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护士职业防护论文

护士职业防护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9 09:23:18

护士职业防护论文

护士职业防护论文篇(1)

1社会心理因素

助产士的每一项工作均关系到母婴安全,而产程中风险又是不可预见的,责任的重大常使助产士处于一种高度的紧张状态中,同时随着产科服务模式的改变,患者对助产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致使其要不断的更新专业知识,更增加了其紧迫感。这些因素都会使助产士产生疲惫感,影响精神状态和生活态度。防护措施:助产士要注重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和应急能力,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之下,应保持自身心神健康、掌握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个人兴趣和爱好、多与朋友沟通适当宣泄不良情绪。主管部门要关心助产士的身心健康,多组织郊游等户外活动,从而使助产士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体魄,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去。

2饮食作息因素

助产士夜班工作紧张而繁重(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常致使产妇多在夜间临产或分娩及夜间工作人员少),三班倒扰乱了助产士生物钟节律,分娩过程的连续性常致使助产士不能按时进食或8小时就根本无进食时间,长期超负荷工作,脑、体并用的劳动等,造成助产士心力、体力同时过度透支。有研究表明长期值夜班的女性患皮肤癌和乳腺癌的机率比普通女性高,这与夜间灯光会使褪黑素分泌减少有关,助产士长期倒班,成为乳腺癌的高危人群。防护措施: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助产人员的配备要充足,合理的利用人力资源,避免超负荷工作,保证助产士的睡眠、饮食及体力。

3工作性质因素

在分娩的过程中需要长时间的站立低头操作,长此以往会导致颈椎病、胃下垂及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建议在操作不太紧张的情况下适当的做一些保健运动,例如做颈部摇摆动作并变换一些姿势,使颈部肌肉得到放松、休息,从而防止颈椎病的发生。站立时应保持双脚与肩同宽,不定时的双替放松,有利于促进双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必要时穿高筒弹力袜软底鞋,有利于防止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形成。

4感染因素

分娩过程自始至终都在于血液与体液接触,HAV、HBV、HCV、HIV等传染病威胁着助产士的健康。防护措施:应经常对助产士进行院内感染知识及防护知识培训,严格执行标准预防,从心理上要把每一位病人都看作传染病人,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为了避免传染病的血液传播,保持皮肤的完整、无破损至关重要。特别是对急入产房未来及检测肝功及乙肝五项指标产妇,更要从思想上重视。台上各种操作要规范,切不可图简便。对有可能发生体液、血液飞溅和粘膜暴露等危险时,应使用防护具。行肛查、内诊、人工破膜等,接触孕产妇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羊水时均应配戴口罩、乳胶手套。安全使用锐器,缝合会阴组织时避免手被针刺伤,如被刺伤立即脱掉手套,从伤口近心端至远心端挤压出血液,用流动水清洗伤口,冲洗后用75%乙醇或0.5%碘伏消毒并包扎伤口,换新的无菌手套且必须是双层的。据调查研究表明,针刺入手套,通过有弹性的两层手套再刺入皮肤其感染率仅为0.20%-0.25%,故戴两层手套能有效防止感染和降低感染率。72h内作HIV、HBV等检查,当怀疑暴露于HBV感染血液、体液时,尽快注射抗乙肝病毒高价抗体和乙肝疫苗;当怀疑暴露于HIV感染血液、体液时,尽快检测HIV抗体,并做后期复查[1]。术中血液不慎溅入眼内应立即用盐水棉签擦洗干净,并滴氯霉素眼药水加以保护。

5环境因素

产房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相对密闭,存在着各种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化学因素,物品的消毒都要用到碘酒、酒精、甲醛、戊二醛等挥发性化学消毒剂,这些对人的皮肤、神经系统、胃肠道、呼吸道都存在着不良影响,易引起哮喘、职业性皮炎、机体免疫力下降。现在大多数医院采用灭菌王刷手,其有效成分为双氯苯双胍乙烷,含氯剂对人体有致畸、致癌作用[2],因此在术毕应及时有效彻底清洗双手及双臂,防止氯离子的继续吸收。分娩阵痛采用的笑气,为吸入性麻醉剂,长期接触可能造成肝肾病以及抑制骨髓造血功能,较高浓度还可致自发性流产。因此要合理使用化学消毒剂,掌握其使用方法、浓度、时间,并严格规范操作,进行消毒操作时,穿戴不渗透的个人保护装备。戊二醛应存放于有盖的容器内,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减少与有害气体的接触[3]。

总之,各级管理人员及助产士自身,要了解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意识到职业防护的重要性,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有效降低职业危害,以促进健康,提高工作质量。在安排工作时对孕妇、乳母及月经期助产人员尽量给与照顾,避免其接触化学消毒剂等有害物质,安排其他工作。最大限度的提高助产士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映兰.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217

护士职业防护论文篇(2)

【关键词】产科护士;职业暴露;影响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577-01

为了解产科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完善预防措施,笔者于2013年年底对贵阳市3所三级医院中的90名产科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分层抽调,临床一线的产科护理人员90名,每所医院均各30名作为调查对象,收回的有效问卷85份,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3~50岁;工作年限5年及以上的49人,工作年限不足5年的36人;初级职称64人,中高级职称21人;本科以下学历16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69人,。

1.2调查方法

采用逻辑斯蒂映射回顾性调查,问卷内容为:

(1)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学历(2)基本问题:过去一年经皮损伤史、黏膜接触史、造成职业暴露的原因、是否参加过职业暴露预防培训、是否穿戴医学护具等(3)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基本知识考查:主要包括医院暴露基本知识及产科暴露基本知识。

1.3统计方法:影响因素采用逻辑斯蒂映射回归方法进行分析

2统计结果

3结果讨论

3.1影响因素与职业暴露的关系(1)工作年限较低的产科护士比工作年限高的产科护士更易发生职业暴露,最大可能是因为工作年限低的产科护士缺少工作经验,技术操作不熟念导致意外皮肤损伤,预防职业暴露的意识较低等[2];(2)学历较低的产科护士的职业暴露情况比较高学历护士严峻,主要是因为学历较低护士的专业知识面不广[3],不能很好的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3)职称较高的护士的职业暴露明显低于初级职称的护士,多是由于护士职称低的工作年限较低、工作经验不足、操作技术娴熟性较差;

3.2防范措施 (1)革新并推广安全医疗器械,由于多数护士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都是由于皮肤损伤和粘膜接触引起,因此完善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很有必要[4]。加强个人防护产品,如戴用新型材料制成的G-VIR手套[5],已有实验证明G-VIR手套比双层普通手套能够更好的预防针刺伤。使用安全注射装置并完善废物处理系统,设置专门锐物收集器、废物排放及焚烧场。 (2)开展预防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活动和讲座,使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和了解职业暴露的风险和危害,加强自身防范意识。医院定时进行相关知识的考核以及不定时的进行实践抽查,及时纠正医护人员的错误操作,加强护士的个人素质。(3)采用法律干预和行政干预,强制性的要求给医护人员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条件。制定规范安全操作规则,加强法规性和强制性,提高护士安全预防的顺从性。免费为医护人员注射疫苗,如HBV,目前HAV、HIV还没有有效的预防疫苗。

参考文献

[1]何松勤.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临床医学.2008,28(20):119-120.

[2]陈丽平,史蕾.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现状.全科护理.2011,11(1):75-77.

[3]吴丽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6-388.

护士职业防护论文篇(3)

关键词:护士职业防护态度;行为;权利;义务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护士是医院不可或缺的群体,护士的服务对象不同于一般服务行业,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均有特殊性。在临床护理服务工作中,护士面临诸于生物、物理、化学等多方面的职业危险因素,常处于职业暴露中,自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应加强护士的职业防护。2006年9月1日,《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开始实施[1]。我国卫生部于2009年3月2日了推荐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2],该导则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预防控制措施、个人防护用品以及职业接触后的评估、预防及随访等作出了明确要求。因此在工作中享有职业防护措施是护士的重要权利之一,同时在工作中遵循职业防护的原则,做好职业防护,也是护士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义务。笔者就妇产儿医院护士职业防护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进行调查,探讨护士在职业防护中应遵循的义务和权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成都市妇产儿医院工作至少3年并获得护士执业资格证的临床护理人员,不包括:进修护士、实习护生、办公室护士、辅助科室护理人员。本次研究发放问卷731份,回收691份,回收率94.53%,其中有效问卷679份,问卷回收有效率98.26%。

1.2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问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和护士职业防护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职业防护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均包括"基本知识"、"护理操作中防护"、"职业暴露后处理"、"职业性接触化疗药物的防护"4个维度。①职业防护知识共31个条目。每个条目有"正确"、"错误"及"不清楚"3个选项。其中共17个条目为正确的知识,选择"正确"记1分,选择"错误"及"不清楚"均记0分,其余14条目为错误的知识,选择"错误"记1分,选择"正确"及"不清楚"均记0分;②职业防护态度共15个条目,选择"完全不重要"记1分,选择"不重要"记2分、选择"一般"记3分、选择"重要"记4分、选择"非常重要"记5分;③职业防护行为共43个条目,涵盖了生物、物理、化学等职业危险因素的防护及职业暴露后处理。条目1~20,22、24、26有5个选项,分别为"从不"、"偶尔"、"有时"、"经常"、"一直",选择"从不"记1分、选择"偶尔"记2分、选择"有时"记3分、选择"经常"记4分、选择"一直"记5分;有两个条目采用反向赋分。条目27~43是职业暴露处理相关条目,先对是否发生过相应职业暴露做出判断,如"是"则填写对应的次数。

5名专家对问卷的条目和内容进行评价,问卷总体平均CVR=0.8806。抽取50例护理人员进行预调查,进行信度分析,整个问卷的Cronbach's 系数为0.837。

1.3资料处理 采用SPSS13.0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的统计方法有描述性的统计方法、Pearson相关检验。

2 结果

2.1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年龄20~55岁;来自部级医院313例(46.10%),省级医院63例(9.28%),市级医院202例(29.75%),区级医院101例(14.87);职称为护士292例(43.00%),护师266人(39.18%),主管护师121人(17.82%);教育背景为中专71例(10.46%),大专471例(69.37%),本科及以上137例(20.17%)。在工作中接触过化疗药的护士240例(35.35%)。

2.2态度和行为子问卷调查结果 见表1。

表1是态度和行为,其中行为得分为所有护士均填写13个条目得分。将各子问卷得分换算成百分制后,态度得分80分以上的护士占99.71%,行为得分80分以上的护士占63.62%。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接触患者后洗手或卫生手消毒"、"用后锐器放入锐器盒"条目得分分别为(4.04±1.11)分、(4.54±0.65)分、(4.81±0.62)分。其中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能做到100%洗手或卫生手消毒的护士仅292例(43.00%),接触患者后100%洗手或卫生手消毒的护士421例(62.00%)。

在被调查对象中有241例(35.49%)发生过629次职业暴露,其平均上报率仅为26.55%。在工作中接触过化疗药的护士240例(35.35%),"在配药中心配置化疗药"得分均为0分。

3 讨论

3.1护士的权利 护士享有职业防护的权利,医院应提供其职业防护所需的设备。实际工作中,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护士职业防护依从性较低,行为较少。如医院均未建立正规的中心配药室、化疗药物无专人管理和配置,都影响护士的职业防护。护士获得防护设备及正确使用防护设备,直接影响护士的职业防护行为[3,4]。因此,医疗机构应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加大资金投入,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及物品,保障护士的防护权利。

3.2护士的义务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正确执行防护措施,是护士的义务。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安全,更有益于患者的健康。护士正确的职业防护可防止自身免遭针头等利器的侵害,还可因严格执行洗手措施而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接触患者或患者周围环境并未做到100%洗手或卫生手消毒的护士,众所周知,洗手是预防院内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也是医院管理部门及护理管理者日常所所强调的,我国卫生部还于2009年4月1日颁布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对手卫生的指征和方法进行了规范,明确要求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和患者后应洗手或卫生手消毒[5],但被调查的护士并未达到这一要求。而使用后的锐器即时放入锐器盒是避免锐器伤的重要措施之一,不仅保护自己,也避免给其他同事造成伤害,据美国CDC统计显示,安全装置可避免62%~88%的锐器损伤发生[6],然而本研究显示尚有11.78%的护士在使用锐器后未能每次都放入锐器盒。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有按流程和原则进行操作的义务,这应成为护士的基本职业操守,这也是保障自己和他人权利的前提。

3.3制度与规范 制定法律法规,完善相应的制度,保证护士的职业防护权利;规范执业防护行为,强调护士职业防护义务。如上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建立血液暴露防治通报网络系统(EPINet),及时处理血液暴露及针刺伤[7]。通过立法,明文规定护士不得回套已经污染的针头、抗肿瘤治疗时必须穿防护服,戴口罩、护目镜和一次性手套等,医疗废物正确处理,以规范护士的职业行为,提高职业防护依从性,减少职业暴露[8],从制度上保障护士获得职业防护的权利,规范并落实职业防护措施,强调护士防护义务,真正保护护士、保护患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S].北京,2006,6.

[2]卫生部.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S].北京,2009,3.

[3]酒井顺子,江智霞,何英,等.护理人员标准预防依从性调查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8,22(7B):1812-1814.

[4]周建伟,罗阳.护士标准预防的健康信念与行为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8:3-4.

[5]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S].北京,2009,4.

[6]Preventing needlestick injuries in health care settings[S].NIOSH Alert,1999

护士职业防护论文篇(4)

【关键词】 护理人员 艾滋病 职业暴露 防护 培训求求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311-03

Nurses AIDS prevention knowledge and training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Hu Xiaoying,Fan Xiuqiu,Yeying Wu,et al.

【Abstract】 Objective Occupational exposure of nurses in AIDS prevention knowledge and level of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training needs of the situation, to further provide the basis for targeted training. Methods Take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204 of hospital nurses and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HIV prevention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cognition skills, training needs and training effectiveness survey. Results Nurses on AIDS prevention knowledge and awareness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was low;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of nurses and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AIDS-related knowledge and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protection skills to master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90% of nurses in AIDS-related knowledge and the need for training, 100% of the nurses need knowledge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prevention training. Conclusion Nurses and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AIDS prevention knowledge, skills, lack of a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control, should formulate a scientific,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approach to training, to enhance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of nursing skills.

【Key words】Nurses; AIDS; occupational exposure; protection; training

随着艾滋病在全球的传播蔓延, AIDS在我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1]。由于护理人员直接或间接地与AIDS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接触的机会很多,护理人员的艾滋病病毒暴露机会也相应增加 [2]。?虽然相关报道经各种形式穿破皮肤暴露HIV血液感染的危险率大约为0.3%,但由于目前AIDS还缺乏有效的药物治愈,一旦感染其后果十分严重。因此,加强护理人员AIDS知识、态度和职业防护技能的培训,对防治艾滋病,避免医源性感染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以本院204名护士为对象,通过调查,了解护士艾滋病及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展开科学、全面系统的培训,受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本院注册在岗临床护士204名,均为女性。职称情况:初级163人:其中:1~3护龄护士71人,4以上护龄护士52人,护师40人;中级38人;高级3人。科室情况:内科152人,外科19人,门急诊15人,社区6人、其他科室如手术室、供应室、内镜共12人;90.1%护士曾经接受过相关培训。

1.2 调查内容

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艾滋病相关知识及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知晓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以下3方面:①护士一般资料:包括护龄、专业技术职称及学历。②对AIDS知识的态度和行为:内容包括恐惧及担心职业暴露、对AIDS病人有歧视心理、愿为艾滋病病人提供护理和帮助、感觉自身知识缺乏、愿意接受更多AIDS知识教育或迫切了解AIDS病人的防治知识及不幸感染HIV后态度,被调查者根据问题选择“是”或“否”。③ AIDS知识问卷:内容包括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职业防护知识3个部分共30题。问卷均为单项选择题,答案选择是或知晓、否或不知晓,每答对1题得1分,答错为0分,满分30分。④培训方式采取讨论、开动脑筋、小组活动、示范教学、角色扮演、个案学习、专题讲座、宣传专栏及知识手册,被调查者根据问卷选择“需要”或“不需要”。⑤培训内容以艾滋病基本知识、职业防护知识及技能、职业暴露后处理程序,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分批、分阶段教育,培训覆盖面100%,被调查者根据问卷选择“需要”或“不需要”。

1.3 调查方法

根据问卷,采用现场匿名书面调查方式,在答题前述明调查的目的、内容、方法、意义及要求,让调查对象在统一时间内单独填写,答题时不给任何提示,问卷当场收回。发放问卷212份,回收有效问卷204份,回收率96.2%。回收后对调查问卷逐一核查,归纳整理,统计分析。

1.4 数据处理

获得资料先输入Microsoft Excel2000软件,在进行逻辑检查,经检查数据资料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t检查、x2检查对结果进行描述与分析。

2 结果

2.1 护士艾滋病及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见表1。

2.2 护士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和行为情况见表2。

2.3 护士对艾滋病及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培训方式需要见表3。

2.4 护士对艾滋病及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培训内容的需求见表4。

表3 护士对艾滋病及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培训方式调查(n=204)

表4 护士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内容的需要(n=204)

3 讨论

3.1 护士对艾滋病及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的掌握不够

从表1显示,护士对艾滋病及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有培训前平均19.8分提高到培训后平均27.1分,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231,p

3.2 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和行为存在偏见

从表2显示,尽管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工作在我医院普及,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护士对艾滋病存在恐惧心理及担心职业暴露有培训前的73.5%下降到培训后的51.5%,培训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3.3 选择适应不同层次护士培训形式及方法

从表3显示,护士在选择培训方式上,传统的培训方式,如专题讲座、宣传专栏、知识手册等过于正式和严肃,选择人数不到50%。83.4%护士选择讨论方式培训,这种培训方式优点可以确保老师与学员双向对话,是回顾经验巩固学习的快捷方式。76%的护士选择开动脑筋方式培训,开动脑筋是一种相互作用的技巧,帮助学员在短时间里尽可能多地提出观点。70.1%的护士希望通过小组活动方式培训,这样允许学员深入探讨问题,实践解决问题的技巧,养成独立学习,鼓励团队合作,分享观点和经验,互教互学。86.3%的护士选择示范教学,这样可向学员展示特殊技巧或实践方法,如静脉安全针的使用,这样容易使学习者集中注意力,对某种方法进行实践应用。82.8%的护士选择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可以使学员从不同角度体验曾经可能熟悉的情形,如护理人员针剌伤暴露后的处理,了解掌握护士职业暴露后处理程序及暴露后潜在的心理、社会及情绪影响。85.3%的护士选择个案学习,个案学习通过一个真实案例或常见个案,如给艾滋病患者进行静脉置管,在保证置管质量同时如何做好职业防护,这样可以锻炼学员解决问题技能。国内各医院的护理管理者也在探讨着培训内容与形式,逐步完善护理继续教育工作。但在课程安排上过多关注基础医学知识及医学前沿知识,内容大同小异,忽视了以问题为导向,学员动手能力及个人解决问题能力培训。从表4显示,护士在选择培训内容上,除传统的艾滋病基本知识学习目标外,97.1%的护士选择掌握职业暴露后处理程序及应急预案,尤其是100%的护士选择艾滋病职业防护及技能知识培训,因此要加强护士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内容,以满意护士临床需求,防止或减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

3 小结

随着艾滋病在全世界的迅速蔓延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几率的增加,如何尽快提高临床护士的艾滋病相关及防护知识,减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本次调查显示,培训前后护士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及AIDS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知晓率有显著差异。培训前后护士对AIDS病人的态度和行为比较,培训后仍有相当一部分护士对艾滋病存在恐惧心理,担心职业暴露。培训形式、方法以及内容,护士趋向于选择采取讨论、开动脑筋、小组活动、示范教学、角色扮演、个案学习等方式培训。因此,应加强护士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根据护士不同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帮助护士正确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职业防护相关知识,提高护士的AIDS职业防护和暴露后的正确应对能力,将AIDS职业暴露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徐文严主编.性传播疾病的临床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5;

[2]徐国英,应菊素,王晶,等.急诊科护士针刺伤及其对策的调查研究.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428.

[3]李秀兰,陈征,丁丽英,等.对北京护理人员HIV/AIDS的知识、态度调查和HIV/AIDS医源性暴露风险评估.中国健康教育,2002,18(2):73-75.

[4] 杨红叶,刘琼,那文艳,等.护士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培训需求与实践.中国护理管理,2008,8(10):53-56.

[5] 黄艳华,李萍,李青,等.新缰艾滋病高发地区护理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调查.中国护理管理,2009,9(2):35-38.

护士职业防护论文篇(5)

【关键词】门诊换药室护士;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多年来对护理人员多强调奉献精神,自我防护意识没有摆到应有位置,致使护士自我防护意识不强,防护知识缺乏。门诊换药室护士承担着急诊外伤患者清创缝合、脓肿切开引流、拔甲、压疮换药等,不可避免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受到各种病菌以及化学消毒剂、紫外线、锐器等意外伤害,故门诊换药室护士自我防护十分重要。本文就换药室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防护措施。

1职业危害

11生物性损害由于门诊换药室人员流动大,多为未明确有无传染病患者,护士在处置伤口时直接触创面,含有大量致病微生物的血液、脓液、分泌物极易污染护士的手、工作服、面部、眼结膜等,另外处置过程中被刀、剪、针等锐器误伤,护士在防护工作不到位、自身抵抗力低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各种感染,特别以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为主。我国是乙肝、丙肝高发区,由于锐器损伤,很容易被乙肝、丙肝、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一次性感染。据资料统计,0004 ml污染HBC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污染的锐器刺伤后感染率为03%,HCV污染的锐器刺伤后感染率为18%[1]。

12化学性危害消毒灭菌剂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缓慢的,没有迅速表露的症状,容易被忽略,一些消毒剂有强烈刺激性,对皮肤、黏膜、呼吸道都会造成一定损害,如双氧水、过氧乙酸、84消毒液等,含氯消毒液可引起皮肤灼伤、头疼、头晕、胸闷、气促、咽喉干痒、色素沉着等。

13物理性损伤紫外线常用于室内空气消毒,照射时如防护不挡,可引起电光性皮炎,严重的可引起放射性白内障,高浓度臭氧吸入可引起胸闷、肺水肿等。

2防护措施

21生物性损害的防护养成良好习惯,操作前检查双手有无皮肤破损,正确洗手,按照普通预防把所有患者按阳性对待,接触患者体液均要戴手套;进行各项操作时集中注意力,尽量避免针头的分离与重套;手术刀片的按卸必须用持针器;术后处理锐器时,应格外小心,应放置利器盒中,锐器收集到容器3/4时关闭盒盖。一旦刺伤皮肤,用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压伤口,挤出血液,再用肥皂水、流动水冲洗,擦干并用碘伏或酒精消毒,采取合理预防性治疗,换药室护士应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必要的预防接种。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严格操作规程,必要时带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脱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把危害降至最低限度。

22化学性损害的防护加强室内通风,定时开窗换气。换药室护士配置和使用消毒剂时,应戴口罩、乳胶手套,必要时戴防护镜,掌握消毒剂的性质,配制方法,注意事项,浓度准确,盛消毒液的容器要加盖。

23物理性损害的防护紫外线开关应按在室外,最好安装电脑定时开关,自动控制消毒时间,严禁紫外线消毒时人员进入消毒区,减少对人体的伤害,紫外线灯管更换、测试时要戴防护眼镜。用前,认真检查,如有破损、失效、不洁净不得使用。

3讨论

换药室护士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通过不同途径,学习、了解职业危害的相关信息和理论,不断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充分利用各种防护用具和屏障,减少各种危险行为,最大限度的保护医务人员,使职业危害降到最低,从而更好地为患者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戴青梅,王莉英.医护人员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2,37:532534.

[2]李建,姜青峰.医护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02.

[3]许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35536.

护士职业防护论文篇(6)

[关键词] 循证理念;职业防护;手术室护生;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b)-0151-02

循证护理亦称实证护理,其根本目的即结合临床实践为患者提高最优的护理服务。手术室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场所,其工作节奏相对较快[1]。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诊断技术在临床医疗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不过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通常会伴有或多或少的化学、物理以及生物等有害物质,这就对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2]。手术室作为临床实习生较多的一个科室,绝大部分护生在实习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职业防护意识[3]。本研究将对本院所接收的107例手术室护生在采用循证理念进行职业防护培训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0月在本院实习的107例手术室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98例,男性9例,年龄19~24岁,平均(20.36±3.81)岁。其中,中专护士12例,大专护士74例,大本护士21例,所有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以及教育背景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且所有研究对象在实习前均未接受过循证护理培训。

1.2 方法

1.2.1 确定循证问题 手术室的代教老师在对护生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技能的传授时,必须做好相应的职业防护知识教育,以此来提高手术室护生的职业防护能力以及防护知识。在对护生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流程来完成各项护理操作,为护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同时也为她们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能够自觉遵守职业防护的相关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本研究中,可以对其提出下列循证问题:(1)手术室护生所面临的具体职业危害有哪些?(2)手术室护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职业防护现状?(3)怎样才能提高手术室护生的职业防护培训?

1.2.2 筛选证据,评价文献 通过对各类数据库中所存在的与手术室护生职业防护培训有关的文献进行筛查。通过对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得知手术室护生在日常工作中所面临的职业伤害主要有环境因素危害、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以及锐器刺伤等。目前手术室护生所面临的职业防护现状主要为缺乏相应的防护知识、缺乏相应的自我防护意识。一些手术室护生由于年龄相对较小,缺乏足够的临床经验,护理技术相对较为陌生,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对较差。这些情况的出现使得护生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意外伤害。

1.2.3 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循证方案 (1)提升护生的自我防护水平以及防护意识:为了提升护生的自我防护水平以及防护意识,手术室的代教老师一定要定期组织手术室护生进行职业防护的专题讲座,对手术室中常见的职业危害以及职业防护的重要性进行讲解。并做好相应的岗前培训以及职业安全教育。(2)强化技能培训,对护理操作的流程进行规范:有研究资料表明,导致手术室护生在手术护理过程中出现职业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因此,手术室的代教老师在对她们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一定要强化护理专业技能的培训,通过导师演示以及护生实际操作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以便于降低他们出现职业伤害的概率。

1.3 评价方法

对本研究的107例手术室护生的自我职业防护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χ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培训后,所有护士在相关职业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上都有了明显提高,如锐器刺伤处理、传递锐器、血渍处理、眼内溅入体液处理、手套的脱戴、操作前后的卫生、七步洗手法、防护器具的使用、锐器、针头处理、以及掰安瓿方法等几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手术室工作性质与普通病房不同,护生初到手术室实习时,面对各种各样手术器械,陌生的工作环境,以及高新仪器设备等易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甚至恐惧心理,加之护士自身掌握的相关职业防护知识不足,所以极易出现意外损伤,如切割安瓿损害,传递刀、剪、针、等锐器时发生刺伤等[4]。有学者通过研究得出,通过防护教育可以使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下降41.5%[5-6]。因此,手术室护士不仅要做好自身职业防护,同时也要注重护生职业防护培训,进而达到全面提升护生职业防护意识,以及防护知识、防护能力的目的,为确保护生能够严格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章制度、自觉做好自我保护、为协助治疗,提高护理质量奠定坚实基础[7]。

本研究结果提示,由于手术室的工作环境较为特殊,护生在初到手术室时,由于对手术室的机械设备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很容易发生职业伤害的情况。通过利用循证理论来对手术室护生进行职业防护培训,使得手术室护生的职业防护能力、防护知识以及防护意识得以提高[8]。因此,可以对其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舒翠君. 循证理念在手术室护生职业防护培训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24-225.

[2] 单雪梅,王伟,程瑛,等. 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2008,29(8):664-665.

[3] 覃梅梅,梁飞龄,许春荣,等. 循证护理在手术室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09,23(11):1009-1010.

[4] 覃梅梅,梁飞龄,许春荣,等. 循证护理用于手术室临床带教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47-48.

[5] 郭逸群. 循证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J].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1):47-48.

[6] 王海燕,胡艳,赵君健. 实习护生针刺伤及伤后心理反应调查分析[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5(3):237-238.

[7] 李勤,田迎春,刘淑香. 循证理念在乙型肝炎职业防护调查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7):1563-1564.

护士职业防护论文篇(7)

[关键词] 血站;采血;护士;职业危险

[中图分类号] R135.9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a)-0146-02

随着无偿鲜血事业的不断发展,流动采血车采血量逐渐增加,为了将献血者等候时间尽量缩短,流程被简化,采血前仅做快速检测,而对HBV、HCV以及HIV等暂不检测,这就增加了血站护士的职业暴露风险[1]。本研究通过分析24名血站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进行行为干预取得不错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市血站护士24名作为研究对象和干预对象,

1.2 方法

分析血站护士的工作特点以及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包括加强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建立相应制度,规范管理和操作流程,并定期进行考核;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具,规范使用,对阵刺伤重点预防。通过调查问卷、查阅记录、查看现场等方式,对干预前后血站护士职业安全认知情况、手卫生认知情况以及受细菌培养合格率、锐器伤发生率和职业暴露报告率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且以 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职业安全及手卫生认知情况

干预前后对24名护士进行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统计其得分并进行比较,干预后24名护士对职业安全认知及手卫生认知情况得分分别为(504.0±6.8)分及(516.9±5.2)分明显高于干预前(283.8±7.2)分及(290.6±5.3)分,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手卫生合格率及锐器伤发生率

查阅血站护士手细菌培养记录,统计合格率;统计锐器伤的发生率;统计职业暴露报告情况及跟踪随访情况,对干预前后进行比较,干预后手细菌合格率为97.74%,明显高于干预前的91.49%;锐器伤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干预前的95.83%;职业暴露人次由812.50%降为104.17%,报告率和随访率由12.50%分别升高至83.33%和87.50%。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讨论

有相关资料显示,血站工作人员大多有职业暴露经历,其中以护士最多。曾被针刺伤的护士达到80%[2],其中包括后来证实带有HBV、HCV和HIV病毒者,其被刺伤后的感染率分别为6%~30%,1.2%~10.0%,0~0.9%[3]。

血站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物理性损伤、生物损伤、环境损伤以及自身因素。其中物理性损伤主要是针刺伤,这也是血站护士最常见的职业危险,有报道[4]认为,感染乙肝病毒只需0.4 μL血液。生物因素包括多种病毒,无论是静脉穿刺操作不当还是标本采集后试管渗漏,或是由于献血者针眼按压不当血液流出,都会增加血站护士的暴露危险,有研究认为,眼、鼻、口、皮肤暴露感染HIV的感染率为0.1%[5]。血站护士一年四季工作于采血第一线,而随着临床用血量的增加,工作强度也日益增加,但是,流动采血车空间环境相对较为狭小,空气流通不畅,护士身处这样的环境,难免身心疲惫,造成巨大的压力,工作中防范意识淡化,容易出现各种偏差,增加了职业暴露的危险。也有部分血站护士自身防范意识本就缺乏,操作不规范,意外损伤的风险增大。

降低血站护士职业暴露危险,首先要树立职业安全意识,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对医院感染、职业防护等内容进行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建立科学的血站管理程序,对流程进行优化,将职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尽量减少。规范护士操作,包括防护用具使用的规范,在保护献血者安全的同时,也要保护自身的安全,严防各种因素的意外伤害。对与采集血液而产生的废物,亦应规范处理。一旦发生血液渗漏,无论原因为何,防止交叉感染为首要目的,用高浓度含氯消毒剂彻底消毒。如果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发生了意外伤害事故,应首先进行有效的伤口处理,并对血液检查结果进行追踪[6];伤情较重者48 h内报告上级,72 h内做相关病毒基础水平检查,也可做预防性的治疗;跟踪期内不献血、不母乳喂养。

虽然血站护士客观存在着职业暴露的风险,但是本研究证实,只要提高安全意识,规范操作,仍然是可以有效降低相关危险的。

[参考文献]

[1] 戴庆昭.职业暴露对血站员工的危害及预防控制[J].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82-284.

[2] 田秀花,郭宗娥.采血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J]. 中国输血杂志,2004,17(5):382-383.

[3] 何燕. 血站员工职业暴露的预防和控制措施[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24(z1):29.

[4] 周伟. 血站医护人员针刺上的危害和防护[J]. 重庆医学,2006,35(11):994-996.

[5] 周晓荣. 临床护士自身防护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2002,16(8):445-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