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问卷设计论文

问卷设计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4-06 18:42:28

问卷设计论文

问卷设计论文篇(1)

背景分析:

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设计一张好的问卷,是问卷调查的关键所在。五年级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研究方法,但对如何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问卷还是非常陌生的。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份完整问卷有标题、导语、正文、结束语四个组成部分,并了解每部分的作用;

2、在亲历问卷设计的过程中,明确正文问题设计要把握好范围,遵循真实性、目的性,全面性,有序性,简洁性五大原则;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集体合作的力量,逐步培养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教学重难点:

正确把握问题设计的范围,遵循原则,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问卷。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明确组成

1、感知问卷作用。

同学们都喜欢阅读,是个书香班级。(

%)同学,每天的课外书阅读时间达一小时,(

%)同学,一学期的阅读量超过10本。你们知道这么多的信息,数据哪来的吗?

一张小小的问卷,短短几分钟,可以帮助我高效、全面地了解了全班的阅读情况,真是神奇!

2、明确问卷组成。

(1)采用调查问卷这种研究方法,先要设计一张问卷。一张问卷由哪几部分组成呢?各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

(2)学生交流。

(3)总结:同学们真会观察,通过自己的研究,知道了一张完整的问卷有标题、导语、正文、结束语四部分组成,并且了解了每部分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提炼总结

(一)引出问卷背景。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社区居民健身情况的调查研究,其中大拇指研究小组研究的主题是社区健身器材的使用情况,下面请小组长阮真子来介绍一下他们组的研究情况,遇到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合作设计问卷

1、共同设计标题、导语、结束语。

2、正文设计

(1)自主讨论,明确范围。

正文是问卷最重要的,最核心部分,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设计问题呢?

小组讨论,交流预设:器材使用的时间,次数;器材的受欢迎度,是否能满足需要;器材的使用方法,功能;健身器材损坏、维修的问题

(2)设计问题,发现不足

我们小组分工合作完成问题的设计,每人选一个方面设计一个问题,但几个方面都要考虑到,组内协商分配一下。设计好的同学可以先交流一下,贴在纸上。

(3)评价诊断,明确原则。

评价交流预设:

师:语言简洁易懂,做起来省时省力(板:简洁性)

师:选择项出现断层了,看来设计选项时,考虑也要严谨!注意全面性!(或者:考虑得真全面,选项的设计也大有学问。)(板:全面性)

师:问题要紧扣主题,有明确的目的,(板:目的性)

师:考虑真细致,都想到了被调查者的心理,所以在设计问卷时,有时可以采用第三者的身份,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使调查更具真实性。(板:真实性)。

师:由易到难,体现了问卷的有序性(板:有序性)

同一内容归整在一起,也体现了问卷的有序性!

总结:通过研究,设计调查问卷的正文部分要注意什么?

(4)运用原则,修改完善。

师:下面请大家在组内评价修改,进一步完善我们的设计。

小组修改,再次评价。

三、回顾反思,积累经验

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经历了调查问卷设计的过程,大家有什么收获吗?

(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展开)

师相机补充:设计问卷,这只是第一步,还有许多后续工作,问卷的发放,数据采集、分析,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建议!

2、师:问卷调查,在我们今后的研究性学习中会经常用到,将来踏上工作岗位也可能会用到。所以我们有必要再来实战演练一下。伴随着时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拥有自己的手机,关于在校生是否需要手机已成了社会议论纷纷的话题。请你针对这个研究主题,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设计

一、背景分析:

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设计一张好的问卷,是问卷调查的关键所在。五年级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研究方法,但对如何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问卷还是非常陌生的。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一份完整问卷有标题、导语、正文、结束语四个组成部分,并了解每部分的作用;

2、在亲历问卷设计的过程中,明确正文问题设计要把握好范围,遵循真实性、目的性,全面性,有序性,简洁性五大原则;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集体合作的力量,逐步培养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正确把握问题设计的范围,遵循原则,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问卷。

四、教学流程:

(一)整体感知,明确组成

课前完成一张有关阅读情况的调查问卷,积累感性认识;再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汇总展示,体会问卷调查法的特点和作用。接着,以问题引领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明确问卷的组成部分及作用。

(二)合作探究、提炼方法。

研究的问题应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背景,以贴近学生的社区健身器材的使用情况,作为研究主题,不仅具有实际意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生活,学会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

对于一份问卷来说,正文的问题设计是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为了引导学生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问卷,特以四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自主讨论,明确范围。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小组讨论,明确问题设计的范围,为学生自主设计问题指明方向。

第二层次,尝试设计,发展思维。小组分工合作设计,组成一份问卷,既能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问题,又能真实,全面地呈现出正文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这样,课堂的教基于学生的“学”,学生“学”得更有意义。

第三层次,评价诊断,确立原则。提供平台,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评价诊断自己设计的问卷,逐步明确问题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

第四层次,运用原则,修改完善。小组合作,修改完善正文,实现由“知”到“行”的提升。这样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学生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能力自然也全面提高。

三、回顾反思,积累经验

引导学生回顾亲历问卷设计的全过程,畅谈收获体会,提炼学习方法,积累研究经验,并向课外拓展延伸,再次设计问卷,实现对问卷设计范围的把握,原则的遵循进一步的理解与掌握。

问卷设计论文篇(2)

[关键词] 社会调查 问卷调查 问卷设计 边界

[中图分类号]c0;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0)07―0049―05

一、对问卷调查功能的本土化反思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于问卷调查方法的本土化反思和讨论非常热烈,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角度。首先,问卷调查的真实性开始成为一个问题。潘绥铭在对问卷调查法与个案访谈法的比较中进行过“社会调查,何谓真实”的反思。杨心恒等人指出了社会学研究对象的模糊性与实证主义计量方法的局限性,主张将模糊数学引入社会学研究的必要性。郭淑华认为文化主位和文化客位对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具有影响,是现代社会调查振兴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其次。从本土实践来分析问卷调查的功能。林斌、王文韬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社会学经验研究论文的内容分析反思了当代中国社会学经验研究及研究方法。邓锁、风笑天对20世纪90年代社会学核心刊物上发表的问卷调查研究报告的解析和评价表明:我国问卷调查研究在研究方式、抽样方法以及研究主题三个方面都有发展和不足,并对问卷调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定性与定量的对立、理论与方法的对立进行了反思。方长春从方法论和本土实践两个角度出发,探讨了调查研究作为社会研究一种方式的局限性。蔡禾、赵巍根据当时中国社会学发展现状指出,实证研究不等于经验层次研究,实证研究的方法是多样的,绝不可把实证研究方法简化为问卷调查方法。刘少杰主张中国社会学应从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束缚中解放,进行社会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张兆曙认为中国社会学研究中存在着“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传统与现代”等二元对立的研究范式,这种范式在方法论上导致了社会认知的抽象化、简单化和社会实践意义的缺失。

最后,中国国情受到了重视。边燕杰等学者指出,国内社会学研究者藉以研究本土社会的主要理论与概念,基本上是对西方的借鉴和移植。这带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所谓的“语言问题”,即由于大陆社会与西方社会的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在收集资料时往往失去测量的效度。再者,中国大陆调查研究的许多概念直接泽自两方,而汉语语言中对应概念的缺失也是调查研究中的一个可能障碍。另外,研究工具的借用也可能使得调查研究在本土研究中表现出局限性。有学者还对2003年在中国进行的《中国综合凋查》进行了反思性的介绍,从问卷设计、调查实施和资料整理等方面列举、讨论、总结了中国社会学者从事抽样调查的实践经验和问题。

在上述反思中,集中于方法论层次上的人本主义与实证主义之争的论文偏多,而对于社会学主流研究方法的问卷调查尚缺乏“论方法”这一中程理论层次上的反思。本文愿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专门讨论问卷凋查的适用范同这样一个“起点”问题。笔者认为,问卷调查应该分为最基本的两类。一是描述凋查,就是要了解某个现象的情况,主要是要获得该现象的绝对数、相对比例和分布状况这样三种数据。二足以此为基础发展出来的检验调查,就是事先提出假设,然后通过统计分析来检验这些似设。

二、描述调查:不可能“发现”未知现象

尽管是描述调查,但是它的唯一功能,其实仅仅是“查明”而不可能是“发现”。因为我们只能统计出那些我们已知的情况究竟有多少,不论绝对数、百分比还是分布状况;而那些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从一开始根本不可能设计到问卷中去,还怎么去“发现”?或者说,我们只能调查那些能够给出明确定义的现象的状况。这是由问卷调查的性质所决定的: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才能去问人家什么;反过来,我们不问什么,人家就不可能回答什么。那么我们怎么可能从被调查者的回答中发现哪怕是一个原来我们不知道的新现象呢?我们所能够做到的仅仅是查明已知现象的情况而已。例如“中国农民中已经有20%的人进城打工了”这样的结果之所以能够被调查和统计出来,就是因为调查者已经知道了农民中有人进城打工,仅仅是不知道有多少而已。如果连什么人进城打工了都不知道,那么我们怎么知道应该去调查农民呢?同样,如果仅仅去调查农民,我们就不可能发现那些从小城市到大城市来打工的市民究竟有多少这恰恰是因为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仅仅是查明那些自己已经知道的情况。

说到底,即使是仅仅为了进行数量调查,就是仅仅计算一下有多少人在做什么事情,我们也必须事先知道那个“事情”在实际生活中的定义是什么,否则,被调查者就连我们究竟在问什么都听不懂。例如,如果要调查发生过“”的人数,那么我们至少需要知道,在实践中这种活动中究竟包括不包括金钱交易呢?如果连这也搞不清楚,那么我们怎么知道在调查结果里面包括没包括那些的人呢?所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问卷调查不但不能发现任何未知的现象,也无法查明我们不够了解的现象的进一步情况。那么,为了得到一个明确的定义所进行的调查是不是“发现”呢?例如,究竟什么叫“”不是也可以使用问卷调查来确定吗?这样做是可以的,但是仍然不得不遵守“只能查明已知情况”这一定律。因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提出“元预设”,哪些现象可能被人们认为属于“”,然后才能去问。因此,我们的调查结果只能查明哪些假设在多大程度上被调查对象所认同,却无法获知还有什么我们原来不知道的情况。

三、检验调查:不可能进行“探索”

虽然没有任何文献评论过,但是一种被美其名日“探索分析”、“数据开发’’的研究实践不仅在我国社会学界普遍存在,而且得以发表的论文颇多。这种所谓的‘‘探索”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首先做出一个毫无相关假设设计的问卷,甚至根本就是“想到什么就调查什么”,然后在获得数据之后,随意地找出一些变量来,使用某些统计方法进行相关分析。万一真的看到一些“有意思的”分析结果,就认为这是一个“发现”,好像自己原来真的就这样假设过。其二,有些研究者使用二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但是并没有去了解问卷的设计者当初究竟提出了哪些相关假设、控制假设与统计假设,也不清楚人家究竟为什么要如此设计整个问卷(如为什么包括这些提问而不包括那些),仅仅是从中抽取了某些自己感兴趣的变量,或者把人家原来设计的变量重新进行排列组合,进行相关分析,倘若碰巧得到了“有意思的”统计结果。就作为自己的发现而发表,这绝不是“探索”而是“玩儿统计”。前者是“事后假设”,后者是“替人假设”,都是社会学研究的大忌。它们不仅未实现任何意义上的“探索”,而且会严重误导自己与读者,贻害无穷。这轻则是学术水平问题,重则是学术道德问题。

1.“事后假设”的要害。社会学的问卷调查只能对已有的假设进行检验,却无法探索已有假设之外 的任何相互关系。但是我们也仍然只能探索一下,在我们所设定的假设一检验的框架之内,各种因素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如果我们随意抽出任何两个变量做相关分析,那么就是“事后假设”。即使有什么结果也必定是残缺条件之下的扭曲结果。例如,在我们的性调查中,询问了许多个人的基本情况,在统计中我们无意中看到,被调查者的身高与职业存在着显著的相关。但这为什么不能成为一个“发现”呢?因为如果我们原来就假设身高与职业是相关的,那么就应该按照这个相关假设对这两个变量进行一系列的设计,如职业究竟应该如何划分才是一个大问题,因为不同的职业划分方法就会带来不同的检验结果。另外,我们还必须设计出多种可能存在的中间变量,如地域差别、健康水平、就业时期、自主意愿等,否则,身高与职业之间就很可能是虚假相关。可是,我们的调查并不是要研究这个问题,也从来没有进行过上述的任何设计,因此无论我们看到了什么“有意思的结果”,都不能作为一个“研究发现”来使用,充其量只能是给另外一个新的相关假设提供一些基础资料。

最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几乎每一个社会学的调查都会问到“五朵金花”(性别、年龄、文化、职业、收入),而且这样的调查非常之多。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仅仅从中抽取任意两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就可以得出“研究结果”,作出“性别与收入相关”、“职业与年龄相关”这类的结论?这显然不可以,原因仅仅是因为我们原来并没有进行这样的相关假设,因此也就没有按照这个相关假设进行过任何设计,也就不会拥有检验这个相关假设所必不可少的那些提问与变量。

2.“替人假设”的失误。首先,从调查内容上来看,如果原设计者没有提出这样的相关假设,那么他就不会去包含与此有关的各种变量。可是“二手分析者”无论从中抽出哪两个变量来进行分析,都等于是事后自己提出了新的相关假设。这就需要调查那些与这个新相关假设有关的情况,否则就无法检验这个后来的相关假设。可是,原始数据里却不可能有这些内容,因此“二手分析者”哪怕是把人家原来的全部变量都纳入自己的分析,其结果也仍然是在因素残缺的条件下强行统计的结果,其价值与意义仅仅在于有可能给新的相关假设提供一些参考。其次,从提问的设计来看,“二手分析者”必须论证出原始变量的设计符合自己进行二次分析的需要,否则就不应该进行二次分析。例如,原设计者如果仅仅准备考察变量A和变量B与变量C之间的关系,那么他一定会根据自己的相关假设,把A、B、C设计成自己需要的形式,如有特定的时空限制,都是两极选项(是与否)等等。也就是说,ABC三个变量的这种形式,仅仅适用于假设“A和B都与C有关系”这样的原始设计。如果“二手分析者”直接去统计分析“A与B之间的关系”,那么你怎么知道变量A与变量B现有的时空限定与两极选项的形式,就一定适合于你来检验自己的新假设呢?也许,A与B都应该是五级分类才能够进行两者之间的相关分析。可是原始数据无法更改,结果第二位分析者不得不“强行统计”,得出一个非常可能失误的结果。

总之,笔者希望用极端的说法来引起讨论。使用二手数据,只能有两种用途:第一,遵循该数据原有的假设一检验的方向,通过对原有变量的转换、重新分类、派生等技术手段,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原研究者所没有发现的结果。这其实就是进一步发掘数据,或者说仅仅是对于原研究者的拾遗补缺。第二,如果脱离原有的相关假设进行任何一种统计分析,那么务必首先论证清楚:这个二手数据为什么适合于对一个后来提出的相关假设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应该说明:二次统计分析的一切结果都仅仅在原始设计的框架之内才能够存在,绝不等于能够检验这个后来提出的相关假设。

总而言之,如果非要说检验调查具有所谓的“探索”功能,那么它也是严格限定在问卷原有的“假设一检验设计”这个范围之内,不可越过雷池一步。

四、问卷调查并非最佳选择

在决定采用问卷调查这种方法之初,我们应该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其一,是不是在“发明车轮”?在描述调查的问卷中,每一个提问都是针对一个具体的特定现象的,因此需要首先考虑一下:我们所要调查的那些具体现象是不是“大概率现象”?如果是,那么对于描述调查来说,我们只是查明了一些尽人皆知的情况,还不如不调查;对于检验调查来说,如果是大概率现象,那么无论把它作为目标变量还是解释变量,都会因为该现象的方差过小而丧失统计意义,大概率的反而就是小概率,道理是一样的,也不应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了解。在这方面,笔者有过教训,在2000年的一次全国随机抽样的调查中,我们曾经设置了一些对于性观念的提问,但是没想到,其中的3个提问竟然有极大概率的人持有同样的看法。例如,93.3%的人倾向于不同意“无爱也可以有性”的说法;有89,0%的人倾向于认为“丈夫有义务满足妻子”;有88.8%的人倾向于认为“女性也应该同样享受性生活”。这样一来,我们的这3个提问等于白费了,不但无法进行相关分析,即使是作为描述调查的结果也意义不大:如此普遍的情况,完全可以通过社会观察、文本分析等其他研究方法来获知与确认,还用得着费时费力地去做问卷调查吗?所以,我们不但必须考虑整个选题是不是前人已经研究过,还必须考虑我们的具体调查内容是不是“不调查也知道”。

其二,假设一检验了什么?在检验调查中,虽然研究者们都知道,如果假设被检验后是不相关的,也仍然具有认知的意义,可以避免后来人再走弯路,但是在问卷设计的实践中,大多数研究者却都倾向于努力设计出那些最可能相关的假设。这是因为,可能不相关的假设实在是太多了,我们无法做到哪怕是最低限度的穷尽。这就构成了检验式问卷调查的局限性:我们使用问卷调查来检验的那些研究问题,其实已经川其他方法得到了相当充分的认知,已经足以作出相当充分的解释,否则我们就无法设计出较好的问卷。邱么为什么还要使用问卷调查这种方法呢?原因在于至少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学界,问卷调查、统汁分析这一套定量研究的方法具有不容置疑的主流地位,被认为是最科学的。

其三,为什么非要进行问卷调查?在初学者中,经常有人认为问卷调查是最高级的办法。但是,实际上它是一个最初级的办法,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在中国,在很多现实情况下,其他方法很难运用或者成奉太高,所以我们才不得不采用问卷调查。例如,同样是研究以个人为单位的人类活动,行为学方法中有很多监测的成分,其研究成果的客观性更强。社会学只是因为做不到对大样本人群的监测,退而求其次,才做问卷调查,并不是说明问卷调查有多么高级。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研究的现象存在于小总体之内,而且并不需要随机抽样,那么我们运用参与观察、社区考察、定性访谈等研究方法,不但效果要远远好于问卷调查,而且可以作出更深度的解释。

这里涉及到方法论层次上的争论,本文不拟展开论述,只强调一点:即使仅仅是进行捕述调查,在选择调查方法时,也应该把问卷调查放到最后去考虑。

五、改进的建议:为被调查者(而不是为自己)而设计

第一,对于捕述调查。调查者不仅必须知道自己要了解什么,还必须知道被调查者能够回答什么。 除了根本拒答之外,我们应该把被调查者的一切不回答、错答与慌答,统统视为我们自己问卷设计的失误,这样才能进一步完善我们的设计。也就是说,我们是为被调查者设计问卷的,一切以他们的需要与便利为原则。以下是笔者在调查实践中的一些心得。

被调查者的生活实践的范围大致有多大?所询问的现象是否超出了它?被调查者有兴趣吗?在设计调查主题与任何一个具体的提问时,研究者当然是选择那些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最有意思的方面。但是,我们必须假设: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对于我们所要询问的问题,其实没有觉得有什么重要的,往往是既不关心也不感兴趣,并不希望知道这方面的情况,因为他们不是专业的研究者。

被调查者需要多努力才能回答?他们是否具有总结、提炼、归纳、感悟的足够能力?例如,直接询问任何一种“平均数”都是在考验被调查者的数学应用能力。如果我们在设计问卷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那么被调查者就很可能因为难于回答而放弃努力,干脆顺着调查员的意思作出虚假的回答。

被调查者是否可能借题发挥?一些被调查者可能具有表现欲,可能指桑骂槐,可能为了自我证明而作出不实回答。被调查者是否会感觉到问卷或者访谈者的言语带有强制性或者带有言外之意?例如“请您配合”这样的话,在一些敏感的被调查者听起来具有强制的味道,因为我们本来是没有权力要求人家配合的。

问卷设计论文篇(3)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早在2004年西安科技大学就构建了基于戴明循环(PDCA循环)的由目标与计划系统(Plan)、教学实施系统(Do)、教学检查与评价系统(Check)和信息反馈与调控系统(Act)4个循环节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此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基于戴明循环的理论要求教学质量管理按如下循环进行:“目标与计划教学运行检查与评价反馈与整改修订目标与计划”如此往复循环、螺旋式上升,螺旋的顶部就是教学质量“零缺陷”的终极目标。它贯穿于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也就是每一个环节都应按这个思路去做。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中的每一个模块或系统均可以构成自己的PDCD循环,整个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大的PDCA循环中嵌套若干小的PDCA循环,通过内部质量信息的收集与反馈,督促教学各环节的持续改进、螺旋式上升,实现教学质量的自我约束、自我修正,形成了螺旋式上升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教学监控包括教学检查、教学督导、教学巡视、学评教、教评教、管评教、教学信息员、教学意见信箱、教学评估、专业认证、学生学习效果评估、毕业设计(论文)验收评比、学院(部)本科教学工作年度考核等等。教学信息反馈通过教学监控比较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的符合度,没有实现教学目标则提出改进措施并反馈给相关教学部门,实现了教学目标则总结经验、推广应用并持续改进。

二、质量监控的方式

学校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对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监控,主要的方式有以下:

1、教学检查

教学检查包括定期教学检查和不定期教学检查两种方式,定期的教学检查包括开学前教学准备工作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期中统考、考试巡视等等,不定期的教学检查包括抽查教案、学生作业批改、辅导答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实习指导、试卷抽检等等。

2、听课制度

学校制定有听课制度,要求所有领导干部及教学管理人员积极参与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通过日常的随机听课掌握教学一线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保证教学质量。

3、教学督导

学校设立有教学督导组,实行教学督导制,通过随机听课、青年教师教学质量鉴定性听课、晋升职称教师的鉴定性听课、毕业设计(论文)过程跟踪检查、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教学活动各环节进行督导、检查和指导。

4、试卷抽检

学校每学期对上一学期的试卷进行抽检,以推进二级教学单位规范考试命题、阅卷、评分、试卷存档工作,积极推进考试管理,试卷检查工作包括学院(部)的自查工作和教务处、校教学督导专家组对各学院(部)试卷自查工作的现场抽检。抽检工作内容包括试卷存档秩序、考试管理文件和试卷评阅情况,通过现场查阅学院(部)提供的有关考试管理的文件制度和试卷自查工作的安排、总结等材料,评价学院(部)试卷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现场调阅已抽取的试卷,评价试卷命题质量、出题规范、阅卷质量、试卷附属材料完备程度等。现场抽检工作结束后进行集中评议,综合评价各教学单位试卷管理工作,给予“优秀”、“通过”、“基本通过”或“不通过”的总体评议结论。

5、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检查

教务处及校教学督导组对学院(部)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行全过程的跟踪监控,包括毕业实习、开题工作、教师指导、答辩和论文抽检等各个环节,并于检查结束后对各学院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验收评比。

6、学生评教

2002年始学校实行了学生评教制度,研讨制定了理论课、实践课和体育课三种类型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每学期末,学生可通过登陆学校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网上评教,教务处负责统计数据,并撰写和发布学生评教分析报告。任课教师可登陆学校教务管理系统,查看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7、学院(部)本科教学工作年度考核

学校建立了学院(部)本科教学工作年度考核制度,通过考核引导二级教学单位积极参与教学管理,发挥二级教学单位在教学建设、教学改革方面的积极作用。考核体系包括任课教师、教学建设、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运行管理、教学效果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45个观测点)和1个附加项。

三、质量监控的实施效果

学校通过实施教学检查、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试卷抽检、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检查、学评教、学院(部)本科教学工作考核等多种方式的质量监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质量保障效果。

1、教学检查

学校组织的各类教学检查均能及时反馈,实施效果显著。如为做好新学期开学各项工作,保证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由校领导带队分别对新学期开学准备工作和教学秩序进行检查,各单位负责人参与,及时发现教学等各方面的问题,由校办统一协调解决,保证开学初的正常教学秩序。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本科教学工作现状,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每学期第9-12周前后开展期中教学检查,通过学院(部)自查和学校专项抽查等方式进行,教务处集中统计各单位反馈的教学问题,下发相关单位及时解决。

2、听课制度

学校领导干部及教学管理人员均积极通过日常的随机听课掌握教学一线的实际情况,并填写听课卡,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上报相关部门协调解决。

3、教学督导制度

学校教学督导组每年通过随机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教学活动各环节进行督导、检查和指导。通过和教师的交流沟通现场反馈、督导简报等多种形式反馈督导信息。

4、试卷抽检

学校每学期开展试卷抽检工作并将检查结果以文件的形式下发二级教学单位,促进了各二级教学单位试卷管理工作的规范、有效。

5、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检查

学校每年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验收评比,促进各单位相互交流学习经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整体水平。每年评出毕业设计工作优秀单位,进行表彰,同时将创新的在学校范围内推广。

6、学生评教

学校每学期统计分析学评教数据,对各教学单位学生评分排名前5%的教师给予通报表扬,对得分低于80分的教师,分别由教学处、督导组和学院进行调查核实,帮助这些教师查找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7、学院(部)本科教学工作考核

学校每年度开展学院(部)本科教学工作考核,并对排名前三名的单位发文表扬并奖励,排名末位的由学校相关部门约见谈话查找问题。

问卷设计论文篇(4)

【关键词】农村区域发展专业 社会调查方法 课程建设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教育部在 1998 年为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而设立的专业。专业的定位是立足农村,面向农业产业,解决“三农”问题,其培养目标一般被认为是“面向农业科技推广、面向农村企业经管、面向农村社会管理、面向区域协调发展”的专业教育方向;“培养具备农业和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推广管理部门、农业企业、事业单位、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从事推广与发展、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规划与设计、决策计划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农村和农民,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调查能力。浙江省的丽水学院自2009年在商学院设置农村区域发展的本科专业。目前它是浙江省的重点学科。从2010年开始,丽水学院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在四年级秋季学期开设了《社会调查与文献检索》课程。笔者长期担任课程的主讲教师,以下仅依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就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建设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开设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必要性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管理学门类的学科。该专业旨在培养涉“农”有关的技术、经营、战略三结合的综合性人才。该专业的教育方向以及专业课程所具有的方法、技能及应用型的性质,决定了该专业的学生教育培养必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系统地、有计划地实践教学内容付诸实施。实践性是专业的培养方向和专业建设的根本内在要求。近年来,对于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学校都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实践活动。滕明兰探讨了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效果评价,提出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包括基础认识性实践、综合应用性实践以及研究创新性实践3个模块,其中,基础认识性实习主要包括认知实习(农村体验)、初步社会调查等。综合应用性实践主要包括专业调查、专业实践实训课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设计(论文)、市场调查和社会服务等。研究创新性实践主要包括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研究设计性实验等。三个模块中,第一和第二个模块都提到了社会调查,可见社会调查能力是居于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环节之一。

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居于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中心环节之一。段华平和卞新民在谈到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时谈到四方面,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是提高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合作能力;四是实现了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目的。除以上认识外,笔者认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所具有的应用性的性质,决定了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实践能力培养中,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居于核心环节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定位是立足农村,面向农民,针对农业产业,解决“三农”问题。在解决问题之前,首先要了解农村、农民和农业。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谈研究。要科学了解与认识“三农”问题,就迫切需要下基层调研,到农村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调查要讲求科学性,社会调查研究本身涵括了方法论和具体的调查技术。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是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

开展社会调查要讲求方法。社会调查方法一般是围绕社会研究的原理、逻辑、策略和科学程序。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是社会学、人类学的专业核心课,一般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个方面,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研究方法及技术三个层次,主要详细阐述社会调查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解释与评估的各种方法、技术及其应用。

二、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教学模式

在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开设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有其特殊性。首先,学生没有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学科背景,所以在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要适当补充社科研究方法论的内容。要讲清楚如何开展研究工作,更要讲清楚为什么这样做事;要讲清楚如何具体开展调查,更要讲清楚为什么这样做,背后的逻辑和道理是什么。二是因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主要开展的是农村调查,所以在课程内容设计上要侧重于开展农村调查会使用的调查方法和技术,以及可能会碰到的问题。三是教学要注重实践性,实践性教学要贯彻始终,真正让学生学有所用。

基于以上认识,浙江丽水学院2010年在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开设社会调查方法时,就进行了充分的设计。首先,课程将社会调查方法的教学与毕业论文写作辅导有机的结合,将毕业论文写作的文献查找和文献综述写作,以及社会调查方法串联起来进行教学。由此,课程名称也就命名为《社会调查方法与文献检索》。其次,课程没有指定的课本,只有推荐的参考书目。目前市面上出版的有关社会调查方法的课本主要供社会学和人类学专业学生进行教学使用的,一般理论性太强,要求的课堂教学的学时也太多,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教学不实用。无疑,无课本授课,也给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学内容要相对简单和明确,对多媒体教学以及PPT制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教师讲课更要能吸引学生。再次,为突出实践性教学,有效串联教学内容的各环节,通过一学期的课堂教学和实践,带领和指导学生完成一个小型社会调查“丽水市莲都区流动人口的调查”以及后续的调查报告。这其中的具体教学环节包括围绕着“流动人口”研究展开文献检索和文献综述写作、对丽水市莲都区的流动人口就某一主题,通过发放问卷、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并最终完成调查报告。

(一)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课程设计共分为启、承、转、合四个模块。一般来讲,按一周两节课,一学期16周来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具体如下:

(1)启:选题与文献综述写作

1、如何选题

2、文献检索

3、文献综述写法(布置作业)

4、小结(讲评文献综述的作业)

本模块主要是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和文献综述写作。其中,文献检索的课堂教学是既包括关于信息文献的基本知识的介绍,也包括查找相关文献的实践操作的学习;既包括图书馆的馆藏图书的查找和借阅,也包括中国知网、读秀等网络工具的使用,最终的目的是要增强学生的信息检索的能力,提升信息意识,培养信息道德。在文献检索基础上,再谈文献综述写作。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案例教学的模式,通过硕博论文以及综述类论文的范例,指导和帮助学生展开文献综述的写作。文献综述的作业要求是以流动人口对研究对象,自选某一主题进行研究,并就此进行文献综述的写作。其中文献综述的内容包括流动人口等关键概念的界定、基本理论和他人相关研究综述。最后要求至少有5个注释和5个参考书目。

(2)承:社会研究的方法论

5、科学研究方法论

6、社会研究的逻辑

7、测量与概念的操作化

8、小结

本模块侧重于理论教学,其中也涵括案例的分析,希望借此能将理论讲得更清楚、明白。社科研究方法论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逻辑是社会调查具体技术的基础。本模块授课的难点在于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和枯燥,此部分把握教学的难易程度,以及充分利用案例进行教学成为教学工作的重点。

(3)转:社会调查的具体方法

9、问卷设计的方法

10、问卷调查的实践(布置问卷设计的作业)

11、访谈(布置访谈的作业)

12、观察

13、小结: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讲评问卷设计和访谈的作业)

本模块的重点教学内容是社会调查的具体技术和方法,其中包括问卷设计和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内容,最后通过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比较,反思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的优劣以及适用性。本部分教学的难点是如何有效贯彻实践性教学,如何将调查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技巧有效传授,如何让学生有兴趣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环节,愿意认真完成作业。当然,本部分的作业量也较大。作业主要有两项。第一项是问卷设计和问卷调查。其中问卷设计要求问卷有封面信和指导语,以及9个封闭式问题和1个开放式问题。问卷设计完成后,要求使用自己设计的问题开展问卷调查,填写至少5份问卷。第二项是就研究的主题进行一次访谈,作业要求提交访谈提纲和访谈记录,其中,访谈提纲要求10个问题,访谈记录要求500字。

(4)合:调查报告与论文写作

14、调查报告写作

15、论文写作指导

16、总结(讲评调查报告的作业)

本模块是总结前面的内容,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调查报告的写作。在此基础上,就论文写作的规范和格式要求进行必要的讲解,为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辅导。最后提交的调查报告要求包括总结前面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内容,得出一些基本结论。

(二)考核与成绩评定

问卷设计论文篇(5)

【关键词】市场调查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经济管理类的专业课,从其本质上来说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产生于社会实践,又服务于社会实践。其主要内容包括市场调查方案的设计、市场信息的搜集、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抽样技术的选择、调查资料的处理和分析、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的基本方法以及调研报告的撰写与汇报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会通过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方法和技术,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从事调查研究、预测市场的实际工作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单纯课堂讲解模式,而应积极探讨实践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近年来,本人对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做了一些探索,下面结合自身体会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一 实践教学设计

1.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配合课堂讲授进度,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市场调查方案设计、市场调查问卷设计、外出调查、撰写调查分析报告几个部分。

(1)市场调查方案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调查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根据所选的市场调查题目,设计一份市场调查方案。具体包括:调查的背景和意义、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方式和方法、调查的组织实施、经费预算及来源等部分。

(2)市场调查问卷设计。要求学生掌握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方法。在设计好市场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标题、问卷说明、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和调查主题内容。

(3)外出调查。市场调查问卷设计好后,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调查方案的要求外出调查。

(4)撰写调查分析报告。要求学生学会撰写市场调查报告。调查结束后,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并完成调查分析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题目、摘要、正文、结论和建议几个部分。

2.组织实施

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分组。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的第一步是成立若干个市场调查小组。按班级人数进行分组,平均5人/组左右。考虑到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以及便于小组内更好地交流和沟通,最好由学生自己组合,如果还有部分学生未落实到组或组成员人数偏多或偏少时,由班长和任课老师协调确定。

(2)选题。分组后,组内成员进行讨论,结合本组成员的兴趣和特点,自行选定调查题目,要求班内选题不得重复,待调查题目初选后,任课老师加入小组的讨论,对所选调查题目涉及的问题,该调查题目的意义、可行性等进一步讨论,最终确定每个小组的调查题目。

(3)分工。为保证实践环节的进度和质量,应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责任。一般情况下,1人负责市场调查方案的设计,2人负责市场调查问卷的设计,2人负责调查报告的撰写。并选定一名组长,负责本组的实践环节的全面工作。需要指出的是,在整个实践环节中,组内成员必须全部参与及讨论,每个成员对自己负责的那一部分相对偏重一些。

(4)实施。根据选定题目,每组设计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各一份,由任课老师提出修改意见,待修改后以组为单位外出调查,由小组长负责本组外出调查的安全及全面工作。 要求每个成员调查的问卷份数不低于10份,然后完成调查分析报告,并交由任课老师修改,最后,根据修改意见完成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3.考核

每组将定稿的市场调查方案、市场调查问卷、市场调查分析报告各打印1份,注明班级、小组成员及其分工,交给任课老师。任课老师根据该小组的选题难度情况、完成质量以及每个成员的分工进行批阅,然后给定每个人的实践考核分数。

二 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第一次设计市场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撰写市场调查分析报告,因而在实践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不明确

选题应围绕所关心的问题明确提出,如可以将调查的中心内容直接体现在标题上,有的可以采用正副标题的形式表示出来。在实践中,有的小组选定的题目比较笼统,如“大学生创业素质能力调查”、“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调查”等题目,没有严格界定调查范围,致使难以确定调查目的和内容,缺乏可操作性。

2.问卷设计缺乏针对性

问卷设计应根据所调查的问题展开,对该问题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解决途径及建议等方面逐步深入调查,切忌调查与本项研究无关的问题。在实际中发现,许多调查小组对本组所需调查的问题未能深入调查,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没有进一步挖掘深层次的原因。

3.分析报告缺乏系统性

调查分析报告应是在取得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而得出的结论以及解决所研究问题的途径和建议。在实践中发现,有些小组对问题的分析不够系统和全面,多数是简单的资料数据堆砌,只停留在表面文章上;有的把收集到的资料无论是否反映主题,全部面面俱到。

三 实践教学的建议

通过《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探讨,学生在资料查找、市场调研、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环节是决定实践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在选题中,应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对于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本身知道的与之有关的信息比较充分,而且也非常愿意深入调查。切记强加式的指定或分派式的题目,否则学生将其当做完成任务的形式来做。可能有的组一开始还找不到感兴趣的问题,但是通过多次的交流,总能发现其潜在的、感兴趣的问题,以此可以引申出其所选择的研究主题。

2.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做好一项调查,离不开深入的思考,许多学生在设计调查方案时,思考得不够深入,会造成研究主题和内容不明确,影响调查问卷设计和调查分析报告的撰写,所以,在选题后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加强与其交流,多问几个问题。如启发式的问题: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调查的原因、调查的可行性、调查的方式和方法、可能遇到的问题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

问卷设计论文篇(6)

〖教学背景〗

新课程的推进,已把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个法定的课程推到教学的前沿,如何有效进行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是课改背景下每位教师必须应对的课题。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一般是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选取各自的研究课题,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性学习来完成一个结题报告(通常采用论文的形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项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走出课堂,对所选取的课题进行实地调查或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来搜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有学习的积极性,但在落实过程中常常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在准备阶段,如何设计一张比较规范的调查问卷都能让不少学生为难。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顺利进行研究性学习,我以“调查问卷的设计”为案例,设计了一个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方案,希望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课前准备〗

十个研究性学习小组(每组5~6名学生)根据自己的课题,各自设计了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的调查问卷,教师从网络上下载了一份参考问卷,教师将问卷复印分发给每个参与同学,人手各一份,每位同学初步了解了每份问卷。

〖教学过程〗

一、问题的引入

以其中一个学习小组设计的“高中生课外锻炼及睡眠情况调查问卷”为例,让每个学生以被调查者的身份指出其设计上的不足之处。

下面摘录课题之一中一部分:

高中生课外锻炼及睡眠情况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湖大附中高一年级的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成员,我们正在调查武昌区高中生课外锻炼及睡眠的相关情况,为了收集更真实、更丰富的信息,我们设计了此套问卷调查,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完成这个问卷,您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填写。谢谢您的合作!

学校: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

Q1:上学期间平均一天的睡眠时间是多少小时?

A、≤5小时 B、>5小时,

Q5:你是否会占用睡眠时间来学习或者处理其他事情?

A、会 B、不会 C、偶尔

Q6:睡眠质量的好坏是否会影响你的正常的日常生活?

A、会 B、不会

Q8:你认为晚上学习时间过长会影响睡眠吗?

A、是 B、不是

Q11:你对睡眠时间的改善有何建议?

答:___________

Q12:[单项选择题]你是否参加体育锻炼?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Q13:[扩展多项选择题]请问你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什么?

A、增强体质 B、减压时做的放松活动 C、爱好

D、减肥 E、玩玩 F、学校规定的

Q15:[单项选择题]请问你平均每天参加体育锻炼所持续的时间?

A、0~1小时 B、2~3小时 C、4小时以上

Q16:[扩展多项选择题]你通常参加什么体育锻炼?

A、球类 B、舞蹈 C、散步

D、跑步 E、其它,如_______________

Q17:[单项选择题]你经常在什么地方进行体育锻炼?

A、学校操场 B、公园 C、家里

D、户外球场 E、不固定

各小组进行约5分钟的讨论后,分派成员口头汇报初步认识,下面是一些小组汇总的部分意见:①Q5的选项“A、会,B、不会,C、偶尔”中“A、会”与“C、偶尔”怎么界定;②Q6与Q8的答案是公认的“A”,这个问题没有设问的必要;③Q15中的选项“A、0~1小时,B、2~3小时,C、4小时以上”中“C、4小时以上”明知不可能,且A、B项对时间分的不够细;④Q16的选项“A、球类”可细分,如篮球、乒乓球、足球等;⑤Q11问答题应放在问卷的后面等。

二、问题的探究

通过讨论,学生对调查问卷设计的好坏有了初步的感受,对如何设计好调查问卷有了浓厚的兴趣。而被讨论的“高中生课外锻炼及睡眠情况调查问卷”小组已经坐不住了,觉得自己的设计被否定太多,有点不服气又有点不知所措。我敏感地察觉到该问题,及时引导各小组来发现此问卷中值得肯定的地方。各小组又全面审查,对此调查问卷提出了肯定意见:①问卷的开头很好,说明了调查目的,还有对被调查者的致谢语;② Q1中的选项设计用“≤、>、

教师及时肯定各个小组的发现,同时和各小组一起来探讨手头准备的一份从网络上下载的“某中学高中生阅读状况调查表”。

Q1:你对课外书的理解( )

A、与学习无关 B、对学习有益

C、《大纲》要求的 D、其他

Q2:你阅读的目的( )

问卷设计论文篇(7)

关键词:感性工学;坐具设计;感性量化;研究方法

感性工学,主要通过探讨人的感性来得到人们需求的产品,凭借人的喜好来设计产品。它包含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其中常用的是定量分析法,它是对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包含我们常见的访谈法,问卷法和实验法等。

感性工学作为一种产品研发方法,它主要研究人与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将人们对自己存在的或心里的产品或概念转而翻译为设计方案和各种参数数据。

感性工学的设计过程可以从基于感性层面的产品背景分析、用户对产品的感性认识、产品形态元素的感性设计实验、结果验证等这几个方面展开。感性工学设计过程有如下特点:

第一,注重感性实验过程。它非常注重实验过程,实验是对最终结论进行验证的科学依据,使之后的设计具有非常准确的理论和可靠的数据支撑,更加具有说服力。

第二,通过准确的数据支撑。它的设计过程也注重用户于对产品的感性分析,而这些分析都来源于调查的详细数据,最终的实验结果也是通过数据呈现。

本文介绍如何运用感性工学对坐具产品的进行设计。坐具的种类众多,按照它们的使用环境可分为各种各样的椅子,不过本次研究以结构最普通的椅子为样本,排除专门为某种环境或某种用途而设计的座椅。具体操作如下:

1 基于感性层面的坐具产品背景研究

1.1 从设计者的角度分析

首先,座椅作为承载用户对于“坐”的感受之物,研究其相应产生的心理现象和过程是重中之重。根据马斯洛心理学,在人们满足了最低层次的物质需求后,大家就开始关注更高层次精神上的需求。而感性工学原理正为座椅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设计者应以充分的实验数据组建设计的构架,通过对人情感的量化并转化为设计要素,将情感以数据呈现出来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1.2 从使用者的角度分析

在满足座椅基本功能的同时,丰富使用者的现代生活方式,正是人性化经济时代人们的需求所向。

1.3 从坐具产品本身的角度分析

座椅本身在满足“坐”之后,对于人们感性层面的需求越来越重视。从最开始的草席,到后面胡床、明清座椅、现代椅、沙发、蛋椅等的出现,座椅本身“坐”的表达越来越精确,与使用者之间感性情感的传递越来越紧密。

2 人对坐具产品的感知功能研究

2.1 人对坐的认知

座椅的主要功能是“坐”,所以要达到满足用户感性需求的目的,作为重要的设计依据。

第一,人如何感知坐。从心理学上来说,“坐”并不是一种物理上的刺激,它只是我们通过对相对持续和不断变化的体验而得到的认识。

第二,影响坐感知的因素。我们经常发现,有人对于同一件座椅坐的感觉不一样,有舒适的,有趣味的。比如对于一个公园的座椅,有坐着不舒服,但是对于正在忍受疲劳的人来说,坐着很舒服。这说明人对于“坐”的感知与做事情的内容、个人身体、做事的目的和态度相关联。

第三,座椅感知的内容。比如坐沙发感觉是软、舒适,公交车站座椅是硬、结实、不美观,再比如蛋椅是美观、舒适。

2.2 人对坐具产品的感性需求实验

本次对于坐具产品实验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调查问卷设计,有两部分:一是调查目的,不同人群在各种环境下对“坐”的体验以及对于“坐”的情感需求。二是问卷设计,基于上面进行的调查目的来设计调查问卷。

第二,问卷分析,首先对得到的问卷结果进行筛选,去掉一些作废的问卷,并将有效数据进行计算机分析以得出更加精_的目标人群及相关特征,为后期进行的调研访谈选择合适的参与人选。

第三,调查总结,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在“坐”的呈现上,怎么才能使人对于“坐”的感知更近,从根本上应答人的情感需求。

3 坐具产品的感性工学实验

三个实验:一是座椅要素的提取;二是座椅设计感性要素的提取;三是感性要素与设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下面第一阶段主要进行第一和第二个实验,第二阶段对座椅实验结果进行验证。第三个阶段是提取座椅的感性要素与设计要素之间关系。

第一阶段:收集大量座椅样本及进行座椅感性词汇收集筛选。实验用坐具样本的收集主要参考大量坐具专著与参考书,选定坐具后在网络,书籍,期刊等媒体收集相关图片。

第二阶段:选择出代表性座椅样本及代表性座椅形容词,对实验结果验证探讨分析。此阶段是为了从第一阶段调研中的产品样本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座椅样本,然后让受测者对这些样本进行主观描述,从而统计感性词语。挑选代表性形容词也以调查问卷方式进行,首先将所选的感性词汇和代表性产品样本加以结合。运用语意差异法制作评估问卷,让没有接受过设计方面训练的测试者进行主观评测,数据由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最后分析挑选出反映椅子感性意象的几对词汇。同样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要求受测者对上面几对形容词进行打分,比如-2,-1,0,1,2.最终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座椅样本在感性意象语意认知空间中的分布图。

第三阶段:感性要素与设计要素的相互关系。首先,运用问卷调查归纳出构成椅子的主要元素及形态分类,比如座椅的外形形态元素构成,座椅外形形态元素特征,座椅靠背形态元素构成,座椅靠背整体形态特征等等,通过调查发现各部件的造型形态元素与意象语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制作分类形态元素表和意象语意调查问卷,依据被访者的主观感受对椅子不同部分给予不同程度的评价(以-2,-1,0,1,2分评价)。此次打分选择具有设计教育背景的在校大学生,将问卷进行分析和整理,运用计算机软件,统计出的各个样本在各意象语汇下的平均数。

第四阶段:结果验证评价。首先,感性程度分析,这个阶段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坐具的的视觉质感和造型视觉舒适感。其次,体验效果分析,就是坐着感觉舒适。

4 坐具产品的感性设计方案

基于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结合设计要素分析,以“坐”为总的出发点,设计出座椅的设计方案。

5 结语

本文从感性工学的角度进行,对坐具形态语义和造型方法的应用进行理论分析,最后总结出感性工学在坐具设计中如何应用。为设计师利用感性工学研究产品时更为方便。当然还有许多不足,敬请指正。

参考文献:

[1] 徐伟峰,付永民.利用感性工学原理设计产品造型[J].焦作工学院学报,2003(5):406-409.

[2] 梅宜冬.从感性观点探讨数码产品造型意象特质[D].台北:大叶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 徐江.面向消费者偏好意象的产品造型法则建构研究――以手机产品为例[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4] 胡新明.产品设计中感性的认知与表达探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