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女生的教育

初中女生的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19 17:18:37

初中女生的教育

初中女生的教育篇(1)

一、生理状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初中生陆续进入青春期,女生的青春期比男生提前。进入青春期的女生,身体和生理方面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身高迅速增高,开始出现第二性征,声音变得尖高,例假初潮来临,皮下脂肪积多,大多数出落成俏丽的少女,颜面娇美,身材窈窕,开始有害羞感,有时烦躁,心理矛盾,易于激动、敏感……

二、心理状况

初中女生生理上的剧变必然引发到心理上的复杂变化,常表现为:自我封闭心理,自卑、烦恼、寂寞、孤独、矛盾、易于激动、敏感。处于挫折消极情况下而产生的封闭心理和自卑感;对异性的过于好奇而敏感,常为异性的一个微笑、一些偶然的关心帮助或一个眼神而情绪飞扬,彻夜兴奋,进而产生早恋或单相思;生理上的逐渐成熟使得她们有成人感,她多么希望能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力,并且尝试去努力争取,然而由于她们的心理水平和能力有限,许多愿望不能实现,进而产生挫折感和烦恼、孤独感。

三、社会因素冲击着初中女生的健康成长

各类媒体对明星的极力彰显,明星们靓丽的外表和具有独特的个性和能力,无形中就成了风华正茂的女生们的崇拜偶像,导致她们为追求名利而努力,形成了拜金主义观念,忘记了学生的身份和主要任务,而注重打扮,为了身材苗条而节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比较普遍地出现青春期贫血症。她们想一举成名却又不踏踏实实地学习。

四、家庭因素影响女生的成长

农村学校的女生大多数来自农村,有相当部分的家长各方面素质较低,由于男尊女卑封建思想和社会偏见,许多女生是在多子女家庭中成长。家长的教育方法粗暴,家庭发生变故后女生受到的伤害远远超过男生,致使一些女生自卑、消沉。而独生子女家庭的女生,家长视为掌上明珠,就一味地娇生惯养,一切包办,奉为“小公主”,致使部分女生养成依赖心理强,独断专横,唯我独尊等恶习。

总之青春期女生的教育问题,原因很多,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艰难的课题:怎样才能引导女生走出一条健康之道,作为教育者,我们深知责任重大。在此,粗谈几点对策:

第一,进入青春期后,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常表现为初期的与异性的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作为教师,特别是我们生物学科的老师,应该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如“召开女生青春期生理讲座”、“青春期女生心理咨询”等活动,让她们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身体的变化,接受出现在自己身上的变化,能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使她们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第二,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数女生生理成熟提前,必然引起生理成熟感,我们有责任引导女生们的健康的性意识心理,具有正确的性别认同和健康的性情感,不会让对异性的冲动来主宰自己,正确地认识与异性的友情、关心和帮助,要大方对待异性同学,与异性的交往应该在集体活动中,要自尊自重,交往时间尽量避免过长、过晚或单独约会,能够理智地对待学习,明确青春期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的关键时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

第三,生理和心理的成熟正在提前,加之社会媒体扩充了她们的知识面,她们认为自己可以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往往以独立的眼光去审视世界,相当部分人存在着心理的困惑:自己想独立,即又摆脱不了对家庭的依赖,心理很矛盾,对自己也失去信心,希望有外力帮助的奇迹出现,于是对自己的相貌、衣着及言行举止特别关注,因此,有的女生拉直头发,穿戴成熟女性的衣饰,效仿明星,想博得异性的青睐……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要以榜样教育为主,激起她们树立远大理想和良好的道德观念,形成完善的人格和品德,顺利地完成学业,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明天成为一个适应竞争环境,经受挫折,具有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女性。

第四,农村初中女生的生活背景比较复杂,由于生活条件的艰苦,多数女生父母都为生计奔波忙碌,对她们的关爱甚少,相当部分女生还是留守女孩,极少得到父母的直接关怀,家长重男轻女、封建世俗的行为在她们幼小的生活经历中印证,严重伤害了她们,使得她们形成了自私狭隘的心理。

对此,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理解、公正地对待她们,要有耐心、热情指导,帮助她们认识其中的欠缺,组织班干部、同学接近她们、接纳她们、团结她们,从生活上、学习上帮助她们,排除她们的消极情绪,使她们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委派一些职务、任务让她们独自完成,让她们觉得自己是集体中的重要成员。另外,还要和她们的家庭保持联系,调节父母、长辈和她们的关系,消除“代沟”,与她们进行思想交流,共同探讨人生,互相信任。

初中女生的教育篇(2)

关键词:运动心理学;情绪调节;体育教学;身体自我概念

中图分类号:G804.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9-0078-05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effects on the physical self-perceptions and

state anxiety among female highschool students after

emotional modul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treatment

YIN Jian-chun,BAI Jian-qing

(Depa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Huaian 223001,China)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articipation in a physical education programme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y of emotional modulation on state anxiety and physical self-concept of femal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40 femal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volunteered to participate in this study and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xperimental(n=20) or control(n=20).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rticipated in a physical education programme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y of emotional modulation three times per week for ten weeks .During this period,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participate in any regular 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me. The State-Trait Anxiety Scale(STAI) and Physical Self-Description Questionnaire (PSDQ) were administered to participants before, in the middle, and after the ten week treatment. Participa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mproved more in physical activity, coordination, sport competence and flexibility subscales of physical self-concep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additio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rait anxiety scores of participa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 comparison to the control group. A ten-week physical education programme based on emotional modulation was effective in reducing state anxiety and strengthening the physical self-perceptions of female junior school students.

Key words: exercise psychology;emotional modulation;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physical concept

2000年12月教育部颁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无论是从体育教学理念、目标还是教学领域,均十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弊端不断暴露,建立符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育教学模式已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们不断探求的新方向。以此为契机,新型体育教学模式便逐步发展起来并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其比较成熟的形式有:快乐体育模式、发现式模式、小群体模式、合作模式等,这些模式的发展为教学实践提供了选择应用的广阔空间,极大地推动了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后认为,已有的体育教学模式存在以下不足: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简单的理论介绍,缺乏纳入课程的实验研究;已有的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富于建设性的体育教学情绪调节方法仍然只是“星星之火”;已有的教学模式中鲜见针对初中生的身体自我概念及状态焦虑的研究。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以情绪调节模式的体育教学为干预策略,探讨其对初中女生身体自我概念及状态焦虑的影响,旨在探讨这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对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1实验对象与方法

1.1实验对象及分组

以淮安市清河中学初中三年级女生为实验对象,为了符合实验要求在选取实验对象前对其进行结构性访谈,选取出自愿参与本实验、先前无运动经历并习惯于久坐行为的健康女生40人,并随机分为实验组20人(平均年龄(13.35±0.88)岁;平均身高(157.76±4.86) cm;平均体重(46.45±5.93) kg和对照组20人平均年龄(13.20±1.67)岁;平均身高(156.47±4.30) cm;平均体重(45.54±9.43) kg。

1.2实验工具

1)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hysical Self-Description Questionnaire,PSDQ)。由澳大利亚Marsh教授1994年编制,该问卷分为:身体健康、身体力量、身体灵活、整体身体、身体自尊、身体耐力、身体外表、运动能力、身体肥胖、身体协调、身体活动11个维度,共70道题目,由国内学者杨剑引进,并进行了国内适应性和效度检验,各维度内部一致性在0.61~0.81;重测信度在0.54~0.80,符合研究要求,该量表适合测量12岁以上的成人,并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2]。

2)状态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采用Spielberger等人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第1~20项为状态焦虑量表(S-AI),用于评定即刻的或最近某一特定时间或情境的恐惧、紧张、忧虑和神经质的体验或感受。按l~4级评分。分为负性情绪和正性情绪2种问题,凡正性情绪项目均为反序计分。计算S-AI的累加分,最小值20分,最大值80分,反映状态焦虑的程度,1995年李文利等[3]使用该量表修订了中国学生常模。

1.3实验设计

1)培训教师。教学的实施者是影响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实施“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前”首先要对教学实施教师进行辅导和培训,初步实践和总结经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备课。

2)实施教学干预。实验组:实施“情绪调节模式”的体育教学,每次课堂教学分3个阶段:第1阶段是“诱奇引趣”阶段,该阶段充分利用创新的民间传统游戏(如双人拔河、左肢花样跳绳、弓箭步手脚石头剪刀布、欢跳橡皮筋、双人对踢毽子、三五龙头抓凤尾、客串橄榄球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大约20 min)。第2阶段是“调乐调焦”,主体探究阶段,有效运用心理诱导及调节,如语言诱导(启发、设问、提问、鼓励、表扬等肯定性评价);动作暗示(表情、手势、眼神、语气、声调、组织及参与学习等);教具刺激(幻灯、录音机、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等);心理调节(呼吸调节法、表情调节法、注意调节法、按摩调节法、活动调节法);变换课堂互动教学形式等(调整运动负荷及重新组合练习方式),以调控学生的积极情绪及适宜的焦虑水平,教师寓教于乐,学生主体参与学习(大约30 min)。第3阶段是师生互评,分享成功阶段,将他评与自评结合,既关心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又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体验,尤其关注评价学生的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情感(大约耗时10 min)。每次课总时间约为60 min,每周3次(分别为周一、三、五),为期10周。上课时间:下午4:30,上课地点:清河中学体育馆。实验组心率控制采用遥测心率仪调控,课中平均心率为130~150 次/min,最大心率≤180 次/min。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主要是考虑3个方面:一是紧紧围绕新课标水平的学习目标及本实验学校基于实际制定的年度教学计划适当选择教学内容;二是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归纳,选择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学生身体自我概念、情绪调节、心理健康的主要运动项目。在此期间,研究者每次都听实验教师的课,课后与教师进行讨论与点评,以便改进下一阶段的教学。

对照组:在实验前,教师宣传告知其不允许参加任何和身体活动有关的体育训练,实验过程中,对照组学生由经过培训的老师组织安排进行体育知识、体育文化的讲座,并观看各种体育录像片,讲座和观看录像的时间与实验组一致。

3)指标测试。在实验前1 d、实验中(实验后第4周的周六)、实验后(实验后第10周周六)采用“身体自我描述问卷”和“状态焦虑量表”在同一时间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施测,用以检验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和状态焦虑的变化。

4)数据处理。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用SPSS11.0软件分析处理,对状态焦虑的测量采用重复测量的2×3(组别×时间)一元方差分析;对身体自我概念的测量采用2×3(组别×时间)多元方差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为显著性标准,P≤0.01为非常显著性标准。

2结果与分析

2.1情绪调节体育教学对初中女生状态焦虑的影响

实验组和对照组女生实验前状态焦虑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时间主效应对状态焦虑有显著影响(P0.05),但时间和情绪调节体育教学的交互作用显示出实验组状态焦虑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2.2情绪调节体育教学对初中女生自我概念的影响

表1显示:情绪调节体育教学组身体自我概念得分在实验前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情绪调节体育教学因素对身体自我概念各分量表有显著影响(P

情绪调节体育教学主效应对该量表中的“身体活动”(P

3讨论

依据体育教学模式和体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结合以往研究者对情绪调节教学模式的实验实施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构建“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结构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含义。教师在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指导下,通过管理和调节学生的情绪,引导和发挥课堂中学生的主要情绪(好奇、兴趣、愉快、焦虑)对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佳情绪,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情感性教学模式。(2)指导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及积极的情感,通过诱发和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形成最佳的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乐学、好学,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3)教学目标。通过恰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积极情绪,使学生“会学、乐学、盼学”,从而不断改进学生的情绪及合作精神,塑造健全的人格。(4)实现条件。优化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方法、优化评价方法。(5)操作程序。通过一定手段,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梯度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满足学习欲望,产生积极情感体验,而后师生互评,分享成功。(6)教学评价。方法(观察记录、问答、问卷、相互评价)、内容(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本研究正是基于以上要求而展开。有研究指出,年龄和性别对身体锻炼与自我概念有调节功能,青少年的身体吸引力可以用性别、年龄、锻炼程度进行预测[4]。本研究选取青春发育期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具有较好研究效度。

从研究结果来看,“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能有效降低初中女生的状态焦虑水平(见表1)。该结果基本符合本研究假设,根据Cross的观点,情绪调节可分为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两类,原因调节是指对引起情绪的原因的加工和调整,如情景的选择、情景的修正、注意的分配等。而体育练习方式只是一种反应调节,它不能控制不良情绪的发生,必须和其他的情绪调节方式共同发挥作用。许多研究表明,相同的运动处方,如情境不同,对情绪调节的作用就不同,因此,这就强调了运动情境的重要作用。所以,本研究着力激发初中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因素,如对自我能力的感知、体育信念、态度的建立和创造能力的发挥等,通过创新的民间传统游戏、积极的心理诱导及调节变换课堂互动教学形式等多种途径,创设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情境,才能适度降低学生的消极情绪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情绪。Berege等[5]认为,情绪积极变化取决于体育练习的参加者、练习形式和练习条件3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对以上3个因素之间的整合,制定出能获得最大化情绪效益方法模型,认为经常参加中等强度、持续时间至少20~30 min、每周至少3次快乐性体育活动,将获得最大的情绪效益。本实验正是以此为特点科学地进行教学。

但从身体自我概念的研究结果来看只有4个分量表得分得到改善,该结果只是部分支持本研究假设,即情绪调节体育教学能全面提高身体自我概念水平。从结果来看,情绪调节体育教学组在身体活动、运动能力、身体协调和身体灵活4项得分显著提高,尤其是身体活动水平得分最为显著,这可能是因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均为无运动经历并有久坐习惯的初中女生。而身体协调和身体灵活方面的得分的提高,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本体育教学模式中采用的身体活动方式多为充分利用创新的民间传统游戏(如双人拔河、左肢花样跳绳、弓箭步手脚石头剪刀布、欢跳橡皮筋、双人对踢毽子、三五龙头抓凤尾、客串橄榄球赛等),这些活动形式需要较高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学生通过参与这种创新型的民间游戏可以增加对身体各部分肌肉灵活性和协调性的锻炼机会。除此而外,运动能力的得分也显著增加,可能源于本研究中的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和运动量,课中的平均心率保持在130~150 次/min,这一运动负荷是运动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因素[6]。

本研究结果中身体力量、身体外表、身体肥胖、身体耐力、整体身体、身体健康和身体自尊的分量表得分未发现得到显著改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该结果和前人的研究有一定差异。王小云[7]通过8周的有氧锻炼,高中女生在身体自我概念中的“整体身体”、“身体自尊”、“身体外表”和“力量”方面都有所改善,身体自我描述良好,生活满意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钟伯光等[8]采用身体描述问卷对56名大学生进行为期6周的体育锻炼,每周2次,每次40 min,结果显示女性组在协调性分量表上的得分较参加锻炼之前显著提高;在身体活动、运动能力、整体身体自我概念、外貌、力量、耐力/体能、整体自尊7个分量表上的得分较锻炼前有非常显著性的提高;而在健康、身体肥胖、柔韧性3个分量表上锻炼前后的测试结果之间差异不显著。产生这些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的解释无外乎采用的运动方式的不同,方法学的差异以及试验程序差异等。研究者们多采用有氧锻炼的运动方式,如慢跑,游泳,健身操等锻炼方式,而采用本研究中民间游戏的运动方式的研究不多。另一个原因是采用的运动强度不同,根据Berege的研究观点,运动强度是能否产生身体心理效益的重要因素,不同研究中的运动强度显然有着一定的差异。另外运动持续的时间也是造成研究结果不一致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中体育教学干预时间用了10周,前人的研究中的干预时间从4周到半年不等。Rostad和Long[9]研究认为,为获得较好的心理效益,运动持续的时间应长于8周。当然本研究同样可能存在一些方法学缺陷,如未考虑学生的期望效应,未设立安慰剂组等,有待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吴履平. 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体育卷[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杨剑. 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的介绍与修订[J]. 山东体育科技,2002,24(1):83-86.

[3] 李文利,钱铭怡. 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中国大学生常模修订[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31(1):108-115.

[4] 邱达明,殷晓旺. 年龄和性别对身体锻炼与自我观念关系的调节功能[J]. 体育学刊,2009,16(1):35-38.

[5] Berger B G. Exercise and mood:a selective review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employing the profile of mood states[J]. J Appl Sport Psychology,2000(12):69-92.

[6] Marsh H W,Richards G E,Johnson S,et al. Physical self-description questionnaire:psychometric properties and multi trait-multimethod analysis of relations to existing instruments[J].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1994(16):270-30.

[7] 王小云,于建宏. 8周有氧锻炼对高中女生身体自我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C]//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集. 南京: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

初中女生的教育篇(3)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广州市白云区某学校初中女生250人,年龄12-16岁之间,身体状况良好,身体素质水平中等。

2、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影响初中女生体育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及提高的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

3、问卷调查法:问卷指标的确定:主要从文献资料中和教师谈论中获取。研究工具:问卷主要是采取选择题和填空题等方法。由受调查者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对题目进行回答。效度检验:采用专家检验的方法,由广州市部分重点初高中的体育教师15人(其中高级教师5人)对问卷中的问题逐一进行分级效度检验,我们将95%以上专家认为是“非常有效”和“较有效”的问题编入问卷。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1、提高初中女生体育教学质量对女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由表1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普遍认为女生体育教学质量对女生身心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在现阶段初中女生体育课教学中,若干内在外在的因素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使得体育课教学对女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因此,改革和创新中学体育课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是非常必要的,结合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在体育课教学中培养女生吃苦耐劳的体育精神,坚强的意志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合作精神和开发思维等,强化女生体育健身意识,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主动自觉地运用科学的,健康的,有效的和安全的体育健身手段与方法进行锻炼。

2、初中女生生理、心理特点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影响

初中女生年龄在12-16岁之间,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条件的丰富,大多数女生的青春期普遍提前,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女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经历了一个继续发展和逐渐成熟的过程。大多数女生相对于青春期初期的发育情况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在身体形态方面,如身高、体重、胸围、肩宽等都有了加速增长;在生理技能方面,日肌肉力量、肺活量、血压脉搏,血红蛋白量等都有所加强;在身体素质方面,如速度、力量、耐劳、柔韧等变化比较大。生理的变化,使其反应能力、适应能力、肌肉力量、神经调节的准确请和灵活性等均有所下降,影响了女生的运动能力和体育教学效果。

3、影响初中女生体育教学质量的外部因素

由表2、表3可以看出:在目前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之外,其他各方面教学因素作用均不太理想,按照传统体育教学上的班级,即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在问卷调查中,有50%的教师和85.1%的女生认为,体育课考核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进行测试;有78.5%的教师和45.1%的女生认为,考核时应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日常练习水平;有35.7%的教师和36.4%的 女生认为,应多采用随堂小测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练习水平。

4、提高初中女生体育教学质量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1)初中女生体育教育应结合女生生理、心理特点

在这个时期首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利用课内课外的学习、谈心等方式,向她们传授关于生理与体育活动、体育与健康、体育与美育、体育与事业关系等科学知识,消除女生中对体育锻炼不准确的认识,激励她们积极地、大胆地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活动,提高她们的求知欲,变要我练为我要练。

(2)改革初中女生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体育改革的需要

过去体育教学中的传统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积极性及体育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体育课中适应增加娱乐性、趣味性、艺术性高的教材所占的比重,根据调查问卷反馈的结果可以看出女生对流行类的Hip-Hop舞蹈、Para- Pare舞等,搏击类的跆拳道、柔道、防身术等 都很 感兴趣,这些内容都可以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予以采用,对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3)体育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的完善,能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要激活女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首先要求体育老师自身要有精深的体育专业知识、熟练的技能,以及相邻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女生对体育的认识和兴趣,使体育知识、技术的传授成为一种双向的、互相推进、充满乐趣的过程;其次,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创新和总结,形成一个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的良好循环,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再次,体育教师良好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是提高体育灵活地组织实施教材的重要因素。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并能运用各种评价系统和反馈系统对学生进行监督和有效控制,提高女生对体育课的热情,提高其教学质量。

三、结论

1、体育教育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在初中女生体育课教学中提出适合的体育教学质量评定标准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

2、初中女生在青春期心理、生理变化起伏较大,对各方面变化的不适应,影响了女生的运动能力,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初中体育课,大部分以田径项目为主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学方法以传统手段为主,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控制不充分,削弱了学生的参与动力,考核方法不够完善。

4、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能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建议

1、在女生体育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女生其特点进行教学,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2、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选择一些女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如健美操、艺术体操、流行舞蹈、武术、游泳等,并有机地把枯燥的身体素质练习与这些内容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女生的练习欲望,从而提高女生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初中女生的教育篇(4)

目的-了解留守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使用SCL-90自测量表,对南充第十二中学校700名初中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回收了641份(占92%)。其中,参与测试的女生有效回收卷为317份,留守初中生的有效回收卷为338份。结果-不管是总分还是阳性项目数,留守女生都高于非留守女生;留守女生的因子均分每一项得分都明显高于留守男生,在“强迫”这一项因子中,所有留守初中生的均分都高于其他因子均分,留守女生的因子均分分数突出。与非留守女生和留守男生相比较,留守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如何通过中学教育实践活动促进留守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成长。

关键词:

留守初中女生;SCL-90量表;心理健康

留守初中女生是指父母双方或有一方外出打工超过半年,而与父母双方中的一方留守原居住地,或单独留守或与其他亲属生活在一起留守原居住地的在校初中女生。这个阶段的女生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方面都出现显著的变化,身心发展迅速且不平衡,是经历复杂发展,又充满矛盾的时期,被称为“困难期“或”危机期”。本文从中学这个立场,通过日常教学管理活动和心理测量,收集留守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如何通过学校教育促进留守初中女生健康成长。

一、调研数据分析

2016年10月-11月,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项目《留守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课题组对南充市第十二中学校在校初中学生进行了SCL-90心理测试,测量卷发出700份,回收了641份(占92%)。其中,参与测试的女生有效回收卷为317份,留守初中生的有效回收卷为338份,为了进行比较研究,用SPSSforwindows19.0统计软件上机处理数据和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了分组分析:留守女生与非留守女生,留守女生与留守男生,强调留守和性别因素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1.总分评分分析。90项症状清单(SCL-90)量表共有90个项目,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采取1~5级评分。评分规则之总分:90个项目单项分相加之和能反映其病情严重程度;单项分≥2的项目数,表示受检者在多少项目上呈有“病状”。总分大于160,或者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表示呈“阳性”,被测对象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1)留守女和非留守女(见图1)

图1显示,在参与测试的317名女生中,总分大于160的留守女生67人,占比21.1%,总分大于160的非留守女生38人,占比11.9%;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的留守女生有70人,占比22.1%,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的非留守女生有45人,占比14.2%。数据分析显示,不管是总分还是阳性项目数,留守女生都高于非留守女生,与非留守女生相比,留守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2)留守男和留守女

图2显示,在参与测试的336名留守学生当中,总分大于160的留守女生67人,占比19.9%,总分大于160的留守男生53人,占比16%;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的留守女生70人,占比20.8%,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的留守男生46人,占比13.6%。数据分析显示,与留守男生相比,留守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2.因子分分布状况分析。SCL-90包括9个因子,每一个因子反映出个体某方面的症状情况,通过因子分可了解症状分布特点。因子分等于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总分与组成某一因子的项目数。当个体在某一因子的得分大于2时,即超出正常均分,则个体在该方面就很有可能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本文为了研究需要,进行了下面的分析处理:将参与测试的每个学生的10个因子分进行计算,用因子分除以该因子项数得到每个因子的平均分:当因子均分=1时,证明该学生在该因子项上完全正常:1<因子均分<=2时,证明该学生在该因子项上有轻微症状;2<因子均分<=3时,证明该学生在该因子项上有中等症状;因子均分>3时,证明该学生在该因子项上有严重症状。将不同群体(例如,留守或非留守)的因子均分求和并除以该群体人数,得到群体因子均分不同群体之间,群体因子均分越高,该群体出现因子问题的比例越大。反之,出现因子问题的比例越小。

(1)留守女和非留守女(见图3)

图3对比图显示,留守女生因子均分在每一项的得分都明显高于非留守女生,在“强迫”这一项因子中,所有女生的因子均分都明显高于其他因子均分。这应该引起关注。

(2)留守女生和留守男生

图4对比图显示,留守女生的因子均分每一项得分都明显高于留守男生,在“强迫”这一项因子中,所有留守初中生的均分都高于其他因子均分,留守女生的因子均分分数突出。这一结果跟相关研究基本吻合。通过上面的数据和图表分析显示,与同龄的女生相比,留守初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与留守的同龄男生相比,留守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留守初中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如何帮助留守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成长,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与同龄人比较,留守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对比数据从留守和性别两方面进行了比较。因此,要找到为何留守女生这个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也应从这两个角度去分析。1.留守造成的影响。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外出打工,留下的是祖辈或者留守女生自己在家,或者是留下父亲照顾女生,以上这些情况,让进入青春期阶段的留守女生无处了解青春期,有了困惑也不能及时解决。当身体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时,要么找不成熟的同龄人求助,要么自己独自承受,这些都加重了留守初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2.留守女生特有的心理特点。从心理学上来说,女生的心理成熟状况比男生要早一到两年,留守女生特有的生活状况促使留守女生比同龄人更成熟,这些都会导致留守女生在青春期心理感受力比一般人要强烈,心理困惑更甚。另外,有学者认为,女生特有的心细、敏感、脆弱等特点也使其在学生生活中以及人际交往中出现相对高的焦虑感。

三、教育对策

(一)中学对留守初中女生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

中学对留守初中生,尤其是留守初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常态化,实时跟踪留守初中女生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1.建立留守初中女生基本情况档案。每个学年入学季使用调研问卷对这些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收集,做到学校和班主任对每个留守初中生都有纸质档案资料。对初中生进行心理测试,得到留守初中生,尤其是初中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数据分析,这个数据并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档案中。档案建立以后,由学校、班主任、学校心理老师分别保存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由班主任和心理老师实时更新这些留守初中生的数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推动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常态化。很多中学根据发展需要设立了心理咨询工作室,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心理咨询室的工作并没有正常开展,这一现象应由中学自身主动调整。不管是素质教育需要,还是学校教育活动正常开展,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迫在眉睫。聘请专业的心理老师,定期对初中生人群和特殊人群如留守初中生进行全校性的心理教育活动,更要对突出的个案进行针对性的教育。3.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每个学年的4月和9月分别进行全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5月是中学中考的时间,6月是高考时间,在4月举办考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帮助中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找到积极的方法应对考前焦虑和其他心理问题。9月是中学生入学季,可以在这个月举办心理健康活动,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学校环境,学会如何处理新的人际关系。可聘请心理学专家入校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学校通过学校展板、校报、学生手抄报、学生主题黑板报、学生主题班会等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活动。

(二)中学促进留守家庭教育发展

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对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初中女生的家庭教育缺失严重,中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充分发挥留守初中女生的家庭教育的作用。1.建立留守初中女生日常联系家长的工作机制。中学应每天通过班主任利用学校联系家长的通讯工具,如家校通,校翼通等方式,将留守初中女生的每天在校情况传播给家长,让家长每天都能掌握留守女生的学习生活动态,并敦促家长每天都关注留守女生的学习和情绪状态。2.定期指导留守初中女生的家长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在一般情况下,学校比家庭掌握更丰富、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和理论,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递给家庭。中学可通过与家长联系的通讯工具,将对留守女生教育的一些指导意见传递给家长,指导家长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还可以定期对留守初中女生身边的监护人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留守初中女生更多信息,并通过这些交流活动将对留守女生的教育注意事项传达给监护人,促使监护人能积极关注和定期教育留守初中女生。3.建议家长能留下父母一方陪伴留守女生。对于青春期的留守初中女生来说,这个阶段她们的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巨大变化,父母一方,尤其是母亲对于留守女生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陪伴和教育作用。因此,中学应建议留守初中女生的家庭尽量留下母亲陪伴孩子。

参考文献:

[1]曾红,ZENGYu.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3):124-125.

初中女生的教育篇(5)

【关键词】初中女生;体育兴趣;体育教学;体育课;教师

1 前言

兴趣是优化教学取得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女生不喜欢上体育课、不喜欢活动,有时还会找出很多理由请假、见习,甚至逃课。为什么会出现此种情况?原因何在?如何克服?就初中女生体育课兴趣不高的现状及成因,我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我校初中女生共1332人。共发放问卷600份 ,回收600份,问卷回收率100% 。

2.2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访问法、观察法等。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初中女生体育课兴趣的现状

安平二中女生体育课兴趣调查情况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女生(62%)对体育课不大感兴趣,她们不会积极主动的要求上课,学习欲望不高;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比例为6%,这部分学生没有学习欲望,掌握动作慢,怕脏怕累也怕动,这类学生一有机会就会偷懒,她们处于完全的被动状态,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厌学比例也随之升高。

3.2 影响初中女生体育课兴趣的因素分析

3.2.1 生理因素

初中女生已进入青春期,她们的身体形态、机能的代谢功能都日渐完善,生理功能出现了质的变化,但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和肌肉力量较薄弱。女生靠增加心跳次数来弥补小于男生的每分输出量,且红细胞数量与血红蛋白含量均低于男生。这些都是限制女生耐力能力提高的因素。女生的胸廓、胸围、呼吸差均小于男生,呼吸肌弱,以胸式呼吸为主;呼吸频率快,肺活量为男生的70%,脑通气量和最大吸氧量均小于男生,因而她们对力量、技术要求高、运动负荷大的练习表现出明显的不感兴趣。

3.2.2心理因素

初中女生的心理特征已经由少年时期的半幼稚半成熟逐渐向成熟过渡,这一时期她们在情感上表现为比较内向、含蓄、敏感、自尊;在意志上表现为畏难,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她们有的羞于在体育课堂中表现自己的身体曲线美;有的过分追求苗条身材,认为运动消耗太多,担心食欲增加,使身体发胖,影响美观;有的怕苦怕累,有的身体素质和运用能力差,掌握动作慢,自卑心理较重等等,这些都是初中女生对体育课缺少兴趣的原因。

3.2.3 教学内容

安平二中女生对体育教学内容兴趣的调查

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低水平重复、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等现象。从图中可以看出,有43%的女生认为教学内容一般,只有23%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有趣,这个比例应该引起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因为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在繁重的文化课学习之后,又学习这枯燥无味、一猜就透的体育课,她们就会产生消极情绪,提不起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而乏味、空洞的教学内容也是影响初中女生体育课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

3.2.4教学方法和运动负荷

调查显示,74%的初中女生认为她们在教学过程中很少甚至根本没有自由发挥的机会,往往是体育老师要求做什么她们就做什么,所以都是在被动的学习。

3.3提高初中女生体育课兴趣的方法

3.3.1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启发兴趣

培养初中女生的体育课兴趣,应该根据她们的生理特点和心理活动规律,因势利导,同时,体育课的组织要具有科学性、针对性,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基础差的学生,由于她们害怕自己的成绩差而被其他的同学看不起,怕老师指责,缺乏体育兴趣,所以她们更需要特别关注。

3.3.2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根据初中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教学,发展并培养她们的兴趣爱好。初中女生多倾向于一些竞争性、对抗性不强的内容。

3.3.3运用良好的教法

因为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手段呆板,会使学生产生抑制和厌倦的心理。所以要创造出新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鲜感,从而使她们期盼上体育课。在体育课后可和学生交流体会;还可鼓励她们提出好的建议和方案,在教学中穿插她们个人或集体创作,让她们真正的容入到体育教学中来,她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浓厚了。

3.3.4注重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修养

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热爱、关心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教师形象的讲解,熟练、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可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之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再有,教师的情绪也很重要,同学们在文化课上看惯了老师那张“多云或阴天”的脸,所以体育课上她们渴望得到“放松”,需要体育教师阳光灿烂的脸。体育教师保持激情饱满的状态同样可以激起同学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灵.关于初中女生体育课兴趣的研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1,5(7)

[2]沈小红.浅谈如何提初中专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5.(S2)

初中女生的教育篇(6)

近十几年来我们学生体质正在发生改变,体质成逐年下降趋势。遗传、营养、体育运动三个方面因数主要决定体质。遗传因素很难改变;学生的饮食水平不断提高,营养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不在是影响体质的重要因素,我们不得不将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归到体育运动中。应该如何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教育管理,提高初中阶段独生子女学校体育的质量,注意哪些问题。

一、学校体育管理的概念。体育管理,即体育领域里的管理活动。学校体育管理是为了达到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充分发挥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和时间等因数的作用。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锻炼、代表队训练和运动竞赛等很多方面都是学校体育管理的工作,各个方面是有机联系,相互促进的。

二、独生子女初中学生的界定

(一)独生子女初中学生是指初中学生在家中是父母唯一孩子、没有其它兄弟姐妹或兄弟姐妹身亡的受试者而言。因此,并不包含“有兄弟的唯一女孩”,或“有姊妹的唯一男孩”。(二)由于独生子女是家庭的核心,家庭的成员以独生子女为中心,独生子女学习的任务就是一切以读书为中心。这期间便使得部分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怕苦、怕累的思想,独生子女存在怕苦、怕累、胆怯、意志力薄弱等现象就很普遍。然而体育运动是对意志力和进取心的要求,激励并支持人们通过持之以恒的锻炼,去战胜类似依赖、懒惰等人性的弱点,使人的个性品质得到磨砺。管理好学校体育对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激发个人的兴趣爱好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三)研究表明独生子知识面宽、智力早熟、兴趣广泛,大多聪明、机智,有较好的学习基础,但是任性、不能与同学很好的合作,有较强的依赖性,使得独生子女们冷漠、孤独,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也影响到与同学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效果。在体育态度方面,独生子女初中学生弱于非独生子女初中学生,这主要是由于独生子女初中学生更加重视自己文化课学习成绩的好坏,忽视体育锻炼,忽视了良好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独生子女虽然有温和、顺良、聪智等优点, 但也有不少诸如自私、嫉妒、固执、缺乏社会交际能力等缺点。容易形成流于浅近、功利和感官化的消闲文化氛围,因而产生一系列严重影响他们健康人格塑造的心理和行为障碍。

初中女生的教育篇(7)

【关键词】家庭教育;初中生;品德培养

一、研究背景

家庭教育已变成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有80%的家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青少年心智障碍、逃课厌学、紧张失眠、考试压力、亲子冲突、离家出走、网络成瘾、毒品滥用、就业困惑、性问题、早恋早孕、性爱堕落、盲目追星等问题,亲子情感与行为的困惑日夜严重,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受到了严重挑战。家庭教育又以初中生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刚升入初中,孩子所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三多、二难”,即课本多、课时多、作业多,作业难、时间安排难。这些问题会使孩子们对学习产生不适应感,也会出现较大的学习分化。由于初三孩子将面临首次升学考试,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往往会集中在学习成绩上。相当一部分家长会只关心孩子读书、做练习,而疏于对孩子的品德、情感和心理等方面的关心。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成败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业,而且关系到孩子的成人和成才。

二、现状分析

2011年12月笔者建立了一个调查网站对长沙市某职业学校高一的四个班175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他们初中阶段的家庭教育情况。就我国目前的国情及社会对职业学校的认可程度来看,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经历了人生第一次筛选的失败者,这一群体初中阶段的家庭教育现状如何呢?根据调查结果及笔者多年的职业教育经历,总结了以下几个特点:

1、学生的道德认知普遍向好。问卷中用两个社会热点问题设计了两道道德两难的问题:第一个问题“2006年初,由于银行电脑系统出错,24岁的许霆原本只有170多元的银行卡,居然取出了17万5千元,如果你是许霆,你会怎么做?”

第二个问题“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被撞倒摔成8级伤残,路人彭宇看到后,赶忙扶起老人送到医院。事后,彭宇反而被老太指认为为肇事者告上法庭,索赔13万多元。如果你以后遇到类似老人摔倒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2、学生存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不统一。问卷中“为了拿出优秀的节目参加学校的国庆活动,同学约定周六上午8点30分到学校排练,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的回答中选“A、提前几分钟到达,做好有关准备”的占53.7%,选“B、准时到达,参加训练”的占42.3%,选“C、迟到几分钟也没关系,因为是周末”的仅占2.8%。然而,事实上,问卷调查当月该校举办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在排练节目时经常出现有人没到场,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节目的情况。学生的个人主义思想比较严重,当他们的道德认知和个人欲望发生冲突的时候,学生往往知行不一,选择了个人欲望的实现,这一点在问卷调查结果中也有所体现,“如果用非正当手段能解决你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你会采用吗?”,选“A、肯定会”的占5.1%,选“B、可能会”的占15.4%,选“C、说不清”的占40%,而明确选“D、不会”的仅占被调查对象的37%。

3、家庭教育中的核心价值普遍明确得当。学生关于“初中阶段,你父母对你做人的基本要求是?”的回答,对于社会普通认同和关切的核心价值均有明确,且各选项均超过被调查人数的60%,从未明确过的仅有15人。

三、归因分析及建议

随着家长学校的发展、各种家教指导读物的普及等家庭教育知识的获取渠道增多,家长的家庭教育内容、教养态度和目标均呈现向好态势,受此影响子女的道德认知形势也普遍向好。然而我们在现实中又常常受到各种子女问题的困挠,初中生群体中的问题少年呈上升趋势。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经历,个人认为导致这种矛盾的主因在于子女的知行不一上,其次在于父母的教养方法和重视程度。初中生群体是一个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群体,由于现在的生活条件比较好,这个阶段的子女生理上往往早熟,比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同龄孩子提前了两年左右,但由于家庭中孩子少,父母关心的过多,不敢放手让他们去独立完成什么事情,心理上又晚熟,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其生理上像以前十四五岁的,心理上只像以前十岁左右的,这给家庭教育方面增加了很大难度。生理和心理的不平衡发展,缺乏道德意志的磨练,当道德认知和个人需求发生冲突时,问题子女自然而然地就会选择个人需求,最终导致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不统一。而在子女这样的一个成长关键期,我们的父母教养方法不当,对子女过度庇护,思想上看重德育,实际上却看重智育,和子女的沟通时间偏少,没能及时把握子女的思想动态。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对家庭教育中初中生品德培养提出以下建议

1、注意道德意志的培养。初中阶段的问题子女多缘于知行不一,常因经不起个人需求或周围环境的诱惑,而出现背离社会期望的行为。对于这一比较脆弱的群众,家长应该注重其道德意志的培养。首先,道德意志的培养,家长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以身作则。美国研究人员历时两年,通过5项测试发现,自控能力会“传染”,看到或想到某个自控能力强者可以提升一个人的自控能力。可见家长如果是一个自控能力强的人,有利于提高子女的自控能力。其次,适当采取自然惩罚的手段,让子女主动承担不良道德行为的后果,从而提高其自身道德意志培养的意愿。

2、提高德育投资比例。我国家庭教育一直以来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普遍存在,在教育投资方面很自然地倾向于智育投资。事实上初中阶段的子女身心急剧发展、心理矛盾重重,思想动荡性较大,是人生路途上的“十字路口”。这一阶段的子女教育更应该关注德育,建议加强休闲教育,有条件的可以带子女出去旅游,我国传统教育思想就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论断,实在受条件限制的可以多和子女开展一些子女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享受人生,一个懂得享受人生的孩子,其道德品德是不会出现太大偏离的。

3、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在解决问题中实现自我教育。马克思说过:“实践出真知”。当下家长对子女的过度庇护,让我们的子女丧失了很多实践机会,平时一些不痛不痒的说教,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就拿孝心的培养来说,真正的孝心要通过实践去培养。平时,要让孩子分担家里的一些事情,让他负起责任来,知道做事的艰辛。遇到为难的事情,或家里的一些大事,讲给孩子听,让他一起出主意想办法。长辈身体不舒服或生了病,告诉孩子应该做哪些事情,并付诸行动。久而久之,孝心会在孩子身上扎根。

【参考文献】

[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友情链接