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油画教学论文

油画教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7 16:43:48

油画教学论文

油画教学论文篇(1)

[论文摘要]由于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师范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继承及油画的民族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拟从以上两点出发,着重讨论高师油画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油画教学、创作中。

民族文化是指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创造的带有民族特点的文化。我国的民族文化,一般是指中华民族经过历史的洗礼而继承下来的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特征的,被人民大众普遍接受的,以儒、道、释文化为主的文化。高师院校的美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多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继承及油画的民族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师美术专业油画教学过程中传播民族文化非常有必要。

一、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1.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奠定基石。当前,国内正大力宣传中国油画的民族性,并有“中国油画”之提法。油画来源于西方,中国的油画家们要想超越西方,须以民族性为宗旨,在油画创作中融入民族文化精神及元素,才有可能把理想变为现实。正如潘公凯先生所说:“当前中国艺术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波及全球的后现代文化所带来的表现形式的危机,更是当代中国文化的精神自觉问题。在全球化的文化整合过程中,如何发现和重新建构中国文化的根本特性,使中国艺术在主流风格和总体倾向上坚持自我民族的文化根基和内在精神的发扬光大,在后殖民主义跨国际的语境中自主地发掘出文化的新精神、新生命、新形态。这是着眼于中国油画发展的未来,将中国油画放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去考察思索时,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项十分迫切的工作。www.lw881.com”

油画始创于西方,西方早期古典油画多以基督教及希腊神话宗教故事为题材,正是这种对宗教题材的表现,显示了西方绘画的民族性。西方现代油画虽强调个性,但仍能反映西方人的民族意识,反映西方画家在自身成长环境中所拥有的民族情感。自油画传入中国以来,促使其民族化一直是中国艺术家们的奋斗目标,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赵无极等大家在此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用西方绘画材料来表现中国绘画的意境,或将中国绘画精神引入油画创作,令人耳目一新,使中西文化在小小的画布上得到了融合,油画的民族性得到了体现。西方有达·芬奇、凡·高、塞尚、毕加索等世界级的油画大师,而就目前中国油画现状来说,要产生大师,必须在继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挖掘出文化的新精神、新生命和新形态。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未来灵魂塑造者的高师美术专业学生,将会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对于高师美术教育工作来说,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增加民族文化知识的同时,了解民族文化对油画创作的重要性,才能使这些未来美术教师们有着中国文化的自觉精神,并将之传播开来,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道路奠定基石。

2.改变学生忽视民族文化的观念,增加学生的民族文化知识。总体来看,国内高师美术专业学生,对民族文化知之甚少。笔者曾就此问题做过问卷调查,发现81%的学生不知道道家的创始人为老子;89%的学生认为京剧至少在明朝就已诞生;100%的学生不知道“玄武”为何物,多数学生听说过“青龙”与“白虎”,但不知道二者在古代曾代表过方位,属于“四灵”,而知道二者的原因,还是因为港台影视剧中常出现这一说法。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固然跟西方文化的渗入有极大关系,但跟学生对民族文化漠不关心的态度也是分不开的。另外,学生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这些文化,而不少年轻教师对此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其本身民族文化知识也不够丰富,无法给学生以很好的指导。民族文化的缺失,从侧面反映了现代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减弱及民族生命意识的衰退。一些学生的写生水平很高,但自己作品中出现民族文化元素时,却难以说明,或者一知半解,与其绘画水平差距较大。高师美术专业主要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随着高师美术专业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学生的绘画基本功及文化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再加上民族文化的缺失,这些未来的教师,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文化传播者,是当前高师美术教育必须考虑的问题。

虽然学习油画必须立足于西方油画传统,必须进行严格刻苦的古典技法及基本功的训练,但是文化知识的欠缺,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造成很大障碍。美术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将民族文化授之于课堂,将民族文化同油画写生、创作等进行结合,改变学生忽视民族文化的观念,增加学生民族文化知识,为未来中国油画事业的发展打好基础。

3.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对于美术专业学生来说,缺少创造力预示着在未来的专业发展道路上不会有太多收获。中国民族文化,历经几千年的考验发展至今,充分说明其有着非凡的创造性。因此,民族文化渗透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儒、道、释三教的影响下,中国人有着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强调“格物致知”和“中庸”之道,主张“以和为贵”,在此类思想的影响下,派生出一些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如剪纸、皮影等。将中国民族文化所包含的这些表象事物及内在的精神实体,渗透到油画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知道“格物致知”“实事求是”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又可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其创造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油画大师米罗、康定斯基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并从中汲取营养;凡·高则对与中国文化同源的日本文化十分着迷,进而使自己的绘画风格受到相应影响;塔皮埃斯在其文章中提及中国智慧和佛教,以及佛教所兼容的所有印度思想相交融而诞生的艺术对自身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作为非形式主义绘画大师,其部分作品所具有的水墨意蕴,足以说明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总之,在油画教学中渗入民族文化元素,对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将民族文化渗透到油画教学过程中,除了能够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道路奠定牢固的基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外,还能在促进学生专业发展方面具有以下作用:一是使学生区分中国油画与西方油画的个性区别,自主选择艺术方向,进行艺术探索,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寻找创作素材,为其毕业创作积累经验;三是使学生知道艺术创作同写生的本质区别,要想创作出好的作品,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四是让学生知道艺术创作是一个艰苦的艺术实践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成果,必须要加倍努力;五是使教师与学生有着更多的交流话题,促使学生大胆尝试,教学更具互动性。

二、高师油画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的尝试

1.高师油画教学中民族文化传播的内容及指导思想。油画教学中的民族文化渗透主要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形式上直接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特别是艺术方面的各种图形、文字、构图方法、节奏、动作;二是通过形式所包含的深刻含义来体现民族艺术精神及生活,将传统文化有目的、创造性地转化成艺术力量。

艺术实践是一项相当复杂的活动,它是一种开放的、多元的行为。在高师油画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时,应注意把握好以下指导思想:一是要注意将被使用的民族文化元素,包括材料、图形、符号、价值、思想、行为等,在保持本源的基础上,加以重组或改造,使其成为具有创新意义的事物,这要求学生对民族文化要有本质上的了解;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总结民族艺术的创作规律,突出各种民族文化元素所具有的精神实质及其适合表现的题材;三是中西方文化,特别是绘画方面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中国传统绘画强调以“意”写“形”及以“形”表“意”,以“意”来追求“忘我”和“无我”的境界;现代西方绘画虽然极为追求“个性”,但就本质而言,其所表现的“形神”“气韵”等方面同中国传统绘画仍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要将二者很好地结合,必须要有扎实的民族文化理论基础。

2.高师油画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的具体实践。要在高师油画课堂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首先必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如水墨画的表“意”手法及其精神实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观念的实质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历程、中国一些传统图形所包含的民族情感及其反映出的民族生命意识等。其次,要让学生把握好传统文化与艺术创新的关系,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同时,也必须在创新思想的指导下继承传统。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以下尝试:一是组织学生进行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风格的静物油画写生,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讲解所摆静物的文化特性,并教授学生不同的表现技法,如古典画法、厚薄画法、刀法、肌理法等,使学生掌握油画的材料工具和基本技法;二是在油画风景写生课程中,加大对学生地文化历史的介绍,特别是一些以古建筑闻名的写生地,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房屋建制、建筑特点、图案的寓意以及色彩在中国民族文化中的象征性等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三是在油画人物写生课程中,可以让模特穿着民族服饰,并向学生讲解中国不同民族服饰的不同特点及其对色彩的偏好,为学生的油画创作打好基础;四是在课堂教学中,组织一些主题性创作,要求学生将与主题有关或者有相同寓意的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创作之中;五是将毕业设计中创作课部分内容提前介入,加大“写意”在教学中的分量,通过对学生讲解水墨写意的风格及现代油画中的一些作品所具有的中国文化特性,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为其将来从事教书育人工作打好基础。

油画教学论文篇(2)

我国综合院校油画教育发展较晚,大部分都是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新增办的。而这些新增办的绘画专业或美术教育(师范类)专业中的油画教育方向,大都采用专门美术院校传统的油画教学模式设置课程进行教学。然而,综合院校与专门美术院校在教学体制和教学规模存在的差异,致使当前综合院校的油画教学处于两难的境地。

其一,教育部规定综合院校本科教育计划控制在2800学时,而专门美术学院(以中央美院为例)除公共文化课及专业理论课外,其本科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计划为2600学时以上。也就是说,综合院校油画教学采用美术院校传统教学模式设置课程,课时量却减少近四分之一。以致有的综合院校油画基础课仅安排48学时。与专门美术院校相比,综合院校油画教学专业学习时间存在不足。

其二,综合院校由于油画教育规模较小,一般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大都无法采用当今国内外美术院校培养艺术人才通用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的多元化方面显然是一种缺陷。

面对新时代对绘画(油画)专门人才的需求,以及当代艺术观念的影响,在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有些综合院校的油画教育也相应作出了一些调整和改革。比如有的学校增设“表现型”绘画课程等,无奈处于综合院校统一管理模式,课时量是有限的,根本无法撼动固有的传统,小敲小打的修补显然无济于事,改变不了单一写实的传统培养模式。

总之,综合院校的油画教育及其基础教学当前的这种尴尬现状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改革当前综合院校油画教育的传统模式势在必行,而基础教学更是改革的关键。怎样建设好综合院校油画基础课程体系,我们应认真加以研究。

一个学科的基础教学必然与其学科的发展紧密相联。油画学科教育的发展,决定着油画基础教学的方向。

我国的油画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上海土山湾画馆,但真正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是从20世纪初的“两江师范学堂”设置油画课程开始,至今油画学科教育发展已有百年历史。我国的油画教育体系源于留学西方的画家接受的法国学院写实主义,以及前苏联现实主义油画教育模式。这个传统的教育体系及教学模式为我国油画事业培养了众多具有扎实造型能力的、杰出的油画家和油画教育家,为我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和油画学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决定性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传统的油画教育体系已经愈来愈显现出其局限性,不适应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综观当今世界美术学科教育发展趋势,“大美术”学科已成为必然。作为起源于欧洲的传统油画教育,在西方已日渐式微。绘画观念的改变,绘画媒材的拓展,“自由绘画”教育取代了传统的油画教育,油画仅作为众多绘画媒材中的一种形态而已。文艺复兴以来,几百年油画的辉煌早已不再。

在我国教育改革大潮中,本着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意识的基本精神,国家教育部在1998年公布的新专业目录中,正式把原有的油画专业、中国画专业、版画专业合并为绘画专业。美术院校也随之逐步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各学院相继实行“工作室制”,倡导多元化教学理念,并在学院下设置造型学院,把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纳入其中。造型学院下设基础部,基础课在大学一年级实施学。二年级上学期到各专业系进行专业基础学习,二年级下学期起直至毕业,再到专业工作室学习。近年来,各专业美术院校纷纷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当代教学模式转型。

改革油画基础教学,构建当代综合院校油画基础课程体系,我们首先应明确综合院校油画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的。国内外美术学院绘画(或油画)专业采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培养艺术家为宗旨。针对有别于国内外专门美术院校的我国综合院校特点,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吸取国内外美术院校绘画或油画学科建设经验,更新教师传统写实观念、拓宽其知识结构,并依托综合院校人文学术氛围和多学科资源,夯实专业及人文基础,培养适合当代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全面素质的、以油画为主的绘画人才。构建适合综合院校油画学科教育的基础课程体系,走一条综合院校自己的油画教育发展道路。

改革与建设基础教学必须符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素质型油画人才这个目的。“素质型”,即全面素质,它不仅包括造型能力和以油画为主的绘画技能的专业素质,也包含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应该在人文素质中得到滋养,在专业素质中得以展现。

专业素质培养的基础即专业基础。我们在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和建设上,以油画为主向多画种基至设计艺术上拓展,以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精神。在教学观念上,要突破单一写实模式,实行多元化教学。除传统的课程素描、色彩、透视、艺用人体解剖、三大构成、油画基础外,增设绘画材料、中国画基础、水彩画基础、壁画基础、书法、陶艺、雕塑、设计基础等课程。传统课程中的素描、色彩须加以改革。

以素描课程为例。一年级素描课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掌握造型基本知识(比例、结构、透视、动态)的同时,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速写、默写与创作构图安排进素描课程中是必要的。慢写(中、长期素描)、速写、默写过渡到自由创作构图,这是直观视觉感受向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也是改革传统素描以写生为唯一手段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中、长期与快速的写生训练中提高造型能力的同时,通过默写、自由创作构图的锻炼,加强形象思维能力,进而达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色彩课程改革之一,摒弃以水粉画为色彩练习的方法,直接以油画进行色彩训练。学生在高考前就进行过大量的水粉画练习,改以油画训练可避免重复,以减轻综合院校专业课时不足的压力。之二,在写生课程后安排色彩自由创作构图练习,启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任其气质、个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人文基础课程的建设是油画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因扩招带来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的背景下,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人文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人文基础课程主要以理论为主,然而在传统的油画教学中,重技术轻理论的思想积重难返。加强人文基础课程的建设将是综合性院校油画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也是综合院校油画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油画教学论文篇(3)

【论文摘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我们的当代油画艺术教育也不应该是工具主义式、技术主义式的培养艺术匠人,而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过分着眼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偏重于科学、理性地观察和描绘对象。这种日趋于保守化和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似乎使艺术日渐演变成为一门追求技术和理性的学科,从而变成了一种机械化的劳作。当然,对于油画艺术来说,科学、理性的观察表现能力和精湛的造型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艺术毕竟是一门强调形象思维的学科。而从艺术匠人到知识分子的蜕变必然要有几个因素的保证。也就是说,当代油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之外,更加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的培养。15世纪,意大利雕塑家季培尔底曾提到,希腊人是绘画、雕刻的研究家,这表现在他们的素描理论上,没有这种理论,就不可能是个优秀的雕刻家或画家。可见,一个艺术家之所以优秀,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所拥有的精湛的技能。因为,精细的模仿能力只是艺术活动的基础,但却不是决定艺术成就的最主要的因素。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以及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家的学识修养和深刻的思维建构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这也就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在强调学生的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重视对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大胆创造给予鼓励,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发掘学生的创造性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另一个层面上说,这也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在过去几十年的油画教学理论中,曾出现过油画教师应该首先作为一个艺术家还是一个教育家的争论,但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来看,时代对油画教师又有了新的要求。就笔者看来,一个好的艺术家未必能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好的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更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但是,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教育现状,油画教学要想适应当代艺术的发展,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教育家,更应该是一位了解当代艺术发展现状的“半个理论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对当代艺术的目前成果的接受、梳理和转化。当代艺术的前卫性、实验性和批判性都是值得年轻学生学习和借鉴的。甚至,美术院校可以开设融会当代艺术成果和经验的新课程,通过对学生传授当代艺术成果,使学生能够得益于多元的当代油画艺术教学资源。

相比而言,传统的学院派写实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较为单调,教学内容也相对过时、守旧。在以往的油画教育中,各大美术院校多贯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方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年轻学生没有过多的自我判断和辨别意识,在创作过程中普遍缺乏自信,过分的依赖于教师的判断。因为现有的艺术教育体制多引进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教育模式,在强调技能训练的同时,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批判意识。当然,现在中国目前的学院体系里面,除了传统学科之外,另外还增加了许多新的课程设置,比如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的新媒体艺术系、四川美术学院的油画第三工作室以及天津美术学院的现代艺术学院等,都开始注重实验教学。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拥有很长的办学历史,虽然被称为新媒体艺术系,但是他们的学科带头人张培力却是油画专业出身,由于对油画专业本身的了解,在指定教学方针政策时便更为自由灵活,可以吸收油画的一些技能用在多媒体创作中,所以,中国美院的影像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一直出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四川美术学院第三工作室也是油画艺术的延伸。就体制上来说,第三工作室就是油画系的一部分。在这种体制之下,第三工作室的教学对扩宽油画系的视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总体上来说,当代油画艺术教育的改革要把握住一个要点,即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油画教育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就是要让油画与油画教育真正的具有当代性。但如果依照陈默先生对艺术教育当代性的四点定义,我们油画教育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其当代性。其中第一个标准即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反思必须落实到第二条当代艺术教育转型的实践过程之中,不然,当代艺术教育反思就没有任何说服力。同样,无论艺术教育与当代艺术融合到何种程度,以及当代艺术教育具有何等的前瞻性,它们的最终决定性因素还是要归为艺术教育的转型。当代艺术专业杂志上也不乏对当代艺术教育进行反思的文章,网络上也时常看到呼吁艺术教育改革的口号,但是我们却没有看到当代艺术教育转型的实际行动。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教育体制一直延续了50年代中期以来的以画种为界线的分科方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教育也没有从本质上超越50年代苏联的教学模式。其实本文反复强调的是第三点,即当代艺术教育与当代的融合,也即当代油画教育与当代艺术的融合。既然我们还称之为油画,我们就要保持油画的基本属性。我们必须认识到,当代艺术发展今天,已经没有语言上的差别,油画和雕塑、装置等语言已经不再有前卫和后卫之分.基于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油画应该吸收其他艺术语言,而又不放弃自己的语言模式,这才可能称之为油画教育转型。

油画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教学模式 油画教育 传统教育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大美院办学规模急剧扩大,各综合性院校也纷纷增设美术专业,扩招急剧增长。由此,人才市场对实用型设计专业人员的强大需求,对包括油画专业在内的传统艺术学科也形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在知识信息不断更新的年代,扩招后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给美院在教学(特别是油画教学)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艺术不是科学,但艺术教育是一门科学,有着自身发展的规律。怎样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审时度势,准确把握根本问题,切实推进高校油画教育改革,值得我们思考。

一、油画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进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绘画教学模式。毫无疑问,当时引进这种教学模式对我国油画教育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种模式的弊端也开始体现出来――过分着眼于技能的培训,而忽略对学生创作素养的培养。这种保守性的教学模式似乎使艺术变成一门追求技能的学科。当然,对于油画艺术来说,卓越的造型能力固然重要。但艺术是一门强调思维的学科,这就要求当代油画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锻炼学生的造型技能,还应着重于对学生理论素质的培养。人文主义时期追求的造型观念在于其画种的不完善,因此古典油画经过了长期写实的阶段。意大利雕刻家洛伦佐・吉贝尔蒂曾经说过:希腊人既是绘画家,也是雕刻的研究家。这在素描理论上有很好的表现,没有这种理论关系,也就不会有杰出的画家和雕刻家。所以说,一个艺术家的优秀并不一定在于他所拥有的高超技能。高超的技能只不过是艺术活动的基础,不是决定性因素。艺术家所拥有的个性化艺术语言,以及作品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思维才是决定性因素。这就给了当代油画教育者严峻的挑战。油画教育者在教学中不仅要强调技能训练,也要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热情。

二、对油画教师的要求

在过去几十年的教学理论中,油画教师到底是艺术家还是教育家,始终存有争论。现在对油画教师又有了新的要求。笔者看来,一个好的艺术家未必是好教师,但是好的油画教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更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就我国艺术教育现状来看,油画想要在当代有更好的发展,油画教师应该对当代艺术发展状况有更好的了解和认识。最重要的是当代油画工作者对艺术教育者艺术成果的接收和转化。美院可以开设有关艺术成果的新课程,使学生享受到当代油画艺术教学成果。这就对油画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充实和提高专业水平,深入、全面地研究欧洲油画的全貌及其主要发展脉络;大力发展新的绘画艺术领域,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了解前沿艺术理论与思想动态,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观念与意识形态;对当代艺术思潮和社会生活高度关注;在艺术观念和艺术语言的拓展上进行综合研究,使自身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与广而深的专业知识储备;在课堂教学上要改变教师单一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教师由主体转变为主导,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展示和发挥个性化教学方式。

三、当代油画教育前景

相对而言,传统的教学体系课程比较单调,教学内容也相对过时。在过去的油画教育中,全国各大美院多贯彻比较保守的方针,忽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没有太多自我辨别的意识,过分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在创作过程中普遍缺乏自信和独特的见解。而苏联的这种体制教学模式只注重技能的培训,忽视了学生理论素质的培养。目前的中国学院教学体系中除了一些传统学科外,还增加了不少新课程,全方位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创作更加个性化。如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的新媒体艺术系,开始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有了物质的接触,而不是停留在理论上,使学生理解得更深入。新媒体看似比较新,却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主任张培力是油画专业出身,他对油画的了解可以在教学中自由灵活地利用。因此中国美院的影像艺术在中国艺术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总体来说,当代油画教育改革要把握一个重点:与当代艺术教育产生良好的互动关系。这就要求油画与油画教育在真正意义上具有当代性。无论当代艺术与艺术教育融合到何种程度,以及当代艺术教育具有何等的前瞻性,最终还是要向艺术教育转型。当今媒体上不乏有呼吁艺术教育改革的,但我们没有看到实际行动。

结语

目前中国美术教育还在延续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画种为界线的分科方法,在具体的实践中,我国的主流艺术教育也没有从本质上超越苏联的教学模式。本文最重要的还是强调如何把当代艺术教育与当代艺术融合起来。既然被称为油画,就要保持油画的基本属性。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代油画发展到今天实属不易。因此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油画既要吸收其他艺术语言,也不能放弃自己的个性语言模式,这样才可能真正做到油画教育的转型。

油画教学论文篇(5)

一个学科的基础教学必然与其学科的发展紧密相联。油画学科教育的发展,决定着油画基础教学的方向。

我国的油画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上海土山湾画馆,但真正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是从20世纪初的“两江师范学堂”设置油画课程开始,至今油画学科教育发展已有百年历史。我国的油画教育体系源于留学西方的画家接受的法国学院写实主义,以及前苏联现实主义油画教育模式。这个传统的教育体系及教学模式为我国油画事业培养了众多具有扎实造型能力的、杰出的油画家和油画教育家,为我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和油画学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决定性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传统的油画教育体系已经愈来愈显现出其局限性,不适应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综观当今世界美术学科教育发展趋势,“大美术”学科已成为必然。作为起源于欧洲的传统油画教育,在西方已日渐式微。绘画观念的改变,绘画媒材的拓展,“自由绘画”教育取代了传统的油画教育,油画仅作为众多绘画媒材中的一种形态而已。文艺复兴以来,几百年油画的辉煌早已不再。

在我国教育改革大潮中,本着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意识的基本精神,国家教育部在1998年公布的新专业目录中,正式把原有的油画专业、中国画专业、版画专业合并为绘画专业。美术院校也随之逐步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各学院相继实行“工作室制”,倡导多元化教学理念,并在学院下设置造型学院,把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纳入其中。造型学院下设基础部,基础课在大学一年级实施统一教学。二年级上学期到各专业系进行专业基础学习,二年级下学期起直至毕业,再到专业工作室学习。近年来,各专业美术院校纷纷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当代教学模式转型。

我国综合院校油画教育发展较晚,大部分都是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新增办的。而这些新增办的绘画专业或美术教育(师范类)专业中的油画教育方向,大都采用专门美术院校传统的油画教学模式设置课程进行教学。然而,综合院校与专门美术院校在教学体制和教学规模存在的差异,致使当前综合院校的油画教学处于两难的境地。

其一,教育部规定综合院校本科教育计划控制在2800学时,而专门美术学院(以中央美院为例)除公共文化课及专业理论课外,其本科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计划为2600学时以上。也就是说,综合院校油画教学采用美术院校传统教学模式设置课程,课时量却减少近四分之一。以致有的综合院校油画基础课仅安排48学时。与专门美术院校相比,综合院校油画教学专业学习时间存在不足。

其二,综合院校由于油画教育规模较小,一般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大都无法采用当今国内外美术院校培养艺术人才通用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的多元化方面显然是一种缺陷。

面对新时代对绘画(油画)专门人才的需求,以及当代艺术观念的影响,在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有些综合院校的油画教育也相应作出了一些调整和改革。比如有的学校增设“表现型”绘画课程等,无奈处于综合院校统一管理模式,课时量是有限的,根本无法撼动固有的传统,小敲小打的修补显然无济于事,改变不了单一写实的传统培养模式。

总之,综合院校的油画教育及其基础教学当前的这种尴尬现状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改革当前综合院校油画教育的传统模式势在必行,而基础教学更是改革的关键。怎样建设好综合院校油画基础课程体系,我们应认真加以研究。

改革油画基础教学,构建当代综合院校油画基础课程体系,我们首先应明确综合院校油画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的。国内外美术学院绘画(或油画)专业采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培养艺术家为宗旨。针对有别于国内外专门美术院校的我国综合院校特点,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吸取国内外美术院校绘画或油画学科建设经验,更新教师传统写实观念、拓宽其知识结构,并依托综合院校人文学术氛围和多学科资源,夯实专业及人文基础,培养适合当代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全面素质的、以油画为主的绘画人才。构建适合综合院校油画学科教育的基础课程体系,走一条综合院校自己的油画教育发展道路。

改革与建设基础教学必须符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素质型油画人才这个目的。“素质型”,即全面素质,它不仅包括造型能力和以油画为主的绘画技能的专业素质,也包含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应该在人文素质中得到滋养,在专业素质中得以展现。

专业素质培养的基础即专业基础。我们在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和建设上,以油画为主向多画种基至设计艺术上拓展,以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精神。在教学观念上,要突破单一写实模式,实行多元化教学。除传统的课程素描、色彩、透视、艺用人体解剖、三大构成、油画基础外,增设绘画材料、中国画基础、水彩画基础、壁画基础、书法、陶艺、雕塑、设计基础等课程。传统课程中的素描、色彩须加以改革。

以素描课程为例。一年级素描课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掌握造型基本知识(比例、结构、透视、动态)的同时,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速写、默写与创作构图安排进素描课程中是必要的。慢写(中、长期素描)、速写、默写过渡到自由创作构图,这是直观视觉感受向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也是改革传统素描以写生为唯一手段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中、长期与快速的写生训练中提高造型能力的同时,通过默写、自由创作构图的锻炼,加强形象思维能力,进而达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色彩课程改革之一,摒弃以水粉画为色彩练习的方法,直接以油画进行色彩训练。学生在高考前就进行过大量的水粉画练习,改以油画训练可避免重复,以减轻综合院校专业课时不足的压力。之二,在写生课程后安排色彩自由创作构图练习,启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任其气质、个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人文基础课程的建设是油画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因扩招带来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的背景下,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人文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人文基础课程主要以理论为主,然而在传统的油画教学中,重技术轻理论的思想积重难返。加强人文基础课程的建设将是综合性院校油画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也是综合院校油画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油画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高等师范教育;油画教学;民族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C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2—0142—02

百余年以前西方的油画传入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渐渐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油画被我国的年轻艺术家们广泛喜爱,油画专业在高等师范学校的教学中也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高等师范学校的美术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一般从事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工作。担负着基层的教学任务,也就担负着培养未来的中小学生民族文化意识的重任,因此在高师的油画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一、我国油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族特色

纵观百年来中国油画的发展史,在不断学习西方油画艺术的同时,也在进行着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再创造,老一辈的油画家以徐悲鸿、林风眠为代表,在油画的民族发展之路上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新一代的油画家以吴冠中、苏天赐为代表,使中国特色的写意油画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建国以后油画的发展也走上了与人民相结合的道路,写实主义得到比较快速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文化的发展却相对滞后,虽然大形势上的文化禁锢已经被解除,但是大部分艺术家的思维尚未得到真正的解放,还缺乏出色的油画艺术代表作。

高师的美术专业教学中,油画是比较重要的课程,强调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运用色彩的创造力,在素描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来自西方的油画从构图和架构上都区别于中国画的画风,在民族油画得到一定发展的基础之上,高师的油画教学中需要加入一定的民族文化元素。在我国油画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走在了民族性的道路之上,近年来甚至出现了中国油画的说法,正是中国油画获得了世界认可的一个标志。

二、高师油画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

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延续的根本,近年来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不少学生采取多种手段从网络上获取新知识,却忽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高师的学生即将成为以后的人民教师,他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缺乏,必将导致中国新一代年轻人无法获得民族文化的熏陶,甚至出现文化断层。在高师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科都要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油画的教学也是如此。高师培养的学生应该是一名合格的文化传播者,在学生很少获得传统文化知识的前提下,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给学生补课,油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必将依托于文化才能存续,以民族文化为基础进行油画的教学,也可以辅助学生掌握绘画艺术的深层次文化涵义。

(二)有利于中国油画事业民族特色的发展

目前的中国油画事业有蓬勃发展的趋势。不少年轻的画家都具有比较优秀的绘画能力,但是中国的油画在世界舞台上仍然不能得到足够的认可。停留在模仿层次的油画创作并不能被称之为创作,缺乏民族文化内涵的油画,并不能得到普遍意义上的认可。中国油画事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必将依赖于具有民族特色的发展道路,油画作为西方的绘画方式,传承之中也有一定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性,要想发展中国的油画就要以这些表现方式为手段,创作出能表达民族内涵的画作。在高师的油画教学过程中加入民族特色元素,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中国油画的发展,不仅仅停留在欣赏和模仿西方画作的层次,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又能影响到自己的学生,在这样的传承过程中,中国油画事业将会以具有民族特色的发展方向快速发展。

三、在高师油画教学过程中有效进行民族文化传播的尝试

在高师的油画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进行传播传统文化的尝试,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作能力。

(一)以扎实的基础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般来说,师范院校的学生都是从三年级才开始学习油画,有两年的学习过程,要想使学生能够掌握好油画的绘画技巧,就要有扎实的素描基础,需要经过严格而枯燥的训练才能够完成,这时候应该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使学生在补足素描基础的同时,能够了解到中国油画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前景,了解自身肩负的文化传播使命,从而主动进行自主的探索,完成传统文化知识储备过程。

(二)鼓励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知识

要想使学生在学习油画的过程中,融入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就要求学生对民族文化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无论是传统的儒释道的精神内涵,还是历史传承过程中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学生通过了解和感悟有自己的体会,并且能够依据这些理解进行创作上的尝试。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的专业能力

高等师范院校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美术专业的任务也是如此。在油画的教育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全面的专业技术能力,不仅仅是油画知识和油画技能,也包括油画的理论和绘画方法。在进行油画理论及方法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中国油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可取之处,从欣赏和评述的角度进行有效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到中国油画的前辈们进行的探索和努力。

在鼓励和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掌握油画的表现方式的基础上,以创造性的方式去演译传统文化的内涵。

(四)注重油画教学过程中的社会主义人文精神

在我国油画的发展进程中,一直比较强调时代色彩,具有强烈的社会主义人文精神,从来不曾偏离过社会主义建设的主题,高师的油画教学过程也应该如此。强调人文精神就是重视人以及人的价值观,关注自由和平等,关注人的生活状态。油画作为一种艺术,不应该脱离人群。高师学生的文化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人文内涵,以民族文化的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文注意熏陶,有助于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

(五)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突出民族文化特色

传统的高师油画教育重视美术技巧和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民族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不利于未来中小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播,需要对油画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变革。在内容上多选择中国特色的油画画作进行赏析,引导学生体会中国油画画作中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进行课堂的油画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这些画作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总之,我国目前的油画艺术发展走上了民族性的道路,以民族特色为依托逐渐走上了世界的舞台。高师的油画教育应该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播,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度,引导学生依托传统文化为基础进行油画的创作,以东西方文化相融合的观点进行教学。为了加快我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中小学校的美术教师起到比较关键的作用,在高师的油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民族文化传播,对我国的油画事业的良好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魏鸿飞,汪萍燕.民族文化传播与高师油画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8(08).

[2]包霜梅.中国油画民族性之我见——民族传统对中国油画民族性的影响[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3]刘晓平.中国当代油画民族性建构之我见[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1).

油画教学论文篇(7)

关键词:高校;油画教学;发展;改革

油画艺术是一种重要的艺术门类,自西方传入我国后得到了迅猛发展,而与之相适应的油画教学也在逐步发展和推进。其中,高校油画教学是为社会文化发展输送油画人才和推动中国油画艺术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油画教学发展和改革的分析与研究,客观全面地对高校油画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来改进传统的油画教学模式,推动油画教学的发展,真正实现培养油画人才和促进油画艺术发展的教学目标。

1 高校油画教学发展历史

油画是西方绘画艺术当中具有代表性的画种,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我国在明清时期接触油画艺术,但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才逐步将油画纳入我国的教育系统当中,并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大量的留学生去苏联学习油画集体创作,也有很多苏联的油画专家学者被邀请到我国开办油画培训班,两国在油画艺术方面就艺术的发展以及创作进行了有效的交流和探讨。20世纪60年代逐步在专业美术学校建立了油画工作室制度,并在多种流派的指导下,形成了一种油画教学模式,也使油画技艺以及创作的思想得以不断地丰富和系统化。在接下来的时间中,留学苏联的学子学成归来后进入高等院校进行美术教育,并逐步成为高校油画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而高校的油画教学模式也在不断进行系统化的完善和优化。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油画教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多种风格的油画艺术作品,随着学术交流逐步增多,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如今,油画教学是高校美术专业课程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我国油画艺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高校油画教学也走上了快速发展和稳定进步的道路,并且前景一片光明。但高校油画教学仍然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的发展以及油画人才培养的需求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推动高校油画教学进步的同时为我国油画事业发展铺平道路。

2 高校油画教学现状

我国高校油画教学受到苏联艺术教育模式深远的影响,从高校油画教学的发展史上就能够很好地看到这一特征,对于学生的培养具有极强的目的性,会根据学生所学的油画专业而大量设置与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相关的课程,以便培养出更多专业对口的优秀人才。高校油画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固然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会使艺术类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沾染功利性。另外,过多地强调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会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文化基础课程缺失会使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降低,学生虽然具备高超、娴熟的油画创作能力,但缺乏知识内涵以及人文素养,那么创作出的作品也会缺失一定的精神和文化价值。不仅如此,高校的油画教师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推进,在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能够得到有效发挥,这样才能够真正落实高校油画教学的发展和改革目标。通过对高校油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能够为一系列改革提供依据和方向。

3 高校油画教学改革措施

3.1 改革教学体制

就目前的高校油画教学而言,现有的教学体制单纯地强调对学生油画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这对于教学改革以及发展来说都会产生一定的阻碍。对西方的油画教育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西方教育家往往会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在看待艺术时不具有强烈的功利性和目的性,而是将艺术教育作为推动学生长远发展的动力,从而为学生的艺术学习营造一个自由和谐的环境。对此,我国的高校油画教学要注重向发达国家的艺术教育形式进行学习和借鉴,并在分析我国国情以及油画教育实际的基础上制定人性化和合理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推动高校油画教学体制的全面改革。在推动教学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工作室制是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与年级制的油画教学体制相比具有突出优势。工作室制的高校油画教学体制改变了学生年级限制,在这样的体制下强调师生之间进行亲密无间的合作和有效性探究,那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都能够建立深厚的情感,并且通过有效的感情链接,教师能够将更加深刻、丰富的知识教授给学生,也让学生之间能够和谐的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每一位学生都能受到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使整个教育体制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挥和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工作室制的油画教学体制除了强调学生油画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外,还要重视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同时要避免学生创作风格一致化的问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2 革新教学理念

油画艺术的发展不能够故步自封,如果一直固守和围绕一个固定化的核心观念展开艺术教育和创作,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艺术的发展。因此,艺术教育以及艺术的发展亦不能够采用故步自封,需要通过不断更新艺术理念,跟上艺术发展的新思潮,这样才能够促进艺术的进步以及艺术教育的发展。革新教学理念是高校油画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而且教学理念是实施油画教学的方向指导,会直接影响到高校油画教学的发展以及质量的提升。所以,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将教学理念的创新改革作为重点内容。因此,高校油画教学要注重教学观念的更新,保持教学观念的先进性,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够与时代的发展脉搏以及高校油画艺术教育相协调。高校以及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者必须真正认识到革新教育理念的重要性,首先从自身的思想理念上进行变革,以便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艺术教育。在教学理念的革新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国外先进艺术教育理念进行吸收和借鉴,坚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运用去粗取精的方法使得先进的教育理念能蛘嬲为我所用,实现与我国的国情以及教育发展的统一,从而培养出具有个性色彩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油画人才。在具体实践中,高校可以积极与国内外优秀的艺术院校进行合作交流,定期派遣优秀教师去往发达国家艺术教育水平高超的学校进行学习访问,将世界各地先进的美术理念进行融合和创新,形成适用于我国高校油画教学发展的艺术理念。

3.3 丰富教学内容

目前,高校在油画教学内容方面的设置还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因为在内容安排上往往更多地侧重于油画专业类的课程,从而使得油画艺术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程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其他重要的文化课程所占比重大大降低,这就造成了教学内容单一和学生文化素质发展水平不均衡的问题。需要重点强调的是,高校油画教育应该将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有高超专业素质和个人综合素养的优化人才,而不是单纯地注重专业素质使得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培养被偏废。因此,高校需要对教学内容的结构进行调整,并对内容设置进行改革和合理安排,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增加人文课程在高校油画专业课程当中所占比例,注重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在人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转变传统的说教式、训导式的文化课程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例如,组织教学讲座、开展小组合作讨论、促进学生自我表达等方法让学生在自由灵活的教学氛围中丰富人文知识和精神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二,合理设置跨学科的选修课程,使学生拥有更多学习和了解其他知识层面的机会,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使学生在专业课程以外能够接触到其他领域的内容,开辟综合发展的道路。第三,高校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有效倡导学生人文修养的提升。校园文化是一种隐形课程,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当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能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精神和知识的熏陶。

3.4 加强作品分析

高校油画专业学生在学习油画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往往不能有效地把握油画的表现方式体系,使得学生在实际的写实绘画当中创作出的作品过于空洞和松散。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在油画造型当中不能够准确地把握艺术的表现方式,缺乏准确的空间形体结构观念,所以在创作中就不能够对作品造型和内容进行良好的把握,从而影响到学生油画专业技能的发展。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对油画作品进行分析,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对油画作品的分析形成全局意识形态,深入的思考和探究空间形体以及造型规律,这样学生创作出来的油画作品才会更加突出写实性,更加具备艺术深度、力度。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经典油画作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强调对油画画面构图的理解和分析,因为构图是影响到油画作品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精心地选择油画名作案例,并有针对性地对构图内容进行分析讲解,鼓励学生进行构图的自主探究。除此以外,色彩是优秀油画作品不可或缺的成分,而且色彩是提高艺术表现力的重要元素。所以,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油画作品的色彩表现进行分析,在锻炼和提高学生欣赏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于色彩的把控能力和表现能力。

3.5 重视油画临摹

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临摹是整个学习过程当中不可忽视的环节,而且西方发达国家的绘画艺术教育都会将临摹作为重点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绘画学习方法,同时也通过运用这样的方法使得西方高校的绘画教学水平稳步提升。我国高校在展开油画教学时往往会忽视油画临摹教学方法的应用,这不仅仅会让学生难以找到油画学习的突破口,还会影响高校油画教学的成效。在推动高校油画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必须将油画临摹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并对其进行灵活科学的应用。油画是有一定的学习规律的,而临摹就是掌握油画艺术的一个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油画创作的技巧,增强学生对油画专业技巧的应用能力。油画的表现技法复杂多变,这就增加了学生运用写生手法开展优化学习的难度,而临摹学习则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使学生快速了解体验油画作品创作当中不同材料的性能以及多种专业油画创作手法的运用,这对学生打好油画学习的基础具有极大帮助。另外,在优化学习当中需要掌握创新这一精神实质,而临摹是继承传统的一种表现,对于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正是创新的基础。学生在临摹油画的过程中,能够逐步抓住作品当中的精华,通过认真的体会和体验来感受其中的情感和精神内涵。通过反复训练和长期的坚持,学生能够逐步从临摹的状态上升为一种创新和创造层次,从而促进学生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3.6 创新油画创作

高校油画教学离不开对学生油画创作的引导,而且学生的油画创作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艺术素质的发展,也能够表现出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也是高校油画教学改革当中不可忽视的内容。油画艺术来源于西方,但是油画艺术在传入我国之后也逐步开始了油画创作本土化的进程。而且就油画艺术的本身而言,具有较强的包容性特征,为了更好地彰显我国油画艺术的特色,就需要将油画的创作与我国的民族文化有效地融合起来,体现出我国传统特色文化的艺术价值,同时能够以此为机会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因此,高校油画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结合民族特色文化展开油画创作,注重在油画作品当中凸显民族精神、自身情感以及创新元素,这样不仅仅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还能够不断地充实作品内涵,使油画作品更加富有艺术魅力。高校油画教学改革环节当中的油画创作内容需要得到广大教师以及学生的重视,一方面,在具体的油画教学当中,教师不单单要让学生了解西方的油画艺术,还需要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得学生能够具备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和艺术素质,促使学生在具体的创作环节灵活运用西方的油画技法,并且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紧密结合。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油画创作,并要求学生对现实生活当中的民族特色元素进行观察和积累,并将这些元素创造性地应用到油画创作当中,有效地增强学生融合民族文化来展开油画创作的能力和素质。

3.7 改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和改革是高校油画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油画教学的持续性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忽视的一个教学内容。因此,高校油画教师必须提高对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视程度,注重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同时要注重改进自身的教学评价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油画创作特征来为学生构建个性化的教学评价体系。第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重运用鼓励和激励性的方法来强化学生的信心,使得学生能够在油画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当中保持正确的心态,敢于面对学习中的困境,从而走出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第二,教师要注重将教师评价、互相评价以及自我评价融合起来,共同充实到高校油画教学评价体系当中来,促进优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第三,教师要加强对目前教学考核评价机制的创新,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油画专业技能以外,还要将重点放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方面,同时要善于运用欣赏的态度来面对学生的进步和油画创作,激发学生对油画学习和创作的热情,为学生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基础。

4 结语

在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油画教学改革已经处在紧迫阶段,要想实现高校油画教学的创新发展和可持续性进步,就必须推动油画教学的全面改革,立足高校油画教学的实际需求以及油画人才培养的需要,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策略,来推动高校油画教学走上一条平坦的改革与发展之路,并为我国油画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高校必须在改革当中发挥主导作用,号召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进程中来,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油画人才。

参考文献:

[1] 牛再霞.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油画教学改革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41-243.

[2] 郭涛.高校油画教学改革探析[J].大舞_,2013(7):216-217.

[3] 张世玉.高校油画教学的发展与改革探讨[J].戏剧之家,2016(3):158-15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