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护理品管圈论文

护理品管圈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4-01 10:12:59

护理品管圈论文

护理品管圈论文篇(1)

1.1一般资料

我们选取了2013年和2014年我科的物资领取及水电、纸张的消耗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研究和分析,将2014年作为观察年,2013年作为对照年,两年在月份、住院病人数、护理人员数等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管理方法

选取我科两个年份,它们分别为2014年和2013年,对应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为4-9月份,观察组采用品管圈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经过相同时间,比较观察两组的物资领取、水电、纸张的消耗和医护满意程度。

1.2.1观察组

采用品管圈进行护理管理,首先要成立儿科品管圈,让全体护理人员参与管理,宣传品管圈活动理念和方法,然后把"节约物资,提高医护满意度"作为活动宗旨,找出浪费的原因,制定品管圈活动计划,每周进行一次圈员活动,根据"5W2H"原则制定出浪费问题解决对策,制定仪器设备维护制度及操作流程,避免违规操作;培养护理人员节约意识,打印护理文书时先预览审核后再打印,避免纸张浪费,凡私人需打印的资料能不打印尽量不打印或双面打印,并制作出专门的纸张回收箱,便于纸张回收利用,定期进行纸张清理,并进行质量控制;在保证护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基础上节约水电,定时开关热水器,预先为病人准备好饮用开水;各种电器设备如电脑、空调、电视及取暖器不用时应及时关闭。设专人进行物资的领取、保管和监控,避免胶布、棉签、口罩浪费,胶布、棉签凭空袋更换,口罩一人一天一个。

1.2.2对照组

采用传统管理方式进行护理管理,管理好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制定相关制度对护理人员的日常行为进行管理,让护理人员了解物资浪费对医学治疗造成的影响。

1.3观察指标

(1)物资领用数量减少率;(2)水电、纸张消耗减少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对收集的所有患者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两组资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在变更管理模式前后物资领用数量上的比较

观察组变更护理管理后的物资领用数量减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在水电、纸张消耗上的比较

观察组水电、纸张消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水电、纸张消耗率(P<0.05)。

3.讨论

护理品管圈论文篇(2)

【关键词】 品管圈; 文化休克; 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nursing mode for culture shock intervention in surgical patients postoperative.Method:100 patients with culture shock since 2012 in our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not given special intervention,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nursing mode,through built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group,specific measures for the activities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group were formulated,implementation results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group were evaluated and feedback improved.The culture shock elimination,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basic nursing implement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Before the intervention,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 rates of frustration,anxiety,fear and despair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incidence rates of frustration,anxiety,fear and despai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28.0%,22.0%,12.0%,4.0%,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52.0%,66.0%,38.0% and 20.0%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字2=6.000,P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Culture shock;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Zhangmutou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Dongguan 523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32.030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又可称为质量管理小组,是由在相近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自发组织的形成数人一圈的小团体,一般由6人左右组成,大家集思广益、协力合作,按照一定的程序、应用各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方法来解决和管理在现场工作中所发生的课题以及问题,是一种较为灵活的品管模式[1]。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又可以译为文化震惊或者文化震撼,是美国的人类学家Kalervo Oberg在1958年提出来的概念,指当一个人进入到陌生的文化环境的时候,因为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所有的社会交流手段和交流符号,指使产生一系列疑惑、迷失、排除、恐惧的精神紧张综合征[2]。继而引发患者生理反应的变化,严重影响手术预后。2012年本科开展了以干预外科患者手术后文化休克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经过三年的护理实践,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增强了护理人员的交流沟通能力,降低了医疗纠纷风险,为本院提升了服务形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考相关资料自制调查问卷、焦虑自评估表(SAS)[3],采用调查问卷、SAS判断患者是否已经出现了文化休克及其类型。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来源地、文化程度、经济情况、临床表现等。筛选出本科自2012年以来具有文化休克现象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5~70岁;平均(45.6±3.4)岁;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6~68岁,平均(43.2±4.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不给予特殊干预,试验组患者给予品管圈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2.1 品管圈活动小组的组成人员 由护士长负责前期收集品管圈活动的相关资料,组织本科室的全体成员一同学习有关品管圈活动的相关理论体系,包括品管圈定义、实施目的、活动原则、活动意义、活动的特点以及具体实施办法。由科室护理人员通过自动报名的形式组成品管圈活动小组,本科所有护理工作人员共有14人积极参加,平均年龄35.62岁,包括护士长1名、护理骨干3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6名。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并通过投票选举选出1名品管圈圈长,负责协调整个品管圈的活动,并投票选出文秘和督导员各1名[4]。

1.2.2 品管圈活动小组的主题 召开品管圈活动会议,小组成员就科室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确定以“减少外科手术后患者的文化休克”为品管圈的主题,集体讨论选择圈名为“天使之圈”,圈明的含义:以守护天使的优质护理,陪伴患者的左右,为患者挡风遮雨,减少外科手术后患者的文化休克。

1.2.3 品管圈活动小组的活动计划 品管圈活动小组的活动时间为2012年3月-2014年12月,品管圈活动小组会每1周召开1次。根据小组的活动步骤绘制出计划表,包括:制定活动目标、活动理论学习、具体实施工作、总结以往经验、分析成因、讨论结果、分配各成员活动任务,经过全体成员一致同意并通过。圈长及时了解活动进展情况,积极接受有效成果,并采纳成员的不同意见[5]。

1.2.4 品管圈活动小组活动的具体实施 对于第一次入院的外科患者,医院的各个环境都很陌生,护士应积极地对患者进行入院介绍,让患者充分地熟悉和了解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各规章制度、医院病室周围的环境[6];注意用水、用电、防盗等安全知识,完成脉搏、体温、血压、呼吸等测量工作并且做好记录,完善入院护理评估,减少患者的陌生感,指导良好的生活作息,给予卫生处置,指导饮食,进行心理、舒适护理,协助患者完成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正确地留取化验的标本,了解患者的饮食、睡眠及二便情况,为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环境,进行用药知识的宣传教育,减少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沮丧、焦虑、孤独、绝望等心理[7]。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在患者出院时对两组患者的文化休克消除情况、护理满意度及基础护理落实情况进行观察比较。(1)文化休克消除情况:包括对文化休克患者沮丧、焦虑、恐惧、绝望的消除;(2)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采用笔者自制的满意度评价量表,根据满意程度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率=(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3)基础护理落实情况:包括文化休克患者术后护理、晨间护理、晚间护理、饮食护理、排泄护理、卧位护理、舒适护理、安全管理的落实情况[8]。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文化休克消除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沮丧、焦虑、恐惧、绝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沮丧、焦虑、恐惧、绝望发生率分别为28.0%、22.0%、12.0%、4.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0%、66.0%、38.0%、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字2=6.000、19.010、9.013、6.061,P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经干预后,患者出院时,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6.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3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6.000,P

2.3 两组患者基础护理落实情况比较 经干预后,试验组的术后护理、晨间护理、晚间护理、饮食护理、排泄护理、卧位护理、舒适护理及安全管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些年来,品管圈活动模式在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等地医院广泛的开展,取得了肯定效果,我国也在积极地推行中获得了很大成效[9]。外科手术患者的文化休克因病而异并且因人而异,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需求,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评价,患者的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宗教、婚姻状况、经济情况、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疾病心理状态、疾病认知状态、患者的护理需求等,对患者的文化休克准确评估,抓住细节,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文化休克的痛苦。由于患者缺乏手术知识,容易在手术后产生焦虑、恐惧、沮丧等负面心理,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应当做好手术相关知识的讲解,探究患者的心理水平,减轻患者消极的不良心理状态,向患者讲明关于围手术期的相关事宜,取得患者积极的配合,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努力减少文化休克的发生[10]。对于需要改善的措施需要反馈至小组的活动计划并进行修正,对于在护理外科手术后文化休克患者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需要反馈到品管圈活动小组会进行讨论。李琳凤[11]通过文献回顾品管圈活动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取得的效果,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护理技术操作,得出品管圈活动能够显著改善护理工作的质量,并且保证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临床效果满意,为本研究将品管圈应用于外科手术提高了理论依据。

通过本研究可见,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沮丧、焦虑、恐惧、绝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沮丧、焦虑、恐惧、绝望发生率分别为28.0%、22.0%、12.0%、4.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0%、66.0%、38.0%、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字2=6.000、19.010、9.013、6.061,P

出院时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对护理质量的落实情况进行统计,试验组落实例数分别为术后护理49例、晨间护理47例、晚间护理48例、饮食护理49例、排泄护理47例、卧位护理46例、舒适护理47例、安全管理49例;对照组落实例数分别为术后护理33例、晨间护理37例、晚间护理35例、饮食护理36例、排泄护理37例、卧位护理37例、舒适护理32例、安全管理33例;试验组文化休克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小组作为科学的管理工具能够在外科手术后的文化休克患者中运用,可以有效减低外科手术后患者的文化休克,调动护理工作者的护理服务水平和积极性[13]。品管圈活动小组采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护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仅能够减轻患者文化休克的痛苦[14],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基础护理落实情况,因此,品管圈护理模式值得在护理工作中借鉴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梁青,杨柠.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意外拔管中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3):95-97.

[2]孙娜,郭海燕,彭幼清,等.多元文化护理在ICU患者文化休克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6):43-44.

[3]方曙静,刘梅,许勤,等.品管圈在骨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3):299-301.

[4]唐洪钦,赵丽,谭小云,等.品管圈在外科患者基础护理服务中的实践效果[J].护理杂志,2013,30(10):52-54.

[5]昌子艳,贾思锋,刘君,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科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缺失率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4,21(2):20-22.

[6]孟爱荣,闫凤.手术患者文化休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1):80-82.

[7]梁爱琼,罗林,颜涛,等.品管圈在提高分级护理巡视合格率中的实践和体会[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4,28(11):1142-1144.

[8]林燕,张春燕,林海茹,等.“品管圈”在外科患者出院指导质量改进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11):1116-1117.

[9]许晨耘.以点带面全面推行医院护理品管圈活动[J].护理学杂志,2013,28(13):4-7.

[10]梁铭会,刘庭芳,董四平.品管圈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2):37-39.

[11]李琳凤.品管圈在我国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1):800-804.

[12]林喜爱,高金姣,徐秋英,等.品质管理圈干预对减少门诊输液中心按铃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6):107-108.

[13]刘肖.品管圈活动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7):113-115.

护理品管圈论文篇(3)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体温计;遗失率

品管圈活动(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要解决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动自发地结合成一个小团体,然后分工合作,在自我启发和相互启发的原则下,应用各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中的障碍问题,以达到改善工作品质、提高工作效率及降低成本的目的[1]。我院于2013年3月开展QCC活动,我科根据护理部QCC活动计划,开展了一系列QCC活动,拟定活动主题为减少体温计遗失率,经过5个月的活动周期,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 我科在护理部动员会议后,立即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召开第一次圈会,成立QCC活动小组,根据自愿报名参与的原则,共由10名护理人员组成,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5名,选举产生圈长,由具有较丰富临床护理经验并有一定组织号召能力的具有本科学历的护师担任,护士长担任辅导员。通过投票确定圈名为"光明圈",其寓意为光亮、明亮;也比喻给住院患者予以正义和希望。同时制作了圈徽。

1.2确定活动主题 通过脑力激荡[2],收集我科目前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各位圈员勇跃发言,各抒己见,罗列出了9个存在问题,应用品管圈的迫切性、圈能力、可行性、上级政策进行评价,最后确定本次活动主题为:如何减少体温计遗失率。并向护理部提交了本次活动申请表。

1.3拟定活动计划 确定活动时间为2013年3月~7月,通过绘制甘特图拟定活动计划。

1.4现状调查 各圈员根据各自的职责开始收集资料:遗失体温计0~2支/d,6~19支/月,平均10.7支/月,平均0.4支/d,收集3~4月份共发放体温计1924支,遗失体温计26支,遗失率达13.5%。圈员记录导致体温计遗失的原因,统计汇总如下,见表1。

根据查检数据表明:患者下床活动,患者躁动,护士未及时收回体温计等是主要原因。运用80/20原则,得出最主要的原因是前三者,故本次圈活动改善的重点是从患者方面改进体温计的管理方法,对责任护士进行责任心教育。

1.5要因分析 采用鱼骨图分析体温计遗失或损坏的原因有:患者方面:患者下床活动不慎将体温计滑落于地上摔坏;患者躁动;护士没有及时收回体温计。 1.6设定目标 经QCC小组讨论,依据目标设定原则,设定目标,在2013年3月~7月体温计遗失率由13.5%下降至2%,下降率达81.2%,目标值为0.2支/d。

1.7制定措施 针对主要原因,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寻找改善对策,并对每一对策根据可行性、圈能力、经济性等指标进行评分,按80/20原则共拟定2个对策进行实施。

1.7.1制定新的体温计管理方法,实行体温计专人使用 在每一位患者入院时,接诊护士向住院患者收取5元押金,发放体温计1支,专人专用,由患者自行保管,并且作好登记手续。每次测量体温时由责任护士直接到床旁帮助患者测量体温,并按规范要求时间记录患者体温数值。出院时患者退还体温计,护士返还患者押金[3]。

1.7.2责任护士加强对住院患者及其家属使用及保管体温计的宣教工作。

1.7.3为住院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测量体温前向患者解释测量体温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并充分评估患者,取舒适,为患者提供一切生活所需和排空大小便,以免患者在测量体温中途进行其他活动, 若为老年、小儿、昏迷及躁动的患者测量,应专人守护,防止意外[4]。勿叫患者自行甩体温计和测量体温。

1.7.4护士及时取出体温计读取数值,避免测量时间过久患者遗忘或者不耐烦导致滑落而破损或其他意外发生。

1.7.5带教实习生的老师,指导实习护生正确的测量体温方法、使用体温计方法及消毒方法等。

2 结果

2.1有形成果 经过2个月的改进,于2013年7月进行数据采集,统计2013年6~7月住院患者共计1912例,发放体温计1912支,共遗失6支 ,平均0.1支/d。与改善前体温计遗失或损坏率0.4支/d比较,改善幅度达66.7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成组设计四格表卡方检验,改善前后体温计遗失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

2.2无形成果 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各位圈员的圈能力、团队精神、逻辑思维能力、专业知识、人际关系、护理品质意识、责任心、工作积极性等方面均得到提升;住院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3 讨论

3.1品管圈活动降低了体温计遗失率,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减少由于破损的体温计对患者、护理人员的不安全因素及由于水银未及时处理甚或是无法处理造成的环境污染。

3.2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护士的成长 品管圈活动是采取脑力激荡的形式寻找工作中存在问题,然后针对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全体护理人员通过参加培训,整个团队学习品管圈的手法,在整个活动中,每位护士都充分参与,并发表意见,将品管圈方法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工作中认真观察、学习,找出工作中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建立,促进脑力开发,提高了沟通协调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护患关系,增强科室的凝聚力。提高了护士素质和责任心,取得了患者的信任,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品管圈活动不仅有利于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统筹管理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护理质量及护理科研水平的提高。

我科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极大地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质量。随着品管圈活动的深入开展,为患者提供优质、低耗、高效的护理服务,护理工作应当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处处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想患者之所想,积极寻找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吴芳,杨立利,王玉琼,等.品管圈活动降低护理人没逾期下班率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5):419-421.

[2]明雅.脑力激荡法在病区班次改革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4,18(13):1196.

[3]尹芳,兰凤敏,沈杰,等.不同体温计管理方式对护理人力成本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5):3054-3055.

[4]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52-154.

[5]李红,吴洪美,余春华. 品管圈管理在晚期肿瘤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A]. 第八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 2012.

[6]陈旭青,冷静. 品管圈在病区药房的应用[A]. 2012年全国医院药学学术年会暨第72届世界药学大会卫星会论文集[C]. 2012.

护理品管圈论文篇(4)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nursing mode for culture shock intervention in surgical patients postoperative.Method:100 patients with culture shock since 2012 in our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not given special intervention,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nursing mode,through built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group,specific measures for the activities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group were formulated,implementation results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group were evaluated and feedback improved.The culture shock elimination,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basic nursing implement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Before the intervention,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 rates of frustration,anxiety,fear and despair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incidence rates of frustration,anxiety,fear and despai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28.0%,22.0%,12.0%,4.0%,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52.0%,66.0%,38.0% and 20.0%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字2=6.000,P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Culture shock;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Zhangmutou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Dongguan 523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32.030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又可称为质量管理小组,是由在相近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自发组织的形成数人一圈的小团体,一般由6人左右组成,大家集思广益、协力合作,按照一定的程序、应用各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方法来解决和管理在现场工作中所发生的课题以及问题,是一种较为灵活的品管模式[1]。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又可以译为文化震惊或者文化震撼,是美国的人类学家Kalervo Oberg在1958年提出来的概念,指当一个人进入到陌生的文化环境的时候,因为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所有的社会交流手段和交流符号,指使产生一系列疑惑、迷失、排除、恐惧的精神紧张综合征[2]。继而引发患者生理反应的变化,严重影响手术预后。2012年本科开展了以干预外科患者手术后文化休克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经过三年的护理实践,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增强了护理人员的交流沟通能力,降低了医疗纠纷风险,为本院提升了服务形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考相关资料自制调查问卷、焦虑自评估表(SAS)[3],采用调查问卷、SAS判断患者是否已经出现了文化休克及其类型。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宗教信仰、来源地、文化程度、经济情况、临床表现等。筛选出本科自2012年以来具有文化休克现象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5~70岁;平均(45.6±3.4)岁;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6~68岁,平均(43.2±4.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不给予特殊干预,试验组患者给予品管圈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2.1 品管圈活动小组的组成人员 由护士长负责前期收集品管圈活动的相关资料,组织本科室的全体成员一同学习有关品管圈活动的相关理论体系,包括品管圈定义、实施目的、活动原则、活动意义、活动的特点以及具体实施办法。由科室护理人员通过自动报名的形式组成品管圈活动小组,本科所有护理工作人员共有14人积极参加,平均年龄35.62岁,包括护士长1名、护理骨干3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6名。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并通过投票选举选出1名品管圈圈长,负责协调整个品管圈的活动,并投票选出文秘和督导员各1名[4]。

1.2.2 品管圈活动小组的主题 召开品管圈活动会议,小组成员就科室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确定以“减少外科手术后患者的文化休克”为品管圈的主题,集体讨论选择圈名为“天使之圈”,圈明的含义:以守护天使的优质护理,陪伴患者的左右,为患者挡风遮雨,减少外科手术后患者的文化休克。

1.2.3 品管圈活动小组的活动计划 品管圈活动小组的活动时间为2012年3月-2014年12月,品管圈活动小组会每1周召开1次。根据小组的活动步骤绘制出计划表,包括:制定活动目标、活动理论学习、具体实施工作、总结以往经验、分析成因、讨论结果、分配各成员活动任务,经过全体成员一致同意并通过。圈长及时了解活动进展情况,积极接受有效成果,并采纳成员的不同意见[5]。

1.2.4 品管圈活动小组活动的具体实施 对于第一次入院的外科患者,医院的各个环境都很陌生,护士应积极地对患者进行入院介绍,让患者充分地熟悉和了解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各规章制度、医院病室周围的环境[6];注意用水、用电、防盗等安全知识,完成脉搏、体温、血压、呼吸等测量工作并且做好记录,完善入院护理评估,减少患者的陌生感,指导良好的生活作息,给予卫生处置,指导饮食,进行心理、舒适护理,协助患者完成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正确地留取化验的标本,了解患者的饮食、睡眠及二便情况,为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环境,进行用药知识的宣传教育,减少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沮丧、焦虑、孤独、绝望等心理[7]。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在患者出院时对两组患者的文化休克消除情况、护理满意度及基础护理落实情况进行观察比较。(1)文化休克消除情况:包括对文化休克患者沮丧、焦虑、恐惧、绝望的消除;(2)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采用笔者自制的满意度评价量表,根据满意程度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率=(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3)基础护理落实情况:包括文化休克患者术后护理、晨间护理、晚间护理、饮食护理、排泄护理、卧位护理、舒适护理、安全管理的落实情况[8]。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文化休克消除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沮丧、焦虑、恐惧、绝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沮丧、焦虑、恐惧、绝望发生率分别为28.0%、22.0%、12.0%、4.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0%、66.0%、38.0%、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字2=6.000、19.010、9.013、6.061,P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经干预后,患者出院时,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6.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3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6.000,P

2.3 两组患者基础护理落实情况比较 经干预后,试验组的术后护理、晨间护理、晚间护理、饮食护理、排泄护理、卧位护理、舒适护理及安全管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些年来,品管圈活动模式在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等地医院广泛的开展,取得了肯定效果,我国也在积极地推行中获得了很大成效[9]。外科手术患者的文化休克因病而异并且因人而异,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需求,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评价,患者的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宗教、婚姻状况、经济情况、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疾病心理状态、疾病认知状态、患者的护理需求等,对患者的文化休克准确评估,抓住细节,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文化休克的痛苦。由于患者缺乏手术知识,容易在手术后产生焦虑、恐惧、沮丧等负面心理,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应当做好手术相关知识的讲解,探究患者的心理水平,减轻患者消极的不良心理状态,向患者讲明关于围手术期的相关事宜,取得患者积极的配合,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努力减少文化休克的发生[10]。对于需要改善的措施需要反馈至小组的活动计划并进行修正,对于在护理外科手术后文化休克患者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需要反馈到品管圈活动小组会进行讨论。李琳凤[11]通过文献回顾品管圈活动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取得的效果,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护理技术操作,得出品管圈活动能够显著改善护理工作的质量,并且保证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临床效果满意,为本研究将品管圈应用于外科手术提高了理论依据。

通过本研究可见,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沮丧、焦虑、恐惧、绝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沮丧、焦虑、恐惧、绝望发生率分别为28.0%、22.0%、12.0%、4.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0%、66.0%、38.0%、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字2=6.000、19.010、9.013、6.061,P

护理品管圈论文篇(5)

[关键词] 品管圈活动;初产产妇;亲子性;综合素质;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7(a)-0119-04

由于初产产妇缺乏经验,分娩前后心理压力较大,特别在分娩后的机体恢复、母乳喂养等诸多方面,均面临着较大的问题。情况严重时,往往会造成产后抑郁,可能会影响产妇与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健康。目前,护理干预被认为可改善初产产妇的一系列综合问题,并逐步被人们所重视。然而,传统的护理干预,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初产产妇的亲子性以及综合素质,但是提升效果有限[1]。广东省中山市坦洲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通过品管圈活动对初产产妇进行了产妇亲子性及提高综合素质的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5月于我院生产的初产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品管圈活动组,每组各60例。其中,常规护理组年龄21~35岁,平均(26.5±6.3)岁;孕龄37.8~40.9周,平均(39.7±0.9)周;顺产37例,剖宫产23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下文化水平26例,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34例。品管圈活动组中,年龄21~34岁,年龄(26.3±6.2)岁;孕龄37.9~41.1周,平均(39.8±1.1)周;顺产35例,剖宫产25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下文化水平24例,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36例。两组产妇年龄、孕龄、生产方式、文化水平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常规护理组:即对每位入院待产产妇进行常规入院干预,主要对产妇进行入院后相关妊娠知识的宣教及培训。此外,根据产妇的情况,给予相应的照顾以及哺乳新生儿的技能指导与产后恢复的指导。

品管圈活动组:成立专门的品管圈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圈长,高年资护士担任辅导员,其他人员为圈员[2]。定期进行小组学习会议,采取集思广益的方法对产妇的日常护理进行集中讨论与解决,并对解决方案进行科学论证,最后进行临床实施。活动过程由护士长监督和指导,每周进行2次圈内活动。如果新的护理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时,再次进行小组会议,进行讨论,并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每个护理程序的完善和改进,达到持续改善护理质量的目的。设定品管圈活动改进目标:①通过护理方式的改变提高产妇亲子性和综合素质;②通过活动期间的强化护理管理,提高护士集体的主动服务意识并树立良好的护理氛围。

1.3 效果观察

观察项目主要包含初产产妇的亲子性以及综合素质的改变,具体观察指标有母亲角色适应、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3]。两组产妇均于产后10 d进行电话回访,对上述资料进行收集与评分。

1.4 评价标准

①母亲角色适应:该调查分为角色认同、照顾行为与亲子依附3个方面,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母亲角色适应程度越高[4];②母乳喂养知识掌握:通过对产妇进行问答的形式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评分>84分为较佳,60~84分为一般,7分时为阳性结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角色转换状况与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比较

干预前,两组角色转换状况评分及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品管圈活动组产妇角色认同、照顾行为、亲子依附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方面,品管圈活动组掌握较佳者所占比例为91.7%,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HAMA与HAMD评分比较

干预后,品管圈活动组HAMA与HAMD阴性结果比例为91.7%、93.3%,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61.7%、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在新的医疗环境下,医患关系较紧张,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给护理人员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护理人员面对病痛人群,由于工作强度较大、风险较高、长期倒班带来的情绪上的疲惫感较强,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品管圈活动小组是由相同工作性质的人群组成的活动团队,通过团队合作,按照规定的活动程序成立的解决工作现场管理等问题的小组。在本研究中的品管圈活动中,组内成员可以在轻松愉快的座谈氛围内自由发表意见和建议,无论自己的意见是否合理,都不会受到指责,护理人员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不同于护士长通过行政手段推动质量改进,也区别于单纯基于质量绩效考核的质量改进,是由点及面、由下而上,立足于日常工作细节的改进,从局部到整体来推动集体完成全面的质量提升。品管圈活动小组每周进行1次讨论,护理人员负责人负责激发全体人员的热情,鼓励发言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尊重不同意见,共同发挥聪明才智。在管理活动中重视人的因素,一切管理活动都要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基础,做到以人为本,让个体能够享有更高的参与权、自和管理权。有效地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良好的医疗环境是患者接受治疗最为重要的前提,在这样的环境中患者生理心理状况更为稳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疾病的恢复,同时有利于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能够有效减轻护理工作人员的心理负担和工作疲惫感,提高工作效率。护理人员良好的服务态度可以减轻患者因病产生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病痛,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从而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就产科护理而言,初产产妇在妊娠前后角色转换、相关哺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产妇心理一直是研究的重点[5]。对于产妇而言,如果不能较快、较好地进行角色转换,不仅关系到自身生理健康,亦可能导致产后抑郁的出现,这对产妇的自我效能感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并最终造成产妇对新生儿照顾以及哺乳的一系列问题[6-7]。此外,产妇相关哺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产妇自身的恢复与照顾婴幼儿的行为。所以,对产妇进行相关的临床护理干预,进行适当知识、技能的灌输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目前的临床护理研究证明,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对于产妇多方面的影响有着较大的差异性[8-9]。因此,如何选择最优的临床护理干预模式,就显得格外重要。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各级医院虽然较为重视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对于相关科室的临床指南学习较多。但是,对于护理人员的日常学习,特别是护理指南的学习相对较少,造成临床工作中大部分护理人员忽视了自身业务能力的学习。因此,各级医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本院、本科室特点的品管圈活动模式显得格外重要。

品管圈是指在不同程度上让护士和患者及家属参加组织的决策及管理工作,处于平等地位研究和讨论影响患者的问题,从而体验出自己的存在与患者密切相关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的活动。品管圈活动以尊重人权为出发点,鼓励员工和患者及家属自动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满足感,是一种通过集体智慧和力量进行的工作效率改进的程序,针对患者个体化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解决问题,就护理细节提出建议和意见,共同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实施,一方面,可以使得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与业务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另一方面,品管圈活动的实行,也符合当前情况下医疗卫生改革的需要[10-11]。目前,关于品管圈护理模式,大多采用的是小组形式进行工作,并通过定期小组间的讨论,进行自身业务的进一步学习与提升。品管圈护理模式的着重点在于对相关护理问题进行快速解决,其更加重视临床护理问题的经验性与科学性的解决方案的制订[12-14]。通过方案的不断完善,可以较大程度改善临床护理工作的科学性与实用性,这在日常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本研究分别采用了品管圈活动护理模式以及普通护理模式,对产妇产后的亲子性与综合素质进行了临床效果的观察比较。可以发现,进行品管圈活动护理模式的产妇,在角色转换状况方面,无论是产妇的角色认同、照顾行为、亲子依附方面,还是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方面,均较普通护理干预产妇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P < 0.05)。此外,通过对产妇进行HAMA与HAMD评分,亦能过发现品管圈活动护理模式下,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护理干预(P < 0.05)。自我院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来,基层护士均积极参与该项活动,不仅增强了工作责任心与满足感,并且在主动服务及团队精神方面也明显改善,使得科室间的凝集力不断增强。通过我院品管圈活动护理模式的实施,发现其在以下几个方面均有着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①医院方面: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全面提升病患满意度;在品管圈活动中发掘不容易发现的人才;培养员工的“问题意识”,并有独立改善工作问题的能力;在圈会中可培养干部领导统驭的能力;节约医院成本;促进员工人际关系,提高工作士气;提升员工满意度;提升医院知名度,建立医院的品牌,树立病患口碑;降低人员的流动率;加强与同事及上下级之间关系的改善,提高基层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②患者方面:医院治疗、护理、管理水平的提升提示患者可以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对产后抑郁及焦虑患者,护理人员及时给与其心理疏导[15-16]。根据患者心理问题设计针对性的护理计划,通过转移、放松等调节方法减轻其负性心理,通过向患者介绍产后恢复良好的成功病例,以便增加其产后恢复的勇气和信心。认真评估患者的家庭支持系统,鼓励患者家属积极与患者沟通及交流。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有利于患者疾病康复。有效改善医护关系和患护关系,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护理模式对于促进产妇亲子性以及提高产妇综合素质方面,均有着较好的效果。此外,还能有效减少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英菊,向娟.品管圈活动在产科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443.

[2] 朱珠,周晖,张翔娣,等.品管圈活动在产妇产后乳腺疏通中的作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6):5-8.

[3] 周美珍,吴秀芳,周春霞,等.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825-826.

[4] 张莹.运用品管圈提高剖宫产术后入室护理效率的实践[J].浙江医学,2013,(12):1216-1218.

[5] 莫妮娜,徐凌燕,朱燕飞,等.品管圈模式在产科病房新生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 21(32):3622-3624.

[6] 牟宝华,祝志梅,葛孟华,等.品管圈活动在我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4):286-288.

[7] 王爱娣.“品管圈”在持续改进护理品质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4):73-74.

[8] 王玉琼,郭秀静,雷岸江,等.品管圈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945-1946.

[9] 王申.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2(6):574-576.

[10] Fongcum T,Sopida P,Kannikar V,et al. Attachment Behaviors in Mothers of Premature Infants:a Descriptive Study in Thai Mothers [J]. J Pefinat Neonat Nurs,2011, 16(3):69-83.

[11] Wigert H,Johansaon R,Berg M,et al. Mothers's experiences of having their newborn child in a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J].Scandinavian J Caring Sciences,2006, 20(10):35-41.

[12] Helena W,Marie B.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experiences of parental presence and participation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J]. Rev Lat Enfermagem,2007,2(3):45-54.

[13] Peterson SJ,Bredow TS. Middle-Range theories:application to nursing research [M]. Philadelphia: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2004:179-188.

[14] Van den Wijden C,Kleijnen J,Van den Berk T. Lactational am enorrhea for family planning [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3,12(4):1329.

[15] 卢芳燕,江南,赵锐袢,等.推行护理品管圈活动的困难因素调查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1,10(8):664-666.

护理品管圈论文篇(6)

1护理品管圈实施的方法与步骤

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升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我院于2014年将品管圈管理引入了科室护理管理体系建设之中。为了做好此项工作,科室成立了护理品管圈管理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技术骨干组成,其职责与任务: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品管圈管理知识普及与宣传,开展品管圈专题培训;对科室护理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梳理,研究确立预防患者坠床、跌倒和呼吸机脱管护理的品管圈活动主题;组织座谈、交流,对圈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将文献报道与圈员意见、建议相结合,探讨确立意见、建议的落实;对护理品管圈工作质量与进展进行监督、考评。

2护理品管圈实施成果

2个护理品管圈经过半年运行,共提出护理改进意见197条,经品管圈管理领导小组研究、论证,采纳了其中的105条,包括改进管理的意见30条,改进护理工作方法和程序的意见75条。这些意见与建议被应用于管理与护理操作中后,经实践证明83条切实可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科室共计27名护理人员,实施前其对护理工作的职业认同感为85.19%,实施后为96.30%,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明显提升,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每一位参加品管圈活动的人员均提出了1条以上的意见、建议,部分护理人员在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实现了零突破,实施半年来护理人员对科室护理工作提出的意见、建议是近5年来的总合;科室将防跌倒、坠床和防呼吸机脱管等几项品管圈活动主题取得的成功经验积极并列入科研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品管圈管理实施前123例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率为86.99%,实施后128例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率为97.66%,有显著提高。

3护理品管圈实施中的经验体会

3.1护理品管圈实践经验

科室在将品管圈引入护理实践的同时,在组织上加强了对品管圈工作的全程监管,科室将加入品管圈活动和提供合理化建议作为个人年度考核的量化评分内容,此举措进一步激发了护理人员参加此项活动的积极性,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大家积极进言献策,创下了科室进言献策的最高记录。品管圈活动使护理管理实现了由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转变[4],量化考核调动起了护理人员参与的积极主动性。护理人员的合理化建议得到了科室认可,并被应用到科室护理管理与护理实践操作中,个人价值得到了体现和肯定,职业荣誉感得到了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大幅提升。护理品管圈管理实践活动使得既往影响护理质量提升的一些瓶颈问题得到了解决,护理质量在许多方面出现了质的飞跃,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也在服务方式、方法的改进中不断提高,护理品管圈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较实施前大幅提升。护理品管圈的实施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促进了科室护理科研的开展。

3.2护理品管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2.1由于护理人员长期受按部就班工作模式的影响,在护理实践中缺乏质疑精神,对一些明知不对或不妥的问题不想改、不愿改、也不敢改,总以为以前多少年都这样干,大家都干顺手了,内心缺乏开拓创新的动力。因此,对于新方法的引入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在思想上尚缺乏革新意识。

3.2.2由于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平时忙于应付具体而繁杂的工作,学习时间相对不足,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与掌握相对较少,信息量掌握不够,导致其在品管圈实践中找不出问题,找不准问题,对发现的问题提不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3.2.3活动组织不够严密。品管圈作为一种以自觉、自愿为原则的活动方式,圈长主要由圈里的所有成员共同商讨决定,圈长管理经验不足,具体表现为:对活动主题的实施缺乏一个严密、完整的计划,导致资料收集不够完整详细;活动缺乏严密规划,常常发生活动与工作冲突的现象,影响活动正常开展。

3.2.4人员结构不合理。品管圈活动要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圈员在实施中需要进行选题设计、查阅文献及收集整理数据资料,实施相关的干预措施,并运用简单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措施的可靠性进行论证,其对人员的素质有着一定的要求[5]。由于品管圈的人员组成形式以自愿报名、自行组合为主的组圈形式,因此,人员的年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搭配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合理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管圈工作效能的发挥。

3.2.5主题活动内容的选择缺乏创新性。护理人员平时忙于应付具体工作,平时靠着惯性工作,对工作中的问题缺乏深入思考。因此,在品管圈活动主题的选择方面常常显得无从下手,选出的主题对科室工作缺乏指导意义或者缺乏新意。

3.3对提高护理品管圈活动质量的几点体会

护理品管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兴趣活动小组,其活动主题主要围绕护理工作而展开,其提出对护理问题的改进意见将会涉及到科室护理工作的整体运行,因此,科室必须对其进行宏观管理,做好组织与协调工作。①做好品管圈活动的宣传与培训工作,要让科室护理人员熟悉和了解护理品管圈在护理实践活动中的意义、实施方法与步骤,提高护理人员对品管圈的认知。加大对护理人员科研意识和敬业精神的培养,使其以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去审视和思考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培养独立自主的判断、思考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提高护理人员选题能力。②将品管圈主题与科室科研立项相结合,将品管圈活动主题作为科室科研立项的储备库,经过品管圈活动论证与实践验证的主题可优先进入科室科研立项,以此来激发护理人员参与品管圈的积极性。开展课题设计与实施方面的专题培训,提高品管圈工作效能。③科室应对品管圈活动的主题进行审核,对品管圈主题活动中提出关于护理操作与管理方面的改进意见,在经过科室审核后方可实施,以确保护理质量安全。④科室要将品管圈活动纳入个人量化考核,实行加分制,即按照参加、提建议条数及采纳条数,列入科室科研立项等情况进行加分,在激发护理人员参与积极行动的同时,使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发挥。⑤在尊重个人选择的前提下,积极优化品管圈人员结构,实现人员能力、经验及知识层次等方面的合理组合,提高品管圈的活力、创造力与效率。⑥科室要为品管圈提供好支持与保障工作,提供活动场所,合理进行人员工作调整,以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4总结

护理品管圈活动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将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汇聚成了一股革新的强大力量,不仅解决许多影响护理工作质量的瓶颈问题[6],更重要的是随着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一种具有医护特色、与社会同步发展的群体文化正在医疗机构中萌生,这种内生性的意识激发起广大医护人员的聪明才智和管理热情[7]。护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强化,实现了护士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对护理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国内医疗机构而言,品管圈活动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需要完善和解决的问题[3],只有在实践中对其进行不断完善,才能使品管圈真正成为促进医疗质量提升的有力手段。

作者:赵颖 巩建丽 单位:宝鸡市高新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袁琦,黄燕.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护理理论水平[J].护理研究,2010,24(19):1761-1762.

[2]牟宝华,祝志梅,葛孟华.品管圈活动在本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4):286-288.

[3]卢芳燕,江南,赵锐祎.推行护理品管圈活动的困难因素调查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1,10(8):664-666.

[4]许晨耘,柯雅娟,陈茹妹,等.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0-23.

[5]林郁清,史定妹.护理品管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14,31(10):51-52.

护理品管圈论文篇(7)

“品管圈”活动是由日本品管权威石川馨博士发起的,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1]。电子病历是电子化的医疗记录,是用电子设备保存、管理、传输和重现的数字化病人医疗记录[2]。电子护理病例被视为临床信息化的主体部分,是护理人员记录患者病情、治疗、护理的原始资料,主要包括体温单、医嘱单、一般患者护理记录、首次护理记录单等项目。我科(神经外科)于2014年3月成立“醒脑圈”品管圈,针对我科电子护理病历存在的问题,运用品管圈理论和方法展开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活动前随机抽取我科2014年3月份期间在院电子护理病历30份;品管圈活动后随机抽取2013年4月在院电子护理病历30份作为研究资料。本次活动科室护理人T均参与。

1.2 方法

1.2.1 组圈与主题选定 全科人员均为品管圈小组成员,推选圈长,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并向圈员征集圈名与圈徽。通过全体投票最后选取“醒脑圈”为圈名。圈员针对我科护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一一列出,针对每个问题的重要性、院方政策、迫切性、可行性、达成性、圈能力进行了投票、评分,选出活动主题为降低电子护理病历的不正确率。品管圈活动实施期限为2014年3月-6月。

1.2.2 制定计划 首先确定本次主题活动期限为3个月,根据圈员的讨论结果及数据库检索,找出合理、科学的解决方法,并按时间顺序拟定活动内容。最后圈长确定方案,并制作活动计划表。

1.2.3 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 制定电子病例现状调查表,随机抽取我科2014年3月份期间在院电子护理病历30份,其中数据录入缺失(62)、护记与医嘱不符(25)、护记与实际病情不符(10)、宣教缺失(9)、其他(7),共113项,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柏拉图分析[3]与二八法则得出,见图1,显示电子护理病例最主要问题是数据录入缺失、护记与医嘱不符、护记与实际病情不符,通过圈员讨论,从人、事、物、其他等方面用鱼骨图说明电子护理病例书写不正确的因素,见图2.

1.2.4 设定目标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113-(113*86%*57%)=57.6。

1.2.5 制定对策与实施

(1)医疗护理病历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利用业务学习、晨会交接班时间、圈会时间,对电子病历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护士条例、病历书写规范等,让每个护理人员都充分认识到护理记录的重要性,强化法律意识。

(2)班班查对交班护士应核对好交班内容,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接班者查阅上一班护理记录,人人参与管理,责任护士对每天分管床位的书写记录进行审阅。

(3)质控小组,抽查3~5份/w护理病历并在晨会上汇报,对存在的问题落实到个人,并提出整改措施。护士长定期检查护理文书记录落实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制定对策。

(4)书写护理记录杜绝盲目拷贝复制现象,仔细观察病情如实记录,加强对反复出现问题的护士培训

2.结果

2.1 有形成果 改善后电子护理病历不正确例数达到:44例,书写质量明显提高,避免了因护理记录不当引发的医疗纠纷。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44-113)/(57.6-113)×100%=124.54%,进步率一l(改善前一改善后)/改善前×100%=(113-56)/113×100%=50.45%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效果。

2.2无形成果用圈员设计的评估问卷量表对责任心、品管手法、自信心、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凝聚力、沟通协调、幸福感进行评价,每人每项得分为1~5分,满分为50分,在品管圈活动中,提高了积极性,增强了责任心,提高了沟通与协调的能力,成果绘制雷达图,见图3。)

3.体会

品管圈不但有效地降低电子护理病历不正确率,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提高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实施中通过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有关的法规条例,强化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保证了医疗护理安全,使圈员学会了如何选定主题,画柏拉图把握现状,用鱼骨图解析问题,对无形成果进行评价等一系列品管手法,锻炼了护理人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和主人翁意识,无形之中也加强了护理团队之间的沟通和默契,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提升了整个科室的凝聚力和团队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旺君,王利香.“品管圈”活动在护士长夜查房中的应用与效果FJ].护理管理杂志。2007,7(5):55―5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