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有效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3-04-03 09:51:12

有效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篇(1)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度的推进,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也随之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成为教育教学专家、学者和教师们认真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活动方式将逐渐被我国英语教育工作者认识和接受,它将成为我国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新走向。

    自本人从事小学英语教学五年来,在学校领导及同事的关心和支持下,自己在英语教学上发展比较平稳,教学质量比较稳定,出现整体良好的局面。但在教学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学生跟不上英语教学的进度,学习英语非常吃力,单词记不住,有的学生甚至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根本不想听课,这样导致优生更优、差生更差的情况,说明在整体良好的后面,还有不足之处,这就让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了新的审视,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课程应把是否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意识和兴趣,是否增强了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学生是否养成了英语学习的好习惯等作为评价教学有效性的依据。有效教学强调教学效果,注重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在教师引导下努力学习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有效教学应该包括有效果和有效率两个层面。我们知道,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是在教学活动中得以体现的。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的可靠保障。

    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强调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课堂教学既有“教”的活动,也有“学”的活动,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再通过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一定的训练途径来获取信息、掌握知识。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体现“教”的有效性,更体现“学”的有效性,而学生的课堂活动对课堂的有效性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 为了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得轻松愉快,教师应设法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达到更佳的效果,使学生喜欢英语,从而根本上解决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目前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本人在教学工作中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来安排教学课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新课程改革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因此,教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要对学生有较多的了解,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了解他们所关注且经常谈论的话题,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们喜欢的课程。在课堂上学习课本内容时,我们可以适时地穿插一些话题,比如目前最受学生欢迎的热门明星,神九发射,以及正在进行的欧洲杯球赛等内容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有话可讲,也喜欢讲,甚至争着讲,激活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兴趣,达到英语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敢于创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热情,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学活动的民主性,积极创设开放式教学氛围。毕竟单一的教学方法再好,学生听久了也会觉得枯燥乏味。比如记单词这一项内容,老师可以通过图片、实物、同义解释、情景等不同的形式来呈现,让学生理解词的意思。然后再通过句式、对话或是情景等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操练,使学生掌握并学会使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同学们能在欢快愉悦的气氛中自然而然的记住了单词,并且很难遗忘。

三、照顾各个层面的学生,系统安排教学任务

    由于学生现有的语言能力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英语课程教学设计不但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还要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创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四、关心爱护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感情沟通

要让学生对英语课堂保持浓厚的兴趣,教师的课上得好自不待言,教师的人格魅力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魅力既来自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才华和能力,幽默风趣的个性,教师在课堂外对学生的关心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生活上多关心学生,跟他们平等相处,成为他们信任的朋友,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你,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爱,这对于帮助学生搞好学习,提高成绩,起着莫大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情感态度,给以多些关爱,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这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加强备课与课后总结的学习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我们花气力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备课的研究应比教学其他环节的研究更为重要。然而,许多教师十分注重备课,也精心地去上课,可是大部分教师上课,上完了也就完了,并没有很好地进行课后总结。教学经验是教师的一笔富贵财富,它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些经验只有从每一堂课后认真的总结,找出缺点与差距,才能转化为教师的战斗力。如果不注重总结,将是教学资源极大的浪费。

有效课堂教学篇(2)

一、规范制度,严密组织

规范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一系列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实施课堂常规,不仅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对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建设精神文明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课堂常规制定后,应该严格执行,作为师生体育课堂教学共同准则。体育课堂常规的内容,不应经常变动,必须有一定时期的稳定性。在开学的第一堂课可以对各班学生进行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平时也要不断的提醒学生,对于违反课堂常规的学生要求其改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在站队集合时,教师或者体育班委发出口令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集合完毕,对于没有做到的学生,给与必要处罚措施,几次坚持下来,集合队伍时基本能做到快、静、齐。又如对于穿牛仔裤和皮鞋的同学采取同样的措施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精选教学内容

要保证体育新课程课堂的有效教学,必须要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能有效促进其发展。首先,要明确体育课程性质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运动是手段,健康是目的,体育新课程目标达成的基本点是:学生必须通过体育实践活动,没有了学生体育实践活动,课程所有目标就全部变成空中楼阁。也就是说运动技术学习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能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手段,学习运动技术的过程既是体育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学习领域中核心和主体部分,也是实现其他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由此可见,新课标并没有否定技能教学,而是给了技能教学一个更合理、更重要的定位,我们不但不能“淡化”,而应有重点、有选择地去“强化运动技能教学”。所以,要实施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一定要精选教学内容,体育运动项目如各种球类、田径、体操等仍然应该是我们的首选内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和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时也要进入课堂,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做好“教材化”处理,如何做好“用教材教”,决不能将“运动技术的掌握”丢弃,如果是这样我们势必也就失去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真正价值。

三、教学内容游戏化

教学内容游戏化不但能使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身体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而且在游戏中学生的创造能力、接受能力、合作能力等也能得到培养和锻炼,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对于学生来说,游戏化的教学内容也深受他们的喜爱,尤其是小学生。目前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基本上可以游戏化,但这需要教师对各个教学项目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加工,如我在二年级的一节以发展下肢弹跳能力为目的的课上,根据学生的想象力和接受能力设计了“青蛙跳荷叶”的游戏,在创设游戏情景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可自由组合),利用铁圈(荷叶)轮换移动进行立定跳远比赛,每一次以“石头、剪子、布”作胜负,胜的一方可跳下一荷叶,以最先到终点者为胜,方法虽然简单但每一个学生玩得却相当投入,教学效果相当好。

四、教学方式生活化

体育源与生活,体育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越接近学生的经验,学生就越有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要善于把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与体育课结合起来,挑选学生平时熟悉的、喜欢的、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设计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的体育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并能掌握一些生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身体和心理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如:利用投掷教学内容,我在中、低年级教学中创设了《勤劳的一天》情景,通过“劳动模仿操———播种———丰收”等情节的贯穿,创设快乐的田间劳动情景,使学生不但能在具体的情景中得到学习和锻炼,同时也能用心灵去感悟劳动者的可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体育课中根据年级不同,设计不同程度、难度的障碍跑,通过一些攀、爬、钻、跳、绕等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内容的设置,使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基本的生存能力。

有效课堂教学篇(3)

1认真学习先进教学理论,切实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有效性课堂教学活动要以理论为先导,了解教学目标和要求,成为我们的迫切需要。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课程和教学的发展性,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在教学理念上转变了教学教育思想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设计与实施课堂教学活动。原来的教材偏重知识的结构和陈述,忽视知识习得过程,受此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般采用“师生问答” 、“启发思考”方式,希望学生通过思维很快理解知识,学生主要靠听说读议练记的方式学习,触及不到学生学习的本源,学生学习难度大。新课程提出了很多新的理论,这都有利于学生理解课程的建立,但是至今没有找到科学的操作把手。我们应该改变单纯灌输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理解的课程本身及其形成的规律,创建学习环境,让主体在与环境交互中自我建构。我想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课堂教学上为了保证教学计划实施的可行性,详细制定教学计划,用所学的新教学理念围绕的三大方面进行教学尝试,一是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趣味性研究,二是科普知识教学有效性研究,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应用能力,三是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尽快独立地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去做来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研究上研究教材、审视教材,扎根于日常教学的常识,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重点抓备课质量的提高,采用教师个体独立备课和备课组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的质量,实现优秀教案、作业设计和探究性学习相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研究的深度。但绝不意味教师要迷信教材,受缚于教材。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得与失,来增强老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组织教学上要努力创设良好,宽松,舒适、和谐的课堂气氛,组织全体学生举办“有效性课堂教学”知识竞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转变好教师的课堂角色,认清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放下包袱舒心大胆、轻松愉快地学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从下面几点如手:1、设计恰当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多变延伸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的思维。 3、设计“过程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4、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6、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3规范教育教学常规,追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分析学生理解的教材,掌握其规律的基础上,就必须精心设计学习活动,这是有效课堂研究的核心。总的来说,设计的学习活动应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发现、体验、建构知识。 (1)分析学习活动的类型及其特点。了解学习活动的类型和特点,有利于开拓教师视野,准确把握某一种活动所适应的内容和范围。(2)总结学习活动设计的一般原则。围绕学习活动设计的总要求,进一步梳理出学习活动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研究过程中关注:学习活动与教材知识的关系;学习活动与动机的关系;学习活动与时间的关系;学习活动与学生操作能力的关系,期望获得明确的结论。(3)形成规范的学习活动编写体例。设计的所有的学习活动,必须经课堂实践,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检验其效果,并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有效课堂教学篇(4)

关键词:化学课堂 有效教学 教学效率

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思想,在我国和国外早己有之,自教学诞生以来,教育者都在进行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有效教学理论不仅能丰富我们的教学理论,还能为我们的教学提供参考。教学质量一直是各个学校最关心的问题,在课堂上如何做才能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是现在教学的关注点。我国更是关注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能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直接的参考。

一、中学化学课堂的现状呼唤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也就抓住了整个教学质量的中心。当前的中学化学课堂中低效教学、无效教学甚至没有成效的教学现象到处都是。有些教师上课时只带一本书,课也不备,更何谈了解学生;有的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念念不忘,仍然实施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认为只要多给学生“灌”一点,“喂”烂一点,学生的负担就可以减轻,就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就可以学好。这种教学忽视学生的存在,把学生当作容器。但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灌得越多,喂得越烂学生越不愿意动脑筋学。也有的教师认识到了此种教学的危害性,为了迎合新课改,在当前课堂教学中,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但过分注重形式。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为例,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问题的选择,得什么问什么,以至于走了极端,成了“满堂问”;还有的教师刻意追逐新奇,制造轰动效应,做表面文章的“虚假教学”。如不论实验内容如何都用探究的方式来教学,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把演示实验改成黑板实验,把学生实验改为演示实验。如果上述种种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现象不能改变,我们教学目标的实现、素质教育的落实都将成为空谈。因此,为保证我们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真正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我们应该认认真真地研究如何教学才是有效的,即进行有效教学研究。

二、课程改革呼唤有效教学

在课程改革之前,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以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作为衡量教学好坏的唯一标准,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书本知识,往往学到的知识不能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且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主要是以讲授为主,学生不能主动参与课堂,只注重结果,不重过程,考试成绩就代表这一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成为了学习书本知识的机器,而其他方面的发展都被忽视了。

新课程、新教材有着全新的理念,无论是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但是无论怎么变革,最后还是落实在教师的教上。如果教学没有效果,或是效果较小,那么课程改革的目标就会落空,素质教育就是一句空话。

课程改革的实效必须通过教师的一系列教学实践才能实现,因而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所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化学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按课程标准倡导的多元化学习方式而重建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当中,充分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要进行新课程改革,教师在教学中要研究如何教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更有效。有效教学成为了课程改革的基础。

参考文献

有效课堂教学篇(5)

[关键词] 科学课堂 有效教学 教学效率

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思想,在我国和国外早已有之,自教学诞生以来,教育者都在进行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有效教学理论不仅能丰富我们的教学理论,还能为我们的教学提供参考。教学质量一直是各个学校最关心的问题,在课堂上如何做才能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是现在教学的关注点。我国更是关注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能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直接的参考。

一、中学科学课堂的现状呼唤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也就抓住了提高整个教学质量的中心。

在当前的中学科学课堂中,低效教学甚至无效教学的现象到处都是。有些教师上课时只带一本书,课也不备,更何谈了解学生;有的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念念不忘,仍然实施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认为只要多给学生“灌”一点、“喂”烂一点,学生的负担就可以减轻,就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就可以学好。这种教学忽视学生的存在,把学生当作容器,但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灌得越多、喂得越烂,学生越不愿意动脑筋学。也有的教师认识到了此种教学的危害性,为了迎合新课改,在当前课堂教学中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但过分地注重形式。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为例,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问题的选择,逮什么问什么,以致走了极端,成了“满堂问”;还有的教师刻意追逐新奇,制造轰动效应,做表面文章的“虚假教学”,比如不论实验内容如何都用探究的方式来教学,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把演示实验改成黑板实验,把学生实验改为演示实验。如果上述种种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现象不能改变,我们教学目标的实现、素质教育的落实都将成为空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和自信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对科学的学习保持持续的兴趣,就能为有效地实施科学课堂教学奠定初步的基础。因此,为保证我们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真正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我们应该认认真真地研究如何教学才是有效的,即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

二、课程改革呼唤有效教学

在课程改革之前,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以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作为衡量教学好坏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书本知识,往往学到的知识不能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且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主要是以讲授为主,学生不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只注重结果不重过程,考试成绩就代表这一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成为了学习书本知识的机器,而其他方面的发展都被忽视了。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能力的一大要素。对于新接触的科学知识,学生通常有很大的好奇心,想知道为什么,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自己的一些猜想与假设,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例如,在讲分子是在不断运动时,教师先演示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个小烧杯中倒入浓氨水,在另一个烧杯中倒入20ml蒸馏水,再滴入几滴酚酞试剂,然后用一个大烧杯将两个小烧杯罩在一起,过几分钟后,滴有酚酞试剂的小烧杯中的溶液渐渐变成了红色。学生对此现象看法不一,经讨论后,认为有三种情况:①蒸馏水使酚酞溶液变红,与浓氨水无关;②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使酚酞溶液变红;③浓氨水挥发出一种看不见的微粒运动到滴有酚酞的小烧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那么,你如何利用实验桌上的仪器和药品验证你的猜想?学生们争相动手,基本都能得出正确结论。这样的猜想与验证使学生的兴趣大增,同时还训练了思维和表达能力。

新课程、新教材有着全新的教育理念,无论是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还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但是无论怎么变革,最后还是落实在教师的教上。如果教学没有效果或是效果较小,那么课程改革的目标就会落空,素质教育就是一句空话。

课程改革的实效必须通过教师的一系列教学实践才能实现,因而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所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科学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按课程标准倡导的多元化学习方式重建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当中,充分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要进行好新课程改革,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研究如何教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更有效。可以说,有效教学成为了课程改革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庆林 杨 东《高效率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2002.1)

有效课堂教学篇(6)

关键词 教学理念 教学心态 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其中的发展,包括:三维目标和三个维度的发展;学生智慧的发展;生成性的发展;即时发展和面向未来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那种一味靠剥夺学生课余时间单搞题海战术的做法,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应该彻底摒弃了,尽管那样会一时提高学生的成绩。但这种低效率的教学方式是以牺牲学生的业余时间和身体健康,阻碍学生个性发展为代价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个核心理念要求我们努力在课内就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和谐统一发展。怎样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切实“减负增效”呢?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做起。

1 教学理念要更新。

1.1 首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1.1.1 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客观标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在情感与态度方面,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学习到学习。

1.1.2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更需理解和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主体性及潜能的发掘,承认学生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明确面向全体学生。不是一刀切,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更多地为每位学生提供表现、创造成功的机会。有个女生其他各科都很优秀,可她一接触几何就一窍不通,老师说她:“就死记硬背行。”从此该生一蹶不振,不多久就辍学了。相反如果老师理解并尊重她,及时劝勉鼓励她,结果必然是截然相反的。一女生在数学课上只是偶尔说笑,老师说她;“你龇个黄牙笑啥?”随后没过三天,该生辍学了。老师处理课堂偶发事件一定要注意方式,更不能用揭短的方法来羞辱学生,这种没有爱心、不负责任的批评对学生的心灵将造成永久性的伤害。不喜欢数学老师,往往是造成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主要原因,还谈什么学习进步。

1.2 其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民主,及时肯定和表扬,如学生有了奇思妙想。要激发他的表现热情,怎么想就怎么说,因为学生的解法有时比老师的解法更好、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要放手发动学生动手、动脑、讨论、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2 教学心态要摆正。教师的工作是良心活,我们不能因为任何理由而耽误学生的学业,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到爱生如子,一切为了学生,只有这样。老师才能一心一意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营造出和谐的师生氛围,从而使学生喜欢数学老师,热爱上数学课,进而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相反,如果一个老师不热爱教学,不爱护学生,上课只能流于形式,穷于应付,导致课堂效率极低,只能靠课后“抢占”学生时间,让学生机械重复,无效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只能对数学失去兴趣,更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没有了兴趣,失去了信心,还谈什么课堂效率。所以教师摆正教学心态,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指路明灯。

3 教学方式要创新,学习方式要转变。新课改理念应该深入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但是教学设计的模式与环节是相对自由的,怎样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我们应该心中有“佛”,而不拘于外形。心中有模式,但又不拘于一种固定格式。在数学上合理吸收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同时积极进行课改探索,并力求不断创新。

3.1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编写教学案,力争课内批改作业。我们数学教师不一定按教材顺序讲课,应寻找学生最易于接受的方式和顺序,有时五节课完成的内容三节课就能解决,学生就可拥有更多的时间循环体会、突破难点、化解疑点。如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及应用,教材是按应用――方程解法一应用的顺序编写,而我尝试这样讲:先讲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最后讲应用。因为后讲应用既讲授了新知识,又复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各种解法。比书上绕个圈儿的顺序节省了很多时间,并且这样也符合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获得了满意的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整合教材需与编写教学案相配套,原因如下:①教学内容的次序变了,要让学生有纲可依。②学生作业中抄袭现象盛行,课外练习质量难以控制,反馈信息慢且不真实。③能让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活动,防止优生“垄断课堂”,中等生作“旁观者”,差生“滥竽充数”的现象发生。

编写学案要注意:①分层设计题型,设计弹性目标。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均有任务,各有所得。②扩大新知识在运用中出现的频率。③要便于教师、学生在课内批改・及时反馈,练习尽量设计成填空、选择或局部训练的形式。以便教师边巡视边批改,并有时间针对性地分别辅导。

总之,学案的设计要将训练由课外转移到课内,使全体同学在教师的有效控制下在课堂内大运动量完成主要学习任务。从而将课余时间还给孩子们,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有效课堂教学篇(7)

关键词:

一、教学语言要有效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也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语言是上好数学课的基本保证,老师只有通过教学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才能使学生坚定学习的自信心。老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形象的语言,能将“死”知识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活”知识;具有情感的语言,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生动的语言,能吸引学生,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听了便于工作“入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教材化难为易,使学生得到解决美的享受,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四十分钟,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主要借助语言,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语言应该是能够让学生接受的语言。说话应该尽量做到清晰,大小适度、具有亲和力。切忌重复、罗嗦、带口头禅。教师提问不要过大,而且笼统。否则,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要么无法找准切入点。所以教学语言应该是科学和严密的。有的教师教学语言不够科学,也不够严密。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时,当教师让学生回答长方体有几条棱时,说:“长方体有几条棱长?”这是不严密的,从而会导致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无从下手,乱说一气,我认为这样说才是正确的:“长方体有几条棱?”

    又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这节课中,让学生回答他见过的人民币,当学生说见过十元人民币时,教师问“十元人民币有多大呀?”这个问题的意思不明确,是说十元人民币面积有多大呢?还是十元钱有多大?当时孩子没有回答上来。教师又补充说明之后,学生才知道老师问的是十元人民币相对而言于其它面值的人民币的面积的大小。所以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与严密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二、教学组织要有效

     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学,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构建有效的学习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首先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直接影响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我们常说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可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新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碰碰壁”,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矛盾来激发好奇心,为学习新知提供“心理需要”的准备。学生们皱眉凝思,积极思考,于是在急迫想知道“究竟”的心理下进入探究学习阶段,求知欲望非常强烈。

    其次课堂结构的组织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允许学生尝试;出差错,然后自行解决错误。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始终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放手让学生展开讨论、尝试,最后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可以说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表现。这就显示了自主学习的优点,如果教师加以因势利导,则必然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所以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随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集中到学习中来。又如:可以提醒学生学会倾听他人回答问题,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等。在很多课堂上,学生的讨论看似热闹,实际上因为组织无效,学生有的相互推辞,有的说一些与课堂学习无关的话,结果讨论时间白白浪费。学生分小组讨论前,教师应引导每组定好组长及中心发言人,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一定要走下讲台,倾听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讨论状态。

三、激发学生思维动机要有效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更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有力保障。

    教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能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这一知识的目的:在平均分不合理的情况下,就产生了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车间把生产2000个零件的任务交给了王师傅和李师傅,完成任务后要把5000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结果王师傅加工了1200个零件,李师傅加工了800个零件。这时把5000元的加工费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吗?从而引发出学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 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理念,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

四、多媒体课件运用和板书设计书写要有效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由于其直观性、能动性、交互性等在教学中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认知主体的发挥,在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辅助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更新了教学观念,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已逐渐地进入数学课堂。好的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够为数学教学锦上添花。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对于学生学习数学起到画龙点睛之举,实现了学生对数学知识从感性理解到理性理解的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