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4-23 15:28:00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篇(1)

关键词信息管理装备修理SAPR/3

装备维修信息化是未来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交战双方实现体系对抗,保持和恢复参战装备战斗力,夺取战争最后胜利的关键环节。装备维修信息化就是在维修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借助各种信息平台,对维修资源实现优化管理与共享,对维修技术实现远程信息支援。它对传统的维修模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随着装备维修信息化系统的发展、完善和应用的深入,将改变人们传统的维修观念、维修方式。SAPR/3软件系统[1]正是信息管理系统产品之一。根据工厂装备修理的需要,面向装备维修信息化的需求,本文提出了“装备修理工厂SAPR/3信息管理系统”这个项目。

1需求分析

工厂以装备维修管理为中心,涉及到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器材管理、技术管理、科研管理、资源(人员、维修设备、仪器仪表、工具)管理、财务管理和文档资料管理,以及厂房设施和车辆使用等后勤有关业务的管理。它们紧密联系,缺一不可。随着工厂修理装备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修理级别的不断细化,涉及面越来越广,要做到修理计划的合理安排、修理进度的及时掌握和有效控制比较难。并且,大部分工作还是依靠手工作业,工作效率和准确率不高,事倍功半。因为各部门没有联网,所以各部门不能随时查询库存情况。综合上述分析,装备工厂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如下:

⑴未来的工厂信息管理系统应尽可能覆盖整个工厂各个职能部门的所有业务处理范围;

⑵信息要进行分类(装备信息、物料信息、检验指标信息等)以便于查询;

⑶集成度要高,以实现信息共享;

⑷开放性能好,系统应具备良好的通用性、移植性、可扩充性和可交互操作性;

⑸可靠性要好,系统的硬件、特别是服务器和网络应具备极高的可靠性,既要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又不能丢失数据;

⑹适应性要好,要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便于操作,输入简单,便于维护和扩充;

⑺信息要进行分类(装备信息、物料信息、检验指标信息等),编码要实现唯一化。

⑻响应速度要快。

2装备修理工厂SAPR/3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装备修理工厂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以装备修理工厂质量管理体系为主线,装备可靠性管理为中心,以被修理装备和器材为管理对象,以工厂的修理资源为管理基础,以装备修理实施过程控制[2]和提高工作效率、效益为管理目标的信息管理系统。它从上级下达装备修理任务开始,对装备进厂交接、修理模式确定、修理计划的拟制、修理任务的下达、器材申请、采购与库存管理、维修关键点的控制,修理人员、设备、仪器、仪表和文档等资源管理,修理质量检验、信息统计与分析、财务成本核算,直到装备的出厂验收、交付部队使用中,所有环节进行修理过程控制和规范程序管理[3]。工厂的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⑴器材管理

器材管理是工厂管理中的一个基础环节,在部门内部,器材管理影响到工厂的器材采购和原料库存;在部门外部,则与财务、成本、装备、质量、生产都有着密切的相互影响和联系。在装备修理工厂的ERP系统项目中,我们使用SAPR/3的MM模块[3]来实施器材管理。SAP器材管理系统提供了强大和完善的采购模块功能,实现从车间器材请领、器材采购计划生成、确定采购需求、选择供应商、询价、下采购订单、收货及付款等一系列涉及整个采购周期的所有活动。在器材管理系统中,MM模块支持建立和维护与采购有关的物料和供应商数据,从而加强对采购的控制及优化系统中的采购程序。这些主数据包括物料主数据、供应商主数据、采购信息记录等。

⑵装备修理管理

装备修理是该厂的中心工作,分为装备进厂修理、装备现场修理和备件修理,系统分别进行管理。装备进厂修理从工厂接受空军修理任务、创建工程令号开始,对装备进厂检查交接、填写交接登记表、确定修理模式、拟制并下达修理任务计划、修理过程控制、修理工时安排及记录、维修工单完工确认、修理进度“甘特图”显示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

⑶质量管理

在装备修理工厂信息管理系统的ERP系统项目中,我们使用SAPR/3的质量管理模块(QM)来实施质量管理。SAPR/3的质量管理模块(QM)全面支持国军标中的质量管理要素,并且根据不同生产模式管理的特殊需求,它将质量管理功能联结到所有业务过程,如原材料的采购、生产管理、储存、装备维修和售后服务,使得质量管理有效地贯穿于工厂的所有业务环节。SAPR/3的质量管理模块(QM)包含质量计划、质量检验和质量控制,这些功能将为工厂提供先进的质量管理思想和手段。装备修理工厂信息管理系统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外购器材检验流程、分机装配检验、分机调试检验、整机调试检验、不合格品处理流程、生产制件检验、内协加工件检验、内协表面处理检验和外协加工件检验等。

3装备修理工厂SAPR/3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及实施效果

该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体系结构和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4],利用企业信息网络,使装备修理工厂修理业务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它既能维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保证修理周期和修理质量,又能够通过对装备可靠性指标统计分析,实现装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和全过程控制管理,真正使装备修理工厂信息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阶段。

该系统根据用户需要设计出系统管理、基本数据管理、装备修理管理、生产管理、内协管理、质量管理、器材管理、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人员管理、后勤管理、文档管理等12个模块,其组成结构如图2所示。

图2工厂的业务总流程图

自从进行ERP管理以来,在工厂管理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实施效果如下:

⑴物料主数据的唯一性、准确性对计划申报等工作具有积极作用,也能够保证库存查询的准确性。

⑵器材采购管理过程中的询价报价、采购合同、采购订单以及供应商等都通过ERP系统记录,对采购管理过程中的查询、跟踪以及监控带来极大的方便。

⑶随时可以提供最新库存报告,信息共享,数据准确,查询方便。

⑷信息系统中提供的质量管理不受人员制约,很好地贯彻了工厂质量体系的要求。

4结束语

本文在对装备修理工厂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修理厂ERP项目中SAPR/3系统的实施为例,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系统总体方案研究设计与实施,最后给出了实施效果。该信息管理系统还需要开展许多进一步的研究工作,从而更好地为我军的信息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SAPR/3system4.7implementationguide[M].German,2003

[2]刘丽文,生产与运作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篇(2)

信息管理系统(MIS)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说,可以把它看做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其以计算机作为基本操作工具,涉及的学科主要包括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经济学、运筹学等,且其理论和方法正处于不断改进和完善的状态。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对信息进行更加全面、系统且准确的处理、存储和管理,以期为人们提供更大的便捷,并进一步形成一个高效运作的集成化系统。

2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计算机通信技术主要以计算机为基础平台,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的传输、交流和后处理,相较于传统的书面、电话通信,特点突出,优势明显,经笔者总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适用范围广传统的通信方式

受传输形式和携带方式的限制,适用范围有限,而计算机通信技术形成方式多样,可在二值信号的基础上,完成对文章、图片、声音、影像信息的高效传输和再现,适用于多种媒体形式,大大扩展了其应用范围。

2.2传输效率高

二值信号使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传输速度大大提高,对模拟信号的传输由传统的每分钟1.8万个字符,提升大每分钟48万个字符,且光纤时代的到来,还将进一步提高计算机通信的传递速度。

2.3抗干扰能力强

计算机通信技术主要依靠二进制的方式实现数据的处理和传输,相较于传统的通信技术,便于实现对各种干扰和噪声的清除,有效保证信息传输的质量和效率。

2.4安全性高

借助二进制的数据处理方式,计算机通信技术可轻易实现对传输数据的加密和解密,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数据的保密效果,同时也保证了通信内容的完整性,极大的加强了安全效果。

3计算机通信技术

在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工业、农业、商业及教育界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实现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借助其有效的数据传输能力,极大的保障了信息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对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处理的应用、在信息管理系统预测功能、计划功能、控制功能以及决策功能中的应用。无论是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哪一项功能,都必须依靠庞大的数据库作为基础,传统的通信技术无法同时兼备大容量信息和高效率数据,这时,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使用就显得尤为必要。对数据的高效处理和对数据安全的有效保障可使计算机通信技术大大降低了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人为工作强度,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用于信息管理的人工劳动力,从而有利于创造出更大的社会经济财富。

4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篇(3)

(一)电力工程信息管理现状分析

在电力工程的信息管理过程中,自我国21世纪开始,随着我国建设电力工程中信息管理体统的脚步明显加快,逐步涌现出了大量的信息化管理产品。然而,现阶段我国大力建设电力工程所涉及的面很广,相关研究人员的专业能力较强,能将电力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的每个层面覆盖较少,每个电力工程项目所针对的不同的研究内容,主要采用个性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产品,并且能借助于建立系统间接口,大力搭建电力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管理平台。这样的管理平台很可能缺少相应的管理思想,虽然积攒了一部分信息,但是依然不能对信息进行有效分析,从而很难为管理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同时,工作进度是工程中的主要部分,而工作进度管理更是电力工程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在电力工程项目的进度主脉有了相应的框架之后,才能配置相应的信息资源。以致能创建一个以工作进度作为主线络的工程信息整合分析系统,将各个电力工程信息和电力工程项目的进度相互关联在一起,最终而成为一个相辅相成的管理平台,从而大幅度提高了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很好的为决策提供了合理、科学的依据。

(二)深入剖析信息管理系统

在工程中的设想主要以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主要的电力平台,创建新型的信息系统数据接口,把电力工程进度管理数据和多种信息数据有效联结在一起,让安全管理和进度计划、工程质量管理、档案信息管理等多项内容建立联系,同时将各电力工程信息有效的进行管理,综合理念。在分析电力工程的工作进度信息关联后,能够较为准确的了解目前电力工程整体的形势。随着国内电力工程项目的招标、项目筹划、工程运行、工程施工、工程设计等多项内容逐步展开,同时伴随着电力工程项目相关的报告、文件、图纸、照片、合同、录像等多个信息,同时也包含了与工程相关的各种产品中大量信息。因此,在电力工程运用中,极力采取可行的措施对电力工程中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的整理。总的来说,具体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收集、储存、分类、归档、加工、过滤等多种,在以上活动的前提条件上,能够进一步提炼出更具有价值含量的信息内容,用来辅助开展国家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质量控制。

二、信息管理系统在电力工程中的手段与应用分析

(一)电力信息管理的主要手段

随着我国电力工程管理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其各项管理信息也逐步增多。针对电力工程信息的管理问题,从我国电力工程信息中的管理方面而言,一般应用网络构成的电力工程以及电力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分别对电力工程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目前,从信息管理职能和概念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用以帮助与提高电力工程信息的管理水平。从信息管理职能来看,我国当前主要职能基本可以搜集和处理电力工程项目的信息,以及使用电力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化服务;从信息管理概念来看,主要系统是由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相关人员并提供服务。而相关人员指的是电力工程相关的组织、电力工程内部的各级主管部门人员以及外部人员。值得注意的是,开发系统管理思想的信息管理平台以及专业模快的开发是提高电力工程信息管理水平的最基本的方式,近而促进电力工程信息管理的发展

(二)电力工程信息管理的应用

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信息化时代,它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信息是主体对物质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运动方式,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状态。信息管理是一门科学,它有着自己的理论、思想基础和管理手段。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管理科学,充分运用管理科学的内在实质来对信息进行管理。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思想符合现实的要求,适应现代信息的管理。本文以电力工程进度为例,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有专业技术水平、人为操作不当、电力设备和配件、水文地质条件及社会因素和难以预料的因素等。同时,学会正确应用微软的处理方式,利于理解电力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与所限定的实际条件。通过进度计算方法,实现对进度的制订、调整以及跟踪。正因为微软的project、office并不是专门为电力信息管理而服务,所以,在综合加强相关微软的操作性以及项目适应性方面,还仍需进一步扩大大工作的进度。

三、结语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篇(4)

1)满足教师相关信息的采集要求系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实现对教师基本情况、科研项目、教授课程、、出版论著、获奖情况等多项的采集。

2)保证信息采集的准确性由教师本人通过系统进行相关信息的填报,简化了传统方式下的由教师填写、教学管理人员汇总、再交回教师进行信息核对的过程,有效地保证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3)实现信息采集的高效性基于网络的教师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方便快捷的实现教师信息的采集,教学管理人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本院部教师信息的查看,并能够生成相应的报表打印。

2系统总体设计

2.1系统架构分析

本系统主要采用,NET平台下的B/S三层体系架构,把业务逻辑和数据操作代码封装在一些编译好的组件里,在客户端调用这些组件,实现用户和服务器之间信息的传递与交互。在三层体系结构下,表示层、业务层和数据层作为三个相应用逻辑处理结果的交互界面,系统用户通过浏览器直接登陆本系统,进行相关信息的填报、修改或查询。业务层也即是Web服务器,其功能是执行相应的程序连接到数据库,进行数据处理,并将数据库服务器的处理结果返回业务层,再交给用户。数据层也即是数据库服务器,其功能是接收Web服务器对数据库操作请求,实现对数据库数据的读写与更新,完成对数据的存储与提取。这种架构体现了用户操作的简单化和系统维护的方便性。

2.2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通过对系统的需求分析,并对系统进行整体规划,按照用户权限的不同,将本系统分为三大模块:教师模块、教学管理人员模块和管理员模块,各模块作为相对独立的单元出现,并给予不同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开发难度,增强了系统的可理解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其各模块的功能具体如下:

1)教师模块是本系统的重要模块。主要实现教师对个人基本信息、所授课程、、出版论著、科研项目、企业顶岗、获奖情况等信息的填报,同时对已有的信息进行修改、删除和添加,实现信息采集的高效性和网络化。

2)教学管理人员模块主要实现对本部门教师的基本信息、授课情况、、科研情况、企业顶岗、获奖情况等信息的生成报表和打印功能。还具有按照教师所在院部、职称、学历、情况、科研项目等条件进行快速查询和统计功能。

3)管理员模块主要实现对各级用户的管理与整个教师管理系统的维护。鉴于各院部每年都会增加新教师以及教师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一实际情况,系统设置了增加/删除用户的功能,管理员可以对系统的用户权限进行更改,其中,具有高级权限的教师同时兼具低级权限教师的功能。另外,系统还赋予了系统管理员更改普通用户密码的功能。

2.3系统业务流程设计

目前大部分高校信息管理大多是通过Excel表格进行管理,为适应当今社会追求高效率、低损耗的要求,保证系统的安全性能,只有得到授权的用户方可使用。本系统设有3种用户:教师、院部领导和学校管理员,并且给予各用户不同的权限。

2.4系统数据库设计

作为信息管理系统的关键环节,数据库设计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系统运行的效率。因此,必须设计一个结构合理的数据库。经过对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调研,设计该系统数据库表的结构如下:

1)用户登录信息表:教师编号、姓名、密码、权限;

2)教师基本信息表:教师编号、姓名、性别、民族、籍贯、出生年月、政治面貌、学历、学位、职称、职务、所在院部;

3)院部信息表:学院编号、学院名称、负责人、学院电话;

4)教师讲授课程信息表:教师编号、姓名、所在院部、学年、学期、课程名称、任教班级、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5)教师信息表:教师编号、论文题目、发表期刊、期刊编号、发表时间、是否为第一作者;

6)教师出版专著信息表:教师编号、专著名称、书号、出版社、出版时间;

7)教师科研项目信息表:教师编号、项目名称、项目编号、项目负责人、项目来源;

8)教师企业顶岗信息表:教师编号、顶岗企业、顶岗时间、顶岗内容;

9)教师获奖情况信息表:教师编号、奖励名称、奖励单位、奖励级别、颁发日期。

2.5系统安全性设计

1)设置身份验证和用户权限对登录用户进行身份验证,不存在的用户或是密码错误都不能登录到该系统。系统还为用户设置不同的操作权限,不同权限的用户登录系统后会转到不同的操作界面,如教学管理人员可以查看普通教师的信息,管理员可以对系统所有用户进行管理以及对系统的维护等,从而提高了系统数据的安全性能。

2)增加用户日志管理机制为保证系统维护的方便性,系统对登录用户的操作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将日志信息存入数据库,方便系统管理员日后查看系统实时运行的日志信息,进行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3)进行数据加密因系统中涉及到教师的个人信息,而数据在传递过程中难免会被窃听,为了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能,对系统数据库进行了加密处理,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系统采用分组加密算法DES对数据库进行加密,为保证系统的良好性能,将字段作为加密的粒度,在中间服务器通过COM组件进行数据的加密与解密。

3系统关键技术及开发工具

3.1数据库访问技术

系统使用ADO,NET组件技术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ADO,NET技术实现了跨平台的互用性和可伸缩的数据访问,搭建了数据库应用程序和数据源的桥梁,它支持对数据库的非连接访问,可以访问任意类型的数据源,因其连接数据源的多样化和数据连接的灵活性深受广大程序设计人员喜爱。

3.2开发工具

1)C#编程语言C#语言自问世以来,作为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因其简洁的语法、与Web紧密结合、具有完整的安全性与错误处理功能,一直广受编程者的青睐,又因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跨平台性,使系统的整个开发过程更为简单。C#语言具有封装、继承和多态性,将实体封装为类,将属性和操作抽象为类的属性和方法,避免了类型定义的混乱,增强了代码的可读性,并减少了命名的冲突,使系统测试和维护更为方便。

2)ASP,NETASP,NET是建立在公共语言运行库上的编程框架,可在服务器上生成功能强大的Web应用程序,通过分布式技术实现异构平台之间对象的相互通信,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将页面逻辑和业务逻辑分开,程序代码更简洁,制作网页更容易;提供多种编程语言,并能进行较好的兼容,提高了程序的可移植性;将用户界面和逻辑后台代码分离,使编程和代码维护更加轻松;支持下一代的WebService。

4结束语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篇(5)

1信息管理技术的构成。在继电保护系中如何将信息数据源有效地联系在一起?在各级用户中又怎么都能对此进行充分利用?对于这些问题可以将调度监控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数据源作为中心,利用数据仓库技术来对各类数据源进行集中起来,通过方法库让各个不同等级客户都够对此进宪应用,再通过网络功能进行数据交换,同时将MIS的数据接口开放,这些方法都可以对二次保护数据资源的进行充分利用。

2工作原理。在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中信息管理技术一般包括两方面,即软件部分与硬件部分。软件是由计算机所执行的各种程序,通过对输入的各种数据进行逻辑判断与运算处理,从而保证各电路系统可以高效运行;而硬件部分则主要是由以下几项组成:CPU主机系统、开关量输入输出、模拟量数据、通讯回路以及电源回路等。电压是衡量电能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当电压不稳定而且超出一定的数值时,将对电力系统造成损害并对国民的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对于电网系统中的发电机、变压器等重要设备导致其容量严重减少;对于电动机则会由于电压过低、电流过大致使自身温度升高最终自燃烧毁。

二、信息管理技术在继电保护系统中的应用

1继电保护技术中图纸的信息技术管理。图纸管理在继电保护系统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由于继电保护的图纸管理还是沿用传统方法,主要还是人工进行管理或是通过手工绘图,并且在绘图过程中绘图人员的作图方式各有所异,此外图纸储存方式也有所不同,为了更好地进行管理,统一的图纸格式变得很有必要。继电保护系统中信息管理的图形文件一般只有两种:一种是位图文件,这类文件主要利用点阵的形式进行对图形描绘的一种软件;另一种是矢量类文件,它主要是通过数学方法进行对几何元素的描述,最终形象比较逼真、细致的图像,并将图纸借此进行转化,然后变成矢量图文件,在现实操作中,矢量化的图纸绘制这一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2继电保护技术中数据库的信息技术管理。在继电保护中所用到的图纸是非常专业的一种图纸,其种类也比较多,因此,如果不对其进行分类与整理将会变得混乱,因此需要根据数据结构去建立数据库。对于数据库中的所有元件一般会两层表的结构设计,这两层包括参数表和基本属性表,参数表指的是各个元件的参数类型,而基本属性表一般包括元件坐标以及图纸名等,并通过ID作为基本属性表的参数来进行对图纸的分析、整理,同时对进行图元的分类,最终才达能数据库建立的目的。

3继电保护技术中技术资料的信息技术管理。在继电保护中对技术资料的管理指的是通过对扫描的图片、电子文档等的资料的分类管理,从而形成的一种较为有效资源管理的模式。其中所涉及到的技术主要这几种:定值管理,通过使用保护定值代码对各种模板进行定制;班组信息管理,这在继电保护中开展的日常管理工作时对图表的创建与修改,进一步对资料管理的完善;数字签名,在进行文档的存档过程中,对用户实行电子身份认证;网页浏览,这是在继电保护技术中对常用的表格加以扫描,同时通过客户端对网页进行浏览,对技术资料进行上传。

三、继电保护中对信息数据库的完善

变电站运行的基础信息是变电站中改进各项技术和对技术进行更新的关键,并且对变电站进行新技术的应用与进行经验总结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中进行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要进行对继电保护中信息数据库的完善。以基础信息数据库作为基础,对于变电站继电保护中其正常运行、发生的故障等信息,一并归到信息数据库中去。在通过对运行信息的收集以及对数据库进行整理保存,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将继电保护系统中的故障和零部件寿命等信息归入到数据库中,为日后的检修工作提供依据,以及为预防性检修理论运用打下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立还可以为现代变电站继电保护工作进一步的发展提供基础信息、为平时的继电保护检修工作提供有用的资料。

四、结语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篇(6)

关键词:网络环境;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的信息化程度在不断提高。要进一步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就需要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管理,从而不断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工作效率的提升。

一、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的作用和原则

1.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的作用

医院作为人员密集的场所,每天需要记录大量的人员、设备以及药品等信息,这些信息较多,并且复杂,传统的医院信息记录方式较为落后,工作效率较为低下,严重制约着医院的运行效率。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技术,可以实现高效的信息记录管理,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进而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医院的运行过程中,每一位患者在进入医院时,都需要记录基本的身份信息,在治疗时需要记录病情以及用药情况,同时需要对药品以及相关设备的使用情况都做相应的记录,这些记录的信息较为繁杂,人工记录效率非常低。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专门对这些繁杂的信息进行有序的管理。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可以实现对医院工作人员的评价功能,对工作人员业务信息的记录,可以作为工作人员的工作评价依据[1]。

2.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的原则

在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的过程中,医院需要坚持以医院业务为中心,在医院业务的基础上构建信息系统,配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引进相关技术,从而实现医院运行效率的提升。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尽量保证系统的完整性,合理配置医院资源,通过信息系统整合医院信息。保证医院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快速检索信息,获取相关资料,同时还能对医院业务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判断,实现对医院整体运行状况的把控。计算机信息系统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可靠性,需要安装监控系统对计算机运行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对医院信息要及时备份,避免由于计算机系统瘫痪造成医院信息丢失。当前,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要保证计算机系统可以时刻保持较好的功能,需要保证计算机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拓展性,从而实现计算机最大化发挥效益。

二、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的方法

1.建立完整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体系

当前,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在我国医院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并且在不同医院中,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各不相同,这些情况造成了我国医院工作效率差异巨大。要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加强对医院信息的管理,医院需要不断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体系的建设,使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覆盖医院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建立子系统,不断加强对医院各方面的细化管理,例如建立门诊系统,在门诊系统的下面设置挂号以及收费子系统[2]。

2.更新计算机信息系统通信网络设备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构建过程中,网络设备是重要部分。医院需要加大对网络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淘汰旧的网络设备,保证计算机网络不会由于硬件问题不通畅。购置先进的网络设备,还可以避免由于网络设备本身的漏洞造成医院信息泄露,提高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此外,通过更新计算机信息系统通信网络设备,可以提高医院信息的访问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

3.更新计算机信息系统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近些年来发展较为迅速,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需要注重对最新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时刻跟踪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度。在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更新过程中,需要结合医院运行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政策的变动情况,从而不断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医院在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过程中,需要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检查,保证计算机网络的通畅,同时及时发现计算机系统存在的漏洞,并及时修补,防止计算机系统遭受黑客攻击,造成医院信息泄露。医院需要严格控制计算机系统的管理权限,限制重要信息的管理权限,防止工作人员随意篡改医院信息。通过限制医院工作人员的管理权限,可以增加系统的安全性,避免由于人为误操作造成医院计算机系统遭到破坏。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院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淘汰传统的人工信息录入方式,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方式。医院需要不断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发挥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势,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从而推动医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凯.如何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提高医院综合管理水平[J].东方企业文化,2014(21).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篇(7)

1.1山东建筑大学工程档案管理现状

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于2002年9月动工兴建,占地156.72hm2,分一、二期和续建工程,包括27座单体工程,总工程量约为39.62万m2,持续建设周期为两年,续建工程根据发展需要适时推进。新校区工程档案共分为23项,500余卷,分为JJ11综合、JJ12-1设计基础、JJ12-2设计文件、JJ12-3工程管理文件、JJ12-4施工、JJ12-6竣工验收等六个类目,涵盖了所有单体工程从前期规划设计、中期施工建设及后期竣工验收和管理运行的全过程,如表1所示。山东建筑大学在新校区建设之始,就制定了系统的工程档案建设与管理方案,主动引入物联网理念,着力克服档案载体多样化、建档不及时不系统、档案数据共享差等问题,在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进行了颇见成效的探索和实践,有效提高了工程档案的归档准确率、完整率和使用效率。

1.2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文章在研究国内外文献及实例的基础上,以工程项目建设的生命周期为依据,针对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工程档案管理的需要,基于物联网的技术,设计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如图1所示。(1)纸质工程档案电子化功能目前,尚有很多工程档案的管理仍为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分离,并以人工查询检索为主。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要求全部工程档案以电子化数据的形式存入既定的数据库系统。山东建筑大学在工程档案建档过程中,已对规划设计、管线等功能设计图在存档规划设计蓝图的同时,一并存储CAD文件;验收材料在存档验收报告及支撑材料的同时,一并存储工程建设的实时监测或记录电子数据。(2)工程档案智能识别调取功能工程项目的实施是一个动态过程,从动议报批、立项审批、勘察设计、生产准备、施工建设、监理验收、运行管理等各个阶段都会产生档案信息[9]。工程档案存在于工程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要求对工程项目自始至终的全过程、各阶段、各环节和节点的档案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建立电子识别码或二维码标签,在利用档案数据时可以通过直接扫描标签的方式自动调取。山东建筑大学对各单体建筑建设全过程档案进行了数据编码,并分类登记入库,为利用物联网进行工程档案信息管理建立了坚实的基础。(3)工程档案数据全时分析功能在工程项目提出后,关于工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综合设计和建设方案等都要进一步的科学论证。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通过对国内外相同性质、相近体量的工程进行对比,并运用云数据和相关算法,对工程项目数据进行基于现实环境的分析,得出工程项目建设的前期相关数据预测,从而为工程项目的稳步实施提供技术依据。这是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领域[10]。目前,工程档案数据全时分析功能尚处在框架设计阶段。(4)工程档案数据实时更新功能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以及在某一单项工程的全寿命周期内,由于方案优化修改、运行维修改造、功能提升等原因,工程档案的数据处在动态变化中,前后数据的更新或实时化显现尤为重要。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将所有档案数据均存储于服务器中,能够根据项目进展,实时更新数据,特别是当项目复杂、分期任务繁多时,更会根据时间节点和项目进展阶段将档案数据快速调阅,并能够通过编辑插件调入文件等形式统一将同一批数据进行实时更新,有效保证了工程档案数据的即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5)工程档案业内数据交流功能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同阶段产生的档案数据不同,但彼此间又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将项目进展中所涉及的不同行业的数据进行交流和转换,从而为下一步决策提供有效的资料,并辅助工程项目决策。山东建筑大学在新校区工程建设中,以综合分析工程档案为基础,对新建工程进行设计方案优化,例如运用绿色校园理念,建成了国内第一栋太阳能综合利用学生公寓;而采用B/S+C/S架构,自主设计运行了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平台。不同行业和项目间的工程档案数据交流和分析,为学校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及监管体系的成功案例提供了重要的支撑。(6)工程档案项目间数据共享功能如今建筑形式越来越多、建筑功能和用途愈来愈呈现多样性,特别是对于商业、办公等相对造价、出售价格比较高的建设项目,在其决策立项、规划设计等进度中,如果可以参照相似位置、类似环境下不同项目的建设情况,其设计、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技术难题也将迎刃而解,项目造价、工程组织等也将更为有序和高效。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通过建立项目间的数据共享,实现数据比对,建立相同工程项目一体化的施工进度、技术方案和质量控制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山东建筑大学在新校区工程建设过程中,将各项目单体或施工标段分类管理,以工程档案为支撑,提出统一的人员工作规范、技术和施工标准,实现了新校区建设“工程优质、人员优秀、投资优化”的目标。

2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策

2.1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架构

射频识别和无线传感网WSN(WirelessSensorNetwork)是物联网的两大核心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对实物目标进行非接触式识别,简而言之,即能够通过读取物品上的电子标签(条形码、二维码等)进行数据识别和相应的处理。而无线传感网技术是由部署在区域内的微型传感节点组成,以无线网络通信的形式,构成一个自组织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感知、采集和处理信息,发送给网络中枢[11]。通过将物联网的射频识别技术和无线传感网技术应用到工程档案管理中,即构成了一个由无数档案条目节点组成的在线数据库,管理者或用户可以通过远程终端登录互联网,继而实现对工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12]。基于这种标准的层次,搭建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本架构,如图2所示。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为:每一个工程档案都有一个电子标签,档案库房中有多个传感器节点,这些节点相互组成无线传感网。单一档案条目的插卷、修改、更新都将通过无线传感网在数据库中实时更新,并自主形成一个工程档案云数据平台。

2.2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现策略

物联网为工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但是,为有效利用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档案管理系统,仍需要从管理上进一步规范相应的管理模式与管理制度。(1)规范档案归档标准规范的档案归档标准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为了基于物联网的射频识别技术采集到标准的数据,在新的档案入馆前,需要制定档案编目的标准,包括列别、年份、密级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写入RFID条形码或二维码标签。当将档案信息调入系统时,需要设立规范的审核制度,保证入库信息的规范和准确。(2)规范档案使用标准规范的档案使用标准既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也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保障。在物联网背景下,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确定电子档案相关档案的查阅权限范围;当需要借出或还回实体档案时,必须扫描档案的条形码,记录档案的转移情况。(3)强化部门间协调沟通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决定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深度。相关部门间不定时的进行业务和技术上的沟通和交流,才能扩大档案信息化的范围,全面实现工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服务水平。(4)强化档案管理人员技术培训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决定了信息化背景下档案服务的质量[14]。要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和理念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管理理念的理解。

3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