理论的教育,因此,导致学生缺乏对体育科学知识的了解,对体育的目的、任务不明确,甚至对体育这门学科产生错误的认识,那样,对于极力倡导的以"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达到终身受益"之目标,就无从谈起了。

可见,要想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有一个大的提高,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合格的学生,顺利完成初中阶段体育教学任务,就必须要在督促学生加紧体格锻炼的同时,开展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教育,使学生能够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中获得最大的利益,从而减少学生自我揣摸的盲目性及因此而产生的不必要的伤害。

那么,如何才能找出一条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强化学生体育意识的途径呢?

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获得学校大力支持,提高体育课程地位

长期以来,特别是近十余年,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生、家长和学校均感到升学之压力,于是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复习,逐步将体育课程沦为副课,致使在家长、学生心目中体育这门课程可有可无、可上可不上。因而,要实现"使学生牢固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提高其体育文化素养,强化学生体育意识"这个目标,首先要提高学校领导及教师对于体育课程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提高体育在师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2.注重理论学习,增加知识储备

我们经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我认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体育这门课程。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与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知识储备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要想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生是不切实际的。体育是各种学科综合起来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且其涉及的知识面相当广。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因而,需要体育教师坚持理论学习、钻研教材、学习和掌握新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学校应时常外派体育教师参观、学习、培训,使其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手段,能够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和思路。这是体育教师保质保量完成体育理论教学任务的必备条件。

3.结合本地本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授基础知识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学生甚至教师单纯的以"得不得病"来评价身体素质的好坏;简单的认为"干些家务,就是最好的锻炼方式";"穿着皮鞋、牛仔裤,一样可以上好体育课"等等,这些看法都是不正确的。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可结合上述错误的观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讲解,使学生对体育这门课程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4.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进行体育理论教学时,授课教师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做好充分准备,课堂讲授中力求做到语言精炼,讲解生动幽默。结合体育史及其涉及到的历史典故,进行通俗的讲解,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掌握体育理论知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体育的目的、任务,提高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去主动的上好体育课。

5.增加考核次数及正规性,提高学生重视程度

体育授课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定期进行理论考核并将其正规化,全面掌控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依据学生学的情况更好地制定教学目标和调整教学手段。还可提高学生对体育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而对于考核的方法,可以使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不一定非要运用笔试,可在室外体育课上,要求学生将所学体育理论付诸于实践。

6.利用国内外重大赛事,进行体育宣传教育

体育所教授的理论知识内容是比较枯躁的,不大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各类教学仪器缺乏的偏远学校。在这类学校授课教师完全可从中学生对国际、国内重大比赛的关注热情着手,结合这些重大比赛的进程及赛况,将枯躁的理论知识寓于生动的比赛场面,这样做,不但可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增强其爱国热情,而且还能够激发他们对竞技体育的兴趣,增强组织纪律性、集体荣誉感和顽强刻苦的拼博精神。

总的来说,加强对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水平,而且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合格人才,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高中化学教育论文篇(5)

要想实现对化学学科的完善认识,教师必须从化学学科的发展史出发,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发展过程.同时,化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是人们从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而来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化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化学史的教学,学生在探究化学家发现化学规律的过程中,建立了自身的价值观.例如,在讲“苯”时,教师可利用法拉第发现苯的过程进行STSE的渗透教学.学生针对苯分子的多种写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苯最早是从何而来的?它的结构又是怎样被一步步揭示出来的?早在19世纪初期,煤气作为照明燃料已经在英国获得了普及,但是在煤气生产的过程中,总是会伴随着油状液体的产生.法拉第对此产生了好奇,利用蒸馏的方式得到了“氢的重碳化合物”,即是后来的苯.随后,米歇尔里通过对苯甲酸和石灰混合物的蒸馏同样得到了上述的液体.法拉第之后确定了其相对分子质量,凯库勒进一步确定出苯分子的结构模型.从苯的发现可以看出,一些重大的化学发现往往是人们从生产生活中得到的,即是生活中处处存在化学.

二、化学与STSE教育相结合

生活中处处存在化学,化学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化学概念多,记忆要求高,给很多高中生的化学学习带来了阻碍.对此,教师不妨尝试利用生活式化学教学,将化学概念与学生生活、化学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的社会性.在备课时,化学教师应该选好与STSE相关的生活情境,提高化学教学的针对性.例如,在讲“化学学科与人类生活”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黑心商人制造的食品惨案来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三聚氰胺原本是一种低毒的化工原料,三聚氰胺进入人体后会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聚氰酸,并与三聚氰胺形成网状结构,造成人体产生结石.乳制品行业为何要不顾国人的身体健康,添加工业原料来毒害婴儿呢?在传统的乳制品行业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利用蛋白质含量来评价牛奶的品质,即是检测牛奶中的氮元素含量.而三聚氰胺中富含氮元素,可以将原奶液的蛋白质含量提高5倍以上.这样,学生对化学学习有了深刻认识:知识本身是无害的,关键就在于人们怎样去利用知识,唯有利用化学知识造福人类,才是化学学习的最高目的.

三、在化学实验中渗透STSE教育

实验是化学学科获得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之源.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化学思维能力、化学探究能力等都得到提高.STSE教育从技术层面上,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将化学实验与社会环境相结合,实现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适量的原则,达到演示实验的目的即可,切忌浪费实验材料.在安排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也要求学生掌握适量原则,控制化学实验过程中的损耗.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教材要求学生学会制取硫化氢、苯甲酸等具有危害性的气体,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简化实验教学过程.改善实验仪器、优化实验流程是近年高考化学绿色化学的重要考点,也是贯彻STSE教育的关键环节.例如,在传统化学实验中,利用固液反应来制取硫化氢和二氧化硫,在硫化氢与二氧化硫的混合过程中必然涉及反应气体泄露的问题.对此,师生积极开动思维,开创了塑料瓶反应法,即是将放置亚硫酸钠与硫化亚铁的试管放置在塑料瓶中,之后迅速加入盐酸,拧紧瓶盖.为了防止内压过大,师生可以事先将塑料瓶捏扁.此时学生可以发现,有硫化氢和二氧化硫气体产生.最后,将NaOH溶液滴入塑料瓶中,中和反应生成物.由于塑料瓶的密封性,整个实验都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进行,实现了化学绿色实验.

四、化学练习中渗透STSE教育

化学练习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近年的化学高考题中,STSE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化学综合题中的环保实验、绿色材料、绿色能源、金属的防腐以及电化学原理的运用等,都是STSE教育在高中化学中的渗透.教师必须更新自身的化学知识储备,在化学练习中渗透与STSE教育相关的知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言传身教,将STSE理念传达给学生.一旦学生形成了这种学习理念,在生活中再遇到与化学相关案例,就会格外注意,实现学生化学学习的自主性.

高中化学教育论文篇(6)

虽然教学改革一直在我国进行,但是我国的化学课程教学形式的改革是非常少的。另外,一些改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并不能全部得到实行,这就造成了高中化学教学形式比较传统。例如:一些化学用品在相互混合的时候会产生浓烟或者对人体有眼的气体,无法使学生单独进行操作,这就无法使学生对这些化学用品有深刻的印象。因此,对于如何保证高中化学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的发展是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2传统教学的效率太低

在我国的教学中,高分一直是衡量化学教学水平的标准,这种方法是不对的,高的分数致使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表现。我们注重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分数不能作为检验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水平。

3化学教师存在一定的问题

我国的高中化学教师对与教学理念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虽然一些年龄大的教师有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但是他们对于固有的理论也有很强的依赖性,不愿意对新知识进行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于学校建立的化学试验室,很多教师不能充分利用,这种问题是亟需解决的。

4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4.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曾经有人说过,实验室对于培养全面的化学人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使学生经常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来,学生才能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见证到化学这门学科的神奇之处。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实验室中,让学生观察老师对化学试剂的操作,从而更深刻的理解课本上所学到的知识。因此,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化学这门学科的作用,解决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4.2将化学教学与生活结合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多,我们的地球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例如:环境问题、健康问题、能源问题等,这些都与化学是息息相关的,所以说化学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有很重要的联系。为了提高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将化学学习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来。例如:为了检查煤气是否泄漏应该用肥皂水,可以让学生用化学理论进行解释。不能单单从高考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4.3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注重教学方法,既要使学生掌握好基本理论,又要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授课以前先提出一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4.4师资力量的培养

学校应当注重对教师的培养,既要改变老教师的传统观念,又要注重对高学历人才的培养,并使教师熟练运用实验室中的设备,向教师灌输“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通过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只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才能带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

5总结

高中化学教育论文篇(7)

1.促进课程内容的更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和调整.由于化学课程结构的变革使得化学的每一个课程模块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同的模块围绕不同的主题来开展,因此化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及化学科学的不断进步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地更新.这样就会极大地提高化学课程改革的效率,还可以提升教学内容优化的效率,从而促进化学课程灵活性的全面提升.

2.促进化学课程功能的优化

课程结构之中的很多要素都会对化学课程功能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甚至是不同要素的组合方式也会影响到课程功能的实现.在课程结构变革之前,化学课程的主要功能就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以及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但是随着课程结构变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不仅利用各个化学模块提升了学生关爱自然的意识,同时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了二者之间的平等互动,更好地帮助学生来认识生活、观察生活、了解生活.

3.促进化学教育与技术教育之间的融合

由于科学教育同技术教育之间的融合日益密切,因此化学教师也应该挖掘化学这门学科同其他技术之间的联系,并且将这些联系应用到实际的化学教学过程中.课程结构变革之后,出现了“化学与技术”这门课程,将教学重点放在化学资源的利用以及材料制造等方面.从多角度来分析化学这门学科同技术进步以及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因此有助于化学教育同技术教育之间的融合.

二、课程结构变革为高中化学教育所带来的问题

1.课程模块主题的确定

但是课程结构的变革也为高中化学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问题.例如,在化学课程结构之中主要包括了八个方面的课程模块,但是这些模块的受重视程度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不利于化学课程模块主题的选择和更新.应该注意的是,在进行化学课程模块主题的选择时,不但要考虑到化学这门学科的发展趋势,还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发展.从而使不同的模块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2.教学评价问题

课程结构进行变革之后存在很多的课程模块,每一种课程模块在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为教学评价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即对不同的课程模块进行评价是否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如果评价的方式不同,就会加大教学评价工作的难度,但是如果评价的方式相同则会不利于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因此当前我国的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地寻求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案,将教学评价的思路加以明确.

3.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之间的差异

由于不同的课程模块在教学方式以及内容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按照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制定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课时等方面的限制,教师很难有针对性地选择科学的教学方式来开展高中化学的教学工作.因此教师要想切实地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水平,将不同模块之间的差异体现出来,就需要加强对化学教学实践的分析及总结,提升对相关的教辅的利用水平和利用质量.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